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18744A - 访问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访问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18744A
CN116318744A CN202210167699.5A CN202210167699A CN116318744A CN 116318744 A CN116318744 A CN 116318744A CN 202210167699 A CN202210167699 A CN 202210167699A CN 116318744 A CN116318744 A CN 1163187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control
network device
hierarchical
identifier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676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正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2/13955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11656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318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87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1Access control lists [AC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5Multiple levels of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访问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由于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能够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在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因此第一网络设备能够基于该目标用户标识,确定出与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由此,第一网络设备即可基于确定出的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精确地访问控制。在该访问控制的过程中,由于第一网络设备基于一个目标用户标识即可确定出一个或多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因此实现了对业务报文的灵活且高效的访问控制。

Description

访问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12月20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1566942.2、发明名称为“标签表示方法、装置和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访问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s,ACL)是一种应用在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上的指令列表,该指令列表也可以称为访问控制规则或接入控制规则。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该指令列表对接收到的业务报文进行过滤,从而有效地控制用户设备对网络的访问,保障网络安全。
相关技术中,网络管理员可以为每个待管控的用户设备配置至少一个ACL,并为每个ACL分配标识。网络设备可以基于标识指示的ACL对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但是,上述访问控制方法的灵活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访问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访问控制方法的灵活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访问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该目标用户标识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在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该多级用户组包括多个层级的用户组;基于该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与多级用户组中的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一一对应;基于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由于第一网络设备基于一个目标用户标识即可确定出一个或多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因此实现了对业务报文的灵活且高效的访问控制。
可选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该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过程可以包括:基于该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包括第一层级用户组;基于该第一层级用户组,确定对应的第一层级访问控制规则,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包括该第一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相应的,基于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的过程可以包括:基于该第一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第一访问控制。
其中,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可以是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某一层级的用户组,或者可以包括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各个层级的用户组。也即是,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部分或全部层级的用户组所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第一访问控制。
可选地,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还可以包括第二层级用户组,该第二层级用户组为第一层级用户组的上级用户组;第一网络设备基于该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过程还可以包括:基于该第二层级用户组,确定对应的第二层级访问控制规则,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包括该第二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相应的,基于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的过程还可以包括:基于该第二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第二访问控制;其中,该第二访问控制在第一访问控制之前或之后执行。
若第二访问控制在第一访问控制之前执行,则表明第一网络设备能够按照层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基于各个层级的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若第二访问控制在第一访问控制之后执行,则表明第一网络设备能够按照层级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基于各个层级的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第一网络设备按照用户组的层级顺序,依次执行各个层级的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可以实现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的有序控制。
可选地,基于该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过程可以包括:基于该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包括第一层级用户组和第二层级用户组,该第二层级用户组为第一层级用户组的上级用户组;基于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的过程可以包括:若未获取到第一层级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则基于第二层级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某一层级的用户组可能未配置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此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上一层级的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由此,实现了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的灵活控制,且有效确保了网络安全。
可选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过程可以包括:基于目标用户标识和目标掩码链确定标识链,该标识链包括至少一个子标识,该标识链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在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且该至少一个子标识与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一一对应;基于该至少一个子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其中,该目标掩码链包括与至少一个子标识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掩码,每个掩码用于指示对应的一个子标识的长度。
其中,该第一网络设备所获取到的目标用户标识可以是编码态的用户标识,该编码态的用户标识可以由多个X进制数组成,X可以为2、8或16等。由于目标掩码链能够指示目标用户标识中各个子标识的长度,因此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该目标掩码链准确地识别目标用户标识所包括的各个子标识。
可选地,该标识链可以包括多个子标识;基于该至少一个子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过程可以包括:确定多个子标识所组成的多个子标识链,其中每个子标识链包括一个子标识或多个连续的子标识,不同子标识链包括的子标识的个数不同,且每个子标识链指示一个层级的用户组;确定每个子标识链指示的一个层级的用户组所对应的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由于目标用户标识包括多个子标识能够组成不同的子标识链,不同的子标识链能够指示不同层级的用户组,因此第一网络设备基于目标掩码链识别出目标用户标识包括的各个子标识后,即可确定出该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多个不同层级的用户组。
可选地,在基于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认证服务器下发的该目标掩码链;或者,接收该认证服务器下发的该目标用户标识的层级标识,并基于该层级标识从基准掩码链中确定该目标掩码链;其中,该层级标识用于指示标识链所包括的子标识的个数,该基准掩码链包括多个掩码,且该基准掩码链包括的掩码的个数大于或等于该标识链包括的子标识的个数。
其中,认证服务器是用于对第二网络设备进行接入认证的服务器。该基准掩码链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中预先配置的,例如可以是由认证服务器或控制器预先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的。由于第一网络设备中预先配置有基准掩码链,因此认证服务器在下发目标用户标识时,无需再携带该目标用户标识的目标掩码链,而仅需携带该目标用户标识的层级标识即可。由此,有效减少了认证服务器和第一网络设备之间所需交互的数据的数据量。
可选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的过程可以包括:向认证服务器上报该第二网络设备的接入认证信息;接收该认证服务器下发的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该目标用户标识是认证服务器在确定该接入认证信息认证通过后下发的。
认证服务器在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接入认证信息认证通过后,再下发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可以确保第二网络设备接入网络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在接收该认证服务器下发的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记录报文标识与该目标用户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该报文标识由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报文所携带;基于该第一对应关系,以及基于该目标用户标识确定出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记录该报文标识与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第二对应关系;相应的,基于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的过程可以包括:在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后,从该第二对应关系中确定该业务报文的报文标识所对应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基于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由于第一网络设备可以记录第二对应关系,因此后续再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时,即可直接基于业务报文的报文标识,从该第二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并基于获取到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由此,有效提高了对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的效率。
可选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的过程可以包括:接收认证服务器下发的报文标识与目标用户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在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后,基于该业务报文的报文标识,从该第一对应关系中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
其中,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访问控制系统中的汇聚层设备或核心层设备。访问控制系统中的接入层设备可以向认证服务器上报携带有第二网络设备的接入认证信息的认证报文,认证服务器在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接入认证信息认证通过后,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下发该认证报文的报文标识与目标用户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
可选地,基于该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过程可以包括:基于用户标识与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第三对应关系,确定该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第一网络设备中可以预先存储有用户标识与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第三对应关系,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该第三对应关系,快速地确定出目标用户标识所对应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可选地,在基于该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第三网络设备下发的该用户标识与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第三对应关系。其中,该第三网络设备可以是认证服务器或控制器。
可选地,该目标用户标识包括:一级子标识和二级子标识;其中,该一级子标识用于指示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中的一级用户组,该一级子标识和二级子标识的组合用于指示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中的二级用户组,且该一级用户组为二级用户组的上一层级的用户组。
由于目标用户标识中包括的两个子标识可以指示两个不同层级的用户组,因此第一网络设备基于该一个目标用户标识,即可确定出两个不同层级的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可选地,该目标用户标识还包括:三级子标识;该一级子标识、二级子标识和三级子标识的组合用于指示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中的三级用户组,且该二级用户组为三级用户组的上一层级的用户组。
可以理解的是,该目标用户标识还可以包括更多级别的子标识,例如四级子标识和五级子标识等。
可选地,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属于一级用户组,该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属于二级用户组;相应的,第一网络设备基于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的过程可以包括:基于该一级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访问控制系统可以包括多个不同层级的第一网络设备,每个层级的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多级用户组中部分层级范围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其所属层级的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由此,实现了对第二网络设备的分级或分区管控,可以满足各类差异化的安全管控要求,有效提高了管控的灵活性。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访问控制方法,应用于认证服务器,该方法包括: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该目标用户标识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在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该多级用户组包括多个层级的用户组;将该目标用户标识和/或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其中,该目标用户标识用于供第一网络设备确定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并基于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可选地,认证服务器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的过程可以包括:接收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网络设备的接入认证信息;若确定该第二网络设备的接入认证信息认证通过,则基于该接入认证信息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
可选地,将目标用户标识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的过程可以包括:若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认证报文中的接入认证信息认证通过,则将该认证报文的报文标识与该目标用户标识的对应关系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
可选地,在将该目标用户标识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向第一网络设备下发用户标识与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用于供第一网络设备基于该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可选地,在将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该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该第一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模块,该至少一个模块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面所提供的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的访问控制方法。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认证服务器,该认证服务器包括至少一个模块,该至少一个模块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面所提供的应用于认证服务器的访问控制方法。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该第一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该存储器上并可在该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方面所提供的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的访问控制方法。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认证服务器,该认证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该存储器上并可在该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方面所提供的应用于认证服务器的访问控制方法。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任一方面所提供的访问控制方法。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任一方面所提供的访问控制方法。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访问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如上述方面提供的第一网络设备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设备。
可选地,该系统还可以包括如上述方面提供的认证服务器。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访问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由于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能够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在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因此第一网络设备能够基于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确定出与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由此,第一网络设备即可基于确定出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精确地访问控制。在该访问控制的过程中,由于第一网络设备基于一个目标用户标识即可确定出一个或多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因此实现了对业务报文的灵活且高效的访问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访问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访问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级用户组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级用户组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访问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级用户组中各用户组的子标识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级用户组中各用户组的子标识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访问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的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的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对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的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对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的流程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访问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认证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访问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访问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访问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访问控制系统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01、多个第二网络设备02,以及认证服务器03。其中,第一网络设备01用于将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设备02接入网络,认证服务器03用于在第二网络设备02接入网络之前,对该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设备02进行认证。
该第一网络设备01可以为路由器或交换机等具有报文转发功能的设备。该第二网络设备02可以是路由器或交换机等具有报文转发功能的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其中,该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其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电脑等计算机设备。该认证服务器03可以是一台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台物理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可以是云服务器(也称云计算服务中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多级用户组的方式对多个第二网络设备02进行管理。该多级用户组包括多个不同层级的用户组,每一层级的用户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用户组。其中,除最高层级的用户组之外,每个用户组均归属于上一层级的某个用户组,且不同的用户组可以归属于上一层级的同一个用户组或不同的用户组。或者,可以理解为:层级较高的某个用户组可以划分为层级较低的多个用户组。每个第二网络设备02可以属于多级用户组中的末级用户组,该末级用户组是指没有进一步划分下一层级的用户组的用户组。或者,每个第二网络设备02可以属于多级用户组中某一层级,或者可以理解为第二网络设备02所属层级的用户组能够划分为多个末级用户组。
可以理解的是,若某个第二网络设备02所属的某一层级的用户组还归属于上一层级的某个用户组,则该第二网络设备02也属于该上一层级的用户组。
作为一种可能的示例,如图2所示,该访问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控制器04。网络管理员可以在控制器04上将该多个第二网络设备02划分成多个不同层级的用户组。例如,参考图3,网络管理员可以基于多个第二网络设备02所属企业或机构的组织结构,将该多个第二网络设备02划分成四级用户组。
其中,一级用户组包括研发部和市场部共两个用户组,研发部可以划分为设计部和开发部,市场部可以划分为国内组和海外组。相应的,二级用户组可以包括:设计部,开发部,国内组和海外组。二级用户组中的设计部可以划分为硬件设计组和软件设计组,开发部可以划分为硬件开发组和软件开发组,国内组可以划分为1组,2组和3组,海外组未进行下一层级的用户组的划分。相应的,三级用户组可以包括:硬件设计组,软件设计组,硬件开发组,软件开发组,1组,2组和3组。该三级用户组中的软件开发组进一步划分为软件开发一组和软件开发二组,三级用户组中的其他用户组未进行下一层级的用户组的划分。相应的,四级用户组可以包括:软件开发一组和软件开发二组。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硬件设计组、软件设计组、软件开发一组、软件开发二组、1组、2组、3组以及海外组均属于末级用户组。
继续参考图3,员工张三和李四的第二网络设备02(例如用户设备)属于三级用户组中的硬件设计组,则还属于二级用户组中的设计部,以及一级用户组中的研发部。员工王五和赵六的第二网络设备02属于四级用户组中的软件开发二组,则还属于三级用户组中的软件开发组,二级用户组中的开发部,以及一级用户组中的研发部。员工钱七的第二网络设备02属于三级用户组中的3组,则还属于二级用户组中的国内组,以及一级用户组中的市场部。员工孙八的第二网络设备02属于二级用户组中的海外组,则还属于一级用户组中的市场部。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示例,该访问控制系统中还可以包括目录服务器,例如动态目录(active directory,AD)服务器。该目录服务器中预先存储有企业或机构的组织结构。该目录服务器或控制器04可以基于该组织结构,自动生成多级用户组。示例的,目录服务器自动生成的多级用户组可以如图4所示。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每个第二网络设备02可以属于多个不同层级的用户组,而为了实现对不同层级的用户组的精确管控,可以分别为每个层级的用户组配置访问控制规则。例如,网络管理人员可以在认证服务器上为每个层级的用户组配置至少一个ACL,并为每个ACL分配一个编号。但是,传统的ACL的编号属于单级的标识体系,在对多级用户组进行复杂管控时的应用灵活性较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访问控制方法,该访问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对多级用户组中的网络设备的灵活管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用于转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并可以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例如,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图1或图2所示系统中的第一网络设备01。如图5所示,该访问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01、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该目标用户标识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在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
对于接入至网络的第二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作为一种可能的示例,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将第二网络设备的接入认证信息(如用户名和密码)发送至认证服务器,认证服务器在确定该接入认证信息认证通过后,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下发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相应的,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接收认证服务器下发的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作为另一种可能的示例,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报文中可以携带有其自身的目标用户标识,相应的,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从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报文中获取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能够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在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因此第一网络设备能够基于该目标用户标识确定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某一层级的用户组(例如末级用户组),以及该层级用户组所归属的各个上级用户组。也即是,第一网络设备能够基于该目标用户标识,确定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一个或多个不同层级的用户组。
步骤102、基于该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管理人员可以为多级用户组中的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配置访问控制规则。例如,可以为多级用户组中的每一层级的用户组均配置访问控制规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第二网络设备在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确定出用于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的访问控制规则。该访问控制规则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是指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或者多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并且,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与多级用户组中的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一一对应。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可以是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各个层级的用户组中的部分或全部。其中,该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也可以称为接入控制规则、报文转发规则或报文过滤规则等,其能够指示第二网络设备访问网络的权限。例如,该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可以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所能够访问的网络地址,和/或,禁止访问的网络地址。
步骤103、基于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报文后,可以基于确定出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该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其中,基于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可以是指:基于层级访问控制规则转发或丢弃业务报文;或者可以理解为:基于层级访问控制规则过滤业务报文。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访问控制方法,由于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能够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在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因此第一网络设备能够基于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确定出与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由此,第一网络设备即可基于确定出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精确地访问控制。在该访问控制的过程中,由于第一网络设备基于一个目标用户标识即可确定出一个或多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因此实现了对业务报文的灵活且高效的访问控制。
下文对第二网络设备的用户标识的表示形式进行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的用户标识可以具有两种形态:用户态和编码态。其中,用户态用于在用户界面中呈现,以便网络管理人员进行配置,提升用户体验;编码态用于设备之间的交互,例如用于认证服务器和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交互。
其中,网络管理人员所配置的用户态的用户标识也可以称为标识链,其包括按照层级关系依次排列的多个子标识(也可以称为标识,或标识符等),相邻两个子标识由分隔符隔开。其中,该分隔符可以是“.”,也可以是“,”“:”或者“\”等,本申请实施例对该分隔符的实现形式不做限定,只要确保能够区分不同的子标识即可。假设分隔符为“.”,且用户标识包括N个子标识(N为大于1的整数),则该用户态的用户标识(标识链)可以表示为:
一级子标识.二级子标识.….N-1级子标识.N级子标识;
其中,每个子标识可以表示多级用户组中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且该N个子标识可以按照所表示的N个层级的用户组的层级关系依次排列。例如,若该标识链采用大端模式表示,则按照由左到右的顺序,该标识链中各个子标识表示的用户组的层级依次降低。也即是,用于表示最高层级的用户组的子标识位于最左端(即最前端),用于表示最低层级的用户组的子标识位于最右端(即最后端)。相应的,该一级子标识表示的一级用户组可以是二级子标识表示的二级用户组的上一层级的用户组,二级子标识表示的二级用户组是三级子标识表示的三级用户组的上一层级的用户组。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标识中的N个子标识也可以按照小端模式表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并且,若某个用户标识包括N个子标识,则该用户标识可以称为N级用户标识或N级标识链。
还可以理解的是,标识链中的每个子标识可以是其所表示的用户组的名称,例如研发部或市场部等。或者,该每个子标识也可以是其所表示的用户组的编号或编码,该用户组的编号或编码可以由数值(例如二进制数或十进制数)表示,当然也可以由字母等其他类型的字符表示。并且,若位于同一层级的两个用户组归属于同一个上一层级的用户组,则该两个用户组的编号(或编码)不同。
示例的,对于图3所示的多级用户组,参考图6,每个用户组的编码可以为十进制数。例如,一级用户组中的研发部的编码为0,市场部的编码为1;二级用户组中的设计部的编码为0,开发部的编码为1,国内组的编码为0,海外组的编码为1。
基于图6可知,员工张三的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用户组可以包括:三级用户组中的硬件设计部,二级用户组中的设计部,以及一级用户组中的研发部。相应的,张三的第二网络设备的用户标识(即3级标识链)可以表示为:研发部.设计部.硬件设计组,或者0.0.0。
基于该3级标识链,还可以进一步确定出张三的第二网络设备的2级标识链:研发部.设计部,或者0.0。并且,还可以确定出张三的第二网络设备的1级标识链:研发部,或者0。
同理,员工王五和赵六的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用户组可以包括:四级用户组中的软件开发二组,三级用户组中的软件开发组,二级用户组中的开发部,以及一级用户组中的研发部。相应的,王五和赵六的第二网络设备的用户标识(即4级标识链)可以表示为:研发部.开发部.软件开发组.软件开发二组,或者0.1.1.1。并且,其3级标识链可以表示为:研发部.开发部.软件开发组,或者0.1.1。2级标识链可以表示为:研发部.开发部,或者0.1。1级标识链可以表示为:研发部,或者0。
员工钱七的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用户组的3级标识链可以表示为:市场部.国内组.3组,或者1.0.2。员工孙八的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用户组的2级标识链可以表示为:市场部.海外组,或者1.1。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不同层级的标识链(即不同长度的标识链)可以指示不同层级的用户组。或者可以理解为:不同数量的子标识的组合可以指示不同层级的用户组。又或者还可以理解为:N级标识链中的N个子标识能够组成N个不同的子标识链,该N个子标识链所包括的子标识的个数依次为1至N,其中每个子标识链能够指示一个层级的用户组。
由于通常情况下,设备中能够用于表示用户标识的计算机资源有限,即用户标识所占用的字符数(如二进制位数)是固定的或有限的。例如,通常一个用户标识可以采用一个字节、两个字节或两个以上的字节来表示。并且,为了节省资源,设备之间交互时所采用的编码态的用户标识(即编码态的标识链)中是不包括分隔符的。例如,参考表1,每个编码态的标识链可以采用两个字节(即16位)的二进制数表示。
表1
Figure BDA0003517176910000091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一个采用二进制数表示的编码态的标识链,若为每个层级的子标识划分不同的位数,则该编码态的标识链转换成用户态后,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示。例如,参考表2,对于采用16位二进制数表示的编码态的标识链:1101 0000 0000 0101,若采用示例1的划分方式:为一级子标识划分4位二进制数,为二级子标识划分5位二进制数,并为三级子标识划分7位二进制数,则对应的用户态的标识链为:13.0.5。若采用示例2的划分方式:为一级子标识、二级子标识和三级子标识分别划分3位二进制数,并为四级子标识划分5位二进制数,则对应的用户态的标识链为:6.4.0.5。
表2
Figure BDA0003517176910000092
Figure BDA0003517176910000101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对于同一个编码态的标识链,若为每个层级的子标识划分的位数不同,则该编码态的标识链可以转换成多种不同的用户态的标识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设备从编码态的标识链中识别各个子标识,可以采用掩码链来指示标识链中各个子标识的长度。其中,N级标识链的掩码链可以包括N个掩码,该N个掩码与N级标识链中的N个子标识一一对应,每个掩码用于指示对应的一个子标识的长度。其中,子标识的长度是指子标识的编码空间的长度,即编码态的子标识所占用的存储空间的大小。该存储空间的大小可以用字节数或二进制位数来表征。
示例的,参考表3,掩码链中的一级掩码可以用于指示标识链中一级子标识的长度(即编码态的一级子标识占用的二进制位数),二级掩码可以用于指示标识链中二级子标识的长度;以此类推,N级掩码可以用于指示标识链中N级子标识的长度。
表3
Figure BDA0003517176910000102
基于表3可知,对于编码态的标识链的二进制位数为固定位数的场景,将不同长度的二进制位分给不同层级的子标识,并采用掩码来指示每一层级的子标识所占用的二进制位数,就能明确区分和识别出编码态的标识链中的各个子标识。由此,可以实现采用固定长度的编码态的标识链(例如16bit的标识链)来灵活表示不同层级的用户标识。
可选地,每个第二网络设备的用户态的标识链和掩码链可以表示为:标识链/掩码链。其中,“/”表示标识链与掩码链之间的分隔符,该分隔符也可以采用其他符号表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若某个掩码链包括N个掩码,则该掩码链也可以称为N级掩码链。
N级标识链的N级掩码链的用户态的表示形式可以为:
/一级掩码:二级掩码:…:N-1级掩码:N级掩码;
其中,一级掩码表示N级标识链中一级子标识的长度,N级掩码标识N级子标识的长度。“:”为掩码之间的分隔符,该分隔符的形式不限,除了“:”之外,还可以是“.”“,”或者“\”等。并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方便说明与识别,当单独采用数值表示掩码时,在其前面带上“/”作为前缀以示该数值为掩码。
如前所述,掩码是指子标识的编码空间的长度,该长度可以是基于子标识所属层级中所需区分的子标识的个数,即对应层级的用户组中所需区分的用户组的个数(或种类数)确定的。并且,某一层级中所需区分的子标识的个数越多(即对应层级中所需区分的用户组的个数越多),则该层级的子标识的长度就需要设置的越长,该层级的子标识所对应的掩码的数值就越大。例如,若某一层级的用户组中最多有M个用户组归属于上一层级的同一个用户组,则该层级的用户组中所需区分的用户组的个数即为M,M为大于1的整数。
示例的,参考图7,由于一级用户组只包括研发部和市场部2个用户组,因此可以采用长度为1的子标识(即1bit二进制数)进行表示。其中,研发部的编码可以为0,市场部的编码可以为1。也即是,用于指示研发部的子标识为0,用于指示市场部的子标识为1。二级用户组中,由于设计部和开发部归属于研发部,国内组和海外组归属于市场部,因此二级用户组也可以采用长度为1的子标识进行表示。三级用户组中,由于1组、二组和3组共3个用户组归属于国内组,因此该三级用户组至少需要长度为2的子标识进行表示。例如,1组可以编码为00,二组可以编码为01,3组可以编码为1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N级用户标识及其掩码链的完整表示形式可以如下:
一级子标识.二级子标识.….N级子标识/一级掩码:二级掩码:…:N级掩码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标识链的长度(例如二进制位数)是固定的,因此,用户态的掩码链中的某一级掩码可以省略。例如掩码链中的一级掩码或最末级掩码(即N级掩码)可以省略。并且,该省略的掩码可以通过其他掩码计算获得。示例的,假设省略的掩码为一级掩码,则一个N级用户标识及其掩码链的表示形式可以如下:
一级子标识.二级子标识.….N级子标识/二级掩码:…:N级掩码
其中,掩码链中省略的一级掩码的数值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一级掩码=编码态的标识链的固定长度(如16)-(二级掩码+三级掩码+…N-1级掩码+N级掩码)。
为方便说明和理解,下文以完整的掩码链表示形式(即掩码链包含所有的掩码)为例进行说明。假设二进制数表示的编码态的标识链为:1101 0000 0000 0101,且该标识链的掩码链为3级掩码链/2:4:10。参考表4,基于该3级掩码链/2:4:10中的一级掩码/2,可以确定标识链中的一级子标识的长度为2bit,进而可以基于编码态的标识链中的前2个bit“00”,确定出用户态的一级子标识为3。同理,基于掩码链中的二级掩码/4,可以确定标识链中的二级子标识的长度为4bit,进而可以基于编码态的标识链中的第3至6个bit“0100”,确定出用户态的二级子标识为4。基于掩码链中的三级掩码/10,可以确定标识链中的三级子标识的长度为10bit,进而可以基于编码态的标识链中的最后10个bit“00 0000 0101”,确定出用户态的三级子标识为5。也即是,用户态的标识链为3.4.5。
表4
Figure BDA0003517176910000111
基于表4可知,由于一级子标识的长度为2bit,因此一共可以分配4个不同的一级子标识(如0-3),也即是,一级用户组中最多可以存在4个用户组。由于二级子标识的长度为4bit,因此一共可以分配16个不同的二级子标识(如0-15),也即是,二级用户组中最多可以存在16(即24)个用户组归属于同一个一级用户组。由于三级子标识的长度为10bit,因此一共可以分配1024(即210)个不同的三级子标识(如0-1023),也即是,三级用户组中最多可以存在1024个用户组归属于同一个二级用户组。
对于表4所示的编码态的标识链:1101 0000 0000 0101,若该标识链的掩码链为4级掩码链/2:2:8:4。则参考表5,基于该4级掩码链/2:2:8:4,可以确定出对应的用户态的标识链为2.3.255.15。基于表5可知,由于一级子标识和二级子标识的长度均为2bit,因此一共可以分配4个不同的一级子标识,且可以分配4个不同的二级子标识。由于三级子标识的长度为8bit,因此一共可以分配256个不同的三级子标识。由于四级子标识的长度为4bit,因此一共可以分配16个不同的四级子标识。
表5
Figure BDA0003517176910000121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确定出图6所示的各个员工的第二网络设备的用户标识及掩码链如下:
对于员工张三,其第二网络设备的3级用户标识和掩码链为:0.0.0/1:1:1。
2级用户标识和掩码链为:0.0/1:1。
1级用户标识和掩码链为:0/1。
对于员工王五,其第二网络设备的4级用户标识和掩码链为:0.1.1.1/1:1:1:1。
3级用户标识和掩码链为:0.1.1/1:1:1。
2级用户标识和掩码链为:0.1/1:1。
1级用户标识和掩码链为:0/1,与张三的1级用户标识相同,表示王五和张三属于同一个一级用户组。
对于员工钱七,其第二网络设备的3级用户标识和掩码链为:1.0.2/1:1:2,其余类推。
对于员工孙八,其第二网络设备的2级用户标识和掩码链为:1.1/1:1,其余类推。
表6
Figure BDA0003517176910000122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均是以采用二进制数表示编码态的标识链为例进行说明的。为了便于设备之间传输或交换编码态的标识链,还可以将该二进制数等效为十进制数(下文简称为等效标识)。当然,除了十进制数之外,也可以等效为其他进制数,例如十六进制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例如,假设某个3级标识链及其掩码链为3.4.5/2:4:10,则参考表6可以看出,该3级标识链3.4.5的等效标识为53253。
同理,若某个4级标识链及其掩码链为2.3.255.15/2:2:8:4,则参考下述表7可以看出,该4级标识链2.3.255.15的等效标识为49151。
表7
Figure BDA0003517176910000131
可以理解的是,若掩码链中每一级掩码的长度(例如二进制位数)是固定的,则用户态的掩码链也可以转换为编码态。该编码态的掩码链中不包括分隔符,且可以采用二进制数表示。并且,该二进制数表示的编码态的掩码链还可以等效为十进制数(下文简称为等效掩码)。当然,除了十进制数之外,也可以等效为其他进制数,例如十六进制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基于此,可以避免采用分隔符,从而进一步降低对资源或字节数的要求。
作为一种可能的示例,若标识链中各级子标识的长度相等,则可以采用平均分配位数的方法来表示编码态的各级掩码,即编码态的各级掩码的长度可以相等。例如,假设编码态的掩码链的总长度为16bit,则对于一个4级标识链,掩码链中需要设置4个掩码,其中每个编码态的掩码的长度可以为4bit。同理,对于一个8级标识链,掩码链中需设置8个掩码,则每个编码态的掩码的长度可以为2bit。
示例的,参考表8,假设某个4级标识链及其掩码链为:2.3.15.15/4:4:4:4,若编码态的掩码链的长度为16bit,则采用平均分配二进制方法时,该4级掩码链/4:4:4:4中的每个掩码的长度可以为4bit,即每个掩码可以由4bit的二进制数表示。相应的,该4级掩码链的编码态可以表示为:0100 0100 0100 0100,其等效掩码为/17476。
表8
Figure BDA0003517176910000132
可选地,若掩码链中的各级掩码均相等,即标识链中各级子标识的长度均相等,则还可以采用类似/::X的方式简化表示用户态的掩码链。其中,/::表示后续跟着的数值为掩码,::表示各级掩码均相等,X表示掩码(即各级子标识的长度)。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其他标识符代替“::”,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例如,1.1.1.1/::4可以表示一个4级标识链,且该4级标识链中各级子标识对应的掩码均为4,即各级子标识的长度均为4bit。
作为一种可能的示例,若标识链中各级子标识的长度不相等,则掩码链中各级掩码的长度也可以不同。若各级掩码的长度不同,但均为固定长度,则也可以采用等效掩码来表示。该示例可以应用于预先约定好各级掩码的长度的通信系统。
示例的,参考表9,假设某个6级标识链及其掩码链为:1.2.2.3.3.3/2:2:2:2:4:4,预先约定的编码态的掩码链的长度为16bit,且该6级掩码链中一级至四级掩码的长度均为2bit,五级和六级掩码的长度均为4bit。相应的,该6级掩码链的编码态可以表示为:10101010 0100 0100,其等效掩码为/43588。
表9
Figure BDA000351717691000014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之间传递编码态的标识链时,可以同步传递掩码链,以确保设备(例如第一网络设备)能够基于掩码链识别编码态的标识链中的各级子标识,进而确定第二网络设备在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但是,若在传递每个编码态的标识链时均同步传递掩码链,则会增加设备之间交互时所需传递的数据的数据量,无法起到节省设备资源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节省设备资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还可以为多级用户组配置基准掩码链,该基准掩码链也可以称为统一定长掩码,或者,统一最长掩码。其中,“统一”是指同一个层级的子标识均采用同样的掩码,即同一层级的各个子标识的编码长度是一致的。例如图7中,三级用户组中的各个用户组均统一采用2bit二进制数进行编码,而不是一部分采用1bit二进制数编码,另一部分采用2bit二进制数编码。
“最长”或“定长”是指将多级用户组的所有层级均表示出来,即该统一最长掩码的层级可以等于多级用户组的标识链的最长层级。例如图7中,该多级用户组的层级最多为4级,因此,该统一最长掩码的层级数为4,即该统一最长掩码为4级掩码链。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统一最长掩码的方案后,访问控制系统中的各个设备中可以预先配置有该统一最长掩码。相应的,设备之间在交互编码态的标识链时,无需再携带该标识链的掩码链,而仅需携带该标识链的层级标识即可,由此有效减少了设备之间所需交互的数据的数据量。该层级标识可以用于指示标识链的层级数,即标识链中包括的子标识的个数。用户态的标识链和层级标识可以表示为:标识链/标识级别。例如,对于一个N级标识链,其用户态的标识链和层级标识可以表示为:
一级子标识.二级子标识.….N级子标识/N
其中,标识级别“/N”表示该标识链为N级标识链,即该标识链包括N个子标识。
示例的,图7所示的多级用户组中,由于除了三级用户组外,其他各个层级的用户组(下文简称为各级用户组)均可以采用一位二进制数来编码,因此,其他各级用户组的子标识所对应的掩码可以均为1。但是,对于三级用户组,虽然设计部和开发部下属的各个用户组均可以采用一位二进制数进行编码,但由于国内组下属的三级用户组需要用两位二进制数进行编码,因此,按统一最长掩码的配置原则,该三级用户组统一采用两位二进制数进行编码。也即是,该三级用户组的子标识所对应的掩码可以为2。相应的,图7所示的多级用户组的统一最长掩码可以为/1:1:2:1,即采用长度为5的标识链(即5bit的二进制数)即可表示图7所示的多级用户组。
图7所示的多级用户组中各个用户组的标识链、层级标识以及对应的掩码链可以参考表10。表10中以标识链的长度为5bit为例进行说明。并且,表10中二进制编码中的x可以表示预设的无效二进制数,即设备可以忽略该位二进制数。其中,x可以为0或1,本申请实施例以x=0为例进行说明。
表10
Figure BDA0003517176910000151
参考表10可以看出,最小层级的用户组为四级用户组:软件开发一组和软件开发二组。该四级用户组对应的掩码链即为统一最长掩码/1:1:2:1,相应地,其他各级用户组的标识链、层级标识和对应的掩码链可以为:
1、张三的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各级用户组:
张三的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三级用户组(即硬件设计组),其用户态的标识链和层级标识为0.0.0/3,其中/3表示该标识链为3级标识链,其等效标识及层级标识可以表示为0/3。设备基于该层级标识/3,可以从统一最长掩码/1:1:2:1中提取前3级掩码,从而得到该3级标识链实际对应的掩码链/1:1:2。
张三的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二级用户组(即设计部),其用户态的标识链和层级标识为0.0/2,其中/2表示该标识链为2级标识链,其等效标识及层级标识可以表示为0/2。设备基于该层级标识/2,可以从统一最长掩码/1:1:2:1中提取前2级掩码,从而得到该2级标识链实际对应的掩码链/1:1。
张三的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一级用户组(研发部),其用户态的标识链和层级标识为0/1,其中/1表示该标识链为1级标识链,其等效标识及层级标识可以表示为0/1。设备基于该层级标识/1,可以从统一最长掩码/1:1:2:1中提取第1级掩码,从而得到该1级标识链实际对应的掩码链/1。
2、王五的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各级用户组:
王五的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四级用户组(即软件开发二组),其用户态的标识链和层级标识为0.1.1.1/4,其等效标识及层级标识可以表示为11/4。设备从统一最长掩码/1:1:2:1中提取前4级掩码后可以得到该标识链实际对应的掩码链/1:1:2:1。
王五的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三级用户组(即软件开发组),其用户态的标识链和层级标识为0.1.1/3,其等效标识及层级标识可以表示为10/4。设备从统一最长掩码/1:1:2:1中提取前3级掩码后可以得到该标识链实际对应的掩码链/1:1:2。
王五的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二级用户组(即开发部),其用户态的标识链和层级标识为0.1/2,其等效标识及层级标识可以表示为8/2。设备从统一最长掩码/1:1:2:1中提取前2级掩码后可以得到该标识链实际对应的掩码链/1:1。
王五的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一级用户组(即研发部),其用户态的标识链和层级标识为0/1,其等效标识及层级标识可以表示为0/1,与张三的一级用户组的标识相同,说明属于同一个一级用户组。设备从统一最长掩码/1:1:2:1中提取前1级掩码后可以得到该标识链实际对应的掩码链/1。
3、钱七的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各级用户组:
钱七的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三级用户组(即3组),其用户态的标识链和层级标识为1.0.2/3,其等效标识及层级标识可以表示为20/3。设备从统一最长掩码/1:1:2:1中提取前3级掩码后可以得到该标识链实际对应的掩码链/1:1:2。
钱七的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二级用户组(即国内组),其用户态的标识链和层级标识为1.0/2,其等效标识及层级标识可以表示为16/2。设备从统一最长掩码/1:1:2:1中提取前2级掩码后可以得到该标识链实际对应的掩码链/1:1。
钱七的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一组用户组(即市场部),其用户态的标识链和层级标识为16/1,其等效标识及层级标识可以表示为1/1。设备从统一最长掩码/1:1:2:1中提取前1级掩码后可以得到该标识链实际对应的掩码链/1。
4、孙八的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各级用户组:
孙八的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二级用户组(即海外组),其用户态的标识链和层级标识为1.1/2,其等效标识及层级标识可以表示为24/2。设备从统一最长掩码/1:1:2:1中提取前2级掩码后可以得到该标识链实际对应的掩码链为/1:1;
孙八的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一组用户组(即市场部),其用户态的标识链和层级标识为16/1,其等效标识及层级标识可以表示为1/1,与钱七的一级用户组的标识相同,说明属于同一个一级用户组。设备从统一最长掩码/1:1:2:1中提取前1级掩码后可以得到该标识链实际对应的掩码链/1。
基于上述示例可知,对于同一个编码态的标识链,由于其层级标识不同,即实际对应的掩码链不同,则可以表示出不同长度或层级的标识。例如,对于张三的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用户组,可以通过标识链和层级标识(如0/1、0/2、0/3)表示出不同层级的用户组。并且,再结合固定编码长度的统一最长掩码,就可以基于层级标识在固定长度的编码态的编码链中动态划分出不同层级的子标识。
如前文所述,用户态的标识链中能够采用分隔符区分不同的子标识,例如,张三的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三级用户组采用分隔符来表示的标识链为0.0.0。由于采用了分隔符,因此可以明确识别各级子标识及其层级。同理,用户态的掩码链中也能够采用分隔符区分不同的掩码,例如,掩码链/2:2:4也明确表明了各级掩码及其层级。基于此,可以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用户态的标识链和用户态的掩码链的组合形式,例如,可以只采用用户态的标识链,而无需携带用户态的掩码链。比如,用户态的标识链0.0.0可以直接表示一个3级标识链。或者,也可以采用标识链和掩码链的完整表示方式,如0.0.0/1:2:3。
对于编码态的标识链,由于其未采用分隔符,因此需依赖掩码链(或者,统一最长掩码和层级标识)才区分出所包含的各个层级的子标识。
对于图7所示的多级用户组中的每一层级的用户组,其用户态的标识链、掩码链和层级标识,以及编码态的标识链和层级标识可以参考表11。其中,对于编码态,表11中以二进制编码为例进行示意,并且表11中还示出了二进制数所等效成的十进制数。例如,三级用户组中的3组的用户态的标识链和层级标识为1.0.2/3,编码态的标识链和层级标识为10100/00011,等效为十进制数后则可以表示为20/3。
表11
Figure BDA0003517176910000171
上文均是以二进制数表示编码态的用户标识和掩码链为例进行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采用其他编码方式表示编码态的用户标识和掩码链,例如还可以采用十进制数或十六进制数表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访问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访问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或图2所示的系统中。如图8所示,该访问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01、控制器确定各个第二网络设备的用户标识,以及基准掩码链。
其中,每个第二网络设备的用户标识能够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在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即能够指示出该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各个层级的用户组。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网络管理人员可以基于各个第二网络设备在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在控制器上为各个第二网络设备配置用户标识。例如,网络管理人员能够将各个第二网络设备划分为多级用户组,该多级用户组包括多个层级的用户组,每个层级的用户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用户组。并且,网络管理人员能够为该多级用户组中的每个用户组配置一个子标识,相应的,每个第二网络设备的用户标识即为该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各个层级的用户组的子标识所组成的标识链。
在该实现方式中,网络管理人员还可以基于多级用户组所包括的层级的数量,以及每一层级的用户组的数量,在控制器中配置基准掩码链。该基准掩码链也可以称为统一最长掩码或者统一定长掩码。此外,可以理解的是,网络管理人员在控制器上配置的用户标识和基准掩码链的形态均可以为用户态。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器也可以基于预先存储的各个第二网络设备的组织结构,以及预先存储的标识配置规则,自动为各个第二网络设备配置用户标识。并且,控制器可以基于多级用户组所包括的层级的数量,以及每一层级的用户组的数量,自动生成基准掩码链。
示例的,参考图6,假设网络管理人员将多个第二网络设备划分为了四级用户组,其中员工钱七的第二网络设备属于三级用户组中的3组,则从图6可以看出,员工钱七的第二网络设备的用户标识为1.0.2。并且,基准掩码链可以为/1:1:2:1。
步骤202、控制器将各个第二网络设备的用户标识发送至认证服务器。
控制器获取到各个第二网络设备的用户标识后,即可将该用户标识均发送至认证服务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将每个第二网络设备的用户标识由用户态转换成编码态,然后再将用户态和编码态的用户标识均发送至认证服务器。其中,用户态的用户标识用于供网络管理人员在认证服务器上配置访问控制规则,编码态的用户标识用于供认证服务器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交互。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在向认证服务器下发编码态的用户标识时,还需同步下发该用户标识的掩码链或者层级标识。例如,控制器可以下发编码态的掩码链或编码态的层级标识;或者,控制器可以下发编码态和用户态的编码链,或下发编码态和用户态的层级标识。
示例的,参考表11,对于用户态的用户标识1.0.2,控制器可以将其转换为编码态10100,或者20。并且,控制器向认证服务器下发的编码态的用户标识和层级标识可以为10100/00011,或者可以为20/3。
步骤203、控制器将基准掩码链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器还可以将编码态的基准掩码链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例如,控制器可以将网络管理人员配置的用户态的基准掩码链转换成编码态,然后再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示例的,对于用户态的基准掩码链/1:1:2:1,控制器可以将其转换为/0001 0001 00100001,或者/4385,并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
步骤204、认证服务器基于为各个层级的用户组配置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生成用户标识与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第三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器将用户态和编码态的用户标识下发至认证服务器之后,网络管理人员还可以在认证服务器上基于该用户态的用户标识,为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配置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例如,网络管理人员可以为每个层级的每个用户组均配置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且为任一层级的用户组配置的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可以包括多个子规则。认证服务器获取到网络管理人员配置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后,即可生成用户标识与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第三对应关系。其中,该第三对应关系中记录的用户标识可以是编码态的用户标识,或者可以既包括编码态的用户标识,也包括用户态的用户标识。
示例的,认证服务器生成的第三对应关系可以如表12所示。参考表12,网络管理人员为一级用户组中的研发部(即用户标识0)配置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为R1,为二级用户组中的国内组(即用户标识1.0)配置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包括R4和R5两个子规则。并且,对于二级用户组中的开发部(即用户标识0.1),以及三级用户组中的硬件开发组(即用户标识0.1.1),网络管理人员未配置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表12
Figure BDA0003517176910000191
步骤205、认证服务器将第三对应关系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
认证服务器生成第三对应关系后,即可将该第三对应关系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例如,认证服务器可以将表12所示的第三对应关系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步骤204和步骤205也可以由控制器执行。也即是,控制器可以生成第三对应关系并将该第三对应关系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换言之,假设将访问控制系统中用于生成并下发第三对应关系的设备称为第三网络设备,则该第三网络设备可以是认证服务器,也可以是控制器。
步骤206、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认证报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第二网络设备在接入网络时,均可以先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认证报文,该认证报文中携带有第二网络设备的接入认证信息。其中,该接入认证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网络设备的用户名和密码。
步骤207、第一网络设备向认证服务器上报接入认证信息。
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任一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认证报文后,可以将该认证报文中的接入认证信息上报至认证服务器,以供认证服务器进行认证。
步骤208、认证服务器若确定第二网络设备认证通过,则基于该接入认证信息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
认证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接入认证信息后,可以对该接入认证信息进行认证。认证服务器若确定该接入认证信息认证通过(即第二网络设备认证通过),则可以基于预先存储的接入认证信息与用户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其中,接入认证信息与用户标识的对应关系中可以记录有第二网络设备的用户名及对应的用户标识。
例如,认证服务器可以获取接入认证信息中的用户名,并获取预先存储的与该用户名对应的密码。之后,认证服务器可以检测接入认证信息中的密码是否与其预先存储的密码相同,若两者相同,则认证服务器可以确定第二网络设备认证通过,并获取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若认证服务器确定第二网络设备认证未通过,则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反馈认证失败的第一提示信息。第一网络设备进而可以将该第一提示信息转发至第二网络设备,以便第二网络设备重新上报接入认证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认证服务器在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的同时,还可以确定该目标用户标识的层级标识,或者该目标用户标识的目标掩码链。
步骤209、认证服务器向第一网络设备下发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
认证服务器获取到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后,即可向第一网络设备下发该目标用户标识。可选地,认证服务器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下发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和层级标识,或者下发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和目标掩码链。
示例的,假设第一网络设备向认证服务器上报了员工钱七的第二网络设备的接入认证信息,认证服务器在确定该接入认证信息认证通过后,可以获取员工钱七的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和层级标识:20/3,或者10100/00011,并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步骤209中,认证服务器还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下发认证通过的第二提示信息,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将该第二提示信息转发至第二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进而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业务报文以访问网络。
步骤210、第一网络设备记录报文标识与该目标用户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
在上述步骤206中,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认证报文中携带有报文标识。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认证服务器下发的目标用户标识后,可以记录该认证报文的报文标识与该目标用户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可选地,该第一对应关系中还可以记录有目标用户标识的层级标识或者目标掩码链。
可以理解的是,该报文标识可以是报文的五元组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信息,或者还可以是七元组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信息。
步骤211、第一网络设备基于第三对应关系,确定该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认证服务器下发的目标用户标识后,可以获取该目标用户标识的目标掩码链。该目标掩码链包括与该目标用户标识中包括的至少一个子标识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掩码,每个掩码用于指示对应的一个子标识的长度。然后,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该目标掩码链中的至少一个掩码,确定出该目标用户标识包括的至少一个子标识。或者可以理解为:第一网络设备能够基于该目标用户标识和目标掩码链确定标识链(即用户态的标识链),该标识链包括至少一个子标识,且该标识链能够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在所述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并且,该至少一个子标识与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一一对应,其中每个子标识可以为其所对应的一个层级的用户组的编码。
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该至少一个子标识,确定出用于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的访问控制规则。该访问控制规则包括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即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或者多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可选地,该目标用户标识可以包括多个子标识。第一网络设备在基于该多个子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时,可以先确定该多个子标识所能够组成的多个子标识链。其中,每个子标识链包括一个子标识或多个连续的子标识,不同子标识链包括的子标识的个数不同,且每个子标识链能够指示一个层级的用户组。或者可以理解为:该多个子标识能够组成多个不同级别的用户标识。又或者,还可以理解为:第一网络设备基于目标用户标识和目标掩码链所确定出的某一层级的标识链可以包含多个不同层级的标识链。
然后,第一网络设备即可基于预先存储的第三对应关系,确定多个子标识组成的每个子标识链(即多个子标识组成的每个用户标识)对应的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从而可以得到多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可选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按照预设顺序对标识链中不同数量的子标识依次进行组合,从而得到多个不同长度的子标识链。其中,该预设顺序可以是从左到右的顺序,也可以是从右到左的顺序。例如,假设目标用户标识包括N个子标识(N为大于1的整数),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从n=N开始,按照预设顺序对前n个子标识进行组合得到一个子标识链。之后,可以将n更新为n-1,即n=n-1,并继续按照该预设顺序对前n个子标识进行组合得到一个子标识链。以此类推,直至n=0。基于此,第一网络设备共可以确定出N个不同长度的子标识链。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该目标用户标识的目标掩码链可以是由认证服务器直接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的。也即是,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接收认证服务器下发的目标掩码链,并基于该目标掩码链和目标用户标识确定标识链,即基于该目标掩码链确定目标用户标识包括的各个子标识。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认证服务器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下发目标用户标识的层级标识。相应的,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认证服务器下发的层级标识后,可以先基于该层级标识从预先存储的基准掩码链中确定目标掩码链。之后,即可基于该目标掩码链和目标用户标识确定标识链。
其中,该层级标识用于指示标识链所包括的子标识的个数,该基准掩码链包括多个掩码,且该基准掩码链包括的掩码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标识链包括的子标识的个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从基准掩码链中按照预设顺序提取前目标数量个掩码,从而得到该目标掩码链。该目标数量即为层级标识所指示的目标用户标识包括的子标识的个数。其中,该预设顺序可以是从左到右的顺序,也可以是从右到左的顺序。
示例的,假设基准掩码链为1:1:2:1,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的目标用户标识为10100,层级标识为00011,则第一网络设备基于该层级标识00011可以确定该目标用户标识为3级用户标识。进而,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从基准掩码链1:1:2:1中提取前3个掩码(即前3级掩码),得到目标掩码链1:1:2。
参考表13,该目标掩码链中的一级掩码/1指示目标用户标识中的一级子标识的长度为1,因此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目标用户标识10100中的第一位“1”即为一级子标识。该目标掩码链中的二级掩码/1指示目标用户标识中的二级子标识的长度为1,因此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目标用户标识10100中的第二位“0”即为二级子标识。该目标掩码链中的三级掩码2指示目标用户标识中的三级子标识的长度为/2,因此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目标用户标识10100中的第三位和第四位“10”即为三级子标识,即三级子标识为2。由于目标掩码链1:1:2可以指示该目标用户标识的有效长度为4,因此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目标用户标识的最后一位“0”为无效位,并可以忽略该最后一位。
表13
Figure BDA0003517176910000221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出该目标用户标识10100所包括的3个子标识依次为1,0和2,也即是,可以确定出用户态的标识链为1.0.2。第一网络设备进而可以确定该3个子标识能够组成3级子标识链1.0.2,也可以组成2级子标识链1.0,且还可以组成1级子标识链1。也即是,该3个子标识可以组成3个不同长度的子标识链,即3个不同层级的用户标识。
进一步的,基于表12所示的第三对应关系,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出3级子标识链1.0.2对应的三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为R12,2级子标识链1.0对应的二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包括R4和R5,1级子标识链1对应的一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为R2。
步骤212、第一网络设备基于第一对应关系,以及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记录该报文标识与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第二对应关系。
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出该目标用户标识指示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之后,即可记录报文标识与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第二对应关系。由此,第一网络设备后续再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后,即可直接基于业务报文的报文标识,从该第二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并基于获取到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也即是,第一网络设备无需每次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后,都先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并识别该目标用户标识包括的各个子标识。由此,有效提高了对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的效率。
示例的,假设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认证报文中的报文标识为源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192.168.x.x,则第一网络设备记录的第二对应关系可以包括:报文标识192.168.x.x,以及对应的如下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三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R12,二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R4和R5,以及一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R2。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步骤209至步骤212是以认证服务器下发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为例进行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步骤209中,认证服务器还可以下发该目标用户标识和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相应的,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认证服务器下发的信息后,即可直接记录报文标识与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第二对应关系。
或者,在上述步骤209中,认证服务器也可以仅下发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而无需下发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相应的,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无需执行上述步骤210所示的方法,而是可以基于该认证服务器下发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直接记录该第二对应关系。
步骤213、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业务报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其接入认证信息认证通过后,即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业务报文,以访问网络。该业务报文中携带有报文标识,且该报文标识与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认证报文中的报文标识相同。
步骤214、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二对应关系中确定业务报文的报文标识所对应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后,可以获取该业务报文中的报文标识。进而,可以从第二对应关系中确定该报文标识所对应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例如,假设业务报文的报文标识为192.168.x.x,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从第二对应关系中确定与该报文标识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包括:三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R12,二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R4和R5,以及一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R2。
步骤215、第一网络设备基于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确定出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也即是,可以基于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业务报文进行转发或丢弃。
可选地,第一网络设备对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后,还可以将访问控制的结果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或者其他设备(例如控制器)。其中,访问控制的结果可以包括对该业务报文所应用的访问控制规则。
上述步骤212是以第一网络设备基于目标用户标识确定出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每一层级的用户组,进而确定出每一层级的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为例进行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二网络设备属于多个不同层级的用户组(即目标用户标识的层级数大于1),则在步骤212中,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从该多个不同层级的用户组中确定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并确定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所对应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若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包括第一层级用户组,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该第一层级用户组,确定对应的第一层级访问控制规则。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包括该第一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相应的,在上述步骤215中,第一网络设备即可基于该第一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第一访问控制。
例如,假设目标用户标识的用户态为1.0.2,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该目标用户标识确定第二网络设备分别属于三级用户组中的3组,二级用户组中的国内组,以及一级用户组中的市场部。若第一网络设备从该三个不同层级的用户组中确定的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包括三级用户组中的3组(即第一层级用户组为3组),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表12所示的第三对应关系,确定该3组对应的第一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为R12。进而,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该层级访问控制规则R12,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第一访问控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基于预先配置的规则确定的。例如,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可以是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各个层级的用户组中层级最高或层级最低的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或者,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中预先配置的指定层级的用户组。
可选地,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还可以包括第二层级用户组,该第二层级用户组为第一层级用户组的上级用户组。该上级用户组可以是层级高于第一层级用户组的任一层级的用户组。例如,若第一层级用户组为三级用户组,则该第二层级用户组可以为二级用户组或一级用户组。
相应的,在步骤212中,第一网络设备还能够基于该第二层级用户组,确定对应的第二层级访问控制规则,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还包括该第二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在上述步骤215中,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基于该第二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第二访问控制。
其中,该第二访问控制可以在第一访问控制之前或之后执行。也即是,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按照层级由高到低,或者层级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执行各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所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例如,假设目标用户标识的用户态为1.0.2,且第一网络设备从该目标用户标识指示的三个不同层级的用户组中确定的第二层级用户组为二级用户组中的国内组。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表12所示的第三对应关系,确定该第二层级用户组对应的第二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包括R4和R5。进而,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该层级访问控制规则R4和R5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第二访问控制。并且,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在执行完层级访问控制规则R12之后,再执行层级访问控制规则R4和R5。或者,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先执行层级访问控制规则R4和R5,然后再执行层级访问控制规则R12。
可选地,对于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包括第一层级用户组和第二层级用户组,且第二层级用户组为第一层级用户组的上级用户组的场景。若第一网络设备在上述步骤212中未获取到该第一层级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则在上述步骤215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该第二层级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多级用户组中的部分层级的用户组,网络管理人员可能并未为该部分层级的用户组配置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相应的,第一网络设备若未获取到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第一层级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则可以基于该第一层级用户组的上级用户组所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由此,实现了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的灵活控制,且有效确保了网络安全。
示例的,假设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出的用户态的目标用户标识为0.1.0。若第一网络设备基于该目标用户标识0.1.0所确定的第一层级用户组为二级用户组中的开发部(2级用户标识为0.1),第二层级用户组为一级用户组中的研发部(1级用户标识0)。则基于表12所示的第三对应关系可知,该第三对应关系中并未记录第一层级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由此,第一网络设备可以获取并执行一级用户组中研发部所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R1。
下文以第一网络设备按照层级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基于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每一层级的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为例进行说明。参考图9,该访问控制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1、基于层级标识确定目标用户标识的层级n。
例如,若层级标识为/00011或者/3,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目标用户标识的层级n=3。
S12、确定n级用户标识对应的n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由于是按照层级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访问控制,因此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先确定n级用户标识(即n级标识链)所对应的n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示例的,假设目标用户标识的用户态为1.0.2,且n=3,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3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为R12。
S13、执行n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三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为R12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S14、n=n-1。
第一网络设备对业务报文执行完n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后,即可将n更新为n-1,以便继续获取并执行上一层级的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S15、判断n是否等于0。
第一网络设备将n更新为n-1后,需要先判断更新后的n是否等于0。若n=0,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已执行完所有层级的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并可以结束访问控制操作。若n≠0,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12至步骤S15,以便继续获取并执行上一层级的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例如,假设n=2,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从目标用户标识1.0.2中确定出2级子标识链,即2级用户标识1.0。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可以获取并执行该2级用户标识1.0所指示的二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R4和R5。在执行完层级访问控制规则R4和R5后,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将n更新为1,并可以从目标用户标识1.0.2中确定出1级子标识链,即1级用户标识1。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可以获取并执行该1级用户标识1所指示的一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R2。
下文以第一网络设备按照层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基于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每一层级的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为例进行说明。参考图10,该访问控制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1、基于层级标识确定目标用户标识的层级n。
例如,若层级标识为/00011,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目标用户标识的层级n=3。
S22、基于最高层级,将层级指示m初始化为1。
由于是按照层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访问控制,因此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先确定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各个层级的用户组的最高层级。假设最高层级为一级用户组,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将层级指示m的值初始化为1,即m=1。
S23、确定m级用户标识对应的m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示例的,假设目标用户标识的用户态为1.0.2,且m=1,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从目标用户标识1.0.2中确定出1级用户标识1,进而确定该1级用户标识1所指示的一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为R2。
S24、执行m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执行层级访问控制规则R2。
S25、判断m是否等于n。
第一网络设备对业务报文执行完成m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后,需要先判断m是否等于n。若m=n,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已执行完所有层级的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并可以结束访问控制操作。若m≠n,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26,以便继续获取并执行下一层级的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S26、m=m+1。
第一网络设备若确定m≠n,则可以将m更新为m+1,之后,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23至步骤S25,以便继续获取并执行下一层级的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将m更新为2后,可以继续获取并执行2级用户标识1.0所指示的二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R4和R5。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将m更新为3,并继续获取并执行3级用户标识1.0.2所指示的三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R12。
下文以第一网络设备按照层级由低到高的顺序,基于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为例进行说明。其中,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是指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各个层级的用户组中的部分用户组。也即是,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部分层级的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进行访问控制。
其中,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中预选配置的。例如,可以是网络管理人员在第一网络设备中配置的,或者可以是控制器或认证服务器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的。并且,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可以是第二网络设备所属的n级用户组中的任一层级的用户组;或者,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可以包括n级用户组中层级小于等于m的用户组;又或者,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可以包括n级用户组中层级大于等于m的用户组;再或者,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可以包括n级用户组中层级大于等于m1且小于等于m2的用户组;再或者,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按照层级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的顺序,从n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中首次获取到访问控制规则的用户组。其中,m,m1和m2均为第一网络设备中预选配置的不大于n的正整数。
示例的,假设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包括n级用户组中层级大于等于m的用户组,即第一网络设备需要从最低层级的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开始,依次执行至层级为m的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则参考图11,第一网络设备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1、基于层级标识确定目标用户标识的层级n。
例如,若层级标识为/00011或者/3,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目标用户标识的层级n=3。
S32、确定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中的最高层级m。
在该示例中,由于是按照层级由低到高的顺序,对业务报文执行层级大于等于m的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因此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先确定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中的最高层级m。也即是,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先确定所需执行到的层级m。例如,参考图11,该最高层级m可以等于2。
S33、确定n级用户标识对应的n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示例的,假设目标用户标识的用户态为1.0.2,且n=3,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三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为R12。
S34、执行n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执行访问控制规则R12。
S35、判断n是否等于m。
第一网络设备对业务报文执行完成n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后,需要先判断n是否等于m。若n=m,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已执行完所需执行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并可以结束访问控制操作。若n≠m,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36,以便继续获取并执行上一层级的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S36、n=n-1。
第一网络设备若确定n≠m,则可以将n更新为n-1,之后,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33至步骤S35,以便继续获取并执行上一层级的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将n更新为2之后,可以继续获取并执行二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R4和R5。第一网络设备执行完成层级访问控制规则R4和R5后,由于n=m=2,因此可以确定已执行完所需执行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并可以结束访问控制操作。
假设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是第一网络设备按照层级由低到高的顺序,从n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中首次获取到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用户组。则参考图12,该第一网络设备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41、基于层级标识确定目标用户标识的层级n。
例如,若层级标识为/00011或者/3,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目标用户标识的层级n=3。
S42、确定n级用户标识对应的n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由于是按照层级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访问控制,因此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先确定n级用户标识(即n级标识链)对应的n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S43、判断访问控制规则是否获取成功。
若n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获取成功,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44;若n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未获取成功,即第一网络设备中未配置该n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45。
可以理解的是,网络管理人员在配置层级访问控制规则时,可以仅为部分层级的用户组配置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例如,可以仅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用户组配置层级访问控制规则,而不为四级用户组配置层级访问控制规则。或者,网络管理人员可以仅为某一层级的部分用户组配置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例如对于二级用户组,可以仅为其中的设计部、国内组和海外组配置层级访问控制规则,而不为开发部配置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基于此,会出现第一网络设备未获取到某一层级的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情况。
示例的,假设目标用户标识的用户态为1.0.2,且n=3,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从获取到3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R12,并执行步骤S44。若目标用户标识的用户态为0.1,且n=2,则参考表12可知,第一网络设备无法获取到该2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因此可以执行步骤S45。
S44、执行n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第一网络设备获取到n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后,即可基于该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并且,在步骤S44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即可结束访问控制操作。也即是,第一网络设备在获取到任一层级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并执行该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后即可结束操作,而无需再遍历并执行其他层级的用户组所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S45、n=n-1。
第一网络设备若未获取到n级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则可以将n更新为n-1,以便继续获取上一层级的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例如,对于目标用户标识为0.1,且n=2的场景,由于第一网络设备未获取到2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因此可以将n更新为1。
S46、判断n是否等于0。
第一网络设备将n更新为n-1后,需要先判断更新后的n是否等于0。若n=0,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已遍历完所有层级的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并可以结束访问控制操作。若n≠0,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42,以便继续获取上一层级的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示例的,第一网络设备将n更新为1后,可以继续执行S42,并获取用户标识0指示的一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R1。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对业务报文执行该层级访问控制规则R1后,即可结束操作。
上文均是以一个第一网络设备对各个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为例进行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该访问控制系统中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网络设备,该多个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位于访问控制系统中的不同层级。
对于访问控制系统中包括多个第一网络设备的场景,在上述步骤203中,控制器可以将基准掩码链分别下发至每个第一网络设备。示例的,假设如图2所示,该多个第一网络设备包括接入层设备01a和核心层设备01b,则控制器可以将编码态的基准掩码链分别下发至接入层设备01a和核心层设备01b。
在上述步骤205中,认证服务器可以将第三对应关系分别下发至每个第一网络设备,即每个第一网络设备均能接收到该第三对应关系。或者,认证服务器可以基于每个第一网络设备在访问控制系统中的层级位置,向该第一网络设备下发第三对应关系中相应层级的用户组的用户标识及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即每个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接收到部分第三对应关系。
可选地,认证服务器可以基于每个第一网络设备在访问控制系统中的层级位置,将多级用户组划分为若干层级范围。其中每个层级范围包括一个层级或多个连续的层级,每个第一网络设备对应一个层级范围,且不同的第一网络设备所对应的层级范围不同。之后,认证服务器可以向每个第一网络设备下发对应层级范围的用户标识及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作为一种可能的示例,每个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属于多级用户组。在该示例中,认证服务器可以将第一网络设备所在层级所属的层级范围,确定为该第一网络设备所对应的层级范围。
示例的,假设访问控制系统包括两个第一网络设备,该两个第一网络设备分别属于一级用户组和三级用户组,则认证服务器可以将诸如图6或图7所示的4级用户组划分为两个层级范围。其中,第一个层级范围包括一级用户组,第二个层级范围包括二级用户组、三级用户组和四级用户组。认证服务器可以向一级用户组的第一网络设备下发第一个层级范围的用户标识及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即一级用户组的用户标识及一级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并且,认证服务器可以向三级用户组的第一网络设备下发第二个层级范围的用户标识及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即二级用户组、三级用户组和四级用户组的用户标识及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在该示例中,假设第二网络设备属于二级用户组,则在上述步骤215中,二级用户组的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二级用户组、三级用户组和四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一级用户组的第一网络设备则可以基于一级用户组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示例,认证服务器可以基于每个第一网络设备在接入网络中的层级位置(例如接入层、汇聚层或核心层等),确定该第一网络设备所对应的层级范围。
例如,参考图2,假设访问控制系统中的第一网络设备包括接入层设备01a和核心层设备01b,则认证服务器可以确定第一个层级范围(例如一级用户组和二级用户组)与核心层设备01b对应,第二个层级范围(例如三级用户组和四级用户组)与接入层设备01a对应。并且,认证服务器可以向核心层设备01b下发第一个层级范围的用户标识及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并向接入层设备01a下发第二个层级范围的用户标识及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下文以访问控制系统中的第一网络设备包括核心层设备01b和接入层设备01a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访问控制方法进行介绍。如图1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第三网络设备向核心层设备下发第一个层级范围的用户标识及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其中,该第三网络设备可以是控制器或认证服务器。该第一个层级范围可以包括多级用户组中层级较高的层级,例如可以包括一级用户组和二级用户组。
步骤302、第三网络设备向接入层设备下发第二个层级范围的用户标识及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该第二个层级范围可以包括多级用户组中层级较低的层级,例如可以包括三级用户组和四级用户组。
步骤303、第二网络设备向接入层设备发送认证报文。
该认证报文中携带有接入认证信息。
步骤304、接入层设备向认证服务器上报接入认证信息。
认证服务器接收到该接入认证信息后,可以对该接入认证信息进行认证。
步骤305、接入层设备接收认证服务器发送的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
认证服务器若确定接入认证信息认证通过,则可以向接入层设备发送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例如,认证服务器可以发送目标用户标识和层级标识,或者发送目标用户标识和目标掩码链。
步骤306、核心层设备接收认证服务器发送的报文标识与目标用户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
认证服务器在确定接入认证信息认证通过后,还可以记录该认证报文的报文标识与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并将该第一对应关系下发至核心层设备。也即是,认证服务器可以将报文标识与目标用户标识绑定。其中,该报文标识可以是认证服务器从认证报文中获取到的。可以理解的是,认证服务器发送至核心层的第一对应关系中还可以记录有该目标用户标识的层级标识,或者目标掩码链。
步骤307、接入层设备确定该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接入层设备接收到认证服务器下发的目标用户标识后,即可基于该目标用户标识以及目标掩码链,确定该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为第二个层级范围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之后,接入层设备可以记录报文标识与该第二个层级范围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对应关系。
步骤308、第二网络设备向接入层设备发送业务报文。
步骤309、接入层设备基于第二个层级范围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接入层设备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后,即可基于第二个层级范围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该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例如,接入层设备可以基于该业务报文的报文标识,确定该第二个层级范围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并基于确定出的第二个层级范围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该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步骤310、接入层设备向核心层设备转发业务报文。
步骤311、核心层设备基于业务报文的报文标识确定对应的目标用户标识。
核心层设备接收到接入层设备转发的业务报文后,可以基于该业务报文的报文标识,查询认证服务器下发的第一对应关系,从而得到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
步骤312、核心层设备基于第一个层级范围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核心层设备确定出目标用户标识后,可以基于该目标用户标识和目标掩码链,确定第一个层级范围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之后,核心层设备即可基于该第一个层级范围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该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可选地,核心层设备在接收到认证服务器下发的报文标识与目标用户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后,还可以基于该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第三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一个层级范围的用户标识及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生成报文标识与该第一个层级范围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对应关系。相应的,核心层设备在接收到接入层设备转发的业务报文后,可以基于该报文标识与第一个层级范围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对应关系,采用该第一个层级范围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由于第三网络设备可以将不同层级范围的用户标识及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下发至不同层级的第一网络设备中,因此可以由不同层级的第一网络设备来执行不同层级范围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也即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现了对第二网络设备的分级或分区管控,可以满足各类差异化的安全管控要求,有效提高了管控的灵活性。
可以理解的是,接入层设备向核心层设备转发的业务报文中还可以携带有该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可以包括目标用户标识和层级标识,或者包括目标用户标识和目标掩码链。核心层设备接收到业务报文后,可以直接从业务报文中获取该标识信息,并基于该标识信息确定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相应的,核心层设备无需执行上述步骤306所示的方法,即认证服务器可以无需向核心层设备下发报文标识和目标用户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
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访问控制方法的步骤先后顺序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步骤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增减。例如,上述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203可以在步骤202之前执行;或者,步骤210可以根据情况删除。又例如,上述图1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302可以在步骤301之前执行,或者,步骤307可以在步骤306之前执行,或者步骤306可以根据情况删除。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访问控制方法,由于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能够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在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因此第一网络设备能够基于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确定出与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由此,第一网络设备即可基于确定出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精确地访问控制。在该访问控制的过程中,由于第一网络设备基于一个目标用户标识即可确定出一个或多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因此实现了对业务报文的灵活且高效的访问控制。
并且,对于第二网络设备属于多个层级的用户组的场景,认证服务器在对第二网络设备进行接入认证后,仅需向第一网络设备下发一个目标用户标识,即可实现对多个不同层级的标识链(即用户标识)的传递。相比于认证服务器分次传输各个层级的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标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有效减少了认证服务器(或控制器)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交互次数和交互数据量,简化了交互流程,提高了交互效率,进而提高了访问控制的效率。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应用于诸如图1或图2所示的系统,且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如图14所示,该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011,用于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该目标用户标识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在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该多级用户组包括多个层级的用户组。该确定模块011的功能实现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101的相关描述。
所述确定模块011,还用于基于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与多级用户组中的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一一对应。该确定模块011的功能实现还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102的相关描述。
访问控制模块012,用于基于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该访问控制模块012的功能实现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103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该确定模块011可以用于:
基于该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包括第一层级用户组;
基于该第一层级用户组,确定对应的第一层级访问控制规则,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包括该第一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相应的,该访问控制模块012,可以用于基于该第一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第一访问控制。
该访问控制模块012的功能实现还可以参考图8所示方法实施例中步骤215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还包括第二层级用户组,该第二层级用户组为该第一层级用户组的上级用户组;该确定模块011还可以用于:
基于该第二层级用户组,确定对应的第二层级访问控制规则,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包括该第二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该访问控制模块012,还可以用于基于该第二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第二访问控制;其中,该第二访问控制在第一访问控制之前或之后执行。
该确定模块011和访问控制模块012的功能实现还可以参考图9至图12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该确定模块011可以用于:
基于该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该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包括第一层级用户组和第二层级用户组,该第二层级用户组为第一层级用户组的上级用户组;
该访问控制模块012,可以用于:
若未获取到该第一层级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则基于该第二层级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可选地,该确定模块011可以用于:
基于该目标用户标识和目标掩码链确定标识链,该标识链包括至少一个子标识,该标识链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在该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该至少一个子标识与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一一对应;
基于该至少一个子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其中,该目标掩码链包括与至少一个子标识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掩码,每个掩码用于指示对应的一个子标识的长度。
可选地,该标识链包括多个子标识;该确定模块011可以用于:
确定该多个子标识所组成的多个子标识链,其中每个子标识链包括一个子标识或多个连续的子标识,不同子标识链包括的子标识的个数不同,且每个子标识链指示一个层级的用户组;确定每个子标识链指示的一个层级的用户组所对应的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可选地,如图15所示,该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013,用于在确定模块011基于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之前,接收认证服务器下发的目标掩码链;或者,接收认证服务器下发的目标用户标识的层级标识,并基于层级标识从基准掩码链中确定目标掩码链;
其中,层级标识用于指示标识链所包括的子标识的个数,基准掩码链包括多个掩码,且基准掩码链包括的掩码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标识链包括的子标识的个数。
该接收模块013的功能实现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209以及步骤211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如图15所示,该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
发送模块014,用于向认证服务器上报第二网络设备的接入认证信息。该发送模块014的功能实现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206和步骤207,以及步骤304的相关描述。
该接收模块013,还用于接收认证服务器下发的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该目标用户标识是认证服务器在确定接入认证信息认证通过后下发的。
该接收模块013的功能实现还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208和步骤209,以及步骤305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该确定模块011还可以用于:
在接收模块013接收认证服务器下发的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之后,记录报文标识与目标用户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该报文标识由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报文所携带;
基于该第一对应关系,以及基于目标用户标识确定出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记录报文标识与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第二对应关系。
该确定模块011的功能实现还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210和步骤212的相关描述。
相应的,该访问控制模块012可以用于:
在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后,从第二对应关系中确定业务报文的报文标识所对应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基于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该访问控制模块012的功能实现还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214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该接收模块013,还可以用于接收认证服务器下发的报文标识与目标用户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该接收模块013的功能实现还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306的相关描述。
该确定模块011,用于在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后,基于业务报文的报文标识,从第一对应关系中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该确定模块011的功能实现还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311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该确定模块011可以用于:基于用户标识与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第三对应关系,确定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该确定模块011的功能实现还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211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该接收模块013,还用于在确定模块011基于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之前,接收第三网络设备下发的用户标识与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第三对应关系。
该接收模块013的功能实现还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205,步骤301和步骤302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该目标用户标识包括:一级子标识和二级子标识;
其中,一级子标识用于指示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中的一级用户组,该一级子标识和二级子标识的组合用于指示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中的二级用户组,且一级用户组为二级用户组的上一层级的用户组。
可选地,该目标用户标识还包括:三级子标识;
该一级子标识、二级子标识和三级子标识的组合用于指示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中的三级用户组,且二级用户组为三级用户组的上一层级的用户组。
可选地,该第一网络设备属于一级用户组,第二网络设备属于二级用户组;
该访问控制模块012,用于基于一级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该访问控制模块012的功能实现还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309和步骤312的相关描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由于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能够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在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因此第一网络设备能够基于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确定出与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由此,第一网络设备即可基于确定出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精确地访问控制。在该访问控制的过程中,由于第一网络设备基于一个目标用户标识即可确定出一个或多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因此实现了对业务报文的灵活且高效的访问控制。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认证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该认证服务器可以应用于诸如图1或图2所示的系统,且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认证服务器执行的步骤。如图16所示,该认证服务器包括:
确定模块031,用于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该目标用户标识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在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该多级用户组包括多个层级的用户组。该确定模块031的功能实现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208的相关描述。
发送模块032,用于将目标用户标识和/或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该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与多级用户组中的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一一对应。
其中,目标用户标识用于供第一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并基于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该发送模块032的功能实现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209和步骤305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如图16所示,该认证服务器还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033,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网络设备的接入认证信息。该接收模块032的功能实现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207和步骤304的相关描述。
该确定模块031,用于若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接入认证信息认证通过,则基于接入认证信息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
可选地,该发送模块032可以用于:若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认证报文中的接入认证信息认证通过,则将该业务报文的报文标识与目标用户标识的对应关系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
该发送模块032的功能实现还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306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该发送模块032还可以用于:
在将目标用户标识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之前,向第一网络设备下发用户标识与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对应关系,对应关系用于供第一网络设备基于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该发送模块032的功能实现还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205、步骤301和步骤302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该确定模块031还可以用于:
在发送模块031将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之前,基于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认证服务器,由于该认证服务器下发的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能够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在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因此第一网络设备能够基于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确定出与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由此,第一网络设备即可基于确定出的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精确地访问控制。在该访问控制的过程中,由于第一网络设备基于一个目标用户标识即可确定出一个或多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因此实现了对业务报文的灵活且高效的访问控制。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文描述的第一网络设备、认证服务器以及各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络设备和认证服务器还可以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实现,或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实现,上述PLD可以是复杂程序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al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访问控制方法,当通过软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访问控制方法时,该第一网络设备和认证服务器中的各个模块也可以为软件模块。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访问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访问控制设备可以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络设备或认证服务器。参考图17,该访问控制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网络接口403和总线404。其中,总线404用于连接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网络接口403。通过网络接口403(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可以实现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存储器402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4021,该计算机程序4021用于实现各种应用功能。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401可以是CPU,该处理器401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GPU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4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d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总线4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404。
其中,若该访问控制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则处理器401可以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4021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若该访问控制设备为认证服务器,则处理器401可以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4021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认证服务器执行的步骤。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应用于诸如图1或图2所示系统所示的系统中,且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如图18所示,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包括:主控板501和至少一个接口板(接口板也称为线卡或业务板),例如图18中示出了接口板502和接口板503。多个接口板的情况下可以包括交换网板504,该交换网板504用于完成各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
主控板501也称为主处理单元(main processing unit,MPU)或路由处理卡(routeprocessor card),主控板501用于完成系统管理、设备维护和协议处理等功能。主控板501上主要有3类功能单元:系统管理控制单元、系统时钟单元和系统维护单元。主控板501包括:中央处理器5011和存储器5012。
接口板502和503也称为线路接口单元卡(line processing unit,LPU)、线卡(line card)或业务板,接口板用于提供各种业务接口(例如,POS接口、GE接口、ATM接口等),并实现报文的转发。主控板501、接口板502以及接口板503之间通过系统总线与系统背板相连实现互通。接口板502上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5021。中央处理器5021用于对接口板502进行控制管理并与主控板501上的中央处理器5011进行通信,以及用于报文的转发处理。接口板502上的转发表项存储器5024用于存储转发表项,网络处理器5022可以通过查找转发表项存储器5024中存储的转发表项进行报文的转发。
该接口板502包括一个或多个物理接口卡5023用于接收上一跳节点发送的报文,并根据中央处理器5021的指示向下一跳节点发送处理后的报文。具体实现过程这里不再逐一赘述。所述中央处理器5021的具体功能这里同样不再逐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网络设备包括多个接口板,采用分布式的转发机制,这种机制下,接口板503的结构与接口板502的结构基本相同,且接口板503上的操作与所述接口板502的操作基本相似,为了简洁,不再赘述。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图18中的接口板502中的中央处理器5021和/或网络处理器5022可以是专用硬件或芯片,如可以采用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上述功能,这种实现方式即为通常所说的转发面采用专用硬件或芯片处理的方式。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央处理器5021和/或网络处理器5022也可以采用通用的处理器,如通用的CPU来实现以上描述的功能。
此外应理解的是,主控板501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包括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接口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该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越强,提供的接口板越多。多块接口板的情况下,该多块接口板之间可以通过一块或多块交换网板通信,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共同实现负荷分担冗余备份。在集中式转发架构下,该设备可以不需要交换网板,接口板承担整个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处理功能。在分布式转发架构下,该设备包括多块接口板,可以通过交换网板实现多块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大容量的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所以,分布式架构的网络设备的数据接入和处理能力要大于集中式架构的设备。具体采用哪种架构,取决于具体的组网部署场景,此处不做任何限定。
具体的实施例中,存储器5012和存储器5024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但不限于此。接口板502中的存储器5024可以是独立存在,并通过通信总线与中央处理器5021相连接;或者,存储器5024也可以和中央处理器5021集成在一起。主控板501中的存储器5012可以是独立存在,并通过通信总线与中央处理器5011相连接;或者,存储器5012也可以和中央处理器5011集成在一起。
存储器5024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由中央处理器5021来控制执行,存储器5012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由中央处理器5011来控制执行。该中央处理器5021和/或中央处理器5011可以通过执行程序代码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的访问控制方法。例如,主控板501中的处理器5011可以用于基于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存储器5012可以用于存储数据,例如存储基准掩码链和用户标识等。接口板502和接口板503则可以用于与认证服务器和控制器之间交互数据,例如传输基准掩码链、用户标识、层级标识和第三对应关系等。
存储器5024和/或存储器5012存储的程序代码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这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可以为上述图14或图15所示实施例中提供的功能模块。
具体实施例中,该物理接口卡5023,可以是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它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由第一网络设备或认证服务器执行的访问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由第一网络设备或认证服务器执行的访问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访问控制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网络设备01和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设备02。其中,该第一网络设备01可以为诸如图14、图15、图17或图18所示的第一网络设备,并且,该第一网络设备01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系统还可以包括:认证服务器03,该认证服务器03的结构可以参考图16或图17。并且,该认证服务器03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认证服务器执行的步骤。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D)。
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等字样用于对作用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应理解,“第一”、“第二”、“第n”之间不具有逻辑或时序上的依赖关系,也不对数量和执行顺序进行限定。还应理解,尽管以下描述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素,但这些元素不应受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只是用于将一元素与另一元素区别分开。
本申请中术语“至少一个”的含义是指一个或多个,本申请中术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第二报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报文。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经常可互换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4)

1.一种访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所述目标用户标识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所述多级用户组包括多个层级的用户组;
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与所述多级用户组中的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一一对应;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所述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包括第一层级用户组;
基于所述第一层级用户组,确定对应的第一层级访问控制规则,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包括所述第一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第一访问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还包括第二层级用户组,所述第二层级用户组为所述第一层级用户组的上级用户组;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层级用户组,确定对应的第二层级访问控制规则,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包括所述第二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第二访问控制;
其中,所述第二访问控制在所述第一访问控制之前或之后执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所述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包括第一层级用户组和第二层级用户组,所述第二层级用户组为所述第一层级用户组的上级用户组;
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包括:
若未获取到所述第一层级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则基于所述第二层级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和目标掩码链确定标识链,所述标识链包括至少一个子标识,所述标识链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所述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所述至少一个子标识与所述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一一对应;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子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其中,所述目标掩码链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子标识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掩码,每个掩码用于指示对应的一个子标识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链包括多个子标识;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子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包括:
确定所述多个子标识所组成的多个子标识链,其中每个子标识链包括一个子标识或多个连续的子标识,不同子标识链包括的子标识的个数不同,且每个子标识链指示一个层级的用户组;
确定每个子标识链指示的一个层级的用户组所对应的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认证服务器下发的所述目标掩码链;
或者,接收所述认证服务器下发的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的层级标识,并基于所述层级标识从基准掩码链中确定所述目标掩码链;
其中,所述层级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标识链所包括的子标识的个数,所述基准掩码链包括多个掩码,且所述基准掩码链包括的掩码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标识链包括的子标识的个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包括:
向认证服务器上报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接入认证信息;
接收所述认证服务器下发的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所述目标用户标识是所述认证服务器在确定所述接入认证信息认证通过后下发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认证服务器下发的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报文标识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所述报文标识由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报文所携带;
基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以及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确定出的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记录所述报文标识与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后,从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业务报文的报文标识所对应的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包括:
接收认证服务器下发的报文标识与目标用户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后,基于所述业务报文的报文标识,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包括:
基于用户标识与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第三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三网络设备下发的所述用户标识与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第三对应关系。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包括:一级子标识和二级子标识;
其中,所述一级子标识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中的一级用户组,所述一级子标识和所述二级子标识的组合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中的二级用户组,且所述一级用户组为所述二级用户组的上一层级的用户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还包括:三级子标识;
所述一级子标识、所述二级子标识和所述三级子标识的组合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中的三级用户组,且所述二级用户组为所述三级用户组的上一层级的用户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属于所述一级用户组,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属于所述二级用户组;
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包括:
基于所述一级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16.一种访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认证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所述目标用户标识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在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所述多级用户组包括多个层级的用户组;
将所述目标用户标识和/或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与所述多级用户组中的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用于供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并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接入认证信息;
若确定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接入认证信息认证通过,则基于所述接入认证信息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目标用户标识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认证报文中的接入认证信息认证通过,则将所述认证报文的报文标识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的对应关系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目标用户标识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下发用户标识与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对应关系,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供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21.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所述目标用户标识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所述多级用户组包括多个层级的用户组;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与所述多级用户组中的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一一对应;
访问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所述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包括第一层级用户组;
基于所述第一层级用户组,确定对应的第一层级访问控制规则,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包括所述第一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所述访问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第一访问控制。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还包括第二层级用户组,所述第二层级用户组为所述第一层级用户组的上级用户组;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层级用户组,确定对应的第二层级访问控制规则,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包括所述第二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所述访问控制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第二访问控制;
其中,所述第二访问控制在所述第一访问控制之前或之后执行。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所述至少一个层级的目标用户组包括第一层级用户组和第二层级用户组,所述第二层级用户组为所述第一层级用户组的上级用户组;
所述访问控制模块,用于若未获取到所述第一层级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则基于所述第二层级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25.根据权利要求21至24任一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和目标掩码链确定标识链,所述标识链包括至少一个子标识,所述标识链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所述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所述至少一个子标识与所述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一一对应;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子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其中,所述目标掩码链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子标识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掩码,每个掩码用于指示对应的一个子标识的长度。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链包括多个子标识;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确定所述多个子标识所组成的多个子标识链,其中每个子标识链包括一个子标识或多个连续的子标识,不同子标识链包括的子标识的个数不同,且每个子标识链指示一个层级的用户组;
确定每个子标识链指示的一个层级的用户组所对应的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还包括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
在所述确定模块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之前,接收认证服务器下发的所述目标掩码链;
或者,接收所述认证服务器下发的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的层级标识,并基于所述层级标识从基准掩码链中确定所述目标掩码链;
其中,所述层级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标识链所包括的子标识的个数,所述基准掩码链包括多个掩码,且所述基准掩码链包括的掩码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标识链包括的子标识的个数。
28.根据权利要求21至26任一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认证服务器上报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接入认证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认证服务器下发的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所述目标用户标识是所述认证服务器在确定所述接入认证信息认证通过后下发的。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认证服务器下发的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之后,记录报文标识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所述报文标识由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报文所携带;
基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以及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确定出的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记录所述报文标识与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访问控制模块,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后,从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业务报文的报文标识所对应的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30.根据权利要求21至26任一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还包括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认证服务器下发的报文标识与目标用户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后,基于所述业务报文的报文标识,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
31.根据权利要求21至26任一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基于用户标识与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第三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之前,接收第三网络设备下发的所述用户标识与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第三对应关系。
33.根据权利要求21至32任一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包括:一级子标识和二级子标识;
其中,所述一级子标识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中的一级用户组,所述一级子标识和所述二级子标识的组合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中的二级用户组,且所述一级用户组为所述二级用户组的上一层级的用户组。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还包括:三级子标识;
所述一级子标识、所述二级子标识和所述三级子标识的组合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中的三级用户组,且所述二级用户组为所述三级用户组的上一层级的用户组。
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属于所述一级用户组,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属于所述二级用户组;
所述访问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一级用户组对应的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36.一种认证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服务器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所述目标用户标识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在多级用户组中的层级位置,所述多级用户组包括多个层级的用户组;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用户标识和/或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与所述多级用户组中的至少一个层级的用户组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用于供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并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业务报文进行访问控制。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认证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服务器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接入认证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接入认证信息认证通过,则基于所述接入认证信息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目标用户标识。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认证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用于:
若确定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认证报文中的接入认证信息认证通过,则将所述认证报文的报文标识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的对应关系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
39.根据权利要求36至38任一所述的认证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在将所述目标用户标识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之前,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下发用户标识与层级访问控制规则的对应关系,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供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40.根据权利要求36至38任一所述的认证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发送模块将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下发至第一网络设备之前,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层级访问控制规则。
41.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5任一所述的方法。
42.一种认证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至20任一所述的方法。
43.一种访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如权利要求21至35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或者为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网络设备。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如权利要求36至40任一项所述的认证服务器,或者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认证服务器。
CN202210167699.5A 2021-12-20 2022-02-23 访问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Pending CN1163187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39553 WO2023116566A1 (zh) 2021-12-20 2022-12-16 访问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66942 2021-12-20
CN2021115669422 2021-12-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8744A true CN116318744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776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67699.5A Pending CN116318744A (zh) 2021-12-20 2022-02-23 访问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18744A (zh)
WO (1) WO202311656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64319B2 (en) * 2010-01-08 2013-06-11 Microsoft Corporation Resource access based on multiple scope levels
JP6099384B2 (ja) * 2012-12-17 2017-03-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情報通信システム及び認証装置及び情報通信システムのアクセス制御方法及びアクセス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4113548B (zh) * 2014-07-24 2018-01-0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认证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711631B (zh) * 2020-06-17 2022-09-27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访问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16566A1 (zh) 2023-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34123B1 (en) Content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07851034B (zh) 用于定义虚拟机的虚拟机构架简档的系统和方法
Li et al. Scalable data center multicast using multi-class bloom filter
US924562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cket classification and internet protocol lookup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20160241474A1 (en) Technologies for modular forwarding table scalability
JP2004208297A (ja) ツリートポロジーネットワークのデバイスの高速選択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5049359A (zh) 用于分布式路由表查找的技术
CN108259346B (zh) 一种等价路由表项建立方法和装置
US11451531B2 (en) Certificate obtaining method,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CN112965824A (zh) 报文的转发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US9135833B2 (en) Process for selecting compressed key bits for collision resolution in hash lookup table
US2022025573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distributed keystore
JP2016116184A (ja) 網監視装置および仮想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
WO2018214817A1 (zh)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MacDavid et al. Concise encoding of flow attributes in SDN switches
CN109921995A (zh) 一种配置地址表的方法、fpga和应用该fpga的网络设备
US20230198957A1 (en) Method to anonymize client mac addresses for cloud reporting
CN102439948B (zh) 为基于以太网的多播通信确定组地址
US2015027854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Storage of File System Access Control Lists
CN113727394A (zh) 共享带宽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6318744A (zh) 访问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422611B (zh) 基于分布式对象存储的虚拟桶存储处理方法和系统
Li et al. Chainedfilter: Combining membership filters by chain rule
CN107852377B (zh) 用于在高性能计算环境中支持交换机端口状况的可伸缩表示的系统和方法
CN115277540B (zh) 一种优化结构化p2p网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