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70135B - 一种细菌性脑膜炎实验小鼠构建器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细菌性脑膜炎实验小鼠构建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70135B
CN116370135B CN202310655390.5A CN202310655390A CN116370135B CN 116370135 B CN116370135 B CN 116370135B CN 202310655390 A CN202310655390 A CN 202310655390A CN 116370135 B CN116370135 B CN 1163701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erimental mouse
assembly
plate
clamp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553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70135A (zh
Inventor
李宇翔
韩根成
高振芳
王兰英
王聪
杜春晓
刘银姬
李葛
王智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AMMS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AMMS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AMMS of PLA filed Critical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AMMS of PLA
Priority to CN20231065539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701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70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70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701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701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DVETERINARY INSTRUMENTS, IMPLEMENTS, TOOLS, OR METHODS
    • A61D3/00Appliances for supporting or fettering animals for operative purpo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DVETERINARY INSTRUMENTS, IMPLEMENTS, TOOLS, OR METHODS
    • A61D7/00Devices or methods for introducing solid, liquid, or gaseous remedies or other materials into or onto the bodies of anim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DVETERINARY INSTRUMENTS, IMPLEMENTS, TOOLS, OR METHODS
    • A61D3/00Appliances for supporting or fettering animals for operative purposes
    • A61D2003/003Appliances for supporting or fettering animals for operative purposes with head or neck restrain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细菌性脑膜炎实验小鼠构建器械;主要用于构建细菌性脑膜炎实验小鼠模型,通过设置用于放置实验小鼠的放置台,于放置台上设置用于固定实验小鼠头颅的固定组件;配置于放置台顶部端面上,在使用时位于实验小鼠颈部下位置的顶升板;部分或全部的配置于放置台内并与顶升板相连接,在使用时能够使顶升板远离和靠近放置板,实现实验小鼠的颈部被隆起,使得实验小鼠的头颅与躯干之间呈现夹角,以更好的暴露实验小鼠枕骨大孔的升降组件;主要解决了:在为实验小鼠注射时,实验小鼠枕骨大孔位置不能够很好暴露的问题,以及注射过程中,小鼠头部易出现摆动,易损伤小鼠脑部影响后续药物的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细菌性脑膜炎实验小鼠构建器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细菌性脑膜炎实验小鼠构建器械。
背景技术
在细菌性脑膜炎小鼠模型构建实验中,需要将实验小鼠的头颅进行固定,并使头颅与躯干之间呈现夹角;以使得枕骨大孔能够更好的暴露,并由枕骨大孔注射(药物,病原体)如细菌等构建细菌性脑膜炎;而现实验中,多为简易自制的实验器械,来使小鼠头部与躯干呈夹角状态,例如:采用泡沫板制作的底板,泡沫板上固定有10ml注射器;在使用时,小鼠的头部搭在注射器上,由于注射器被固定,导致小鼠头部于躯干之间的角度不可调,因此,在注射前需要来回摆放小鼠位置,以得到最佳的注射角度;在注射过程中,小鼠头部易出现摆动,易损伤小鼠脑部,导致手术致残,而非病原体发病致残,影响后续药物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细菌性脑膜炎实验小鼠构建器械。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细菌性脑膜炎实验小鼠构建器械,其包括:
放置台;具有承载端面;
固定组件,配置于所述放置台的所述承载端面,用于固定实验小鼠的头颅,其中,所述固定组件能够始终保持对实验小鼠的固定状态;
顶升板,配置于所述放置台的所述承载端面,能够远离和靠近所述承载端面;
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部分或全部的配置于所述放置台内,并与所述顶升板相连接,其中,所述升降组件能够驱使所述顶升板远离和靠近所述承载端面。
其中,在所述固定组件将实验小鼠的头颅固定后,所述顶升板位于实验小鼠的颈部下,在所述升降组件的作用下,使得所述顶升板将实验小鼠的颈部被隆起,使得实验小鼠的头颅与躯干之间呈现夹角。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端面还配置有用于夹持实验小鼠后腿的辅助组件,其中,所述辅助组件包括第一辅助组件与第二辅助组件,所述第一辅助组件与所述第二辅助组件以所述承载端面的中线为基准呈镜像设置;且所述第一辅助组件以所述第二辅助组件在夹持实验小鼠的后腿后,还能够使实验小鼠的头颅朝向固定组件。
进一步,所述第一辅助组件与所述第二辅助组件滑动的配置于所述承载端面,使得所述第一辅助组件与所述第二辅助组件能够在实验小鼠头颅与躯干之间角度调整时,能够靠近所述固定组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升板位于所述辅助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且所述顶升板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顶升板与所述辅助组件之间的距离。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升板具有弧形表面与连接表面,其中,弧形表面与实验小鼠接触,所述连接表面与升降组件相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置台内开设有腔体,并于所述承载端面开设通孔与所述腔体相通;其中,所述升降组件部分的配置于所述腔体内,并部分的由所述通孔伸出至所述腔体外与所述顶升板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驱动部分与执行部分,所述驱动部分配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执行部分与所述驱动部分相连接,且所述执行部分的一端与所述顶升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驱动部分具有驱动状态与锁定状态,在所述驱动状态下,所述驱动部分能够驱动所述执行部分逐渐的探出所述腔体,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驱动部分能够保持所述顶升板与所述承载端面的距离不变。
进一步,所述执行部分包括:齿条,其中,所述齿条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齿条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顶升板连接,且所述齿条的第一端始终不会进入至所述腔体内;所述齿条的第二端始终位于所述腔体内。
进一步,所述驱动部分包括:
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具有滑槽,且所述滑槽向所述通孔方向平滑过渡;所述齿条部分的配置于所述滑槽内;
传导组件,所述传导组件与所述限位组件可转动连接,且所述传导组件在运动时能够作用于所述齿条;
驱动件,部分的配置于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传导组件相连接,能够使所述传导组件对所述齿条进行驱动。
进一步,所述传导组件具有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其中,所述第一端面具有凸起部分,其中,所述凸起部分呈蜗状线状;所述凸起部分局部的位于所述齿条的相邻的齿之间,在所述传导组件转动时,所述凸起部分能够逐渐的将所述齿条顶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于放置台设置上设置固定组件,实现在构建实验小鼠模型时,能够将实验小鼠的头颅固定;避免因实验过程中因小鼠头部出现摆动,导致的小鼠脑部损伤;
2、通过设置顶升板与升降组件,实现在将实验小鼠的头颅固定后,能够将实验小鼠的头部与躯干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使得实验小鼠的枕骨大孔得以更好的暴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放置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顶升板升起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腔体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升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传导组件与齿条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传导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辅助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滑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辅助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放置台;11、第一滑槽;12、第二滑槽;13、腔体;14、容纳槽;2、滑动件;21、固定件;22、夹持件;3、顶升板;4、齿条;5、第一隔板;51、第二隔板;52、第三隔板;6、传导组件;61、凸起部分;62、齿轮;7、螺纹杆;72、转钮;8、固定轴;81、第二弹簧;82、滑动部分;83、夹持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技术内容,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细菌性脑膜炎实验小鼠构建器械,其包括:
放置台1;具有承载端面;
固定组件,配置于放置台1的承载端面,用于固定实验小鼠的头颅,其中,固定组件能够始终保持对实验小鼠的固定状态;
顶升板3,配置于放置台1的承载端面,能够远离和靠近承载端面;
升降组件,升降组件部分或全部的配置于放置台1内,并与顶升板3相连接,其中,升降组件能够驱使顶升板3远离和靠近承载端面。
其中,在固定组件将实验小鼠的头颅固定后,顶升板3位于实验小鼠的颈部下,在升降组件的作用下,使得顶升板3将实验小鼠的颈部被隆起,使得实验小鼠的头颅与躯干之间呈现夹角。
在细菌性脑膜炎小鼠模型构建过程中,实验小鼠在注射药物或者病原体时,由于实验小鼠处于清醒状态,因此,在注射过程中存在后脚往前爬的问题,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于承载端面上设置用于夹持实验小鼠后腿的辅助组件;其中,辅助组件包括:第一辅助组件与第二辅助组件,第一辅助组件与第二辅助组件以承载端面的中线为基准呈镜像设置,更为具体地,第一辅助组件用于夹持实验小鼠的左腿,第二辅助组件用于夹持实验小鼠的右腿;在将实验小鼠的左腿以及右腿夹持后,实验小鼠的头颅朝向固定组件方向;以能够再对实验小鼠的头颅进行固定。
参考图3,更为优选的,第一辅助组件与第二辅助组件滑动的配置于承载端面,使得第一辅助组件与第二辅助组件能够在实验小鼠头颅与躯干之间角度调整时,能够靠近固定组件;在使用时,首先将实验小鼠的头颅固定,再通过第一辅助组件与第二辅助组件将实验小鼠的左腿与右腿进行夹持,此时,使位于实验小鼠颈部下的顶升板3在升降组件的作用下上升,同时,推动第一辅助组件与第二辅助组件向固定组件方向移动,以避免在调整实验小鼠的头颅与躯干角度时,实验小鼠的躯干被过度的牵拉。
参考图1,更为具体地,承载端面开设有第一滑槽11与第二滑槽12,其中,第一辅助组件能够滑动的配置于第一滑槽11内,第二辅助组件能够滑动的配置于第二滑槽12内。
参考图8—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辅助组件与第二辅助组价的构成相同;例如:第一辅助组件可以包括:滑动件2,固定件21、夹持件22;其中,滑动件2部分的配置于第一滑槽11内;固定件21枢转连接/铰接于滑动件2,固定件21具有凹槽以及空腔,凹槽与空腔相通,夹持件22配置于空腔以及凹槽内,且夹持件22于凹槽内的部分能够于凹槽内移动,在夹持件22于凹槽内的部分移动时,能够将实验小鼠的后腿夹持或者是释放;更为具体地,空腔内具有限位轴,并绕限位轴设置第一弹簧,夹持件22具有连接部分与夹持部分,连接部分与夹持部分固定连接,其中,连接部分与限位轴连接,夹持部分则位于凹槽内,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夹持部分的一端面向凹槽的内壁靠近,连接部分的一端能够探出至空腔外,此时,夹持部分与凹槽的内壁能够将实验小鼠的后腿进行夹持;在按动连接部分时,第一弹簧受力被压紧,此时夹持部分能够远离凹槽的内壁,使得被夹紧固定的实验小鼠的后腿能够被释放。
参考图2,更为优选的,固定件21设置为“U”型,其中,固定件21具有第一内壁,夹持部分具有第一外壁,其中,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夹持部分的第一外壁向固定件21的第一外壁靠近,按动连接部分则使第一外壁远离第一内壁。
更为优选的,限位轴设置为两根;同样的第一弹簧也设置为两根。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未图示),夹持件还可以包括:螺栓杆,压板;固定件还具有与第一内壁相邻的第二内壁以及相对的第三内壁,于第一内壁上开设螺纹孔,于第二内壁上开设限位槽,其中,螺栓杆具有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第一端部穿过螺纹孔;压板可转动的与螺栓杆的第一端部连接,压板则部分的配置于限位槽内,在旋转螺栓杆时,例如:顺时针旋转螺栓杆,使得压板逐渐的远离固定件的第一内壁,向第三内壁靠近,此时,将实验小鼠的后腿置于压板与第三内壁之间,则能够将实验小鼠的后腿夹持固定;而逆时针转动螺栓杆则能够使得压板逐渐的靠近固定件的第一内壁,直至压板与固定件的第一内壁接触;以此实现将实验小鼠的后腿进行夹持后的释放。
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顶升板3位于辅助组件与固定组件之间,且顶升板3与固定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顶升板3与辅助组件之间的距离;更为具体地,顶升板3与固定组件相邻;此种设置,在固定实验小鼠后能够使顶升板3对准实验小鼠的颈部下的位置,以此能够使实验小鼠的头颅与躯干更好的呈现不同的角度。
更为具体地,顶升板3具有弧形表面与连接表面,其中,弧形表面与实验小鼠接触,连接表面与升降组件相连接。
参考图2—3,在本实施例中,放置台1内开设有腔体13,并于承载端面开设通孔与腔体13相通;其中,升降组件部分的配置于腔体13内,并部分的由通孔伸出至腔体13外与顶升板3相连接。
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包括驱动部分与执行部分,驱动部分配置于腔体13内,执行部分与驱动部分相连接,且执行部分的一端与顶升板3固定连接;其中,驱动部分具有驱动状态与锁定状态,在驱动状态下,驱动部分能够驱动执行部分逐渐的探出腔体13,在锁定状态下驱动部分能够保持顶升板3与承载端面的距离不变;在使用时,驱动状态下的驱动部分能够使顶升板3逐渐的将实验小鼠的颈部位置顶升,以使的实验小鼠头部与躯干之间的角度得以进行调整。
参考图3,更为具体地,执行部分包括:齿条4,其中,齿条4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齿条4的第一端与顶升板3采用焊接/粘接/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连接,且齿条4的第一端始终不会进入至腔体13内;齿条4的第二端始终位于腔体13内;更进一步的,齿条4具有的第一齿面,第一齿面设置有若干个啮齿;齿条4与承载端面之间始终呈垂直关系。
参考图3—4,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分可以包括: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具有滑槽,且滑槽向通孔方向平滑过渡;齿条4部分的配置于滑槽内;更为具体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51以及第三隔板52;其中,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51以及第三隔板52与承载端面呈垂直关系;第一隔板5位于第二隔板51与第二隔板51之间,使得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51以及第三隔板52形成“U”型并具有开口处,齿条4配置于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51以及第三隔板52之间,且齿条4的第一齿面由开口处突出。
另外,第二隔板51具有第一凸起,第三隔板52具有第二凸起;并设置连接板将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进行连接;其中连接板的中线与齿条4的中线存在夹角,使得连接板相对于齿条4呈倾斜状态。
参考图4—5,传导组件6,传导组件6与限位组件可转动连接,且传导组件6在运动时能够作用于齿条4;更具体地,传导组件6具有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可转动的连接于连接板,其中,第一端面具有凸起部分61,其中,凸起部分61呈蜗状线状,在第一端面与倾斜的连接板连接后,凸起部分61局部的位于第一齿面相邻的齿之间,在传导组件6转动时,凸起部分61能够逐渐的将齿条4顶升;传导组件6的第二端面设置有齿轮62,在齿轮62被驱动后,传导组件6也随之转动,以使得蜗状线状的凸起部分61逐渐的将齿条4顶升,进而实现顶升板3将头部固定以及后腿被夹持的实验小鼠的颈部部位进行顶升,以此实现将实验小鼠头颅以及躯干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
参考图2—6,驱动件,驱动件部分的配置于腔体13内,并与传导组件6相连接,能够使得传导组件6对齿条4进行驱动;更为具体地,驱动件可包括:螺纹杆7、传动轴以及转钮72;其中,螺纹杆7可转动的配置于腔体13内,并与齿轮62相啮合,转钮72可转动的配置于放置台1的侧壁,传动轴配可转动的配置于放置台1内,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螺纹杆7,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转钮72,在使用时,转动转钮72,此时螺纹杆7与转钮72同步转动;进而使得螺纹杆7对传导组件6第二端面配置的齿轮62进行驱动;以此实现,传导组件6于腔体13内转动。
更为优选的,转钮72的外壁还具有角度刻度,以在转钮72转动时;直观的显示顶升板3所将实验小鼠颈部位置隆起后,实验小鼠头颅与躯干的角度,更为优选的,在放置台1的外壁开设指针,在转钮72转动时,指针能够指示转钮72外壁的角度刻度;其中,实验小鼠头颅与躯干的最佳角度为120°。
在其他实施例中(未图示),顶升板3设置为气囊或者水囊,优选为气囊;其中,气囊同样的配置于辅助组件与固定组件之间;气囊的表层具有覆膜层,能够在使用时防止实验小鼠抓破气囊,在气囊膨胀的过程中,气囊能够不断的将实验小鼠的颈部位置隆起,以使得实验小鼠的头颅与躯干呈现最佳角度,得以将枕骨大孔更好的呈现。
必不可少的,气囊还具有释放接口;通过释放接口能够使膨胀后的气囊进行收缩,在实验小鼠的头颅与躯干之间的角度过小时,收缩后的气囊能够增大实验小鼠的头颅与躯干之间的角度;另外,设置充气装置与气囊连接;其中,充气装置可设置为:为椭圆形球体,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其中,充气装置具有输出通路与输入通路,设置管路将输出通路与气囊连接;输出通路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输入通路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运动状态相反;当挤压充气装置时,第一单向阀处于流通,充气装置内的气体通过第一单向阀向气囊内注入,同时第二单向阀为封闭状态;停止挤压充气装置时,充气装置依靠自身的弹性回弹,此时第一单向阀封闭,第二单向阀流通,气体由第二单向阀进入至充气装置内;直至充气装置完全膨胀;以此往复挤压充气装置,实现对气囊的充气,使其膨胀展开,在气囊展开的过程中还能够依据实验小鼠的具体情况,灵活的调整实验小鼠头颅与躯干角度的大小。
参考图1及图7,在本实施例中,对固定组件进行设置,固定组件能够包括:第一夹持部分与第二夹持部分;其中,放置板内还具有容纳槽14,且容纳槽14于承载端面开设有矩形口;第一夹持部分与第二夹持部分均部分的配置于容纳槽14内;并且第一夹持部分与第二夹持部分能够于容纳槽14内始终保持贴合,以将实验小鼠的头颅始终的进行夹持,更为具体地,容纳槽14内设置有固定轴8,固定轴8至少设置两根;第一夹持部分与第二夹持部分均具有贯穿孔,并通过贯穿孔与固定轴8滑动连接;绕每根固定轴8设置第二弹簧81,且每根固定轴8至少绕有两根第二弹簧81,以使第一夹持部分与第二夹持部分始终保持对实验小鼠的头颅进行夹持。
更具体地,第一夹持部分与第二夹持部分构造相同,且第一夹持部分与第二夹持部分以容纳槽14的中线为基准呈镜像设置,例如:第一夹持部分可以包括:滑动部分82与夹持组件83,其中,滑动部分82与固定轴8相连接,夹持组件83与滑动部分82为固定连接;夹持组件83具有卡口,在使用时,实现小鼠的头颅被限制于第一夹持部分所包含的夹持组件83与第二夹持部分所包含的夹持组件83之间,以此来使得实验小鼠的头颅被固定。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首先通过固定组件将实验小鼠的头颅进行固定,以防止实验小鼠在注射过程中头颅出现晃动,导致小鼠脑部出现损伤;而后通过第一辅助组件与第二辅助组件将实验小鼠的左后腿与右后腿进行夹持,以避免实验小鼠在注射过程中后脚前爬;通过转钮使得顶升板逐渐的将实验小鼠的颈部位置隆起,此时,实验小鼠的头颅与躯干之间呈现出夹角,以此使得实验小鼠的枕骨大孔得以更好的暴露。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细菌性脑膜炎实验小鼠构建器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放置台;具有承载端面;
固定组件,配置于所述放置台的所述承载端面,用于固定实验小鼠的头颅,其中,所述固定组件能够始终保持对实验小鼠的固定状态;
顶升板,配置于所述放置台的所述承载端面,能够远离和靠近所述承载端面;
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部分或全部的配置于所述放置台内,并与所述顶升板相连接,其中,所述升降组件能够驱使所述顶升板远离和靠近所述承载端面;
其中,在所述固定组件将实验小鼠的头颅固定后,所述顶升板位于实验小鼠的颈部下,在所述升降组件的作用下,使得所述顶升板将实验小鼠的颈部被隆起,使得实验小鼠的头颅与躯干之间呈现夹角;
所述放置台内开设有腔体,并于所述承载端面开设通孔与所述腔体相通;其中,所述升降组件部分的配置于所述腔体内,并部分的由所述通孔伸出至所述腔体外与所述顶升板相连接;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驱动部分与执行部分,所述驱动部分配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执行部分与所述驱动部分相连接,且所述执行部分的一端与所述顶升板固定连接;
所述执行部分包括:齿条;
所述驱动部分包括:
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具有滑槽,且所述滑槽向所述通孔方向平滑过渡;所述齿条部分的配置于所述滑槽内;
传导组件,所述传导组件与所述限位组件可转动连接,且所述传导组件在运动时能够作用于所述齿条;
驱动件,部分的配置于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传导组件相连接,能够使所述传导组件对所述齿条进行驱动;
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其中,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与承载端面呈垂直关系;第一隔板位于第二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使得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形成“U”型并具有开口处,齿条配置于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之间,且齿条的第一齿面由开口处突出;
第二隔板具有第一凸起,第三隔板具有第二凸起;并设置连接板将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进行连接;其中连接板的中线与齿条的中线存在夹角,使得连接板相对于齿条呈倾斜状态;
所述传导组件具有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其中,所述第一端面具有凸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呈蜗状线状;所述凸起部分局部的位于所述齿条的相邻的齿之间,在所述传导组件转动时,所述凸起部分能够逐渐的将所述齿条顶升,传导组件的第二端面设置有齿轮,在齿轮被驱动后,传导组件也随之转动,以使得蜗状线状的凸起部分逐渐的将齿条顶升;
驱动件包括:螺纹杆、传动轴以及转钮;其中,螺纹杆可转动的配置于腔体内,并与齿轮相啮合,转钮可转动的配置于放置台的侧壁,传动轴配可转动的配置于放置台内,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螺纹杆,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转钮,在使用时,转动转钮,此时螺纹杆与转钮同步转动;进而使得螺纹杆对传导组件第二端面配置的齿轮进行驱动;
固定组件能够包括:第一夹持部分与第二夹持部分;其中,放置板内还具有容纳槽,且容纳槽于承载端面开设有矩形口;第一夹持部分与第二夹持部分均部分的配置于容纳槽内;并且第一夹持部分与第二夹持部分能够于容纳槽内始终保持贴合,以将实验小鼠的头颅始终的进行夹持;
容纳槽内设置有固定轴,固定轴至少设置两根;第一夹持部分与第二夹持部分均具有贯穿孔,并通过贯穿孔与固定轴滑动连接;绕每根固定轴设置第二弹簧,且每根固定轴至少绕有两根第二弹簧,以使第一夹持部分与第二夹持部分始终保持对实验小鼠的头颅进行夹持;
第一夹持部分与第二夹持部分构造相同,且第一夹持部分与第二夹持部分以容纳槽的中线为基准呈镜像设置;
第一夹持部分包括:滑动部分与夹持组件,其中,滑动部分与固定轴相连接,夹持组件与滑动部分为固定连接;夹持组件具有卡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菌性脑膜炎实验小鼠构建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端面还配置有用于夹持实验小鼠后腿的辅助组件,其中,所述辅助组件包括第一辅助组件与第二辅助组件,所述第一辅助组件与所述第二辅助组件以所述承载端面的中线为基准呈镜像设置;且所述第一辅助组件以所述第二辅助组件在夹持实验小鼠的后腿后,还能够使实验小鼠的头颅朝向固定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菌性脑膜炎实验小鼠构建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组件与所述第二辅助组件滑动的配置于所述承载端面,使得所述第一辅助组件与所述第二辅助组件能够在实验小鼠头颅与躯干之间角度调整时,能够靠近所述固定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菌性脑膜炎实验小鼠构建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板位于所述辅助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且所述顶升板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顶升板与所述辅助组件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细菌性脑膜炎实验小鼠构建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板具有弧形表面与连接表面,其中,弧形表面与实验小鼠接触,所述连接表面与升降组件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菌性脑膜炎实验小鼠构建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分具有驱动状态与锁定状态,在所述驱动状态下,所述驱动部分能够驱动所述执行部分逐渐的探出所述腔体,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驱动部分能够保持所述顶升板与所述承载端面的距离不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细菌性脑膜炎实验小鼠构建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齿条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顶升板连接,且所述齿条的第一端始终不会进入至所述腔体内;所述齿条的第二端始终位于所述腔体内。
CN202310655390.5A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细菌性脑膜炎实验小鼠构建器械 Active CN1163701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55390.5A CN116370135B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细菌性脑膜炎实验小鼠构建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55390.5A CN116370135B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细菌性脑膜炎实验小鼠构建器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70135A CN116370135A (zh) 2023-07-04
CN116370135B true CN116370135B (zh) 2023-09-19

Family

ID=86971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55390.5A Active CN116370135B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细菌性脑膜炎实验小鼠构建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70135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89819634A (en) * 1898-09-15 1899-08-05 Edwin Goddard Improvements in Means for Imparting Longitudinal Motion to a Toothed Bar or Rack.
CN101526128A (zh) * 2008-02-25 2009-09-09 加茂精工株式会社 蜗杆齿条式传动装置
KR101380131B1 (ko) * 2013-01-07 2014-04-02 한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소형 동물 구속장치
CN107198590A (zh) * 2017-05-16 2017-09-26 于生元 大鼠试验台及大鼠试验台使用方法
CN209091714U (zh) * 2018-08-02 2019-07-12 吴文斌 一种实验室小鼠脊髓观察锁紧防脱离装置
CN111743657A (zh) * 2020-07-27 2020-10-09 西南医科大学 一种大鼠固定装置
CN111821057A (zh) * 2020-06-05 2020-10-27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实验小鼠脊椎节段固定装置
CN111973310A (zh) * 2020-08-17 2020-11-24 山东大学 一种活体实验用小鼠固定台
CN214583970U (zh) * 2020-12-18 2021-11-02 海口安润达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前照灯检测仪
CN214908595U (zh) * 2021-07-20 2021-11-30 拜澳泰克(沈阳)生物医学集团有限公司 实验大小鼠通用固定装置
WO2023279459A1 (zh) * 2021-07-06 2023-01-12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雌性小鼠的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89819634A (en) * 1898-09-15 1899-08-05 Edwin Goddard Improvements in Means for Imparting Longitudinal Motion to a Toothed Bar or Rack.
CN101526128A (zh) * 2008-02-25 2009-09-09 加茂精工株式会社 蜗杆齿条式传动装置
KR101380131B1 (ko) * 2013-01-07 2014-04-02 한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소형 동물 구속장치
CN107198590A (zh) * 2017-05-16 2017-09-26 于生元 大鼠试验台及大鼠试验台使用方法
CN209091714U (zh) * 2018-08-02 2019-07-12 吴文斌 一种实验室小鼠脊髓观察锁紧防脱离装置
CN111821057A (zh) * 2020-06-05 2020-10-27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实验小鼠脊椎节段固定装置
CN111743657A (zh) * 2020-07-27 2020-10-09 西南医科大学 一种大鼠固定装置
CN111973310A (zh) * 2020-08-17 2020-11-24 山东大学 一种活体实验用小鼠固定台
CN214583970U (zh) * 2020-12-18 2021-11-02 海口安润达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前照灯检测仪
WO2023279459A1 (zh) * 2021-07-06 2023-01-12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雌性小鼠的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
CN214908595U (zh) * 2021-07-20 2021-11-30 拜澳泰克(沈阳)生物医学集团有限公司 实验大小鼠通用固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70135A (zh)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94349B (zh) 一种疼痛科用麻醉穿刺固定器
CN112057257B (zh) 一种精神科疾病异常护理装置
CN116370135B (zh) 一种细菌性脑膜炎实验小鼠构建器械
CN215779392U (zh) 一种麻醉复苏患者用气道安全护理枕
CN211460573U (zh) 一种儿科临床用固定装置
CN111759645A (zh) 一种全身麻醉手术车
CN214596404U (zh) 婴幼儿疫苗接种椅
CN220938443U (zh) 一种体位限制装置
CN207085088U (zh) 榫卯耳口鼻正中式放射治疗头颈部定位负压枕平板固定架
CN111821555A (zh) 一种多功能临床麻醉科用辅助麻醉装置
CN217767646U (zh) 一种外科教学用的缝合模具
CN109805993A (zh) 举宫器
CN215349556U (zh) 一种脑外科护理用头部固定装置
CN211382348U (zh) 一种骨科临床治疗用的托起装置
CN215535430U (zh) 一种骨科外固定支架
CN219595114U (zh) 一种手术麻醉护理枕
CN214762023U (zh) 小儿全身麻醉恢复肢体约束装置
CN215740013U (zh) 一种中医内科心血管用的治疗辅助装置
CN218572422U (zh) 一种眼科玻璃体腔注药术的手术专用注射器
CN213431367U (zh) 一种小儿麻醉辅助定位装置
CN214073982U (zh) 普外术后护理腰部支撑装置
CN216148766U (zh) 轮盘式注射定位器
CN211834647U (zh) 一种胃肠外科腹腔手术穿刺装置
CN112545732B (zh) 一种用于颈椎卧式牵引装置
CN214906249U (zh) 卧床病人足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