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98104A - 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98104A
CN116298104A CN202310162765.4A CN202310162765A CN116298104A CN 116298104 A CN116298104 A CN 116298104A CN 202310162765 A CN202310162765 A CN 202310162765A CN 116298104 A CN116298104 A CN 116298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le
mineral
clay
core
micro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627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衍
王士国
林伯韬
申屠俊杰
燕鸣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23101627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981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98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981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包括通过实验测定该页岩岩心的矿物组分比例、矿物微结构体的形态特征以及矿物微观力学参数,基于离散元建模法分别建立黏土矿物和非黏土矿物的离散元模型,并依次完成代表性片层体积单元、页岩单纹层以及数字化页岩岩心的构建。本发明利用离散元建模法以黏土片层结构为最小微观尺度,刻画跨尺度的岩石非连续特征,从而实现页岩矿物微结构体及其组合的数字化表征,进而能够基于页岩矿物的微观结构角度对页岩的力学行为进行预测。

Description

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石数字化表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
背景技术
岩石是由多种矿物颗粒、孔隙和胶结物组成的混合体。经过亿万年的地质变动和复杂多变的构造运动,其内部产生了大量随机分布的微裂隙、微孔洞、节理、断层等缺陷,因此,岩石既不是一种理想的连续介质,如存在宏、细、微观的不连续性,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离散介质,如结晶材料。目前的连续性假设多基于宏观力学现象,并未基于岩石的微观结构角度解释复杂的岩石力学及工程问题,亟需建立微观结构与宏观现象之间的联系,从而揭示岩石力学问题的物理本质,由此指导制定科学的工程应对措施。
页岩是由粒径小于0.0625mm、含量大于50%的碎屑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且具纹层和页理构造的特征,是沉积岩的一种。页岩是多孔黏土夹杂矿物组分的沉积岩,夹杂多种尺寸的矿物颗粒;其中黏土矿物主要包括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夹杂的非黏土矿物通常为石英、长石、方解石。
石油工程涉及诸多页岩的岩石力学问题,例如吸附及解吸附的渗流力学问题,页岩的变形及破碎问题,地应力与钻井耦合的地质力学问题,完井及压裂阶段的多场耦合作用下裂缝起裂机制问题。页岩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沉积岩,非均质性强,在不同尺度下具有不同结构。首先,根据页岩多矿物组构特征,提出页岩多尺度组成分类,将尺寸划分为五个尺度:尺度1-微观尺度:由单晶黏土矿物结构体和纳米孔隙组成页岩黏土矿物的基本物质单元;尺度2-微观尺度:由单晶黏土矿物堆叠及粒间孔隙组成的单矿物聚合体,可用以区分单矿物体的边界;尺度3-微观尺度:由黏土矿物、非黏土矿物夹杂物及有机质形成的复合介质。尺度1、尺度2以及尺度3均为微观尺度,主要用来分析多孔黏土介质的组成,以及微结构与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尺度4-细观尺度:纹理状的细观页岩片层;尺度5-宏观尺度:实验室尺度的页岩圆柱体样品。页岩样品包括毫米和微米级粒度尺寸颗粒与层理面,这些特征对页岩的地质力学特征和岩石的破坏起关键作用。
如上所述,页岩的矿物结构及力学特征十分复杂,将不同尺度下页岩的特征联系起来并构成跨尺度的工程地质体存在困难。目前常用的研究岩石力学特征的方法有通过高精度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 Microscope,SEM)等微观实验手段形成刻画微观结构的数字化图像,借助数值算法建立包含微观矿物、孔隙及裂缝特征的二维或三维数字化岩心。该类方法注重于刻画微观孔喉、裂缝等物理属性,并未耦合力学性质,无法从物理层面实现页岩的力学行为预测。另一类研究岩石力学特征的方法为利用露头或现场地层岩心,通过室内常规三轴实验测试岩石力学参数。由于岩心非均质性强,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差,开展大量多因素变量的岩心实验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其次,由于设备的限制,岩石微观颗粒的破坏机理仅能以定性形式描述,无法定量化揭示微观破坏规律。第三类为基于宏观连续介质力学的数值方法,以有限元、有限差分、相场法等为代表,但这些数值方法针对非均质岩体力学模拟的收敛性差,难以复现岩石非连续变形特征,且无法实现跨尺度的数值仿真,不能精细刻画岩石破坏的微观机制。最后一类方法采用离散元方法表征非连续性岩体。该方法符合岩石非连续的物理属性,但目前仅考虑以细观颗粒为基础单元,模型未能体现页岩矿物的微观组成,使得针对导致页岩微观破坏的物理机理认识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基于页岩矿物的微观结构角度对页岩的力学行为进行解释及预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包括:
选取预定层位的井下页岩岩心,通过实验测定该页岩岩心中矿物的组分比例,并获取各矿物组分微结构体的形态特征和微观力学参数;
根据各矿物的组分比例和形态特征,采用离散元建模法分别建立黏土矿物和非黏土矿物的离散元模型;
在离散元模型中选取包含有黏土矿物和非黏土矿物的集合区域,根据实验测定的矿物组分比例将黏土矿物和非黏土矿物组装并构建代表性片层体积单元;
将若干代表性片层体积单元按照随机分布的方式组装并构建细观尺度的页岩单纹层;
将若干页岩单纹层按照设定的形状组装并构建宏观尺度的数字化页岩岩心。
进一步地,数字化表征方法还包括页岩岩心中矿物组分比例的测定方法:对选取的页岩岩心取样并研磨制备成页岩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分析页岩岩心中黏土矿物和非黏土矿物的组分,并采用气测法测定页岩岩心的孔隙度,通过计算确定页岩岩心中各矿物成分的组成比例以及页岩岩心的孔隙度数据。
进一步地,数字化表征方法还包括各矿物组分微结构体的形态特征获取方法:对选取的页岩岩心取样并切割制备成切面,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识别各矿物组分微结构体的形状、尺寸、排列组合方式、接触方式以及页岩岩心的孔隙形态。
进一步地,数字化表征方法还包括各矿物组分微结构体的微观力学参数获取方法:对选取的页岩岩心取样并抛光打磨页岩样品的表面,通过纳米压痕实验测量各矿物组分微结构体的微观力学参数,并在微观尺度上确定各矿物组分的弹性模量数值排序。
进一步地,数字化表征方法还包括黏土矿物的建模方法:根据实验测定的黏土矿物组分比例和形态特征,确定黏土矿物的表征为若干黏土片层结构堆叠形成,并选用板状刚体块作为模拟黏土片层,采用离散元建模法构建若干模拟黏土片层堆叠的离散元模型,并通过试错法标定若干模拟黏土片层间的微观参数。
进一步地,数字化表征方法还包括若干模拟黏土片层间微观作用力的建模方法:将实验获取的黏土矿物微观力学参数引入黏土矿物的离散元模型中,通过模型计算得到若干模拟黏土片层间的范德华力、双电层斥力以及机械接触力。
进一步地,数字化表征方法还包括非黏土矿物的建模方法:根据实验测定的非黏土矿物组分比例和形态特征,确定非黏土矿物的表征为颗粒结构,并选用二维圆板作为模拟非黏土颗粒,采用离散元建模法构建若干模拟非黏土颗粒随机分布的离散元模型,并通过试错法标定若干模拟非黏土颗粒间的微观参数。
进一步地,数字化表征方法还包括若干模拟非黏土颗粒间微观作用力的建模:将实验获取的非黏土矿物微观力学参数引入非黏土矿物的离散元模型中,通过模型计算得到若干模拟非黏土颗粒间的机械接触力。
进一步地,数字化表征方法还包括数字化页岩岩心的建模方法:将若干页岩单纹层按照设定的形状组装,并通过试错法标定数字化页岩岩心的模型参数。
进一步地,数字化表征方法还包括数字化页岩岩心模型参数的标定方法:将实验测定选取页岩岩心的各矿物微观力学参数引入数字化页岩岩心的离散元模型中,通过模型计算得到数字化页岩岩心的模型参数,对数字化页岩岩心进行三轴压缩模拟试验并计算得到数字化页岩岩心压缩变形的模拟应力应变曲线,另通过实验测定选取页岩岩心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将模拟应力应变曲线与真实应力应变曲线比较,基于令模拟应力应变曲线接近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方式调整数字化页岩岩心的模型参数。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基于离散元建模法,通过先对真实的页岩岩心样品进行实验测定,从而获取页岩岩心的矿物组分比例、矿物微结构体的形态特征以及矿物微观力学参数,进而根据实验测定的页岩微结构体模型数据分别建立黏土矿物片层和非黏土矿物颗粒的离散元模型,通过依次完成代表性片层体积单元、页岩单纹层以及数字化页岩岩心的构建,实现了从微观黏土矿物片层结构、代表性片层单元体积微结构体、细观纹层结构、宏观页岩岩心的跨尺度数字化表征,从而以黏土矿物片层结构为最小微观尺度,刻画跨尺度的岩石非连续特征,使得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在本质上揭示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化机制,同时可分析温度、压力变化对页岩性质的影响,并随着计算机算力的提升,可分析工程尺度下页岩岩层的微观力学机理,由此提出科学的工程对策。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的流程示意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建模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的黏土片层和非黏土颗粒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中选取页岩岩心的水平纹层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中具有水平纹层结构的数字化页岩岩心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中选取页岩岩心的斜纹层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中具有斜纹层结构的数字化页岩岩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由于常用的研究岩石力学特征方法无法基于页岩矿物的微观结构角度对页岩的力学行为进行预测。本发明提供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包括通过实验测定该页岩岩心的矿物组分比例、矿物微结构体的形态特征以及矿物微观力学参数,基于离散元建模法分别建立黏土矿物片层和非黏土矿物颗粒的离散元模型,并依次完成代表性片层体积单元、页岩单纹层以及数字化页岩岩心的构建。本发明利用离散元建模法以黏土矿物片层结构为最小微观尺度,刻画跨尺度的岩石非连续特征,从而实现页岩矿物微结构体及其组合的数字化表征,进而能够基于页岩矿物的微观结构角度对页岩的力学行为进行预测。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包括:
选取预定层位的井下页岩岩心,通过实验测定该页岩岩心中矿物的组分比例,并获取各矿物组分微结构体的形态特征和微观力学参数;
根据各矿物的组分比例和形态特征,采用离散元建模法分别建立黏土矿物和非黏土矿物的离散元模型(参考图3,左为黏土矿物的片层单元,右为非黏土矿物的颗粒单元);
在离散元模型中选取包含有黏土矿物和非黏土矿物的集合区域,根据实验测定的矿物组分比例将黏土矿物和非黏土矿物组装并构建代表性片层体积单元;
将若干代表性片层体积单元按照随机分布的方式组装并构建细观尺度的页岩单纹层;
将若干页岩单纹层按照设定的形状组装并构建宏观尺度的数字化页岩岩心。
进一步地,数字化表征方法还包括页岩岩心中矿物组分比例的测定方法:对选取的页岩岩心取样并研磨制备成页岩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实验分析页岩岩心中黏土矿物和非黏土矿物的组分,并采用气测法测定页岩岩心的孔隙度,通过计算确定页岩岩心中各矿物成分的组成比例以及页岩岩心的孔隙度数据。
进一步地,数字化表征方法还包括各矿物组分微结构体的形态特征获取方法:对选取的页岩岩心取样,通过超薄片刀切割,制并制备成新鲜切面,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实验识别各矿物组分微结构体的形状、尺寸、排列组合方式、接触方式以及页岩岩心的孔隙形态。通过该实验方式获取矿物微结构体的形态特征,能够实现页岩矿物微结构的可视化、精细化表征,以便于构建三维数字岩心。
进一步地,数字化表征方法还包括各矿物组分微结构体的微观力学参数获取方法:对选取的页岩岩心取样并抛光打磨页岩样品的表面,通过纳米压痕实验测量各矿物组分微结构体的微观力学参数,并在微观尺度上确定各矿物组分的弹性模量数值排序。
进一步地,数字化表征方法还包括黏土矿物的建模方法:根据X射线衍射实验测定的黏土矿物组分比例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识别的黏土矿物组分形态特征,确定黏土矿物的表征为若干黏土片层结构堆叠形成,并选用板状刚体块作为模拟黏土片层,采用离散元建模法构建若干模拟黏土片层堆叠的离散元模型,并通过试错法标定若干模拟黏土片层间的微观参数。
进一步地,数字化表征方法还包括若干模拟黏土片层间微观作用力的建模方法:将实验获取的黏土矿物微观力学参数引入黏土矿物的离散元模型中,通过模型计算得到若干模拟黏土片层间的范德华力、双电层斥力以及机械接触力。
进一步地,数字化表征方法还包括非黏土矿物的建模方法:根据X射线衍射实验测定的非黏土矿物组分比例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识别的非黏土矿物组分形态特征,确定非黏土矿物的表征为颗粒结构,并选用二维圆板作为模拟非黏土颗粒,采用离散元建模法构建若干模拟非黏土颗粒随机分布的离散元模型,并通过试错法标定若干模拟非黏土颗粒间的微观参数。其中,非黏土矿物仅考虑主要组分,如石英和长石。
进一步地,数字化表征方法还包括若干模拟非黏土颗粒间微观作用力的建模:将实验获取的非黏土矿物微观力学参数引入非黏土矿物的离散元模型中,通过模型计算得到若干模拟非黏土颗粒间的机械接触力。
进一步地,数字化表征方法还包括数字化页岩岩心的建模方法:将若干页岩单纹层按照设定的形状组装,并通过试错法标定数字化页岩岩心的模型参数。
进一步地,数字化表征方法还包括数字化页岩岩心模型参数的标定方法:将实验测定选取页岩岩心的各矿物微观力学参数引入数字化页岩岩心的离散元模型中,通过模型计算得到数字化页岩岩心的模型参数,对数字化页岩岩心进行三轴压缩模拟试验并计算得到数字化页岩岩心压缩变形的模拟应力应变曲线,另通过实验测定选取页岩岩心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将模拟应力应变曲线与真实应力应变曲线比较,基于令模拟应力应变曲线接近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方式调整数字化页岩岩心的模型参数。
其中,数字化页岩岩心的模型参数包括有效模量、法-切向刚度比、抗拉强度、内聚力、内摩擦角、摩擦系数以及胶结参数等。
为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下面将举例说明:
如图4和图5所示,一种实施方式为具有水平纹层结构的页岩矿物微结构体数字化模型,首先获取页岩微结构体模型数据,具体步骤如下:
S1、选取具有水平纹层结构的页岩岩心,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测定其矿物组分,包括黏土和非黏土矿物组分。其中,石英、长石、黏土矿物的比例为30.3%、10.4%、45.7%。黏土矿物中,伊利石、高岭石的比例分别为43.2%、30.5%,数字化表征中仅刻画主要矿物组分。气测法测定页岩的孔隙度为5%。在离散元数字化建模中,设定生成的颗粒间孔隙为5%。
S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获取页岩的黏土矿物及非黏土矿物的形状、尺寸、排列组合方式、接触方式以及页岩岩心的孔隙形态。黏土矿物以片状结构为主,非黏土矿物以颗粒状为主;黏土矿物的尺寸范围为0.2-1μm,石英及长石矿物尺寸范围在2-10μm;黏土矿物之间呈现片状堆叠及絮状胶结,以边、面接触为主,而其它矿物主要以点接触为主。
S3、测定页岩矿物的力学性质。通过纳米压痕实验,得到黏土矿物的杨氏模量约为6GPa,石英的杨氏模量约为104GPa,长石的杨氏模量约为62GPa。发现微观尺度上,弹性模量数值的排序呈现黏土矿物<长石<石英。
获取上述页岩微结构体模型数据后,接着开展页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建模,具体步骤如下:
S1、黏土矿物建模。黏土矿物的构建区域高度和宽度分别为10μm和5μm,在上述封闭区域内部生成黏土片层表征伊利石及高岭石,黏土片层选用板状刚体块单元,单元密度ρb=2500kg/m3,阻尼系数fb=0.7。片层间的范德华力按照微观弱力模型计算,而双电层斥力按中位面电势法计算。机械接触力中,定义单元的相互接触为平行胶结接触模型,从而实现黏土间的胶结,并根据试错法将仿真结果与实验室测得的强度参数对比,调整岩样的模型强度参数。最终设置下列模型参数:有效模量=6GPa,法-切向刚度比
Figure BDA0004094758450000071
抗拉强度
Figure BDA0004094758450000072
内聚力cfj=10MPa,内摩擦角/>
Figure BDA0004094758450000073
及摩擦系数μfj=0.5。
S2、非黏土矿物建模。石英及长石的尺寸大于黏土矿物,采用二维圆板普通颗粒建模,仅考虑颗粒间的机械接触力。接触模型同样设置为平行胶结模型,石英及长石有效模量分别为104、62GPa。
S3、代表性片层体积单元组装。划分一定范围内(高200μm、宽50μm)区域的微观代表性片层体积单元,其中黏土矿物、石英、长石的比例依据实验测试结果分别设定为45.7%、30.3%和10.4%。模拟代表性片层体积单元微结构体的压痕实验,采用试错法调整接触模型中的参数与压痕实验结果相近。
S4、页岩单纹层组装。将代表性片层体积单元按韦伯随机分布组装成高2mm,宽0.5mm细观尺度的单纹层。
S5、水平纹层结构的页岩数字岩心构建。针对水平纹层的页岩岩心,将单纹层水平叠置组成高50mm、宽25mm的页岩实验岩样。通过岩样模型四周的墙体向岩样施加伺服围压20MPa,开展常规三轴实验的离散元模拟。通过编写程序计算页岩压缩变形的应力应变曲线,将该曲线对比真实岩心的实验所测应力应变曲线,研究页岩压缩变形的微观机理。
通过上述步骤,可实现具有水平纹层结构的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
如图6和图7所示,另一种实施方式为具有斜纹层结构的页岩矿物微结构体数字化模型,首先获取页岩微结构体模型数据,具体步骤如下:
S1、某油田的井下页岩岩心具有斜纹层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测定其矿物组分,其中石英、长石、黏土矿物的比例为26.3%、8.4%、55.6%;黏土矿物中,伊利石、高岭石的比例分别为20.2%、40.5%。数字化表征方面,忽略其它微量矿物。通过气测法测定页岩的孔隙度为5%。在离散元数字化建模中,表征颗粒间孔隙亦为5%。
S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获取页岩的黏土矿物及非黏土矿物的形状、尺寸、排列组合方式、接触方式以及页岩岩心的孔隙形态。黏土矿物以片状结构为主,非黏土矿物以颗粒状为主;黏土矿物的尺寸范围为0.2-1μm,石英及长石矿物尺寸范围在2-10μm;黏土矿物之间呈现片状堆叠及絮状胶结,以边、面接触为主,而其它矿物主要以点接触为主。
S3、测定页岩矿物的力学性质。通过纳米压痕实验,得到黏土矿物的杨氏模量约为6GPa,石英的杨氏模量约为104GPa,长石的杨氏模量约为62GPa。发现微观尺度上,弹性模量数值的排序呈现黏土矿物<长石<石英。
获取上述页岩微结构体模型数据后,接着开展页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建模,具体步骤如下:
S1、黏土矿物建模。黏土矿物的构建区域高度和宽度分别为10μm和5μm,在上述封闭区域内部生成黏土片层表征伊利石及高岭石,黏土片层选用板状刚体块单元,单元密度ρb=2500kg/m3,阻尼系数fb=0.7。片层间的范德华力按照微观弱力模型计算,而双电层斥力按中位面电势法计算。机械接触力中,定义单元的相互接触为平行胶结接触模型,从而实现黏土间的胶结,并根据试错法将仿真结果与实验室测得的强度参数对比,调整岩样的模型强度参数。最终设置下列模型参数:有效模量=6GPa,法-切向刚度比
Figure BDA0004094758450000091
抗拉强度
Figure BDA0004094758450000092
内聚力cfj=10MPa,内摩擦角/>
Figure BDA0004094758450000093
及摩擦系数μfj=0.5。
S2、非黏土矿物建模。石英及长石的尺寸大于黏土矿物,采用二维圆板普通颗粒建模,仅考虑颗粒间的机械接触力。接触模型同样设置为平行胶结模型,石英及长石有效模量分别为104、62GPa。
S3、代表性片层体积单元组装。划分一定范围内(高200μm、宽50μm)区域的微观代表性片层体积单元,其中黏土矿物、石英、长石的比例依据实验测试结果分别设定为55.6%、26.3%、8.4%。模拟代表性片层体积单元微结构体的压痕实验,采用试错法调整接触模型中的参数与压痕实验结果相近。
S4、页岩单纹层组装。将代表性片层体积单元按韦伯随机分布组装成高2mm,宽0.5mm细观尺度的单纹层。
S5、水平纹层结构的页岩数字岩心构建。针对水平纹层的页岩岩心,将单纹层水平叠置组成高50mm、宽25mm的页岩实验岩样。通过岩样模型四周的墙体向岩样施加伺服围压15MPa,开展常规三轴实验的离散元模拟。与具有30°倾角纹层的真实岩心实验对比,并研究具有斜纹层结构的页岩压缩变形的微观机理。
通过上述步骤,可实现具有倾角纹层结构的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
本发明的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通过先对真实的页岩岩心样品进行实验测定,从而获取页岩岩心的矿物组分比例、矿物微结构体的形态特征以及矿物微观力学参数,进而根据实验测定的页岩微结构体模型数据分别建立黏土矿物片层和非黏土矿物颗粒的离散元模型,通过依次完成代表性片层体积单元、页岩单纹层以及数字化页岩岩心的构建,实现了从微观黏土矿物片层结构、代表性片层单元体积微结构体、细观纹层结构、宏观页岩岩心的跨尺度数字化表征,从而以黏土矿物片层结构为最小微观尺度,刻画跨尺度的岩石非连续特征,使得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在本质上揭示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化机制,同时可分析温度、压力变化对页岩性质的影响,并随着计算机算力的提升,可分析工程尺度下页岩岩层的微观力学机理,由此提出科学的工程对策。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化表征方法包括:
选取预定层位的井下页岩岩心,通过实验测定该页岩岩心中矿物的组分比例,并获取各矿物组分微结构体的形态特征和微观力学参数;
根据各矿物的组分比例和形态特征,采用离散元建模法分别建立黏土矿物和非黏土矿物的离散元模型;
在离散元模型中选取包含有黏土矿物和非黏土矿物的集合区域,根据实验测定的矿物组分比例将黏土矿物和非黏土矿物组装并构建代表性片层体积单元;
将若干代表性片层体积单元按照随机分布的方式组装并构建细观尺度的页岩单纹层;
将若干页岩单纹层按照设定的形状组装并构建宏观尺度的数字化页岩岩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页岩岩心中矿物组分比例的测定方法:对选取的页岩岩心取样并研磨制备成页岩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分析页岩岩心中黏土矿物和非黏土矿物的组分,并采用气测法测定页岩岩心的孔隙度,通过计算确定页岩岩心中各矿物成分的组成比例以及页岩岩心的孔隙度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各矿物组分微结构体的形态特征获取方法:对选取的页岩岩心取样并切割制备成切面,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识别各矿物组分微结构体的形状、尺寸、排列组合方式、接触方式以及页岩岩心的孔隙形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各矿物组分微结构体的微观力学参数获取方法:对选取的页岩岩心取样并抛光打磨页岩样品的表面,通过纳米压痕实验测量各矿物组分微结构体的微观力学参数,并在微观尺度上确定各矿物组分的弹性模量数值排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黏土矿物的建模方法:根据实验测定的黏土矿物组分比例和形态特征,确定黏土矿物的表征为若干黏土片层结构堆叠形成,并选用板状刚体块作为模拟黏土片层,采用离散元建模法构建若干模拟黏土片层堆叠的离散元模型,并通过试错法标定若干模拟黏土片层间的微观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模拟黏土片层间微观作用力的建模方法:将实验获取的黏土矿物微观力学参数引入黏土矿物的离散元模型中,通过模型计算得到若干模拟黏土片层间的范德华力、双电层斥力以及机械接触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非黏土矿物的建模方法:根据实验测定的非黏土矿物组分比例和形态特征,确定非黏土矿物的表征为颗粒结构,并选用二维圆板作为模拟非黏土颗粒,采用离散元建模法构建若干模拟非黏土颗粒随机分布的离散元模型,并通过试错法标定若干模拟非黏土颗粒间的微观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模拟非黏土颗粒间微观作用力的建模:将实验获取的非黏土矿物微观力学参数引入非黏土矿物的离散元模型中,通过模型计算得到若干模拟非黏土颗粒间的机械接触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字化页岩岩心的建模方法:将若干页岩单纹层按照设定的形状组装,并通过试错法标定数字化页岩岩心的模型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字化页岩岩心模型参数的标定方法:将实验测定选取页岩岩心的各矿物微观力学参数引入数字化页岩岩心的离散元模型中,通过模型计算得到数字化页岩岩心的模型参数,对数字化页岩岩心进行三轴压缩模拟试验并计算得到数字化页岩岩心压缩变形的模拟应力应变曲线,另通过实验测定选取页岩岩心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将模拟应力应变曲线与真实应力应变曲线比较,基于令模拟应力应变曲线接近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方式调整数字化页岩岩心的模型参数。
CN202310162765.4A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 Pending CN1162981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62765.4A CN116298104A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62765.4A CN116298104A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98104A true CN116298104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793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62765.4A Pending CN116298104A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9810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44412A (zh) * 2024-02-19 2024-03-2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岩石非线性力学模拟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44412A (zh) * 2024-02-19 2024-03-2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岩石非线性力学模拟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7744412B (zh) * 2024-02-19 2024-05-1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岩石非线性力学模拟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hao et al. Fractal analysis of pore network in tight gas sandstones using NMR method: a case study from the Ordos Basin, China
Pola et al. Influence of alteration o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volcanic rocks
CN105484739B (zh) 碳酸盐岩地层孔隙压力测试方法和装置
Xu et al. Mesoscopic damage and fracturing of heterogeneous brittle rocks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polycrystallin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Fawad et al. Mechanical compaction and ultrasonic velocity of sands with different texture and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
Li et al. Multi-scale modeling of shale laminas and fracture networks in the Yanchang formation, Southern Ordos Basin, China
Latief et al. Kozeny–Carman and empirical formula for the permeability of computer rock models
Yu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ain size effect on rock strength
Gao et al.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ive of 3D printing in rock mechanics: A review
Perras et al. Compressive and tensile behavior of 3D-printed and natural sandstones
Adams et al. Stress induced permeability anisotropy of resedimented Boston Blue Clay
Luan et al. Creation of synthetic samples for physical modelling of natural shale
Kong et al. Multi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MIP-base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3D-printed powder-based rocks: a study of post-processing effect
Wang et al. Particle size and confining-pressure effects of shear characteristics of coral sand: An experimental study
CN116298104A (zh) 一种页岩矿物微结构体的数字化表征方法
Li et al.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hydrofracturing behaviours and mechanisms of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rock using the continuum-base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considering pre-existing fractures
Liang et al. Nanopores structure and multifractal characterization of bulk shale and isolated kerogen—An application in Songliao Basin, China
Liu et al. Probing nan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shale with nanoindentation: heterogeneity and the effect of water–shale interactions
Garum et al. Ultrahigh-resolution 3D imaging for quantifying the pore nanostructure of shale and predicting gas transport
Zhao et al. Pore-throat size distribu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Paleogene tight sandstone in Lishui Sag,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 China
CN105298480A (zh) 缝洞性碳酸盐岩模型、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Shabdirova et al.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 of clay-rich sandstone analogue of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Kazakhstan
Yang et al. Role of organic matter, mineral, and rock fabric in the full-scale pore and fracture network development in the mixed lacustrine source rock system
Wang et al. Pore Structure and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Tight Sandstones Based 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 Case Study in the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of the Ordos Basin, China
Akbulut Fractal dimensioning of sand grains using image analysis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