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7370A - 信息回填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回填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47370A
CN116347370A CN202111592779.7A CN202111592779A CN116347370A CN 116347370 A CN116347370 A CN 116347370A CN 202111592779 A CN202111592779 A CN 202111592779A CN 116347370 A CN116347370 A CN 1163473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ing
association
key value
backfilling
identification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927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芸
张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59277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4737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4187 priority patent/WO202311612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347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73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04W4/203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for converged personal network application service interworking, e.g. OMA converged personal network services [CP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回填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信息回填方法包括:确定当前用户设备的通讯网络切换场景;根据通讯网络切换场景确定需要回填处理的目标接口;解析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得到用户识别码和与目标接口对应的关联键值,并根据关联键值将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本发明先确定需要回填的目标接口,通过关联键值与目标接口的信令建立匹配关联,并根据关联键值将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能够实现对通信网络系统之间互操作信令的关联,有效提高对通信网络之间的信令的管理,提高用户感知能力,能够为多个网络系统的联合智能运维提供完整的数据支撑。

Description

信息回填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但不限于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信息回填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的发展,通信网络智能运维离不开信令的采集和关联。当前现有技术大部分是针对4G信令的关联合成,随着5G系统商用开展,5G信令的关联合成技术也开始快速发展,当前的技术集中在5G信令内部关联,例如5G控制面各个通信接口信令关联,5G控制面和用户面关联等,但是两种通信网络之间相对独立,因此无法有效对两种通信网络之间的信令进行管理,导致通信网络之间的用户感知能力差,不容易发现网络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回填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实现对通信网络之间互操作的信令关联,有效提高对通信网络之间的信令的管理,提高用户感知能力。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回填方法,包括:
确定当前用户设备的通讯网络切换场景;
根据所述通讯网络切换场景确定需要回填处理的目标接口;
解析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得到用户识别码和与所述目标接口对应的关联键值,并根据所述关联键值将所述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所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回填方法。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实现如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回填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息回填方法,可应用在网络系统中,网络系统中包括用户设备和多个网元,在执行信息回填方法时,确定当前用户设备的通讯网络切换场景,根据通讯网络切换场景确定需要回填处理的目标接口,本发明实施例根据通讯网络切换场景得到用户设备需要切换到哪个通信网络中,以此来确定得到需要回填的目标接口,网络系统中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包含了用户识别码,随后解析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得到用户识别码和与目标接口对应的关联键值,通过关联键值与目标接口的信令建立匹配关联,并根据关联键值将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能够实现对通信网络系统之间互操作信令的关联,有效提高对通信网络之间的信令的管理,提高用户感知能力,能够为多个网络系统的联合智能运维提供完整的数据支撑。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是本发明一个施例提供的信息回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回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回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回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回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回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回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回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回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回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回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回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回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回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模块框图;
图1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回填方法的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回填方法的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回填方法的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回填方法的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
应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为一个(或一项)以上,多个(或多项)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回填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实现对通信网络之间互操作的信令关联,有效提高对通信网络之间的信令的管理,提高用户感知能力,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息回填方法可以应用在网络系统当中,网络系统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和多个网元,网络设备与网元之间通信连接,并通过发送信令建立网络连接,网元可以包括移动性管理网元、基站节点和目标功能网元,移动性管理网元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和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目标功能网元可以包括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鉴权服务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Function,AUSF)和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等,基站节点包括eNB和gNB,上述可根据通信需要进行网络系统的设置,本发明实施例不对网络系统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制,用户设备与网元之间、网元与网元之间、基站节点与上述两者之间通过规定的接口实现通信连接,如N1N2接口、N11接口、N12接口、S1-MME接口、S6a接口、S11接口等,接口遵循对应的标准协议。
通信网络智能运维离不开信令的采集和关联,当前现有技术大部分是针对4G信令的关联合成,随着5G系统商用开展,5G信令的关联合成技术也开始快速发展,当前的技术集中在5G信令内部关联,例如5G控制面各个接口信令关联,5G控制面和用户面关联等,在当前移动通信网络中,4G/5G网络共享用户数据的数据库信息,且5G终端兼容支持4G网络接入,因此用户设备可以在4G/5G网络之间移动,从而产生大量4G/5G网络的信令交互,网络中产生4G/5G交互的原因众多,分析困难,因此单从4G网络或者单从5G网络来分析信令,无法了解用户操作失败的真正原因,发现网络的潜在存在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4G和5G之间的网络切换为例子,在满足本发明实施例要求的前提下,还可以是与3G或6G进行网络切换的场景,本发明不对其做具体限制。
当前4G/5G网络共享用户数据的数据库信息,且5G终端兼容支持4G网络接入,因此用户设备可以在4G/5G网络之间移动,从而产生大量4G/5G网络的信令交互。网络中产生4G/5G交互的原因众多,例如终端位置移动、网络信号质量差异、语音EPS回落、终端和网络选择等。一旦在4G/5G网络间操作失败,将很难在单系统信令中发现问题根源。由于4G和5G控制面信令相对独立,需要有关联信息才能够将4G/5G信令进行管理,这是4G/5G信令关联的难点所在,4G/5G信令关联的联系纽带是用户设备。每个移动用户设备都由唯一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来标识。IMSI号码回填是4G/5G控制面信令采集解析设备的重要功能,更是4G/5G互操作中4G流程和5G流程关联的桥梁。在4G/5G核心网控制面各接口信令中,大部分接口(如S6a、S11和N11、N12等)在一个完整的会话中均至少会有一条消息携带IMSI号码,无需跨接口回填IMSI号码。但是有两个主要的关联接口例外,S1-MME接口极少出现IMSI号码,N1N2接口从不直接出现明文的IMSI号码。因此S1-MME和N1N2两个接口的IMSI号码字段,需要从其它接口关联回填,在4G/5G交互的各种场景下,信令流程涉及的接口众多且信令流程尤为复杂,需设计合理高效的算法和系统来保证IMSI号码回填准确性。在IMSI准确回填的前提下,将4G部分和5G部分的流程进行关联,生成完整的4G/5G互操作记录,作为4G/5G互操作分析的数据源。4G/5G互操作分析是4G/5G联合网络智能分析的重要功能,广泛应用于评估4G/5G用户感知,发现网络质量问题。
基于此,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回填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网络设备可以应用在网络系统中,网络系统的结构在上述实施例中已有描述,在此不在赘述,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息回填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10、步骤S120和步骤S130。
步骤S110,确定当前用户设备的通讯网络切换场景。
步骤S120,根据通讯网络切换场景确定需要回填处理的目标接口。
步骤S130,解析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得到用户识别码和与目标接口对应的关联键值,并根据关联键值将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
在一实施例中,信息回填方法,可应用在网络系统中,网络系统中包括用户设备和多个网元,在执行信息回填方法时,确定当前用户设备的通讯网络切换场景,根据通讯网络切换场景确定需要回填处理的目标接口,本发明实施例根据通讯网络切换场景得到用户设备需要切换到哪个通信网络中,以此来确定得到需要回填的目标接口,网络系统中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包含了用户识别码,随后解析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得到用户识别码和与目标接口对应的关联键值,通过关联键值与目标接口的信令建立匹配关联,并根据关联键值将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能够实现对通信网络系统之间互操作信令的关联,有效提高对通信网络之间的信令的管理,提高用户感知能力,能够为多个网络系统的联合智能运维提供完整的数据支撑。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设备的通讯网络切换场景,可以包括4G与5G网络之间的切换场景,并可以包括空闲态5G重选4G场景、空闲态4G重选5G场景、连接态5G切换4G场景和连接态4G切换5G场景等,通过将用户识别码回填到目标接口的信令中,使得目标接口中的信令可以包含用户识别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识别码为IMSI码,用户识别码作为互操作中不同通信网络之间流程关联的桥梁,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准确回填用户识别码,将4G部分和5G部分的流程进行关联,生成完整的4G/5G互操作记录。
可以理解的是,目标接口可以为任意需要回填的接口,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通讯网络切换场景为空闲态5G重选4G场景时,目标接口为S1-MME接口,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为MME,当通讯网络切换场景为空闲态4G重选5G场景时,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为AMF,目标接口为N1N2接口,而当通讯网络切换场景为连接态5G切换4G场景和连接态4G切换5G场景时,目标接口为S1-MME接口和N1N2接口,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为AMF和MME。
参照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10中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210和步骤S220。
步骤S210,获取网络系统内用户设备进行通讯网络切换后产生的信令。
步骤S220,根据网络系统内的信令判断得到用户设备的通讯网络切换场景。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根据系统内的信令判断得到用户设备通讯网络切换的场景,网络设备可以获取网络系统内用户设备进行通讯网络切换后产生的信令,该信令可以包括用户设备发起网络切换操作后,网络系统内各个网元、用户设备和基站节点之间交互的信令,网络设备根据信令可以得到用户设备的通讯网络切换场景,以此可以判断出需要回填的目标接口,还可以据此进行通信网络系统互操作的分析,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设备发起不同的通讯网络切换时,网络系统内的信令是不同的,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获取网络系统内用户设备进行通讯网络切换后产生的信令,并将信令存储,随后根据存储的关键信令来判断通讯网络切换的场景,关键信令可以是可以区分通讯网络切换场景的信令,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对其做具体限制。
参照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30中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310和步骤S320。
步骤S310,解析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得到用户识别码和与目标接口的第一信令对应的第一关联键值,并根据第一关联键值将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第一信令中。
步骤S320,将第一信令中的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所获取的网络系统内的信令是种类繁多的,为了将用户识别码准确回填到目标接口的信令中,当判断用户的通讯网络切换场景为连接态5G切换4G场景或连接态4G切换5G场景时,需要寻找一个与目标接口信令相关联的信令进行中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与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之间有信令交互,其中,目标接口为应用在用户设备与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之间的通信接口,第一信令为用户设备与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之间的一条信令,且,第一信令也为目标接口众多信令中的其中一条,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解析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得到用户识别码和与目标接口的第一信令对应的第一关联键值,关联键值的选取依据为在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和第一信令中独有的,能起到关联匹配的作用,网络设备选取其中一个具有用户识别码的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识别码,选取其中一个与第一信令关联匹配的具有第一关联键值的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进行解析,得到第一关联键值,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为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与其他网元之间的信令,由于第一信令也与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有关,因此二者均具有相关联的第一关联键值,以此可以根据第一关联键值将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第一信令中,由于第一信令已经回填了用户识别码,随后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具有用户识别码的第一信令,将用户识别码回填到余下的所有目标接口的信令中。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将第一信令中的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的过程中,可以预先在获取网络系统内信令的时候,将目标接口的信令集中存储,随后在回填的过程中,可以标记第一信令,并在第一信令关联回填用户识别码后,将用户识别码回填到已存储的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而当网络设备将网络系统内的所有信令统一存储时,可以寻找得到众多信令中属于目标接口的信令,并进行用户识别码的回填。
参照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20中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410和步骤S420。
步骤S410,解析第一信令得到与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对应的第二关联键值。
步骤S420,根据第二关联键值将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将网络系统内所有信令进行存储,为了准确将用户识别码回填到目标接口的信令中,对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进行关联回填,用户设备解析第一信令得到与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对应的第二关联键值,关联键值的选取依据为在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独有的,能起到关联匹配的作用,第一信令作为目标接口信令中的其中一个,也具有第二关联键值,因此网络设备根据第二关联键值将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实现了用户识别码的准确回填,通过准确回填用户识别码,将4G部分和5G部分的流程进行关联,可以生成完整的4G/5G互操作记录。
参照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10中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510和步骤S520。
步骤S510,解析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一通信接口的信令得到用户识别码和与第一信令对应的认证参数信息,第一通信接口为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与目标功能网元之间的通信接口。
步骤S520,将认证参数信息作为第一关联键值。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关联键值需要选取第一信令和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中均有的参数信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解析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一通信接口的信令得到用户识别码和与第一信令对应的认证参数信息,第一通信接口为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与目标功能网元之间的通信接口,目标功能网元可以为UDM、HSS或AUSF网元等,第一通信接口的信令包含了用户识别码和认证参数信息,而作为与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连接的第一信令,第一信令中也包含有认证参数信息,在当前通讯网络切换场景中,第一通信接口的信令和第一信令具有该认证参数信息,因此将该认证参数信息作为第一关联键值,可以起到第一通信接口的信令与第一信令关联匹配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设备的通讯网络切换场景为空闲态5G重选4G场景或空闲态4G重选5G场景时,才需要进行第一信令的中继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当切换场景为空闲态5G重选4G场景时,网络设备可以获取S1-MME、S6a、S11、N11、N12、N26接口信令,此时目标接口为S1-MME接口,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为MME,第一通信接口为S6a接口,通过获取S6a接口的信令可以解析得到用户识别码和认证参数(RAND,AUTN)信息,并将认证参数(RAND,AUTN)信息作为第一关联键值。当切换场景为空闲态4G重选5G场景时,网络设备可以获取N1N2、N11、N12、N26、S6a接口信令,此时目标接口为N1N2接口,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为AMF,第一通信接口为N12接口,通过获取N12接口的信令可以解析得到用户识别码和认证参数(RAND,AUTN)信息,并将认证参数(RAND,AUTN)信息作为第一关联键值。
参照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10中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610和步骤S620。
步骤S610,根据第一关联键值和用户识别码建立第一映射关系表。
步骤S620,根据第一关联键值和第一映射关系表将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第一信令中。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在关联回填的过程中,通过获得的第一关联键值和用户识别码,建立第一映射关系表,并根据第一关联键值和第一映射关系表将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第一信令中,本发明实施例在采集存储阶段中,将得到的网络系统内的信令进行存储,并存储根据第一关联键值和用户识别码建立的第一映射关系表,在关联回填的阶段中,解析第一信令,得到第一关联键值,由于第一映射关系表中也具有第一关联键值,因此通过第一映射关系表将用户识别码用映射的方式回填到第一信令中。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息回填方法,可以获取多个第一通信接口的信令,并对多个信令进行解析,建立若干个第一映射关系表,也可以通过获取其他参数来得到第一关联键值,并根据不同的第一关联键值和用户识别码建立多个第一映射关系表,基于多个不同的第一映射关系表对用户识别码进行关联回填,通过多个第一映射关系表的建立,可以提高关联回填的准确性,本发明实施例不对其做具体限制。
参照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410中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710和步骤S720。
步骤S710,解析第一信令得到与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对应的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分配的第一标识信息。
步骤S720,将第一标识信息作为第二关联键值。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关联键值需要选取目标接口的信令中均有的参数信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解析第一信令得到与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对应的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分配的第一标识信息,目标接口的信令包含了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分配的第一标识信息,本发明中的第一标识信息可以为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分配的标识符信息,而作为目标接口的信令中,均包含有该标识符信息,在当前通讯网络切换场景中,目标接口的信令具有该标识符信息,因此将该标识符信息作为第二关联键值,可以起到联匹配所有目标接口的信息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切换场景为空闲态5G重选4G场景时,网络设备可以获取S1-MME、S6a、S11、N11、N12、N26接口信令,此时目标接口为S1-MME接口,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为MME,第一通信接口为S6a接口,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分配的第一标识信息为MME UE NGAP ID,并将MME UE NGAP ID作为第二关联键值。当切换场景为空闲态4G重选5G场景时,网络设备可以获取N1N2、N11、N12、N26、S6a接口信令,此时目标接口为N1N2接口,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为AMF,第一通信接口为N12接口,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分配的第一标识信息为AMF UE NGAPID。以AMF UE NGAP ID为例子,AMF UE NGAP ID是AMF中标识UE,每个AMF集的AMF UE NGAPID是唯一的,在给定时间内,具有不同AMF指针值的GUAMI仅与一个AMF名称关联,因此选定其作为第二关联键值,可以查到找所有目标接口的信令。
参照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420中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810和步骤S820。
步骤S810,根据第二关联键值和用户识别码建立第二映射关系表。
步骤S820,根据第二关联键值和第二映射关系表将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在关联回填的过程中,通过获得的第二关联键值和用户识别码,建立第二映射关系表,并根据第二关联键值和第二映射关系表将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本发明实施例在关联回填阶段中,当第一信令关联回填好用户识别码后,解析所有信令,得到具有第二关联键值的信令,由于第二映射关系表中也具有第二关联键值,因此通过第二映射关系表将用户识别码用映射的方式回填到具有第二关联键值的信令中,而第二关联键值为目标接口的信令中独有的,因此即可将用户识别码回填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息回填方法,通过获取其他参数来得到第二关联键值,并根据不同的第二关联键值和用户识别码建立多个第二映射关系表,基于多个不同的第二映射关系表对用户识别码进行关联回填,通过多个第二映射关系表的建立,可以提高关联回填的准确性,本发明实施例不对其做具体限制。
参照图9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若目标接口包括第一目标接口和第二目标接口,上述步骤S130中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910和步骤S920。
步骤S910,解析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得到用户识别码和与第一目标接口对应的第三关联键值,并根据第三关联键值将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第一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
步骤S920,获取预先得到的用户识别码和与第二目标接口对应的第四关联键值,并根据第四关联键值将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第二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
在一实施例中,当判断用户的通讯网络切换场景为连接态5G切换4G场景或连接态4G切换5G场景时,所需要回填用户识别码的目标接口有两个,包括第一目标接口和第二目标接口,网络设备解析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得到用户识别码和与第一目标接口对应的第三关联键值,并根据第三关联键值将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第一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并可以获取预先得到的用户识别码和与第二目标接口对应的第四关联键值,并根据第四关联键值将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第二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以此将用户识别码回填到第一目标接口和第二目标接口中。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将的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第一目标接口和第二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的过程中,可以预先在获取网络系统内信令的时候,将目标接口的信令集中存储,随后在回填的过程中,将用户识别码回填到已存储的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而当网络设备将网络系统内的所有信令统一存储时,可以寻找得到众多信令中属于第一目标接口或第二目标接口的信令,并进行用户识别码的回填。
参照图10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910中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010和步骤S1020。
步骤S1010,解析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二通信接口的信令得到用户识别码和与第一目标接口对应的第二标识信息,第二通信接口为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与第一目标功能网元之间的通信接口。
步骤S1020,将第二标识信息作为第三关联键值。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关联键值需要选取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二通信接口和第一目标接口的信令中均有的参数信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解析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二通信接口的信令得到用户识别码和与第一目标接口对应的第二标识信息,第二通信接口为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与第一目标功能网元之间的通信接口,第一目标功能网元可以为SMF或GW-C网元等,第二通信接口的信令包含了用户识别码和第二标识信息,而作为与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连接的第一目标接口的信令,也包含有第二标识信息,在当前通讯网络切换场景中,第二通信接口的信令和第一目标接口的信令具有第二标识信息,因此将第二标识信息作为第三关联键值。
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设备的通讯网络切换场景为连接态5G切换4G场景和连接态4G切换5G场景时,需要对两个目标接口进行用户识别码的关联回填,需要说明的是,当切换场景为连接态5G切换4G场景时,网络设备可以获取N1N2接口、N11接口、N26接口、N4、S1-MME接口、S11接口信令,此时第一目标接口为S1-MME接口,第二目标接口为N1N2接口,N1N2接口切换发起前已经提取信令的关键信息并得到第四关联键值,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为MME,第二通信接口为S11接口,通过获取S11接口的信令可以解析得到用户识别码和第二标识信息,第二标识信息为S1-U SGW IP+TEID信息或S1-U eNB IP+TEID信息,并将S1-U SGW IP+TEID信息或S1-U eNB IP+TEID信息作为第三关联键值。当切换场景为连接态4G切换5G场景时,网络设备可以获取N1N2接口、N11接口、N26接口、N4、S1-MME接口、S11接口信令,此时第一目标接口为N1N2接口,第二目标接口为S1-MME接口,S1-MME接口切换发起前已经提取信令的关键信息并得到第四关联键值,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为AMF,第二通信接口为N11接口,通过获取N11接口的信令可以解析得到用户识别码和第二标识信息,第二标识信息为N3UPFIP+TEID信息或N3 gNB IP+TEID信息,并将N3 UPF IP+TEID信息或N3 gNB IP+TEID信息作为第三关联键值。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态的场景中网络系统还包括基站节点,并包括第一基站节点和第二基站节点,第一目标接口的信令可以为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与第一基站节点之间的信令,第二目标接口的信令可以为第二移动性管理网元与第二基站节点之间的信令,基站节点可以为gNB和eNB。
参照图1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910中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110和步骤S1120。
步骤S1110,根据第三关联键值和用户识别码建立第三映射关系表。
步骤S1120,根据第三关联键值和第三映射关系表将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第一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在关联回填的过程中,通过获得的第三关联键值和用户识别码,建立第三映射关系表,并根据第三关联键值和第三映射关系表将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第一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本发明实施例在采集存储阶段中,将得到的网络系统内的信令进行存储,并存储根据第三关联键值和用户识别码建立的第三映射关系表,在关联回填的阶段中,解析网络系统内的所有信令,得到具有第三关联键值的信令,由于第三映射关系表中也具有第三关联键值,因此通过第三映射关系表将用户识别码用映射的方式回填到具有第三关联键值的信令中,而第三关联键值为第一目标接口的信令独有的,即为将用户识别码用映射的方式回填到第一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息回填方法,可以获取多个第二通信接口的信令,并对多个信令进行解析,建立若干个第三映射关系表,也可以通过获取其他参数来得到第三关联键值,并根据不同的第三关联键值和用户识别码建立多个第三映射关系表,基于多个不同的第三映射关系表对用户识别码进行关联回填,如上述可以建立以S1-U SGWIP+TEID信息或S1-U eNB IP+TEID信息为第三关联键值的多个第三映射关系表,或是以N3UPF IP+TEID信息或N3 gNB IP+TEID信息为第三关联键值的多个第三映射关系表,通过多个第三映射关系表的建立,可以提高关联回填的准确性,本发明实施例不对其做具体限制。
参照图1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920中的第四关联键值还可以根据以下步骤得到,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210、步骤S1220。
步骤S1210,在先前网络登记或附着的过程中,第二目标接口以与第二目标接口对应的用户隐藏标识或认证参数为关联键值从第三通信接口关联回填用户识别码,第三通信接口为第二移动性管理网元与第二目标功能网元之间的通信接口。
步骤S1220,或者,在先前PDU会话管理过程、承载设置或初始上下文设置的过程中,第二目标接口以与第二目标接口对应的第三标识信息从第四通信接口关联回填用户识别码,第四通信接口为第二移动性管理网元与第三目标功能网元之间的通信接口。
步骤S1230,解析第二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并得到与第二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对应的第四标识信息。
步骤S1240,将第四标识信息作为第四关联键值。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目标接口在切换发起前已经提取信令的关键信息,并得到第四关联键值,与空闲态的场景不同,这是由于通信网络连接的信令交互流程决定的,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目标接口可以在先前网络登记或附着的过程中,第二目标接口以与第二目标接口对应的用户隐藏标识或认证参数为关联键值从第三通信接口关联回填用户识别码,第三通信接口为第二移动性管理网元与第二目标功能网元之间的通信接口,或者,在先前PDU会话管理过程、承载设置或初始上下文设置的过程中,第二目标接口以与第二目标接口对应的第三标识信息从第四通信接口关联回填用户识别码,第四通信接口为第二移动性管理网元与第三目标功能网元之间的通信接口,随后解析第二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并得到与第二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对应的第四标识信息,将第四标识信息作为第四关联键值进行存储,以便在关联回填阶段对第二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进行用户识别码的关联回填。
可以理解的是,当切换场景为连接态5G切换4G场景时,网络设备可以获取N1N2接口、N11接口、N26接口、N4、S1-MME接口、S11接口信令,此时第一目标接口为S1-MME接口,第二目标接口为N1N2接口,N1N2接口切换发起前已经提取信令的关键信息并得到第四关联键值,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为MME,第二通信接口为S11接口,第三通信接口为N12接口,第四通信接口为N11接口,之前发生过登记(Registration)流程中,以关联键值为用户隐藏标识(Subscription Concealed Identifier,SUCI)或者认证参数(RAND,AUTN)信息从N12接口关联回填用户识别码,或者,在之前发生过PDU会话管理过程(PDU Session ResourceSetup/Modify)流程中,以关联键值为N3 UPF IP+TEID信息从N11接口关联回填用户识别码,切换之前的流程在回填用户识别码之后选定第四关联键值为AMF UE NGAP ID信息。当切换场景为连接态4G切换5G场景时,网络设备可以获取N1N2接口、N11接口、N26接口、N4、S1-MME接口、S11接口信令,此时第一目标接口为N1N2接口,第二目标接口为S1-MME接口,第三通信接口为S6a接口,第四通信接口为S11接口,S1-MME接口切换发起前已经提取信令的关键信息并得到第四关联键值,之前发生过记录(Attach)流程中,以关联键值为认证参数(RAND,AUTN)信息从S6a接口关联回填用户识别码,或者,之前发生过承载设置或初始上下文设置(E-RAB Setup/Initial Context Setup)流程中,以关联键值为S1-U SGW IP+TEID信息从S11接口关联回填用户识别码,切换之前的流程在回填用户识别码之后选定第四关联键值为MME UE NGAP ID信息。
参照图1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920中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310和步骤S1320。
步骤S1310,根据第四关联键值和用户识别码建立第四映射关系表。
步骤S1320,根据第四关联键值和第四映射关系表将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第二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在关联回填的过程中,通过获得的第四关联键值和用户识别码,建立第四映射关系表,并根据第四关联键值和第四映射关系表将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第二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本发明实施例将得到的网络系统内的信令进行存储,在网络切换之前,存储根据第四关联键值和用户识别码建立的第四映射关系表,在关联回填的阶段中,解析网络系统内的所有信令,得到具有第四关联键值的信令,由于第四映射关系表中也具有第四关联键值,因此通过第四映射关系表将用户识别码用映射的方式回填到具有第四关联键值的信令中,而第四关联键值为第二目标接口的信令独有的,即为将用户识别码用映射的方式回填到第二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息回填方法,可以预先建立若干个第四映射关系表,也可以通过获取其他参数来得到第四关联键值,并根据不同的第四关联键值和用户识别码建立多个第四映射关系表,基于多个不同的第四映射关系表对用户识别码进行关联回填,通过多个第四映射关系表的建立,可以提高关联回填的准确性,本发明实施例不对其做具体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30之后,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根据回填后的网络系统内的信令得到包含用户识别码的通信网络互操作记录。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息回填方法可以生成通信网络互操作记录,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设有外部数据表达(External Data Representation,XDR)生成模块,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信网络互操作记录为4G/5G互操作XDR记录,XDR生成模块可以生成完整的包含用户识别号码的4G/5G互操作XDR记录,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部分关键信令得到或根据网络系统内的所有信令得到上述所说的通信网络互操作记录,在此不做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生成完整的4G/5G互操作XDR记录,作为4G/5G互操作分析的数据源,4G/5G互操作分析是4G/5G联合网络智能分析的重要功能,广泛应用于评估4G/5G用户感知,可以发现网络质量问题。
参照图1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30之后,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410和步骤S1420。
步骤S1410,删除网络系统内与用户识别码对应的互操作相关的信令。
步骤S1420,若收到关机信息,删除关联键值。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执行完信息回填后,删除网络系统内与用户识别码对应的互操作相关的信令,若收到用户设备的关机信息,则删除关联键值,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中的XDR生成模块可以通知数据缓存模块删除该用户识别码对应本次互操作的相关信令信息,当用户设备关机后,可以收到下线的关机信息,而关联键值和映射关系表等重要信息可以等待待该用户识别码收到对应的下线信息后再进行清除,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得到互操作分析的通信网络互操作记录后,对无关的信令进行删除,从而避免了内存的占用,而暂时保留关联键值或与关联键值对应的映射关系表,可以为后续的互操作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也可以为其他的控制需要提供数据支持,当关机后,关联键值或映射关系表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可以在收到关机信息后对其进行删除。
参照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的信息回填方法,网络设备可以设置有采集模块101、解码模块102、数据缓存模块103、关联匹配模块104和XDR生成模块105,具体功能包括:
采集模块101,采集模块101进行网络系统内的信令采集,其中,包括但是不仅限于N1N2接口、N11接口、N12接口、S1-MME接口、S6a接口和S11接口,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信令发送给解码模块102。
解码模块102,解码模块102对来自采集模块101的信令进行解析,提取关键信令中的重要字段,生成关联键值,并且存储关键信令。
数据缓存模块103,缓存从触发XDR出单条件开始到结束的原始信令,并分场景缓存关联键值和关键信令的对应关系。
关联匹配模块104,关联匹配模块104提取根据数据缓存模块103缓存的信令,判断4G/5G互操作的场景,根据场景从数据缓存模块103提取关联键值进行匹配关联,回填用户识别码。
XDR生成模块105,根据所有信令或部分关键信令生成4G/5G互操作XDR记录。
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设置在网络系统内,具体的,可以设置在网元、用户设备和基站节点上,或与网元、用户设备和基站节点通信连接,以获取网元、用户设备和基站节点之间交互的信令,网络设备还可以设置有其他模块或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具体的,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为通讯网络切换场景为空闲态5G重选4G场景,如图16所示,该图16省略与当前场景关联生成XDR无关的流程,在空闲状态下,UE通过跟踪区更新TAU完成5G到4G网络的更新,其中,图16中的信令如下:
过程1信令:TAU Request;
过程2信令:Context Request;
过程3信令:Nsmf PDUSession_RetrieveSMContext Request;
过程4信令:Nsmf PDUSession_RetrieveSMContext Response;
过程5信令:Context Response;
过程6信令:Authentication lnformation Request;
过程7信令:Authentication Information Answer;
过程8信令:Authentication Request;
过程9信令:Authentication Response;
过程10信令:Security Mode Command/Complete;
过程11信令:Context Acknowledge;
过程12信令:Create Session Request
过程13信令:CreateSession Response;
过程14信令:Update Location Request;
过程15信令:Nudm_UECM_Deregistration Request
过程16信令:Nudm_UECM_Deregistration Response;
过程17信令:Update Location Answer;
过程18信令:TAU Accept;
过程19信令:TAU Complete;
可选1流程:可选PGW Initiated Dedicated Bearer Activation流程。
采集存储步骤:
(1.1)部署采集模块,进行S1-MME、S6a、S11、N11、N12、N26接口信令采集。
(1.2)通过消息解码模块解析信令,解析S6a接口Authentication InformationRequest(过程6)信令和Authentication Information Answer(过程7)信令,并且提取Authentication Information Request中的IMSI信息和Authentication InformationAnswer中的认证参数(RAND,AUTN)信息。
(1.3)数据缓存模块缓存图16中从过程1到过程19的所有信令,使用上一步骤获取的认证参数(RAND,AUTN)作为关联键值,建立<关联键值-IMSI>的映射关系表中的记录,以关联键值作为索引,在内存中缓存下来以备查询。
关联回填步骤:
(1.4)关联回填模块根据数据缓存模块中的关键信令进行判断4G/5G互操作场景。
(1.5)当判断为用户为空闲态重选4G网络的场景时,关联回填模块首先将S1-MME接口Authentication Request(过程8)的信令提取的关键字认证参数(RAND,AUTN)回填IMSI;然后建立关联键值为MME UE NGAP ID的映射关系表中的<关联键值-IMSI>记录,之后将所有S1-MME接口的信令根据关联键值MME UE NGAP ID关联回填IMSI。
(1.6)XDR生成模块生成完整的包含IMSI号码的4G/5G互操作XDR记录。
(1.7)XDR生成模块通知数据缓存模块删除该IMSI对应本次互操作的相关信令信息;假如收到用户关机的信令,则删除数据缓存模块中缓存的关联键值信息。
实施例二,为空闲态4G重选5G场景,如图17所示,该图17省略与当前场景关联生成XDR无关的流程。在空闲状态下,UE通过注册更新完成4G到5G网络的更新,其中,图17中的信令如下:
过程1信令:Registration Request(Mobility Registration Updating);
过程2信令:Context Request;
过程3信令:Context Response;
过程4信令:Nausf_UEAuthentication_Authenticate Request;
过程5信令:Nausf_UEAuthentication_Authenticate Response;
过程6信令:Authentication Request;
过程7信令:Authentication Rsponse;
过程8信令:Nausf_UEAuthentication_Au thenticate Request;
过程9信令:Nausf_UEAuthentication_Authenticate Response;
过程10信令:Security Mode Command/Complete;
过程11信令:Context Acknowledge;
过程12信令:Nudm_UECM_Registration Request;
过程13信令:Nudm_UECM_Registration Response;
过程14信令:Cancel Location Request;
过程15信令:Cancel Location Answer;
过程16信令:Nsmf_PDUSession_CteateSMContext Request;
过程17信令:Nsmf PDUSession_CreateSMContext Response;
过程18信令:Registration Accept;
过程19信令:Registration Complete。
采集存储步骤:
(2.1)部署采集模块,进行N1N2、N11、N12、N26、S6a接口信令采集。
(2.2)通过消息解码模块解析信令,解析N12接口Nausf_UEAuthentication_Authenticate Request(过程4)信令和Nausf_UEAuthentication_Authenticate Response(过程5)信令,并且提取认证参数(RAND,AUTN)信息。再次关联后续的Nausf_UEAuthentication_Authenticate Response(过程8)和Nausf_UEAuthentication_Authenticate Response(过程9)信令,提取IMSI信息。
(2.3)数据缓存模块缓存图17中从中从过程1到过程19的所有信令,使用上一步骤获取的认证参数(RAND,AUTN)作为关联键值,建立<关联键值-IMSI>的映射关系表中的记录,以关联键值作为索引,在内存中缓存下来以备查询。
关联回填步骤:
(2.4)关联回填模块根据提取数据缓存模块中的关键信令进行判断4G/5G互操作场景。
(2.5)当判断为用户为空闲态重选5G网络的场景时,关联回填模块首先将N1N2接口Authentication Request(过程6)的信令提取关键字认证参数(RAND,AUTN)回填IMSI;然后建立关联键值为AMF UE NGAP ID的映射关系表中的<关联键值-IMSI>记录,之后将所有N1N2接口的信令根据关联键值AMF UE NGAP ID关联回填IMSI。
(2.6)XDR生成模块生成完整的包含IMSI号码的4G/5G互操作XDR记录。
(2.7)XDR生成模块通知数据缓存模块删除该IMSI对应本次互操作的相关信令信息;假如收到用户关机的信令,则删除数据缓存模块中缓存的关联键值信息。
实施例三,为连接态5G切换4G场景,如图18所示,该图18省略与当前场景关联生成XDR无关的流程。在连接状态下,UE通过切换流程完成5G到4G网络的更新,其中,图18中的信令如下:
过程1信令:Handover Required;
过程2信令:Nsmf_PDUSession_RetrieveSMContext Request;
过程3信令:PFCP:Session Modification;
过程4信令:Nsmf PDUSession RetrieveSMContext Response;
过程5信令:Forward Relocation Request;
过程6信令:Create Session Request;
过程7信令:PFCP:Session Modification;
过程8信令:Create Session Response;
过程9信令:Handover Request;
过程10信令: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
过程11信令:Forward Relocation Response;
过程12信令:Nsmf PDUSession_UpdateSMContext Request/Response;
过程13信令:PFCP:Session Modification;
过程14信令:Handover Command;
过程15信令:MobilityFromNRCommand(4G: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过程16信令: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
上行用户平面数据:Uplink User Plane Data;
过程17信令:Handover Notify;
过程18信令:Foward Relocation Complete Notification;
过程19信令:Modifv Bearer Reauest;
过程20信令:PFCP:Session Modification;
过程21信令:Forward Relocation Complete Acknowledge;
过程22信令:Modify Bearer Response;
下行用户面数据:Downlink User Plane Data;
过程23信令:TAU流程(TA updating);
过程24可选2流程:可选PGW lnitiated Dedicated Bearer Activation流程;
过程25信令: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
过程26信令:UE Context Release Complete。
采集存储步骤:
(3.1)部署采集模块,进行N1N2接口、N11接口、N26接口、N4、S1-MME接口、S11接口信令采集。
(3.2)通过消息解码模块解析信令。N1N2接口在切换发起前已经提取信令的关键信息:
(3.2.1)之前发生过Registration流程中,以关联键值为SUCI或者认证参数(RAND,AUTN)从N12接口关联回填IMSI。
(3.2.2)之前发生过PDU Session Resource Setup/Modify流程中,关联键值为N3UPF IP+TEID从N11接口关联回填IMSI。
切换之前的流程在回填IMSI之后在数据缓存模块建立关联键值为AMF UE NGAPID的映射关系表中的<关联键值-IMSI>记录。
S11接口需要提取如下关键信息:
S11接口的Create Session Request(过程6)和Create Session Response(过程8)信令,提取S1-U SGW IP+TEID信息和IMSI号码;Modify Bearer Request(过程19)和Modify Bearer Response(过程22)信令,提取S1-U eNB IP+TEID信息和IMSI号码。
(3.3)数据缓存模块缓存图18中从中从过程1到过程26的所有信令,使用上一步骤获取的S1-U SGW IP+TEID作为键值,建立<关联键值-IMSI>的映射关系表中的记录;以S1-UeNB IP+TEID作为键值,建立<关联键值-IMSI>的映射关系表中的记录,以关联键值作为索引,在内存中缓存下来以备查询。
关联回填步骤:
(3.4)关联回填模块根据提取数据缓存模块中的关键信令进行判断4G/5G互操作场景。
(3.5)当判断为用户为连接态5G切换4G网络的场景时,关联回填模块将N1N2接口Handover Required(过程1)信令和Handover Command(过程14)信令在数据缓存模块中根据关联键值AMF UE NGAP ID进行关联回填IMSI。关联回填模块将S1-MME接口HandoverRequest(过程9)和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过程10)信令在数据缓存模块中根据S1-U SGWIP+TEID或者S1-U eNB IP+TEID进行关联回填IMSI。
(3.6)XDR生成模块生成完整的包含IMSI号码的4G/5G互操作XDR记录。
(3.7)XDR生成模块通知数据缓存模块删除该IMSI对应本次互操作的相关信令信息;假如收到用户关机的信令,则删除数据缓存模块中缓存的关联键值信息。
实施例四,为连接态4G切换5G场景,如图19所示,该图19省略与当前场景关联生成XDR无关的流程。在连接状态下,UE通过切换流程完成4G到5G网络的更新,其中,图19中的信令如下:
过程1信令:Handover Required;
过程2信令:Forward Relocation Request;
过程3信令:Nsmf_PDUSession_CreateSMContext Request;
过程4信令:PFCP:Session Modification;
过程5信令:Nsmf_PDUSession_CreateSMContext Response;
过程6信令:Handover Request;
过程7信令: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
过程8信令:Nsmf_PDUSession_UpdateSMContext Request;
过程9信令:PFCP:Session Modification;
过程10信令:Nsmf PDuSession_UpdateSMContext Response;
过程12信令:Handover Command;
过程11信令:Forward Relocation Response uses;
过程13信令:MobilityFromNRCommand;
过程14信令:RRCReconfigurationComplete;
上行用户平面数据:Uplink User Plane Data;
过程15信令:Handover Notify;
过程16信令:Forward Relocation Complete Notification;
过程17信令:Forward Relocation Complete Acknowledge;
过程18信令:Nsmf_PDUSession_UpdateSMContext;
过程19信令:PFCP:Session Modification;
下行用户面数据:Downlink User_Plane Data;
过程20.1信令:GTP:DeieteSession;
过程2O.2信令:PFCP:Session Deletio;
可选3流程:Registration流程(Mobility Registration Updating);
过程21信令: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
过程22信令:UE Context Release Complete。
采集存储步骤:
(4.1)部署采集模块,进行N1N2接口、N11接口、N26接口、N4、S1-MME接口、S11接口信令采集。
(4.2)通过消息解码模块解析信令,S1-MME接口需要提取之前发生过的信令的关键信息:
(4.2.1)之前发生过Attach流程中,以关联键值为认证参数(RAND,AUTN),从S6a接口关联回填IMSI。
(4.2.2)之前发生过E-RAB Setup/Initial Context Setup流程中,以关联键值S1-USGW IP+TEID从S11接口关联回填IMSI。
回填之后在数据缓存模块建立关联键值为MME UE NGAP ID的映射关系表中的<关联键值-IMSI>记录。
N11接口需要提取如下关键信息:
N11接口的Nsmf_PDUSession_CreateSMContext Request(过程3)和Nsmf_PDUSession_CreateSMContext Response(过程5)信令,提取N3 UPF IP+TEID信息和IMSI号码;合成N11接口的Nsmf_PDUSess ion_UpdateSMContext Request(过程8)和Nsmf_PDUSession_UpdateSMContext Response(过程10)信令,提取N3 gNB IP+TEID信息和IMSI号码。
(4.3)数据缓存模块缓存图19中从中从过程1到过程22的所有信令。:数据缓存模块使用步骤101取的N3 UPF IP+TEID作为键值,建立<关联键值-IMSI>的映射关系表中的记录;以N3 gNB IP+TEID作为键值,建立<关联键值-IMSI>的映射关系表中的记录;以关联键值作为索引,在内存中缓存下来以备查询。
关联回填步骤:
(4.4)关联回填模块根据提取数据缓存模块中的关键信令进行判断4G/5G互操作场景。
(4.5)当判断为用户为连接态4G切换5G网络的场景时,关联回填模块将S1-MME接口Handover Required(过程1)信令和Handover Command(过程12)信令在数据缓存模块中根据MME UE NGAP ID进行关联回填IMSI。关联回填模块将N1N2接口Handover Request(过程6)和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过程7)信令在数据缓存模块中根据N3 UPF IP+TEID或者N3 gNB IP+TEID进行关联回填IMSI。
(4.6)XDR生成模块生成完整的包含IMSI号码的4G/5G互操作XDR记录。
(4.7)XDR生成模块通知数据缓存模块删除该IMSI对应本次互操作的相关信令信息;假如收到用户关机的信令,则删除数据缓存模块中缓存的关联键值信息。
图2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200。网络设备200包括:处理器201、存储器202及存储在存储器202上并可在处理器2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运行时用于执行上述的信息回填方法。
处理器201和存储器20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202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信息回填方法。处理器2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02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从而实现上述的信息回填方法。
存储器2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执行上述的信息回填方法。此外,存储器2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202,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202,例如至少一个储存设备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2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2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202,这些远程存储器202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网络设备20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实现上述的信息回填方法所需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存储在存储器202中,当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201执行时,执行上述的信息回填方法,例如,执行图1中的方法步骤S110至步骤S130、图2中的方法步骤S210至步骤S220、图3中的方法步骤S310至步骤S320、图4中的方法步骤S410至步骤S420、图5中的方法步骤S510至步骤S520、图6中的方法步骤S610至步骤S620、图7中的方法步骤S710至步骤S720、图8中的方法步骤S810至步骤S820、图9中的方法步骤S910至步骤S920、图10中的方法步骤S1010至步骤S1020、图11中的方法步骤S1110至步骤S1120、图12中的方法步骤S1210至步骤S1240、图13中的方法步骤S1310至步骤S1320、图14中的方法步骤S1410至步骤S1420。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上述的信息回填方法。
在一实施例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控制处理器执行,例如,执行图1中的方法步骤S110至步骤S130、图2中的方法步骤S210至步骤S220、图3中的方法步骤S310至步骤S320、图4中的方法步骤S410至步骤S420、图5中的方法步骤S510至步骤S520、图6中的方法步骤S610至步骤S620、图7中的方法步骤S710至步骤S720、图8中的方法步骤S810至步骤S820、图9中的方法步骤S910至步骤S920、图10中的方法步骤S1010至步骤S1020、图11中的方法步骤S1110至步骤S1120、图12中的方法步骤S1210至步骤S1240、图13中的方法步骤S1310至步骤S1320、图14中的方法步骤S1410至步骤S1420。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储存设备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还应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任意进行组合,以实现不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共享条件下还可作出种种等同的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信息回填方法,包括:
确定当前用户设备的通讯网络切换场景;
根据所述通讯网络切换场景确定需要回填处理的目标接口;
解析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得到用户识别码和与所述目标接口对应的关联键值,并根据所述关联键值将所述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所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当前用户设备的通讯网络切换场景,包括:
获取网络系统内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讯网络切换后产生的信令;
根据所述网络系统内的信令判断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通讯网络切换场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得到用户识别码和与所述目标接口对应的关联键值,并根据所述关联键值将所述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所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包括:
解析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得到所述用户识别码和与所述目标接口的第一信令对应的第一关联键值,并根据所述第一关联键值将所述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所述第一信令中;
将所述第一信令中的所述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所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信令中的所述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所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包括:
解析所述第一信令得到与所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对应的第二关联键值;
根据所述第二关联键值将所述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所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得到所述用户识别码和与所述目标接口的第一信令对应的第一关联键值,包括:
解析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一通信接口的信令得到所述用户识别码和与所述第一信令对应的认证参数信息,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为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与目标功能网元之间的通信接口;
将所述认证参数信息作为所述第一关联键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关联键值将所述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所述第一信令中,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关联键值和所述用户识别码建立第一映射关系表;
根据所述第一关联键值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表将所述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所述第一信令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所述第一信令得到与所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对应的第二关联键值,包括:
解析所述第一信令得到与所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对应的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分配的第一标识信息;
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作为所述第二关联键值。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关联键值将所述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所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关联键值和所述用户识别码建立第二映射关系表;
根据所述第二关联键值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表将所述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所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目标接口包括第一目标接口和第二目标接口,所述解析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得到用户识别码和与所述目标接口对应的关联键值,并根据所述关联键值将所述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所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包括:
解析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得到所述用户识别码和与所述第一目标接口对应的第三关联键值,并根据所述第三关联键值将所述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所述第一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
获取预先得到的所述用户识别码和与所述第二目标接口对应的第四关联键值,并根据所述第四关联键值将所述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所述第二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得到所述用户识别码和与所述第一目标接口对应的第三关联键值,包括:
解析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二通信接口的信令得到所述用户识别码和与所述第一目标接口对应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为所述第一移动性管理网元与第一目标功能网元之间的通信接口;
将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作为所述第三关联键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三关联键值将所述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所述第一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关联键值和所述用户识别码建立第三映射关系表;
根据所述第三关联键值和所述第三映射关系表将所述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所述第一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关联键值根据以下步骤得到:
在先前网络登记或附着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目标接口以与所述第二目标接口对应的用户隐藏标识或认证参数为关联键值从第三通信接口关联回填所述用户识别码,所述第三通信接口为第二移动性管理网元与第二目标功能网元之间的通信接口;
或者,在先前PDU会话管理过程、承载设置或初始上下文设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目标接口以与所述第二目标接口对应的第三标识信息从第四通信接口关联回填所述用户识别码,所述第四通信接口为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网元与第三目标功能网元之间的通信接口;
解析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网元的信令并得到与所述第二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对应的第四标识信息;
将所述第四标识信息作为所述第四关联键值。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四关联键值将所述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所述第二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包括:
根据所述第四关联键值和所述用户识别码建立第四映射关系表;
根据所述第四关联键值和所述第四映射关系表将所述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所述第二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关联键值将所述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所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回填后的所述网络系统内的信令得到包含所述用户识别码的通信网络互操作记录。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关联键值将所述用户识别码关联回填到所述目标接口的所有信令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删除所述网络系统内与所述用户识别码对应的互操作相关的信令;
若收到关机信息,删除所述关联键值。
16.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如实现权利要求1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回填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回填方法。
CN202111592779.7A 2021-12-23 2021-12-23 信息回填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3473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2779.7A CN116347370A (zh) 2021-12-23 2021-12-23 信息回填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2/124187 WO2023116127A1 (zh) 2021-12-23 2022-10-09 信息回填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2779.7A CN116347370A (zh) 2021-12-23 2021-12-23 信息回填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7370A true CN116347370A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74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92779.7A Pending CN116347370A (zh) 2021-12-23 2021-12-23 信息回填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47370A (zh)
WO (1) WO20231161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38989A (zh) * 2024-03-18 2024-04-26 湖南戎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5g信令与用户数据的关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3736A (zh) * 2014-06-27 2016-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Imsi获取方法及装置、信令监测系统
US10574670B1 (en) * 2018-09-27 2020-02-25 Palo Alto Networks, Inc. Multi-access distributed edge security in mobile networks
CN112312359A (zh) * 2019-07-23 2021-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信息关联的方法及装置
CN111935699B (zh) * 2020-07-27 2023-05-30 珠海世纪鼎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5g的用户信息回填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16127A1 (zh) 2023-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82341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online subscription data configuration
CN111107588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核心网实体和用户设备
CN105142128B (zh) 专用网络选择方法及装置
US10389848B2 (en)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re network interface device
EP419210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60073322A1 (en) Proximity Service Authoriz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1109222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105399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服务器、网元
US2013011592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Internet Protocol Registrating or Deregistrating
WO2023116127A1 (zh) 信息回填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453617B (zh) 用于获得验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20180249319A1 (en) Device Associ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4900833B (zh) 鉴权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8540428B (zh) 业务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6028379B (zh) Csfb语音的lte信令与cs域信令的关联系统及方法
WO2017097060A1 (zh) Lte网络中的消息路由方法、系统和网关
CN114599067A (zh) 用于网络重选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04519538A (zh) 用户设备、请求消息接收方法、装置及其系统
JP6807952B2 (ja) 通信サービスを端末通信装置に提供する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を決定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11246405B (zh) 短信下发方法及装置、融合短信中心
CN109673007B (zh) 一种用户信息获取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25396B (zh) 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和介质
KR102546674B1 (ko) 코어망 전환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12151814A1 (zh) 一种融合不同接入技术的接入系统及方法
CN113573375A (zh) 融合网关的选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