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79789A - 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及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及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79789A
CN116379789A CN202310406454.8A CN202310406454A CN116379789A CN 116379789 A CN116379789 A CN 116379789A CN 202310406454 A CN202310406454 A CN 202310406454A CN 116379789 A CN116379789 A CN 1163797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heat
energy storage
receiving chamber
heat recovery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064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79789B (zh
Inventor
赵彦琦
张岩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40645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797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79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797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797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797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7/00Arrangements for using waste heat; Arrangements for using, or disposing of, waste gases
    • F27D17/004Systems for reclaiming waste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7/00Rotary-drum furnaces, i.e. horizontal or slightly inclined
    • F27B7/20Details, accessories, or equipment peculiar to rotary-drum furn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7/00Rotary-drum furnaces, i.e. horizontal or slightly inclined
    • F27B7/20Details, accessories, or equipment peculiar to rotary-drum furnaces
    • F27B7/34Arrangements of heat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7/00Rotary-drum furnaces, i.e. horizontal or slightly inclined
    • F27B7/20Details, accessories, or equipment peculiar to rotary-drum furnaces
    • F27B7/36Arrangements of air or gas suppl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3/00Charging; Discharging; Manipulation of charge
    • F27D3/15Tapp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removing or retaining slag
    • F27D3/1545Equipment for removing or retaining sla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28D20/02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atent heat
    • F28D20/021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atent heat the latent heat storage material and the heat-exchanging means being enclosed in one contain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及余热回收工艺,包括焙烧回转窑多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多级锂矿石余热回收系统、碳酸锂生产线多级余热回收系统、氢氧化锂生产线多级余热回收系统,所述焙烧回转窑多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除尘器二、第1级储能换热器二、第2级储能换热器二、……、第n级储能换热器二,除尘器二、第1级储能换热器二、第2级储能换热器二、……、第n级储能换热器二串联连接,1‑n级串联储能换热器二对应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Ta1、Ta2、……、Tan,并且Ta1>Ta2>…>Tan。本发明通过在余热接收室中将焙烧后锂辉石存在的余热资源转移形成高温烟气,经过除尘器降低烟气含尘浓度,最后通过多级相变储能器进行余热回收。

Description

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及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辉石提锂技术工艺中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及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锂辉石提锂技术主要有硫酸法、石灰石烧结法、氯化焙烧法、纯碱压煮法、硫酸盐法,这些锂矿提锂技术都需要使用回转窑反应器进行高温焙烧将矿物加热至极高温度,待矿物反应完全后,将其进行冷却,矿物拥有的高品位热能应当采用相关技术进行提取,循环利用,然而现有的余热回收装置在使用时热回收效率较低,存在一定的缺陷。
现有的余热回收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1、专利文件CN214148865U,涉及一种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和送风机,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箱体、管束和管板,所述管板上设有若干管板孔,所述管束穿过管板孔并与管板孔密封连接,所述管板将余热回收装置分为烟气通道和空气通道,所述烟气通道的一端设有进烟口,所述烟气通道的另一端设有出烟口,所述空气通道的一端设有进气口,所述空气通道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所述送风机与余热回收装置的进气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出气口与窑炉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进烟口与窑炉通过管道连通。该实用新型有效利用窑炉里的余热,对进入窑炉的空气进行预热,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烟气排放降低污染,但是上述公开文件中的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在使用时主要考虑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烟气排放,并没有考虑到现有的对锂矿提锂过程的余热回收系统仅对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忽略了锂矿石本身存在的余热资源,热回收效率低;
2、专利文件CN216282938U,涉及余热回收装置,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热回收机,所述第一支管用于导流冷却介质;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第一支管并联连通,用于分流所述第一支管的冷却介质;所述热回收机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串联连通于所述第二支管,用于吸收流经所述第二支管的冷却介质的热量。通过第二支管与所述第一支管并联连通,既能够保证冷却管路的流量不受冷凝器流量的限制,减少热回收机对冷却管路的阻力,又能够直接安装于冷却管路上,无需对热回收机进行定制,减少余热回收装置的工程周期和工程成本,但是上述公开文件中的余热回收装置在使用时主要考虑如何减少余热回收装置的工程周期和成本,并没有考虑到现有的对锂矿提锂过程的余热回收装置使用的相变储能器使用单一相变材料进行蓄热,只能对一定温度范围的余热资源进行回收,余热回收效果较差;
3、专利文件CN211651259U,公开的是余热回收技术领域的一种加热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回收装置、供水装置和用水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套接在排烟烟道上,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储水腔,储水腔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供水装置相连,出水口与用水装置相连,所述供水装置与用水装置之间设有循环水管。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余热回收装置套接在排烟烟道上,通过溶液升温吸热降低烟气温度,相对于空气吸热降温效果更好;通过溶液升温吸热降低烟气温度,相对于热水换热器加热热水再加热溶液,提高了热利用效率,减少了二次换热时热损失;带钢热水量工序要求溶液温度处于恒温状态,通过余热回收装置来加热溶液,减少了溶液加热时燃料或电能消耗,但是上述公开文件中的加热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在使用时主要考虑如何提高热利用效率,减少二次换热时热损失,并没有考虑到现有的对锂矿提锂过程的余热回收装置并不方便对高于该温度范围或低于该温度范围的余热资源进行回收;
4、专利文件CN212430919U,公开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内胆,内胆上固定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内胆上设有能够有效提高烟气余热回收率,且能使余热回收后的烟气中的剩余余热进一步被利用的余热回收装置,此烟气余热回收装置通过余热回收装置,可以优化现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提高烟气余热回收量,并使余热回收后的烟气中的剩余热量被进一步利用,从而达到更高效的回收烟气余热目的,但是上述公开文件中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在使用时主要考虑如何更高效地回收烟气余热,并没有考虑到现有的对锂矿提锂过程的余热回收装置在使用时的便捷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及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及余热回收工艺,包括焙烧回转窑多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多级锂矿石余热回收系统、碳酸锂生产线多级余热回收系统、氢氧化锂生产线多级余热回收系统,所述焙烧回转窑多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除尘器二、第1级储能换热器二、第2级储能换热器二、……、第n级储能换热器二,除尘器二、第1级储能换热器二、第2级储能换热器二、……、第n级储能换热器二串联连接,1-n级串联储能换热器二对应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Ta1、Ta2、……、Tan,并且Ta1>Ta2>…>Tan
所述多级锂矿石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造粒风机、冷却风机、除尘器一、1-n级余热接收室主体、1-n级储能换热器一,每级余热接收室主体、除尘器一、储能换热器一串联连接,1-n级储能换热器一对应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Tb2、Tb2、……、Tbn,并且Tb1>Tb2>…>Tbn
优选的,所述碳酸锂生产线多级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移动式多级余热回收系统和静止式多级余热回收系统,其中移动式多级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造粒风机、冷却风机、余热接收室主体、除尘器一、移动式储能换热器一,静止式多级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造粒风机、冷却风机、余热接收室主体、余热回收浸出槽、除尘器一、静止式储能换热器一。
优选的,所述氢氧化锂生产线多级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造粒风机、冷却风机、余热接收室主体、余热回收浸出槽、除尘器一、静止式储能换热器一。
优选的,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装置,该设备可用于进行权利要求所述的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该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对称布置的支撑座,两组支撑座的顶部安装有焙烧回转窑主体,焙烧回转窑主体的外表面安装有出料管,底座的顶部放置有四组支撑柱,且支撑柱位于两组支撑座的中间,支撑柱的顶部焊接有余热接收室主体,余热接收室主体的顶部四角处均安装有支撑杆一,支撑杆一的顶部安装有余热接收室二,余热接收室二的顶部四角处均安装有支撑杆二,支撑杆二的顶端安装有余热接收室一,余热接收室一的顶部安装有进料管,余热接收室主体、余热接收室二和余热接收室一相互靠近的表面安装有导流管,且导流管呈倒“八”字形结构,出料管的底端与进料管的顶端相连接,余热接收室一、余热接收室二和余热接收室主体从上往下可按第一级、第二级和第三级等依次往下类推余热接收室主体的等级。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等距布置的除尘器一,和储能换热器一,且储能换热器一位于除尘器一的后方,除尘器一位于焙烧回转窑主体的后方,除尘器一的正面安装有进气口,余热接收室一、余热接收室二和余热接收室主体的背面均安装有衔接管一,且衔接管一的一端与进气口的内表面相连接,除尘器一的顶部安装有连接管一,且连接管一的一端与储能换热器一的顶部相连接,除尘器一和储能换热器一与余热接收室一、余热接收室二和余热接收室主体相配套,能够相对应按等级分为第一级、第二级和第三级,并按照使用需要依次类推,余热接收室一、余热接收室二和余热接收室主体的正面均安装有上下布置的置物台,上方置物台的顶部安装有造粒风机,下方置物台的顶部安装有冷却风机,造粒风机和冷却风机的输出端均延伸进余热接收室一、余热接收室二和余热接收室主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焙烧回转窑主体的外表面安装有衔接管二,底座的顶部安装有除尘器二,底座的顶部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的底部四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万向轮的内部安装有刹车片,安装座的顶部安装有储能换热器二,除尘器二位于储能换热器二和其中一组支撑座的中间,衔接管二的一端与除尘器二的一侧外壁相连接,除尘器二的顶部安装有连接管二,且连接管二的一端与储能换热器二的顶端相连接,储能换热器二为多级储能结构。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放置有热渣粒仓,热渣粒仓的顶部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送料管,热渣粒仓的正面安装有拉环,热渣粒仓的顶部贯穿设置有槽口,热渣粒仓的正面设置有对称布置的滑槽,两组滑槽相互靠近的表面与槽口相贯通,两组滑槽的内部均滑动安装有卡块,两组卡块相互靠近的表面安装有挡板,且挡板与槽口相嵌合,挡板的顶部安装有拨板。
优选的,所述余热接收室主体的底部安装有排料管,排料管的底端与送料管的顶端相贴合,排料管的外直径等于送料管的内直径,送料管位于槽口的后方。
优选的,该余热回收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S1、在使用该余热回收装置时,首先通过衔接管二将焙烧回转窑主体内的产生的高温烟气送入除尘器二的内部,使得除尘器二能够降低高温烟气中的含尘浓度,并通过连接管二将热量输送进储能换热器二的内部;
S2、然后通过造粒风机和冷却风机将焙烧后锂矿石上的热量通过出料管转移到余热接收室一的内部,并通过衔接管一将热量送入与之相连的除尘器一的内部降低烟气含尘浓度,接着通过连接管一使相变储能换热器一分梯级对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回收;
S3、热量回收完后,通过送料管将提取时产生的热渣送入热渣粒仓的内部,并在处理完成后,拉动拉环,将热渣粒仓从余热接收室主体的下方拉出,并拨动拨板,然后就能够带动卡块在滑槽内移动,使得挡板不再与槽口嵌合,然后就能够将热渣粒仓内的热渣倒出进行球磨操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后续提锂操作的进行提供便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安装有底座、焙烧回转窑主体、出料管、余热接收室主体、余热接收室二、余热接收室一和进料管,在使用时,将焙烧后锂辉石通过出料管送入余热接收室一的内部,并通过导流管落入余热接收室二以及余热接收室主体的内部,最后送入热渣粒仓的内部,在此过程中,实现了锂矿提锂过程中焙烧后锂矿石余热回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提锂过程中的热回收率。
2、本发明通过安装有除尘器一、连接管一、储能换热器一、置物台、造粒风机和冷却风机,在余热接收室一、余热接收室二以及余热接收室主体中通过造粒风机和冷却风机将焙烧后锂辉石存在的余热资源与空气接触,形成高温烟气,并通过衔接管一将高温烟气送入除尘器一的内部,使得除尘器一能够降低烟气含尘浓度,最后通过储能换热器一进行余热回收,提高余热的回收效果。
3、本发明通过安装有衔接管二、除尘器二、安装座、万向轮、储能换热器二和连接管二,在提锂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衔接管二将焙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送进除尘器二的内部,并在除尘后通过连接管二将热量输送进储能换热器二的内部,使得储能换热器二能够将高低品位的余热资源全面回收,避免了低品位余热资源的浪费。
4、本发明通过安装有热渣粒仓、送料管、拉环、槽口、滑槽、卡块、挡板和拨板,在对锂辉石余热回收完毕后,根据后续提锂需要拉动拉环,将热渣粒仓拉出,接着拨动拨板,从而带动卡块在滑槽内移动,使得挡板不再遮挡槽口,接着就能够将热渣粒仓内的焙烧后的锂辉石进行球磨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该余热回收装置使用时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氢氧化锂生产线静止式多级余热回收系统;
图3为本发明的氢氧化锂生产线移动余热回收系统;
图4为本发明的碳酸锂生产线静止式多级余热回收系统;
图5为本发明的碳酸锂生产线移动式多级余热回收系统;
图6为本发明的碳酸锂生产线烟气余热发电系统;
图7为本发明的碳酸锂生产线焙烧后锂矿余热发电系统;
图8为本发明的碳酸锂生产线焙烧后锂矿供暖系统;
图9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余热接收室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热渣粒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支撑座和余热接收室的平面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撑座;3、焙烧回转窑主体;4、出料管;5、支撑柱;6、余热接收室主体;7、支撑杆一;8、余热接收室二;9、支撑杆二;10、余热接收室一;11、进料管;12、除尘器一;13、连接管一;14、储能换热器一;15、置物台;16、造粒风机;17、冷却风机;18、衔接管二;19、除尘器二;20、安装座;21、万向轮;22、储能换热器二;23、连接管二;24、热渣粒仓;25、送料管;26、拉环;27、槽口;28、滑槽;29、卡块;30、挡板;31、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作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
实施例一:该余热回收系统针对氢氧化锂生产线进行余热资源回收,氢氧化锂生产线多级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焙烧回转窑多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和多级锂矿余热回收系统,在氢氧化锂生产线转型焙烧回转窑安装多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和多级锂矿余热回收系统,在酸化焙烧回转窑后安装多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在多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中,焙烧回转窑主体3、除尘器二19、第1级储能换热器二22、第2级储能换热器二22、……、第n级储能换热器二22串联连接,1-n级串联储能换热器二22对应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Ta1、Ta2、……、Tan,并且Ta1>Ta2>…>Tan,在多级锂矿余热回收系统中,造粒风机16、冷却风机17安装在余热接收室内,焙烧回转窑主体3、第1级余热接收室主体6、第2级余热接收室主体6、……、第n级余热接收室主体6串联连接,每级余热接收室主体6、除尘器一12、储能换热器一14串联连接,1-n级储能换热器一14对应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Tb1、Tb2、……、Tbn,并且Tb1>Tb2>…>Tbn
请参阅图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
实施例二:该余热回收系统针对氢氧化锂生产线进行余热资源回收,氢氧化锂生产线多级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焙烧回转窑多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和多级锂矿余热回收系统,在氢氧化锂生产线转型焙烧回转窑安装多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和多级锂矿余热回收系统,在酸化焙烧回转窑后安装多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在多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中,焙烧回转窑主体3、除尘器二19、第1级移动式储能换热器二22、第2级移动式储能换热器二22、……、第n级储移动式储能换热器二22串联连接,1-n级串联移动式储能换热器二22对应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Tc1、Tc2、……、Tcn,并且Tc1>Tc2>…>Tcn,在多级锂矿余热回收系统中,造粒风机16、冷却风机17安装在余热接收室主体6内,焙烧回转窑主体3、第1级余热接收室主体6、第2级余热接收室主体6、……、第n级余热接收室主体6串联连接,每级余热接收室主体6、除尘器一12、移动式储能换热器一14串联连接,1-n级移动式储能换热器一14对应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Td1、Td2、……、Tdn,并且Td1>Td2>…>Tdn
请参阅图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
实施例三:该余热回收系统针对碳酸锂生产线进行余热资源回收,碳酸锂生产线多级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焙烧回转窑多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和多级锂矿余热回收系统,在碳酸锂生产线转型焙烧回转窑和酸化焙烧回转窑上安装多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和多级锂矿余热回收系统,在转型焙烧回转窑和酸化焙烧回转窑的多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中,焙烧回转窑主体3、除尘器二19、第1级储能换热器二22、第2级储能换热器二22、……、第n级储能换热器二22串联连接,1-n级串联储能换热器二22对应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Te1、Te2、……、Ten,并且Te1>Te2>…>Ten,在转型焙烧回转窑的多级锂矿余热回收系统中,造粒风机16、冷却风机17安装在余热接收室内,焙烧回转窑主体3、第1级余热接收室主体6、第2级余热接收室主体6、……、第n级余热接收室主体6串联连接,每级余热接收室主体6、除尘器一12、储能换热器一14串联连接,1-n级储能换热器一14对应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Tf1、Tf2、……、Tfn,并且Tf1>Tf2>…>Tfn,在酸化焙烧回转窑的多级锂矿余热回收系统中,酸化焙烧回转窑、第1级余热回收浸出槽、第2级热回收浸出槽、……、第n级热回收浸出槽串联连接,每级热回收浸出槽和储能换热器一14串联连接,1-n级储能换热器一14对应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Tg1、Tg2、……、Tgn,并且Tg1>Tg2>…>Tgn
请参阅图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
实施例四:该余热回收系统针对碳酸锂生产线进行余热资源回收,碳酸锂生产线多级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焙烧回转窑多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和多级锂矿余热回收系统,在碳酸锂生产线转型焙烧回转窑安装多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和多级锂矿余热回收系统,在酸化焙烧回转窑后安装多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在多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中,焙烧回转窑主体3、除尘器二19、第1级移动式储能换热器二22、第2级移动式储能换热器二22、……、第n级移动式储能换热器二22串联连接,1-n级串联储能换热器二22对应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Th1、Th2、……、Thn,并且Th1>Th2>…>Thn,多级锂矿余热回收系统中,造粒风机16、冷却风机17安装在余热接收室主体6内,焙烧回转窑主体3、第1级余热接收室主体6、第2级余热接收室主体6、……、第n级余热接收室主体6串联连接,每级余热接收室主体6、除尘器一12、移动式储能换热器一14串联连接,1-n级储能换热器一14对应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Ti1、Ti2、……、Tin,并且Ti1>Ti2>…>Tin
请参阅图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
实施例五:烟气余热发电系统包括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和余热发电系统,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热量输入端与余热热源连接,余热发电系统的工质输出端与余热回收系统的工质输入端连接,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用于获取余热热源的热量,并利用获取的余热热源热量对余热发电系统循环传热工质进行加热并传输至余热发电系统,余热发电系统用于吸收余热回收系统加热后的循环传热工质的热量后进行发电。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转型焙烧回转窑主体3、除尘器一12、1-n级相变储能换热器一14,通过除尘器一12将转型焙烧回转窑主体3内的烟气含尘浓度从70g/Nm3降至15g/Nm3,1-n级相变储能换热器一14分梯级对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回收,相变储能器相变温度梯级降低,将烟气温度从1000℃降至150℃,余热发电系统包括蒸发器、透平机、发电机、冷却器、第一工质泵、第二工质泵、冷却源、冷却水泵,蒸发器的工质输入端与1-n级相变储能换热器一14传热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蒸发器的工质输出端与余热发电系统管路的一端连接,蒸发器的气体输入端与冷凝器的工质输出端连接,蒸发器的气体输出端与透平机的气体输入端连接,通过蒸发器吸收1-n级相变储能换热器一14加热后的循环传热工质的热量,并利用吸收的热量对冷凝器传输的有机工质液体进行加热,形成第一有机工质气体,同时将第一有机工质气体输送至透平机,透平机的气体输出端与冷凝器的气体输入端连接,透平机的能量输出端与发电机连接,透平机用于利用第一有机工质气体做功,形成第二有机工质气体,并输送至冷却器,发电机获取透平机做的功,并将功转化成电,冷凝器利用冷却水将第二有机工质气体冷却为有机工质液体,并输送至蒸发器,第1工质泵设置在蒸发器与透平机之间的气体管路上,第2工质泵设置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液体管路上,冷却源与冷凝器的冷却水输入端连接,冷却水泵设置在冷却源与冷凝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冷却源用于利用冷却水泵向冷凝器提供冷却水。
请参阅图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
实施例六:焙烧后锂矿余热发电系统包括焙烧后锂矿余热回收系统和余热发电系统,焙烧后锂矿余热回收系统的热量输入端与余热热源连接,余热发电系统的工质输出端与余热回收系统的工质输入端连接,焙烧后锂矿余热回收系统用于获取余热热源的热量,并利用获取的余热热源热量对余热发电系统循环传热工质进行加热并传输至余热发电系统,余热发电系统用于吸收余热回收系统加热后的循环传热工质的热量后进行发电,焙烧后锂矿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造粒风机16、冷却风机17、除尘器一12、1-n级余热接收室主体6、1-n级储能换热器一14,造粒风机16、冷却风机17安装在余热接收室主体6内,每级余热接收室主体6、除尘器一12、储能换热器一14串联连接,通过余热接收室主体6中的造粒风机16、冷却风机17将焙烧后锂矿石上的热量转移到空气中,形成高温烟气,通过除尘器一12将烟气含尘浓度从70g/Nm3降至15g/Nm3,1-n级相变储能换热器一14分梯级对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回收,相变储能器的相变温度梯级降低,将烟气温度从1000℃降至150℃。余热发电系统包括蒸发器、透平机、发电机、冷却器、第一工质泵、第二工质泵、冷却源、冷却水泵,蒸发器的工质输入端与1-n级相变储能换热器一14传热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蒸发器的工质输出端与余热发电系统管路的一端连接;蒸发器的气体输入端与冷凝器的工质输出端连接,蒸发器的气体输出端与透平机的气体输入端连接;通过蒸发器吸收1-n级相变储能换热器一14加热后的循环传热工质的热量,并利用吸收的热量对冷凝器传输的有机工质液体进行加热,形成第一有机工质气体,同时将第一有机工质气体输送至透平机。透平机的气体输出端与冷凝器的气体输入端连接,透平机的能量输出端与发电机连接,透平机用于利用第一有机工质气体做功,形成第二有机工质气体,并输送至冷却器,发电机获取透平机做的功,并将功转化成电,冷凝器利用冷却水将第二有机工质气体冷却为有机工质液体,并输送至蒸发器,第1工质泵设置在蒸发器与透平机之间的气体管路上,第2工质泵设置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液体管路上,冷却源与冷凝器的冷却水输入端连接,冷却水泵设置在冷却源与冷凝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冷却源用于利用冷却水泵向冷凝器提供冷却水。
请参阅图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
实施例七:焙烧后锂矿供暖系统包括焙烧后锂矿余热回收系统和余热供暖系统,焙烧后锂矿余热回收系统的热量输入端与余热热源连接,余热供暖系统的工质输出端与余热回收系统的工质输入端连接,焙烧后锂矿余热回收系统用于获取余热热源的热量,并利用获取的余热热源热量对余热供暖系统循环传热工质进行加热,通过板式换热器将热量传输至储水箱用于社区供暖,焙烧后锂矿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造粒风机16、冷却风机17、除尘器一12、1-n级余热接收室主体6、1-n级储能换热器一14,造粒风机16、冷却风机17安装在余热接收室主体6内,每级余热接收室主体6、除尘器一12、储能换热器一14串联连接,通过余热接收室主体6中的造粒风机16、冷却风机17将焙烧后锂矿石上的热量转移到空气中,形成高温烟气,通过除尘器一12将烟气含尘浓度从70g/Nm3降至15g/Nm3,1-n级相变储能换热器一14分梯级对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回收,相变储能器相变温度梯级降低,将烟气温度从1000℃降至150℃,余热供暖系统包括板式换热器、循环水泵、储水箱、进水阀、出水阀,板式换热器的工质输入端与1-n级相变储能换热器一14传热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板式换热器的工质输出端与余热供暖系统管路的一端连接。通过板式换热器将1-n级相变储能器中收集的余热转移到储水箱中,用于社区供暖。
请参阅图10和图1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座1和进料管11,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对称布置的支撑座2,两组支撑座2的顶部安装有焙烧回转窑主体3,焙烧回转窑主体3的外表面安装有出料管4,底座1的顶部放置有四组支撑柱5,且支撑柱5位于两组支撑座2的中间,支撑柱5的顶部焊接有余热接收室主体6,余热接收室主体6的顶部四角处均安装有支撑杆一7,支撑杆一7的顶部安装有余热接收室二8,余热接收室二8的顶部四角处均安装有支撑杆二9,支撑杆二9的顶端安装有余热接收室一10,余热接收室一10的顶部安装有进料管11,余热接收室主体6、余热接收室二8和余热接收室一10相互靠近的表面安装有导流管,且导流管呈倒“八”字形结构,出料管4的底端与进料管11的顶端相连接,余热接收室一10、余热接收室二8和余热接收室主体6从上往下可按第一级、第二级和第三级等依次往下类推余热接收室主体6的等级。
进一步,在使用时,通过焙烧回转窑主体3来焙烧锂辉石,并将焙烧后锂辉石通过出料管4送入余热接收室一10的内部,并通过导流管落入余热接收室二8以及余热接收室主体6的内部,最后送入热渣粒仓24的内部,在此过程中,实现了锂矿提锂过程中焙烧后锂矿石余热回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提锂过程中的热回收率。
请参阅图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装置,包括除尘器一12和连接管二23,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等距布置的除尘器一12,和储能换热器一14,且储能换热器一14位于除尘器一12的后方,除尘器一12位于焙烧回转窑主体3的后方,除尘器一12的正面安装有进气口,余热接收室一10、余热接收室二8和余热接收室主体6的背面均安装有衔接管一,且衔接管一的一端与进气口的内表面相连接,除尘器一12的顶部安装有连接管一13,且连接管一13的一端与储能换热器一14的顶部相连接,除尘器一12和储能换热器一14与余热接收室一10、余热接收室二8和余热接收室主体6相配套,能够相对应按等级分为第一级、第二级和第三级,并按照使用需要依次类推,余热接收室一10、余热接收室二8和余热接收室主体6的正面均安装有上下布置的置物台15,上方置物台15的顶部安装有造粒风机16,下方置物台15的顶部安装有冷却风机17,造粒风机16和冷却风机17的输出端均延伸进余热接收室一10、余热接收室二8和余热接收室主体6的内部,焙烧回转窑主体3的外表面安装有衔接管二18,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除尘器二19,底座1的顶部放置有安装座20,安装座20的底部四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21,万向轮21的内部安装有刹车片,安装座20的顶部安装有储能换热器二22,除尘器二19位于储能换热器二22和其中一组支撑座2的中间,衔接管二18的一端与除尘器二19的一侧外壁相连接,除尘器二19的顶部安装有连接管二23,且连接管二23的一端与储能换热器二22的顶端相连接,储能换热器二22为多级储能结构。
进一步,锂辉石在落入余热接收室一10、余热接收室二8以及余热接收室主体6时,启动置物台15上的造粒风机16和冷却风机17,使得焙烧后锂辉石存在的余热资源能够与空气接触形成高温烟气,并通过衔接管一将高温烟气送入除尘器一12的内部,使得除尘器一12能够降低烟气中的含尘浓度,最后通过储能换热器一14进行余热回收,且在提锂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衔接管二18将焙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送进除尘器二19的内部,并在除尘后通过连接管二23将热量输送进储能换热器二22的内部,使得储能换热器二22能够将高低品位的余热资源全面回收,避免了低品位余热资源的浪费。
请参阅图1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热渣粒仓24和拨板31,底座1的顶部放置有热渣粒仓24,热渣粒仓24的顶部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送料管25,热渣粒仓24的正面安装有拉环26,热渣粒仓24的顶部贯穿设置有槽口27,热渣粒仓24的正面设置有对称布置的滑槽28,两组滑槽28相互靠近的表面与槽口27相贯通,两组滑槽28的内部均滑动安装有卡块29,两组卡块29相互靠近的表面安装有挡板30,且挡板30与槽口27相嵌合,挡板30的顶部安装有拨板31,余热接收室主体6的底部安装有排料管,排料管的底端与送料管25的顶端相贴合,排料管的外直径等于送料管25的内直径,送料管25位于槽口27的后方。
进一步,在对锂辉石余热回收完毕后,根据后续提锂需要拉动拉环26,将热渣粒仓24从余热接收室主体6的下方拉出,接着向外拉动拨板31,从而带动卡块29在滑槽28内移动,使得挡板30不再遮挡槽口27,接着就能够将热渣粒仓24内的焙烧后的锂辉石进行球磨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该余热回收装置使用时的灵活性,并方便根据后续的提锂需要进行二次余热回收。
进一步,该余热回收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S1、在使用该余热回收装置时,首先通过衔接管二18将焙烧回转窑主体3内的产生的高温烟气送入除尘器二19的内部,使得除尘器二19能够降低高温烟气中的含尘浓度,并通过连接管二23将热量输送进储能换热器二22的内部;
S2、然后通过造粒风机16和冷却风机17将焙烧后锂矿石上的热量通过出料管4转移到余热接收室一10的内部,并通过衔接管一将热量送入与之相连的除尘器一12的内部降低烟气含尘浓度,接着通过连接管一13使相变储能换热器一14分梯级对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回收;
S3、热量回收完后,通过送料管25将提取时产生的热渣送入热渣粒仓24的内部,并在处理完成后,拉动拉环26,将热渣粒仓24从余热接收室主体6的下方拉出,并拨动拨板31,然后就能够带动卡块29在滑槽28内移动,使得挡板30不再与槽口27嵌合,然后就能够将热渣粒仓24内的热渣倒出进行球磨操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后续提锂操作的进行提供便利。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余热回收装置时,首先将卡块29插入滑槽28的内部,接着就能够将挡板30盖在槽口27内,并将热渣粒仓24放置在余热接收室主体6的下方,使得排料管能够与送料管25贴合,接着就能够通过焙烧回转窑主体3来对锂辉石进行焙烧操作,并在焙烧完成后通过出料管4将锂辉石送入余热接收室一10的内部,并在导流管的作用下使得锂辉石能够先后落入余热接收室二8、余热接收室主体6以及热渣粒仓24的内部,在此过程中,启动置物台15上的造粒风机16和冷却风机17,接着就能够将锂辉石表面的余热通过衔接管一送入除尘器一12的内部,经由除尘器一12降低高温烟气中的含尘量,并通过连接管一13将热量送入储能换热器一14的内部进行热量回收;
在焙烧锂辉石的过程中,通过衔接管二18将焙烧时产生的烟气送入除尘器二19的内部,在除尘后通过连接管二23将热量输送进储能换热器二22的内部,使得储能换热器二22能够将高低品位的余热资源全面回收,从而降低热量浪费的概率,提高余热回收的效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9)

1.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包括焙烧回转窑多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多级锂矿石余热回收系统、碳酸锂生产线多级余热回收系统、氢氧化锂生产线多级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烧回转窑多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除尘器二(19)、第1级储能换热器二(22)、第2级储能换热器二(22)、……、第n级储能换热器二(22),除尘器二(19)、第1级储能换热器二(22)、第2级储能换热器二(22)、……、第n级储能换热器二(22)串联连接,1-n级串联储能换热器二(22)对应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Ta1、Ta2、……、Tan,并且Ta1>Ta2>…>Tan
所述多级锂矿石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造粒风机(16)、冷却风机(17)、除尘器一(12)、1-n级余热接收室主体(6)、1-n级储能换热器一(14),每级余热接收室主体(6)、除尘器一(12)、储能换热器一(14)串联连接,1-n级储能换热器一(14)对应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Tb2、Tb2、……、Tbn,并且Tb1>Tb2>…>Tb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锂生产线多级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移动式多级余热回收系统和静止式多级余热回收系统,其中移动式多级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造粒风机(16)、冷却风机(17)、余热接收室主体(6)、除尘器一(12)、移动式储能换热器一(14),静止式多级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造粒风机(16)、冷却风机(17)、余热接收室主体(6)、余热回收浸出槽、除尘器一(12)、静止式储能换热器一(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锂生产线多级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造粒风机(16)、冷却风机(17)、余热接收室主体(6)、余热回收浸出槽、除尘器一(12)、静止式储能换热器一(14)。
4.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装置,该装置可用于进行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对称布置的支撑座(2),两组支撑座(2)的顶部安装有焙烧回转窑主体(3),焙烧回转窑主体(3)的外表面安装有出料管(4),底座(1)的顶部放置有四组支撑柱(5),且支撑柱(5)位于两组支撑座(2)的中间,支撑柱(5)的顶部焊接有余热接收室主体(6),余热接收室主体(6)的顶部四角处均安装有支撑杆一(7),支撑杆一(7)的顶部安装有余热接收室二(8),余热接收室二(8)的顶部四角处均安装有支撑杆二(9),支撑杆二(9)的顶端安装有余热接收室一(10),余热接收室一(10)的顶部安装有进料管(11),余热接收室主体(6)、余热接收室二(8)和余热接收室一(10)相互靠近的表面安装有导流管,且导流管呈倒“八”字形结构,出料管(4)的底端与进料管(11)的顶端相连接,余热接收室一(10)、余热接收室二(8)和余热接收室主体(6)从上往下可按第一级、第二级和第三级等依次往下类推余热接收室主体(6)的等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等距布置的除尘器一(12),和储能换热器一(14),且储能换热器一(14)位于除尘器一(12)的后方,除尘器一(12)位于焙烧回转窑主体(3)的后方,除尘器一(12)的正面安装有进气口,余热接收室一(10)、余热接收室二(8)和余热接收室主体(6)的背面均安装有衔接管一,且衔接管一的一端与进气口的内表面相连接,除尘器一(12)的顶部安装有连接管一(13),且连接管一(13)的一端与储能换热器一(14)的顶部相连接,除尘器一(12)和储能换热器一(14)与余热接收室一(10)、余热接收室二(8)和余热接收室主体(6)相配套,能够相对应按等级分为第一级、第二级和第三级,并按照使用需要依次类推,余热接收室一(10)、余热接收室二(8)和余热接收室主体(6)的正面均安装有上下布置的置物台(15),上方置物台(15)的顶部安装有造粒风机(16),下方置物台(15)的顶部安装有冷却风机(17),造粒风机(16)和冷却风机(17)的输出端均延伸进余热接收室一(10)、余热接收室二(8)和余热接收室主体(6)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烧回转窑主体(3)的外表面安装有衔接管二(18),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除尘器二(19),底座(1)的顶部放置有安装座(20),安装座(20)的底部四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21),万向轮(21)的内部安装有刹车片,安装座(20)的顶部安装有储能换热器二(22),除尘器二(19)位于储能换热器二(22)和其中一组支撑座(2)的中间,衔接管二(18)的一端与除尘器二(19)的一侧外壁相连接,除尘器二(19)的顶部安装有连接管二(23),且连接管二(23)的一端与储能换热器二(22)的顶端相连接,储能换热器二(22)为多级储能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放置有热渣粒仓(24),热渣粒仓(24)的顶部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送料管(25),热渣粒仓(24)的正面安装有拉环(26),热渣粒仓(24)的顶部贯穿设置有槽口(27),热渣粒仓(24)的正面设置有对称布置的滑槽(28),两组滑槽(28)相互靠近的表面与槽口(27)相贯通,两组滑槽(28)的内部均滑动安装有卡块(29),两组卡块(29)相互靠近的表面安装有挡板(30),且挡板(30)与槽口(27)相嵌合,挡板(30)的顶部安装有拨板(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接收室主体(6)的底部安装有排料管,排料管的底端与送料管(25)的顶端相贴合,排料管的外直径等于送料管(25)的内直径,送料管(25)位于槽口(27)的后方。
9.根据权利要求4-7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余热回收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S1、在使用该余热回收装置时,首先通过衔接管二(18)将焙烧回转窑主体(3)内的产生的高温烟气送入除尘器二(19)的内部,使得除尘器二(19)能够降低高温烟气中的含尘浓度,并通过连接管二(23)将热量输送进储能换热器二(22)的内部;
S2、然后通过造粒风机(16)和冷却风机(17)将焙烧后锂矿石上的热量通过出料管(4)转移到余热接收室一(10)的内部,并通过衔接管一将热量送入与之相连的除尘器一(12)的内部降低烟气含尘浓度,接着通过连接管一(13)使相变储能换热器一(14)分梯级对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回收;
S3、热量回收完后,通过送料管(25)将提取时产生的热渣送入热渣粒仓(24)的内部,并在处理完成后,拉动拉环(26),将热渣粒仓(24)从余热接收室主体(6)的下方拉出,并拨动拨板(31),然后就能够带动卡块(29)在滑槽(28)内移动,使得挡板(30)不再与槽口(27)嵌合,然后就能够将热渣粒仓(24)内的热渣倒出进行球磨操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后续提锂操作的进行提供便利。
CN202310406454.8A 2023-04-17 2023-04-17 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及余热回收装置 Active CN1163797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06454.8A CN116379789B (zh) 2023-04-17 2023-04-17 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及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06454.8A CN116379789B (zh) 2023-04-17 2023-04-17 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及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79789A true CN116379789A (zh) 2023-07-04
CN116379789B CN116379789B (zh) 2023-11-21

Family

ID=86969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06454.8A Active CN116379789B (zh) 2023-04-17 2023-04-17 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及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7978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1030A (zh) * 2013-06-04 2014-12-17 四川玖长科技有限公司 改进型的用回转窑规模化生产磷酸的方法
CN104344738A (zh) * 2013-08-09 2015-02-11 无锡市东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矿热炉烟气余热发电方法
CN104748564A (zh) * 2014-01-01 2015-07-01 无锡市东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矿热炉烟气余热梯级利用节能除尘方法
CN114317847A (zh) * 2022-01-07 2022-04-12 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回收高炉冲渣水余热的系统及方法
CN114447464A (zh) * 2021-12-16 2022-05-06 山东天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废旧锂电池高温热解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14777508A (zh) * 2022-05-06 2022-07-22 河南省冶金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冶炼熔渣多级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1030A (zh) * 2013-06-04 2014-12-17 四川玖长科技有限公司 改进型的用回转窑规模化生产磷酸的方法
CN104344738A (zh) * 2013-08-09 2015-02-11 无锡市东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矿热炉烟气余热发电方法
CN104748564A (zh) * 2014-01-01 2015-07-01 无锡市东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矿热炉烟气余热梯级利用节能除尘方法
CN114447464A (zh) * 2021-12-16 2022-05-06 山东天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废旧锂电池高温热解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14317847A (zh) * 2022-01-07 2022-04-12 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回收高炉冲渣水余热的系统及方法
CN114777508A (zh) * 2022-05-06 2022-07-22 河南省冶金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冶炼熔渣多级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付向辉;薛生晖;张志华;董飞;: "磁化焙烧回转窑低温烟气余热利用分析", 冶金能源, no. 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79789B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4873B (zh) 一种太阳能还原炼铁的装置
CN101122446A (zh) 一种连续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102748955A (zh) 高温物料热能回收系统
CN102645105A (zh) 高温物料热能回收系统
CN108827005B (zh) 一种烧结矿余热回收竖罐及锅炉一体化装置
CN103615909B (zh) 热风循环烧结与烧结双压余热利用系统和方法
CN116379789B (zh) 基于热能存储的锂辉石提锂余热回收工艺及余热回收装置
CN203333729U (zh) 焙烧料冷却、余热回收装置及系统
CN101597663A (zh) 一种高压粉煤气化制取海绵铁能量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3352128A (zh) 直接锌煤混合旋风燃烧式氧化锌生产系统
CN211626048U (zh) 一种烧结矿竖冷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102538493B (zh) 一种熔池熔炼炉高温烟气余热直接利用装置
CN206378011U (zh) 一种高效节能炭黑反应炉用余热回收及制冷装置
CN209820172U (zh) 一种蓄热式高温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205347482U (zh) 一种利用电石炉尾气制还原气直接还原冶金的系统
CN207002775U (zh) 一种高炉的热风炉系统
CN202485467U (zh) 一种熔池熔炼炉高温烟气余热直接利用装置
CN210718691U (zh) 一种烧结矿竖式冷却显热回收系统及其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CN201653168U (zh) 冶金炉高温高含尘烟气热管式余热回收专用装置
CN108759476B (zh) 烧结矿竖冷机带动汽轮机直接拖动风机回收余热的系统
CN104515402A (zh) 一种烧结系统的余热利用方法及装置
CN108680040B (zh) 烧结矿显热高效分配利用系统及分配方法
CN202770227U (zh) 高温物料热能回收系统
CN113251679A (zh) 一种基于四氧化三钴储热介质面向太阳能的储能反应器
CN102589306A (zh) 一种回收工业热处理排烟余热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