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19776A - 证据存证方法及装置、系统 - Google Patents

证据存证方法及装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19776A
CN116319776A CN202211585774.6A CN202211585774A CN116319776A CN 116319776 A CN116319776 A CN 116319776A CN 202211585774 A CN202211585774 A CN 202211585774A CN 116319776 A CN116319776 A CN 116319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idence
information
evidence information
blockchain system
recei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857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t Blockchai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t Blockchai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t Blockchai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t Blockchai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8577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197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19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97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2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 H04L63/123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received data contents, e.g. message integ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61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证据存证方法及装置、系统。该系统包括:终端、服务器和区块链系统;所述终端,通过证据采集组件执行证据采集操作;其中,每当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的上传条件,将采集到的证据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直至基于所述证据采集操作采集到的所有证据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每当接收到所述终端上传的证据信息,将接收到的证据信息提供至所述区块链系统;所述区块链系统,对所述服务器提供的证据信息进行存证。

Description

证据存证方法及装置、系统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证据存证方法及装置、系统。
背景技术
区块链技术(也被称之为,分布式账本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可信任等多种特点,适用于诸多对数据可靠性具有高需求的应用场景中。
鉴于区块链技术存在上述优势,相关技术将获取到证据信息上传至区块链系统,以避免获取到的证据信息被篡改,保证证据信息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证据存证方法及装置、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证据存证系统,包括:终端、服务器和区块链系统;
所述终端,通过证据采集组件执行证据采集操作;其中,每当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的上传条件,将采集到的证据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直至基于所述证据采集操作采集到的所有证据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每当接收到所述终端上传的证据信息,将接收到的证据信息提供至所述区块链系统;
所述区块链系统,对所述服务器提供的证据信息进行存证。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证据存证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在通过装配的证据采集组件执行证据采集操作的过程中,每当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的上传条件,将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提供至区块链系统,以由区块链系统对接收到的证据信息进行存证。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证据存证方法,应用于服务器,包括:
每当接收到终端上传的证据信息,将接收到的证据信息提供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以由所述区块链系统对所述证据信息进行存证;
其中,所述证据信息由所述终端在证据采集操作的执行过程中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的上传条件的情况下上传。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证据存证方法,应用于区块链系统,包括:
每当接收到终端提供的证据信息,对接收到的证据信息进行存证;
其中,所述证据信息,由所述终端在执行证据采集操作的过程中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上传条件的情况下上传。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证据存证装置,应用于终端,包括:
提供单元,在通过装配的证据采集组件执行证据采集操作的过程中,每当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的上传条件,将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提供至区块链系统,以由区块链系统对接收到的证据信息进行存证。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出了一种证据存证装置,应用于服务器,包括:
提供单元,每当接收到终端上传的证据信息,将接收到的证据信息提供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以由所述区块链系统对所述证据信息进行存证;
其中,所述证据信息由所述终端在证据采集操作的执行过程中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的上传条件的情况下上传。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出了一种证据存证装置,应用于区块链系统,包括:
存证单元,每当接收到终端提供的证据信息,对接收到的证据信息进行存证;
其中,所述证据信息,由所述终端在执行证据采集操作的过程中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上传条件的情况下上传。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二方面、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证据存证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证据存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证据存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证据存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频证据存证方法的交互图。
图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视频证据存证方法的交互图。
图7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证据存证装置的框图。
图9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证据存证装置的框图。
图10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证据存证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一定按照本说明书示出和描述的顺序来执行相应方法的步骤。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方法所包括的步骤可以比本说明书所描述的更多或更少。此外,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单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被分解为多个步骤进行描述;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多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被合并为单个步骤进行描述。
相关技术为避免获取到的证据被篡改,通常在完成证据采集操作之后,将获取到的证据上传至区块链系统,以借助区块链系统不可篡改、可信任等优势保证证据的安全性。
然而,在通过证据采集操作获取到证据之后,该证据极有可能在被上传至区块链系统之前便已经被篡改,致使区块链系统中存证的证据并非最初获得的证据,而是经由非法分子篡改后的证据。可见,通过相关技术中的证据存证方法,仅能够保证证据上链之后不被篡改,但无法保证存证的证据在上链之前未经篡改。
其次,为保证证据的绝对可靠,相关技术人员还提出了保证证据的获取过程的可靠性的要求。一方面,可以避免证据在获取过程中便被篡改,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证据的获取过程是合规且合法的。但相关技术中的证据存证方法,显然无法保证证据获取过程的可靠性。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提出了一种证据存证系统,能够保证证据获取过程的可靠性,以避免获取过程不可靠,而导致证据本身不可靠的问题。
图1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证据存证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证据存证系统包括:终端11、服务器12和区块链系统13。
终端11,通过证据采集组件执行证据采集操作;其中,每当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的上传条件,将采集到的证据信息上传至服务器12,直至基于所述证据采集操作采集到的所有证据信息上传至服务器12;
服务器12,每当接收到所述终端上传的证据信息,将接收到的证据信息提供至区块链系统13;
区块链系统13,对服务器12提供的证据信息进行存证。
由上述介绍可知,相关技术相当于是仅将证据采集操作的采集结果上传至区块链系统,既无法保证采集到的证据在上链之前未被篡改,也无法保证证据的获取过程的可靠性。
有鉴于此,终端11在通过证据采集组件执行证据采集操作的过程中,每当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的上传条件,即可将采集到的证据信息上传至服务器12,并反复执行该上传操作,直至基于该证据采集操作采集到的所有证据信息均被上传至服务器12。其中,每当服务器12接收到终端上传的证据信息,即可将接收到的证据信息提供至区块链系统13,以由区块链系统13对接收到的证据信息进行存证。
不难看出,本说明书中的终端11相当于在证据采集过程中,实时对采集到的证据信息进行上链。在此基础上,区块链系统13中可以存证有本次证据采集操作相关的若干证据信息。而存证的若干证据信息可以反映证据采集操作的执行过程,显然可以用于确定证据的获取过程成是否可靠。其次,若通过证据采集操作获取到的证据在上链之前被篡改,那么,必然无法与存证的若干证据信息相符,可见,通过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可以知晓链上存证的证据是否在上链之前被篡改,进而避免相关技术中链上存证的证据本身不可靠的问题。
在本说明书中,区块链系统13可以在接收到服务器12提供的任一证据信息的情况下,基于该任一证据信息生成哈希值,以避免相应的证据信息被篡改。例如,在后续需要确定证据信息是否被篡改时,可以重新对该证据信息进行哈希运算,并将运算得到的哈希值与之前生成的哈希值进行比较,若一致,则确定该证据信息未被篡改。
在本说明书中,区块链系统13还可以将生成的哈希值返回至服务器12。在此基础上,服务器12在接收到终端11上传的证据信息的情况下,可以获取已上链的上一证据信息的哈希值,并将获取到的哈希值与接收到证据信息提供至区块链系统13,以由区块链系统13对接收到的哈希值和证据信息进行关联存储。
换言之,本说明书中的区块链系统13可以对“优先上链的上一证据信息的哈希值”与“本次需要上链的证据信息”进行关联存储。在此基础上,区块链系统13在完成基于本次证据采集操作采集到的所有证据信息的存证操作的情况下,即可基于与各个证据信息关联存储的哈希值,确定各个证据信息的采集顺序,并基于确定的采集顺序将所有证据信息整合为目标证据。
在本说明书中,终端11基于证据采集操作获取到的证据,一方面可以通过服务器12上传至区块链系统13,以存证为链上证据;另一方面,可以存储于终端11,或其他任何链下存储设备中,本说明书可以将其称作链下证据。在此基础上,若用户获取到链下证据,且无法确信该链下证据是可靠的,即可向区块链系统13发起针对通过上述证据采集操作获取的链下证据的核验交易。区块链系统13在获取到该核验交易的情况下,即可基于已存证的通过上述证据采集操作获取到的所有证据信息,对核验交易中包含的链下证据进行核验。
举例而言,可以基于已存证的通过上述证据采集操作获取到的所有证据信息生成目标证据,并将该目标证据与核验交易中包含的链下证据进行比较。其中,若比较结果表明目标证据与交易中的链下证据一致,则校验通过,否则,核验不通过。应当理解的是,通过已存证的证据信息生成的目标证据为:通过上述证据采集操作实际获得的原始证据。因此,通过将该目标证据与链下证据比较的方式,能够确定核验交易中包含的链下证据是否被篡改。
在本说明书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终端11中设置上述上传条件。举例而言,该上传条件可以为:证据采集时长达到预设时长;也可以为:采集到的证据信息的数据量达到预设数据量。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在终端11中设置上传条件的目的在于:基于该上传条件,在证据采集过程中,对采集到的证据信息进行实时上传。任何能够实现该目的的条件均可作为上述上传条件,而不局限于上述两种条件,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终端11可以通过不同的证据采集组件执行证据采集操作。例如,该证据采集组件可以为摄像头,那么,证据采集操作即为视频录制操作,根据上传条件实时上传的证据信息即为录制的视频片段;再例如,该证据采集组件可以为录音组件,那么,证据采集操作即为音频录制操作,根据上传条件实时上传的证据信息即为录制的音频片段;又例如,该证据采集组件可以为红外监测组件,那么,证据采集操作即为红外数据监测操作,根据上传条件实时上传的证据信息即为检测到的红外数据;又例如,证据采集组件还可以为录屏组件,那么,证据采集操作即为屏幕录制操作,根据上传条件实时上传的证据信息即为录制的屏幕画面。当然,上述举例仅是示意性的,证据采集组件具体为何种组件,证据采集操作具体为何种操作,均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可以将通过证据采集操作采集到的证据称作原始证据。终端11在完成证据采集操作的情况下,可以将该原始证据发送至服务器12,以由服务器12将原始证据提供至区块链系统13,进而使区块链系统13对该原始证据进行存证。
当然,区块链系统13为保证接收到的、需要进行存证的证据确实为:通过证据采集操作获取到的、未经篡改的原始证据,可以在存证之前,优先基于已存证的、基于该证据采集操作采集到的证据信息,对接收到的原始证据进行核验。若核验通过,则确定接收到的证据确实为未经篡改的原始证据,此时,便可以将接收到的证据存证为上述链上证据;否则,不对接收到的证据进行存证。具体的核验方式,与上文所述的对核验交易中的链下证据进行核验的方式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中,在将原始证据上链之后,用户可以直接从区块链系统13处获取该原始证据。例如,用户可以向区块链系统13发送针对该原始证据的提取请求,以请求提取该原始证据。在该情况下,区块链系统13也可以基于已存证的、通过证据采集操作采集到的所有证据信息对该原始证据进行核验,若核验结果表明原始证据与所有证据信息相匹配,则将原始证据提供至提取请求的发起方。通过该方式,可以保证用户从区块链系统13处提取的证据,确实为通过证据采集操作提取到的原始证据。
在本说明书中,服务器12在将任一证据信息提供至区块链系统13的情况下,还可以生成该任一证据信息对应的临时密钥,并将生成的临时密钥返回至终端11;那么,终端11在在采集到该任一证据信息的下一证据信息的情况下,即可基于接收到的临时密钥对该下一证据信息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证据信息上传至服务器12。换言之,服务器12每接收到一个证据信息,即可生成用于下一证据信息上传的临时密钥,以实现证据信息在终端11与服务器12之间的加密传输。
需要声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终端11可以为任意类型的电子设备,只需其具备执行证据采集操作的功能即可,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制。相类似的,本说明书中的服务器12也可以为任意类型的电子设备,该服务器12本质上为用于向用户提供上链功能的平台,其具体形式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制。
还需声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区块链系统13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的传统架构进行部署,即区块链系统13中的所有节点均通过在相应实体设备上部署区块链代码而形成,大多数情况下,每个节点均对应于一个实体设备;本说明书中的区块链系统13也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中的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架构部署,即区块链系统13中的所有节点均通过云服务在云端实现的虚拟机上部署区块链代码而形成,区块链节点无需一一对应于相应的实体设备。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说明书中的终端在执行证据采集操作的过程中,每当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的上传条件,即可通过服务器将采集到的证据信息上传至区块链系统,以由区块链系统对接收到的证据信息进行存证。换言之,本说明书中的证据存证系统可以在证据采集过程中,对采集到证据信息进行实时上链。
应当理解的是,区块链系统中存证了证据采集过程中实时上传的证据信息,相当于对证据采集操作采集到的各个证据片段进行了上链。若证据在上链之前被篡改,该证据必然与已存证的若干证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不相符。可见,通过本说明书中的证据存证系统,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由于仅对证据采集操作的采集结果进行存证,而导致链上存证的证据本身不可靠的问题。
在本说明书中,还提出了一种证据存证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终端。需要声明的是,在该证据存证方法中,大多数操作方式,例如,如何执行证据采集操作、如何上传采集到的证据信息,均与上文所述的证据存证系统一致,只不过是以终端为执行主体进行介绍,相关内容均可参照上文对证据采集系统的介绍,在下文中不再赘述。
图2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证据存证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终端,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在通过装配的证据采集组件执行证据采集操作的过程中,每当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的上传条件,将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提供至区块链系统,以由区块链系统对接收到的证据信息进行存证。
如上所述,终端中预设的上传条件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之一:证据采集时长达到预设时长、采集到的证据信息的数据量达到预设数据量。当然,该举例均是示意性的,具体如何设置上传条件,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制。
如上所述,终端中用于执行证据采集操作的证据采集组件可以为下述至少之一:摄像头、录音组件、红外监测组件、录屏组件。当然,该举例也是示意性的,具体通过何种证据采集组件采集证据,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制。
如上所述,在完成证据采集操作的情况下,可以将通过证据采集操作获取到的原始证据提供至区块链系统,以由区块链系统对接收到的原始证据进行存证。
需要强调的是,在该方法中,终端既可以如上文所述的证据存证系统,通过服务器将采集到的证据信息上传至区块链系统;也可以与上文所述的证据存证系统不同,由终端直接将证据信息上传至区块链系统。
其中,在通过服务器上传证据信息时,可以如上所述,服务器可以基于上一证据信息的哈希值对当前接收到的证据信息进行上传,以由区块链系统对接收到的证据信息和哈希值进行关联存证。除此之外,服务器可以在接收到任一证据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向终端返回临时密钥,以便终端基于该临时密钥对下一证据信息进行加密传输。
而在终端直接将证据信息上传至区块链系统时,区块链系统可以将生成的哈希值直接返回至终端,以由终端基于上一证据信息的哈希值和当前采集到的证据信息向区块链系统发起存证请求。在此基础上,区块链系统即可对接收到的哈希值和证据信息进行关联存证。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该证据存证方法,终端可以在证据采集过程中,实时将采集到的证据信息上传至区块链系统,以由区块链系统进行存证。在此基础上,区块链系统即可基于存证的若干存证信息,核验通过证据存证操作获取到的证据是否可靠,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由于仅对证据采集操作的采集结果进行存证,而导致证据可能在上链之前被篡改,造成链上存证的证据本身不可靠的问题。
在本说明书中,还提出了另一种证据存证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服务器。需要声明的是,在该证据存证方法中,大多数操作方式,例如,如何将证据信息上传至区块链系统等,均与上文所述的证据存证系统一致,只不过是以服务器为执行主体进行介绍,相关内容均可参照上文对证据采集系统的介绍,在下文中不再赘述。
图3为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证据存证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服务器,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2,每当接收到终端上传的证据信息,将接收到的证据信息提供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以由所述区块链系统对所述证据信息进行存证;其中,所述证据信息由所述终端在证据采集操作的执行过程中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的上传条件的情况下上传。
如上所述,服务器主要用于为终端提供信息上链的功能。因此,每当接收到终端发送的证据信息,即可将接收到的证据信息提供至区块链系统,以由区块链系统对接收到的证据信息进行存证。
如上所述,服务器接收到的证据信息,由终端在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的上传条件的情况下上传。该上传条件可以为下述至少之一:证据采集时长达到预设时长、采集到的证据信息的数据量达到预设数据量。
如上所述,区块链系统可以在对任一证据信息完成存证的情况下,为该任一证据信息生成哈希值,并将哈希值返回至服务器。在此基础上,服务器在接收到终端上传的下一证据信息的情况下,可以获取已上链的上一证据信息的哈希值,并将获取到的哈希值与接收到下一证据信息提供至区块链系统,以由区块链系统对接收到的哈希值和证据信息进行关联存储。
如上所述,服务器在将任一证据信息提供至区块链系统的情况下,还可以生成该任一证据信息对应的临时密钥,并将生成的临时密钥返回至终端,以由终端在采集到该任一证据信息的下一证据信息时,基于接收到的临时密钥对该下一证据信息进行加密,进而将加密后的证据信息上传至服务器。换言之,服务器每接收到一个证据信息,即可生成用于下一证据信息上传的临时密钥,以实现证据信息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加密传输。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该证据存证方法,每当服务器接收到证据信息,即可将证据信息上传至区块链系统,以由区块链系统进行存证,进而达到证据信息实时上链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区块链系统即可基于存证的若干存证信息,核验通过证据存证操作获取到的证据是否可靠,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由于仅对证据采集操作的采集结果进行存证,而导致证据可能在上链之前被篡改,造成链上存证的证据本身不可靠的问题。
在本说明书中,还提出了又一种证据存证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区块链系统。需要声明的是,在该证据存证方法中,大多数操作方式,例如,如何对接收到的证据信息进行存证、如何对证据进行核验等,均与上文所述的证据存证系统一致,只不过是以区块链系统为执行主体进行介绍,相关内容均可参照上文对证据采集系统的介绍,在下文中不再赘述。
图4为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证据存证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区块链系统,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2,每当接收到终端提供的证据信息,对接收到的证据信息进行存证;其中,所述证据信息,由所述终端在执行证据采集操作的过程中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上传条件的情况下上传。
在本说明书中,区块链系统每当接收到终端提供的证据信息,即可对接收到的证据信息进行存证。需要声明的是,该证据信息既可以如上文所述的证据存证系统,由终端通过服务器上传,也可以与上文所述的证据存证系统不同,由终端直接发送至区块链系统。
如上所述,区块链系统接收到的证据信息,由终端在执行证据采集操作的过程中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的上传条件的情况下上传。
如上所述,区块链系统在接收到任一证据信息、以及该任一证据信息的上一证据信息的哈希值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哈希值和该任一证据信息进行关联存证。其中,上一证据信息的哈希值,由区块链系统在对该任一证据信息进行存证时生成。
如上所述,区块链系统在完成基于上述证据采集操作采集到的所有证据信息的存证操作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与各个证据信息关联存储的哈希值,确定各个证据信息的采集顺序,以基于确定的采集顺序将所有证据信息整合为目标证据。其中,在接收到针对通过上述证据采集操作采集到的链下证据的核验请求的情况下,该目标证据可以用于请求中包含的链下证据进行核验。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该证据存证方法,区块链系统可以对终端实时上传的证据信息进行存证。在此基础上,区块链系统即可基于存证的若干存证信息,核验通过证据存证操作获取到的证据是否可靠,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由于仅对证据采集操作的采集结果进行存证,而导致证据可能在上链之前被篡改,造成链上存证的证据本身不可靠的问题。
下面,以对视频证据进行存证为例,对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
图5为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视频证据存证方法的交互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智能手机调用摄像头进行视频拍摄。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手机可以优先对自身所处的网络环境进行检测,以保证拍摄得到的视频证据的上传环境是安全的。其中,在检测结果表明网络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即可向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以在智能手机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用于信息实时传输的网络链路。
步骤502,智能手机确定拍摄时长达到预设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智能手机中内置预设时长,以作为上文所述的上传条件。其中,在智能手机确定视频证据的拍摄时长达到该预设时长时,即可将拍摄得到的视频片段发送至服务器,以由服务器上传至区块链系统。
举例而言,若预设时长为2秒,那么,智能手机即可以2秒为间隔在视频证据拍摄过程中实时上传拍摄得到的视频片段。例如,在拍摄时长达到2秒时,即可将2秒内拍摄得到的视频片段发送至服务器,以由服务器上传至区块链系统;在拍摄时长达到4秒时,即可将2~4秒内拍摄得到的视频片段发送至服务器,以由服务器上传至区块链系统,以此类推,直至视频证据的拍摄操作结束。
步骤503,智能手机将拍摄得到的视频片段发送至服务器。
步骤504,服务器将接收到的视频片段上传至区块链系统。
步骤505,区块链系统对接收到的视频片段进行存证。
在本实施例中,区块链系统每接收到服务器上传的视频片段,即可对视频片段进行存证。
需要声明的是,尽管在步骤502~505的介绍中,仅描述了一次视频片段的上链,但在实际情况中,应当如图5所示,不断执行步骤502~505,直至视频证据的拍摄操作结束。
还需声明的是,服务器在上传视频片段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以不同形式进行上传。例如,可以如图5所示,仅对视频片段进行上传;再例如,可以如图6所示,区块链系统在完成上一视频片段的存证操作之后,可以生成该视频片段的哈希值并返回至服务器,在此基础上,服务器在接收到下一视频片段时,可以将上一视频片段的哈希值和接收到的下一视频片段共同上传至区块链系统,以由区块链系统进行关联存证,当然,由于首次上传视频片段时,区块链系统中尚未存证本次视频拍摄得到的其他视频片段,因此,首个视频片段可以如图6所示单独上传。
步骤506,智能手机在完成证据拍摄的情况下,将视频证据发送至服务器。
在本实施例中,当智能手机完成证据拍摄操作的情况下,即可将视频证据发送至服务器,以由服务器对视频证据进行存证。例如,用户可以触发智能手机中展示的拍摄结束控件,以终止视频证据的拍摄过程,此时,智能手机即可将拍摄得到的视频证据发送至服务器,以进行上链。
步骤507,服务器将接收到的视频证据上传至区块链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接收到上传的视频证据的情况下,为保证需要上链的视频证据未在上链之前被篡改,即保证链上存证的视频证据的可靠性,可以优先基于已存证的视频片段对接收到的视频证据进行核验。
例如,可以对已存证的视频片段进行视频拼接,以得到通过上述视频证据拍摄得到的原始视频证据,若拼接得到的原始视频证据与接收到的视频证据一致,则表明接收到的视频证据在上链之前未经篡改,核验通过,即可对接收到的视频证据进行存证。
步骤508,区块链系统基于已存证的视频片段对视频证据进行核验。
步骤509,区块链系统在核验通过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视频证据进行存证。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在智能手机进行视频证据拍摄的过程中,按照预设时长将拍摄得到的视频片段实时上链。在此基础上,当需要对拍摄得到的视频证据进行上链时,区块链系统即可基于已存证的视频片段对接收到的视频证据进行核验,以确定待上链的视频证据是否在上链之前被篡改,若未被篡改,则对其进行存证,否则,不对其进行存证。可见,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由于仅对拍摄得到的证据进行存证,而导致链上存证的证据可能在上链之前被篡改的问题。
图7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7,在硬件层面,该设备包括处理器702、内部总线704、网络接口706、内存7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7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基于软件方式来实现,比如由处理器7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7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708中然后运行。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8,证据存证装置可以应用于如图7所示的设备中,以实现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其中,该证据存证装置应用于终端,可以包括:
提供单元801,在通过装配的证据采集组件执行证据采集操作的过程中,每当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的上传条件,将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提供至区块链系统,以由区块链系统对接收到的证据信息进行存证。
可选的,所述上传条件包括下述至少之一:
证据采集时长达到预设时长、采集到的证据信息的数据量达到预设数据量。
可选的,所述证据采集组件包括下述至少之一:
摄像头、录音组件、红外监测组件、录屏组件。
可选的,提供单元801还被用于:
在完成所述证据采集操作的情况下,将通过所述证据采集操作获取到的原始证据提供至区块链系统,以由所述区块链系统对所述原始证据进行存证。
请参考图9,证据存证装置可以应用于如图7所示的设备中,以实现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其中,该证据存证装置应用于服务器,可以包括:
提供单元901,每当接收到终端上传的证据信息,将接收到的证据信息提供至区块链系统,以由所述区块链系统对所述证据信息进行存证;
其中,所述证据信息由所述终端在证据采集操作的执行过程中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的上传条件的情况下上传。
可选的,
还包括:接收单元902,接收所述区块链系统基于存证的任一证据信息生成的哈希值;
提供单元901还被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任一证据信息的下一证据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哈希值和所述下一证据信息提供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以由所述区块链系统对所述哈希值和所述下一证据信息进行关联存证。
请参考图10,证据存证装置可以应用于如图7所示的设备中,以实现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其中,该证据存证装置应用于区块链系统,可以包括:
存证单元1001,每当接收到终端提供的证据信息,对接收到的证据信息进行存证;
其中,所述证据信息,由所述终端在执行证据采集操作的过程中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上传条件的情况下上传。
可选的,存证单元1001被进一步用于:
在接收到任一证据信息、以及所述任一证据信息的上一证据信息的哈希值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哈希值和所述任一证据信息进行关联存证;所述哈希值由所述区块链系统在对所述任一证据信息进行存证时生成。
可选的,还包括:
整合单元1002,在完成基于所述证据采集操作采集到的所有证据信息的存证操作的情况下,基于与各个证据信息关联存储的哈希值,确定各个证据信息的采集顺序,以基于确定的采集顺序将所有证据信息整合为目标证据。
可选的,还包括:
核验单元1003,响应于针对通过所述证据采集操作获取的链下证据的核验交易,基于已存证的所述所有证据信息,对所述核验交易中包含的链下证据进行核验。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机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盘存储、量子存储器、基于石墨烯的存储介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证据存证系统,包括:终端、服务器和区块链系统;
所述终端,通过证据采集组件执行证据采集操作;其中,每当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的上传条件,将采集到的证据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直至基于所述证据采集操作采集到的所有证据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每当接收到所述终端上传的证据信息,将接收到的证据信息提供至所述区块链系统;
所述区块链系统,对所述服务器提供的证据信息进行存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
所述区块链系统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服务器提供的任一证据信息的情况下,基于该任一证据信息生成哈希值,并将生成的哈希值返回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每当接收到所述终端上传的证据信息,将接收到的证据信息提供至所述区块链系统,包括:每当接收到所述终端上传的证据信息,获取已上链的上一证据信息的哈希值,并将获取到的哈希值与接收到证据信息提供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以由所述区块链系统对接收到的哈希值和证据信息进行关联存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
所述区块链系统还用于:在完成基于所述证据采集操作采集到的所有证据信息的存证操作的情况下,基于与各个证据信息关联存储的哈希值,确定各个证据信息的采集顺序,以基于确定的采集顺序将所有证据信息整合为目标证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
所述区块链系统还用于:响应于针对通过所述证据采集操作获取的链下证据的核验交易,基于已存证的所述所有证据信息,对所述核验交易中包含的链下证据进行核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
所述区块链系统,基于已存证的所述所有证据信息,对所述核验交易中包含的链下证据进行核验,包括:将基于已存证的所述所有证据信息生成的目标证据与所述核验交易中包含的链下证据进行比较;
其中,若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目标证据与所述链下证据一致,则核验通过,否则,核验不通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所述上传条件包括下述至少之一:
证据采集时长达到预设时长、采集到的证据信息的数据量达到预设数据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所述证据采集组件包括下述至少之一:
摄像头、录音组件、红外监测组件、录屏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
所述终端还用于:在完成所述证据采集操作的情况下,将通过所述证据采集操作获取到的原始证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以由所述服务器将所述原始证据提供至所述区块链系统;
所述区块链系统还用于:基于已存证的证据信息对所述服务器提供的原始证据进行核验,并在核验结果表明所述原始证据未经篡改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原始证据进行存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
所述区块链系统还用于:响应于针对所述原始证据的提取请求,基于已存证的所述证据采集操作中采集到的所有证据信息对所述原始证据进行校验,并在校验结果表明所述原始证据与所述所有证据信息相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原始证据提供至所述提取请求的请求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在将任一证据信息提供至所述区块链系统的情况下,生成与所述任一证据信息对应的临时密钥,并将所述临时密钥返回至所述终端;
所述终端,将采集到的证据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包括:在采集到所述任一证据信息的下一证据信息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临时密钥对该下一证据信息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证据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11.一种证据存证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在通过装配的证据采集组件执行证据采集操作的过程中,每当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的上传条件,将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提供至区块链系统,以由区块链系统对接收到的证据信息进行存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所述上传条件包括下述至少之一:
证据采集时长达到预设时长、采集到的证据信息的数据量达到预设数据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所述证据采集组件包括下述至少之一:
摄像头、录音组件、红外监测组件、录屏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完成所述证据采集操作的情况下,将通过所述证据采集操作获取到的原始证据提供至区块链系统,以由所述区块链系统对所述原始证据进行存证。
15.一种证据存证方法,应用于服务器,包括:
每当接收到终端上传的证据信息,将接收到的证据信息提供至区块链系统,以由所述区块链系统对所述证据信息进行存证;
其中,所述证据信息由所述终端在证据采集操作的执行过程中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的上传条件的情况下上传。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
还包括:接收所述区块链系统基于存证的任一证据信息生成的哈希值;
所述将接收到的证据信息提供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以由所述区块链系统对所述证据信息进行存证,包括:在接收到所述任一证据信息的下一证据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哈希值和所述下一证据信息提供至所述区块链系统,以由所述区块链系统对所述哈希值和所述下一证据信息进行关联存证。
17.一种证据存证方法,应用于区块链系统,包括:
每当接收到终端提供的证据信息,对接收到的证据信息进行存证;
其中,所述证据信息,由所述终端在执行证据采集操作的过程中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上传条件的情况下上传。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所述每当接收到终端提供的证据信息,对接收到的证据信息进行存证,包括:
在接收到任一证据信息、以及所述任一证据信息的上一证据信息的哈希值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哈希值和所述任一证据信息进行关联存证;所述哈希值由所述区块链系统在对所述任一证据信息进行存证时生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完成基于所述证据采集操作采集到的所有证据信息的存证操作的情况下,基于与各个证据信息关联存储的哈希值,确定各个证据信息的采集顺序,以基于确定的采集顺序将所有证据信息整合为目标证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针对通过所述证据采集操作获取的链下证据的核验交易,基于已存证的所述证据信息,对所述核验交易中包含的链下证据进行核验。
21.一种证据存证装置,应用于终端,包括:
提供单元,在通过装配的证据采集组件执行证据采集操作的过程中,每当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的上传条件,将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提供至区块链系统,以由区块链系统对接收到的证据信息进行存证。
22.一种证据存证装置,应用于服务器,包括:
提供单元,每当接收到终端上传的证据信息,将接收到的证据信息提供至区块链系统,以由所述区块链系统对所述证据信息进行存证;
其中,所述证据信息由所述终端在证据采集操作的执行过程中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的上传条件的情况下上传。
23.一种证据存证装置,应用于区块链系统,包括:
存证单元,每当接收到终端提供的证据信息,对接收到的证据信息进行存证;
其中,所述证据信息,由所述终端在执行证据采集操作的过程中采集到的证据信息满足预设上传条件的情况下上传。
24.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2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1585774.6A 2022-12-09 2022-12-09 证据存证方法及装置、系统 Pending CN1163197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85774.6A CN116319776A (zh) 2022-12-09 2022-12-09 证据存证方法及装置、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85774.6A CN116319776A (zh) 2022-12-09 2022-12-09 证据存证方法及装置、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9776A true CN116319776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22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85774.6A Pending CN116319776A (zh) 2022-12-09 2022-12-09 证据存证方法及装置、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1977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67541B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验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US20170134162A1 (en) System and process for verifying digital media content authenticity
US20210194699A1 (en) Blockchain-embedded secure digital camera system to verify audiovisual authenticity
CN110022355B (zh) 特定场景下环境数据的存储方法、验真方法和设备
KR102115641B1 (ko) 생물학적 특징 이미지의 유용성을 검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0490773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录屏取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1009977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rification of video integrity based on blockchain
CN110222085B (zh) 一种存证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3029598B1 (en) Method implemented by computer for capturing evidentiary audiovisual and/or multimedia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10334542B (zh) 一种网络证据保全、网络证据存证校验方法及装置
CN110032846B (zh) 身份数据的防误用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US12088724B2 (en) Method for proving original of data,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17979118B (zh) 一种数据流录制方法、装置、记录仪及记录系统
US2023009454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cking chain of custody of body worn cameras
CN113660254A (zh) 一种云桌面分布式网络终端安全接入策略、设备及系统
CN116319776A (zh) 证据存证方法及装置、系统
KR101746162B1 (ko) 영상 데이터에 대한 무결성 검증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결성 검증 방법
CN112580107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开放方法、数据获取方法及相应装置
RU2684513C1 (ru) Способ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достоверности доказательств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способ работы эт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CN113065168A (zh) 录像数据真实性存储与校验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KR102059358B1 (ko) 이벤트 감지 시스템 및 이벤트 감지를 위한 장치
US20230056090A1 (en) Method of securing authenticity and evidentiary status of video recording, terminal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pplying the method
KR102524271B1 (ko) 블록체인 네트워크 기반 영상 무결성 검증 및 원본 복원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220385457A1 (en) Original certification method, and user terminal and key management server for the same
CN113992978B (zh) 视频防御系统的评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