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02711A - 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02711A
CN116302711A CN202310565705.7A CN202310565705A CN116302711A CN 116302711 A CN116302711 A CN 116302711A CN 202310565705 A CN202310565705 A CN 202310565705A CN 116302711 A CN116302711 A CN 1163027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system
source application
data
source
standb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657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02711B (zh
Inventor
王涛
孙涛
张英
赵星磊
王恬
程晓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ere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Jere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Jere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Jere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657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027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02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02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02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027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15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at system leve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06F11/1461Backup scheduling polic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79Generic software techniques for error detection or fault masking
    • G06F11/1482Generic software techniques for error detection or fault masking by means of middleware or OS function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对源应用系统进行镜像操作,获得备应用系统;将所述源应用系统的系统数据同步至所述备应用系统;按照预设参数类型对所述源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获得监控参数;当对所述监控参数校验不通过时,将所述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所述备应用系统。应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云应用系统容灾。

Description

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云平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还涉及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云应用系统是在云平台环境下采用应用服务托管的方式构建得到,一般是内容信息发布及对外宣传的重要渠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系统趋于成熟,访问率越来越高,用户访问云上应用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访问异常或需要暂时中断服务等各种不可预料的情况,这就要求对应用系统运行中的故障具有容灾的能力,例如,黑客攻击、服务器升级重启或软硬件故障等情况都将使用户都无法访问网络资源,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因此,需要使用容灾技术提高应用服务可用性的目的。目前,传统容灾技术一般需要安装容灾软件,将会额外占有服务器资源,并且需要一步步配置才能完成,或是通过数据迁移、服务器环境、调用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等方面的配置,流程较为复杂,操作较为不便,开发代价高,且会限制未来扩展。
因此,如何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云应用系统容灾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该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可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云应用系统容灾;本申请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包括:
对源应用系统进行镜像操作,获得备应用系统;
将所述源应用系统的系统数据同步至所述备应用系统;
按照预设参数类型对所述源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获得监控参数;
当对所述监控参数校验不通过时,将所述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所述备应用系统。
可选地,所述按照预设参数类型对所述源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获得监控参数,包括:
按照所述预设参数类型对所述源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获得系统端口状态、系统IP可用性、系统响应时间、系统状态码;
将所述系统端口状态、所述系统IP可用性、所述系统响应时间、所述系统状态码组合为所述监控参数。
可选地,所述当对所述监控参数校验不通过时,将所述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所述备应用系统,包括:
获取各所述预设参数类型对应的阈值条件;
判断所述监控参数中各所述预设参数类型的参数值是否均满足相应的阈值条件;
若否,则确定对所述监控参数校验不通过,并将所述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所述备应用系统。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源应用系统的系统数据同步至所述备应用系统,包括:
在所述源应用系统的源数据库中提取源应用数据表;
在所述源应用数据表中提取所述源应用系统的系统数据;
将所述系统数据存储至所述备应用系统的备数据库;
按照所述源应用数据表在所述备数据库中为所述系统数据插入备应用数据表。
可选地,所述对源应用系统进行镜像操作,获得备应用系统,包括:
确定所述源应用系统的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
利用预设镜像工具为所述应用软件和所述操作系统创建镜像,获得应用软件镜像和操作系统镜像;
利用所述应用软件镜像和所述操作系统镜像生成所述备应用系统。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源应用系统进行预设类型参数的数据采集,获得监控参数之前,还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自主切换指令;
若是,则将所述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所述备应用系统;
若否,则执行所述对所述源应用系统进行预设类型参数的数据采集,获得监控参数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对所述监控参数校验不通过时,输出告警提示。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装置,包括:
镜像模块,用于对源应用系统进行镜像操作,获得备应用系统;
同步模块,用于将所述源应用系统的系统数据同步至所述备应用系统;
采集模块,用于按照预设参数类型对所述源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获得监控参数;
切换模块,用于当对所述监控参数校验不通过时,将所述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所述备应用系统。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任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任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包括:对源应用系统进行镜像操作,获得备应用系统;将所述源应用系统的系统数据同步至所述备应用系统;按照预设参数类型对所述源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获得监控参数;当对所述监控参数校验不通过时,将所述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所述备应用系统。
应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利用云服务资源内的镜像技术实现了云平台中源应用系统的镜像创建,并结合数据同步技术实现对应于源应用系统的备应用系统构建,然后,对源应用系统进行指定参数类型的数据监控,并在监控数据校验不通过时直接进行业务切换操作,得以将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备应用系统,从而实现云应用系统的容灾功能,显然,基于该种实现方式,无需使用第三方容灾软件,无需额外占用系统资源,仅在应用系统原有管理系统上启动即可,有效地降低了开发成本,节省了部署时间,因此,实现了高效率、低成本的云应用系统容灾技术。
本申请所提供的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同样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的介绍。当然,下面有关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描述的仅仅是本申请中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所获得的其他附图也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另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该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可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云应用系统容灾;本申请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为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可以包括如下S101至S104。
S101:对源应用系统进行镜像操作,获得备应用系统。
本步骤旨在实现源应用系统的镜像操作,其中,源应用系统即为云平台中需要进行容灾的云应用系统。当需要对该源应用系统进行容灾时,可以先对其执行镜像操作,以得到对应于源应用系统的系统镜像,也即上述备应用系统。
S102:将源应用系统的系统数据同步至备应用系统。
本步骤旨在实现源应用系统与备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可以理解的是,若要实现系统容灾技术,除创建源应用系统的镜像备份之外,还需要将源应用系统中的系统数据同步至备应用系统,方可使得备应用系统可以基于该系统数据承接并继续处理源应用系统中的系统业务,保证系统业务的不间断进行,从而实现系统容灾。因此,在对源应用系统创建得到响应的备应用系统之后,即可将源应用系统中的系统数据同步至备应用系统中。
S103:按照预设参数类型对源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获得监控参数。
本步骤旨在实现源应用系统中监控参数的采集,也就是,按照预先设定的参数类型,对源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得到各预设参数类型对应的参数值,这些参数值即上述监控参数。需要说明的是,监控参数用于确定源应用系统的当前状态,以确定是否需要对源应用系统进行业务切换,例如,当基于监控参数确定源应用系统处于非正常状态时,则可以确定当前需要执行业务切换操作;反之,当基于监控参数确定源应用系统处于正常状态时,则可以确定当前不需要执行业务切换操作。
其中,预设参数类型的具体内容并不影响本技术方案的实施,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S104:当对监控参数校验不通过时,将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备应用系统。
本步骤旨在实现源应用系统的业务切换。如上所述,监控参数用于确定源应用系统的当前状态,以确定是否需要对源应用系统进行业务切换,在实现过程中,可以对监控参数进行校验,如若校验通过,则说明源应用系统当前处于正常状态,无需进行业务切换;反之,如若校验不通过,则说明源应用系统当前处于非正常状态,需要进行业务切换,此时,则可以将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备应用系统,由备应用系统对源应用系统中的系统业务继续进行处理。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利用云服务资源内的镜像技术实现了云平台中源应用系统的镜像创建,并结合数据同步技术实现对应于源应用系统的备应用系统构建,然后,对源应用系统进行指定参数类型的数据监控,并在监控数据校验不通过时直接进行业务切换操作,得以将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备应用系统,从而实现云应用系统的容灾功能,显然,基于该种实现方式,无需使用第三方容灾软件,无需额外占用系统资源,仅在应用系统原有管理系统上启动即可,有效地降低了开发成本,节省了部署时间,因此,实现了高效率、低成本的云应用系统容灾技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按照预设参数类型对源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获得监控参数,可以包括:
按照预设参数类型对源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获得系统端口状态、系统IP可用性、系统响应时间、系统状态码;
将系统端口状态、系统IP可用性、系统响应时间、系统状态码组合为监控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控参数的采集方法。在监控参数采集过程中,可以按照预设参数类型对源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获得系统端口状态(用于确定源应用系统的相关端口是否存活和连通)、系统IP可用性(用于确定源应用系统的IP是否可用)、系统响应时间(用于确定源应用系统的访问响应时间是否在预设时间内)、系统状态码(用于确定源应用系统的当前状态),由此,这些数据即组合为监控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执行RegisteredPorts方法实现系统端口状态的获取;可以通过执行time_starttransfer方法实现系统响应时间的获取;可以通过执行HttpResponse方法实现系统状态码的获取;可以通过源应用系统自带的requests库实现系统IP可用性的获取。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当对监控参数校验不通过时,将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备应用系统,可以包括:
获取各预设参数类型对应的阈值条件;
判断监控参数中各预设参数类型的参数值是否均满足相应的阈值条件;
若否,则确定对监控参数校验不通过,并将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备应用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监控参数进行校验的实现方法。具体而言,针对上述各类预设参数类型,可以分别预先设定相应的阈值条件(当然,不同类型的参数,对应于不同的阈值条件);然后判断监控参数中各预设参数类型的参数值是否均满足相应的阈值条件(对应于上一实施例,具体可以为判断系统端口状态是否满足标准系统端口状态、判断系统IP可用性是否满足标准系统IP可用性、判断系统响应时间是否满足标准系统响应时间、判断系统状态码是否满足标准系统状态码),若均满足各自对应的阈值条件,则可以确定对监控参数校验通过,无需进行源应用系统中系统业务的切换操作;反之,如若监控参数中存在任意一个参数值不满足其对应的阈值条件,则可以确定对监控参数校验不通过,此时,继续执行将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备应用系统的步骤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将源应用系统的系统数据同步至备应用系统,可以包括:
在源应用系统的源数据库中提取源应用数据表;
在源应用数据表中提取源应用系统的系统数据;
将系统数据存储至备应用系统的备数据库;
按照源应用数据表在备数据库中为系统数据插入备应用数据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将源应用系统的系统数据同步至备应用系统的实现方法。可以理解的是,云应用系统一般通过创建数据库实现自身系统数据的存储,且系统数据在数据库中一般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存储,因此,可以在源应用系统的源数据库中提取得到源应用数据表,也就是保存有源应用系统的系统数据的数据表,由此,即可在源应用数据表中提取得到源应用系统的系统数据;进一步,将系统数据存储至备应用系统的备数据库,当然,该备数据库同样可以通过镜像操作构建得到;最后,按照源应用数据表的格式在备数据库中为系统数据插入相应的备应用数据表即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executeUpdate方法执行导入语句,以实现备应用数据表的导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对源应用系统进行镜像操作,获得备应用系统,可以包括:
确定源应用系统的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
利用预设镜像工具为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创建镜像,获得应用软件镜像和操作系统镜像;
利用应用软件镜像和操作系统镜像生成备应用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源应用系统进行镜像操作获得备应用系统的实现方法。可以理解的是,云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和在操作系统中部署的应用软件,因此,可以先确定源应用系统的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然后利用预设镜像工具为二者创建镜像,得到相应的应用软件镜像和操作系统镜像,由此,即可利用应用软件镜像和操作系统镜像生成备应用系统。其中,预设镜像工具具体可以为Swarm工具,Swarm是管理跨节点容器的编排工具,其可以将Docker节点虚拟化为一个主机,只要在单一主机上操作就能完成对整个容器的管理工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对源应用系统进行预设类型参数的数据采集,获得监控参数之前,还可以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自主切换指令;
若是,则将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备应用系统;
若否,则执行对源应用系统进行预设类型参数的数据采集,获得监控参数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容灾方法还可以实现自主容灾功能,也就是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系统业务的一键切换。具体而言,可以增设一键切换按键,当源应用系统需要测试或维护时,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点击一键切换按键实现系统业务的切换。有基于此,在完成镜像操作和数据同步之后,可以实时监测是否接收到自主切换指令,即技术人员通过点击一键切换按键发起的自主切换指令,若是,则可以无需进行监控参数的采集,直接执行将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备应用系统的步骤即可,从而实现基于自主选择的系统容灾技术。反之,如若未接收到自主切换指令,则可以继续执行对源应用系统进行预设类型参数的数据采集,获得监控参数的步骤,实现基于实时数据监控的系统容灾技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还可以包括:
当对监控参数校验不通过时,输出告警提示。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容灾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实现异常告警功能。如上所述,如若对监控参数的校验通过,则说明源应用系统当前处于正常状态,无需进行业务切换;如若对监控参数的校验不通过,则说明源应用系统当前处于非正常状态,需要进行业务切换。因此,当对监控参数的校验不通过确定源应用系统当前处于非正常状态时,即可输出告警提示,用于提醒工作人员源应用系统出现异常,需要进行异常维护。其中,告警方式并不唯一,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指示灯告警、显示界面提示告警、声音告警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
请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另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实现流程如下:
一、创建生成镜像:
根据源应用系统运行所需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利用Swarm工具创建整机镜像,得到备应用系统及其数据库。
二、同步数据:
1.从源应用系统数据库中提取存储源应用系统的系统数据的所有数据表;
2.对数据表进行分类和标记等处理,并存储至备应用系统的数据库中;
3.通过executeUpdate方法执行导入语句,在备应用系统的数据库中插入数据表。
三、根据可用性监控对应用系统进行可用验证:
1、执行RegisteredPorts方法,通过TCP/IP协议发送和接收数据包,获得系统端口的开启状态,以探测系统端口(80端口和443端口)是否存活和连通;
2、使用time_starttransfer方法,建立TCP连接,发出请求到服务器,以获取源应用系统的访问响应时间;
3、使用系统自带的requests库,检测系统的IP可用性;
4、利用HttpResponse方法,获取系统的http staus状态码是否为200的正常值,系统状态码200表示请求成功;系统状态码与系统状态的对应关系如下:
(1)404 Not Found:客户端所请求的URI不对应于任何资源;
(2)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存在服务期方面的问题;
(3)304:客户端所访问的页面未更新;
(4)200:客户端请求成功。
5、对以上获取到的4类信息逐条与相应的指标阈值进行比对,若存在任一信息不满足相应的指标阈值,则确定源应用系统处于非正常状态;若全部满足阈值条件,则确定源应用系统处于正常状态。
四、故障切换:
当确定源应用系统处于非常正常状态时,将源应用系统中正在运行的系统业务切换至备应用系统。
此外,当源应用系统需要测试或维护,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手动进行故障切换。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利用云服务资源内的镜像技术实现了云平台中源应用系统的镜像创建,并结合数据同步技术实现对应于源应用系统的备应用系统构建,然后,对源应用系统进行指定参数类型的数据监控,并在监控数据校验不通过时直接进行业务切换操作,得以将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备应用系统,从而实现云应用系统的容灾功能,显然,基于该种实现方式,无需使用第三方容灾软件,无需额外占用系统资源,仅在应用系统原有管理系统上启动即可,有效地降低了开发成本,节省了部署时间,因此,实现了高效率、低成本的云应用系统容灾技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装置。
请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装置可以包括:
镜像模块1,用于对源应用系统进行镜像操作,获得备应用系统;
同步模块2,用于将源应用系统的系统数据同步至备应用系统;
采集模块3,用于按照预设参数类型对源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获得监控参数;
切换模块4,用于当对监控参数校验不通过时,将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备应用系统。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装置,利用云服务资源内的镜像技术实现了云平台中源应用系统的镜像创建,并结合数据同步技术实现对应于源应用系统的备应用系统构建,然后,对源应用系统进行指定参数类型的数据监控,并在监控数据校验不通过时直接进行业务切换操作,得以将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备应用系统,从而实现云应用系统的容灾功能,显然,基于该种实现方式,无需使用第三方容灾软件,无需额外占用系统资源,仅在应用系统原有管理系统上启动即可,有效地降低了开发成本,节省了部署时间,因此,实现了高效率、低成本的云应用系统容灾技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采集模块3可具体用于按照预设参数类型对源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获得系统端口状态、系统IP可用性、系统响应时间、系统状态码;将系统端口状态、系统IP可用性、系统响应时间、系统状态码组合为监控参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切换模块4可具体用于获取各预设参数类型对应的阈值条件;判断监控参数中各预设参数类型的参数值是否均满足相应的阈值条件;若否,则确定对监控参数校验不通过,并将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备应用系统。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同步模块2可具体用于在源应用系统的源数据库中提取源应用数据表;在源应用数据表中提取源应用系统的系统数据;将系统数据存储至备应用系统的备数据库;按照源应用数据表在备数据库中为系统数据插入备应用数据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镜像模块1可具体用于确定源应用系统的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利用预设镜像工具为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创建镜像,获得应用软件镜像和操作系统镜像;利用应用软件镜像和操作系统镜像生成备应用系统。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装置还可以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在上述对源应用系统进行预设类型参数的数据采集,获得监控参数之前,判断是否接收到自主切换指令;若是,则将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备应用系统;若否,则执行对源应用系统进行预设类型参数的数据采集,获得监控参数的步骤。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装置还可以包括:
告警模块,用于当对监控参数校验不通过时,输出告警提示。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介绍请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做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
请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可实现如上述任意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的步骤。
如图4所示,为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存储器11、通信接口12和通信总线13。处理器10、存储器11、通信接口12均通过通信总线1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10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特定应用集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等。
处理器10可以调用存储器11中存储的程序,具体的,处理器10可以执行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的实施例中的操作。
存储器11中用于存放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11中至少存储有用于实现以下功能的程序:
对源应用系统进行镜像操作,获得备应用系统;
将源应用系统的系统数据同步至备应用系统;
按照预设参数类型对源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获得监控参数;
当对监控参数校验不通过时,将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备应用系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11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以及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
此外,存储器1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通信接口12可以为通信模块的接口,用于与其他设备或者系统连接。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限定,在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4所示的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如上述任意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的步骤。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介绍请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做赘述。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源应用系统进行镜像操作,获得备应用系统;
将所述源应用系统的系统数据同步至所述备应用系统;
按照预设参数类型对所述源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获得监控参数;
当对所述监控参数校验不通过时,将所述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所述备应用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参数类型对所述源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获得监控参数,包括:
按照所述预设参数类型对所述源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获得系统端口状态、系统IP可用性、系统响应时间、系统状态码;
将所述系统端口状态、所述系统IP可用性、所述系统响应时间、所述系统状态码组合为所述监控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对所述监控参数校验不通过时,将所述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所述备应用系统,包括:
获取各所述预设参数类型对应的阈值条件;
判断所述监控参数中各所述预设参数类型的参数值是否均满足相应的阈值条件;
若否,则确定对所述监控参数校验不通过,并将所述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所述备应用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源应用系统的系统数据同步至所述备应用系统,包括:
在所述源应用系统的源数据库中提取源应用数据表;
在所述源应用数据表中提取所述源应用系统的系统数据;
将所述系统数据存储至所述备应用系统的备数据库;
按照所述源应用数据表在所述备数据库中为所述系统数据插入备应用数据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源应用系统进行镜像操作,获得备应用系统,包括:
确定所述源应用系统的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
利用预设镜像工具为所述应用软件和所述操作系统创建镜像,获得应用软件镜像和操作系统镜像;
利用所述应用软件镜像和所述操作系统镜像生成所述备应用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源应用系统进行预设类型参数的数据采集,获得监控参数之前,还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自主切换指令;
若是,则将所述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所述备应用系统;
若否,则执行所述对所述源应用系统进行预设类型参数的数据采集,获得监控参数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对所述监控参数校验不通过时,输出告警提示。
8.一种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镜像模块,用于对源应用系统进行镜像操作,获得备应用系统;
同步模块,用于将所述源应用系统的系统数据同步至所述备应用系统;
采集模块,用于按照预设参数类型对所述源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获得监控参数;
切换模块,用于当对所述监控参数校验不通过时,将所述源应用系统的系统业务切换至所述备应用系统。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的步骤。
CN202310565705.7A 2023-05-19 2023-05-19 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3027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65705.7A CN116302711B (zh) 2023-05-19 2023-05-19 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65705.7A CN116302711B (zh) 2023-05-19 2023-05-19 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02711A true CN116302711A (zh) 2023-06-23
CN116302711B CN116302711B (zh) 2023-10-03

Family

ID=86785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65705.7A Active CN116302711B (zh) 2023-05-19 2023-05-19 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0271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2847A (zh) * 2013-05-06 2014-11-12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云计算环境下的无状态化虚拟机及其应用
CN109828867A (zh) * 2019-01-31 2019-05-3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跨数据中心的云主机灾备方法及系统
CN109947591A (zh) * 2017-12-20 2019-06-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库异地灾备系统及其部署方法、部署装置
CN110727547A (zh) * 2019-09-11 2020-01-24 上海爱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Docker应用容器的系统及方法
US20200183799A1 (en) * 2018-12-07 2020-06-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Generation of host requests to a storage controller for read diagnostic parameters for a data mirroring configuration
CN113821376A (zh) * 2021-08-19 2021-12-21 广东电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灾备的一体化备份容灾方法及系统
CN114201370A (zh) * 2022-02-21 2022-03-18 山东捷瑞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页文件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4237991A (zh) * 2021-12-20 2022-03-25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冷备模式的主备服务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089197A (zh) * 2023-03-22 2023-05-09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设备切换演练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2847A (zh) * 2013-05-06 2014-11-12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云计算环境下的无状态化虚拟机及其应用
CN109947591A (zh) * 2017-12-20 2019-06-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库异地灾备系统及其部署方法、部署装置
US20200183799A1 (en) * 2018-12-07 2020-06-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Generation of host requests to a storage controller for read diagnostic parameters for a data mirroring configuration
CN109828867A (zh) * 2019-01-31 2019-05-3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跨数据中心的云主机灾备方法及系统
CN110727547A (zh) * 2019-09-11 2020-01-24 上海爱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Docker应用容器的系统及方法
CN113821376A (zh) * 2021-08-19 2021-12-21 广东电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灾备的一体化备份容灾方法及系统
CN114237991A (zh) * 2021-12-20 2022-03-25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冷备模式的主备服务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201370A (zh) * 2022-02-21 2022-03-18 山东捷瑞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页文件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6089197A (zh) * 2023-03-22 2023-05-09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设备切换演练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红玲;杨红军;洪佩雯;朱凌云;: "异构政务云平台的搭建与运营", 电信科学, no. 1, pages 93 - 10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02711B (zh) 202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34170B (zh) 一种服务器集群的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13037560B (zh) 业务流量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2817791B (zh) 一种工作面集群开采状态的移动端监控方法
CN112506702B (zh) 数据中心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088254A1 (zh) 一种用户态网络文件系统双栈访问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583648B (zh) 一种基于dns的智能服务故障处理方法
CN112350854B (zh) 一种流量故障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76941B (zh)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21184587A1 (zh) 基于Prometheus的私有云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128299A1 (zh) 一种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13835836B (zh) 动态发布容器服务的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1338893A (zh) 进程日志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465741B (zh) 一种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39900A (zh) 一种高效网络数据包协议分析方法和系统
CN113225339A (zh) 网络安全监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55544A (zh) 一种web系统的可用性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GB2504728A (en) Second failure data capture in co-operating multi-image systems
CN116302711B (zh) 基于云平台镜像的容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62938A (zh) 数据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6074095A (zh) 一种日志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98622A (zh) 数据监控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CN113515425A (zh) 数据动态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CN113031569A (zh) 一种核聚变控制系统的监听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CN116074388B (zh) 一种基于日志队列的流量转发方法及系统
CN110932927B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