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74860A - 铸造模具和制备方法以及基于铸造模具的铸件和铸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铸造模具和制备方法以及基于铸造模具的铸件和铸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74860A
CN116274860A CN202310122908.9A CN202310122908A CN116274860A CN 116274860 A CN116274860 A CN 116274860A CN 202310122908 A CN202310122908 A CN 202310122908A CN 116274860 A CN116274860 A CN 116274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ting
mould
shell
casting mold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229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长辉
刘子彬
宋薏驰
钟易孜
叶宇昕
胡立雅
李敬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231012290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748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74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748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7/00Patterns; Manufacture thereof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2C7/02Lost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9/00Moulds or cores; Moulding processes
    • B22C9/02Sand moulds or like moulds for shaped castings
    • B22C9/04Use of lost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9/00Moulds or cores; Moulding processes
    • B22C9/02Sand moulds or like moulds for shaped castings
    • B22C9/04Use of lost patterns
    • B22C9/043Removing the consumable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10/0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70/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80/00Products made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铸造模具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计算机生成铸造模具的模型,并在模型上添加浇道和排料口,然后保存为打印设备可识别的文件格式并导入3D打印设备中;将混合材料加入3D打印设备中,混合材料包括质量分数为40%~70%的热塑性材料和30%~60%的树脂;启动3D打印设备进行打印,未成形材料从排料口中排出;打印结束后得到铸造模具。本发明还涉及基于铸造模具的铸件及其铸造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得的铸造模具热塑性强,铸造铸件时能够防止模壳热裂,能够承受更大的应力,可用于打印结构更复杂的零件,在脱壳时,得到的产品具有更小的变形量和更高的精度,减少树脂的残留量,提高铸件的纯度。

Description

铸造模具和制备方法以及基于铸造模具的铸件和铸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3D打印和熔模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铸造模具和制备方法以及基于铸造模具的铸件和铸造方法。
背景技术
熔模铸造是一种精密铸造工艺,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熔模铸造主要包括制造模具、沾浆、浇砂、熔模、浇筑金属液和后处理等步骤,先是以蜡为模料,采用机加工的方法得到蜡模,再将蜡模模具浸入陶瓷浆料中,撒上一层砂,升温除去蜡模,得到模壳,再向模壳中浇筑金属液,冷却后敲破模壳,再进行后处理。各步骤之间联系紧密,缺一不可。
现还可以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模具,以树脂或蜡为材料打印出模具。该技术实现了缩短加工时间和降低加工成本,且能够得到用传统机加工的方法难以得到的具有复杂结构的模具。
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用树脂得到的外壳性能好,但挥发温度高,残留元素多,影响产物纯度,不利于环境保护。用蜡得到的外壳熔化温度低,但强度和塑性低,在升温过程中常常因承受的应力超过其强度和塑性极限而发生热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铸造模具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得的铸造模具热塑性强,铸造铸件时能够防止模壳热裂,能够承受更大的应力,可用于打印结构更复杂的零件,在后续脱壳时,得到的产品具有更小的变形量和更高的精度,减少树脂的残留量,提高铸件的纯度。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铸造模具。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基于铸造模具的铸造方法,能够减少树脂的残留量,提高铸件的纯度。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是:提供基于铸造模具的铸造方法的铸件。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铸造模具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计算机生成铸造模具的模型,并在模型上添加浇道和排料口,然后保存为打印设备可识别的文件格式并导入3D打印设备中;浇道在除去内模的时候可以作为熔融内模流出的通道,让熔融的内模流出,留下外层模壳;在浇筑金属的时候,作为熔融金属浇筑的通道;排料口直径为10~20mm,数量为1~2个,分布在浇道所在平面;
将混合材料加入3D打印设备中,混合材料包括质量分数为40%~70%的热塑性材料和30%~60%的树脂;树脂作为热塑性材料的粘接剂,热塑性材料作为内模填充物并使其可通过加热的方式流出;
启动3D打印设备进行打印,未成形材料从排料口中排出;
打印结束后得到铸造模具。
进一步,打印铸造模具时,采用光固化打印方法成形,树脂材料为光敏树脂,打印前将光敏树脂与热塑性材料按需称重,并充分混合、消泡,然后倒入3D打印设备中,再进行光固化,实现铸造模具的打印。
进一步,打印制备铸造模具时,采用粘接剂喷射的方法成形,树脂材料采用光敏树脂或热固性树脂,在打印前将树脂加入喷射墨盒中,将热塑性材料加入粘接剂喷射设备供料缸中,实现铸造模具的打印。
进一步,铸造模具内部设有加强结构。
进一步,加强结构为网格状结构,网格状结构的孔隙尺寸为5~10mm,孔隙率为20%~80%。
按照铸造模具制备方法得到的铸造模具。
基于铸造模具的铸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铸造模具浸入浆料中,使浆料均匀涂覆铸造模具表面;
S2,在铸造模具表面涂覆一层砂,使铸造模具表面的浆料和砂混合形成模壳;
S3,重复S1和S2,直至模壳达到一定厚度;
S4,加热覆有模壳的铸造模具,使铸造模具熔化后从浇道流出,得到铸造外壳;
S5,将铸造外壳加热后,通过浇道往铸造外壳内浇筑金属,充分冷却后,敲破铸造外壳,得到铸件。
进一步,使铸造模具熔化后从浇道流出的实现方式为,将覆有模壳的铸造模具朝下放入加热设备中,启动加热设备升温至热塑性材料的熔点,使铸造模具熔化后从浇道流出,然后再次升温至树脂材料挥发温度点,除去模壳上残余的材料,同时增加模壳的强度。
进一步,得到铸造外壳的方式为,启动加热设备以每小时升温10℃的速率升温至300℃,使模壳内层的铸造模具熔化后从浇道流出,然后以每小时升温40℃的速率升温至500℃,除去模壳上残余的材料,同时增加模壳的强度,保温1h后得到铸造外壳。
按照基于铸造模具的铸造方法制得的铸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增强材料的热塑性。常见的打印材料是单一树脂,热塑性较低,在高温下外壳容易因所受应力过大而破裂。本发明通过用树脂和热塑性材料的混合材料代替传统的单一树脂,增强了材料的热塑性,且降低了去除混合材料所需温度,使熔融的混合材料在升温至挥发温度点之前流出,此时温度较低,有效减小了模壳所受的应力,防止了模壳的热裂。
(2)增大模具的强度。树脂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大,在高温下易膨胀变形,对铸造过程和产品造成影响。树脂和热塑性材料的混合材料的强度高于单一树脂材料,能够承受更大的应力,可用于打印结构更复杂的零件。在后续脱壳时,得到的产品具有更小的变形量和更高的精度。
(3)提高铸件的纯度。传统方法通过挥发除去树脂,部分未挥发的树脂残留在模具中,在后续步骤中也没有被除去,导致铸件中混有树脂,纯度较低。而热塑性材料的加入增强了树脂的流动性,使原本通过挥发除去的树脂能够融化流出,减少了树脂的残留量,使铸件的纯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网格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浇道和排料口示意图。
图3为基于铸造模具的铸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
1为网格状结构,2为浇道,3为排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3所示,铸造模具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计算机生成铸造模具的模型,并在模型上添加浇道2和排料口3,然后保存为打印设备可识别的文件格式并导入3D打印设备中;
将混合材料加入3D打印设备中,混合材料包括质量分数为40%~70%的热塑性材料和30%~60%的树脂;
启动3D打印设备进行打印,未成形材料从排料口3中排出;
打印结束后得到铸造模具。
具体地,包括如下步骤:
S1,使用计算机软件如SolidWorks建模铸造模具的模型并导出为stl格式。
S2,将模型导入Materialise Magics进行生成加强结构,添加排料口3作为未成形材料排出口,再进行添加支撑和切片等处理。
S3,保存为打印设备可识别的文件格式并导入3D打印设备中。
S4,按照材料配比的要求,称取适量混合材料。
S5,将混合材料加入3D打印设备中,启动打印。
S6,打印结束后对铸造模具上多余材料进行处理,去除其支撑,并进行二次固化,得到铸造模具。
步骤S4中,混合材料包括质量分数为70%的PMMA、质量分数为28%的光敏树脂和质量分数为2%的流平剂,其中树脂作为PMMA的粘接剂,PMMA作为内模填充物并使其可通过加热的方式流出,流平剂能够增强材料的可打印性。
步骤S5中,3D打印时,采用立体光刻等光固化打印方法成形,打印前需将光敏树脂与PMMA按需称重,并充分混合、消泡1-2h,然后倒入3D打印设备中,再进行光固化,实现铸造模具的打印。
为了加强铸造模具的强度,在计算机建模时,在模型内配置加强结构,并在3D打印时在铸造模具内部打印出该加强结构。
本实施例中,加强结构为网格状结构1,网格状的孔隙尺寸为5~10mm,孔隙率为20%~80%。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减少打印材料的使用量,还能够优化结构性能,增强了铸造模具的强度和塑性,避免后续模壳因高温而破裂。
一种采用上述铸造模具制备方法得到的铸造模具,包括内部加强结构、浇道2和排料口3。
浇道2为上底面直径为5mm、下底面直径为10mm、高度为10mm的圆台,其靠近铸造模具的面为上底面。在除去内模的时候,该浇道2可以作为熔融内模流出的通道,让熔融的内模流出,留下外层模壳;在浇筑金属的时候,作为熔融金属浇筑的通道。
排料口3为直径为10mm、高度为10mm的圆孔,数量为1个,位于浇道2所在平面,作为未成形材料排出的通道。
基于铸造模具的铸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铸造模具浸入陶瓷浆料中,使陶瓷浆料均匀涂覆铸造模具表面,要留出浇道2。
S2,陶瓷浆料均匀覆在铸造模具表面后,在表面继续撒上一层刚玉砂。
S3,重复S1和S2,直至模壳达到0.5mm。
S4,将模壳进行加热至200℃进行干燥,再保温6h。
S5,启动加热设备以每小时升温10℃的速率升温至300℃,使得内层的铸造模具熔化,并从浇道2流出。
S6,待内模材料流尽后,以每小时升温40℃的速率升温至500℃,除去模壳上残余的材料,同时增加模壳的强度,保温1h后得到铸造外壳,冷却后取出。
S7,将铸造外壳预热至300℃,通过浇道2向里面并浇筑金属;充分冷却后,敲破铸造外壳,得到铸件。
S8,在铸件上切除浇口,进行最终的后处理以完成铸件。
步骤S5中,应将覆有模壳的铸造模具朝下放入加热设备中,便于熔融材料的流出。
步骤S7中,应将覆有模壳的铸造模具转为朝上放置,便于浇筑金属。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增强材料的热塑性。常见的打印材料是单一树脂,热塑性较低,在高温下外壳容易因所受应力过大而破裂。本发明通过用树脂和热塑性材料的混合材料代替传统的单一树脂,增强了材料的热塑性,且降低了去除混合材料所需温度,使熔融的混合材料在升温至挥发温度点之前流出,此时温度较低,有效减小了模壳所受的应力,防止了模壳的热裂。
(2)增大模具的强度。树脂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大,在高温下易膨胀变形,对铸造过程和产品造成影响。树脂和热塑性材料的混合材料的强度高于单一树脂材料,能够承受更大的应力,可用于打印结构更复杂的零件。在后续脱壳时,得到的产品具有更小的变形量和更高的精度。
(3)提高铸件的纯度。传统方法通过挥发除去树脂,部分未挥发的树脂残留在模具中,在后续步骤中也没有被除去,导致铸件中混有树脂,纯度较低。而热塑性材料的加入增强了树脂的流动性,使原本通过挥发除去的树脂能够融化流出,减少了树脂的残留量,使铸件的纯度更高。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铸造模具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计算机生成铸造模具的模型,并在模型上添加浇道和排料口,然后保存为打印设备可识别的文件格式并导入3D打印设备中;
将混合材料加入3D打印设备中,混合材料包括质量分数为40%~70%的热塑性材料和30%~60%的树脂;
启动3D打印设备进行打印,未成形材料从排料口中排出;
打印结束后得到铸造模具。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模具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打印铸造模具时,采用光固化打印方法成形,树脂材料为光敏树脂,打印前将光敏树脂与热塑性材料按需称重,并充分混合、消泡,然后倒入3D打印设备中,再进行光固化,实现铸造模具的打印。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模具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打印铸造模具时,采用粘接剂喷射的方法成形,树脂材料采用光敏树脂或热固性树脂,在打印前将树脂加入喷射墨盒中,将热塑性材料加入粘接剂喷射设备供料缸中,实现铸造模具的打印。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模具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铸造模具内部设有加强结构。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铸造模具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强结构为网格状结构,网格状结构的孔隙尺寸为5~10mm,孔隙率为20%~80%。
6.按照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铸造模具制备方法得到的铸造模具。
7.基于权利要求6所述的铸造模具的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铸造模具浸入浆料中,使浆料均匀涂覆铸造模具表面;
S2,在铸造模具表面涂覆一层砂,使铸造模具表面的浆料和砂混合形成模壳;
S3,重复S1和S2,直至模壳达到一定厚度;
S4,加热覆有模壳的铸造模具,使铸造模具熔化后从浇道流出,得到铸造外壳;
S5,将铸造外壳加热后,通过浇道往铸造外壳内浇筑金属,充分冷却后,敲破铸造外壳,得到铸件。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铸造模具的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铸造模具熔化后从浇道流出的实现方式为,将覆有模壳的铸造模具朝下放入加热设备中,启动加热设备升温至热塑性材料的熔点,使铸造模具熔化后从浇道流出,然后再次升温至树脂材料挥发温度点,除去模壳上残余的材料,同时增加模壳的强度。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铸造模具的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铸造外壳的方式为,启动加热设备以每小时升温10℃的速率升温至300℃,使模壳内层的铸造模具熔化后从浇道流出,然后以每小时升温40℃的速率升温至500℃,除去模壳上残余的材料,同时增加模壳的强度,保温1h后得到铸造外壳。
10.按照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铸造模具的铸造方法制得的铸件。
CN202310122908.9A 2023-02-16 2023-02-16 铸造模具和制备方法以及基于铸造模具的铸件和铸造方法 Pending CN1162748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2908.9A CN116274860A (zh) 2023-02-16 2023-02-16 铸造模具和制备方法以及基于铸造模具的铸件和铸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2908.9A CN116274860A (zh) 2023-02-16 2023-02-16 铸造模具和制备方法以及基于铸造模具的铸件和铸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74860A true CN116274860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19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22908.9A Pending CN116274860A (zh) 2023-02-16 2023-02-16 铸造模具和制备方法以及基于铸造模具的铸件和铸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7486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49447B1 (ja) 三次元積層造型用の鋳物砂
CN109175307B (zh) 一种3d打印砂型反重力铸造成型方法
CN104907492B (zh) 一种面向双层壁空心涡轮叶片的制造方法
US10661333B2 (en) Casting method using combined 3D printed shell mold and the combined shell mold used in the method
WO2011017864A1 (zh) 一种自适应铸型制造方法
WO2017114064A1 (zh) 一种环保精铸模壳的制备方法
KR20170079937A (ko) 3d 프린팅 금형을 활용한 로스트왁스 주조방법
CN101862811A (zh) 一种复杂薄壁零件快速熔模铸造方法
CN108101519A (zh) 一种用于复杂结构零件定向凝固成形的陶瓷铸型制备方法
CN105583365A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壳的消失模铸造方法
WO2017114065A1 (zh) 一种环保铸造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112552A (zh) 基于3d打印技术的精密铸造成型方法
CN110788279A (zh) 一种单晶高温合金涡轮叶片陶瓷模壳的制备方法
CN111014617B (zh) 基于反重力铸造的带有螺旋形结构薄壁蜗壳壳体成形方法
CN102921902A (zh) 铁模覆砂与铁型组芯复合造型工艺方法
CN104722757A (zh) 一种激光3d打印专用型砂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CN108015231A (zh) 一种熔模精密铸造工艺
CN103170578A (zh) 陶瓷型精密铸造方法
CN102717026A (zh) 一种填充金属粉浆料的光固化模具及其制作方法
CN108889924B (zh) 铁磁性合金真空熔铸短流程精密铸造方法
CN111097875A (zh) 一种内冷铁用于厚大型熔模铸件加速凝固冷却的铸造工艺
CN116274860A (zh) 铸造模具和制备方法以及基于铸造模具的铸件和铸造方法
CN106623781B (zh) 一种用于雕像铸造的蜡模快速成型工艺
Deore et al. A study of core and its types for casting process
CN104550720A (zh) 壳型铸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