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78100A - 一种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78100A
CN116378100A CN202310396620.0A CN202310396620A CN116378100A CN 116378100 A CN116378100 A CN 116378100A CN 202310396620 A CN202310396620 A CN 202310396620A CN 116378100 A CN116378100 A CN 1163781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ting
pipe
relief well
grouting pipe
plug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966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师文豪
吴宜铸
徐水根
邓伟
樊绿叶
吴静红
姜玥
郭超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9662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781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78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781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02D15/02Handling of bulk concrete specially for foundation 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purposes
    • E02D15/04Placing concrete in mould-pipes, pile tubes, bore-holes or narrow shaf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2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damming or interrupting the passage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damming or interrupting the passage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placing or applying sealing substa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及装置,包括在减压井一侧支管上安装安装件,将第一注浆管伸入减压井井底,第二注浆管伸至减压井上端,伸入减压井上端的管口临时封堵,通过第一注浆管第一次注浆,待检测到安装件排出口液体为浓稠状的注浆物质时,停止对第一注浆管注浆并进行静置;待第一注浆管所注入注浆物质初凝后,通过第二注浆管第二次注浆,第二注浆管的注浆压力大于第一注浆管注浆压力,临时封堵打开,在第二次注浆的后期,边注浆边缓慢向外拔第二注浆管;拆除安装件。本发明可保证减压井内无地下水,在周边环境不降水的情况下实现减压井的密实封堵,封堵过程可大大减少注浆物质损失,施工成本低,可保证施工质量,封堵质量好。

Description

一种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出行大部分会选择私家车,方便快捷,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私家车的迅速发展会导致原有停车泊位配比不足、停车缺口不断增加,同时,城镇小区面临着土地资源稀缺、楼宇分布密集的局面,先决条件的不足致使传统停车场难以规划建造。因此,为缓解停车难题,建筑多层立体地下车库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沉井结构具有占地面积小、下沉过程可无需降水、环境扰动小等优点,可利用城市边角地块及地下空间,单个井筒内可通过设置立体车位满足城市停车位扩容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建设多层地下车库过程,在高水位地区沉井施工时,为满足沉井井内结构施工时沉井抗浮稳定性要求,需在沉井内设置减压井,并持续抽水直至沉井内结构施工完成。如图1所示,减压井3直径较大影响沉井内结构施工,沉井内结构施工前,需对原埋设的减压井3割除多余部分后上部植筋填充混凝土封堵,减压井3腰侧位置开孔外接支管2并加设第二阀门引流至集水井4继续降水,减少沉井上浮风险。施工完成后对减压井3及支管2进行封堵,封堵的饱满度将直接影响到沉井结构的质量及安全,进而影响多层立体车库的结构。
目前减压井封堵一般是通过在减压井内注浆进行封堵,但在注浆前需降低地下水位高度,减小水头压力,大量的抽水容易造成周边地表沉降过大,且施工完成后需提出降水泵,在高水位地区,若提出后不及时封堵,由于地下水补给充足涌水量充沛,注浆过程造成跑浆严重,而盲目的注浆将造成注浆物质大量浪费,增加施工成本且很难完全封堵密实,须后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难度及成本大大增加。此外,注浆物质填充不实在减压井内出现间隙,长期在高压、潮湿和地下水浸泡的环境下减压井容易出现内部锈蚀,形成渗漏通道,减压井封堵耐久性无法保证,进而使地下车库已施工完成的建筑处于潮湿的环境,长时间会造成地下车库建筑的损坏。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减压井封堵在注浆前需大量的抽水,造成地表沉降过大,在高水位地区,若提出降水泵后不及时封堵,地下水位补给恢复迅速,造成注浆过程跑浆严重,增加施工成本且很难完全封堵密实,且易出现间隙,长期在高压、潮湿和地下水浸泡下减压井容易出现内部锈蚀,形成渗漏通道,减压井封堵耐久性无法保证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包括
S1:在减压井一侧支管上安装安装件,将第一注浆管伸入所述减压井的井底,第二注浆管沿所述支管水平伸至所述减压井的上端,且伸入减压井上端的管口进行临时封堵,通过第一注浆管进行第一次注浆,待检测到安装件的排出口液体为浓稠状的注浆物质时,停止对第一注浆管注浆并进行静置;
S2:待第一注浆管所注入的注浆物质初凝后,通过第二注浆管进行第二次注浆,且所述第二注浆管的注浆压力大于第一注浆管的注浆压力,所述临时封堵打开,在第二次注浆的后期过程中,边注浆边缓慢向外拔第二注浆管;
S3:拆除安装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将第一注浆管伸入所述减压井的井底,第二注浆管沿所述支管水平伸至所述减压井的上端过程中,所述排出口处于完全开口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开始第一次注浆时,适当减小所述排出口的开口量,当排出口液体满足为浓稠状的注浆物质时,停止对第一注浆管注浆。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减压井和支管内的注浆物质养护后,拆除安装件,并割除第一注浆管。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浆物质为微膨胀混凝土浆液,其水灰比大于等于设定值。
一种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装置,采用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其包括连接件、三通管、端盖、第一注浆管和第二注浆管,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减压井的支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三通管连接,所述三通管的第一接口安装有用于控制排出液体的第一阀门,所述三通管的第二接口设置所述端盖,所述端盖上穿设有用于第一次注浆的第一注浆管和用于第二次注浆的第二注浆管,所述第二注浆管靠近所述减压井上端设置有用于临时封堵的密封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注浆管靠近所述减压井井底的端部设置有配重头,且所述第一注浆管的端部与所述配重头之间间隔有设定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固定在所述第二注浆管靠近所述减压井上端的端口,当所述第二注浆管的注浆压力大于第一注浆管的注浆压力时,所述密封件被冲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上设置有用于穿设所述第一注浆管的第一通孔和用于穿设所述第二注浆管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注浆管的直径,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注浆管的直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通管包括第一管件、第二管件和扎紧件,所述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通过扎紧件组合形成所述三通管。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及装置,在减压井的支管一端安装安装件,通过第一注浆管进行第一次注浆,通过第二注浆管进行第二次注浆,两次注浆可保证减压井内部的注浆物质的饱满度,从而完成封堵施工作业。具体的,在安装安装件之后,在第二注浆管的端部进行临时封堵,作为逆止阀使用,将第一注浆管伸入减压井的井底,将第二注浆管进行临时封堵的端部水平伸至减压井的上端,开始对第一注浆管注浆,此时第二注浆管处于临时封堵状态,安装件的排出口持续排出地下水及少许稀释后的注浆物质,待检测到安装件的排出口的液体为浓稠状的注浆物质时,第一注浆完成。静置在第一注浆管所注入的注浆物质初凝后,开始对第二注浆管注浆,由于第二注浆管的注浆压力大于第一注浆管的注浆压力,临时封堵被冲破,向减压井内充实注浆物质,可增加减压井注浆封堵的密实度,同时可确保支管内填充密实。最后拆除安装件即可。该施工方法通过两次注浆后可保证减压井内无地下水,可在周边环境不降水的情况下实现减压井的封堵,在富水地质或涌水量较大情况下,可成功封堵减压井及支管,封堵过程可大大减少注浆物质损失,施工成本低,同时实现井内无空腔、无间隙、无须后续处理,可保证施工质量,在支管内也会填充密实,封堵质量好,进一步保护地下车库内的建筑。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现有减压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中安装封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中第一次注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中第二次注浆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中最终封堵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本发明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图2本发明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中三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封堵组件;11、连接件;12、三通管;121、第一接口;122、第二接口;123、第三接口;124、第一管件;125、第二管件;126、扎紧件;13、第一注浆管;131、配重头;14、第二注浆管;141、密封件;15、第一阀门;16、端盖;2、支管;3、减压井;4、集水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请参照图2-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包括
S1:在减压井3一侧支管2上安装安装件,将第一注浆管13伸入减压井3的井底,第二注浆管14沿支管2水平伸至减压井3的上端,且伸入减压井3上端的管口进行临时封堵,通过第一注浆管13进行第一次注浆,待检测到安装件的排出口液体为浓稠状的注浆物质时,停止对第一注浆管13注浆并进行静置;
S2:待第一注浆管13所注入的注浆物质初凝后,通过第二注浆管14进行第二次注浆,且第二注浆管14的注浆压力大于第一注浆管13的注浆压力,临时封堵打开,在第二次注浆的后期过程中,边注浆边缓慢向外拔第二注浆管14;
S3:拆除安装件。
该施工方法在减压井3的支管2一端安装安装件,通过第一注浆管13进行独立的第一次注浆,通过第二注浆管14进行独立的第二次注浆,两次注浆可保证减压井3内部的注浆物质的饱满度,从而完成封堵施工作业。具体的,在安装安装件之后,在第二注浆管14的端部进行临时封堵,作为逆止阀使用,将第一注浆管13伸入减压井3的井底,将第二注浆管14进行临时封堵的端部水平伸至减压井3的上端,开始对第一注浆管13注浆,此时第二注浆管14处于临时封堵状态,安装件的排出口持续排出地下水及少许稀释后的注浆物质,待检测到安装件的排出口的液体为浓稠状的注浆物质时,第一注浆完成。静置在第一注浆管13所注入的注浆物质初凝后,开始对第二注浆管14注浆,由于第二注浆管14的注浆压力大于第一注浆管13的注浆压力,临时封堵被打开,向减压井13内充实注浆物质,可增加减压井13注浆的密实度,同时可确保支管2内填充密实。最后拆除安装件即可。该施工方法通过两次注浆后可保证减压井3内无地下水,可在周边环境不降水的情况下实现减压井3的封堵,在富水地质或涌水量较大情况下,可成功封堵减压井3及支管2,封堵过程可大大减少注浆物质损失,施工成本低,同时实现井内无空腔、无间隙、无须后续处理,可保证施工质量,在支管2内也会填充密实,封堵质量好,进一步保护地下车库内的建筑。
具体的,在安装安装件之前,操作人员需根据实际减压井33的情况,估算并准备封堵所需要的注浆物质,注浆物质可以为微膨胀混凝土浆液,其水灰比大于等于设定值,此设定值可以为0.7,其在封堵过程中可保证加固作用。在将第一注浆管13伸入减压井3的井底,第二注浆管14沿支管2水平伸至减压井3的上端过程中,排出口处于完全开口状态,使得该排出口进行主动引流,此时同步打开集水井4内的水泵对溢流地下水进行抽吸,在伸入第一注浆管13和第二注浆管14至减压井3内,排出口完全开口可保证正常的压力,避免减压井3内出现危险。
其中,在开始第一次注浆时,应适当减小排出口的开口量,由于在将第一注浆管13伸入减压井3的井底,第二注浆管14水平伸至减压井3上端过程,排出口处于完全开启状态,此时地下水位较高,水压力较大,在高涌水量状态下会导致注浆物质(微膨胀混凝土浆液)流失和稀释过快,从而引起注浆物质无法达到密实封堵等设计的目的。因此在第一次注浆过程中可适当减小排出口的开口量,减小溢流量,但不可完全关闭,这可使得少量地下水会从排出口处溢出,溢出水量将会逐渐夹杂微膨胀混凝土浆液,此时,本实施例中,第一注浆管13内的压力采用0.5MPa,在第一次注浆即将结束时,当排出口液体为浓稠状的注浆物质时时,停止对第一注浆管13注浆,并将其静置一个小时左右,关闭排出口的开口,使得注浆物质(微膨胀混凝土浆液)发生初凝,具体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进一步的,第一条件为排出口液体为浓稠状的注浆物质或排出口的地下水溢流出现明显减少,即当排出口处的地下水溢流出现明显减少或注浆的物质浓稠时,该状态说明注浆物质(微膨胀混凝土浆液)充分填充,停止对第一注浆管13注浆。同时第一注浆管13和第二注浆管14均为防水注浆管,第一注浆管13为高压注浆软管,第二注浆管14为硬质PE管,该设置在对减压井3封堵时保证其安全性。
具体的,待第一注浆管13所注入的注浆物质初凝后,对第二注浆管14注浆。在第二注浆管14内部升压时,临时封堵的第二注浆管14的端口被打开,注浆物质顺第二注浆管14内部溢出。本实施例,第二注浆管14注浆时将注浆压力调整为1MPa,需大于第一注浆管13注浆压力,目的是填充第一次注浆后未密实区域,在第二注浆管14初期注浆过程中该管路静止,随后,如图4所示,边注浆边缓慢外拔第二注浆管14,确保支管2内也可填充密实。经过两次注浆后减压井3内止水完成,无间隙等现象,封堵可靠。
此外,在减压井3及支管2内注浆物质养护后,拆除安装件,可通过借助凿子敲击安装件使其脱落。拆除安装件后,割除多余的第一注浆管13,并在支管2外部包裹一圈混凝土,防止减压井3外裸露支管2锈蚀。
实施例2
一种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装置,采用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沉井预留减压井3封堵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如图2-8所示,其包括连接件11、三通管12、端盖16、第一注浆管13和第二注浆管14,连接件11的一端与减压井3的支管2连接,另一端与三通管12连接,三通管12的第一接口121安装有用于控制排出液体的第一阀门15,三通管12的第二接口122设置端盖16,端盖16上穿设有用于第一次注浆的第一注浆管13和用于第二次注浆的第二注浆管14,第二注浆管14靠近减压井3上端设置有用于临时封堵的密封件141。
该装置的实施过程为:首先安装封堵组件1,位于减压井3腰侧的支管2与连接件11连接,在三通管12的第一接口121安装第一阀门15,三通管12的第二接口122安装端盖16,在端盖16上插入第一注浆管13和第二注浆管14,三通管12的第三接口123与连接件11连接;开始第一次注浆,开启第一阀门15,并使得第一注浆管13伸入减压井3的井底,临时封堵的第二注浆管14的端部水平伸入至减压井3和支管2的转角处,即为减压井3的上端,开始通过第一注浆管13注浆,并调节第一阀门15,待三通管12的第一接口121处的地下水溢流出现明显减少或注浆物质浓稠时,停止对第一注浆管13的注浆并进行静置,关闭第一阀门15;待第一注浆管13所注入的注浆物质初凝后,开始对第二注浆管14注浆,且第二注浆管14的注浆压力大于第一注浆管13的注浆压力,第二注浆管14初期注浆过程中第二注浆管14为静止,随后边注浆边缓慢外拔第二注浆管14;最后拆除封堵组件1。
该装置通过在减压井3的支管2一端安装封堵组件1,从而进行封堵施工作业。第二注浆管14的端部通过临时封堵可在第一次注浆过程中作为逆止阀使用,且开启第一阀门15,减压井3内的地下水经引流后大部分通过三通管12的第一接口121处涌出,端盖16上的地下水溢流量较小。调整第一阀门15,将第一注浆管13伸入减压井3的井底,将第二注浆管14水平伸入且临时封堵的端口伸至减压井3的上端,开始对第一注浆管13注浆,待三通管12的第一接口121处的地下水溢流出现明显减少或注浆物质浓稠时,第一注浆完成。静置在注浆物质初凝后,开始对第二注浆管14注浆,由于第二注浆管14的注浆压力大于第一注浆管13的注浆压力,可增加减压井的密实度,同时可确保支管2内填充密实。最后拆除封堵组件1即可。该施工方法通过两次注浆后可保证减压井3内无地下水,可在周边环境不降水的情况下实现减压井3的封堵,在富水地质或涌水量较大情况下,可成功封堵减压井3及支管2,同时实现井内无空腔、无间隙、无须后续处理,可保证施工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注浆管14的端部设置有密封件141,密封件141通过绑扎安装在第二注浆管14的端部,当第二注浆管14的注浆压力大于第一注浆管13的注浆压力时,对第二注浆管14注浆后,密封件141冲破。其中,密封件141可以为塑料袋,将塑料袋绑扎在将要伸入减压井3上端,即为减压井3和支管2转角处的端部,在第一次注浆过程中,塑料袋绑扎可以作为逆止阀而使用,在第二次注浆过程中,可通过增加注浆压力可将第二注浆管14的端部打开,开始第二次注浆,取材方便,成本低,实用度高。
进一步的,连接件11为含有外丝薄壁双头螺纹管箍,由于减压井3的支管2内是含有内丝螺纹,可将双头螺纹管箍的一头与减压井3的支管2拧接。如图7所示,在第一注浆管13的端部设置有配重头131,并将配重头131伸入减压井3内,配重头131的设置可保证在第一注浆管13穿过支管2后,在配重头131重力作用下第一注浆管13顺利且尽可能伸入减压井3的内部,且第一注浆管13的端部与配重头131之间间隔有设定距离,该设定距离可根据减压井3内部实际情况和注浆的压力而调整,此设定距离的设置可防止注浆过程浆液造成第一注浆管口13的堵塞。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三通管12包括第一管件124、第二管件125和扎紧件126,第一管件124和第二管件125通过扎紧件126组合形成三通管12。此外,在端盖16上设置有用于穿设第一注浆管13的第一通孔和用于穿设第二注浆管14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一注浆管13的直径,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二注浆管14的直径。即第一注浆管13的外径略小于端盖16上的第一通孔的内径,第二注浆管14的外径略小于端盖16上第二通孔的内径,便于安装。
进一步的,三通管12为两半结构,与外丝薄壁双头螺纹管箍合并后外周通过多个喉箍扎紧形成一整体,便于安装和拆卸的作业,在拆除时,通过拧松喉箍,使用橡胶锤将凿子敲击三通管12拼接缝隙使其脱落。
具体的,三通管12的第三接口123与连接件11连通前,并将在支管2上的第二阀门拆除,第一阀门15处于开启状态,使得该第一阀门15进行主动引流,此时同步打开集水井4内的水泵对溢出地下水进行抽吸。在三通管12第二接口122连接带有通孔的端盖16,由于第一阀门15处于开启状态,地下水经引流后大部分通过第一接口121涌出,此带通孔的端盖16的地下水溢流量较小。此外,第一注浆管13伸入减压井3内,绑扎第二注浆管14的端部后伸入至减压井3和支管2的转角处过程中,第一阀门15处于完全开启状态,保证正常的压力,避免减压井3内出现危险。
其中,在开始第一次注浆时,应适当调小第一阀门15,由于在将第一注浆管13伸入减压井3,第二注浆管14伸至减压井3和支管2的转角处时,第一阀门15处于完全开启状态,此时地下水位较高,水压力较大,在高涌水量状态下会导致注浆物质(微膨胀混凝土浆液)流失和稀释过快,从而引起注浆物质无法达到设计的目的。因此在第一次注浆过程中可适当调小第一阀门15,减小溢流量,但不可完全关闭,这可使得少量水会从第一阀门15处溢出,溢出水量将会逐渐夹杂微膨胀混凝土浆液,此时,本实施例中,第一注浆管13内的压力采用0.5MPa,在第一次注浆即将结束时,适当增大第一阀门15的开口量并快速调整至原本状态,当第一阀门15处的地下水溢流出现明显减少或注浆的物质浓稠时,该状态说明微膨胀混凝土浆液充分填充,停止对第一注浆管13注浆,并将其静置一个小时左右,关闭第一阀门15,使得微膨胀混凝土浆液发生初凝,具体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具体的,待第一注浆管13所注入的微膨胀混凝土浆液初凝后,对第二注浆管14注浆。在第二注浆管14升压时,绑扎在端部的塑料袋可被压力冲破,浆液顺管溢出。本实施例,第二注浆管14注浆时将注浆压力调整为1MPa,需大于第一注浆管13注浆压力,目的是填充第一次注浆后未密实区域,在第二注浆管14初期注浆过程中该管路静止,随后,如图4所示,边注浆边缓慢外拔第二注浆管14,确保支管2内也可填充密实。经过两次注浆后减压井3内止水完成,无间隙等现象,封堵可靠。
此外,如图5所示,在拆除封堵组件1过程中,在第二次注浆结束后保留三通管12,在减压井3及支管2内注浆物质养护后,拆除三通管12,可通过借助凿子敲击三通管12使其脱落,割除多余的第一注浆管13。在拆除封堵组件1后,在支管2外部包裹一圈混凝土,防止减压井3外裸露支管2锈蚀。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在减压井一侧支管上安装安装件,将第一注浆管伸入所述减压井的井底,第二注浆管沿所述支管水平伸至所述减压井的上端,且伸入减压井上端的管口进行临时封堵,通过第一注浆管进行第一次注浆,待检测到安装件的排出口液体为浓稠状的注浆物质时,停止对第一注浆管注浆并进行静置;
S2:待第一注浆管所注入的注浆物质初凝后,通过第二注浆管进行第二次注浆,且所述第二注浆管的注浆压力大于第一注浆管的注浆压力,所述临时封堵打开,在第二次注浆的后期过程中,边注浆边缓慢向外拔第二注浆管;
S3:拆除安装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将第一注浆管伸入所述减压井的井底,第二注浆管沿所述支管水平伸至所述减压井的上端过程中,所述排出口处于完全开口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开始第一次注浆时,适当减小所述排出口的开口量,当排出口液体为浓稠状的注浆物质时,停止对第一注浆管注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减压井和支管内的注浆物质养护后,拆除安装件,并割除第一注浆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物质为微膨胀混凝土浆液,其水灰比大于等于设定值。
6.一种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其包括连接件、三通管、端盖、第一注浆管和第二注浆管,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减压井的支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三通管连接,所述三通管的第一接口安装有用于控制排出液体的第一阀门,所述三通管的第二接口设置所述端盖,所述端盖上穿设有用于第一次注浆的第一注浆管和用于第二次注浆的第二注浆管,所述第二注浆管靠近所述减压井上端设置有用于临时封堵的密封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注浆管靠近所述减压井井底的端部设置有配重头,且所述第一注浆管的端部与所述配重头之间间隔有设定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固定在所述第二注浆管靠近所述减压井上端的端口,当所述第二注浆管的注浆压力大于第一注浆管的注浆压力时,所述密封件被冲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设置有用于穿设所述第一注浆管的第一通孔和用于穿设所述第二注浆管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注浆管的直径,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注浆管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包括第一管件、第二管件和扎紧件,所述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通过扎紧件组合形成所述三通管。
CN202310396620.0A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3781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96620.0A CN116378100A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96620.0A CN116378100A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78100A true CN116378100A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61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96620.0A Pending CN116378100A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7810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7266B (zh) 一种降水井封井防水施工方法
CN104763436B (zh) 一种用于高水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顶管机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7326918B (zh) 一种隐藏型穿越筏板可封堵抗渗集水井及其施工工艺
CN206346209U (zh) 一种快速解决降水井管涌封堵结构
CN103510501B (zh) 一种防止回灌井中堵塞涌水的方法
CN109736340A (zh) 一种基础底板预留降水井保证垫层完整性的降水装置与方法
CN107816117A (zh) 一种大型压力流箱涵不停水外修复方法
CN202730786U (zh) 一种降水井封井防水施工结构
CN112832279A (zh) 一种地下基坑降水井的防水结构及方法
CN203161259U (zh) 具有双层防水结构的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及由其形成的施工缝排水构造
CN105780792B (zh) 一种基坑高水头减压降水井封井方法及封井结构
CN208235554U (zh) 一种承压降水井安装与封堵装置
CN114032936A (zh) 大出水量降水井两阶段封堵施工方法
CN105220700A (zh) 基坑止水帷幕补强方法
CN112301995A (zh) 一种兼作降水注浆通道的预制复合加固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6378100A (zh) 一种沉井预留减压井封堵施工方法及装置
CN207419503U (zh) 地下基坑堵漏结构
CN110593284B (zh) 一种溶孔溶隙发育区水下承台施工防渗方法
CN110792092A (zh) 基坑降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8950609U (zh) 一种适用于盾构隧道的渗透注浆集成棒
CN107218010B (zh) 破损钻孔套管堵水桥塞及双桥塞式堵水方法
CN207032325U (zh) 一种渗漏处理装置
CN110878698A (zh) 一种伸缩缝背后注浆的施工工艺
CN215290214U (zh) 一种穿底板降水管井封堵结构
CN210797602U (zh) 一种降水井的封堵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