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68697A - 用于机动车辆中的电源管理系统中的部件的连接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辆中的电源管理系统中的部件的连接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68697A
CN116368697A CN202180074953.0A CN202180074953A CN116368697A CN 116368697 A CN116368697 A CN 116368697A CN 202180074953 A CN202180074953 A CN 202180074953A CN 116368697 A CN116368697 A CN 1163686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power management
management system
extension
fema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495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道森
J·霍伊纳茨基
J·德根
B·纳特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US2020/04987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1050499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filed Critical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368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86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engaging or disengaging the two parts of a coupl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465Identification means, e.g. labels, tags, mark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87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spring member in the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3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two latching ar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ingle component
    • H01R13/662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ingle component with capacitive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H01R31/065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with built-in electric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连接器系统,该连接器系统提供针对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如电池驱动的机动车辆中存在的那些)的经密封和接地的电连接。该连接器系统包括凸连接器组件和适配器组件。该适配器组件包括:(i)电容器组件、(ii)凹端子组件、以及(iii)母线组件。在以下情况下时限定内部电连接状态:(a)该凹端子组件电耦接到该电容器组件,(b)该电容器组件电耦接到该母线组件,并且(c)该母线组件电耦接到该电源管理系统的该部件的延伸部。在该内部电连接状态下,电耦接相对于外部环境密封,这增加了该适配器组件、该连接器系统和该电源管理系统部件的操作寿命、耐久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用于机动车辆中的电源管理系统中的部件的连接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电源管理系统中的部件(诸如在电池驱动的机动车辆中存在的DC-DC转换器)的连接器系统。连接器系统提供针对电源管理系统部件的经密封和接地的电连接,其符合由监管机构设定的行业标准和/或规范。连接器系统包括以电的方式和机械的方式连接到DC-DC转换器的以下两者:凸连接器组件以及带有凹端子组件的适配器组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20年9月9日提交的PCT专利申请号PCT/US20/49870的优先权,该申请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并且成为本文的一部分。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汽车和其它在路车辆和越野车(诸如皮卡车、商业货车和卡车、半卡车、摩托车、全地形车辆和运动型多功能车)(统称为“机动车辆”)中使用的电气部件的数量显著地增加。出于各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监测机动车辆、改进和/或控制机动车辆的车辆性能、排放、安全性和为机动车辆的乘员创造舒适感,将电气部件用于机动车辆。大量时间、资源和能量已被消耗以开发满足机动车辆市场的变化的需求和复杂性的配电部件;然而,常规的配电部件遭受多种缺点。
由于许多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使得初始安装困难的空间约束、苛刻的操作条件、大的环境温度范围、长时间的振动、热负荷和寿命(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部件和/或连接器故障),机动车辆对于电气部件和连接器组件两者来说都是具有挑战性的电气环境。例如,通常发生在装配厂中的不正确安装的连接器以及通常发生在现场的脱落连接器是电气部件和机动车辆的两种显著故障模式。这些故障模式中的每一者都导致大量的修理和保修成本。例如,全球所有汽车制造商和他们的直接供应商的累计年度质保费用经估计在500亿美元和1500亿美元之间。
鉴于这些具有挑战性的电气环境,已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来找到满足这些市场的所有需求的电力分配组件。常规的电力分配组件使用定制制成的母线。通过使用定制的母线,对电力分配系统的任何改动都可能需要改变一个或多个母线的配置。这些改动花费高且耗时。一旦这些定制制成的母线的配置最终确定并且制造出母线,安装人员通常就将母线耦接到电力源、电力分配组件或利用常规紧固件(例如,细长紧固件、垫圈、螺母和/或螺柱)的组合的设备。这些常规紧固件使得在应用中安装母线极为困难,因为安装人员可能需要佩戴防护设备,以便在此过程期间保护自己。最后,在应用中正确安装定制制成的母线后,由于其配置,它们容易出现高故障率。因此,对改进的电力分配组件的需求尚未满足,该电力分配组件是无螺栓的、适合模块化的并且适用于存在于汽车、船舶和航空应用中的电力分配系统。背景部分中提供的描述不应仅仅因为在背景部分中提及或与背景部分相关而被认为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涉及一种连接器系统,该连接器系统提供针对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的密封和接地的电连接,其符合由监管机构设定的行业标准和/或规范。连接器系统适合与在飞机、机动车辆、军用车辆、公共汽车、机车、拖拉机、船舶应用或电信硬件中存在的以机械的方式和电的方式连接的电源管理部件或设备一起使用。因此,连接器系统非常适合于以电的方式和机械的方式连接安装在这些高应力应用车辆中的部件或设备,以确保部件、设备和车辆的可靠的长期性能和操作。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系统包括凸连接器组件和带有凹端子组件的适配器组件,该凸连接器组件和该适配器组件被设计成耦接到电源管理系统中的部件,诸如在电池驱动的机动车辆中存在的DC-DC转换器。适配器组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电容器的电容器组件和具有凹端子的凹端子组件。凹端子包括:(i)容座,其尺寸被设计为接纳凸端子组件;以及(ii)凹端子耦接装置,其将凹端子组件电耦接到至少一个电容器。适配器组件还包括母线,该母线具有:(i)母线耦接装置,其被配置为将母线电耦接到至少一个电容器;以及(ii)接地耦接器,其被配置为当适配器组件被放置成与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接触时,被放置成与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的延伸部接触。通过至少一个电容器和母线从凹端子到电源管理系统的延伸部的连接相对于外部环境密封。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系统包括凸连接器组件和带有凹端子组件的适配器组件,该凸连接器组件和该适配器组件被设计成耦接到电源管理系统中的部件,诸如在电池驱动的机动车辆中存在的DC-DC转换器。凸连接器组件包括具有内部弹簧致动器或弹簧构件的凸端子组件,该凸端子组件被设计为与凸端子的延伸部相互作用,以确保在凸端子与凹端子之间形成正确的连接。凸端子组件具有凸端子主体,其包括多个接触臂。弹簧构件嵌套在凸端子主体的内部。弹簧构件抵抗向内偏转并且在接触臂上施加向外指向的力,从而形成正连接和保持力。适配器组件包括具有电容器组件的电容器组件和具有凹端子的凹端子组件。电容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电容器。凹端子包括:(i)容座,其尺寸被设计为接纳凸端子组件;以及(ii)凹端子耦接装置,其将凹端子组件电耦接到至少一个电容器。凹端子耦接装置包括具有不规则开口的一对突起部,其被配置为将凹端子电耦接到至少一个电容器。
适配器组件还包括母线,该母线具有:(i)母线耦接装置;以及(ii)接地耦接器,其经由桥接部连接到母线耦接装置。母线耦接装置包括具有不规则开口的一对突起部,其被配置为将母线电耦接到至少一个电容器。接地耦接器包括由两个线性延伸部形成的接地连接部分,该两个线性延伸部以两个角度弯曲彼此连接。角度弯曲被配置为使得当适配器组件被放置成与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接触时,使接地耦接器能够与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的延伸部接触。接地耦接器与部件之间的所述接触在母线与部件之间形成电连接,这继而形成通过至少一个电容器从凹端子到电源管理系统的延伸部的电连接。接地耦接器与部件之间的这种电连接相对于外部环境密封。
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和附图中公开了系统的另外的结构和功能方面和益处。
附图说明
被包括以提供进一步理解并且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随附图式或附图例示公开的实施方案,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所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原理。在附图中,相似附图标号在整个附图中是指相同或类似元件。在附图中:
图1是用于电源管理系统的DC-DC转换器的连接器系统的第一实施方案的透视图,该电源管理系统类似于电池驱动的机动车辆中存在的那些;
图2是用于图1的DC-DC转换器的连接器系统的分解图,其中连接器系统包括以电的方式和机械的方式连接到DC-DC转换器的以下两者:凸连接器组件以及带有凹端子组件的适配器组件;
图3是图1的凸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
图4是图1的适配器组件的分解图,该适配器组件包括:(i)下部适配器壳体、(ii)电容器组件、(iii)母线、(iv)凹端子组件、以及(v)上部适配器壳体;
图5是图4的下部适配器壳体的顶视图;
图6是图5的下部适配器壳体的侧视图;
图7是图4的适配器组件的母线的透视图;
图8是图7的母线的前视图;
图9是图7的母线的侧视图;
图10是图4的适配器组件的凹端子组件的透视图,该凹端子组件包括:(i)凹端子主体、(ii)捕捉盒、以及(iii)捕捉盒保持器;
图11是图10的凹端子组件的凹端子主体的前视图;
图12是图11的凹端子主体的侧视图;
图13是图11的凹端子主体的顶视图;
图14是图10的凹端子组件的捕捉盒和捕捉盒保持器的前视图;
图15是图15的捕捉盒和捕捉盒保持器的侧视图;
图16是图4的适配器组件的下部延伸部的透视图,其中母线和凹端子组件安装在下部适配器壳体中,并且适配器组件处于第一部分装配状态PA1
图17是图16的适配器组件的顶视图;
图18是沿图17的线18-18截取的适配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6的适配器组件的透视图,其中下部适配器壳体已经被移除以示出母线和凹端子主体;
图20是图19的适配器组件的侧视图;
图21是处于第一部分装配状态PA1的适配器组件的分解图;
图22是图4的电容器组件的第一电容器的透视图;
图23是图22的第一电容器的侧视图;
图24为图4的电容器组件的第二电容器的透视图;
图25是图24的第二电容器的侧视图;
图26是图4的适配器组件的下部延伸部的透视图,其中母线、凹端子组件和电容器组件安装在下部适配器壳体中,并且适配器组件处于第二部分装配状态PA2
图27是图26的适配器组件的顶视图;
图28是图26的适配器组件的顶视图;
图29是沿图28的线29-29截取的图26的适配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30是图26的适配器组件的区域A的放大视图;
图31是图29的适配器组件的区域B的放大视图;
图32是图27的适配器组件的区域C的放大视图;
图33是处于第二部分装配状态PA2的图26的适配器组件的顶视图;
图34是沿图33的线34-34截取的图26的适配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35是图26的适配器组件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其中下部适配器壳体已经被移除以示出电容器组件、母线和凹端子主体的耦接;
图36是图35的适配器组件的前视图;
图37是处于第二部分装配状态PA2的适配器组件的分解图;
图38是处于第三部分装配状态PA3的适配器组件的分解图,其中母线、凹端子组件、电容器组件和密封件安装在下部适配器壳体中;
图39是处于完全装配状态FA的适配器组件的透视图;
图40是图39的适配器组件的顶视图;
图41是图39的适配器组件的端视图;
图42是图39的适配器组件的底视图;
图43是处于连接位置PC的图1的连接器系统和DC-DC转换器的前视图;
图44是处于连接位置PC的图43的连接器系统和DC-DC转换器的顶视图;
图45是沿图44的线45-45截取的连接器系统和DC-DC转换器系统的剖视图;
图46是处于连接位置PC的图43的连接器系统和DC-DC转换器的顶视图;
图47是沿图46的线47-47截取的连接器系统和DC-DC转换器系统的剖视图;
图48是处于连接位置PC的图43的连接器系统和DC-DC转换器的顶视图;
图49是沿图48的线49-49截取的连接器系统和DC-DC转换器系统的剖视图;
图50是处于连接位置PC的图43的连接器系统和DC-DC转换器的顶视图;
图51是沿图50的线51-51截取的连接器系统和DC-DC转换器系统的剖视图;
图52是处于连接位置PC的图43的连接器系统和DC-DC转换器的顶视图;
图53是沿图52的线53-53截取的连接器系统和DC-DC转换器系统的剖视图;
图54是用于电源管理系统的DC-DC转换器的连接器系统的第二实施方案的透视图,该电源管理系统类似于电池驱动的机动车辆中存在的那些;
图55是用于图54的DC-DC转换器的连接器系统的分解图,其中连接器系统包括以电的方式和机械的方式连接到DC-DC转换器的以下两者:凸连接器组件以及带有凹端子组件的适配器组件;
图56是图54的凸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
图57是图54的适配器组件的分解图,该适配器组件包括:(i)下部适配器壳体、(ii)电容器组件、(iii)母线组件、(iv)凹端子组件、以及(v)上部适配器壳体;
图58是图57的下部适配器壳体的顶视图;
图59是图58的下部适配器壳体的侧视图;
图60是图57的电容器组件的第一电容器的透视图;
图61是图60的第一电容器的侧视图;
图62为图57的电容器组件的第二电容器的透视图;
图63是图62的第二电容器的侧视图;
图64是带有安装在其中的电容器组件的下部适配器壳体的顶视图,其中适配器组件处于第一部分装配状态PA1
图65是图64的适配器组件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66是处于第一部分装配状态PA1的图1的适配器组件的透视图;
图67是图57的适配器组件的母线组件的透视图,该母线组件包括(i)中心母线、(ii)左母线和(iii)右母线;
图68为图67的中心母线的后视图;
图69是图67的中心母线的侧视图;
图70是图67的右母线的透视图;
图71是图67的左母线的透视图;
图72是带有安装在其中的电容器组件和母线组件的下部适配器壳体的顶视图,其中适配器组件处于第二部分装配状态PA2
图73是图72的适配器组件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74是图72的适配器组件的顶视图;
图75是沿图74的线75-75截取的图72的适配器组件的第一剖视图;
图76是图75的适配器组件的区域D的放大视图;
图77是沿图76的线77-77截取的图72的适配器组件的第二剖视图;
图78是图77的适配器组件的区域E的放大视图;
图79是处于第二部分装配状态PA2的图1的适配器组件的透视图;
图80是图57的凹端子组件的透视图,该凹端子组件包括:(i)凹端子主体、(ii)捕捉盒、以及(iii)捕捉盒保持器;
图81是图79的凹端子主体的前视图;
图82是图79的凹端子主体的侧视图;
图83是图79的凹端子主体的顶视图;
图84是图79的捕捉盒和捕捉盒保持器的前视图;
图85是图79的捕捉盒和捕捉盒保持器的侧视图;
图86是带有安装在其中的电容器组件、母线组件和凹端子组件的下部适配器壳体的透视图,其中适配器组件处于第三部分装配状态PA3
图87是图86的下部适配器壳体的区域F的第一放大视图;
图88是图86的下部适配器壳体的区域G的第二放大视图;
图89是图86的适配器组件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90是沿图89的线90-90截取的图86的适配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91是图86的适配器组件的一部分的后视图;
图92是沿图91的线92-92截取的图86的适配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93是图86的适配器组件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其中下部适配器壳体已经被移除以示出电容器组件、母线组件和凹端子组件的耦接;
图94是图93的适配器组件的前视图;
图95是处于第三部分装配状态PA3的图57的适配器组件的透视图;
图96是处于第四部分装配状态PA4的图57的适配器组件的透视图;
图97是处于完全装配状态FA的适配器组件的透视图;
图98是图97的适配器组件的顶视图;
图99是图97的适配器组件的侧视图;
图100是图97的适配器组件的底视图;
图101是图54的连接器系统和DC-DC转换器的前视图;
图102是图54的连接器系统和DC-DC转换器的顶视图;
图103是沿图102的线103-103截取的连接器系统和DC-DC转换器系统的剖视图;
图104是图54的连接器系统和DC-DC转换器的顶视图;
图105是沿图104的线105-105截取的连接器系统和DC-DC转换器的剖视图;
图106是包括图1和图54的连接器系统和至少一个DC-DC转换器的机动车辆的简化电气布线图;
图107是包括图1和图54的连接器系统和至少一个DC-DC转换器的车辆的滑板底盘和电池组件的透视图;
图108是包括图1和图54的连接器系统和至少一个DC-DC转换器的车辆的透视图;
图109至图110示出了可以在图1和图54的连接器系统的凸连接器组件中利用的弹簧构件的另选实施方案;
图111至图117示出了可以在图1和图54的连接器系统的凸连接器组件中利用的凸端子主体的另选实施方案;
图118是示出连接器系统的部件的框图;
图119是示出凸壳体组件的部件的框图;
图120是示出弹簧构件的部件的框图;
图121是示出凸端子的部件的框图;
图122是示出适配器壳体的部件的框图;
图123是示出母线的部件的框图;
图124是示出电容器组件的部件的框图;并且
图125是示出凹端子组件的部件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以举例的方式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相关教导内容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此类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教导内容。在其他情况下,为了避免不必要地模糊本教导内容的各方面,已经在相对较高的层次上描述了众所周知的方法、过程、部件和/或电路,而没有详细说明。在附图中,相似附图标号在整个附图中是指相同或类似元件。
附图示出了连接器系统10,该连接器系统包括凸连接器组件200和带有凹端子组件800的适配器组件600。系统10被设计成耦接到电源管理系统2中的部件,诸如电池驱动的机动车辆1中存在的DC-DC转换器7的壳体8。一般来讲,DC-DC转换器7将直流(DC)源从第一电压电平转换为第二电压电平。例如,DC-DC转换器7被设计成将通常由电池组3供应的较高电压电平(例如,48伏)转换为供电流汲取设备(例如,仪表板、娱乐系统、导航系统、安全监测系统、传感器、LED照明等)使用的较低电压电平(例如,12伏)。与常规的连接器系统不同,所公开的连接器系统10通过电容器组件750在凹端子组件800与DC-DC转换器7的壳体8之间提供经密封的电连接。相对于外部环境(例如,壳体8的外部)密封的这种电连接是有益的,因为其显著地增加系统10的耐久性和寿命。此外,在系统10内包括电容器组件750有助于减少原本可能引入系统10或系统10安装在其中的环境/应用1中的电磁噪声。这实现针对DC-DC转换器7的附加安装位置(诸如将转换器7定位在对电磁噪声敏感的其他电子器件附近或与其相邻),同时减少对使用从材料和设计观点来看可能成本高的附加电磁噪声屏蔽技术的需求。此外,系统10的重量(例如,70克)基本上比常规的系统轻。此外,系统10符合USCAR标准(例如,USCAR 2、USCAR 12、USCAR 25)中的许多标准并且是符合T4/V4/S3/D2/M2的系统10。这意味着系统10满足并超出以下条件:(i)T4为系统100暴露于150℃;(ii)V4为剧烈振动;(iii)S1为密封的高电压喷雾;(iv)D2为200k英里耐久性;并且(v)M2为将凸端子组件430连接到凹端子组件800所需要的小于45牛顿的力。最后,系统10为推-咔嗒-拉-扫描(Push-Click-Tug-Scan)(PCTS),其消除对将凸端子组件430连接到凹端子组件800的空气辅助枪的需要。这是有益的,因为它减少安装时间,更安全,不包括可能在环境1内放错位置的附加部件,并且正确安装的记录被记录和存储以供将来使用。
如附图所描绘,连接器系统10被设计成提供导线或母线到DC-DC转换器7的机械的和电的耦接。此类系统10可以安装在飞机、机动车辆、军用车辆(例如,坦克、运兵车、重型卡车和部队运输车)、公共汽车、机车、拖拉机、船、潜水艇、电池组、计算机服务器、24伏至48伏系统内,用于高功率应用、用于高电流应用、用于高电压应用。应当理解,多个连接器系统10可用在单个安装环境、应用、产品、部件或设备中。例如,多个系统10可以与单个DC-DC转换器7一起使用,或者多个系统10可以在单个电力分配组件2内使用。例如,一个系统10可以与DC-DC转换器7一起使用,另一个系统可以与电池管理系统5并且具体地与电池组3一起使用,并且一个系统可以与马达4一起使用。虽然本公开包括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方案,但在附图中示出并将在本文详细地描述特定实施方案,同时理解本公开应被认为是所公开的方法和系统的原理的例证,并且不旨在将所公开概念的广泛方面限制为所示的实施方案。如将要实现的,所公开的方法和系统能够进行其他和不同的配置,并且能够在不脱离所公开的方法和系统的范围的情况下修改若干细节。例如,以下实施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部分或全部)可以与所公开的方法和系统一致地结合。因此,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质上应被视为例示性的,而非进行约束或限制。
图118至图125是示出连接器系统10、凸壳体组件220、弹簧构件440c、凸端子470、适配器壳体610、母线700、电容器组件750和凹端子组件800的部件的框图。这些框图使用树形和分支分级布局来在框图的顶部处示出物体的各种子部件。
如图2至图3和图118所示,连接器系统10包括凸连接器组件200,其具有凸壳体组件220和凸端子组件430。凸连接器组件200包括具有外部壳体222和端子保持器246的凸壳体组件220,该端子保持器将凸端子组件430可移除地耦接在外部壳体222内。参考图2至图3和图119,外部壳体222包括壁223的布置,其形成接纳凸端子保持器246和凸端子组件430的容座。此外,壁223的布置被设计成与连接器定位保证(CPA)组件350一起起作用并且为系统10提供该CPA组件。关于外部壳体222和CPA组件350的附加细节在PCT/US2020/49870中示出和描述,并且因此为了简洁起见将不在本文重复。
凸端子保持器246包括:(i)端子接纳器260和(ii)固定臂240。如图2所示,端子接纳器260包括:(i)侧壁262a至262d的布置和(ii)前壁264。侧壁262a至262d的布置和前壁264的组合形成矩形碗状部266,其被配置为紧密地接纳凸端子组件430的大部分。这种配置为凸端子组件430提供附加刚性,并限制了凸端子组件430的暴露量。然而,整个凸端子组件430未被凸端子保持器246包封。因此,为了便于将凸端子组件430耦接到凹端子组件800,侧壁262a至262d各自具有穿过其中的凸端子开口268a至268d。凸端子开口268a至268d穿过侧壁262a至262d的中间部分设置,并且被配置为允许凸端子组件430的延伸部延伸穿过或经过侧壁262a至262d,以使凸端子组件430能够接触凹端子组件800。凸端子开口268a至268d可被配置为使得它们不足够大以接纳装配者的手指、探头或另一异物的插入。
应当理解,凸端子组件430延伸经过外表面274越远,凸端子组件430将在异物内意外接触的机会越大。因此,凸端子组件430的延伸经过外表面274的延伸部需要平衡与凹端子组件800形成正确连接的能力。本文所公开的设计对这些因素进行平衡,并且凸端子组件430的延伸部延伸超过外表面274小于2mm并且优选地小于0.5mm。与凸端子开口268a至268d的长度相比,凸端子组件430的延伸部延伸超过外表面274小于该长度的8%并且优选地小于该长度的4%。
而且,如图2所示,固定臂240与凸端子保持器246一体形成并且被设计成可移除地耦接到外部壳体222。为了实现这种可移除的耦接,固定臂240被设计成在施加第一插入力FI时基于与形成在外部壳体222的内表面上的突起部的相互作用而向内(即,朝向碗状部266的内部)弹性变形。在施加显著量的力FI之后,固定臂240将返回到非变形状态并且在这样做时可能引起可听声(例如,咔嗒),这告知装配者凸端子组件430被正确地安置在外部壳体222内;因此满足行业标准和/或要求(例如,USCAR)。根据本公开,应当清楚,壳体222和凸端子保持器246的配置提供了将凸端子组件430可释放地耦接在外部壳体222内的方式。应当理解,固定臂240可以包括不同布置、组合或数量的部件。例如,固定臂240可以包括利用磁力、弹簧力、材料偏置力、压缩力或这些力的组合的结构。
凸端子保持器246被配置为被放置成与凸端子组件430接触;因此,期望由非导电材料形成凸端子保持器246。应当理解,所选择的非导电材料应当能够充分地隔离端子组件430,即使当高电流负载流经端子组件430时。如上所讨论并且在本申请的其他部分中,凸端子保持器246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方法,诸如注塑成型技术、3D印刷、浇铸、热成形或任何其他类似技术形成。
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矩形碗状部266和凸端子开口268a至268d的配置可以具有不同的配置以容纳不同形状的凸端子组件430。例如,矩形碗状部266可被修改用于图113中所示的凸端子组件4430,其中这种修改包括细长矩形配置并且可以不具有形成在每个侧壁262a至262d中的开口,因为端子的每个侧面不包括接触臂。另选地,矩形碗状部266可以具有基本上圆形的配置,以接纳图116和图117中示出和描述的凸端子组件。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矩形碗状部266可以为三角形、六边形或任何其他形状。
图2至图3示出了凸端子组件430的第一实施方案,而凸端子组件的其他实施方案示出在图111至图117中。具体地参考第一实施方案,凸端子组件430包括弹簧构件440c和凸端子470。弹簧构件440c的第一实施方案在图2至图3中示出,而两个其他实施方案440a和440b在图109和图110中示出。关于这些另选实施方案的附加公开内容包含在PCT/US2019/236976内。返回到图2至图3以及图120中所示的弹簧构件440c的第一实施方案,所述弹簧构件440c包括弹簧构件侧壁442a至442d的布置和后弹簧壁444。弹簧构件侧壁442a至442d的布置各自由以下构成:(i)第一或弓形弹簧区段448a至448d,(ii)第二弹簧区段、基部弹簧区段或中间弹簧区段450a至450d,以及(iii)第三区段或弹簧臂452a至452d。弓形弹簧区段448a至448d在后部弹簧壁444与基部弹簧区段450a至450d之间延伸,并且将基部弹簧区段450a至450d定位成基本上垂直于后部弹簧壁444。换句话讲,基部弹簧区段450a至450d的外表面基本上垂直于后部弹簧壁444的外表面。
基部弹簧区段450a至450d定位在弓形区段448a至448d与弹簧臂452a至452d之间。如图2至图3所示,基部弹簧区段450a至450d没有彼此连接,并且因此在弹簧构件440c的基部弹簧区段450a至450d之间形成中间区段间隙。这些间隙有助于弹簧臂452a至452d的全向膨胀,这有利于凸端子470与凹端子组件800之间的机械耦接。弹簧臂452a至452d从弹簧构件440c的基部弹簧区段450a至450d延伸,远离后部弹簧壁444,并且在自由端446处终止。弹簧臂452a至452d与基部弹簧区段450a至450d大体共面,并且因此弹簧臂452a至452d的外表面与基部弹簧区段450a至450d的外表面共面。与在PCT/US2018/019787的图4至图8内公开的弹簧臂31不同,弹簧臂452a至452d的自由端446不具有曲线部件。相反,弹簧臂452a至452d具有基本上平的外表面。该配置是有益的,因为它确保与弹簧构件440c相关联的力基本上垂直于凸端子主体472的自由端488而施加。相比之下,在PCT/US2018/019787的图4至图8内公开的弹簧臂31的曲线部件不以此方式施加力。
类似于基部弹簧区段450a至450d,弹簧臂452a至452d不彼此连接。换句话讲,存在在弹簧臂452a至452d之间延伸的弹簧臂开口。此配置允许弹簧臂452a至452d的全向移动,这有利于凸端子470和凹端子组件800之间的机械耦接。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弹簧臂452a至452d可以被耦接到其它结构以限制它们的全向膨胀。单个弹簧臂452a至452d和开口的数量和宽度可能有所不同。另外,单个弹簧臂452a至452d的宽度通常彼此相等;然而,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弹簧臂452a至452d中的一个弹簧臂可以比其它弹簧臂宽。
与图109和图110所示的两个实施方案440a、440b相比,图2至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案440c包括定心装置453,其被示为定心突起部454a至454d。具体地,通过限制弹簧构件440c在将弹簧构件440c插入凸端子主体472内期间可旋转的量,定心突起部帮助将弹簧构件440c定心在凸端子主体472内。关于所述定心装置453的附加公开内容在美国临时申请63/058,061中公开。弹簧构件440c通常由单件材料形成(例如,金属)形成。因此,弹簧构件440c为一体式弹簧构件440c或具有一体形成的特征部。特别地,一体地形成以下特征部:(i)后部弹簧壁444、(ii)曲线区段448a至448d、(iii)基部弹簧区段450a至450d、以及(iii)弹簧臂452a至452d。为了一体形成这些特征部,通常使用模具成形工艺来形成弹簧构件440c。模具成形工艺机械地迫使弹簧构件440c成形。如在下文和在PCT/US2019/036010中更详细地讨论,当弹簧构件440c由扁平金属片形成,安装在凸端子主体472内并连接到凹端子组件800,并且经受升高的温度时,部分地由于弹簧构件440c尝试返回到扁平片的事实,弹簧构件440c对接触臂494a至494d施加向外指向的弹簧热力STF。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形成弹簧构件440c的方法,诸如铸造或使用增材制造工艺(例如,3D打印)。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弹簧构件440c的特征部可以不由一体件形成或不被一体形成,而是由焊接在一起的单独的件形成。
参考图2至图3以及图121,凸端子470的第一实施方案包括:(i)凸端子主体472和(ii)凸端子连接板474。凸端子连接板474被配置为接纳导线590、母线或任何其他类型的电连接器的延伸部。导线590通常被焊接到连接板474;然而,本公开设想了将导线590连接到连接板474的其他方法。现在参考凸端子主体472,所述凸端子主体472具有:(i)第一或前部凸端子壁480、(ii)凸端子侧壁482a至482d的布置、以及(iii)第二或后部凸端子壁484。这些壁480、482a至482d的组合形成弹簧接纳器486。凸端子侧壁482a至482d的布置彼此耦接并且大体形成矩形棱柱。凸端子侧壁482a至482d的布置包括:(i)侧壁部分492a至492d,其大体具有“U形”配置;(ii)接触臂494a至494h;以及(iii)多个接触臂开口。如图3最佳所示,侧壁部分492a至492d是基本上平面的并且具有U形配置。U形配置由三个基本线性的段形成,其中第二或中间段500a至500d在一个端部上耦接到第一或端部段498a至498d,并且在另一个端部上耦接到第三或相对端部段502a至502d。接触臂494a至494d:(i)从侧壁部分492a至492d的中间段500a至500d的延伸部延伸,(ii)远离后部凸端子壁484延伸,(iii)跨接触臂开口496a至496h的延伸部延伸,以及(iv)在恰好快到前部凸端子壁480时终止。相比于在PCT/US2018/019787中图9至图15、图18、图21至图31、图32、图41至图42、图45至图46、图48和图50所示的端子的配置,这种配置是有益的,因为该配置允许:(i)总体长度可更短,这意味着形成所需的金属材料更少并且凸端子470可安装在更窄的限制性空间中;(ii)具有更高载流能力;(iii)更易于组装;(iv)改进的结构刚度,因为接触臂494a至494d定位在第一凸端子侧壁部分492a至492d的内部;(iv)结合PCT/US2019/036010所公开的益处;以及(v)本文公开的或可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推断的其它有益特征。
接触臂494a至494d以向外角度远离第二或中间段500a至500d和后部凸端子壁484延伸。接触臂494a至494d通过实现全向膨胀的开口彼此分开。特别地,向外角度可在凸端子侧壁492a至492d的延伸部的外表面与接触臂494a至494d的第一延伸部的外表面之间,介于0.1度与16度之间,优选地介于5度与12度之间并且最优选地介于7度与8度之间。当凸端子组件430被插入凹端子组件800中时,此配置允许接触臂494a至494d通过凹端子组件800向内并朝向凸端子470的中心偏转或移位。这种向内偏转在PCT/US2019/036010的图16至图17以及图27至图28中最佳示出。此向内偏转帮助确保通过确保接触臂494a至494d被放置成与凹端子组件800接触而产生正确的机械和电连接。
当弹簧构件440c被插入弹簧接纳器486中时,接触臂494a至494d的末端被定位成:(i)在由U形侧壁部分492a至492d形成的孔口内,(ii)在弹簧接纳器486内,(iii)基本上平行于凸端子侧壁492a至492d,并且(iv)接触弹簧臂452a至452d的平的外表面。这种配置相比于PCT/US2018/019787中图3至图8所示的配置是有益的,因为凸端子组件430的装配者不必施加很大的力来使接触臂494a至494d的大部分向外变形以接纳弹簧构件440c。由于接触臂11的倾斜以及弹簧臂31的外表面与接触臂11的内表面相邻于彼此而在它们之间没有形成间隙的事实,这种所需的变形可以在PCT/US2018/019787的图6中最佳示出。与PCT/US2018/019787中的图3至图8相比,本申请的图13、图16至图17以及图27至图28示出了在弹簧构件440c的外表面与接触臂494a至494d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因此,由于装配者不必在弹簧440c的插入期间迫使接触臂494a至494d显著变形的事实,所以需要非常小的力来将弹簧构件440c插入到弹簧接纳器486中。
凸端子470通常由单件材料(例如,金属)形成。因此,凸端子470为一体式凸端子470并且具有一体形成的特征部。为了一体形成这些特征部,通常使用模切工艺来形成凸端子470。然而,应当理解,可以利用其他形成凸端子470的方法,诸如铸造或使用增材制造工艺(例如,3D打印)。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凸端子470的特征部可以不由一体件形成或不被一体形成,而是由焊接在一起的单独的件形成。在形成凸端子470时,应当理解,可以在凸端子470内形成任意数量(例如,介于1与100之间)的接触臂494a至494d。
图2至图3描绘了凸端子组件430的第一实施方案,而图111至图117描绘了凸端子组件2430、3430、4340、5430、6430、7430、8430的另选实施方案。由于第一实施方案430与其他实施方案1430、2430、3430、4340、5430、6430、7430、8430之间的相似性,为了简洁起见,将不针对这些附加实施方案中的每个附加实施方案重复以上公开内容。然而,应当理解,类似的标号表示类似的结构。另外,由于这些端子之间的相似性,涉及端子的特性的以下公开内容以同等效力适用于本申请内示出和/或公开的凸端子组件430的所有实施方案。
如PCT/US2019/036010中所公开,接触臂494a至494d的外表面的组合形成矩形,该矩形具有比与凹端子组件800相关联的矩形的宽度/高度稍大的宽度/高度(例如,比其大0.1%与15%之间)。当稍大的凸端子组件430插入稍小的凹端子接纳器814中时,接触臂494a至494d的外表面被迫朝向凸端子组件430的中心。因为接触臂494a至494d的外表面被迫朝向凸端子组件430的中心,所以弹簧构件440c的自由端446也被迫朝向凸端子组件430的中心。弹簧440c通过提供弹簧偏置力SBF来抵抗该向内移位(如由PCT/US2019/036010的图30中标记为“SBF”的箭头所描绘)。该弹簧偏置力SBF通常向外指向凸端子470的自由端488。换句话讲,该弹簧偏置力SBF提供针对接触臂494a至494d的楔入或填隙效应,从而保持接触臂494a至494d的外表面与凹端子组件800接合。
凸端子组件430的第一实施方案示出了360度顺应的凸端子470,其满足特定的轿车或汽车规范。因为接触臂494a至494d的外表面被设计成与凹端子组件800的每个侧壁接触,并且弹簧偏置力SBF施加在所有四个主要方向(例如,上、下、左和右)上从中心大致向外指向的力,所以凸端子470是360度顺应的。360度顺应性特性有助于在剧烈机械条件(例如,振动)下保持机械和电连接。在常规的叶片或叉形连接器(即,仅在两个相对侧上连接)中,振动可能产生谐波共振,该谐波共振致使连接器在特定频率下以较大振幅振荡。例如,使叉形连接器经受谐波共振可能致使叉形连接器打开。在导电期间叉形连接器的打开是不可取的,因为叉形连接器与相关联的端子的瞬时机械分离可能导致电弧放电。电弧放电可能对端子以及端子为其部件的整个电气系统产生显著的负面效应。然而,本公开的360度顺应性特征可以防止由强烈振动和电弧放电引起的重大损伤。应当理解,凸端子组件430、1430、2430、3430、4340、5430、6430、7430、8430的实施方案中的部分实施方案可能不是360度顺应的。例如,图113所示的凸端子组件4430不是360度顺应的,因为它不具有形成在该端子的侧壁中的每个侧壁内的接触臂。
包括接触臂494a至494d的凸端子470可由第一材料诸如铜、高导电铜合金(例如,C151或C110)、铝和/或另一种合适的导电材料形成。第一材料优选地具有超过80%的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即,针对可商购获得的铜的电传导率的根据经验导出的标准值)的电传导率。例如,C151通常具有符合IACS的标准纯铜的95%的传导率。同样,C110具有IACS的101%的传导率。在某些操作环境或技术应用中,可能优选地选择C151,因为C151具有高应力和/或恶劣天气应用可期望的抗腐蚀性能。用于凸端子470的第一材料是C151并且根据ASTM B747标准进行报告,以在室温下具有大约115吉帕斯卡-125吉帕斯卡(GPa)的弹性模量(杨氏模量)和17.6ppm/摄氏度(从20摄氏度-300摄氏度)和17.0ppm/摄氏度(从20摄氏度-200摄氏度)的端子膨胀系数(CTE)。弹簧构件440a、440b、440c可由第二材料诸如弹簧钢、不锈钢(例如,301SS,1/4硬)和/或与凸端子470的第一材料相比具有更大刚度(例如,如通过杨氏模量所测量)和弹性的另一种合适材料形成。第二材料所具有的电传导率优选地小于第一材料的电传导率。第二材料还具有在室温下可为大约193GPa的杨氏模量和大约17.8ppm/摄氏度(从0摄氏度-315摄氏度)和16.9ppm/摄氏度(从0摄氏度-100摄氏度)的热膨胀系数(CTE)。
基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案,弹簧构件440a、440b、440c的杨氏模量和CTE大于凸端子470的杨氏模量和CTE。因此,当凸端子470用于使系统10在升高的温度(例如,大约150摄氏度)下反复经受热循环的高功率应用中时,那么:(i)凸端子470变得可延展并且失去一定的机械弹性,即,凸端子470中的铜材料软化,并且(ii)与凸端子470相比,弹簧构件440a、440b、440c不会变得那么具有延展性或失去那么多的机械刚度。因此,当利用被迫使机械地冷成型(例如,利用模成形工艺)的弹簧构件440a、440b、440c并且弹簧构件440a、440b、440c经受升高的温度时,弹簧构件440a、440b、440c将尝试至少返回到该弹簧构件的未压缩状态,这发生在于凹端子组件800内插入凸端子组件430之前,并且优选地返回到该弹簧构件的原始扁平状态,这发生在形成弹簧构件440a、440b、440c之前。在这样做时,弹簧构件440a、440b、440c将在凸端子470的自由端1488上施加大致向外指向的热弹簧力STF(如由在PCT/US2019/36010的图30中标记为“STF”的箭头所描绘)。该热弹簧力STF依赖于安装系统10的环境中的局部温度条件,包括高温度和/或低温度。因此,弹簧偏置力SBF和热弹簧力STF的组合提供合成偏置力SRBF,该合成偏置力在凸端子470被插入凹端子组件800中时以及在系统10的操作期间,确保接触臂494a至494d的外表面被迫使与凹端子组件800的内表面接触,以确保电和机械连接。另外,在重复的热循环事件下,凸端子组件430将使在重复操作系统10期间施加到凹端子组件800的向外指向的合成弹簧力SRBF增大。应当理解,关于凸端子470和弹簧440a、440b、440c的附加细节在PCT/US2020/13757、PCT/US2019/36127、PCT/US2019/36070和PCT/US2019/36010中讨论。
图1至图2以及图4至图53示出了带有凹端子组件800的适配器组件600的第一实施方案。适配器组件600包括:(i)适配器壳体610、(ii)母线700、(iii)电容器组件750、以及(iv)凹端子组件800。适配器壳体610被设计成至少:(i)通过封装凹端子组件800的大部分来保护凹端子组件800免受外部物体的影响,(ii)帮助将凸端子组件430耦接到凹端子组件800,(iii)提供密封环境以容纳电容器组件750,(iv)支持电容器组件750与凹端子组件800的耦接,以及(v)通过一对电容器754、758提供凸连接器组件200与DC-DC壳体8之间的密封。为了实现这些设计目的,适配器壳体610由下部适配器壳体612和上部适配器壳体650构成。需注意,出于空间和其他考虑,在图1至图105内仅示出了DC-DC转换器7的DC-DC壳体8的延伸部。同时,在图106和图107中示出了DC-DC转换器7及其壳体8的一般化型式。
参考图5、图6、图16、图18、图45、图47、图49、图53和图122,下部适配器壳体612包括:(i)底壁614,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凹端子孔口615以接纳凹端子组件800的延伸部;(ii)下部突起部616,其从底壁614的底表面向下延伸;(iii)侧壁626的下部布置,其形成下部接纳器628;以及(iv)两个安装区域646a、646b,其从下部适配器壳体612的相反侧延伸。下部突起部616是基本上柱形的并且被设计成装配在DC-DC转换器7的壳体8的延伸部内。为了帮助确保在下部突起部616与DC-DC壳体7之间形成正确的密封(例如,抗水/高压喷雾),在下部突起部616内形成密封件接纳器618,其被设计成接纳密封件620的延伸部。密封件620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诸如橡胶、硅等制成。下部突起部616还包括多个接地凹陷部622,其被配置为接纳母线700的延伸部。应当理解,下部突起部616可以具有其他形状(,三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八棱柱、球体、圆锥体、四面体或立方体),因为电源管理系统中的部件(例如,DC-DC壳体8)可以具有不同的开口或配置,下部突起部应匹配这些开口或配置以便帮助确保在下部突起部616与电源管理系统中的部件(例如,DC-DC壳体8)之间形成正确的密封。还应当理解,可以利用多于一个(例如,两个或三个)密封件接纳器618和密封件620。此外,密封件620可以在没有密封件接纳器618的情况下使用。
侧壁626的下部布置被配置为与上部适配器壳体650的上部壁678配合以形成正确的密封(例如,抗水/高压喷雾)。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案中,下部侧壁626与上部壁678的这种配合通过突起部630实现,该突起部从侧壁626的下部布置向上延伸并且由上部壁678的延伸部接纳。接纳器628被设计成接纳、容纳、固定和定位电容器组件750、母线700和凹端子组件800的延伸部。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定位在接纳器628内的是从底壁614的内表面向上延伸的内部壁632的布置。特别地,内部壁632的这种布置被设计成:(i)围绕电容器组件750和凹端子组件800的组合的周边延伸;(ii)支撑电容器耦接装置702,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讨论;以及(iii)使必须包括在系统10内的密封材料900的量最小化。应当理解,在另选实施方案中,内部壁632的布置可以被省略或者其形状可以改变(例如,以容纳具有不同形状的电容器、更多或更少的电容器,或者可以不围绕电容器组件750和凹端子组件800的组合的整个周边延伸)。
仍然参考图5至图6、图16、图18、图45、图47、图49和图53,两个安装区域646a、646b被设计成将适配器组件600可移除地耦接到DC-DC转换器7的壳体8(在图106和图107中)。这些适配器组件600与转换器7的可移除耦接使这些部件能够在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时间制造,并且实现更高效的维护和修复。为了促进这种可移除的耦接,两个安装区域646a、646b具有穿过其形成的开口647a、647b,并且被设计成接纳:(i)垫片648a、648b以及(ii)细长耦接器649a、649b的延伸部。应当理解,本公开设想了将适配器组件600耦接到DC-DC壳体8的其他结构或方法,诸如1/4圈连接器或其他类似类型的连接装置。
参考图4、图7至图9、图16、图18至图20、图29、图31、图34至图36、图49、图53和图123,母线700被设计成将电容器组件750耦接到DC-DC转换器7的壳体8。为了实现这一点,母线700主要由以下构成:(i)耦接装置702或母线耦接装置704的第一部分、(ii)桥接部718、以及(iii)接地耦接器720。母线耦接装置704包括:(i)纵向延伸部706;以及(ii)一对相对的突起部708a、708b,其从纵向延伸部706向上延伸。突起部708a、708b具有在其中切割出或形成的不规则开口710。所述不规则开口710被设计成接纳电容器组件750的延伸部并且具体地接纳电容器754、758的耦接杆756a至756b、760a至760b。特别地,不规则开口710具有三段:(i)v形上部延伸部712、(ii)直的延伸部714、以及(iii)圆形下部延伸部716。该v形上部延伸部712被设计成具有较宽的开口以便于接纳耦接杆756a至756b、760a至760b的延伸部,而直的延伸部714被设计成具有较窄的开口以保持耦接杆756a至756b、760a至760b耦接到母线700。应当理解,本公开设想了其他结构和设计以高效且有效地将电容器组件750耦接到母线700。
母线耦接装置704通过桥接部718耦接到接地耦接器720,并且更具体地,母线耦接装置704的纵向延伸部706通过桥接部718耦接到接地耦接器720的水平延伸部722。桥接部718将纵向延伸部706定位为基本上垂直于水平延伸部722。母线700的接地耦接器720由以下形成:(i)具有水平位置关系的线性延伸部722、(ii)具有竖直位置关系的多个支腿724a至724c、以及(iii)多个接地连接部分726a至726c。上部水平延伸部722沿着母线耦接装置704的纵向延伸部706的大部分延伸并且略微偏置到一侧。纵向延伸部706不是直的,而是具有两个角度弯曲728a、728b。这些角度弯曲728a、728b有助于确保接地耦接器720与DC-DC转换器7的壳体8充分接触。
多个竖直支腿724a至724c在上部水平延伸部722与多个接地连接部分726a至726c之间延伸。由此,多个竖直支腿724a至724c是基本上线性的,并且当在适配器组件600耦接到DC-DC转换器7的壳体8期间对其施加力时可以变形。最后,接地连接部分726a至726c由两个线性延伸部732a至732c、736a至736c和两个角度弯曲730a至730c、734a至734c形成。特别地,第一弯曲730a至730c以大约65度形成,其在支腿724a至724c的内表面与第一线性延伸部732a至732c的内表面之间延伸。第二弯曲734a至734c以大约25度形成,其在第一线性延伸部732a至732c的内表面与第二线性延伸部736a至736c的内表面之间延伸。换句话讲,第二线性延伸部736a至736c基本上垂直于竖直支腿724a至724c。需注意,存在间隙738a至738c,其形成在第二线性延伸部736a至736c与竖直支腿724a至724c之间,以当下部适配器壳体612的下部突起部616被插入DC-DC转换器7的壳体8中时允许第二线性延伸部736a至736c朝向竖直支腿724a至724c变形。
母线700由导电材料诸如弹簧钢形成。这允许母线700在凹端子组件800与DC-DC转换器7的壳体8之间进行正确的电连接(例如,能够朝向壳体8中的开口的中心向内变形,同时保持与壳体8连接)。应当理解,在不变更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改动或改变母线700。例如,母线700可以包括多个母线,或者母线700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或设计。
电容器组件750被设计成减少可能由DC-DC转换器7引入系统2中的电磁噪声。为了高效地实现这种噪声减少,在电容器组件750内利用两个独立电容器,如至少图4、图7至图9、图16、图18至图20、图29、图31、图34至图36、图49、图53和图124中所示。组件750内的第一电容器754具有大约22微法拉的值,而组件750内的第二电容器758具有大约4.7微法拉的值。期望利用两个不同大小的电容器,因为每个电容器在滤除某些频率的噪声方面比另一电容器更好或更高效。应当理解,在另选的实施方案中,电容器754、758可为相同大小。另外,系统10可以在组件750内仅使用单个电容器754。此外,系统10可以使用多于两个电容器,其中电容器为相同大小或不同大小。最后,组件750内的电容器的大小可以为任何合适的值,诸如介于单个皮法拉与多个法拉之间的值。
电容器754、758包括耦接杆756a至756b、760a至760b,其便于将电容器754、758耦接到其他结构(例如,母线700和凹端子组件800)。耦接杆756a至756b、760a至760b是形成在电容器754、758内的两个导电突起部。如至少图26至图31、图34至图36所示,这些耦接杆756a至756b、760a至760b被设计成由耦接装置702接纳。为了促进这些部件754、758、700、800的耦接,向电容器754、758的主体施加向下指向的力,以便将耦接杆756a至756b、760a至760b安置在不规则开口710、854内。应当理解,本公开设想了其他:(i)电容器设计、以及(ii)它们的耦接杆756a至756b、760a至760b的配置。
凹端子组件800被设计成与凸端子组件430以电的方式和机械的方式耦接。通过将凸端子组件430连接到凹端子组件800,安装者在DC-DC转换器7与电力分配组件2之间形成连接。至少参考图4、图7至图9、图16、图18至图20、图29、图31、图34至图36、图49、图53和图125,凹端子组件800包括:(i)凹端子主体810、(ii)安装延伸部830、(iii)捕捉盒860、(iv)捕捉盒保持器864、以及(v)耦接装置702或凹端子耦接装置846的第二部分。安装延伸部830直接连接到凹端子主体810并且被配置为接纳DC-DC转换器7的延伸部,诸如内部螺纹柱。为了促进该耦接,安装延伸部830包括基本上平行于凹端子主体810的壁的竖直段832以及基本上垂直于竖直段832和凹端子主体810的壁的水平段834。水平段834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开口838,该开口被设计成接纳包含在DC-DC转换器7内的细长紧固件。应当理解,本公开设想了将凹端子主体810耦接到包含在DC-DC转换器7内的电气部件所必需的安装延伸部830的其他配置。
凹端子主体810具有管状配置并且由彼此耦接的凹端子侧壁812a至812d的布置构成,以形成基本上矩形的形状。具体地,凹端子侧壁812a至812d的布置中的一个凹端子侧壁812a:(i)与凹端子侧壁812a至812d的布置中的另一个凹端子侧壁812c基本上平行,并且(ii)基本上垂直于凹端子侧壁812a至812d的布置中的两个凹端子侧壁812b、812d。凹端子主体810限定凹端子接纳器814。当将凸端子470插入到凹端子接纳器814中时,凹端子接纳器814被设计并被配置为以电气和机械两种方式耦接到凸端子470的延伸部。应当理解,凹端子主体810及其相关联的接纳器814可以具有其他配置。例如,凹端子主体810可以是为了实现凹端子主体810与凸端子主体470之间的正确配合所必需或期望的任何形状。具体地,这些形状至少包括:(i)将凹端子主体810耦接到图111至图117内所示的任何凸端子组件2430、3430、4430、5430、6430、7430、8430所必需的形状、以及(ii)本文所公开的凸端子主体470的任何其他形状。
耦接装置702或凹端子耦接装置846的第二部分包括:(i)一对定位肋847以及(ii)一对突起部850,其中每个突起部852a、852b从其相关联的定位肋848a、848b延伸。突起部852a、852b具有在其中切割出或形成的不规则开口854,其被设计成接纳电容器组件750的延伸部。特别地,不规则开口854具有三段:(i)v形上部延伸部856、(ii)直的延伸部858、以及(iii)圆形下部延伸部860。该v形上部延伸部856被设计成具有较宽的开口,以便于将电容器组件750耦接到凹端子主体810,而直的延伸部858被设计成具有较窄的开口,以保持电容器组件750耦接到凹端子主体810。应当理解,本公开设想了其他结构和设计以高效且有效地将电容器组件750耦接到凹端子主体810。
凹端子组件800通常由单件材料(例如,金属)形成。因此,凹端子组件800为一体件并且具有一体地形成的特征部。特别地,竖直段832和水平段834与凹端子主体810一体地形成,并且具体地与一个凹端子侧壁812c一体地形成。为了一体地形成这些特征部,通常使用模切工艺来形成凹端子组件800。然而,应当理解,可利用形成凹端子组件800的其他类型,诸如铸造或使用增材制造工艺(例如,3D打印)。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凹端子组件800的特征部可不由一体件形成或可不被一体地形成,而是由焊接在一起的单独件形成。
如图2、图4、图10、图14至图15、图49和图53最佳示出,捕捉盒860和捕捉盒保持器864具有复杂的配置,该配置被配置为当适配器600耦接到DC-DC转换器7时捕获和保持从包含在DC-DC转换器7内的安装柱刮下的任何刮屑或其他微粒。这是有益的,因为这些刮屑或其他微粒可能引起DC-DC转换器7内的内部短路,从而导致转换器7的过早失效。如图49和图53最佳示出,捕捉盒860定位在捕捉盒保持器864内并且通过捕捉盒保持器864和凹端子组件800的安装延伸部830的水平段834的组合保持在其位置中。特别地,捕捉盒保持器864包括:(i)捕捉盒接纳器866;(ii)耦接装置868,其在该实施方案中由两个相反的可变形突起部870a、870b形成;以及(iii)密封段872。捕捉盒接纳器866被设计成接纳捕捉盒860和包含在DC-DC转换器7内的安装柱。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捕捉盒接纳器866包括多个同心孔洞,其中孔洞的大小越靠近接纳器866的底部变得越大。这种设计实现捕捉盒860的正确的安置和保持。应当理解,本公开设想了用于接纳和保持捕捕捉盒860的其他结构。
仍然参考图49和图53,当捕捉盒保持器864定位在凹端子组件800内并且凹端子组件800被插入下部适配器壳体612的凹端子孔口615内时,捕捉盒保持器864的两个相反的可变形突起部870a、870b被设计成暂时向内变形并随后返回到它们的初始位置。这允许两个相反的可变形突起部870a、870b的下部延伸部定位在下部适配器壳体612的底壁614下方,这继而有助于:(i)将凹端子组件800耦接到下部适配器壳体612,(ii)将捕捉盒860保持在其设计位置,以及(iii)密封下部适配器壳体612的底延伸部。为了移除凹端子组件800,用户可以只将捕捉盒保持器864的两个相反的可变形突起部870a、870b向内变形,并随后在凹端子组件800上施加向上指向的力。换句话讲,捕捉盒保持器864和凹端子组件800可移除地耦接到下部适配器壳体612。
参考图2、图4、图37、图38、图40、图45、图47、图49、图51和图53,适配器组件600包括密封构件900和防接触柱920。应当理解,密封构件900和防接触柱920两者均为在某些安装/配置中可以省略的任选部件。密封构件900为基本上封装形成在电容器组件750与母线700之间的连接的构件。这是有益的,因为它增加系统10的耐久性并且减少电容器754、758可能从母线700断开的可能性。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密封构件900由某种材料制成,该材料:(i)一旦母线700、电容器组件750和凹端子组件800已被替代地位于下部壳体组件612内时,首先可以倾注(例如,液体)到该下部壳体组件中;并且(ii)随后固化。这种凝固过程可能需要:(i)时间、(ii)加热、(iii)暴露于光(例如,UV固化)、(iv)压力或(v)上述的组合。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密封构件900可以为保护和密封电触点的硅构件或另一类型的可插入构件。
防接触柱920被设计成被定位在凹端子接纳器814内并且防止外来物体插入凹端子810。由此,防接触柱920由非导电材料制成,并且以将防止人类手指或其他类似形状的物体插入的方式来定位和设定大小。如图49最佳示出,防接触柱920被设计成由凸端子组件430接纳。由此,防接触柱920还有助于提高系统10的耐用性,因为它将凸端子组件430稳定在凹端子组件800内。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防接触柱920可以具有其他形状或配置。
参考图5至图6、图16、图18、图45、图47、图49和图53,上部适配器壳体650包括:(i)凹端子壳体652、(ii)形成密封件容座672的密封周边壁670、(iii)凹耦接构件362、以及(iv)上部壁678。凹端子壳体652被设计成基本上围绕凹端子810并且有助于凸端子470与凹端子810的耦接。这是使用在凹端子壳体652的前边缘与凹端子810的前边缘之间延伸的倾斜壁654来实现的。具体地,倾斜壁654有助于在插入凸端子470期间压缩凸端子470的接触臂494a至494h。在PCT申请US/2019/036070中公开了关于该倾斜壁、其特征、尺寸和其他信息的附加信息。当密封周边壁670使凹端子壳体652发声时,该密封周边壁与凹端子壳体652间隔开以便形成密封件容座672。该密封件容座672是有益的,因为其被配置为接纳与凸端子组件200相关联的密封件,以便正确地密封包含在系统10内的电连接器。如上所讨论,侧壁626的下部布置被配置为与上部适配器壳体650的上部壁678配合以形成正确的密封(例如,抗水/高压喷雾)。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案中,下部侧壁626与上部壁678的这种配合通过突起部630实现,该突起部从侧壁626的下部布置向上延伸并且由上部壁678的延伸部接纳。应当理解,本公开设想了下部适配器壳体650与上部适配器壳体612之间的其他配置和相互作用。
适配器组件600的装配经多个阶段进行。该装配的第一阶段为装配凹端子组件800。这通过以下实现:(i)将捕捉盒860插入捕捉盒保持器864内,以及(ii)将该组合860、864放置在凹端子810内。该装配的下一阶段为将母线700和凹端子组件800插入并安置在下部适配器壳体612内以形成第一部分装配状态PA1。该装配的下一阶段为将电容器组件750安装在下部适配器壳体612内以形成第二部分装配状态PA2。这种安装是通过以下实现的:在电容器754、758中的每个电容器上施加向下指向的力,以便将耦接杆756a至756b、760a至760b定位在耦接装置702的正确延伸部内。需注意,电容器组件750在下部适配器壳体612内的安装有效地将电容器组件750耦接到母线700和凹端子组件800。接下来,密封构件900被倾注到下部适配器壳体612中并且材料被固化以形成围绕电子部件的正确密封件并且形成第三部分装配状态PA3。最后,上部适配器壳体650经由超声焊接耦接到下部适配器壳体612以形成完全装配状态FA。一旦适配器组件600处于完全装配状态FA,它就可以耦接到DC-DC转换器7以形成内部电连接状态IEC。特别地,当母线700的接地连接部分726a至726c的第二弯曲734a至734c被放置成与DC-DC转换器7的内壁接触时,形成该内部电连接状态IEC。
一旦系统10处于该内部电连接状态IEC,则:(i)凹端子主体810电连接到电容器组件750并且具体地连接到第一或第二电容器754、758中的至少一者,(ii)电容器组件750电连接到母线700,并且(iii)母线700电连接到电源管理系统2的部件的延伸部,该部件可以为DC-DC转换器7。在这种IEC状态下,上述三种电连接中的每种电连接均相对于外部环境密封。换句话讲,凹端子主体810与DC-DC转换器7的接地/外部外壳之间通过一对电容器754、758的连接相对于外部环境密封。当系统10处于IEC状态时并且在将凸端子连接器200耦接到适配器组件600以形成连接位置PC之前,凹端子组件800未相对于外部环境完全密封。
上述公开描述了一种系统10,该系统有效且高效地将凸端子组件430连接到DC-DC转换器7的延伸部。具体地,系统10经由接触臂494a至494h将凸端子组件430耦接(即,以电的方式和机械的方式两者)到凹端子组件800。凹端子组件800耦接在凸端子组件430与包含在电容器组件750内的一对电容器754、758之间。电容器组件750耦接在凹端子组件800与母线700之间。并且最后,母线700耦接在电容器组件750与DC-DC转换器7的接地/外部外壳之间。换句话讲,系统10通过一对电容器754、758将凸端子组件430耦接到DC-DC转换器7的接地/外部外壳。换句话讲,当系统10处于连接位置PC时:(i)凸端子组件430电连接到凹端子主体810,(ii)凹端子主体810电连接到电容器组件750并且具体地连接到第一或第二电容器754、758中的至少一者,(iii)电容器组件750电连接到母线700,并且(iv)母线700电连接到电源管理系统2的部件的延伸部,该部件可以为DC-DC转换器7。在该连接位置PC,上述四种电连接中的每种电连接均相对于外部环境密封。
系统10提供在本申请内公开的许多有益效果以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说明书和相关附图将认识到的其他有益效果。这些有益效果中的一些有益效果包括:(i)通过使电流经过一对电容器754、758来减少原本可能引入系统10或系统10安装在其中的环境/应用2中的电磁噪声,(ii)通过将凹端子主体810与DC-DC转换器7之间的电连接定位在密封环境内来增加系统10的耐久性和寿命,(iii)由于其免除对空气辅助枪的需要而简化安装,并且(iv)比常规系统轻得多(即,轻几乎70克)。这些和其他有益效果提供优于常规系统的实质性改进。
类似于如上所述的连接器组件10,图54至图105示出了连接器组件1010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为简洁起见,结合连接器组件10的上述公开内容在下文将不再重复,但应当理解,在各实施方案中,相似数字表示相似结构。例如,与凹端子组件800相关的公开内容以同等效力适用于凹端子组件1800。此外,应当理解,连接器组件10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与关于连接器组件1010公开的那些特征结合使用,并且连接器组件1010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与关于连接器组件10公开的那些特征结合使用。
适配器组件600的第一实施方案与适配器组件1600的第二实施方案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i)电容器1754、1758具有与电容器754、758不同的取向,即,电容器1754、1758主要具有竖直取向,并且电容器754、758主要具有水平取向;(ii)母线组件1700包括多个母线1738、1744,而母线700仅包括一个母线;(iii)凹端子1810经由独立母线间接地耦接到电容器1754、1758,而凹端子810直接地耦接到电容器754、758;(iv)密封构件1900大于密封构件900;并且(v)包含在下部壳体组件1612内的内部壁的数量大于包含在下部壳体组件612内的内部壁的数量。
竖直取向和电容器754、758基本上不会相对于上面示出和公开的系统10更改系统1010的设计。相反,这种取向改变需要对适配器壳体1610和弯曲的耦接杆1756a至1756b、1760a至1760b进行微小修改。虽然电容器1754、1758的这种竖直取向不需要附加母线1737、1744以及对凹端子耦接装置846的改动,但是做出这些改变以便于系统10的装配。特别地,凹端子耦接装置1846在两个实施方案846、1846之间包括相同的基本元件。这些实施方案846和1846之间的唯一差别在于,凹端子耦接装置1846的取向相对于凹端子耦接装置846翻转180度,并且凹端子耦接装置1846现在耦接到母线1737、1744,而不是直接地耦接到耦接杆1756a至1756b、1760a至1760b。对凹端子耦接装置1846的取向的这种改动使凹端子组件800能够在安装母线1752、1738、1744和电容器1754、1758之后插入系统1010内。这是有益的,因为其允许凹端子组件800与其他部件相比在稍后的时间插入系统10内,这减少端子组件800将被损坏的可能性。应当理解,在另选实施方案中,代替在该实施方案中公开的凹端子耦接装置1846的取向,可以利用凹端子耦接装置846的取向。
附加母线1737、1744(并且具体地,第二母线和第三母线)包括包含在凹端子耦接装置846内的相同基本结构。特别地,第二母线或左母线1737包括:(i)线性延伸部1738以及(ii)从线性延伸部1738延伸的突起部1739。突起部1739具有在其中切割出或形成的不规则开口1740,其被设计成接纳电容器组件1750的延伸部。特别地,不规则开口1740具有三段:(i)v形上部延伸部1741a、(ii)直的延伸部1741b、以及(iii)圆形下部延伸部1741c。该v形上部延伸部1741a被设计成具有较宽的开口,以便于将电容器组件750耦接到凹端子主体1810,而直的延伸部1741b被设计成具有较窄的开口,以保持电容器组件1750耦接到凹端子主体1810。与第二母线或左母线1737类似,右母线1744包括:(i)线性延伸部1745以及(ii)从线性延伸部1745延伸的突起部1746。突起部1746具有在其中切割出或形成的不规则开口1747,其被设计成接纳电容器组件1750的延伸部。特别地,不规则开口1747具有三段:(i)v形上部延伸部1748a、(ii)直的延伸部1748b、以及(iii)圆形下部延伸部1748c。该v形上部延伸部1738a被设计成具有较宽的开口,以便于将电容器组件750耦接到凹端子主体1810,而直的延伸部1748b被设计成具有较窄的开口,以保持电容器组件1750耦接到凹端子主体1810。应当理解,本公开设想了其他结构和设计以高效且有效地将电容器组件1750耦接到凹端子主体810。
适配器组件1600的装配经多个阶段进行。该装配的第一阶段为装配凹端子组件1800。这通过以下实现:(i)将捕捉盒1860插入捕捉盒保持器1864内,以及(ii)将该组合1860、1864放置在凹端子1810内。该装配的下一阶段为将电容器组件1750安装在下部适配器壳体1612内以形成第一部分装配状态PA1。该装配的下一阶段为将母线1702、1737、1744插入并安置在下部适配器壳体612内以形成第二部分装配状态PA2。这种插入和安置是通过以下实现的:在母线1702、1737、1744中的每个母线上施加向下指向的力,以便将耦接杆756a至756b、760a至760b定位在耦接装置702的正确延伸部内。该装配的下一阶段为将凹端子组件1800安装在下部适配器壳体612内以形成第三部分装配状态PA3。类似于母线1702、1737、1744的插入和安置,在凹端子组件1800上施加向下指向的力,以便将母线1702、1737、1744定位在凹端子耦接装置846的正确延伸部中。接下来,密封构件1900被倾注到下部适配器壳体1612中并且材料被固化以形成围绕电子部件的正确密封件并且形成第四部分装配状态PA4。最后,上部适配器壳体1650经由超声焊接耦接到下部适配器壳体1612以形成完全装配状态FA。一旦适配器组件1600处于完全装配状态FA,它就可以耦接到DC-DC转换器7以形成内部电连接状态IEC。特别地,当母线1700的接地连接部分1726a至1726c的第二弯曲1734a至1734c被放置成与DC-DC转换器7的内壁接触时,形成该内部电连接状态IEC。
一旦系统1010处于该内部电连接状态IEC,则:(i)凹端子主体1810电连接到电容器组件1750并且具体地连接到第一或第二电容器1754、1758中的至少一者,(ii)电容器组件1750电连接到母线组件1700,并且(iii)母线组件1700电连接到电源管理系统2的部件的延伸部,该部件可以为DC-DC转换器7。在这种IEC状态下,上述三种电连接中的每种电连接均相对于外部环境密封。换句话讲,凹端子主体1810与DC-DC转换器7的接地/外部外壳之间通过一对电容器1754、1758的连接相对于外部环境密封。当系统1010处于IEC状态时并且在将凸端子连接器1200耦接到适配器组件1600以形成连接位置PC之前,凹端子组件1800未相对于外部环境完全密封。
上述公开描述了一种系统1010,该系统有效且高效地将凸端子组件1430连接到DC-DC转换器7的延伸部。具体地,系统1010经由接触臂1494a至1494h将凸端子组件1430耦接(即,以电的方式和机械的方式两者)到凹端子组件1800。凹端子组件1800耦接在凸端子组件1430与包含在电容器组件1750内的一对电容器1754、1758之间。电容器组件1750耦接在凹端子组件1800与母线组件1700之间。并且最后,母线组件1700耦接在电容器组件1750与DC-DC转换器7的接地/外部外壳之间。换句话讲,系统1010通过一对电容器1754、1758将凸端子组件1430耦接到DC-DC转换器7的接地/外部外壳。换句话讲,当系统1010处于连接位置PC时:(i)凸端子组件1430电连接到凹端子主体1810,(ii)凹端子主体1810电连接到电容器组件1750并且具体地连接到第一或第二电容器1754、1758中的至少一者,(iii)电容器组件1750电连接到母线组件1700,并且(iv)母线组件1700电连接到电源管理系统2的部件的延伸部,该部件可以为DC-DC转换器7。在该连接位置PC,上述四种电连接中的每种电连接均相对于外部环境密封。
系统10为T4/V4/S3/D2/M2,其中系统10满足并超出以下条件:(i)T4为系统100暴露于150℃;(ii)V4为剧烈振动;(iii)S1为密封高电压喷雾;(iv)D2为200k英里耐久性;并且(v)M2为将凸端子组件430连接到凹端子组件800所需要的小于45牛顿的力。以下附图所示的端子组件430在环境温度升高(RoA)55℃或80℃时承载的额定值具有80%的降额:(i)图1至图105可以在50mm2导线下承载245安,在75mm2导线下承载280安,在100mm2导线下承载330安;(ii)图111可以在100mm2导线下承载335安,在150mm2导线下承载365安,在200mm2导线下承载395安;(iii)图112可以在16mm2导线下承载190安,在25mm2导线下承载220安,在35mm2导线下承载236安,在50mm2导线下承载245安;(iv)图113可以在100mm2导线下承载365安;(v)图114可以在16mm2导线下承载185安;(vi)图116可以在16mm2导线下承载88安,并且(vii)图117可以在25mm2导线下承载225安。另外,本文所公开的系统10的其他性能规格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本文所包含的附图和公开内容论述了连接器系统10、1010的两个不同实施方案,但应当理解,这些仅是示例性实施方案并且其他实施方案是可能的。例如,可修改各实施方案中的任一个实施方案以包括:(i)屏蔽件,该屏蔽件装配在壳体内;(ii)壳体,该壳体部分地由导电塑料制成,如PCT/US2020/13757内所公开;(iii)内部互锁件,该内部互锁件在美国临时申请号63/058,061内公开;(iv)连接器取向键,该连接器取向键在美国临时申请号62/988,972内公开。
此外,应当理解,用于连接器系统10、1010的另选的配置是可能的。例如,任意数量的凸端子组件430、1430、2430、3430、4430、5430、6430、7430、8430可以定位在单个凸壳体组件220、1220内。具体地,凸壳体组件220、1220可被配置为包含多个(例如,介于2个与30个之间,优选地介于2个与8个之间,并且最优选地介于2个与4个之间)凸端子组件430、1430、2430、3430、4430、5430、6430、7430、8430。凹端子组件800、1800可以被重新配置为将这些多个凸端子组件接纳到单个凹端子组件800、1800中。另选地,凹端子组件800、1800可以被重新配置为包括多个凹端子组件800、1800,其中每个凹端子组件800、1800均接纳单个凸端子组件430、1430、2430、3430、4430、5430、6430、7430、8430。换句话讲,本文所公开的系统可以包括:(i)任意数量的凸端子组件430、1430、2430、3430、4430、5430、6430、7430、8430;以及(ii)数量等于或少于凸端子组件430、1430、2430、3430、4430、5430、6430、7430、8430的数量的凹端子组件800、1800。而且,应当理解,如果利用多个凸端子组件430、1430、2430、3430、4430、5430、6430、7430、8430,则凸端子组件430、1430、2430、3430、4430、5430、6430、7430、8430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相似的形状或不同的形状。
此外,还应当理解,凸端子组件430、1430、2430、3430、4430、5430、6430、7430、8430可以具有任意数量的接触臂494、1494、2494、3494、4494、5494、6494、7494、8494(例如,介于2个与100个之间,优选地介于2个与50个之间,并且最优选地介于2个与8个之间)和任意数量的弹簧臂452、1452、2452、3452、4452、5452、6452、7452、8452(例如,介于2个与100个之间,优选地介于2个与50个之间,并且最优选地介于2个与8个之间)。如上所讨论,接触臂494、1494、2494、3494、4494、5494、6494、7494、8494的数量可以不等于弹簧臂452、1452、2452、3452、4452、5452、6452、7452、8452的数量。例如,可存在比弹簧臂452、1452、2452、3452、4452、5452、6452、7452、8452更多的接触臂494、1494、2494、3494、4494、5494、6494、7494、8494。另选地,可存在比弹簧臂452、1452、2452、3452、4452、5452、6452、7452、8452更少的接触臂494、1494、2494、3494、4494、5494、6494、7494、8494。
通过引用并入的材料和公开内容
PCT申请号PCT/US2020/49870、PCT/US2020/50018、PCT/US2020/14484、PCT/US2020/13757、PCT/US2019/36127、PCT/US2019/36070、PCT/US2019/36010和PCT/US2018/019787、美国专利申请号16/194,891和美国临时申请62/897,658、62/897,962、62/897,962、62/988,972、63/051,639和63/058,061,其中的每个申请以引用的方式完全并入本文并且构成本文的一部分。
SAE规范,包括:J1742_201003,标题为“高压车载电气线束的连接-测试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Connections for High Voltage On-Board VehicleElectrical WiringHarnesses-Test Methods and General PerformanceRequirements)”,2010年3月最后一次修订,其中每一个规范都通过引用完全并入本文并构成本文的一部分。
ASTM规范,包括:(i)D4935-18,标题为“测量平面材料电磁屏蔽效能的标准测试方法(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ElectromagneticShieldingEffectiveness of Planar Materials)”;和(ii)ASTM D257,标题为“绝缘材料直流电阻或电导的标准测试方法(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DCResistance or Conductance ofInsulating Materials)”,其中每一个规范都通过引用完全并入本文并构成本文的一部分。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和/或EOS/ESD协会规范,包括:ANSI/ESDSTM11.11静态耗散平面材料的表面电阻测量,其中每一个规范都通过引用完全并入本文并构成本文的一部分。
DIN规范,包括电子设备连接器-测试和测量-第5-2部分:载流能力测试;测试5b:电流温度降额(IEC 60512-5-2:2002),其中每一个规范都通过引用完全并入本文并构成本文的一部分。
USCAR规范,包括:(i)SAE/USCAR-2,修订版6,2013年2月最后一次修订,ISBN:978-0-7680-7998-2;(ii)SAE/USCAR-12,修订版5,2017年8月最后一次修订,ISBN:978-0-7680-8446-7;(iii)SAE/USCAR-21,修订版3,2014年12月最后一次修订;(iv)SAE/USCAR-25,修订版3,2016年3月修订,ISBN:978-0-7680-8319-4;(v)SAE/USCAR-37,2008年8月修订,ISBN:978-0-7680-2098-4;(vi)SAE/USCAR-38,2016年5月修订,ISBN:978-0-7680-8350-7,其中每一个规范都通过引用完全并入本文并构成本文的一部分。
其他标准,包括联邦测试标准101C和4046,其中每一个标准都通过引用完全并入本文并构成本文的一部分。
虽然已经说明和描述了一些实施方式,但在不明显背离本公开的精神的情况下,想到了许多修改;并且保护范围仅受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例如,上述部件的总体形状可改变为:三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八棱柱、球体、锥体、四面体、长方体、十二面体、二十面体、八面体、椭圆体或任何其它类似形状。
应当理解,本文使用的以下术语应通常指以下含义:
a.“高功率”应意指:(i)介于20伏到600伏之间的电压,而不论电流如何;或(ii)在大于或等于80安的任何电流下,而不论电压如何。
b.“高电流”应意指电流大于或等于80安,而不论电压如何。
c.“高电压”应意指介于20伏至600伏之间的电压,而不论电流如何。
标题和副标题(如果有的话)仅为了方便而使用,而并非是限制性的。示例性一词用于意指充当示例或说明。在使用术语包括、具有等的程度上,此类术语旨在以类似于术语的方式为包括性的,如包括在权利要求中被用作过渡词时进行解释的。关系术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可以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行为与另一个实体或行为区分开来,而不必要求或暗示此类实体或行为之间的任何实际此类关系或顺序。
短语(诸如方面、该方面、另一方面、一些方面、一个或多个方面、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另一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另一实施方案、一些实施方案、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配置、该配置、另一配置、一些配置、一个或多个配置、主题技术、本公开(the disclosure/the present disclosure)、它们的其他变型及类似变型)均为方便起见,并不意味着与此类短语相关的公开内容对本技术至关重要,也不意味着此类公开内容适用于本技术的所有配置。与此类短语相关的公开内容可适用于所有配置或一种或多种配置。与此类短语有关的公开内容可以提供一个或多个示例。短语(诸如方面或一些方面)可以指代一个或多个方面,反之亦然,这类似地适用于其他前述短语。
鉴于前面的描述,对本公开的许多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案,包括本发明人已知的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最佳模式。应当理解,所示实施方案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视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Claims (104)

1.一种耦接到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的适配器组件,所述适配器组件包括:
电容器组件,所述电容器组件具有至少一个电容器;
凹端子组件,所述凹端子组件具有:(i)凹端子,其包括容座;以及(ii)凹端子耦接装置,其将所述凹端子电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
母线,所述母线具有:(i)母线耦接装置,其被配置为将所述母线电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以及(ii)接地耦接器,其被配置为当所述适配器组件被放置成与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接触时,被放置成与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延伸部接触以限定内部电连接状态;并且
其中在所述内部电连接状态下,(i)所述凹端子电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ii)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电连接到所述母线,并且(iii)所述母线电连接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所述延伸部,并且其中所述内部电连接状态相对于外部环境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凹端子组件包括捕捉盒,所述捕捉盒被配置为防止材料(i)从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脱落以及(ii)落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中的所述部件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电容器组件包括具有不同大小的两个电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凹端子耦接装置包括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不规则开口,所述不规则开口接纳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的延伸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使用施加在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上的向下指向的力来将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的所述延伸部定位在所述不规则开口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母线耦接装置包括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不规则开口,所述不规则开口接纳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的延伸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使用施加在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上的向下指向的力来将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的所述延伸部定位在所述不规则开口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组件,还包括适配器壳体,所述适配器壳体包括被配置为插入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内的下部突起部,并且其中所述下部突起部具有形成在其中的至少一个接地凹陷部,所述至少一个接地凹陷部接纳所述母线的延伸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接地耦接器由以下构成:(i)线性延伸部;(ii)至少一个支腿,其耦接到所述线性延伸部;
以及(iii)至少一个接地部分,其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支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支腿被配置为在所述适配器组件耦接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时变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接地部分包括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至少一个支腿之间的间隙;并且
其中当所述适配器组件耦接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时,所述接地部分的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部分移位到所述间隙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凹端子组件的所述容座的尺寸被设计为接纳凸端子组件,所述凸端子组件包括:
由第一材料形成的凸端子主体,所述凸端子主体具有被布置成限定接纳器的多个细长接触梁;
由第二材料形成的内部弹簧构件,所述弹簧构件具有多个弹簧臂;并且
其中当所述弹簧构件被插入所述凸端子主体的所述接纳器中时,所述多个弹簧臂中的一个弹簧臂被配置为在电连接器组件的某些升高的温度操作条件下在所述多个细长接触梁中的一个接触梁上提供偏置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适配器组件,还包括凸壳体组件,所述凸壳体组件基本上包封所述凸端子组件并且包括具有计算机可读标记的连接器定位保证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适配器组件,还包括围绕所述凹端子组件的延伸部的适配器壳体以及包封所述凸端子组件的大部分的凸壳体组件;并且
其中当所述凸端子组件定位在所述凹端子的所述容座内以限定连接位置时,所述适配器壳体与所述凸壳体组件相互作用以将所述凸端子组件与所述凹端子组件之间的连接相对于所述外部环境密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凸端子组件与所述凹端子组件之间的经密封的连接超出USCAR 2修订版6的高压喷雾测试的要求。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在所述连接位置之前,所述凹端子组件未相对于所述外部环境完全密封,并且在所述连接位置,所述凹端子组件相对于所述外部环境完全密封。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在所述内部电连接状态下,所述凹端子组件未相对于所述外部环境完全密封。
18.一种耦接到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的连接器系统,所述连接器系统包括:
凸连接器组件;以及
适配器组件,所述适配器组件包括:
电容器组件,所述电容器组件具有至少一个电容器;
具有凹端子的凹端子组件,所述凹端子包括:(i)容座;以及(ii)凹端子耦接器,其将所述凹端子组件电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
母线,所述母线具有:(i)母线耦接器,其被配置为将所述母线电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以及(ii)接地耦接器,其被配置为当所述适配器组件被放置成与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接触时,被放置成与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延伸部接触以限定内部电连接状态;并且
其中在所述内部电连接状态下,(i)所述凹端子电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ii)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电连接到所述母线,并且(iii)所述母线电连接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所述延伸部,并且其中所述凹端子、所述电容器和所述母线在所述内部电连接状态下相对于外部环境密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凹端子组件包括捕捉盒,所述捕捉盒被配置为防止材料(i)从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脱落以及(ii)落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凹端子耦接器包括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不规则开口,所述不规则开口接纳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的延伸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使用施加在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上的向下指向的力来将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的所述延伸部定位在所述不规则开口内。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母线耦接器包括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不规则开口,所述不规则开口接纳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的延伸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使用施加在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上的向下指向的力来将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的所述延伸部定位在所述不规则开口内。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系统,还包括适配器壳体,所述适配器壳体包括被配置为插入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内的下部突起部,并且其中所述下部突起部具有形成在其中的至少一个接地凹陷部,所述至少一个接地凹陷部接纳所述母线的延伸部。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接地耦接器由以下构成:(i)线性延伸部;(ii)至少一个可变形的支腿,其耦接到所述线性延伸部;以及(iii)至少一个接地部分,其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支腿。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接地部分包括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至少一个支腿之间的间隙;并且
其中当所述适配器组件耦接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时,所述接地部分的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部分移位到所述间隙中。
27.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凸连接器组件包括凸端子组件,所述凸端子组件由所述凹端子组件的所述容座接纳并且包括:
由第一材料形成的凸端子主体,所述凸端子主体具有被布置成限定接纳器的多个细长接触梁;
由第二材料形成的内部弹簧构件,所述弹簧构件具有多个弹簧臂;并且
其中当所述弹簧构件被插入所述凸端子主体的所述接纳器中时,所述多个弹簧臂中的一个弹簧臂被配置为在电连接器组件的某些升高的温度操作条件下在所述多个细长接触梁中的一个接触梁上提供偏置力。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连接器系统,还包括凸壳体组件,所述凸壳体组件基本上包封所述凸端子组件并且包括具有计算机可读标记的连接器定位保证组件。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连接器系统,还包括(i)围绕所述凹端子组件的延伸部的适配器壳体以及(ii)包封所述凸端子组件的大部分的凸壳体组件;并且
其中当所述凸端子组件定位在所述凹端子的所述容座内以限定连接位置时,在所述连接位置,所述适配器壳体与所述凸壳体组件相互作用以将所述凸端子组件与所述凹端子组件之间的连接相对于所述外部环境密封。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凸端子组件与所述凹端子组件之间的经密封的连接超出USCAR 2修订版6的高压喷雾测试的要求。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在所述连接位置之前,所述凹端子组件未相对于所述外部环境完全密封,并且在所述连接位置,所述凹端子组件相对于所述外部环境完全密封。
3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在所述内部电连接状态下,所述凹端子组件未相对于所述外部环境完全密封。
33.一种在机动车辆中使用的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所述电源管理系统部件包括:
耦接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部件的连接器系统,所述连接器系统包括:
凸连接器组件;以及
适配器组件,所述适配器组件包括:
电容器组件,所述电容器组件具有至少一个电容器;
具有凹端子的凹端子组件,所述凹端子包括:(i)容座;以及(ii)凹端子耦接装置,其将所述凹端子组件电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
母线,所述母线具有:(i)母线耦接装置,其被配置为将所述母线电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以及(ii)接地耦接器,其被配置为当所述适配器组件被放置成与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接触时,被放置成与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延伸部接触以限定相对于外部环境密封的内部电连接状态。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其中在所述内部电连接状态下,(i)所述凹端子电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ii)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电连接到所述母线,并且(iii)所述母线电连接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所述延伸部。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其中所述凹端子组件包括捕捉盒,所述捕捉盒被配置为防止材料(i)从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脱落以及(ii)落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内。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其中凹端子耦接器包括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不规则开口,所述不规则开口接纳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的延伸部。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其中使用施加在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上的向下指向的力来将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的所述延伸部定位在所述不规则开口内。
38.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其中所述母线耦接器包括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不规则开口,所述不规则开口接纳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的延伸部。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其中使用施加在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上的向下指向的力来将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的所述延伸部定位在所述不规则开口内。
4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还包括适配器壳体,所述适配器壳体包括被配置为插入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内的下部突起部,并且其中所述下部突起部具有形成在其中的至少一个接地凹陷部,所述至少一个接地凹陷部接纳所述母线的延伸部。
41.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其中所述接地耦接器由以下构成:(i)线性延伸部;(ii)至少一个可变形的支腿,其耦接到所述线性延伸部;以及(iii)至少一个接地部分,其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支腿。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其中所述接地部分包括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至少一个支腿之间的间隙;并且
其中当所述适配器组件耦接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时,所述接地部分的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部分移位到所述间隙中。
43.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其中所述凸连接器组件包括凸端子组件,所述凸端子组件由所述凹端子组件的所述容座接纳并且包括:
由第一材料形成的凸端子主体,所述凸端子主体具有被布置成限定接纳器的多个细长接触梁;
由第二材料形成的内部弹簧构件,所述弹簧构件具有多个弹簧臂;并且
其中当所述弹簧构件被插入所述凸端子主体的所述接纳器中时,所述多个弹簧臂中的一个弹簧臂被配置为在电连接器组件的某些升高的温度操作条件下在所述多个细长接触梁中的一个接触梁上提供偏置力。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还包括凸壳体组件,所述凸壳体组件基本上包封所述凸端子组件并且包括具有计算机可读标记的连接器定位保证组件。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还包括(i)围绕所述凹端子组件的延伸部的适配器壳体以及(ii)包封所述凸端子组件的大部分的凸壳体组件;并且
其中当所述凸端子组件定位在所述凹端子的所述容座内以限定连接位置时,在所述连接位置,所述适配器壳体与所述凸壳体组件相互作用以将所述凸端子组件与所述凹端子组件之间的连接相对于所述外部环境密封。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其中所述凸端子组件与所述凹端子组件之间的经密封的连接超出USCAR 2修订版6的高压喷雾测试的要求。
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其中在所述连接位置之前,所述凹端子组件未相对于所述外部环境完全密封,并且在所述连接位置,所述凹端子组件相对于所述外部环境完全密封。
48.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其中在所述内部电连接状态下,所述凹端子组件未相对于所述外部环境完全密封。
49.一种在机动车辆中使用的电源管理系统,所述电源管理系统包括:
电源管理系统部件;以及
耦接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部件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连接器系统包括:
凸连接器组件;以及
适配器组件,所述适配器组件包括:
电容器组件,所述电容器组件具有至少一个电容器;
具有凹端子的凹端子组件,所述凹端子包括:(i)容座;以及(ii)凹端子耦接装置,其将所述凹端子组件电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
母线,所述母线具有:(i)母线耦接装置,其被配置为将所述母线电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以及(ii)接地耦接器,其被配置为当所述适配器组件被放置成与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接触时,被放置成与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延伸部接触以限定相对于外部环境密封的内部电连接状态。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其中在所述内部电连接状态下,(i)所述凹端子电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ii)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电连接到所述母线,并且(iii)所述母线电连接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所述延伸部,并且其中所述内部电连接状态相对于所述外部环境密封。
51.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其中所述凹端子组件包括捕捉盒,所述捕捉盒被配置为防止材料(i)从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脱落以及(ii)落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内。
52.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其中凹端子耦接器包括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不规则开口,所述不规则开口接纳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的延伸部。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其中使用施加在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上的向下指向的力来将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的所述延伸部定位在所述不规则开口内。
54.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其中母线耦接器包括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不规则开口,所述不规则开口接纳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的延伸部。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其中使用施加在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上的向下指向的力来将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的所述延伸部定位在所述不规则开口内。
56.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还包括适配器壳体,所述适配器壳体包括被配置为插入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内的下部突起部,并且其中所述下部突起部具有形成在其中的至少一个接地凹陷部,所述至少一个接地凹陷部接纳所述母线的延伸部。
57.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接地耦接器由以下构成:(i)线性延伸部;(ii)至少一个可变形的支腿,其耦接到所述线性延伸部;以及(iii)至少一个接地部分,其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支腿。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接地部分包括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至少一个支腿之间的间隙;并且
其中当所述适配器组件耦接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时,所述接地部分的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部分移位到所述间隙中。
59.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其中所述凸连接器组件包括凸端子组件,所述凸端子组件由所述凹端子组件的所述容座接纳并且包括:
由第一材料形成的凸端子主体,所述凸端子主体具有被布置成限定接纳器的多个细长接触梁;
由第二材料形成的内部弹簧构件,所述弹簧构件具有多个弹簧臂;并且
其中当所述弹簧构件被插入所述凸端子主体的所述接纳器中时,所述多个弹簧臂中的一个弹簧臂被配置为在电连接器组件的某些升高的温度操作条件下在所述多个细长接触梁中的一个接触梁上提供偏置力。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还包括凸壳体组件,所述凸壳体组件基本上包封所述凸端子组件并且包括具有计算机可读标记的连接器定位保证组件。
61.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还包括(i)围绕所述凹端子组件的延伸部的适配器壳体以及(ii)包封所述凸端子组件的大部分的凸壳体组件;并且
其中当所述凸端子组件定位在所述凹端子的所述容座内以限定连接位置时,在所述连接位置,所述适配器壳体与所述凸壳体组件相互作用以将所述凸端子组件与所述凹端子组件之间的连接相对于所述外部环境密封。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其中所述凸端子组件与所述凹端子组件之间的经密封的连接超出USCAR 2修订版6的高压喷雾测试的要求。
63.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其中在所述连接位置之前,所述凹端子组件未相对于所述外部环境完全密封,并且在所述连接位置,所述凹端子组件相对于所述外部环境完全密封。
64.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其中在所述内部电连接状态下,所述凹端子组件未相对于所述外部环境完全密封。
65.一种耦接到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的适配器组件,所述适配器组件包括:
电容器,所述电容器具有耦接杆;
凹端子组件,所述凹端子组件具有:(i)凹端子,其包括容座;以及(ii)突起部,其耦接到所述凹端子并且具有开口,所述开口接纳所述耦接杆的延伸部以将所述凹端子电耦接到所述电容器;以及
母线,所述母线具有:(i)带有开口的突起部,所述开口接纳所述耦接杆的延伸部以将所述母线电耦接到所述电容器;以及(ii)接地连接部分,其耦接到所述突起部并且被配置为通过在相对于外部环境密封的位置处被放置在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延伸部内来限定内部电连接状态。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在所述内部电连接状态下,(i)所述凹端子电连接到所述电容器,(ii)所述电容器电连接到所述母线,并且(iii)所述母线电连接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所述延伸部,并且其中所述凹端子、所述电容器和所述母线之间的电连接相对于所述外部环境密封。
67.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凹端子组件包括捕捉盒,所述捕捉盒被配置为防止材料(i)从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脱落以及(ii)落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中的所述部件内。
68.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向所述电容器施加向下指向的力以将所述电容器的所述耦接杆定位在形成在所述凹端子组件的所述突起部内的所述开口内。
69.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向所述电容器施加向下指向的力以将所述电容器的所述耦接杆定位在形成在所述母线的所述突起部内的所述开口内。
70.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适配器组件,还包括适配器壳体,所述适配器壳体包括被配置为插入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内的下部突起部,并且其中所述下部突起部具有形成在其中的至少一个接地凹陷部,所述至少一个接地凹陷部接纳所述母线的延伸部。
71.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接地连接部分的延伸部被配置为在所述适配器组件耦接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时变形。
72.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母线还包括支腿;并且
其中所述接地连接部分包括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支腿之间的间隙;并且
其中当所述适配器组件耦接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时,所述接地连接部分的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部分移位到所述间隙中。
73.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凹端子组件的所述容座的尺寸被设计为接纳凸端子组件,所述凸端子组件包括:
由第一材料形成的凸端子主体,所述凸端子主体具有被布置成限定接纳器的多个细长接触梁;
由第二材料形成的内部弹簧构件,所述弹簧构件具有多个弹簧臂;并且
其中当所述弹簧构件被插入所述凸端子主体的所述接纳器中时,所述多个弹簧臂中的一个弹簧臂被配置为在电连接器组件的某些升高的温度操作条件下在所述多个细长接触梁中的一个接触梁上提供偏置力。
74.一种耦接到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的适配器组件,所述适配器组件包括:
电容器;
凹端子组件,所述凹端子组件电耦接到所述电容器;以及
母线,所述母线在所述适配器组件被放置成与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接触时电耦接到以下两者以限定内部电连接状态:(i)所述电容器以及(ii)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延伸部;并且
其中在所述内部电连接状态下,(i)所述凹端子电连接到所述电容器,(ii)所述电容器电连接到所述母线,并且(iii)所述母线电连接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所述延伸部,并且其中所述电容器、所述母线和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所述延伸部之间的电连接相对于外部环境密封。
75.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凹端子组件包括捕捉盒,所述捕捉盒被配置为防止材料(i)从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脱落以及(ii)落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中的所述部件内。
76.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凹端子组件包括凹端子耦接装置,所述凹端子耦接装置具有被配置为接纳所述电容器的延伸部的不规则开口;并且
其中所述母线包括母线耦接装置,所述母线耦接装置具有被配置为接纳所述电容器的延伸部的不规则开口。
77.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适配器组件,还包括适配器壳体,所述适配器壳体包括被配置为插入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内的下部突起部,并且其中所述下部突起部具有形成在其中的至少一个接地凹陷部,所述至少一个接地凹陷部接纳所述母线的延伸部。
78.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母线包括接地耦接器,所述接地耦接器被配置为被放置成与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所述延伸部接触,以在所述母线与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所述延伸部之间形成电连接。
79.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接地耦接器由以下构成:(i)线性延伸部;(ii)至少一个支腿,其耦接到所述线性延伸部;
以及(iii)至少一个接地部分,其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支腿。
80.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支腿被配置为在所述适配器组件耦接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时变形。
81.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接地部分包括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至少一个支腿之间的间隙;并且
其中当所述适配器组件耦接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时,所述接地部分的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部分移位到所述间隙中。
82.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凹端子组件具有容座,所述容座的尺寸被设计为接纳凸端子组件,其中所述凸端子组件包括:
由第一材料形成的凸端子主体,所述凸端子主体具有被布置成限定接纳器的多个细长接触梁;
由第二材料形成的内部弹簧构件,所述弹簧构件具有多个弹簧臂;并且
其中当所述弹簧构件被插入所述凸端子主体的所述接纳器中时,所述多个弹簧臂中的一个弹簧臂被配置为在电连接器组件的某些升高的温度操作条件下在所述多个细长接触梁中的一个接触梁上提供偏置力。
83.一种耦接到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的连接器系统,所述连接器系统包括:
凸连接器组件;以及
适配器组件,所述适配器组件被配置为可移除地耦接到所述凸连接器组件,所述适配器组件包括:
适配器壳体,所述适配器壳体被配置为可移除地耦接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
电容器,所述电容器密封在所述适配器壳体内;以及
母线,所述母线部分地密封在所述适配器壳体内并且被配置为电耦接到以下两者:
(i)所述电容器,以及
(ii)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延伸部;并且
其中当所述凸连接器组件可移除地耦接到所述凸连接器组件时,所述凸连接器组件与所述电源管理系统之间的电连接超出USCAR 2修订版6的高压喷雾测试的要求。
84.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母线与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所述延伸部之间的电连接相对于环境密封,所述环境在所述适配器壳体和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组合的外部。
85.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电容器与所述母线之间的电连接相对于环境密封,所述环境在所述适配器壳体和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所述组合的外部。
86.根据权利要求85所述的连接器系统,还包括凹端子,所述凹端子耦接到所述电容器并且具有被配置为接纳所述凸连接器组件的延伸部的容座。
87.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凹端子与所述电容器之间的电连接相对于环境密封,所述环境在所述适配器壳体和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所述组合的外部。
88.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连接器系统,还包括凹端子组件,所述凹端子组件包括捕捉盒,所述捕捉盒被配置为防止材料(i)从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脱落以及(ii)落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中的所述部件内。
89.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适配器壳体包括被配置为插入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内的下部突起部,并且其中所述下部突起部具有形成在其中的至少一个接地凹陷部,所述至少一个接地凹陷部接纳所述母线的延伸部。
90.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母线包括接地耦接器,所述接地耦接器由以下构成:(i)线性延伸部;(ii)至少一个支腿,其耦接到所述线性延伸部;以及(iii)至少一个接地部分,其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支腿。
91.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支腿被配置为在所述适配器组件耦接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时变形。
92.一种耦接到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的适配器组件,所述适配器组件包括:
凹端子组件,所述凹端子组件被配置为可移除地耦接到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的延伸部,其中所述凹端子组件具有:
(i)凹端子,其包括容座;以及
(ii)捕捉盒,其被配置为在将所述凹端子耦接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所述延伸部的过程期间保持从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所述延伸部刮下的微粒。
93.根据权利要求92所述的适配器组件,还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电容器的电容器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耦接到所述凹端子。
94.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适配器组件,还包括母线,所述母线被配置为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和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所述延伸部两者。
95.根据权利要求94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母线包括:(i)母线耦接装置,其将所述母线电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以及(ii)接地耦接器,其将所述母线电耦接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所述延伸部,以限定内部电连接状态。
96.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在所述内部电连接状态下,(i)所述凹端子电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ii)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电连接到所述母线,并且(iii)所述母线电连接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的所述延伸部,并且其中所述内部电连接状态相对于环境密封,所述环境在所述适配器组件和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部件的外部。97.
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母线耦接装置包括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不规则开口,所述不规则开口接纳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的延伸部。
97.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使用施加在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上的向下指向的力来将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的所述延伸部定位在所述不规则开口内。
98.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接地耦接器由以下构成:(i)线性延伸部;(ii)至少一个支腿,其耦接到所述线性延伸部;
以及(iii)至少一个接地部分,其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支腿。
99.根据权利要求98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支腿被配置为在所述适配器组件耦接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时变形。
100.根据权利要求99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接地部分包括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至少一个支腿之间的间隙;并且
其中当所述适配器组件耦接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所述部件时,所述接地部分的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部分移位到所述间隙中。
101.根据权利要求92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凹端子组件的所述容座的尺寸被设计为接纳凸端子组件,所述凸端子组件包括:
由第一材料形成的凸端子主体,所述凸端子主体具有被布置成限定接纳器的多个细长接触梁;
由第二材料形成的内部弹簧构件,所述弹簧构件具有多个弹簧臂;并且
其中当所述弹簧构件被插入所述凸端子主体的所述接纳器中时,所述多个弹簧臂中的一个弹簧臂被配置为在电连接器组件的某些升高的温度操作条件下在所述多个细长接触梁中的一个接触梁上提供偏置力。
102.根据权利要求101所述的适配器组件,还包括凸壳体组件,所述凸壳体组件基本上包封所述凸端子组件并且包括具有计算机可读标记的连接器定位保证组件。
103.根据权利要求102所述的适配器组件,还包括围绕所述凹端子组件的延伸部的适配器壳体以及包封所述凸端子组件的大部分的凸壳体组件;并且
其中当所述凸端子组件定位在所述凹端子的所述容座内以限定连接位置时,所述适配器壳体与所述凸壳体组件相互作用以将所述凸端子组件与所述凹端子组件之间的连接相对于外部环境密封。
104.根据权利要求103所述的适配器组件,其中所述凸端子组件与所述凹端子组件之间的经密封的连接超出USCAR 2修订版6的高压喷雾测试的要求。
CN202180074953.0A 2020-09-09 2021-05-20 用于机动车辆中的电源管理系统中的部件的连接器系统 Pending CN1163686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PCT/US2020/049870 2020-09-09
PCT/US2020/049870 WO2021050499A1 (en) 2019-09-09 2020-09-09 Connector recording system with readable and recordable indicia
PCT/US2021/033446 WO2022055568A1 (en) 2019-09-09 2021-05-20 Connector system for a component in a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in a motor vehicl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68697A true CN116368697A (zh) 2023-06-30

Family

ID=86733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4953.0A Pending CN116368697A (zh) 2020-09-09 2021-05-20 用于机动车辆中的电源管理系统中的部件的连接器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211754A1 (zh)
KR (1) KR20230082624A (zh)
CN (1) CN116368697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82624A (ko) 2023-06-08
EP4211754A1 (en) 2023-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55568A1 (en) Connector system for a component in a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in a motor vehicle
US2023003353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with internal spring component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US11271330B2 (en) Power distribution assembly with boltless busbar system
US20210344132A1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with internal spring component
US9099814B2 (en) Shielded electrical header assembly
CN116075986A (zh) 带有柱形端子主体的电连接器系统
US652413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including removable cover enclosed within a casing
MX2007007157A (es) Portafusibles en linea para fusible hembra.
US7011539B1 (en) Seal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00273362A1 (en) Device connector
KR20150128851A (ko) 직각형 헤더 어셈블리
CN116368697A (zh) 用于机动车辆中的电源管理系统中的部件的连接器系统
US11721942B2 (en) Connector system for a component in a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in a motor vehicle
US9780478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WO2023288138A2 (en) Connector system for use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WO2023151870A1 (en) Splice block system for connecting multiple component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CN116547850A (zh) 组合物
JP2023548014A (ja) ボルトレスコネクタシステムを備えた車両用電池パック
CN115917885A (zh) 具有高安培容量的电连接器系统
WO202309903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including a male terminal having a contact arm with a folded portion
US20240154350A1 (en)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