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4487A - 干扰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干扰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64487A
CN116264487A CN202111519716.9A CN202111519716A CN116264487A CN 116264487 A CN116264487 A CN 116264487A CN 202111519716 A CN202111519716 A CN 202111519716A CN 116264487 A CN116264487 A CN 1162644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detection
interference
value
serving cell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97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姗
马新利
翁玮文
李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1971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644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64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44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6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simulated traff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干扰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的干扰检测方法包括:执行模拟业务发包,获得发包成功率;获取服务小区的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下行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根据所述发包成功率、所述下行RSRP和所述下行SINR,判定是触发上行干扰检测还是触发同频干扰检测,获得判定结果;根据所述判定结果进行干扰检测。由此,可以使得终端系统性的确定服务小区是否存在上行干扰和同频干扰。

Description

干扰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扰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终端在执行网络检测时,通常检测服务小区的基本信息、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和/或下行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等,进而判断服务小区的网络覆盖情况。但是,目前终端无法确定服务小区是否存在上行干扰和同频干扰。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扰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目前终端无法确定服务小区是否存在上行干扰和同频干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包括:
执行模拟业务发包,获得发包成功率;
获取服务小区的下行RSRP和下行SINR;
根据所述发包成功率、所述下行RSRP和所述下行SINR,判定是触发上行干扰检测还是触发同频干扰检测,获得判定结果;
根据所述判定结果进行干扰检测。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干扰检测装置,包括:
执行模块,用于执行模拟业务发包,获得发包成功率;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服务小区的下行RSRP和下行SINR;
判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包成功率、所述下行RSRP和所述下行SINR,判定是触发上行干扰检测还是触发同频干扰检测,获得判定结果;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判定结果进行干扰检测。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执行模拟业务发包,获得发包成功率,并获取服务小区的下行RSRP和下行SINR,根据发包成功率、下行RSRP和下行SINR,判定是触发上行干扰检测还是触发同频干扰检测,获得判定结果,并根据判定结果进行干扰检测。由此,可以使得终端系统性的确定服务小区是否存在上行干扰和同频干扰,从而准确判定服务小区的干扰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具体实例提供的干扰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具体实例提供的干扰检测和配置分析过程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具体实例提供的上行干扰检测过程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具体实例提供的同频干扰检测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检测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终端,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执行模拟业务发包,获得发包成功率。
本实施例中,终端中可以设定模拟业务模型,以进行模拟业务发包。模拟业务模型可以包含数据包大小P_size和数据包发送次数P_number,以统计发包成功率P_success。
步骤12:获取服务小区的下行RSRP和下行SINR。
一些实施例中,在获得发包成功率P_success之后,可以先比较P_success与发包成功率阈值P_success_threshold,并在P_success≤P_success_threshold,即服务小区的干扰情况较大的情况下,进一步获取服务小区的下行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和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Power,RSRP),以判定是触发上行干扰检测还是触发同频干扰检测。而若P_success<P_success_threshold,则表明服务小区的干扰情况较小,可以不触发上行干扰检测和同频干扰检测。
步骤13:基于发包成功率、下行RSRP和下行SINR,判定是触发上行干扰检测还是触发同频干扰检测,获得判定结果。
其中,此步骤13中获得的判定结果可以为触发上行干扰检测,或者触发同频干扰检测,或者不触发上行干扰检测和同频干扰检测等。
步骤14:根据判定结果进行干扰检测。
本申请实施例的干扰检测方法,可以执行模拟业务发包,获得发包成功率,并获取服务小区的下行RSRP和下行SINR,基于发包成功率、下行RSRP和下行SINR,判定是触发上行干扰检测还是触发同频干扰检测,获得判定结果,并根据判定结果进行干扰检测。由此,可以使得终端系统性的确定服务小区是否存在上行干扰和同频干扰,从而准确判定服务小区的干扰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基于预先设置的下行RSRP和下行SINR的干扰检测阈值来判定是触发上行干扰检测还是触发同频干扰检测。上述步骤13中的判定过程可以包括:
比较发包成功率与发包成功率阈值;其中,该发包成功率阈值可以基于实际需求设置,为模拟发包成功率阈值,用于判断检测位置是否存在问题,即若发包成功率小于或等于发包成功率阈值,则表示检测位置存在问题,否则若发包成功率大于发包成功率阈值,则表明检测位置不存在问题;
在发包成功率小于或等于发包成功率阈值的情况下,比较下行RSRP与第一干扰检测阈值,以及比较下行SINR与第二干扰检测阈值;其中,该第一干扰检测阈值为预设的下行RSRP的干扰检测阈值,该第二干扰检测阈值为预设的下行SINR的干扰检测阈值;
在下行RSRP大于或等于第一干扰检测阈值,且下行SINR大于或等于第二干扰检测阈值,即测量位置的信号强度和信噪比较好,但业务成功率低的情况下,判定触发上行干扰检测;或者,在下行RSRP大于或等于第一干扰检测阈值,且下行SINR小于第二干扰检测阈值,即测量位置的信号强度较好,但信噪比很低,下行干扰较大的情况下,判定触发同频干扰检测。
这样,借助下行RSRP和下行SINR的干扰检测阈值,可以准确判定是触发上行干扰检测还是触发同频干扰检测。
可理解的,若下行RSRP小于第一干扰检测阈值,且下行SINR小于第二干扰检测阈值,则表明服务小区的信号覆盖较差,需调整服务小区的信号覆盖情况。对于上行干扰和同频干扰一般是同时存在,借助上述判定过程是确定上行干扰为主还是同频干扰为主,并进一步的触发上行干扰检测或者触发同频干扰检测。
可选的,当判定结果为触发上行干扰检测时,上述根据判定结果进行干扰检测的过程可以包括:首先,获取终端的发射功率的第一抬升值;其中,该第一抬升值等于终端在初次成功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与初始发射功率之差;然后,比较第一抬升值与预设的干扰检测偏移值,该干扰检测偏移值可以基于实际需求设置,用于避免由于小区上行干扰抖动带来的误判;最后,在第一抬升值大于或等于干扰检测偏移值的情况下,确定服务小区存在上行干扰;或者,在第一抬升值小于干扰检测偏移值的情况下,确定服务小区不存在上行干扰。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初始发射功率可以基于底噪设置,并由终端从基站处获取。此情况下,上述的第一抬升值也可理解为底噪的抬升值。
可选的,终端在获取其发射功率的第一抬升值时,可以在终端以初始发射功率发送数据失败后,基于抬升步长S,逐步抬升终端的发射功率,并基于抬升后的发射功率重新发送数据;然后,在终端以抬升n次的发射功率初次成功发送数据时,确定第一抬升值等于抬升步长S与n之积;其中,n为大于0的整数。
一些实施例中,抬升步长S可以基于实际情况预先设置,也可以由终端从基站接收获得。
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可以从基站接收最大重复发送次数N,并在最大重复发送次数N内未成功发送数据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抬升值大于抬升步长S与N之积。此时,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判断是否存在上行干扰。
可选的,当判定结果为触发上行干扰检测时,可以基于服务小区在当前时刻的上行底噪值确定是否存在上行干扰。上述根据判定结果进行干扰检测的过程可以包括:首先,获取服务小区在当前时刻的上行底噪值;然后,根据上行底噪值与第一底噪值,确定服务小区是否存在上行干扰;其中,第一底噪值为服务小区在无干扰情况下的上行底噪值。
进一步的,终端可以在上行底噪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底噪值与预设的底噪偏移值之和的情况下,确定服务小区存在上行干扰;或者,在上行底噪值小于或等于第一底噪值与预设的底噪偏移值之差的情况下,确定服务小区不存在上行干扰。该预设的底噪偏移值可以基于实际需求设置。
可选的,对于获取服务小区在当前时刻的上行底噪值,可以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
1)手动获取服务小区在当前时刻的上行底噪值。比如,可以根据服务小区的信息,人工向网管平台请求获取服务小区在当前时刻的上行底噪值,并输入给终端。
2)终端自动获取服务小区在当前时刻的上行底噪值。
可选的,终端可以向网管平台(或称为:网管中心)发送请求消息;其中,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服务小区在当前时刻的上行底噪值;然后,从网管平台接收服务小区在当前时刻的上行底噪值。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请求消息中至少包括服务小区信息和当前时刻的时间戳等,由网管平台基于这些信息确定服务小区在当前时刻的上行底噪值。
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在发送请求消息时,可以先将请求消息发送给指定服务器,比如专用于为终端提供转发请求的服务器,然后由指定服务器转发该请求消息至网管中心,以使得网管平台将服务小区在当前时刻的上行底噪值发送给终端。
需指出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也可以将相关检测信息发送给网管平台,由网管平台进行上行干扰分析。比如,可以将服务小区信息、时间戳、终端测量的下行SINR_serving及RSRP_serving上报至网管平台,由网管平台根据信息查询服务小区在当前时刻的上行底噪值,并结合下行SINR_serving、RSRP_serving与功控参数,对服务小区的上行干扰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终端。
可选的,当确定服务小区存在上行干扰时,终端可以分析服务小区的功控参数配置,并给出配置建议。具体过程可以包括:首先,计算服务小区的上行底噪值的第二抬升值;其中,该第二抬升值等于服务小区在当前时刻的上行底噪值与服务小区在无干扰情况下的上行底噪值之差;然后,根据第二抬升值以及通信信道在无干扰情况下的目标接收功率,确定通信信道在当前时刻的目标接收功率;最后,根据通信信道在当前时刻的目标接收功率,确定功控参数的配置建议信息。这样,借助配置建议,可以有效提高小区干扰问题定位效率,从而优化服务小区的配置,推动网络的优化。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通信信道可选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Access Channel,PRACH)、上行物理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等。进一步的,该PRACH可选为NPRACH(窄带PRACH),该PUSCH可选为NPUSCH(窄带PUSCH)等。
例如,如果服务小区的上行底噪抬升值为D,则针对NPRACH、Msg3和NPUSCH的目标接收功率考虑上行干扰的合理配置可以为:
TargetPower_NPRACH_Reasonable=D+Power_NPRACH_nonoise;
TargetPower_PUSCH_Msg3_Reasonable=D+Power_PUSCH_Msg3_nonoise;
TargetPower_NPUSCH_Reasonable=D+Power_NPUSCH_nonoise;
其中,Power_NPRACH_nonoise、Power_PUSCH_Msg3_nonoise、Power_NPUSCH_nonoise为在没有上行干扰情况下,基站配置的NPRACH目标接收功率、Msg3的目标接收功率、NPUSCH目标接收功率。之后,可以向用户或网管平台提供获得的功控参数配置建议TargetPower_NPRACH_Reasonable、TargetPower_PUSCH_Msg3_Reasonable以及TargetPower_NPUSCH_Reasonable。
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在SIB2消息中当前服务小区配置的NPRACH和NPUSCH的接收功率,以在确定的NPRACH和NPUSCH在当前时刻的目标接收功率与当前配置的接收功率相差较大时,给出基于该目标接收功率配置NPRACH和NPUSCH的建议,否则若两者较接近,可以不建议重配置,以节省信令开销。
可选的,当判定结果为触发同频干扰检测时,上述根据判定结果进行干扰检测的过程可以包括:首先,测量邻区同频频点的RSRP和/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然后,比较服务小区的RSRP与邻区同频频点的RSRP,和/或,比较服务小区的RSRQ与邻区同频频点的RSRQ;最后,在第一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信号强度偏置值,和/或,第二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信号质量偏置值,即邻区同频信号与服务小区相近或者比服务小区信号更好的情况下,确定服务小区存在同频干扰;或者,在第一绝对值大于信号强度偏置值,和,第二绝对值大于信号质量偏置值,即邻区同频信号与服务小区较差的情况下,确定服务小区不存在同频干扰;其中,该第一绝对值是服务小区的RSRP与邻区同频频点的RSRP之差的绝对值;该第二绝对值是服务小区的RSRQ与邻区同频频点的RSRQ之差的绝对值。这样可以判断出是否存在同频干扰。
可理解的,上述信号强度偏置值和信号质量偏置值可以基于实际需求设置,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当确定所述服务小区存在同频干扰时,终端可以上报以下至少一项:服务小区的位置信息、存在同频干扰的邻区号、存在的同频干扰强度。比如,终端可以向网管平台或者基站上报。这样借助上报信息,可以有效提高小区干扰问题定位效率,从而便于确定同频干扰严重位置,从而在相应区域附近部署异频频点等,推动网络的优化。
下面结合图2至图5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具体实例提供的干扰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干扰检测装置应用于终端。如图2所示,干扰检测装置20包括:检测触发装置21、参数读取装置22、上行干扰检测装置23、同频干扰检测装置24和结果输出装置25。其中,检测触发装置21主要用于模拟业务发包,并分析发包成功率、下行RSRP和下行SINR,并基于分析结果触发上行干扰检测装置23或同频干扰检测装置24。参数读取装置22主要负责读取上行干扰检测和同频干扰检测需要的网络参数,支撑检测和分析过程,用于干扰检测的全过程。上行干扰检测装置23可以包含上行干扰检测器231和网络参数分析器232,用于检测上行干扰,分析功控参数配置,向结果输出装置25发送检测结果。同频干扰检测装置24可以包含同频干扰检测器241,用于检测和分析小区同频干扰情况,并向结果输出装置25发送检测结果。结果输出装置25主要用于接收来自上行干扰检测装置23和同频干扰检测装置24的检测结果,向用户或网管平台输出服务小区干扰情况及建议方案。
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具体实例提供的干扰检测和配置分析过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相应过程包括:
步骤301:启动干扰检测。
步骤302:执行模拟业务发包,获得发包成功率P_success。
步骤303:判断发包成功率P_success是否低于发包成功率阈值P_success_threshold。其中,若P_success高于P_success_threshold,则不存在干扰问题;而若P_success低于或等于P_success_threshold,则执行步骤34。
步骤304:获取服务小区的下行RSRP_serving和下行SINR_serving。
步骤305:根据下行SINR_serving和下行RSRP_serving,判定是触发上行干扰检测还是触发同频干扰检测。
可选的,如果服务小区的下行SINR_serving≥SINR_up_det,且SINR_serving≥RSRP_up_det,即信号强度和信噪比较好,业务成功率低,触发上行干扰检测;RSRP_up_det和SINR_up_det分别为RSRP和SINR的上行干扰检测阈值。或者,如果服务小区的下行SINR_serving≤SINR_down_det,且RSRP_serving≥RSRP_down_det,即在小区信号较好的位置,信噪比很低,下行干扰较大,触发同频干扰检测;RSRP_down_det和SINR_down_det分别为RSRP和SINR的同频干扰检测阈值。
可理解的,上述步骤301至步骤305可以在检测触发装置21中执行。
其中,若判定触发上行干扰检测,则触发上行干扰检测装置23,启动上行干扰检测流程,并执行步骤306至步骤311。而若判定触发同频干扰检测,则触发同频干扰检测装置24,启动同频干扰检测流程,并执行步骤312至步骤315。
步骤306:获取服务小区相关参数,比如服务小区的频点、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Cell Identifier,PCI)、E-UTRAN小区唯一标识(E-UTRAN Cell Identifier,ECI)和跟踪区代码(Tracking Area Code,TAC)等基本信息。
步骤307:根据服务小区相关参数,获取服务小区上行底噪N_up。
需指出的,此步骤37中获取服务小区上行底噪N_up的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8:根据服务小区上行底噪N_up,判断是否存在上行干扰。其中,若判断出没有存在上行干扰,则检测结束,输出检测结果;而若判断出存在上行干扰,则执行步骤309。
可选的,若N_up>N_none+N_offset,则服务小区存在上行干扰。或者,若N_up≤N_none-N_offset,则服务小区不存在上行干扰。其中,N_none为服务小区在无干扰情况的上行底噪值,N_offset为预设的底噪偏移值。
可理解的,上述步骤306至步骤308可以在上行干扰检测器231中执行。
步骤309:获取服务小区的功控参数。
步骤310:分析功控参数设置的合理性。
步骤311:确定功控参数配置建议。
需指出的,此步骤309至步骤311的分析及配置建议的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此步骤309至步骤311可以在网络参数分析器232中执行。
步骤312:获取同频频点小区参考信号参数。
步骤313:获取邻区同频频点的RSRP_n和RSRQ_n(n为不同邻区编号)
步骤314:比较邻区同频信号与服务小区信号的质量与强度,判断是否存在同频干扰。其中,若判断出没有存在同频干扰,则检测结束,输出检测结果;而若判断出存在同频干扰,则执行步骤315。
比如,如果|RSRP_serving-RSRP_n|≤RSRP_delta,或者|RSRQ_serving-RSRQ_n|≤RSRQ_delta,则说明邻区同频信号与服务小区相近或者比服务小区信号更好,存在同频干扰,否则不存在同频干扰。RSRP_delta和RSRQ_delta为对比邻区小区和服务小区信号质量的偏置值。
步骤315:获取服务小区的地理位置、存在同频干扰小区的小区号和干扰强度,并将信息反馈给用户或网管平台,便于确定同频干扰严重位置。
可理解的,此步骤312至步骤315可以在同频干扰检测装置24的同频干扰检测器241中执行。
进一步的,结果输出装置25在接收来自上行干扰检测装置23和同频干扰检测装置24的检测结果后,可以针对上行干扰,输出上行干扰检测结果、合理参数设置及参数修改建议等,或者针对同频干扰,输出同频干扰检测结果、同频干扰检测位置和干扰小区ID及信号强度等。若存在同频干扰,则建议在检测区域附近部署异频频点。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行干扰检测的具体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41:终端从基站获取服务小区相关参数,比如PCI、ECI、TAC等基本信息。
步骤42:终端根据服务小区相关参数,向网关平台请求服务小区在当前时刻的上行底噪值。
步骤43:网关平台向终端返回服务小区在当前时刻的上行底噪值。
步骤44:终端根据服务小区在当前时刻的上行底噪值,检测是否存在上行干扰。此检测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5:终端从基站获取配置的功控参数。
步骤46:终端分析功控参数,输出建议配置。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同频干扰检测的具体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51:终端获取邻区同频频点的RSRP和RSRQ。
步骤52:终端比较邻区同频信号与服务小区信号的质量与强度,判断是否存在同频干扰。此判断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3:若存在同频干扰,则获取服务小区的地理位置。
步骤54:终端输出同频干扰检测结果。
步骤55:终端向网管平台反馈同频干扰严重小区的位置信息及邻区情况,并建议在检测区域附近部署异频频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检测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干扰检测装置,或者该干扰检测装置中的用于执行干扰检测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干扰检测装置执行干扰检测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检测装置。
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应用于终端,如图6所示,干扰检测装置60包括:
执行模块61,用于执行模拟业务发包,获得发包成功率;
获取模块62,用于获取服务小区的下行RSRP和下行SINR;
判定模块63,用于根据所述发包成功率、所述下行RSRP和所述下行SINR,判定是触发上行干扰检测还是触发同频干扰检测,获得判定结果;
检测模块64,用于根据所述判定结果进行干扰检测。
可选的,所述判定模块63包括:
第一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所述发包成功率与发包成功率阈值;
第二比较单元,用于在所述发包成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发包成功率阈值的情况下,比较所述下行RSRP与第一干扰检测阈值,和比较所述下行SINR与第二干扰检测阈值;
判定单元,用于在所述下行RSRP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干扰检测阈值,且所述下行SINR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干扰检测阈值的情况下,判定触发上行干扰检测;或者,在所述下行RSRP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干扰检测阈值,且所述下行SINR小于所述第二干扰检测阈值的情况下,判定触发同频干扰检测。
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64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判定结果为触发上行干扰检测时,获取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第一抬升值;其中,所述第一抬升值等于所述终端在初次成功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与初始发射功率之差;
第三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所述第一抬升值与预设的干扰检测偏移值;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抬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干扰检测偏移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服务小区存在上行干扰;或者,在所述第一抬升值小于所述干扰检测偏移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服务小区不存在上行干扰。
可选的,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终端以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发送数据失败后,基于抬升步长S,逐步抬升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并基于抬升后的发射功率重新发送数据;在所述终端以抬升n次的发射功率初次成功发送数据时,确定所述第一抬升值等于所述抬升步长S与所述n之积;其中,所述n为大于0的整数。
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64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判定结果为触发上行干扰检测时,获取所述服务小区在当前时刻的上行底噪值;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上行底噪值与第一底噪值,确定所述服务小区是否存在上行干扰;其中,所述第一底噪值为所述服务小区在无干扰情况下的上行底噪值。
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上行底噪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底噪值与预设的底噪偏移值之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服务小区存在上行干扰;或者,在所述上行底噪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底噪值与所述底噪偏移值之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服务小区不存在上行干扰。
可选的,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向网管平台发送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服务小区在当前时刻的上行底噪值;从所述网管平台接收所述服务小区在当前时刻的上行底噪值。
可选的,干扰检测装置60还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服务小区存在上行干扰时,计算所述服务小区的上行底噪值的第二抬升值;其中,所述第二抬升值等于所述服务小区在当前时刻的上行底噪值与所述服务小区在无干扰情况下的上行底噪值之差;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抬升值以及通信信道在无干扰情况下的目标接收功率,确定所述通信信道在当前时刻的目标接收功率;并根据所述通信信道在当前时刻的目标接收功率,确定功控参数的配置建议信息。
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64包括:
测量单元,用于当所述判定结果为触发同频干扰检测时,测量邻区同频频点的RSRP和/或RSRQ;
第四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所述服务小区的RSRP与所述邻区同频频点的RSRP,和/或,比较所述服务小区的RSRQ与所述邻区同频频点的RSRQ;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在第一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信号强度偏置值,和/或,第二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信号质量偏置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服务小区存在同频干扰;或者,在所述第一绝对值大于所述信号强度偏置值,和,所述第二绝对值大于所述信号质量偏置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服务小区不存在同频干扰;
其中,所述第一绝对值是所述服务小区的RSRP与所述邻区同频频点的RSRP之差的绝对值;所述第二绝对值是所述服务小区的RSRQ与所述邻区同频频点的RSRQ之差的绝对值。
可选的,干扰检测装置60还包括:
上报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服务小区存在同频干扰时,上报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服务小区的位置信息、存在同频干扰的邻区号、存在的同频干扰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干扰检测装置60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干扰检测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干扰检测装置60,可以实现上述干扰检测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70,包括处理器71,存储器72,存储在存储器7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7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71执行时实现上述干扰检测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干扰检测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服务分类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执行模拟业务发包,获得发包成功率;
获取服务小区的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下行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根据所述发包成功率、所述下行RSRP和所述下行SINR,判定是触发上行干扰检测还是触发同频干扰检测,获得判定结果;
根据所述判定结果进行干扰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发包成功率、所述下行RSRP和所述下行SINR,判定是触发上行干扰检测还是触发同频干扰检测,包括:
比较所述发包成功率与发包成功率阈值;
在所述发包成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发包成功率阈值的情况下,比较所述下行RSRP与第一干扰检测阈值,以及比较所述下行SINR与第二干扰检测阈值;
在所述下行RSRP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干扰检测阈值,且所述下行SINR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干扰检测阈值的情况下,判定触发上行干扰检测;或者,在所述下行RSRP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干扰检测阈值,且所述下行SINR小于所述第二干扰检测阈值的情况下,判定触发同频干扰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判定结果为触发上行干扰检测时,所述根据所述判定结果进行干扰检测,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第一抬升值;其中,所述第一抬升值等于所述终端在初次成功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与初始发射功率之差;
比较所述第一抬升值与预设的干扰检测偏移值;
在所述第一抬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干扰检测偏移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服务小区存在上行干扰;或者,在所述第一抬升值小于所述干扰检测偏移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服务小区不存在上行干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第一抬升值,包括:
在所述终端以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发送数据失败后,基于抬升步长S,逐步抬升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并基于抬升后的发射功率重新发送数据;
在所述终端以抬升n次的发射功率初次成功发送数据时,确定所述第一抬升值等于所述抬升步长S与所述n之积;其中,所述n为大于0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判定结果为触发上行干扰检测时,所述根据所述判定结果进行干扰检测,包括:
获取所述服务小区在当前时刻的上行底噪值;
根据所述上行底噪值与第一底噪值,确定所述服务小区是否存在上行干扰;其中,所述第一底噪值为所述服务小区在无干扰情况下的上行底噪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上行底噪值与第一底噪值,确定所述服务小区是否存在上行干扰,包括:
在所述上行底噪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底噪值与预设的底噪偏移值之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服务小区存在上行干扰;或者,在所述上行底噪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底噪值与所述底噪偏移值之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服务小区不存在上行干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服务小区在当前时刻的上行底噪值,包括:
向网管平台发送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服务小区在当前时刻的上行底噪值;
从所述网管平台接收所述服务小区在当前时刻的上行底噪值。
8.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确定所述服务小区存在上行干扰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所述服务小区的上行底噪值的第二抬升值;其中,所述第二抬升值等于所述服务小区在当前时刻的上行底噪值与所述服务小区在无干扰情况下的上行底噪值之差;
根据所述第二抬升值以及通信信道在无干扰情况下的目标接收功率,确定所述通信信道在当前时刻的目标接收功率;
根据所述通信信道在当前时刻的目标接收功率,确定功控参数的配置建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判定结果为触发同频干扰检测时,所述根据所述判定结果进行干扰检测,包括:
测量邻区同频频点的RSRP和/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
比较所述服务小区的RSRP与所述邻区同频频点的RSRP,和/或,比较所述服务小区的RSRQ与所述邻区同频频点的RSRQ;
在第一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信号强度偏置值,和/或,第二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信号质量偏置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服务小区存在同频干扰;或者,在所述第一绝对值大于所述信号强度偏置值,以及所述第二绝对值大于所述信号质量偏置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服务小区不存在同频干扰;
其中,所述第一绝对值是所述服务小区的RSRP与所述邻区同频频点的RSRP之差的绝对值;所述第二绝对值是所述服务小区的RSRQ与所述邻区同频频点的RSRQ之差的绝对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确定所述服务小区存在同频干扰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上报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服务小区的位置信息、存在同频干扰的邻区号、存在的同频干扰强度。
11.一种干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执行模块,用于执行模拟业务发包,获得发包成功率;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服务小区的下行RSRP和下行SINR;
判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包成功率、所述下行RSRP和所述下行SINR,判定是触发上行干扰检测还是触发同频干扰检测,获得判定结果;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判定结果进行干扰检测。
1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干扰检测方法的步骤。
13.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干扰检测方法的步骤。
CN202111519716.9A 2021-12-13 2021-12-13 干扰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2644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9716.9A CN116264487A (zh) 2021-12-13 2021-12-13 干扰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9716.9A CN116264487A (zh) 2021-12-13 2021-12-13 干扰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4487A true CN116264487A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21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9716.9A Pending CN116264487A (zh) 2021-12-13 2021-12-13 干扰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6448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1531B (zh) 测量配置及上报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US9055460B1 (en) Location-based detection of interference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8750876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djusting resource management procedures in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based on cell information
EP2981137B1 (en) Techniques for estimating a coverage area for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das) or a repeater system
US8830858B2 (en) Utilizing scanned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information
US11711154B2 (en) Method of reporting RSSI measurements in an unlicensed band and related apparatus
US10827412B2 (en) Ultra-reliable communication reliability and detection in mobile networks
US10390180B1 (en) Geolocation determination with power fingerprinting
CN108810920B (zh) 一种测量参数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US11930383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ategorising wireless devices
US9538436B2 (en)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1246364B (zh) 一种越区覆盖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1263389B (zh) 一种Volte语音质量问题的自动化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US10517007B2 (en)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based interferer classification of cellular network cells
CN109981196B (zh) 一种网络结构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0461005B (zh) 小区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304153B (zh) 一种确定室内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US1071526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trolling measurements bandwidth to account for impairments
US2019007491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signal strength
WO2016090841A1 (zh) 一种gsm网络切换失败管理方法和装置
WO2015179154A2 (en) Round trip time accuracy improvement in varied channel environments
CN116264487A (zh) 干扰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139180A1 (en) Adaptation of a beam sweep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2996022B (zh) Td-lte上行干扰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050356B1 (e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measurements in dense network scenario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