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59748A - 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方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方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59748A
CN116359748A CN202310634338.1A CN202310634338A CN116359748A CN 116359748 A CN116359748 A CN 116359748A CN 202310634338 A CN202310634338 A CN 202310634338A CN 116359748 A CN116359748 A CN 1163597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runaway
battery
battery cell
cell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343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59748B (zh
Inventor
施敏捷
王中照
辛旭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Jingko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Jk Ener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Jk Energy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Jk Ener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3433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597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59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97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59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97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85Testing apparatu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67Software therefor, e.g. for battery testing using modelling or look-up t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7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ype of battery or accumulat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6Acquisition or processing of data for testing or for monitoring individual cells or groups of cells within a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10Batteries in stationary systems, e.g. emergency power source in pla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方法、装置;采用热失控周围的电池单体作为测试其热失控的感知端,不依赖于其他传感设备,简化电池箱内部结构与设备复杂度;并融合电池箱内部散热分区,对表征元素进行优化重组,避免冷却结构对温度的影响。本发明还涉及圆柱锂电池热失控测试方法、储能电池箱;本申请面向运行中的电池箱自身或储能系统,又区别于依赖其他传感设备的电池箱,充分利用自身电池单体采集的参数来测试圆柱锂电池热失控,特别是针对具有冷却能力较强的电池箱,为其快速响应及控制热失控提供技术支撑。

Description

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方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管理领域,特别涉及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储能电池得到广泛应用;如锂电池在新能源车、储能电站上的应用等,储能锂电池一般由大量成组的电池串并联而成,电池组结构紧凑,电池高倍率充放电过程中产热量大,热量易积聚难散发,电池组容易局部过热或温度不均匀,进而容易引起电池性能下降、容量衰减,易引发电池热失控事故。
如记载在CN110068768A中的电池热失控检测方法及装置,其通过多个测温点以及温升来预测热失控。记载在CN114624609A电池热失控检测方法及装置,其试图通过气压与温度进行关联来确定热失控状态。
上述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得到一定的检测或预测结果,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当电池单体热失控发生时,变化速度极快,环境气压数据相对延后,电池单体温度数据变化较快且温度较高(一般200°C以上),需配置额外的温度传感器来检测温度,无法直接应用采集的电池单体的温度数据;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没有研究电池箱体内结构布局对热失控的影响,特别是冷却结构对热失控的影响。
本申请旨在建立一种新的热失控测试方法及实施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信息;其中,所述电池单体信息包括其所属电池单元内的第一标识编码;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编码匹配得到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所属的散热分区;其中,所述散热分区为通过冷却结构将若干电池单体划分成多个区域;
在电池单体所属的散热分区内获取用以表征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的表征电池单体序列,并匹配得到所述表征电池单体序列对应的第二标识编码序列;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编码序列生成仿真参数采集列表;
根据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信息配置电池箱执行热失控,在执行热失控的过程中根据所述仿真参数采集列表持续采集表征电池单体序列中各电池单体的表征参数并生成热失控判断条件,以仿真热失控;其中,表征参数至少包括电池单体的电芯温度。
在一优选方案中,所述表征参数还包括电池单体的电压值和/或电流值和/或SOC值和/或内阻值。
在一优选方案中,在执行热失控的过程中,还包括步骤:
开启冷却装置和安全阀,将冷却装置配置成预设的热失控冷却模式;
获取所述表征参数,判断所述表征参数是否受控;
若不受控,则增强热失控冷却模式的冷却能力;
若受控,则记录当前冷却模式的配置参数。
在一优选方案中,所述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信息包括待同时执行热失控的至少两电池单体。
在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同时执行热失控的电池单体位于同一电池单元内。
在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同时执行热失控的电池单体位于同一所述散热分区内。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以采集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信息;其中,所述电池单体信息包括其所属电池单元内的第一标识编码;
处理单元,用以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编码匹配得到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所属的散热分区;其中,所述散热分区为通过冷却结构将若干电池单体划分成多个区域;在电池单体所属的散热分区内获取用以表征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的表征电池单体序列,并匹配得到所述表征电池单体序列对应的第二标识编码序列;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编码序列生成仿真参数采集列表;
热失控仿真单元,用以加载至电池单体上以使其发生热失控并记录此过程中的参数变化;
所述热失控仿真单元根据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信息配置电池箱执行热失控,在执行热失控的过程中所述热失控仿真单元根据所述仿真参数采集列表持续采集表征电池单体序列中各电池单体的表征参数,以作为判断是否发生热失控的判断条件;其中,表征参数至少包括电池单体的电芯温度。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储能电池箱,包括多个由若干个电池单体组成的电池单元、冷却结构、热失控管理单元;其中,
所述冷却结构将若干电池单体划分成多个散热区域Bn,且同一电池单元中电池单体至少分布于两个不同的散热区域Bn;
所述热失控管理单元用以持续获取所有电池单体的表征参数并判断是否存在符合热失控判断条件;其中,所述表征参数至少包括电池单体的电芯温度,所述热失控判断条件通过所述的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方法得到。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圆柱锂电池热失控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持续获取所有电池单体的表征参数;其中,所述表征参数至少包括电池单体的电芯温度;
判断所有电池单体的表征参数是否存在符合所述的热失控判断条件;
若存在,则标记该电池单体的状态为热失控。
本发明的第五目的是提供一种储能电池箱,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圆柱锂电池热失控测试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采用热失控周围的电池单体作为测试其热失控的感知端,不依赖于其他传感设备,简化电池箱内部结构与设备复杂度;并融合电池箱内部散热分区,对表征元素进行优化重组,避免冷却结构对温度的影响,充分利用自身电池单体采集的参数来仿真圆柱锂电池热失控。
本申请的测试方法面向运行中的电池箱自身或储能系统,又区别于依赖其他传感设备的电池箱,本申请简化电池箱内部结构与设备复杂度,充分利用自身电池单体采集的参数来测试圆柱锂电池热失控,特别是针对具有冷却能力较强的电池箱,为其快速响应及控制热失控提供技术支撑。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装置模块化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储能电池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储能电池箱部分电池单元编码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储能电池箱部分电池单元散热标识编码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的储能电池箱部分电池单元散热标识编码示意图二;
图7为本申请的储能电池箱部分电池单元散热标识编码示意图三;
图8为本申请的圆柱锂电池热失控测试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一方面,为增加单位体积内的圆柱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圆柱锂电池排布采用相对紧凑的结构;另一方面,为优化电池单元的线路连接以及优化汇流结构布局,如图3所示,电池单元310采用片状连接结构311进行串联成组;这导致电池单元310内的电池单体分布相对复杂,同时在冷却结构320分隔下,同一电池单元310被分隔至不同的区域,在冷却隔离的作用下,阻断了温度扩散作用,在此情况下,本申请旨在存在冷却结构时研究热失控,以在发生热失控时能快速反应应对。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获取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信息;其中,电池单体信息包括其所属电池单元内的第一标识编码;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举例电池单元A1、A2、……AA(十六进制),其电池单元内的电池单体的第一标识编码如电池单元A1内的{A11、A12、A13、A14}。
S102、根据第一标识编码匹配得到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所属的散热分区;其中,散热分区为通过冷却结构将若干电池单体划分成多个区域;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5所示,冷却结构将若干电池单体划分成三个区域B1、B2、B3;如电池单元A1内的A11、A12被分隔到B1单元,A13、A14被分隔到B2单元;建立电池单体的第一标识编码与散热分区内编码的散热标识编码对应关系;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SMS_1
S103、在电池单体所属的散热分区内获取用以表征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的表征电池单体序列CX,并匹配得到表征电池单体序列对应的第二标识编码序列DX;一般地,散热标识编码为顺序编码,表征电池单体序列CX通过在同一散热分区内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前后相邻的四个电池单体组成(如不存在实体电池单体,可缺省);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5所示,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为A32根据第一标识编码与散热分区内编码的散热标识编码对应关系,其散热标识编码为B14,表征B14的表征电池单体序列C1为{B12、B13、B15、B16},并将其对应回第一标识编码生成第二标识编码序列D1即{A31、A33、A52、A5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5所示,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为A23根据第一标识编码与散热分区内编码的散热标识编码对应关系,其散热标识编码为B21,表征B21的表征电池单体序列C2为{B20、B22、B23},并将其对应回第一标识编码生成第二标识编码序列D2即{A13、A14、A24}。
S104、根据第二标识编码序列DX生成仿真参数采集列表FX;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标识编码序列DX用以配置电池箱内电池单体的采集参数如何分组以表征对应的电池单体热失控情况,其中,仿真参数至少包括温度T,还可包括电压值V、电流值I、SOC值、内阻值R中的一种或多种;即仿真参数采集列表FX为需采集的第二标识编码序列DX仿真参数的集合,如第二标识编码序列D1{A31、A33、A52、A51}对应温度T与电压值V的仿真参数采集列表F1为{(T31,V31)、(T33,V33)、(T52,V52)、(T53,V53)}。
S105、根据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信息配置电池箱执行热失控,在执行热失控的过程中根据仿真参数采集列表持续采集表征电池单体序列中各电池单体的表征参数并生成热失控判断条件,以仿真热失控;其中,表征参数至少包括电池单体的电芯温度。在本实施例中,如第二标识编码序列D2{A13、A14、A24}对应温度T的仿真参数采集列表F2为{(T13)、(T14)、(T24)},对F2进行持续采集,采集电池单体为A23发生热失控前后的温度变化,生成特征曲线以进行仿真热失控,如温度A13、A14、A24的温度上升速率超过2.5℃/s;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表征参数还包括电池单体的电压值和/或电流值和/或SOC值和/或内阻值。
应当理解,本申请采用热失控周围的电池单体作为测试其热失控的感知端,不依赖于其他传感设备,简化电池箱内部结构与设备复杂度;并融合电池箱内部散热分区,对表征元素进行优化重组,避免冷却结构对温度的影响,充分利用自身电池单体采集的参数来仿真圆柱锂电池热失控。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自身温度升高极快,各检测参数变得不可控,经周围的电池单体感知后,同时配合冷却结构,检测温度变得可测,无需在部署其他温度或气压传感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其电池单元内并未断路,并不影响其他电池单体的表征参数采集;还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单体的表征参数采集通过数据信号线连接至电池箱BMS,可采集电压值V、电流值I、SOC值以及利用上述值可估算的内阻值R、温度T等,温度T也可通过配置在电池单体的独立的NTC电阻来采集其温度信号;信号采集本身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为将用以感知的电池单体温度控制在其正常工作范围,在执行热失控的过程中,还包括步骤:
开启冷却装置和安全阀,将冷却装置配置成预设的热失控冷却模式;
获取表征参数,判断表征参数是否受控;
若不受控,则增强热失控冷却模式的冷却能力;
若受控,则记录当前冷却模式的配置参数。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信息包括待同时执行热失控的至少两电池单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同时执行热失控的电池单体位于同一电池单元内,且位于同一散热分区内;结合图4、图6所示,电池单元A3中的A31、A32拟同时进行热失控仿真,中间转化过程不再赘述,其表征电池单体融合序列C3为{B10、B11、B13、B15、B16},第二标识编码融合序列D3即{A11、A12、A33、A52、A51},在本序列中,A33与D3序列其他电池单体A11、A12、A52、A51的不同,其受到A31、A32的叠加共作用更明显,如温度A11、A12、A52、A51的温度上升速率超过2.5℃/s,A33的温度上升速率超过3.5℃/s。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同时执行热失控的电池单体位于同一电池单元内,且位于不同散热分区内;结合图4、图7所示,电池单元A3中的A33、A34拟同时进行热失控仿真,中间转化过程不再赘述,其表征电池单体融合序列C5为{B11、B12、B14、B15、B22、B23、B25、B26},第二标识编码融合序列D5即{A12、A31、A32、A52、A14、A24、A43、A54},其中A12、A31、A32、A52与A14、A24、A43、A54分别位于两个散热分区内,在冷却结构的作用下,相对温度隔离,如的温度上升速率超过2.8℃/s。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同时执行热失控的电池单体位于同一散热分区内,且位于不同电池单元内。结合图4、图6所示,电池单元A1中的A14与电池单元A3中的A34拟同时进行热失控仿真,中间转化过程不再赘述,其表征电池单体融合序列C4为{B20、B21、B23、B25、B26},第二标识编码融合序列D4即{A13、A23、A24、A43、A54},在本序列中,A24与D4序列其他电池单体A13、A23、A43、A54的不同,其受到A14、A34的叠加共作用更明显,如温度A13、A23、A43、A54的温度上升速率超过2.5℃/s,A24的温度上升速率超过3.5℃/s。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阐述,上述实施例中仅用温度来进行举例说明,不代表仅仅通过温度来进行热失控仿真,还可包括利用电池单体能采集到的各种参数如电压值V、电流值I、SOC值、内阻值R中的一种或多种来进行仿真。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装置200,包括:
获取单元201,用以采集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信息;其中,电池单体信息包括其所属电池单元内的第一标识编码;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举例电池单元A1、A2、……AA(十六进制),其电池单元内的电池单体的第一标识编码如电池单元A1内的{A11、A12、A13、A14}。
处理单元202,用以根据第一标识编码匹配得到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所属的散热分区;其中,散热分区为通过冷却结构将若干电池单体划分成多个区域;在电池单体所属的散热分区内获取用以表征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的表征电池单体序列,并匹配得到表征电池单体序列对应的第二标识编码序列;根据第二标识编码序列生成仿真参数采集列表;在一实施例中,建立电池单体的第一标识编码与散热分区内编码的散热标识编码对应关系表(具体如实施例1中举例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并配置于电池箱存储介质中,以等待调用;散热标识编码为顺序编码,表征电池单体序列CX通过在同一散热分区内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前后相邻的四个电池单体组成(如不存在实体电池单体,可缺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标识编码序列DX用以配置电池箱内电池单体的采集参数如何分组以表征对应的电池单体热失控情况,其中,仿真参数至少包括温度T,还可包括电压值V、电流值I、SOC值、内阻值R中的一种或多种;即仿真参数采集列表FX为需采集的第二标识编码序列DX仿真参数的集合,如第二标识编码序列D1{A31、A33、A52、A51}对应温度T与电压值V的仿真参数采集列表F1为{(T31,V31)、(T33,V33)、(T52,V52)、(T53,V53)}。
热失控仿真单元203,用以加载至电池单体上以使其发生热失控并记录此过程中的参数变化;在本实施例中,加载方式包括针刺加载或过充放电加载以使得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并在热失控发生的前后记录周围电池单体的参数变化情况。
热失控仿真单元203根据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信息配置电池箱执行热失控,在执行热失控的过程中热失控仿真单元203根据仿真参数采集列表持续采集表征电池单体序列中各电池单体的表征参数,以作为判断是否发生热失控的判断条件;其中,表征参数至少包括电池单体的电芯温度。
应当理解,本装置采用热失控周围的电池单体作为测试其热失控的感知端,不依赖于其他传感设备,简化电池箱内部结构与设备复杂度,充分利用自身电池单体采集的参数来仿真圆柱锂电池热失控,区别于通过传感器等外部感知装置来测量热失控的测试设备以及仿真设备;同时融合电池箱内部散热分区,对表征元素进行优化重组,避免冷却结构对温度的影响,精准仿真热失控以得到其判断条件。其中,判断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温升阈值等,其在实施例1中已经进行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3-图7所示,一种储能电池箱300,包括多个由若干个电池单体411组成的电池单元310、冷却结构320、热失控管理单元;其中,
冷却结构320将若干电池单体划分成多个散热区域Bn,且同一电池单元310中电池单体311至少分布于两个不同的散热区域Bn;如图3、图5所示,冷却结构320包括冷却通路321、冷却出口322、冷却进口323;其中,冷却通路321为围绕在电池单体311周侧的壁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冷却介质(如冷却水)从冷却进口323进行冷却通路321内,形成围绕电池单体311的冷却回路,在图示中,电池单体311被迂回成四路的冷却通路321分隔成三个区域B1、B2、B3;经冷却作用,电池单体温度得到很好的控制,冷却介质(如冷却水)经冷却出口322回流并形成循环冷却。需要说明的是,冷却介质存储于电池箱外部的集中冷却设备,也可配置成一个电池箱独立配套一套冷却装置,以提供电池箱可持续的冷却能力。
热失控管理单元用以持续获取所有电池单体的表征参数并判断是否存在符合热失控判断条件;其中,表征参数至少包括电池单体的电芯温度,热失控判断条件通过实施例1中的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方法得到。在本实施例中,当有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由于其自身出现失控、温度飙升、液体漏出等情况,参数虽然能被检测到,但规律性较差;通过采用热失控周围的电池单体作为测试其热失控的感知端,不依赖于其他传感设备,简化电池箱内部结构与设备复杂度,充分利用自身电池单体采集的参数来仿真圆柱锂电池热失控,特别是针对具有冷却能力较强的电池箱,为其快速响应及控制热失控提供技术支撑。
实施例4
一种圆柱锂电池热失控测试方法,其配置于电池箱或集成多个电池箱的储能系统内,用以实时监测电池箱内电池单体的状态,及时筛查出发生热失控的电池单体以便进行进一步处理;如图8所示,其包括以下步骤:
S401、持续获取所有电池单体的表征参数;其中,表征参数至少包括电池单体的电芯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表征参数至少包括温度T,还可包括电压值V、电流值I、SOC值、内阻值R中的一种或多种;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阐述,在本实施例中仅用温度来进行举例说明,不代表仅仅采集温度来进行热失控测试,还可包括利用电池单体能采集到的各种参数如电压值V、电流值I、SOC值、内阻值R中的一种或多种来进行测试。
S402、判断所有电池单体的表征参数是否存在符合的热失控判断条件;在实施例1中已经详细阐述了热失控判断条件,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补充的是,热失控判断条件不局限于单一的判断条件,其至少包括一电池单体的热失控判断条件,不同电池单元内多个电池单体的同时热失控的判断条件,不同散热分区内多个电池单体的同时热失控的判断条件,同一电池单元内多个电池单体的同时热失控的判断条件,同一散热分区内多个电池单体的同时热失控的判断条件等。
S403、若存在,则标记该电池单体的状态为热失控。具体地,可根据S402中不同的热失控判断条件,对应不同的应对策略。
需要说明的是,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电池热失控测试设备,本申请的测试方法面向运行中的电池箱自身或储能系统,又区别于依赖其他传感设备的电池箱,本申请简化电池箱内部结构与设备复杂度,充分利用自身电池单体采集的参数来测试圆柱锂电池热失控,特别是针对具有冷却能力较强的电池箱,为其快速响应及控制热失控提供技术支撑。
实施例5
一种储能电池箱,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的如实施例4中记载的圆柱锂电池热失控测试方法。其中,程序指令存储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计算机程序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电子设备、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与方法是对应的,因此,装置、电子设备、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也具有与对应方法类似的有益技术效果,由于上面已经对方法的有益技术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这里不再赘述对应装置、电子设备、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的有益技术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单元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
本说明书是参照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单元。一般地,程序单元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说明书,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单元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信息;其中,所述电池单体信息包括其所属电池单元内的第一标识编码;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编码匹配得到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所属的散热分区;其中,所述散热分区为通过冷却结构将若干电池单体划分成多个区域;
在电池单体所属的散热分区内获取用以表征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的表征电池单体序列,并匹配得到所述表征电池单体序列对应的第二标识编码序列;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编码序列生成仿真参数采集列表;
根据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信息配置电池箱执行热失控,在执行热失控的过程中根据所述仿真参数采集列表持续采集表征电池单体序列中各电池单体的表征参数并生成热失控判断条件,以仿真热失控;其中,表征参数至少包括电池单体的电芯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征参数还包括电池单体的电压值和/或电流值和/或SOC值和/或内阻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热失控的过程中,还包括步骤:
开启冷却装置和安全阀,将冷却装置配置成预设的热失控冷却模式;
获取所述表征参数,判断所述表征参数是否受控;
若不受控,则增强热失控冷却模式的冷却能力;
若受控,则记录当前冷却模式的配置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信息包括待同时执行热失控的至少两电池单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时执行热失控的电池单体位于同一电池单元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时执行热失控的电池单体位于同一所述散热分区内。
7.一种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以采集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信息;其中,所述电池单体信息包括其所属电池单元内的第一标识编码;
处理单元,用以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编码匹配得到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所属的散热分区;其中,所述散热分区为通过冷却结构将若干电池单体划分成多个区域;在电池单体所属的散热分区内获取用以表征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的表征电池单体序列,并匹配得到所述表征电池单体序列对应的第二标识编码序列;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编码序列生成仿真参数采集列表;
热失控仿真单元,用以加载至电池单体上以使其发生热失控并记录此过程中的参数变化;
所述热失控仿真单元根据拟进行热失控试验的电池单体信息配置电池箱执行热失控,在执行热失控的过程中所述热失控仿真单元根据所述仿真参数采集列表持续采集表征电池单体序列中各电池单体的表征参数,以作为判断是否发生热失控的判断条件;其中,表征参数至少包括电池单体的电芯温度。
8.一种储能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由若干个电池单体(411)组成的电池单元(310)、冷却结构(320)、热失控管理单元;其中,
所述冷却结构(320)将若干电池单体划分成多个散热区域Bn,且同一电池单元(310)中电池单体(311)至少分布于两个不同的散热区域Bn;
所述热失控管理单元用以持续获取所有电池单体的表征参数并判断是否存在符合热失控判断条件;其中,所述表征参数至少包括电池单体的电芯温度,所述热失控判断条件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方法得到。
9.一种圆柱锂电池热失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持续获取所有电池单体的表征参数;其中,所述表征参数至少包括电池单体的电芯温度;
判断所有电池单体的表征参数是否存在符合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热失控判断条件;
若存在,则标记该电池单体的状态为热失控。
10.一种储能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9所述的圆柱锂电池热失控测试方法。
CN202310634338.1A 2023-05-31 2023-05-31 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方法、装置 Active CN1163597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34338.1A CN116359748B (zh) 2023-05-31 2023-05-31 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方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34338.1A CN116359748B (zh) 2023-05-31 2023-05-31 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方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9748A true CN116359748A (zh) 2023-06-30
CN116359748B CN116359748B (zh) 2023-08-01

Family

ID=86909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34338.1A Active CN116359748B (zh) 2023-05-31 2023-05-31 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方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59748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66773A (ja) * 2005-08-31 2007-03-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組電池
CN108248389A (zh) * 2017-12-18 2018-07-06 清华大学 电动车用动力电池组安全防控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40888A (zh) * 2020-05-19 2020-09-08 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泄压防护系统及其设计方法和车辆
US20200313245A1 (en) * 2017-12-18 2020-10-01 Tsinghua University Power battery pack safe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CN112993426A (zh) * 2021-02-03 2021-06-18 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 基于停车工况的动力电池热失控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
CN114050342A (zh) * 2021-10-08 2022-02-15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监控系统
WO2022089650A1 (zh) * 2020-11-02 2022-05-0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热失控的模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39881A (zh) * 2022-02-22 2022-06-17 重庆工商大学 一种深度学习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预警方法
CN217158318U (zh) * 2022-02-08 2022-08-09 苏州精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箱热失控防护结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8602553U (zh) * 2022-11-25 2023-03-10 新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提高散热效果的电池设备
CN115828541A (zh) * 2022-11-17 2023-03-2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热失控蔓延仿真的锂离子电池防护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66773A (ja) * 2005-08-31 2007-03-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組電池
CN108248389A (zh) * 2017-12-18 2018-07-06 清华大学 电动车用动力电池组安全防控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00313245A1 (en) * 2017-12-18 2020-10-01 Tsinghua University Power battery pack safe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CN111640888A (zh) * 2020-05-19 2020-09-08 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泄压防护系统及其设计方法和车辆
WO2022089650A1 (zh) * 2020-11-02 2022-05-0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热失控的模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93426A (zh) * 2021-02-03 2021-06-18 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 基于停车工况的动力电池热失控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
CN114050342A (zh) * 2021-10-08 2022-02-15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监控系统
CN217158318U (zh) * 2022-02-08 2022-08-09 苏州精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箱热失控防护结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4639881A (zh) * 2022-02-22 2022-06-17 重庆工商大学 一种深度学习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预警方法
CN115828541A (zh) * 2022-11-17 2023-03-2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热失控蔓延仿真的锂离子电池防护设计方法
CN218602553U (zh) * 2022-11-25 2023-03-10 新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提高散热效果的电池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延先等: "锂离子电池模组过充热失控扩散仿真", 《电池》, vol. 49, no. 6, pages 481 - 484 *
贾子润等: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失控机理和安全风险管控方法的研究", 《汽车工程》, vol. 44, no. 11, pages 1689 - 170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9748B (zh) 202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50317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battery micro-short circuit
CN110068768A (zh) 电池热失控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116259B (zh) 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预测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18014325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battery state
Zhang et al. An online heat generation estimation method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using dual-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CN108636834A (zh) 一种对可梯次利用的退役动力电池的分选方法及系统
CN112098875A (zh) 锂离子电池析锂的检测方法
Zhang et al. An early soft internal short-circuit fault diagnosis method for lithium-ion battery packs in electric vehicles
CN202616826U (zh) 电池的主动平衡测试装置
Barreras et al. Functional analysis of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using multi-cell HIL simulator
Kleiner et al. Thermal behavior of intelligent automotive lithium-ion batteries: Operating strategies for adaptive thermal balancing by reconfiguration
CN116359748B (zh) 圆柱锂电池热失控仿真测试方法、装置
Zhao et al. Data-driven state of health modeling of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 providing grid services
US20220314832A1 (en) Battery control system, battery pack, electric vehicle, and id setting method for the battery control system
CN109596927A (zh) 用于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系统
CN110068409B (zh) 锂电池应力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10907838B (zh) 电池工况仿真测试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10299B (zh) 电池组分选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EP4202458A1 (en) Battery diagnosis device, battery system, and battery diagnosis method
CN109494850A (zh) 电池组均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749465A (zh) 用于检测窃电的方法、处理器、存储介质及检测系统
CN113447821A (zh) 评估电池荷电状态的方法
CN116338473B (zh) 热失控扩散的圆柱锂电池测试方法、装置、介质、设备
Soleymani et al. Real time prediction of Li-Ion battery pack temperatures in EV vehicles
CN112147527B (zh) 电池包寿命评估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West of Building 28, No. 2, Mount Taishan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after: Suzhou Jingkong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West of Building 28, No. 2, Mount Taishan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before: SUZHOU JK ENERGY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