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6186A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检测波束未对准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检测波束未对准的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46186A
CN116346186A CN202310334549.3A CN202310334549A CN116346186A CN 116346186 A CN116346186 A CN 116346186A CN 202310334549 A CN202310334549 A CN 202310334549A CN 116346186 A CN116346186 A CN 116346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measurements
measurement
misalign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345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导泳
孙以斌
文廷䪸
白寅吉
郑隽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7001871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588492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346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61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第五代(5G)或预5G通信系统,用于支持高于诸如长期演进(LTE)之类的第四代(4G)通信系统的数据发送速率。本公开的目的是检测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波束未对准,并且终端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周期接收多个参考信号;在第二周期接收多个参考信号;以及基于在第一周期接收的多个参考信号的第一测量值组和在第二周期接收的多个参考信号的第二测量值组,确定波束是否未对准。这项研究是在韩国科学、信息通信技术和未来规划部的“政府级Giga KOREA商业”项目支持下进行的。

Description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检测波束未对准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检测波束未对准的装置和方法。
这项研究是在韩国科学、信息通信技术和未来规划部的“政府级Giga KOREA商业”项目支持下进行的。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自部署第四代(4G)通信系统以来不断增加的无线数据流量的需求,已经努力开发了改进的第五代(5G)或预5G通信系统。因此,5G或预5G通信系统也被称为“超4G网络”或“后长期演进(LTE)系统”。
5G通信系统被认为是在更高频率(毫米波)的频带(例如60GHz的频带)中实施,以便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为了降低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和增加发送距离,在5G通信系统中讨论了波束形成、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全维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形成、大规模天线技术。
此外,在5G通信系统中,基于高级小小区、云无线接入网(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对设备(D2D)通信、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作通信、协调多点(CoMP)、接收端干扰消除等的系统网络改进的开发正在进行中。
在5G系统中,已经开发了混合频移键控(FSK)和正交调幅(FQAM)以及滑动窗叠加编码(SWSC)作为高级编码调制(ACM),以及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非正交多址(NOMA)和稀疏码多址(SCMA)作为高级接入技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讨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效地执行波束形成的装置和方法。
此外,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最佳波束的装置和方法。
此外,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检测波束未对准的装置和方法。
此外,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解决波束未对准情况的装置和方法。
此外,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触发用于波束搜索的密集参考信号发送的装置和方法。
此外,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发送波束的测量样式来确定服务波束的装置和方法。
此外,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传感器的测量值来确定服务波束的装置和方法。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终端的方法包括:在第一周期接收多个参考信号;在第二周期接收多个参考信号;以及基于在第一周期接收的多个参考信号的第一组测量值和在第二周期接收的多个参考信号的第二组测量值来确定波束是否未对准。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终端的方法包括:在不连续操作模式的开启持续时间中,激活接收电路以接收信号,如果到达休眠持续时间,则在休眠持续时间的第一部分过去之后,停用接收电路,确定波束是否未对准,并且如果发生波束未对准,则在休眠持续时间的第二部分激活接收电路以恢复波束。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周期接收多个参考信号,并在第二周期接收多个参考信号;以及控制器,用于基于在第一周期接收的多个参考信号的第一组测量值和在第二周期接收的多个参考信号的第二组测量值来确定波束是否未对准。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装置包括:接收电路,其在不连续操作模式中选择性地被激活,以及控制器,用于控制接收电路。这里,控制器在不连续操作模式的开启持续时间中激活接收电路以接收信号,如果休眠持续时间到达,则在休眠持续时间的第一部分过去之后,停用接收电路,确定波束是否未对准,并且如果发生波束未对准,则激活接收电路以在休眠持续时间的第二部分恢复波束。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使用多个波束的测量结果来检测波束未对准,从而能够更精确地确定波束未对准。
通过本公开可获得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本发明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描述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配置。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配置。
图4a至图4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单元的配置。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生波束未对准的情况。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操作方法。
图7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测量样式检测波束未对准的操作方法。
图7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测量样式的波束未对准检测的示例。
图8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测量值顺序检测波束未对准的操作方法。
图8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测量值顺序的波束未对准检测的示例。
图8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测量值顺序的波束未对准检测的另一示例。
图8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测量值进行分组的操作方法。
图8e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测量值群组的顺序的波束未对准检测的示例。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关于波束未对准的状态转变图。
图10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波束未对准检测的功率控制的操作方法。
图10b和图10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波束未对准检测的功率控制的示例。
图11a和图11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的参考信号发送方案。
图11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密集参考信号发送的波束恢复过程的信号交换。
图12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先前测量结果恢复波束的操作方法。
图12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先前测量结果或使用新测量来恢复波束的操作方法。
图12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先前测量结果的波束恢复的示例。
图13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传感器值恢复波束的操作方法。
图1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基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的传感器值变化的示例。
图13c和图13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感器安装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制其他实施例的范围。单数形式可以包括多种形式,除非它被明确不同地表示。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可以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术语相同的含义。在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中,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可以被解释为与相关技术的上下文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含义,并且除非在本公开中明确定义,否则它不应被理想地或过度地解释为正式含义。在一些情况下,甚至在本公开中定义的术语也不应被解释为排除本公开的实施例。
在下面将要描述的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将硬件方法描述为示例。然而,由于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包括使用硬件和软件的技术,所以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不排除基于软件的方法。
此后,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检测波束未对准的装置和方法。此外,本公开涉及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波束未对准的情况下用于波束恢复的装置和方法。
以下描述中使用的指示信号的术语、指示信道的术语、指示控制信息的术语、指示网络实体的术语和指示装置组件的术语是为了解释。因此,本公开不限于将要描述的术语,并且可以使用具有技术上相同含义的其他术语。
作为示例,本公开提供了使用在一些通信标准(例如,长期演进(LTE)系统和高级长期演进(LTE-A))中使用的术语的各种实施例。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可以容易地修改并应用于其他通信系统。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图1将基站110、终端120和终端130描绘为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无线电信道的一些节点。
基站110是向终端120和130提供无线电接入的网络基础设施。基站110具有定义为基于信号发送距离的地理区域的覆盖范围。基站110可以被称为接入点(AP)、eNodeB(eNB)、第五代节点(5G节点)、无线点、发送/接收点(TRP)等。
终端120和终端130都是用户使用的设备,并且通过无线电信道与基站110通信。在一些情况下,终端120和终端130中的至少一个执行机器类型通信(MTC),并且可以不由用户携带。终端120和终端130都可以被称为用户设备(UE)、移动台、用户台、远程终端、无线终端或用户装置。
基站110、终端120和终端130可以在毫米波(mmWave)频带(例如,28GHz、30GHz、60GHz)中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在此过程中,为了提高信道增益,基站110、终端120和终端130可以进行波束形成。这里,波束形成可以包括发送波束形成和接收波束形成。即,基站110、终端120和终端130可以应用方向性来发送信号或接收信号。为此,基站110以及终端120和130可以通过波束搜索过程选择服务波束112、113、121和131。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的配置。下文使用的术语如“……部”或“……器”表示用于处理至少一个功能或操作的单元,并且可以使用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施。
参照图2,基站110包括无线通信单元210、回程通信单元220、存储单元230和控制器240。
无线通信单元210可以执行用于通过无线电信道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例如,无线通信单元210根据系统的物理层标准执行基带信号和比特串之间的转换功能。例如,在数据发送中,无线通信单元210通过编码和调制发送比特串来生成复杂符号。此外,在数据接收中,无线通信单元210通过解调和解码基带信号来恢复接收比特串。此外,无线通信单元210将基带信号上变频转换为射频(RF)频带信号,经由天线发送,并将经由天线接收的RF频带信号下变频转换为基带信号。
为此,无线通信单元210可以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数模转换器(DAC)、模数转换器(ADC)等。此外,无线通信单元210可以包括多个发送和接收路径。此外,无线通信单元21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阵列,该天线阵列包括多个天线元件。就硬件而言,无线通信单元210可以包括数字单元和模拟单元,并且模拟单元可以根据工作功率和工作频率包括多个子单元。
无线通信单元210如上所述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无线通信单元210可以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或收发器。此外,在下文中,无线信道上的发送和接收被用作包含无线通信单元210的上述处理的含义。
回程通信单元220提供用于与网络中其他节点通信的接口。也就是说,回程通信单元220将从基站发送到另一节点(例如,到另一接入节点、另一基站、上节点或核心网络)的比特串转换成物理信号,并将从另一节点接收的物理信号转换成比特串。
存储单元230存储用于操作基站110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诸如设置信息的数据。存储单元23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组合。存储单元230应控制器240的请求提供所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240控制基站的一般操作。例如,控制器240通过无线通信单元210或回程通信单元220发送和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240在存储单元230中记录数据和从存储单元230中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24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控制器240可以控制基站110执行将根据各种实施例解释的操作。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配置。下文使用的术语如“……部”或“……器”表示用于处理至少一个功能或操作的单元,并且可以使用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施。
参照图3,终端120包括通信单元310、存储单元320和控制器330。
通信单元310可以执行用于通过无线电信道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例如,通信单元310根据系统的物理层标准执行基带信号和比特串之间的转换功能。例如,在数据发送中,通信单元310通过编码和调制发送比特串来生成复杂符号。此外,在数据接收中,通信单元310通过解调和解码基带信号来恢复接收比特串。此外,通信单元310将基带信号上变频转换为RF频带信号,经由天线发送,并将经由天线接收的RF频带信号下变频转换为基带信号。例如,通信单元310可以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DAC、ADC等。
此外,通信单元310可以包括多个发送和接收路径。此外,通信单元31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阵列,该天线阵列包括多个天线元件。在硬件方面,通信单元310可以包括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例如,RF集成电路(RFIC))。这里,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可以实施为单个封装。此外,通信单元310可以包括多个RF链。此外,通信单元310可以执行波束形成。
通信单元310如上所述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通信单元310可以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或收发器。此外,在以下说明中,无线电信道上的发送和接收被用作包含通信单元310的上述处理的含义。
存储单元320存储用于操作终端120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诸如设置信息的数据。存储单元3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组合。存储单元320根据控制器330的请求提供所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330控制终端120的一般操作。例如,控制器330通过通信单元310发送和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330在存储单元320中记录数据和从存储单元320中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33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或者可以是处理器的一部分。通信单元310和控制器330的一部分可以被称为通信处理器(CP)。具体而言,控制器330可以控制终端120根据将要描述的各种实施例检测波束未对准并执行波束恢复过程。例如,控制器330可以控制终端执行将根据各种实施例解释的操作。
图4a至图4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单元的配置。图4a至图4c描绘了图2的无线通信单元210或图3的通信单元310的详细配置的示例。更具体地,图4a至图4c描绘了作为图2的无线通信单元210或图3的通信单元310的一部分的用于执行波束形成的组件。
参照图4a,无线通信单元210或通信单元310包括编码器和调制器402、数字波束形成器404、多个发送路径406-1至406-N以及模拟波束形成器408。
编码器和调制器402执行信道编码。对于信道编码,可以使用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卷积码和极化码中的至少一种。编码器和调制器402通过星座映射生成调制符号。
数字波束形成器404对数字信号(例如调制符号)执行波束形成。为此,数字波束形成器404将调制符号乘以波束形成权重。这里,波束形成权重用于改变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并且可以被称为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器等。数字波束形成器404将数字波束形成的调制符号输出到多个发送路径406-1至406-N。这样,根据多输入多输出(MIMO)发送,调制符号可以被复用或者相同的调制符号可以被提供到多个发送路径406-1至406-N。
多个发送路径406-1至406-N将数字波束形成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为此,多个发送路径406-1至406-N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算子、循环前缀(CP)加法器、DAC和上变频转换器。CP加法器用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案,并且如果应用另一物理层方案(例如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则可以被排除。也就是说,多个发送路径406-1至406-N为通过数字波束形成生成的多个流提供独立的信号处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实施方案,多个发送路径406-1至406-N的一些组件可以共同使用。
模拟波束形成器408对模拟信号执行波束形成。为此,数字波束形成器404将模拟信号乘以波束形成权重。这里,波束形成权重用于改变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更具体地,根据多个发送路径406-1至406-N和天线之间的连接结构,模拟波束形成器408可以如图4b或图4c所示配置。
参照图4b,输入到模拟波束形成器408的信号在相位/幅度上被转换、放大,然后经由天线发送。这样,每条路径的信号通过不同的天线组,即天线阵列来发送。对于在第一路径中输入的信号,信号由相位/幅度转换器412-1-1至412-1-M转换成具有不同或相同相位/幅度的信号串,由放大器414-1-1至414-1-M放大,然后经由天线发送。
参照图4c,输入到模拟波束形成器408的信号在相位/幅度上被转换、放大,然后经由天线发送。这样,每条路径的信号通过相同的天线组,即相同的天线阵列发送。对于在第一路径中输入的信号,信号由相位/幅度转换器412-1-1至412-1-M转换成具有不同或相同相位/幅度的信号串,并由放大器414-1-1至414-1-M放大。接下来,为了经由单个天线阵列发送,放大的信号由基于天线元件的加法器416-1至416-M相加,然后经由天线发送。
图4b描绘了每个发送路径使用独立天线阵列的示例,图4c描绘了发送路径共用一个天线阵列的示例。然而,根据另一个实施例,一些发送路径可以使用独立的天线阵列,而其余的发送路径可以共用一个天线阵列。此外,根据又一实施例,通过在发送路径和天线阵列之间应用可切换结构,可以使用根据情况自适应改变的结构。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生波束未对准的情况。
参照图5,基站110和终端120通过波束搜索过程使用最佳波束作为服务波束。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终端120的旋转或重新定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终端120处设置的波束的方向没有改变,那么波束的绝对方向也会根据终端120的旋转或重新定位而改变。因此,终端120的波束可能不面向基站110。也就是说,终端120的波束不再是最佳波束,并且这种状态在本公开中被称为波束未对准。
如前所述,波束未对准表示通过先前波束训练过程确定的波束由于终端120的旋转和重新定位或信道环境的变化而不再是最佳波束的状态。如果出现波束未对准,那么在通过下一个波束训练过程搜索到新的最佳波束之前,可能会出现链路预算的相当大的损失。因此,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可能难以进行。例如,如果波束宽度为15°,那么,在7°以内的波束未对准的情况下,预计链路预算损失约为2到3dB,而在超过7°的波束未对准的情况下,预计链路预算损失约为10到20dB。
如果如图5所示出现波束未对准,那么除非适当地改变服务波束,否则通信质量会下降。然而,通信质量的下降并不一定表示波束未对准。例如,服务波束是最佳波束,但是通信质量可能由于干扰、衰落等而降低。也就是说,如果仅依赖于通信质量或信道质量,则有可能波束未对准出现错误确定。因此,本公开解释了用于更精确地检测波束未对准的各种实施例。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的操作方法。图6示出了终端120的波束未对准检测的操作方法。
参照图6,在步骤601中,终端在第一周期中接收用多个发送波束来波束形成的参考信号。这里,第一周期是基站重复发送用于波束搜索的参考信号的周期之一,并且包括至少一个时间间隔(例如,子帧)。也就是说,基站定期或基于事件扫描参考信号。此时,终端使用至少一个接收波束来执行接收波束形成。因此,终端可以获得每个接收波束的测量值。这里,测量值是参考信号的接收强度,并且可以被称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使用该测量值,终端可以确定其服务接收波束。
接下来,在步骤603中,终端在第二周期接收用多个发送波束来波束形成的参考信号。这里,第二周期是基站重复发送用于波束搜索的参考信号的周期之一,并且第二周期在从第一周期经过至少一个时间间隔之后到达。也就是说,在通信期间,如果到达基站发送参考信号的周期,则终端接收从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此时,终端使用至少一个接收波束来执行接收波束形成。因此,终端可以获得从确定服务波束的周期和此后的周期获得的两组不同的测量值。
接下来,在步骤605中,终端基于针对第一周期获得的测量值和针对第二周期获得的测量值来确定波束是否未对准。也就是说,终端可以通过比较在不同时间获得的至少一个接收波束和两个或更多个发送波束的测量值组来确定是否发生波束未对准。这里,比较的测量值可以包括或不包括服务波束的测量值。此时,如果各组测量值之间没有相似性(或类似性),则终端确定发生了波束未对准。这里,用于确定相似性存在与否的规则可以以各种方式定义。例如,用于确定相似性的规则可以基于测量值、测量值的顺序和测量值的统计数据中的至少一个来定义。
根据图6中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基于在两个不同时间获取的相同波束对的测量值组来检测波束未对准。由于基站出于各种目的重复扫描参考信号,因此终端可以在没有额外开销的情况下执行测量。这样,可以仅通过对至少一个接收波束的测量来获取用于比较的测量值。
在图6的实施例中,服务接收波束由从步骤601中接收的参考信号获得的测量值确定。然而,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可以在已经确定服务波束的同时执行步骤601。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605中比较的测量值可以是在确定服务波束时测量的测量值,或者是从后续接收的参考信号(例如,在步骤601中接收的参考信号)测量的测量值。
在图6的实施例中,比较的测量值包括至少一个接收波束和多个发送波束的测量值。也就是说,可以仅使用一个接收波束来执行波束未对准检测。然而,根据另一实施例,可以使用一个基站发送波束和多个终端接收波束的测量值进行未对准检测。也就是说,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未对准检测可以仅使用一个发送波束来执行。尽管出于解释的目的,在假设使用至少一个接收波束和多个发送波束的情况下描述了下面将要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但是即使使用多个接收波束,也可以容易地应用这些实施例。
图7a示出了限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测量样式来检测波束未对准的操作方法。图7a示出了终端120的操作方法。
参照图7a,在步骤701中,终端使用任意接收波束来接收参考信号。换句话说,终端使用任意接收波束对参考信号执行接收波束形成。在特定波束全扫描周期内,终端用任意接收波束来接收从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此时,终端接收在整个扫描周期内发送的所有参考信号或部分参考信号。
在步骤703中,终端获得测量值的样式信息。也就是说,终端测量在步骤701中接收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强度,并存储测量值的样式。这里,测量值的样式可以被定义为测量值的相对幅度关系,即,剩余测量值与一个测量值的比率。替代地,测量值的样式可以被定义为以测量值的升序或降序排序的发送波束的顺序。此时,为每个接收波束确定测量值的样式。在下文中,测量值的样式被称为“测量样式”。
在步骤705中,终端确定是否存在当前接收波束的预先获得的测量样式。换句话说,对于在步骤701中使用的接收波束,终端确定是否存储了在步骤703中获得的测量样式之前获得的其他测量样式。如果预先获得的测量样式不存在,则终端返回步骤701。
相反,如果预先获得的测量样式存在,则在步骤707中,终端比较同一接收波束的两个测量样式。也就是说,终端将在步骤703中获得的测量样式与预先获得的测量样式进行比较。
在步骤709中,终端确定测量样式之间的相似性是否小于阈值。根据特定实施例,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定义相似性。例如,可以基于同一发送波束的比值之间的差值和形成每个测量样式的比值的顺序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相似性。
如果相似性小于阈值,则在步骤711中,终端确定出现波束未对准。换句话说,终端确定当前服务波束不是最佳波束。相反,如果相似性等于或大于阈值,则终端确定没有出现波束未对准,并返回步骤701。
参照图7b解释参照图7a描述的实施例的具体示例。图7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测量样式的波束未对准检测的示例。
参照图7b,对于第n个全扫描周期710,基站110重复发送经波束形成的参考信号。此时,终端120使用多个接收波束接收参考信号。对于周期710,终端120获取多个测量样式,包括测量样式712和测量样式714。接下来,对于第(n+1)个全扫描周期720,基站110重复发送经波束形成的参考信号。此时,终端120获得至少一个接收波束的测量样式722。在此过程中,因为存在针对与测量样式722相同的接收波束的测量样式714,所以终端120比较测量样式722和测量样式714。在图7b的示例中,测量样式714和测量样式722呈现不同的样式。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可以确定相似性小于阈值,并宣布波束未对准。
根据参照图7a和图7b描述的实施例,可能不是由干扰或寻呼引起的信道退化,即,波束未对准的检测可能是可行的。此外,由于测量样式是在没有再次搜索最佳波束的情况下使用的,所以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确定波束是否未对准。
在图7a和图7b的实施例中,由于测量样式的改变,终端宣布波束未对准。然而,根据另一实施例,为了更精确地检测波束未对准,只有当测量样式的改变重复特定次数时,终端才可以宣布波束未对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基站使用的发送波束的数量很少,也可以提高波束未对准检测的精度。
此外,为了更精确地检测波束未对准,终端可以站于两个或更多个标准逐级确定测量样式的变化。在下文中,通过参照图8a至图8e,描述了用于逐级确定测量样式变化的实施例。
图8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测量值的顺序检测波束未对准的操作方法。图8a示出了终端120的操作方法。
参照图8a,在步骤801中,终端接收经波束形成的参考信号。此时,终端使用至少一个接收波束来执行接收波束形成。在此过程中,在步骤801之前,终端具有用于至少一个接收波束的测量值组。通过使用在步骤801中接收的参考信号,终端获得用于至少一个接收波束的另一个测量值组。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解释,基于一个接收波束的测量值组描述本公开。
接下来,在步骤803中,终端计算测量值变化。也就是说,终端计算两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这里,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定义变化。例如,变化可以是每个发送波束的测量值之差的总和或平均值。此时,可将测量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中的至少一个从总和或平均值计算中排除。例如,可以基于等式1来确定变化。
ΔXt=|Xt-Xt-1|
可选地,如果N是8或更大,则从ΔXt移除Max、Min偏差(1)
Figure BSA0000296785010000141
在等式1中,ΔXt表示第t个测量值和第(t-1)个测量值之间的差,Xt表示第t个测量值,
Figure BSA0000296785010000142
表示测量值差的平均值,并且N表示用于平均值确定的测量值的数量。
接下来,在步骤805中,终端确定变化是否大于阈值。大于阈值的变化可意味着测量样式可能改变。
如果变化小于或等于阈值,则在步骤807中,终端将测量样式变化的计数器初始化。测量样式变化的计数器是用于对测量样式变化的次数进行计数的变量。接下来,终端返回步骤801。在下文中,用于测量样式变化的计数器被称为“测量样式变化计数器”。
相反,如果变化大于阈值,则在步骤809中,终端比较测量值的顺序。具体地,终端根据两组测量值中包括的测量值的大小以升序或降序排列发送波束,并识别排列的发送波束的顺序是否匹配。也就是说,在两个测量值中,终端识别具有相同最大测量值的发送波束是否匹配,以及具有第二大测量值的发送波束是否匹配。
接下来,在步骤811中,终端识别测量值的顺序是否变化。如果测量值的顺序没有变化,即,如果测量值的顺序相同,则终端在步骤807中将测量样式变化计数器初始化,并返回步骤801。
相反,如果测量值的顺序变化,则在步骤813中,终端将测量样式变化计数器增大。即,终端确定测量样式的变化,并记录变化计数。
接下来,在步骤815中,终端确定测量样式变化计数器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也就是说,如果发生特定计数的测量样式变化,则为了宣布波束未对准,终端将测量样式变化计数器与阈值进行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阈值被设置为1,则可以仅用一个测量样式变化来宣布波束未对准。如果测量样式变化计数器小于阈值,则终端确定没有出现波束未对准,返回步骤801。
相反,如果测量样式变化计数器大于或等于阈值,则在步骤817中,终端确定波束未对准。也就是说,终端确定已经发生了波束未对准。
现在参照图8b描述图8b的实施例的具体示例。图8b示出了波束未对准,图8c示出了没有波束未对准。
图8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测量值顺序的波束未对准检测的示例。参照图8b,对于第n个全扫描周期810,基站110重复发送经波束形成的参考信号。此时,终端120使用多个接收波束接收参考信号。在周期810期间,终端120获取测量值组812。接下来,对于第(n+1)个全扫描周期820,基站110重复重传经波束形成的参考信号。此时,终端120获得测量值组822。测量值组812和测量值组822呈现变化差异。测量值组812的测量值的顺序是“2-3-1-5-6-4”,而测量值组822的测量值的顺序是“5-6-4-2-3-1”,二者顺序不同。因此,由于变化大于阈值且顺序不同,因此宣布未对准。
图8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测量值顺序的波束未对准检测的另一示例。参照图8c,对于第n个全扫描周期810,基站110重复发送经波束形成的参考信号。此时,终端120使用多个接收波束接收参考信号。在周期810期间,终端120获取测量值组814。接下来,对于第(n+1)个全扫描周期820,基站110重复重传经波束形成的参考信号。此时,终端120获得测量值组824。测量值组814和测量值组824显示出变化差异。测量值组814的测量值的顺序是‘2-1-3-5-6-4’,并且测量值组824的测量值的顺序是‘2-1-3-5-6-4’,二者顺序是相同的。因此,尽管变化大于阈值,也就是偏移不同,但是,由于相同的顺序,不宣布波束未对准。
根据参照图8a至图8c描述的实施例,可以检测不是由干扰或寻呼引起的波束未对准。此外,通过考虑测量值变化和顺序的两级确定,可以确保实施和确定精度。此外,由于采用了样式变化计数器,因此即使使用基站的小发送波束,也可以确保精度。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波束未对准的不准确确定,在确定测量值的顺序时,有必要考虑测量误差。如果没有发生终端的重新定位或旋转,但是发送波束之间的测量值差异不显著,则由于小的测量误差或随机性,顺序可能会颠倒。因此,为了防止由于测量误差导致的错误的波束未对准宣布,下面参照图8d和图8e描述采用测量值分组的实施例。
图8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测量值进行分组的操作方法。图8d示出了终端120的操作方法。
参照图8d,在步骤851中,终端接收经波束形成的参考信号。此时,终端使用至少一个接收波束来执行接收波束形成。使用接收到的参考信号,终端获得对至少一个接收波束的不同测量值组。在下文中,为了描述的目的,本公开基于一个接收波束的测量值组提供解释。
接下来,在步骤853中,终端基于测量值对发送波束进行排序。也就是说,终端识别对应于最大测量值的发送波束,对应于第二大测量值的发送波束,等等。因此,发送波束按照测量值大小的顺序排序。
接下来,在步骤855中,终端识别测量值的差值是否小于阈值。也就是说,对于排序后的发送波束中具有相邻顺序的每个发送波束对,终端识别测量值的差值是否小于阈值。这里,可以基于测量误差或参考信号的随机性来调节阈值。
如果测量值的差值小于阈值,则在步骤857中,终端通过对相应的发送波束对进行分组来设置相同的等级。这样,基于下一等级的发送波束的测量值的差异,三个或更多发送波束可以被设置为相同等级。
如果测量值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阈值,则在步骤859中,终端设置下一个较低的等级。也就是说,终端将相应发送波束对的两个发送波束设置为不同的等级。
现在参照图8e解释根据图8d中描述的实施例的波束未对准确定的具体示例。图8e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测量值组的顺序的波束未对准检测的示例。
参照图8e,对于第n个全扫描周期810,基站110重复发送经波束形成的参考信号。此时,终端120使用多个接收波束接收参考信号。在周期810期间,终端120获取测量值组816。接下来,对于第(n+1)个全扫描周期820,基站110重复重传经波束形成的参考信号。此时,终端120获得测量值组826。测量值组816和测量值组826显示出变化差异。测量值组816的测量值的顺序是“2-1-3-5-6-4”,并且测量值组826的测量值的顺序是“2-3-1-5-6-4”,顺序彼此不同。然而,由于发送波束#1和发送波束#3的测量值之差小于阈值,所以发送波束#1和发送波束#3被分组在一起,因此具有相同的等级。在这种情况下,“1-3”和“3-1”的顺序差异不影响测量样式变化的确定。因此,不宣布波束未对准。由此,可以防止由于测量误差或随机性导致的相反顺序而导致的波束未对准的错误确定。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关于波束未对准的状态转变图。图9示出了采用考虑到变化和顺序的2级测量样式变化的波束未对准确定过程的状态转变图。
参照图9,初始状态处于波束对准910。如果测量值的变化大于阈值,则状态转变到改变测量值920。在改变测量值920中,如果确定顺序改变,则状态转变到改变测量样式930。此时,即使测量样式改变发生在小于阈值数量的连续周期中,也保持改变测量样式930。在小于阈值数量的连续周期内,如果没有确定顺序改变,则状态切换到改变测量值测量值920。此外,在小于阈值数量的连续周期内,如果变化低于阈值或者没有确定顺序改变,则状态转变到波束对准910。如果在改变测量样式930中,在超过阈值数量的连续周期中发生测量样式改变,则状态转变到波束未对准940。在波束未对准940中,如果波束未对准被恢复,该状态返回到波束对准910。
根据上述各种实施例,可以检测波束未对准。波束未对准的确定结果可以被不同地利用。根据一个实施例,波束未对准的确定可以用于终端120的接收单元的功率控制。具体而言,波束未对准的确定可以用于在不连续接收(DRX)模式下操作期间的功率控制。这里,DRX模式是一种操作模式,其通过关闭、休眠等控制物理层的硬件,同时保持连接状态(即上层(例如,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中的活动状态),来临时停用接收电路的全部或部分。
如果在DRX模式下操作,则根据DRX循环或DRX周期重复开启持续时间和休眠持续时间。此时,终端120通过在开启持续时间内激活接收电路来接收从基站110发送的信号,并且在休眠持续时间内停用接收电路。这里,激活可以被称为唤醒,而停用可以被称为休眠。在基于波束形成的假设执行通信的系统中,在DRX持续时间内,终端120向基站110发送关于优选波束的反馈至少一次。在开启持续时间内,基站110可以发送下行链路调度信息。
此时,即使在开启持续时间内激活,但波束没有对准,终端也可能会接收不到信号。因此,在开启持续时间还有足够长的时间(例如,波束搜索花费的时间)才能到达之前,终端应该激活接收电路,然后执行波束搜索。然而,在前一个开启周期中使用的波束并不总是无效的。因此,在开启持续时间还有足够长的时间才能到达之前激活接收电路的终端可以根据确定波束是否未对准来控制后续操作状态。因此,参照图10a、图10b和图10c,本公开描述了在DRX模式操作期间根据波束未对准检测的结果控制接收电路的实施例。
图10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波束未对准检测的功率控制的操作方法。图10a示出了终端120的操作方法。
参照图10a,在步骤1001中,终端进入不连续操作模式(例如,DRX模式)。DRX模式在基站的控制下进入。也就是说,终端从基站接收指示进入DRX模式的消息。因此,终端根据DRX循环操作开启持续时间和休眠持续时间。对于休眠持续时间,终端可以停用整个或部分接收电路。
在步骤1003中,终端在休眠持续时间内确定波束是否未对准。根据一个实施例,终端可以执行波束测量。也就是说,终端可以在休眠间隔中临时激活接收电路,并接收从基站发送的波束形成参考信号。也就是说,终端通过将新的测量值与从先前开启持续时间或在DRX模式进入之前获得的测量值进行比较来确定是否发生波束未对准。例如,根据上述各种实施例之一,终端可以确定波束是否未对准。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终端可以通过使用终端的传感器来确定波束是否未对准。为了使用传感器确定波束是否未对准,终端识别在先前的波束搜索之后终端是否旋转或重新定位。这样,用于确定波束是否未对准的时间在开启持续时间之前的特定时间之前,并且该特定时间大于或等于执行波束恢复所花费的时间,即重新对准波束所需的时间。
接下来,在步骤1005中,终端识别是否发生波束未对准。如果发生波束未对准,则在步骤1007中,终端执行波束恢复过程。根据特定实施例,可以以各种方式执行波束恢复过程。例如,作为波束恢复过程,终端可以执行波束搜索过程。或者,终端可以根据下面描述的各种实施例执行波束恢复过程。
相反,如果在步骤1009中确定没有发生波束未对准,则终端保持休眠状态,直到开启持续时间到达。这里,“在开启持续时间之前”指示考虑对接收电路进行标准化所需时间的定时。也就是说,因为波束是对准的而没有波束未对准,所以不需要额外的波束恢复过程。因此,终端可以通过在剩余休眠持续时间内保持接收电路处于停用状态来降低功耗。
现在参照图7b解释用图10a描述的实施例的具体示例。图10b和图10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波束未对准检测的功率控制的示例。
图10b示出了基于波束测量确定波束是否未对准的情况。参照图10b,如果开启持续时间结束,则终端120进入休眠持续时间并停用接收电路。此时,在距下一个开启持续时间Δt的时间1002之前,终端暂时激活接收电路并检测波束未对准。根据波束未对准的检测结果,时间1002的持续时间的接收电路的操作状态可以改变。
图10c示出了基于传感器值确定波束是否未对准的情况。参照图10c,如果开启持续时间结束,终端120则进入休眠持续时间并停用接收电路。此时,在距下一个开启持续时间Δt的时间1002之前,终端使用传感器值检测波束未对准。根据波束未对准的检测结果,时间1002的持续时间的接收电路的操作状态可以改变。如果如图10c所示使用传感器,那么,因为不需要临时激活接收电路,所以休眠状态可以保持更长时间。
在图10b和图10c的示例中,如果发生波束未对准,则终端120执行波束恢复过程。波束恢复过程可以包括将要描述的对波束的测量。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过去的波束测量结果或传感器值来恢复波束,而不需要对波束进行测量。如果可以在不进行波束测量的情况下恢复波束,则检测到波束未对准的终端120可以恢复波束,然后保持休眠状态。根据又一实施例,如果进行基于波束测量的波束恢复过程,那么,如果在开启持续时间到达之前完成波束恢复,则终端120可以在剩余休眠持续时间内保持休眠状态。
根据参照图10a和图10b描述的实施例,可以更有效地使用在DRX模式期间用于停用接收电路的休眠持续时间。也就是说,根据波束未对准的快速确定,终端可以确保更长的休眠持续时间。此时,如果确定发生波束未对准,则终端在剩余的休眠持续时间内执行波束恢复过程。在下文中,本公开描述了波束恢复的各种实施例。
根据各种实施例的基站110周期性地或基于事件扫描参考信号,用于进行终端120的波束搜索。在此过程中,基站110可以支持至少两种或更多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案。例如,参考信号发送方案在图11a和图11b中示出。图11a和图11b描绘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支持的参考信号发送方案。
图11a示出了用于包括终端120在内的多个终端的波束搜索的参考信号发送方案。参照图11a,基站110扫描基站110的所有发送波束,并且重复执行对所有发送波束的扫描。在这种情况下,参考信号可以被称为“波束参考信号(BRS)”。因此,对于每次扫描,终端120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接收波束来接收参考信号,对发送波束和接收波束的每个组合执行测量。图11a的参考信号发送可以周期性地执行。
图11b示出了用于特定终端(例如,终端120)的波束搜索的参考信号发送方案。参照图11b,基站110在特定的持续时间(例如,子帧)内为终端120发送参考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参考信号可以被称为“波束细化参考信号(BRRS)”。该持续时间内的下行链路持续时间被分配给除了控制信道(例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之外的所有参考信号。这里,参考信号可以在一个符号内重复多次(例如,四次)。此时,基站110可以扫描所有发送波束,或者仅扫描一些发送波束。图11b的参考信号发送可以在终端120的请求下执行。
如参照图11a和图11b所述,可以支持两种或更多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案。图11a的方案可以在多个终端上执行,但是需要更长的时间。相反,图11b的方案可以在短时间内执行,但是在相应的持续时间内不发送数据。因此,利用波束未对准的检测,可以如图11c所示操作上述两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案。
图11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密集参考信号发送的波束恢复过程的信号交换。图11c示出了基站110和终端120之间的信号交换。
参照图11c,在步骤1101-1至步骤1101-N中,基站110发送参考信号。参考信号被扫描N次,并且通过至少一个子帧发送。这样,终端120通过为每次扫描使用至少一个接收波束来执行接收波束形成。因此,终端120可以选择最佳波束作为服务波束。这里,服务波束包括基站110的服务发送波束和终端120的服务接收波束。
在步骤1103中,终端120向基站110发送通知服务波束的波束反馈。这里,波束反馈可以指示基站110的服务发送波束。波束反馈包括服务发送波束的识别信息,并且该识别信息可以被称为“波束选择索引(BSI)”。
在步骤1105中,终端120检测波束未对准。终端120可以对至少一个接收到的波束执行测量,将测量值与先前获取的测量值进行比较,然后基于比较结果检测波束未对准。例如,根据上述各种实施例之一,终端120可以检测波束未对准。因此,波束恢复过程如下进行。
在步骤1107中,终端120向基站110发送BRRS请求。换句话说,当确定波束未对准的发生时,终端120向基站120发送请求向终端120发送特定参考信号的消息。也就是说,由终端120触发波束恢复过程。因此,在步骤1109中,基站110发送BRRS分配信息。接下来,在步骤1111中,基站110重复发送参考信号,即BRRS。因此,终端120可以重新确定最佳波束。接下来,在步骤1113中,终端120向基站110发送通知服务波束的BRRS反馈。
根据参照图11a至图11b描述的实施例,可以解决波束未对准的情况。具体地,对于波束未对准,可以通过终端上的密集参考信号发送来执行波束恢复。也就是说,波束未对准的检测可以用作诸如BRRS的密集参考信号发送的条件。
如图11b所示的参考信号发送方案需要比图11a的方案更短的时间,但是仍然需要发送用于测量的重复参考信号的时间。因此,通过参照图12a至图12c来解释用于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波束的过程。
图12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先前测量结果恢复波束的操作方法。图12a示出了终端120的操作方法。
参照图12a,在步骤1201中,终端检测波束未对准。终端可以对至少一个接收波束执行测量,将测量值与先前获取的测量值进行比较,然后基于比较结果检测波束未对准。例如,终端可以根据如上所述的各种实施例之一检测波束未对准。
接下来,在步骤1203中,终端识别类似于当前测量样式的先前测量样式。也就是说,终端识别与在步骤1201的确定波束未对准中获得的测量样式类似的过去的测量样式,也就是说,与当前的测量样式相比,该测量样式可以不宣布波束未对准。也就是说,终端可以存储和搜索关于过去测量样式的信息。
接下来,在步骤1205中,终端重新使用获得所识别的先前测量样式的服务波束。如果测量样式相似,则可以预期相同的最佳波束。因此,终端将与当前测量样式具有相似测量样式的服务波束设置为当前服务波束。这里,获得先前测量样式的服务波束可以是基于对应于先前测量样式的测量结果选择的波束,或者是在由先前测量样式确定波束未对准之后通过波束恢复选择的波束。此时,根据另一实施例,终端可以确定先前服务波束的使用是否仍然有效。例如,终端可以基于从获取先前测量样式起经过的时间来确定有效性。
根据参照图12a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额外波束搜索的情况下恢复波束。然而,与当前测量样式相似的先前测量样式可能不存在。因此,根据另一实施例,如图12b所示,额外的波束搜索可以一起考虑。
图12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先前测量结果或使用新测量来恢复波束的操作方法。图12b示出了终端120的操作方法。
参照图12b,在步骤1251中,终端检测波束未对准。终端可以对至少一个接收波束执行测量,将测量值与先前获取的测量值进行比较,然后基于比较结果检测波束未对准。例如,终端可以根据如上所述的各种实施例之一检测波束未对准。
在步骤1253中,终端识别是否存在类似于当前测量样式的先前测量样式。也就是说,终端识别与在确定波束未对准时获得的测量样式类似的过去的测量样式,也就是说,与当前测量样式相比,该测量样式可能不宣布波束未对准。也就是说,终端可以存储关于过去测量样式和相应波束的信息,并使用测量样式进行搜索。
如果存在类似于当前测量样式的先前测量样式,则在步骤1255中,终端将对应于先前测量样式的波束设置为服务波束。如果测量样式相似,则可以预期相同的最佳波束。因此,终端重新使用与当前测量样式具有相似测量样式的服务波束,而无需额外的波束搜索。换句话说,终端将在获得先前测量样式时确定的服务波束设置为当前服务波束。
如果没有类似于当前测量样式的先前测量样式,则在步骤1257中,终端基于波束搜索执行波束恢复过程。为此,终端可以请求基站发送参考信号。例如,终端可以执行根据参照图11c描述的实施例的波束恢复过程。
在步骤1259中,终端存储测量样式信息和波束信息。即,终端存储在步骤1257中获得的测量结果。存储的测量结果可用于随后的波束未对准检测。此外,如果波束未对准稍后发生,则存储的测量结果可用于恢复波束。
在步骤1261中,终端设置有效时间窗。基于终端位置的相似性的假设,通过测量样式的相似性选择服务波束是可能的。因此,如果终端移动并且其对于基站的相对位置改变,则即使对应于相同或相似测量样式的波束也可能不是最佳波束。因此,过去的测量记录的有效性是有限的,并且通过有效时间窗来管理有效性持续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有效时间窗可以被定义为固定值,或者可以基于终端的环境(例如,移动速度)来动态调整。
接下来,在步骤1263中,终端将由波束恢复过程确定的波束设置为服务波束。也就是说,终端将在步骤1257中选择的最佳波束设置为服务波束。此外,终端可以发送指示基站的服务发送波束的反馈信息。
在步骤1265中,终端通过使用服务波束来执行通信。具体地,终端使用服务接收波束接收从基站发送的数据信号。这里,数据信号的接收包括解密和解码。
在步骤1267中,终端确定波束未对准是否被恢复。换句话说,终端确定在步骤1255或步骤1263中设置的服务波束是否为最佳波束,即,为通信提供足够的信道质量。可以用不同方式确定波束未对准是否被恢复。例如,终端可以基于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解码是否成功来确定波束未对准是否被恢复。如果波束未对准被恢复,终端返回到步骤1251。
相反,如果波束未对准没有恢复,在步骤1269中,终端删除相应的测量样式信息和波束信息。也就是说,即使在步骤1255或步骤1263中设置的服务波束也没有恢复波束未对准,这指示相应测量结果不可靠。因此,由于相应的测量结果可能不用于随后的波束未对准确定或恢复,所以终端丢弃相应的测量结果。
通过参照图12c来解释参照图12a或12b描述的实施例的具体示例。图12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先前测量结果的波束恢复的示例。
参照图12c,在第n次全扫描持续时间1210中,基站110重复发送波束形成的参考信号。此时,终端120使用多个接收波束接收参考信号。在持续时间1210内,终端120获取多个测量结果,包括对应于接收波束1262的测量结果1212。这样,确定波束未对准,并且终端120通过波束恢复过程选择波束#k作为服务波束。
接下来,在第(n+x)次全扫描持续时间1220中,基站110重复重传波束形成的参考信号。此时,终端120获取至少一个接收波束的测量样式1222。接下来,终端120确定波束未对准的发生,并识别类似于测量样式1222的先前测量样式。在图12c中,在持续时间1210中获得的测量样式1212类似于测量样式1222。因此,在没有波束搜索的情况下,终端120将通过持续时间1210中的波束未对准宣布经由恢复过程选择的波束#k设置为服务波束。
根据参照图12a至图12c描述的实施例,通过使用先前的测量结果,在没有波束搜索过程的情况下,波束恢复是可行的。此外,本公开现在通过参照图13a至图13d来解释用于在没有波束搜索的情况下恢复波束的另一实施例。
图13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传感器值恢复波束的操作方法。图13a示出了终端120的操作方法。
参照图13a,在步骤1301中,终端检测波束未对准。终端可以对至少一个接收波束执行测量,将测量值与先前获取的测量值进行比较,然后基于比较结果检测波束未对准。例如,终端可以根据如上所述的各种实施例之一检测波束未对准。
在步骤1303中,终端通过使用传感器值来确定移动量。这里,传感器值是指示由能够测量终端的旋转和位移的至少一个传感器获得的物理变化的值。例如,为了确定移动量,可以使用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罗盘传感器(Campus)、重力传感器(G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
在步骤1305中,终端基于移动量确定新的服务波束。基于移动量,即终端的旋转和位移,终端确定天线的旋转/位移,并选择新的服务波束来补偿天线的旋转/位移。例如,参照图13b,在当前服务波束的主增益方向的坐标1302(X1,Y1,Z1)中,终端可以通过反映由传感器测量的移动量(dX,dY,dZ)来确定新的主增益方向的坐标1304(X2,Y2,Z2)=(X1+dx,dy+Y1,Z1+dz)。终端可以选择与新的主增益方向具有最相似方向的波束作为服务波束。
在图13a的实施例中,根据上述各种实施例,使用参考信号的测量值来执行步骤1301的波束未对准检测。然而,根据另一实施例,波束未对准的检测也可以基于传感器值来执行。具体地,如果移动量大于由传感器测量的阈值,则终端可以宣布波束未对准。根据又一实施例,为了实现更精确的波束未对准检测,可以基于参考信号的测量值以及传感器值来检测波束未对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传感器的活动水平没有被正确测量,如果测量样式的改变被一起使用,则可以更精确地检测波束未对准。
根据参照图13a描述的实施例,通过使用传感器值,在没有波束搜索过程的情况下波束恢复是可行的。如果使用如图13a所示的传感器值来执行波束未对准检测或波束恢复,则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会影响精度。例如,如果传感器和天线间隔特定距离,通过传感器值获得的移动量可以不同于天线的移动量。为了克服基于传感器安装位置的移动量的差异,可以应用图13c或图13d的结构。图13c和图13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感器安装示例。
参照图13c,终端包括AP 1310、基带(BB)电路1320、RFIC 1330和天线1340,传感器1350安装在RFIC 1330中。因为根据毫米波的特性路径损耗相当大,所以RFIC 1330可以靠近天线1340设置。因此,如果传感器1350安装在RFIC 1330中,则传感器1350在物理上靠近天线1340安装。在这种情况下,基于由传感器1350测量的测量值确定的移动量可以被视为天线1340的移动。此时,传感器1350可以是用于与用于其他目的的传感器分开地测量天线1340的移动的额外组件。
参照图13d,终端包括AP 1310、BB电路1320、RFIC 1330和天线1340,并且包括传感器1350和传感器集线器1360。与图13c的实施例不同,图13d的结构没有指定传感器1350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AP 1310或另一处理器使用关于传感器1350的安装位置和天线1340的安装位置的信息对移动量执行校准,并设置补偿值。因此,终端可以基于补偿值补偿由传感器1350测量的传感器值或从传感器值确定的新方向坐标,然后将其用作天线的值。
根据权利要求书或本公开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用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施。
对于软件实施方案,可以提供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软件模块)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一个或多个程序可以被配置为由电子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可以包括用于使电子设备能够执行根据权利要求书或本公开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的方法的指令。
这种程序(软件模块、软件)可以存储到随机存取存储器、包括闪存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ROM(EEPROM)、磁盘存储设备、压缩光盘(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存储设备以及盒式磁带中。替代地,程序可以存储到组合部分或全部程序的存储器中。此外,可以包括多个存储器。
此外,程序可以存储在可连接的存储设备中,该存储设备可以通过通信网络访问,该通信网络诸如是互联网、内联网、局域网(LAN)、广域网(WLAN)或存储区域网(SAN),或者通过组合这些网络的通信网络。这种存储设备可以通过外部端口访问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装置。此外,通信网络上的独立存储设备可以访问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装置。
在如上所述的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中,包括在本公开中的元件以单数或复数形式表示。然而,为了便于解释,根据提出的情况适当选择单数或复数表达,本公开不限于单个元件或多个元件,以复数形式表达的元件可以被配置为单个元件,以单数形式表达的元件可以被配置为多个元件。
同时,已经参考本公开的基些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的详细描述,但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而是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在权利要求范围内的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不连续操作模式的开启持续时间中,激活接收电路以接收信号;
识别是否到达休眠持续时间;
响应于识别出已到达休眠持续时间,停用所述接收电路;
在第一周期接收多个参考信号,在第二周期接收多个参考信号;
基于在所述第一周期接收的多个参考信号的第一测量值组和在所述第二周期接收的多个参考信号的第二测量值组来识别差值;
在所述休眠持续时间的第一部分过去之后,若所述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并且测量样式变化计数器大于第二阈值,则识别波束未对准,其中所述测量样式变化计数器基于所述第一测量值组的测量值顺序和所述第二测量值组的测量值顺序而确定;以及
响应于识别出所述波束未对准,在所述休眠持续时间的第二部分激活所述接收电路以恢复所述波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波束没有未对准,在所述第二部分停用所述接收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具有执行用于恢复所述波束的过程所需时间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值组和所述第二测量值组包括至少一个相同波束的两个或更多个测量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识别所述波束未对准包括:
比较第一样式信息和第二样式信息;以及
如果所述第一样式信息和所述第二样式信息的相似性小于第三阈值,则识别出所述波束未对准,
其中,所述第一样式信息是基于所述第一测量值组的相对幅度关系或以所述第一测量值组的升序或降序排序的测量值顺序中的至少一个来定义的,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样式信息是基于所述第二测量值组的相对幅度关系或以所述第二测量值组的升序或降序排序的测量值顺序中的至少一个来定义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测量值顺序确定为使得对应于具有低于第四阈值的差异的测量值的波束具有相同的等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识别出所述波束未对准,向基站发送请求发送专用于所述终端的参考信号的消息;以及
使用所述专用于所述终端的参考信号确定新的服务波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识别出所述波束未对准,识别具有与所述第二测量值组的第二样式信息相似的样式信息的先前测量值;以及
将在获得所述先前测量值时确定的服务波束确定为新的服务波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识别出所述波束未对准,基于当前服务波束的主增益的方向坐标和由至少一个传感器测量的旋转量或重新定位量来确定新的服务波束。
10.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收发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连接的至少一个处理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配置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334549.3A 2016-11-28 2017-03-14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检测波束未对准的设备和方法 Pending CN1163461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60159169 2016-11-28
KR10-2016-0159169 2016-11-28
KR1020170018714A KR102588492B1 (ko) 2016-11-28 2017-02-10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불일치를 탐지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2017-0018714 2017-02-10
PCT/KR2017/002758 WO2018097416A1 (ko) 2016-11-28 2017-03-14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불일치를 탐지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201780073642.6A CN110235387B (zh) 2016-11-28 2017-03-14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检测波束未对准的设备和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3642.6A Division CN110235387B (zh) 2016-11-28 2017-03-14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检测波束未对准的设备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6186A true CN116346186A (zh) 2023-06-27

Family

ID=62195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34549.3A Pending CN116346186A (zh) 2016-11-28 2017-03-14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检测波束未对准的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46186A (zh)
WO (1) WO201809741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058131A1 (en) * 2019-08-21 2021-02-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beam selection at terminal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017712A (ko) * 2018-08-09 2020-02-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39386B1 (ko) * 2011-08-12 2018-03-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적응적 빔포밍 장치 및 방법
US9125126B2 (en) * 2012-03-14 2015-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measuring and reselecting cells
KR20130125903A (ko) * 2012-05-10 2013-11-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시스템에서 빔포밍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729219B2 (en) * 2014-02-06 2017-08-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for signaling and using beam forming quality indicators
US9578644B2 (en) * 2014-09-26 2017-02-21 Mediatek Inc. Beam misalignment detec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beamforming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058131A1 (en) * 2019-08-21 2021-02-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beam selection at terminal
US11984961B2 (en) * 2019-08-21 2024-05-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beam selection at termin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97416A1 (ko) 2018-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5387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检测波束未对准的设备和方法
CN110431756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参考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CN110337796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安全密钥的装置和方法
CN111357324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与切换相关的测量的设备和方法
US1172972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cking synchroniz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870469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cquiring system information by decoding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5804164A (zh) 对多发送接收点通信中的多普勒预补偿的指示
CN116346186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检测波束未对准的设备和方法
US20230284248A1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ser equip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CN116250198A (zh) 无线通信中的上行链路跟踪参考信号技术
US1108955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30109186A (ko) 업링크 채널 반복을 위한 기준 신호 번들링
US11539566B2 (en) Generalization of encoding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US11728855B2 (en) Signal blockage mitigation techniqu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230043953A1 (en) Reduced overhead beam sweep for initial access
US20210336662A1 (en) Block matrix generation for sequence based transmissions
US20220039015A1 (en) An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ctivation state of secondary cell and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24524077A (ja) 広帯域マイクロスリープ技法
CN117796047A (zh) 用于利用移相器配置实现功率节省的技术
EP4305769A1 (en) Signal blockage mitigation techniqu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23141387A1 (e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coverage extension for a sub-terahertz band
WO2023278916A1 (en) Wideband micro sleep techniqu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