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48862B - 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48862B
CN116248862B CN202211607436.8A CN202211607436A CN116248862B CN 116248862 B CN116248862 B CN 116248862B CN 202211607436 A CN202211607436 A CN 202211607436A CN 116248862 B CN116248862 B CN 1162488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coding
compression unit
time
whole compression
predi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074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48862A (zh
Inventor
曹雪彦
林涛
赵利平
杨玉芬
周开伦
焦孟草
王淑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60743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488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48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48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48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488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3Selection of coding mode or of prediction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 H04N19/17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the region being a block, e.g. a macroblo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及装置,编码方法:对当前最大压缩单元进行多深度多划分类型的划分,对各整压缩单元进行预编码;对同一位置同一尺寸的整压缩单元进行再次即非首次预编码时如果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参数与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对应的特征参数相同或两者的差值小于等于设定阈值则至少对整压缩单元不进行再次预编码或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部分操作但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其余操作,复用前次预编码的全部或部分结果作为再次预编码的全部或部分结果,反之则进行再次预编码;产生压缩数据码流。本发明能跳过再次预编码的部分或全部操作,降低编码复杂度且不影响编码效率。

Description

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编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对图像、图像的序列进行有损或无损压缩的编码方法及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降低编码复杂度又保持高编码效率的编码方法、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云计算、移动计算、云-移动计算、超高清(4K)和特超高清(8K)视频图像分辨率、4G/5G通讯的时代,对各种数据,包括大数据、图像数据、图像序列数据即视频数据、以及各种新形态的数据,如含计算机产生内容与光电感应器摄取内容的混合视频(包括图像即单帧视频)内容的数据,进行超高压缩比和极高质量的数据压缩成为必不可少的技术。
数据集是由数据元素(例如:字节、比特、像素、像素分量、空间采样点、变换域系数)组成的集合。
在数据压缩中,编码器对输入数据集也称原始数据集进行编码,产生压缩数据码流;而解码器对压缩数据码流进行解码,产生输出数据集也称重构数据集或重建数据集。输入数据集与输出数据集完全相同即无失真的压缩称为无损压缩。输入数据集与输出数据集不完全相同即有失真的压缩称为有损压缩。
对数据集进行编码或解码(简称为编解码)时,通常将数据元素按照预定规则排序即规定前后顺序,依前后顺序进行编解码。
对排列成一定空间(一维、二维、或多维)形状的数据集(例如:一个一维数据队列、一个二维数据文件、一帧图像、一个图像的序列、一个视频序列或简称序列、一个变换域、一个变换块、多个变换块、一个三维场景、一个持续变化的三维场景的序列),特别是二维或以上数据集进行数据压缩的编码(以及相应的解码)时,一般将此数据集划分成若干具有预定形状和/或大小(即元素数目)的压缩子集,以压缩子集为单位,以预定的顺序,一个压缩子集接着一个压缩子集地依次进行编码或者解码。压缩子集的例包括下列情形之一或其组合:序列、序列的子序列、一组图像、图像、图像的子图像、片块tile、一组片块、条带slice、一组条带、片patch、一组片。
在对一个压缩子集进行编码或者解码时,通常将此压缩子集划分成若干具有预定形状和/或大小(即元素数目)的最大压缩单元,以最大压缩单元为单位,以预定的顺序,一个最大压缩单元接着一个最大压缩单元地依次进行编码或者解码。从左向右排列成一行的最大压缩单元组成最大压缩单元行。最大压缩单元的例包括下列情形之一或其组合:片块tile、条带slice、片patch、整数个最大编码单元LCU、最大编码单元LCU、四分之一最大编码单元LCU、整数个编码树单元CTU、编码树单元CTU、四分之一编码树单元CTU。
在一个最大压缩单元内,还把此最大压缩单元进一步划分成若干具有预定形状和/或大小(即元素数目)的子单元,称为整压缩单元,以整压缩单元为单位,以预定的顺序,一个一个整压缩单元地进行编码或者解码。整压缩单元的例包括下列情形之一或其组合:最大编码单元LCU、编码树单元CTU、四分之一最大编码单元LCU、四分之一编码树单元CTU、宏块、编码单元CU、CU的子区域、子编码单元SubCU、预测块、预测单元PU、PU的子区域、子预测单元SubPU、变换块、变换单元TU、TU的子区域、子变换单元SubTU。
为适应一帧图像内各部分的内容与性质的不同,一个最大压缩单元按照树状结构被划分为各种大小的整压缩单元,如像素数目为64x64、64x32、32x64、64x16、32x32、16x64、32x16、16x32、32x8、16x16、8x32、16x8、8x16、16x4、8x8、4x16、8x4、4x8、4x4的整压缩单元。例如,如图1所示,一个64x64的最大压缩单元被划分为1个32x32、2个32x16、1个16x32、3个16x16、2个16x8、2个8x16、4个8x8共15个整压缩单元。
最大压缩单元的树状结构的划分中,最顶层的最大压缩单元被称为深度0划分块。对深度0划分块进行一次划分产生深度1划分块。对深度1划分块进行一次划分产生深度2划分块。依此类推,对划分块每进行一次划分,产生的划分块的深度加1。例如,当最大压缩单元的尺寸(即大小)为128x128时,进行5次四叉树划分,依次产生深度1、2、3、4、5的64x64、32x32、16x16、8x8、4x4的划分块。
树状结构划分的每次划分通常分为四划分、水平二划分、垂直二划分、水平三划分、垂直三划分、水平扩展四划分、垂直扩展四划分等多种划分类型,如图2所示。
简而言之,以上过程最终将数据集划分成若干具有预定形状和/或大小(即元素数目)的子集,称为整压缩单元,以整压缩单元为单位,以预定的顺序,一个一个整压缩单元地进行编码或者解码。
在任一时刻,正在编码或者解码中的压缩子集称为当前压缩子集。正在编码或者解码中的最大压缩单元称为当前最大压缩单元。正在编码或者解码中的最大压缩单元行称为当前最大压缩单元行。正在编码或者解码中的整压缩单元称为当前整压缩单元。正在编码或者解码中的数据元素(有时也简称为元素)称为当前编码数据元素或者当前解码数据元素,统称为当前数据元素,简称为当前元素。元素由N个分量(通常1≤N≤5)组成,因此数据集、压缩子集、最大压缩单元和整压缩单元也都由N个分量组成。元素的分量也称为分量元素。
例如,压缩子集是一帧图像,其元素即像素或像素分量排列成矩形形状,具有3840(宽度)x2160(高度)的大小(分辨率),由3个分量组成:G(绿色)分量,B(蓝色)分量,R(红色)分量或Y(亮度)分量,U(Cb色度)分量,V(Cr色度)分量。一帧图像被划分为128x128大小的最大压缩单元。每个最大压缩单元又进一步被划分成从4x4到64x64的大小各异的正方形或矩形的整压缩单元。
在数据集划分成压缩子集、最大压缩单元和整压缩单元的情形,对元素进行排序的一种预定规则是首先对压缩子集排序、继而对每个压缩子集内的最大压缩单元排序,然后对每个最大压缩单元内的整压缩单元排序,再对每个整压缩单元内的元素排序。
也就是说,在数据集最终划分成整压缩单元的情形,排序的一种预定规则是首先对整压缩单元排序,再对每个整压缩单元内的元素排序。
数据压缩中的编码通常由至少下列阶段的一部分或全体组成:
1)预测,主要包括普通帧内预测即相邻预测、串预测、块预测等,产生预测值和预测残差,简称残差;预测也称匹配,特别是,串预测也称串匹配,块预测也称块匹配;
2)变换,主要是对预测残差进行变换,产生变换系数,简称系数;当变换是恒等变换即实际上不做变换时,系数与残差完全相等;
3)量化,主要是对系数进行量化,产生量化残差;当量化是恒等量化即实际上不做量化时,量化残差等于系数;当变换是恒等变换时,量化残差是对预测残差进行量化的结果;当量化是恒等量化并且变换是恒等变换时,量化残差等于系数也等于残差;
4)熵编码,主要包括对量化残差进行至少包括二值化在内的熵编码,产生压缩数据码流。
数据压缩中的解码通常由至少下列阶段的一部分或全体组成:
1)熵解码,主要是对压缩数据码流进行解析和至少包括反二值化在内的熵解码,产生量化残差;
2)反量化,主要是对量化残差进行反量化,产生重构系数;当量化是恒等量化即实际上不做量化时,反量化也是恒等反量化即实际上不做反量化,从而重构系数等于量化残差;
3)反变换,主要是对重构系数进行反变换,产生重构残差;当变换是恒等变换即实际上不做变换时,反变换也是恒等变换即实际上不做反变换,从而重构残差与重构系数完全相等;当量化是恒等量化并且变换是恒等变换时,反量化也是恒等反量化并且反变换也是恒等反变换,从而重构残差等于重构系数也等于量化残差;
4)预测补偿,主要包括相邻预测补偿、串预测补偿、块预测补偿等,产生预测值和重构数据也称重建数据或称复原数据。
编码各阶段中的预测残差、变换系数、量化残差和解码各阶段中的量化残差、重构系数、重构残差,都统称为残差或称为残差数据。一般通过上下文确定残差究竟是预测残差还是变换系数还是量化残差还是重构系数还是重构残差。如果从上下文不能确定,残差就是指预测残差和/或变换系数和/或量化残差和/或重构系数和/或重构残差。
编解码各阶段中涉及的输入数据,原始数据,残差数据以及各种中间数据中的单个数据称为数据样本简称样本或称样值。
现有技术中,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编码效率,在树状结构划分的每个深度都会进行多种划分类型的划分,并且对各次划分所产生的每个划分块即整压缩单元进行预编码,根据预编码的结果,挑选出编码效率最高的一组整压缩单元。在各深度对各个划分块进行预编码的过程中,对同一位置同一尺寸的划分块,会反复进行多次预编码。例如,如图3所示,对64x64的划分块,进行四划分时,会对4个32x32整压缩单元各进行一次预编码;进行先水平二划分再垂直二划分时,会对2个64x32和4个32x32整压缩单元各进行一次预编码;进行先垂直二划分再水平二划分时,会对2个32x64和4个32x32整压缩单元各进行一次预编码。
可见,即使在以上最简单的情形,对4个32x32整压缩单元各进行了三次预编码。由于这三次预编码是在不同的树状结构和不同的预编码顺序下进行的,三次预编码的编码效率也就不一定相同,因此,一般来说,三次预编码都是必须的,省略哪次预编码都会降低编码效率。
在一般情形,对同一位置同一尺寸的划分块,会反复进行十几次至几十次预编码,这带来了极高的编码复杂度。特别是在每次预编码本身的编码复杂度不断增加的现状下,在同一深度进行多种划分类型的划分,使编码复杂度增加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极大地增加了编码器的实现成本和运行功耗。
因此,开发一种无需对同一位置同一尺寸的划分块进行重复预编码的方法极具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需对同一位置同一尺寸的划分块即整压缩单元进行重复预编码的方法,具体为在同一位置同一尺寸的整压缩单元进行非第一次预编码时加入预定条件判断,如满足预定条件,则跳过再次预编码的部分或全部操作,这能大幅降低了编码复杂度且对编码效率几乎没有影响,这能克服了现有编码复杂度极高、编码器的实现成本和运行功耗过高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至少包括完成下列功能和操作的步骤:
(1)对一个具有二维阵列形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进行多深度多划分类型的划分,对划分所产生的各划分块即整压缩单元进行预编码,所述多划分类型包括至少两种划分类型;
(2)对同一位置同一尺寸的整压缩单元进行再次预编码即非第一次预编码时,如果所述整压缩单元的最左上角元素的位置与所述当前最大压缩单元的最左上角元素的位置重合,则至少对所述整压缩单元不进行再次预编码或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部分操作但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其余操作,复用第一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作为再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或者复用前一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作为再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反之进入下一步;
(3)如果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至少对所述整压缩单元不进行再次预编码或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部分操作但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其余操作,复用第一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作为再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或者复用前一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作为再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反之则对所述整压缩单元进行再次预编码,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为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一个或者多个特征参数与第一次预编码和/或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对应的特征参数相同或两者的差值小于等于设定阈值;
(4)至少产生所述当前最大压缩单元的压缩数据码流。
具体地,第一预定条件至少涉及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位置、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候选预测模式/候选块矢量/候选串矢量/候选运动矢量、相邻整压缩单元的编码状态如相邻重构元素的数值,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已完成重构的元素的数值等。
本发明通过引入二条预设条件(整压缩单元的最左上角元素的位置与所述当前最大压缩单元的最左上角元素的位置重合,以及第一预定条件—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参数与之前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对应的特征参数相同或两者的差值小于等于设定阈值)对同一位置同一尺寸的整压缩单元是否需要再次预编码进行判断,能够跳过再次预编码的部分或全部操作,这能大幅降低了编码复杂度且对编码效率几乎没有影响,极具应用前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原始数据是图像、图像的序列、视频的二维数据元素的阵列或阵列的序列,所述整压缩单元是图像或序列的一个编码区域,包括下列编码单位之一或其组合:最大编码单元LCU、编码树单元CTU、四分之一最大编码单元LCU、四分之一编码树单元CTU、宏块、编码单元CU、CU的子区域、子编码单元SubCU、预测块、预测单元PU、PU的子区域、子预测单元SubPU、变换块、变换单元TU、TU的子区域、子变换单元SubTU。
如上所述的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所述划分类型包括四划分、水平二划分、垂直二划分、水平三划分、垂直三划分、水平扩展四划分、垂直扩展四划分;
所述预编码至少包括下列阶段之一或其组合:
普通帧内预测(使用当前整压缩单元的相邻或邻近元素进行预测)、块复制帧内预测(也称帧内块预测,使用当前图像内的块,包括正方形和/或矩形和/或梯形和/或三角形进行预测)、串复制帧内预测(也称帧内串预测,使用当前图像内的串进行预测)、帧间预测、变换、量化、反量化、反变换、预测补偿、熵编码;
所述再次预编码的其余操作包括熵编码。
如上所述的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第一预定条件中特征参数包括以下各参数之一或其组合:相邻重构元素或与其有关的参数、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已完成重构的元素或与其有关的参数、候选预测模式或与其有关的参数、候选块矢量或与其有关的参数、候选串矢量或与其有关的参数、候选运动矢量或与其有关的参数;
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下列条件之一或其组合:
1)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2)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3)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4)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5)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6)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7)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8)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9)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相同;
10)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相同;
11)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普通帧内预测预编码部分;
12)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普通帧内预测预编码部分;
13)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相同;
14)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相同;
15)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块复制帧内预测预编码部分;
16)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块复制帧内预测预编码部分;
17)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相同;
18)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相同;
17)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串复制帧内预测预编码部分;
20)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串复制帧内预测预编码部分;
21)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相同;
22)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相同;
23)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帧间预测预编码部分;
24)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帧间预测预编码部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至少包括完成下列功能和操作的步骤:
(1)对一个具有二维阵列形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进行多深度多划分类型的划分,对划分所产生的各划分块即整压缩单元进行预编码,所述多划分类型包括至少两种划分类型;
(2)对同一位置同一尺寸的整压缩单元进行再次预编码即非第一次预编码时,如果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则至少对所述整压缩单元不进行再次预编码或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部分操作但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其余操作,复用第一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作为再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或者复用前一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作为再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反之则对所述整压缩单元进行再次预编码,所述第二预定条件为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一个或者多个特征参数与第一次预编码和/或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对应的特征参数相同或两者的差值小于等于设定阈值;
(3)至少产生所述当前最大压缩单元的压缩数据码流。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原始数据是图像、图像的序列、视频的二维数据元素的阵列或阵列的序列,所述整压缩单元是图像或序列的一个编码区域,包括下列编码单位之一或其组合:最大编码单元LCU、编码树单元CTU、四分之一最大编码单元LCU、四分之一编码树单元CTU、宏块、编码单元CU、CU的子区域、子编码单元SubCU、预测块、预测单元PU、PU的子区域、子预测单元SubPU、变换块、变换单元TU、TU的子区域、子变换单元SubTU;
所述划分类型包括四划分、水平二划分、垂直二划分、水平三划分、垂直三划分、水平扩展四划分、垂直扩展四划分;
所述预编码至少包括下列阶段之一或其组合:
普通帧内预测(使用当前整压缩单元的相邻或邻近元素进行预测)、块复制帧内预测(也称帧内块预测,使用当前图像内的块,包括正方形和/或矩形和/或梯形和/或三角形进行预测)、串复制帧内预测(也称帧内串预测,使用当前图像内的串进行预测)、帧间预测、变换、量化、反量化、反变换、预测补偿、熵编码;
所述再次预编码的其余操作包括熵编码。
如上所述的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第二预定条件中特征参数包括以下各参数之一或其组合:相邻重构元素或与其有关的参数、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已完成重构的元素或与其有关的参数、候选预测模式或与其有关的参数、候选块矢量或与其有关的参数、候选串矢量或与其有关的参数、候选运动矢量或与其有关的参数;
所述第二预定条件的内容与第一预定条件的内容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装置,包括实现如上所述的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的模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以下任一种方法:
如上所述的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下任一种方法:
如上所述的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
本发明适用于对数据进行有损压缩的编码和解码,本发明也同样适用于对数据进行无损压缩的编码和解码。本发明适用于一维数据如字符串数据或字节串数据或一维图形或分维图形的编码和解码,本发明也同样适用于二维或以上维度的数据如图像、图像序列或视频数据的编码和解码。
本发明中,数据压缩所涉及的数据包括下列类型的数据之一或其组合:
一维数据;
二维数据;
多维数据;
图形;
分维图形;
图像;
图像的序列;
视频;
音频;
文件;
字节;
比特;
像素;
三维场景;
持续变化的三维场景的序列;
虚拟现实的场景;
持续变化的虚拟现实的场景的序列像素形式的图像;
图像的变换域数据;
二维或二维以上字节的集合;
二维或二维以上比特的集合;
像素的集合;
单分量像素的集合;
三分量像素(R,G,B,A)的集合;三分量像素(Y,U,V)的集合;
三分量像素(Y,Cb,Cr)的集合;三分量像素(Y,Cg,Co)的集合;四分量像素(C,M,Y,K)的集合;四分量像素(R,G,B,A)的集合;四分量像素(Y,U,V,A)的集合;
四分量像素(Y,Cb,Cr,A)的集合;
四分量像素(Y,Cg,Co,A)的集合。
以上通过若干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可以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图1为一个64x64的最大压缩单元被划分为形成树状结构的15个整压缩单元的示意图;
图2为树状结构常见的7种划分类型的示意图;
图3为进行四划分、先水平二划分再垂直二划分、先垂直二划分再水平二划分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5或6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以下方法及装置中涉及的单元等具体如下:
原始数据是图像、图像的序列、视频的二维数据元素的阵列或阵列的序列
整压缩单元是图像或序列的一个编码区域,包括下列编码单位之一或其组合:最大编码单元LCU、编码树单元CTU、四分之一最大编码单元LCU、四分之一编码树单元CTU、宏块、编码单元CU、CU的子区域、子编码单元SubCU、预测块、预测单元PU、PU的子区域、子预测单元SubPU、变换块、变换单元TU、TU的子区域、子变换单元SubTU。
实施例1
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至少包括完成下列功能和操作的步骤:
(1)对一个具有二维阵列形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进行多深度多划分类型的划分,对划分所产生的各划分块即整压缩单元进行预编码;
多划分类型包括四划分、水平二划分、垂直二划分、水平三划分、垂直三划分、水平扩展四划分、垂直扩展四划分中的至少两种;
预编码至少包括下列阶段之一或其组合:
普通帧内预测、块复制帧内预测、串复制帧内预测、帧间预测、变换、量化、反量化、反变换、预测补偿、熵编码;
(2)对同一位置同一尺寸的整压缩单元进行再次预编码即非第一次预编码时,如果整压缩单元的最左上角元素的位置与当前最大压缩单元的最左上角元素的位置重合,则至少对整压缩单元不进行再次预编码或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部分操作但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其余操作(包括熵编码),复用第一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作为再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或者复用前一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作为再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反之进入下一步;
(3)如果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至少对整压缩单元不进行再次预编码或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部分操作但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其余操作,复用第一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作为再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或者复用前一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作为再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反之则对整压缩单元进行再次预编码;
第一预定条件包括下列条件之一或其组合:
1)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2)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3)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4)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5)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6)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7)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8)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9)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相同;
10)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相同;
11)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普通帧内预测预编码部分;
12)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普通帧内预测预编码部分;
13)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相同;
14)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相同;
15)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块复制帧内预测预编码部分;
16)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块复制帧内预测预编码部分;
17)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相同;
18)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相同;
17)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串复制帧内预测预编码部分;
20)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串复制帧内预测预编码部分;
21)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相同;
22)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相同;
23)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帧间预测预编码部分;
24)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帧间预测预编码部分;
(4)至少产生当前最大压缩单元的压缩数据码流。
实施例2
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至少包括完成下列功能和操作的步骤:
(1)对一个具有二维阵列形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进行多深度多划分类型的划分,对划分所产生的各划分块即整压缩单元进行预编码;
多划分类型包括四划分、水平二划分、垂直二划分、水平三划分、垂直三划分、水平扩展四划分、垂直扩展四划分中的至少两种;
预编码至少包括下列阶段之一或其组合:
普通帧内预测、块复制帧内预测、串复制帧内预测、帧间预测、变换、量化、反量化、反变换、预测补偿、熵编码;
(2)对同一位置同一尺寸的整压缩单元进行再次预编码即非第一次预编码时,如果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则至少对整压缩单元不进行再次预编码或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部分操作但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其余操作(包括熵编码),复用第一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作为再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或者复用前一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作为再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反之则对整压缩单元进行再次预编码;
第二预定条件的内容与实施例1的第一预定条件的内容相同;
(3)至少产生当前最大压缩单元的压缩数据码流。
实施例3
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装置,包括实现如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的模块。
实施例4
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装置,包括实现如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的模块。
实施例5
一种电子设备,如图4所示,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
实施例6
一种电子设备,如图4所示,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
实施例7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
实施例8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变化例,在此不做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完成下列功能和操作的步骤:
(1)对一个具有二维阵列形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进行多深度多划分类型的划分,对划分所产生的各划分块即整压缩单元进行预编码,所述多划分类型包括至少两种划分类型;
(2)对同一位置同一尺寸的整压缩单元进行再次预编码即非第一次预编码时,如果所述整压缩单元的最左上角元素的位置与所述当前最大压缩单元的最左上角元素的位置重合,则至少对所述整压缩单元不进行再次预编码或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部分操作但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其余操作,复用第一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作为再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或者复用前一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作为再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反之进入下一步;
(3)如果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至少对所述整压缩单元不进行再次预编码或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部分操作但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其余操作,复用第一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作为再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或者复用前一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作为再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反之则对所述整压缩单元进行再次预编码,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为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一个或者多个特征参数与第一次预编码和/或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对应的特征参数相同或两者的差值小于等于设定阈值;
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下列条件之一或其组合:
1)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2)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3)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4)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5)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6)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7)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8)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9)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相同;
10)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相同;
11)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普通帧内预测预编码部分;
12)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普通帧内预测预编码部分;
13)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相同;
14)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相同;
15)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块复制帧内预测预编码部分;
16)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块复制帧内预测预编码部分;
17)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相同;
18)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相同;
17)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串复制帧内预测预编码部分;
20)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串复制帧内预测预编码部分;
21)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相同;
22)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相同;
23)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帧间预测预编码部分;
24)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帧间预测预编码部分;
(4)至少产生所述当前最大压缩单元的压缩数据码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原始数据是图像、图像的序列、视频的二维数据元素的阵列或阵列的序列,所述整压缩单元是图像或序列的一个编码区域,包括下列编码单位之一或其组合:最大编码单元LCU、编码树单元CTU、四分之一最大编码单元LCU、四分之一编码树单元CTU、宏块、编码单元CU、CU的子区域、子编码单元SubCU、预测块、预测单元PU、PU的子区域、子预测单元SubPU、变换块、变换单元TU、TU的子区域、子变换单元SubTU。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类型包括四划分、水平二划分、垂直二划分、水平三划分、垂直三划分、水平扩展四划分、垂直扩展四划分;
所述预编码至少包括下列阶段之一或其组合:
普通帧内预测、块复制帧内预测、串复制帧内预测、帧间预测、变换、量化、反量化、反变换、预测补偿、熵编码;
所述再次预编码的其余操作包括熵编码。
4.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完成下列功能和操作的步骤:
(1)对一个具有二维阵列形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进行多深度多划分类型的划分,对划分所产生的各划分块即整压缩单元进行预编码,所述多划分类型包括至少两种划分类型;
(2)对同一位置同一尺寸的整压缩单元进行再次预编码即非第一次预编码时,如果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则至少对所述整压缩单元不进行再次预编码或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部分操作但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其余操作,复用第一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作为再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或者复用前一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作为再次预编码的全部或一部分结果,反之则对所述整压缩单元进行再次预编码,所述第二预定条件为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一个或者多个特征参数与第一次预编码和/或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对应的特征参数相同或两者的差值小于等于设定阈值;
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下列条件之一或其组合:
1)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2)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3)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4)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相邻重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5)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6)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7)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8)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最大压缩单元内部分或全部已完成重构的元素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小于等于一个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一个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元素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百分之一的实数;
9)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相同;
10)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相同;
11)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普通帧内预测预编码部分;
12)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普通帧内预测的候选预测模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普通帧内预测预编码部分;
13)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相同;
14)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相同;
15)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块复制帧内预测预编码部分;
16)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块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块矢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块复制帧内预测预编码部分;
17)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相同;
18)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相同;
17)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串复制帧内预测预编码部分;
20)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串复制帧内预测的候选串矢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串复制帧内预测预编码部分;
21)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相同;
22)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相同;
23)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与第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帧间预测预编码部分;
24)再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与前一次预编码时的当前整压缩单元的帧间预测的候选运动矢量相同,满足该预定条件时,至少不进行再次预编码的帧间预测预编码部分;
(3)至少产生所述当前最大压缩单元的压缩数据码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原始数据是图像、图像的序列、视频的二维数据元素的阵列或阵列的序列,所述整压缩单元是图像或序列的一个编码区域,包括下列编码单位之一或其组合:最大编码单元LCU、编码树单元CTU、四分之一最大编码单元LCU、四分之一编码树单元CTU、宏块、编码单元CU、CU的子区域、子编码单元SubCU、预测块、预测单元PU、PU的子区域、子预测单元SubPU、变换块、变换单元TU、TU的子区域、子变换单元SubTU;
所述划分类型包括四划分、水平二划分、垂直二划分、水平三划分、垂直三划分、水平扩展四划分、垂直扩展四划分;
所述预编码至少包括下列阶段之一或其组合:
普通帧内预测、块复制帧内预测、串复制帧内预测、帧间预测、变换、量化、反量化、反变换、预测补偿、熵编码;
所述再次预编码的其余操作包括熵编码。
6.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的模块。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以下任一种方法: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下任一种方法: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
CN202211607436.8A 2022-12-14 2022-12-14 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62488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07436.8A CN116248862B (zh) 2022-12-14 2022-12-14 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07436.8A CN116248862B (zh) 2022-12-14 2022-12-14 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48862A CN116248862A (zh) 2023-06-09
CN116248862B true CN116248862B (zh) 2023-12-08

Family

ID=86626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07436.8A Active CN116248862B (zh) 2022-12-14 2022-12-14 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4886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4960A (zh) * 2020-05-25 2020-09-01 绍兴文理学院 按图像内容特征进行帧级划分的快速编解码方法
CN111641827A (zh) * 2019-03-02 2020-09-08 上海天荷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多套方案切换进行预测残差熵编码的数据压缩方法和装置
CN112235570A (zh) * 2020-09-28 2021-01-15 中南大学 基于预编码的快速预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21916B2 (en) * 2010-12-14 2017-04-11 M&K Holdings Inc.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 moving pictur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1827A (zh) * 2019-03-02 2020-09-08 上海天荷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多套方案切换进行预测残差熵编码的数据压缩方法和装置
CN111614960A (zh) * 2020-05-25 2020-09-01 绍兴文理学院 按图像内容特征进行帧级划分的快速编解码方法
CN112235570A (zh) * 2020-09-28 2021-01-15 中南大学 基于预编码的快速预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48862A (zh) 2023-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62009B1 (ko) 영상 부호화 방법 및 컴퓨터로 읽을 수 있는 기록 매체
CA3057770C (en) Method of generating reconstructed block
DK2774374T3 (en) DEVICE FOR DECODING VIDEO DATA
KR20110066109A (ko) 트리 구조를 이용한 부호화/복호화 방법 및 장치
EP3800887A1 (en) Method of generating a quantized block
CA2937202C (en) Image coding device, image decoding device, image coding method, and image decoding method
CN110087090B (zh) 采用混合串匹配和帧内预测的数据编码、解码方法
CN104754362B (zh) 使用精细划分块匹配的图像压缩方法
CN111614359A (zh) 使用点预测和常现位置数组的数据编码方法和解码方法
CN116248862B (zh) 对同一位置尺寸块跳过再次预编码的数据编码方法及装置
Zhu et al. Compound image compression by multi-stage prediction
CN106303535B (zh) 参考像素取自不同程度重构像素的图像压缩方法和装置
RU2820669C1 (ru) Кодирование коэффициентов и остатка для кодирования видео
KR20130070618A (ko) 트리 구조를 이용한 부호화/복호화 방법 및 장치
JP2023522175A (ja) エントロピーコーディングの変換された係数順序付け
CN117319667A (zh) 编码当前块中未匹配元素串长度上限的编解码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