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60711B - 一种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60711B
CN116360711B CN202310648808.XA CN202310648808A CN116360711B CN 116360711 B CN116360711 B CN 116360711B CN 202310648808 A CN202310648808 A CN 202310648808A CN 116360711 B CN116360711 B CN 1163607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er
type
solid state
data
power consum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4880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60711A (zh
Inventor
罗春
陈栋
李建辉
魏兴华
张文件
李春
吴炎
臧冰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Woq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Woq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Woq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Woq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4880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607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60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0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60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07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8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in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emory systems, e.g. virtual memory systems
    • G06F12/0802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 G06F12/0806Multiuser, multiprocessor or multiprocessing cache systems
    • G06F12/0808Multiuser, multiprocessor or multiprocessing cache systems with cache invalidat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6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62Virtualisation aspects
    • G06F3/0664Virtualisation aspects at device level, e.g. emulation of a storage device or syst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Distributed or networked storage systems, e.g.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数字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类服务器ID,其包括物理固态硬盘;获取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其包括若干个第二类服务器ID,每一第二类服务器包括缓存盘和虚拟固态硬盘,虚拟固态硬盘通过将物理固态硬盘输出到对应的第二类服务器得到;从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中选取某一第二类服务器ID对应的第二类服务器作为目标服务器,如果目标服务器对缓存盘中用电数据进行更新,则将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发送给目标服务器的关联服务器,以使关联服务器将对应的缓存盘中目标用电数据的标志位设置为无效。本发明能够提高计算服务器对用电数据的访问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数字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计存分离是一种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独立分布在不同服务器上的设计架构,例如,国家电网系统可采用存储服务器存储不同种类的用电数据,采用多个计算服务器对利用网络设备从存储服务器访问得到的用电数据进行不同的计算处理。缓存技术是一种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的技术,缓存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经常使用的数据存储在快速访问的存储介质中,以便在需要时快速地访问。对于国家电网系统的计存分离的设计架构,可将缓存盘和固态硬盘(SSD)均放在存储服务器内,构建成虚拟设备,再通过网络设备输出到计算服务器。但是,网络设备目前最大性能也仅仅为100Gb/s,计算服务器的性能确能轻松突破500Gb/s,通过网络设备访问存储服务器中缓存盘中的用电数据时,访问速度会受到网络设备的限制,导致缓存的快速访问性能无法被充分发挥出来,降低了计算服务器对用电数据的访问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以提高计算服务器对用电数据的访问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类服务器ID,所述第一类服务器ID唯一对应一个第一类服务器,所述第一类服务器包括物理固态硬盘。
获取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所述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包括若干个第二类服务器ID,每一第二类服务器ID唯一对应一个第二类服务器,每一第二类服务器包括缓存盘和虚拟固态硬盘,所述虚拟固态硬盘通过将所述物理固态硬盘输出到对应的第二类服务器得到。
从所述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中选取某一第二类服务器ID对应的第二类服务器作为目标服务器,如果目标服务器对该目标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用电数据进行更新,则将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发送给目标服务器的关联服务器,以使关联服务器将该关联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目标用电数据的标志位设置为无效;所述关联服务器为除所述目标服务器以外的其他第二类服务器,所述目标用电数据为物理固态硬盘地址为所述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的用电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如果目标服务器对该目标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用电数据进行更新,则在目标服务器对该目标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用电数据更新完成后,将更新完成后的用电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类服务器,以使所述关联服务器能够根据所述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从所述物理固态硬盘中获取更新完成后的用电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每一第二类服务器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
如果两个以上的第二类服务器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存在重叠,则只允许所述两个以上的第二类服务器中的一个第二类服务器更新其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
进一步的,如果任意两个第二类服务器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均不存在重叠,则允许每一第二类服务器更新其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存在读取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拟读取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
如果所述存在读取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拟读取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不是正在进行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则执行所述存在读取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的读取请求;否则,在所述正在进行更新的用电数据更新完成后再执行所述存在读取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的读取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存储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类服务器ID,所述第一类服务器ID唯一对应一个第一类服务器,所述第一类服务器包括物理固态硬盘。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所述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包括若干个第二类服务器ID,每一第二类服务器ID唯一对应一个第二类服务器,每一第二类服务器包括缓存盘和虚拟固态硬盘,所述虚拟固态硬盘通过将所述物理固态硬盘输出到对应的第二类服务器得到。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中选取某一第二类服务器ID对应的第二类服务器作为目标服务器,如果目标服务器对该目标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用电数据进行更新,则将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发送给目标服务器的关联服务器,以使关联服务器将该关联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目标用电数据的标志位设置为无效;所述关联服务器为除所述目标服务器以外的其他第二类服务器,所述目标用电数据为物理固态硬盘地址为所述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的用电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分布式存储处理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如果目标服务器对该目标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用电数据进行更新,则在目标服务器对该目标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用电数据更新完成后,将更新完成后的用电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类服务器,以使所述关联服务器能够根据所述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从所述物理固态硬盘中获取更新完成后的用电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分布式存储处理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一第二类服务器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如果两个以上的第二类服务器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存在重叠,则只允许所述两个以上的第二类服务器中的一个第二类服务器更新其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判断模块还用于如果任意两个第二类服务器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均不存在重叠,则允许每一第二类服务器更新其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分布式存储处理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存在读取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拟读取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存在读取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拟读取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不是正在进行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则执行所述存在读取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的读取请求;否则,在所述正在进行更新的用电数据更新完成后再执行所述存在读取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的读取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第一类服务器为存储服务器,第二类服务器为计算服务器,本发明将缓存盘设置在每一第二类服务器中,将第一类服务器的物理固态硬盘输出到每一第二类服务器中形成虚拟固态硬盘,由此,每一第二类服务器可以从包括的缓存盘中直接获取用电数据,而无需再通过网络设备从第一类服务器中获取,因此,每一第二类服务器从包括的缓存盘中获取用电数据时不再受到网络传输速度的限制,可以充分发挥缓存盘的快速访问优点,提高每一第二类服务器对用电数据的访问速度。而且,本发明中每一第二类服务器都对应一个缓存盘,任意两个第二类服务器之间的缓存盘相对独立,互不干扰,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共用缓存盘的方式,整个服务器系统对应的缓存容量有所增加,提高了整个服务器系统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更新用电数据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读取用电数据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确定第二类服务器中缓存盘中缓存的用电数据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分布式存储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更新用电数据的模块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读取用电数据的模块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确定第二类服务器中缓存盘中缓存的用电数据的模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获取第一类服务器ID,所述第一类服务器ID唯一对应一个第一类服务器,所述第一类服务器包括物理固态硬盘。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类服务器为存储服务器,第一类服务器的存储器只包括物理固态硬盘,不包括缓存盘。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服务器ID用于唯一表征第一类服务器。可选的,第一类服务器的数量为1。
S200,获取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所述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包括若干个第二类服务器ID,每一第二类服务器ID唯一对应一个第二类服务器,每一第二类服务器包括缓存盘和虚拟固态硬盘,所述虚拟固态硬盘通过将所述物理固态硬盘输出到对应的第二类服务器得到。
本实施例的第二类服务器为计算服务器,每一第二类服务器仅对其包括的缓存盘和虚拟固态硬盘进行读写;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对应的第二类服务器ID的数量大于等于2,任意两个第二类服务器之间以及任一第二类服务器与第一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络设备连接,可选的,网络设备为网络交换机。
具体的,获取的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为A,A=(a1,a2,…,an,…,aN),an为第n个第二类服务器ID,n的取值范围为1到N,N为第二类服务器的数量,N≥2。
本实施例中第一类服务器的物理固态硬盘通过网络设备输出到每一第二类服务器上,形成虚拟固态硬盘;每一第二类服务器的缓存盘与对应的虚拟固态硬盘构建成一个虚拟设备。需要说明的是,虚拟固态硬盘与物理固态硬盘的区别为:物理固态硬盘是真实存在于服务器中的固态硬盘,虚拟固态硬盘不是真实存在于服务器中的固态硬盘,而是虚拟出来的上述物理固态硬盘,在第二类服务器中操作虚拟固态硬盘相当于远程操作物理固态硬盘。
S300,从所述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中选取某一第二类服务器ID对应的第二类服务器作为目标服务器,如果目标服务器对该目标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用电数据进行更新,则将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发送给目标服务器的关联服务器,以使关联服务器将该关联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目标用电数据的标志位设置为无效;所述关联服务器为除所述目标服务器以外的其他第二类服务器,所述目标用电数据为物理固态硬盘地址为所述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的用电数据。
根据本实施例,S300还包括:如果目标服务器对该目标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用电数据进行更新,则在目标服务器对该目标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用电数据更新完成后,将更新完成后的用电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类服务器,以使所述关联服务器能够根据所述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从所述物理固态硬盘中获取更新完成后的用电数据。由此,本实施例实现了不同第二类服务器中同一用电数据的值的一致性。
本实施例中若干个第二类服务器均连接第一类服务器,也即若干个第二类服务器共享第一类服务器中物理固态硬盘中的用电数据,为了保证每一第二类服务器中用电数据的一致性,本实施例还对每一第二类服务器是否更新了用电数据进行监测,而且,本实施例在监测到目标服务器对其内缓存盘中的用电数据进行更新的情况之后,并不是将更新的用电数据对应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和更新后的用电数据值一起通过网络设备发送给关联服务器,而是只将更新的用电数据对应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通过网络设备发送给关联服务器,以减少通过网络设备传输的数据量,减少通过网络设备传输的时间,使关联服务器及时获知其内与更新的用电数据对应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对应的用电数据已经被更新,以使关联服务器及时将其内与更新的用电数据对应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对应的未更新的用电数据的标志位置由原来的有效置为无效,避免关联服务器根据其内未更新的用电数据的值进行相关计算。
本实施例中若干个第二类服务器共享第一类服务器中物理固态硬盘中的用电数据,因此,可能会出现多个第二类服务器拟同时对同一物理固态磁盘地址对应的用电数据进行更新的情况,为了避免出现多个第二类服务器同时对同一物理固态磁盘地址对应的用电数据进行更新的情况,本实施例的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如图2所示:
S010,获取每一第二类服务器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
S020,如果两个以上的第二类服务器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存在重叠,则只允许所述两个以上的第二类服务器中的一个第二类服务器更新其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
根据本实施例,S020还包括:如果任意两个第二类服务器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均不存在重叠,则允许每一第二类服务器更新其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
根据本实施例,一个第二类服务器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可能对应一个地址范围,也即包括多个地址,因此,可能会出现两个以上的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之间不相同,但是地址之间存在重叠的情况,因此,本实施例将两个以上的第二类服务器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不存在重叠作为允许每一第二类服务器对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进行更新的条件;在地址之间存在重叠的情况下,只允许一个第二类服务器对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进行更新,其他第二类服务器等待。可选的,将最先发出更新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作为被允许对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进行更新的一个第二类服务器。
具体的,本实施例采用区间锁的方法来避免多个第二类服务器同时对同一物理固态磁盘地址对应的用电数据进行更新的情况,每一第二类服务器拟对用电数据进行更新(即进行写入动作)时,都需要根据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范围申请锁资源,如果存在两个以上的第二类服务器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存在重叠,那么只有一个第二类服务器能够申请锁资源成功,其他第二类服务器等待,以保证用电数据的一致性。
本实施例中若干个第二类服务器共享第一类服务器中物理固态硬盘中的用电数据,因此,可能会出现拟进行用电数据读取的第二类服务器拟读取的用电数据为正在被更新的用电数据的情况,为了避免拟进行用电数据读取的第二类服务器拟读取的用电数据不是最新的用电数据的情况,本实施例的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如图3所示:
S001,获取存在读取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拟读取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
S002,如果所述存在读取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拟读取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不是正在进行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则执行所述存在读取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的读取请求;否则,在所述正在进行更新的用电数据更新完成后再执行所述存在读取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的读取请求。
具体的,当第二类服务器有读取请求时,通过判断第二类服务器拟读取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是否被区间锁锁定,若被锁定,则等待解除锁定,即对第二类服务器拟读取的用电数据更新完成后,再进行读取;否则,执行读取请求即可。
本实施例中第一类服务器为存储服务器,第二类服务器为计算服务器,本发明将缓存盘设置在每一第二类服务器中,将第一类服务器的物理固态硬盘输出到每一第二类服务器中形成虚拟固态硬盘,由此,每一第二类服务器可以从对应的缓存盘中直接获取用电数据,而无需再通过网络设备从第一类服务器中获取,因此,每一第二类服务器从对应的缓存盘中获取用电数据时不再受到网络传输速度的限制,可以充分发挥缓存盘的快速访问优点,提高每一第二类服务器对用电数据的访问速度。而且,本发明中每一第二类服务器都对应一个缓存盘,任意两个第二类服务器之间的缓存盘相对独立,互不干扰,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共用缓存盘的方式,整个服务器系统对应的缓存容量有所增加,提高了整个服务器系统的效率。
根据本实施例,第二类服务器访问其中缓存盘中用电数据时访问速度不受网络设备传输速度的影响,访问速度较快。为了提高国家电网系统的服务器系统的访问速度,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确定第二类服务器中缓存盘中缓存的用电数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如图4所示:
S1,获取缓存盘中缓存的用电数据的属性标签值,所述用电数据的属性标签值包括第一标签值和第二标签值,所述第一标签值用于表征对应的用电数据为预设的用电数据种类,所述第二标签值用于表征对应的用电数据不是预设的用电数据种类。
根据本实施例,国家电网系统涉及的用电数据的种类较多,例如用电用户信息表,日用电量信息表,月用电量信息表,维修记录信息表等。用户对不同种类的用电数据的访问速度要求不同,本实施例预先根据用电数据的种类不同,给用电数据分配一个属性标签值,当用电数据的种类为用户预先设置的特定种类时,给用电数据分配的属性标签值为1,用于表征该种类的用电数据为用户对访问速度要求较高的用电数据;否则,给用电数据分配的属性标签值为0,用于表征该种类的用电数据为用户对访问速度要求不高的用电数据。例如,将用电用户信息表作为特定种类的用电数据,将日用电量信息表、月用电量信息表和维修记录信息表作为非特定种类的用电数据,那么缓存盘中种类为用电用户信息表的用电数据的属性标签值为1,缓存盘中种类为日用电量信息表、月用电量信息表和维修记录信息表的用电数据的属性标签值为0。
本实施例的任一第二类服务器都包括缓存盘,本实施的S1-S4的步骤可用于任一第二类服务器中的缓存盘。
S2,获取缓存盘中缓存的用电数据中属性标签值为第二标签值的用电数据。
根据本实施例,将缓存盘中缓存的用电数据中属性标签值为第一标签值的用电数据作为锁定在缓存盘中的用电数据,优选的,将这些锁定在缓存盘中的用电数据与其在物理固态硬盘的地址对应关系也锁定在缓存盘中;为了解决缓存盘容量用满而有新的用电数据要进入缓存盘的问题,本实施例拟将缓存盘中缓存的用电数据中属性标签值为第二标签值的部分用电数据淘汰出缓存盘,因此,本实施例获取了缓存盘中缓存的用电数据中属性标签值为第二标签值的用电数据,以通过S3-S4确定将这些用电数据中的哪些用电数据淘汰出缓存盘。
S3,获取所述属性标签值为第二标签值的用电数据对应的更新时间间隔和访问次数。
根据本实施例,更新时间间隔即预设时间段的长度与预设时间段内对用电数据的更新次数之比,访问次数即预设时间段内对用电数据的访问次数。预设时间段的长度由用户根据经验设置。
具体的,将缓存盘中缓存的用电数据中属性标签值为第二标签值的用电数据记为B,B=(b1,b2,…,bm,…,bM),bm为缓存盘中缓存的用电数据中第m个属性标签值为第二标签值的用电数据,m的取值范围为1到M,M为缓存盘中缓存的用电数据中属性标签值为第二标签值的用电数据数量。将bm对应的更新时间间隔为tm,将bm对应的访问次数记为cm
S4,根据所述更新时间间隔和访问次数,确定出所述属性标签值为第二标签值的用电数据中各用电数据的权重。
本实施例中用电数据的权重与对应的更新时间间隔成反比,用电数据的权重与访问次数成正比;用电数据的权重越大,说明用电数据被更新的时间间隔越短,被访问的频率越高;用电数据的权重越小,说明用电数据被更新的时间间隔越长,被访问的频率越低;本实施例根据对应的权重由小到大的顺序将缓存盘中缓存的用电数据中属性标签值为第二标签值的用电数据进行排序,当需要对缓存盘中用电数据进行淘汰时,优先将排序靠前的用电数据淘汰出缓存盘。
具体的,本实施例将bm对应的权重记为qm,k1为预设的系数,k1>0.5。
根据本实施例的S1-S4能够确定出缓存盘中属性标签值为第一标签值的用电数据,这些用电数据对应于用户对访问速度要求较高的用电数据;S1-S4还能够确定出缓存盘中属性标签值为第二标签值的用电数据的权重,其中权重较小的用电数据对应于更新时间间隔较长且访问频次较低的用电数据,权重较大的用电数据对应于更新时间间隔较短且访问频次较高的用电数据;缓存在缓存盘中的用电数据对应的访问速度较高,本实施例将缓存盘中属性标签值为第一标签值的用电数据和对应权重较大的属性标签值为第二标签值的用电数据作为优先缓存在缓存盘中的用电数据,将对应权重较小的属性标签值为第二标签值的用电数据作为优先淘汰出缓存盘中的用电数据,由此,可以充分发挥缓存盘的访问速度较高的优点,整体上提高服务器系统对用电数据的访问速度。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存储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第一类服务器ID,所述第一类服务器ID唯一对应一个第一类服务器,所述第一类服务器包括物理固态硬盘。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类服务器为存储服务器,第一类服务器的存储器只包括物理固态硬盘,不包括缓存盘。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服务器ID用于唯一表征第一类服务器。可选的,第一类服务器的数量为1。
第二获取模块200,用于获取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所述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包括若干个第二类服务器ID,每一第二类服务器ID唯一对应一个第二类服务器,每一第二类服务器包括缓存盘和虚拟固态硬盘,所述虚拟固态硬盘通过将所述物理固态硬盘输出到对应的第二类服务器得到。
本实施例的第二类服务器为计算服务器,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对应的第二类服务器ID的数量大于等于2,任意两个第二类服务器之间以及任一第二类服务器与第一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络设备连接,可选的,网络设备为网络交换机。
具体的,获取的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为A,A=(a1,a2,…,an,…,aN),an为第n个第二类服务器ID,n的取值范围为1到N,N为第二类服务器的数量,N≥2。
本实施例中第一类服务器的物理固态硬盘通过网络设备输出到每一第二类服务器上,形成虚拟固态硬盘;每一第二类服务器的缓存盘与对应的虚拟固态硬盘构建成一个虚拟设备。需要说明的是,虚拟固态硬盘与物理固态硬盘的区别为:物理固态硬盘是真实存在于服务器中的固态硬盘,虚拟固态硬盘不是真实存在于服务器中的固态硬盘,而是虚拟出来的上述物理固态硬盘,在第二类服务器中操作虚拟固态硬盘相当于远程操作物理固态硬盘。
第一发送模块300,用于从所述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中选取某一第二类服务器ID对应的第二类服务器作为目标服务器,如果目标服务器对该目标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用电数据进行更新,则将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发送给目标服务器的关联服务器,以使关联服务器将该关联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目标用电数据的标志位设置为无效;所述关联服务器为除所述目标服务器以外的其他第二类服务器,所述目标用电数据为物理固态硬盘地址为所述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的用电数据。
根据本实施例,分布式存储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310,用于如果目标服务器对该目标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用电数据进行更新,则在目标服务器对该目标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用电数据更新完成后,将更新完成后的用电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类服务器,以使所述关联服务器能够根据所述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从所述物理固态硬盘中获取更新完成后的用电数据。由此,本实施例实现了不同第二类服务器中同一用电数据的值的一致性。
本实施例中若干个第二类服务器均连接第一类服务器,也即若干个第二类服务器共享第一类服务器中物理固态硬盘中的用电数据,为了保证每一第二类服务器中用电数据的一致性,本实施例还对每一第二类服务器是否更新了用电数据进行监测,而且,本实施例在监测到目标服务器对其内缓存盘中的用电数据进行更新的情况之后,并不是将更新的用电数据对应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和更新后的用电数据值一起通过网络设备发送给关联服务器,而是只将更新的用电数据对应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通过网络设备发送给关联服务器,以减少通过网络设备传输的数据量,减少通过网络设备传输的时间,使关联服务器及时获知其内与更新的用电数据对应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对应的用电数据已经被更新,以使关联服务器及时将其内与更新的用电数据对应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对应的未更新的用电数据的标志位置由原来的有效置为无效,避免关联服务器根据其内未更新的用电数据的值进行相关计算。
本实施例中若干个第二类服务器共享第一类服务器中物理固态硬盘中的用电数据,因此,可能会出现多个第二类服务器拟同时对同一物理固态磁盘地址对应的用电数据进行更新的情况,为了避免出现多个第二类服务器同时对同一物理固态磁盘地址对应的用电数据进行更新的情况,本实施例的分布式存储处理装置还包括以下模块,如图6所示:
第三获取模块010,用于获取每一第二类服务器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
第一判断模块020,用于如果两个以上的第二类服务器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存在重叠,则只允许所述两个以上的第二类服务器中的一个第二类服务器更新其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
根据本实施例,第一判断模块020还用于如果任意两个第二类服务器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均不存在重叠,则允许每一第二类服务器更新其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
根据本实施例,一个第二类服务器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对应一个地址范围,也即包括多个地址,因此,可能会出现两个以上的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之间不相同,但是地址之间存在重叠的情况,因此,本实施例将两个以上的第二类服务器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不存在重叠作为允许每一第二类服务器对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进行更新的条件;在地址之间存在重叠的情况下,只允许一个第二类服务器对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进行更新,其他第二类服务器等待。可选的,将最先发出更新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作为被允许对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进行更新的一个第二类服务器。
具体的,本实施例采用区间锁的方法来避免多个第二类服务器同时对同一物理固态磁盘地址对应的用电数据进行更新的情况,每一第二类服务器拟对用电数据进行更新(即进行写入动作)时,都需要根据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范围申请锁资源,如果存在两个以上的第二类服务器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存在重叠,那么只有一个第二类服务器能够申请锁资源成功,其他第二类服务器等待,以保证用电数据的一致性。
本实施例中若干个第二类服务器共享第一类服务器中物理固态硬盘中的用电数据,因此,可能会出现拟进行用电数据读取的第二类服务器拟读取的用电数据为正在被更新的用电数据的情况,为了避免拟进行用电数据读取的第二类服务器拟读取的用电数据不是最新的用电数据的情况,本实施例的分布式存储处理装置还包括以下模块,如图7所示:
第四获取模块001,用于获取存在读取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拟读取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
第二判断模块002,用于如果所述存在读取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拟读取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不是正在进行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则执行所述存在读取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的读取请求;否则,在所述正在进行更新的用电数据更新完成后再执行所述存在读取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的读取请求。
具体的,当第二类服务器有读取请求时,通过判断第二类服务器拟读取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是否被区间锁锁定,若被锁定,则等待解除锁定,即对第二类服务器拟读取的用电数据更新完成后,再进行读取;否则,执行读取请求即可。
本实施例中第一类服务器为存储服务器,第二类服务器为计算服务器,本发明将缓存盘设置在每一第二类服务器中,将第一类服务器的物理固态硬盘输出到每一第二类服务器中形成虚拟固态硬盘,由此,每一第二类服务器可以从对应的缓存盘中直接获取用电数据,而无需再通过网络设备从第一类服务器中获取,因此,每一第二类服务器从对应的缓存盘中获取用电数据时不再受到网络传输速度的限制,可以充分发挥缓存盘的快速访问优点,提高每一第二类服务器对用电数据的访问速度。而且,本发明中每一第二类服务器都对应一个缓存盘,任意两个第二类服务器之间的缓存盘相对独立,互不干扰,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共用缓存盘的方式,整个服务器系统对应的缓存容量有所增加,提高了整个服务器系统的效率。
根据本实施例,第二类服务器访问其中缓存盘中用电数据时访问速度不受网络设备传输速度的影响,访问速度较快。为了提高国家电网系统的服务器系统的访问速度,本实施例的分布式存储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确定第二类服务器中缓存盘中缓存的用电数据的模块,如图8所示,该模块包括:
第五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缓存盘中缓存的用电数据的属性标签值,所述用电数据的属性标签值包括第一标签值和第二标签值,所述第一标签值用于表征对应的用电数据为预设的用电数据类型,所述第二标签值用于表征对应的用电数据不是预设的用电数据类型。
根据本实施例,国家电网系统涉及的用电数据的种类较多,例如用电用户信息表,日用电量信息表,月用电量信息表,维修记录信息表等。用户对不同种类的用电数据的访问速度要求不同,本实施例预先根据用电数据的种类不同,给用电数据分配一个属性标签值,当用电数据的种类为用户预先设置的特定种类时,给用电数据分配的属性标签值为1,用于表征该种类的用电数据为用户对访问速度要求较高的用电数据;否则,给用电数据分配的属性标签值为0,用于表征该种类的用电数据为用户对访问速度要求不高的用电数据。例如,将用电用户信息表作为特定种类的用电数据,将日用电量信息表、月用电量信息表和维修记录信息表作为非特定种类的用电数据,那么缓存盘中种类为用电用户信息表的用电数据的属性标签值为1,缓存盘中种类为日用电量信息表、月用电量信息表和维修记录信息表的用电数据的属性标签值为0。
本实施例的任一第二类服务器都包括缓存盘,本实施的第五获取模块1、第六获取模块2、第七获取模块3和第一确定模块4可用于任一第二类服务器中的缓存盘。
第六获取模块2,用于获取缓存盘中缓存的用电数据中属性标签值为第二标签值的用电数据。
根据本实施例,将缓存盘中缓存的用电数据中属性标签值为第一标签值的用电数据作为锁定在缓存盘中的用电数据,优选的,将这些锁定在缓存盘中的用电数据与其在物理固态硬盘的地址对应关系也锁定在缓存盘中;为了解决缓存盘容量用满而有新的用电数据要进入缓存盘的问题,本实施例拟将缓存盘中缓存的用电数据中属性标签值为第二标签值的部分用电数据淘汰出缓存盘,因此,本实施例获取了缓存盘中缓存的用电数据中属性标签值为第二标签值的用电数据,以通过第七获取模块3和第一确定模块4确定将这些用电数据中的哪些用电数据淘汰出缓存盘。
第七获取模块3,用于获取所述属性标签值为第二标签值的用电数据对应的更新时间间隔和访问次数。
根据本实施例,更新时间间隔即预设时间段的长度与预设时间段内对用电数据的更新次数之比,访问次数即预设时间段内对用电数据的访问次数。预设时间段的长度由用户根据经验设置。
具体的,将缓存盘中缓存的用电数据中属性标签值为第二标签值的用电数据记为B,B=(b1,b2,…,bm,…,bM),bm为缓存盘中缓存的用电数据中第m个属性标签值为第二标签值的用电数据,m的取值范围为1到M,M为缓存盘中缓存的用电数据中属性标签值为第二标签值的用电数据数量。将bm对应的更新时间间隔为tm,将bm对应的访问次数记为cm
第一确定模块4,用于根据所述更新时间间隔和访问次数,确定出所述属性标签值为第二标签值的用电数据中各用电数据的权重。
本实施例中用电数据的权重与对应的更新时间间隔成反比,用电数据的权重与访问次数成正比;用电数据的权重越大,说明用电数据被更新的时间间隔越短,被访问的频率越高;用电数据的权重越小,说明用电数据被更新的时间间隔越长,被访问的频率越低;本实施例根据对应的权重由小到大的顺序将缓存盘中缓存的用电数据中属性标签值为第二标签值的用电数据进行排序,当需要对缓存盘中用电数据进行淘汰时,优先将排序靠前的用电数据淘汰出缓存盘。
具体的,本实施例将bm对应的权重记为qm,k1为预设的系数,k1>0.5。
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五获取模块1、第六获取模块2、第七获取模块3和第一确定模块4能够确定出缓存盘中属性标签值为第一标签值的用电数据,这些用电数据对应于用户对访问速度要求较高的用电数据;第五获取模块1、第六获取模块2、第七获取模块3和第一确定模块4还能够确定出缓存盘中属性标签值为第二标签值的用电数据的权重,其中权重较小的用电数据对应于更新时间间隔较长且访问频次较低的用电数据,权重较大的用电数据对应于更新时间间隔较短且访问频次较高的用电数据;缓存在缓存盘中的用电数据对应的访问速度较高,本实施例将缓存盘中属性标签值为第一标签值的用电数据和对应权重较大的属性标签值为第二标签值的用电数据作为优先缓存在缓存盘中的用电数据,将对应权重较小的属性标签值为第二标签值的用电数据作为优先淘汰出缓存盘中的用电数据,由此,可以充分发挥缓存盘的访问速度较高的优点,整体上提高服务器系统对用电数据的访问速度。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类服务器ID,所述第一类服务器ID唯一对应一个第一类服务器,所述第一类服务器包括物理固态硬盘。
获取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所述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包括若干个第二类服务器ID,每一第二类服务器ID唯一对应一个第二类服务器,每一第二类服务器包括缓存盘和虚拟固态硬盘,所述虚拟固态硬盘通过将所述物理固态硬盘输出到对应的第二类服务器得到。
从所述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中选取某一第二类服务器ID对应的第二类服务器作为目标服务器,如果目标服务器对该目标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用电数据进行更新,则将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发送给目标服务器的关联服务器,以使关联服务器将该关联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目标用电数据的标志位设置为无效;所述关联服务器为除所述目标服务器以外的其他第二类服务器,所述目标用电数据为物理固态硬盘地址为所述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的用电数据。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类服务器ID,所述第一类服务器ID唯一对应一个第一类服务器,所述第一类服务器包括物理固态硬盘。
获取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所述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包括若干个第二类服务器ID,每一第二类服务器ID唯一对应一个第二类服务器,每一第二类服务器包括缓存盘和虚拟固态硬盘,所述虚拟固态硬盘通过将所述物理固态硬盘输出到对应的第二类服务器得到。
从所述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中选取某一第二类服务器ID对应的第二类服务器作为目标服务器,如果目标服务器对该目标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用电数据进行更新,则将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发送给目标服务器的关联服务器,以使关联服务器将该关联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目标用电数据的标志位设置为无效;所述关联服务器为除所述目标服务器以外的其他第二类服务器,所述目标用电数据为物理固态硬盘地址为所述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的用电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 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应理解,可以对实施例进行多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类服务器ID,所述第一类服务器ID唯一对应一个第一类服务器,所述第一类服务器包括物理固态硬盘;
获取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所述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包括若干个第二类服务器ID,每一第二类服务器ID唯一对应一个第二类服务器,每一第二类服务器包括缓存盘和虚拟固态硬盘,所述虚拟固态硬盘通过将所述物理固态硬盘输出到对应的第二类服务器得到;
从所述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中选取某一第二类服务器ID对应的第二类服务器作为目标服务器,如果目标服务器对该目标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用电数据进行更新,则将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发送给目标服务器的关联服务器,以使关联服务器将该关联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目标用电数据的标志位设置为无效;所述关联服务器为除所述目标服务器以外的其他第二类服务器,所述目标用电数据为物理固态硬盘地址为所述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的用电数据;
所述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如果目标服务器对该目标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用电数据进行更新,则在目标服务器对该目标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用电数据更新完成后,将更新完成后的用电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类服务器,以使所述关联服务器能够根据所述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从所述物理固态硬盘中获取更新完成后的用电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每一第二类服务器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
如果两个以上的第二类服务器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存在重叠,则只允许所述两个以上的第二类服务器中的一个第二类服务器更新其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任意两个第二类服务器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均不存在重叠,则允许每一第二类服务器更新其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存在读取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拟读取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
如果所述存在读取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拟读取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不是正在进行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则执行所述存在读取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的读取请求;否则,在所述正在进行更新的用电数据更新完成后再执行所述存在读取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的读取请求。
5.一种分布式存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类服务器ID,所述第一类服务器ID唯一对应一个第一类服务器,所述第一类服务器包括物理固态硬盘;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所述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包括若干个第二类服务器ID,每一第二类服务器ID唯一对应一个第二类服务器,每一第二类服务器包括缓存盘和虚拟固态硬盘,所述虚拟固态硬盘通过将所述物理固态硬盘输出到对应的第二类服务器得到;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二类服务器ID列表中选取某一第二类服务器ID对应的第二类服务器作为目标服务器,如果目标服务器对该目标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用电数据进行更新,则将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发送给目标服务器的关联服务器,以使关联服务器将该关联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目标用电数据的标志位设置为无效;所述关联服务器为除所述目标服务器以外的其他第二类服务器,所述目标用电数据为物理固态硬盘地址为所述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的用电数据;
所述分布式存储处理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如果目标服务器对该目标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用电数据进行更新,则在目标服务器对该目标服务器包括的缓存盘中用电数据更新完成后,将更新完成后的用电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类服务器,以使所述关联服务器能够根据所述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从所述物理固态硬盘中获取更新完成后的用电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布式存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存储处理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一第二类服务器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如果两个以上的第二类服务器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存在重叠,则只允许所述两个以上的第二类服务器中的一个第二类服务器更新其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布式存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还用于如果任意两个第二类服务器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均不存在重叠,则允许每一第二类服务器更新其对应的拟更新的用电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布式存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存储处理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存在读取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拟读取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存在读取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拟读取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不是正在进行更新的用电数据的物理固态硬盘地址,则执行所述存在读取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的读取请求;否则,在所述正在进行更新的用电数据更新完成后再执行所述存在读取请求的第二类服务器的读取请求。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
CN202310648808.XA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63607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48808.XA CN116360711B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48808.XA CN116360711B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60711A CN116360711A (zh) 2023-06-30
CN116360711B true CN116360711B (zh) 2023-08-11

Family

ID=86905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48808.XA Active CN116360711B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60711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89393B1 (en) * 2004-10-21 2008-06-17 Symantec Operating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rite forwarding in a storage environment employing distributed virtualization
WO2009111799A2 (en) * 2008-03-07 2009-09-11 3Tera, Inc. Globally distributed utility computing cloud
CN102739720A (zh) * 2011-04-14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布式缓存服务器系统及其应用方法、缓存客户端、缓存服务端
CN103064632A (zh) * 2012-12-04 2013-04-24 记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固态硬盘及其虚拟化方法、系统
US10079711B1 (en) * 2014-08-20 2018-09-18 Pure Storage, Inc. Virtual file server with preserved MAC address
CN109344090A (zh) * 2018-10-30 2019-02-15 深圳润迅数据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中kvm虚拟机的虚拟硬盘系统及数据中心
CN110222076A (zh) * 2019-05-07 2019-09-10 广州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分布式缓存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148206A (zh) * 2019-06-28 2020-12-29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读写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3672524A (zh) * 2021-08-20 2021-11-19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多级缓存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3986522A (zh) * 2021-08-29 2022-01-28 中盾创新数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分布式存储服务器扩容系统
CN114745271A (zh) * 2022-04-22 2022-07-1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游戏服务器优化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4968095A (zh) * 2022-05-11 2022-08-30 重庆紫光华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 分布式硬盘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48664A (zh) * 2022-06-27 2022-09-13 深圳市彦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固态硬盘的数据安全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934002A (zh) * 2023-03-08 2023-04-07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固态硬盘的访问方法、固态硬盘、存储系统及云服务器
CN116048402A (zh) * 2023-01-04 2023-05-02 合肥大唐存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替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06911B2 (en) * 2015-11-02 2017-10-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virtual gateway appliance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89393B1 (en) * 2004-10-21 2008-06-17 Symantec Operating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rite forwarding in a storage environment employing distributed virtualization
WO2009111799A2 (en) * 2008-03-07 2009-09-11 3Tera, Inc. Globally distributed utility computing cloud
CN102739720A (zh) * 2011-04-14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布式缓存服务器系统及其应用方法、缓存客户端、缓存服务端
CN103064632A (zh) * 2012-12-04 2013-04-24 记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固态硬盘及其虚拟化方法、系统
US10079711B1 (en) * 2014-08-20 2018-09-18 Pure Storage, Inc. Virtual file server with preserved MAC address
CN109344090A (zh) * 2018-10-30 2019-02-15 深圳润迅数据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中kvm虚拟机的虚拟硬盘系统及数据中心
CN110222076A (zh) * 2019-05-07 2019-09-10 广州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分布式缓存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148206A (zh) * 2019-06-28 2020-12-29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读写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3672524A (zh) * 2021-08-20 2021-11-19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多级缓存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3986522A (zh) * 2021-08-29 2022-01-28 中盾创新数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分布式存储服务器扩容系统
CN114745271A (zh) * 2022-04-22 2022-07-1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游戏服务器优化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4968095A (zh) * 2022-05-11 2022-08-30 重庆紫光华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 分布式硬盘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48664A (zh) * 2022-06-27 2022-09-13 深圳市彦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固态硬盘的数据安全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048402A (zh) * 2023-01-04 2023-05-02 合肥大唐存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替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934002A (zh) * 2023-03-08 2023-04-07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固态硬盘的访问方法、固态硬盘、存储系统及云服务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leg V. Nos ; Aleksandr V. Korovin ; Natalja I. Nos ; Ekaterina S. Kucher.Quaternion Control of Four-Leg Inverter for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Harmonic-Producing Load.《2020 X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Power Drive Systems (ICEPDS)》.2020,第1-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60711A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19247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torage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video cloud storage
US20160036913A1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lient device access to a plurality of remote storage devices
US20150089121A1 (en) Managing A Cache On Storage Devices Supporting Compression
TW201220197A (en) for improving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data storage in a virtual machine based on cloud calculation and distributed storage environment
CN103530387A (zh) 一种hdfs针对小文件的改进方法
US20180196603A1 (en) Memory Manage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9582649B (zh) 一种元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4270412A (zh) 一种基于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的三级缓存方法
JP2019133391A (ja) メモリ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03297490B (zh) 信息处理装置、分布式处理系统和分布式处理方法
CN113377868A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kv数据库的离线存储系统
US20160335199A1 (en) Extending a cache of a storage system
CN107969153A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numa系统
CN102281312B (zh) 一种数据加载方法、系统和数据处理方法、系统
US2020021864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fpga-executed flash translation layer in multiple solid state drives
CN115470156A (zh) 基于rdma的内存使用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51286A (zh)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存储介质
CN106980618B (zh) 基于MongoDB分布式集群架构的文件存储方法和系统
US902120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memory management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US9547590B2 (en) Managing memory
CN105574008B (zh) 应用于分布式文件系统的任务调度方法和设备
CN116360711B (zh) 一种分布式存储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1483668A (zh) 热点数据的网络存储和访问方法、设备及系统
EP326425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simulation of a block storage system on an object storage system
CN111427920A (zh) 数据采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