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50987A - 一种烟雾监控防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烟雾监控防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50987A
CN116350987A CN202310544671.3A CN202310544671A CN116350987A CN 116350987 A CN116350987 A CN 116350987A CN 202310544671 A CN202310544671 A CN 202310544671A CN 116350987 A CN116350987 A CN 1163509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fixedly connected
fire
communicate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446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ofengy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ofengy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ofengy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ofengy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446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509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50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098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7/00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 A62C37/08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comprising an outlet device containing a sensor, or itself being the sensor, i.e. self-contained sprinklers
    • A62C37/10Releasing means, e.g. electrically releas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2/00Fire prevention or containment
    • A62C2/06Physical fire-barriers
    • A62C2/10Fire-proof curta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5/00Permanently-installed equipment
    • A62C35/20Hydrants, e.g. wall-hoses, wall units, plug-in cabine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烟雾监控防火装置,涉及防火装置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两端构造有开口,所述箱体内一端固定连接有阻火网框,所述箱体外侧固定连接有烟雾触发警报器;抽气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箱体内另一端且与阻火网框相连通的冷却网箱,所述冷却网箱的另一端安装有抽气扇;降温灭火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箱体上的两个承载座。本申请通过在房屋顶部设立箱体,在烟雾警报触发器触发后可以通过抽气扇将屋内的烟雾抽离出房屋,期间可以通过冷却箱与阻火网框降低烟雾温度,避免火焰与高温影响装置的运行,降低周围的烟雾浓度,保障人员灭火时的视野清晰,降低人员吸入过多烟雾的可能性,保障人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烟雾监控防火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防火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雾监控防火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中一般会设有多种防火装置,如烟雾报警器来监控火灾的发生,消防栓与灭火器作为主要灭火用具,人为使用进行及时的灭火,防火喷头则作为触发式的辅助喷淋减小火势。但当火灾发生后会迅速朝向周围的可燃物迅速蔓延,在大火蔓延过程中常常伴随的是大量有毒烟雾,当人员使用消防栓或灭火器想要对火灾进行扑灭时,一方面浓烟会导致视野模糊,无法及时搜寻到火灾源头,另一方面在灭火时还可能会吸入大量烟尘,从而导致呼吸道与肺部损伤,极易发生危险,但是现有的烟雾报警器又仅局限于警醒功能,并不具备处理烟雾与减小烟雾的功能,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烟雾监控防火装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烟雾监控防火装置。
本申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烟雾监控防火装置,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的两端构造有开口,所述箱体内一端固定连接有阻火网框,所述箱体外侧固定连接有烟雾触发警报器;
抽气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箱体内另一端且与阻火网框相连通的冷却网箱,所述冷却网箱的另一端安装有抽气扇;
降温灭火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箱体上的两个承载座,其中一个所述承载座上可拆卸安装有灭火器筒,另一个所述承载座上可拆卸安装有与冷却网箱相连通的高压存水瓶,所述灭火器筒的端口处安装有三通控制阀,所述三通控制阀的其中一端与冷却网箱之间连通有通水管,所述三通控制阀的另一端可拆卸连通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翻转喷淋件;
辅助驱动件,包括固定连通在通水管与安装管上的通水框,所述通水框内转动安装有驱动叶轮,所述驱动叶轮与抽气扇之间安装有联动件。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在房屋顶部的拐角处且一端开口向下设置,所述箱体采用纤维水泥板组合而成,所述箱体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外界相连通的通风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阻火网框包括滑动插设在箱体内且相互对接的两个矩形环框,两个所述矩形环框内均构造有蜂窝通道,两个所述蜂窝通道交错设置且相互连通,所述箱体两侧均贯穿安装有螺纹连接在矩形环框上的固定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网箱包括固定连接在箱体内顶部的隔热框,所述隔热框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呈梯形设置的金属散热网片,所述金属散热网片之间构造有多个流通槽,所述隔热框上固定连通有两个贯穿箱体且与流通槽相连通的流通管,其中一个所述流通管与通水管通过电磁控制阀相连通,所述通水管上固定连通有与自来水管道相连通的分流管,另一个所述流通管通过电磁控制阀与高压存水瓶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抽气扇包括固定连接在隔热框顶部的网板,所述网板上侧固定连接有贯穿电机,所述贯穿电机的输出轴一端贯穿网板且端部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贯穿电机的另一端与联动件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U型框,所述U型框的两侧均铰接有两个弧形钢带,其中一侧的所述弧形钢带端部铰接有“土”字形杆,另一侧的所述弧形钢带端部构造有用于包裹“土”字形杆的弹性卡套。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喷淋件包括转动套设在安装管上的转动框,所述转动框与安装管之间连接有扭簧,所述转动框另一端固定连通有L型连管,所述L型连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伞状喷头,所述L型连管与箱体之间安装有触发断开件。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断开件包括固定连接在L型连管侧面的连接板,所述箱体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固定连接有贯穿连接板的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上螺纹连接有抵触在连接板上的热敏玻璃环管。
进一步地,所述烟雾触发警报器包括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箱体侧面的两个V型底板,两个所述V型底板分别设立在箱体的上下两端,所述V型底板上均固定连接有烟雾警报器,所述烟雾警报器上安装有用于控制三通控制阀以及电磁控制阀的通电触发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驱动叶轮上的水平转轴,两个所述水平转轴之间通过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箱体内转动安装有与水平转轴垂直设置的换向轴,所述水平转轴与换向轴之间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所述贯穿电机的输出轴与换向轴之间通过皮带轮传动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申请通过在建筑墙壁上设立箱体,并将箱体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当烟雾触发警报器被触发时可以及时启动抽气组件从而快速的将升腾到上方的烟雾抽出建筑,随之而来的火势则会被阻火网框所阻隔,并逐步熄灭,有效的减少了建筑内烟雾的存有量,并且持续将烟雾朝向屋顶外部抽取,可以引导屋内烟雾朝向上方汇集,避免人员视线受到烟雾的阻隔,有利于及时使用灭火器或消防栓扑灭火灾。
2、本申请通过在箱体内设置降温灭火组件可以在烟雾触发警报器触发后,启动三通控制阀来控制灭火器筒的开启,并通过翻转喷淋件快速朝向箱体的斜下方喷洒,可以有效的对随烟雾引导过来的火势进行扑灭,从而避免火势朝向该部位蔓延,进一步减少烟雾的产生,而灭火器筒内的灭火剂使用完毕后还可以通过通水管连通自来水管以此来使用水源继续灭火,极大的增加了装置的功能性与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局部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申请箱体立体结构半剖图;
图4是本申请阻火网框立体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抽气组件立体结构半剖图;
图6是本申请抽气组件又一立体结构半剖图;
图7是本申请承载座立体结构图;
图8是本申请转动喷淋件立体结构半剖图;
图9是本申请转动喷淋件又一立体结构半剖图;
图10是本申请辅助驱动件立体结构图;
图11是本申请图10中立体结构半剖图;
附图标记:1、箱体;101、通风管道;2、阻火网框;201、矩形环框;202、蜂窝通道;203、固定螺栓;3、烟雾触发警报器;301、V型底板;302、烟雾警报器;303、通电触发开关;4、抽气组件;401、冷却网箱;4011、隔热框;4012、金属散热网片;4013、流通槽;4014、流通管;4015、分流管;4016、电磁控制阀;402、抽气扇;4021、网板;4022、贯穿电机;4023、扇叶;5、降温灭火组件;501、承载座;5011、底座;5012、U型框;5013、弧形钢带;5014、“土”字形杆;5015、弹性卡套;502、灭火器筒;503、高压存水瓶;504、三通控制阀;505、通水管;506、安装管;507、翻转喷淋件;5071、转动框;5072、扭簧;5073、L型连管;5074、伞状喷头;5075、触发断开件;50751、连接板;50752、定位板;50753、连接螺栓;50754、热敏玻璃环管;6、辅助驱动件;601、通水框;602、驱动叶轮;603、联动件;6031、水平转轴;6032、换向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图2、图10和图11所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烟雾监控防火装置,包括:
箱体1,箱体1的两端构造有开口,箱体1内一端固定连接有阻火网框2,箱体1外侧固定连接有烟雾触发警报器3,烟雾触发警报器3在接触到一定浓度的烟雾时会产生警示音以及时提醒周围人员发生了火灾,以便于人员能够快速反应扑灭火灾;
抽气组件4,包括固定连接在箱体1内另一端且与阻火网框2相连通的冷却网箱401,冷却网箱401的另一端安装有抽气扇402,在发生火灾时伴随的浓烟拥有极高的温度,其一般会朝向上方升腾,因此箱体1整体安装在房屋顶部,而抽气扇402此时会通过烟雾触发警报器3进行开启,此时烟雾会快速被抽入到箱体1当中,伴随烟雾的是四处蔓延的火势,火势会随着烟雾的抽取一起朝向箱体1处集中,而阻火网框2则可以将火焰阻隔在外部,避免将抽气扇402损毁,并且冷却网箱401也会对抽取的烟雾进行一定的冷却,避免长时间的与高温烟雾接触导致抽气扇402损坏,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降温灭火组件5,包括固定连接在箱体1上的两个承载座501,其中一个承载座501上可拆卸安装有灭火器筒502,灭火器筒502内存有高压灭火剂,与现有的灭火器原理相同,另一个承载座501上可拆卸安装有与冷却网箱401相连通的高压存水瓶503,高压存水瓶503内压缩有一定量的水源,灭火器筒502的端口处安装有三通控制阀504,三通控制阀504的其中一端与冷却网箱401之间连通有通水管505,通水管505与自来水管也连通在一起,为冷却网箱401提供冷却用水,三通控制阀504的另一端可拆卸连通有安装管506,安装管506的另一端连通有翻转喷淋件507,当烟雾被抽气扇402抽取的同时,翻转喷淋件507也会翻转到箱体1的侧面,其开口朝向箱体1周围的下方空间,此时三通控制阀504通过电路控制首先打开灭火器筒502与安装管506的连通,使其中的灭火剂通过压力快速朝向下方的空间喷洒,可以有效的减少火势朝向该部位蔓延的速度,辅助灭火,从而保护装置本身的安全,避免被火灾损毁,而灭火剂使用完毕后可以通过三通控制阀504开启安装管506与通水管505的连通,自来水通过翻转喷淋件507快速喷洒到周围,一方面继续对火势进行阻隔扑灭,另一方面可以对周围的烟雾进行初步打湿降温,可以有效的降低烟雾浓度,使周围视野逐步清晰,方便人员观察火源进行灭火,并且可以避免进入箱体1内的烟雾温度过高导致后续影响抽气扇402的正常运行;
辅助驱动件6,包括固定连通在通水管505与安装管506上的通水框601,通水框601内转动安装有驱动叶轮602,驱动叶轮602与抽气扇402之间安装有联动件603,辅助驱动件6主要用在电路被火势损毁时使用,在火灾刚发生时电路仍然完整,烟雾触发警报器3能够控制三通控制阀504进行运作,此时自来水管的水压能够冲击通水框601内的驱动叶轮602进行转动,并通过联动件603来继续带动抽气扇402进行转动,以此来继续实现抽离烟雾的工作,有效的提高了装置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固定连接在房屋顶部的拐角处且一端开口向下设置,箱体1采用纤维水泥板组合而成,箱体1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外界相连通的通风管道101,因火灾时烟雾的温度较高一般会升腾到屋顶持续堆积,大量的烟雾会汇聚到房屋拐角处,因此将箱体1设立在该处一方面可以使烟雾触发警报器3快速反应,另一方面可以使后续抽离烟雾更加迅速,而箱体1采用防火隔热材质的纤维水泥板可以有效的保护箱体1内部的结构,增加安全性,通风管道101直接与外界连通,可以将烟雾直接抽离到外界,避免烟雾在建筑内堆积,减少烟雾浓度,保障人员灭火时的视野清晰。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阻火网框2包括滑动插设在箱体1内且相互对接的两个矩形环框201,两个矩形环框201内均构造有蜂窝通道202,两个蜂窝通道202交错设置且相互连通,箱体1两侧均贯穿安装有螺纹连接在矩形环框201上的固定螺栓203,阻火网框2的阻火原理主要为,因抽气扇402的抽气,气流会持续朝向阻火网框2的端部汇集,而火焰接触到阻火网框2时,因矩形环框201为阻燃材料,因此火焰会被蜂窝通道202所分割,火焰分子会逐步分散到各个孔洞当中,并且在孔洞中移动的过程中撞击其内壁会将其中的热量逐步损耗,从而无法形成实质火焰,以此来实现阻隔火焰的功能,而两个矩形环框201可以将蜂窝通道202再次分隔为交错的通道,可以二次将火焰分子分隔开来,以提高热量损耗效果,并且将两个矩形环框201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可以方便后续的维修更换,提高装置的灵活性与便捷性,节省成本。
如图5-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网箱401包括固定连接在箱体1内顶部的隔热框4011,隔热框4011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呈梯形设置的金属散热网片4012,金属散热网片4012之间构造有多个流通槽4013,隔热框4011上固定连通有两个贯穿箱体1且与流通槽4013相连通的流通管4014,其中一个流通管4014与通水管505通过电磁控制阀4016相连通,通水管505上固定连通有与自来水管道相连通的分流管4015,另一个流通管4014通过电磁控制阀4016与高压存水瓶503相连通,其中高压存水瓶503作为备用水源,如果自来水断绝时可以使用其中的水源进行冷却供给,冷却网箱401在运作时,首先通过电磁控制阀4016打开通水管505与流通管4014的连通,分流管4015导入到通水管505内的自来水会作为冷却水,并且通过三通控制阀504的打开为翻转喷淋件507提供喷淋用水,通过流通管4014对流通槽4013内进行分散注水时,需要说明的是流通管4014与流通槽4013的连接口远小于通水管505的内径,因此注水速度低于翻转喷淋件507的喷水速度,以防止水流将流通槽4013封堵起来,而金属散热网片4012会持续将热量传递给水源,并使水源持续蒸发,多余的水源则会顺箱体1与阻火网框2向下流动,一方面可以对阻火网框2提供冷却,另一方面可以对其中粘附的烟尘进行冲洗,避免堵塞,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如图5-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抽气扇402包括固定连接在隔热框4011顶部的网板4021,网板4021上侧固定连接有贯穿电机4022,贯穿电机4022的输出轴一端贯穿网板4021且端部固定连接有扇叶4023,贯穿电机4022的另一端与联动件603传动连接,扇叶4023在火灾初期均利用电力来驱动贯穿电机4022为其提供转动力,而贯穿电机4022不具备自锁性,当火灾将电路损毁时,电力供应停止,辅助驱动件6则会通过联动件603来带动贯穿电机4022的输出轴进行转动,以此来使扇叶4023继续转动,保障装置的持续运行,提高装置的适应性。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座501包括底座5011,底座5011上固定连接有U型框5012,U型框5012的两侧均铰接有两个弧形钢带5013,其中一侧的弧形钢带5013端部铰接有“土”字形杆5014,另一侧的弧形钢带5013端部构造有用于包裹“土”字形杆5014的弹性卡套5015,承载座501主要用于对灭火器筒502以及高压存水瓶503进行承接更换使用,因灭火器筒502以及高压存水瓶503均为高压瓶体,长时间的存放可能会产生泄压现象,导致火灾发生时无法正常使用,因此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查与更换,而设置弧形钢带5013,可以方便对其进行捆绑,并利用“土”字形杆5014与弹性卡套5015的套接实现对接相连,操作方便快捷,提高装置的灵活性。
如图1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喷淋件507包括转动套设在安装管506上的转动框5071,转动框5071与安装管506之间连接有扭簧5072,转动框5071另一端固定连通有L型连管5073,在初始状态下扭簧5072始终处于钮紧状态,即始终对L型连管5073施加一个翻转的趋势,L型连管507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伞状喷头5074,L型连管5073与箱体1之间安装有触发断开件5075,当火灾发生时房屋内的温度会急剧升高,此时触发断开件5075会使L型连管5073与箱体1的连接断开,然后通过扭簧5072来带动L型连管5073从竖直状态翻转为水平状态,需要说明的是转动框5071内设置有卡板用于限制其转动的角度,使L型连管5073在转动至水平状态后不会再继续翻转,此时伞状喷头5074与箱体1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可以有效的提高喷淋的范围,并且避免水雾被直接吸入到箱体1内,保障喷淋灭火的效果。
如图1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发断开件5075包括固定连接在L型连管5073侧面的连接板50751,箱体1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板50752,定位板50752上固定连接有贯穿连接板50751的连接螺栓50753,连接螺栓50753上螺纹连接有抵触在连接板50751上的热敏玻璃环管50754,高温状态下热敏玻璃环管50754会迅速爆裂,从而导致对连接板50751的限位消失,以此来使扭簧5072带动转动框5071与L型连管5073进行转动,而设置连接螺栓50753可以在后续重新将L型连管5073翻转复位,并将新的热敏玻璃环管50754安装在其上对L型连管5073进行限位,方便装置的重复利用。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烟雾触发警报器3包括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箱体1侧面的两个V型底板301,两个V型底板301分别设立在箱体1的上下两端,V型底板301上均固定连接有烟雾警报器302,烟雾警报器302上安装有用于控制三通控制阀504以及电磁控制阀4016的通电触发开关303烟雾警报器302与现有的烟雾探测器结构原理相同,而通电触发开关303则为传感器,利用烟雾警报器302的触发来发送打开或关闭三通控制阀504与电磁控制阀4016的电信号,以便于及时控制装置的运行,而通过两个V型底板301可以设置两个方位不同且倾斜朝向不同的烟雾警报器302,可以实现两个烟雾警报器302均触发烟雾警报时再对三通控制阀504以及电磁控制阀4016发出启动信号,避免出现误判导致装置的误启动,增加安全性。
如图10-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联动件603包括固定连接在驱动叶轮602上的水平转轴6031,两个水平转轴6031之间通过皮带轮传动连接,箱体1内转动安装有与水平转轴6031垂直设置的换向轴6032,水平转轴6031与换向轴6032之间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贯穿电机4022的输出轴与换向轴6032之间通过皮带轮传动连接,在火灾中期房屋内的线路可能会被损毁,电力失去来源,三通控制阀504与电磁控制阀4016此时已经处于开启使用状态,而贯穿电机4022也工作了一定的时间,有可能会被高温所损坏,在停止供电后,自来水管的水压仍然存在可以利用水流的冲击来带动两个通水框601内的驱动叶轮602的持续转动,两者连接的水平转轴6031通过皮带轮传动可以带动换向轴6032进行转动,从而最终带动贯穿电机4022的输出轴以及扇叶4023进行转动,以此来实现抽气扇402的继续工作,以便于排烟的持续进行,增加装置的适应性,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所使用的皮带轮与皮带均采用耐火橡胶材质,可以抵御一定的高温,保障装置的正常运行,并且可以在其外侧包裹一层壳体,图中未示出,进一步防止被火焰损毁,增加安全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烟雾监控防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所述箱体(1)的两端构造有开口,所述箱体(1)内一端固定连接有阻火网框(2),所述箱体(1)外侧固定连接有烟雾触发警报器(3);
抽气组件(4),包括固定连接在箱体(1)内另一端且与阻火网框(2)相连通的冷却网箱(401),所述冷却网箱(401)的另一端安装有抽气扇(402);
降温灭火组件(5),包括固定连接在箱体(1)上的两个承载座(501),其中一个所述承载座(501)上可拆卸安装有灭火器筒(502),另一个所述承载座(501)上可拆卸安装有与冷却网箱(401)相连通的高压存水瓶(503),所述灭火器筒(502)的端口处安装有三通控制阀(504),所述三通控制阀(504)的其中一端与冷却网箱(401)之间连通有通水管(505),所述三通控制阀(504)的另一端可拆卸连通有安装管(506),所述安装管(506)的另一端连通有翻转喷淋件(507);
辅助驱动件(6),包括固定连通在通水管(505)与安装管(506)上的通水框(601),所述通水框(601)内转动安装有驱动叶轮(602),所述驱动叶轮(602)与抽气扇(402)之间安装有联动件(6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雾监控防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固定连接在房屋顶部的拐角处且一端开口向下设置,所述箱体(1)采用纤维水泥板组合而成,所述箱体(1)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外界相连通的通风管道(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雾监控防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火网框(2)包括滑动插设在箱体(1)内且相互对接的两个矩形环框(201),两个所述矩形环框(201)内均构造有蜂窝通道(202),两个所述蜂窝通道(202)交错设置且相互连通,所述箱体(1)两侧均贯穿安装有螺纹连接在矩形环框(201)上的固定螺栓(2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雾监控防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网箱(401)包括固定连接在箱体(1)内顶部的隔热框(4011),所述隔热框(4011)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呈梯形设置的金属散热网片(4012),所述金属散热网片(4012)之间构造有多个流通槽(4013),所述隔热框(4011)上固定连通有两个贯穿箱体(1)且与流通槽(4013)相连通的流通管(4014),其中一个所述流通管(4014)与通水管(505)通过电磁控制阀(4016)相连通,所述通水管(505)上固定连通有与自来水管道相连通的分流管(4015),另一个所述流通管(4014)通过电磁控制阀(4016)与高压存水瓶(503)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烟雾监控防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扇(402)包括固定连接在隔热框(4011)顶部的网板(4021),所述网板(4021)上侧固定连接有贯穿电机(4022),所述贯穿电机(4022)的输出轴一端贯穿网板(4021)且端部固定连接有扇叶(4023),所述贯穿电机(4022)的另一端与联动件(603)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雾监控防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501)包括底座(5011),所述底座(5011)上固定连接有U型框(5012),所述U型框(5012)的两侧均铰接有两个弧形钢带(5013),其中一侧的所述弧形钢带(5013)端部铰接有“土”字形杆(5014),另一侧的所述弧形钢带(5013)端部构造有用于包裹“土”字形杆(5014)的弹性卡套(50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雾监控防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喷淋件(507)包括转动套设在安装管(506)上的转动框(5071),所述转动框(5071)与安装管(506)之间连接有扭簧(5072),所述转动框(5071)另一端固定连通有L型连管(5073),所述L型连管(507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伞状喷头(5074),所述L型连管(5073)与箱体(1)之间安装有触发断开件(507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烟雾监控防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断开件(5075)包括固定连接在L型连管(5073)侧面的连接板(50751),所述箱体(1)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板(50752),所述定位板(50752)上固定连接有贯穿连接板(50751)的连接螺栓(50753),所述连接螺栓(50753)上螺纹连接有抵触在连接板(50751)上的热敏玻璃环管(5075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雾监控防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触发警报器(3)包括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箱体(1)侧面的两个V型底板(301),两个所述V型底板(301)分别设立在箱体(1)的上下两端,所述V型底板(301)上均固定连接有烟雾警报器(302),所述烟雾警报器(302)上安装有用于控制三通控制阀(504)以及电磁控制阀(4016)的通电触发开关(303)。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烟雾监控防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603)包括固定连接在驱动叶轮(602)上的水平转轴(6031),两个所述水平转轴(6031)之间通过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箱体(1)内转动安装有与水平转轴(6031)垂直设置的换向轴(6032),所述水平转轴(6031)与换向轴(6032)之间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所述贯穿电机(4022)的输出轴与换向轴(6032)之间通过皮带轮传动连接。
CN202310544671.3A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烟雾监控防火装置 Withdrawn CN1163509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44671.3A CN116350987A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烟雾监控防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44671.3A CN116350987A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烟雾监控防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0987A true CN116350987A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05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44671.3A Withdrawn CN116350987A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烟雾监控防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5098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2100388A1 (zh) 组合式自控节能安全机柜
CN210087173U (zh) 一种智慧消防用具有烟雾检测功能的防火卷帘门
EP0637977B1 (en) Installation for fighting fire
CN116350987A (zh) 一种烟雾监控防火装置
KR102073356B1 (ko) 화재시 급기와 배기 조절 기능을 구비한 비상 대피 안전 시스템
CN211081587U (zh) 一种能够防止火势快速蔓延的防火门
CN213359885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消防门
CN213466574U (zh) 一种机械与电控相结合的厨房灭火系统
CN113648560B (zh) 一种消防用水雾喷射卷帘门
CN104740807A (zh) 氮气灭火系统
CN211132799U (zh) 一种建筑物灭火逃生装置
CN114336313A (zh) 一种自带灭火功能的机电设备
CN214997232U (zh) 一种具有防火排烟性能的隔热幕墙门窗
CN218729485U (zh) 消防联动演示系统
CN220656256U (zh) 一种厨房安全消防灭火设备
CN112245825A (zh) 一种自动灭火的飞行消防装置
CN212395631U (zh) 一种灾害救援系统
CN214145274U (zh) 一种消防防火报警门
WO2002058794A9 (en) Fire protection system
CN212998051U (zh) 一种防火型消防卷帘
CN219149076U (zh) 一种烟道防火灭火装置
CN219638717U (zh) 一种多功能机电一体化消防门
CN215979092U (zh) 一种防烟雾扩散的钢制防火门
KR102349411B1 (ko) 건물 화재 진압시스템
CN110013632B (zh) 一种控火烟囱及建筑物的防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