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99717A - 一种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99717A
CN116299717A CN202310110395.XA CN202310110395A CN116299717A CN 116299717 A CN116299717 A CN 116299717A CN 202310110395 A CN202310110395 A CN 202310110395A CN 116299717 A CN116299717 A CN 1162997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nsional
seismic
sand
sand body
analy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103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子玉
范廷恩
谢晓军
陈莹
白海强
徐建永
高玉飞
唐武
熊连桥
李建平
李鑫
徐微
韩雅坤
王诗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esearch Center of CNOOC China Ltd
CNOOC China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esearch Center of CNOOC China Ltd
CNOOC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esearch Center of CNOOC China Ltd, CNOOC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esearch Center of CNOOC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1039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997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99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997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4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 G01V1/44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using generators and receivers in the same well
    • G01V1/48Processing data
    • G01V1/50Analysing data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1Analysis by combining or comparing a seismic data set with other data
    • G01V2210/616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 G01V2210/6169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using well-log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4Reservoir parame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方法,包括: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拓频处理,提高原始地震数据的垂向分辨率;在人工解释地震层位的约束下,基于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构建三维地层切片体;通过钻井‑地震标定分析,优选出能够指示分流河道砂体的地震属性;基于建立的三维地层切片体以及优选出的地震属性开展演化分析和砂体三维刻画。本发明综合运用地质和地球物理手段,可以直观、有效表征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演化特征和三维空间砂体展布特征,对研究区目标砂体分布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方法及系统,属于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是重要的油气储集体,也是国内外油气勘探重点领域。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主要变现为河道分叉以及频繁的迁移摆动,从而导致砂体相互切割、复杂叠置。以往针对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刻画主要侧重于静态分析表征,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测试资料开展钻井分析、地震相分析以及连井剖面对比分析,然后形成二维剖面图及相关平面图,最后建立模式图进行预测;而对于少井地区的地震相分析存在较大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实际钻探效果与前期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刻画已经广泛应用,但技术上大多是通过提取时间切片属性或人工解释后提取沿层切片属性进行分析。陆相沉积体系具有相变快的特点,同时期沉积发育在不同的部位,其相带也不尽相同,时间切片、沿层切片等缺点是存在穿时现象,这些切片属性虽然能够表征区域宏观的沉积演化特征,但对于局部目标砂体的精细刻画存在不足,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同一期砂体演化规律和特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方法,该方法综合运用地质和地球物理手段,旨在可以直观、 有效表征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演化特征和三维空间砂体展布特征,对研究区目标砂体分布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方法,包括:
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拓频处理,提高原始地震数据的垂向分辨率;
在人工解释地震层位的约束下,基于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构建三维地层切片体;
通过钻井-地震标定分析,优选出能够指示分流河道砂体的地震属性;
基于建立的三维地层切片体以及优选出的地震属性开展演化分析和砂体三维刻画。
所述的三维刻画方法,优选地,所述的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拓频处理,提高原始地震数据的垂向分辨率,具体为:
基于对原始地震数据扫描分析,通过选取适当的调频参数最大程度提升原始地震数据中各频段的有效信号数据,拓宽有效频带,提高垂向分辨率,有效区分薄层砂岩。
所述的三维刻画方法,优选地,所述的在人工解释地震层位的约束下,基于处理后的地震数据构建三维地层切片体,具体为:
基于井-震标定、区域标志层等开展地震同向轴人工追踪解释,建立研究区骨干解释层位;
在人工解释地震层位的约束下,进行全局化地震同向轴自动追踪解释,并不断迭代优化以建立符合研究区地质认识的三维模型体;
通过三维模型体生成海量的高精度地层切片体。
所述的三维刻画方法,优选地,所述的通过钻井-地震标定分析,优选出能够指示分流河道砂体的地震属性,具体为:
结合研究区已钻井分析,开展井震对比分析,标定分流河道砂体与地震反射特征的相关性;
开展敏感属性分析,优选出最能反映分流河道砂体特征的平面地震属性,同时优选出能够指示砂体的均方根振幅属性,统计地震属性值和砂体厚度参数;
划定代表分流河道砂体厚度的地震属性门槛值。
所述的三维刻画方法,优选地,所述的基于建立的三维地层切片体以及优选出的地震属性开展演化分析和砂体刻画,具体为:
基于建立的高精度三维地层切片体,任意抽取二维地层切片;
通过钻井与优选出的平面地震属性联动分析,从抽取的地层切片中搜索出目标砂体,提取该目标砂体顶底地层切片,即可锁定该目标砂体的空间发育位置;
针对该目标砂体提取层间均方根振幅属性开展三维雕刻,即可得到其三维空间展布特征,读取目标砂体的厚度和面积,实现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定量化研究,识别出砂体厚度范围及其分布面积。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系统,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拓频处理,提高原始地震数据的垂向分辨率;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在人工解释地震层位的约束下,基于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构建三维地层切片体;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通过钻井-地震标定分析,优选出能够指示分流河道砂体的地震属性;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基于建立的三维地层切片体以及优选出的地震属性开展演化分析和砂体三维刻画。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三维刻画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三维刻画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实现了对各期次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结果更为直观,预测更加精细化,结果更为可靠。
2、本发明既适用于深度域三维地震资料,亦适用于时间域三维地震资料,尤其是对于少井或无井区,可以通过类比分析开展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刻画,为勘探开发提供有效指导。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原始地震剖面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后地震剖面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三维地质模型体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RMS地震属性与岩性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刻画效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系统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上述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提供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方法,包括: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拓频处理,提高原始地震数据的垂向分辨率;在人工解释地震层位的约束下,基于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构建三维地层切片体;通过钻井-地震标定分析,优选出能够指示分流河道砂体的地震属性;基于建立的三维地层切片体以及优选出的地震属性开展演化分析和砂体三维刻画。本发明综合运用地质和地球物理手段,可以直观、有效表征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演化特征和三维空间砂体展布特征,对研究区目标砂体分布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下面以渤海湾盆地渤南地区某油田新近系明下段V油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精细刻画为例详细阐述整个技术流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地震资料预处理:
地震资料预处理可以在现行的主流地震处理软件平台上均可以实现,如果原始地震数据垂向分辨率相对较低,一根同向轴可能包含多套砂体(如图2所示),导致砂体边界不清晰,薄层砂岩无法显示,因此需要在保持振幅相对变化关系、未见明显噪声增加的前提下,基于对原始地震数据扫描分析,通过选取适当的调频参数最大程度提升原始地震资料中各频段的有效信号数据,拓宽有效频带,提高垂向分辨率,使砂体边界更为清晰,并有效区分薄层砂岩(如图3所示)。
S200.建立三维地层切片体:
S201.基于井-震标定、区域标志层等开展地震同向轴人工追踪解释,针对目的层段解释出顶Ttop和底Tbottom,建立研究区骨干解释层位;
S202.在人工解释地震层位顶Ttop和底Tbottom的约束下,利用Paleoscan软件解释平台进行全局化地震同向轴自动追踪解释,并不断迭代优化最终建立符合研究区地质认识的三维模型体;
S203.通过三维模型体可以生成海量的高精度三维地层切片体(如图4所示),由早到晚,这些累加叠置的二维地层切片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地层沉积充填过程,可以指示每一期沉积连续叠置的结果,因此这些地层切片具有相对等时性。
S300.优选地震属性:
S301.结合研究区已钻井分析,开展井震对比分析,标定分流河道砂体与地震反射特征的相关性;
S302.开展敏感属性分析,优选出最能反映分流河道砂体特征的平面地震属性(如图5所示),同时优选出能够指示砂体的均方根振幅属性(RMS属性),统计RMS属性值和砂体厚度等参数;
S303.划定代表分流河道砂体厚度的地震属性门槛值。
S400.砂体三维刻画:
S401.基于步骤S203建立的高精度三维地层切片体,可以任意抽取二维地层切片;
S402.通过钻井与步骤S302优选出的平面地震属性联动分析,搜索出所要刻画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提取该砂体顶底地层切片,即可锁定该期砂体的空间发育位置;
S403.针对该目标砂体提取层间RMS属性开展三维雕刻,即可得到其三维空间展布特征,读取目标砂体的厚度和面积,实现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定量化研究,识别出砂体厚度范围及其分布面积(如图6所示)。
实施例2:
上述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方法,与之相对应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系统。本实施例提供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系统可以实施实施例1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方法,该三维刻画系统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软硬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例如,该三维刻画系统可以包括集成的或分开的功能模块或功能单元来执行实施例1各方法中的对应步骤。由于本实施例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系统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本实施例描述过程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可以参见实施例1的部分说明即可,本实施例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系统仅仅是示意性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系统,该三维刻画系统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地震资料预处理: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拓频处理,提高原始地震数据的垂向分辨率;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建立三维地层切片体:在人工解释地震层位的约束下,基于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构建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优选地震属性:通过钻井-地震标定分析,优选出能够指示分流河道砂体的地震属性;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砂体三维刻画:基于建立的三维地层切片体以及优选出的地震属性开展演化分析和砂体三维刻画。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本实施例1所提供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方法的处理设备,处理设备可以是用于客户端的处理设备,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机电脑等,以执行实施例1的三维刻画方法。
所述处理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总线,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通过总线连接,以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本实施例1所提供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方法。
优选地,存储器可以是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优选地,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各种类型通用处理器,在此不做限定。
实施例4:
本实施例1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方法可被具体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执行本实施例1所述的三维刻画方法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拓频处理,提高原始地震数据的垂向分辨率;
在人工解释地震层位的约束下,基于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构建三维地层切片体;
通过钻井-地震标定分析,优选出能够指示分流河道砂体的地震属性;
基于建立的三维地层切片体以及优选出的地震属性开展演化分析和砂体三维刻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拓频处理,提高原始地震数据的垂向分辨率具体为:
基于对原始地震数据扫描分析,通过选取适当的调频参数最大程度提升原始地震数据中各频段的有效信号数据,拓宽有效频带,提高垂向分辨率,有效区分薄层砂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人工解释地震层位的约束下,基于处理后的地震数据构建三维地层切片体,具体为:
基于井-震标定、区域标志层等开展地震同向轴人工追踪解释,建立研究区骨干解释层位;
在人工解释地震层位的约束下,进行全局化地震同向轴自动追踪解释,并不断迭代优化以建立符合研究区地质认识的三维模型体;
通过三维模型体生成海量的高精度三维地层切片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过钻井-地震标定分析,优选出能够指示分流河道砂体的地震属性,具体为:
结合研究区已钻井分析,开展井震对比分析,标定分流河道砂体与地震反射特征的相关性;
开展敏感属性分析,优选出最能反映分流河道砂体特征的平面地震属性,同时优选出能够指示砂体的均方根振幅属性,统计地震属性值和砂体厚度参数;
划定代表分流河道砂体厚度的地震属性门槛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建立的三维地层切片体以及优选出的地震属性开展演化分析和砂体刻画,具体为:
基于建立的高精度三维地层切片体,任意抽取二维地层切片;
通过钻井与优选出的平面地震属性联动分析,从抽取的地层切片中搜索出目标砂体,提取该目标砂体顶底地层切片,即可锁定该目标砂体的空间发育位置;
针对该目标砂体提取层间均方根振幅属性开展三维雕刻,即可得到其三维空间展布特征,读取目标砂体的厚度和面积,实现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定量化研究,识别出砂体厚度范围及其分布面积。
6.一种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拓频处理,提高原始地震数据的垂向分辨率;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在人工解释地震层位的约束下,基于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构建三维地层切片体;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通过钻井-地震标定分析,优选出能够指示分流河道砂体的地震属性;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基于建立的三维地层切片体以及优选出的地震属性开展演化分析和砂体三维刻画。
7.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维刻画方法的步骤。
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维刻画方法的步骤。
CN202310110395.XA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62997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10395.XA CN116299717A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10395.XA CN116299717A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99717A true CN116299717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36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10395.XA Pending CN116299717A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9971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4685B (zh) 利用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预测砂体厚度的方法和装置
CA2921340C (en) Automated horizon auto-picking on multiple volumes
CN107966732B (zh) 基于空间结构导向的地震属性变化率求取方法
CN103926617A (zh) 一种缝洞储集体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
CN104678434A (zh) 一种预测储层裂缝发育参数的方法
CN104597494A (zh) 地震地层体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9765609A (zh) 一种基于目的层与相邻层地震属性的砂体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8646292A (zh) 裂缝密度预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Martorana et al. Assessment of a geological model by surface wave analyses
CN113031066B (zh) 一种隐蔽性断层的识别方法
CN111983678B (zh) 一种快速评价深水砂体发育潜力的方法
Liu et al. Combined petrophysics and 3D seismic attributes to predict shale reservoirs favourable areas
CN112114358B (zh) 一种基于三维地震资料表征的地下火山通道识别方法
Zhang et al. Hierarchical modeling of carbonate fault-controlled Paleokarst systems: A case study of the Ordovician reservoir in the Tahe Oilfield, Tarim Basin
Aktaş et al. High-resolution total field magnetic anomaly maps of Lake İznik (NW Turkey): assessment of faults which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ectonics of the lake
Murty et al. Delineation of subtrappean Mesozoic sediments in Deccan Syneclise, India, using travel-time inversion of seismic refraction and wide-angle reflection data
CN116299717A (zh) 一种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刻画方法及系统
Zhang et al.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of fault-controlled karst reservoirs: A case study of the Shunbei 5 fault zone in the Tarim Basin, China
de Sousa Moro et al. Structural framework from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in the paleo/mesoproterozoic Araí rift-sag Basin, Central Brazil
CN116027430A (zh) 基于克里金技术的表层调查控制点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15880455A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智能插值方法
Wang et 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extraction method of hidden Karst Cave from Borehole radar signal
Zhang et al. Identifying minor faults on top of coalfield Ordovician limestone stratum using seismic attributes derived from azimuthally stacked data
Duvbiama et al. 3D Static Modelling of an offshore field in the Niger-delta
CN115903026B (zh) 复合砂体构型解析方法、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