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7148A - 一种投屏方法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投屏方法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47148A
CN116347148A CN202111598223.9A CN202111598223A CN116347148A CN 116347148 A CN116347148 A CN 116347148A CN 202111598223 A CN202111598223 A CN 202111598223A CN 116347148 A CN116347148 A CN 1163471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creen
display device
preset step
thro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982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丽
江雪
臧晓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Media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Media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Media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Media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9822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471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47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71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7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less protocol, e.g. Bluetooth, RF or wireless LAN [IEEE 802.11]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5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involving copying of the display data of a local workstation or window to a remote workstation or window so that an actual copy of the data is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on two or more displays, e.g. tele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04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 H04N21/4122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additional display device, e.g. video proj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72End-user interface for requesting content, additional data or services; End-user interface for interacting with content, e.g. for content reservation or setting reminders, for requesting event notification, for manipulating displayed cont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04N21/643Communication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投屏方法及显示设备,当显示设备和终端以往执行过投屏,则通过省略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部分步骤,实现加快投屏效率的目的。该方法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投屏链接指令,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终端投屏的第一历史记录;如果存在第一历史记录,建立TCP协议,以使终端判断是否存在与显示设备投屏的第二历史记录;如果存在第二历史记录,发送第一预设步骤到显示设备,所述第一预设步骤为由终端确定并执行的在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省略部分步骤后的起始步骤;判断是否同意直接执行第一预设步骤;如果同意直接执行第一预设步骤,则反馈第一同意消息,继续执行第二预设步骤,以使所述终端能向显示设备传输投屏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投屏方法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投屏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屏方法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Miracast投屏功能是电子设备如电视、手机等必备功能。利用点对点(Point 2Point)网络传输功能,基于WifiDisplay协议(标准协议,简称WFD协议),把终端的音视频数据传输到显示设备进行播放,已达到屏幕共享的目的。
用户在使用Miracast投屏功能,将终端的音视频数据传输到显示设备进行播放时,经常发现,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投屏过程,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所以,如何能提高投屏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投屏方法及显示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当显示设备和终端以往执行过投屏,则通过省略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部分步骤,实现加快投屏效率的目的。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器,用于显示用户界面;
用户接口,用于接收输入信号;
分别与显示器和用户接口连接的控制器,用于执行:
接收终端发送的投屏链接指令,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终端投屏的第一历史记录;
如果存在第一历史记录,建立TCP协议,以使终端判断是否存在与显示设备投屏的第二历史记录;如果存在第二历史记录,发送第一预设步骤到显示设备,所述第一预设步骤为由终端确定并执行的在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省略部分步骤后的起始步骤;
判断是否同意直接执行第一预设步骤;
如果同意直接执行第一预设步骤,则反馈第一同意消息,继续执行第二预设步骤,以使所述终端能向显示设备传输投屏数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执行:
如果不存在第一历史记录,则控制显示器显示提示消息,所述提示消息用于询问用户是否同意投屏;如果接收到同意投屏指令,则执行第一投屏过程;如果接收到不同意投屏指令,则不执行投屏操作。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执行:如果不同意执行第一预设步骤,则执行第一投屏过程。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执行:如果不存在第二历史记录,则执行第一投屏过程。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器,用于显示用户界面;
用户接口,用于接收输入信号;
分别与显示器和用户接口连接的控制器,用于执行:
接收终端发送的投屏链接指令,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终端投屏的第一历史记录;
如果存在第一历史记录,判断是否直接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步骤为显示设备确定并执行的在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省略部分步骤后的起始步骤;
如果直接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则发送第三预设步骤到终端,以使终端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显示设备投屏的第二历史记录;如果存在第二历史记录,判断是否同意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如果同意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则反馈第二同意消息到显示设备;
接收到第二同意消息,执行第四预设步骤,以使终端能向显示设备传输投屏数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执行:
如果不存在第一历史记录,则控制显示器显示提示消息,所述提示消息用于询问用户是否同意投屏;如果接收到同意投屏指令,则执行第一投屏过程;如果接收到不同意投屏指令,则不执行投屏操作。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执行:如果不同意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则执行第一投屏过程。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执行:如果不存在第二历史记录,则执行第一投屏过程。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投屏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投屏链接指令,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终端投屏的第一历史记录;
如果存在第一历史记录,建立TCP协议,以使终端判断是否存在与显示设备投屏的第二历史记录;如果存在第二历史记录,发送第一预设步骤到显示设备,所述第一预设步骤为由终端确定并执行的在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省略部分步骤后的起始步骤;
判断是否同意直接执行第一预设步骤;
如果同意直接执行第一预设步骤,则反馈第一同意消息,继续执行第二预设步骤,以使所述终端能向显示设备传输投屏数据。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投屏方法,包括:
如果存在第一历史记录,判断是否直接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步骤为显示设备确定并执行的在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省略部分步骤后的起始步骤;
如果直接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则发送第三预设步骤到终端,以使终端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显示设备投屏的第二历史记录;如果存在第二历史记录,判断是否同意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如果同意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则反馈第二同意消息到显示设备;
接收到第二同意消息,执行第四预设步骤,以使终端能向显示设备传输投屏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中,一种投屏方法及显示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当显示设备和终端以往执行过投屏,则通过省略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部分步骤,实现加快投屏效率的目的。该方法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投屏链接指令,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终端投屏的第一历史记录;如果存在第一历史记录,建立TCP协议,以使终端判断是否存在与显示设备投屏的第二历史记录;如果存在第二历史记录,发送第一预设步骤到显示设备,所述第一预设步骤为由终端确定并执行的在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省略部分步骤后的起始步骤;判断是否同意直接执行第一预设步骤;如果同意直接执行第一预设步骤,则反馈第一同意消息,继续执行第二预设步骤,以使所述终端能向显示设备传输投屏数据。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与控制装置之间操作场景;
图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控制设备100的硬件配置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设备200的硬件配置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设备200中软件配置图;
图5中示例性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界面图;
图6中示例性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投屏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中示例性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终端的界面图;
图8中示例性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设备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9中示例性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RTSP协议交互阶段的流程图;
图10中示例性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RTSP协议交互阶段省略部分步骤的流程图;
图11中示例性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RTSP协议交互阶段省略部分步骤的流程图;
图12中示例性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RTSP协议交互阶段省略部分步骤的流程图;
图13中示例性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投屏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中示例性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RTSP协议交互阶段省略部分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和实施方式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于术语的简要说明,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描述的实施方式,而不是意图限定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应当按照其普通和通常的含义理解。
本申请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或同类的对象或实体,而不必然意味着限定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除非另外注明。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用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但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件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所有组件,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组件。
术语″模块″是指任何已知或后来开发的硬件、软件、固件、人工智能、模糊逻辑或硬件或/和软件代码的组合,能够执行与该元件相关的功能。
图1为根据实施例中显示设备与控制装置之间操作场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用户可通过智能设备300或控制装置100操作显示设备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00可以是遥控器,遥控器和显示设备的通信包括红外协议通信或蓝牙协议通信,及其他短距离通信方式,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来控制显示设备200。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上按键、语音输入、控制面板输入等输入用户指令,来控制显示设备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智能设备300(如移动终端、平板电脑、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以控制显示设备200。例如,使用在智能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控制显示设备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0还可以采用除了控制装置100和智能设备300之外的方式进行控制,例如,可以通过显示设备200设备内部配置的获取语音指令的模块直接接收用户的语音指令控制,也可以通过显示设备200设备外部设置的语音控制设备来接收用户的语音指令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0还与服务器400进行数据通信。可允许显示设备200通过局域网(LAN)、无线局域网(WLAN)和其他网络进行通信连接。服务器400可以向显示设备200提供各种内容和互动。服务器400可以是一个集群,也可以是多个集群,可以包括一类或多类服务器。
图2示例性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00的配置框图。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100包括控制器110、通信接口130、用户输入/输出接口140、存储器、供电电源。控制装置100可接收用户的输入操作指令,且将操作指令转换为显示设备200可识别和响应的指令,起用用户与显示设备200之间交互中介作用。
图3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0的硬件配置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0包括调谐解调器210、通信器220、检测器230、外部装置接口240、控制器250、显示器260、音频输出接口270、存储器、供电电源、用户接口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包括处理器,视频处理器,音频处理器,图形处理器,RAM,ROM,用于输入/输出的第一接口至第n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260包括用于呈现画面的显示屏组件,以及驱动图像显示的驱动组件,用于接收源自控制器输出的图像信号,进行显示视频内容、图像内容以及菜单操控界面的组件以及用户操控UI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260可为液晶显示器、OLED显示器、以及投影显示器,还可以为一种投影装置和投影屏幕。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器220是用于根据各种通信协议类型与外部设备或服务器进行通信的组件。例如:通信器可以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有线以太网模块等其他网络通信协议芯片或近场通信协议芯片,以及红外接收器中的至少一种。显示设备200可以通过通信器220与外部控制设备100或服务器400建立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接口,可用于接收控制装置100(如:红外遥控器等)的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器230用于采集外部环境或与外部交互的信号。例如,检测器230包括光接收器,用于采集环境光线强度的传感器;或者,检测器230包括图像采集器,如摄像头,可以用于采集外部环境场景、用户的属性或用户交互手势,再或者,检测器230包括声音采集器,如麦克风等,用于接收外部声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部装置接口24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高清多媒体接口接口(HDMI)、模拟或数据高清分量输入接口(分量)、复合视频输入接口(CVBS)、USB输入接口(USB)、RGB端口等任一个或多个接口。也可以是上述多个接口形成的复合性的输入/输出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谐解调器210通过有线或无线接收方式接收广播电视信号,以及从多个无线或有线广播电视信号中解调出音视频信号,如以及EPG数据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50和调谐解调器210可以位于不同的分体设备中,即调谐解调器210也可在控制器250所在的主体设备的外置设备中,如外置机顶盒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50,通过存储在存储器上中各种软件控制程序,来控制显示设备的工作和响应用户的操作。控制器250控制显示设备200的整体操作。例如:响应于接收到用于选择在显示器260上显示UI对象的用户命令,控制器250便可以执行与由用户命令选择的对象有关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象可以是可选对象中的任何一个,例如超链接、图标或其他可操作的控件。与所选择的对象有关操作有:显示连接到超链接页面、文档、图像等操作,或者执行与所述图标相对应程序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视频处理器,音频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RAM Random AccessMemory,RAM),ROM(Read-Only Memory,ROM),用于输入/输出的第一接口至第n接口,通信总线(Bus)等中的至少一种。
CPU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指令,以及根据接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交互指令,来执行各种应用程序、数据和内容,以便最终显示和播放各种音视频内容。CPU处理器,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如,包括一个主处理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子处理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形处理器,用于产生各种图形对象,如:图标、操作菜单、以及用户输入指令显示图形等。图形处理器包括运算器,通过接收用户输入各种交互指令进行运算,根据显示属性显示各种对象;还包括渲染器,对基于运算器得到的各种对象,进行渲染,上述渲染后的对象用于显示在显示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视频处理器,用于将接收外部视频信号,根据输入信号的标准编解码协议,进行解压缩、解码、缩放、降噪、帧率转换、分辨率转换、图像合成等视频处理,可得到直接可显示设备200上显示或播放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视频处理器,包括解复用模块、视频解码模块、图像合成模块、帧率转换模块、显示格式化模块等。其中,解复用模块,用于对输入音视频流数据进行解复用处理。视频解码模块,用于对解复用后的视频信号进行处理,包括解码和缩放处理等。图像合成模块,如图像合成器,其用于将图形生成器根据用户输入或自身生成的GUI信号,与缩放处理后视频图像进行叠加混合处理,以生成可供显示的图像信号。帧率转换模块,用于对转换输入视频帧率。显示格式化模块,用于将接收帧率转换后视频输出信号,改变信号以符合显示格式的信号,如输出RGB数据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处理器,用于接收外部的音频信号,根据输入信号的标准编解码协议,进行解压缩和解码,以及降噪、数模转换、和放大处理等处理,得到可以在扬声器中播放的声音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在显示器260上显示的图形用户界面(GUI)输入用户命令,则用户输入接口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接收用户输入命令。或者,用户可通过输入特定的声音或手势进行输入用户命令,则用户输入接口通过传感器识别出声音或手势,来接收用户输入命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界面″,是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介质接口,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用户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用户界面常用的表现形式是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GUI),是指采用图形方式显示的与计算机操作相关的用户界面。它可以是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显示的一个图标、窗口、控件等界面元素,其中控件可以包括图标、按钮、菜单、选项卡、文本框、对话框、状态栏、导航栏、Widget等可视的界面元素。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的系统可以包括内核(Kernel)、命令解析器(shell)、文件系统和应用程序。内核、shell和文件系统一起组成了基本的操作系统结构,它们让用户可以管理文件、运行程序并使用系统。上电后,内核启动,激活内核空间,抽象硬件、初始化硬件参数等,运行并维护虚拟内存、调度器、信号及进程间通信(IPC)。内核启动后,再加载Shell和用户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在启动后被编译成机器码,形成一个进程。
如图4所示,显示设备的系统可以包括内核(Kernel)、命令解析器(shell)、文件系统和应用程序。内核、shell和文件系统一起组成了基本的操作系统结构,它们让用户可以管理文件、运行程序并使用系统。上电后,内核启动,激活内核空间,抽象硬件、初始化硬件参数等,运行并维护虚拟内存、调度器、信号及进程间通信(IPC)。内核启动后,再加载Shell和用户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在启动后被编译成机器码,形成一个进程。
如图4所示,将显示设备的系统分为三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层、中间件层和硬件层。
应用层主要包含电视上的常用应用,以及应用框架(Application Framework),其中,常用应用主要是基于浏览器Browser开发的应用,例如:HTML5 APPs;以及原生应用(Native APPs);
应用框架(Application Framework)是一个完整的程序模型,具备标准应用软件所需的一切基本功能,例如:文件存取、资料交换...,以及这些功能的使用接口(工具栏、状态列、菜单、对话框)。
原生应用(Native APPs)可以支持在线或离线,消息推送或本地资源访问。
中间件层包括各种电视协议、多媒体协议以及系统组件等中间件。中间件可以使用系统软件所提供的基础服务(功能),衔接网络上应用系统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的应用,能够达到资源共享、功能共享的目的。
硬件层主要包括HAL接口、硬件以及驱动,其中,HAL接口为所有电视芯片对接的统一接口,具体逻辑由各个芯片来实现。驱动主要包含:音频驱动、显示驱动、蓝牙驱动、摄像头驱动、WIFI驱动、USB驱动、HDMI驱动、传感器驱动(如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以及电源驱动等。
Miracast投屏功能是电子设备如电视、手机等必备功能。利用点对点(Point 2Point,P2P)网络传输功能,基于WifiDisplay协议(标准协议,简称WFD协议),把终端的音视频数据传输到显示设备进行播放,已达到屏幕共享的目的。
用户在使用Miracast投屏功能,将终端的音视频数据传输到显示设备进行播放时,经常发现,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投屏过程,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所以,如何能提高投屏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投屏方法,可以提高投屏效率。为了更清晰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该方法中涉及的设备可以为显示设备为例。所述方法,如图6所示的一种投屏方法的流程图,包括:
S100、接收终端发送的投屏链接指令,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终端投屏的第一历史记录。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发送的投屏链接指令,可以理解为P2P链接请求。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终端向显示设备投屏。在用户使用投屏功能时,可以利用终端搜索可以进行投屏的设备,即开启P2P模式的设备,这就会造成搜索到的投屏设备可能是自己家庭内的设备,也可能是邻居家的开启P2P模式的设备,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在图5中显示有终端搜索到由开启P2P模式的设备组成的设备列表,设备列表中包括两个设备名称为″Smart TV″(智能电视)的设备控件,一个名称为″Smart TV 4K″(4K智能电视)的设备控件,此时无法分清两个″Smart TV″的设备控件对应的具体设备。由于用户在买回设备后,很少会将设备名称进行更改,一般情况下设备名称仍为出厂名称,这样就会出现搜索到的部分设备存在相同的名称,用户无法对自己家庭中的设备与邻居家的设备进行区分,这有可能出现用户在设备列表中选择设备时,选中邻居家的设备。示例性的,所述终端为触屏手机,用户可以按压设备控件对应的位置,实现选中设备的目的。在终端与设备正常交互完成后,终端的投屏数据将会显示在邻居家的设备上,这样不但自己的隐私暴露,同样影响邻居对设备的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用户希望利用投屏功能实现将终端上的数据显示在显示设备上时,可以在终端上操作,使终端界面上显示由可进行投屏链接设备组成的设备列表。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的界面,在该界面上显示有开启无线显示开关,用户可以选中该开启无线显示开关控件,将该开关设置到开启状态,终端搜索开启P2P模式的设备,在终端界面上显示设备列表,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图5中显示有终端搜索到的开启P2P模式设备的设备列表,图5中的″smart TV″控件和″smart TV 4K″控件均为可进行投屏链接的设备控件。用户可以选中设备列表中的设备控件,实现发送投屏链接指令。如图5所示的界面上,除了显示有设备列表,还显示有返回控件″<″,选中该返回控件,用户可以在终端上操作其他功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为触屏手机,用户可以触摸触屏手机的屏幕上与设备控件对应的位置实现选中设备控件的操作。选中终端上的设备控件,生成投屏链接指令发送到对应的显示设备。当然,终端也可以为平板等智能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显示设备和终端投屏时,同时在显示设备中存储该投屏记录,作为第一历史记录。
一些实施例中,当终端和显示设备进行投屏,则保存显示设备的设备标识作为第一历史记录。需要说明的是,该设备标识与唯一的设备对应,该设备标识可以由数字和/或字母组成。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标识可以使用mac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代替。
S200、如果不存在第一历史记录,则控制显示器显示提示消息,所述提示消息用于询问用户是否投屏。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存在所述第一历史记录,则可以认定为终端和显示设备没有进行过投屏。此时为了保护终端数据,以及显示设备不被未知的终端进行投屏,控制显示设备的显示器显示提示消息。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的用户界面示意图,在图8中的用户界面上还显示提示消息,该提示消息的内容为″是否同意终端A进行投屏″。在显示提示消息的同时,还显示有同意控件和不同意控件。
S300、如果接收到同意投屏指令,则执行第一投屏过程;如果接收到不同意投屏指令,则不执行投屏操作。示例性的,再次参阅图8的用户界面示意图,用户可以通过控制装置将焦点移动到同意控件上,并按压控制装置上的确认键,此时生成同意投屏指令。另外,用户可以通过控制装置将焦点移动到不同意控件上,并按压控制装置上的确认键,此时生成不同意投屏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焦点移动到控件上,可以使该控件的边框加粗,另外,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表示该控件被选中,示例性的当焦点移动到该控件上,该控件可以改变形态,可以从方形改成圆形等,也可以当控件被选中,该控件按照预设比例被放大,例如,用户界面上的视频控件的显示面积相同,当某一控件被选中后,该控件的显示面积照比原有控件的显示面积增大1.2倍。由于本申请并不对焦点位于控件上,控件的形态进行限制,所以其他可以便于用户分辨用于视频控件被选中的形式均可以被接受。
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上设置有预设按键,按压第一预设按键时,生成同意投屏指令;按压第二预设按键时,生成不同意投屏指令。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提示消息可以通过语音的形式播放,用户根据提示消息的内容,通过语音回答是否同意投屏。示例性的,显示设备播放″是否同意终端A进行投屏″,用户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回答说″同意″,此时生成同意投屏指令。用户还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回答说″不同意″,此时生成不同意投屏指令。另外,用户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未做回复,此时可能用户听到显示设备播放的提示消息,为了保证显示设备不随意播放终端的投屏数据,此时可以生成不同意投屏指令。
一些实施中,在显示设备的用户界面上显示提示消息的同时,通过语音播放该提示消息,这样可以提醒用户查看该提示消息,避免错过投屏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中在接收到投屏链接指令时,如果显示设备未与发送该投屏链接指令的终端执行过投屏操作,则通过提示消息询问用户是否同意投屏,这样可以保证不会干扰其他设备的正常使用,保护用户数据不随意显示在其他设备上。
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投屏链接指令后,显示设备和终端执行投屏前的准备步骤,示例性的,进行P2P阶段交互。当接收到不同意投屏指令,则断开终端和显示设备的P2P链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WFD协议交互分很多阶段包括P2P协议交互阶段、TCP协议交互阶段,RTSP协议交互阶段和RTP协议交互阶段。具体的,当显示设备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投屏链接指令后,进行P2P阶段交互。TCP协议交互阶段是否执行可以根据显示设备预置程序确定。所述RTP协议交互阶段为终端开始传输投屏数据。
所述第一投屏过程包括建立或不建立TCP协议步骤,以及执行RTSP协议交互阶段。执行第一投屏过程后,可以实现终端向显示设备发送投屏数据,以使显示设备播放投屏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立或不建立TCP协议步骤为预置过程,可以根据显示设备版本决定是否执行TCP协议步骤。
所述RTSP协议交互阶段包括表1中的步骤M1-M7,终端为提供数据一端,称为source端,显示设备为接收数据一端,称为sink端。
Figure BDA0003432119240000101
Figure BDA0003432119240000111
所述RTSP协议交互阶段包括:步骤M1,终端对显示设备打招呼;步骤M2,显示设备对终端打招呼;步骤M3,终端询问显示设备支持的播放能力,显示设备回复自身支持的播放能力;步骤M4,终端根据显示设备回复的播放能力,确定传输的投屏数据的格式,并询问显示设备是否可以使用该格式,显示设备回复是否可以;步骤M5,当显示设备回复可以使用该格式时,终端询问显示设备是否可以发起建立会话,显示设备回复是否可以;步骤M6,显示设备回复可以发起建立会话时,显示设备询问终端现在是否可以进行建立会话,终端回复是否同意;步骤M7,终端回复现在进行建立会话时,显示设备告诉终端开始传输投屏数据。通过执行RTSP协议交互阶段后,则终端能向显示设备传输投屏数据。
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和终端均存储在步骤M4得到的协商后的显示设备的播放能力。需要解释的是,播放能力可以为横竖屏,画面高宽比设置,清晰度设置等等参数不同,由于播放能力不同,可能需求终端传输的图像数据参数也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存在所述第一历史记录,说明终端与显示设备执行过投屏,显示设备不再显示提示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终端与显示设备执行过投屏,则必定执行过第一投屏过程。该第一投屏过程包括执行建立或不建立TCP协议步骤,以及RTSP协议交互阶段。这样执行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的步骤已经在以往执行过,这样为了节约资源,提高投屏效率,在存在第一历史记录时,可以省略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的部分步骤。
由于执行或不执行建立TCP协议,对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可省略的步骤存在影响,所以分别通过执行TCP协议,和不执行TCP协议两种情况,介绍省略RTSP协议交互阶段的过程。
首先,介绍执行TCP协议后,省略RTSP协议交互阶段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当显示设备执行TCP协议后,在执行RTSP协议交互阶段时,终端为主动方,省略RTSP协议交互阶段的步骤由终端决定。
S401、当存在第一历史记录后,建立和终端的TCP协议,以使终端判断是否存在与显示设备投屏的第二历史记录。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显示设备和终端投屏时,同时在终端中存储该投屏记录,作为第二历史记录。一些实施例中,当终端和显示设备进行投屏,则保存终端的设备标识作为第二历史记录。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标识可以使用mac地址代替。
S501、如果不存在第二历史记录,则执行第一投屏过程。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终端和显示设备以往没有进行过投屏,则必须执行第一投屏过程,不可省略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的步骤。当在显示设备处确定与终端进行过投屏后,即存在第一历史记录后,由于在投屏时,需要终端和显示设备进行配合,所以在存在第一历史记录后,终端需要判断其是否与显示设备进行过投屏,即是否存在第二历史记录,如果存在第二历史记录,此时二者可以配合,有可能可以省略RTSP协议交互阶段的部分步骤。如果不存在第二历史记录,则说明在终端处认定该终端未与显示设备进行过投屏,则直接执行第一投屏过程,不再省略RTSP协议交互阶段的任何步骤。
S601、如果存在第二历史记录,说明在终端处同样认定该终端与显示设备进行过投屏,则可以省略RTSP协议交互阶段的部分步骤,终端发送第一预设步骤到显示设备,所述第一预设步骤包括由终端确定并执行的在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省略部分步骤后起始步骤。
参阅表1,在该表1中可以看出终端为主动方执行的是步骤M1、步骤M3、步骤M4,以及,步骤M5。进而,终端可以决定在执行RTSP协议交互阶段时可以从步骤M1、步骤M3、步骤M4,以及,步骤M5开始执行,即所述第一预设步骤可以为步骤M3中的″终端询问显示设备支持的播放能力″步骤、步骤M4中的″终端根据显示设备回复的播放能力,确定传输的投屏数据的格式,并询问显示设备是否可以使用该格式″步骤,以及步骤M5中的″终端询问显示设备是否可以发起建立会话″步骤。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步骤的确定,要考虑终端当前能够提供的数据格式,和之前在执行M4步骤时协商得到的播放能力。虽然,终端和显示设备执行过投屏过程,即执行过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M1-M7,但是由于可能出现版本升级等问题,终端的当前情况,与上一次通过执行M1-M7完成的投屏过程时的情况可能不同,所以在确定第一预设步骤时,需要全方位考虑终端是否能够支持。
一些实施例中,当终端当前能够提供的数据格式,满足之前协商得到的播放能力,则确定第一预设步骤为步骤M5中的″终端询问显示设备是否可以发起建立会话″步骤。当终端当前能够提供的格式数据,不能满足之前协商得到的播放能力,则重新执行M3中的″终端询问显示设备支持的播放能力″步骤或M4中的″终端根据显示设备回复的播放能力,确定传输的投屏数据的格式,并询问显示设备是否可以使用该格式″步骤。本申请实施例中本着尽可能的节省步骤的原则,所以如果满足条件,则确定第一预设步骤为步骤M5中的″终端询问显示设备是否可以发起建立会话″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省略任何步骤的RTSP协议交互阶段如图9所示,图9显示出RTSP协议交互阶段的显示设备和终端的交互过程。当省略部分步骤时,当第一预设步骤为步骤M5中的″终端询问显示设备是否可以发起建立会话″步骤时,此时省略部分步骤的RTSP协议交互阶段为图10所示的流程,与图9中的流程相比,省略了执行步骤M1-M4,这样可以加快投屏效率。
当第一预设步骤为步骤M3中的″终端询问显示设备支持的播放能力″步骤时,省略部分步骤的RTSP协议交互阶段为图11所示的流程,与图9中的流程相比,省略了执行步骤M1-M2。
当第一预设步骤为步骤M4中的″终端根据显示设备回复的播放能力,确定传输的投屏数据的格式,并询问显示设备是否可以使用该格式″步骤时,省略部分步骤的RTSP协议交互阶段为图12所示的流程,与图9中的流程相比,省略了执行步骤M1-M3。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节约投屏的流程,进而加快投屏效率。
S701、显示设备判断是否同意直接执行第一预设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设备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变动,可能与上一次通过执行M1-M7完成的投屏过程时的情况不同,所以显示设备还需确定是否同意直接执行第一预设步骤。
一些实施例中,在判断是否同意直接执行第一预设步骤时,需要考虑显示设备的当前情况。由于显示设备可能存在版本升级等问题,此时显示设备自身支持的播放能力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在确定是否同意直接执行第一预设步骤时,还需要对显示设备的情况进行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当执行TCP协议后,省略RTSP协议交互阶段的步骤虽然由终端进行决定,但是在投屏时,还需要和显示设备进行交互配合,所以显示设备的当前情况也需要被考虑。
S801、如果同意直接执行第一预设步骤,则反馈第一同意消息,继续执行第二预设步骤,以使终端能向显示设备传输投屏数据。
示例性的,当第一预设步骤为步骤M5中的″终端询问显示设备是否可以发起建立会话″步骤时,参阅图10的流程图,该第一同意消息为步骤M5中的″显示设备回复可以″。所述第二预设步骤为RTSP协议交互阶段的中步骤M5之后的剩余步骤M6-M7。
当第一预设步骤为步骤M3中的″终端询问显示设备支持的播放能力″步骤时,参阅图11的流程图,该第一同意消息为步骤M3中的″显示设备回复自身支持的播放能力″。所述第二预设步骤为RTSP协议交互阶段的中步骤M3之后的剩余步骤M4-M7。
当第一预设步骤为步骤M4中的″终端根据显示设备回复的播放能力,确定传输的投屏数据的格式,并询问显示设备是否可以使用该格式″步骤时,参阅图12的流程图,该第一同意消息为步骤M4中的″显示设备回复可以″。所述第二预设步骤为RTSP协议交互阶段的中步骤M4之后的剩余步骤M5-M7。
当执行步骤M7″显示设备告诉终端开始传输投屏数据″后,终端可以传输投屏数据到显示设备。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投屏数据可以为终端的界面,终端实时的将界面数据传输到显示设备,以使显示设备播放所述投屏数据。一些实施中,终端将终端界面进行录屏,并将录屏得到的录屏数据,作为投屏数据,实时发送到显示设备。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投屏数据可以为媒资数据,终端将媒资数据的链接发送到显示设备,显示设备根据媒资数据的链接进行投屏显示。
一些实施例中,S901、如果不同意执行第一预设步骤,则执行第一投屏过程。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显示设备由于某种因素不能执行第一预设步骤,则执行第一投屏过程。示例性的,当显示设备进行版本升级,终端发送的第一预设步骤为步骤M5,此时显示设备的能力已经发生变化,所以显示设备不同意执行第一预设步骤,此时可以执行第一投屏过程,该第一投屏过程在上文中已经做了具体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介绍了执行TCP协议时,如何提高投屏效率,该过程以终端为主动方,由终端确定可省略的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的步骤。另外,还考虑到终端和显示设备的当前情况,在终端和显示设备的配合下实现将终端的投屏数据显示在显示设备上。
上述内容详细介绍了执行TCP协议时,如何省略RTSP协议交互阶段的部分步骤。下面介绍不执行TCP协议,省略RTSP协议交互阶段的过程的部分步骤。
值得注意的是,当显示设备不执行TCP协议,在执行RTSP协议交互阶段时,显示设备为主动方,省略RTSP协议交互阶段的步骤由显示设备决定。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的投屏流程图,如果存在第一历史记录,S402、判断是否直接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步骤为显示设备确定并执行的在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省略部分步骤后的起始步骤。
参阅表1,在该表1中可以看出显示设备为主动方执行的步骤是步骤M6和M7。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执行RTSP协议交互阶段时,需要显示设备和终端进行配合,所以显示设备确定的在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省略部分步骤后的起始流程的第三预设步骤只能为步骤M6中的″显示设备询问终端现在是否可以进行建立会话″。
一些实施例中,判断是否直接执行第三预设步骤时,要考虑显示设备当前的播放能力,和之前在执行M4步骤时协商得到的播放能力。虽然,终端和显示设备执行过投屏过程,即执行过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M1-M7,但是由于可能出现版本升级等问题,显示设备的当前情况,与上一次通过执行步骤M1-M7完成的投屏过程时的情况可能不同,所以显示设备判断是否可以直接执行第三预设步骤,需要全方位考虑显示设备是否能够支持。
S502、如果不直接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则执行第一投屏过程。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显示设备由于某种因素不能直接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则直接执行第一投屏过程,该第一投屏过程在上文已经有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602、如果直接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则发送第三预设步骤到终端,以使终端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显示设备投屏的第二历史记录。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显示设备和终端投屏时,同时在终端中存储该投屏记录,作为第二历史记录。
S702、如果不存在第二历史记录,则执行第一投屏过程。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终端和显示设备以往没有进行过投屏,则必须执行第一投屏过程,不可省略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的步骤。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在显示设备处确定与终端进行过投屏后,即存在第一历史记录后,由于在投屏时,需要终端和显示设备进行配合,所以在存在第一历史记录后,终端需要判断其是否与显示设备进行过投屏,即是否存在第二历史记录,如果存在第二历史记录,此时二者可以配合,有可能可以省略RTSP协议交互阶段的部分步骤。如果不存在第二历史记录,则说明在终端处认定该终端未与显示设备进行过投屏,则直接执行第一投屏过程,不再省略RTSP协议交互阶段的任何步骤。S802、如果存在第二历史记录,说明在终端处同样认定该终端与显示设备进行过投屏,终端判断是否同意执行第三预设步骤。
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判断是否同意直接执行第三预设步骤时,需要考虑终端的当前情况,由于终端提供的播放数据情况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如果不能投屏要求,则确定不同意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如果终端的当前情况,仍然满足投屏要求,则确定同意执行第三预设步骤。
S902、如果不同意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则执行第一投屏过程。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显示设备由于某种因素不能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则执行第一投屏过程。
S1002、如果同意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则反馈第二同意消息到显示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的流程图,所述第三预设步骤为步骤M6中的″显示设备询问终端现在是否可以进行建立会话″步骤,对应的第二同意消息为步骤M6中的″终端回复同意″。
显示设备接收到第二同意消息,执行第四预设步骤,以使终端能向显示设备传输投屏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再次参阅图14的流程图,所述第四预设步骤为步骤M7″显示设备告诉终端开始传输投屏数据″。当执行步骤M7″显示设备告诉终端开始传输投屏数据″后,终端可以传输投屏数据到显示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省略执行步骤M1-M5,加快了投屏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介绍了不执行TCP协议时,如何提高投屏效率,该过程以显示设备为主动方,由显示设备确定可省略的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的步骤。另外,还考虑到终端和显示设备的当前情况,在终端和显示设备的配合下实现将终端的投屏数据显示在显示设备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已经投屏过的互相信任的设备,WFD协议交互是可以视情况进行优化。优化的根本思想是省略非必要步骤。终端和显示设备不管是任何一端,则对于互相信任的设备,可以视情况尽快直接建立会话阶段,终端根据上次投屏时协商的播放能力进行投屏即可。如果情况不允许省略非必要的步骤,按照标准协议,即第一投屏过程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一种投屏方法及显示设备,当显示设备和终端以往执行过投屏,则通过省略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部分步骤,实现加快投屏效率的目的。该方法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投屏链接指令,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终端投屏的第一历史记录;如果存在第一历史记录,建立TCP协议,以使终端判断是否存在与显示设备投屏的第二历史记录;如果存在第二历史记录,发送第一预设步骤到显示设备,所述第一预设步骤为由终端确定并执行的在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省略部分步骤后的起始步骤;判断是否同意直接执行第一预设步骤;如果同意直接执行第一预设步骤,则反馈第一同意消息,继续执行第二预设步骤,以使所述终端能向显示设备传输投屏数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以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器,用于显示用户界面;
用户接口,用于接收输入信号;
分别与显示器和用户接口连接的控制器,用于执行:
接收终端发送的投屏链接指令,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终端投屏的第一历史记录;
如果存在第一历史记录,建立TCP协议,以使终端判断是否存在与显示设备投屏的第二历史记录;如果存在第二历史记录,发送第一预设步骤到显示设备,所述第一预设步骤为由终端确定并执行的在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省略部分步骤后的起始步骤;
判断是否同意直接执行第一预设步骤;
如果同意直接执行第一预设步骤,则反馈第一同意消息,继续执行第二预设步骤,以使所述终端能向显示设备传输投屏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执行:
如果不存在第一历史记录,则控制显示器显示提示消息,所述提示消息用于询问用户是否同意投屏;如果接收到同意投屏指令,则执行第一投屏过程;如果接收到不同意投屏指令,则不执行投屏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执行:如果不同意执行第一预设步骤,则执行第一投屏过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执行:如果不存在第二历史记录,则执行第一投屏过程。
5.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器,用于显示用户界面;
用户接口,用于接收输入信号;
分别与显示器和用户接口连接的控制器,用于执行:
接收终端发送的投屏链接指令,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终端投屏的第一历史记录;
如果存在第一历史记录,判断是否直接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步骤为显示设备确定并执行的在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省略部分步骤后的起始步骤;
如果直接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则发送第三预设步骤到终端,以使终端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显示设备投屏的第二历史记录;如果存在第二历史记录,判断是否同意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如果同意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则反馈第二同意消息到显示设备;
接收到第二同意消息,执行第四预设步骤,以使终端能向显示设备传输投屏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执行:
如果不存在第一历史记录,则控制显示器显示提示消息,所述提示消息用于询问用户是否同意投屏;如果接收到同意投屏指令,则执行第一投屏过程;如果接收到不同意投屏指令,则不执行投屏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执行:如果不同意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则执行第一投屏过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执行:如果不存在第二历史记录,则执行第一投屏过程。
9.一种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投屏链接指令,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终端投屏的第一历史记录;
如果存在第一历史记录,建立TCP协议,以使终端判断是否存在与显示设备投屏的第二历史记录;如果存在第二历史记录,发送第一预设步骤到显示设备,所述第一预设步骤为由终端确定并执行的在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省略部分步骤后的起始步骤;
判断是否同意直接执行第一预设步骤;
如果同意直接执行第一预设步骤,则反馈第一同意消息,继续执行第二预设步骤,以使所述终端能向显示设备传输投屏数据。
10.一种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果存在第一历史记录,判断是否直接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步骤为显示设备确定并执行的在RTSP协议交互阶段中省略部分步骤后的起始步骤;
如果直接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则发送第三预设步骤到终端,以使终端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显示设备投屏的第二历史记录;如果存在第二历史记录,判断是否同意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如果同意执行第三预设步骤,则反馈第二同意消息到显示设备;
接收到第二同意消息,执行第四预设步骤,以使终端能向显示设备传输投屏数据。
CN202111598223.9A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投屏方法及显示设备 Pending CN1163471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8223.9A CN116347148A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投屏方法及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8223.9A CN116347148A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投屏方法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7148A true CN116347148A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75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98223.9A Pending CN116347148A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投屏方法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4714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1108A (zh) * 2023-09-22 2023-10-3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投屏连接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1108A (zh) * 2023-09-22 2023-10-3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投屏连接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981108B (zh) * 2023-09-22 2023-11-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投屏连接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52518A (zh) 一种显示设备投屏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1787377B (zh) 显示设备及投屏方法
WO2020248627A1 (zh) 一种视频通话方法和显示设备
CN112911380B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与蓝牙设备的连接方法
CN113727179B (zh) 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兼容外置设备的方法
CN112653906B (zh) 显示设备上视频热点播放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2272417A (zh) 一种双蓝牙音响回连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2463750B (zh) 一种文件同步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1818654B (zh)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4286137A (zh) 一种镜像投屏方法、显示设备及终端
CN116347148A (zh) 一种投屏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3542882B (zh) 一种唤醒待机显示设备的方法、显示设备及终端
CN112911371B (zh) 双路视频资源播放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1787115B (zh) 服务器、显示设备和文件传输方法
CN112882780A (zh) 设置页面显示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2965677A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信息提示方法
CN112134855A (zh) Cookie加密方法和显示设备
CN111953838A (zh) 一种通话拨号方法、显示设备以及移动终端
CN113490013B (zh) 一种服务器及数据请求方法
CN113784222B (zh) 应用和数字电视节目的交互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3490041B (zh) 语音功能切换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6567343A (zh) 一种投屏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3038193B (zh) 一种自动修复音视频不同步的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3115105B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配置wisa扬声器的提示方法
CN113676782B (zh) 显示设备及多应用共存时的交互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