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35451A -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35451A
CN116235451A CN202080105683.0A CN202080105683A CN116235451A CN 116235451 A CN116235451 A CN 116235451A CN 202080105683 A CN202080105683 A CN 202080105683A CN 116235451 A CN116235451 A CN 1162354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block
block group
indication information
signal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56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宣一荻
谢信乾
郭志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235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54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2Avoidance of ingress interference, e.g. ham radio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第二资源块组属于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终端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网络设备在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上发送下行信号;终端在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上接收下行信号,并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下行信号进行处理。该过程能够降低终端干扰信号处理过程复杂度。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5G新空口(new radio interface,NR)系统和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多址接入方式通常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OFDMA)方式。正交频分多址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将传输资源划分为相互正交的时频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RE),发送端发送的信号都承载在RE上传输给接收端,由于不同的RE之间相互正交,使得接收端可以对每个RE上发送的信号进行单独接收。考虑到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RE上承载的信号经过信道传输后将产生畸变,通常将该信道畸变称为信道系数。为了能够在接收端对信号进行恢复,需要对由信道系数进行估计。通常采用基于参考信号的方案,即发送端在特定的RE上传输已知的信号,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及已知信号对信道系数进行估计,并根据此估计获得的信道系数对其他RE上的信道系数进行插值,进而利于估计获得的信道系数对数据信号进行接收解调。
另外,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端配备多根天线以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技术实现空间复用传输,即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传输多个数据流,每个数据流在一个独立的空间层上传输,并且每个空间层将映射到不同的天线端口上进行发送。考虑到不同天线端口到终端的信道系数不尽相同,为了接收端能够获取多个空间层上传输的信息,需要对每个天线端口与终端之间的信道系数都进行估计,所以需要为每个天线端口配置不同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不同天线端口对应的DMRS可采用时分、频分及码分等方式进行复用。
由于不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数据流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中传输,导致终端解调接收信号获取某一天线端口对应的数据流时,会受到其他天线端口的干扰,即接收到干扰信号。为了正确解调接收信号,抑制干扰信号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在每个资源块组对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抑制处理,这种处理导致了终端处理复杂度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以降低终端干扰信号处理过程复杂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第二资源块组属于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终端在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上接收下行信号,并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下行信号进行处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网络设备向终端指示下行信号所在的第一资源块组,以及指示与干扰信号相关的第二资源块组,使得终端可以正确解调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获取自身对应的下行信号中传输的数据,其中,通过指示第二资源块组可以确定干扰信号对应的端口,从而避免了终端在所有第一资源块组上对所有端口进行信道检测,降低了干扰 信号处理过程复杂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资源块组为不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为不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
通过指示不存在强干扰信号的第二资源块组,避免了网络设备对每个资源块组上干扰信号关联的一个或多个DMRS端口进行多次指示,进而避免了多余的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下行信号进行处理,包括: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中除第二资源块组以外的第三资源块组;根据下行信号关联的第一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和下行信号对应的干扰信号关联的第二DMRS端口对承载于第三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根据下行信号关联的第一DMRS端口对承载于第二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资源块组为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
通过指示存在强干扰信号的第二资源块组,避免了网络设备对每个资源块组上干扰信号关联的一个或多个DMRS端口进行多次指示,进而避免了多余的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下行信号进行处理,包括:根据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资源块组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干扰信号关联的第三DMRS端口;根据下行信号关联的第一DMRS端口,和第三DMRS端口对承载于第一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同一个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第二资源块组属于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网络设备在至少一个资源块组上发送下行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资源块组为不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为不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资源块组为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通过同一个DCI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在第一CDM组个数小于第二CDM组个数的情况下,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第一CDM组为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DMRS端口的CDM组,第二CDM组为网络设备配置的不承载数据的CDM组。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第二资源块组属于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
接收模块,还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上接收下行信号;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下行信号进行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资源块组为不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为不存 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中除第二资源块组以外的第三资源块组;
根据下行信号关联的第一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和下行信号对应的干扰信号关联的第二DMRS端口对承载于第三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根据下行信号关联的第一DMRS端口对承载于第二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资源块组为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资源块组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干扰信号关联的第三DMRS端口;
根据下行信号关联的第一DMRS端口,和第三DMRS端口对承载于第一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同一个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第二资源块组属于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
发送模块,还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上发送下行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资源块组为不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为不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资源块组为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模块通过同一个DCI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模块还用于:网络设备在第一CDM组个数小于第二CDM组个数的情况下,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第一CDM组为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DMRS端口的CDM组,第二CDM组为网络设备配置的不承载数据的CDM组。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该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例如数据或信号的收发。示例性的,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其它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处理器用于调用一组程序、指令或数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调用的程序、指令或数据。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或数据时,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该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例如数据或信号的收发。示例性的,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其它设备可以为终端。处理器用于调用一组程序、指令或数据,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描述的方法。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 存储处理器调用的程序、指令或数据。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或数据时,可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描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该存储器上并可在该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被运行时,使得该通信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该存储器上并可在该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被运行时,使得该通信装置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该计算机可读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可选地,该芯片系统还包括收发器。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可选地,该芯片系统还包括收发器。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三方面或者第五方面提供的装置、和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提供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MRS图样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和终端连接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接收干扰信号的场景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示信息承载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配资源块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结构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结构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系统结构和业务场景主要是为了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不应被解读为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唯一性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知晓,随着系统的演进,以及更新的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相同或类似的技术问题仍然可以适用。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无线通信中的信号处理方法。这些技术方案解决问题的原理相同或相似,在以下具体实施例的介绍中,某些重复之处可能不再赘述,但应视为这些具体实施例之间已有相互引用,可以相互结合。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术语进行解释。
无线通信系统中,设备可分为提供无线网络服务的设备和使用无线网络服务的设备。提供无线网络服务的设备是指那些组成无线通信网络的设备,可简称为网络设备(network equipment),或网络单元(network element)。
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或者接入点,或者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网络。基站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基站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5G网络中的基站(gNB),或者集成接入和回传(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ode,IAB)节点等。根据基站的物理形态或发射功率的不同,基站可被分为宏基站(macro base station)或微基站(micro base station)。微基站有时也被称为小基站或小小区(small cell),在此并不限定。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与RAN交换语音和/或数据。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设备(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设备(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设备(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或用户装备(user device)等。例如,可以包括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智能穿戴式设备等。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手表、智能头盔、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设备。还包括受限设备,例如功耗较低的设备,或存储能力有限的设备,或计算能力有限的设备等。例如包括条码、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 设备。
子载波: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中将频域资源划分为若干个子资源,每个频域上的子资源可称为一个子载波。子载波也可以理解为频域资源的最小粒度。
子载波间隔:OFDM系统中,频域上相邻的两个子载波的中心位置或峰值位置之间的间隔值。例如,LTE系统中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5G中NR系统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是15KHz,或30KHz,或60KHz,或120KHz等。
OFDM符号:OFDM系统中时域上最小的时间单元。
时频资源单元:OFDM系统中最小的资源粒度,时域上为一个OFDM符号,频域上为一个子载波,可以称为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RE)。
空间层:现有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端配备多根天线以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技术实现空间复用传输,即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传输多个不相关的数据流,每个不相关的数据流在一个独立的空间层上传输,并且每个空间层将映射到不同的天线端口上进行发送。
时频资源:时频资源在时域上包括M个OFDM符号,在频域上包括N个子载波。
天线端口:5G NR系统中,天线端口是用于传输的逻辑端口,一个天线端口包括多个物理天线。从接收端的角度看,每一个天线端口对应于一个独立的无线信道。
DM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是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恢复的参考信号,DMRS为接收端已知的信号,接收端根据接收信号和已知的DMRS信号,可以确定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即无线信道的信道系数,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恢复。5G NR系统中,考虑到不同天线端口到终端的信道系数不尽相同,为了接收端能够获取多个空间层上传输的信息,需要对每个天线端口与终端之间的信道系数都进行估计,所以需要为每个天线端口配置不同的DMRS,不同天线端口对应的DMRS可采用时分、频分及码分等方式进行复用。目前,5G NR系统最大可支持12个MDRS端口。
CDM组:码分复用(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CDM)组,不同的DMRS在相同的RE上通过码分复用的方式进行区分,因此,通过码分复用使用相同时频资源DMRS组成了一个码分复用组。请参阅图1,图1为5GNR系统中规定的类型2单符号DMRS图样示意图,如图1所示,水平方向代表时域,竖直方向代表频域,每个小方块代表一个RE,频域连续的12个载波组成了一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5GNR系统中规定的单符号的类型2DMRS图样,最多支持6个DMRS在频域连续的12个RE上传输,编号为RE 0到11,DMRS 0和DMRS 1属于CDM组0,DMRS 2和DMRS 3属于CDM组1,DMRS 4和DMRS 5属于CDM组2,CDM组0使用RE 0、1、6、7,CDM组1使用RE 2、3、8、9,CDM组2使用RE 4、5、10、11,同一个CDM组的DMRS在相同的RE上进行码分复用,如:DMRS 0在RE 0、1上传输的码字为[+1,+1],DMRS 1在RE0、1上传输的码字为[+1,-1],DMRS 0和DMRS 1的码字正交。图1中DMRS端口的总数为6,CDM组的个数为3。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背景和应用场景。
请参阅图2A,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和终端连接示意图,如图2A所示,网络设备包括用于向终端发送下行信号,包括发射器和处理器两部分,处理器用于 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射频信号,发射器用于将射频信号发送给终端;终端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包括接收器和处理器两部分,接收器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射频信号,处理器用于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原始数据。
网络设备与终端通信过程中,由于同一个网络设备能够同时向多个终端发送信号,或者多个相邻的网络设备向不同的终端发送信号等原因,可能导致终端接收到干扰信号。具体地,终端接收到干扰信号的场景可参阅图2B,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接收干扰信号的场景示意图,如图2B中的(a)所示,网络设备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给两个终端发送两份不同的信息,例如网络设备给第一终端发送第一信息,给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因为网络设备是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所以对于第一终端,其在接收所需的第一信息时,也会接收到第二信息,此时第二信息会对第一终端接收第一信息造成干扰,所以也将第二信息认为是干扰信息。
或者如图2B中的(b)所示,第一网络设备给第一终端发送下行信号,另一相邻小区中的第二网络设备从第二终端接收上行信号,这样第一终端在接收下行信号时也会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上行信号,此时,该上行信号视作对第一终端的干扰信号。
或者如图2B中的(c)所示,网络设备为全双工网络设备,即该网络设备可以在相同的频域资源上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当网络设备给第一终端发送下行信号时,若第二终端正在给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第一终端在接收下行信号时会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上行信号,该上行信号视作第一终端的干扰信号。
网络设备可以对所有DMRS端口进行盲检,即对所有DMRS端口对应的DMRS进行检测或估计,以获得所有DMRS端口的信道系数,包括干扰信号对应的DMRS端口的信道系数,根据所有DMRS端口的信道系数对干扰信号进行抑制。
上述过程中,当终端对其他所有DMRS端口进行盲检时,当前5G NR系统中最大支持12个DMRS端口,这将导致终端进行DMRS端口盲检的次数较大,复杂度较高。尤其,网络设备可以将所有资源块划分成若干个资源块组,每个资源块组中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块,由于每个资源块组上映射的信号不同,终端需要在每个资源块组上分别进行干扰抑制时,终端需要在每个资源块组上对所有DMRS端口进行盲检,极大地增加了终端盲检DMRS端口的次数,复杂度极高。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请参阅图3A,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A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01、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第二资源块组属于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
302、终端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
303、网络设备在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上发送下行信号;
304、终端在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上接收下行信号,并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下行信号进行处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通信系统中可能存在多个终端在与同一个或不同的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因此,为了进行区分,将需要进行干扰抑制的终端称为目标终端。
目标终端接收到包括干扰信号的下行信号后,为了解调得到更准确的有用信号,需要 对干扰信号进行抑制。前述内容中提到的干扰信号抑制方法中,存在计算复杂度高,以及信令开销大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的方法,首先由网络设备将网络设备与目标终端进行通信映射的资源块分组,得到一个或多个第一资源块组,每个第一资源块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资源块。其次,网络设备确定第一资源块组中的第二资源块组,第二资源块组为第一资源块组中的部分资源块组。该部分资源块组可能具有特殊内涵,例如为包含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者为不包含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等。再次,由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将第一资源块组指示给终端,且网络设备通过第二指示信息将第二资源块组指示给终端;终端确定第一资源块组后,可以在第一资源块组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由于网络设备还指示了第二资源块组,第二资源块组可以为第一资源块组中具有特殊内涵的部分资源块组,终端可以根据第二资源块组对下行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进而对干扰信号进行抑制,解调获得网络设备发送给目标终端的不包括干扰信号的下行信号。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为终端指示第一资源块组和第二资源块组,由于第一资源块组为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下行信号对应的资源块组,第二资源块组为第一资源块组中的部分资源块组,在处理信号的过程中,根据第二资源块组处理部分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即可对下行信号中的干扰信号进行抑制,避免了对全部资源块组的处理,降低了终端干扰抑制处理的复杂度,提升了干扰信号抑制的效率。另外,网络设备只需要向终端单次指示第一资源块组和第二资源块组,没有多余的信令开销,降低了干扰抑制处理过程的复杂度。
第一资源块组为承载网络设备向目标终端待发送的下行信号的资源块组,所述第一资源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资源块。可选地,下行信号可以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或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将用于承载待发送给目标终端下行信号的RB划分成第一资源块组,并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终端所述第一资源块组。网络设备在第一资源块组上发送下行信号,目标终端在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一资源块组上接收下行信号。第一资源块组可以由网络设备根据RB编号的先后顺序依次划分,也可以根据其他方式划分。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承载于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一些现有DCI字段,也可以包括新增DCI字段。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DCI中的频域资源分配(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 assignment)字段,以及PRB捆绑尺寸指示(PRB bundling size indicator)字段。具体请参阅图3B,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示信息承载示意图,如图3B所示,部分带宽指示(Bandwidth part indicator)字段、频域资源分配(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 assignment)字段、PRB捆绑尺寸指示(PRBBundling size indicator)字段和天线端口(Antenna Port(s))字段为DCI中的部分字段,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频域资源分配字段和PRB捆绑尺寸指示字段。进而目标终端可以根据这些指示信息确定第一资源块组。进一步地,终端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划分第一资源块组的过程请参阅图3C,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划分资源块组示意图,如图3C所示,假设网络设备给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DCI中的频域资源分配字段指示了8个资源块用于承载下行信号,其编号从RB 0到7,PRB捆绑尺寸指示字段指示在每个资源块组中包括2个资源块,该8个资源块可分为4个资源块组,其编号分别为资源块组 0、1、2、3,资源块组0包含RB 0和RB 1,资源块组1包含RB 2和RB 3,资源块组2包含RB 4和RB 5,资源块组3包含RB 6和RB 7。
可选地,第二资源块组为第一资源块组中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块组。或第二资源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资源块,所述第二资源块包含于第一资源块组中。即第二资源块组的分组方式可以与第一资源块组的分组方式不同。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块组。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DCI中。第二指示信息对第二资源块组的指示方式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资源块组的编号。目标终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资源块组编号确定第二资源块组。例如,如图3C所示,第二指示信息指示资源块组2的编号,目标终端确定资源块组2为第二资源块组。或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资源块组的时频位置。目标终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中的时频位置确定第二资源块组。或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资源块的编号,所述资源块包含于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中。目标终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资源块编号确定第二资源块组。例如,图3C所示,第二指示信息指示RB 4和RB 5的编号,目标终端确定RB4和RB5组成的资源块组为第二资源块组。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为新增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位于DCI中的天线端口字段之后。如图3B所示,第二指示信息位于DCI中天线端口字段之后。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长度可以为0或N比特。第二指示信息的长度可以由DCI中天线端口字段确定。或第二指示信息的长度可以由DCI中天线端口字段所指示的不承载数据的CDM组的数量确定。具体地,第二指示信息的长度由天线端口字段指示的不承载数据的CDM组的数量,以及天线端口字段所指示的DMRS端口对应的CDM组数量确定。确定第二指示信息长度的具体操作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根据DCI中的天线端口字段确定发送给目标终端的下行信号对应的DMRS端口;根据该DMRS端口确定其对应的CDM组的数量;当天线端口字段所指示的DMRS端口对应的CDM组数量不小于不承载数据的CDM组的数量时,确定第二指示信息长度为0比特;当天线端口字段所指示的DMRS端口对应的CDM组数量小于不承载数据的CDM组的数量时,确定第二指示信息长度为N比特。可以理解为,当天线端口字段所指示的DMRS端口对应的CDM组数量小于不承载数据的CDM组的数量时,说明在不承载数据的CDM组中包括其他终端用户的DMRS端口,有其他终端用户使用相同时频资源传输信号,即目标终端受其他终端用户干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即第二指示信息的长度为N比特;当天线端口字段所指示的DMRS端口对应的CDM组数量不小于不承载数据的CDM组的数量时,说明不可承载数据的CDM组中不包括其他终端的DMRS端口,无其他终端用户使用相同时频资源传输,即目标终端不受其他终端用户干扰,网络设备不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即第二指示信息长度为0bit。
举例说明,网络设备为目标终端配置了12个DMRS端口,其编号从DMRS端口0到11,分为3个CDM组,其编号分别为CDM组0、1、2,其中,DMRS端口0、1、2、3属于CDM组0,DMRS端口4、5、6、7属于CDM组1,DMRS端口8、9、10、11属于CDM组2。当DCI中天线端口字段所指示的不承载数据的CDM组的数量为1,且指示的目标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的有用信号对应的DMRS端口为DMRS端口0时,首先确定DMRS端口0属于CDM组0,此时所确定的CDM组的数量等于不承载数据的CDM组的数量,不承载数据的CDM组即为终端设备传输有用信号的DMRS端口0所对应的CDM组0,没有指示额外的不承载数据的CDM组用于承载其他终端的有用信号,可以认 为不存在其他干扰终端,则可能网络设备没有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或者第二指示信息的字段长度为0bit。当DCI中天线端口字段所指示的不承载数据的CDM组的数量为2,且指示的目标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的有用信号对应的DMRS端口为DMRS端口0时,首先确定DMRS端口0属于CDM组0,此时所确定的CDM组的数量小于不承载数据的CDM组的数量,不承载数据的CDM组可能为CDM组0和1或CDM组0和2,可以认为存在使用相同时频资源传输信号且信号对应的DMRS端口属于CDM组1或CDM组2的其他干扰终端,目标终端设备需要对其他干扰终端的干扰信号进行处理,即网络设备发送了第二指示信息,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字段为N bit。
进一步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二资源块组的方式可以根据第二资源块组的类型确定。
可选地,第二资源块组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可选情况:(一)第二资源块组为不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为不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二)第二资源块组为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三)第二资源块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资源块组和至少一个第四资源块组,第三资源块组为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第四资源块组为不存在较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为不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第三资源块组和第四资源块组包括的资源块组的数量小于第一资源块组中资源块组的数量。
在可选情况(一)下,第二资源块组为不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为不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
可选地,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块组,第二资源块组上的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数量小于除第二资源块组外的第一资源块组上的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数量,或第二资源块组中大于预设干扰阈值的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数量为零,所述预设干扰阈值可以为0,所述第二资源块组包含于第一资源块组。这里可以这样理解,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二资源块组即为不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为不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第二资源块组不存在强干扰信号,包括两层含义,第二资源块组上的干扰信号很少,或者第二资源块组上不存在干扰信号。如果第二资源块组上的干扰信号很少,意味着第二资源块组上的信号对应的干扰DMRS端口(干扰信号对应的DMRS端口)比其他资源块组的干扰DMRS端口少,即为其他资源块组干扰DMRS端口集合的子集;如果第二资源块组上不存在干扰信号,意味着第二资源块组上的信号对应的干扰DMRS端口为0。举例说明,网络设备分配8个RB承载发送给目标终端的下行信号,编号为RB 0到7,网络设备确定这8个RB分为4个第一资源块组,编号为第一资源块组0到3,其中,第一资源块组0包括RB 0和1,第一资源块组1包括RB 2和3,第一资源块组2包括RB 4和5,第一资源块组3包括RB 6和7,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用户的下行信号关联的DMRS端口为DMRS端口0。同时,网络设备确定RB 0到5承载待发送给第二终端的下行信号,网络设备发送给第二终端的下行信号关联的DMRS端口为DMRS端口5。此时,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第一资源块组0到2上存在第二终端的潜在干扰信号,且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数量为1,而资源块组3上不存在第二终端的潜在干扰信号,第三资源块组上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数量为0,第三资源块组上大于0的潜在干扰关联的DMRS端口数量为0,因此,网络设备确定第二资源块组为第一资源块组3。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块组中不存在强干扰信号的第二资源块组,或者 不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第二资源块组。例如,网络设备在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或未分组的第一资源块集合)发送下行信号,包括第一信号、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其中,第一信号为网络设备发送给目标终端的信号,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为网络设备向其他终端发送的信号,即为目标终端的干扰信号。其中,第一信号对应于DMRS端口0、第二信号对应于DMRS端口4、第三信号对应于DMRS端口5。其中,网络设备通过下行DCI为目标终端配置3个第一资源块组用于传输第一信号,分别为第一资源块组0至2,网络设备为其他终端设备配置第一资源块组0至1传输第二信号和第一资源块组1传输第三信号。第一资源块组2上只映射有第一信号,而没有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不存在强干扰信号,即第一资源块组2对应干扰DMRS端口个数为0,那么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资源块组可以为第一资源块组2。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指示信息一种可能的指示方式为:第二指示信息通过位图的方式指示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块组。所述位图的长度为N比特,N的取值等于一个或多个第一资源块组中包含的资源块组数量,或N的取值为一个或多个第一资源块组包括的资源块的数量。若位图中比特置为1,表示此比特对应的资源块组为第二资源块组,或表示此比特对应的资源块包含于第二资源块组;反之,表示此比特对应的资源块组不为第二资源块组,表示此比特对应的资源块组不包含于第二资源块组。
举例说明:针对包含4个第一资源块组的情况,编号为资源块组0至3,此时第二指示信息对应的字段长度为4比特,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第二指示信息位图配置 指示第二资源块组序号
[1000] 资源块组0
[0100] 资源块组1
[0010] 资源块组2
[0001] 资源块组3
[1100] 资源块组0、1
[1010] 资源块组0、2
[1001] 资源块组0、3
[0110] 资源块组1、2
[0101] 资源块组1、3
[0011] 资源块组2、3
其中,第二指示信息取值为[1000]时指示资源块组0,取值为[0100]指示资源块组1,取值为[0010]指示资源块组2,取值为[0001]指示资源块组3,取值为[1100]指示资源块组0和资源块组1,取值为[1010]指示资源块组0和资源块组2,取值为[1001]指示资源块组0和资源块组3,取值为[0110]指示资源块组1和资源块组2,取值为[0101]指示资源块组1和资源块组3,取值为[0011]指示资源块组2和资源块组3。
第二指示信息另一种可选地指示方式为:第二指示信息通过索引的方式指示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块组。其中,第二指示信息为一个索引值,该索引值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一资源块组的序号,或该索引值对应于一个或多个资源块的序号。第二指示信息字段的长度N由第二资源块组组合的K种状态所确定,可以指示K种状态中的一种。
举例说明:针对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中包含4个第一资源块组的情况,其资源块组 编号从0至3,当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块组为1个第二资源块组时,第二资源块组组合共有K=(1,4)种状态,(P,Q)表示Q中选P的组合数,即从Q个第一资源块组中选择P个第二资源块组。以下该种表示方式表达相同含义,不再赘述。此时第二指示信息对应的字段长度为
Figure PCTCN2020119425-APPB-000001
具体如下表2所示:
表2
第二指示信息配置 所指示第二资源块序号
[00] 资源块组0
[01] 资源块组1
[10] 资源块组2
[11] 资源块组3
其中,第二指示信息取值为[00]指示资源块组0,取值为[01]指示资源块组1,取值为[10]指示资源块组2,取值为[11]指示资源块组3。
针对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中包含4个第一资源块组的情况,其第一资源块组编号从0至3,当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块组为至少2个第二资源块组时,第二资源块组组合共有K=(1,4)+(2,4)种状态,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字段长度为
Figure PCTCN2020119425-APPB-000002
具体如下表3所示:
表3
第一指示信息配置 所指示第二资源块组序号
[0000] 子带0
[0001] 子带1
[0010] 子带2
[0011] 子带3
[0100] 子带0、1
[0101] 子带0、2
[0110] 子带0、3
[0111] 子带1、2
[1000] 子带1、3
[1001] 子带2、3
其中,第二指示信息取值为[0000]指示资源块组0,取值为[0001]指示资源块组1,取值为[0010]指示资源块组2,取值为[0011]指示资源块组3,取值为[0100]指示资源块组0和资源块组1,取值为[0101]指示资源块组0和资源块组2,取值为[0110]指示资源块组0和资源块组3,取值为[0111]指示资源块组1和资源块组2,取值为[1000]指示资源块组1和资源块组3,取值为[1001]指示资源块组2和资源块组3。
目标终端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第二资源块组,所述第二资源块组为不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者不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并进一步,目标终端根据所指示的第二资源块组对下行信号进行处理。这里的下行信号为承载于第一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即为网络设备发送给目标终端的下行信号。
可选地,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下行信号进行处理,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
3011、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中除第二资源块组以外的第三资源块组。
具体地,第三资源块组为第一资源块组中除第二资源块组以外的资源块组。即是说,第三资源块组为第二资源块组在第一资源块组上的补集。例如:第一资源块组为第一资源块组0至2,第二资源块组为第一资源块组0,那么第三资源块组为第一资源块组1和第一资源块组2。应理解,第二资源块组为不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为不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那么第三资源块组为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为存在潜在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
3012、根据下行信号关联的第一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和下行信号对应的干扰信号关联的第二DMRS端口对承载于第三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具体地,此步骤包括如下:
终端设备在第三资源块组上对DMRS端口集合中的所有或部分DMRS进行检测,确定第二DMRS端口,所述第二DMRS端口为强干扰信号关联的DMRS端口。具体地,终端在第三资源块组上对DMRS端口集合中的所有或部分DMRS进行检测;终端确定第三资源块组上第一DMRS端口的检测结果或信道系数,所述第一DMRS端口为网络设备向目标终端发送的下行信号关联的DMRS端口;终端设备根据第三资源块组上DMRS端口集合中的所有或部分DMRS的检测结果或信道系数,确定第二DMRS端口。所述第二DMRS端口为除第一DMRS端口外信道系数最大或大于某一预设阈值的DMRS端口。
终端设备根据第一DMRS端口的信道系数和第二DMRS端口的信道系数对第三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应理解,所述解调过程包括干扰抑制处理。应理解,此步骤包括根据第二DMRS端口的信道系数,对承载于第三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中的干扰信号进行抑制。
举例说明,网络设备确定第三资源块组对应于12个DMRS端口,编号为DMRS端口0到11,其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关联的DMRS端口为DMRS端口0,终端在第三资源块组上对这12个DMRS端口的DMRS进行检测,确定了DMRS端口0的信道系数,以及DMRS端口1至11的信道系数,其中DMRS端口6的信道系数最大,因此确定DMRS端口6为第二DMRS端口,即为强干扰信号对应的DMRS端口,并根据DMRS端口0和6对承载于第三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3013、根据下行信号关联的第一DMRS端口对承载于第二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具体地,步骤3013包括如下步骤:终端设备在第二资源块集合上对第一DMRS端口进行检测,确定第一DMRS端口的检测结果或信道系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DMRS端口的检测结果或信道系数对承载于第二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应理解,第二资源块组上不存在干扰信号,或存在小于某一预设阈值的潜在干扰,即目标终端可忽略的潜在干扰,因此,此解调过程不包括进行干扰抑制处理。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资源块组为第一资源块组中的不存在强干扰信号的部分资源块组,在处理信号的过程中,仅需要对第二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关联的DMRS端口进行检测,以及对第三资源块组上的DMRS端口集合中部分或全部DMRS端口进行检测,即可获得解调承载于第一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所需的DMRS端口信道系数。相比于现有技术,需要对所有第一资源块组上的DMRS集合中的所有DMRS端口进行检测,降低了检测次数,提升了干扰信号抑制的效率。同时,指示不存在强干扰信号的第二资源块组,避免了网络设备对每个第一资源块组上干扰信号关联的一 个或多个DMRS端口进行指示,进而避免了多余的信令开销。
在可选情况(二)下,第二资源块组为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
所述第二资源块组用于终端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强干扰信号关联的DMRS端口,或用于终端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的信号关联的DMRS端口。
可选地,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块组,所述第二资源块组上的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数量大于除第二资源块组外的第一资源块组上的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数量,或除第二资源块组外的第一资源块组上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集合为所述第二资源块组上的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集合的子集。应理解,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二资源块组即为存在强干扰的资源块组,或为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第二资源块组为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意味着第二资源块组上的信号对应的干扰DMRS端口比其他资源块组的干扰DMRS端口多。因此,网络设备可以确定对应干扰DMRS端口最多(或者大于某一阈值)的资源块组为第二资源块组。举例说明,网络设备分配8个RB承载发送给目标终端的下行信号,编号为RB 0到7,网络设备确定这8个RB分为4个第一资源块组,编号为第一资源块组0到3,其中,第一资源块组0包括RB 0和1,第一资源块组1包括RB 2和3,第一资源块组2包括RB 4和5,第一资源块组3包括RB 6和7,网络设备向目标终端发送的下行信号关联的DMRS端口为DMRS端口0。同时,网络设备确定RB 0到5承载待发送给第二终端的下行信号,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的下行信号关联的DMRS端口为DMRS端口5,网络设备确定RB 0至1承载待发送给第三终端的下行信号,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的下行信号关联的DMRS端口为DMRS端口6,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为对目标终端造成干扰的终端设备。此时,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第一资源块组0上存在的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数量为2,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集合包括DMRS端口5和6;第一资源块1到2上存在的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数量为1,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集合包括DMRS端口5;而第一资源块组3上存在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数为0,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集合为空。第一资源块组0上干扰信号关联的DMRS端口数量大于第一资源块组1、2和3上干扰信号关联的DMRS端口数量,第一资源块组1、2和3上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集合为第一资源块组0上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集合的子集,因此,网络设备确定第二资源块组为第一资源块组0。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块组中存在强干扰信号的第二资源块组,或者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第二资源块组。例如,网络设备在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发送下行信号,包括第一信号、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其中,第一信号为网络设备发送给目标终端的信号,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为网络设备向其他终端发送的信号,即为目标终端的干扰信号,且第一信号通过DMRS端口0发送,第二信号通过DMRS端口4发送,第三信号通过DMRS端口5发送。网络设备为目标终端配置3个第一资源块组用于传输第一信号,分别为第一资源块组0至2,网络设备为其他终端设备配置第一资源块组0至1传输第二信号和第一资源块组1传输第三信号。由于第一资源块组1包括两个干扰DMRS端口,为DMRS端口4(发送第三信号)和DMRS端口5(发送第四信号),为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则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块组1为第二资源块组。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指示信息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为:第二指示信息通过位图的 方式指示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块组。所述位图的长度为N比特,N的取值等于一个或多个第一资源块组中包含的资源块组数量,或N的取值为一个或多个第一资源块组包括的资源块的数量。若位图中比特置为1,表示此比特对应的资源块组为第二资源块组,或表示此比特对应的资源块包含于第二资源块组;反之,表示此比特对应的资源块组不为第二资源块组,表示此比特对应的资源块组不包含于第二资源块组。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第二指示信息位图配置 指示第二资源块组序号
[1000] 资源块组0
[0100] 资源块组1
[0010] 资源块组2
[0001] 资源块组3
针对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块组中包含4个第二资源块组的情况,其资源块组编号从0至3,此时第二指示信息对应的字段长度为4比特,具体如表4所示,其中,第二指示信息取值为[1000]时指示资源块组0,取值为[0100]指示资源块组1,取值为[0010]指示资源块组2,取值为[0001]指示资源块组3。
第二指示信息另一种可选地指示方式为:第二指示信息通过索引的方式指示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块组。其中,第二指示信息为一个索引值,该索引值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一资源块组的序号,或该索引值对应于一个或多个资源块的序号。第二指示信息字段的长度N由第二资源块组组合的K种状态所确定,可以指示K种状态中的一种。具体如表5所示:
表5
第二指示信息配置 所指示第二资源块组序号
[00] 资源块组0
[01] 资源块组1
[10] 资源块组2
[11] 资源块组3
针对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块组中包含4个第二资源块组的情况,其资源块组编号从0至3,第二资源块组组合共有K=(1,4)种状态,此时第二指示信息对应的字段长度为
Figure PCTCN2020119425-APPB-000003
具体如表5所示,其中,第二指示信息取值为[00]指示资源块组0,取值为[01]指示资源块组1,取值为[10]指示资源块组2,取值为[11]指示资源块组3。
终端接收到第二指示信息后,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为第二资源块组,并进一步根据第二资源块组对下行信号进行处理。这里的下行信号为承载于第一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即为网络设备发送给目标终端的下行信号。
可选地,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下行信号进行处理,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
3021、终端根据第二资源块组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强干扰信号关联的第三DMRS端口,或用于终端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的信号关联的第三DMRS端口。
具体地,此步骤包括如下:
目标终端在第二资源块组上对DMRS端口集合中的所有或部分DMRS端口进行检测;
目标终端确定第一DMRS端口的检测结果或信道系数,所述第一DMRS端口为网络设备向目标终端发送的下行信号关联的DMRS端口;
目标终端根据第二资源块组上DMRS端口集合中的所有或部分DMRS端口的检测结 果或信道系数,确定第三DMRS端口,所述第三DMRS端口为除第一DMRS端口外信道系数最大或大于某一预设阈值的DMRS端口。
举例说明,网络设备确定第三资源块组对应于12个DMRS端口,编号为DMRS端口0到11,其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关联的DMRS端口为DMRS端口0,终端在第三资源块组上对这12个DMRS端口的DMRS进行检测,确定了DMRS端口0的信道系数,以及DMRS端口1至11的信道系数,其中DMRS端口6的信道系数最大,因此确定DMRS端口6为第二DMRS端口,即为强干扰信号对应的DMRS端口。
3022、根据下行信号关联的第一DMRS端口,和第三DMRS端口对承载于第一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具体地,此步骤可以包括如下:
目标终端在第三资源块组上对第一DMRS端口和第三DMRS端口进行检测。所述第三资源块组为第二资源块组在第一资源块组上的补集,或为第一资源块组中不为第二资源块组的资源块组。目标终端根据第三资源块组上第一DMRS端口和第三DMRS端口的检测结果或信道系数,解调承载于第三资源块组上的网络设备发送给目标终端的下行信号。目标终端根据第二资源块组上第一DMRS端口和第三DMRS端口的检测结果或信道系数,解调承载于第二资源快组上的网络设备发送给目标终端的下行信号。
应理解,第二资源块组上的第一DMRS端口和第三DMRS端口的检测结果或信道系数已经在步骤3021中获得。
应理解,解调过程包括干扰抑制处理。
应理解,第三资源块组为不存在潜在强干扰的资源块组,但第三资源块组上还存在潜在干扰,因此还需要进行干扰抑制处理,因此需要第一DMRS端口和第三DMRS端口的检测结果和信道信息进行下行信号的解调。
应理解,第二资源块组上解调后的下行信号和第三资源块组上解调后的下行信号组成了第一资源块组上解调后的下行信号,即解调后的网络设备发送给目标终端的下行信号。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资源块组为第一资源块组中的存在强干扰信号的部分资源块组,在处理信号的过程中,仅需要对第二资源块组的DMRS端口集合中的所有或部分DMRS端口进行检测,即可获得需要抑制的干扰信号关联的第三DMRS端口。目标终端根据第一DMRS端口和第三DMRS端口,即可获得第一资源块组上干扰抑制处理后的下行信号或解调后的下行信号,所述解调过程包括干扰抑制处理。这个过程只需要针对少量DMRS端口和部分资源块组进行解调获得信号,提升了干扰信号抑制的效率。同时,指示存在强干扰信号的第二资源块组,避免了网络设备对每个第一资源块组上干扰信号关联的一个或多个DMRS端口进行指示,进而避免了多余的信令开销。
在可选情况(三)下,第二资源块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资源块组和至少一个第四资源块组,所述第三资源块组为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所述第四资源块组为不存在较强干扰信号或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为不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所述第三资源块组和第四资源块组包括的资源块组的总和小于第一资源块组的总和。所述强干扰信号为信号强度或接收功率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干扰信号,所述较强干扰信号为信号强度或接收功率大于第四预设阈值的干扰信号,所述第四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三干扰阈值,所述第四预设阈值可以为0。
可选地,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一个第三资源块组和至少一个第四资源块组,所述第三资源块 组上的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数量大于除第二资源块组外的第一资源块组上的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数量,或除第二资源块组外的第一资源块组上的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集合为第二资源块组上的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集合的子集,所述第四资源块组上的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数量小于除第二资源块组外的第一资源块组上的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数量,或第四资源块组上的大于某一预设阈值的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数量为零。应理解,存在强干扰信号的第三资源块组,意味着第三资源块组上的信号对应的干扰DMRS端口(干扰信号对应的DMRS端口)比其他资源块组的干扰DMRS端口多;不存在强干扰信号的第四资源块组,包括两层含义,第四资源块组上的干扰信号很少,或者第四资源块组上不存在干扰信号。如果第四资源块组上的干扰信号很少,意味着第四资源块组上的信号对应的干扰DMRS端口比其他资源块组的干扰DMRS端口少;如果第四资源块组上不存在干扰信号,意味着第四资源块组上的信号对应的干扰DMRS端口为0。举例说明,网络设备分配8个RB用于承载待发送给终端设备的第一信号,编号为RB 0到7,网络设备确定这8个RB分为4个第一资源块组,编号为第一资源块组0到3,其中,第一资源块组0包括RB 0和1,第一资源块组1包括RB 2和3,第一资源块组2包括RB 4和5,第一资源块组3包括RB 6和7,终端用户的DMRS端口为DMRS端口0。同时,网络设备确定RB 0到5承载待发送给第二终端的下行信号,第二终端用户对应的DMRS端口为DMRS端口5,网络设备确定RB 0至1承载待发送给第三终端的下行信号,第三终端用户对应的DMRS端口为DMRS端口6。此时,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第一资源块组0上存在的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数量为2,第一资源块1到2上存在的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数量为1,而资源块组3上存在潜在干扰对应的DMRS端口数为0,终端设备确定第三资源块组为第一资源块组0,第四资源块组为第一资源块组3。
网络设备确定第二资源块组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同样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二资源块组。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一个字段,用于指示第二资源块集合,所述第二资源块集合包括第三资源块集合和第四资源块集合。第二指示信息的一种可选地指示方式为:第二指示信息通过索引的方式指示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块组,所述第二资源块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资源块组和至少一个第四资源块组。其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一个索引值,该索引值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一资源块组的序号,或该索引值可以对应于一个或多个资源块的序号。第二指示信息字段的长度N由第二资源块组组合的K种状态所确定,可以指示K种状态中的一种。
举例说明:针对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中包含4个第一资源块组的情况,其资源块组编号从0至3,当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块组为包括一个第三资源块组和一个第四资源块组时,第二资源块组组合共有K=(1,4)*(1,3)种状态,(P,Q)表示Q中选P的组合数,即从Q个第一资源块组中选择P个第二资源块组。此时第二指示信息对应的字段长度为
Figure PCTCN2020119425-APPB-000004
Figure PCTCN2020119425-APPB-000005
具体如下表6所示:
表6
第二指示信息配置 所指示第三资源块序号 所指示第四资源块序号
[0000] 资源块组0 资源块组1
[0001] 资源块组0 资源块组2
[0010] 资源块组0 资源块组3
[0011] 资源块组1 资源块组0
[0100] 资源块组1 资源块组2
[0101] 资源块组1 资源块组3
[0110] 资源块组2 资源块组0
[0111] 资源块组2 资源块组1
[1000] 资源块组2 资源块组3
[1001] 资源块组3 资源块组0
[1010] 资源块组3 资源块组1
[1011] 资源块组3 资源块组2
其中,第二指示信息取值为[0000]指示资源块组0和资源块组1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资源块组0为第三资源块组,资源块组1为第四资源块组;取值为[0001]指示资源块组0和资源块组2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资源块组0为第三资源块组,资源块组2为第四资源块组;取值为[0010]指示资源块组0和资源块组3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资源块组0为第三资源块组,资源块组3为第四资源块组;取值为[0011]指示资源块组1和资源块组0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资源块组1为第三资源块组,资源块组0为第四资源块组;取值为[0100]指示资源块组1和资源块组2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资源块组1为第三资源块组,资源块组2为第四资源块组;取值为[0101]指示资源块组1和资源块组3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资源块组1为第三资源块组,资源块组3为第四资源块组;取值为[0110]指示资源块组2和资源块组0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资源块组2为第三资源块组,资源块组0为第四资源块组;取值为[0111]指示资源块组2和资源块组1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资源块组2为第三资源块组,资源块组1为第四资源块组;取值为[1000]指示资源块组2和资源块组3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资源块组2为第三资源块组,资源块组3为第四资源块组;取值为[1001]指示资源块组3和资源块组0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资源块组3为第三资源块组,资源块组0为第四资源块组;取值[1010]指示资源块组3和资源块组1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资源块组3为第三资源块组,资源块组1为第四资源块组;取值[1011]指示资源块组3和资源块组2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资源块组3为第三资源块组,资源块组2为第四资源块组。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两个字段,第一字段用于指示第三资源块组,第二字段用于指示第四资源块组。与前述描述相同,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位于DCI中,且可以位于如图3B中的天线端口字段之后。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同样可以通过上述表1~表5中的方式进行指示,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资源块组和第四资源块组所包括的资源块组总和小于第一资源块组的总和,即第三资源块组和第四资源块组之和为第一资源块组的子集。例如第一资源块组包括为第一资源块组0至2,第三资源块组可以为第一资源块组0,表示第一资源块组0上的干扰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第四资源块组可以为第一资源块组1,表示第一资源块组1上的干扰信号为0,或者为一个小于第四预设阈值的极小值。其中未被指示的第一资源块组2,可能其上映射的干扰信号既不满足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也不满足小于第四预设阈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对所述下行信号进行处理,包括:
3031、终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资源块组,确定第一资源块组中除第二资源 块组以外的第五资源块组,所述第二资源块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资源块组和至少一个第四资源块组,所述第三资源块组和第四资源块组包括的资源块的数量小于第一资源块组中资源块的数量。
具体地,第五资源块组为第一资源块组中除第二资源块组以外的资源块组。即是说,第五资源块组为第二资源块组在第一资源块组上的补集。例如:第一资源块组为第一资源块组0至2,第二资源块组为第一资源块组0,那么第三资源块组为第一资源块组1和第一资源块组2。
应理解,第三资源块组为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第四资源块组为不存在较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那么第五资源块组上存在干扰信号,只是不存在强干扰信号,因此在对第五资源快组上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时,也需要进行干扰抑制处理。
3032、终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三资源块组,确定所述下行信号中的强干扰信号关联的第四DMRS端口。
具体地,此步骤可以包括如下:
目标终端在第三资源块组上对DMRS端口集合中的所有或部分DMRS端口进行检测;
目标终端确定第三资源块组上第一DMRS端口的检测结果或信道系数,所述第一DMRS端口为网络设备向目标终端发送的下行信号关联的DMRS端口;
目标终端根据第三资源块组上DMRS端口集合中的所有或部分DMRS端口的检测结果或信道系数,确定第四DMRS端口,所述第四DMRS端口为除第一DMRS端口外信道系数最大或大于某一预设阈值的DMRS端口。
举例说明,网络设备确定第三资源块组对应于12个DMRS端口,编号为DMRS端口0到11,其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关联的DMRS端口为DMRS端口0,终端在第三资源块组上对这12个DMRS端口的DMRS进行检测,确定了DMRS端口0的信道系数,以及DMRS端口1至11的信道系数,其中DMRS端口6的信道系数最大,因此确定DMRS端口6为第四DMRS端口,即为强干扰信号对应的DMRS端口。
3033、终端根据下行信号关联的第一DMRS端口,和所述第四DMRS端口对第三资源块组和第五资源块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或终端根据下行信号关联的第一DMRS端口,和所述第四DMRS端口对除第四资源块组外的第一资源块组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具体地,此步骤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目标终端在第五资源块组上对第一DMRS端口和第四DMRS端口进行检测;
目标终端根据第三资源块组上第一DMRS端口和第四DMRS端口的检测结果或信道系数对第三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目标终端根据在第五资源块组上第一DMRS端口和第四DMRS端口的检测结果或信道系数对第五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应理解,第三资源块组上的第一DMRS端口和第四DMRS端口的检测结果或信道系数已经在步骤3032中获得。
应理解,所述解调过程包括干扰抑制处理。
应理解,第五资源块组上为存在潜在干扰的资源块组,因此还需要进行干扰抑制处理,因此需要第一DMRS端口和第四DMRS端口的检测结果和信道信息进行下行信号的解调。
3034、终端根据第一DMRS端口对承载于所述第四资源块组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具体地,此步骤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目标终端对第四资源快组上的第一DMRS端口进行检测;
目标终端根据第四资源块组上的第一DMRS端口的检测结果或信道系数对第四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应理解,第四资源块组为不包含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根据第一DMRS端口系数对第四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可以获得第四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且该下行信号为网络设备向目标终端发送的第一信号在第四资源块组上的映射。
根据从第四资源块组上解调后的下行信号,以及第三资源块组和第五资源块组上解调后的下行信号,则可以确定第一资源块组上解调后的下行信号。应理解,所述解调包括了干扰抑制过程。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同时指示存在强干扰的第三资源块组和不存在强干扰的第四资源块组作为第二资源块组,目标终端只需要在所指示的第三资源块进行盲检,减少了盲检的次数;另外,在所指示的第四资源块组上不需要进行干扰抑制,降低了终端处理复杂度。同时,指示第二资源块组,即存在强干扰的第三资源块组和不存在强干扰信号的第四资源块组,避免了网络设备对每个第一资源块组上干扰信号关联的一个或多个DMRS端口进行指示,进而避免了多余的信令开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400,其可用于执行上述图3A~图3C的应用于终端的信号处理方法和具体实施例,该终端可以是终端或者可以配置于终端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接收模块401和处理模块402:
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第二资源块组属于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
接收模块401,还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上接收下行信号;
处理模块402,用于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下行信号进行处理。
可选地,第二资源块组为不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为不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
可选地,处理模块402具体用于: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中除第二资源块组以外的第三资源块组;
根据下行信号关联的第一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和下行信号对应的干扰信号关联的第二DMRS端口对承载于第三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根据下行信号关联的第一DMRS端口对承载于第二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可选地,第二资源块组为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
用于终端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强干扰信号关联的DMRS端口,或用于终端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的信号关联的DMRS端口。
可选地,处理模块402具体用于:
根据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资源块组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干扰信号关联的第三DMRS端口;
根据下行信号关联的第一DMRS端口,和第三DMRS端口对承载于第一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同一个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可选地,上述的处理模块402可以是芯片,编码器,编码电路或其他可以实现本申请方法的集成电路。
可选地,上述通信装置400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403,接收模块401和发送模块403可以为接口电路或者收发器。接收模块401和发送模块403可以为独立的模块,也可以集成为收发模块(图未示),收发模块可以实现上述接收模块401和发送模块403的功能。可以为接口电路或者收发器。
由于具体的方法和实施例在前面已经介绍过,该装置400是用于执行对应于终端的信号处理方法,因此涉及该方法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对应实施例的相关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装置40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图中未示出),该存储模块可以用于存储数据和/或信令,存储模块可以和处理模块402耦合,也可以和接收模块401或发送模块403耦合。例如,处理模块402可以用于读取存储模块中的数据和/或信令,使得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密钥获取方法被执行。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500,其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3A~图3C的应用于网络设备的信号处理方法和具体实施例,该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或者可以配置于网络设备的芯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该通信装置500包括发送模块502。
发送模块502,用于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第二资源块组属于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
发送模块502,还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上发送下行信号。
可选地,第二资源块组为不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为不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
可选地,第二资源块组为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
可选地,发送模块502通过同一个DCI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
可选地,发送模块502还用于:网络设备在第一CDM组个数小于第二CDM组个数的情况下,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第一CDM组为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DMRS端口的CDM组,第二CDM组为网络设备配置的不承载数据的CDM组。
可选地,上述通信装置500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501,处理模块501可以是芯片,编码器,编码电路或其他可以实现本申请方法的集成电路。
可选地,上述通信装置500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503,接收模块503和发送模块502可以为接口电路或者收发器。接收模块503和发送模块502可以为独立的模块,也可以集成为收发模块(图未示),收发模块可以实现上述接收模块503和发送模块502的功能。可以为接口电路或者收发器。
由于具体的方法和实施例在前面已经介绍过,该装置500是用于执行对应于定位设备的定位信号处理方法,因此涉及该方法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对应实施例的相关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装置50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图中未示出),该存储模块可以用于存储数据和/或信令,存储模块可以和处理模块501耦合,也可以和接收模块503或发送模块502 耦合。例如,处理模块501可以用于读取存储模块中的数据和/或信令,使得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密钥获取方法被执行。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600的结构框图。应理解,所述通信装置600能够执行图3A~图3C的信号处理方法中由终端或者网络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通信装置600包括:处理器111和存储器113,所述处理器111和所述存储器113之间电偶合;
所述存储器11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可选的,所述存储器113(Memory#1)位于所述装置内,所述存储器113(Memory#2)与处理器111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113(Memory#3)位于所述装置之外;
所述处理器11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可选的,还包括:收发器112,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例如用于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第二资源块组属于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
应理解,图6所示的通信装置600可以是芯片或电路。例如可设置在终端装置或者通信装置内的芯片或电路。上述收发器112也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进一步地,该通信装置600还可以包括总线系统。
其中,处理器111、存储器113、收发器112通过总线系统相连,处理器111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13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完成本申请涉及的实现方法中第一设备或者第二设备的步骤。所述存储器113可以集成在所述处理器111中,也可以与所述处理器111分开设置。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收发器112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专用芯片实现。处理器111可以考虑通过专用处理芯片、处理电路、处理器或者通用芯片实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或其他通用处理器。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及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或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 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申请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对应用于终端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对应用于网络设备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对应用于终端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对应用于网络设备的方法。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6)

  1.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所述第二资源块组属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
    所述终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上接收下行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对所述下行信号进行处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资源块组为不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为不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对所述下行信号进行处理,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中除所述第二资源块组以外的第三资源块组;
    根据所述下行信号关联的第一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和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干扰信号关联的第二DMRS端口对承载于所述第三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根据所述下行信号关联的第一DMRS端口对承载于所述第二资源块组上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资源块组为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对所述下行信号进行处理,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资源块组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干扰信号关联的第三DMRS端口;
    根据所述下行信号关联的第一DMRS端口,和所述第三DMRS端口对承载于所述第一资源块组上的所述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同一个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7.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所述第二资源块组属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上发送下行信号。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资源块组为不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为不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资源块组为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
  10. 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通过同一个DCI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11. 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 络设备在第一CDM组个数小于第二CDM组个数的情况下,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CDM组为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DMRS端口的CDM组,所述第二CDM组为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不承载数据的CDM组。
  12.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所述第二资源块组属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上接收下行信号;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对所述下行信号进行处理。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资源块组为不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为不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中除所述第二资源块组以外的第三资源块组;
    根据所述下行信号关联的第一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和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干扰信号关联的第二DMRS端口对承载于所述第三资源块组上的所述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根据所述下行信号关联的第一DMRS端口对承载于所述第二资源块组上的所述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资源块组为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资源块组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干扰信号关联的第三DMRS端口;
    根据所述下行信号关联的第一DMRS端口,和所述第三DMRS端口对承载于所述第一资源块组上的所述下行信号进行解调。
  17. 根据权利要求12-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同一个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18.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资源块组,其中,所述第二资源块组属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块组上发送下行信号。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资源块组为不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为不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资源块组为存在强干扰信号的资源块组,或存在潜在的联合调度终端对应信号的资源块组。
  21. 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通过同一个DCI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22. 根据权利要求18至2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一CDM组个数小于第二CDM组个数的情况下,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 息和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CDM组为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DMRS端口的CDM组,所述第二CDM组为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不承载数据的CDM组。
  23.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7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项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执行如权利要求7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7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 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1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和/或如权利要求18-2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CN202080105683.0A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2354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19425 WO2022067678A1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5451A true CN116235451A (zh) 2023-06-06

Family

ID=80949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5683.0A Pending CN116235451A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39861A1 (zh)
EP (1) EP4213428A4 (zh)
CN (1) CN116235451A (zh)
MX (1) MX2023003697A (zh)
WO (1) WO20220676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69038A (zh) * 2022-09-26 202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干扰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2061A (zh) * 2013-09-25 2016-04-27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演进节点b以及用户设备
CN111277300A (zh) * 2018-12-18 2020-06-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56855B2 (en) * 2014-01-31 2019-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ignaling
CN106856426B (zh) * 2015-12-09 2019-07-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dmrs指示方法、终端及基站
WO2019028750A1 (zh) * 2017-08-10 2019-02-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US20220104182A1 (en) * 2019-02-15 2022-03-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2061A (zh) * 2013-09-25 2016-04-27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演进节点b以及用户设备
CN111277300A (zh) * 2018-12-18 2020-06-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13428A1 (en) 2023-07-19
WO2022067678A1 (zh) 2022-04-07
US20230239861A1 (en) 2023-07-27
EP4213428A4 (en) 2023-11-08
MX2023003697A (es) 2023-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89204B1 (en) Dmrs indic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CN108347778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9215697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SI-RS resource allocation in LTE-advance systems
EP3544347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11764925B2 (en) Reference signal send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EP3573274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CN104160766A (zh) 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11052655A (zh) 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及其方法
EP3247067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haring downlink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WO2018171624A1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52242A (zh) 接收机、数据接收方法及信道估计装置和方法
CN111867038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4754537B (zh) 发送和接收网络辅助信令的方法及装置
CN114828252A (zh) 多传输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7294574B (zh) 多传输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WO2022068624A1 (zh) 一种解调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0784292B (zh) 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230239861A1 (en)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30345284A1 (en) Downlink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4184619A1 (en) Network assisted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EP4187830A1 (en) Method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7181996A1 (zh) 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924168B2 (en) Reference signal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s and related device
CN115665793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35417B (zh) 下行传输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