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47726A - 一种配网系统可接入容量计算及承载力评估方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网系统可接入容量计算及承载力评估方法、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247726A CN116247726A CN202310124940.0A CN202310124940A CN116247726A CN 116247726 A CN116247726 A CN 116247726A CN 202310124940 A CN202310124940 A CN 202310124940A CN 116247726 A CN116247726 A CN 1162477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pacity
- accessible
- line
- calculating
- lo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54 dail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49 preven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networks of the same frequency but suppli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 H02J3/06—Controlling transfer of power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Controlling sharing of load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H02J3/144—Demand-respons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oscillations of power in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6—Arrangements for eliminating or reducing asymmetry in polyphase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10—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systems management focussing at grid-level, e.g. load flow analysis, node profile computation, meshed network optimisation, active network management or spinning reserv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网系统可接入容量计算及承载力评估方法、系统,该方法包括可接入容量计算和承载力评估。其中,可接入容量计算是基于配变、10kV线路的可接入容量数据,结合地理图,以分布式电源接入后不引起反向重载和变潮流反向为判定依据计算,实现对指定位置周边的配变、10kV线路数据可接入容量情况,完成设备可接入容量计算与可接入等级评价。承载力评估以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电网设备负载率为基本判定依据,整合生产管理系统台账信息,基于地理图结合E‑Charts图表实现对片区承载力指标的监测。本发明可实现引导分布式电源的有序、合理接入,降低电源接入后线路或配变重过载、电压越限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网源协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网系统可接入容量计算及承载力评估方法、系统。
背景技术
电网的发展承载着能源资源优化配置、降低能耗和有效利用新能源、推动新兴产业技术进步的使命,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环节,随着电力电子装置的大量应用和大容量高压直流输电投入运行,我国电网“电力电子化”和“强直弱交”的特性日益明显。一方面,电网的新特性直接影响发电机组的运行。另一方面,发电机组的容量逐年增大,其运行状况也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在这种新形势下,加强发电机组与电网之间的协调性研究意义重大,发电机涉网试验是预防性试验,是电力设备运行与维护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之一。预防发生事故或设备损坏以及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现有技术主要是针对配电主站系统中已接入中低压配电网线路、配变的运行数据,实现对线路、配变的重过载、故障等运行状态监视。但存在分布式电源高比例接入时,无法有效指导中低压分布式电源的有序、合理接入,配变/线路可能出现电压越限、反向重过载等问题。因此,亟需一种解决方案,能引导分布式电源有序、合理接入,降低分布式电源消纳的管理成本,并对分布式电源的承载力进行评估,从而降低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线路或配变重过载、电压越限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配网系统可接入容量计算及承载力评估方法、系统,能有效引导分布式电源有序、合理接入,且能降低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线路或配变重过载、电压越限的风险。
本发明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包括可接入容量计算和承载力评估。具体步骤如下:
S1、可接入容量计算,包括:基于配变、10kV线路可接入容量数据,结合地理图实现对指定位置周边的配变、10kV线路数据可接入容量情况的研究,并完成接入设备可接入容量计算与可接入等级评价;
S2、承载力评估,包括:以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电网设备负载率为基本判定依据,整合生产管理系统台账信息,基于地理图和E-Charts图表实现电网片区承载力指标监测。
进一步,步骤S1中所述的可接入容量计算包括线路、配变可接入容量计算,具体内容如下:
(1)线路可接入容量计算:在确保运行状态电网安全、稳定的前提下,结合线路现状负荷以及已接入和已明确接入的电源、储能、负荷,以分布式电源接入后不引起10kV线路反向重载,且线路直接接入上级主变潮流反向为判定依据,进行计算。
(2)配变可接入容量计算:在确保运行状态电网安全、稳定的前提下,结合配变现状负荷以及已接入和已明确接入的电源、储能、负荷,以分布式电源接入后不引起台区反向重载,且台区直接接入10kV线路潮流反向为判定依据,进行计算。
进一步,步骤S1中可接入容量计算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S101、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获取线路额定容量、线路下已接入的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和线路下已批复未接入的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
S102、从DMS系统获取历史一年线路负荷断面曲线,删除异常数据,并获取最小负荷;
S103、计算线路的最小负载率,按照最小负载率将线路划分负载等级,并进行不同的标识,同时重负载线路进行高亮显示;
S104、从调控云获取线路供电母线的可接入容量,分别使用自消纳算法和相对安全算法计算线路的可接入容量,较小的可接入容量即为线路的可接入容量;
S105、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获取配变额定容量、配变下已接入的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和配变下已批复未接入的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
S106、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获取历史一年配变负荷断面曲线,删除异常数据,并获取最小负荷;
S107、计算配变的最小负载率,按照最小负载率将线路划分负载等级,并进行不同的标识,同时重负载配变进行高亮显示;
S108、根据步骤S104中配变所属线路的可接入容量,分别使用自消纳算法和相对安全算法计算配变的可接入容量,较小的可接入容量即为配变的可接入容量。
进一步,步骤S103中,最小负载率的计算公式为:最小负载率=最小负荷/配变额定容量*100%;且根据最小负载率将负载划分为空载、轻负载以及重负载三种等级。
进一步,步骤S104中,线路可接入容量在应用启动时计算一次,以后按照设备的启动周期,每周期计算一次,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1、获取线路进线开关的载流量;
步骤2、获取线路已接入的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获取线路已批复未接入的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
步骤3、历史数据获取规则:线路的数据按日表存储,日表存在就获取,不存在则跳过;
步骤4、根据配置信息,获取绝对值大于1的历史一年内最小发电功率Pmin;
步骤5、计算最小等效负载率ηmin,评价当前线路的可接入容量等级,线路等级评价只考虑线路本身的负载率,具体公式为:
ηmin=Pmin/Se*100%
其中,Se为额定视在功率,均能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获取;根据最小等效负载率ηmin,将可接入等级分为安全接入、接入预警、接入限制三个等级,并根据等级,进行可接入指导;
步骤6、使用自消纳算法计算线路可接入容量,具体公式为:
Pms=Se*(Kr+ηmin)-PPF;
其中,I为载流量;Pms为新增接入分布式电源最大容量;Kr为设备运行裕度系数,一般按设备不重载取0.8;PPF为线路已批复未接入的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包括线路下挂的配变已接入容量;
使用相对安全算法计算线路可接入容量,具体公式为:
Pms=Se*0.8-PYJ-PPF;
其中,PYJ为线路已接入的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包括线路下挂的配变已接入容量。
进一步,步骤S108中,配变可接入容量在应用启动时计算一次,以后每周计算一次,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1、获取配变的额定容量;
步骤2、根据配置信息,获取绝对值大于1的历史一年内最小发电功率Pmin,获取配变已接入的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PYJ和配变已批复未接入的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PPF;
步骤3、计算最小等效负载率ηmin,评价当前线路的可接入容量等级,配变等级评价考虑配变的负载率和配变所接入线路的负载率,具体公式为:
ηmin=Pmin/Se*100%
其中,Se为额定视在功率,均能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获取;根据最小等效负载率ηmin,将可接入等级分为安全接入、接入预警、接入限制三个等级,并根据等级,进行可接入指导;
步骤4、使用自消纳算法计算配变可接入容量,具体公式为:
Pms=Se*(Kr+ηmin)-PPF;
使用相对安全算法计算配变可接入容量,具体公式为:
Pms=Se-PYJ-PPF。
进一步,步骤S2中所述的承载力评估,在分布式电源接入前,应先确定接入点和接入电压等级,确保周围的线路以及配变不会过载运行。承载力评估的计算范围包括:
(1)若接入低压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计算范围为分布式电源直接接入的台区和低压线路;
(2)若接入中压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以T接方式接入的,计算范围为分布式电源所T接公用线路,且当线路发生倒送电时,应进一步评估上级主变;以专线方式直接接入变电站低压母线的,计算范围是该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主变设备。
进一步,步骤S2中所述的承载力评估,具体内容包括:
S201、选择相对安全算法或自消纳算法计算对应的可接入容量;
S202、获取接入位置的对应算法的可接入容量,并将其与当前入参的待接入容量进行比较;
S203、根据比较的结果不同,分别进行以下动作:
(1)若当前待接入容量大于可接入容量,则反馈不可接入,同时计算推荐其它可接入位置;当接入位置为配变时,则推荐同一线路下的其它满足可接入容量大于当前待接入容量的位置;当接入位置为线路时,则推荐同一变电站下的其它满足可接入容量大于当前待接入容量的位置;
(2)若当前待接入容量小于可接入容量,则反馈可接入,同时计算接入后的最小等效负载率,并进行评估等级。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配网系统可接入容量计算及承载力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接入容量计算模块,包括线路可接入容量计算模块和配变可接入容量计算模块,用于基于配变、10kV线路可接入容量数据,结合地理图实现对指定位置周边的配变、10kV线路数据可接入容量情况的研究,并完成设备可接入容量计算与可接入等级评价;
承载力评估模块,用于以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电网设备负载率为基本判定依据,整合生产管理系统台账信息,基于地理图和E-Charts图表实现片区承载力指标监测。
进一步,所述的可接入容量计算模块具体内容如下:
步骤1、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获取线路相应的容量数据;
步骤2、从DMS系统获取历史一年线路负荷断面曲线,删除异常数据,并获取最小负荷;
步骤3、计算线路的最小负载率,按照最小负载率将线路划分负载等级,并进行不同的标识,同时重负载线路进行高亮显示;
步骤4、从调控云获取线路供电母线的可接入容量,分别使用自消纳算法和相对安全算法计算线路的可接入容量,较小的可接入容量即为线路的可接入容量;
步骤5、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获取配变相应的容量数据;
步骤6、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获取历史一年配变负荷断面曲线,删除异常数据,并获取最小负荷;
步骤7、计算配变的最小负载率,按照最小负载率将线路划分负载等级,并进行不同的标识,同时重负载配变进行高亮显示;
步骤8、根据步骤4计算得到的配变所属线路的可接入容量,分别使用自消纳算法和相对安全算法计算配变的可接入容量,较小的可接入容量即为配变的可接入容量。
进一步,所述的承载力评估模块具体内容包括:选择相对安全算法或自消纳算法,获取接入位置的对应算法的可接入容量,并将其与当前入参的待接入容量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不同,分别进行以下动作:
(1)若当前待接入容量大于可接入容量,则反馈不可接入,同时计算推荐其它可接入位置;
(2)若当前待接入容量小于可接入容量,则反馈可接入,同时计算接入后的最小等效负载率,并进行评估等级。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技术效果如下:
本发明是通过统计各类型分布式电源的总口径出力、电量数据和出力极值,监测分布式电源并网点以及接入配变/线路的电压越限和三相不平衡等异常运行状态,以台区负载率和台区接入线路的潮流情况进行配变可接入容量计算,以线路负载率和线路上级主变的潮流情况进行线路可接入容量计算,以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电网设备负载率为基本判定依据进行指定接入点承载力评估。实现10kV母线、馈线、配变的可接入容量计算,引导分布式电源有序合理接入,降低分布式电源消纳的管理成本;实现对10kV母线、馈线、配变的分布式电源承载力评估,降低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线路或配变重过载、电压越限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网络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线路可接入容量计算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配变可接入容量计算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使用自消纳算法和相对安全算法计算线路、配变可接入容量计算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承载力分析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将可接入容量计算和承载力评估应用于分析线路和配变的电源接入情况,图1为本发明的网络架构图,介绍数据来源、交互方式、同步频率的信息。可接入容量计算可从调控云中获取线路供电母线的可接入容量,同时从DMS(DistributionManagement System,配电网管理系统)中获取台区台账信息、线路出线开关载流量、线路出线开关量测断面;可接入容量计算和承载力评估可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获取分布式光伏台账信息和台区量测断面。线路供电母线的可接入容量的交互方式是文件传输,每月9、19、29日同步;分布式光伏台账信息的交互方式是中间库,每天同步一次;台区量测断面的交互方式是中间库,晚上22点同步前日数据;台区台账信息的交互方式是文件传输,每3小时同步一次;线路出线开关载流量的交互方式是文件传输,每天同步一次;线路出线开关量测断面的交互方式是文件传输,每天5分钟同步一次。
本发明所述的配网系统可接入容量计算及承载力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可接入容量计算,包括:基于配变、10kV线路可接入容量数据,结合地理图实现对指定位置周边的配变、10kV线路数据可接入容量情况的研究,并完成接入设备的可接入容量计算与可接入等级评价。
其中,线路可接入容量计算是在确保运行状态电网安全、稳定的前提下,结合线路现状负荷以及已接入和已明确接入的电源、储能、负荷,以分布式电源接入后不引起10kV线路反向重载,且线路直接接入上级主变潮流反向为判定依据,进行计算。如图2所示,线路可接入容量计算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获取线路额定容量、线路下已接入的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和线路下已批复未接入的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
步骤2、从DMS获取历史一年线路负荷断面曲线,删除异常数据,并获取最小负荷;
步骤3、计算线路的最小负载率,计算公式为:最小负载率=最小负荷/线路额定容量*100%;按照最小负载率将线路负载等级划分为空载、轻负载以及重负载,并对不同等级进行不同的标识,同时重负载线路进行高亮显示;
步骤4、从调控云获取线路供电母线的可接入容量,分别使用自消纳算法和相对安全算法计算线路的可接入容量,将结果相对较小的可接入容量作为线路的可接入容量。
配变可接入容量计算是在确保运行状态电网安全、稳定的前提下,结合配变现状负荷以及已接入和已明确接入的电源、储能、负荷,以分布式电源接入后不引起台区反向重载,且台区直接接入10kV线路潮流反向为判定依据,进行计算。如图3所示,配变可接入容量计算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获取配变额定容量、配变下已接入的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和配变下已批复未接入的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
步骤2、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获取历史一年配变负荷断面曲线,删除异常数据,并获取最小负荷;
步骤3、计算配变的最小负载率,计算公式为:最小负载率=最小负荷/配变额定容量*100%,按照最小负载率将配变负载等级划分为空载、轻负载以及重负载,对于不同等级进行不同的标识,同时重负载配变进行高亮显示;
步骤4、根据线路可接入容量计算中得到的配变所属线路的可接入容量,分别使用自消纳算法和相对安全算法计算配变的可接入容量,将结果相对较小的可接入容量作为配变的可接入容量。
分别使用自消纳算法和相对安全算法计算线路的可接入容量、配变的可接入容量的具体步骤如图4所示:
线路可接入容量的计算,会在应用启动时计算一次,以后按照设备的启动周期,每周期计算一次,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1、获取线路进线开关的载流量;
步骤2、获取线路已接入的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获取线路已批复未接入的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
步骤3、历史数据获取规则:线路的数据按日表存储,日表存在就获取,不存在则跳过;
步骤4、根据配置信息,获取绝对值大于1的历史一年内最小发电功率Pmin;
步骤5、计算最小等效负载率ηmin,评价当前线路的可接入容量等级,线路等级评价只考虑线路本身的负载率,具体公式为:
ηmin=Pmin/Se*100%
其中,Se为额定视在功率,均能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获取;根据最小等效负载率ηmin,将可接入等级分为安全接入、接入预警、接入限制三个等级,并根据等级,进行可接入指导;
步骤6、使用自消纳算法计算线路可接入容量,具体公式为:
Pms=Se*(Kr+ηmin)-PPF;
其中,I为载流量;Pms为新增接入分布式电源最大容量;Kr为设备运行裕度系数,一般按设备不重载取0.8;PPF为线路已批复未接入的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包括线路下挂的配变已接入容量;
使用相对安全算法计算线路可接入容量,具体公式为:
Pms=Se*0.8-PYJ-PPF;
其中,PYJ为线路已接入的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包括线路下挂的配变已接入容量。
配变可接入容量的计算,会在应用启动时计算一次,以后每周计算一次,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1、获取配变的额定容量;
步骤2、根据配置信息,获取绝对值大于1的历史一年内最小发电功率Pmin,获取配变已接入的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PYJ和配变已批复未接入的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PPF;
步骤3、计算最小等效负载率ηmin,评价当前线路的可接入容量等级,配变等级评价考虑配变的负载率和配变所接入线路的负载率,具体公式为:
ηmin=Pmin/Se*100%
其中,Se为额定视在功率,均能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获取;根据最小等效负载率ηmin,将可接入等级分为安全接入、接入预警、接入限制三个等级,并根据等级,进行可接入指导;
步骤4、使用自消纳算法计算配变可接入容量,具体公式为:
Pms=Se*(Kr+ηmin)-PPF;
使用相对安全算法计算配变可接入容量,具体公式为:
Pms=Se-PYJ-PPF。
根据最小等效负载率ηmin的数值,将可接入等级分为三个等级,并根据等级,进行可接入指导,如表1所示。
表1可接入等级评价表
S2、承载力评估:以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电网设备负载率为基本判定依据,整合生产管理系统台账信息,基于地理图和E-Charts图表实现电网片区承载力指标监测。承载力评估需要根据可接入容量与待接入容量的大小对比进行。如图5所示,具体内容包括:选择相对安全算法或自消纳算法,获取接入位置的对应算法的可接入容量,并将其与当前入参的待接入容量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不同,分别进行以下动作:
(1)若当前待接入容量大于可接入容量,则反馈不可接入,同时计算推荐其它可接入位置;当接入位置为配变时,则推荐同一线路下的其它满足可接入容量大于当前待接入容量的位置;当接入位置为线路时,则推荐同一变电站下的其它满足可接入容量大于当前待接入容量的位置。
(2)若当前待接入容量小于可接入容量,则反馈可接入,同时计算接入后的最小等效负载率,并进行评估等级。
在分布式电源接入前,应先确定接入点和接入电压等级,当接入位置为配变时,则推荐同一线路下的其它满足可接入容量大于当前待接入容量的位置;当接入位置为线路时,则推荐同一变电站下的其它满足可接入容量大于当前待接入容量的位置。承载力评估的计算范围包括:
(1)若接入低压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计算范围为分布式电源直接接入台区和低压线路;
(2)若接入中压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以T接方式接入的,计算范围为分布式电源所T接公用线路,且当线路发生倒送电时,应进一步评估上级主变;以专线方式直接接入变电站低压母线的,计算范围是该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主变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配网系统可接入容量计算及承载力评估系统,包括可接入容量计算模块、承载力评估模块及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对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的具体步骤,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配网系统可接入容量计算及承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可接入容量计算,包括:结合地理图实现对指定位置周边的配变、10kV线路数据可接入容量情况,完成接入设备的可接入容量计算与可接入等级评价;
S2、承载力评估,包括:以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电网设备负载率为基本判定依据,整合生产管理系统台账信息,基于地理图和E-Charts图表实现电网片区承载力指标监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网系统可接入容量计算及承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可接入容量计算包括线路、配变可接入容量计算,具体内容如下:
(1)线路可接入容量计算:在确保运行状态电网安全、稳定的前提下,结合线路现状负荷以及已接入和已明确接入的电源、储能、负荷,以分布式电源接入后不引起10kV线路反向重载,且线路直接接入上级主变潮流反向为判定依据,进行计算;
(2)配变可接入容量计算:在确保运行状态电网安全、稳定的前提下,结合配变现状负荷以及已接入和已明确接入的电源、储能、负荷,以分布式电源接入后不引起台区反向重载,且台区直接接入10kV线路潮流反向为判定依据,进行计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配网系统可接入容量计算及承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可接入容量计算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S101、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获取线路相应的容量数据;
S102、从DMS系统获取历史一年线路负荷断面曲线,删除异常数据,并获取最小负荷;
S103、计算线路的最小负载率,按照最小负载率将线路划分负载等级,并进行不同的标识,同时重负载线路进行高亮显示;
S104、从调控云获取线路供电母线的可接入容量,分别使用自消纳算法和相对安全算法计算线路的可接入容量,将相对较小的可接入容量作为线路的可接入容量;
S105、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获取配变相应的容量数据;
S106、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获取历史一年配变负荷断面曲线,删除异常数据,并获取最小负荷;
S107、计算配变的最小负载率,按照最小负载率将线路划分负载等级,并进行不同的标识,同时重负载配变进行高亮显示;
S108、根据步骤S104中配变所属线路的可接入容量,分别使用自消纳算法和相对安全算法计算配变的可接入容量,将结果相对较小的可接入容量作为配变的可接入容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配网系统可接入容量计算及承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3中,最小负载率的计算公式为:最小负载率=最小负荷/配变额定容量*100%;且根据最小负载率将负载划分为空载、轻负载以及重负载三种等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配网系统可接入容量计算及承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4中,线路可接入容量的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1、获取线路进线开关的载流量;
步骤2、获取线路已接入的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获取线路已批复未接入的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
步骤3、历史数据获取规则:线路的数据按日表存储,日表存在就获取,不存在则跳过;
步骤4、根据配置信息,获取绝对值大于1的历史一年内最小发电功率Pmin;
步骤5、计算最小等效负载率ηmin,评价当前线路的可接入容量等级,具体公式为:
ηmin=Pmin/Se*100%
其中,Se为额定视在功率,均能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获取;根据最小等效负载率ηmin,将可接入等级分为安全接入、接入预警、接入限制三个等级,并根据等级,进行可接入指导;
步骤6、使用自消纳算法计算线路可接入容量,具体公式为:
Pms=Se*(Kr+ηmin)-PPF;
其中,I为载流量;Pms为新增接入分布式电源最大容量;;Kr为设备运行裕度系数,一般按设备不重载取0.8;PPF为线路已批复未接入的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包括线路下挂的配变已接入容量;
使用相对安全算法计算线路可接入容量,具体公式为:
Pms=Se*0.8-PYJ-PPF;
其中,PYJ为线路已接入的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包括线路下挂的配变已接入容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配网系统可接入容量计算及承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8中,配变可接入容量的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1、获取配变的额定容量;
步骤2、根据配置信息,获取绝对值大于1的历史一年内最小发电功率Pmin,获取配变已接入的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PYJ和配变已批复未接入的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PPF;
步骤3、计算最小等效负载率ηmin,评价当前线路的可接入容量等级,具体公式为:
ηmin=Pmin/Se*100%
其中,Se为额定视在功率,均能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获取;根据最小等效负载率ηmin,将可接入等级分为安全接入、接入预警、接入限制三个等级,并根据等级,进行可接入指导;
步骤4、使用自消纳算法计算配变可接入容量,具体公式为:
Pms=Se*(Kr+ηmin)-PPF;
使用相对安全算法计算配变可接入容量,具体公式为:
Pms=Se-PYJ-PPF。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网系统可接入容量计算及承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的承载力评估,在分布式电源接入前,应先确定接入点和接入电压等级,承载力评估的计算范围包括:
(1)若接入低压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计算范围为分布式电源直接接入的台区和低压线路;
(2)若接入中压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以T接方式接入的,计算范围为分布式电源所T接公用线路,且当线路发生倒送电时,应进一步评估上级主变;以专线方式直接接入变电站低压母线的,计算范围是该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主变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配网系统可接入容量计算及承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承载力评估的具体内容包括:
S201、选择相对安全算法或自消纳算法计算对应的可接入容量;
S202、获取接入位置的对应算法的可接入容量,并与当前入参的待接入容量进行比较;
S203、根据比较的结果不同,分别进行以下动作:
(1)若当前待接入容量大于可接入容量,则反馈不可接入,同时计算推荐其它可接入位置;当接入位置为配变时,则推荐同一线路下的其它满足可接入容量大于当前待接入容量的位置;当接入位置为线路时,则推荐同一变电站下的其它满足可接入容量大于当前待接入容量的位置;
(2)若当前待接入容量小于可接入容量,则反馈可接入,同时计算接入后的最小等效负载率,并进行评估等级。
9.一种配网系统可接入容量计算及承载力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接入容量计算模块,包括线路可接入容量计算模块和配变可接入容量计算模块,用于基于配变、10kV线路可接入容量数据,结合地理图实现对指定位置周边的配变、10kV线路数据可接入容量情况的研究,并完成设备可接入容量计算与可接入等级评价;
承载力评估模块,用于以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电网设备负载率为基本判定依据,整合生产管理系统台账信息,基于地理图和E-Charts图表实现片区承载力指标监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配网系统可接入容量计算及承载力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可接入容量计算模块,具体被配置以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1、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获取线路相应的容量数据;
步骤2、从DMS系统获取历史一年线路负荷断面曲线,删除异常数据,并获取最小负荷;
步骤3、计算线路的最小负载率,按照最小负载率将线路划分负载等级,并进行不同的标识,同时重负载线路进行高亮显示;
步骤4、从调控云获取线路供电母线的可接入容量,分别使用自消纳算法和相对安全算法计算线路的可接入容量,较小的可接入容量即为线路的可接入容量;
步骤5、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获取配变相应的容量数据;
步骤6、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获取历史一年配变负荷断面曲线,删除异常数据,并获取最小负荷;
步骤7、计算配变的最小负载率,按照最小负载率将线路划分负载等级,并进行不同的标识,同时重负载配变进行高亮显示;
步骤8、根据步骤4中配变所属线路的可接入容量,分别使用自消纳算法和相对安全算法计算配变的可接入容量,较小的可接入容量即为配变的可接入容量。
承载力评估模块,具体被配置以执行以下动作:选择相对安全算法或自消纳算法,获取接入位置的对应算法的可接入容量,并与当前入参的待接入容量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不同,分别进行以下操作:
(1)若当前待接入容量大于可接入容量,则反馈不可接入,同时计算推荐其它可接入位置;
(2)若当前待接入容量小于可接入容量,则反馈可接入,同时计算接入后的最小等效负载率,并进行评估等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124940.0A CN116247726A (zh) | 2023-02-07 | 2023-02-07 | 一种配网系统可接入容量计算及承载力评估方法、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124940.0A CN116247726A (zh) | 2023-02-07 | 2023-02-07 | 一种配网系统可接入容量计算及承载力评估方法、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47726A true CN116247726A (zh) | 2023-06-09 |
Family
ID=86627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124940.0A Pending CN116247726A (zh) | 2023-02-07 | 2023-02-07 | 一种配网系统可接入容量计算及承载力评估方法、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247726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488247A (zh) * | 2023-06-19 | 2023-07-25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 一种分布式光伏接入容量分析方法、系统和设备 |
CN117578637A (zh) * | 2023-11-22 | 2024-02-20 | 杭州泰姆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电路保护方法、系统、服务器以及存储介质 |
-
2023
- 2023-02-07 CN CN202310124940.0A patent/CN116247726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488247A (zh) * | 2023-06-19 | 2023-07-25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 一种分布式光伏接入容量分析方法、系统和设备 |
CN116488247B (zh) * | 2023-06-19 | 2024-01-23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 一种分布式光伏接入容量分析方法、系统和设备 |
CN117578637A (zh) * | 2023-11-22 | 2024-02-20 | 杭州泰姆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电路保护方法、系统、服务器以及存储介质 |
CN117578637B (zh) * | 2023-11-22 | 2024-05-28 | 杭州泰姆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电路保护方法、系统、服务器以及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lkahtani et al. | Power quality in microgrids including supraharmonics: Issues, standards, and mitigations | |
Elbasuony et al. | A unified index for power quality evaluation in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s | |
Su et al. | Optimal PV inverter reactive power control and real power curtailment to improve performance of unbalanced four-wire LV distribution networks | |
CN116247726A (zh) | 一种配网系统可接入容量计算及承载力评估方法、系统 | |
CN110896231B (zh) | 一种扶贫区配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能力计算方法及系统 | |
Azibek et al. | Hosting capacity enhancement in low 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s: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 |
CN108683209B (zh) | 一种分布式电源并网能力评估方法和装置 | |
CN115358623A (zh) | 人工智能的区域电网电能质量配置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 | |
Li et al. |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power quality in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s | |
CN110048398A (zh) | 一种基于能量路由器的微电网分层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 |
Eidiani |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
CN108693442A (zh) | 电网故障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 |
CN102646155B (zh) | 一种适用于短路电流计算的负荷建模方法 | |
CN107785921B (zh) | 基于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城市电网分区互联运行调度方法 | |
Gómez-Expósito et al. | Optimal coordinated operation of distributed static series compensators for wide-area network congestion relief | |
CN115689187A (zh) | 一种配电网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 |
CN115048760A (zh) | 一种基于典型电能质量特征库的负荷电能质量溯源方法 | |
CN110896217B (zh) | 一种提升受端电网电压稳定性的网源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1641204B (zh) | 一种分布式能源准入容量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 |
CN109787285B (zh) | 用于决策新能源机群并网方案的方法及系统 | |
Giraldo et al. | Optimal energy management of unbalanced three-phase grid-connected microgrids | |
CN114844130A (zh) | 一种提升电网电压强度的调相机优化配置方法及系统 | |
CN106022627A (zh) | 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储能应用价值评估方法及系统 | |
Kang et al. | Power quality problem and key improvement technology for regional power grids | |
CN113569515B (zh) | 一种风电场电磁暂态分析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