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4584A - 设备监控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设备监控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64584A
CN116264584A CN202111539983.2A CN202111539983A CN116264584A CN 116264584 A CN116264584 A CN 116264584A CN 202111539983 A CN202111539983 A CN 202111539983A CN 116264584 A CN116264584 A CN 1162645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equipment
monitoring
electronic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399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聪
李昌竹
麦睿楷
张乐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3998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6458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8511 priority patent/WO202310978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264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45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182Level alarms, e.g. alarms responsive to variables exceeding a threshold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6/00Tactile signalling systems, e.g. personal call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6Markers for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of a particular session, e.g. session cookie or URL-en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4Presence management, e.g. monitoring or registration for receipt of user log-on information, or the connection status of the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设备监控方法及电子设备,应用于服务器,该设备监控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设备状态信息,接收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设备状态信息,其中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已开启且使用第一账户信息登录服务器,根据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和第二设备状态信息确定监控设备,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为监控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电子设备是否为监控设备。根据设备的状态选择监控设备,实现灵活的设备监控。将能及时有效地将电子设备告警信息送达用户的电子设备选为监控设备,提升设备监控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设备监控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监控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个人所持有电子设备数量增多的同时,电子设备丢失的概率也增加。比如手机、平板、耳机等经常存在丢失的情况。目前可以采用将蓝牙报警器和被监控设备机械连接在一起,蓝牙报警器与手机建立蓝牙连接,在蓝牙报警器和手机之间的蓝牙连接断开,手机就通过振动提醒用户被监控设备可能丢失。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若手机关机或手机不在用户身边,则可能无法检测该被监控设备是否丢失,手机的提醒可能无法送达用户。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监控方法及电子设备,根据设备的状态选择监控设备,实现灵活的设备监控。将能及时有效地将电子设备告警信息送达用户的电子设备选为监控设备,提升设备监控的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监控方法,应用于服务器,该设备监控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信息,其中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已开启且使用第一账户信息登录服务器,第一信息包括第一设备状态信息,接收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信息,其中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已开启且使用第一账户信息登录服务器,第二信息包括第二设备状态信息,根据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和第二设备状态信息确定监控设备,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为监控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电子设备是否为监控设备。
其中,第一模式即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防丢模式,开启防丢模式的电子设备可以与其他同样开启防丢模式的电子设备竞选监控设备。也即服务器可以从开启防丢模式的电子设备中选出监控设备。
其中,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即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第二设备状态信息即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设备状态信息即电子设备的使用状态的信息,或者说工作状态(包括正工作或待机状态)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状态信息包括:是否佩戴,和/或,是否锁屏。对于穿戴设备,其设备状态信息包括是否佩戴,对于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其设备状态信息包括是否锁屏。
可以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设备使用同一账户信息(例如第一账户信息)登录服务器,也即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设备的设备拥有者为同一用户。为了提高设备监控的安全性,避免监控到其他用户的设备,服务器从使用同一账户信息登录且第一模式已开启的多个电子设备中选出监控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在监测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均使用第一账户信息登录且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均已开启时,服务器可以向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请求设备状态信息。或者,电子设备开启第一模式后即可以主动向服务器发送其设备状态信息。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和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设备状态信息时,服务器即可以知道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已开启。服务器从第一模式已开启且使用同一账户信息登录的电子设备中选出监控设备。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和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设备状态信息,然后根据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和第二设备状态信息从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中选出监控设备。也即服务器根据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选出监控设备,实现灵活的设备监控。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为监控设备,第二指示信息为第二电子设备是否为监控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还可以分别为告知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监控设备的信息。也即服务器所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同一信息,例如,在服务器选出监控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时,则服务器可以通知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监控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也即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均为“监控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
可以理解,在仅有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已开启且使用第一账户信息登录服务器,则服务器可以直接将该第一电子设备判定为监控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连接设备信息,第一连接设备信息包括第三电子设备的标识,其中第一电子设备通信连接第三电子设备。其中,标识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设备标识。第一连接设备信息即第一电子设备的连接设备信息。电子设备的连接设备信息即与该电子设备通信连接的其他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设备信息还可以包括该电子设备历史通信连接过的其他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监控方法还包括:服务器根据第一设备状态信息确定对应的第一优先级,根据第二设备状态信息确定对应的第二优先级,将第一优先级和第二优先级中较高的优先级对应的设备作为监控设备。
其中,第一优先级即第一电子设备的优先级,第二优先级即第二电子设备的优先级,其中,优先级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或第四级。也即第一优先级可以为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或第四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根据第一优先级和第二优先级,将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中优先级最高的电子设备选为监控设备。具体地,服务器根据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和第二设备状态信息,将能及时有效地将电子设备告警信息送达用户的电子设备选为监控设备,提升设备监控的用户体验。示例性地,若第一优先级为第一级,第二优先级为第二级,则将第一优先级和第二优先级中优先级最高的第一级所对应的第一电子设备作为监控设备。若第一优先级为第三级,第二优先级为第二级,则将第一优先级和第二优先级中优先级最高的第二级所对应的第二电子设备作为监控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信息还包括:第二连接设备信息,第二连接设备信息包括第四电子设备的标识,第四电子设备通信连接第二电子设备。其中,第二连接设备信息即第二电子设备的连接设备信息,其中连接设备信息同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监控方法还包括:当第一电子设备为监控设备时,将被监控设备信息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其中被监控设备信息包括第二电子设备和第四电子设备的标识。其中,被监控设备信息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被监控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设备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登录服务器的电子设备中,与监控设备的设备拥有者不相同的电子设备确定为无关设备,然后将登录服务器的电子设备中除去无关设备之外的电子设备确定为被监控设备。服务器汇总被监控设备的设备标识,将被监控设备的设备标识发送给监控设备,由此使得监控设备可以获得更为全面的被监控设备的设备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监控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变化后的第二连接设备信息,将变化后的第二连接设备信息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第二连接设备信息发生变化即与第二电子设备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发生变化,如原与第二电子设备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如第四电子设备)断开了与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连接,则变化后的第二连接设备信息中不包括第四电子设备的标识,或有新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通信连接,则变化后的第二连接设备信息中包括该新电子设备的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监控方法还包括:监测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和第二设备状态信息,当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和/或第二设备状态信息变化时,根据当前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和第二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是否重新选出监控设备。其中,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和/或第二设备状态信息变化,也即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变化、第二设备状态信息变化或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和第二设备状态信息变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中选出监控设备后,服务器监测该两个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可以为服务器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向该两个电子设备请求其设备状态信息,或在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和/或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变化时,电子设备主动向服务器上报其变化的设备状态信息。也即,服务器从M个电子设备中选出监控设备后,服务器就监控该M个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M大于或等于1,如服务器从一个电子设备中选出监控设备后,服务器就监控该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或服务器从三个电子设备中选出监控设备后,服务器就从该三个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监控方法还包括:监测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和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当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和/或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变化时,根据当前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和第二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是否重新选出监控设备。其中,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和/或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变化,也即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变化、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变化或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均变化。
可以理解为,服务器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中选出监控设备后,服务器监测该两个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可以为服务器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向该两个电子设备请求其第一模式,或在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和/或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变化时,电子设备主动向服务器上报其变化的第一模式。也即,服务器从M个电子设备中选出监控设备后,服务器就监控该M个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M大于或等于1,如服务器从一个电子设备中选出监控设备后,服务器就监控该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或服务器从三个电子设备中选出监控设备后,服务器就从该三个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监控方法还包括:监测到第五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已开启,获取第五电子设备的第三设备状态信息,其中第五电子设备使用第一账户信息登录服务器,根据第一设备状态信息、第二设备状态信息和第三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是否重新选出监控设备。其中,第三设备状态信息即第五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在选出监控设备后,服务器还可以监测是否还有新的电子设备(如第五电子设备)使用与监控设备为同一账户信息(如第一账户信息)登录且第一模式已开启,若监测到有新的电子设备使用与监控设备为同一账户信息登录且第一模式已开启,则服务器需要判断是否重新选出监控设备,以确保将当前使用同一账户信息登录且第一模式已开启的多个电子设备中,最能及时有效地将电子设备告警信息送达用户的设备为监控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是否重新选出监控设备包括:判断当前所选出的监控设备的优先级是否是最高,若是,则不重新选出监控设备,若否,则重新选出监控设备。其中,优先级最高的设备即最能及时有效地将电子设备告警信息送达用户的设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监控方法,应用于具有第一模式的第一电子设备,该设备监控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操作,其中第一操作用于输入第一账户信息,响应于第一操作,使用第一账户信息登录服务器,当检测到第一模式开启时,向服务器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第一设备状态信息,从服务器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为监控设备,其中,第一指示信息至少根据第一设备状态信息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登录服务器后,电子设备就会将其的设备状态信息、第一模式或第一模式和设备状态信息发送给服务器。电子设备登录服务器后,若电子设备检测到其第一模式开启,则电子设备可以告知服务器其第一模式开启。若电子设备检测到其第一模式未开启,则电子设备可以告知服务器其第一模式未开启,之后,电子设备检测其第一模式开启,则电子设备告知服务器其第一模式开启。
在本申请实施例这种,第一指示信息至少根据第一设备状态信息确定,即第一指示信息至少根据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为服务器根据多个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电子设备是监控设备时,从服务器处接收被监控设备信息,其中,被监控设备信息包括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第二电子设备使用第一账户信息登录服务器,且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已开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通信连接第三电子设备,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连接设备信息,第一连接设备信息包括第三电子设备的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被监控设备信息还包括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连接设备信息,其中第二连接设备信息包括第四电子设备的标识,第四电子设备通信连接第二电子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监控方法还包括:当监测到第一模式变化或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变化时,向服务器发送变化后的第一模式或变化后的第一设备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状态信息包括:是否佩戴,和/或,是否锁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电子设备是监控设备时,基于第一无线通信协议获取周围设备信息,当周围设备信息包含第四电子设备的标识,确定第四电子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其中第一信号基于第一无线通信协议,判断信号强度是否低于预设阈值,若低于预设阈值,显示第一告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号为蓝牙寻呼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设备信息还包括第四电子设备的信任值,预设阈值包括关于信号强度的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当周围设备信息包含第四电子设备的标识时,该设备监控方法还包括:根据第四电子设备的信任值判断当前所处环境为安全环境或非安全环境,当环境为安全环境,确定第一预设阈值,当环境为非安全环境,确定第二预设阈值,其中,第一预设阈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监控设备判断信号强度是否低于预设阈值之前,监控设备先获取预设阈值。其中预设阈值包括默认预设阈值、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监控设备获取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当前环境获取到当前环境对应的预设阈值,若当前环境为普通环境,则预设阈值为默认预设阈值,若当前环境为安全环境,则预设阈值为第一预设阈值,若当前环境为非安全环境,则预设阈值为第二预设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阈值包括关于信号强度的阈值和关于距离的阈值,也即预设阈值可以为用于判断信号强度的阈值,也可以为用于判断距离的阈值。若预设阈值为关于信号强度的阈值,则默认预设阈值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默认强度阈值,第一预设阈值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强度阈值,第二预设阈值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强度阈值,第一强度阈值小于第二强度阈值。若预设阈值为关于距离的阈值,则默认预设阈值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默认距离阈值,第一预设阈值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距离阈值,第二预设阈值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距离阈值,第一距离阈值大于第二距离阈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监控方法,应用于设备监控系统,设备监控系统包括服务器和具有第一模式的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一操作,其中第一操作用于输入第一账户信息,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一操作,使用第一账户信息登录服务器,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二操作,其中第二操作用于输入第一账户信息,第二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二操作,使用第一账户信息登录服务器,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第一模式开启时,向服务器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第一设备状态信息,第二电子设备检测到第一模式开启时,向服务器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第二设备状态信息,服务器根据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和第二设备状态信息确定监控设备,服务器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为监控设备,服务器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电子设备是否为监控设备。
其中,设备监控系统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例如网络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监控系统还包括第三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通信连接第三电子设备,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连接设备信息,第一连接设备信息包括第三电子设备的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监控方法还包括:服务器根据第一设备状态信息确定对应的第一优先级,根据第二设备状态信息确定对应的第二优先级,并将第一优先级和第二优先级中较高的优先级对应的设备作为监控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监控系统还包括第四电子设备,第四电子设备通信连接第二电子设备,第二信息还包括:第二连接设备信息,第二连接设备信息包括第四电子设备的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监控方法还包括:当服务器判断第一电子设备为监控设备时,服务器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被监控设备信息,其中被监控设备信息包括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被监控设备信息还包括第四电子设备的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状态信息包括:是否佩戴,和/或,是否锁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电子设备是监控设备时,第一电子设备基于第一无线通信协议获取周围设备信息,当周围设备信息包含第四电子设备的标识,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四电子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其中第一信号基于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第一电子设备判断信号强度是否低于预设阈值,若低于预设阈值,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第一告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号为蓝牙寻呼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设备信息还包括第四电子设备的信任值,预设阈值包括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当周围设备信息包含第四电子设备的标识时,服务器根据第四电子设备的信任值判断当前所处环境为安全环境或非安全环境,当环境为安全环境,确定第一预设阈值,当环境为非安全环境,确定第二预设阈值,其中,第一预设阈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监控方法还包括:第二电子设备监测到第二连接设备信息变化时,将变化后的第二连接设备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将变化后的第二连接设备信息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监控方法还包括:服务器监测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和第二设备状态信息,当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和第二设备状态信息变化时,服务器根据当前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和第二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是否重新选出监控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监控系统还包括第五电子设备,该设备监控方法还包括:服务器监测到第五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已开启,接收第五电子设备的第三信息,其中第五电子设备使用第一账户信息登录服务器,第三信息包括第三设备状态信息,服务器根据第一设备状态信息、第二设备状态信息和第三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是否重新选出监控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是否重新选出监控设备包括:服务器判断当前所选出的监控设备的优先级是否是最高,若是,则不重新选出监控设备,若否,服务器重新选出监控设备。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监控方法,应用于设备监控系统,该设备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通信连接,其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防丢模式已开启且均使用第一账户信息登录,该方法包括: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从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中选出优先级最高的第一目标设备作为监控设备,第一电子设备通知第二电子设备第一目标设备为监控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第二电子设备根据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从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中选出优先级最高的第一目标设备作为监控设备,第二电子设备通知第一电子设备第一目标设备为监控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监控系统还包括第三电子设备,当第三电子设备防丢模式已开启且均使用第一账户信息登录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获取第三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第三电子设备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是否重新选出监控设备;第二电子设备根据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是否重新选出监控设备;第三电子设备根据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是否重新选出监控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子设备为监控设备时,第三电子设备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二连接设备信息,第二连接设备信息包括第四电子设备的标识,第四电子设备通信连接第三电子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子设备为监控设备时,当第三电子设备的第二连接设备信息变化时,第三电子设备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变化后的第二连接设备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监测到其第一模式变化或设备状态信息变化时,向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发送变化后的第一模式或变化后的设备状态信息。或,第二电子设备监测到其第一模式变化或设备状态信息变化时,向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发送变化后的第一模式或变化后的设备状态信息。或,第三电子设备监测到其第一模式变化或设备状态信息变化时,向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一电子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发送变化后的第一模式或变化后的设备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是否重新选出监控设备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判断第一目标设备的优先级是否是最高,若是,则不重新选出监控设备,若否,则选出优先级最高的第二目标设备作为监控设备。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处理器用于执行如上任意一项的设备监控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上任意一项的设备监控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被一个计算机执行的时候,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任意一项的设备监控方法。
上述其他方面对应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关于方法方面的有益效果的描述,此处不予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启防丢模式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竞选监控设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a)至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登录界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竞选监控设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列表展示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列表展示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监控设备监控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位置距离拓扑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告警界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如上述,在手机对被监控设备实施一对一监控时,会存在手机无法保持对被监控设备的监控或无法将告警信息送达用户的情形。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监控方法以及相关设备,通过选择监控设备,不限于手机监控被监控设备,实现灵活的设备监控。依据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将能及时有效地将电子设备告警信息送达用户的电子设备选为监控设备,提升防丢检测的用户体验。实时监测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在当前被选为监控设备的电子设备不能及时有效地将电子设备告警信息送达用户时,重新选出监控设备,保证监控设备的可靠性,从而实现稳定可靠的监控。通过设备发现可以及时可靠且更完整地获得各个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将各个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进行汇总得到第一列表,监控设备可以从第一列表中获得各个被监控设备的设备信息,监控设备基于被监控设备的设备信息可以监控各个被监控设备,不限于上述手机监控被监控设备的一对一监控。监控设备获取被监控设备的监控信息(如设备位置、距离以及跌落状态变化等),根据监控信息实时检测被监控设备与监控设备的相对距离,以及被监控设备的状态,根据监控信息与预设阈值输出告警信息,以提醒用户被监控设备处于非安全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数码相机(digital camera)、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智能手机(smart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电脑、蓝牙耳机、平板、蓝牙音箱、平板型电脑、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头戴设备、穿戴设备(如手环、智能手表等)、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等。
选出监控设备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监控方法,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应用场景。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图1仅提供了一个实施例的图示,但不暗示对可以在其中实现不同的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的任何限制。图1的手表20、手机30、平板40和耳机50的数量以及设备类型仅为示意性举例,电子设备的数量可以为其他任意数量,设备类型可以为其他设备类型。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网络100包括服务器10、手表20、手机30、平板40和耳机50。手表20、手机30、平板40使用第一账户信息登录服务器10,手表20、手机30、平板40与服务器10通信连接。其中,手表20、手机30或平板40与服务器10的通信连接可以为无线连接,例如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连接。平板40与耳机50通信连接。其中,手机30和耳机50的通信连接可以为无线连接,例如蓝牙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与服务器10的通信连接、或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也可以为有线连接。例如,笔记本电脑(图未示)可以通过光纤或双绞线等有线传输介质与服务器10建立通信连接。又例如,手机30通过转接设备(例如,USB数据线)与笔记本电脑建立通信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以及电子设备与服务器10之间的通信连接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服务器10可以是云服务器,也可以是本地服务器,服务器10可以是一个服务器或者包括多个服务器的服务器集群。
其中,帐号是指电子设备登录到服务器10所使用的凭证。同一个帐号可以在服务器10所管理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设备(例如手表20、手机30、平板40)上同时登录。服务器10可以管理多个帐号。
其中,账户信息至少包括账号,账户信息还可以包括该账号对应的密码。第一账户信息包括第一账号和第一账号对应的密码。每一账户信息对应一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账号可以是华为账号或其它设备生产商账号。服务器10可以是设备生产商服务器,例如,可以是华为服务器或其它设备生产商服务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手表20、手机30、平板40为具有防丢模式的电子设备。开启防丢模式的电子设备可以与其他同样开启防丢模式的电子设备竞选监控设备。例如,若手表20被服务器10选为监控设备,则监控设备可以监控手机30、平板40。
其中,耳机50为不具有防丢模式的电子设备,不具有防丢模式的电子设备无法参与竞选成为监控设备或无法被选为监控设备。
其中,防丢模式可以实现为电子设备的一个功能,也可以实现为应用的一个子功能,如实现为手机30上“查找设备”应用的一个子功能,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防丢模式的电子设备开启防丢模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可能实施方式:
方式一:具有防丢模式的电子设备默认将其防丢模式开启。
方式二:用户开启电子设备的防丢模式。示例性地,以防丢模式实现为电子设备的一个功能,手机30的设置界面上设置有“防丢模式”开关为例。如图2所示,用户点击手机30的设置界面21上“防丢模式”的开关22,以开启手机30的防丢模式。同理,用户也可以将其他电子设备的防丢模式开启。
方式三:电子设备响应于登录账号相同的其他电子设备防丢模式已开启的信息,开启其防丢模式。示例性地,用户开启手表20和手机30的防丢模式,并使手表20、手机30、平板40以第一账户信息登录服务器10。服务器10检测到以第一账户信息的手表20和手机30的防丢模式开启,服务器10启动同步参数设置功能,向平板40传输同样以第一账号登录的手表20和手机30的防丢模式已开启的信息。平板40响应该信息开启其防丢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防丢模式的电子设备可存储并维护一份设备信息列表。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列表记录连接设备信息,即记录与其通信连接的其他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例如,手机30与耳机50通信连接,手机30可以向耳机50请求其设备信息,或手机30接收耳机50所发送的设备信息,手机30的设备信息列表中记录的连接设备信息中包括耳机50的设备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连接设备信息还可以包括电子设备历史连接过的其他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也即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列表还可以记录其历史连接过的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设备信息可以为设备的属性信息,即是电子设备与其他电子设备有区别的特性信息。设备信息可以包括设备标识、设备名称、设备类型(例如手机或手表等)、设备状态信息、优先级、防丢模式状态信息、信任值以及电子设备所属用户(即设备拥有者)等。其中,设备拥有者可以由用户自行输入。电子设备使用账号登录服务器10时,电子设备可以记录其所登录的账号所对应的用户为其设备拥有者。
上述防丢模式状态信息指电子设备的防丢模式的状态信息,防丢模式的状态信息包括防丢模式开启或未开启。若电子设备的防丢模式已开启,则防丢模式状态信息为防丢模式已开启,若电子设备的防丢模式关闭,则防丢模式状态信息为防丢模式未开启。
上述设备标识用于唯一标识电子设备,网络100中的服务器10可以根据设备标识辨识电子设备,网络100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设备标识辨识其他电子设备。常见的设备标识包括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IMSI)、移动设备识别码(mobile equipment identifier,MEID)、序列号(serial number,SN)、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ntegrate circuit card identity,ICCID)、以及媒体介入控制层(mediaaccess control,MAC)地址、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地址)、产品识别码(product ID)、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代码CMIT ID或其他能够唯一标识电子设备的标识符等。示例地,手机30的设备标识为100.4.5.3,网络100中的手表20可以通过设备标识100.4.5.3来识别该设备标识100.4.5.3对应的手机30。
其中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可以理解为电子设备使用状态的信息。示例性地,对于穿戴设备,其设备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佩戴状态和非佩戴状态,佩戴状态即指穿戴设备穿戴(佩戴)于人体,非佩戴状态即指穿戴设备未穿戴(佩戴)于人体。对于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其设备状态信息可以包括锁屏状态或未锁屏状态,其中锁屏状态是指电子设备的屏幕被锁定的状态,其中未锁屏状态是指电子设备的屏幕未被锁定的状态。
可以理解,设备状态信息还可以为其他用于指示电子设备与用户关联情况的信息,如可以指示电子设备与用户的距离,或指示电子设备与用户的交互的信息。例如设备状态信息可以为正在被用户使用或操作,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下面示例性说明穿戴设备获得其设备状态信息的方法。
以穿戴设备为手表,手表包括处理器和电容传感器。用户将手表开机,手表的处理器开启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是一种将其他量的变换以电容的变化体现出来的仪器,电容传感器在接触不同材料时,检测到的电容值大小是有所不同的。用户将未佩戴的手表佩戴在自己身上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段时间内,电容传感器检测到的电容值通常都是很高的,当处理器检测到电容传感器在某一瞬间或者某一时间段内获取到的电容值大于一个预设的电容阈值时,认为穿戴设备当前处于佩戴状态,反之,穿戴设备当前处于非佩戴状态。可以理解,穿戴设备获得其设备状态信息不限于上述方式。
下面示例性说明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获得其设备状态信息的方法。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调用判断是否处于锁屏状态的接口函数来判断,或者也可以通过判断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中的应用程序是否休眠而判断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是否处于未锁屏状态。可以理解,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获得其设备状态信息不限于上述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置一优先级列表。该优先级列表包括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以及所对应的优先级。示例性地,优先级列表如表1所示,穿戴设备穿戴(佩戴)于人体,则穿戴(佩戴)于人体的穿戴设备为第一级。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处于未锁屏状态,则处于未锁屏状态的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为第二级。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处于锁屏状态,则处于锁屏状态的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为第三级。穿戴设备未穿戴(佩戴)于人体,则未穿戴(佩戴)于人体的穿戴设备为第四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第一级至第四级。
表1
设备状态信息 优先级
穿戴设备处于穿戴(佩戴)于人体 第一级
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处于未锁屏状态 第二级
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处于锁屏状态 第三级
穿戴设备处于未穿戴(佩戴)于人体 第四级
在申请实施例中,在设置优先级列表时,首先列举出可以用于判断电子设备与用户关联情况的设备状态信息,然后再依据电子设备与用户关联的程度设置对应的优先级。例如,设置上述表1时,穿戴设备穿戴(佩戴)于人体,可以认为其与用户关联度最高,设置优先级为第一级。
可以理解,各个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以及所对应的优先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具有防丢模式的电子设备存储并维护该优先级列表,则各个具有防丢模式的电子设备可以基于该优先级列表以及其自身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其对应的优先级,则各个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即为其确定的优先级。也就是说,设备状态信息还可以为电子设备根据优先级列表所确定的优先级。
下面描述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的工作过程。
以手机30的连接设备信息包括耳机50设备信息,手表20的设备状态信息为穿戴状态,手机30的设备状态信息为未锁屏状态,平板40的设备状态信息为锁屏状态,用户采用上述方式二开启手表20和手机30的防丢模式为例进行说明。请一并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竞选监控设备方法流程示意图。应理解,图3示出了竞选监控设备方法的步骤或操作,但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他操作或者图3中的各个操作的变形。竞选监控设备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手表20、手机30、平板40均向服务器10发送登录请求,其中登录请求中携带登录账号和密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分别在手表20、手机30、平板40上进行操作,以使得手表20、手机30、平板40使用第一账户信息登录服务器10。示例性地,以用户在手机30上进行操作为例。如图4(a)所示,用户点击手机30设置界面21上的“登录华为账号”选项23。如图4(b)所示,手机30上显示账号登录界面24,用户在账号输入框25中输入登录账号(第一账号“HUAWEI-01”),在密码输入框26中输入第一账号对应的密码“HUAWEI111”。用户在输入第一账号和密码完毕后可以点击“登录”选项27。手机30响应用户点击“登录”选项27的操作,手机30向服务器10发送登录请求,其中登录请求中携带用户所输入的第一账号“HUAWEI-01”和密码“HUAWEI111”。同理,用户可以在手表20和平板40进行操作,使用相同账号“HUAWEI-01”登录服务器10。
步骤32,服务器10验证登录账号和密码。
服务器10接收到手表20、手机30、平板40的第一账户信息后,获得登录请求中的第一账号“HUAWEI-01”和密码“HUAWEI111”后,分别验证手表20、手机30、平板40所发送的登录请求中所携带的第一账号和密码的合法性。
步骤33,服务器10在验证成功后,返回验证成功响应给手表20、手机30、平板4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服务器10验证成功后,返回认证成功响应给手表20、手机30、平板40,该认证成功响应指示该手表20、手机30、平板40与该服务器10建立了通信连接,手表20、手机30、平板40成功登录服务器10。
步骤34,服务器10获取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和连接设备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包括手表20和手机30,以手表20和手机30分别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为例。手表20和手机30向服务器10发送各自的设备状态信息和连接设备信息,或服务器10请求手表20、手机30各自的设备状态信息和连接设备信息。其中,手机30的连接设备信息包括耳机50的设备信息,手表20的连接设备信息为无。在一些实施例中,手表20和手机30向服务器10发送各自的设备状态信息和设备信息列表,或服务器10请求手表20、手机30各自的设备状态信息和设备信息列表。服务器10可以从设备信息列表中获得对应的连接设备信息,如手机30的设备信息列表中的连接设备信息记录耳机50的设备信息,手表20的设备信息列表中没有记录连接设备信息。
可以理解,在具有防丢模式的电子设备使用上述方式一或方式三开启防丢模式时,即网络100中具有防丢模式的电子设备的防丢模式均是开启的,手表20、手机30和平板40向服务器10发送各自的设备状态信息和设备信息列表(连接设备信息),或服务器10请求手表20、手机30和平板40各自的设备状态信息和设备信息列表(连接设备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成功登录服务器10后,服务器10可以允许电子设备访问服务器10上所存储的与该电子设备对应的数据。例如服务器10为手表20配置存储空间,手表20成功登录服务器10后,服务器10可以允许手表20访问服务器10上为手表20配置的储存空间。手表20也可以将其存储器中的数据(例如设备状态信息、设备信息列表、图片、视频、音频等)发送给服务器10,再由服务器10将接收到的数据保存在为手表20配置的储存空间中。又例如服务器10为账号配置存储空间,不同账号对应不同的存储空间。手表20使用第一账号登录服务器10时,手表20可以将数据存储至服务器10为第一账号所配置的存储空间中,又或者访问为第一账号所配置的存储空间。
步骤35,服务器10根据获得的设备状态信息选择手表20为监控设备。
在步骤34中,服务器10获得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即该电子设备的防丢模式已开启。也即,服务器10获得手表20和手机30的设备状态信息,服务器10根据获得的设备状态信息选择监控设备,即在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中选择监控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登录服务器10时可以携带有其设备信息(如设备标识),或者服务器10在电子设备成功登录后,向电子设备请求其对应的设备信息,以便后续对这些电子设备进行管理。服务器10可以通过不同的设备标识来识别成功登录服务器10的电子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10也可以从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中获取电子设备防丢模式状态信息,也可以直接接收电子设备发送的其防丢模式状态信息。例如,电子设备登录服务器10时可以携带有其防丢模式状态信息。服务器10可以从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获取电子设备的设备拥有者,也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登录服务器10时所使用的账号确定电子设备的设备拥有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确保信息安全,避免监控发生在属于不同设备拥有者的电子设备之间。服务器10从符合第一条件的电子设备中选出监控设备,第一条件为以相同账户信息登录服务器10且防丢模式已开启。
可以理解,符合第一条件的电子设备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当服务器10监测到一个电子设备成功登录服务器10且其防丢模式已开启,服务器10将该电子设备选为监控设备。当服务器10监测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设备符合第一条件,则服务器10从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设备中选出监控设备。
可以理解,多个(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电子设备以同一账户信息登录服务器10,该多个电子设备属于同一个设备拥有者,也即属于该账户对应的设备拥有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条件还可以为属于同一设备拥有者且具有处理能力且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其中,服务器10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设备类型判断该电子设备是否具有相应的处理能力,例如认为手机30、手表20、平板40具有相应的处理能力,认为耳机50、手写笔(图未示)不具有相应的处理能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表20、手机30、平板40使用第一账户信息登录服务器10,手表20、手机30、平板40的设备拥有者均为第一账号信息所对应的用户。基于用户仅将手表20、手机30的防丢模式开启,符合第一条件的电子设备包括手表20和手机30。服务器10存储优先级列表(例如表1),服务器10根据优先级列表和手表20、手机30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手表20的第一优先级为第一级,确定手机30的第二优先级为第二级,服务器10将登录同一账户信息且防丢模式已开启的手表20、手机30中优先级最高的手表20选为监控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具有防丢模式的电子设备根据其存储的优先级列表以及其自身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其优先级,则步骤34中,服务器10获取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即获取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的优先级,相应地,在步骤35中,服务器10根据获得的优先级将优先级最高的手表20选为监控设备。
步骤36,服务器10通知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监控设备为手表2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10选出监控设备后,通知参与竞选监控设备的电子设备手表20为监控设备。当前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包括手表20、手机30,服务器10通知手表20、手机30监控设备为手表20。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10选出监控设备后,服务器10向参与竞选监控设备的电子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如服务器10向手表20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手表20是监控设备,服务器10向手机30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手机30不是监控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10也可以通知使用第一账户信息登录的所有电子设备(包括防丢模式开启或未开启的电子设备)监控设备为手表20,即服务器10通知手表20、手机30和平板40监控设备为手表20。
步骤37,服务器10汇总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和连接设备信息得到第一列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步骤34服务器10获得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的连接设备信息后,服务器10还可以获得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将所获得的连接设备信息以及设备信息进行汇总得到第一列表。如服务器10将手表20的设备信息、手表20的连接设备信息、手机30的设备信息以及手机30的连接设备信息进行汇总得到第一列表,得到如表2。表2中包括手表20、手机30的设备信息以及手机30的连接设备信息中所记录的耳机50的设备信息。
表2
设备拥有者 设备类型 设备名称 设备标识
杰克 手机 A IP地址:100.4.5.3
杰克 手表 B 序列号:C02WKHOP7FFB
杰克 耳机 C CMIIT ID:2019DP11735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34服务器10获得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列表后,服务器10还可以获得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将所获得的设备信息列表以及设备信息进行汇总得到第一列表。服务器10汇总手表20、手机30的设备信息以及设备信息列表所得到的第一列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手表20通信连接平板40,则手表20的连接设备信息中记录平板40的设备信息,服务器10可以获得手表20、平板40、手机30和耳机50的设备信息,并将手表20、平板40、手机30和耳机50的设备信息得到第一列表。
可以理解,在具有防丢模式的电子设备使用上述方式一或方式三开启防丢模式时,服务器10汇总手表20、手机30和平板40的设备信息以及手机30的设备信息列表,得到第一列表,即第一列表包括手表20、手机30和平板40的设备信息以及手机30的连接设备信息(耳机50的设备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10可以汇总以相同账户信息登录的所有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以及设备信息列表,则第一列表包括手表20、手机30和平板40的设备信息以及手机30的连接设备信息(耳机50的设备信息)。
步骤38,服务器10将第一列表发送给监控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10可以为每个账号存储该账号对应的第一列表。服务器10将第一列表存储至为该账号配置的存储空间。例如,服务器10将上述第一列表(即表2)存储至第一账号HUAWEI-01对应的存储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的连接设备信息A更新为连接设备信息B,该电子设备向服务器10上报其更新后的连接设备信息B。服务器10根据该更新后的连接设备信息B更新第一列表,并将更新后的第一列表传输给监控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列表A更新为设备信息列表B,该电子设备向服务器10上报其更新后的设备信息列表B。服务器10根据该更新后的设备信息列表B更新第一列表,并将更新后的第一列表传输给监控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新电子设备D的防丢模式已开启,该新电子设备D向服务器10发送其设备状态信息和连接设备信息C,服务器10响应于接收到新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根据当前符合第一条件的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是否需要重新选出监控设备。服务器10根据连接设备信息C更新第一列表,并将更新后的第一列表传输给当前所确定的监控设备。例如,服务器10响应于接收到新电子设备D的设备状态信息,根据当前符合第一条件的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重新选出监控设备,并且选出的监控设备为新电子设备D。服务器10根据连接设备信息C更新第一列表,并将更新后的第一列表传输给当前所确定的监控设备(新电子设备D)。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的防丢模式被关闭,电子设备的防丢模式状态信息由防丢模式已开启变为防丢模式未开启,该关闭了防丢模式的电子设备向服务器10发送其防丢模式未开启,则服务10响应于该电子设备防丢模式未开启的信息,根据当前符合第一条件的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是否需要重新选出监控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符合第一条件的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变化时,设备状态信息变化的电子设备向服务器10发送其变化后的设备状态信息,服务器10响应于接收到变化后的设备状态信息,根据当前符合第一条件的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是否需要重新选出监控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10确定是否需要重新选出监控设备可以包括判断当前所选出的监控设备的优先级是否是最高;若是,则不重新选出监控设备;若否,则重新选出监控设备。例如,手表20的优先级变为第四级,手机30的优先级为第二级,则当前所选出的监控设备手表20的优先级不是最高的,则将当前优先级最高的手机30选为监控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由电子设备从防丢模式已开启的N个电子设备中选出监控设备,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图5仅提供了一个实施例的图示,但不暗示对可以在其中实现不同的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的任何限制。图5的手表20、手机30、平板40和耳机50的数量以及设备类型仅为示意性举例,电子设备的数量可以为其他任意数量,设备类型可以为其他设备类型。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网络200包括手表20、手机30、平板40和耳机50。上述图1中与手表20、手机30、平板40和耳机50相关的内容(例如设备信息、设备状态信息、连接设备信息、设备信息列表、防丢模式等)均适用于图5所示的应用场景,在此不再赘述。网络200与网络100的区别在于,网络200中可以不需要服务器10参与,手表20、手机30与平板40两两通信连接,且由电子设备在符合第一条件的N个电子设备中选出监控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表20、手机30与平板40两两通信连接可以为有线连接也可以为无线连接,例如,手表20与手机30为蓝牙连接,手机30通过转接设备(例如,USB数据线)与平板40建立通信连接,手表20与平板40为WIFI点对点连接。手机30和耳机50的通信连接可以为无线连接,例如蓝牙连接,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下面描述图5所示的应用场景的工作过程。
手表20的设备状态信息、手机30的设备状态信息以及平板40的设备状态信息仍以上述图3的示例为例,用户采用述方式二开启手表20、手机30的防丢模式为例,在此不再赘述。请一并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竞选监控设备方法流程示意图。应理解,图6示出了竞选监控设备方法的步骤或操作,但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他操作或者图6中的各个操作的变形。竞选监控设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1,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彼此传输各自的防丢模式状态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手表20、手机30与平板40两两通信连接后,手表20、手机30与平板40彼此传输各自的防丢模式状态信息。以手表20与手机30之间传输防丢模式状态信息为例,手表20向手机30请求手机30防丢模式状态信息,或手表20接收手机30发送的手机30的防丢模式已开启的信息。手机30与耳机50彼此传输各自的防丢模式状态信息。手机30向耳机50请求耳机50防丢模式状态信息,或手机30接收耳机50发送的耳机50防丢模式未开启的信息。其中,耳机50未具有防丢模式,耳机50的防丢模式状态信息为防丢模式未开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表20、手机30与平板40可以通过使用相同的账户信息登录服务器,则手表20、手机30与平板40可以从服务器处获取彼此的设备标识(例如IP地址),手表20、手机30与平板40基于所获得的设备标识进行通信连接,例如手机30根据平板40的IP地址与平板40建立通信连接,以此类推,实现两两通信连接。
步骤62,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彼此传输各自的设备状态信息。
如上述说明,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包括手表20、手机30,则手表20、手机30彼此传输各自的设备状态信息。
可以理解,在具有防丢模式的电子设备使用上述方式一或方式三开启防丢模式时,即具有防丢模式的电子设备的防丢模式均是开启的,则步骤62中,手表20、手机30和平板40彼此传输各自的设备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确保信息安全,避免监控发生在属于不同设备拥有者的电子设备之间。需要从符合第一条件的N个电子设备中选出监控设备,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第一条件为属于同一设备拥有者且防丢模式已开启。则步骤62可以替换为防丢模式已开启且属于同一设备拥有者的电子设备彼此传输各自的设备状态信息。即在替换后的步骤62中,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彼此传输各自的设备拥有者,属于同一设备拥有者的电子设备再彼此传输各自的设备状态信息。或者,步骤61替换为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彼此传输各自的防丢模式状态信息和设备拥有者,相应地。步骤62替换为防丢模式已开启且属于同一设备拥有者的电子设备彼此传输各自的设备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表20、手机30、平板40和耳机50可以为同一设备拥有者,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63,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根据设备状态信息选出监控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表20和手机30获得彼此的优先级,得知手表20和手机30的优先级分别为第一级和第二级。手表20将手表20、手机30中优先级最高的手表20(第一目标设备)选为监控设备。可选地,手机30将手表20、手机30中优先级最高的手表20(第一目标设备)选为监控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表20和手机30存储优先级列表(例如表1)。手表20获得手机30的设备状态信息,手表20基于该优先级列表确定手表20、手机30的优先级分别为第二优先级。手表20将手表20、手机30中优先级最高的手表20选为监控设备。可选地,手机30基于该优先级列表确定手表20、手机30的优先级分别为第一级、第二级。手机30将手表20、手机30中优先级最高的手表20选为监控设备。
步骤64,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相互通知手表20为监控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选出监控设备后,通知当前符合第一条件的N个电子设备第一目标设备(即手表20)为监控设备。在手表20选出监控设备后,手表20通知手机30监控设备为手表20。可选地,在手机30选出监控设备后,手机30通知手表20监控设备为手表20。
步骤65,监控设备汇总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和连接设备信息,得到第一列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监控设备手表20获取手机30的设备信息和连接设备信息,如手表20向手机30请求其设备信息和连接设备信息,或在确定监控设备为手表20后,手机30向手表20发送其设备信息和连接设备信息。监控设备手表20将其设备信息以及手机30的设备信息和连接设备信息进行汇总,得到第一列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控设备手表20获取手机30的设备信息和设备信息列表,如手表20向手机30请求其设备信息和设备信息列表,或在确定监控设备为手表20后,手机30向手表20发送其设备信息和设备信息列表。监控设备手表20将其设备信息以及手机30的设备信息和设备信息列表进行汇总,得到第一列表。
连接设备信息包括正在连接的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时,即手表20的连接设备信息包括手机30、平板40的设备信息,手机30的连接设备信息包括手表20、平板40和耳机50的设备信息,则第一列表可以包括手表20、手机30、平板40和耳机50的设备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连接设备信息还可以包括电子设备历史连接过的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如手机30曾经连接过笔记本电脑F,则手机30的连接设备信息包括手表20、平板40、笔记本电脑F和耳机50的设备信息,则第一列表可以包括手表20、手机30、平板40、耳机50和笔记本电脑F的设备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中除监控设备之外的电子设备(如手机30)的连接设备信息A更新为连接设备信息B,手机30向监控设备(如手表20)传输其更新后的连接设备信息B。监控设备根据该更新后的连接设备信息B更新第一列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控设备的连接设备信息C更新为连接设备信息D,监控设备根据该更新后的连接设备信息D更新第一列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新电子设备D的防丢模式已开启,且该新电子设备D与网络200中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如手机30)通信连接,该新电子设备D向手机30发送其设备状态信息和连接设备信息E,或手机30向该新电子设备D请求其设备状态信息和连接设备信息E。手机30响应于接收到新电子设备D的设备状态信息,手机30向与手机30通信连接的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如手表20)发送新电子设备D的设备状态信息和连接设备信息E,以使得新电子设备D的设备信息和设备信息列表在网络200中的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间共享。在网络200中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根据当前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是否需要重新选出监控设备。当前的监控设备根据连接设备信息E更新第一列表。例如,当前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响应于接收到新电子设备D的设备状态信息,根据当前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重新选出新电子设备D为监控设备。新电子设备D从手表20中获得未更新的第一列表,并根据连接设备信息E更新第一列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如手机30)的防丢模式被关闭,手机30的防丢模式状态信息由防丢模式已开启变为防丢模式未开启,该关闭了防丢模式的电子设备手机30向与手机30通信连接的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如手表20)发送其防丢模式未开启,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响应于该防丢模式未开启的信息,将防丢模式未开启的信息在网络200中的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间共享。当前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响应于该防丢模式未开启的信息,根据当前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是否需要重新选出监控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变化时,设备状态信息变化的电子设备向防丢模式已开启的其他电子设备发送其变化后的设备状态信息,当前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响应于接收到变化后的设备状态信息,将变化后的设备状态信息在网络200中的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间共享。当前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响应于该变化后的设备状态信息,根据当前符合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是否需要重新选出监控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前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确定是否需要重新选出监控设备可以包括判断当前所选出的监控设备的优先级是否是最高;若是,则不重新选出监控设备;若否,则重新选出监控设备。例如,手表20的优先级变为第四级,手机30的优先级为第二级,则当前所选出的监控设备手表20的优先级不是最高的,则将当前优先级最高的手机30选为监控设备。
确定被监控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列表中与监控设备的设备拥有者不相同的电子设备确定为无关设备,然后将第一列表中除去无关设备之外的电子设备确定为被监控设备,包括将第一列表中设备拥有者与监控设备的设备拥有者相同的电子设备作为被监控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监控设备可以将第一列表呈现给用户。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将第一列表中需要监控的电子设备选为被监控设备。又或者,对于设备拥有者未明确的电子设备(假设耳机50的设备拥有者无法确定),确定其为无关设备。或者监控设备可以向用户提供第一列表,以便用户确定设备拥有者未明确的电子设备是否作为被监控设备。
如图7(a)所示,监控设备手表20上显示第一列表(如表2)。杰克不希望监控手机30,则杰克可以将手机30从第一列表中删除,则如图7(b)所示,手表20上显示用户对被监控设备进行选择后的第一列表。
监控设备进行监控
请一并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监控设备监控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应理解,图8示出了监控设备监控方法的步骤或操作,但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他操作或者图8中的各个操作的变形。监控设备监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0,监控设备获取第一列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监控设备获取第一列表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图3或图6,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监控设备获得第一列表后,可以参考上述确定被监控设备的描述,根据第一列表确定被监控设备。监控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一列表获取被监控设备的设备标识。
步骤81,监控设备识别所处环境并确定预设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监控设备识别所处环境,根据所处环境确定预设阈值。在监控设备获得被监控设备的位置信息时,可以得到监控设备与被监控设备之间的距离,预设阈值可以为关于距离的预设阈值,即预设距离阈值,则监控设备可以依据监控设备与被监控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预设距离阈值判断是否发送告警信息。在监控设备依据设备标识监测被监控设备的无线信号时,可以得到该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ion,RSSI),预设阈值可以为关于信号强度的预设阈值,即预设强度阈值,则监控设备可以依据无线信号的RSSI以及预设强度阈值判断是否发送告警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监控设备当前所处环境确定预设阈值。若监控设备识别到其所处环境为普通环境,例如将餐厅、咖啡厅设置为普通环境等,则预设距离阈值为默认距离阈值,预设强度阈值为默认强度阈值。若监控设备识别到其所处环境为安全环境,例如,将家里或办公区域或设备拥有者在一天内长期停留的地方设置为安全环境,则当前的预设距离阈值为修改默认距离阈值的数值后得到的第一距离阈值,当前的预设强度阈值为修改默认强度阈值的数值后得到的第一强度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前所处的环境还可以包括非安全环境,例如将公共场合且人员较多的区域(公园、商场、地铁等)设置为非安全环境。监控设备可以根据被监控设备上报的位置信息或根据其自身的位置信息判断当前是否处于公园、商场或地铁,若是,确认当前环境为非安全环境,则当前的预设距离阈值为修改默认距离阈值的数值后得到的第二距离阈值,当前的预设强度阈值为修改默认强度阈值的数值后得到的第二强度阈值。
以预设阈值为关于距离的预设阈值举例说明,普通环境所对应的默认阈值的取值范围可以为大于5米且小于或等于10米。安全环境对应的第一距离阈值的取值范围可以为大于10米且小于或等于20米。非安全环境对应的第二距离阈值的取值范围可以为大于1米且小于或等于5米。也即对于距离的预设阈值,第一距离阈值大于默认距离阈值,默认距离阈值大于第二距离阈值。而对于强度的预设阈值,第一强度阈值小于默认强度阈值,默认强度阈值小于第二强度阈值。
可以理解,接收端和发送端之间的距离、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之间可以通过公式进行换算,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例如,在设备之间的距离为1m时,设备接收到的RSSI强度大概在-60dbm到-40dbm之间,由此在距离的预设阈值为1m时,则信号强度的预设阈值可以为-60dbm。由此,可以根据普通环境、安全环境和非安全环境对应的距离的预设阈值分别设置普通环境、安全环境和非安全环境对应的信号强度的预设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以为其所拥有的电子设备设置信任度。电子设备的信任度与预设阈值相关。若电子设备的信任值高,则认为当前所处的环境为安全环境,则第一距离阈值可以比默认距离阈值大,即允许在该电子设备与监控设备之间的距离比默认距离阈值大而不报警提醒。若电子设备的信任值低,则认为当前所处的环境为非安全环境,则第二距离阈值可以比默认距离阈值小,即允许在该电子设备与监控设备之间的距离比默认距离阈值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信息包括电子设备的信任值,则设备信息列表、连接设备信息和第一列表中可以记录各个电子设备的信任值。监控设备获得位于监控设备所处环境的被监控设备的信任值时,读取该被监控设备对应的信任值,若信任值为1,判断当前环境为安全环境。若被监控设备的信任值为0,判断当前环境为普通环境。若被监控设备的信任值为-1,判断当前环境为非安全环境。示例性地,设置耳机50的信任值为1,手表20和耳机50均开启蓝牙。手表20扫描当前环境中的蓝牙寻呼信号,当前环境中蓝牙寻呼信号A所携带的设备标识(CMIIT ID:2019DP11735)与第一列表中的耳机50的设备标识(CMIIT ID:2019DP11735)匹配,则判断耳机50处于监控设备所处环境。监控设备根据手机30的连接设备信息(或第一列表)中读取到耳机50的信任值为1,则认为当前所处环境为安全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将安置于家中不便于携带的家庭设备(例如,智慧屏、电视机)的信任值设置为1。
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控设备可以记录其位置信息以及停留时间,若判断其在某一位置区域的停留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阈值(例如8小时),则认为当前监控设备所处的环境为安全环境。其中该位置区域可以为某一点,也可以为以某一点为圆心,半径为0.5米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控设备确认当前环境为安全环境,监控设备可以停止对被监控设备的监控。
步骤82,监控设备收集监控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监控信息是关于被监控设备的信息。监控设备可以根据监控信息判断被监控设备是否丢失。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被监控设备后,监控设备启动监控,收集被监控设备的监控信息。监控设备可以通过与被监控设备的通信连接收集被监控设备的监控信息,也可以通过被监控设备的设备标识收集被监控设备的监控信息,即监控设备可以与被监控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也可以不建立通信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监控设备与被监控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监控信息可以包括被监控设备的位置信息、被监控设备与监控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加速度传感器数据或陀螺仪数据、与跌落状态相关信息。监控设备基于其与被监控设备的通信连接,获得被监控设备的位置信息。监控设备向被监控设备请求其位置信息(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位置信息),或被监控设备主动向监控设备发送其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监控设备获得被监控设备的位置信息后,首先判断被监控设备是否在监控范围内,若当前被监控设备并不位于监控范围内,则不对该被监控设备监控。反之,监控设备基于被监控设备的位置信息监控该被监控设备。其中,监控设备可以在预设时间间隔向被监控设备请求其位置信息,或被监控设备在预设时间间隔向监控设备发送其位置信息,以此保证监控设备可以持续且实时获得被监控设备的位置信息。预设时间间隔可以为默认值,也可以为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数值,例如5秒、10秒等。
其中,监控范围可以为在确定监控设备后以监控设备所处位置为中心的一个区域范围。监控范围用于判断被监控设备是否在监控设备附近。被监控设备位于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内,代表被监控设备在监控设备附近。监控范围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如监控范围可以为以监控设备所处位置为圆心,半径为50米的圆。监控范围可以设置得足够大,以保证监控设备可以对用户身边足够多的被监控设备进行监控,也可以避免对离用户距离远的被监控电子设备进行监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被监控设备与监控设备建立通信连接,被监控设备可以向监控设备上报其加速度传感器数据、陀螺仪数据、其他与跌落状态相关的信息等,或监控设备向被监控设备请求被监控设备的加速度传感器数据、陀螺仪数据、其他与跌落状态相关的信息等。例如,被监控设备可以根据加速度传感器数据和陀螺仪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判断其处于跌落状态,并向监控设备上报其处于跌落状态。或者,监控设备可以根据加速度传感器数据和陀螺仪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判断该被监控设备是否处于跌落状态。监控设备基于被监控设备处于跌落状态监控被监控设备。其中,根据加速度传感器数据或陀螺仪数据判断电子设备是否处于跌落状态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被监控设备与监控设备没有建立通信连接。监控信息可以为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监控设备获取被监控设备的设备标识,根据被监控设备的设备标识监测该被监控设备的无线信号(如短距离无线信号),获取该无线信号的RSSI。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选出监控设备后,监控设备可以自动开启蓝牙。例如,如图3中服务器10告知手表20其为监控设备,或,如图6中,防丢模式已开启的电子设备选出手表20为监控设备,则手表20将其蓝牙开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无线信号是蓝牙寻呼信号。则根据设备标识监测被监控设备的无线信号包括:监控设备根据设备标识扫描蓝牙寻呼信号,并接收蓝牙寻呼信号,监测蓝牙寻呼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其中,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用于表征监控设备接收到该蓝牙寻呼信号的信号强度。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与设备之间的距离成反比。监控设备与被监控设备之间距离越远,监控设备监测到的被监控设备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越小;距离越近,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越大。
具体地,通过设备标识采用测距方式(如感知携带设备标识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弱)对被监控设备进行监控。例如,监控设备与被监控设备均开启蓝牙。监控设备扫描当前环境中蓝牙寻呼信号,可以得到蓝牙寻呼信号所携带的设备标识。监控设备检测第一列表中被监控设备的设备标识是否与当前环境中蓝牙寻呼信号所携带的设备标识匹配,若不匹配,则监控设备不监测该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即不监控该蓝牙寻呼信号对应的电子设备。若匹配,则监控设备监测该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例如,若当前环境中蓝牙寻呼信号A所携带的设备标识(CMIIT ID:2019DP11735)与第一列表中的耳机50的设备标识(CMIIT ID:2019DP11735)匹配,则该蓝牙寻呼信号A即为该匹配了的设备标识所对应的被监控设备(耳机50)所发出的蓝牙寻呼信号A。监控设备可以监测该蓝牙寻呼信号A的RSSI,或者,监控设备可以依据匹配了的蓝牙寻呼信号A的RSSI评估其与该蓝牙寻呼信号A对应的被监控设备(耳机50)之间的距离,以此实现对耳机50的监控。
可以理解,监控设备根据被监控设备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强弱评估被监控设备与监控设备之间的距离时,可以预先获取各种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与距离之间的关系,例如在被监控设备与监控设备之间的距离为1m左右的时候,监控设备接收到的被监控设备所发送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大概在-60dbm到-40dbm之间。在监控设备检测到被监控设备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为-50dbm,则可以评估该被监控设备与监控设备之间的距离为1米。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例如两个设置的天线、发射接收特性以及当前环境)去设置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与距离之间的关系,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监控设备可以灵活使用定位技术例如基于到达时间(time ofarrival,ToA)、到达时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Signal Strength,RSS)和到达角度(Angle of Arrival,AoA)确定被监控设备的位置或确定监控设备与被监控设备的距离,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被监控设备中包括启动监控的被监控设备。启动监控的被监控设备与监控设备通信连接,监控设备获得的监控信息可以包括被监控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被监控设备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启动监控的被监控设备可以根据其所获得的设备标识监控其他被监控设备,获得其他被监控设备的无线信号的RSSI,或启动监控的被监控设备根据其与其他被监控设备的通信,获得其他被监控设备的位置信息或距离信息等。即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于仅监控设备进行监控,被监控设备中具有防丢模式的电子设备也可以启动监控,设备间可以灵活组网,实现设备间相互监控。
启动监控的被监控设备将其获得的监控信息上报给监控设备,则监控设备可以获得更全面更完整的监控信息(如位置信息、距离信息等),进而监控设备可以构建设备间位置距离拓扑图,还可以将设备间位置距离拓扑图提供给用户,方便用户查找设备。
可以理解,启动监控的被监控设备在与其他被监控设备无通信连接时,启动监控的被监控设备也可以参照上述根据其所获得的被监控设备的设备标识监控被监控设备,进而向监控设备上报其监测到的被监控设备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或根据RSSI评估其与被监控设备的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启动监控的被监控设备可以向监控设备上报其监控到的其他被监控设备的位置信息以及其与其他被监控设备之间的距离。监控设备根据获得的位置信息和距离信息构建设备间位置距离拓扑图。如,根据监控设备、启动监控的被监控设备以及其他被监控设备三者的位置以及三者之间的距离构建设备间位置距离拓扑图。监控设备可以向用户提供设备间位置距离拓扑图,以向用户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设备位置距离信息,方便用户查找设备。
如图9所示,以启动监控的被监控设备(手机30)、其他被监控设备(耳机50)和监控设备(手表20)为例。手机30和耳机50通信连接,手机30可以获得耳机50的位置信息(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位置信息)进而可以得知手机30和耳机50之间的距离A。手表20可以监控手机30和耳机50,进而可以得到手表20与手机30之间的距离B,以及手表20与耳机50之间的距离C。手机30将其位置信息、耳机50的位置信息以及手机30和耳机50之间的距离A上报监控手表20。手表20根据手机30和耳机50的位置信息以及距离A、B和C构建设备间位置距离拓扑图如图9所示。
可以理解,本申请对设备间位置距离拓扑图中设备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监控设备可以根据设备间位置距离变化实时更新设备间位置距离拓扑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81和步骤82可以同时执行,如监控设备收集监控信息的同时识别当前所处环境。或者,先执行完步骤82再执行步骤81,如,监控设备收集到被监控设备的位置信息,根据被监控设备的位置信息识别当前所处的环境。或者,先执行完步骤81后再执行步骤82。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若本申请实施例固定预设阈值,即默认当前环境为普通环境,则步骤81为可选步骤。
步骤83,监控设备根据预设阈值和监控信息判断是否输出告警信息。
在步骤81中,监控设备获取被监控设备的无线信号的RSSI,当该无线信号的RSSI小于预设阈值,步骤83判断结果为否。当该无线信号的RSSI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步骤83判断结果为是。
在步骤81中,监控设备获取被监控设备的位置信息,则监控设备可以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一,监控设备判断其与被监控设备之间的距离是否超出监控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监控设备根据被监控设备的位置信息判断其与被监控设备的距离是否超出监控范围。
在步骤一的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二,结束对该被监控设备监控。
在步骤一的判断结果为否,执行步骤三,监控设备判断其与被监控设备的距离是否超出当前的预设阈值。其中,当前的预设阈值可以为默认预设阈值,也可以是监控设备识别环境后根据环境安全性确定的预设阈值。
步骤三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步骤83判断结果为否。
步骤三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步骤83判断结果为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监控设备可以结合监控设备与被监控设备之间的距离超出当前的预设阈值的时长判断是否输出告警信息。例如,监控设备检测到被监控设备与监控设备之间的距离达到了当前的预设阈值时,监控设备开始计时,至到达到预设时间阈值,被监控设备与监控设备之间的距离仍超出当前的预设阈值,则监控设备输出告警信息。
在步骤81中,监控设备获得被监控设备的加速度传感器数据、陀螺仪数据或与跌落状态的信息,监控设备可以直接根据加速度传感器数据、陀螺仪数据、跌落状态的信息判断被监控设备是否跌落。若监控设备判断被监控设备跌落,则监控设备输出告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控设备也可以直接接收被监控设备上报的关于跌落状态的信息。例如,被监控设备向监控设备上报其处于跌落状态。或者,启动监控的被监控设备向监控设备上报其或其他被监控设备处于跌落状态。启动监控的被监控设备接收其他被监控设备上报的加速度传感器数据或陀螺仪数据,并判断该其他被监控设备处于跌落状态。启动监控的被监控设备将被监控设备处于跌落状态的信息上报给监控设备。或者,监控设备接收被监控设备上报的加速度传感器数据或陀螺仪数据,监控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加速度传感器数据或陀螺仪数据判断被监控设备是否处于跌落状态。监控设备得到被监控设备处于跌落状态时,监控设备输出告警信息。其中,根据加速度传感器数据或陀螺仪数据判断电子设备是否处于跌落状态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控设备可以灵活结合上述监控信息判断被监控设备是否丢失。监控设备监控到被监控设备处于跌落状态,且监控到被监控设备在监控设备附近,之后又监控到被监控设备与监控设备的距离逐渐超出预设阈值,则监控设备判断该被监控设备丢失,输出告警信息。以此提高监控设备对被监控设备丢失判断的精确度,避免监控设备误将被监控设备仅是跌落而不是丢失的情况判断为被监控设备丢失,而误输出告警信息。
步骤83的判断结果为否,继续执行步骤82或步骤8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监控设备根据监控信息判断不输出监控信息,监控设备继续监控被监控设备。若该监控设备未被替换,则可以从步骤82或步骤83开始继续执行设备监控。若该监控设备被替换,被替换后的监控设备可以从步骤81开始继续执行设备监控。
步骤83的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84,输出告警信息,告警信息用于提示被监控设备处于非安全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监控设备判断被监控设备可能丢失,则监控设备向用户输出告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监控设备向用户输出告警信息的报警次数达到预设次数阈值或报警持续时间达到报警时间阈值,监控设备仍未接收到用户的报警确认,即用户未对监控设备发出的告警信息做出响应,则可以由被监控设备向用户发送告警信息,或者,监控设备与被监控设备联合报警。其中向用户发送告警信息的被监控设备可以为监控设备判定为丢失的被监控设备,也可以为其他未被判定为丢失的被监控设备。监控设备若与被监控设备通信连接,监控设备将告警信息发送给被监控设备,以使得该被监控设备向用户报警。例如监控设备手表20可以控制手机30振动或语音报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监控设备可以优先控制被监控设备中与用户关联度高的被监控设备向用户输出告警信息。若被监控设备输出告警信息后告仍未接收到用户响应时,可控制用户周边蓝牙设备(如耳机50等)向用户发送告警信息,从而实现告警信息可达。其中告警信息可以实现为振动、声音或界面呈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以监控设备手表20在界面上呈现告警信息为例,请一并参阅图10。监控设备手表20判断手机丢失,则在手表20界面上显示“检测到耳机可能丢失”,或显示“检测到耳机距离超出预设阈值”等告警信息,或语音播报上述告警信息,以提醒用户耳机可能丢失。同时在手表20界面上还呈现“清除告警”、“暂停告警”、“锁定模式”和“地图查找”等选项,以供用户在了解到该告警信息后做出相应的选择。
其中,“清除告警”选项用于告知监控设备,清除掉当下的告警信息,并告知监控设备该区域是安全环境,以使得监控设备在安全环境内停止设备监控。
其中,“暂停告警”选项用于告知监控设备,解除掉当下的告警信息,并告知监控设备继续监控被监控设备。“暂停告警”与“清除告警”的相同点都是用户认为被判断丢失的设备(如手机)是安全并非真丢失,用户解除当下的告警信息。区别点在于:“清除告警”是用户将当前区域设置为安全环境,在安全环境不进行设备监控。“暂停告警”是用户没有将当前区域设置为安全环境,需要在该区域内进行设备监控。
其中,“锁定模式”选项用于告知监控设备,希望监控设备控制该被监控设备进入锁定模式,不允许该被监控设备被关机,不允许该被监控设备被移动。
其中,“地图查找”选项用于告知监控设备呈现相应的地图信息(如图9)。用户可以在其确认被监控设备丢失时,可以通过监控设备提供的地图信息查找到对应的被监控设备。
可以理解,若由被监控设备向用户输出告警信息,且该被监控设备具有显示屏,则该被监控设备也可以显示如图10所示的界面。
步骤85,监控设备接收用户的确认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被监控设备或监控设备向用户发送告警信息后,用户基于其对被监控设备的判断,对告警信息进行报警确认。被监控设备或监控设备接收用户的确认操作(如,点击“清除告警”、“暂停告警”、“锁定模式”或“地图查找”),则被监控设备或监控设备可以确认告警信息已经送达至用户。
若用户确认该被判断为丢失的被监控设备当前为安全情况,且当前区域为安全环境,用户可以点击上述“清除告警”选项。若用户确认该被判断为丢失的被监控设备当前为安全状态,但是该位置区域并非是安全环境,则用户可以点击上述“暂停告警”。若用户觉得该被判断为丢失的被监控设备当前为安全状态,但是可能处于不安全状态(例如,无法携带该被判断为丢失的被监控设备),则用户可以点击“锁定模式”。若用户认为该告警信息有效,设备可能真的丢失,则用户可以点击“设备查找”。
步骤86,监控设备响应用户的确认操作进行相应操作。
监控设备检测到用户选择“清除告警”,监控设备解除当下告警信息,且在该区域内不进行设备监控。监控设备记录当前其所处的位置信息,将该位置信息确定为安全环境并保存,以在下一次监控时,监控设备检测到处于该安全环境时,监控设备停止对被监控设备进行设备监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控设备检测到该区域为安全环境,可以根据安全环境对应的预设阈值对被监控设备进行监控。
监控设备检测到用户选择“暂停告警”,监控设备解除当下告警信息,且继续对被监控设备进行设备监控,可以继续执行上述步骤82至步骤86。
监控设备检测到用户选择“锁定模式”,监控设备向该被判断为丢失的被监控设备发送锁定指令,如向图10中被判断为丢失的手机发送锁定指令,以使得手机不允许被关机,不允许被移动。若被监控设备检测到其被关机或被移动,则该被监控设备会振动、报警或声音提醒,或该被监控设备向监控设备发送其被关机或移动的信息,则监控设备向用户发送告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控设备可以通过与被判断为丢失的被监控设备的通信连接发送锁定指令给该被监控设备,或者,通过修改通信协议,例如修改蓝牙协议,新增指令,以在监控设备与被判断为丢失的被监控设备之间传输附加的锁定指令。被监控设备在接收到锁定指令后进入不允许被强制关机不允许被移动的状态。被监控设备可以将其信息(例如,接收到关机操作或加速度传感器数据)发送给监控设备,由监控设备对被监控设备的状态进行判断。在被监控设备的状态变化(例如,被移动或被关机),监控设备报警,还可以控制被监控设备报警。
监控设备检测到用户选择“地图查找”。监控设备将其建立的设备间位置距离拓扑图与监控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信息进行整理,构建一个便于用户查找设备的地图,用户可依据该地图查找该被判定为丢失的被监控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被监控设备向用户报警时,其可以通过与监控设备的通信连接,将用户的确认操作发送给监控设备,由监控设备进行相应操作。示例性,被监控设备接收到用户选择“清除告警”选项,被监控设备告知监控设备的选择,监控设备响应用户的选择,将该位置区域设置为安全环境并停止设备监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控设备可以维护一个安全环境列表,监控设备还可以提供安全环境增删功能。即用户可以根据其对各个区域环境的安全性判断,在安全环境列表中添加或删除安全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选择“暂停告警”后,还可以设置报警的时效性,比如说设置在某一位置区域内未来的预设一段时间内不报警。例如,在区域A,监控设备判断被监控设备丢失,监控设备向用户报警。用户选择“暂停告警”后,并设置在未来5个小时内不报警。则在未来5个小时内,监控设备在该区域内停止对被监控设备进行设备监控,在过了5个小时后,监控设备恢复在该区域内对被监控设备的设备监控。
可以理解,触发重新选为监控设备的情形(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图3或图6中有关描述)可以发生在图8所示的任一步骤。在出现触发重新选为监控设备的情形时,重新选为监控设备,则重新执行图8所示的设备监控方法的流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控设备也可以监控其本身,即可以控制其被锁定,不允许被移动不允许被关机。以监控设备为手机30,被监控设备为耳机50为例,手机30判断其当前处于锁屏状态,手机30与耳机50蓝牙连接,且耳机50上正播放音频,则手机30可以认为耳机50正佩戴于用户上。手机30监控到其与耳机50的距离超出预设阈值,手机30控制耳机50报警提醒用户,且手机30可以自动进入锁定模式。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
如上述图3的示例,用户佩戴手表20、手机30锁屏。手表20被选为监控设备,手表20未与耳机50建立通信连接,手机30与耳机50建立通信连接。用户将手机30和耳机50装入包内。手机30可以基于其与耳机50的通信连接,监控耳机50。若用户的包丢失,手表20检测当前环境中的蓝牙寻呼信号,检测到蓝牙信号所携带的设备标识与耳机50的设备标识匹配,则根据该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评估其与耳机50的距离。检测到蓝牙寻呼信号所携带的设备标识与手机30的设备标识匹配,则根据该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评估其与手机30的距离。以此,实现手表20对手机30和耳机50的监控。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应用场景。如上述图3的示例,用户在游泳的时候会将不方便携带的电子设备(如手机30)放置运动包中,用户随身携带手表20。手表20选为监控设备。用户离开运动包,手表20检测其与手机30的距离变化,在手表20与手机30的距离超过预设阈值后,手表20启动报警,用户在手表20上选择“锁定模式”,手表20向手机30发送锁定指令,控制手机30不允许被开机不允许被移动,手机30持续监控其状态(例如,加速度传感器状态或是否接收关机操作),在监控到其状态异常(例如,手机30被移动,或手机30被关机),手机30基于其与手表20的通信通道向手表20发送信息,以使得手表20向用户报警,并通知手机30进行报警。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140的结构示意图。该计算设备140包括处理器141,通信总线142,存储器14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44。
处理器14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或其任意组合。处理器14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芯片,如昇腾芯片,处理器141可以包括AI加速器,例如: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 processing unit,NPU)。
通信总线142可包括在计算设备140各个部件(例如,处理器141、存储器143、通信接口144)之间传送信息的通路。
存储器14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143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142与处理器141相连接。存储器143也可以和处理器141集成在一起。存储器143可以存储计算机指令,当存储器143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141执行时,可以实现本申请的设备监控方法。另外,存储器143中还可以存储有处理器在执行上述方法的过程中所需的数据以及所产生的中间数据和/或结果数据。
通信接口14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它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14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设备监控。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相关步骤,以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应用程序设备监控。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这个装置具体可以是芯片,组件或模块,该装置可包括相连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装置运行时,处理器可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芯片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应用程序设备监控。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该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该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6)

1.一种设备监控方法,应用于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已开启且使用第一账户信息登录所述服务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设备状态信息;
接收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模式已开启且使用所述第一账户信息登录所述服务器,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第二设备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设备状态信息确定监控设备;
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为所述监控设备;
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否为所述监控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
第一连接设备信息,所述第一连接设备信息包括第三电子设备的标识,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信连接所述第三电子设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状态信息确定对应的第一优先级;
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状态信息确定对应的第二优先级;
将所述第一优先级和所述第二优先级中较高的优先级对应的设备作为监控设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还包括:
第二连接设备信息,所述第二连接设备信息包括第四电子设备的标识,所述第四电子设备通信连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所述监控设备时,将被监控设备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被监控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和所述第四电子设备的标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变化后的第二连接设备信息;
将所述变化后的第二连接设备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测所述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设备状态信息;
当所述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设备状态信息变化时,根据当前所述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是否重新选出所述监控设备。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测到第五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已开启,获取所述第五电子设备的第三设备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五电子设备使用所述第一账户信息登录所述服务器;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状态信息、所述第二设备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三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是否重新选出所述监控设备。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是否重新选出所述监控设备包括:
判断当前所选出的监控设备的优先级是否是最高;
若是,则不重新选出所述监控设备;
若否,则重新选出所述监控设备。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状态信息包括:是否佩戴,和/或,是否锁屏。
11.一种设备监控方法,应用于具有第一模式的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操作,其中所述第一操作用于输入第一账户信息;
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使用所述第一账户信息登录服务器;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模式开启时,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设备状态信息;
从所述服务器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为监控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至少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状态信息确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所述监控设备时,从所述服务器处接收被监控设备信息;其中,所述被监控设备信息包括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使用所述第一账户信息登录所述服务器,且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已开启。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信连接第三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
第一连接设备信息,所述第一连接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标识。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监控设备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连接设备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连接设备信息包括第四电子设备的标识,所述第四电子设备通信连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监测到所述第一模式变化或所述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变化时,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变化后的第一模式或变化后的第一设备状态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状态信息包括:是否佩戴,和/或,是否锁屏。
17.如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监控设备时,基于第一无线通信协议获取周围设备信息;
当所述周围设备信息包含所述第四电子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第四电子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基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协议;
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低于预设阈值;
若低于所述预设阈值,显示第一告警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为蓝牙寻呼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设备信息还包括所述第四电子设备的信任值,所述预设阈值包括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
当所述周围设备信息包含所述第四电子设备的标识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四电子设备的信任值判断当前所处环境为安全环境或非安全环境;
当所述环境为所述安全环境,确定第一预设阈值;
当所述环境为所述非安全环境,确定第二预设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20.一种设备监控方法,应用于设备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监控系统包括服务器和具有第一模式的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一操作,其中所述第一操作用于输入第一账户信息;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使用所述第一账户信息登录所述服务器;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二操作,其中所述第二操作用于输入所述第一账户信息;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使用所述第一账户信息登录所述服务器;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一模式开启时,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设备状态信息;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一模式开启时,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第二设备状态信息;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设备状态信息确定监控设备;
所述服务器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为所述监控设备;
所述服务器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否为所述监控设备。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监控系统还包括第三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信连接所述第三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
第一连接设备信息,所述第一连接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标识。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状态信息确定对应的第一优先级,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状态信息确定对应的第二优先级,并将所述第一优先级和所述第二优先级中较高的优先级对应的设备作为监控设备。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监控系统还包括第四电子设备,所述第四电子设备通信连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所述第二信息还包括:
第二连接设备信息,所述第二连接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四电子设备的标识。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所述监控设备时,所述服务器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被监控设备信息,其中所述被监控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监控设备信息还包括所述第四电子设备的标识。
26.如权利要求20-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状态信息包括:是否佩戴,和/或,是否锁屏。
27.如权利要求23-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监控设备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第一无线通信协议获取周围设备信息;
当所述周围设备信息包含所述第四电子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第四电子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基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协议;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低于预设阈值;
若低于所述预设阈值,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第一告警信息。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为蓝牙寻呼信号。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设备信息还包括所述第四电子设备的信任值,所述预设阈值包括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
当所述周围设备信息包含所述第四电子设备的标识时,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四电子设备的信任值判断当前所处环境为安全环境或非安全环境,当所述环境为所述安全环境,确定第一预设阈值,当所述环境为所述非安全环境,确定第二预设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30.如权利要求24、25、27至2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监测到所述第二连接设备信息变化时,将变化后的第二连接设备信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将所述变化后的第二连接设备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31.如权利要求20至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监测所述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设备状态信息;
当所述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设备状态信息变化时,所述服务器根据当前所述第一设备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是否重新选出所述监控设备。
3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监控系统还包括第五电子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监测到所述第五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式已开启,接收所述第五电子设备的第三信息,其中所述第五电子设备使用所述第一账户信息登录所述服务器,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第三设备状态信息;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状态信息、所述第二设备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三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是否重新选出所述监控设备。
33.如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是否重新选出所述监控设备包括:
所述服务器判断当前所选出的监控设备的优先级是否是最高;
若是,则不重新选出所述监控设备;
若否,所述服务器重新选出所述监控设备。
3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0或11-19或20-33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监控方法。
3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0或11-19或20-33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监控方法。
36.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一个计算机执行的时候,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0或11-19或20-33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监控方法。
CN202111539983.2A 2021-12-15 2021-12-15 设备监控方法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2645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9983.2A CN116264584A (zh) 2021-12-15 2021-12-15 设备监控方法及电子设备
PCT/CN2022/138511 WO2023109780A1 (zh) 2021-12-15 2022-12-13 设备监控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9983.2A CN116264584A (zh) 2021-12-15 2021-12-15 设备监控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4584A true CN116264584A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22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39983.2A Pending CN116264584A (zh) 2021-12-15 2021-12-15 设备监控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64584A (zh)
WO (1) WO202310978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8374A (zh) * 2010-04-30 2010-09-29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及无线视频监控方法
CN104253861B (zh) * 2014-09-12 2016-06-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371841B (zh) * 2020-02-17 2023-04-0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监控的方法及装置
CN112738475B (zh) * 2020-12-30 2022-08-05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播放视频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927471A (zh) * 2021-01-20 2021-06-08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防走失监护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09780A1 (zh) 2023-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75754B2 (en) Selection of accessory device based on wireless signals
KR102521922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액세스 포인트 정보 운용 방법
CN109151796B (zh) Nan设备寻找方法、相关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686676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a server controlled device wakeup
WO2016192356A1 (zh) 终端设备配对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CN115134881B (zh) 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及终端
US10681200B2 (en)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related device
US9706380B1 (en) Providing emergency notification and tracking data from a mobile device
US1162231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providing AP list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electronic device
CN111010663B (zh) 一种信息分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6604277B (zh) 一种无线网络的接入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6192357A1 (zh) 终端设备配对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KR20150065410A (ko) 전자 장치의 억세스 포인트 접속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13796104A (zh) 无线附件的分离通知
CN111436088B (zh) 小区重选方法、基站、用户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989690A (zh) 近所有者维持
CN105530684B (zh) 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603650B (zh) 共享位置信息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753308B (zh) 定位设备及用于定位设备的方法
CN116264584A (zh) 设备监控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572463B (zh)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KR20200026052A (ko) Ap 리스트를 제공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12689274B (zh) 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的提示方法、装置及按摩设备
CN113613269B (zh) 提高wifi连通性方法、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EP4087282A1 (en) Separation alerts for notifications while travel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