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73667B - 一种自动识别充电线路的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识别充电线路的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73667B
CN116373667B CN202310366754.8A CN202310366754A CN116373667B CN 116373667 B CN116373667 B CN 116373667B CN 202310366754 A CN202310366754 A CN 202310366754A CN 116373667 B CN116373667 B CN 1163736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optocoupler
resistor
output
single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667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73667A (zh
Inventor
李昌达
张东华
何继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unku Intellig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unku Intellig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unku Intellig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unku Intellig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6675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736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73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736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736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736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B60L53/665Methods related to measuring, billing or pay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识别充电线路的充电桩,包括n路并联的充电电路、输入接线端子、输出接线端子、AC转DC模块和n个外部插座;所述输出接线端子有n个火线输出端口;所述充电电路包括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检测电路连接输入接线端子的零线输入端口和火线输入端口,且检测电路与控制电路的两个输入引脚连接。本发明中检测电路通过各个元器件组合,检测当前通道是否插入充电设备并识别是否输出交流电压。多路复用,单片机根据最终的逻辑电平的数字状态组合,判断各线路是否输出交流电压。用户直接刷卡或者扫码就可以输出交流电压,其便利性省去了选择线路的步骤,提高充电桩的智能化。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识别充电线路的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识别充电线路的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
目前的充电桩不能自动识别线路,需要客户先选择充电的插座号,再扫码或刷卡付费才能进行充电。这样的充电桩弊端在于客户在选择线路时,误点了其它线路,使得客户所选择的线路不能够通电,导致客户车辆没能充电而系统仍继续扣费,对客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自动识别充电线路的充电桩,解决客户因为误点线路而导致充电失败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识别充电线路的充电桩,包括n路并联的充电电路、输入接线端子P1、输出接线端子P2、AC转DC模块U5和n个外部插座P3;所述输出接线端子P2有n个火线输出端口;所述充电电路包括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检测电路连接输入接线端子P1的零线输入端口NIN和火线输入端口LIN,且检测电路与控制电路的两个输入引脚连接;所述输入接线端子P1的零线输出端口NOUT分别与n个外部插座连接;所述输出接线端子P2的n个火线输出端口分别与n个外部插座连接;所述AC转DC模块U5的两个输入引脚分别连接输入接线端子P1的零线输入端口NIN和火线输入端口LIN,所述AC转DC模块U5的输出引脚为控制电路提供低压直流电源VCC12V;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入接线端子P1的火线输入端口LIN。
优选地,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光耦U1、第二光耦U2、第四电阻R4、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阻R2、第五电阻R5;所述第一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一二极管D1连接至所述输出接线端子P2的一个火线输出端口,并且所述火线输出端口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输入接线端子P1的火线输入端口LIN;所述第一光耦U1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供电电压VCC;所述第一光耦U1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光耦U2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输入接线端子P1的零线输入端口NIN连接;所述第二光耦U2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四电阻R4和第二二极管D2连接至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且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第二光耦U2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供电电压VCC;所述第二光耦U2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五电阻R5与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引脚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U3、电压电流采样模块U4、继电器K1和采样电阻R7;所述单片机U3的第一输出引脚与继电器K1的线圈端子2连接;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端子1连接低压直流电源VCC12V;所述继电器K1的触点端子4连接至输出接线端子P2的一个火线输出端口;所述继电器K1的触点端子3通过采样电阻R7连接至输入接线端子P1的火线输入端口LIN;所述电压电流采样模块U4与采样电阻R7并联,且与单片机U3的第二输出引脚和第三输出引脚连接;所述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和第二输入引脚与检测电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六电阻R6和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单片机U3的第二输入引脚,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单片机U3的第二输入引脚,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当插座中未插入充电器时,在交流电压正半周,所述第一光耦U1和第二光耦U2的左侧电路截止,所述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和第二输入引脚同时为低电平;在交流电压负半周,所述第一光耦U1和第二光耦U2的左侧电路导通,所述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和第二输入引脚同时为高电平;当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和第二输入引脚同时为高电平时,判断该充电线路未插入充电器。
优选地,当插座中插入充电器且所述继电器K1未闭合,对应火线输出端口未输出交流电压时,在交流电压正半周,所述第一光耦U1和第二光耦U2的左侧电路截止,所述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和第二输入引脚同时为低电平;在交流电压负半周,所述第一光耦U1的左侧电路导通,第二光耦U2的左侧电路截止,所述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为高电平,所述单片机U3的第二输入引脚为低电平;当所述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为高电平、第二输入引脚为低电平时,判断该充电线路已插入充电器。
优选地,当插座中插入充电器且用户刷卡或扫码支付成功后所述继电器K1闭合,对应火线输出端口输出交流电压时,第一光耦U1的左侧电路截止,第二光耦U2的左侧电路导通;所述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为低电平,单片机U3的第二输入引脚持续稳定为高电平;所述单片机U3的第一输出引脚持续控制继电器K1闭合;所述输出接线端子P2的一个火线输出端口连通输入接线端子P1的火线输入端口LIN,充电器上电工作。
本发明中检测电路通过各个元器件组合,检测当前通道是否插入充电设备并识别是否输出交流电压。多路复用,单片机根据最终的逻辑电平的数字状态组合,判断各线路是否输出交流电压。用户直接刷卡或者扫码就可以输出交流电压,其便利性省去了选择线路的步骤,提高充电桩的智能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识别充电线路的充电桩的状态1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识别充电线路的充电桩的状态2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识别充电线路的充电桩的状态3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公开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识别充电线路的充电桩的电路图。
一种自动识别充电线路的充电桩,包括n路并联的充电电路、输入接线端子P1、输出接线端子P2、AC转DC模块U5和n个外部插座P3;所述输出接线端子P2有n个火线输出端口;所述充电电路包括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检测电路连接输入接线端子P1的零线输入端口NIN和火线输入端口LIN,且检测电路与控制电路的两个输入引脚连接;所述输入接线端子P1的零线输出端口NOUT分别与n个外部插座连接;所述输出接线端子P2的n个火线输出端口分别与n个外部插座连接;所述AC转DC模块U5的两个输入引脚分别连接输入接线端子P1的零线输入端口NIN和火线输入端口LIN,所述AC转DC模块U5的输出引脚为控制电路提供低压直流电源VCC12V;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入接线端子P1的火线输入端口LIN。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光耦U1、第二光耦U2、第四电阻R4、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阻R2、第五电阻R5;所述第一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一二极管D1连接至所述输出接线端子P2的一个火线输出端口,并且所述火线输出端口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输入接线端子P1的火线输入端口LIN;所述第一光耦U1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供电电压VCC;所述第一光耦U1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光耦U2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输入接线端子P1的零线输入端口NIN连接;所述第二光耦U2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四电阻R4和第二二极管D2连接至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且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第二光耦U2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供电电压VCC;所述第二光耦U2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五电阻R5与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引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U3、电压电流采样模块U4、继电器K1和采样电阻R7;所述单片机U3的第一输出引脚与继电器K1的线圈端子2连接;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端子1连接低压直流电源VCC12V;所述继电器K1的触点端子4连接至输出接线端子P2的一个火线输出端口;所述继电器K1的触点端子3通过采样电阻R7连接至输入接线端子P1的火线输入端口LIN;所述电压电流采样模块U4与采样电阻R7并联,且与单片机U3的第二输出引脚和第三输出引脚连接;所述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和第二输入引脚与检测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六电阻R6和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单片机U3的第二输入引脚,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单片机U3的第二输入引脚,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当插座中未插入充电器时,在交流电压正半周,所述第一光耦U1和第二光耦U2的左侧电路截止,所述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和第二输入引脚同时为低电平;在交流电压负半周,所述第一光耦U1和第二光耦U2的左侧电路导通,所述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和第二输入引脚同时为高电平;当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和第二输入引脚同时为高电平时,判断该充电线路未插入充电器。
进一步地,当插座中插入充电器且所述继电器K1未闭合,对应火线输出端口未输出交流电压时,在交流电压正半周,所述第一光耦U1和第二光耦U2的左侧电路截止,所述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和第二输入引脚同时为低电平;在交流电压负半周,所述第一光耦U1的左侧电路导通,第二光耦U2的左侧电路截止,所述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为高电平,所述单片机U3的第二输入引脚为低电平;当所述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为高电平、第二输入引脚为低电平时,判断该充电线路已插入充电器,用户刷卡或扫码支付成功后,后台判断为允许继电器K1闭合,发送控制命令到单片机,单片机判断为允许闭合继电器K1,方可控制继电器K1闭合。
进一步地,当插座中插入充电器且用户刷卡或扫码支付成功后所述继电器K1闭合,对应的火线输出端口输出交流电压时,第一光耦U1的左侧电路截止,第二光耦U2的左侧电路导通;所述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为低电平,单片机U3的第二输入引脚持续稳定为高电平;所述单片机U3的第一输出引脚持续控制继电器K1闭合;所述输出接线端子P2的一个火线输出端口连通输入接线端子P1的火线输入端口LIN,充电器上电工作。
输入接线端子P1、外部插座P3和AC转DC模块U5均设有地线,即PE。
工作原理:
图1-3所表示的电路仅仅为单一充电电路(单通道)的检测电路,每一路充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和工作原理完全相同。充电电路中,检测电路有3个逻辑状态不同,单片机U3检测网络JC1和LD1的逻辑电平,判断此时处于何种逻辑状态,并进行对应的逻辑处理。单片机设置多路输入引脚,每一路充电电路对应其中2个输入引脚。经过单片机最终的逻辑处理自动识别线路。
如图1-3所示,检测状态一共分为3个状态:状态1——未插入充电器;状态2——插入充电器,插座未输出交流电压;状态3——插入充电器,插座输出交流电压。
第一种:当插座中未插入充电器时,若输入正弦波电压正半周,由于二极管反向截止的特性,第一光耦U1和第二光耦U2的左侧电路截止;若输入正弦波电压负半周,由于二极管正向导通的特性,第一光耦U1和第二光耦U2的左侧电路导通;电流从输入接线端子P1的零线输入端口NIN出发,经过第二光耦U2、第四电阻R4、第二二极管D2、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和第一光耦U1流到输入接线端子P1的火线输入端口LIN。当第一光耦U1导通时,电源电压VCC经过第一光耦U1的光敏三极管、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给第一电容C1充电;当第二光耦U2导通时,电源电压VCC经过第二光耦U2的光敏三极管、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给第二电容C2充电;通过调节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一电容C1的大小,使未插入充电器时,网络标号JC1处的逻辑电平稳定为逻辑1。同理网络标号LD1处的逻辑电平稳定为逻辑1。
第二种:当插座中插入充电器且所述继电器K1未闭合,对应火线输出端子L1未输出交流电压时,所述输出接线端子P2处电压不连通输入接线端子P1的火线输入端口LIN,插入充电器,有漏电流流过充电器,充电器等效为一个电阻Rcharge。输入正弦波正半周时,由于二极管反向截止的特性,第一光耦U1不导通;输入正弦波电压负半周时,电流从输入接线端子P1的零线输入端口NIN流出,依次经过电阻Rcharge、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和第一光耦U1流到输入接线端子P1的火线输入端口LIN,第一光耦U1的左侧电路导通,第一光耦U1的光敏三极管导通,此时网络标号JC1处的逻辑电平为逻辑1。
第二光耦U2的输入网络均为输入接线端子P1的零线输入端口NIN,第二光耦U2发光二极管侧电压低于导通电压,第二光耦U2的左侧电路截止,第二光耦U2的光敏三极管不导通,网络标号LD1处逻辑电平稳定为逻辑0。搭配合适的电阻和电容,单片机在网络标号JC1处可以检测出稳定的逻辑高电平,网络标号LD1处可以检测出稳定的逻辑低电平。
网络标号JC1连接至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网络标号LD1连接至单片机U3的第二输入引脚,单片机U3检测网络标号JC1和LD1处的逻辑电平,判断充电器是否插入。判断充电器插入,在充电逻辑判断允许接通继电器K1后,单片机U3的第一输出引脚控制继电器K1闭合,插座输出交流电压。此过程中,用户刷卡或扫码支付成功后,后台判断为允许继电器K1闭合,发送控制命令到单片机,单片机判断为允许闭合继电器K1,方可控制继电器K1闭合。
第三种:当插座中插入充电器且所述继电器K1已经闭合,对应火线输出端子L1输出交流电压时,则输出接线端子P2的火线输出端口(网络L1)连通输入接线端子P1火线输入端口LIN的电压,第一二极管D1的左侧电位与输入接线端子P1火线输入端口LIN的电压相同,第一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侧电压低于导通电压,则第一光耦U1截止。此时网络标号JC1处的逻辑电平稳定为逻辑电平0。同理,第二光耦U2逻辑电平稳定为逻辑1。搭配合适的电阻和电容,单片机在网络标号JC1处可以检测出稳定的逻辑低电平,网络标号LD1处可以检测出稳定的逻辑高电平。输入正弦波电压正半周时,由于二极管反向截止的特性,第二光耦U2不导通。输入正弦波电压负半周时,电流从输入接线端子P1的零线输入端口NIN输入第二光耦U2,然后依次经过第四电阻R4、第二二极管D2、继电器K1、采样电阻R7流到输入接线端子P1的火线输入端口LIN,第二光耦U2导通。充电器上电工作。
检测电路技术难点在于二极管功能的单向导电,二极管的耐压选型;各个电阻阻值与功率的适配、各个电容容量与耐压、第一光耦U1和第二光耦U2的电流传输特性曲线。单片机U3读取0和1逻辑电平的组合,区分是否插入充电设备,充电桩是否输出交流电压。在多路复用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组合状态区分多线路的识别。需要在充电设备插入时进行快读判断,及时响应。
本发明中检测电路通过各个元器件组合,检测当前通道是否插入充电设备并识别是否输出交流电压。多路复用,单片机根据最终的逻辑电平的数字状态组合,判断各线路是否输出交流电压。用户直接刷卡或者扫码就可以输出交流电压,其便利性省去了选择线路的步骤,提高充电桩的智能化。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长度”、“上”、“下”、“前”、“后”、“竖直”、“水平”、“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自动识别充电线路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n路并联的充电电路、输入接线端子(P1)、输出接线端子(P2)、AC转DC模块(U5)和n个外部插座(P3);所述输出接线端子(P2)有n个火线输出端口;所述充电电路包括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检测电路连接输入接线端子(P1)的零线输入端口(NIN)和火线输入端口(LIN),且检测电路与控制电路的两个输入引脚连接;所述输入接线端子(P1)的零线输出端口(NOUT)分别与n个外部插座连接;所述输出接线端子(P2)的n个火线输出端口分别与n个外部插座连接;所述AC转DC模块(U5)的两个输入引脚分别连接输入接线端子(P1)的零线输入端口(NIN)和火线输入端口(LIN),所述AC转DC模块(U5)的输出引脚为控制电路提供低压直流电源(VCC12V);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入接线端子(P1)的火线输入端口(LIN);
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光耦(U1)、第二光耦(U2)、第四电阻(R4)、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阻(R2)、第五电阻(R5);所述第一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一二极管(D1)连接至所述输出接线端子(P2)的一个火线输出端口,并且所述火线输出端口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输入接线端子(P1)的火线输入端口(LIN);所述第一光耦(U1)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供电电压(VCC);所述第一光耦(U1)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光耦(U2)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输入接线端子(P1)的零线输入端口(NIN)连接;所述第二光耦(U2)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四电阻(R4)和第二二极管(D2)连接至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且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第二光耦(U2)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供电电压(VCC);所述第二光耦(U2)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五电阻(R5)与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引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动识别充电线路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U3)、电压电流采样模块(U4)、继电器(K1)和采样电阻(R7);所述单片机(U3)的第一输出引脚与继电器(K1)的线圈端子2连接;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端子1连接低压直流电源(VCC12V);所述继电器(K1)的触点端子4连接至输出接线端子(P2)的一个火线输出端口;所述继电器(K1)的触点端子3通过采样电阻(R7)连接至输入接线端子(P1)的火线输入端口(LIN);所述电压电流采样模块(U4)与采样电阻(R7)并联,且与单片机(U3)的第二输出引脚和第三输出引脚连接;所述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和第二输入引脚与检测电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动识别充电线路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六电阻(R6)和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单片机(U3)的第二输入引脚,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单片机(U3)的第二输入引脚,另一端接地。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一种自动识别充电线路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当插座中未插入充电器时,在交流电压正半周,所述第一光耦(U1)和第二光耦(U2)的左侧电路截止,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和第二输入引脚同时为低电平;在交流电压负半周,所述第一光耦(U1)和第二光耦(U2)的左侧电路导通,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和第二输入引脚同时为高电平;当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和第二输入引脚同时为高电平时,判断该充电线路未插入充电器。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一种自动识别充电线路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当插座中插入充电器且继电器(K1)未闭合,对应火线输出端口未输出交流电压时,在交流电压正半周,所述第一光耦(U1)和第二光耦(U2)的左侧电路截止,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和第二输入引脚同时为低电平;在交流电压负半周,所述第一光耦(U1)的左侧电路导通,第二光耦(U2)的左侧电路截止,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为高电平,单片机(U3)的第二输入引脚为低电平;当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为高电平、第二输入引脚为低电平时,判断该充电线路已插入充电器。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一种自动识别充电线路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当插座中插入充电器且用户刷卡或扫码支付成功后继电器(K1)闭合,对应火线输出端口输出交流电压时,第一光耦(U1)的左侧电路截止,第二光耦(U2)的左侧电路导通;单片机(U3)的第一输入引脚为低电平,单片机(U3)的第二输入引脚持续稳定为高电平;单片机(U3)的第一输出引脚持续控制继电器(K1)闭合;所述输出接线端子(P2)的一个火线输出端口连通输入接线端子(P1)的火线输入端口(LIN),充电器上电工作。
CN202310366754.8A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自动识别充电线路的充电桩 Active CN1163736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66754.8A CN116373667B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自动识别充电线路的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66754.8A CN116373667B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自动识别充电线路的充电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73667A CN116373667A (zh) 2023-07-04
CN116373667B true CN116373667B (zh) 2023-09-22

Family

ID=86970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66754.8A Active CN116373667B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自动识别充电线路的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7366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4990A (zh) * 2019-03-25 2019-07-09 蔡甫寒 多路智能充电管家漏电保护控制系统
CN112467841A (zh) * 2020-11-25 2021-03-09 厦门著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枪系统控制电路
DE202022103449U1 (de) * 2022-06-21 2022-06-28 Madhu Gopahanal Manjunath Tragbare Ladevorrichtung von Elektrofahrzeug zu Elektrofahrzeug
CN217112498U (zh) * 2022-03-03 2022-08-02 武汉祥鼎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抗干扰的电度计量装置
CN115453405A (zh) * 2021-06-08 2022-12-09 伟巴斯特车顶供暖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中的故障检测装置、充电设备及其故障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4990A (zh) * 2019-03-25 2019-07-09 蔡甫寒 多路智能充电管家漏电保护控制系统
CN112467841A (zh) * 2020-11-25 2021-03-09 厦门著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枪系统控制电路
CN115453405A (zh) * 2021-06-08 2022-12-09 伟巴斯特车顶供暖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中的故障检测装置、充电设备及其故障检测方法
CN217112498U (zh) * 2022-03-03 2022-08-02 武汉祥鼎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抗干扰的电度计量装置
DE202022103449U1 (de) * 2022-06-21 2022-06-28 Madhu Gopahanal Manjunath Tragbare Ladevorrichtung von Elektrofahrzeug zu Elektrofahrzeu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73667A (zh)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91712B (zh) 运行车辆充电装置的方法,车辆充电装置及包括传感器装置和车辆充电装置的系统
CN103209857B (zh) 用于电池的充电器、多个耦合充电器及操作方法
CN102175943B (zh) 负载过流保护器状态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3187763A (zh) 电动汽车充电时的相序识别方法及相序识别装置
CN107627868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快速充电家庭系统
CN113022341B (zh) 一种一体式充放电枪及其控制方法
CN107154564A (zh) 一种交直流通用的充电桩插头、插座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46376A (zh) 用于配电单元的通用电力入口系统
CN116373667B (zh) 一种自动识别充电线路的充电桩
CN110518677A (zh) 一种多孔输出充电方法及电源适配器
CN104483917B (zh) 一种多联机电流环通信系统
CN115185210A (zh) 线路检测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017626A (zh) 一种车载局部网络系统
CN207859988U (zh) 一种单枪直流充电桩
CN218732192U (zh) 一种智能排插的内置控制电路及智能排插
CN107117049B (zh) 一种自识别模块位置的单桩多枪通道匹配方法
CN109795365A (zh) 一种基于立体停车库的电动汽车群充电控制系统及充电桩
CN114992806B (zh) 一种空调的零火线线序调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1223065U (zh) 交流充电装置
CN214503766U (zh) 一种高压器件检测系统
CN212148454U (zh) 一种具有can总线组网的智能充电终端
CN21853637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转换装置
CN109469972A (zh) 一种空调外机地址配置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20291706U (zh) 一种充电系统及汽车
CN209001668U (zh) 一种自适应输出不同电压的壁挂式直流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