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04364A - 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304364A CN116304364A CN202310097054.3A CN202310097054A CN116304364A CN 116304364 A CN116304364 A CN 116304364A CN 202310097054 A CN202310097054 A CN 202310097054A CN 116304364 A CN116304364 A CN 1163043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relationship
- relation
- label
-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4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075 data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85 persist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273 social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79 rub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750 rub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00 valid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6—Search customisation based on social or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8—Organisation or management of web site content, e.g. publishing, maintaining pages or automatic link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1—Social net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及装置,其中,一种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用户提交的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若存在,生成所述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推送;在检测到标签确认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所述用户关系网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文件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服务开始向线上场景延伸,线上服务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用户之间的交互也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环境,而是逐渐在线上环境中进行交互活动,在此过程中,用户之间的用户关系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用户关系能更好地识别对方,进而更好地进行交互活动。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用户提交的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若存在,生成所述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推送。在检测到标签确认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所述用户关系网络。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方法,包括:获取访问用户在目标服务进行用户关系搜索的搜索请求。若所述搜索请求的请求类型为关联请求类型,从用户关系网络中提取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向所述访问用户推荐所述第一关系数据和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所述第二关系数据基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进行关联关系预测后获得;其中,所述用户关系网络,根据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提交的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进行更新。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关系处理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第一用户提交的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标签查询模块,被配置为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标签推送模块,被配置为若存在,生成所述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推送。网络更新模块,被配置为在检测到标签确认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所述用户关系网络。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装置,包括:请求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访问用户在目标服务进行用户关系搜索的搜索请求。数据提取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搜索请求的请求类型为关联请求类型,从用户关系网络中提取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数据推荐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访问用户推荐所述第一关系数据和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所述第二关系数据基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进行关联关系预测后获得;其中,所述用户关系网络,根据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提交的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进行更新。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关系处理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被配置为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获取第一用户提交的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若存在,生成所述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推送。在检测到标签确认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所述用户关系网络。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被配置为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获取访问用户在目标服务进行用户关系搜索的搜索请求。若所述搜索请求的请求类型为关联请求类型,从用户关系网络中提取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向所述访问用户推荐所述第一关系数据和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所述第二关系数据基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进行关联关系预测后获得;其中,所述用户关系网络,根据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提交的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进行更新。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流程:获取第一用户提交的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若存在,生成所述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推送。在检测到标签确认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所述用户关系网络。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流程:获取访问用户在目标服务进行用户关系搜索的搜索请求。若所述搜索请求的请求类型为关联请求类型,从用户关系网络中提取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向所述访问用户推荐所述第一关系数据和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所述第二关系数据基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进行关联关系预测后获得;其中,所述用户关系网络,根据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提交的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进行更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处理流程图;
图2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关系网络的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服务处理场景的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处理流程图;
图4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方法处理流程图;
图5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服务处理场景的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方法处理流程图;
图6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关系处理装置示意图;
图7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装置示意图;
图8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关系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文件的保护范围。
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实施例:
实际应用中,在线上环境中往往采用群组的方式对用户关系进行管理,但是群组管理的方式往往存在人数限制的弊端,每个群组中仅允许存在特定数目的群组成员,并且对于每个用户参与的群组个数也存在限制,每个用户仅能参与特定数目的群组。
针对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关系处理方法,根据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到的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数据,生成反向关系数据对应的正向关系数据向第一用户进行推送,并将第一用户提交的第二用户的用户特征数据和正向关系数据更新至用户关系网络。具体的,在获取到第一用户提交的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之后,查询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并生成查询到的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向第一用户进行推送,在检测到标签确认指令的情况下,将用户特征数据和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用户关系网络,以此通过生成的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对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过程进行辅助配置,提升用户关系配置的便捷性和效率,通过对用户关系网络进行更新来提升用户关系网络中对用户关系管理的全面性和灵活性。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可应用于服务器,具体包括步骤S102至步骤S108。
步骤S102,获取第一用户提交的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
本实施例所述用户关系配置,包括第一用户配置第二用户的用户特征数据和/或配置第二用户的关系标签;其中,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包括用户自身的特征数据和/或用户携带的特征数据,可选的,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包括下述至少一项:名称、联系方式、凭证类型、凭证标识。
本实施例中用户关系,包括用户之间存在的社交关系或者亲属关系,所述社交关系是指存在社交行为的关系,比如朋友关系、同事关系,此外,用户关系还包括通过即时通讯应用进行消息交互的好友关系或者存在线上交易行为的交易关系。
具体实施时,为了提升用户关系配置的便捷性,可提供配置入口,通过配置入口来进行用户关系配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特征数据,通过如下方式获得:根据所述第一用户针对配置入口的触发指令,向所述第一用户展示用户关系配置的配置模板;采集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配置模板录入的所述用户特征数据。
其中,所述配置入口是指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配置入口。
具体的,根据第一用户针对配置入口的触发指令,向第一用户展示包含用户关系配置的配置模板的配置页面;采集第一用户通过配置模板录入的用户特征数据。
为了便于第一用户对用户关系进行管理,在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之后,可在检测到第一用户针对初始页面中第二用户的触发指令的情况下,通过第一用户的终端设备展示第二用户的用户关系详情。
步骤S104,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
上述获取第一用户提交的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本步骤中,查询是否存在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具体的,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
本实施例所述反向关系标签,是指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用户关系的标签,可选的,所述反向关系标签中记录有用户关系,比如反向关系标签中的用户关系或者关联关系为妻子,代表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用户关系为妻子;所述用户关系网络,是指表征每两个用户之间的用户关系或者关联关系的网络,如图2所示的用户关系网络,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代表3个用户节点,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配置的关系标签为丈夫,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关系标签为妻子,其他用户节点对应的用户向其他用户配置的关系标签与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用户关系网络,用于基于用户关系搜索请求,向用户推荐与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和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
具体实施时,为了提升查询反向关系标签的便捷性,可根据第二用户的用户特征数据确定第二用户的用户账号,并基于第二用户的用户账号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若上述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执行之后的执行结果为不存在,执行如下操作:
获取采集的所述第一用户针对所述第二用户配置的关系标签;
将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关系标签更新至所述用户关系网络。
具体的,若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未查询到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可生成进行关系标签录入的提醒信息向第一用户发送,第一用户的终端设备展示该提醒信息和关系标签录入控件,并获取关系标签录入控件触发后采集的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配置的关系标签,并将该关系标签和第二用户的用户特征数据更新至用户关系网络。
其中,所述将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关系标签更新至用户关系网络,包括:根据基于所述用户特征数据查询到的用户账号在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确定第二用户节点,并根据所述正向关系标签在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建立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节点至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的连接关系;将所述正向关系标签和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关联至所述连接关系。
步骤S106,生成所述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推送。
上述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若不存在,获取采集的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配置的关系标签,并将用户特征数据和关系标签更新至用户关系网络,本步骤中,若存在,生成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第一用户进行推送。
本实施例所述正向关系标签,是指与反向关系标签中的用户关系或者关联关系相反的用户关系或者关联关系的标签,比如反向关系标签中的用户关系为妻子,则正向关系标签中的用户关系为丈夫。
具体实施时,在查询到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的情况下,为了便于第一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可生成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第一用户进行推送,以使第一用户基于正向关系标签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
例如,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到的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为妻子,生成反向关系标签的正向关系标签丈夫并向第一用户进行推送。
在生成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第一用户进行推送的过程中,为了提升第一用户的使用体验,可生成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根据反向关系标签和/或正向关系标签丈夫生成辅助配置提醒向第一用户进行推送;沿用上例,反向关系标签为妻子,生成的正向关系标签为丈夫,根据反向关系标签和正向关系标签丈夫生成辅助配置提醒“第二用户将您设为妻子关系,是否将第二用户设置为丈夫”,将辅助配置提醒向第一用户进行推送。
步骤S108,在检测到标签确认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所述用户关系网络。
上述生成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第一用户进行推送,本步骤中,将用户特征数据和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用户关系网络,具体的,在检测到标签确认指令的情况下,将用户特征数据和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用户关系网络。
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在将用户特征数据和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用户关系网络的过程中,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基于所述用户特征数据查询到的用户账号在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确定第二用户节点,并根据所述正向关系标签在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建立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节点至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的连接关系;
将所述正向关系标签和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关联至所述连接关系。
其中,所述用户账号包括用户在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配置服务的服务账号,所述配置服务包括运行于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或者搭载于第三方应用内的子程序。
具体的,根据所述用户账号在用户关系网络中确定第二用户节点,并根据正向关系标签建立第一用户节点指向第二用户节点的连接关系,并将正向关系标签和用户特征数据关联至所述连接关系。
例如,根据用户账号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构建第二用户的第二用户节点,并根据正向关系标签“丈夫”在用户关系网络中建立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节点至第二用户节点的连接关系,并将正向关系标签“丈夫”和第二用户的用户特征数据关联至连接关系。
此外,上述将用户特征数据和正向特征标签更新至用户关系网络的实现过程,可被替换为根据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在用户关系网络中确定第二用户节点,并根据正向关系标签在用户关系网络中建立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节点至第二用户节点的连接关系,将正向关系标签和第二用户的用户特征数据关联至所述连接关系,并与本实施例提供的其他处理步骤组成新的实现方式。
实际应用中,第一用户在对用户关系数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对用户关系数据进行编辑、删除或者新增,提升对用户关系数据进行管理的管理灵活性,其中,所述用户关系数据是指第一用户自身的用户关系数据,该用户关系数据中记录有与第一用户存在关联关系的用户以及直接关联关系的关系类型,比如用户关系数据中记录有与第一用户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二用户,关联关系的关系类型为亲属关系。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根据用户账号确定第二用户节点,并建立第一用户节点与第二用户节点的连接关系,将正向关系标签和用户特征数据关联至所述连接关系的基础上,在检测到标签确认指令的情况下,将用户特征数据和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用户关系网络执行之后,还执行如下操作:
检测所述第一用户针对所述第二用户提交的删除指令;
在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解除所述连接关系,并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节点。
此外,检测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提交的删除指令,并在用户关系网络中解除所述连接关系,删除第二用户节点的过程,可被替换为对将用户特征数据和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用户关系网络进行回滚处理,并与本实施例提供的其他处理步骤组成新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回滚处理,包括:检测所述第一用户针对所述第二用户提交的删除指令;在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解除所述连接关系,并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节点。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为了提升用户关系网络的全面性,进而提升用户在特定场景进行用户关系搜索时的搜索效率,可对用户关系网络中用户的特征数据进行更新处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采用如下方式对用户关系网络中用户特征数据进行更新处理:根据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对所述第二用户在目标服务的服务注册信息进行更新;
和/或,
根据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对第三用户在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针对所述第二用户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进行更新。
其中,所述服务注册信息,是指在目标服务进行服务注册的注册信息,比如第二用户的联系方式、身份凭证标识。所述第三用户是指在用户关系网络中除第一用户、第二用户之外的剩余用户。
具体的,根据用户关系网络中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提交的用户特征数据,对第二用户在目标服务的服务注册信息进行更新或者进行补全处理;和/或,根据用户关系网络中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提交的用户特征数据,对第三用户在用户关系网络中针对第二用户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进行更新或者进行补全处理。
实际应用中,目标用户在进行服务注册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自行录入用户特征数据,比如名称、电话号码等,基于录入的用户特征数据进行服务注册处理,导致服务注册效率低,并且对于特定用户而言,存在注册障碍,比如老年用户存在操作障碍,无法自行录入用户特征数据,导致服务注册失败,针对于此,为了提升服务注册的效率和成功率,便于各类用户进行服务注册,可基于从用户关系网络中读取的目标用户的用户特征数据,向目标用户进行服务注册处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通过如下方式向目标用户进行服务注册处理:
根据访问用户提交的服务注册指令,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读取所述访问用户的用户特征数据;
基于读取到的用户特征数据针对所述访问用户进行服务注册处理。
其中,访问用户可以是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任意一个用户节点对应的任一用户。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用户存在用户关系搜索的需求,比如搜索与自己存在亲属关系的某个用户,为了提升访问用户在用户关系搜索过程中的搜索效率和搜索成功率,同时提升访问用户在用户关系搜索过程中的搜索全面性,可一方面向访问用户推荐与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另一方面向访问用户推荐与访问用户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通过如下方式向访问用户进行关系数据推荐:
根据访问用户提交的进行用户关系搜索的搜索请求,向所述访问用户推荐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和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一关系数据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提取获得,所述第二关系数据基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进行关联关系预测后获得。
其中,所述用户关系搜索是指对与访问用户存在关联关系的用户的搜索,比如搜索与访问用户存在亲属关系的某个用户;可选的,所述直接关联关系,包括访问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获得的关系标签对应的关联关系;所述间接关联关系,包括基于用户关系网络中其他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获得的关系标签进行关联关系预测获得的关联关系。
所述第一关系数据是指包含与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关系标签的关系数据,所述第二关系数据是指包含与访问用户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关系标签的关系数据,如图2所示,第二用户的第一关系数据为“第一用户:妻子”,第二用户的第二关系数据为“第三用户:岳母”。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关联关系预测,包括:
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读取所述访问用户与第一直接用户之间各自向对方配置的第一关系标签,以及所述第一直接用户与第二直接用户之间各自向对方配置的第二关系标签;
根据所述第一关系标签和所述第二关系标签,预测所述访问用户针对所述第二直接用户的第三关系标签。
其中,所述第一直接用户和所述第二直接用户均是指与访问用户具有直接关联关系的用户。
如图2所示,访问用户为第二用户,第一直接用户为第一用户,第二直接用户为第三用户,读取第二用户与第一用户之间各自向对方配置的第一关系标签“妻子、丈夫”,以及第一用户第三用户之间各自向对方配置的第二关系标签“母亲、女儿”,根据第一关系标签“妻子、丈夫”和第二关系标签“母亲、女儿”,预测第二用户针对第三用户的第三关系标签为“岳母”。
在上述根据访问用户提交的进行用户关系搜索的搜索请求,向访问用户推荐与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和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执行之后,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还执行如下操作:
确定所述访问用户在所述第一关系数据和所述第二关系数据中选择的选中用户;
基于所述选中用户执行对应的操作处理。
例如,访问用户在第一关系数据和第二关系数据中选择的选中用户,基于选择的选中用户在转账服务向选中用户进行转账处理。
此外,也可通过如下方式向访问用户进行关系数据推荐:获取访问用户在目标服务进行用户关系搜索的搜索请求;若所述搜索请求的请求类型为关联请求类型,从用户关系网络中提取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向所述访问用户推荐所述第一关系数据和与所述访问用户具有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所述第二关系数据基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进行关联关系预测后获得;可选的,所述用户关系网络,根据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提交的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进行更新。若所述搜索请求的请求类型为预设请求类型,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提取所述第一关系数据,并向所述访问用户推荐所述第一关系数据。
其中,所述预设请求类型包括普通请求类型,在普通请求类型的情况下,可向访问用户推荐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
下述以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在服务处理场景的应用为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关系处理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参见图3,应用于服务处理场景的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获取第一用户提交的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
步骤S304,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
若存在,执行下述步骤S306;
若不存在,获取采集的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配置的关系标签,并将用户特征数据和采集的关系标签更新至用户关系网络。
步骤S306,生成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第一用户进行推送。
步骤S308,在检测到标签确认指令的情况下,根据基于用户特征数据查询到的用户账号在用户关系网络中确定第二用户节点,并根据正向关系标签在用户关系网络中建立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节点至第二用户节点的连接关系。
步骤S310,将正向关系标签和用户特征数据关联至连接关系。
步骤S312,根据访问用户提交的进行用户关系搜索的搜索请求,向访问用户推荐与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和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
步骤S314,确定访问用户在第一关系数据和第二关系数据中选择的选中用户,并基于选中用户执行对应的操作处理。
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方法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方法,在访问用户在目标服务进行用户关系搜素的搜索请求的请求类型为关联请求类型的情况下,从用户关系网络中提取与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并向访问用户推荐第一关系数据和与访问用户具有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以此,通过第一关系数据和第二关系数据两方面的关系数据的推荐,提升推荐处理的全面性,同时通过在访问用户进行用户关系搜索的过程中进行全面性的推荐,来提升搜索效率和搜索成功率。
参照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方法,可应用于服务器,具体包括步骤S402至步骤S406。
步骤S402,获取访问用户在目标服务进行用户关系搜索的搜索请求。
本实施例所述目标服务,是指用户在访问目标服务的过程中存在进行用户关系搜索的搜索需求的服务,比如目标服务为转账服务,访问用户在访问转账服务的过程中,需要确定转账用户,存在搜索转账用户的需求,或者目标服务为辅助支付服务,访问用户在访问辅助支付服务的过程中,需要确定辅助支付的辅助用户,即存在搜索辅助支付用户的需求,此外,目标服务还包括其他类型的服务,其他具有用户关系搜索的搜索需求的服务也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一一列举。
其中,所述用户关系搜索是指对与访问用户存在关联关系的用户的搜索,比如搜索与访问用户存在亲属关系的某个用户。
具体实施时,访问用户可通过触发目标服务的搜索控件提交进行用户关系搜索的搜索请求,本步骤中,获取访问用户在目标服务进行用户关系搜索的搜索请求。
步骤S404,从用户关系网络中提取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
上述获取访问用户在目标服务进行用户关系搜索的搜索请求,本步骤中,从用户关系网络中提取与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具体的,若搜索请求的请求类型为关联请求类型,则从用户关系网络中提取与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
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关系数据是指包含与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关系标签的关系数据;如图2所示,第二用户的第一关系数据为“第一用户:妻子”。所述直接关联关系,包括访问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获得的关系标签对应的关联关系。
所述用户关系网络,是指表征每两个用户之间的用户关系或者关联关系的网络,如图2所示的用户关系网络,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代表3个用户节点,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配置的关系标签为丈夫,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关系标签为妻子,其他用户节点对应的用户向其他用户配置的关系标签与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用户关系网络,用于基于用户关系搜索请求,向用户推荐与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和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
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若所述搜索请求的请求类型为预设请求类型,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提取所述第一关系数据,并向所述访问用户推荐所述第一关系数据。其中,所述预设请求类型包括普通请求类型,在普通请求类型的情况下,可向访问用户推荐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
步骤S406,向所述访问用户推荐所述第一关系数据和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
上述从用户关系网络中提取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本步骤中向访问用户推荐与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和与访问用户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
本实施例所述间接关联关系,包括基于用户关系网络中其他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获得的关系标签进行关联关系预测获得的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系数据是指包含与访问用户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关系标签的关系数据,如图2所示,第二用户的第二关系数据为“第三用户:岳母”。可选的,所述第二关系数据基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进行关联关系预测后获得;可选的,所述用户关系网络,根据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提交的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进行更新。
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关联关系预测,包括:
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读取所述访问用户与第一直接用户之间各自向对方配置的第一关系标签,以及所述第一直接用户与第二直接用户之间各自向对方配置的第二关系标签;
根据所述第一关系标签和所述第二关系标签,预测所述访问用户针对所述第二直接用户的第三关系标签。
其中,所述第一直接用户和所述第二直接用户均是指与访问用户具有直接关联关系的用户。
如图2所示,访问用户为第二用户,第一直接用户为第一用户,第二直接用户为第三用户,读取第二用户与第一用户之间各自向对方配置的第一关系标签“妻子、丈夫”,以及第一用户第三用户之间各自向对方配置的第二关系标签“母亲、女儿”,根据第一关系标签“妻子、丈夫”和第二关系标签“母亲、女儿”,预测第二用户针对第三用户的第三关系标签为“岳母”。
在向访问用户推荐第一关系数据和与访问用户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执行之后,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还执行如下操作:
确定所述访问用户在所述第一关系数据和所述第二关系数据中选择的选中用户;
基于所述选中用户在所述目标服务执行对应的操作处理。
例如,访问用户在第一关系数据和第二关系数据中选择的选中用户,基于选择的选中用户在转账服务向选中用户进行转账处理。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关系网络,通过如下方式更新:
根据第一用户提交的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
生成查询到的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推送;
在检测到标签确认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用户关系网络。
具体的,可获取第一用户提交的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若存在,生成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第一用户进行推送;在检测到标签确认指令的情况下,将用户特征数据和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用户关系网络。
首先获取第一用户提交的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其中所述用户关系配置,包括第一用户配置第二用户的用户特征数据和/或配置第二用户的关系标签;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包括用户自身的特征数据和/或用户携带的特征数据,可选的,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包括下述至少一项:名称、联系方式、凭证类型、凭证标识。
本实施例中用户关系,包括用户之间存在的社交关系或者亲属关系,所述社交关系是指存在社交行为的关系,比如朋友关系、同事关系,此外,用户关系还包括通过即时通讯应用进行消息交互的好友关系或者存在线上交易行为的交易关系。
具体实施时,为了提升用户关系配置的便捷性,可提供配置入口,通过配置入口来进行用户关系配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特征数据,通过如下方式获得:根据所述第一用户针对配置入口的触发指令,向所述第一用户展示用户关系配置的配置模板;采集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配置模板录入的所述用户特征数据。
其中,所述配置入口是指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配置入口。
具体的,根据第一用户针对配置入口的触发指令,向第一用户展示包含用户关系配置的配置模板的配置页面;采集第一用户通过配置模板录入的用户特征数据。
为了便于第一用户对用户关系进行管理,在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之后,可在检测到第一用户针对初始页面中第二用户的触发指令的情况下,通过第一用户的终端设备展示第二用户的用户关系详情。
上述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
上述获取第一用户提交的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在此之后,查询是否存在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具体的,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
所述反向关系标签,是指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用户关系的标签,可选的,所述反向关系标签中记录有用户关系,比如反向关系标签中的用户关系或者关联关系为妻子,代表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用户关系为妻子。
具体实施时,为了提升查询反向关系标签的便捷性,可根据第二用户的用户特征数据确定第二用户的用户账号,并基于第二用户的用户账号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若上述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执行之后的执行结果为不存在,执行如下操作:
获取采集的所述第一用户针对所述第二用户配置的关系标签;
将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关系标签更新至所述用户关系网络。
具体的,若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未查询到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可生成进行关系标签录入的提醒信息向第一用户发送,第一用户的终端设备展示该提醒信息和关系标签录入控件,并获取关系标签录入控件触发后采集的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配置的关系标签,并将该关系标签和第二用户的用户特征数据更新至用户关系网络。
其中,所述将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关系标签更新至用户关系网络,包括:根据基于所述用户特征数据查询到的用户账号确定第二用户节点,并根据所述关系标签建立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节点至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的连接关系;将所述关系标签和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关联至所述连接关系。
上述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若不存在,获取采集的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配置的关系标签,并将用户特征数据和关系标签更新至用户关系网络,若存在,生成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第一用户进行推送。
所述正向关系标签,是指与反向关系标签中的用户关系或者关联关系相反的用户关系或者关联关系的标签,比如反向关系标签中的用户关系为妻子,则正向关系标签中的用户关系为丈夫。
具体实施时,在查询到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的情况下,为了便于第一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可生成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第一用户进行推送,以使第一用户基于正向关系标签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
例如,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到的第二用户针对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为妻子,生成反向关系标签的正向关系标签丈夫并向第一用户进行推送。
在生成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第一用户进行推送的过程中,为了提升第一用户的使用体验,可生成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根据反向关系标签和/或正向关系标签丈夫生成辅助配置提醒向第一用户进行推送;沿用上例,反向关系标签为妻子,生成的正向关系标签为丈夫,根据反向关系标签和正向关系标签丈夫生成辅助配置提醒“第二用户将您设为妻子关系,是否将第二用户设置为丈夫”,将辅助配置提醒向第一用户进行推送。
上述生成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第一用户进行推送,在此之后,将用户特征数据和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用户关系网络,具体的,在检测到标签确认指令的情况下,将用户特征数据和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用户关系网络。
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在将用户特征数据和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用户关系网络的过程中,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基于所述用户特征数据查询到的用户账号在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确定第二用户节点,并根据所述正向关系标签在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建立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节点至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的连接关系;
将所述正向关系标签和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关联至所述连接关系。
其中,所述用户账号包括用户在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配置服务的服务账号,所述配置服务包括运行于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或者搭载于应用程序内的子程序。
具体的,根据所述用户账号在用户关系网络中确定第二用户节点,并根据正向关系标签建立第一用户节点指向第二用户节点的连接关系,并将正向关系标签和用户特征数据关联至所述连接关系。
例如,根据用户账号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构建第二用户的第二用户节点,并根据正向关系标签“丈夫”建立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节点至第二用户节点的连接关系,并将正向关系标签“丈夫”和第二用户的用户特征数据关联至连接关系。
此外,上述将用户特征数据和正向特征标签更新至用户关系网络的实现过程,可被替换为根据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在用户关系网络中确定第二用户节点,并根据正向关系标签在用户关系网络中建立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节点至第二用户节点的连接关系,将正向关系标签和第二用户的用户特征数据关联至所述连接关系,并与本实施例提供的其他处理步骤组成新的实现方式。
实际应用中,第一用户在对用户关系数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对用户关系数据进行编辑、删除或者新增,提升对用户关系数据进行管理的管理灵活性,其中,所述用户关系数据是指第一用户自身的用户关系数据,该用户关系数据中记录有与第一用户存在关联关系的用户以及直接关联关系的关系类型,比如用户关系数据中记录有与第一用户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二用户,关联关系的关系类型为亲属关系。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根据用户账号确定第二用户节点,并建立第一用户节点与第二用户节点的连接关系,将正向关系标签和用户特征数据关联至所述连接关系的基础上,在检测到标签确认指令的情况下,将用户特征数据和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用户关系网络执行之后,还执行如下操作:
检测所述第一用户针对所述第二用户提交的删除指令;
在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解除所述连接关系,并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节点。
此外,检测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提交的删除指令,并在用户关系网络中解除所述连接关系,删除第二用户节点的过程,可被替换为对将用户特征数据和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用户关系网络进行回滚处理,并与本实施例提供的其他处理步骤组成新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回滚处理,包括:检测所述第一用户针对所述第二用户提交的删除指令;在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解除所述连接关系,并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节点。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为了提升用户关系网络的全面性,进而提升用户在特定场景进行用户关系搜索时的搜索效率,可对用户关系网络中用户的特征数据进行更新处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采用如下方式对用户关系网络中用户特征数据进行更新处理:根据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对所述第二用户在目标服务的服务注册信息进行更新;
和/或,
根据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对第三用户在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针对所述第二用户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进行更新。
其中,所述服务注册信息,是指在目标服务进行服务注册的注册信息,比如第二用户的联系方式、身份凭证标识。所述第三用户是指在用户关系网络中除第一用户、第二用户之外的剩余用户。
具体的,根据用户关系网络中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提交的用户特征数据,对第二用户在目标服务的服务注册信息进行更新或者进行补全处理;和/或,根据用户关系网络中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提交的用户特征数据,对第三用户在用户关系网络中针对第二用户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进行更新或者进行补全处理。
实际应用中,目标用户在进行服务注册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自行录入用户特征数据,比如名称、电话号码等,基于录入的用户特征数据进行服务注册处理,导致服务注册效率低,并且对于特定用户而言,存在注册障碍,比如老年用户存在操作障碍,无法自行录入用户特征数据,导致服务注册失败,针对于此,为了提升服务注册的效率和成功率,便于各类用户进行服务注册,可基于从用户关系网络中读取的目标用户的用户特征数据,向目标用户进行服务注册处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通过如下方式向目标用户进行服务注册处理:
根据访问用户提交的服务注册指令,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读取所述访问用户的用户特征数据;
基于读取到的用户特征数据针对所述访问用户进行服务注册处理。
其中,访问用户可以是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任意一个用户节点对应的任一用户。
下述以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方法在服务处理场景的应用为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关系处理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参见图5,应用于服务处理场景的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2,获取访问用户在目标服务进行用户关系搜索的搜索请求。
步骤S504,若搜索请求的请求类型为关联请求类型,从用户关系网络中提取与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
步骤S506,向访问用户推荐第一关系数据和与访问用户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
步骤S508,确定访问用户在第一关系数据和第二关系数据中选择的选中用户。
步骤S510,基于选中用户在目标服务执行对应的操作处理。
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用户关系处理装置实施例如下: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户关系处理方法,与之相对应的,还提供了一种用户关系处理装置,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参照图6,其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关系处理装置示意图。
由于装置实施例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的部分请参见上述提供的方法实施例的对应说明即可。下述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关系处理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602,被配置为获取第一用户提交的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
标签查询模块604,被配置为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
标签推送模块606,被配置为若存在,生成所述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推送;
网络更新模块608,被配置为在检测到标签确认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所述用户关系网络。
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装置实施例如下: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方法,与之相对应的,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装置,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参照图7,其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装置示意图。
由于装置实施例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的部分请参见上述提供的方法实施例的对应说明即可。下述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装置,包括:
请求获取模块702,被配置为获取访问用户在目标服务进行用户关系搜索的搜索请求;
数据提取模块704,被配置为若所述搜索请求的请求类型为关联请求类型,从用户关系网络中提取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
数据推荐模块706,被配置为向所述访问用户推荐所述第一关系数据和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所述第二关系数据基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进行关联关系预测后获得;
其中,所述用户关系网络,根据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提交的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进行更新。
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用户关系处理设备实施例如下:
对应上述描述的一种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关系处理设备,该用户关系处理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提供的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图8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关系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关系处理设备,包括:
如图8所示,用户关系处理设备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处理器801和存储器802,存储器802中可以存储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或数据。其中,存储器802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器802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未示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用户关系处理设备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更进一步地,处理器801可以设置为与存储器802通信,在用户关系处理设备上执行存储器802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户关系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803,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804,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805,一个或一个以上键盘806等。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用户关系处理设备包括有存储器,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程序,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且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且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用户关系处理设备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该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用于进行以下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获取第一用户提交的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
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
若存在,生成所述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推送;
在检测到标签确认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所述用户关系网络。
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设备实施例如下:
对应上述描述的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方法,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设备,该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提供的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方法,图9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设备,包括:
如图9所示,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设备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存储器902中可以存储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或数据。其中,存储器902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器902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未示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设备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更进一步地,处理器901可以设置为与存储器902通信,在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设备上执行存储器902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903,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904,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905,一个或一个以上键盘906等。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设备包括有存储器,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程序,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且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且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设备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该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用于进行以下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获取访问用户在目标服务进行用户关系搜索的搜索请求;
若所述搜索请求的请求类型为关联请求类型,从用户关系网络中提取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
向所述访问用户推荐所述第一关系数据和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所述第二关系数据基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进行关联关系预测后获得;
其中,所述用户关系网络,根据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提交的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进行更新。
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存储介质实施例如下:
对应上述描述的一种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
本实施例提供的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流程:
获取第一用户提交的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
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
若存在,生成所述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推送;
在检测到标签确认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所述用户关系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关于一种存储介质的实施例与本说明书中关于一种用户关系处理方法的实施例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因此该实施例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见前述对应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提供的另一种存储介质实施例如下:
对应上述描述的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方法,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存储介质。
本实施例提供的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流程:
获取访问用户在目标服务进行用户关系搜索的搜索请求;
若所述搜索请求的请求类型为关联请求类型,从用户关系网络中提取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
向所述访问用户推荐所述第一关系数据和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所述第二关系数据基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进行关联关系预测后获得;
其中,所述用户关系网络,根据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提交的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进行更新。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关于另一种存储介质的实施例与本说明书中关于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方法的实施例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因此该实施例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见前述对应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在20世纪3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 Description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控制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控制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控制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器:ARC625D、Atmel AT91SAM、Microchip PIC18F26K20以及Silicone Labs C8051F320,存储器控制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存储器的控制逻辑的一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实施例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说明书是参照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文件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文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文件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文件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文件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提交的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
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
若存在,生成所述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推送;
在检测到标签确认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所述用户关系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关系处理方法,还包括:
根据访问用户提交的进行用户关系搜索的搜索请求,向所述访问用户推荐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和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关系数据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提取获得,所述第二关系数据基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进行关联关系预测后获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关系处理方法,还包括:
根据访问用户提交的服务注册指令,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读取所述访问用户的用户特征数据;
基于读取到的用户特征数据针对所述访问用户进行服务注册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关系处理方法,所述在检测到标签确认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所述用户关系网络步骤执行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对所述第二用户在目标服务的服务注册信息进行更新;
和/或,
根据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对第三用户在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针对所述第二用户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进行更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关系处理方法,所述将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所述用户关系网络,包括:
根据基于所述用户特征数据查询到的用户账号在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确定第二用户节点,并根据所述正向关系标签在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建立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节点至所述第二用户节点的连接关系;
将所述正向关系标签和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关联至所述连接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关系处理方法,所述在检测到标签确认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所述用户关系网络步骤执行之后,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用户针对所述第二用户提交的删除指令;
在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解除所述连接关系,并删除所述第二用户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关系处理方法,若所述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步骤执行之后的执行结果为不存在,执行如下操作:
获取采集的所述第一用户针对所述第二用户配置的关系标签;
将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关系标签更新至所述用户关系网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关系处理方法,所述用户特征数据,通过如下方式获得: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针对配置入口的触发指令,向所述第一用户展示用户关系配置的配置模板;
采集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所述配置模板录入的所述用户特征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关系处理方法,所述根据访问用户提交的进行用户关系搜索的搜索请求,向所述访问用户推荐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和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步骤执行之后,还包括:
确定所述访问用户在所述第一关系数据和所述第二关系数据中选择的选中用户;
基于所述选中用户执行对应的操作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关系处理方法,所述关联关系预测,包括:
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读取所述访问用户与第一直接用户之间各自向对方配置的第一关系标签,以及所述第一直接用户与第二直接用户之间各自向对方配置的第二关系标签;
根据所述第一关系标签和所述第二关系标签,预测所述访问用户针对所述第二直接用户的第三关系标签。
11.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访问用户在目标服务进行用户关系搜索的搜索请求;
若所述搜索请求的请求类型为关联请求类型,从用户关系网络中提取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
向所述访问用户推荐所述第一关系数据和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所述第二关系数据基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进行关联关系预测后获得;
其中,所述用户关系网络,根据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提交的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进行更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访问用户在所述第一关系数据和所述第二关系数据中选择的选中用户;
基于所述选中用户在所述目标服务执行对应的操作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搜索请求的请求类型为预设请求类型,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提取所述第一关系数据,并向所述访问用户推荐所述第一关系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方法,所述关联关系预测,包括:
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中读取所述访问用户与第一直接用户之间各自向对方配置的第一关系标签,以及所述第一直接用户与第二直接用户之间各自向对方配置的第二关系标签;
根据所述第一关系标签和所述第二关系标签,预测所述访问用户针对所述第二直接用户的第三关系标签。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方法,所述用户关系网络,通过如下方式更新:
根据第一用户提交的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
生成查询到的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推送;
在检测到标签确认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用户关系网络。
16.一种用户关系处理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第一用户提交的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
标签查询模块,被配置为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
标签推送模块,被配置为若存在,生成所述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推送;
网络更新模块,被配置为在检测到标签确认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所述用户关系网络。
17.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装置,包括:
请求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访问用户在目标服务进行用户关系搜索的搜索请求;
数据提取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搜索请求的请求类型为关联请求类型,从用户关系网络中提取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
数据推荐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访问用户推荐所述第一关系数据和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所述第二关系数据基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进行关联关系预测后获得;
其中,所述用户关系网络,根据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提交的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进行更新。
18.一种用户关系处理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被配置为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获取第一用户提交的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
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
若存在,生成所述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推送;
在检测到标签确认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所述用户关系网络。
19.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推荐处理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被配置为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获取访问用户在目标服务进行用户关系搜索的搜索请求;
若所述搜索请求的请求类型为关联请求类型,从用户关系网络中提取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
向所述访问用户推荐所述第一关系数据和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所述第二关系数据基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进行关联关系预测后获得;
其中,所述用户关系网络,根据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提交的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进行更新。
20.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流程:
获取第一用户提交的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的用户特征数据;
在用户关系网络中查询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
若存在,生成所述反向关系标签对应的正向关系标签并向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推送;
在检测到标签确认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正向关系标签更新至所述用户关系网络。
21.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流程:
获取访问用户在目标服务进行用户关系搜索的搜索请求;
若所述搜索请求的请求类型为关联请求类型,从用户关系网络中提取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的第一关系数据;
向所述访问用户推荐所述第一关系数据和与所述访问用户存在间接关联关系的第二关系数据;所述第二关系数据基于所述用户关系网络进行关联关系预测后获得;
其中,所述用户关系网络,根据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进行用户关系配置提交的用户特征数据和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配置的反向关系标签进行更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97054.3A CN116304364A (zh) | 2023-01-12 | 2023-01-12 | 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97054.3A CN116304364A (zh) | 2023-01-12 | 2023-01-12 | 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304364A true CN116304364A (zh) | 2023-06-23 |
Family
ID=86826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097054.3A Pending CN116304364A (zh) | 2023-01-12 | 2023-01-12 | 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304364A (zh) |
-
2023
- 2023-01-12 CN CN202310097054.3A patent/CN116304364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64812B (zh) | 信息脱敏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3434910B (zh) | 一种业务数据上链方法及装置 | |
CN110020427B (zh) | 策略确定方法和装置 | |
CN112258295B (zh) | 记录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3191908B (zh) | 理赔审核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3656679B (zh) | 用户搜索方法及装置 | |
CN112015569B (zh) | 消息提醒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6049761A (zh)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7935915A (zh) | 一种基因表达量的检测数据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3643030B (zh) | 交易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0502589B (zh) | 一种节点血缘关系确定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CN115905266B (zh) | 图结构数据的处理方法和用于图结构数据的存储引擎 | |
CN110245136B (zh) | 数据检索方法及装置、设备及存储设备 | |
CN110008398B (zh) | 一种数据分类管理推荐方法及装置 | |
CN115617973B (zh) | 一种基于智能数据处理的信息获取方法 | |
CN116017395A (zh) | 资源转移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6304364A (zh) | 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1324778B (zh) | 数据、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2039971B (zh) | 数据记录方法及装置、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 |
CN115994272A (zh) | 社交关系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2257060B (zh) | 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2527387B (zh) | 应用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10704733B (zh) | 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5905267A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6051182A (zh) | 会员凭证处理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