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67908A - 过滤系统、过滤元件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过滤系统、过滤元件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67908A
CN116367908A CN202180074310.6A CN202180074310A CN116367908A CN 116367908 A CN116367908 A CN 116367908A CN 202180074310 A CN202180074310 A CN 202180074310A CN 116367908 A CN116367908 A CN 1163679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section
positioning
housing
fluid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43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恩格迈尔
D·科拉尔
D·施密德
D·斯塔克
O·库尔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nn and Humme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Mann and Hummel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n and Hummel GmbH filed Critical Mann and Hummel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6367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79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24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rigid hollow filter bodies
    • B01D46/2403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rigid hollow filter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hysical shape or structure of the filtering element
    • B01D46/2411Filter cartridges
    • B01D46/2414End caps including additional functions or special fo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02Casings; Housings; Frame constructions
    • B01D46/0004Details of removable closures, lids, caps or filter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39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flow guiding by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 B01D46/0047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flow guiding by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for discharging the filtered g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65/00Casings, housings or mounting for fil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2265/02Non-permanent measure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filter
    • B01D2265/028Snap, latch or clip connec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71/00Sealings for fil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2271/02Gaskets, sealings
    • B01D2271/027Radial sealing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过滤系统(1A、1B、1C),具有:过滤器壳体(2),所述过滤器壳体包括用于将流体(L)导入所述过滤器壳体(2)中的流体入口(14);用于将所述流体(L)从所述过滤器壳体(2)中导出的流体出口(3);能取出地接收在所述过滤器壳体(2)中的过滤元件(34),所述过滤元件包括用于相对于所述过滤器壳体(2)定位和密封所述过滤元件(34)的定位和密封区段(41);以及可弹性变形的卡扣元件(17),所述过滤器壳体(2)和所述流体出口(3)借助于所述卡扣元件彼此形状配合地连接,其中,所述定位和密封区段(41)径向地挤压在所述卡扣元件(17)上。

Description

过滤系统、过滤元件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滤系统和这种过滤系统的过滤元件以及过滤元件在这种过滤系统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过滤系统可以具有过滤器壳体和可取出地接收在过滤器壳体中的过滤元件,过滤元件具有折叠的过滤介质。过滤器壳体包括流体入口用于向过滤元件输送待清洁的流体。设置有流体出口用于引出已被清洁出颗粒的流体。流体出口可以是管状构件,其与过滤器壳体的壳体下部件卡锁或卡扣。这种卡锁或卡扣连接件从现有技术、例如从DE112012004521T5或US 20/0155988A1中已知,其中流体出口具有环绕的、环形的卡锁边缘,在卡锁边缘的后面卡入多个环绕地布置在过滤器壳体的壳体下部件上的、可弹性变形的卡扣元件,为此卡扣元件在装配时暂时径向地向外弹性变形,在流体出口被推入到壳体下部件中时在卡锁边缘上移动,并且在越过卡锁边缘之后再次径向地向内移动且能够在卡锁边缘后面或卡锁边缘上卡入或扣入。通过在过滤系统运行中的振动可导致流体出口和壳体下部件之间的小的相对运动,特别是在卡扣连接的区域中。这些相对运动可导致噪音。此外,这些相对运动还可导致流体出口和/或壳体下部件上的磨损。这需要被避免。
发明内容
在此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改进的过滤系统。
相应地,提出一种过滤系统,具有:过滤器壳体,所述过滤器壳体包括用于将流体导入过滤器壳体中的流体入口;用于将流体从过滤器壳体中导出的流体出口;可取出地接收在过滤器壳体中的过滤元件,所述过滤元件包括用于相对于过滤器壳体定位和密封过滤元件的定位和密封区段;以及可弹性变形的卡扣元件,过滤器壳体和流体出口借助于卡扣元件彼此形状配合地连接,其中,定位和密封区段特别是径向地贴靠在卡扣元件上,且优选挤压在卡扣元件上,特别是径向地挤压在卡扣元件上。
由于定位和密封区段径向地挤压在卡扣元件上,因此定位和密封区段对卡扣元件起支撑和阻尼作用,使得它们在过滤系统运行中,例如由于振动而不会实施相对运动。由此可靠地防止了噪音的产生,例如由于卡扣元件的晃动和卡扣元件的磨损。
卡扣元件优选形状配合地嵌接到嵌接区段中,用于使过滤器壳体和流体出口形状配合地连接。
卡扣元件优选具有面对嵌接区段的侧面和背对嵌接区段的侧面。定位和密封区段优选径向地贴靠在卡扣元件的背对嵌接区段的侧面上。
过滤系统优选是空气过滤系统。相应地,过滤元件是空气过滤元件。过滤系统例如是用于内燃机的进气过滤器。过滤器壳体优选包括罐形的壳体下部件以及可从壳体下部件上取下的壳体上部件。为了更换过滤元件,可将过滤元件从过滤器壳体中取出并进行更换。流体入口优选是管状的。例如流体入口侧面地布置在壳体下部件上。因此,待清洗的流体特别是垂直于过滤系统的对称轴线朝过滤介质流动。清洁后的流体通过流体出口离开过滤器壳体。流体出口特别是安置在壳体下部件上。流体出口可以是过滤器壳体的一部分,特别是壳体下部件的一部分。然而,这并不妨碍流体出口特别是能以非破坏性的方式与过滤器壳体、特别是与壳体下部件分离。
过滤介质优选为锯齿形折叠的波纹管。过滤介质可以是柱形的。沿着对称轴线看,过滤介质布置在第一端部盘和第二端部盘之间。端部盘被安置在过滤介质的端侧面上。特别是端部盘与过滤介质牢固连接。端部盘优选由可弹性变形的塑料材料制成,例如聚氨酯。例如端部盘可以被铸造或熔融到过滤介质上。端部盘可以例如由发泡的聚氨酯制成。
第一端部盘优选具有中心的通断部,流体出口通过该通断部被插入到过滤器壳体中,特别是被插入到过滤元件中。第二端部盘优选是流体密封的并在端部侧封闭过滤介质。优选在第一端部盘上设置环形地环绕对称轴线的定位和密封区段。定位和密封区段可以在外侧面、即背对对称轴线具有凹陷部或掏空部,壳体下部件的相对应的嵌接元件可以形状配合地嵌接到其中。由此一方面可以实现过滤元件相对于壳体下部件的定位,且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不属于过滤系统的过滤元件在不具有这样的掏空部的情况下被装配在壳体下部件中。
流体作为待清洁出颗粒,比如灰尘、小石块、植物组成部分等的流体通过流体入口被导入过滤器壳体中。然后,待清洁的流体从过滤元件的原始侧穿过过滤介质流到过滤元件的清洁侧。清洁后的流体从清洁侧经由流体出口排出过滤系统并且例如被输送给内燃机。流体特别是空气。
卡扣元件可以设置在过滤器壳体上,特别是设置在壳体下部件上,或者可以设置在流体出口上。此外,卡扣元件也可以是单独的构件。卡扣元件是弹性的,特别是可弹性变形的。这就是说,卡扣元件可以从未形变(undeformierten)或未变形(unverformten)的状态被带入到形变或变形的状态。然而,在此卡扣元件朝未变形状态的方向被预紧,特别是被弹簧预紧。也就是说,为了将卡扣元件从未变形状态带入到变形状态,将力施加到卡扣元件上。一旦该力不再起作用,卡扣元件就自动地从变形状态变形或运动回到未变形状态。
通过至少两个连接配对件,这里是卡扣元件与过滤器壳体或卡扣元件与流体入口,彼此嵌接或从后面嵌接而产生形状配合的连接。形状配合的连接可以优选以非破坏性的方式再次分开。定位和密封区段“径向地”贴靠在卡扣元件上在此优选意味着,定位和密封区段以力锁合和/或形状锁合的方式贴靠在卡扣元件上,特别是以阻尼的方式贴靠,用于阻尼卡扣元件的运动和/或振动,该运动和/或振动可例如通过外部刺激、如运行中的震动而产生。定位和密封区段“径向地”挤压在卡扣元件上在此意味着,定位和密封区段将沿着或反向于过滤系统的径向方向定向的力施加到卡扣元件上。径向方向在此垂直于对称轴线并且优选远离对称轴线。径向方向也可以朝向对称轴线定向。定位和密封区段“挤压”在卡扣元件上在此意味着,定位和密封区段被按压到卡扣元件上,使得定位和密封区段弹性变形并且特别是将径向作用的力施加到卡扣元件上。
在实施方式中,卡扣元件设置在过滤器壳体的壳体下部件上,其中,卡扣元件形状配合地嵌接到设置在流体出口上的嵌接区段中。可替换地,卡扣元件也可以设置在流体出口上,其中,卡扣元件嵌接到设置在壳体下部件上的嵌接区段中。嵌接区段优选是环形地环绕前述对称轴线的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被成形在流体出口上。可替换地,嵌接区段可以是壳体下部件的环形边缘,其在安装过程中被设置在流体出口上的卡扣元件越过且在装配好的状态下被布置在流体出口上的卡扣元件形状配合地从后面嵌接。为了使流体出口与壳体下部件连接,流体出口被引导穿过设置在壳体下部件上的出口开口。在此卡扣元件弹簧弹性地变形,直到它们卡扣或卡入到嵌接区段中,从而将流体出口形状配合地与壳体下部件连接。在此卡扣元件优选沿着脱接方向、特别是径向向内或向外弹簧弹性地变形,直到它们沿着反向于脱接方向的方向被卡扣或卡入到嵌接区段中,从而将流体出口形状配合地与壳体下部件连接。流体出口优选只有通过如下方式才能再次与壳体下部件分离,即卡扣元件例如借助于工具被变形且与嵌接区段脱离嵌接。
在实施方式中,卡扣元件以倾斜角相对于过滤系统的对称轴线倾斜。卡扣元件的数量是任意的。例如,设置十三个这样的卡扣元件,它们围绕对称轴线均匀分布地布置。卡扣元件优选径向地伸入到壳体下部件的出口开口中。卡扣元件可以例如且优选沿着圆锥体的表面延伸和/或至少一起形成截锥体的外表面。应当理解,即使由此卡扣元件的延伸方向的一部分具有径向分量,卡扣运动(沿着/逆着脱接方向)基本上在径向方向上发生,并且定位和密封区段在卡扣元件上的贴靠或挤压以功能上决定性的方式在径向方向上发生。然而,即使在相对中心轴线倾斜45°的情况下仍然是这样。因此,在这些情况下也可以说是径向贴靠或径向挤压,因为主要的方向分量在径向方向上定向的。
在实施方式中,在两个相邻的卡扣元件之间设置间隙状的中间空间。也就是说,卡扣元件和中间空间交替布置。中间空间优选沿着穿过过滤器壳体的中心轴线延伸的平面定向。这能够实现单个的卡扣元件的个体的卡扣运动。
优选每个卡扣元件具有面对定位和密封区段的侧面和背对定位和密封区段的侧面。在此背对定位和密封区段的侧面优选面对嵌接区段。每个卡扣元件优选具有面对定位和密封区段的外侧面和背对定位和密封区段的内侧面。定位和密封区段贴靠在卡扣元件的外侧面上。在径向地布置在定位和密封区段之外的卡扣元件的可替换的情况下,每个卡扣元件具有面对定位和密封区段的内侧面和背对定位和密封区段的外侧面。在这种情况下定位和密封区段贴靠在卡扣元件的内侧面上。
在装配好的状态下,脱接方向优选与面对定位和密封区段的运动方向一致。也就是说,在装配好的状态下或者说在运行中,定位和密封区段的贴靠在卡扣元件上的部分能够抑制卡扣元件在脱接方向上的运动和/或使该运动变得更加困难。
在实施方式中,定位和密封区段包括贴靠面,贴靠面径向地贴靠在卡扣元件上或者径向地挤压在卡扣元件上,并且贴靠面同样以倾斜角相对于对称轴线倾斜。贴靠面贴靠在卡扣元件的如前所述的外侧面或可选地内侧面上,并将它们按压在流体出口的嵌接区段上。
在实施方式中,卡扣元件和设置在壳体下部件上的环形的接收凸缘形成壳体下部件的连接界面。接收凸缘优选完全环绕对称轴线。特别是接收凸缘环绕壳体下部件的出口开口。
在实施方式中,嵌接区段和设置在流体出口上的盘状凸缘形成流体出口的连接配对界面,其中,连接界面(Verbindungsschnittstelle)和连接配对界面(Verbindungsgegenschnittstelle)以这样的方式协同作用,即卡扣元件形状配合地嵌接到嵌接区段中并且凸缘被接收在接收凸缘中。特别是当凸缘被接收在接收凸缘中时,凸缘在端侧面位于壳体下部件上,特别是位于壳体下部件的底部区段上。凸缘在侧面径向地从流体出口中延伸出且特别是完全环绕流体出口。
在实施方式中,流体出口可相对于壳体下部件转动。这使得能够使过滤系统适应不同的应用情况或安装情况。特别是流体出口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下部件中或壳体下部件上。
在实施方式中,流体出口包括密封界面(Dichtungsschnittstelle),利用该密封界面径向地挤压定位和密封区段的相对应的密封配对界面(Dichtungsgegenschnittstelle)。密封界面优选包括柱形地环绕对称轴线的密封面,密封配对界面的相应的、同样优选为柱形的密封面可径向地挤压在该密封面上。此外,密封界面优选包括径向地延伸超过密封面的筋条,筋条优选完全环绕对称轴线。筋条优选形状配合地嵌接到密封配对界面的优选设置的相对应的凹槽中。由此能够实现过滤元件在流体出口上的轴向定位。
定位和密封区段特别优选具有一具有柱形密封面的密封配对界面和贴靠面。进一步优选地,贴靠面在密封面的远离过滤元件的侧面特别是直接衔接在密封面上且进一步优选地形成截锥形的环。在一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定位和密封区段在此以从过滤元件的敞开的端部盘轴向地延伸离开过滤元件的、特别是与过滤元件一体地构造的环形凸起的形式实施。柱形密封面和贴靠面优选布置在环形凸起的径向在内的侧面,可替换地,定位和密封区段的柱形密封面可布置在环形凸起的径向内侧面上且贴靠面可布置在环形凸起的径向外侧面上或通过它们至少一起形成。
在实施方式中,流体出口包括伸入到过滤元件中的网格状支撑管区段和从过滤器壳体伸出的特别是以90°弯曲的管接头区段。支撑管区段适于在过滤系统运行中从内部支撑过滤介质。借助于管接头区段将清洁后的流体从过滤系统中引出。管接头区段可沿着对称轴线延伸或以90°弯曲,从而垂直于对称轴线定位。
此外,提出这种过滤系统的过滤元件。如前所述,过滤元件特别是空气过滤元件。过滤元件包括第一端部盘和第二端部盘,过滤介质布置在第一端部盘和第二端部盘之间。特别是在第一端部盘上成形出定位和密封区段。
此外,提出了过滤元件在这种过滤系统中的应用。如前所述,过滤元件特别是空气过滤元件。过滤元件包括第一端部盘和第二端部盘,过滤介质布置在第一端部盘和第二端部盘之间。特别是在第一端部盘上成形出定位和密封区段。
附图说明
在此示出:
图1:过滤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根据图1的过滤系统的示意性部分剖视图;
图3:根据图1的过滤系统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根据图3的详细视图IV;
图5:根据图1的过滤系统的另一示意性剖视图;
图6:用于根据图1的过滤系统的过滤器壳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根据图6的详细视图VII;
图8:用于根据图1的过滤系统的流体出口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过滤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0:根据图9的详细视图X;以及
图11:过滤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剖视图。
在附图中,相同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除非另有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过滤系统1A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示出了过滤系统1A的示意性部分剖视图。图3示出了过滤系统1A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图3的详细视图IV。图5示出了过滤系统1A的另一示意性剖视图。图6示出了用于过滤系统1A的过滤器壳体2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剖视图。图7示出了根据图6的详细视图VII。图8示出了用于过滤系统1A的流体出口3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剖视图。下面同时参考图1至8。
过滤系统1A也可以被称为过滤组件。过滤系统1A可用作内燃机的进气过滤器,例如在机动车辆、载货车辆、工程车辆、水上车辆、有轨车辆、农业机械或者说农用车辆或飞机中使用。特别是过滤系统1A适用于所谓的重载应用。过滤系统1A也可用于固定应用中,例如建筑物技术中。过滤系统1A特别适用于过滤内燃机的进气。优选地,过滤系统1A是空气过滤系统。
过滤器壳体2包括壳体下部件4和壳体上部件5。壳体上部件5也可称为壳体盖。壳体上部件5可从壳体下部件4上拆卸下来并可重新安装在其上。在壳体下部件4和壳体上部件5之间可以设置例如O形环形式的密封元件。壳体上部件5可以具有快速锁合件6,在图1和2中只有一个快速锁合件配有附图标记。快速锁合件6的数量是任意的。例如,设置三个这样的快速锁合件6,它们围绕过滤系统1A的中心轴线或对称轴线7均匀分布地布置。
壳体上部件5可借助于快速锁合件6可松开地与壳体下部件4连接。为此可在壳体下部件4上设置嵌接区段,例如以钩子或肩部的形式,用于连接壳体上部件5与壳体下部件4的快速锁合件6形状配合地嵌接到嵌接区段中。通过至少两个连接配对件、这里是快速锁合件6和嵌接区段的彼此嵌接或从后面嵌接而形成形状配合的连接。例如,壳体上部件5是塑料注塑构件。
在壳体上部件5上设置有排尘管接头8。排尘管接头8垂直于对称轴线7定向。在排尘管接头8上安置一排尘阀9。借助于排尘阀9可以将分离出的粗颗粒,比如灰尘、小石块、植物组成部分等从过滤器壳体2中排出。例如,排尘阀9可以借助于布置在过滤系统1A下游的内燃机的负载变化而打开。
壳体下部件4被构造为罐状且包括关于对称轴线7旋转对称地构造的柱形的基础区段10。基础区段10借助于底部区段11在端侧面被封闭。基础区段10和底部区段11是一件式地、特别是材料一体地构造的。“一件式地”或“一体地”在这里意味着,基础区段10和底部区段11形成一个共同的构件,而不是由不同的单独构件组合而成。“材料一体地”在这里意味着,基础区段10和底部区段11始终由相同的材料制成。例如,壳体下部件4是塑料注塑构件。
入流保护装置13从底部区段11出发并延伸到壳体下部件4的内部空间12中。入流保护装置13构造成中空柱体形并且关于对称轴线7旋转对称。入流保护装置13与底部区段11一体地、特别是材料一体地构造。
在基础区段10上成形(angeformt)出流体入口14。流体入口14垂直于对称轴线7定向。流体入口14与基础区段10一体地、特别是材料一体地构造。在从对称轴线7向流体入口14的观察方向上看,入流保护装置13遮盖流体入口14。因此可以防止稍后还将说明的通过流体入口14流入到过滤器壳体2中的待清洁的流体L、例如空气直接入流到过滤元件中。
底部区段11具有基本上圆形的出口开口15,该出口开口穿透底部区段11。出口开口15关于对称轴线7旋转对称地构造。出口开口15形成完全环绕对称轴线7的内表面16。内表面16关于对称轴线7倾斜布置或者说倾斜于对称轴线布置。
卡扣元件17伸入到出口开口15中,在图6和7中只有一个卡扣元件配有附图标记。卡扣元件17与底部区段11一体地、特别是材料一体地构造。卡扣元件17的数量是任意的。例如设置十三个卡扣元件17,它们围绕对称轴线7均匀分布地布置。在两个相邻布置的卡扣元件17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隙形的中间空间18。也就是说,卡扣元件17和中间空间18交替布置。
卡扣元件17可弹簧弹性地变形并且可以从图6和7中所示的未变形状态被带到未示出的变形状态并返回。在此卡扣元件17朝未变形状态的方向被预紧,特别是被弹簧预紧。也就是说,卡扣元件17可以通过施加力而从非变形状态带到变形状态。一旦该力不再起作用,卡扣元件17就自动地从变形状态返回到未变形状态。
卡扣元件17关于对称轴线7以倾斜角α倾斜。每个卡扣元件17具有面对内表面16的外侧面19和背对内表面16的内侧面20。外侧面19和内侧面20分别以倾斜角α相对于对称轴线7倾斜。
在底部区段11上设置完全环绕对称轴线7的接收凸缘21。接收凸缘21是环形的并且背对内部空间12从底部区段11延伸出去。卡扣元件17和接收凸缘21一起形成连接界面22,连接界面以稍后还将说明的方式用于与流体出口3协同作用,以便将流体出口形状配合与壳体下部件4连接起来。在基础区段10上背对底部区段11成形一完全环绕对称轴线7的凸缘23,壳体上部件5可以通过法兰连接在该凸缘上。
现在回到流体出口3,其适合于将清洁后的流体L,例如空气,从过滤器壳体2排出并且例如输送给内燃机。流体出口3被引导穿过出口开口15且形状配合地与壳体下部件4连接。流体出口3具有管状的中心管区段或支撑管区段24,其伸入到内部空间12中且关于对称轴线7旋转对称地构造。支撑管区段24是流体可通过的。为此,支撑管区段24构造成网格状并包括多个开口或通断部25。
除了支撑管区段24之外,流体出口3还包括与支撑管区段24一体地、特别是材料一体地构造的管接头区段26。例如,流体出口3是塑料注塑构件。管接头区段26垂直于对称轴线7定向且由此使得清洁后的流体L能够以90°改变方向。管接头区段26布置在内部空间12之外。流体出口3可以是过滤器壳体2的一部分。流体出口3也可以不是弯曲的而是笔直的。
流体出口3包括盘形的且完全环绕对称轴线7的凸缘27。凸缘27成形在支撑管区段24的上侧面上。因此,凸缘27可被定位在支撑管区段24和管接头区段26之间。凸缘27可被接收在壳体下部件4的接收凸缘21中。
在图8的定向中在凸缘27下方设置有嵌接区段28,卡扣元件17能够形状配合地嵌接到嵌接区段中。嵌接区段28为此被构造成完全环绕纵轴线7的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可在上侧面成形在支撑管区段24上。凸缘27和嵌接区段28形成连接配对界面29,其适于与连接界面22协同作用,以便使流体出口3形状配合地与壳体下部件4连接。
为了使流体出口3与壳体下部件4连接,支撑管区段24通过出口开口15被插入到壳体下部件4中,直到流体出口3的连接配对界面29的凸缘27被接收在壳体下部件4的连接界面22的接收凸缘21中。然后,凸缘27在端侧面贴靠在底部区段11上。卡扣元件17卡扣或卡锁到连接配对界面29的嵌接区段28中,使得流体出口3与壳体下部件4形状锁合地连接。只有当卡扣元件17、例如借助于工具被变形而使得其与嵌接区段28脱离嵌接时,流体出口3才能与壳体下部件4再次分离。流体出口3可以相对于壳体下部件4转动。
在图8的定向中,在嵌接区段28下方在流体出口3上设置有柱形的密封面30,该密封面完全环绕对称轴线7。在密封面30上衔接一环绕对称轴线7的筋条31,沿着径向方向R观察该筋条径向地超出密封面30。图8的定向中,在筋条31下方设置有柱形的外表面32,其完全环绕对称轴线7。密封面30、筋条31和外表面32形成流体出口3的密封界面33,其适于与过滤系统1A的可接收在过滤器壳体2中的过滤元件34相互作用。
过滤元件34关于对称轴线7旋转对称地构造。过滤元件34包括柱形的过滤介质35。过滤介质35关于对称轴线7旋转对称地构造。例如过滤介质35可以是环形封闭的并且以折叠成星形的过滤波纹管的形式存在。因此,过滤介质35优选是折叠的。
过滤元件34配设有纵向方向LR。在此纵向方向LR沿着对称轴线7定向。在图2至4的定向中,纵向方向LR可以从下向上定向。然而,纵向方向LR也可以反过来定向。过滤介质35配设有第一端侧面36和第二端侧面37。纵向方向LR可以从第二端侧面37朝第一端侧面36的方向定向。
过滤介质35例如是滤纸、滤布、滤网或过滤无纺布。特别地,过滤介质35可以通过纺粘或熔喷工艺生产,或者可以包括施加到无纺布载体或纤维素载体上的这种纤维层。此外,过滤介质35可以是毡制的或针刺的。过滤介质35可以具有天然纤维、例如纤维素或棉花,或合成纤维,例如由聚酯、聚乙烯亚硫酸酯或聚四氟乙烯制成的合成纤维。在加工过程中,过滤介质35的纤维可以关于机器方向倾斜地和/或横向地或随机地定向。
过滤元件34具有设置在过滤介质35的第一端侧面36上的、特别是敞开的第一端部盘38。此外,过滤元件34包括设置在过滤介质35的第二端侧面37上的、特别是封闭的第二端部盘39。也就是说,过滤介质35被放置在第一端部盘38和第二端部盘39之间。端部盘38、39例如可以由特别是在铸造模具中铸造的、优选发泡的聚氨酯材料制成。端部盘38、39可以被铸造在过滤介质35上。第一端部盘38与第一端侧面36连接。第二端部盘39与第二端侧面37连接。
第一端部盘38包括中心布置的通断部40。流体出口3、特别是支撑管区段24,被引导穿过通断部40。通断部40可以是过滤元件34的流出开口。第一端部盘38为板状。沿着纵向方向LR看,第一端部盘38的环形的环绕对称轴线7的定位和密封区段41背对过滤介质35的第一端侧面36从第一端部盘延伸出去。借助于定位和密封区段41,过滤元件34可以被定位在过滤器壳体2中并相对于过滤器壳体2密封,如下面还将说明。通断部40也穿破了定位和密封区段41。
如图4所示,第一端部盘38或者说定位和密封区段41在内侧、即面对通断部40包括柱形的密封面42,该密封面关于对称轴线7旋转对称地构造且完全环绕对称轴线。密封面42适于相对于流体出口3的密封界面33的密封面30径向地挤压,以使第一端部盘38相对于密封面30以流体密封的方式密封。“径向地”在此意味着在径向方向R的方向上,该径向方向垂直于对称轴线7定向并远离对称轴线7。附加地,通过第一端部盘38在端侧面挤压在底部区段11上,使得第一端部盘38也轴向地、即沿着纵向方向LR观察相对于底部区段11密封。
第一端部盘38或者说定位和密封区段41还包括以倾斜角α关于对称轴线7倾斜并完全环绕对称轴线的贴靠面43,该贴靠面在外侧面、即在卡扣元件17的外侧面19上贴靠在卡扣元件17上并将卡扣元件挤压入到流体出口3的连接配对界面29的嵌接区段28中。
由此可以有利地抑制或至少减小例如由于振动而引起的流体出口3相对于壳体下部件4的相对运动。这导致噪音降低和卡扣元件17的磨损减少。因此,定位和密封区段41以支撑和阻尼的方式贴靠在卡扣元件17上。定位和密封区段41还通过使卡扣元件17与嵌接区段28脱离嵌接的方式防止卡扣元件不希望的变形。因此可靠地防止了流体出口3与壳体下部件4的无意松开。
在密封面42上成形一环绕对称轴线7的凹槽44,流体出口3的密封面33的筋条31形状配合地嵌接到凹槽44中。在图4的定向中,在凹槽44下方设置有内表面45,密封界面33的外表面32可以贴靠在该内表面上。密封面42、凹槽44和内表面45可以形成过滤元件34的密封配对界面46,其以上述方式与流体出口3的密封界面33以流体密封的方式密封。贴靠面43也可以是密封配对界面46的一部分。
在外侧面,即背对密封面42,定位和密封区段41贴靠在出口开口15的内表面16上(图2)。在此定位和密封区段41具有多个围绕对称轴线7均匀分布地布置的凹陷部或掏空部48,设置在内表面16上且朝向对称轴线7的方向径向延伸的嵌接元件形状配合地嵌接到这些凹陷部或掏空部中。借助于掏空部48和嵌接元件,过滤元件34可以相对于壳体下部件4角度准确地定位。此外,还可以防止不属于过滤系统1A的过滤元件被装入到壳体下部件4中。因此,定位和密封区段41不仅具有密封功能,还具有定位功能。
现在回到同样板状的第二端部盘39,其关于对称轴线7旋转对称地构造并且以流体密封的方式封闭过滤介质35的第二端侧面37。背对第二端侧面37,从第二端部盘39延伸出定位元件47,图3中只有其中一个定位元件配有附图标记。定位元件47的数量是任意的。例如可以设置五个这样的定位元件47,它们围绕对称轴线7均匀分布地布置。
下面参照图3说明过滤元件34或者说过滤系统1A的工作方式。待清洗的流体L,例如空气,通过流体入口14被吸入到过滤器壳体2中,特别是被吸入到内部空间12中,然后从过滤元件34的原始侧RO穿过过滤介质35到达过滤元件34的被过滤介质35或者说支撑管区段24包围的清洁侧RL。在此从流体L中分离出颗粒,比如灰尘等。支撑管区段24在内侧面支撑过滤介质35。清洁后的流体L从过滤元件34中通过流体出口3流出过滤器壳体2,并可被输送给例如内燃机。
图9示出了过滤系统1B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0示出了根据图9的详细视图X。下面同时参考图9和10。在下文中将仅讨论过滤系统1B相比于过滤系统1A的不同之处。
在过滤系统1B中,流体出口3不包括支撑管区段24。相反,设置了接收在过滤元件34中的次级过滤元件49。次级过滤元件49与流体出口3形状配合地连接,例如与其卡锁。次级过滤元件49包括环绕对称轴线7的筋条50,筋条形状配合地嵌接到第一端部盘38的定位和密封区段41的凹槽44中并相对于第一端部盘径向地密封。流体出口3不具有曲率,而是沿着对称轴线7延伸。
卡扣元件17不设置在壳体下部件4上,而是设置在流体出口3上,并且形状配合地与壳体下部件4卡锁。定和位密封区段41沿着径向方向R看从内部按压卡扣元件17,使得流体出口3和壳体下部件4之间的形状配合连接不会无意地松开。在所绘出的实施方式中,定位和密封区段41在其径向外侧面上具有凹缺部339,比如从WO2012172019A1中已知的,其中,图9-11中所绘出的剖面分别穿过这样的凹缺部。定位和密封区段41的径向延伸长度在凹缺部339的区域中减小。在定位和密封区段41的没有设置凹缺部339的区域340中,定位和密封区段41沿着径向方向R看从内部按压卡扣元件17或至少贴靠在其上。
图11示出了过滤系统1C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剖视图。过滤系统1C与过滤系统1B的不同之处在于流体出口3与过滤系统1A一样以90°弯曲,因此垂直于对称轴线7定向。
附图标记列表:
1A 过滤系统
1B 过滤系统
1C 过滤系统
2 过滤器壳体
3 流体出口
4 壳体下部件
5 壳体上部件
6 快速锁合件
7 对称轴线
8 排尘管接头
9 排尘阀
10 基础区段
11 底部区段
12 内部空间
13 入流保护装置
14 流体入口
15 出口开口
16 内表面
17 卡扣元件
18 中间空间
19 外侧面
20 内侧面
21 接收凸缘
22 连接界面
23 凸缘
24 支撑管区段
25 通断部
26 管接头区段
27 凸缘
28 嵌接区段
29 连接配对界面
30 密封面
31 筋条
32 外表面
33 密封界面
34 过滤元件
35 过滤介质
36 端侧面
37 端侧面
38 端部盘
39 端部盘
40 通断部
41 定位和密封区段
42 密封面
43 贴靠面
44 凹槽
45 内表面
46 密封配对界面
47 定位元件
48 掏空部
49 次级过滤元件
50 筋条
339 凹缺部
340 定位和密封区段41的没有设置凹缺部339的区域
L 流体
LR 纵向方向
R 径向方向
RL 清洁测
RO 原始侧
α 倾斜角

Claims (15)

1.一种过滤系统(1A、1B、1C),具有:过滤器壳体(2),所述过滤器壳体包括用于将流体(L)导入所述过滤器壳体(2)中的流体入口(14);用于将所述流体(L)从所述过滤器壳体(2)中导出的流体出口(3);能取出地接收在所述过滤器壳体(2)中的过滤元件(34),所述过滤元件包括用于相对于所述过滤器壳体(2)定位和密封所述过滤元件(34)的定位和密封区段(41);以及可弹性变形的卡扣元件(17),所述过滤器壳体(2)和所述流体出口(3)借助于所述卡扣元件彼此形状配合地连接,其中,所述定位和密封区段(41)径向地贴靠在所述卡扣元件(1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系统,其中,所述定位和密封区段(41)径向地挤压在所述卡扣元件(17)上。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过滤系统,其中,所述卡扣元件(17)形状配合地嵌接到嵌接区段(28)中。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过滤系统,其中,所述卡扣元件(17)设置在所述过滤器壳体(2)的壳体下部件(4)上,并且其中,所述卡扣元件(17)形状配合地嵌接到设置在所述流体出口(3)上的嵌接区段(28)中。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过滤系统,其中,所述卡扣元件(17)设置在所述过滤器壳体(2)的所述流体出口(3)上,并且其中,所述卡扣元件(17)形状配合地嵌接到设置在所述壳体下部件(4)上的嵌接区段(28)中。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3至5之一所述的过滤系统,其中,所述卡扣元件(17)具有面对所述嵌接区段(28)的侧面和背对所述嵌接区段(28)的侧面,其中,所述定位和密封区段(41)径向地贴靠在所述卡扣元件(17)的背对所述嵌接区段(28)的侧面上。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过滤系统,其中,所述卡扣元件(17)以倾斜角(α)相对于所述过滤系统(1A)的对称轴线(7)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系统,其中,所述定位和密封区段(41)包括贴靠面(43),所述贴靠面径向地挤压在所述卡扣元件(17)上,并且所述贴靠面同样以所述倾斜角(α)相对于所述对称轴线(7)倾斜。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过滤系统,其中,所述卡扣元件(17)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下部件(4)上的环形的接收凸缘(21)形成所述壳体下部件(4)的连接界面(2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滤系统,其中,所述嵌接区段(28)和设置在所述流体出口(3)上的盘形的凸缘(27)形成所述流体出口(3)的连接配对界面(29),并且其中,所述连接界面(22)和所述连接配对界面(29)协同作用,使得所述卡扣元件(17)形状配合地嵌接到所述嵌接区段(28)中并且所述凸缘(27)被接收在所述接收凸缘(21)中。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过滤系统,其中,所述流体出口(3)能相对于所述壳体下部件(4)转动。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过滤系统,其中,所述流体出口(3)包括密封界面(33),利用所述密封界面径向地挤压所述定位和密封区段(41)的相对应的密封配对界面(46)。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出口(3)包括伸入到所述过滤元件(34)中的网格状的支撑管区段(24)和从所述过滤器壳体(2)伸出的、特别是以90°弯曲的管接头区段(26)。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过滤系统(1A、1B、1C)的过滤元件(34),所述过滤元件能够能取出地接收在所述过滤器壳体(2)中并且包括用于相对于所述过滤器壳体(2)定位和密封所述过滤元件(34)的定位和密封区段(41),其中,所述定位和密封区段(41)被构造和适配成,在装配好的状态下径向地贴靠在所述卡扣元件(17)上。
15.特别是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过滤元件(34)在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之一所述的过滤系统(1A、1B、1C)中的应用。
CN202180074310.6A 2020-11-03 2021-11-02 过滤系统、过滤元件和应用 Pending CN1163679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0128911.1A DE102020128911A1 (de) 2020-11-03 2020-11-03 Filtersystem und Filterelement
DE102020128911.1 2020-11-03
PCT/EP2021/080335 WO2022096434A1 (de) 2020-11-03 2021-11-02 Filtersystem, filterelement und verwend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67908A true CN116367908A (zh) 2023-06-30

Family

ID=78500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4310.6A Pending CN116367908A (zh) 2020-11-03 2021-11-02 过滤系统、过滤元件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56372A1 (zh)
EP (1) EP4240511A1 (zh)
CN (1) CN116367908A (zh)
DE (2) DE102020128911A1 (zh)
WO (1) WO202209643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66791B2 (en) * 2007-07-20 2011-11-29 Donaldson Company, Inc. Air cleaner arrangements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support for cartridge; components; and, methods
DE102011106502A1 (de) 2011-06-15 2012-12-20 Mann + Hummel Gmbh Filterelement und Gehäuse für ein Filterelement
RU2641818C2 (ru) 2011-10-26 2018-01-22 Дональдсон Компани, Инк. Фильтры в сборе, их элементы и отличительные признаки, способы их применения и сборки
CN112154023B (zh) * 2018-05-31 2022-04-26 康明斯过滤Ip公司 包括可移除式出口导管的过滤器组件
JP7394130B2 (ja) 2018-11-21 2023-12-07 ドナルドソン カンパニー,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アセンブリ、その構成要素及びフィルタ特徴部、並びに使用及び組み立て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0128911A1 (de) 2022-05-05
WO2022096434A1 (de) 2022-05-12
US20230256372A1 (en) 2023-08-17
DE112021005808A5 (de) 2023-08-24
EP4240511A1 (de) 2023-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38852B2 (en) Air filter element
US11007462B2 (en) Air cleaner; replaceable filter cartridges; and, methods
US8475556B2 (en) Filter cartridge system
US10293294B2 (en) Air filter system and air filter element for an air filter system
US10512867B2 (en) Filter assembly
USRE46593E1 (en) Filter element especially for filtering liquids or gases
US8545588B2 (en) Air cleaner arrangements; components; and, methods
KR100748729B1 (ko) 필터 카트리지
US20180036667A1 (en) Secondary Element for a Filter System and Filter System with a Secondary Element
CN106039893B (zh) 过滤器保持器、过滤器元件和过滤器布置
CN109789362B (zh) 空气过滤器
US9776118B2 (en) Filter element and housing with cooperating filter media support structures
US10486096B2 (en) Axial flow air filter element
CN116367908A (zh) 过滤系统、过滤元件和应用
US9861924B2 (en) Filter element and filter system
US11725615B2 (en) Secondary filter element and filter arrangement
WO2023096662A1 (en) Safety filter element, filter system, filter assembly
US20230191305A1 (en) Filter Element and Filter System
US20230211273A1 (en) Filter System and Filter Element
US20230405504A1 (en) Filter element, filter element arrangement, and filter system with a filter element arran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