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07472A - 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07472A
CN116307472A CN202211721880.2A CN202211721880A CN116307472A CN 116307472 A CN116307472 A CN 116307472A CN 202211721880 A CN202211721880 A CN 202211721880A CN 116307472 A CN116307472 A CN 1163074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mand
interactive
energy supply
interaction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218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兰哲
李光
张效声
王龙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2188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074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07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074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获取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进一步根据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制定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最终按照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对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进行汇聚整合,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实现最大化满足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以及服务运营方的需求,不仅为能源需求方匹配出最合适用户需求的产品,也为能源服务商匹配最合适的用户需求,有效提高了能源供需匹配精准度。

Description

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能源服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服务领域新技术的应用,能源服务平台出现了能源服务供需智能匹配服务,它能根据用户所需求的能源服务内容进行针对性匹配,使得用户快速找到自己需求的能源。此外,在能源服务供需智能匹配服务中,能源供给方与能源需求方之间可相互影响互动,以引起能源需求方完成能源购买行为。
但现有平台中的能源服务供需智能匹配服务,一般都是直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匹配的,容易出现能源供需双方匹配错误的现场,无法将最适合用户的能源需求匹配给用户,造成用户匹配得到的能源与其预期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能源供给方与能源需求方之间的匹配精准度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能源服务供需匹配服务中,出现的能源供给方与能源需求方之间的匹配精准度较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能源供需匹配精准度的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所述互动对象包括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以及服务运营方;
根据各所述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制定所述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
按照所述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对各所述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进行汇聚整合,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所述能源供需匹配结果用于最大化满足所述能源供给方、所述能源需求方以及所述服务运营方的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能源供给方与所述能源需求方之间的承诺发起行为;
获取所述能源供给方与所述服务运营方之间,根据所述承诺发起行为给出的承诺推动行为;
获取所述能源供给方、所述能源需求方以及所述服务运营方之间,根据所述承诺发起行为给出的承诺支持行为;
所述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包括所述承诺发起行为、所述承诺推动行为以及所述承诺支持行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诺发起行为的交互行为类型包括物质资源交互行为以及操作性资源交互行为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根据各所述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制定所述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包括:
根据各所述互动对象间的所述物质资源交互行为,制定所述能源供需互动模型与物质资源交换有关的互动服务内容;
根据各所述互动对象间的所述操作性资源交互行为,制定所述能源供需互动模型与操作性资源交换有关的互动服务内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照所述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对各所述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进行汇聚整合,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包括:
通过各类调度平台将各所述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接入,汇聚形成数据资源池;
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对所述数据资源池进行数据处理,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对所述数据资源池进行数据处理,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包括:
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对所述数据资源池进行预测撮合处理,获得初步能源供需匹配结果;所述初步能源供需匹配结果用于展示于终端应用层;
响应于用户在所述终端应用层的查询操作,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能源供需平台入驻请求,确定所述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对象。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所述互动对象包括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以及服务运营方;
服务指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制定所述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
供需整合模块,用于按照所述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对各所述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进行汇聚整合,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所述能源供需匹配结果用于最大化满足所述能源供给方、所述能源需求方以及所述服务运营方的需求。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获取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进一步根据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制定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最终按照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对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进行汇聚整合,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实现最大化满足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以及服务运营方的需求,不仅为能源需求方匹配出最合适用户需求的产品,也为能源服务商匹配最合适的用户需求,有效提高了能源供需匹配精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能源供需平台应用于智慧配用电生态圈时的对象互动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获取交互行为数据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各互动对象间完成交互行为的交互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制定互动服务内容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技术架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信息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交互行为数据以及能源供需匹配结果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2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04进行通信。数据存储系统可以存储服务器104需要处理的数据。数据存储系统可以集成在服务器104上,也可以放在云上或其他网络服务器上。具体地,服务器104与终端102之间通过数据传输通路进行数据传输,获取终端102中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互动对象包括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以及服务运营方;根据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制定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按照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对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进行汇聚整合,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能源供需匹配结果用于最大化满足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以及服务运营方的需求。
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可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车载设备等。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可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设备等。服务器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服务器104为例进行说明,步骤包括S200至S600,其中:
S200:获取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互动对象包括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以及服务运营方。
其中,能源供需互动模型为能源供需平台依托的底层模型,用于帮助能源供需平台快速为平台中的各互动对象找寻到最佳供需匹配关系。其中,互动对象为能源供需平台中的参与者,可包括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以及服务运营方。供需匹配关系可以理解为上述对象间的匹配关系,可以是能源供给方与能源需求方之间的供需关系,也可以是服务运营方与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之间的服务关系。
可以理解,能源供给方即能够提供能源资源或商机资源的对象,例如能提供电力、冷、热、储能、以及各类新能源资源的能源服务商,又或者是能提供知识、信息等资源的商机服务商。能源需求方即需要被提供能源资源或商机资源的对象,例如园区业主/用户等用电方。服务运营方为能够提供能源资源或商机资源的服务的对象,例如电网公司等。
具体地,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表征各互动对象间对能源匹配的需求,例如,可以是包括能源供给方给能源需求方之间的承诺发起行为,也可以是包括能源供给方与服务运营方之间根据承诺发起行为给出的承诺推动行为,还可以是包括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以及服务运营方之间,根据承诺发起行为给出的承诺支持行为。可以理解,上述承诺即代表对能源匹配的需求。可以理解,能源供需互动模型中包含的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以及服务运营方的数量并不固定,可以均为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在S200之前,方法还包括:响应于能源供需平台入驻请求,确定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对象。具体地,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以及服务运营方等各互动对象,均需向能源供需平台发起入驻请求。进而能源供需平台可根据互动对象发起的入驻请求,判定是否可将其确定为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对象,即是否有资格在能源供需平台中发生交互行为。
可以理解,为了提高能源供需生态圈内的能源供需方的参与度,在接收到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以及服务运营方等各互动对象的平台入驻请求后,还可基于上述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以及服务运营方,将与其相关的可替代服务商、互补服务商以及同行服务商纳入交互对象的考虑范围,以为各类交互对象提供一个共享的能源供需互动空间。
以应用于如图3所示智慧配用电生态圈时,可以看出,存在着四种互动主体和相应的互动行为,智慧配用电生态系统平台为生态圈的各类角色提供了一个共享的互动空间,未入驻平台的用能服务商、园区业主/用户、已入驻平台的用能服务商、商机服务商之间都存在着互动的可能,同时也存在着竞争和合作,任何一个主体的竞合互动都能影响着其它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力、能力、影响力。
S400:根据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制定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
具体地,在能源供需平台的能源供需互动模型中,能源供给方与能源需求方之间达成承诺发起行为时,进行的交互行为类型不仅可以是实际可交换的产品资源的交换,也可以是虚拟交换的操作性资源的交换。进而,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也可针对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类型,制定不同的互动服务内容。例如,可根据各互动对象间的物质资源交互行为,制定能源供需互动模型与物质资源交换有关的互动服务内容。也可以根据各互动对象间的操作性资源交互行为,制定能源供需互动模型与操作性资源交换有关的互动服务内容。
S600:按照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对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进行汇聚整合,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能源供需匹配结果用于最大化满足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以及服务运营方的需求。
具体地,能源供需平台可通过灵活的接口技术,将各类调度平台的交互行为数据接入,汇聚形成数据资源池,支撑各互动对象间在能源供需平台友好互动。在通过接口技术将各平台打通后,能源供需平台可将电网采集的电力相关数据、用户档案等数据集中于能源供需平台,形成庞大的数据资源池。还可将能源服务商提供的能源建设资源以及专业服务资源进行整合,汇聚于数据资源池。
进一步地,可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对数据资源池进行数据处理,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对数据资源池进行数据处理,可实现深挖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的价值,发掘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潜力,促进信息交互、供需对接和要素重组,最终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
上述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通过获取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进一步根据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制定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最终按照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对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进行汇聚整合,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实现最大化满足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以及服务运营方的需求,不仅为能源需求方匹配出最合适用户需求的产品,也为能源服务商匹配最合适的用户需求,有效提高了能源供需匹配精准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与图5所示,S200包括S220至S260,其中:
S220:获取能源供给方与能源需求方之间的承诺发起行为。
具体地,承诺发起行为即能源供给方与能源需求方之间,就能源需求达成一致的互动行为。可以是在能源需求方在能源供需平台发出能源需求信息之后,能源供给方就该能源需求信息与能源需求方之间达成互动行为,在能源供需平台发出承诺发起行为,例如,能源服务商给用电用能户做出服务承诺。
S240:获取能源供给方与服务运营方之间,根据承诺发起行为给出的承诺推动行为。
具体地,承诺推动行为即在能源供给方与能源需求方之间达成承诺发起行为后,能源供给方与服务运营方之间就该承诺发起行为进行推动或促进的互动行为。可以是能源供给方向服务运营方发出推动或促进承诺的需求,进而服务运营方在能源需求平台就该承诺发起行为给出的承诺推动行为。此外,能源需求方同样可以向服务运营方发出推动或促进承诺的需求,以使服务运营方在能源需求平台就该承诺发起行为给出的承诺推动行为。
S260:获取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以及服务运营方之间,根据承诺发起行为给出的承诺支持行为。
具体地,承诺支持行为即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以及服务运营方之间,对承诺发起行为给出保持或支持的互动行为,可以理解为履行或执行承诺。可以理解,承诺支持行为可以是能源供给方与能源需求方之间进行的互动行为,也可以是在能源供给方与服务运营方之进行的互动行为,还可以是在能源需求方与服务运营方之间进行的互动行为。在能源供给方与能源需求方之间的承诺发起行为后,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以及服务运营方存在任意一方发起对其他一方的支持或保护承诺的需求后,两方之间即可根据承诺发起行为给出的承诺支持行为。
可以理解,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包括承诺发起行为、承诺推动行为以及承诺支持行为。
以将上述各类互动行为应用于当前智慧配用电生态圈中时,即能源供给方为用能服务商,能源需求方为用电用能户,服务运营方即为电网公司。通过用能服务商给用电用能户做出服务承诺,智慧配用电生态圈其它成员推动或促进承诺,电网以及供电局等公司保障与支持承诺,最终可达到提高电能服务质量的目的,不仅创造了用能服务商的收益,也提升了服务运营方的品牌形象,优化了用电资源交换环境,壮大了智慧配用电生态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承诺发起行为的交互行为类型包括物质资源交互行为以及操作性资源交互行为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物质资源可以理解为实际可交换的产品资源,例如能源服务商可提供电力、冷、热、储能、以及各类新能源资源。操作性资源可以理解为虚拟资源,例如商机服务商所提供知识、智慧、信息等资源。可以理解,在能源供需平台的能源供需互动模型中,能源供给方与能源需求方之间达成承诺发起行为时,进行的交互行为类型不仅可以是实际可交换的产品资源的交换,也可以是虚拟交换的操作性资源的交换,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可针对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类型,制定不同的互动服务内容。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S400包括S420至S440,其中:
S420:根据各互动对象间的物质资源交互行为,制定能源供需互动模型与物质资源交换有关的互动服务内容。具体地,针对能源供需互动模型中各互动对象间的物质资源交互行为,可制定的与物质资源交换有关的服务内容,可以是用能分析、能源监管等综合服务内容,也可以是权限管理、项目沟通、业务处理、产品上架等等应用服务内容。
S440:根据各互动对象间的操作性资源交互行为,制定能源供需互动模型与操作性资源交换有关的互动服务内容。具体地,针对能源供需互动模型中各互动对象间的操作性资源交互行为,可制定的与操作性资源交换有关的服务内容,可以是商机管理、工程管理等综合服务内容,也可以是项目沟通、业务处理、商机挖掘、金融交易等等应用服务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S600包括S620至S640,其中:
S620:通过各类调度平台将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接入,汇聚形成数据资源池。
具体地,能源供需平台可通过灵活的接口技术,将各类调度平台的交互行为数据接入,汇聚形成数据资源池,支撑各互动对象间在能源供需平台友好互动。其中,各类调度平台可包括有调度自动化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配网可视化平台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以及客户全方位系统等各类系统平台。
进一步地,在通过接口技术将各平台打通后,能源供需平台可将电网采集的电力相关数据、用户档案等数据集中于能源供需平台,形成庞大的数据资源池。还可将能源服务商提供的能源建设资源以及专业服务资源进行整合,汇聚于数据资源池。其中,能源建设资源,可例如电力、冷、热、储能、各类新能源等资源;专业服务资源,可例如工程服务、运营服务、以及运维服务等资源。
S640: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对数据资源池进行数据处理,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
具体地,大数据分析手段可以理解为基于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挖掘等只能计算技术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对数据资源池进行数据处理,可实现深挖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的价值,发掘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潜力,促进信息交互、供需对接和要素重组,最终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S640包括S642至S644,其中:
S642: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对数据资源池进行预测撮合处理,获得初步能源供需匹配结果;初步能源供需匹配结果用于展示于终端应用层。具体地,初步能源供需匹配结果为能源供需互动模型进行信息交互、供需对接和要素重组等多步操作后,就能源供给方与能源需求方之间的承诺发起行为,获得的初步供需匹配关系。该初步的供需匹配关系,可以理解为结合各方需求与互动的实际情况,给出的符合当前能源供需需求的供需匹配关系,可用于展示在终端应用层。
S644:响应于用户在终端应用层的查询操作,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具体地,用户可以是能源供给方,也可以是能源需求方,还可以是服务运营方。在将初步能源供需匹配结果展示于终端应用层后,用户可在终端应用层进行查询以及选择的操作,进而能源供需平台的能源供需互动模型,可基于用户在终端应用层的查询选择操作,获得最终确定的能源供需匹配结果,以最大化满足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以及服务运营方的需求。
可以理解,如图9所示,能源供需平台的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技术架构,由下至上可分为边缘层、设备层、平台层、应用层。在边缘层,可通过平台系统设置智能计算进行边缘数据采集、数据接入、协议解析以及数据分析处理等操作。在平台层,可利用“云大物智移”为平台赋能,在平台层搭建生态服务组件库,根据平台应用需求调用生态服务组件库部署个性化的程序,整合平台资源部署和管理。将平台层处理数据展示给应用层用户,应用层客户请求数据在设备层云计算基础设施上应用,包括能源监控、能源预测、能源交互、能源服务、自营服务查询与应用、增值服务查询与应用、商机服务查询与应用等,其中,服务器实现数据的预处理、数据拆分和数据计算。存储设备完成各类交互、撮合数据的存档,网络设备为用户提供交流通道,进行互动数据传输。
本申请给出的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实现了对用电用能侧、服务商侧的互动影响因素分析,深入分析能源服务互动流程,明确了各方参与主体的互动目标、互动模式、互动策略,实现了顾客方完整的流程模型与服务方流程模型的交互,为用户匹配出最合适用户需求的产品,为服务商匹配最合适的用户需求,智能撮合达成互动。
同时,本申请给出的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还提升了能源服务撮合型平台的信息化和管控水平,在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促进能源服务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支持能量信息化技术的研发应用。逐步实现对能源服务的互联网管控,提高能源服务的市场标准化,充分发挥能源服务平台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多元化作用。
在充分对比了现有能源服务互动模式以及综合研究之后,使得依据本申请给出的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构建的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更贴合实际应用,更全面的反应用户需求、服务商需求,做到撮合更智能。例如,有的能源供需互动模型只考虑到用户需求,没有从服务商是否可承接角度进行考虑。在能源服务供需平衡的情形下,针对由一个共享平台、多个能源服务方和多个需求方组成的供需系统,为了快速实现更加符合实际同时令供需企业和平台都满意的供需匹配,综合考虑供需企业的心理行为、匹配的优先级、共享需求与服务能力的匹配度、对资源的满意度的双边匹配模型。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的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提供了一种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装置,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910、服务指定模块920与供需整合模块930,其中:
数据获取模块910,用于获取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互动对象包括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以及服务运营方;
服务指定模块920,用于根据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制定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
供需整合模块930,用于按照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对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进行汇聚整合,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能源供需匹配结果用于最大化满足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以及服务运营方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获取模块910,还用于获取能源供给方与能源需求方之间的承诺发起行为;获取能源供给方与服务运营方之间,根据承诺发起行为给出的承诺推动行为;获取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以及服务运营方之间,根据承诺发起行为给出的承诺支持行为;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包括承诺发起行为、承诺推动行为以及承诺支持行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承诺发起行为的交互行为类型包括物质资源交互行为以及操作性资源交互行为中的至少一个;服务指定模块920,还用于根据各互动对象间的物质资源交互行为,制定能源供需互动模型与物质资源交换有关的互动服务内容;根据各互动对象间的操作性资源交互行为,制定能源供需互动模型与操作性资源交换有关的互动服务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供需整合模块930,还用于通过各类调度平台将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接入,汇聚形成数据资源池;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对数据资源池进行数据处理,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供需整合模块930,还用于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对数据资源池进行预测撮合处理,获得初步能源供需匹配结果;初步能源供需匹配结果用于展示于终端应用层;响应于用户在终端应用层的查询操作,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装置还包括对象确定模块,其中:
对象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能源供需平台入驻请求,确定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对象。
上述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1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Input/Output,简称I/O)和通信接口。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系统总线连接,通信接口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各类交互行为数据以及能源供需匹配结果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1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所述互动对象包括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以及服务运营方;
根据各所述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制定所述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
按照所述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对各所述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进行汇聚整合,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所述能源供需匹配结果用于最大化满足所述能源供给方、所述能源需求方以及所述服务运营方的需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能源供给方与所述能源需求方之间的承诺发起行为;
获取所述能源供给方与所述服务运营方之间,根据所述承诺发起行为给出的承诺推动行为;
获取所述能源供给方、所述能源需求方以及所述服务运营方之间,根据所述承诺发起行为给出的承诺支持行为;
所述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包括所述承诺发起行为、所述承诺推动行为以及所述承诺支持行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诺发起行为的交互行为类型包括物质资源交互行为以及操作性资源交互行为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根据各所述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制定所述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包括:
根据各所述互动对象间的所述物质资源交互行为,制定所述能源供需互动模型与物质资源交换有关的互动服务内容;
根据各所述互动对象间的所述操作性资源交互行为,制定所述能源供需互动模型与操作性资源交换有关的互动服务内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对各所述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进行汇聚整合,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包括:
通过各类调度平台将各所述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接入,汇聚形成数据资源池;
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对所述数据资源池进行数据处理,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对所述数据资源池进行数据处理,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包括:
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对所述数据资源池进行预测撮合处理,获得初步能源供需匹配结果;所述初步能源供需匹配结果用于展示于终端应用层;
响应于用户在所述终端应用层的查询操作,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能源供需平台入驻请求,确定所述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对象。
7.一种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各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所述互动对象包括能源供给方、能源需求方以及服务运营方;
服务指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制定所述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
供需整合模块,用于按照所述能源供需互动模型的互动服务内容对各所述互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数据进行汇聚整合,获得能源供需匹配结果;所述能源供需匹配结果用于最大化满足所述能源供给方、所述能源需求方以及所述服务运营方的需求。
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1721880.2A 2022-12-30 2022-12-30 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ending CN1163074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21880.2A CN116307472A (zh) 2022-12-30 2022-12-30 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21880.2A CN116307472A (zh) 2022-12-30 2022-12-30 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07472A true CN116307472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793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21880.2A Pending CN116307472A (zh) 2022-12-30 2022-12-30 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0747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36761B (zh) 报表数据查询方法及服务器
Sultan et al. Organisational culture and cloud computing: coping with a disruptive innovation
US9898522B2 (en) Distributed storage of aggregated data
KR20200034171A (ko) 블록체인에 기반한, 자원 공유에 따른 보상 제공하는 분산형 컴퓨팅 자원 공유 시스템 및 컴퓨팅 장치
Ludwig Apply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to quality-of-service-driven web service composition
Mourtzis et al. Smart mobile apps for supporting product design and decision-making in the era of mass customisation
Mourtzis et al. Energy trade market effect on production scheduling: an Industrial Product-Service System (IPSS) approach
Li et al. Cross-cloud mapreduce for big data
US2022012993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ssessing, correlating, and utilizing online browsing and sales data
CN110852559A (zh) 资源的分配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5525724A (zh) 应用于数据仓库的建模方法、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Tang et al. FusionAI: Decentralized Training and Deploying LLMs with Massive Consumer-Level GPUs
Tiemann et al. Operational flexibility for multi-purpose usage of pooled battery storage systems
Rawat et al. Cloud Computing Applications In Business Development
CN103020437A (zh) 资产评估风险控制系统
CN116307472A (zh) 能源供需互动模型构建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Murugesan et al. Multi-source task scheduling in grid computing environment using linear programming
CN117010541A (zh)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549149A (zh) 智能电网能源交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US20130245804A1 (en) Network based calculations for planning and decision support tasks
CN112418929A (zh) 一种数据共享方法及装置
Nemani The Journey from Computer Time-Sharing to Cloud Computing: A Literature Review.
Yang Intelligent Analysis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Based on Dynamic Network Data
CN117851485A (zh) 电网业务服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557083A (zh) 资源对象的业务流程执行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