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25468A - 调节器 - Google Patents

调节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25468A
CN116325468A CN202180069585.0A CN202180069585A CN116325468A CN 116325468 A CN116325468 A CN 116325468A CN 202180069585 A CN202180069585 A CN 202180069585A CN 116325468 A CN116325468 A CN 116325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terminals
conductor
primary
reg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695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黑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inhause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inhause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inhause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inhause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325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254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8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 H02J3/1807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using series compensators
    • H02J3/1814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using series compensators wherein al least one reactive element is actively controlled by a bridge converter, e.g. 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s [UPF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4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4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4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 H02M5/453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5/458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5/4585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a rectifier with controlled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10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s [FA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示出和描述了一种调节器(3),包括具有初级侧(P)和次级侧(S)的变压器(5),其中,初级侧(P)具有三个初级绕组,所述三个初级绕组互相连接以使得所述三个初级绕组形成三个初级端子(P1、P2、P3),并且次级侧(S)具有三个次级绕组,其中,每个次级绕组能够与外部导体(L1、L2、L3)连接,使得次级绕组被配设给每个外部导体(L1、L2、L3),并且对于每个外部导体(L1、L2、L3),所述外部导体(L1、L2、L3)的第一区段(Al)、被配设给外部导体(L1、L2、L3)的次级绕组和外部导体(L1、L2、L3)的第二区段(A2)以该顺序串联,并且调节器还包括具有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9b、9c)的逆变器单元(7),其中,每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9b、9c)与初级端子(P1、P2、P3)连接,其中,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要么能够与中性导体(N)连接,要么能够与外部导体(L2)连接。

Description

调节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器,尤其是功率流调节器,例如用于功率流调节的UPFC调节器或电压调节器,例如DVR调节器,以用于电压调节、电压平衡和用于调节电气网络中的电压失真。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具有这种调节器的调节器系统。
背景技术
UPFC表示“统一功率流控制器”,并且在电能技术中表示一种部件,该部件用于在跨地区性的和网状的电网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控制和影响在各个线路、如架空线中传输的电功率。因此利用UPFC调节器可以在网状网络中有针对性地满足确定的合同约定的功率传输,以及可以按照其技术能力受控地最大限度地利用线路。
DVR表示“动态电压恢复器”,并且表示一种部件,该部件例如保护供电网络中的敏感负载免受短时电压骤降。由于将敏感负载(例如半导体工厂)更多地集成到供电网络中,对电压稳定性的要求明显提高。特别短时的电压骤降(例如由于电网中的短路)对于这种用电器是极其严重的。保护敏感负载的可行方案是DVR调节器。这些系统能够保护整个工厂免受电压骤降。DVR目前能够在多个100ms中补偿大于20MW的负载上的电压骤降。
UPFC和DVR拓扑基于电压源的纵向耦联。如果该电压源应是可无级调节的,则在现有技术中使用具有三相逆变器的耦联变压器,利用该三相逆变器在三相耦联变压器的次级侧上实现三相电压源。
在单向电压的变型方案中,在现有技术中提供了具有基于二极管的逆变器的DC中间电路电压。在该变型方案中,该拓扑仅能够在有功功率方向的方向上升高电网电压。此外,在该拓扑中,除非安装额外的技术设备来减轻这些影响,否则在电网中引起失真的且具有无功功率的电流,然而额外的技术设备又增加了调节器的复杂性和结构空间。
如果纵向耦联的电压应能够与有功功率方向无关地改变电网电压,则在该根据现有技术的变流器上附加地需要所谓的“主动前端”、即第二逆变器,该第二逆变器可以将能量从调节电压的变流器的中间电路反馈到电网中。这种第二逆变器同样提高了调节器的复杂性和结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调节器,其特别简单且节省位置地构造并且其同时可以双向地运行并且不引起输入电流失真以及不引起无功功率引入。
该任务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的调节器来解决。优选的实施方式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出。
尤其是,该任务利用一种调节器来解决,该调节器包括变压器和逆变器单元。变压器,也称为耦联变压器,具有初级侧和次级侧,其中,该初级侧也可以被称为高压侧并且该次级侧可以被称为低压侧。初级侧具有三个初级绕组,所述三个初级绕组互相连接,使得互相连接的初级绕组形成三个初级端子。次级侧具有三个次级绕组,其中,所述三个次级绕组中的每个次级绕组与所述三个外部导体中的外部导体能连接,使得所述三个外部导体中的每个外部导体被配设有所述三个次级绕组中的次级绕组,并且对于每个外部导体,所述外部导体的第一区段、被配设给所述外部导体的次级绕组以及所述外部导体的第二区段以该顺序串联。逆变器单元具有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其中,所述逆变器单元的所述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中的每个交流电压侧端子与所述三个初级端子中的初级端子连接,使得每个初级端子被配设有交流电压侧的端子。逆变器单元的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中的交流电压侧的端子要么与中性导体要么与三个外部导体中的外部导体能够连接。在此,交流电压侧的端子优选直接经由旁路导体与中性导体或者外部导体连接,所述旁路导体绕过逆变器单元并且因此不经过或者说不具有逆变器单元的开关元件。
以这种方式提供一种调节器,所述调节器能够双向地运行,所述调节器不引起输入电流失真并且不引起无功功率引入或者不需要用于避免所述输入电流失真和无功功率引入的附加措施,所述调节器特别简单地且节省位置地构建并且引起低成本。尤其可以明显降低逆变器单元的硬件复杂性,在最好的情况下可以降低高达75%。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调节器具有整流器单元,所述整流器单元通过能量存储器与逆变器单元连接并且具有至少一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其中,所述整流器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中的每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与所述三个外部导体中的外部导体能够连接。该能量存储器于是被设置在所谓的中间电路中或者形成这样的中间电路并且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容器、尤其是中间电路电容器。以这种方式能够利用来自能量存储器的电压来补偿例如供电网络中的严重的电压骤降。
优选地,旁路导体也绕过整流器单元以及能量存储器或设有能量存储器的中间电路,使得旁路导体也不经过或者说不具有整流器单元和中间电路的开关元件。
在此特别优选的是,能量存储器具有两个电容器、尤其是中间电路电容器,所述电容器通过连接点互相连接。当逆变器单元的所述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中的交流电压侧的端子可以与中性导体连接时,该连接点可以与中性导体连接,并且当逆变器单元的所述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中的交流电压侧的端子可以与所述三个外部导体中的外部导体连接时,该连接点可以与该外部导体连接。通过连接点与中性导体或与外部导体的这种连接,能够通过从电网的相应的导体吸收有功功率或者将有功功率馈入电网中来稳定能量存储器、尤其中间电路电容器的电压。
在此优选地,设置有稳定导体,该稳定导体一方面与两个电容器之间的连接点连接并且另一方面与旁路导体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逆变器单元的交流电压侧的端子能够与中性导体连接,该端子要么能够与中性导体连接要么能够与外部导体连接。由此,与逆变器单元的交流电压侧的端子能与外部导体连接相比,在变压器的两个待施加的电压上产生相对低的电压提升。
在备选的实施方式中,逆变器单元的交流电压侧的端子能够与外部导体连接,所述端子要么能够与中性导体要么与外部导体连接。由此,与逆变器单元的交流电压侧的端子能与中性导体连接相比,在变压器的两个待施加的电压上产生明显更高的电压提升。然而,这例如可以通过适配的变压器设计来平衡。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逆变器单元的所述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中的两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通过逆变器单元的两级电路与能量存储器连接。这是特别简单、紧凑且成本低廉的变型方案。
在备选的实施方式中,逆变器单元的所述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中的两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通过逆变器单元的三级电路与能量存储器连接。这表示逆变器单元的稍微更复杂的变型方案,然而,该变型方案能够提供交流电压的正弦波形的更好的近似并且因此更精确和更有效,以及此外与两级电路相比允许使用具有一半的阻断电压和更低的开关损耗的有源开关元件,并且因此允许交流电压侧的滤波器元件以及冷却系统的更紧凑的构造。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整流器单元是可控整流器单元。可控整流器单元可以通过连接多个有源开关元件(诸如晶体管)来形成。附加地,可控整流器单元也可以具有无源开关元件,诸如二极管。借助可控整流器单元,整流器单元也能够作为逆变器单元运行,使得能够实现调节器的双向运行。
在备选的实施方式中,整流器单元是不可控整流器单元。不可控整流器单元可以通过连接多个无源开关元件(诸如二极管)来形成。不可控整流器单元允许特别简单的结构形式,然而限制于调节器的单向运行。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整流器单元的至少一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具有交流电压侧的端子。这是特别简单、紧凑且成本低廉的结构形式。
在备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整流器单元的至少一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具有两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这是稍微更大和更复杂的结构形式,但是参考功率可以分布在两个外部导体上,由此这可以提高调节器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另外的备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整流器单元的至少一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具有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这是还稍微更大和更复杂的结构形式,但是参考功率可以分布在三个外部导体上,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调节器的效率和可靠性并且可以对称地以相同的电流加载所述三个外部导体。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调节器包括短路器,该短路器与三个初级端子连接并且适于使三个初级端子彼此短路并且接地。以这种方式能够快速地结束调节器的过载。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三个初级绕组如此互相连接,使得互相连接的初级绕组形成三角形电路,从而在所述三角形电路中互相连接的初级绕组形成所述三个初级端子。这是特别简单和有效的连接。
在备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三个初级绕组如此互相连接,使得互相连接的初级绕组形成星形电路,从而在所述星形电路中互相连接的初级绕组形成所述三个初级端子。星形电路在确定的情况下可以是有利的或需要的。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调节器系统,该调节器系统具有三个外部导体、中性导体和根据前述实施方式中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调节器。三个次级绕组中的每个次级绕组与三个外部导体中的外部导体连接,并且逆变器单元的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中的交流电压侧的端子要么与中性导体要么与三个外部导体的外部导体连接。结合调节器描述的特征和效果也同样适用于调节器系统。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更详细解释。附图示出:
图1示出具有基于二极管的整流器的由现有技术已知的调节器系统的两种变型方案的电路图,
图2示出具有基于晶体管的整流器的由现有技术已知的调节器系统的两种另外的变型方案的电路图,
图3示出具有基于晶体管的整流器的根据本发明的调节器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两种变型方案的电路图,
图4示出具有基于二极管的整流器的根据本发明的调节器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两种变型方案的电路图,
图5示出具有基于晶体管的整流器的根据本发明的调节器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两种变型方案的电路图,该整流器具有多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
图6示出具有基于晶体管的整流器和有源中性导体的根据本发明的调节器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两种变型方案的电路图,以及
图7示出具有基于晶体管的整流器并且没有中性导体端子的根据本发明的调节器系统的第五实施例的两种变型方案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和图1b以及图2a和图2b示出由现有技术已知的调节器系统1'的四个变型方案,该调节器系统不仅可以是UPFC调节器系统而且可以是DVR调节器系统。
调节器系统1'包括三个外部导体L1'、L2'、L3'、中性导体N'和调节器3'。调节器3'具有变压器5'以及逆变器单元7'。变压器5'具有初级侧P'和次级侧S'。初级侧P'具有三个初级绕组,所述三个初级绕组互相连接,使得互相连接的初级绕组形成三个初级端子P1'、P2'、P3'。次级侧S'具有三个次级绕组,其中,三个次级绕组中的每个次级绕组与所述三个外部导体L1'、L2'、L3'中的外部导体L1'、L2'、L3'连接,使得所述三个外部导体L1'、L2'、L3'中的每个外部导体L1'、L2'、L3'被配设有所述三个次级绕组中的次级绕组,并且对于每个外部导体L1'、L2'、L3',所述外部导体L1'、L2'、L3'的第一区段A1'、被配设给所述外部导体L1'、L2'、L3'的次级绕组以及所述外部导体L1'、L2'、L3'的第二区段A2'以该顺序串联。此外,逆变器单元7'具有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9b'、9c',其中,所述逆变器单元7'的所述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中的每个交流电压侧端子9'与所述三个初级端子P1'、P2'、P3'中的初级端子P1'、P2'、P3'连接,使得每个初级端子P1'、P2'、P3'都被配设有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9b'、9c'。此外,具有三个滤波电容器的滤波电路10'属于逆变器单元,所述滤波电容器与由电感35'构成的扼流圈一起引起对具有开关频率的干扰电流的滤波。此外,调节器具有整流器单元11',所述整流器单元经由呈中间电路电容器15'形式的能量存储器13'与逆变器单元7'连接并且具有多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所述交流电压侧的端子要么与中性导体N'连接要么与外部导体L1'、L2'、L3'连接。
在此,整流器单元11'在图1a和图2a的变型方案中分别具有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其中,每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与所述三个外部导体L1'、L2'、L3'中的外部导体L1'、L2'、L3'连接。相反,在图1b和图2b的变型方案中,整流器单元11'具有仅仅两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其中,第一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与所述三个外部导体L1'、L2'、L3'中的外部导体L1'、L2'、L3'连接并且第二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与中性导体N'连接。
图1a和图1b的变型方案与图2a和图2b的变型方案的区别在于,在图1a和图1b的变型方案中,整流器单元11'是具有六个(图1a)或四个(图1b)二极管的基于二极管的整流器单元,而图2a和图2b中的整流器单元11'是具有六个(图2a)或四个(图2b)晶体管的基于晶体管的整流器单元,其中,在这些变型方案中,另外的滤波电路10'属于该整流器单元,借助于该滤波电路的滤波电容器和由电感35'构成的扼流圈对具有开关频率的干扰电流进行滤波。在图1a和图1b以及图2a和图2b的所有变型方案中,逆变器单元7'是具有六个晶体管的基于晶体管的逆变器单元。
由现有技术已知的调节器系统1'的这些变型方案具有的缺点是,这些调节器系统需要相对多的开关元件并且因此需要大量的结构空间,在电网中引起失真的并且具有无功功率的电流,以及在图1a和图1b的变型方案中仅允许单向的运行。
在图3至图7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的调节器系统1。根据本发明的调节器系统1优于之前描述的由现有技术已知的调节器系统1的变型方案,因为所述调节器系统特别简单且节省位置地构建并且同时能够双向地运行并且不引起输入电流失真和无功功率引入。
图3a和图3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调节器系统1、尤其是UPFC或DVR调节器系统的两个实施方式。所述调节器系统1包括三个外部导体L1、L2、L3、中性导体N和调节器3,所述调节器具有变压器5、逆变器单元7、整流器单元11和能量存储器13。
变压器5具有初级侧P和次级侧S。初级侧P具有三个初级绕组,所述三个初级绕组互相连接,使得互相连接的初级绕组形成三个初级端子P1、P2、P3。尤其,所述三个初级绕组如此互相连接,使得互相连接的初级绕组形成三角形电路D,从而在所述三角形电路D中互相连接的初级绕组形成所述三个初级端子P1、P2、P3。然而也可能的是,三个初级绕组如此互相连接,使得这些初级绕组代替三角形电路D形成星形电路Y。次级侧S具有三个次级绕组,其中,三个次级绕组中的每个次级绕组与所述三个外部导体L1、L2、L3中的外部导体L1、L2、L3连接,使得所述三个外部导体L1、L2、L3中的每个外部导体L1、L2、L3被配设有所述三个次级绕组中的次级绕组,并且对于每个外部导体L1、L2、L3,所述外部导体L1、L2、L3的第一区段A1、被配设给所述外部导体L1、L2、L3的次级绕组以及所述外部导体L1、L2、L3的第二区段A2以该顺序串联。
逆变器单元7具有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9b、9c,其中,所述逆变器单元7的所述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9b、9c中的每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9b、9c与所述三个初级端子P1、P2、P3中的初级端子P1、P2、P3连接,使得每个初级端子P1、P2、P3都被配设有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9b、9c。
整流器单元11通过能量存储器13与逆变器单元7连接并且具有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所述交流电压侧的端子与三个外部导体L1、L2、L3中的外部导体L1、L2、L3连接。能量存储器13设置在整流器单元11与逆变器单元7之间的中间电路19中并且包括两个在中间电路19中彼此串联的电容器15、即中间电路电容器。
与图1和图2的上面所描述的现有技术不同,其中,逆变器单元7'的所有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9b'、9c'仅经由逆变器单元7'、即经由逆变器单元7'的开关元件与外部导体L1'、L2'、L3'或者外部导体L1'和中性导体N'连接,在图3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逆变器单元7的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9b、9c中的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与中性导体N连接,更确切地说直接通过旁路导体21与中性导体连接,所述旁路导体绕过逆变器单元7、整流器单元11以及能量存储器13或者中间电路19(能量存储器13被设置在该中间电路中)并且因此没有经过逆变器单元7、整流器单元11和中间电路19的开关元件。逆变器单元7的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9b、9c中的其余两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b、9c仅经由逆变器单元7、整流器单元11和中间电路19或其开关元件与三个外部导体L1、L2、L3中的外部导体L1连接。
能量存储器13的两个电容器15通过连接点23互相连接,该连接点为了稳定电容器电压而与中性导体N连接,确切地说通过稳定导体25与中性导体连接,该稳定导体一方面与两个电容器15之间的连接点23连接并且另一方面与旁路导体21连接。
此外,调节器具有短路器27,该短路器与三个初级端子P1、P2、P3连接并且适于使三个初级端子P1、P2、P3互相短路并接地,以便保护调节器3免受过载。此外,所述调节器具有滤波电路10,该滤波电路具有三个滤波电容器,以用于与电感35一起对具有开关频率的干扰电流进行滤波。
在图3a和图3b的实施方式中,整流器单元11是可控整流器单元。可控整流器单元可以通过连接多个有源开关元件(在当前情况下为晶体管29)来形成。图3a和图3b的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在图3a中,逆变器单元7的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9b、9c中的两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b、9c通过逆变器单元7的两级电路与能量存储器13连接,而在图3b中,逆变器单元7的所述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9b、9c中的两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b、9c通过逆变器单元7的三级电路与能量存储器13连接。
在图3a所示的两级拓扑的实施方式中,整流器单元11具有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和两个直流电压侧的端子31,这些端子通过导体33互相连接并且与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连接。在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和直流电压侧的端子31之间的两侧,导体33分别具有晶体管29。整流器单元的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通过电感35与外部导体L1连接。整流器单元11的直流电压侧的端子31一方面与具有两个串联的电容器15的中间电路19连接,并且另一方面与逆变器单元7的两个直流电压侧的端子37连接。逆变器单元7具有两个彼此并联的导体39,这两个导体不仅与逆变器单元7的一个直流电压侧的端子37连接而且与逆变器单元7的另一个直流电压侧的端子37连接。两个导体39中的每个导体具有两个晶体管29,其中,在每对晶体管29之间设置有逆变器单元7的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b、9c,所述端子又通过电感35与变压器的初级端子P2、P3中的一个初级端子连接。滤波电路10连同其滤波电容器与中间电路19的连接点23以及与电感35的初级连接侧上的两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b、9c和整流器单元11的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连接。
图3b中示出的具有三级拓扑的实施方式与图3a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整流器单元11和逆变器单元7的六个晶体管29中的每个晶体管已经被一对串联的晶体管29替换,其中,在每个导体33、39的两对晶体管29之间分别设置了一个回引41,该回引将导体33、39的一对晶体管29中的各两个晶体管29之间的连接点互相连接,其中,每个回引41具有两个串联的二极管43。此外,三级拓扑包括中心导体45,该中心导体将每个回引41的两个二极管之间的连接点和稳定导体25互相连接。
图4a和图4b中所示的实施例与图3a和图3b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整流器单元11是不可控整流器单元。不可控整流器单元可以在连接多个无源开关元件(在当前情况下为二极管43)的情况下形成。在此,图4a的实施方式类似于图3a的实施方式形成,唯一的区别在于,图3a的整流器单元11的两个晶体管29由两个二极管43代替。图4b的实施方式的整流器单元11类似于图4a的整流器单元11来构成。
图5a和图5b中示出的实施例与图3a和图3b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整流器单元11不仅具有一个、而且具有两个或三个(灰色背景的)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根据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的数量,整流器单元具有两个或三个(灰色背景的)彼此并联的导体33,所述导体分别如图3a或3b的整流器单元11的导体33那样构造。
在图6a和图6b中示出的实施例与图3a和图3b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不存在将中间电路19与旁路导体21连接的稳定导体25。相反,整流器单元11具有第二导体33,该第二导体被构造成与第一导体33类似并且该第二导体与第一导体33并联连接。整流器单元11的第二导体33现在具有第二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所述端子经由电感35与旁路导体21连接。此外,能量存储器13包括仅一个电容器15而不是两个电容器15。
图7a和图7b中所示的实施例与图3a和图3b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逆变器单元7的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经由旁路导体21与外部导体L2连接而不是与中性导体N连接,该外部导体不同于与整流器单元11的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连接的外部导体L1。中性导体N在该实施方式中不具有端子。
根据前述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的调节器系统1可以双向运行,能够不引起输入电流失真并且不引起无功功率引入或使得不需要用于避免输入电流失真和无功功率引入的附加措施,可以特别简单且节省位置地构造并且引起低成本。

Claims (16)

1.一种调节器(3),包括:
变压器(5),所述变压器具有初级侧(P)和次级侧(S),其中,初级侧(P)具有三个初级绕组,所述三个初级绕组互相连接,使得互相连接的初级绕组形成三个初级端子(P1、P2、P3),并且次级侧(S)具有三个次级绕组,其中,所述三个次级绕组中的每个次级绕组能与三个外部导体(L1、L2、L3)中的一个外部导体(L1、L2、L3)连接,使得所述三个外部导体(L1、L2、L3)中的每个外部导体(L1、L2、L3)被配设有所述三个次级绕组中的一个次级绕组,并且对于每个外部导体(L1、L2、L3),该外部导体(L1、L2、L3)的第一区段(A1)、被配设给该外部导体(L1、L2、L3)的次级绕组和该外部导体(L1、L2、L3)的第二区段(A2)以该顺序串联;和
具有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9b、9c)的逆变器单元(7),其中,逆变器单元(7)的所述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9b、9c)中的每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9b、9c)与所述三个初级端子(P1、P2、P3)中的一个初级端子(P1、P2、P3)连接,使得每个初级端子(P1、P2、P3)都被配设有一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9b、9c),
其中,逆变器单元(7)的所述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9b、9c)中的一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要么能够与一个中性导体(N)连接,要么能够与所述三个外部导体(L1、L2、L3)中的一个外部导体(L2)连接。
2.根据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调节器,其中,所述调节器(3)具有整流器单元(11),所述整流器单元经由能量存储器(13)与逆变器单元(7)连接并且具有至少一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其中,整流器单元(11)的所述至少一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中的每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能够与所述三个外部导体(L1、L2、L3)中的一个外部导体(L1、L2、L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器,其中,所述能量存储器(13)具有两个电容器(15),所述两个电容器通过连接点(23)互相连接,当逆变器单元(7)的所述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9b、9c)中的所述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能够与中性导体(N)连接时,所述连接点能够与该中性导体(N)连接,并且当逆变器单元(7)的所述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9b、9c)中的所述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能够与所述三个外部导体(L1、L2、L3)中的一个外部导体(L2)连接时,所述连接点能够与该外部导体(L2)连接。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器,其中,所述逆变器单元(7)的要么能够与中性导体(N)连接要么能够与外部导体(L2)连接的所述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能够与中性导体(N)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器,其中,所述逆变器单元(7)的要么能够与中性导体(N)连接要么能够与外部导体(L2)连接的所述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能够与外部导体(L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器,其中,所述逆变器单元(7)的所述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9b、9c)中的两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b、9c)通过逆变器单元(7)的一个两级电路与能量存储器(1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器,其中,所述逆变器单元(7)的所述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9b、9c)中的两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b、9c)通过逆变器单元(7)的一个三级电路与能量存储器(1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器,其中,所述整流器单元(11)是可控的整流器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器,其中,所述整流器单元(11)是不可控的整流器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器,其中,所述整流器单元(11)的所述至少一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具有一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器,其中,所述整流器单元(11)的所述至少一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具有两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器,其中,所述整流器单元(11)的所述至少一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具有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17)。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器,其中,所述调节器(3)具有短路器(27),所述短路器与所述三个初级端子(P1、P2、P3)连接,并且所述短路器适于使所述三个初级端子(P1、P2、P3)彼此短路和接地。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器,其中,所述三个初级绕组互相连接,使得互相连接的初级绕组形成一个三角形电路(D),从而在三角形电路(D)中互相连接的初级绕组形成所述三个初级端子(P1、P2、P3)。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器,其中,所述三个初级绕组互相连接,使得互相连接的初级绕组形成一个星形电路(Y),从而在星形电路(Y)中互相连接的初级绕组形成所述三个初级端子(P1、P2、P3)。
16.一种调节器系统(1),具有三个外部导体(L1、L2、L3)、中性导体(N)和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器(3),其中,所述三个次级绕组中的每个次级绕组与所述三个外部导体(L1、L2、L3)中的一个外部导体(L1、L2、L3)连接,并且所述逆变器单元(7)的所述三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9b、9c)中的一个交流电压侧的端子(9a)要么与中性导体(N)连接要么与所述三个外部导体(L1、L2、L3)中的一个外部导体(L2)连接。
CN202180069585.0A 2020-10-14 2021-10-06 调节器 Pending CN1163254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0126925.0 2020-10-14
DE102020126925.0A DE102020126925B4 (de) 2020-10-14 2020-10-14 Regler
PCT/EP2021/077498 WO2022078825A1 (de) 2020-10-14 2021-10-06 Regl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25468A true CN116325468A (zh) 2023-06-23

Family

ID=78085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69585.0A Pending CN116325468A (zh) 2020-10-14 2021-10-06 调节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214813A1 (zh)
CN (1) CN116325468A (zh)
DE (1) DE102020126925B4 (zh)
WO (1) WO20220788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3105589B4 (de) * 2023-03-07 2025-01-09 Rheinland-Pfälzische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Kaiserslautern-Landau, Körperschaft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Leistungsfluss-Regelsystem zum Einsatz in einem elektrischen Netz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4975A (en) 1995-06-05 1998-09-29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Inverte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or
CN106159942B (zh) * 2016-07-25 2020-05-19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Mmc-upfc系统及其串联侧换流器停运方法
CN106961113B (zh) 2017-05-08 2020-01-14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统一潮流控制器系统及换流器无功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0126925A1 (de) 2022-04-14
DE102020126925B4 (de) 2024-03-14
EP4214813A1 (de) 2023-07-26
WO2022078825A1 (de) 2022-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11988B2 (en) Power management utilizing synchronous common coupling
US10608545B2 (en) Power management utilizing synchronous common coupling
US7969755B2 (en)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 power transmission
US9054599B2 (en) Power converter and integrated DC choke therefor
US20080252142A1 (en)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 Power Transmission
CN111697847B (zh) Weissach整流器组件
US10199832B2 (en) Photovoltaic DC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US9225255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comprising a converter connected to a network and a transformer connected in parallel relative to the converter to limit the homopolar current, and a drive chain comprising such a power supply system
US5570260A (en) Over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
US5864475A (en) Power converter
US9479077B1 (en) Three-phase power supply system
US9673724B2 (en) Matrix converter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 AC voltage in a second AC voltage grid from an AC voltage in a first AC voltage grid by means of a matrix converter
CN116325468A (zh) 调节器
EP3754831B1 (en) Electrical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20170256354A1 (en) Multiple parallel semiconductor switching system including current sharing filter inductor
US10284080B2 (en) Column-switched multi-module DC-to-DC power transformation system
US1046888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load flow in an alternating-voltage network
US11152918B1 (en) Low modulation index 3-phase solid state transformer
US11283364B2 (en) Power supply and power system having a step-down circuit and an inverse-conversion circuit
JP7230633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1147667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abilizing an alternating voltage grid
US11289996B2 (en) Converter assembly with an ability to disconnect a fault current and a method for disconnecting a fault current at a converter assembly of this type
US9923480B2 (en) DC-to-AC power converter with high efficiency
CN218124322U (zh) 一种具有功率放大功能的多端直流潮流控制器
US20170117797A1 (en) Module for a convert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ault currents in a conver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