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65577A - 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65577A
CN116365577A CN202111621908.0A CN202111621908A CN116365577A CN 116365577 A CN116365577 A CN 116365577A CN 202111621908 A CN202111621908 A CN 202111621908A CN 116365577 A CN116365577 A CN 1163655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ult
wind turbine
active power
converter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219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佳亮
安少茹
李学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2190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655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65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55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1Methods to deal with contingencies, e.g. abnormalities, faults or fail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8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wind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风电机组的故障触发信息,确定所述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是否属于非立即停机故障,其中,所述非立即停机故障是指风电机组无需立即停机进行故障处理的故障;响应于所述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属于所述非立即停机故障时,获取所述风电机组的运行数据;基于所述运行数据,生成用于控制所述风电机组的变流制动单元以及网侧变流器操作的网侧/制动控制信号。

Description

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说来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风电机组进行满功率甩负荷测试的情况下,在封锁变流器控制脉冲的时刻,存在母线电压冲击较大的问题。
图1A至图1D是示出现有技术的甩负荷测试的故障波形图。
在甩负荷测试中,风电机组机侧功率约为4.4MW,网侧功率约为4.2MW。图1A示出机侧有功功率曲线,图1B示出网侧有功功率曲线,图1C示出半母线电压曲线,图1D示出变流制动单元的开启情况的曲线图。通过分析图1A至图1D可知,横坐标512时刻为故障时刻,即封锁机侧变流器/网侧变流器控制脉冲的时刻。此后,母线电压持续上升,最高达到885V,该过程持续时间约为10ms左右。另一方面,在母线电压上升期间,变流制动单元的制动占空比已按100%开启,但是母线电压依旧上升。考虑到制动开启电压为800V,母线冲击电压可达到885V左右。因此,可以判断,即使制动全部开启(即占空比100%),也无法抑制母线电压的上升。
图2是示出在封锁机侧变流器/网侧变流器控制脉冲时机侧灌入功率以及制动消耗功率的曲线图。
参照图2,机侧灌入有功功率201以及制动消耗有功功率202可利用机侧变流器采集的电压电流计算。如图2所示,封锁网侧变流器控制脉冲时机侧灌入有功功率201达到3.1MW左右,制动消耗有功功率202逐步上升,母线电压203随之上升,这个过程持续10ms左右。之后,机侧灌入有功功率201降低,母线电压203逐渐下降。
目前,风电机组一般采用浮动制动方案,变流制动单元的制动开启电压和网侧电压关联(与母线电压也相关)。当网侧电压上升时,制动开启电压随之上浮。在最严苛的工况下,当网侧进入高压穿越状态时,制动开启电压将提高至850V左右。高压穿越期间为保障能量输送,变流制动单元不能开启,但是若在穿越期间,由于触发故障而开启变流制动单元,那么需要考虑将近80V的冲击电压。这样,半母线电压瞬时会达到930V左右,此时,风电机组变流器的各个器件将承受严峻考验。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变流器直流母线电压的冲击。
在一个总的方面,提供一种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风电机组的故障触发信息,确定所述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是否属于非立即停机故障,其中,所述非立即停机故障是指风电机组无需立即停机进行故障处理的故障;响应于所述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属于所述非立即停机故障时,获取所述风电机组的运行数据;基于所述运行数据,生成用于控制所述风电机组的变流制动单元以及网侧变流器操作的网侧/制动控制信号。
在另一总的方面,提供一种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故障类型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风电机组的故障触发信息,确定所述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是否属于非立即停机故障,其中,所述非立即停机故障是指风电机组无需立即停机进行故障处理的故障;运行数据获取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属于所述非立即停机故障时,获取所述风电机组的运行数据;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运行数据,生成用于控制所述风电机组的变流制动单元以及网侧变流器操作的网侧/制动控制信号。
在另一总的方面,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
在另一总的方面,提供一种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
在另一总的方面,提供一种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中央控制单元、机侧控制单元以及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其中,中央控制单元可通信地连接到机侧控制单元以及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并且机侧控制单元可通信地连接到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其中,中央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风电机组的故障触发信息,确定所述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是否属于非立即停机故障,其中,所述非立即停机故障是指风电机组无需立即停机进行故障处理的故障;机侧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中央控制单元确定所述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属于所述非立即停机故障,获取所述风电机组的运行数据;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中央控制单元确定所述故障信息指示的故障属于所述非立即停机故障,从机侧控制单元接收所述运行数据,并且基于所述运行数据,控制所述风电机组的变流制动单元以及网侧变流器的操作。
在另一总的方面,提供一种风电机组的变流器,所述风电机组的变流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通过在非立即停机故障的情况下提前开启变流制动单元并且延迟封锁网侧变流器控制脉冲,能够有效降低变流器直流母线电压的冲击,使得变流器的各个器件处于安全电压范围之内,保护变流器的各个器件的安全。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示出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A至图1D是示出现有技术的甩负荷测试的故障波形图;
图2是示出在封锁机侧变流器/网侧变流器控制脉冲时机侧灌入功率以及制动消耗功率的曲线图;
图3是示出现有的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控制器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将是清楚的。例如,在此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是示例,并且不限于在此阐述的那些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的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那样被改变。此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明,本领域已知的特征的描述可被省略。
图3是示出现有的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参照图3,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装置300包括中央控制单元301、机侧控制单元302以及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303。
中央控制单元301通过DP通讯与风电机组主控单元310连接。风电机组主控单元310负责控制风电机组整机的运行以及数据监测。当主控单元310接收到非变流器触发故障时,该故障发送到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装置300的中央控制单元301。随后,中央控制单元301将停机指令下发到机侧控制单元302和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303。中央控制单元301可与机侧控制单元302以及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303进行光纤通讯。中央控制单元301除接收来自主控单元310的命令之外,可同时接收来自机侧控制单元302和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303的信息,并且采集变流器主电路运行状态信息,以用于风电机组的故障判断。机侧控制单元302用于控制机侧变流器,并且具有相关故障保护逻辑,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303用于控制网侧变流器和变流制动单元,并且具有相关故障保护逻辑。
为了解决风电机组的故障触发期间变流器直流母线电压冲击的问题,可考虑更换现有的变流制动单元,使其充分考虑故障触发期间变流器直流母线电压冲击造成的影响。然而,这种解决方案需要增加硬件成本,并不是一种优先的解决方案。
为此,通过对甩负荷测试的故障波形进行分析发现,在故障触发瞬间,机侧变流器/网侧变流器控制脉冲被立即封锁,所有IGBT停调。由于机侧变流器连接的发电机存在大电感,电流不能跃变,因此会通过反并联二极管继续给直流侧灌入能量,而当机侧断路器完全断开时,机侧变流器与发电机切断物理连接,能量停止灌入;对于网侧变流器,由于控制脉冲的封锁,能量完全无法往外输送,因此全靠直流侧电阻消耗,而网侧断路器完全断开存在70ms以上的机械延时,因此可以考虑故障触发期间,延时封锁网侧变流器的控制脉冲,从而为直流侧能量提供短时的向外输送通道,降低直流侧的能量冲击。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参照图4,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装置400可包括中央控制单元410、机侧控制单元420以及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430。中央控制单元410可通信地连接到机侧控制单元420以及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430。例如,中央控制单元410可与机侧控制单元420以及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430进行光纤通讯。另一方面,机侧控制单元420可通信地连接到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430。例如,机侧控制单元420可与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430进行芯片级通讯。这里,中央控制单元410、机侧控制单元420以及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430可通过中央处理器(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型计算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片上系统(SoC)、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来实现,但不限于此。特别地,机侧控制单元420可与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430实现在同一个处理器芯片上,从而能够进行芯片级通讯。
中央控制单元410可响应于接收到风电机组的故障触发信息,确定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是否属于非立即停机故障。这里,非立即停机故障是指风电机组无需立即停机进行故障处理的故障,例如,降功率运行类故障。
机侧控制单元420可响应于中央控制单元410确定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属于非立即停机故障,获取风电机组的运行数据。这里,风电机组的运行数据可包括风电机组的机侧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率。此外,机侧控制单元420还可响应于中央控制单元410确定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属于非立即停机故障,封锁风电机组的机侧变流器的控制脉冲。
具体地讲,机侧控制单元420可利用如下等式(1)和等式(2)计算机侧有功功率Pgen及有功功率变化率Prate
Pgen=Uα*Iα+Uβ*Iβ (1)
Prate=ΔPgen/Δt (2)
其中,Uα、Uβ、Iα、Iβ分别是机侧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在经过3/2变换后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分量,ΔPgen为两个计算时刻之间的机侧有功功率偏差,Δt为两个计算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这里,3/2变换的公式可表示为如下所示的矩阵。
Figure BDA0003438352910000061
可选择地,机侧控制单元420可使用其他各种方法计算机侧有功功率Pgen及有功功率变化率Prate,本公开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430可响应于中央控制单元410确定故障信息指示的故障属于非立即停机故障,从机侧控制单元420接收风电机组的运行数据,并且基于风电机组的运行数据,控制风电机组的变流制动单元以及网侧变流器的操作。
具体地讲,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430可首先确定机侧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机侧有功功率与额定有功功率的比值大于第一预定阈值(例如但不限于0.8),并且有功功率变化率大于第二预定阈值(例如但不限于80kw/ms)时,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430可确定运行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另一方面,当在连续多个(例如但不限于3个)控制周期(即,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430的控制周期)内,机侧有功功率与额定有功功率的比值均大于第一预定阈值(例如但不限于0.8),并且有功功率变化率均大于第二预定阈值(例如但不限于80kw/ms)时,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430可确定运行数据满足预设条件。
当机侧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率满足预设条件时,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430可降低变流制动单元的制动开启电压,并且延迟封锁网侧变流器的控制脉冲。例如,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430可将变流制动单元的制动开启电压降低80%(但不限于此),从而实现“提前”开启变流制动单元的效果。又例如,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430可延迟10~20ms(但不限于此)封锁网侧变流器的控制脉冲。另一方面,当机侧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率不满足预设条件时,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430可保持变流制动单元的制动开启电压不变,并且立即封锁网侧变流器的控制脉冲。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装置,通过在非立即停机故障的情况下提前开启变流制动单元并且延迟封锁网侧变流器控制脉冲,能够有效降低变流器直流母线电压的冲击,使得变流器的各个器件处于安全电压范围之内,保护变流器的各个器件的安全。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5,在步骤S501中,响应于接收到风电机组的故障触发信息,可确定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是否属于非立即停机故障。如上所述,非立即停机故障是指风电机组无需立即停机进行故障处理的故障。
接下来,在步骤S502中,响应于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属于非立即停机故障时,可获取风电机组的运行数据。风电机组的运行数据可包括风电机组的机侧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率,并且可通过如上所述的等式(1)和等式(2)来计算机侧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率。
在步骤S503中,可基于风电机组的运行数据,生成用于控制风电机组的变流制动单元以及网侧变流器操作的网侧/制动控制信号。
具体地讲,可首先确定机侧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例如,当机侧有功功率与额定有功功率的比值大于第一预定阈值(例如但不限于0.8),并且有功功率变化率大于第二预定阈值(例如但不限于80kw/ms)时,可确定运行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又例如,当在连续多个(例如但不限于3个)控制周期内,机侧有功功率与额定有功功率的比值均大于第一预定阈值(例如但不限于0.8),并且有功功率变化率均大于第二预定阈值(例如但不限于80kw/ms)时,可确定运行数据满足预设条件。
然后,响应于机侧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率满足预设条件,生成用于降低变流制动单元的制动开启电压并且延迟封锁网侧变流器控制脉冲的网侧/制动控制信号。例如,可将变流制动单元的制动开启电压降低80%(但不限于此),从而实现“提前”开启变流制动单元的效果。又例如,可延迟10~20ms(但不限于此)封锁网侧变流器的控制脉冲。
另一方面,响应于机侧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率不满足预设条件,可生成用于保持变流制动单元的制动开启电压不变并且立即封锁网侧变流器控制脉冲的网侧/制动控制信号。
可选择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方法还可包括如下步骤:响应于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属于非立即停机故障,生成用于封锁风电机组的机侧变流器控制脉冲的机侧控制信号。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参照图6,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装置600可包括故障类型确定单元610、运行数据获取单元620和控制单元630。故障类型确定单元610可响应于接收到风电机组的故障触发信息,确定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是否属于非立即停机故障。如上所述,非立即停机故障是指风电机组无需立即停机进行故障处理的故障。运行数据获取单元620可响应于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属于非立即停机故障时,获取风电机组的运行数据。风电机组的运行数据可包括风电机组的机侧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率。控制单元630可基于运行数据,生成用于控制风电机组的变流制动单元以及网侧变流器操作的网侧/制动控制信号。
具体地讲,控制单元630可确定机侧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响应于机侧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率满足预设条件,控制单元630可生成用于降低变流制动单元的制动开启电压并且延迟封锁网侧变流器控制脉冲的网侧/制动控制信号。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机侧有功功率与额定有功功率的比值大于第一预定阈值,并且有功功率变化率大于第二预定阈值时,控制单元630可确定运行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可选择地,当在连续多个控制周期内,机侧有功功率与额定有功功率的比值均大于第一预定阈值,并且有功功率变化率均大于第二预定阈值时,控制单元630可确定运行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另一方面,响应于机侧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率不满足预设条件,控制单元630可生成用于保持变流制动单元的制动开启电压不变并且立即封锁网侧变流器控制脉冲的网侧/制动控制信号。
可选择地,控制单元630响应于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属于非立即停机故障,生成用于封锁所述风电机组的机侧变流器控制脉冲的机侧控制信号。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控制器的框图。
参照图7,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控制器700可实现为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器。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控制器700可实现为风电机组的其他控制器,例如,主控制器或专用控制器。控制器700可包括处理器710和存储器720。处理器710可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型计算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片上系统(SoC)、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存储器720可存储将由处理器710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器720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处理器710执行存储器720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可实现如上所述的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方法。
可选择地,控制器700可以以有线/无线通信方式与风电机组中的其他各种组件进行通信,还可以有线/无线通信方式与风电场中的其他装置进行通信。此外,控制器700可以以有线/无线通信方式与风电场外部的装置进行通信。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可被编写为计算机程序并被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如上所述的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闪存、非易失性存储器、CD-ROM、CD-R、CD+R、CD-RW、CD+RW、DVD-ROM、DVD-R、DVD+R、DVD-RW、DVD+RW、DVD-RAM、BD-ROM、BD-R、BD-R LTH、BD-RE、蓝光或光盘存储器、硬盘驱动器(HDD)、固态硬盘(SSD)、卡式存储器(诸如,多媒体卡、安全数字(SD)卡或极速数字(XD)卡)、磁带、软盘、磁光数据存储装置、光学数据存储装置、硬盘、固态盘以及任何其他装置,所述任何其他装置被配置为以非暂时性方式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任何相关联的数据、数据文件和数据结构并将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任何相关联的数据、数据文件和数据结构提供给处理器或计算机使得处理器或计算机能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在一个示例中,计算机程序以及任何相关联的数据、数据文件和数据结构分布在联网的计算机系统上,使得计算机程序以及任何相关联的数据、数据文件和数据结构通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计算机以分布式方式存储、访问和执行。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通过在非立即停机故障的情况下提前开启变流制动单元并且延迟封锁网侧变流器控制脉冲,能够有效降低变流器直流母线电压的冲击,使得变流器的各个器件处于安全电压范围之内,保护变流器的各个器件的安全。
虽然已表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

Claims (18)

1.一种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风电机组的故障触发信息,确定所述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是否属于非立即停机故障,其中,所述非立即停机故障是指风电机组无需立即停机进行故障处理的故障;
响应于所述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属于所述非立即停机故障时,获取所述风电机组的运行数据;
基于所述运行数据,生成用于控制所述风电机组的变流制动单元以及网侧变流器操作的网侧/制动控制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属于所述非立即停机故障,生成用于封锁所述风电机组的机侧变流器控制脉冲的机侧控制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数据包括所述风电机组的机侧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运行数据,生成用于控制所述风电机组的变流制动单元以及网侧变流器操作的网侧/制动控制信号,包括:
确定机侧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响应于机侧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率满足预设条件,生成用于降低变流制动单元的制动开启电压并且延迟封锁网侧变流器控制脉冲的网侧/制动控制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机侧有功功率与额定有功功率的比值大于第一预定阈值,并且有功功率变化率大于第二预定阈值时,确定所述运行数据满足预设条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连续多个控制周期内,机侧有功功率与额定有功功率的比值均大于第一预定阈值,并且有功功率变化率均大于第二预定阈值时,确定所述运行数据满足预设条件。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运行数据,生成用于控制所述风电机组的变流制动单元以及网侧变流器操作的网侧/制动控制信号,还包括:
响应于机侧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率不满足预设条件,生成用于保持变流制动单元的制动开启电压不变并且立即封锁网侧变流器控制脉冲的网侧/制动控制信号。
8.一种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故障类型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风电机组的故障触发信息,确定所述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是否属于非立即停机故障,其中,所述非立即停机故障是指风电机组无需立即停机进行故障处理的故障;
运行数据获取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属于所述非立即停机故障时,获取所述风电机组的运行数据;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运行数据,生成用于控制所述风电机组的变流制动单元以及网侧变流器操作的网侧/制动控制信号。
9.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10.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
处理器;和
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11.一种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中央控制单元、机侧控制单元以及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
其中,中央控制单元可通信地连接到机侧控制单元以及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并且机侧控制单元可通信地连接到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
其中,中央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风电机组的故障触发信息,确定所述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是否属于非立即停机故障,其中,所述非立即停机故障是指风电机组无需立即停机进行故障处理的故障;
机侧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中央控制单元确定所述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属于所述非立即停机故障,获取所述风电机组的运行数据;
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中央控制单元确定所述故障信息指示的故障属于所述非立即停机故障,从机侧控制单元接收所述运行数据,并且基于所述运行数据,控制所述风电机组的变流制动单元以及网侧变流器的操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机侧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响应于中央控制单元确定所述故障触发信息指示的故障属于所述非立即停机故障,封锁所述风电机组的机侧变流器的控制脉冲。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数据包括所述风电机组的机侧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被配置为:
确定机侧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响应于机侧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率满足预设条件,降低变流制动单元的制动开启电压,并且延迟封锁网侧变流器的控制脉冲。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当机侧有功功率与额定有功功率的比值大于第一预定阈值,并且有功功率变化率大于第二预定阈值时,确定所述运行数据满足预设条件。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当在连续多个控制周期内,机侧有功功率与额定有功功率的比值均大于第一预定阈值,并且有功功率变化率均大于第二预定阈值时,确定所述运行数据满足预设条件。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网侧与制动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机侧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率不满足预设条件,保持变流制动单元的制动开启电压不变,并且立即封锁网侧变流器的控制脉冲。
18.一种风电机组的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电机组的变流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1-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
CN202111621908.0A 2021-12-28 2021-12-28 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Pending CN1163655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1908.0A CN116365577A (zh) 2021-12-28 2021-12-28 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1908.0A CN116365577A (zh) 2021-12-28 2021-12-28 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65577A true CN116365577A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40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21908.0A Pending CN116365577A (zh) 2021-12-28 2021-12-28 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6557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54652B2 (en)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US9590549B2 (en) Torque control for a wind turbine generator in case of fault
CN105649876A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123486B (zh) 风电变流器低电压穿越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940296B (zh) 风储联合惯量响应方法和惯量响应装置
CN110556863B (zh) 受制于频率稳定性约束的无惯量电源接入能力估算方法
WO2024093398A1 (zh) 变流器制动控制方法、控制器及风力发电机组
US11692526B2 (en) Wind turbine generator, and minimum rotational speed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therefor
CN116365577A (zh) 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EP2818699B1 (en) Wind turbin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and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111396250B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控制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12928742B (zh) 变流器的直流母线过压保护方法及相应控制器
WO2024066712A1 (zh) 控制方法、装置、介质、控制器和风力发电机组
CN115839305B (zh) 风储联合调频方法和风储联合调频装置
EP3046111B1 (en) Nuclear reactor power regulator and method
JP2017189045A (ja) 蓄電池システム及び蓄電池制御方法
CN113964797B (zh) 一种变频器的硬件限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292131B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控制器和风力发电机组
AU2022352515B2 (en) Wind-storage combined frequency regulation method and wind-storage combined frequency regulation apparatus
CN117856298A (zh) 储能变流器的控制方法、控制器及储能系统
CN112943528B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KR20240018640A (ko) 풍력 터빈의 발전기 냉각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17578592A (zh) 一种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变流器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6345526A (zh) 风储联合系统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7489523A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提升方法和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