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18353A - 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18353A
CN116318353A CN202310263715.5A CN202310263715A CN116318353A CN 116318353 A CN116318353 A CN 116318353A CN 202310263715 A CN202310263715 A CN 202310263715A CN 116318353 A CN116318353 A CN 116318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ata link
link
determining
transmit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637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18353B (zh
Inventor
王德乾
陈宏�
杨喆
何潇
程增辉
齐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Branch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Branch
Priority to CN2023102637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183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18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8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18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8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3Transmission in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9Operations control,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形成波束重叠区域的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其中,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分别有第一卫星网络以及第二卫星网络发射;分别通过与第一卫星网络、第二卫星网络与远端主机建立第一数据链路、第二数据链路;获取在目标时段中终端待传输的业务数据的第一属性,根据第一属性确定待使用的目标数据链路;确定在目标时段中数据链路的第二属性,基于第二属性确定目标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本申请解决了由于相技术中,往往根据待传输数据动态选用数据链路并自适应匹配工作方式造成的数据链路资源浪费,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易发生阻塞,以及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卫星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卫星通信的普及,用户呈指数级增长,卫星波束覆盖的区域也越来越光,往往存在多个卫星波束重叠的情况,而相关技术中,一般仅是基于信号强度最强的数据链路(波束)进行数据传输,这样就会导致重叠区域一部分波束对应的数据链路会发生堵塞,另一部分可用的波束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即其往往是基于单一数据链路(信号强度最强)进行数据传输,另外,由于传输链路需要传输的数据会不断变化,相关技术中,缺乏有效的动态匹配机制,无法根据待传输数据的本身的属性,以及传输链路自身的属性匹配数据链路以及所选的数据链路的最佳工作方式,导致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发生阻塞,传输效率较低。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由于相技术中,往往根据待传输数据动态选用数据链路并自适应匹配工作方式造成的数据链路资源浪费,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易发生阻塞,以及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包括:确定形成波束重叠区域的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其中,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分别有第一卫星网络以及第二卫星网络发射,第一波束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波束的信号强度;分别通过与第一卫星网络、第二卫星网络与远端主机建立第一数据链路、第二数据链路;获取在目标时段中终端待传输的业务数据的第一属性,根据第一属性确定待使用的目标数据链路,其中,目标数据链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数据链路、第二数据链路;确定在目标时段中数据链路的第二属性,基于第二属性确定目标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
可选地,根据第一属性确定待使用的目标数据链路,包括:确定待传输的业务数据所包括的字段数据量,在字段数据量小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基于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在目标时段内可传输的数据量,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是否会发生卡顿;在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量会发生卡顿的情况下,确定同时使用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在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不会发生卡顿的情况下,确定仅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仅使用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
可选地,确定同时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的情况下,基于第二属性确定目标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包括:确定第一数据链路的第一网络延时性以及第二数据链路的第二网络延时性,在第一网络延时性与第二网络延时性均满足预设要求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为择优发送,其中,择优发送用于从第一数据链路和第二数据链路中选择优质链路;在第一网络延时性与第二网络延时性中的其中一个满足预设要求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为分集发送机制,分集发送机制用于在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中传输内容相同的业务数据,核心网根据接收的时间顺序从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中选择其中一个数据链路传输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
可选地,根据第一属性确定待使用的目标数据链路,包括:在字段数据量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基于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在目标时段内可传输的数据量,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是否会发生卡顿;在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会发生卡顿的情况下,确定同时使用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
可选地,确定同时使用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基于第二属性确定目标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包括:确定第一数据链路的第一网络延时性以及第二数据链路的第二网络延时性,在第一网络延时性与第二网络延时性均满足预设要求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为择优发送或者并发发送,其中,择优发送用于从第一数据链路和第二数据链路中选择优质链路,并发发送用于将待传输的业务数据分为两份数据,并分别通过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并行传输两份数据,其中,第一数据链路用于传输两份数据中的其中一份数据,第二数据链路用于传输两份数据中的另一份数据;在第一网络延时性与第二网络延时性中的其中一个满足预设要求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为分集发送机制,分集发送机制用于在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中传输内容相同的业务数据,核心网根据接收的时间顺序从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中选择其中一个数据链路传输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其中,择优发送、并发发送以及分集发送均在终端的网络层实现。
可选地,在采用择优发送的情况下,待传输的业务数据的发送过程包括:终端通过应用层向第一卫星网络,以及第二卫星网络并行发送随机序列,基于发送过程中的时延以及传输速率确定优质链路;通过优质链路将待传输的业务数据发送至核心网,经由核心网将待传输的业务数据发送至远端主机。
可选地,在采用并发发送的情况下,待传输的业务数据的发送过程包括:终端的应用层将待传输的业务数据对应的数据包进行拆分,得到多个子数据包,并分别基于标识信息对每个子数据包进行标记,其中,标识信息与子数据包一一对应;将标记后的子数据包通过第一卫星网络对应的第一数据链路以及第二卫星网络对应的第二数据链路转发给核心网,其中,核心网用于根据标识信息对子数据包进行合并,并将合并后的数据包发送至远端主机。
可选地,在采用分集发送机制的情况下,待传输的业务数据的发送过程包括:终端的应用层对待传输的业务数据对应的数据包进行复制,得到两分数据内容相同的第一数据包以及第二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以及第二数据包中包头与数据块相同,第一数据包以及第二数据包对应的标识信息不同;将第一数据包以及第二数据包通过第一卫星网络对应的第一数据链路以及第二卫星网络对应的第二数据链路转发给核心网,其中,核心网用于比较接收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时刻,以及接收到第二数据包的第二时刻,对优先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数据译码,并在数据译码无误后,将优先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至远端主机。
可选地,核心网还用于在优先接收到的数据包发生译码错误的情况下,对后续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数据译码,并在数据译码无误后,将后续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至远端主机。
可选地,基于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在目标时段内可传输的数据量,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是否会发生卡顿,包括:获取在目标时段第一数据链路的第一可传输的数据量,以及第二数据链路的第二可传输的数据量,确定字段数据量与第一可传输的数据量的第一比值,以及字段数据量与第二可传输的数据量的第二比值;在第一比值或者第二比值大于预设比值,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会发生卡顿。
可选地,基于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在目标时段内可传输的数据量,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是否会发生卡顿,包括:在预设滑动时间窗口内,通过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发送多个测试数据包至核心网,确定发送每个测试数据包至核心网对应的各个第一时刻,并通过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接收核心网返回的各个响应信息,并确定接收到响应信息的第二时刻,其中,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一一对应;根据各组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的差值得到各组对应的时延,确定各组时延对应的平均时延,在平均时延大于第一预设时延的情况下,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会发生卡顿;或者检测预设滑动时间窗口内,通过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发送多个测试数据包至核心网,确定测试数据包在发送过程中的丢失次数,在丢失次数大于预设次数的情况下,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会发生卡顿。
可选地,基于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在目标时段内可传输的数据量,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是否会发生卡顿,包括:确定历史时间中与目标时段属于预定周期内同一时间时段的多个历史时段;获取多个历史时段中每个历史时段第一数据链路对应的各个已传输的第一历史数据量与第一流畅系数,以及第二数据链路各个已传输的第二历史数据量与第二流畅系数,其中,历史时段的个数与已传输的历史数据量一一对应,第一流畅系数与第二流畅系数分别用于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各自传输数据过程中的数据流畅度;从各个第一历史数据量筛选出第一流畅系数大于预设流畅系数的第一目标历史数据量,以及从各个第二历史数据量筛选出第二流畅系数大于预设流畅系数的第二目标历史数据量;根据第一目标历史数据量与其对应的第一流畅系数的比值确定第一临界值,其中,第一临界值用于指示第一数据链路发生数据卡顿的临界数据量;根据第二目标历史数据量与其对应的第二流畅系数的比值确定第二临界值,其中,第二临界值用于指示第二数据链路发生数据卡顿的临界数据量;在字段数据量大于第一临界值或者第二临界值其中之一的情况下,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会发生卡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包括:远端主机获取形成波束重叠区域的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其中,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分别有第一卫星网络以及第二卫星网络发射,第一波束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波束的信号强度;分别通过与第一卫星网络、第二卫星网络与终端建立第一数据链路、第二数据链路;获取目标时段远端主机待传输的业务数据的第一属性,根据第一属性确定待使用的目标数据链路;确定目标时段数据链路的第二属性,基于第二属性确定目标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其中,目标数据链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一数据链路、第二数据链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任意一种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基于目标时段待传输的业务数据的属性以及目标时段内数据链路自身的属性匹配工作方式的方式,通过建立双链路连接,然后根据目标时段内待传输的业务数据的第一属性确定待使用的目标数据链路,并基于目标数据链路在目标时段内自身的第二属性为其匹配工作方式,达到了为待传输数据自适应匹配目标数据链路,以及自适应匹配最佳工作方式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充分利用数据链路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避免在数据传输过程发生数据阻塞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相技术中,往往根据待传输数据动态选用数据链路并自适应匹配工作方式造成的数据链路资源浪费,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易发生阻塞,以及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一种可选地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可选自适应判断机制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择优发送的逻辑框架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分集发送的逻辑框架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并发发送的逻辑框架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择优发送的协议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分集发送的协议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并发发送的协议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的总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向远端主机发起业务后的数据收发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终端以及核心网网元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确定形成波束重叠区域的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其中,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分别有第一卫星网络以及第二卫星网络发射,第一波束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波束的信号强度;
在上述步骤S102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波束、第二波束可以分别有第一卫星网络与第二卫星网络发出,该第一卫星网络与第二卫星网络)一端可通过无线方式连接终端,另一端可分别通过无线方式连接信关站,信关站可通过核心网需要发送的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一种可选地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终端、卫星波束1(即第一卫星网络发出的波束)、卫星波束2(即第二卫星网络发出的波束)、信关1、信关2,以及核心网,与远端主机Server。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信关1、信关2即是卫星通信系统的基站地面模块,上述核心网可以包括内部网关与外部网关,其中,内部网关是指数据负责IP数据分发的网元,外部网关是指实现协议转换的网元。
步骤S104,分别通过与第一卫星网络、第二卫星网络与远端主机建立第一数据链路、第二数据链路;
通过上述步骤S104的技术方案,可以建立两条数据链路,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终端而言,一般会优先与信号较强的卫星网络建立通信连接,因此,第一卫星网络传输数据时,易发生数据阻塞,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重复利用波束重叠区域的卫星通信资源,避免第一卫星网络传输数据时,易发生数据阻塞的问题。
步骤S106,获取在目标时段中终端待传输的业务数据的第一属性,根据第一属性确定待使用的目标数据链路,其中,目标数据链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数据链路、第二数据链路;
步骤S108,确定在目标时段中数据链路的第二属性,基于第二属性确定目标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
通过上述步骤S106至步骤S108技术方案,首先可以基于待传输数据的自身特性(即第一属性)确定选用单链路(即单独使用上述第一数据链路或者单独使用上述第一数据链路)或者双链路(同时使用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然后,再基于数据链路自身的特性确定其自身的工作方式。即通过综合考虑待传输数据的第一属性,数据链路自身的第二属性达到了动态匹配数据链路以及其工作方式的目的,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且可以充分利用卫星网络的通信资源。
在上述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中,采用基于目标时段待传输的业务数据的属性以及目标时段内数据链路自身的属性匹配工作方式的方式,通过建立双链路连接,然后根据目标时段内待传输的业务数据的第一属性确定待使用的目标数据链路,并基于目标数据链路在目标时段内自身的第二属性为其匹配工作方式,达到了为待传输数据自适应匹配目标数据链路,以及自适应匹配最佳工作方式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充分利用数据链路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避免在数据传输过程发生数据阻塞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相技术中,往往根据待传输数据动态选用数据链路并自适应匹配工作方式造成的数据链路资源浪费,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易发生阻塞,以及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属性确定待使用的目标数据链路,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具体的,可确定待传输的业务数据所包括的字段数据量,在字段数据量小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基于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在目标时段内可传输的数据量,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是否会发生卡顿;在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量会发生卡顿的情况下,确定同时使用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在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不会发生卡顿的情况下,确定仅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仅使用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确定同时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的情况下,基于第二属性确定目标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包括:确定第一数据链路的第一网络延时性以及第二数据链路的第二网络延时性,在第一网络延时性与第二网络延时性均满足预设要求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为择优发送,其中,择优发送用于从第一数据链路和第二数据链路中选择优质链路;在第一网络延时性与第二网络延时性中的其中一个满足预设要求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为分集发送机制,分集发送机制用于在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中传输内容相同的业务数据,核心网根据接收的时间顺序从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中选择其中一个数据链路传输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根据第一属性确定待使用的目标数据链路,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字段数据量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基于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在目标时段内可传输的数据量,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是否会发生卡顿;在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会发生卡顿的情况下,确定同时使用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
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避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数据阻塞,确定同时使用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基于第二属性确定目标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可确定第一数据链路的第一网络延时性以及第二数据链路的第二网络延时性,在第一网络延时性与第二网络延时性均满足预设要求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为择优发送或者并发发送,其中,择优发送用于从第一数据链路和第二数据链路中选择优质链路,并发发送用于将待传输的业务数据分为两份数据,并分别通过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并行传输两份数据,其中,第一数据链路用于传输两份数据中的其中一份数据,第二数据链路用于传输两份数据中的另一份数据;在第一网络延时性与第二网络延时性中的其中一个满足预设要求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为分集发送机制,分集发送机制用于在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中传输内容相同的业务数据,核心网根据接收的时间顺序从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中选择其中一个数据链路传输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其中,择优发送、并发发送以及分集发送均在终端的网络层实现。
为了进一步为待传输的业务数据匹配效率更高的传输方式,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可以对在第一网络延时性与第二网络延时性均满足预设要求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为择优发送或者并发发送进一步进行区分,在网络延时性较小的情况下,选用并发发送。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还可以通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信噪比SNR确定数据链路的质量,进一步基于链路的质量确定其工作方式,例如,当RSRP>第一值时,或者SNR>第一值时,则认为链路质量优;当RSRP<第二值时,或者SNR<第二值时,则认为链路质量差;当RSRP>第三值时,或者SNR>第三值时,则认为链路质量极优。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将待传输的业务数据所包括的字段数据量,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可将待处理的业务划分为大包业务以及小包业务,可选地,在IP数据包包含的字节数>门限值1时,确定待处理的业务为大包业务,在IP数据包包含的字节数<门限值2时,确定待处理的业务为小包业务;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大包业务主要对应视频、下载、上传、VR/AR、直播等业务;小包业务主要对应游戏、看网页、微信等业务。
图3是本申请一种可选自适应判断机制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
(1)判断当前业务是小包业务或者大包业务;
(2)如果是小包业务则判断是否数据卡顿,如果发生数据卡顿则建立双连接转到第(4)步,如果数据流畅则执行单连接;
(3)如果是大包业务则判断是否数据卡顿,如果发生数据卡顿则建立双连接转到第(5)步,如果数据流畅则执行单链接;
(4)如果第(2)步为真,则需要判断链路质量,如果链路质量好,则执行择优发送;如果链路质量差,则执行分集发送;
(5)如果第(3)步为真,则需要判断链路质量,如果链路质量极好,则执行并发发送;如果两路质量好,则执行择优发送;如果链路质量差,则执行分集发送;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采用择优发送的情况下,待传输的业务数据的发送过程包括:终端通过应用层向第一卫星网络,以及第二卫星网络并行发送随机序列,基于发送过程中的时延以及传输速率确定优质链路;通过优质链路将待传输的业务数据发送至核心网,经由核心网将待传输的业务数据发送至远端主机。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择优发送的逻辑框架流程图,如图4所示:
对于下行数据传输而言,终端与两个接入网建立双数据连接及传输包括:
S1.远端主机发送数据给核心网;S2.周期性择优(T2):核心网应用层向卫星接入网1和网2,并行发送随机序列,选择时延、传输速率好的优质链路,在优质链路上发送用户数据;S3.接入网收到数据后,听过空口发向终端侧;S4.终端收到数据;周期T2超时,转到S2。对于上行数据传输而言,终端与两个接入网建立双数据链路连接及传输包括:S1.周期性择优(T1):终端应用层向卫星接入网1和2并行发送随机序列,根据时延、传输速率进行择优;S2.终端从第一步选择的优质链路中进行发射;S3.核心网收到数据后,按照路由发向远端主机;S4.远端主机收到数据;S5.周期T1超时,转到第一步。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择优发送的协议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择优发送双连接是建立在IP层的,对接入层协议没有进行任何改变;IP层双连接数据发送时,发送相同数据,需要打标签区分不同数据,以统计时延;另外,核心网和远端主机之间不会感知到IP层的双连接,无线侧接入网也不会感知到IP层的双连接。
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在采用分集发送机制的情况下,待传输的业务数据的发送过程包括:终端的应用层对待传输的业务数据对应的数据包进行复制,得到两分数据内容相同的第一数据包以及第二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以及第二数据包中包头与数据块相同,第一数据包以及第二数据包对应的标识信息不同;将第一数据包以及第二数据包通过第一卫星网络对应的第一数据链路以及第二卫星网络对应的第二数据链路转发给核心网,其中,核心网用于比较接收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时刻,以及接收到第二数据包的第二时刻,对优先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数据译码,并在数据译码无误后,将优先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至远端主机。可选地,核心网还用于在优先接收到的数据包发生译码错误的情况下,对后续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数据译码,并在数据译码无误后,将后续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至远端主机。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分集发送的逻辑框架流程图,如图5所示:
对于下行数据传输而言,终端与两个接入网建立双数据连接及传输包括:
S1.远端主机把数据发给核心网;S2.核心网应用层进行IP分集发送,即2路发送同样数据;S3.核心网分别把数据发给卫星接入网1和卫星接入网2;S4.卫星接入网1和2分别把数据转发给UE;S5.终端遵从“先到先得”原则,首先对先到数据译码,如果误码,则继续对第2路译码。对于上行数据传输而言,终端与两个接入网建立双数据连接及传输包括:S1.终端应用层进行IP包分集发送,即2路发送同样数据;S2.
终端分别把数据发给卫星接入网1和卫星接入网2;S3.卫星接入网1和2分别把数据转发给核心网;S4.核心网遵从“先到先得”原则,首先对先到数据译码,如果误码则继续对第2路译码;S5.核心网把收到的数据包发送给远端主机。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分集发送的协议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机制双连接是建立在IP层的,对接入层协议没有任何改变;其次,IP层双连接数据发送时,首先复制IP数据包,包头和数据块都完全一样;其次打标签,在包头区分链路;最后,核心网和远端主机之间不会感知到IP层的双连接,无线侧接入网也不会感知到IP层的双连接。
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在采用并发发送的情况下,待传输的业务数据的发送过程包括:终端的应用层将待传输的业务数据对应的数据包进行拆分,得到多个子数据包,并分别基于标识信息对每个子数据包进行标记,其中,标识信息与子数据包一一对应;将标记后的子数据包通过第一卫星网络对应的第一数据链路以及第二卫星网络对应的第二数据链路转发给核心网,其中,核心网用于根据标识信息对子数据包进行合并,并将合并后的数据包发送至远端主机。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并发发送的逻辑框架流程图,如图6所示:
对于下行数据传输而言,终端与两个接入网建立双数据连接及传输包括:
S1.远端主机把数据发给核心网;S2.核心网应用层进行IP包拆解,并分别打标签;S3.核心网分别把数据发给卫星接入网1和卫星接入网2;S4.卫星接入网1和2分别把数据转发给UE;S5.终端在IP层进行合包,并转发给Application(应用层),依据为数据包携带的标签。对于上行数据传输而言,终端与两个接入网建立双数据连接及传输包括:S1.手机应用层进行IP包拆解,并分别打标签;S2.终端分别把数据发给卫星接入网1和卫星接入网2;S3.卫星接入网1和2分别把数据转发给核心网;S4.核心网在IP层进行合包,依据为数据包携带的标签;S5.核心网把合并的数据包发送给远端主机。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并发发送的协议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双连接是建立在IP层的,对接入层协议没有任何改变;其次,IP层双连接数据发送时,首先复制IP数据包,包头和数据块都完全一样;其次打标签,在包头区分链路;另外,核心网和远端主机之间不会感知到IP层的双连接,无线侧接入网也不会感知到IP层的双连接。
为了发生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卡顿,在确定使用单链路传输(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或者双链路传输(同时使用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的过程中,可基于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在目标时段内可传输的数据量,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是否会发生卡顿,具体的,可获取在目标时段第一数据链路的第一可传输的数据量,以及第二数据链路的第二可传输的数据量,确定字段数据量与第一可传输的数据量的第一比值,以及字段数据量与第二可传输的数据量的第二比值;在第一比值或者第二比值大于预设比值,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会发生卡顿。例如,假设预设比值为70%,第一可传输的数据量为50,第二可传输数据量为35,待传输的字段数据量为30,则第一比值为60%,第二比值为85.7%,则由于85.7%>70%可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会发生卡顿。
由于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可传输的数据量与时延存在关联关系,因此,基于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在目标时段内可传输的数据量,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是否会发生卡顿,还可以为在预设滑动时间窗口内,通过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发送多个测试数据包至核心网,确定发送每个测试数据包至核心网对应的各个第一时刻,并通过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接收核心网返回的各个响应信息,并确定接收到响应信息的第二时刻,其中,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一一对应;根据各组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的差值得到各组对应的时延,确定各组时延对应的平均时延,在平均时延大于第一预设时延的情况下,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会发生卡顿;或者检测预设滑动时间窗口内,通过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发送多个测试数据包至核心网,确定测试数据包在发送过程中的丢失次数,在丢失次数大于预设次数的情况下,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会发生卡顿。即通过平均时延或者丢包次数侧面反映第一数据链路以及第二数据链路的可传输数据量。
可选地,终端发送IP数据包到核心网,当核心网收到数据包后,会回复ACK/NACK(核心网的响应信息),因此终端可以依据收到回复时间点和发送时间点之差,计算出来时延,如果指定时间内没有收到ACK/NACK,则判定为丢失。对于上行数据卡顿判决而言(即终端发送IP数据包至核心网),如果滑动时间窗口T内,平均时延大于预设时延,或者数据包丢失次数大于预设次数,则判断为卡顿。
同理,对于下行数据卡顿判断而言,当核心网发送IP数据包到终端,当终端收到核心网数据包后,会回复ACK/NACK,因此终端可以依据收到回复时间点和发送时间点之差,计算出来时延,如果指定时间内没有收到ACK/NACK,则判定为丢失。下行卡顿判决:如果滑动时间窗口T内,平均时延大于预设时延,或者数据包丢失次数大于预设次数,则判断为卡顿;
由于不同时段,对于同一数据链路而言,其可以处理的数据量可能发生变化,例如,在数据并发的高峰时段,则数据链可处理的数据量会减少,因此,基于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在目标时段内可传输的数据量,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是否会发生卡顿,还可以为确定历史时间中与目标时段属于预定周期内同一时间时段的多个历史时段;获取多个历史时段中每个历史时段第一数据链路对应的各个已传输的第一历史数据量与第一流畅系数,以及第二数据链路各个已传输的第二历史数据量与第二流畅系数,其中,历史时段的个数与已传输的历史数据量一一对应,第一流畅系数与第二流畅系数分别用于第一数据链路与第二数据链路各自传输数据过程中的数据流畅度;从各个第一历史数据量筛选出第一流畅系数大于预设流畅系数的第一目标历史数据量,以及从各个第二历史数据量筛选出第二流畅系数大于预设流畅系数的第二目标历史数据量;根据第一目标历史数据量与其对应的第一流畅系数的比值确定第一临界值,其中,第一临界值用于指示第一数据链路发生数据卡顿的临界数据量;根据第二目标历史数据量与其对应的第二流畅系数的比值确定第二临界值,其中,第二临界值用于指示第二数据链路发生数据卡顿的临界数据量;在字段数据量大于第一临界值或者第二临界值其中之一的情况下,确定单独使用第一数据链路或者第二数据链路传输业务数据会发生卡顿。假如,目标时段为3月9号18:00-19:00,则历史时段可以为3月6号、3月7号、3月8号的18:00-19:00。
举例而言,获取多个历史时段中每个历史时段第一数据链路对应的各个已传输的第一历史数据量与第一流畅系数,以及第二数据链路各个已传输的第二历史数据量与第二流畅系数,可以为获取3月6号、3月7号、3月8号的18:00-19:00对应的已传输第一历史数据量分别为10、11、21,第一流畅系数分别为90%、88%、57%(假设第二历史数据量与第一历史数据量相同,第二流畅系数与第一流畅系数相同)。
假设预设流畅系数为70%,从各个第一历史数据量筛选出第一流畅系数大于预设流畅系数的第一目标历史数据量,以及从各个第二历史数据量筛选出第二流畅系数大于预设流畅系数的第二目标历史数据量,则可以筛选出的第一目标历史数据量有10、11(第二目标历史数据量同),则根据第一目标历史数据量与其对应的第一流畅系数的比值确定第一临界值,第一临界值可以为(10*90%+11*88%)/2=9.34(第二临界值同)。可以理解的,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较为合理的得到不会发生传输卡顿的临界值,进而在后续判断卡顿的过程中,使得判断结果更加精确。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的总流程示意图,如10所示,该流程包括:
1.终端选择卫星波束M,并建立数据业务链路;2.数据业务分类:通过数据业务分类机制对业务进行分类,打标签;3.数据卡顿判决:应用数据卡顿判决算法,判断当前数据流是否处于卡顿状态;4.依据自适应算法选择双连接机制,终端侧和核心网端执行IP层并行发送、分集发送、择优发送。该实例中,IP层双连接可以通过如下流程实现:可确定用于通信的卫星波束M(第一卫星网络发出的第一波束),并建立数据业务链路,然后,根据测量得到的信号强度,确定次强波束N(第二卫星发出的第二波束),终端通过当前波束M向基站模块(例如信关站)发送测量报告,基站模块向核心网发出双链接建立申请,核心网向波束N所在基站申请建立数据链路,最后经由波束M向UE发出调度请求,UE建立双连接,终端和核心网分别执行上下行双链路并行发射。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向远端主机发起业务后的数据收发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的那个终端发起业务后,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重叠覆盖,若不存在则正常传输收,若存在则建立双链路连接,然后,可以有IP层决定所要采用的发送方式。具体的发送方式,可以包括择优发送、并行发送以及分集发送,上述发送方式已在前文进行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终端以及核心网网元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位置传感器组件:本机制需要位置传感器提供实时位置;通信组件:包括AP模块、应用层模块、L1/L2模块,AP模块:负责与传感器模块交互,获取速率数据,并向ML1提供速率数据;应用层模块:负责用户数据拆分重组及合并;L1/L2模块:负责处理无线侧资源调度,核心网负责处理相关数据处理和资源调度;6.IP层:负责IP数据包拆分重组,以及IP数据包路由。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流程包括:
S1302,远端主机获取形成波束重叠区域的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其中,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分别有第一卫星网络以及第二卫星网络发射,第一波束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波束的信号强度;
S1304,分别通过与第一卫星网络、第二卫星网络与终端建立第一数据链路、第二数据链路;
S1306,获取目标时段远端主机待传输的业务数据的第一属性,根据第一属性确定待使用的目标数据链路;
S1308,确定目标时段数据链路的第二属性,基于第二属性确定目标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其中,目标数据链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一数据链路、第二数据链路。
在上述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中,采用基于目标时段待传输的业务数据的属性以及目标时段内数据链路自身的属性匹配工作方式的方式,通过建立双链路连接,然后根据目标时段内待传输的业务数据的第一属性确定待使用的目标数据链路,并基于目标数据链路在目标时段内自身的第二属性为其匹配工作方式,达到了为待传输数据自适应匹配目标数据链路,以及自适应匹配最佳工作方式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充分利用数据链路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避免在数据传输过程发生数据阻塞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相技术中,往往根据待传输数据动态选用数据链路并自适应匹配工作方式造成的数据链路资源浪费,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易发生阻塞,以及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任意一种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
具体地,上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以下功能的程序指令,实现以下功能:确定形成波束重叠区域的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其中,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分别有第一卫星网络以及第二卫星网络发射,第一波束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波束的信号强度;分别通过与第一卫星网络、第二卫星网络与远端主机建立第一数据链路、第二数据链路;获取在目标时段中终端待传输的业务数据的第一属性,根据第一属性确定待使用的目标数据链路,其中,目标数据链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数据链路、第二数据链路;确定在目标时段中数据链路的第二属性,基于第二属性确定目标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上述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形成波束重叠区域的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其中,所述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分别有第一卫星网络以及第二卫星网络发射,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波束的信号强度;
分别通过与所述第一卫星网络、所述第二卫星网络与远端主机建立第一数据链路、第二数据链路;
获取在目标时段中终端待传输的业务数据的第一属性,根据所述第一属性确定待使用的目标数据链路,其中,所述目标数据链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数据链路、所述第二数据链路;
确定在所述目标时段中所述数据链路的第二属性,基于所述第二属性确定目标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属性确定待使用的目标数据链路,包括:
确定所述待传输的业务数据所包括的字段数据量,在所述字段数据量小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数据链路与所述第二数据链路在所述目标时段内可传输的数据量,确定单独使用所述第一数据链路或者所述第二数据链路传输所述业务数据是否会发生卡顿;
在确定单独使用所述第一数据链路或者所述第二数据链路传输所述业务数量会发生卡顿的情况下,确定同时使用所述第一数据链路与所述第二数据链路传输所述业务数据;
在确定单独使用所述第一数据链路或者所述第二数据链路不会发生卡顿的情况下,确定仅使用所述第一数据链路或者仅使用所述第二数据链路传输所述业务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同时所述第一数据链路与所述第二数据链路传输所述业务数据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属性确定目标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数据链路的第一网络延时性以及所述第二数据链路的第二网络延时性,在所述第一网络延时性与第二网络延时性均满足预设要求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数据链路与所述第二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为择优发送,其中,所述择优发送用于从第一数据链路和所述第二数据链路中选择优质链路;
在所述第一网络延时性与第二网络延时性中的其中一个满足所述预设要求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数据链路与所述第二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为分集发送机制,所述分集发送机制用于在所述第一数据链路与所述第二数据链路中传输内容相同的业务数据,核心网根据接收的时间顺序从所述第一数据链路与所述第二数据链路中选择其中一个数据链路传输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属性确定待使用的目标数据链路,包括:
在所述字段数据量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数据链路与所述第二数据链路在所述目标时段内可传输的数据量,确定单独使用所述第一数据链路或者所述第二数据链路传输所述业务数据是否会发生卡顿;
在确定单独使用所述第一数据链路或者所述第二数据链路传输所述业务数据会发生卡顿的情况下,确定同时使用所述第一数据链路与所述第二数据链路传输所述业务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同时使用所述第一数据链路与所述第二数据链路传输所述业务数据,基于所述第二属性确定目标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数据链路的第一网络延时性以及所述第二数据链路的第二网络延时性,在所述第一网络延时性与第二网络延时性均满足预设要求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数据链路与所述第二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为择优发送或者并发发送,其中,所述择优发送用于从第一数据链路和所述第二数据链路中选择优质链路,所述并发发送用于将所述待传输的业务数据分为两份数据,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链路与所述第二数据链路并行传输两份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链路用于传输两份数据中的其中一份数据,所述第二数据链路用于传输两份数据中的另一份数据;
在所述第一网络延时性与第二网络延时性中的其中一个满足所述预设要求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数据链路与所述第二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为分集发送机制,所述分集发送机制用于在所述第一数据链路与所述第二数据链路中传输内容相同的业务数据,核心网根据接收的时间顺序从所述第一数据链路与所述第二数据链路中选择其中一个数据链路传输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其中,所述择优发送、所述并发发送以及所述分集发送均在所述终端的网络层实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所述择优发送的情况下,所述待传输的业务数据的发送过程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应用层向所述第一卫星网络,以及第二卫星网络并行发送随机序列,基于发送过程中的时延以及传输速率确定所述优质链路;
通过所述优质链路将所述待传输的业务数据发送至所述核心网,经由所述核心网将所述待传输的业务数据发送至远端主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所述并发发送的情况下,所述待传输的业务数据的发送过程包括:
所述终端的应用层将所述待传输的业务数据对应的数据包进行拆分,得到多个子数据包,并分别基于标识信息对每个子数据包进行标记,其中,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子数据包一一对应;
将标记后的子数据包通过所述第一卫星网络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链路以及第二卫星网络对应的第二数据链路转发给所述核心网,其中,所述核心网用于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子数据包进行合并,并将合并后的数据包发送至远端主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所述分集发送机制的情况下,所述待传输的业务数据的发送过程包括:
所述终端的应用层对所述待传输的业务数据对应的数据包进行复制,得到两分数据内容相同的第一数据包以及第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以及第二数据包中包头与数据块相同,所述第一数据包以及第二数据包对应的标识信息不同;
将所述第一数据包以及第二数据包通过所述第一卫星网络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链路以及第二卫星网络对应的第二数据链路转发给所述核心网,其中,所述核心网用于比较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时刻,以及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第二时刻,对优先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数据译码,并在数据译码无误后,将优先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至远端主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还用于在所述优先接收到的数据包发生译码错误的情况下,对后续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数据译码,并在数据译码无误后,将所述后续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至所述远端主机。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数据链路与所述第二数据链路在所述目标时段内可传输的数据量,确定单独使用所述第一数据链路或者所述第二数据链路传输所述业务数据是否会发生卡顿,包括:
获取在所述目标时段所述第一数据链路的第一可传输的数据量,以及所述第二数据链路的第二可传输的数据量,确定所述字段数据量与第一可传输的数据量的第一比值,以及所述字段数据量与第二可传输的数据量的第二比值;
在所述第一比值或者第二比值大于预设比值,确定单独使用所述第一数据链路或者所述第二数据链路传输所述业务数据会发生卡顿。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数据链路与所述第二数据链路在所述目标时段内可传输的数据量,确定单独使用所述第一数据链路或者所述第二数据链路传输所述业务数据是否会发生卡顿,包括:
在预设滑动时间窗口内,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链路或者所述第二数据链路发送多个测试数据包至核心网,确定发送每个测试数据包至核心网对应的各个第一时刻,并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链路或者所述第二数据链路接收所述核心网返回的各个响应信息,并确定接收到所述响应信息的第二时刻,其中,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一一对应;
根据各组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的差值得到各组对应的时延,确定各组时延对应的平均时延,在所述平均时延大于第一预设时延的情况下,确定单独使用所述第一数据链路或者所述第二数据链路传输所述业务数据会发生卡顿;或者
检测所述预设滑动时间窗口内,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链路或者所述第二数据链路发送多个测试数据包至核心网,确定所述测试数据包在发送过程中的丢失次数,在所述丢失次数大于预设次数的情况下,确定单独使用所述第一数据链路或者所述第二数据链路传输所述业务数据会发生卡顿。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数据链路与所述第二数据链路在所述目标时段内可传输的数据量,确定单独使用所述第一数据链路或者所述第二数据链路传输所述业务数据是否会发生卡顿,包括:
确定历史时间中与所述目标时段属于预定周期内同一时间时段的多个历史时段;
获取所述多个历史时段中每个历史时段所述第一数据链路对应的各个已传输的第一历史数据量与第一流畅系数,以及所述第二数据链路各个已传输的第二历史数据量与第二流畅系数,其中,所述历史时段的个数与已传输的历史数据量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流畅系数与所述第二流畅系数分别用于所述第一数据链路与所述第二数据链路各自传输数据过程中的数据流畅度;
从各个第一历史数据量筛选出第一流畅系数大于预设流畅系数的第一目标历史数据量,以及从各个第二历史数据量筛选出第二流畅系数大于所述预设流畅系数的第二目标历史数据量;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历史数据量与其对应的第一流畅系数的比值确定第一临界值,其中,所述第一临界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链路发生数据卡顿的临界数据量;
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历史数据量与其对应的第二流畅系数的比值确定第二临界值,其中,所述第二临界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数据链路发生数据卡顿的临界数据量;
在所述字段数据量大于所述第一临界值或者所述第二临界值其中之一的情况下,确定单独使用所述第一数据链路或者所述第二数据链路传输所述业务数据会发生卡顿。
13.一种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远端主机获取形成波束重叠区域的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其中,所述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分别有第一卫星网络以及第二卫星网络发射,所述第一波束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波束的信号强度;
分别通过与所述第一卫星网络、所述第二卫星网络与终端建立第一数据链路、第二数据链路;
获取目标时段所述远端主机待传输的业务数据的第一属性,根据所述第一属性确定待使用的目标数据链路;
确定所述目标时段所述数据链路的第二属性,基于所述第二属性确定目标数据链路的工作方式,其中,所述目标数据链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第一数据链路、所述第二数据链路。
14.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
CN202310263715.5A 2023-03-10 2023-03-10 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3183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63715.5A CN116318353B (zh) 2023-03-10 2023-03-10 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63715.5A CN116318353B (zh) 2023-03-10 2023-03-10 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8353A true CN116318353A (zh) 2023-06-23
CN116318353B CN116318353B (zh) 2024-05-24

Family

ID=86837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63715.5A Active CN116318353B (zh) 2023-03-10 2023-03-10 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1835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58276A (zh) * 2024-03-07 2024-04-09 广东世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单链路切换至双链路的传输链路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7895994A (zh) * 2024-03-06 2024-04-16 广东世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发送数据的ntn网络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81811A1 (en) * 2000-08-02 2002-02-07 Mobile Satellite Ventures Lp Coordinated satellite-terrestrial frequency reuse
KR20030033977A (ko) * 2001-10-22 2003-05-0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위성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빔선택 다이버시티 전송 전력제어 방법
CN1954518A (zh) * 2004-03-17 2007-04-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卫星分集系统、设备和方法
US20070223414A1 (en) * 2006-03-23 2007-09-27 Eagle River Holding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source data communications
CN101449487A (zh) * 2006-03-23 2009-06-03 鹰河控股有限公司 多源数据通信的系统及方法
WO2022082756A1 (en) * 2020-10-23 2022-04-28 Apple Inc. Modified handover procedures for earth fixed and earth mobile beams
CN114982326A (zh) * 2020-12-16 2022-08-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5442746A (zh) * 2021-06-04 2022-12-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跟踪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406003A (zh) * 2023-03-06 2023-07-0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卫星通信分公司 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81811A1 (en) * 2000-08-02 2002-02-07 Mobile Satellite Ventures Lp Coordinated satellite-terrestrial frequency reuse
KR20030033977A (ko) * 2001-10-22 2003-05-0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위성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빔선택 다이버시티 전송 전력제어 방법
CN1954518A (zh) * 2004-03-17 2007-04-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卫星分集系统、设备和方法
US20070223414A1 (en) * 2006-03-23 2007-09-27 Eagle River Holding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source data communications
CN101449487A (zh) * 2006-03-23 2009-06-03 鹰河控股有限公司 多源数据通信的系统及方法
WO2022082756A1 (en) * 2020-10-23 2022-04-28 Apple Inc. Modified handover procedures for earth fixed and earth mobile beams
CN114982326A (zh) * 2020-12-16 2022-08-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5442746A (zh) * 2021-06-04 2022-12-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跟踪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406003A (zh) * 2023-03-06 2023-07-0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卫星通信分公司 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R2-1915565 Further details on uplink enhancements for NTN"", 3GPP TSG_RAN\\WG2_RL2, 8 November 2019 (2019-11-08)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95994A (zh) * 2024-03-06 2024-04-16 广东世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发送数据的ntn网络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858276A (zh) * 2024-03-07 2024-04-09 广东世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单链路切换至双链路的传输链路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7858276B (zh) * 2024-03-07 2024-06-11 广东世炬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链路切换至双链路的传输链路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8353B (zh) 2024-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5991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acket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067654B (zh) 用于实时现场性能的动态tcp层优化
CN100527638C (zh)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传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6901254B2 (en) Method of selecting base transceiver system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9532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EP1798898B1 (en) 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for sending acknowledgement messages to a wireless network
US780476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downlink SDMA in a wireless network
FI108600B (fi) Menetelmä kuittaustiedon muodostamiseksi langattomassa tiedonsiirtojärjestelmässä sekä langaton tiedonsiirtojärjestelmä
EP1806019B1 (en) Control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ervice as a function of the available bit rate
US20050148306A1 (en) Predictiv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A2521450A1 (en) Contention-based forwarding with integrated multi-user detection capability
CN1996908B (zh) 无线局域网中信道占用结束时刻更新及其状态检测的方法
US2018002047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 network mode
Duda Understanding the Performance of 802.11 Networks.
US9210055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putation of channel loss rate and collision loss rate of communication link(s) in a random access network
CN116318353B (zh) 通信卫星终端的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US7305237B2 (en) Hole-filling channel access
US813958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packets
KR20050075477A (ko) Mimo 스테이션 간에 통신하는 방법
EP1542405A2 (e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using channel correl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Dely et al. BEST-AP: Non-intrusive estimation of available bandwidth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dynamic access point selection
Glisic et al. Advanced wireless networks: cognitive, cooperative and opportunistic 4G technology
CN101521902A (zh) 下行信道测量信息上报方法、终端设备和基站设备
KR100823263B1 (ko) QoS 보장 방법 및 장치
Casari et al. DSMA: an access method for MIMO ad hoc networks based on distributed schedul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