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71188A - 医用水凝胶及制备方法与其在制备血管渗漏封合剂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医用水凝胶及制备方法与其在制备血管渗漏封合剂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71188A
CN116271188A CN202310313825.8A CN202310313825A CN116271188A CN 116271188 A CN116271188 A CN 116271188A CN 202310313825 A CN202310313825 A CN 202310313825A CN 116271188 A CN116271188 A CN 1162711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solution
polyethylene glycol
arm polyethylene
medical hydrog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138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方明
邓凤娟
张在庆
张春霞
柏桓
夏毅然
赵成如
邹方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kesais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kesais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kesais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kesais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1382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711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71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711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4/00Surgical adhesives or cements; Adhesives for colostomy devices
    • A61L24/04Surgical adhesives or cements; Adhesives for colostomy device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 A61L24/06Surgical adhesives or cements; Adhesives for colostomy device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4/00Surgical adhesives or cements; Adhesives for colostomy devices
    • A61L24/001Use of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A61L24/0031Hydrogels or hydrocollo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4/00Surgical adhesives or cements; Adhesives for colostomy devices
    • A61L24/001Use of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A61L24/0042Materials resorbable by the body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涉及医用水凝胶及制备方法与其在制备血管渗漏封合剂的应用。原料包括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第一组分为多臂聚乙二醇活化酯,第二组分为第一交联剂,第三组分为第二交联剂;第一交联剂为氨基或巯基封端的多臂聚乙二醇衍生物,第二交联剂为聚乙烯亚胺和/或多聚赖氨酸;多臂聚乙二醇活化酯的化学结构式为:
Figure DDA0004149482260000011
氨基或巯基封端的多臂聚乙二醇衍生物,化学结构式为:
Figure DDA0004149482260000012
R1和R2分别独立选自
Figure DDA0004149482260000013
Figure DDA0004149482260000014
R3为伯氨基或巯基,x为1~250的整数,y为3~8的整数,z为1~250的整数,p、p’为2~8的整数;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的质量比为40:10~30:1~3。

Description

医用水凝胶及制备方法与其在制备血管渗漏封合剂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涉及医用水凝胶及制备方法与其在制备血管渗漏封合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血管封合材料主要用作防渗漏、创口封堵/止血、或防止脏器粘连等,需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安全可靠的用于术后止血、防止渗血同时避免渗漏发生的生物可降解等特点。现有的血管封合材料有明胶纤维、氧化纤维素、壳聚糖膜、明胶海绵等一系列以天然材料为载体的止血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一定的止血效果,但是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它们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凝血功能要正常,止血效果不理想。近年来,生物蛋白胶和胶原蛋白经临床证明效果好,但是这种产品来自于人或动物的血液,存在来自血液的各种传染病的风险,而且生物蛋白胶的成本较高,治疗费用昂贵。
目前现有市售全合成可生物降解材料的水凝胶通常为双组分,包括亲电组分和亲核组分,使用时将两种组分混合,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形成立体网状结构水凝胶。然而,发明人研究发现,采用水凝胶作为血管封合材料存在成胶时间、溶胀率、破裂强度难以满足血管封合需求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医用水凝胶及制备方法与其在制备血管渗漏封合剂的应用,能够精准调控水凝胶的成胶时间、溶胀率、破裂强度,以满足血管封合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方面,一种医用水凝胶,其原料包括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第一组分为多臂聚乙二醇活化酯,第二组分为第一交联剂,第三组分为第二交联剂;第一交联剂为氨基或巯基封端的多臂聚乙二醇衍生物,第二交联剂为聚乙烯亚胺和/或多聚赖氨酸;
所述多臂聚乙二醇活化酯的化学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4149482240000021
所述氨基或巯基封端的多臂聚乙二醇衍生物,其化学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4149482240000022
其中,R1和R2分别独立选自
Figure BDA0004149482240000023
R3为伯氨基或巯基,x为1~250的整数,y为3~8的整数,z为1~250的整数,p为2~8的整数,p’为2~8的整数;
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的质量比为40:10~30:1~3。
第二方面,一种上述医用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将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溶解获得第一溶液,将第三组分溶解获得第二溶液,双联混合设备将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进行双联混合喷出。
第三方面,一种上述医用水凝胶在制备血管渗漏封合剂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采用氨基或巯基封端的多臂聚乙二醇衍生物联合聚乙烯亚胺和/或多聚赖氨酸作为双交联剂,通过该双交联剂的协同作用能够精准调控医用水凝胶的破裂强度、粘附性能、水密封性和降解时间,从而有效解决溶胀率过大,破裂强度过低、成胶过快等问题,使各项指标均满足血管封合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鉴于现有水凝胶作为血管封合材料存在成胶时间、溶胀率、破裂强度难以满足血管封合需求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医用水凝胶及制备方法与其在制备血管渗漏封合剂的应用。
本发明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医用水凝胶,其原料包括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第一组分为多臂聚乙二醇活化酯,第二组分为第一交联剂,第三组分为第二交联剂;第一交联剂为氨基或巯基封端的多臂聚乙二醇衍生物,第二交联剂为聚乙烯亚胺和/或多聚赖氨酸;
所述多臂聚乙二醇活化酯的化学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4149482240000031
所述氨基或巯基封端的多臂聚乙二醇衍生物,其化学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4149482240000032
其中,R1和R2分别独立选自
Figure BDA0004149482240000041
R3为伯氨基或巯基,x为1~250的整数,y为3~8的整数,z为1~250的整数,p为2~8的整数,p’为2~8的整数;
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的质量比为40:10~3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臂聚乙二醇活化酯包括但不限于多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戊二酸酯(PEG-SG)、多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己二酸酯(PEG-SA)、多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辛二酸酯(PEG-SSub)、多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癸二酸酯(PEG-SSeb)。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臂聚乙二醇活化酯的分子量为3000~20000道尔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交联剂为氨基或巯基封端的四臂聚乙二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氨基或巯基封端的多臂聚乙二醇衍生物的分子量为5000~20000道尔顿。优选地,氨基或巯基封端的四臂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5000~20000道尔顿。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药用辅料。所述辅料包括但不限于增粘剂、染色剂、着色剂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缓冲溶液。所述缓冲溶液例如磷酸盐缓冲溶液、盐酸稀释液等。磷酸盐缓冲溶液与第三组分的比例为1:5~10L:g。盐酸稀释液与第一组分的的比例为1:0.15~0.25mL:g。
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上述医用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将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溶解获得第一溶液,将第三组分溶解获得第二溶液,双联混合设备将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进行双联混合喷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溶液中第一组分的浓度为0.15~0.25g/mL。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溶液中第三组分的浓度为5~10g/L。
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上述医用水凝胶在制备血管渗漏封合剂的应用。
所述血管渗漏封合剂可以直接提供粉末状的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以及缓冲溶液。使用时,按照上述医用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将第一组分、第二组分溶解至缓冲溶液中获得第一溶液,将第三组分溶解至缓冲溶液中获得第二溶液,利用双联混合设备将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进行双联混合喷出至血管渗漏处。
所述血管渗漏封合剂也可以直接提供含有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的第一溶液和含有第三组分的第二溶液。使用时,直接利用双联混合设备将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进行双联混合喷出至血管渗漏处。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与对比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对比例1
聚乙二醇活化酯和单组分交联剂形成的水凝胶:
1)第一组分:聚乙二醇活化酯(种类如表1所示,分子量均为10000道尔顿)0.2g。
2)第二组分:氨基或巯基封端的四臂聚乙二醇(种类和用量如表1所示,分子量均为10000道尔顿)0.2g。
3)第三组分:三赖氨酸(5g/L)或聚乙烯亚胺(10g/L)-磷酸盐缓冲液(100mM)1mL,pH=10.0,种类和用量如表1所示。
4)缓冲液:盐酸稀释液1.0mL,pH=4.0。
5)成胶时间检测:将第一组份和第二组分溶解在缓冲液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溶液,然后将第三组分溶解得到第二溶液通过双联混液器喷入已预热至37℃的固化仪喷出凝胶后立即计时,直至凝胶形成(用牙签搅拌成凝胶),记录成胶时间,结果如表1所示。
6)溶胀率的检测:将第一组份和第二组分溶解在缓冲液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溶液,然后将第三组分溶解得到第二溶液通过双联混液器喷入特制的硅胶管中,在硅胶管中形成直径为0.74cm、长度为0.5cm的圆柱体凝胶,取出圆柱状凝胶样品精密称重并移至磨口三角瓶中,加入已预热至37±1℃的pH为7.4磷酸缓冲液中(磷酸缓冲液配方为:称取磷酸二氢钾1.36g,加0.1mol/mL的氢氧化钠溶液79mL,用水稀释至200mL,即得pH为7.4的磷酸缓冲液),将磨口三角瓶放入37±1℃培养箱内,每隔几小时取出样品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称量,至重量不再增加为止,结束称量。按下式计算凝胶溶胀率,结果如表1所示。
溶胀率=(溶胀后样品质量-取样量)×100%/取样量
7)破裂强度:取新鲜的猪肠衣上打一个直径约为0.16cm(+0.02cm)的孔上,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凝胶产品涂抹于此孔上形成一定厚度的水凝胶,配合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液(磷酸缓冲液配方为:称取磷酸二氢钾1.36g,加0.1mol/mL的氢氧化钠溶液79mL,用水稀释至200mL,即得pH为7.4的磷酸缓冲液),在猪肠衣下方加压至凝胶破损,记录并读出传感器连接数据,记录最大压力数,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聚乙二醇活化酯和单组分交联剂形成的水凝胶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4149482240000061
Figure BDA0004149482240000071
以上对比例中亲电子基团和亲核基团化学计量摩尔比为1:1,聚乙二醇活化酯和单组分交联剂会使造成溶胀率过大,破裂强度过低、成胶过快等情况。溶胀率过大凝胶膨胀过大容易压迫组织,破裂强度过低,无法封合创面,成胶过快凝胶与创面接触不均匀,容易压迫血管。
实施例1
四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戊二酸酯(4-arm-PEG-SG)与双交联剂制备水凝胶:
1)第一组分:四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戊二酸酯(4-arm-PEG-SG)0.2g。
2)第二组分:种类和用量如表2所示。
3)第三组分:三赖氨酸(5g/L)或聚乙烯亚胺(10g/L)-磷酸盐缓冲液(100mM)1mL,pH=10.0,种类和用量如表2所示。
4)缓冲液:盐酸稀释液1.0mL,pH=4.2。
5)成胶时间检测:将第一组份和第二组分溶解在缓冲液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溶液,然后将第三组分溶解得到第二溶液通过双联混液器喷入已预热至37℃的固化仪喷出凝胶后立即计时,直至凝胶形成(用牙签搅拌成凝胶),记录成胶时间,结果如表2所示。
6)溶胀率的检测:将第一组份和第二组分溶解在缓冲液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溶液,然后将第三组分溶解得到第二溶液通过双联混液器喷入特制的硅胶管中,在硅胶管中形成直径为0.74cm、长度为0.5cm的圆柱体凝胶,取出圆柱状凝胶样品精密称重并移至磨口三角瓶中,加入已预热至37±1℃的pH为7.4磷酸缓冲液中(磷酸缓冲液配方为:称取磷酸二氢钾1.36g,加0.1mol/mL的氢氧化钠溶液79mL,用水稀释至200mL,即得pH为7.4的磷酸缓冲液),将磨口三角瓶放入37±1℃培养箱内,每隔几小时取出样品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称量,至重量不再增加为止,结束称量。按下式计算凝胶溶胀率,结果如表2所示。
溶胀率=(溶胀后样品质量-取样量)×100%/取样量
7)破裂强度:取新鲜的猪肠衣上打一个直径约为0.16cm(+0.02cm)的孔上,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凝胶产品涂抹于此孔上形成一定厚度的水凝胶,配合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液(磷酸缓冲液配方为:称取磷酸二氢钾1.36g,加0.1mol/mL的氢氧化钠溶液79mL,用水稀释至200mL,即得pH为7.4的磷酸缓冲液),在猪肠衣下方加压至凝胶破损,记录并读出传感器连接数据,记录最大压力数,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本实施例形成的水凝胶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4149482240000091
表2表明采用4-arm-PEG-SG与双交联剂(4-arm-PEG-SH、4-arm-PEG-NH2)形成的水凝胶与对比例1相比,能有效解决溶胀率过大,破裂强度过低、成胶过快等问题,从而使得溶胀率、破裂强度和成胶时间同时满足血管渗漏封合的要求。
实施例2
四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己二酸酯(4-arm-PEG-SA)与双交联剂制备水凝胶:
1)第一组分:四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己二酸酯(4-arm-PEG-SA)0.2g。
2)第二组分:种类和用量如表3所示。
3)第三组分:三赖氨酸(5g/L)或聚乙烯亚胺(10g/L)-磷酸盐缓冲液(100mM)1mL,pH=10.0,种类和用量如表3所示。
4)缓冲液:盐酸稀释液1.0mL,pH=4.2。
5)成胶时间检测:将第一组份和第二组分溶解在缓冲液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溶液,然后将第三组分溶解得到第二溶液通过双联混液器喷入已预热至37℃的固化仪喷出凝胶后立即计时,直至凝胶形成(用牙签搅拌成凝胶),记录成胶时间,结果如表3所示。
6)溶胀率的检测:将第一组份和第二组分溶解在缓冲液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溶液,然后将第三组分溶解得到第二溶液通过双联混液器喷入特制的硅胶管中,在硅胶管中形成直径为0.74cm、长度为0.5cm的圆柱体凝胶,取出圆柱状凝胶样品精密称重并移至磨口三角瓶中,加入已预热至37±1℃的pH为7.4磷酸缓冲液中(磷酸缓冲液配方为:称取磷酸二氢钾1.36g,加0.1mol/mL的氢氧化钠溶液79mL,用水稀释至200mL,即得pH为7.4的磷酸缓冲液),将磨口三角瓶放入37±1℃培养箱内,每隔几小时取出样品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称量,至重量不再增加为止,结束称量。按下式计算凝胶溶胀率,结果如表3所示。
溶胀率=(溶胀后样品质量-取样量)×100%/取样量
7)破裂强度:取新鲜的猪肠衣上打一个直径约为0.16cm(+0.02cm)的孔上,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凝胶产品涂抹于此孔上形成一定厚度的水凝胶,配合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液(磷酸缓冲液配方为:称取磷酸二氢钾1.36g,加0.1mol/mL的氢氧化钠溶液79mL,用水稀释至200mL,即得pH为7.4的磷酸缓冲液),在猪肠衣下方加压至凝胶破损,记录并读出传感器连接数据,记录最大压力数,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本实施例形成的水凝胶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4149482240000111
表3表明采用4-arm-PEG-SA与双交联剂(4-arm-PEG-SH、4-arm-PEG-NH2)形成的水凝胶与对比例1相比,能有效解决溶胀率过大,破裂强度过低、成胶过快等问题,从而使得溶胀率、破裂强度和成胶时间同时满足血管渗漏封合的要求。
实施例3
四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辛二酸酯(4-arm-PEG-SSub)与双交联剂制备水凝胶:
1)第一组分:四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辛二酸酯(4-arm-PEG-SSub)0.2g。
2)第二组分:种类和用量如表4所示。
3)第三组分:三赖氨酸(5g/L)或聚乙烯亚胺(10g/L)-磷酸盐缓冲液(100mM)1mL,pH=10.0,种类和用量如表4所示。
4)缓冲液:盐酸稀释液1.0mL,pH=4.4。
5)成胶时间检测:将第一组份和第二组分溶解在缓冲液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溶液,然后将第三组分溶解得到第二溶液通过双联混液器喷入已预热至37℃的固化仪喷出凝胶后立即计时,直至凝胶形成(用牙签搅拌成凝胶),记录成胶时间,结果如表4所示。
6)溶胀率的检测:将第一组份和第二组分溶解在缓冲液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溶液,然后将第三组分溶解得到第二溶液通过双联混液器喷入特制的硅胶管中,在硅胶管中形成直径为0.74cm、长度为0.5cm的圆柱体凝胶,取出圆柱状凝胶样品精密称重并移至磨口三角瓶中,加入已预热至37±1℃的pH为7.4磷酸缓冲液中(磷酸缓冲液配方为:称取磷酸二氢钾1.36g,加0.1mol/mL的氢氧化钠溶液79mL,用水稀释至200mL,即得pH为7.4的磷酸缓冲液),将磨口三角瓶放入37±1℃培养箱内,每隔几小时取出样品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称量,至重量不再增加为止,结束称量。按下式计算凝胶溶胀率,结果如表4所示。
溶胀率=(溶胀后样品质量-取样量)×100%/取样量
7)破裂强度:取新鲜的猪肠衣上打一个直径约为0.16cm(+0.02cm)的孔上,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凝胶产品涂抹于此孔上形成一定厚度的水凝胶,配合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液(磷酸缓冲液配方为:称取磷酸二氢钾1.36g,加0.1mol/mL的氢氧化钠溶液79mL,用水稀释至200mL,即得pH为7.4的磷酸缓冲液),在猪肠衣下方加压至凝胶破损,记录并读出传感器连接数据,记录最大压力数,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本实施例形成的水凝胶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4149482240000131
表4表明采用4-arm-PEG-SSub与双交联剂(4-arm-PEG-SH、4-arm-PEG-NH2)形成的水凝胶与对比例1相比,能有效解决溶胀率过大,破裂强度过低、成胶过快等问题,从而使得溶胀率、破裂强度和成胶时间同时满足血管渗漏封合的要求。
实施例4
四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癸二酸酯(4-arm-PEG-SSeb)与双交联剂制备水凝胶:
1)第一组分:四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癸二酸酯(4-arm-PEG-SSeb)0.2g。
2)第二组分:种类和用量如表5所示。
3)第三组分:三赖氨酸(5g/L)或聚乙烯亚胺(10g/L)-磷酸盐缓冲液(100mM)1mL,pH=10.0,种类和用量如表5所示。
4)缓冲液:盐酸稀释液1.0mL,pH=4.5。
5)成胶时间检测:将第一组份和第二组分溶解在缓冲液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溶液,然后将第三组分溶解得到第二溶液通过双联混液器喷入已预热至37℃的固化仪喷出凝胶后立即计时,直至凝胶形成(用牙签搅拌成凝胶),记录成胶时间,结果如表5所示。
6)溶胀率的检测:将第一组份和第二组分溶解在缓冲液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溶液,然后将第三组分溶解得到第二溶液通过双联混液器喷入特制的硅胶管中,在硅胶管中形成直径为0.74cm、长度为0.5cm的圆柱体凝胶,取出圆柱状凝胶样品精密称重并移至磨口三角瓶中,加入已预热至37±1℃的pH为7.4磷酸缓冲液中(磷酸缓冲液配方为:称取磷酸二氢钾1.36g,加0.1mol/mL的氢氧化钠溶液79mL,用水稀释至200mL,即得pH为7.4的磷酸缓冲液),将磨口三角瓶放入37±1℃培养箱内,每隔几小时取出样品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称量,至重量不再增加为止,结束称量。按下式计算凝胶溶胀率,结果如表5所示。
溶胀率=(溶胀后样品质量-取样量)×100%/取样量
7)破裂强度:取新鲜的猪肠衣上打一个直径约为0.16cm(+0.02cm)的孔上,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凝胶产品涂抹于此孔上形成一定厚度的水凝胶,配合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液(磷酸缓冲液配方为:称取磷酸二氢钾1.36g,加0.1mol/mL的氢氧化钠溶液79mL,用水稀释至200mL,即得pH为7.4的磷酸缓冲液),在猪肠衣下方加压至凝胶破损,记录并读出传感器连接数据,记录最大压力数,结果如表5所示。
表5:本实施例形成的水凝胶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4149482240000151
表5表明采用4-arm-PEG-SSeb与双交联剂(4-arm-PEG-SH、4-arm-PEG-NH2)形成的水凝胶与对比例1相比,能有效解决溶胀率过大,破裂强度过低、成胶过快等问题,从而使得溶胀率、破裂强度和成胶时间同时满足血管渗漏封合的要求。
实施例5
四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戊二酸酯(4-arm-PEG-SG)与双交联剂制备水凝胶:
1)第一组分:四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戊二酸酯(4-arm-PEG-SG)0.2g。
2)第二组分:种类和用量如表6所示。
3)第三组分:三赖氨酸(5g/L)或聚乙烯亚胺(10g/L)-磷酸盐缓冲液(100mM)1mL,pH=10.0,种类和用量如表6所示。
4)缓冲液:盐酸稀释液1.0mL,pH=4.6。
表6双交联体系比例和种类配比
Figure BDA0004149482240000161
Figure BDA0004149482240000171
将第一组份和第二组分溶解在缓冲液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溶液,然后将第三组分溶解得到第二溶液通过双联混液器喷涂水凝胶,进行了分布、代谢和排泄研究,结果表明产品主要从尿液中排泄出体外,组织分布水平很低。
实施例6
将实施例5的第一组份和实施例5的第二组分溶解在缓冲液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溶液,然后将实施例5的第三组分溶解得到第二溶液通过双联混液器喷到Beagle犬建立犬髂总动脉移植模型研究血管缝合后的封堵效果、局部降解吸收、凝血酶原时间、病理情况以及全身反应情况,于术后7天、28天和56天剖检。结果表明产品可显著减少犬髂总动脉移植后出血量,犬髂总动脉移植模型对照侧和水凝胶侧组织病理学改变未见明显区别。
实施例7
将实施例5的第一组份和实施例5的第二组分溶解在缓冲液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溶液,然后将实施例5的第三组分溶解得到第二溶液通过双联混液器喷涂到缝合后有渗血的人体血管上,用于血管吻合口。结果表明,形成的水凝胶可以有效止血,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血管粘附性能良好,能很好的满足临床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医用水凝胶,其特征是,其原料包括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第一组分为多臂聚乙二醇活化酯,第二组分为第一交联剂,第三组分为第二交联剂;第一交联剂为氨基或巯基封端的多臂聚乙二醇衍生物,第二交联剂为聚乙烯亚胺和/或多聚赖氨酸;
所述多臂聚乙二醇活化酯的化学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4149482200000011
所述氨基或巯基封端的多臂聚乙二醇衍生物,其化学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4149482200000012
其中,R1和R2分别独立选自
Figure FDA0004149482200000013
R3为伯氨基或巯基,x为1~250的整数,y为3~8的整数,z为1~250的整数,p为2~8的整数,p’为2~8的整数;
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的质量比为40:10~30: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水凝胶,其特征是,所述多聚臂乙二醇活化酯包括但不限于多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戊二酸酯、多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己二酸酯、多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辛二酸酯、多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癸二酸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水凝胶,其特征是,所述多臂聚乙二醇活化酯的分子量为3000~20000道尔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水凝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交联剂为氨基或巯基封端的四臂聚乙二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水凝胶,其特征是,还包括药用辅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水凝胶,其特征是,还包括缓冲溶液。
7.一种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医用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溶解获得第一溶液,将第三组分溶解获得第二溶液,双联混合设备将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进行双联混合喷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用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第一溶液中第一组分的浓度为0.15~0.25g/mL。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用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第二溶液中第三组分的浓度为5~10g/L。
10.一种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医用水凝胶在制备血管渗漏封合剂的应用。
CN202310313825.8A 2023-03-28 2023-03-28 医用水凝胶及制备方法与其在制备血管渗漏封合剂的应用 Pending CN1162711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13825.8A CN116271188A (zh) 2023-03-28 2023-03-28 医用水凝胶及制备方法与其在制备血管渗漏封合剂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13825.8A CN116271188A (zh) 2023-03-28 2023-03-28 医用水凝胶及制备方法与其在制备血管渗漏封合剂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71188A true CN116271188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790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13825.8A Pending CN116271188A (zh) 2023-03-28 2023-03-28 医用水凝胶及制备方法与其在制备血管渗漏封合剂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7118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37093A (zh) * 2021-12-13 2023-03-24 北京博辉瑞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组织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7122725A (zh) * 2023-10-26 2023-11-28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一种用于脐血管封堵的生物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37093A (zh) * 2021-12-13 2023-03-24 北京博辉瑞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组织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5837093B (zh) * 2021-12-13 2023-08-04 北京博辉瑞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组织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7122725A (zh) * 2023-10-26 2023-11-28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一种用于脐血管封堵的生物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7122725B (zh) * 2023-10-26 2024-03-08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一种用于脐血管封堵的生物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12725B1 (en) Rapid gelling biocompatible polymer composition
CN116271188A (zh) 医用水凝胶及制备方法与其在制备血管渗漏封合剂的应用
US8771738B2 (en) Polysaccharide-based polymer tissue adhesive for medical use
US8211418B2 (en) Protein-based polymer tissue adhesives for medical use
Li et al. Bio-orthogonally crosslinked catechol–chitosan hydrogel for effective hemostasis and wound healing
JP5721386B2 (ja) 外科手術用組成物
CN104399109B (zh) 一种凝胶止血材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EP2214730B1 (en) Dextran-based polymer tissue adhesive for medical use
TW200824726A (en) Rapidly acting dry sealant and methods for use and manufacture
US20090028957A1 (en) Implantable Tissue-Reactive Biomaterial Composition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 Thereof
WO2020134757A1 (zh) 一种可促进伤口愈合的医用封闭胶及其制备方法
EP3027659B1 (en) Low swell tissue adhesive and sealant formulations
US20100260845A1 (en) Biocompatible and Biodegradable Biopolymer Matrix
CN110801528A (zh) 一种硬脊膜封合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887110B (zh) 一种可快速止血的止血材料及制备方法
KR102630678B1 (ko) 아민-말단화 된 페놀 유도체가 수식된 알데히드 치환 히알루론산 유도체 및 그의 용도
CN114306722B (zh) 一种可注射水凝胶型生物粘合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3813440B (zh) 一种生物粘附性可调的水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230156213A (ko) 과산화아연을 이용한 젤라틴 기반 아연이온 방출 생체활성 조직접착 하이드로젤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의 생의학적 용도
CN117122729A (zh) 一种组织粘附性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