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54525A - 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54525A
CN116354525A CN202310448926.6A CN202310448926A CN116354525A CN 116354525 A CN116354525 A CN 116354525A CN 202310448926 A CN202310448926 A CN 202310448926A CN 116354525 A CN116354525 A CN 116354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cological
aeration
biological
ecological box
biological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489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54525B (zh
Inventor
操召军
陈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Bol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Bol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Bol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Bol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4892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545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54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4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54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4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7/00Aeration of stretches of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2Biological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02F3/341Consortia of bacter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9Apparatus with independent power supply, e.g. solar cells, windpower, fuel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2Temper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10Temperature conditions for biological treatment
    • C02F2301/106Thermophilic treat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以及使用方法,涉及废水治理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设备或已有的专利方案,在对河道或湖水进行过滤净化的时候,生态性缺乏,无法满足生态多样化需求的问题。所述生态箱体,其安装在所述生物滤岛框架的上方,且生态箱体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生态箱体均分成两列安装在生物滤岛框架上方的两侧,若干个所述生态箱体均通过第一固定安装杆与生物滤岛框架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生态箱体的上端设置有逆变器,所述生物滤岛框架上方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曝气风机,所述蓄电池,其安装在所述曝气风机的两侧,且蓄电池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蓄电池均通过固定连接杆件与逆变器电性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治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生态水处理顾名思义就是用原生态的方式来进行水处理,即模拟自然界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精心合理配置,从而使整个食物链越来越丰富,使生态系统越来越稳定,运用自然界本身的自我净化功能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例如公告号为CN105330107B,中国专利名称为一种城市河涌水质净化系统与净化方法,根据城市河涌水质情况将河涌划分为三个治理区域,分别为农业养殖废水治理区域、化工废水污染的支涌治理区域和生活污水治理区域,该城市河涌水质净化系统包括清污装置、生物蚯蚓、第一生物坝、第二生物坝、第三生物坝和生态浮岛。本发明的城市河涌水质净化系统和工艺采用整体治理方案,采用分阶段治理的原则,将河涌分三段进行分段治理,各个处理单元搭配合理,积极创造条件逐步降低河的污染,人为建立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河涌自净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个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低,且净化效果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城市河涌水质净化方法。
例如公告号为CN208362134U,中国专利名称为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厌氧池、活性微生物单元和生态塘,沉淀池的出水口与厌氧池的入水口连通,厌氧池的出水口与活性微生物单元的入水口连通,活性微生物单元的出水口与生态塘的入水口连通。活性微生物单元内设置有曝气设备,曝气设备包括鼓风机、第一曝气装置和第二曝气装置,鼓风机的出风口分别与第一曝气装置和第二曝气装置的进气口连通,第一曝气装置的曝气口与第二曝气装置的曝气口相对设置,第一曝气装置的曝气口与第二曝气装置的曝气口之间留有曝气间距,第一曝气装置的曝气口与第二曝气装置的曝气口都浸入液面下方。
但是,现有设备或已有的专利方案,在对河道或湖水进行过滤净化的时候,生态性缺乏,无法满足生态多样化需求的问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以及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专利方案,在对河道或湖水进行过滤净化的时候,生态性缺乏,无法满足生态多样化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以及使用方法,包括生物滤岛,所述生物滤岛包括生物滤岛框架、碳纤维生物基、植物分解基和生物浮体,所述生物滤岛框架的下方设置有碳纤维生物基,所述生物滤岛框架的上表面设置有植物分解基,所述植物分解基通过连接扣件与生物滤岛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生物滤岛框架下端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生物浮体,且生物浮体设置有若干个;
还包括:
生态箱体,其安装在所述生物滤岛框架的上方,且生态箱体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生态箱体均分成两列安装在生物滤岛框架上方的两侧,若干个所述生态箱体均通过第一固定安装杆与生物滤岛框架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生态箱体的上端设置有逆变器,所述生物滤岛框架上方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曝气风机;
蓄电池,其安装在所述曝气风机的两侧,且蓄电池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蓄电池均通过固定连接杆件与逆变器电性连接,且固定连接杆件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生态箱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翻转遮挡板,所述翻转遮挡板通过电机转轴与生态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翻转遮挡板的内部设置有太阳能板,且太阳能板内嵌式安装在翻转遮挡板的内部,所述太阳能板通过输送线路与逆变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翻转遮挡板的内侧设置有开口,所述生态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内腔体,所述逆变器的上方设置有检修固定板,所述检修固定板通过第一六角螺栓与逆变器螺纹连接,且第一六角螺栓设置有四个,所述逆变器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预留孔槽,且散热预留孔槽与逆变器一体式形成。
优选的,所述内腔体内部的下方设置有透气防水层,所述透气防水层下方的内部设置有草毯,所述草毯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且加热管与蓄电池电性传输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腔体内部的上方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上方通过第二固定安装杆与生态箱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风扇外侧的一圈通过安全防护金属网将其与生态箱体内壁连接,所述散热风扇的上方设置有导流板。
优选的,所述散热风扇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有防护网罩,所述防护网罩通过第二六角螺栓与散热风扇螺纹连接,且第二六角螺栓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散热风扇的内部设置有元件内腔体,所述元件内腔体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端头设置有风扇叶,且风扇叶一端与电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曝气风机的一端设置有阀门,且阀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阀门的一侧均设置有连接固定件,所述连接固定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气连接管,所述第一通气连接管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通气连接管。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气连接管后端末尾的上端面设置有微孔曝气管,且微孔曝气管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微孔曝气管均与第二通气连接管一体式形成,所述第二通气连接管后端末尾的下方设置有微孔曝气底座。
优选的,所述逆变器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散热风扇下端面的两角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中包括温度控制策略,所述温度控制策略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01:将生态箱体的内部均匀划分为n个体积相同的空间,其中n大于4,通过位于每个空间的温度传感器对生态箱体内部的温度进行采集(T1,T2,T3,...,Tn),其中Ti为第i个空间的温度值,计算生态箱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Figure BDA0004196808750000041
S102:提取生态箱体的内部体积V,同时提取需要使生态箱体保持的最终温度Tz,提取加热器加热电阻Rz,代入热传递公式中计算需要通入的加热器电流,热传递公式为:
Figure BDA0004196808750000042
其中u为加热器至生态箱体内部空气的传热效率,I为加热器通电电流,Δt为加热时间,ρ为生态箱体内空气的密度,计算在指定时间将生态箱体内温度升温至指定温度需要的加热器通电电流/>
Figure BDA0004196808750000043
S103:将计算得到的加热器通电电流与加热器最大允许电流进行比较,若计算得到的加热器通电电流大于加热器最大允许电流,则通入加热器通电电流,若加热器通电电流小于加热器最大允许电流,则通入加热器最大允许电流,同时向指挥中心提示加热器不能满足使用,需要更换加热器。
优选的,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以及使用方法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植物分解基安装在生物滤岛框架上,再将碳纤维生物基安装在生物滤岛框架的下方,同时将生物浮体安装在生物滤岛框架下端面的中间位置,以及曝气风机安装在生物滤岛框架上方中间位置;
步骤二:再将曝气风机一端安装上阀门,以及在阀门上安装连接固定件,同时第一通气连接管和第二通气连接管一端固定连接,开启运行的曝气风机,将流动气体通过第一通气连接管和第二通气连接管进行流送,最终通过微孔曝气管在碳纤维生物基下方进行曝气;
步骤三:与此同时,设置在生态箱体两侧翻转遮挡板内部的太阳能板,将收集的光能进行光电效应,将其转化成电能,再输送到逆变器中,转化成能够存储的电能,在蓄电池进行电能的存放,同时,将电能提供给元件使用;
步骤四:草毯安装在生态箱体内部的下方,同时在草毯上边设置一层透气防水层,而内腔体内部的上方安装有散热风扇和安全防护金属网,内部的鸟类栖息后,定时开启散热风扇,风向向上吹,通过导流板向下传导,将内部的空气带动循环,以及草毯内部设置的加热管,开启使用的时候,由蓄电池提供电能支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生态箱体以及内部设置的草毯、透气防水层、加热管、导流板、第二固定安装杆、散热风扇、防护网罩和安全防护金属网,让鸟类在该生物滤岛栖息的时候,有着舒适的环境,内部草毯提供繁衍环境,在气温较低的时候,开启加热管,提高内部温度,让内部环境温度处于常温状态,同时太阳能板可将收集的光能进行光电效应,将其转化成电能,再输送到逆变器中,转化成可以存储的电能,在蓄电池进行电能的存放,同时,将电能提供给元件使用,该发明有效的解决现有设备或已有的专利方案,在对河道或湖水进行过滤净化的时候,生态性缺乏,无法满足生态多样化需求的问题,通过设置的温度控制策略调节加热器通电电流准确控制生态箱体内部的温度,使生态箱体内部的温度处于合适的范围内。
2、通过设置的碳纤维生物基、植物分解基、曝气风机、第一通气连接管、第二通气连接管和微孔曝气管,在水质较好时停运动力设备,利用植物光合作用给活性污泥供氧,形成低耗可持续的高比较面积生物膜生境;污染度高时启动设备对滤岛进行曝气,在产生的水体流态中,污染物与滤岛生物载体进行充分的传质削减,由此产生的活性菌胶团随自然水体交互,脱落菌胶团覆盖黑臭底泥,改善底泥黑臭释放状态,同时为鱼类及植物提供优质营养源。同时滤床上的高等植物,释放化感物质,抑制有害藻类滋生,通过曝气扰流,使上下水体不同菌种充分混合,形成有益菌种增殖,与有害菌种形成生物抗衡,其植物分解基作为微生物载体,经光合作用充氧大幅节约设备供氧能耗,污染物通过生物削减,同时被植物根、茎、叶吸收、消化、生物迁移,达到低耗高效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生物滤岛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生态箱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生态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散热风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散热风扇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生物滤岛框架;101、碳纤维生物基;102、植物分解基;103、连接扣件;104、生物浮体;200、曝气风机;201、阀门;202、连接固定件;203、第一通气连接管;204、第二通气连接管;2041、微孔曝气管;205、微孔曝气底座;300、蓄电池;301、固定连接杆件;302、生态箱体;303、逆变器;3031、检修固定板;3032、第一六角螺栓;3033、散热预留孔槽;304、第一固定安装杆;305、翻转遮挡板;3051、太阳能板;306、电机转轴;307、输送线路;308、开口;309、内腔体;310、草毯;311、透气防水层;312、加热管;313、导流板;314、第二固定安装杆;315、散热风扇;3151、防护网罩;3152、第二六角螺栓;3153、元件内腔体;3154、电机;3155、风扇叶;316、安全防护金属网;317、控制器;318、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以及使用方法,包括生物滤岛,所述生物滤岛包括生物滤岛框架100、碳纤维生物基101、植物分解基102和生物浮体104,生物滤岛框架100的下方设置有碳纤维生物基101,生物滤岛框架100的上表面设置有植物分解基102,植物分解基102通过连接扣件103与生物滤岛框架100固定连接,生物滤岛框架100下端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生物浮体104,且生物浮体104设置有若干个;
还包括:
生态箱体302,其安装在生物滤岛框架100的上方,且生态箱体302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生态箱体302均分成两列安装在生物滤岛框架100上方的两侧,若干个生态箱体302均通过第一固定安装杆304与生物滤岛框架100固定连接,若干个生态箱体302的上端设置有逆变器303,生物滤岛框架100上方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曝气风机200;
蓄电池300,其安装在曝气风机200的两侧,且蓄电池300设置有两个,两个蓄电池300均通过固定连接杆件301与逆变器303电性连接,且固定连接杆件301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生态箱体302的两侧均设置有翻转遮挡板305,翻转遮挡板305通过电机转轴306与生态箱体302转动连接,翻转遮挡板305的内部设置有太阳能板3051,且太阳能板3051内嵌式安装在翻转遮挡板305的内部,太阳能板3051通过输送线路307与逆变器303电性连接。
设置的生态箱体302,可有效的为鸟类提高栖息地,使用的时候,由蓄电池300为电机转轴306提供动能,将翻转遮挡板305翻转打开,将内部的开口308裸露,便于鸟类进出,同时,设置在内腔体309内部的草毯310、透气防水层311和加热管312,可有效的加强鸟类栖息的舒适度,以及在冬天的时候,由加热管312加温,带动草毯310始终保持较为温暖的环境,还提供可繁衍的环境,同时设置的散热风扇315在开启的时候,向上吹风,通过导流板313柔性的改变风向,将其向下,可将风力在内部实现上下循环,避免内部空气不流通等问题。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翻转遮挡板305的内侧设置有开口308,生态箱体302的内部设置有内腔体309,逆变器303的上方设置有检修固定板3031,检修固定板3031通过第一六角螺栓3032与逆变器303螺纹连接,且第一六角螺栓3032设置有四个,逆变器303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预留孔槽3033,且散热预留孔槽3033与逆变器303一体式形成。
逆变器303的设置,可让生态箱体302两侧翻转遮挡板305内部的太阳能板3051,可将收集的光能进行光电效应,将其转化成电能,再输送到逆变器303中,转化成可以存储的电能进行输送。
请参阅图4,内腔体309内部的下方设置有透气防水层311,透气防水层311下方的内部设置有草毯310,草毯310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312,且加热管312与蓄电池300电性传输连接。
加热管312的设置,有效的在气温较低的时候,保障内部草毯310的温度,可将鸟类的居住舒适性得以提高。
请参阅图3和图4,内腔体309内部的上方设置有散热风扇315,散热风扇315上方通过第二固定安装杆314与生态箱体302固定连接,散热风扇315外侧的一圈通过安全防护金属网316将其与生态箱体302内壁连接,散热风扇315的上方设置有导流板313。
安全防护金属网316的设置,可以最大化的避免内部鸟类在内部居住的时候,因上下跳跃,导致被上方运行的元件所伤,同时,也有效的保护元件结构受损。
请参阅图5,散热风扇315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有防护网罩3151,防护网罩3151通过第二六角螺栓3152与散热风扇315螺纹连接,且第二六角螺栓3152设置有若干个,散热风扇315的内部设置有元件内腔体3153,元件内腔体3153的内部设置有电机3154,电机3154的端头设置有风扇叶3155,且风扇叶3155一端与电机3154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1和图2,曝气风机200的一端设置有阀门201,且阀门201设置有两个,两个阀门201的一侧均设置有连接固定件202,连接固定件20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气连接管203,第一通气连接管203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通气连接管204。
请参阅图1和图2,第二通气连接管204后端末尾的上端面设置有微孔曝气管2041,且微孔曝气管2041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微孔曝气管2041均与第二通气连接管204一体式形成,第二通气连接管204后端末尾的下方设置有微孔曝气底座205。
该设备在对滤岛进行曝气时,产生的水体流态中,污染物与滤岛生物载体进行充分的传质削减,由此产生的活性菌胶团随自然水体交互,脱落菌胶团覆盖黑臭底泥,改善底泥黑臭释放状态,同时为鱼类及植物提供优质营养源,同时滤床上的高等植物,释放化感物质,抑制有害藻类滋生,通过曝气扰流,使上下水体不同菌种充分混合,形成有益菌种增殖,与有害菌种形成生物抗衡。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图6,逆变器303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317,散热风扇315下端面的两角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18,控制器317中包括温度控制策略,温度控制策略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01:将生态箱体302的内部均匀划分为n个体积相同的空间,其中n大于4,通过位于每个空间的温度传感器对生态箱体302内部的温度进行采集(T1,T2,T3,...,Tn),其中Ti为第i个空间的温度值,计算生态箱体302内部的平均温度,
Figure BDA0004196808750000101
S102:提取生态箱体302的内部体积V,同时提取需要使生态箱体302保持的最终温度Tz,提取加热器加热电阻Rz,代入热传递公式中计算需要通入的加热器电流,热传递公式为:
Figure BDA0004196808750000102
其中u为加热器至生态箱体302内部空气的传热效率,I为加热器通电电流,Δt为加热时间,ρ为生态箱体302内空气的密度,计算在指定时间将生态箱体302内温度升温至指定温度需要的加热器通电电流/>
Figure BDA0004196808750000111
S103:将计算得到的加热器通电电流与加热器最大允许电流进行比较,若计算得到的加热器通电电流大于加热器最大允许电流,则通入加热器通电电流,若加热器通电电流小于加热器最大允许电流,则通入加热器最大允许电流,同时向指挥中心提示加热器不能满足使用,需要更换加热器。
实施例4
请参阅图1-图6,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以及使用方法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植物分解基102安装在生物滤岛框架100上,再将碳纤维生物基101安装在生物滤岛框架100的下方,同时将生物浮体104安装在生物滤岛框架100下端面的中间位置,以及曝气风机200安装在生物滤岛框架100上方中间位置,利用水体、生物载体、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维度协同作用,包括消解、吸附、沉降、过滤、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营养盐吸收及各类动物微生物的作用净化水质;
步骤二:再将曝气风机200一端安装上阀门201,以及在阀门201上安装连接固定件202,同时第一通气连接管203和第二通气连接管204一端固定连接,开启运行的曝气风机200,将流动气体通过第一通气连接管203和第二通气连接管204进行流送,最终通过微孔曝气管2041在碳纤维生物基101下方进行曝气,生物多样性富氧滤岛本身具有适当的遮蔽、涡流、饲料等效果,构成了鱼类生息的良好条件。实际的调查表明,在设施周围、富氧滤岛的下面聚集着大量的各类鱼种,均为生下来不到一年的幼鱼。为了强化富氧滤岛作为鱼类产卵床的机能,有的在滤岛的下面增设生物填料,改善鲤鱼等鱼类的浮式产卵床的结构。由于生物填料对污泥有吸附作用,又可净化水质;
步骤三:与此同时,设置在生态箱体302两侧翻转遮挡板305内部的太阳能板3051,将收集的光能进行光电效应,将其转化成电能,再输送到逆变器303中,转化成能够存储的电能,在蓄电池300进行电能的存放,同时,将电能提供给元件使用;
步骤四:草毯310安装在生态箱体302内部的下方,同时在草毯310上边设置一层透气防水层311,而内腔体309内部的上方安装有散热风扇315和安全防护金属网316,内部的鸟类栖息后,定时开启散热风扇315,风向向上吹,通过导流板313向下传导,将内部的空气带动循环,以及草毯310内部设置的加热管312,开启使用的时候,由蓄电池300提供电能支持,将草毯310在冬季的时候,提高内部温度。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包括生物滤岛,所述生物滤岛包括生物滤岛框架(100)、碳纤维生物基(101)、植物分解基(102)和生物浮体(104),所述生物滤岛框架(100)的下方设置有碳纤维生物基(101),所述生物滤岛框架(100)的上表面设置有植物分解基(102),所述植物分解基(102)通过连接扣件(103)与生物滤岛框架(100)固定连接,所述生物滤岛框架(100)下端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生物浮体(104),且生物浮体(104)设置有若干个;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生态箱体(302),其安装在所述生物滤岛框架(100)的上方,且生态箱体(302)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生态箱体(302)均分成两列安装在生物滤岛框架(100)上方的两侧,若干个所述生态箱体(302)均通过第一固定安装杆(304)与生物滤岛框架(100)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生态箱体(302)的上端设置有逆变器(303),所述生物滤岛框架(100)上方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曝气风机(200);
蓄电池(300),其安装在所述曝气风机(200)的两侧,且蓄电池(300)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蓄电池(300)均通过固定连接杆件(301)与逆变器(303)电性连接,且固定连接杆件(301)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生态箱体(302)的两侧均设置有翻转遮挡板(305),所述翻转遮挡板(305)通过电机转轴(306)与生态箱体(302)转动连接,所述翻转遮挡板(305)的内部设置有太阳能板(3051),且太阳能板(3051)内嵌式安装在翻转遮挡板(305)的内部,所述太阳能板(3051)通过输送线路(307)与逆变器(303)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遮挡板(305)的内侧设置有开口(308),所述生态箱体(302)的内部设置有内腔体(309),所述逆变器(303)的上方设置有检修固定板(3031),所述检修固定板(3031)通过第一六角螺栓(3032)与逆变器(303)螺纹连接,且第一六角螺栓(3032)设置有四个,所述逆变器(303)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预留孔槽(3033),且散热预留孔槽(3033)与逆变器(303)一体式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体(309)内部的下方设置有透气防水层(311),所述透气防水层(311)下方的内部设置有草毯(310),所述草毯(310)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312),且加热管(312)与蓄电池(300)电性传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体(309)内部的上方设置有散热风扇(315),所述散热风扇(315)上方通过第二固定安装杆(314)与生态箱体(30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315)外侧的一圈通过安全防护金属网(316)将其与生态箱体(302)内壁连接,所述散热风扇(315)的上方设置有导流板(3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315)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有防护网罩(3151),所述防护网罩(3151)通过第二六角螺栓(3152)与散热风扇(315)螺纹连接,且第二六角螺栓(3152)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散热风扇(315)的内部设置有元件内腔体(3153),所述元件内腔体(3153)的内部设置有电机(3154),所述电机(3154)的端头设置有风扇叶(3155),且风扇叶(3155)一端与电机(3154)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风机(200)的一端设置有阀门(201),且阀门(20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阀门(201)的一侧均设置有连接固定件(202),所述连接固定件(20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气连接管(203),所述第一通气连接管(203)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通气连接管(20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连接管(204)后端末尾的上端面设置有微孔曝气管(2041),且微孔曝气管(2041)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微孔曝气管(2041)均与第二通气连接管(204)一体式形成,所述第二通气连接管(204)后端末尾的下方设置有微孔曝气底座(20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303)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317),所述散热风扇(315)下端面的两角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18),所述控制器(317)中包括温度控制策略,所述温度控制策略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01:将生态箱体(302)的内部均匀划分为n个体积相同的空间,其中n大于4,通过位于每个空间的温度传感器对生态箱体(302)内部的温度进行采集(T1,T2,T3,...,Tn),其中Ti为第i个空间的温度值,计算生态箱体(302)内部的平均温度,
Figure FDA0004196808740000031
S102:提取生态箱体(302)的内部体积V,同时提取需要使生态箱体(302)保持的最终温度Tz,提取加热器加热电阻Rz,代入热传递公式中计算需要通入的加热器电流,热传递公式为:
Figure FDA0004196808740000032
其中u为加热器至生态箱体(302)内部空气的传热效率,I为加热器通电电流,Δt为加热时间,ρ为生态箱体(302)内空气的密度,计算在指定时间将生态箱体(302)内温度升温至指定温度需要的加热器通电电流
Figure FDA0004196808740000041
S103:将计算得到的加热器通电电流与加热器最大允许电流进行比较,若计算得到的加热器通电电流大于加热器最大允许电流,则通入加热器通电电流,若加热器通电电流小于加热器最大允许电流,则通入加热器最大允许电流,同时向指挥中心提示加热器不能满足使用,需要更换加热器。
10.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植物分解基(102)安装在生物滤岛框架(100)上,再将碳纤维生物基(101)安装在生物滤岛框架(100)的下方,同时将生物浮体(104)安装在生物滤岛框架(100)下端面的中间位置,以及曝气风机(200)安装在生物滤岛框架(100)上方中间位置;
步骤二:再将曝气风机(200)一端安装上阀门(201),以及在阀门(201)上安装连接固定件(202),同时第一通气连接管(203)和第二通气连接管(204)一端固定连接,开启运行的曝气风机(200),将流动气体通过第一通气连接管(203)和第二通气连接管(204)进行流送,最终通过微孔曝气管(2041)在碳纤维生物基(101)下方进行曝气;
步骤三:与此同时,设置在生态箱体(302)两侧翻转遮挡板(305)内部的太阳能板(3051),将收集的光能进行光电效应,将其转化成电能,再输送到逆变器(303)中,转化成能够存储的电能,在蓄电池(300)进行电能的存放,同时,将电能提供给元件使用;
步骤四:草毯(310)安装在生态箱体(302)内部的下方,同时在草毯(310)上边设置一层透气防水层(311),而内腔体(309)内部的上方安装有散热风扇(315)和安全防护金属网(316),内部的鸟类栖息后,定时开启散热风扇(315),风向向上吹,通过导流板(313)向下传导,将内部的空气带动循环,以及草毯(310)内部设置的加热管(312),开启使用的时候,由蓄电池(300)提供电能支持。
CN202310448926.6A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Active CN1163545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48926.6A CN116354525B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48926.6A CN116354525B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4525A true CN116354525A (zh) 2023-06-30
CN116354525B CN116354525B (zh) 2023-12-15

Family

ID=86933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48926.6A Active CN116354525B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5452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24538B1 (ko) * 2009-04-23 2009-11-02 주식회사 에코탑 다기능 조경 및 생태정화 식물섬
CN206126968U (zh) * 2016-10-14 2017-04-26 广州蓝碧环境科学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太阳能曝气生物竹炭生态浮床水处理装置
CN109796081A (zh) * 2019-02-27 2019-05-24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系统及方法
CN209376454U (zh) * 2019-01-17 2019-09-13 西华师范大学 一种野生鸟类救护饲养笼
CN112777880A (zh) * 2021-02-02 2021-05-11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光源发电自发热式湿地鸟类保护型人工浮岛
CN214115068U (zh) * 2020-11-22 2021-09-03 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质净化太阳能曝气生态浮岛系统
CN114314849A (zh) * 2021-12-21 2022-04-12 东珠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湿地修复处理用生态浮岛及其工作方法
CN115413076A (zh) * 2022-09-03 2022-11-29 重庆德明尚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加热设备的加热系统和方法
CN218561221U (zh) * 2022-08-23 2023-03-03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一种用于湖库水体生境改善的生态修复综合体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24538B1 (ko) * 2009-04-23 2009-11-02 주식회사 에코탑 다기능 조경 및 생태정화 식물섬
CN206126968U (zh) * 2016-10-14 2017-04-26 广州蓝碧环境科学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太阳能曝气生物竹炭生态浮床水处理装置
CN209376454U (zh) * 2019-01-17 2019-09-13 西华师范大学 一种野生鸟类救护饲养笼
CN109796081A (zh) * 2019-02-27 2019-05-24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系统及方法
CN214115068U (zh) * 2020-11-22 2021-09-03 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质净化太阳能曝气生态浮岛系统
CN112777880A (zh) * 2021-02-02 2021-05-11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光源发电自发热式湿地鸟类保护型人工浮岛
CN114314849A (zh) * 2021-12-21 2022-04-12 东珠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湿地修复处理用生态浮岛及其工作方法
CN218561221U (zh) * 2022-08-23 2023-03-03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一种用于湖库水体生境改善的生态修复综合体
CN115413076A (zh) * 2022-09-03 2022-11-29 重庆德明尚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加热设备的加热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4525B (zh) 202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6458A (zh) 一种太阳能生态浮岛及水生态修复方法
CN106745766A (zh) 一种依靠太阳能曝气增氧的水生植物浮床系统
CN209024276U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生态浮床
CN207016562U (zh) 一种曝气式生态浮床系统
CN108946950A (zh) 一种多功能人工浮岛水质净化系统
CN106561530A (zh) 光伏发电与鱼类露天式集约化养殖一体化复合生产系统
CN112777880A (zh) 一种光源发电自发热式湿地鸟类保护型人工浮岛
CN217627812U (zh) 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岛
CN106561500A (zh) 光伏全覆盖式渔光互补高密度鱼类养殖系统
CN109205792A (zh) 一种黑臭河道综合系统治理方法
CN116354525B (zh) 一种治理废水的生态间歇曝气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CN214088163U (zh) 一种水质净化用生态修复机构
CN115735837B (zh) 一种渔光互补的低碳智慧渔场
CN205295095U (zh) 一种滞流黑臭水体治理的系统
CN209940779U (zh) 一种河道净化装置
CN214612058U (zh) 一种光源发电自发热式湿地鸟类保护型人工浮岛
CN211445236U (zh) 一种框架结构太阳能曝气生态多样性浮岛
CN114145260A (zh) 一种生态养殖循环系统
CN209242769U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水体净化装置
CN113880354A (zh) 一种高海拔条件下污水处理用工艺
CN208471673U (zh) 一种漂浮式净水装置
KR101923803B1 (ko) 태양열을 이용한 에너지절감 바이오플락 양식장
CN215559730U (zh) 人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CN110818455A (zh) 一种适用于农牧旅游区多源有机废弃物集成处置的方法
CN219603363U (zh) 一种人工湿地的自动控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