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39498A - 用户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户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39498A
CN116339498A CN202111582725.2A CN202111582725A CN116339498A CN 116339498 A CN116339498 A CN 116339498A CN 202111582725 A CN202111582725 A CN 202111582725A CN 116339498 A CN116339498 A CN 1163394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er
information
mobile terminal
user
user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827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8272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394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39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394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3Eye tracking inpu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用户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应用于增强现实设备,包括:当检测到移动终端发出的感应信息时,基于所述感应信息生成针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用户信息获取请求;所述感应信息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唯一对应;基于所述用户信息获取请求获取与所述感应信息对应的、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相关的用户信息。

Description

用户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增强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各种搭载有增强现实应用程序的增强现实设备,最常见的便是AR眼镜。AR眼镜中通常安装有摄像头,以用于对周围环境进行实时拍摄。
相关技术中的AR眼镜在拍摄得到环境图像后,会对环境图像中的人物进行身份识别,进而获取与该人物相关的用户信息。在此基础上,AR眼镜便可以向佩戴者展示获取到的用户信息,以便其了解所遇人物的相关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相关技术中的AR眼镜安装有摄像头,且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实时拍摄,极易出现佩戴者的用户信息被泄露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户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能够在增强现实设备未安装摄像头的前提下,向佩戴者展示所遇人物的用户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户信息获取方法,应用于增强现实设备,包括:
当检测到移动终端发出的感应信息时,基于所述感应信息生成针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用户信息获取请求;所述感应信息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唯一对应;
基于所述用户信息获取请求获取与所述感应信息对应的、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相关的用户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户信息获取装置,应用于增强现实设备,包括:
生成单元,当检测到移动终端发出的感应信息时,基于所述感应信息生成针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用户信息获取请求;所述感应信息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唯一对应;
获取单元,基于所述用户信息获取请求获取与所述感应信息对应的、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相关的用户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增强现实设备可以对移动终端基于近距离通信技术发出的感应信息进行监测,并在检测到任一移动终端发出的感应信息时,基于该感应信息生成针对该任一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用户信息获取请求,以根据该用户信息获取请求获取与感应信息对应的、与该任一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相关的用户信息返回。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中的增强现实设备是基于所处环境中的移动终端发出的感应信息,对移动终端的持有者进行识别,而非如相关技术中,是通过摄像头拍摄的方式对所处环境中的人物进行识别。可见,通过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增强现实设备可以不安装摄像头,在降低硬件成本的同时,避免了摄像头被黑客非法调用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增强现实设备无需对所处环境进行拍摄,避免了拍摄到的图像被窃取,而造成的隐私泄露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信息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信息获取方法的交互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在AR眼镜中显示用户信息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信息获取装置的框图;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用户信息获取装置的框图;
图6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增强现实技术便是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AR技术广泛应用了多媒体、实时跟踪、智能交互等多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AR技术可以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进行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虚拟信息与现实场景相互互补,进而实现对现实世界的“增强”。除了AR技术以外,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技术也作为一种新兴的增强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现实增强场景中,该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对真实世界中的事物的表现形态进行变更,以实现针对现实世界的“增强”。
在本公开中,采用增强现实技术的设备可以被称作增强现实设备,时下最为流行的增强现实设备即为采用AR技术的AR眼镜。在相关技术中,AR眼镜已经具备了向佩戴者展示所处环境内的人物的用户信息的功能。在实现该功能的过程中,AR眼镜中搭载的AR应用需要调用AR眼镜上装配的摄像头,并对佩戴者所处环境进行实时拍摄。在拍摄得到环境图像后,AR应用即可对环境图像中的人物进行身份识别,以根据识别得到的身份信息获取该人物的用户信息,并将获取的用户信息展示于AR眼镜中。
可见,在相关技术中,若要获取所处环境中人物的用户信息,AR眼镜中必须配置有摄像头,且该摄像头需要对所处环境进行实时拍摄。不难看出,该方式存在摄像头被黑客非法调用的风险,以及实时拍摄得到的环境图像被窃取的风险,极易造成佩戴者的隐私泄露。
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户信息获取方法,无需在增强现实设备中装配摄像头,即可获取所处环境中的人物的用户信息,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需要依赖于摄像头获取用户信息,而造成的隐私泄露问题。
图1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信息获取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增强现实设备,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2,当检测到移动终端发出的感应信息时,基于所述感应信息生成针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用户信息获取请求;所述感应信息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唯一对应。
由上述内容可知,相关技术之所以存在佩戴者的隐私被泄露的问题,是由于相关技术需要依赖于增强现实设备中装配的摄像头,识别所处环境中的人物而导致的。
有鉴于此,本公开不再依赖于摄像头对所处环境中的人物进行识别,取而代之的是,借助移动终端发出的感应信息对所处环境中的人物进行识别,进而避免了摄像头被非法调用的风险、以及环境图像被窃取的风险。
在实际应用中,任一用户的移动终端可以通过任一种信息发送技术向各个方向发送感应信息。该感应信息通常与该任一用户唯一对应,那么,增强现实设备在检测到该感应信息时,即可将该感应信息作为依据,以获取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用户信息。在实际操作中,本公开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该持有者的用户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增强现实设备可以从预先存储有用户信息的云端处获取上述持有者的用户信息。在一种情况下,增强现实设备可以将该感应信息发送至云端,以由云端根据该感应信息查询上述任一用户的用户信息;在另一种情况下,增强现实设备也可以优先根据该感应信息识别出上述任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再将该身份信息发送至云端,以由端根据该身份信息获取相应的用户信息。当然,上述两种举例均是示意性的,具体如何基于检测到的感应信息从云端获取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用户信息,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云端存储的用户信息,可以由云端自行搜集或者由用户信息的所有者自行上传。在此基础上,用户还可以对自身的用户信息进行权限设置,具体的,用户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关系配置不同的信息权限,例如,针对家人、朋友、同事等关系,设置不同的信息权限,进而实现对用户信息的分层保护。
在云端存储的用户信息设置有获取权限的情况下,本公开还需进一步确定增强现实设备的佩戴者与移动终端的持有者之间的用户关系,以获取该佩戴者能够获取的用户信息的权限范围,并根据该权限范围向该佩戴者返回用户信息。
在一种情况下,可以由云端自行确定增强现实设备的佩戴者与移动终端的持有者之间的用户关系。具体的,增强现实设备在获取到移动终端发出的感应信息后,可以进一步获取增强现实设备的佩戴者的标识信息,并基于该标识信息和获取到的感应信息生成针对上述持有者的用户信息获取请求;而云端在接收到该用户信息获取请求后,即可根据请求中包含的标识信息和感应信息确定上述持有者和佩戴者之间的目标用户关系,并根据上述持有者为各种用户关系配置的信息权限,向增强现实设备返回与该目标用户关系匹配的用户信息。
在另一种情况下,可以由增强现实设备确定佩戴者与移动终端的持有者之间的用户关系。具体的,增强现实设备中可以预先保存有佩戴者的好友关系列表,那么,增强现实设备在获取到移动终端发出的感应信息后,可以基于该感应信息确定上述持有者的身份信息,并基于该身份信息在好友管理列表中的位置,确定出上述持有者和上述佩戴者之间的用户关系;在此基础上,增强现实设备即可基于确定的用户关系生成用户信息获取请求,并发送至云端;而云端即可根据请求中包含的用户关系,确定上述持有者开放给上述佩戴者的信息权限,进而根据确定的信息权限向增强现实设备返回持有者的用户信息。
在另一实施例中,增强现实设备在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感应信息后,也可以通过向该移动终端发送用户信息获取请求的方式,获取该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用户信息。具体的,增强现实设备在接收到感应信息的情况下,可以获取自身佩戴者的标识信息,以基于该标识信息和接收到的感应信息生成用户信息获取请求,生成的用户信息获取请求被返回至发出感应信息的移动终端,以由移动终端根据请求中包含的佩戴者的标识信息返回与自身持有者相关的用户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在接收到用户信息获取请求后,也可以根据其中包含的上述佩戴者的标识信息,判断用户是否具有获取自身持有者的用户信息的权限,且唯有在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才向增强现实设备返回自身持有者的用户信息。其中,可以与上一实施例相类似,移动终端可以根据增强现实设备的佩戴者与自身持有者之间的用户关系进行权限判断,具体判断方式可以与上一实施例相类似,只不过执行主体改为发出感应信息的移动终端,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04,基于所述用户信息获取请求获取与所述感应信息对应的、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相关的用户信息。
在本公开中,还可以进一步确定上述持有者相较于上述佩戴者的相对位置,以在获取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用户信息后,在增强现实设备的展示界面中、与该相对位置对应的区域内展示获取的用户信息。应当理解的是,在确定出该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即可大致确定佩戴者在增强现实设备的展示界面中看到上述持有者的区域,在此基础上,即可在该区域内或该区域的附近展示获取到的用户信息,进而保证增强现实设备的佩戴者能够知晓获取到的用户信息与展示界面中的哪一人物对应。换言之,此处“与相对位置对应的区域”可以理解为:上述持有者在增强现实设备的展示界面中的位置附近,当然,显示用户新的位置也可以为其他区域,具体如何限定“与相对位置对应的区域”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上述持有者相较于上述佩戴者的相对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增强现实设备可以通过额外发送探测信号的方式,确定上述持有者相较于上述佩戴者的相对位置。具体的,增强现实设备可以基于获取到的感应信息优先确定出上述持有者相较于佩戴者的方向;然后,增强现实设备可以通过装配的深度探测器向确定的方向发送探测信号,以用于确定上述持有者与上述佩戴者之间的距离。具体的,增强现实设备可以记录发出探测信号的时刻,和接收到碰撞上述持有者之后返回的探测信号的时刻,以根据两个时刻确定出探测信号的传播时长(即两个时刻的时间差),由于探测信号的传播速度是可知的,因此,可以基于该传播时长确定出上述持有者与上述佩戴者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增强现实设备即可将确定出的方向和距离,作为上述持有者相较于上述佩戴者的相对位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增强现实设备可以基于接收到的感应信息直接确定上述持有者相较于上述佩戴者的相对位置,而无需额外发送探测信号。具体的,移动终端发出感应信息时,可以在该感应信息中额外添加感应信息的发送时刻,那么,增强现实设备在接收到感应信息后,只需根据该感应信息的接收时刻、感应信息中包含的发送时刻,以及感应信息的传播速度,即可计算出上述持有者与上述佩戴者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只需进一步根据该感应信息确定出上述持有者相较于上述佩戴者的方向,即可将确定的方向和距离作为上述持有者相较于佩戴者的相对位置。应当理解的是,由于本实施例相较于上一实施例,无需额外发送探测信号,因此,减少了确定相对位置时所需的交互次数,进而提高了确定相对位置的效率。
需要声明的是,本公开中的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发出感应信息。例如,可以采用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蓝牙技术、UWB(Ultra WideBand,超宽带)技术、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技术中的任一种。其中,在采用UWB技术时,即可在感应信息中添加发送时刻,以在无需额外发送探测信息的情况下,确定上述相对位置;而在采用ToF技术时,即可通过额外发送探测信号的方式,确定上述相对位置。当然,上述举例仅是示意性的,是否采用近距离通信技术发出感应信息,以及采用哪一种近距离通信技术发出感应信息,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除此之外,还需声明的是,本公开中的增强现实设备可以为采用了任一种增强现实技术的终端设备,例如,该增强现实设备可以为AR眼镜、AR头盔等可佩戴设备;也可以为安装有用于实现增强现实技术的增强现实应用的移动终端,譬如,安装有AR应用的智能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等。而本公开中发出上述感应信息的移动终端,既可以为增强现实设备,也可以为除增强现实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只需其搭载有近距离通信技术即可。本公开中的增强现实设备和移动终端具体为何种设备,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公开中的增强现实设备可以对移动终端基于近距离通信技术发出的感应信息进行监测,并在检测到任一移动终端发出的感应信息时,基于该感应信息生成针对该任一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用户信息获取请求,以基于该用户信息获取请求获取与感应信息对应的、与该任一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相关的用户信息返回。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中的增强现实设备是基于移动终端发出的感应信息,对所处环境中的人物进行识别,而非如相关技术中,是通过摄像头拍摄的方式对所处环境中的人物进行检测。可见,通过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增强现实设备可以不安装摄像头,在降低硬件成本的同时,避免了摄像头被黑客非法调用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增强现实设备无需对所处环境进行拍摄,避免了拍摄到的图像被窃取,而造成的隐私泄露问题。
进一步的,本公开中的增强现实设备还可以确定出移动终端相较于自身的相对位置,并根据该相对位置对获取到的用户信息进行展示。具体的,可以将用户信息展示于增强现实设备的展示界面中、与确定的相对位置对应的区域内。通过该方式,使得增强现实设备的佩戴者可以基于用户信息的展示区域,将用户信息与所处环境中的各个人物进行对应。
下面,以上述移动终端和增强现实设备均为AR眼镜为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具体的,是以“在第一用户佩戴的第一AR眼镜中,展示第二用户的的用户信息”为例,对本方案中的各个执行过程进行阐述,详见图2所示的步骤。
图2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信息获取方法的交互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第二AR眼镜向云端上传第二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为不同用户关系配置的权限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可以分别在各自所拥有的AR眼镜中安装同一AR应用,以用于实现用户信息的获取。
在完成AR应用的安装后,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均可以将自身的用户信息、以及为不同用户关系配置的权限配置信息上传至该AR应用的服务器,以由该服务器进行存储。
举例而言,第二用户为各种用户关系配置的权限配置信息可以如下表1所示:
用户关系 权限范围
家人 全部信息
朋友 生活信息
同事 工作信息
陌生人 基本信息
表1
第二用户实际上传的信息可能包含若干个类型的信息,如生活信息、工作信息、基本信息、身份信息等。其中,生活信息可以包含第二用户最近的生活动态,如吃了什么食物、去了哪些地方等;工作信息可以包含第二用户所在公司的信息、所在岗位的信息等;基本信息则可以包含性别、爱好等;身份信息则可以包括年龄、证件号码、籍贯等。第二用户的权限配置信息可以如表1所示:允许家人查看全部信息、仅允许朋友查看生活信息、仅允许同事查看工作信息、仅允许陌生人查看基本信息。
步骤202,第二AR眼镜向外发出UWB信号,并被第一AR眼镜检测到。
在本实施例中,将UWB信号作为感应信息进行检测。第二AR眼镜可以不断向各个方向发出UWB信号,以便被其他设备检测到。当第二用户进入第一AR眼镜的检测范围时,第一AR眼镜即可检测到第二AR眼镜发出的UWB信号。
步骤203,第一AR眼镜对UWB信号进行解析,以获得第二用户的身份标识序列,和UWB信号的发出时刻。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AR眼镜发出的UWB信号中,可以包含与第二用户唯一对应的身份标识序列,以及该UWB信号的发出时刻。那么,第一AR眼镜在接收到该UWB信号之后,可以对该UWB信号进行解析,以得到第二用户的身份标识序列,以及该UWB信号的发出时刻。
步骤204A,第一AR眼镜基于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序列和第二用户的身份标识序列,生成用户信息获取请求。
在解析得到第二用户的身份标识序列后,第一AR眼镜即可基于该身份标识序列和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序列,生成用户信息获取请求,以用于向云端请求第二用户的用户信息。
步骤205A,第一AR眼镜将生成的用户信息获取请求上传至云端。
在本实施例中,云端可以为上述AR应用的服务器。那么,第一AR眼镜生成的用户信息获取请求将被发送至AR应用的服务器,以由该服务器返回第二用户的用户信息。
步骤206A,云端根据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和第二用户的身份标识,确定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的用户关系。
在返回第二用户的用户信息之前,服务器首先需要根据用户信息获取请求中包含的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序列和第二用户的身份标识序列,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表1所示的权限配置信息确定第二用户为第一用户配置的权限范围。
承接上述举例,假设服务器根据上述两个身份标识序列确定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为朋友关系,那么,服务器即可根据表1所示的权限配置信息确定第二用户仅将自身的生活信息的获取权限开放给第一用户。在此基础上,服务器即可从第二用户的全部信息中确定出生活信息,并返回至第一AR眼镜。
步骤207A,云端在权限配置信息中确定与用户关系匹配的权限范围,并将与权限范围相符的用户信息返回至第一AR眼镜。
步骤204B,第一AR眼镜根据接收到的UWB信号,确定第二用户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AR眼镜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UWB信号确定第二用户相较于第一用户的相对位置。
一方面,第一AR眼镜在接收到UWB信号时,可以确定出UWB信号的传播方向;另一方面,第一AR眼镜解析得到的内容还包括UWB信号的发出时刻,在此基础上,第一AR眼镜即可根据UWB信号的接收时刻以及解析得到的UWB信号的发出时刻,确定出UWB信号的传播时长,并基于该传播时长和UWB信号的传播速度确定出UWB信号的传播距离。
应当理解的是,相对位置本就是通过方向和距离表征。因此,确定出的UWB信号的传播距离和传播方向,即可被作为第二用户相较于第一用户的相对位置。
步骤205B,第一AR眼镜根据UWB信号的发出时刻和UWB信号的接收时刻,确定出UWB信号的传播时长。
步骤206B,第一AR眼镜根据UWB的传播时长和传播速度,计算第二用户相较于第一用户的距离。
步骤207B,第一AR眼镜根据确定的方向和计算得到的距离,确定第二用户在显示面板上的显示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出第二用户相较于第一用户的相对位置之后,第一AR眼镜还可以进一步根据该相对位置确定出第二用户在第一AR眼镜上的显示区域,以便在该显示区域内或附近,展示从AR应用的服务器处获取的用户信息。
步骤208,第一AR眼镜将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展示于确定的显示区域内。
承接上述举例,假设第一AR眼镜从AR应用的服务器处获取的用户信息为“小兰最近吃了火锅”,那么,那么第一AR眼镜即可如图3所示,在小兰的显示区域附近显示“小兰最近吃了火锅”这一信息。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AR眼镜的佩戴者通过对UWB信号的检测,可以确定附近是否存在其他AR眼镜的用户。其中,在存在时,还可以基于接收到的UWB信号从AR应用的服务器处获取该用户的相关信息,并展示于该用户的展示区域内或附近,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需要借助AR眼镜上的摄像头才能获取用户信息,而出现隐私泄露的情况。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信息获取装置的框图。参照图4,该装置包括生成单元401和获取单元402。
生成单元401,当检测到移动终端发出的感应信息时,基于所述感应信息生成针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用户信息获取请求;所述感应信息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唯一对应;
获取单元402,基于所述用户信息获取请求获取与所述感应信息对应的、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相关的用户信息。
可选的,获取单元402被进一步用于:
将所述用户信息获取请求发送至云端,以由所述云端返回与所述感应信息对应的、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相关的用户信息。
可选的,生成单元401进一步用于:
获取所述增强现实设备的佩戴者的标识信息,并基于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感应信息生成针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用户信息获取请求;
其中,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感应信息被所述云端用于确定所述持有者和所述佩戴者之间的目标用户关系,以根据所述持有者为各种用户关系配置的信息权限,向所述增强现实设备返回与所述目标用户关系匹配的用户信息。
可选的,生成单元401进一步用于:
基于所述感应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身份信息;
获取所述身份信息在本地保存的所述增强现实设备的佩戴者的好友关系列表中的位置,以根据所述位置确定所述持有者与所述佩戴者之间的用户关系;
基于所述用户关系生成用户信息获取请求;其中,所述用户关系被所述云端用于确定所述持有者开放给所述佩戴者的信息权限,以使得所述云端根据确定的信息权限向所述增强现实设备返回与所述持有者相关的用户信息。
可选的,
生成单元401被进一步用于:基于所述感应信息和所述增强现实设备的佩戴者的标识信息生成针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用户信息获取请求;
获取单元402被进一步用于:将所述用户信息获取请求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由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返回与所述感应信息对应的、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相关的用户信息。
可选的,
所述感应信息由所述移动终端基于近距离通信技术发出;
其中,所述近距离通信技术包括下述至少任一:近场通信技术、蓝牙技术、UWB技术、ToF技术。
如图5所示,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用户信息获取装置的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确定单元403和展示单元404。
可选的,还包括:
确定单元403,确定所述持有者相较于所述增强现实设备的佩戴者的相对位置;
展示单元404,在获取到所述用户信息的情况下,在所述增强现实设备的展示界面中、与所述相对位置对应的区域内展示所述用户信息。
可选的,确定单元403进一步用于:
基于所述感应信息确定所述持有者相较于所述佩戴者的方向,并通过深度探测器向所述方向发出探测信号,以接收碰撞所述持有者之后返回的所述探测信号;
基于发出所述探测信号和接收到所述探测信号的时间差,确定所述持有者与佩戴者之间的距离;
将所述方向和所述距离作为所述持有者相较于所述佩戴者的相对位置。
可选的,确定单元403进一步用于:
根据接收到所述感应信息的接收时刻、所述感应信息中包含的发送时刻,以及所述感应信息的传播速度,计算所述持有者与所述佩戴者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感应信息确定所述持有者相较于所述佩戴者的方向,并将所述方向和所述距离作为所述持有者相较于所述佩戴者的相对位置。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公开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相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用户信息获取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用户信息获取方法,比如该方法可以包括:当检测到移动终端发出的感应信息时,基于所述感应信息生成针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用户信息获取请求;所述感应信息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唯一对应;基于所述用户信息获取请求获取与所述感应信息对应的、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相关的用户信息。
相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有存储器,以及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用于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用户信息获取方法的指令,比如该方法可以包括:当检测到移动终端发出的感应信息时,基于所述感应信息生成针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用户信息获取请求;所述感应信息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唯一对应;基于所述用户信息获取请求获取与所述感应信息对应的、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相关的用户信息。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实现进程调度方法的装置600的框图。例如,装置6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6,装置6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602,存储器604,电源组件606,多媒体组件608,音频组件6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612,传感器组件614,以及通信组件616。
处理组件602通常控制装置6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6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6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6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6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608和处理组件6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6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6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6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6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606为装置6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6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6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608包括在所述装置6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6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6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6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6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6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604或经由通信组件6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6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612为处理组件6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6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6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614可以检测到装置6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6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614还可以检测装置600或装置6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6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6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6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6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6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6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6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6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6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4G LTE、5G NR(New Radio)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6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6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6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6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600的处理器6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用户信息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增强现实设备,包括:
当检测到移动终端发出的感应信息时,基于所述感应信息生成针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用户信息获取请求;所述感应信息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唯一对应;
基于所述用户信息获取请求获取与所述感应信息对应的、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相关的用户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用户信息获取请求获取与所述感应信息对应的、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相关的用户信息,包括:
将所述用户信息获取请求发送至云端,以由所述云端返回与所述感应信息对应的、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相关的用户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感应信息生成针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用户信息获取请求,包括:
获取所述增强现实设备的佩戴者的标识信息,并基于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感应信息生成针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用户信息获取请求;
其中,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感应信息被所述云端用于确定所述持有者和所述佩戴者之间的目标用户关系,以根据所述持有者为各种用户关系配置的信息权限,向所述增强现实设备返回与所述目标用户关系匹配的用户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感应信息生成针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用户信息获取请求,包括:
基于所述感应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身份信息;
获取所述身份信息在本地保存的所述增强现实设备的佩戴者的好友关系列表中的位置,以根据所述位置确定所述持有者与所述佩戴者之间的用户关系;
基于所述用户关系生成用户信息获取请求;其中,所述用户关系被所述云端用于确定所述持有者开放给所述佩戴者的信息权限,以使得所述云端根据确定的信息权限向所述增强现实设备返回与所述持有者相关的用户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感应信息生成针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用户信息获取请求,包括:基于所述感应信息和所述增强现实设备的佩戴者的标识信息生成针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用户信息获取请求;
所述基于所述用户信息获取请求获取与所述感应信息对应的、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相关的用户信息,包括:将所述用户信息获取请求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由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返回与所述感应信息对应的、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相关的用户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持有者相较于所述增强现实设备的佩戴者的相对位置;
在获取到所述用户信息的情况下,在所述增强现实设备的展示界面中、与所述相对位置对应的区域内展示所述用户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持有者相较于所述增强现实设备的佩戴者的相对位置,包括:
基于所述感应信息确定所述持有者相较于所述佩戴者的方向,并通过深度探测器向所述方向发出探测信号,以接收碰撞所述持有者之后返回的所述探测信号;
基于发出所述探测信号和接收到所述探测信号的时间差,确定所述持有者与佩戴者之间的距离,以将所述方向和所述距离作为所述持有者相较于所述佩戴者的相对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持有者相较于所述增强现实设备的佩戴者的相对位置,包括:
根据接收到所述感应信息的接收时刻、所述感应信息中包含的发送时刻,以及所述感应信息的传播速度,计算所述持有者与所述佩戴者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感应信息确定所述持有者相较于所述佩戴者的方向,并将所述方向和所述距离作为所述持有者相较于所述佩戴者的相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信息由所述移动终端基于近距离通信技术发出;
其中,所述近距离通信技术包括下述至少任一:近场通信技术、蓝牙技术、UWB技术、ToF技术。
10.一种用户信息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增强现实设备,包括:
生成单元,当检测到移动终端发出的感应信息时,基于所述感应信息生成针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用户信息获取请求;所述感应信息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唯一对应;
获取单元,基于所述用户信息获取请求获取与所述感应信息对应的、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相关的用户信息。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1582725.2A 2021-12-22 2021-12-22 用户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3394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2725.2A CN116339498A (zh) 2021-12-22 2021-12-22 用户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2725.2A CN116339498A (zh) 2021-12-22 2021-12-22 用户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39498A true CN116339498A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74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82725.2A Pending CN116339498A (zh) 2021-12-22 2021-12-22 用户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3949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49978B (zh) 通知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7945133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557999B (zh) 亮屏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6453052B (zh) 消息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06790043B (zh) 直播应用中发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2153400A (zh) 直播互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313537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medium for sharing photo
CN107454204B (zh) 用户信息标注方法及装置
CN107423386B (zh) 生成电子卡片的方法及装置
EP326104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age processing
CN110059547B (zh) 目标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7132769B (zh)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009003A (zh)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34338A (zh) 图片分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04020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656616B (zh) 输入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CN106896917B (zh) 辅助用户体验虚拟现实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8027821B (zh) 处理图片的方法及装置
CN107239490B (zh) 一种命名人脸图像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26611B (zh) 生物特征识别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169042B (zh) 一种共享图片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948876B (zh) 控制音箱设备的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9598183B (zh) 一种人脸认证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357643B (zh) 应用调用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896277B (zh) 设定闹钟提醒方式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