CN116389257A - 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89257A
CN116389257A CN202310415946.3A CN202310415946A CN116389257A CN 116389257 A CN116389257 A CN 116389257A CN 202310415946 A CN202310415946 A CN 202310415946A CN 116389257 A CN116389257 A CN 116389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card
configuration
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
layer disco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159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宗玮
林玉兵
靳先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pu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pu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pu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pu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1594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892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89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892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4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data link layer [OSI layer 2], e.g. HDL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应用于基板管理控制器,该方法包括:获取当前用户针对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发起的网卡配置请求并确定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其中,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为预先将不同厂商的网卡信息收敛为聚合函数的接口;聚合函数内对应的差异化配置函数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当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与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获取执行结果以便目标管理接口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命令根据执行结果进行调用。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在基板管理控制器端,自适应匹配网卡设备信息及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

Description

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LLDP(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链路层发现协议)是用于实现不同厂商的设备能够在网络中相互发现并交互各自的系统及配置信息的目的。IPMI(Intelligent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智能型平台管理接口)是服务器的基本核心功能子系统,在IPMI协助下,用户可以对关闭的服务器远程进行启动、重装、挂载ISO镜像等。网卡是服务器重要外设之一,BMC(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基板管理控制器)作为IPMI中的核心部件,需要对网卡的LLDP功能进行配置,但由于各家网卡厂商LLDP配置方式不同,需要BMC逐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配,实现通过BMC配置网卡LLDP功能开关及工作模式。然而,现有技术中往往存在代码冗余,实际复用程度低、后期维护困难、时间成本浪费大以及项目交互风险增高等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及网卡的具体配置方式降低代码冗余性、提高复用度。其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应用于基板管理控制器,包括:
获取当前用户针对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发起的网卡配置请求,并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其中,所述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为预先将不同厂商的网卡信息收敛为聚合函数的接口;
根据所述网卡配置类型执行所述聚合函数内对应的差异化配置函数,以便利用所述差异化配置函数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
当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与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获取执行结果,以便目标管理接口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命令根据所述执行结果进行调用。
可选的,确定所述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包括:
获取不同厂商的网卡各自对应的厂家标识,并对所述网卡与所述厂家标识进行统计,以确定出所述网卡的属性信息;
获取针对所述网卡进行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时各自对应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的配置方式;
将所述配置方式与所述属性信息进行匹配得到网卡配置表,然后根据所述网卡配置表确定出所述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
可选的,所述的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用户上传的更新配置文件,并将所述更新配置文件存储至暂存目录;
对所述更新配置文件进行合法性校验,如果所述更新配置文件的合法性校验通过,则将所述暂存目录下的所述更新配置文件移动至所述网卡配置表,以对所述网卡配置表进行更新;如果所述更新配置文件的合法性校验不通过,则指示所述当前用户删除所述暂存目录下的所述更新配置文件。
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包括:
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为I2C操作寄存器方式;
或,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为生成配置文件方式。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网卡配置类型执行所述聚合函数内对应的差异化配置函数,以便利用所述差异化配置函数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包括:
如果所述网卡配置类型为所述I2C操作寄存器方式,则获取预设寄存器地址配置表,并对所述预设寄存器地址配置表进行轮询匹配,以确定出所述网卡对应的目标寄存器地址;
根据所述目标寄存器地址将所述当前用户的配置内容写入寄存器,以便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网卡配置类型执行所述聚合函数内对应的差异化配置函数,以便利用所述差异化配置函数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包括:
如果所述网卡配置类型为所述生成配置文件方式,则获取预设文件配置表,并根据所述当前用户对应配置的网卡信息确定出当前配置文件名称;其中,所述预设文件配置表由存放在不同位置配置文件的配置文件名称确定;
通过所述当前配置文件名称对所述预设文件配置表进行遍历匹配,确定出当前配置文件的文件位置,然后基于所述文件位置,根据所述当前配置文件名称利用文件函数创建相应的配置文件,以便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
可选的,所述当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与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获取执行结果,以便目标管理接口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命令根据所述执行结果进行调用,包括:
当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与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将所述执行结果规范化并获取规范化执行结果,以便Restful接口或Redfish接口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命令根据所述规范化执行结果进行调用。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装置,应用于基板管理控制器,包括:
网卡配置请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用户针对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发起的网卡配置请求;
网卡配置类型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其中,所述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为预先将不同厂商的网卡信息收敛为聚合函数的接口;
差异化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卡配置类型执行所述聚合函数内对应的差异化配置函数,以便利用所述差异化配置函数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
接口调用模块,用于当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与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获取执行结果,以便目标管理接口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命令根据所述执行结果进行调用。
第三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前所述的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所述的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应用于基板管理控制器,包括:获取当前用户针对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发起的网卡配置请求,并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其中,所述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为预先将不同厂商的网卡信息收敛为聚合函数的接口;根据所述网卡配置类型执行所述聚合函数内对应的差异化配置函数,以便利用所述差异化配置函数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当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与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获取执行结果,以便目标管理接口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命令根据所述执行结果进行调用。可见,本申请方案提出一套高复用度且架构清晰的工程框架,针对不同网卡厂商链路层发现协议功能配置方式编写的不同,将不同网卡的网卡信息收敛为聚合函数作为网卡配置接口供外部的目标管理接口进行调用,简化工程逻辑,使代码架构更加清晰,实现根据客户需求及网卡具体配置的方式,对公共请求及业务逻辑进行提取,降低代码冗余性,提高复用度,同时还可以降低后续维护难度及代码熟悉梳理成本。另外,仅通过聚合函数内的差异化配置函数执行不同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的配置,能够缩短研发人员对于新增网卡厂商从名称到功能全流程适配的研发周期,并且减少了因为代码量大及结构不清晰导致的编码疏漏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项目交付风险。
此外,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上述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对应,效果同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实现用户操作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更新配置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对外提供统一接口操作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BMC作为服务器核心控制系统,需要对网卡的LLDP功能进行配置。目前通过BMC实现对网卡的LLDP功能进行配置的主要方式有:1、根据网卡厂商提供的技术文档,通过ID信息匹配网卡型号,进行识别;2、分析网卡开关LLDP方式:a.对于板载网卡,根据用户配置,生成配置文件至/ncsi/LldpStatus,然后通过读写入LLDP Status配置网卡LLDP功能开关;b.根据用户配置使用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总线)直接读写寄存器的方式,对部分外插网卡的LLDP开关寄存器及模式寄存器写入对应数据,从而配置网卡的LLDP功能开关及网卡LLDP收发工作模式;c.通过MCTP(Management Component Transport Protocol,管理组件传输协议)over 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face Express,总线和接口标准)获取外插网卡信息,根据用户配置生成文件至/var/lldp_set,实现网卡的LLDP功能配置;3、BMC研发人员根据不同厂商网卡的开关方式,针对性开发编写功能函数代码来实现数据流及功能模块的适配。
然而,上述配置方式存在以下缺点:第一、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对照技术文档逐一确定网卡厂商类型及适配分类,重复执行相似结构的编程伴随着高冗余性,存在代码可复用性高,但实际复用程度低的特点;第二、针对不同网卡,需要根据不同网卡厂商LLDP功能配置方式编写不同的函数及数据流向,工程逻辑分支根据适配不同网卡厂商数量的增加而日益繁杂,对于后续维护造成很大的阻碍,代码熟悉梳理成本也会大幅提升;第三、随着业务的不断迭代,该功能模块代码会逐渐积累,到后期形成代码体量大、分支多及定制化定义繁杂等问题,一旦功能需要进行调试及问题定位,对研发人员会造成较多的时间成本浪费,占用研发人力资源;第四、需要对每一个新增网卡厂商进行从名称到具体功能的全流程适配,项目紧急时对研发侧而言,存在时间紧、代码量大及因结构不清晰导致编码易出疏漏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项目交付风险及工程质量问题。
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案,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及网卡的具体配置方式降低代码冗余性、提高复用度。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应用于基板管理控制器,参见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获取当前用户针对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发起的网卡配置请求,并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其中,所述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为预先将不同厂商的网卡信息收敛为聚合函数的接口。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接入网络的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配置越来越复杂,来自不同设备厂商的设备也往往会增加自己特有的功能,这就导致在一个网络中往往会有很多具有不同特性的、来自不同厂商的设备,为了方便对这样的网络进行管理,就需要使得不同厂商的设备能够在网络中相互发现并交互各自的系统及配置信息。链路层发现协议(LinkLayer Discovery Protocol,LLDP)就是用于这个目的的协议。LLDP定义在802.1ab中,是一个二层协议,它提供了一种标准的链路层发现方式。LLDP协议使得接入网络的一台设备可以将其主要的能力如管理地址、设备标识、接口标识等信息发送给接入同一个局域网络的其它设备。当一个设备从网络中接收到其它设备的这些信息时,它就将这些信息以MIB的形式存储起来。
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于基板管理控制器BMC中。可以理解的是,BMC与IPMI是服务器的基本核心功能子系统,负责服务器的硬件状态管理、操作系统管理、健康状态管理、功耗管理等核心功能。IPMI是独立于主机系统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Processor,中央处理器)、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UEFI(Unified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和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之外可独立运行的板上部件,因此,与其他组件如BIOS/UEFI、CPU等交互,都是经由IPMI来完成。BMC作为IPMI的核心部件往往需要对服务器的重要外设中网卡的LLDP进行配置。为了克服重复执行相似结构的编程以适配不同厂商的网卡所导致的高冗余性,本申请实施例将不同厂商的网卡信息以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的形式对外提供服务。用户可针对该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发起配置网卡LLDP请求,如此一来可以简化代码逻辑。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为预先将不同厂商的网卡信息收敛为聚合函数的接口,其中的网卡信息不仅可以包括不同厂商网卡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不同网卡配置LLDP时不同配置方式的配置信息。将这些配置信息收敛为聚合函数作为网卡配置接口,其中仅保留一部分差异化功能实现模块,也即,针对当前用户发起的网卡配置请求,对不同的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进行执行的模块。
步骤S12:根据所述网卡配置类型执行所述聚合函数内对应的差异化配置函数,以便利用所述差异化配置函数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聚合函数内保留对不同的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进行执行的差异化功能实现模块,主要通过差异化配置函数实现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可以理解的是,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进行配置也即将状态设置为开或关;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也即可以设置工作模式为Tx(只发送不接收)、Rx(只接收不发送)或TxRx(既接收也发送)。
步骤S13:当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与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获取执行结果,以便目标管理接口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命令根据所述执行结果进行调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当前用户配置完成,用户可以发起读取LLDP功能状态的请求,这样方便其他用户使用时了解网卡功能状态,同时也可以使运维人员方便了解网卡的功能状态。同时,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后的执行结果会返回到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如此一来,由差异化配置函数执行BMC与各类型网卡的底层交互,将执行结果规范化返回至网卡配置接口,从代码架构实现除差异化配置模块之外的统一,对用户呈现不同网卡的统一结果回显。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为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匹配可带外执行的IPMI命令,直接提供给restful或redfish接口调用,简化代码逻辑。具体的,当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与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将所述执行结果规范化并获取规范化执行结果,以便Restful接口或Redfish接口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命令根据所述规范化执行结果进行调用。
如图2所示为实现用户操作的全流程示意图。在基板管理控制器中利用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对网卡LLDP进行配置,并将该功能移植加restful或redfish接口,实现用户操作全流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应用于基板管理控制器,包括:获取当前用户针对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发起的网卡配置请求,并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其中,所述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为预先将不同厂商的网卡信息收敛为聚合函数的接口;根据所述网卡配置类型执行所述聚合函数内对应的差异化配置函数,以便利用所述差异化配置函数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当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与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获取执行结果,以便目标管理接口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命令根据所述执行结果进行调用。可见,本申请方案提出一套高复用度且架构清晰的工程框架,针对不同网卡厂商链路层发现协议功能配置方式编写的不同,将不同网卡的网卡信息收敛为聚合函数作为网卡配置接口供外部的目标管理接口进行调用,简化工程逻辑,使代码架构更加清晰,实现根据客户需求及网卡具体配置的方式,对公共请求及业务逻辑进行提取,降低代码冗余性,提高复用度,同时还可以降低后续维护难度及代码熟悉梳理成本。另外,仅通过聚合函数内的差异化配置函数执行不同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的配置,能够缩短研发人员对于新增网卡厂商从名称到功能全流程适配的研发周期,并且减少了因为代码量大及结构不清晰导致的编码疏漏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项目交付风险。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所示,应用于基板管理控制器,其中,确定所述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包括:
步骤S21:获取不同厂商的网卡各自对应的厂家标识,并对所述网卡与所述厂家标识进行统计,以确定出所述网卡的属性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不同厂商网卡存储为一个信息配置表,以确定网卡的属性信息。表内包含该网卡ID(Identity document,身份标识号)信息,用于匹配网卡。其中包含该网卡厂商信息(Vendor ID)、具体型号、网口个数、网口类型及网口速率等。网卡信息匹配显示作为公共业务逻辑,BMC进行提取完善为一个统一模块。
步骤S22:获取针对所述网卡进行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时各自对应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的配置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的网卡存在不同的配置方法,因此,对于用户通过BMC进行网卡设备LLDP功能的操作,BMC合并不同网卡厂商配置方法,当用户执行请求欲进行网卡LLDP配置时,将用户LLDP设置内容进行解析,其中应该包括LLDP开关状态及LLDP工作模式,解析后会与网卡的属性信息一并传入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
步骤S23:将所述配置方式与所述属性信息进行匹配得到网卡配置表,然后根据所述网卡配置表确定出所述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得到网卡的属性信息与不同网卡的配置方式后,将其进行匹配确定出网卡配置表,如此一来,根据所述网卡配置表确定出所述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循环匹配网卡配置表确定出当前用户要匹配的网卡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在网卡配置表的基础上,额外提供一个读取外部配置文件的子功能模块。如图4所示,用户可以通过web上传配置文件,亦可通过redfish接口使用SFTP(Secure File Transfer Protocol,安全文件传送协议)服务器上传配置文件。用户上传配置文件保存于暂存目录,BMC会对暂存目录中用户上传的配置文件进行校验,具体通过文件大小、文件格式、字符类型及字符串长度进行合法性校验。校验通过后将该配置文件移动至配置文件保存目录,如果校验不通过,则会提示用户文件不合法并且删除暂存目录下的该文件。
具体的,获取所述当前用户上传的更新配置文件,并将所述更新配置文件存储至暂存目录;对所述更新配置文件进行合法性校验,如果所述更新配置文件的合法性校验通过,则将所述暂存目录下的所述更新配置文件移动至所述网卡配置表,以对所述网卡配置表进行更新;如果所述更新配置文件的合法性校验不通过,则指示所述当前用户删除所述暂存目录下的所述更新配置文件。可见,用户仅需要自行上传更新配置文件便可以将网卡信息加入配置表,使得BMC自动读取配置表更新网卡信息,进而完成新网卡LLDP功能部署。如此一来,提高开发敏捷性以及用户的适配需求快速满足。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应用于基板管理控制器,参见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31:获取当前用户针对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发起的网卡配置请求,并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为I2C操作寄存器方式;或,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为生成配置文件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不同厂商网卡,仅在对外提供统一网卡配置接口的聚合函数中保留一部分差异化功能实现模块,主要分为两类,分别为I2C操作寄存器方式和生成配置文件方式。
步骤S32:如果所述网卡配置类型为所述I2C操作寄存器方式,则获取预设寄存器地址配置表,并对所述预设寄存器地址配置表进行轮询匹配,以确定出所述网卡对应的目标寄存器地址。
对于I2C操作寄存器的配置方式,由于不同厂商网卡的设备地址及具体寄存器地址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维护一个寄存器地址配置表,将该类型网卡的寄存器信息以结构体数组的方式进行存储。当用户请求动作执行后,数据到达本函数,执行I2C BUS轮询匹配网卡设备地址。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下面有很多BUS,网卡可以插在很多区的卡槽中,其位置不确定,因此对其进行轮询判断网卡的具体位置在哪,定位网卡位置后,根据用户修改的网口序号匹配对应网口的寄存器地址。
步骤S33:根据所述目标寄存器地址将所述当前用户的配置内容写入寄存器,以便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定位网卡位置后,根据用户修改的网口序号匹配对应网口的寄存器地址,然后根据用户配置内容转存为write_buf写入寄存器。该操作一共分为两步,第一步为LLDP开关属性寄存器操作,第二步为LLDP工作模式属性寄存器操作。
步骤S34:如果所述网卡配置类型为所述生成配置文件方式,则获取预设文件配置表,并根据所述当前用户对应配置的网卡信息确定出当前配置文件名称。
对于生成配置文件方式,生成配置文件方式中文件内容没有太大差异,主要包括LLDP开关属性及LLDP功能模式。差异点主要在于生成的配置文件名及存放位置不同,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维护一个配置文件的文件配置表。其中,所述预设文件配置表由存放在不同位置配置文件的配置文件名称确定。根据用户请求内容匹配网卡厂商及型号,确定出当前配置文件名称。
步骤S35:通过所述当前配置文件名称对所述预设文件配置表进行遍历匹配,确定出当前配置文件的文件位置,然后基于所述文件位置,根据所述当前配置文件名称利用文件函数创建相应的配置文件,以便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当前配置文件名称遍历预设文件配置表进行匹配,确定出当前配置文件的文件位置,然后使用文件函数创建对应网卡配置文件表中文件,并写入用户LLDP配置内容。
如图6所示为整体的对网卡LLDP配置示意图,利用统一预设网卡信息配置接口匹配IPMI命令对外提供服务,在其内部通过差异化配置函数执行不同的配置方式,执行完成后将执行结果返回接口,通过此方案简化工程逻辑,使代码架构更加清晰,降低后续维护难度及代码熟悉梳理成本。
步骤S36:当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与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获取执行结果,以便目标管理接口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命令根据所述执行结果进行调用。
其中,关于上述步骤S36更加具体的处理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应用于基板管理控制器,包括:获取当前用户针对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发起的网卡配置请求,并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为I2C操作寄存器方式;或,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为生成配置文件方式;如果所述网卡配置类型为所述I2C操作寄存器方式,则获取预设寄存器地址配置表,并对所述预设寄存器地址配置表进行轮询匹配,以确定出所述网卡对应的目标寄存器地址;根据所述目标寄存器地址将所述当前用户的配置内容写入寄存器,以便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如果所述网卡配置类型为所述生成配置文件方式,则获取预设文件配置表,并根据所述当前用户对应配置的网卡信息确定出当前配置文件名称;通过所述当前配置文件名称对所述预设文件配置表进行遍历匹配,确定出当前配置文件的文件位置,然后基于所述文件位置,根据所述当前配置文件名称利用文件函数创建相应的配置文件,以便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当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与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获取执行结果,以便目标管理接口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命令根据所述执行结果进行调用。可见,本申请方案提出一套高复用度且架构清晰的工程框架,针对不同网卡厂商链路层发现协议功能配置方式编写的不同,将不同网卡的网卡信息收敛为聚合函数作为网卡配置接口供外部的目标管理接口进行调用,简化工程逻辑,使代码架构更加清晰,实现根据客户需求及网卡具体配置的方式,对公共请求及业务逻辑进行提取,降低代码冗余性,提高复用度,同时还可以降低后续维护难度及代码熟悉梳理成本。另外,仅通过聚合函数内的差异化配置函数执行不同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的配置,能够缩短研发人员对于新增网卡厂商从名称到功能全流程适配的研发周期,并且减少了因为代码量大及结构不清晰导致的编码疏漏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项目交付风险。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装置,参见图7所示,应用于基板管理控制器,该装置包括:
网卡配置请求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当前用户针对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发起的网卡配置请求;
网卡配置类型确定模块12,用于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其中,所述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为预先将不同厂商的网卡信息收敛为聚合函数的接口;
差异化配置模块13,用于根据所述网卡配置类型执行所述聚合函数内对应的差异化配置函数,以便利用所述差异化配置函数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
接口调用模块14,用于当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与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获取执行结果,以便目标管理接口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命令根据所述执行结果进行调用。
其中,关于上述各个模块更加具体的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由此可见,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应用于基板管理控制器,包括:获取当前用户针对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发起的网卡配置请求,并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其中,所述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为预先将不同厂商的网卡信息收敛为聚合函数的接口;根据所述网卡配置类型执行所述聚合函数内对应的差异化配置函数,以便利用所述差异化配置函数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当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与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获取执行结果,以便目标管理接口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命令根据所述执行结果进行调用。可见,本申请方案提出一套高复用度且架构清晰的工程框架,针对不同网卡厂商链路层发现协议功能配置方式编写的不同,将不同网卡的网卡信息收敛为聚合函数作为网卡配置接口供外部的目标管理接口进行调用,简化工程逻辑,使代码架构更加清晰,实现根据客户需求及网卡具体配置的方式,对公共请求及业务逻辑进行提取,降低代码冗余性,提高复用度,同时还可以降低后续维护难度及代码熟悉梳理成本。另外,仅通过聚合函数内的差异化配置函数执行不同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的配置,能够缩短研发人员对于新增网卡厂商从名称到功能全流程适配的研发周期,并且减少了因为代码量大及结构不清晰导致的编码疏漏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项目交付风险。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20结构图,图中内容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的使用范围的任何限制。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20,具体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1、至少一个存储器22、电源23、通信接口24、输入输出接口25和通信总线26。其中,所述存储器2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21加载并执行,以实现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中的相关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S11:获取当前用户针对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发起的网卡配置请求,并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其中,所述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为预先将不同厂商的网卡信息收敛为聚合函数的接口;
步骤S12:根据所述网卡配置类型执行所述聚合函数内对应的差异化配置函数,以便利用所述差异化配置函数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
步骤S13:当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与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获取执行结果,以便目标管理接口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命令根据所述执行结果进行调用。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20具体可以为计算机。技术和方案还可以满足服务器其他部件功能及协议自适应配置的需求。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包括:
获取不同厂商的网卡各自对应的厂家标识,并对所述网卡与所述厂家标识进行统计,以确定出所述网卡的属性信息;
获取针对所述网卡进行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时各自对应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的配置方式;
将所述配置方式与所述属性信息进行匹配得到网卡配置表,然后根据所述网卡配置表确定出所述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用户上传的更新配置文件,并将所述更新配置文件存储至暂存目录;
对所述更新配置文件进行合法性校验,如果所述更新配置文件的合法性校验通过,则将所述暂存目录下的所述更新配置文件移动至所述网卡配置表,以对所述网卡配置表进行更新;如果所述更新配置文件的合法性校验不通过,则指示所述当前用户删除所述暂存目录下的所述更新配置文件。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包括:
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为I2C操作寄存器方式;
或,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为生成配置文件方式。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网卡配置类型执行所述聚合函数内对应的差异化配置函数,以便利用所述差异化配置函数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包括:
如果所述网卡配置类型为所述I2C操作寄存器方式,则获取预设寄存器地址配置表,并对所述预设寄存器地址配置表进行轮询匹配,以确定出所述网卡对应的目标寄存器地址;
根据所述目标寄存器地址将所述当前用户的配置内容写入寄存器,以便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网卡配置类型执行所述聚合函数内对应的差异化配置函数,以便利用所述差异化配置函数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包括:
如果所述网卡配置类型为所述生成配置文件方式,则获取预设文件配置表,并根据所述当前用户对应配置的网卡信息确定出当前配置文件名称;其中,所述预设文件配置表由存放在不同位置配置文件的配置文件名称确定;
通过所述当前配置文件名称对所述预设文件配置表进行遍历匹配,确定出当前配置文件的文件位置,然后基于所述文件位置,根据所述当前配置文件名称利用文件函数创建相应的配置文件,以便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当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与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获取执行结果,以便目标管理接口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命令根据所述执行结果进行调用,包括:
当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与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将所述执行结果规范化并获取规范化执行结果,以便Restful接口或Redfish接口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命令根据所述规范化执行结果进行调用。
本实施例中,电源23用于为电子设备20上的各硬件设备提供工作电压;通信接口24能够为电子设备20创建与外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其所遵循的通信协议是能够适用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任意通信协议,在此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输入输出接口25,用于获取外界输入数据或向外界输出数据,其具体的接口类型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要进行选取,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另外,存储器22作为资源存储的载体,可以是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磁盘或者光盘等,其上所存储的资源可以包括操作系统221、计算机程序222及数据223等,数据223可以包括各种各样的数据。存储方式可以是短暂存储或者永久存储。
其中,操作系统221用于管理与控制电子设备20上的各硬件设备以及计算机程序222,其可以是Windows Server、Netware、Unix、Linux等。计算机程序222除了包括能够用于完成前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由电子设备20执行的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能够用于完成其他特定工作的计算机程序。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这里所说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的步骤。
具体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S11:获取当前用户针对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发起的网卡配置请求,并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其中,所述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为预先将不同厂商的网卡信息收敛为聚合函数的接口。
步骤S12:根据所述网卡配置类型执行所述聚合函数内对应的差异化配置函数,以便利用所述差异化配置函数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
步骤S13:当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与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获取执行结果,以便目标管理接口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命令根据所述执行结果进行调用。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包括:
获取不同厂商的网卡各自对应的厂家标识,并对所述网卡与所述厂家标识进行统计,以确定出所述网卡的属性信息;
获取针对所述网卡进行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时各自对应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的配置方式;
将所述配置方式与所述属性信息进行匹配得到网卡配置表,然后根据所述网卡配置表确定出所述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用户上传的更新配置文件,并将所述更新配置文件存储至暂存目录;
对所述更新配置文件进行合法性校验,如果所述更新配置文件的合法性校验通过,则将所述暂存目录下的所述更新配置文件移动至所述网卡配置表,以对所述网卡配置表进行更新;如果所述更新配置文件的合法性校验不通过,则指示所述当前用户删除所述暂存目录下的所述更新配置文件。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包括:
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为I2C操作寄存器方式;
或,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为生成配置文件方式。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网卡配置类型执行所述聚合函数内对应的差异化配置函数,以便利用所述差异化配置函数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包括:
如果所述网卡配置类型为所述I2C操作寄存器方式,则获取预设寄存器地址配置表,并对所述预设寄存器地址配置表进行轮询匹配,以确定出所述网卡对应的目标寄存器地址;
根据所述目标寄存器地址将所述当前用户的配置内容写入寄存器,以便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网卡配置类型执行所述聚合函数内对应的差异化配置函数,以便利用所述差异化配置函数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包括:
如果所述网卡配置类型为所述生成配置文件方式,则获取预设文件配置表,并根据所述当前用户对应配置的网卡信息确定出当前配置文件名称;其中,所述预设文件配置表由存放在不同位置配置文件的配置文件名称确定;
通过所述当前配置文件名称对所述预设文件配置表进行遍历匹配,确定出当前配置文件的文件位置,然后基于所述文件位置,根据所述当前配置文件名称利用文件函数创建相应的配置文件,以便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当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与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获取执行结果,以便目标管理接口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命令根据所述执行结果进行调用,包括:
当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与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将所述执行结果规范化并获取规范化执行结果,以便Restful接口或Redfish接口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命令根据所述规范化执行结果进行调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板管理控制器,包括:
获取当前用户针对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发起的网卡配置请求,并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其中,所述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为预先将不同厂商的网卡信息收敛为聚合函数的接口;
根据所述网卡配置类型执行所述聚合函数内对应的差异化配置函数,以便利用所述差异化配置函数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
当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与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获取执行结果,以便目标管理接口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命令根据所述执行结果进行调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包括:
获取不同厂商的网卡各自对应的厂家标识,并对所述网卡与所述厂家标识进行统计,以确定出所述网卡的属性信息;
获取针对所述网卡进行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时各自对应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的配置方式;
将所述配置方式与所述属性信息进行匹配得到网卡配置表,然后根据所述网卡配置表确定出所述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用户上传的更新配置文件,并将所述更新配置文件存储至暂存目录;
对所述更新配置文件进行合法性校验,如果所述更新配置文件的合法性校验通过,则将所述暂存目录下的所述更新配置文件移动至所述网卡配置表,以对所述网卡配置表进行更新;如果所述更新配置文件的合法性校验不通过,则指示所述当前用户删除所述暂存目录下的所述更新配置文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包括:
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为I2C操作寄存器方式;
或,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为生成配置文件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网卡配置类型执行所述聚合函数内对应的差异化配置函数,以便利用所述差异化配置函数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包括:
如果所述网卡配置类型为所述I2C操作寄存器方式,则获取预设寄存器地址配置表,并对所述预设寄存器地址配置表进行轮询匹配,以确定出所述网卡对应的目标寄存器地址;
根据所述目标寄存器地址将所述当前用户的配置内容写入寄存器,以便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网卡配置类型执行所述聚合函数内对应的差异化配置函数,以便利用所述差异化配置函数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包括:
如果所述网卡配置类型为所述生成配置文件方式,则获取预设文件配置表,并根据所述当前用户对应配置的网卡信息确定出当前配置文件名称;其中,所述预设文件配置表由存放在不同位置配置文件的配置文件名称确定;
通过所述当前配置文件名称对所述预设文件配置表进行遍历匹配,确定出当前配置文件的文件位置,然后基于所述文件位置,根据所述当前配置文件名称利用文件函数创建相应的配置文件,以便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与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获取执行结果,以便目标管理接口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命令根据所述执行结果进行调用,包括:
当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与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将所述执行结果规范化并获取规范化执行结果,以便Restful接口或Redfish接口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命令根据所述规范化执行结果进行调用。
8.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板管理控制器,包括:
网卡配置请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用户针对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发起的网卡配置请求;
网卡配置类型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网卡配置请求对应的网卡配置类型;其中,所述预设统一网卡配置接口为预先将不同厂商的网卡信息收敛为聚合函数的接口;
差异化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卡配置类型执行所述聚合函数内对应的差异化配置函数,以便利用所述差异化配置函数对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和所述网卡的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进行配置;
接口调用模块,用于当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开关状态与所述链路层发现协议工作模式配置完成后,获取执行结果,以便目标管理接口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命令根据所述执行结果进行调用。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
CN202310415946.3A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63892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15946.3A CN116389257A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15946.3A CN116389257A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89257A true CN116389257A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80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15946.3A Pending CN116389257A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8925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03001B2 (en) Bios parameter virtualization via BIOS configuration profiles
CN103412769B (zh) 外接卡参数配置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CN111984269B (zh) 提供应用构建服务的方法及应用构建平台
US10284418B2 (en) Network switch management via embedded management controller us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MIB) to JSON parser
US10656971B2 (en) Agile framework for vertical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nd delivery
US2014008251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mulating desktop software application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070050751A1 (en) Automatic interoperation with legacy POS service and control objects
US11630660B2 (en) Firmware management
CN108023918A (zh) 一种服务信息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984270A (zh) 应用部署方法和系统
US10430119B2 (en) Mechanism for multiple coexisting configurations support in virtual tape applications
CN110175055A (zh) 一种基于服务的浏览器与指纹仪的调用方法
CN116301596A (zh) 一种软件raid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09033424A1 (fr) Procédé et système d'obtention d'information de commandes d'utilisateur et dispositif pour enregistrer les commandes d'utilisateur
US11941127B2 (en) Firmware password management
CN116724543A (zh) 容器集群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5357198B (zh) 存储卷的挂载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389257A (zh) 一种网卡链路层发现协议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839992B (zh) 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286692A (zh) 一种配置服务器ipmi静态ip地址的方法
CN115048187A (zh) 一种基于Operator的pvc文件导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68386A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6888258A (zh) 一种服务器信息录入方法和系统
CN111858018B (zh) Cgroup配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610390B (zh) 数据注入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