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49146A -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49146A
CN116249146A CN202211656349.1A CN202211656349A CN116249146A CN 116249146 A CN116249146 A CN 116249146A CN 202211656349 A CN202211656349 A CN 202211656349A CN 116249146 A CN116249146 A CN 1162491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ppdu
state transition
delay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563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49146B (zh
Inventor
李云波
淦明
郭宇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5634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491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49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49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49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49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determining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Reduction Or Emphasis Of Bandwidth Of Signal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对于发送设备发送携带触发帧的PPDU的场景,能够保证接收设备在回复TB PPDU之前顺利实现载波侦听。该方法包括:发送设备在第一链路发送第一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第一PPDU携带触发帧,并在第二链路发送第二PPDU,其中,发送所述第二PPDU的结束时刻不早于第一时刻且不晚于第二时刻,所述第一时刻与发送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以及短帧间距SIFS时间中的状态转换时间相关,所述第二时刻与发送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以及所述SIFS时间相关。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达到极高吞吐率的技术目标,下一代标准IEEE 802.11be将多链路(multi-link,ML)作为关键技术之一。支持下一代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WLAN)设备拥有在多频段(multi-band)发送和接收的能力。当支持下一代标准的WLAN设备所支持的多个频段之间的频率间隔较近时,在一个频段发送信号会影响另一个频段接收信号,因此这个实体不能独立地在多个频段执行发送和接收操作,以避免互相干扰。例如,对于图1中所示的同时发送和接收(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STR)受限系统,当块确认(block ack,BA)2与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HY protocol dataunit,PPDU)1在时间上重叠的时候会发生阻断,即在链路2上BA2发送过程中泄露在链路1的能量将会阻断链路1上PPDU1的接收。
目前现有技术针对STR受限系统的方案存在局限性,只能适用于发送设备发送的PPDU均不携带触发帧的场景,而对于发送设备发送携带触发帧的PPDU的情形,现有技术不再适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在发送设备发送的PPDU携带触发帧的情况下,能够保证接收设备在回复TB PPDU之前顺利实现载波侦听。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发送设备在第一链路发送第一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第一PPDU携带触发帧,并在第二链路发送第二PPDU,其中,发送所述第二PPDU的结束时刻不早于第一时刻且不晚于第二时刻,所述第一时刻与发送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以及短帧间距SIFS时间中的状态转换时间相关,所述第二时刻与发送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以及所述SIFS时间相关。因此,对于两个链路中只有一个链路上发送携带触发帧的PPDU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限制PPDU的结束时刻,能够保证接收设备在回复TB PPDU之前顺利实现载波侦听。
SIS时间可理解为:接收设备在SIFS时间后回复TB PPDU。在回复TB PPDU之前,接收设备需要在发送TB PPDU之前的SIFS时间内通过能量检测的方式,侦测信道是否为空闲状态。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时刻满足下式:M=T1-T2;所述第二时刻满足下式:N=T1+T4,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时刻,T1表示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T2表示所述状态转换时间,N表示所述第二时刻,T4表示所述SIFS时间。这里,可以引入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满足的公式,有助于更方便地确定第二PPDU的结束时刻需要满足的条件。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时刻还与时隙时延相关,所述第二时刻还与所述时隙时延相关。也就是说,上述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确定还可以将时隙时延的因素考虑进去,能够适用于存在时隙时延的场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时刻满足下式:M=T1-(T2-x×T3),或者,M=T1-Max(0,T2-x×T3);所述第二时刻满足下式:N=T1+(T4-y×T3),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时刻,T1表示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T2表示所述状态转换时间,x表示第一时延系数,T3表示所述时隙时延,Max表示取最大值,N表示所述第二时刻,T4表示所述SIFS时间,y表示第二时延系数。这里,在考虑了时隙时延的场景下,可以引入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满足的公式,有助于更方便地确定第二PPDU的结束时刻需要满足的条件。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时刻还与空间传播时延相关,所述第二时刻还与所述空间传播时延相关。也就是说,上述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确定还可以将时隙时延的因素考虑进去,能够适用于存在空间传播时延的场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时刻满足下式:M=T1-(T2-x×(T3-A)),或者,M=T1-Max(0,T2-x×(T3-A));所述第二时刻满足下式:N=T1+(T4-y×(T3-A));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时刻,T1表示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T2表示所述状态转换时间,T3表示所述时隙时延,x表示第一时延系数,Max表示取最大值,N表示所述第二时刻,T4表示所述SIFS时间,A表示所述空间传播时延,y表示第二时延系数。这里,在考虑了时隙时延和空间传播时延的场景下,可以引入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满足的公式,有助于更方便地确定第二PPDU的结束时刻需要满足的条件。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发送设备接收来自所述接收设备的所述状态转换时间。这里,发送设备通过接收状态转换时间,有助于确定第二PPDU的结束时刻的限制条件。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接收设备在第一链路接收第一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第一PPDU携带触发帧;所述接收设备在第二链路接收第二PPDU,其中,发送所述第二PPDU的结束时刻不早于第一时刻且不晚于第二时刻,所述第一时刻与发送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以及短帧间距SIFS时间中的状态转换时间相关,所述第二时刻与发送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以及所述SIFS时间相关。因此,对于两个链路中只有一个链路上发送携带触发帧的PPDU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限制PPDU的结束时刻,能够保证接收设备在回复TB PPDU之前顺利实现载波侦听。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设备向发送设备发送所述状态转换时间,有助于发送设备利用状态转换时间确定第二PPDU的结束时刻的限制条件。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发送设备在第一链路发送第一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第一PPDU携带第一触发帧;在第二链路发送第二PPDU,所述第二PPDU携带第二触发帧;其中,发送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与发送所述第二PPDU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长,所述第一时长与短帧间距SIFS时间中的状态转换时间相关。因此,对于两个链路上都发送携带触发帧的PPDU的情况,发送设备通过限制两个PPDU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的绝对值,来保证接收设备在回复TB PPDU之前顺利实现载波侦听。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时长满足下式:L=T2,其中,L表示所述第一时长,T2表示所述状态转换时间。这里,可以引入第一时长满足的公式,有助于更方便地确定两个PPDU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的绝对值需要满足的条件。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时长还与时隙时延相关。也就是说,上述第一时长的确定还可以将时隙时延的因素考虑进去,能够适用于存在时隙时延的场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时长满足下式:L=T2-x×T3,或者,L=Max(0,T2-x×T3);其中,L表示所述第一时长,T2表示所述状态转换时间,x表示第一时延系数,T3表示所述时隙时延,Max表示取最大值。这里,在考虑了时隙时延的场景下,可以引入第一时长满足的公式,有助于更方便地确定两个PPDU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的绝对值需要满足的条件。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时长还与空间传播时延相关。也就是说,上述第一时长的确定还可以将时隙时延的因素考虑进去,能够适用于存在空间传播时延的场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时长满足下式:L=T2-x×(T3-A),或,L=Max(0,T2-x×(T3-A));其中,L表示所述第一时长,T2表示所述状态转换时间,x表示第一时延系数,T3表示所述时隙时延,A表示所述空间传播时延,Max表示取最大值。这里,在考虑了时隙时延和空间传播时延的场景下,可以引入第一时长满足的公式,有助于更方便地确定两个PPDU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的绝对值需要满足的条件。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发送设备接收来自所述接收设备的所述状态转换时间。这里,发送设备通过接收状态转换时间,有助于确定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与第二PPDU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的绝对值的限制条件。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接收设备第一链路接收第一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第一PPDU携带第一触发帧,并在SIFS时间后向发送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一PPDU的TB PPDU;所述接收设备在第二链路接收第二PPDU,所述第二PPDU携带第二触发帧,并在SIFS时间后向发送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二PPDU的TB PPDU;其中,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与所述第二PPDU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长,所述第一时长与短帧间距SIFS时间中的状态转换时间相关。因此,对于两个链路上都发送携带触发帧的PPDU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限制两个PPDU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的绝对值,能够保证接收设备在回复TB PPDU之前顺利实现载波侦听。
其中,第一时长的各种实现方式也第三方面相同,具体可以参考第三方面中的描述。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设备向发送设备发送所述状态转换时间,以便于发送设备利用状态转换时间确定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与第二PPDU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的绝对值的限制条件。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或者,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或者,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或者,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发送设备。当该装置为发送设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配置于发送设备中的芯片。当该装置为配置于发送设备中的芯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地,所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接收设备。当该装置为接收设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配置于接收设备中的芯片。当该装置为配置于接收设备中的芯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地,所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包括: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和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用于通过所述输入电路接收信号,并通过所述输出电路发射信号,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中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为芯片,输入电路可以为输入管脚,输出电路可以为输出管脚,处理电路可以为晶体管、门电路、触发器和各种逻辑电路等。输入电路所接收的输入的信号可以是由例如但不限于接收器接收并输入的,输出电路所输出的信号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输出给发射器并由发射器发射的,且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可以是同一电路,该电路在不同的时刻分别用作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本申请实施例对处理器及各种电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可通过接收器接收信号,通过发射器发射信号,以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中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为非瞬时性(non-transitory)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应理解,相关的数据交互过程例如发送指示信息可以为从处理器输出指示信息的过程,接收能力信息可以为处理器接收输入能力信息的过程。具体地,处理输出的数据可以输出给发射器,处理器接收的输入数据可以来自接收器。其中,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统称为收发器。
上述第九方面中的装置可以是芯片,该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该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可以位于该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中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指令被运行时,实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中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芯片,其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芯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通信芯片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芯片,其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芯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使得所述通信芯片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中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可选地,该通信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发送设备和/或接收设备进行通信的其他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STR受限系统的一个示例图;
图2是应用本申请的一个场景示例图;
图3是应用本申请的一个系统示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应用本申请的通信方法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6是应用本申请的通信方法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应用本申请的另一通信方法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一个示意性框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一个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WiFi系统、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系统。
在通信系统中,若存在一个设备向另一设备发送数据、或接收另一设备发送的数据;另一设备接收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和/或向数据发送设备发送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通信设备间的无线通信。通信设备间的无线通信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间的无线通信、网络设备和网络设备间的无线通信以及终端和终端间的无线通信。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无线通信”还可以简称为“通信”,术语“通信”还可以描述为“数据传输”、“信息传输”或“传输”。
终端设备可以指站点(station,STA)、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也可称之为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设备等。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接入点(access point,AP)、5G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收发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中继站等。网络设备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等。此外,网络设备还可以负责空口侧的无线资源管理、服务质量管理(quality of service,QoS)、数据压缩和加密等功能。其中,网络设备可以支持至少一种无线通信技术,例如LTE、NR等。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gNB还可以包括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AAU实现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射频处理及有源天线的相关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和AA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包括CU节点、DU节点、AAU节点中一项或多项的设备。此外,可以将CU划分为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ore network,CN)中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该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该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该应用层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并且,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另外,本申请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ompact disc,CD)、数字通用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另外,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本申请适用于一个节点同一个或多个节点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节点可以是接入点多链路设备(access point multi link device,AP MLD),也可以是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non-access point multi link device,non-AP MLD)。无线通信可以是1个AP MLD同1个或多个non-AP MLD/SLD之间的通信,也可以是1个non-AP MLD同1个或多个AP MLD之间的通信;也可以是non-AP MLD和non-AP MLD之间,或者AP MLD和AP MLD之间的通信,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图2是本申请应用的场景示例图。如图2所示,该场景包括AP1与STA1,STA2,STA3。AP与STA间可以进行上下行通信。可以理解,图2中的3个STA可以是MLD设备中的三个STA;AP1可以是MLD中的AP。还可以理解,本申请对图2中AP或STA的数量不作限定,图2中的示例只是举例描述。
为了达到极高吞吐率的技术目标,下一代标准IEEE 802.11be将多链路(multilink,ML)作为关键技术之一。其核心思想是支持下一代IEEE 802.11标准的WLAN设备拥有在多频段(multi-band)发送和接收的能力,从而可以使用更大的带宽进行数据传输,进而显著提升吞吐率。多频段包括但不限于:2.4GHz WiFi频段、5GHz WiFi频段以及6GHz WiFi频段。其中在每一个频段上所进行接入和传输称为一个链路,从而多个频段上的接入和传输便成为ML。其中,每个频段上也可以有多个链路,可以形成ML。比如,5GHz WiFi频段上可以有多个链路。又比如,6GHz WiFi频段上可以有多个链路。这里将同时支持多条链路的下一代IEEE 802.11标准站设备称为多链路设备(multi link device,MLD)。比如,MLD可以包括多个STA,每个STA可以与另外一个MLD中的一个STA建立一个链路进行通信。
图3是应用本申请的一个系统示例图。如图3所示,该系统包括MLD A和MLD B。MLDA包括n个STA;MLD B包括n个STA。MLD A与MLD B可以互为收发设备。比如,MLD A为发送设备,MLD B为接收设备;又比如,MLD B为发送设备,MLD A为接收设备。可以理解,图3中是以MLD包括多个STA为例进行说明,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比如,MLD也可以包括多个AP,又比如,MLD也可以是其他设备,对此不作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术语或概念进行简单介绍。
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携带触发帧(trigger)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HYprotocol data unit,PPDU)。当接收设备收到该携带触发帧的PPDU后,间隔短帧间距(short inter-frame space,SIFS)时间(也可记作aSIFSTime)后,使用基于触发帧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trigger based PHY protocol data unit,TB PPDU)发送上行数据。接收设备在回复TB PPDU之前,需要在发送TB PPDU之前的SIFS时间内通过能量检测的方式侦测信道是否为空闲状态。如果信道为空闲状态,则接收设备发送TB PPDU;如果信道为繁忙状态,则接收设备不进行TB PPDU的发送。示例性地,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可以是MLD。对于发送设备发送未携带触发帧的PPDU,接收设备在回复BA之前不需要做载波侦听。
SIFS时间包括三部分,分别为D1,M1和Rx/Tx。比如,SIFS时间为16微秒。其中,D1为物理层处理时延,D1也可记作aRxPHYDelay。M1为MAC层处理时延,M1也可记作aMACProcessingDelay。Rx/Tx为接收状态到发送状态的转换时间,也可记作aRxTxTurnaroundTime。这三个时间段都是跟具体实现方式相关的,没有确定时长。D1和M1时间内接收设备处于接收状态,在进行物理层和MAC层信号处理的同时是可以并行进行能量侦听的。能量侦听通常是由一个独立的电路进行测量,在整个接收过程中都可以进行能量测量。Rx/Tx在实现中通常需要的时间为几百纳秒到2微秒之间,在Rx/Tx时间内接收设备将不能进行能量侦听。能量侦听通常要求4微秒内能够得到测量结果,之后将持续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反馈给MAC层用于判断信道的忙闲状态。
对于发送设备发送携带触发帧的PPDU的情形,目前现有技术未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本申请提出一种通信方法,通过对在两个链路上发送的PPDU提供对齐准则,以使得接收设备可以在TB PPDU之前的SIFS时间内容进行能量检测。
下面将结合图4至图8描述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400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400包括:
S410,发送设备在第一链路发送第一PPDU,第一PPDU携带触发帧。
对于携带触发帧的PPDU,接收设备在收到携带触发帧的第一PPDU后,需要在SIFS时间进行载波侦听(或能量检测或能量侦听),以便于在SIFS时间后在第一链路上向发送设备回复TB PPDU。
S420,发送设备在第二链路发送第二PPDU,其中,发送所述第二PPDU的结束时刻不早于第一时刻且不晚于第二时刻,所述第一时刻与发送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以及短帧间距SIFS时间中的状态转换时间相关,所述第二时刻与发送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以及所述SIFS时间相关。
这里,第二PPDU未携带触发帧,因此接收设备不需要在SIFS时间内进行载波侦听。
SIFS时间的描述可以参考前文。其中,SIFS时间中的状态转换时间即前文所述的Rx/Tx。
这里,发送设备在第二链路发送的第二PPDU未携带触发帧。为了保证接收设备在第一链路上回复TB PPDU之前的SIFS时间内进行载波侦听,需要对发送设备在第二链路上发送的PPDU的结束时刻进行约束。其中,发送第二PPDU的结束时刻最早不能早于第一时刻,且最晚不能晚于第二时刻。第一时刻需要基于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以及SIS时间中的状态转换时间确定。这样,才能够保证接收设备在第一链路回复TB PPDU之前,能够在SIFS时间内进行载波侦听。
可选地,第一时刻满足下式:M=T1-T2;第二时刻满足下式:N=T1+T4;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时刻,T1表示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T2表示所述状态转换时间,N表示所述第二时刻,T4表示所述SIFS时间。
图5是应用本申请的通信方法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发送设备在链路1上发送携带触发帧的PPDU1,在链路2上发送未携带触发帧的PPDU2。在SIFS时间后,发送设备在链路1上接收来自接收设备的TB PPDU,在链路2上接收来自接收设备的BA2。图5中给出了PPDU2的结束时刻允许的最早时间以及最晚时间(即图中所示的最早结束时刻和最晚结束时刻)。
从图5中可知,BA2的发送开始时间不能早于链路1上TB PPDU开始时间之前的Rx/Tx时间,否则接收设备在链路1上的能量检测将被链路2上BA发送带来的邻带干扰而阻断。换句话说,PPDU2的结束时刻不能早于PPDU1发送结束时间之前的Rx/Tx时刻。另外,发送设备发送PPDU2的结束时刻不能晚于链路1发送的PPDU1的结束时刻之后的SIFS时刻,否则接收设备将会在链路1上回复TB PPDU的同时在链路2上接收PPDU2。TB PPDU带来的邻带信号干扰将会阻断链路2上PPDU2的接收。
可选地,SIFS时间还可以考虑时隙时延(可记作aSlotTime)的因素,即SIFS时间可以在考虑时隙时延的基础上存在一些上下浮动。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时刻还可以与时隙时延相关,第二时刻还可以与时隙时延相关。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刻满足下式:
M=T1-(T2-x×T3),或者,M=T1-Max(0,T2-x×T3);
所述第二时刻满足下式:N=T1+(T4-y×T3),
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时刻,T1表示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T2表示所述状态转换时间,x表示第一时延系数,T3表示所述时隙时延,Max表示取最大值,N表示所述第二时刻,T4表示所述SIFS时间,y表示第二时延系数。
这里作统一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时延系数和第二时延系数的大小关系不作限定。第一时延系数和第二时延系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第一时延系数与第二时延系数都可以取10%。
仍以图5中的PPDU1和PPDU2描述,在考虑了时隙时延的情况下,示例性地,假设上述时隙时延T3是aSlotTime,x和y均取10%,状态转换时间T2是Rx/Tx,SIFS时间T4为SIFS,则图5中的PPDU2的结束时刻不能早于PPDU1的结束时刻减去(Rx/Tx-10%×aSlotTime),且不能晚于PPDU1的结束时刻加上(SIFS-10%×aSlotTime)。由于Rx/Tx是与接收设备的实现相关的,有可能Rx/Tx的长度小于10%×aSlotTime,那么(Rx/Tx-10%×aSlotTime为负数,此时,PPDU2的结束时刻与PPDU1的结束时刻可以相同,即PPDU2的结束时刻不能早于PPDU1的结束时刻减去Max(0,Rx/Tx-10%×aSlotTime),且不能晚于PPDU1的结束时刻加上(SIFS-10%×aSlotTime)。
可选地,SIFS时间还可以考虑空间传播时延(可记作aAirPropagationTime)的因素。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时刻还可以与空间传播时延相关,第二时刻还可以与空间传播时延相关。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刻满足下式:
M=T1-(T2-x×(T3-A)),或者,M=T1-Max(0,T2-x×(T3-A));
所述第二时刻满足下式:N=T1+(T4-y×(T3-A));
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时刻,T1表示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T2表示所述状态转换时间,T3表示所述时隙时延,x表示第一时延系数,Max表示取最大值,N表示所述第二时刻,T4表示所述SIFS时间,A表示所述空间传播时延,y表示第二时延系数。
仍以图5中的PPDU1和PPDU2描述,在考虑了时隙时延和空间传播时延的情况下,示例性地,假设上述时隙时延T3是aSlotTime,x和y均取10%,空间传播时延A是aAirPropagationTime,状态转换时间T2是Rx/Tx,SIFS时间T4为SIFS,则图5中的PPDU2的结束时刻不能早于PPDU1的结束时刻减去(Rx/Tx-10%×
(aSlotTime-aAirPropagationTime)),且不能晚于PPDU1的结束时刻加上(SIFS-10%×(aSlotTime-aAirPropagationTime))。由于Rx/Tx是与接收设备的实现相关的,Rx/Tx有可能小于10%×(aSlotTime-aAirPropagationTime),那么(Rx/Tx-10%×
(aSlotTime-aAirPropagationTime))为负数,此时,PPDU2的结束时刻与PPDU1的结束时刻可以相同,即PPDU2的结束时刻不能早于PPDU1的结束时刻减去Max(0,Rx/Tx-
10%×(aSlotTime-aAirPropagationTime)),且不能晚于PPDU1的结束时刻加上(SIFS-10%×(aSlotTime-aAirPropagationTime))。
可以理解,本申请对空间传播时延的具体数值不作限定。通常的WiFi中一个基本服务集合(basic service set,BSS)的覆盖半径会小于100米,100米距离对应的空间传播时延为0.33微秒,比如,标准中可以以此为依据将aAirPropagationTime取为0.33微秒。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状态转换时间可以是接收设备上报给发送设备的,也可以是协议定义好的,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所述方法400还包括:发送设备接收来自接收设备的状态转换时间。状态转换时间与接收设备相关。比如,接收设备将自己的状态转换时间Rx/Tx携带在关联请求或关联响应帧中发送给发送设备,以使得发送设备获知状态转换时间Rx/Tx。
示例性地,对于协议定义的状态转换时间,状态转换时间可以是典型的实现数值,也可以是所有芯片厂商约定好的一个数值,也可以是标准投票选择的一个数值。
对于接收设备而言,若协议定义好了状态转换时间为Rx/Tx0,那么接收设备可以结合Rx/Tx0选择自己的Rx/Tx。接收设备如何选择Rx/Tx可以有不同的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一,接收设备选择的Rx/Tx值大于或等于Rx/Tx0值。
这里以图6中的示例进行描述接收设备选择Rx/Tx值大于或等于Rx/Tx0值的原因。如图6所示,发送设备在链路1上发送携带触发帧的PPDU1,在PPDU2上发送未携带触发帧的PPDU2。接收设备需要SIFS时间后,在链路1上回复TB PPDU,在链路2上回复BA2。这里,接收设备选择的Rx/Tx值需要大于或等于Rx/Tx0值。如果接收设备选择的Rx/Tx数值小于Rx/Tx0,那么在第一时间段内,BA2产生的邻带信号泄露将会阻断链路1上的能量检测,使得信道变为繁忙。在图6中,第一时间段表示为[T0-Rx/Tx0,T0-Rx/Tx]。其中,T0为预定TB PPDU的发送开始时刻,或者,T0为第一PPDU(比如,图6中的PPDU1)的结束时刻加上SIFS时间。
实现方式二,接收设备选择的Rx/Tx值小于Rx/Tx0值。
在该实现方式二中,接收设备可以通过能量检测阈值来决定是否发送TB PPDU。当Rx/Tx值小于Rx/Tx0值时,接收设备利用能量检测的结果减去邻带能量泄露量,对第一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进行判定。示例性地,若第一时间段内能量检测结果减去邻带能量泄露量得到的值,大于能量检测阈值,则判断信道为忙;若第一时间段内能量检测结果减去邻带能量泄露量得到的值,小于或等于能量检测阈值,则判断信道为空闲。本申请对邻带能量泄漏量的获取方式不作限定,比如,邻带能量泄露量可以通过信道训练获得。
可以理解,上述通过引入能量检测阈值来决定是否发送TB PPDU的各种实现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描述,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人员基于上述实现方式能够得到各种与能量检测阈值相关的实现方式。
或者,在该实现方式二中,接收设备可以忽略第一时间段内的能量检测结果。也就是说,即使第一时间段内,链路1上的能量检测结果为繁忙,接收设备也可以在第一链路上(比如,图6中的链路1)发送TB PPDU。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使用协议定义的状态转换时间,即取值固定为Rx/Tx0,那么时隙时延(aSlotTime)的因素也可以计入Rx/Tx0值,也就是说,固定值Rx/Tx0的选择已经考虑了时隙时延的因素。相应的,所述第一时刻满足下式:M=T1-T5;所述第二时刻满足下式:N=T1+(T4-y×T3);
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时刻,T1表示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T5表示协议定义的状态状态时间,N表示所述第二时刻,T4表示所述SIFS时间,y表示第二时延系数,T3表示所述时隙时延。T5的选择已考虑了T3的因素。
仍以图5中的PPDU1和PPDU2描述,在考虑了时隙时延的情况下,示例性地,假设上述时隙时延T3是aSlotTime,y取10%,协议定义的状态转换时间T5是Rx/Tx0,SIFS时间T4为SIFS,则图5中的PPDU2的结束时刻不能早于PPDU1的结束时刻减去Rx/Tx0,且不能晚于PPDU1的结束时刻加上(SIFS-10%×aSlotTime)。
可选地,若使用协议定义的状态转换时间,那么空间传播时延(aAirPropagationTime)的因素也可以计入Rx/Tx0值,也就是说,固定值Rx/Tx0的选择已经考虑了时隙时延和空间传播时延的因素。
相应的,所述第一时刻满足下式:M=T1-T5;所述第二时刻满足下式:N=T1+(T4-y×(T3-A));
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时刻,T1表示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T5表示协议定义的状态状态时间,N表示所述第二时刻,T4表示所述SIFS时间,y表示第二时延系数,T3表示所述时隙时延,A表示所述空间传播时延。T5的选择已考虑了T3和A的因素。
仍以图5中的PPDU1和PPDU2描述,在考虑了时隙时延和空间传播时延的情况下,示例性地,假设上述时隙时延T3是aSlotTime,y取10%,空间传播时延A是aAirPropagationTime,协议定义的状态转换时间T5是Rx/Tx0,SIFS时间T4为SIFS,则图5中的PPDU2的结束时刻不能早于PPDU1的结束时刻减去Rx/Tx0,且不能晚于PPDU1的结束时刻加上(SIFS-10%×(aSlotTime-aAirPropagationTime))。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是以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两个链路为例进行介绍的,但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限定。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可以存在多个链路。在存在多个链路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仍然适用。也就是说,若多个链路的任何两个链路中接收设备为STR受限,且只有其中一个链路触发TB PPDU,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均适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PPDU与第二PPDU的发送先后顺序不作限定,可以是第一PPDU先发,也可以是第二PPDU先发。不论是哪个PPDU先发,可以利用先发的PPDU的结束时刻来约束后发的PPDU的结束时刻。
示例性地,假设第一PPDU是先于第二PPDU发送的,那么第二PPDU的结束时刻不早于第一时刻且不晚于第二时刻,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描述参考前文。比如,在图5中的示例中,PPDU1是先于PPDU2发送的,此时是以PPDU1的结束时刻来约束PPDU2的结束时刻的。
示例性地,假设第二PPDU是先于第一PPDU发送的,那么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不早于第三时刻且不晚于第四时刻,其中,第三时刻的确定原则可以参考第一时刻的描述,第四时刻的确定原则可以参考第二时刻的描述。
上文描述了在两个STR受限的链路中只有一个链路触发TB PPDU的场景下的通信方法,下面将描述两个STR受限的链路中都触发TB PPDU的场景下的通信方法。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7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7所示,所述方法700包括:
S710,发送设备在第一链路发送第一PPDU,第一PPDU携带第一触发帧。
对于携带第一触发帧的第一PPDU,接收设备在收到携带触发帧的第一PPDU后,需要在SIFS时间进行载波侦听(或能量检测或能量侦听),以便于在SIFS时间后在第一链路上向发送设备回复针对第一PPDU的TB PPDU。
S720,发送设备在第二链路发送第二PPDU,第二PPDU携带第二触发帧;其中,发送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与发送所述第二PPDU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长,所述第一时长与短帧间距SIFS时间中的状态转换时间相关。
对于携带第二触发帧的第二PPDU,接收设备在收到携带触发帧的第二PPDU后,需要在SIFS时间进行载波侦听(或能量检测或能量侦听),以便于在SIFS时间后在第二链路上向发送设备回复针对第二PPDU的TB PPDU。
SIFS时间的描述可以参考前文。其中,SIFS时间中的状态转换时间即前文所述的Rx/Tx。
这里,发送设备在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发送的PPDU均携带了触发帧,为了保证接收设备在两个链路上回复TB PPDU之前的SIFS时间内均能够进行载波侦听,需要对发送设备在两个链路上发送的PPDU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进行约束。发送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与发送所述第二PPDU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长,所述第一时长与短帧间距SIFS时间中的状态转换时间相关。这样,才能保证接收设备在回复TB PPDU之前,能够在SIFS时间内进行载波侦听。
可选地,第一时长满足下式:L=T2,其中,L表示所述第一时长,T2表示所述状态转换时间。具体的,若状态转换时间T2的取值为Rx/Tx,那么发送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与发送所述第二PPDU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状态转换时间Rx/Tx;若状态转换时间T2的取值是协议定义的固定值,比如,Rx/Tx0,那么发送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与发送所述第二PPDU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状态转换时间Rx/Tx0。
图8是应用本申请的另一通信方法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发送设备在链路1上发送携带触发帧的PPDU1,在链路2上发送携带触发帧的PPDU2。在SIFS时间后,发送设备在链路1上接收来自接收设备的TB PPDU1,在链路2上接收来自接收设备的TB PPDU2。图8中给出了PPDU1的结束时刻与PPDU2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的绝对值的允许时长。
图8给出了PPDU2的最早结束时刻以及最晚结束时刻。从图8可知,PPDU1的结束时刻与PPDU2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不能超过Rx/Tx。可选地,若状态转换时间是协议定义的Rx/Tx0,则PPDU1的结束时刻与PPDU2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不能超过Rx/Tx0。
与方法400中类似,可选地,SIFS时间还可以考虑时隙时延(aSlotTime)的因素。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时长还可以与时隙时延相关。
可选地,第一时长满足下式:L=T2-x×T3,或者,L=Max(0,T2-x×T3);
其中,L表示所述第一时长,T2表示所述状态转换时间,x表示第一时延系数,T3表示所述时隙时延,Max表示取最大值。
仍以图8中的PPDU1和PPDU2描述,在考虑了时隙时延的情况下,示例性地,假设上述时隙时延T3是aSlotTime,x取10%,状态转换时间T2是Rx/Tx,则图8中的PPDU1的结束时刻与PPDU2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不能超过(Rx/Tx-10%×aSlotTime),或者,不能超过Max(0,Rx/Tx-10%×aSlotTime)。可以理解,这里,若状态转换时间T2是协议定义的Rx/Tx0,则将PPDU1的结束时刻与PPDU2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满足的条件中的Rx/Tx替换为Rx/Tx0。
与方法400中类似,可选地,SIFS时间还可以考虑空间传播时延(aAirPropagationTime)的因素。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时长还与空间传播时延相关。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长满足下式:L=T2-x×(T3-A),或,L=Max(0,T2-x×(T3-A));
其中,L表示所述第一时长,T2表示所述状态转换时间,x表示第一时延系数,T3表示所述时隙时延,A表示所述空间传播时延,Max表示取最大值。
仍以图8中的PPDU1和PPDU2描述,在考虑了时隙时延和空间传播时延的情况下,示例性地,假设上述时隙时延T3是aSlotTime,x取10%,状态转换时间T2是Rx/Tx,空间传播时延A是aAirPropagationTime,则图8中的PPDU1的结束时刻与PPDU2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不能超过(Rx/Tx-10%×(aSlotTime-aAirPropagationTime)),或者,不能超过Max(0,Rx/Tx-10%×(aSlotTime-aAirPropagationTime))。可以理解,这里,若状态转换时间T2是协议定义的Rx/Tx0,则将PPDU1的结束时刻与PPDU2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满足的条件中的Rx/Tx替换为Rx/Tx0。
可以理解,图5、图6和图8中的例子仅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并非要将本申请实施例限于示例的具体场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图5、图6和图8的例子,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这样的修改或变化也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内。还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是以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两个链路为例进行介绍的,但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限定。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可以存在多个链路。在存在多个链路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仍然适用。也就是说,若多个链路的任何两个链路中接收设备为STR受限,且两个链路均触发TB PPDU,那么这两个链路适用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均适用。
还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些可选的特征,在某些场景下,可以不依赖于其他特征,比如其当前所基于的方案,而独立实施,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应的效果,也可以在某些场景下,依据需求与其他特征进行结合。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给出的装置也可以相应的实现这些特征或功能,在此不予赘述。
还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案可以进行合理的组合使用,并且实施例中出现的各个术语的解释或说明可以在各个实施例中互相参考或解释,对此不作限定。
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上述各个过程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或序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相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给出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应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相应的模块。所述模块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或者是软件和硬件结合。可以理解的是,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特征同样适用于以下装置实施例。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9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9所示,该通信装置包括发送单元910。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接收单元920和处理单元93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9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发送设备,例如,可以为MLD,或者配置于MLD中的芯片。
具体地,该通信装置900可对应于本申请实施例方法400或方法700中的发送设备,该通信装置9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4中方法400或图7中方法700的发送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9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4中的方法400或图7中的方法700中的发送设备的相应流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910用于在第一链路发送第一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第一PPDU携带触发帧;还用于在第二链路发送第二PPDU,其中,发送所述第二PPDU的结束时刻不早于第一时刻且不晚于第二时刻,所述第一时刻与发送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以及短帧间距SIFS时间中的状态转换时间相关,所述第二时刻与发送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以及所述SIFS时间相关。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刻满足下式:M=T1-T2;所述第二时刻满足下式:N=T1+T4,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时刻,T1表示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T2表示所述状态转换时间,N表示所述第二时刻,T4表示所述SIFS时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刻还与时隙时延相关,所述第二时刻还与所述时隙时延相关。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刻满足下式:M=T1-(T2-x×T3),或者,M=T1-Max(0,T2-x×T3);所述第二时刻满足下式:N=T1+(T4-y×T3),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时刻,T1表示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T2表示所述状态转换时间,x表示第一时延系数,T3表示所述时隙时延,Max表示取最大值,N表示所述第二时刻,T4表示所述SIFS时间,y表示第二时延系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刻还与空间传播时延相关,所述第二时刻还与所述空间传播时延相关。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刻满足下式:M=T1-(T2-x×(T3-A)),或者,M=T1-Max(0,T2-x×(T3-A));所述第二时刻满足下式:N=T1+(T4-y×(T3-A));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时刻,T1表示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T2表示所述状态转换时间,T3表示所述时隙时延,x表示第一时延系数,Max表示取最大值,N表示所述第二时刻,T4表示所述SIFS时间,A表示所述空间传播时延,y表示第二时延系数。
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920,用于接收来自接收设备的所述状态转换时间。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910用于在第一链路发送第一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第一PPDU携带第一触发帧;还用于在第二链路发送第二PPDU,所述第二PPDU携带第二触发帧;
其中,发送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与发送所述第二PPDU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长,所述第一时长与短帧间距SIFS时间中的状态转换时间相关。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长满足下式:L=T2,其中,L表示所述第一时长,T2表示所述状态转换时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长还与时隙时延相关。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长满足下式:L=T2-x×T3,或者,L=Max(0,T2-x×T3);其中,L表示所述第一时长,T2表示所述状态转换时间,x表示第一时延系数,T3表示所述时隙时延,Max表示取最大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长还与空间传播时延相关。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长满足下式:L=T2-x×(T3-A),或,L=Max(0,T2-x×(T3-A));其中,L表示所述第一时长,T2表示所述状态转换时间,x表示第一时延系数,T3表示所述时隙时延,A表示所述空间传播时延,Max表示取最大值。
可选地,所述装置900还包括:接收单元920,用于接收来自接收设备的所述状态转换时间。
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900为图10中的通信装置时,该通信装置900中的发送单元910可对应于图10中所示的发送器,接收单元920可对应于图10中所示的接收器,该通信装置900中的处理单元930可对应于图10中示出的处理器。
可选地,该通信装置900还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用于存储指令或者数据,处理单元可以调用该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指令或者数据,以实现相应的操作。该存储单元可通过至少一个存储器实现,例如可对应于图10中的存储器。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900为配置于MLD中的芯片时,该通信装置900中的发送单元910可以为输出接口电路,接收单元920可以为输入接口电路。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发送器(或称发射机、发射电路)、接收器(或称接收机、接收电路)、信号检测器,用户界面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器。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发送器、接收器、信号检测器,用户界面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器之间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该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控制发送器发送信号和/或控制接收器接收信号。发送器用于发射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信号。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天线,用于将发送器和接收器输出的上行数据或上行控制信令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出去。
可选地,发送器与接收器可以独立部署,也可以合并为收发器。
应理解,图10所示的通信装置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由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执行的方法,比如,图4或图7所示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发送设备的各个过程。该通信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应理解,图10所示出的通信装置仅为发送设备的一种可能的架构,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可选地,该通信装置包括但不限于通信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网桥等AP设备,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笔记本,智能手表,智能电视等non-AP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4或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该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4或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列出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可以通过电子硬件、电脑软件,或两者的结合进行实现。这样的功能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来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于每种特定的应用,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实现所述的功能,但这种实现不应被理解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所描述的技术可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这些技术可以用硬件、软件或者硬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用于在通信装置(例如,基站,终端、网络实体、或芯片)处执行这些技术的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通用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中。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个实施例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中,“当…时”、“若”以及“如果”均指在某种客观情况下UE或者基站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并非是限定时间,且也不要求UE或基站实现时一定要有判断的动作,也不意味着存在其它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等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也表示先后顺序。
本申请中对于使用单数表示的元素旨在用于表示“一个或多个”,而并非表示“一个且仅一个”,除非有特别说明。本申请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至少一个”旨在用于表示“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旨在用于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
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文中术语“……中的至少一个”或“……中的至少一种”,表示所列出的各项的全部或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单独存在C,同时存在A和B,同时存在B和C,同时存在A、B和C这六种情况,其中A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C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
应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链路发送第一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第一PPDU携带第一触发帧;
在第二链路发送第二PPDU,所述第二PPDU携带第二触发帧;
其中,发送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与发送所述第二PPDU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长,所述第一时长与短帧间距SIFS时间中的状态转换时间相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满足下式:
L=T2
其中,L表示所述第一时长,T2表示所述状态转换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还与时隙时延相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满足下式:
L=T2-x×T3,或者,L=Max(0,T2-x×T3);
其中,L表示所述第一时长,T2表示所述状态转换时间,x表示第一时延系数,T3表示所述时隙时延,Max表示取最大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还与空间传播时延相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满足下式:
L=T2-x×(T3-A),或,L=Max(0,T2-x×(T3-A));
其中,L表示所述第一时长,T2表示所述状态转换时间,x表示第一时延系数,T3表示所述时隙时延,A表示所述空间传播时延,Max表示取最大值。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状态转换时间。
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链路发送第一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第一PPDU携带第一触发帧;
还用于在第二链路发送第二PPDU,所述第二PPDU携带第二触发帧;
其中,发送所述第一PPDU的结束时刻与发送所述第二PPDU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长,所述第一时长与短帧间距SIFS时间中的状态转换时间相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满足下式:
L=T2
其中,L表示所述第一时长,T2表示所述状态转换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还与时隙时延相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满足下式:
L=T2-x×T3,或者,L=Max(0,T2-x×T3);
其中,L表示所述第一时长,T2表示所述状态转换时间,x表示第一时延系数,T3表示所述时隙时延,Max表示取最大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还与空间传播时延相关。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满足下式:
L=T2-x×(T3-A),或,L=Max(0,T2-x×(T3-A));
其中,L表示所述第一时长,T2表示所述状态转换时间,x表示第一时延系数,T3表示所述时隙时延,A表示所述空间传播时延,Max表示取最大值。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状态转换时间。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实现权1-7任一项方法的指令。
CN202211656349.1A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Active CN1162491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6349.1A CN116249146B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6349.1A CN116249146B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202010167728.9A CN113395782A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67728.9A Division CN113395782A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49146A true CN116249146A (zh) 2023-06-09
CN116249146B CN116249146B (zh) 2023-12-08

Family

ID=7761545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55886.4A Active CN116234024B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202010167728.9A Pending CN113395782A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202211656349.1A Active CN116249146B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55886.4A Active CN116234024B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202010167728.9A Pending CN113395782A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11812399B2 (zh)
EP (1) EP4106476A4 (zh)
JP (1) JP7436700B2 (zh)
KR (1) KR20220152294A (zh)
CN (3) CN116234024B (zh)
AU (1) AU2021234512B2 (zh)
BR (1) BR112022017966A2 (zh)
WO (1) WO2021180112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946926A1 (en) * 2015-07-31 2017-01-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6941731A (zh) * 2016-01-04 2017-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nav设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756978A (zh) * 2017-11-07 2019-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双工ofdma ppdu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661608A (zh) * 2019-09-29 2020-01-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200029324A1 (en) * 2017-01-10 2020-01-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methods, communication device station and access poi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3220B (zh) * 2011-06-21 2014-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错误恢复方法、接入点设备、站点设备及其系统
CN103037531B (zh) * 2011-10-09 2018-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站点接入信道的方法及系统
US9392618B2 (en) * 2012-03-29 2016-07-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hannel access in wireless LAN system
KR20150138159A (ko) * 2013-02-15 2015-12-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대역폭에 따른 프레임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295074B2 (en) * 2013-09-10 2016-03-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cknowledgement, error recovery and backoff operation of uplink 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15109438A1 (zh) * 2014-01-21 2015-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158474B2 (en) * 2015-05-06 2018-1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Block acknowledgement mechanism for acknowledging DL-MU data on UL-MU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851848B (zh) * 2015-12-07 202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并行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US10230561B2 (en) * 2016-06-30 2019-03-12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a 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cedure (PLCP) protocol data unit (PPDU)
CN116567846A (zh) * 2016-10-19 2023-08-08 韦勒斯标准与技术协会公司 使用网络分配矢量的无线通信方法及其无线通信终端
US10575249B2 (en) * 2016-11-22 2020-02-25 Frontside Transmitting PPDU
WO2019164365A1 (ko) 2018-02-23 2019-08-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fdr을 기반으로 ppdu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627526B2 (en) * 2019-12-02 2023-04-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rdinated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S20210282119A1 (en) * 2020-03-04 2021-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oup data transmissions for multi-link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11963155B2 (en) * 2020-03-06 2024-04-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rdinated access point transmission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946926A1 (en) * 2015-07-31 2017-01-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6941731A (zh) * 2016-01-04 2017-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nav设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200029324A1 (en) * 2017-01-10 2020-01-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methods, communication device station and access point
CN109756978A (zh) * 2017-11-07 2019-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双工ofdma ppdu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661608A (zh) * 2019-09-29 2020-01-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TEL CORPORATION: "R1-1910640 Channel access mechanism for NR-unlicensed",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8BIS *
INTEL: "R1-1910640,Channel access mechanism for NR-unlicensed",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8BI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36700B2 (ja) 2024-02-22
US20230362860A1 (en) 2023-11-09
CN113395782A (zh) 2021-09-14
EP4106476A4 (en) 2023-08-16
KR20220152294A (ko) 2022-11-15
CN116234024A (zh) 2023-06-06
AU2021234512A1 (en) 2022-10-13
BR112022017966A2 (pt) 2022-10-18
EP4106476A1 (en) 2022-12-21
CN116249146B (zh) 2023-12-08
JP2023517971A (ja) 2023-04-27
US20230007609A1 (en) 2023-01-05
AU2021234512B2 (en) 2023-12-14
WO2021180112A1 (zh) 2021-09-16
US11812399B2 (en) 2023-11-07
CN116234024B (zh) 202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40323B2 (en) 2-step random access
US10925092B2 (en) Request to send (RTS)/clear to send (CTS) using a self-contained slot
WO2018082668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KR101886491B1 (ko) 기회주의적 부 채널 액세스
CN109392135B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EP3697167A1 (en) 2-step random access
US11546044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EP365469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924839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3013733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sidelink assistance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27266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9238007A1 (zh) 检测波束的方法和装置
EP378721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2501134B1 (ko) 무선 통신들에서의 유연한 다운링크 제어 신호 모니터링
WO2021138866A1 (zh) 信息确定方法、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4902592B (zh) 传输初始接入配置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20160353484A1 (en) Efficient random scheduled channel access
CN116234024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EP3755082A1 (en)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15175345B (zh)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JP2024073412A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CN117956603A (zh) 一种协作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996394A (zh)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5708323A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