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07832B - 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07832B
CN116307832B CN202310077098.XA CN202310077098A CN116307832B CN 116307832 B CN116307832 B CN 116307832B CN 202310077098 A CN202310077098 A CN 202310077098A CN 116307832 B CN116307832 B CN 1163078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
section
soil layer
dam body
d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770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07832A (zh
Inventor
高超
李云风
张玉军
李明阳
邓伟男
李高军
董大坤
徐磊
程鹏
田国灿
张岩
张培永
张家明
石汉博
刘卓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CCTEG Coal Mining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Zhong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CCTEG Coal Min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CCTEG Coal Mining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Zhong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7709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078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07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07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07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078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8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evaluating statistical data, e.g. average valu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probability functions, regression analys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Algebra (AREA)
  • Market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的特征,确定每个断面是否为危险性断面,对目标坝体的探测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类别、孔隙率和电阻率;基于孔隙率、电阻率比值和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孔隙率和电阻率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将各岩土层的类别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乘以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根据各岩土层对应的乘积按照相关规程规范判断每个危险性断面是否具有稳定性。本发明实现坝体结构发生改变下的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评价精度高,适用性强。

Description

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坝体性能评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坝体一般指截河拦水的堤堰,水库、江河等的拦水大堤。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法,工程上主要分为重力坝、拱坝、土石坝与堆石坝。对于固体矿山(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开采留下的泥浆与废矿渣叫尾矿,堆积尾矿的地方筑一个坝防止成为泥石流,就是尾矿库。尾矿库坝里面是泥浆与矿渣,尾矿库的坝叫尾矿库子坝。
碱渣池及碱渣坝体类似于尾矿库,碱渣是指工业生产中制碱和碱处理过程中排放的碱性废渣,包含铵碱法制碱过程中排放的废渣和其它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碱性废渣。碱渣成份主要包括碳酸钙、硫酸钙、氯化钙等钙盐为主要组分的废渣,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硫等成份。一般情况下,碱渣采取地表堆积的处理方式,碱渣的排放一般采用管道水利输送至碱渣堆积区,大量的碱渣沉积后形成一片白海。
碱厂制作工业用碱或食用碱产生的碱渣体一般排放至距离碱厂较近、位于城市边缘的碱渣排放区域,随着大量碱渣的堆积,为防止碱渣在强降雨等条件下形成灾害性的泥石流,需要在碱渣排场区域的外围根据当地用料的便利性,由碎石、黏土、粉煤灰和碱渣等材料分级堆积、碾压筑成外围的碱渣坝体,此种方式筑成的碱渣坝坝体断面呈梯形,坝体均匀性较差。
伴随着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日益提高,当碱渣库区服务一定年限后需要拆除。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坝体设计资料(特别是上游坝坡)、筑坝方式、筑坝材料比例、坝体填筑效果和质量检测等资料均难以获得,且在运行期间,由于排水、渗漏等可能导致碱渣与筑坝材料混合,改变了坝体的原本结构。此外,由于坝体内细颗粒材料伴随着水的运移而运动,使得坝体内部存在砌筑材料密实性差异大、坝体内部存在孔隙、裂隙或坝体内存在空洞等现象,对坝体拆除及碱渣抽排过程中的坝体稳定性评价带来不小难度。
对于常规资料较全面的坝体或新建坝体属于无损伤坝体,对其稳定性评价方法较多。目前一般可利用坝体的已知岩土层构成和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按照《尾矿库安全规程》、《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等规程规范的要求及推荐方法,对待评价的坝体进行稳定性评价即可,该评价方法较为成熟。但该方法不适用于已运行多年,内部存在孔隙或异常空洞的土坝或土石坝体稳定性评价。
对于正常运行的坝体,有些学者考虑了坝体内浸润线变化对坝体的动态影响,有些学者在坝体稳定性模拟系统中增加了振动电机,用以模拟降水与地震作用下尾矿库坝体稳定性。但这类方法通过模拟坝体外部环境进行坝体稳定性评价,不适用于坝体内岩土层构成材料收集较难,由于排水、渗漏等可能导致碱渣与筑坝材料混合,改变了坝体的原本结构条件下的坝体稳定性评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仅能对无损伤坝体进行稳定性评价,不适用于结构发生改变的坝体稳定性评价的缺陷,实现提出一种适用于结构发生改变的坝体稳定性评价新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包括:
根据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的特征,确定每个断面是否为危险性断面,对所述目标坝体的探测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类别、孔隙率和电阻率;
基于预先确定的每个不同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电阻率比值,以及每个不同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所述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孔隙率和电阻率确定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
将各岩土层的类别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乘以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根据各岩土层对应的乘积按照相关规程规范判断每个危险性断面是否具有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每个断面的特征包括断面的高度、断面的下游坝体坡比、断面内的孔隙发育特征、断面的地层赋存情况、断面是否存在周边建筑物和断面的上游坝体坡比。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所述根据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的特征,确定每个断面是否为危险性断面的步骤包括:
根据每个断面的高度、下游坝体坡比、孔隙发育特征、地层赋存情况和是否存在周边建筑物,确定每个断面是否为潜在危险断面;
根据每个潜在危险断面的上游坝体坡比,确定每个潜在危险断面是否为危险性断面。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所述根据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的特征,确定每个断面是否为危险性断面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基于地质雷达探测所述目标坝体的断面、下游坡面轮廓和上游坡面轮廓;
根据所述下游坡面轮廓确定所述下游坝体坡比,根据所述上游坡面轮廓确定所述上游坝体坡比;
基于所述地质雷达和地质钻探结果,获取所述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的地层赋存情况;
基于所述地质雷达探测每个断面是否存在孔隙,并探测存在孔隙的断面的孔隙发育特征。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所述基于所述地质雷达和地质钻探结果,获取所述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的地层赋存情况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每隔预设距离进行地质钻探,获取每个钻探点的地层赋存情况,所述地层赋存情况包括各岩土层的厚度和类别;
对相邻两个钻探点之间的每个探测点使用所述地质雷达进行探测,根据所述地质雷达反射的电磁波的波速和各岩土层的介电常数,确定每个探测点对应的各岩土层的厚度;
根据距离每个探测点最近的钻探点对应的各岩土层的类别,确定每个探测点对应的各岩土层的类别。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在所述基于预先确定的每个不同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电阻率比值,以及每个不同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所述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孔隙率和电阻率确定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使用地质雷达对所述无损伤坝体进行探测,获取所述无损伤坝体的各岩土层的电阻率;
使用所述地质雷达对所述目标坝体进行探测,获取所述目标坝体的不同孔隙率的各岩土层的电阻率;
确定不同孔隙率的各岩土层的电阻率与所述无损伤坝体的各岩土层的电阻率之间的电阻率比值;
对所述无损伤坝体的各岩土层的取样土体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试,获取所述无损伤坝体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对所述目标坝体的不同孔隙率的各岩土层的取样土体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试,获取不同孔隙率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确定不同孔隙率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与所述无损伤坝体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之间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
建立每个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所述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电阻率比值,以及每个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所述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装置,包括:
探测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的特征,确定每个断面是否为危险性断面,对目标坝体的探测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类别、孔隙率和电阻率;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预先确定的每个不同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电阻率比值,以及每个不同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所述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孔隙率和电阻率确定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
评价模块,用于将各岩土层的类别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乘以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根据各岩土层对应的乘积按照相关规程规范判断每个危险性断面是否具有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及装置,通过根据目标坝体每个断面的特征筛选出目标坝体的危险性断面,对危险性断面进行稳定性评价,缩小稳定性评价的范围,提高稳定性评价的效率;通过查找预先确定的孔隙率、电阻率比值与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不同坝体结构变化导致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产生的折减情况;根据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折减情况和无损情况下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即可得到有损情况下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从而实现坝体结构发生改变下的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评价精度高,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发明的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根据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的特征,确定每个断面是否为危险性断面,对所述目标坝体的探测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类别、孔隙率和电阻率;
目标坝体为需要进行稳定性评价的碱渣坝。碱渣坝的坝体在使用一定年限后,由于排水、渗漏等原因导致碱渣与筑坝材料混合,坝体的原有结构发生了改变,进而导致其稳定性发生了变化。
可选地,目标坝体的断面为目标坝体的横截面。
断面的特征包括断面土层的类别和孔隙特征等,本实施例对断面特征不作限定。
由于目标坝体的设计资料较难收集,或者目标坝体为随意堆砌,无固定的筑坝方式,因此通过探测获取目标坝体的断面特征,根据断面特征筛选出目标坝体的危险性断面。
通过地质雷达沿垂直于断面的方向对目标坝体进行连续探测,获取目标坝体的探测结果,从中提取出每个危险性断面的探测结果。对每个危险性断面的探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目标坝体每个的危险性断面的岩土层的类别、孔隙率和电阻率。
岩土层的类别包括碎石填土层、碱渣层、淤泥层和黏土层等。孔隙率和电阻率用于表征不同密实度的孔隙和空洞情况。
步骤102,基于预先确定的每个不同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电阻率比值,以及每个不同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孔隙率和电阻率确定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
计算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电阻率与无损伤坝体对应岩土层的电阻率之间的电阻率比值。
通过试验预先确定孔隙率、电阻率比值和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孔隙率、电阻率比值和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查找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孔隙率和电阻率比值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
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用于表征由于坝体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坝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产生的折减率。
步骤103,将各岩土层的类别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乘以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根据各岩土层对应的乘积按照相关规程规范判断每个危险性断面是否具有稳定性。
各岩土层的类别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为无损伤坝体对应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学性质参数,可通过查找表1获得。表1为无损伤坝体的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示例。
将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对应的无损伤情况下的物理学性质参数乘以危险性断面有损情况下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即可得到危险性断面有损情况下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表1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可选地,相关规程规范包括《尾矿库安全规程》、《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等。
将危险性断面有损情况下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作为输入,使用相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及推荐方法,计算每个危险性断面的稳定性系数,根据稳定性系数判断每个危险性断面是否具有稳定性。
例如,在每个危险性断面的稳定性系数大于设定阈值的情况下,确定该危险性断面具有稳定性,否则不具有稳定性。
本实施例通过根据目标坝体每个断面的特征筛选出目标坝体的危险性断面,对危险性断面进行稳定性评价,缩小稳定性评价的范围,提高稳定性评价的效率;通过查找预先确定的孔隙率、电阻率比值与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不同坝体结构变化导致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产生的折减情况;根据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折减情况和无损情况下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即可得到有损情况下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从而实现坝体结构发生改变下的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评价精度高,适用性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每个断面的特征包括断面的高度、断面的下游坝体坡比、断面内的孔隙发育特征、断面的地层赋存情况、断面是否存在周边建筑物和断面的上游坝体坡比。
收集目标坝体的历史勘察资料、地质资料、设计图纸、坝体设计资料(特别是上游坝体的设计资料)、筑坝方式、坝体填筑效果和质量检测等资料,以及坝体施工工艺和坝体现状图纸等材料。
若目标坝体的部分资料缺失或资料难以收集,亦或目标坝体的结构改变导致其断面的地层赋存情况与设计时发生变化,需要结合如地质雷达等实际地探手段获取目标坝体的地层赋存情况。
通过地质雷达探测能够测量出每个断面的形状,从而确定每个断面的高度。高度较高的断面其稳定性较低,危险性较大。
通过地质雷达探测能确立每个断面内部的孔隙发育特征。孔隙较大、数量较多的断面危险性稳定性较低,危险性较大。
基于地质雷达探测和地质钻探能够确定每个断面的地层赋存情况。
可选地,地质赋存情况包括断面的各岩土层的种类和厚度,通过将断面的各岩土层的种类和厚度与无损伤坝体中的岩土层种类和厚度对比,判断目标坝体断面各岩土层是否被水侵蚀或与碱渣混合,进而筛选出危险性断面。
基于地质雷达探测能够进一步计算得出断面的下游坝体坡比和上游坝体坡比。
其中,目标坝体断面靠近碱渣的一侧为上游坝体、远离碱渣的一侧为下游坝体。上游坝体和下游坝体的坡比越大,其对应的断面稳定性越低,危险性越大。
综合目标坝体每个断面的高度、断面的上下游坝体坡比、断面内的孔隙发育特征和地层赋存情况,即可对该断面的危险性进行判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根据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的特征,确定每个断面是否为危险性断面的步骤包括:
根据每个断面的高度、下游坝体坡比、孔隙发育特征、地层赋存情况和是否存在周边建筑物,确定每个断面是否为潜在危险断面;
首先,对目标坝体进行全方位踏勘,初步估算目标坝体的内外坡比、记录目标坝体的危险点位置,同时标注厂区内的降水井及排水方式等可能影响目标坝体地层赋存情况的特征,标注周边建(构)筑物情况、观察周边水源补给情况,且推断其筑坝方式。
以某碱渣坝体拆除及碱渣开挖的勘探现场为例,记录了其历史上曾发生过坝体崩塌事件的石碑警戒位置,记录了其碱渣池的排水方式为通过排水井对其降水或碱渣析出水进行外部排水,并记录了其周边建筑物赋存情况及其重要性,记录了其坝体断面周边无地面河流水源补给,以及碱渣池内的水源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并以此为依据对坝体断面的危险性进行判断和筛选。
若目标坝体的断面测得的断面高度较高、下游坝体坡比较大、孔隙数量较多、孔隙大小较大,或断面周边存在建筑物时,则该断面为潜在危险断面。需要注意的是,并非目标坝体断面的所有特征均满足才能被判定为潜在危险断面,其具体判定指标可按实际测量情况与目标坝体所在地的地质环境进行相应调整。可选地,潜在较为危险断面根据目标坝体的特征及危险性程度按照每隔10至30米的断面进行筛查。
根据每个潜在危险断面的上游坝体坡比,确定每个潜在危险断面是否为危险性断面。
为了降低后续稳定性评价工作的工作量,确立潜在危险断面后,再探测潜在危险断面的上游坝体坡比。其中,上游坝体坡比较大的潜在危险断面则被确立为危险性断面。
一般情况下,目标坝体每个坡面的危险性断面不少于两个。
依据危险性断面的稳定性评价,最终实现对目标坝体的稳定性评价。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根据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的特征,确定每个断面是否为危险性断面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基于地质雷达探测目标坝体的断面、下游坡面轮廓和上游坡面轮廓;
根据下游坡面轮廓确定下游坝体坡比,根据上游坡面轮廓确定上游坝体坡比;
可选地,还可使用地质雷达探测碱渣坝坝体的筑坝方式。筑坝方式包括上游式筑坝、中线式筑坝和下游式筑坝。筑坝方式不同,碱渣坝坝体的危险性不同,结合筑坝方式进行危险性断面筛选。
通过探地雷达对目标坝体的断面进行连续透视扫描,获取目标坝体断面的下游坡面轮廓和上游坡面轮廓,再通过扫描所获得的轮廓计算得出目标坝体断面的下游坝体坡比和上游坝体的坡比,结合筑坝方式,筛选出危险性断面。
基于地质雷达和地质钻探结果,获取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的地层赋存情况;
依据地质雷达和地质钻探的手段,确定目标坝体断面的地层赋存情况,能够进一步判断目标坝体的断面是否为软弱地层赋存,从而确定断面是否为危险性断面。
基于地质雷达探测每个断面是否存在孔隙,并探测存在孔隙的断面的孔隙发育特征。
由于碱渣坝体在一定时间的使用后,易与碱渣混合而发生结果改变,同时也由于坝体渗水、坝体周侧坍塌等各种地质原因,使得目标坝体内存在地下空洞,坝体内存在孔隙,进而稳定性受到影响。
当目标坝体断面无脱空时,其雷达图像上雷达波同相轴连续性较好;当目标坝体断面存在孔隙时,其雷达图像表现为反射能量强,同相轴连续性较差,甚至产生双曲线形态等异常现象,从而根据雷达图形探测每个断面是否存在孔隙。
通过地质雷达探测能清楚获悉目标坝体断面的孔隙发育情况,进而对目标坝体断面的危险性进行判断。
同时,基于以往掌握或收集分析的地质资料,结合实际地质雷达探测和钻探成果,绘制坝体剖面图、柱状图、非密室区域标注、坝体内空洞范围及深度等标注,分析坝体的筑坝方式、岩土种类及变化方式等,以便后续工作的展开。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基于地质雷达和地质钻探结果,获取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的地层赋存情况的步骤包括:
对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每隔预设距离进行地质钻探,获取每个钻探点的地层赋存情况,地层赋存情况包括各岩土层的厚度和类别;
可选地,预设距离依据目标坝体断面的长度和目标坝体的实际地面情况确定。
在目标坝体的重点部位和危险部位中与坝体密实度差异不同的区域,以及坝体内存在空洞的区域进行坝体的岩土层勘察孔位设计,钻探工程现场实施,并整理分析坝体钻探成果。
以某碱渣坝体为例,基于坝体地质雷达探测成果及初步勘探成果,于坝体重点部位和危险部位中与坝体密实度差异不同的区域、坝体内存在空洞区域共设计布置32条勘探线,勘探孔82个,总进尺1521.0米,包括控制性钻孔45个(取土样并完成相关物理力学性质测试、现场标贯试验、岩土层种类勘察;各孔深度需能够控制岩土的种类差异,需达到稳定土层以下10m),常规岩土勘察孔(岩土层种类勘察;各孔均以揭示岩土层种类为目的,需达到稳定土层以下2m即可)37个。
通过钻探取样获得每个钻探点的土样,通过对土样的观察和分析确定每个岩土层的类别,并测量得到每个岩土层的厚度。
对相邻两个钻探点之间的每个探测点使用地质雷达进行探测,根据地质雷达反射的电磁波的波速和各岩土层的介电常数,确定每个探测点对应的各岩土层的厚度;
地质雷达探测时,分别采用高频和低频两种频率的地质雷达探测系统,以相同的路径对相邻两个钻探点之间的每个探测点进行连续探测。
可选地,以最大高度约19米的某碱渣坝坝体为例,高频雷达选用150MHz探地雷达,低频雷达选用75MHz的探地雷达,用于对深度不同的目标坝体断面进行精准探测,掌握坝体下部30米范围内的岩土层组成情况。
探地雷达以宽频带短脉冲的形式向截至内发射高频电磁波,当其遇到不均匀体时会反射部分电磁波,其反射系数由介质的介电常数决定,介电常数不同,反射的电磁波波速也不同。
探地雷达的接收天线接收反射信号,进而能通过反射信号获得连续结果,确定目标坝体断面岩土层的类别数目。
本实施例提供部分常见介质的介电常数与电磁波波速对照表,如下表2所示:
表2常见介质的介电常数与电磁波波速对照表
根据距离每个探测点最近的钻探点对应的各岩土层的类别,确定每个探测点对应的各岩土层的类别。
结合探地雷达所确立的岩土层类别数目和与其距离最近的钻探点取样确立的岩土层种类,即可确定目标坝体断面每个探测点对应的各岩土层的类别。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在基于预先确定的每个不同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电阻率比值,以及每个不同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孔隙率和电阻率确定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使用地质雷达对无损伤坝体进行探测,获取无损伤坝体的各岩土层的电阻率;
由于坝体各岩土层的介电常数不同,介电特征不同,因此坝体各岩土层的电阻率特征也不同。
通过地质雷达的探测能够获取无损伤坝体各岩土层的电阻率,用于与目标坝体各岩土层的电阻率进行对照。
使用地质雷达对目标坝体进行探测,获取目标坝体的不同孔隙率的各岩土层的电阻率,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
各岩土层的孔隙率不同通常是由于存在的地下隐患不同。可选地,地下隐患一般分为脱空、空洞、松散体和富水体。
不同的地下隐患其介电性具有差异,而相同的地下隐患其介电特征相同,反映在雷达图象上的特征基本无明显变化。因此,通过地质雷达探测对目标坝体的各岩土层的电阻率进行探测和区分,同时能够确定目标坝体地下隐患的主要构成。
本实施例中提供常见的四种地下隐患的雷达波特征一览表,如下表3所示:
表3地下隐患的雷达波特征表
确定不同孔隙率的各岩土层的电阻率与无损伤坝体的各岩土层的电阻率之间的电阻率比值;
通过地质雷达探测确定不同孔隙率的各岩土层的电阻率后,即可计算其与无损伤坝体的各岩土层之间的电阻率比值。
对无损伤坝体的各岩土层的取样土体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试,获取无损伤坝体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通过地质钻探的方式获取无损伤坝体的各岩土层的取样土体,并对其样品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后,即可获取无损伤坝体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对目标坝体的不同孔隙率的各岩土层的取样土体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试,获取不同孔隙率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通过地质钻探的方式获取目标坝体不同孔隙率的各岩土层的取样土体,并对其样品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后,即可获取目标坝体的不同孔隙率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对目标坝体的各取样土体进行原状土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并按照不同孔隙率对各土层进行不同密实度情况下的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即重塑土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确定不同孔隙率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与无损伤坝体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之间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
将目标坝体不同孔隙率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与无损伤坝体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对照,即可计算得出不同孔隙率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与无损伤坝体的各岩土层之间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
建立每个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电阻率比值,以及每个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已经计算出的每个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电阻率比值和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即可得到每个孔隙率的岩土层的电阻率比值和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孔隙率、电阻率比值和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三者对应关系的获取过程仅通过地质雷达探测和地质钻探等实际地探手段,而不依赖于目标坝体的设计资料。因此,即使目标坝体的设计资料缺失、或目标坝体在一定时间使用后结构发生改变,依然能获取其各岩土层实际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
将获取的目标坝体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乘以对应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即可确定该岩土层对应的实际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通过得出的目标坝体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实际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参照现有的相关坝体稳定性评价规范,即可对目标坝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装置与上文描述的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因此,在前述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各实施例中的描述和定义,可以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个执行模块的理解。
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探测模块201、确定模块202和评价模块203,其中:
探测模块201用于根据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的特征,确定每个断面是否为危险性断面,对所述目标坝体的探测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类别、孔隙率和电阻率。
目标坝体为需要进行稳定性评价的碱渣坝。碱渣坝的坝体在使用一定年限后,由于排水、渗漏等原因导致碱渣与筑坝材料混合,坝体的原有结构发生了改变,进而导致其稳定性发生了变化。
可选地,目标坝体的断面为目标坝体的横截面。
断面的特征包括断面土层的类别和孔隙特征等,本实施例对断面特征不作限定。
由于目标坝体的设计资料较难收集,或者目标坝体为随意堆砌,无固定的筑坝方式,因此通过探测获取目标坝体的断面特征,根据断面特征筛选出目标坝体的危险性断面。
通过地质雷达沿垂直于断面的方向对目标坝体进行连续探测,获取目标坝体的探测结果,从中提取出每个危险性断面的探测结果;对每个危险性断面的探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目标坝体每个的危险性断面的岩土层的类别、孔隙率和电阻率。
岩土层的类别包括碎石填土层、碱渣层、淤泥层和黏土层等。孔隙率和电阻率用于表征不同密实度的孔隙和空洞情况。
确定模块202用于基于预先确定的每个不同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电阻率比值,以及每个不同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孔隙率和电阻率确定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
计算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电阻率与无损伤坝体对应岩土层的电阻率之间的电阻率比值。
通过试验预先确定孔隙率、电阻率比值和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孔隙率、电阻率比值和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查找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孔隙率和电阻率比值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
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用于表征由于坝体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坝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产生的折减率。
评价模块203用于将各岩土层的类别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乘以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根据各岩土层对应的乘积按照相关规程规范判断每个危险性断面是否具有稳定性。
将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对应的无损伤情况下的物理学性质参数乘以危险性断面有损情况下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即可得到危险性断面有损情况下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可选地,相关规程规范包括《尾矿库安全规程》、《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等。
将危险性断面有损情况下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作为输入,使用相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及推荐方法,对每个危险性断面进行稳定性评价。
图3示例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3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320、存储器(memory)330和通信总线340,其中,处理器310,通信接口320,存储器330通过通信总线3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310可以调用存储器3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的特征,确定每个断面是否为危险性断面,对所述目标坝体的探测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类别、孔隙率和电阻率;
基于预先确定的每个不同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电阻率比值,以及每个不同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孔隙率和电阻率确定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
将各岩土层的类别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乘以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根据各岩土层对应的乘积按照相关规程规范判断每个危险性断面是否具有稳定性。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3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可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所提供的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的特征,确定每个断面是否为危险性断面,对所述目标坝体的探测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类别、孔隙率和电阻率;
基于预先确定的每个不同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电阻率比值,以及每个不同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孔隙率和电阻率确定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
将各岩土层的类别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乘以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根据各岩土层对应的乘积按照相关规程规范判断每个危险性断面是否具有稳定性。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方法提供的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的特征,确定每个断面是否为危险性断面,对所述目标坝体的探测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类别、孔隙率和电阻率;
基于预先确定的每个不同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电阻率比值,以及每个不同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孔隙率和电阻率确定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
将各岩土层的类别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乘以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根据各岩土层对应的乘积按照相关规程规范判断每个危险性断面是否具有稳定性。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的特征,确定每个断面是否为危险性断面,对所述目标坝体的探测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类别、孔隙率和电阻率;
基于预先确定的每个不同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电阻率比值,以及每个不同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所述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孔隙率和电阻率确定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
将各岩土层的类别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乘以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根据各岩土层对应的乘积按照相关规程规范判断每个危险性断面是否具有稳定性;
其中,每个断面的特征包括断面的高度、断面的下游坝体坡比、断面内的孔隙发育特征、断面的地层赋存情况、断面是否存在周边建筑物和断面的上游坝体坡比;
所述将各岩土层的类别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乘以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根据各岩土层对应的乘积按照相关规程规范判断每个危险性断面是否具有稳定性的步骤包括:
将各岩土层的类别对应的无损伤情况下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乘以危险性断面有损情况下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得到危险性断面有损情况下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将所述危险性断面有损情况下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作为输入,使用相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及推荐方法,计算每个危险性断面的稳定性系数;
根据所述稳定性系数判断每个危险性断面是否具有稳定性;
所述根据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的特征,确定每个断面是否为危险性断面的步骤包括:
根据每个断面的高度、下游坝体坡比、孔隙发育特征、地层赋存情况和是否存在周边建筑物,确定每个断面是否为潜在危险断面;
根据每个潜在危险断面的上游坝体坡比,确定每个潜在危险断面是否为危险性断面;
所述根据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的特征,确定每个断面是否为危险性断面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基于地质雷达探测所述目标坝体的断面、下游坡面轮廓和上游坡面轮廓;
根据所述下游坡面轮廓确定所述下游坝体坡比,根据所述上游坡面轮廓确定所述上游坝体坡比;
基于所述地质雷达和地质钻探结果,获取所述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的地层赋存情况;
基于所述地质雷达探测每个断面是否存在孔隙,并探测存在孔隙的断面的孔隙发育特征;
所述基于所述地质雷达和地质钻探结果,获取所述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的地层赋存情况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每隔预设距离进行地质钻探,获取每个钻探点的地层赋存情况,所述地层赋存情况包括各岩土层的厚度和类别;
对相邻两个钻探点之间的每个探测点使用所述地质雷达进行探测,根据所述地质雷达反射的电磁波的波速和各岩土层的介电常数,确定每个探测点对应的各岩土层的厚度;
根据距离每个探测点最近的钻探点对应的各岩土层的类别,确定每个探测点对应的各岩土层的类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预先确定的每个不同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电阻率比值,以及每个不同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所述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孔隙率和电阻率确定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使用地质雷达对所述无损伤坝体进行探测,获取所述无损伤坝体的各岩土层的电阻率;
使用所述地质雷达对所述目标坝体进行探测,获取所述目标坝体的不同孔隙率的各岩土层的电阻率;
确定不同孔隙率的各岩土层的电阻率与所述无损伤坝体的各岩土层的电阻率之间的电阻率比值;
对所述无损伤坝体的各岩土层的取样土体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试,获取所述无损伤坝体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对所述目标坝体的不同孔隙率的各岩土层的取样土体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试,获取不同孔隙率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确定不同孔隙率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与所述无损伤坝体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之间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
建立每个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所述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电阻率比值,以及每个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所述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3.一种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装置,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探测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的特征,确定每个断面是否为危险性断面,对所述目标坝体的探测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类别、孔隙率和电阻率;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预先确定的每个不同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电阻率比值,以及每个不同孔隙率的岩土层与所述无损伤坝体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每个危险性断面的各岩土层的孔隙率和电阻率确定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
评价模块,用于将各岩土层的类别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乘以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根据各岩土层对应的乘积按照相关规程规范判断每个危险性断面是否具有稳定性;
其中,每个断面的特征包括断面的高度、断面的下游坝体坡比、断面内的孔隙发育特征、断面的地层赋存情况、断面是否存在周边建筑物和断面的上游坝体坡比;
所述评价模块具体用于,将各岩土层的类别对应的无损伤情况下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乘以危险性断面有损情况下各岩土层对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比值,得到危险性断面有损情况下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将所述危险性断面有损情况下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作为输入,使用相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及推荐方法,计算每个危险性断面的稳定性系数;
根据所述稳定性系数判断每个危险性断面是否具有稳定性;
所述探测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每个断面的高度、下游坝体坡比、孔隙发育特征、地层赋存情况和是否存在周边建筑物,确定每个断面是否为潜在危险断面;
根据每个潜在危险断面的上游坝体坡比,确定每个潜在危险断面是否为危险性断面;
获取模块,用于基于地质雷达探测所述目标坝体的断面、下游坡面轮廓和上游坡面轮廓;
根据所述下游坡面轮廓确定所述下游坝体坡比,根据所述上游坡面轮廓确定所述上游坝体坡比;
基于所述地质雷达和地质钻探结果,获取所述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的地层赋存情况;
基于所述地质雷达探测每个断面是否存在孔隙,并探测存在孔隙的断面的孔隙发育特征;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对所述目标坝体的每个断面每隔预设距离进行地质钻探,获取每个钻探点的地层赋存情况,所述地层赋存情况包括各岩土层的厚度和类别;
对相邻两个钻探点之间的每个探测点使用所述地质雷达进行探测,根据所述地质雷达反射的电磁波的波速和各岩土层的介电常数,确定每个探测点对应的各岩土层的厚度;
根据距离每个探测点最近的钻探点对应的各岩土层的类别,确定每个探测点对应的各岩土层的类别。
4.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
5.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
6.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
CN202310077098.XA 2023-01-16 2023-01-16 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63078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77098.XA CN116307832B (zh) 2023-01-16 2023-01-16 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77098.XA CN116307832B (zh) 2023-01-16 2023-01-16 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07832A CN116307832A (zh) 2023-06-23
CN116307832B true CN116307832B (zh) 2023-10-10

Family

ID=86826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77098.XA Active CN116307832B (zh) 2023-01-16 2023-01-16 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078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1713B (zh) * 2023-10-26 2024-01-2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物探加权瑞典条分法的滑坡稳定性计算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0478A (zh) * 2016-11-28 2017-05-31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堤坝稳定性的无损探测方法
CN108168923A (zh) * 2017-11-30 2018-06-15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混凝土重力危坝溃坝风险的测定方法
CN113902351A (zh) * 2021-11-23 2022-01-07 江苏科博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瑞典条分法的尾矿库坝坡抗滑稳定性分析方法
CN114707222A (zh) * 2022-04-19 2022-07-0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顾及渗流的尾矿库坝体稳定性实时在线分析与预测方法
CN114969890A (zh) * 2022-04-20 2022-08-3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农村建房切坡滑坡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方法
CN115144567A (zh) * 2022-09-01 2022-10-04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上游式尾矿堆积坝勘测与稳定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0478A (zh) * 2016-11-28 2017-05-31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堤坝稳定性的无损探测方法
CN108168923A (zh) * 2017-11-30 2018-06-15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混凝土重力危坝溃坝风险的测定方法
CN113902351A (zh) * 2021-11-23 2022-01-07 江苏科博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瑞典条分法的尾矿库坝坡抗滑稳定性分析方法
CN114707222A (zh) * 2022-04-19 2022-07-0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顾及渗流的尾矿库坝体稳定性实时在线分析与预测方法
CN114969890A (zh) * 2022-04-20 2022-08-3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农村建房切坡滑坡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方法
CN115144567A (zh) * 2022-09-01 2022-10-04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上游式尾矿堆积坝勘测与稳定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Autobank的湘江汛期某堤坝稳定性计算;姚纪华 等;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第02期);第185-18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07832A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i Santolo et al. Analysis of sinkhole triggering mechanisms in the hinterland of Naples (southern Italy)
Hack An evaluation of slope stability classification
CN116307832B (zh) 碱渣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6908846B (zh) 一种利用探地雷达检测堆石体密实度的检测方法
Gundersen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the NGTS Onsøy soft clay site
Karlovsek et al. Investigation of voids and cavities in bored tunnels using GPR
Dušan et al. Characterisation of collapsing loess by seismic dilatometer
CN110579760A (zh) 一种矿区土壤物理性质的三维呈现方法及系统
Alrowaimi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sinkhole failure related to groundwater level drops
Liu et al. A multi-geophysical approach to assess potential sinkholes in an urban area
Li et al. Application of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in leakage detection of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
Zieliński et al. GPR mapping of karst formations under a historic building in Szydłów, Poland
Tan et al. Some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of Klang Clay
CN114775569A (zh) 一种土木工程结构地基约束能力动态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Orense et al. Field and laboratory assessment of liquefaction potential of crushable volcanic soils
CN116104052B (zh) 膏体碱渣安全采挖方法及坝体拆除方法
Chebeň et al. Innovative groundwater table monitoring using TDR technology
Eid A technique for estimating permeability of a randomly fractured rock mass
Zaki et al. Geological prediction ahead of tunnel face in the limestone formation tunnel using multi-modal geophysical surveys
Ukleja et al. Determination of the railway retaining wall dimensions and its foundation in difficult terrain and utility
Pinheiro et al.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soil behavior by in situ and laboratory tests
Hov et al. Geotech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index and deformation properties of Stockholm clays
Bednarczyk Landslide investigations by static sounding with pore pressure measurements (CPTU), ground penetration radar techniques (GPR) and other chosen methods
Spriggs Quantification of acoustic emission from soils for predicting landslide failure
Li et al. Quality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Lining of Flood Discharge Tunnel in Nam Lik 1-2 Power S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