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33925A - 通信控制方法、系统、时延调整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方法、系统、时延调整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33925A
CN116233925A CN202211686532.6A CN202211686532A CN116233925A CN 116233925 A CN116233925 A CN 116233925A CN 202211686532 A CN202211686532 A CN 202211686532A CN 116233925 A CN116233925 A CN 1162339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lay
radio frequency
adjusting device
uplink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865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lab Beij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lab Beij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lab Beij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lab Beij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8653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339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33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39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58Management thereof based on metrics o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 H04W28/0967Quality of Service [QoS] parameters
    • H04W28/0975Quality of Service [QoS] parameters for reducing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控制方法、系统、时延调整装置及存储介质。通过在中继覆盖设备近端机和耦合器直通口与天线之间链路上安装具有时延调整功能的时延调整装置,将上下行射频信号进行时延调整后再进行后续处理,有效地解决了重叠区域信号多径干扰的问题,有利于提升网络质量和改善整个基站范围内的用户业务体验。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方法、系统、时延调整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是涉及通信控制方法、系统、时延调整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信号覆盖的方式大体有两种:一种通过基站直接信号覆盖,覆盖区域内的各小区无线信号近似完全同步,基本不存在由时延差引起的多径干扰问题。还有一种是把基站射频信号作为信源,采用中继类设备扩展覆盖,提高整体覆盖系统的性价比。
目前在移动通信领域中,由于考虑到成本问题,多采用第二种方式进行信号覆盖。但采用第二种信号覆盖方式时,由于中继类设备(如直放站系统)存在传输时延及其安装位置不同,在信号重叠覆盖区域可能会产生多径干扰,影响整个基站范围的用户业务体验。
对此,公开号为“CN114430563B”的中国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消除重叠覆盖区域信号干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通过时延调整装置接收信源基站的射频信号,且延时后发送,使自身信号传输时延与直放站系统的信号传输时延保持同步,从而避免了信源基站的射频信号和直放站系统的信号重叠覆盖区域出现信号多径干扰的问题。
但是,当各台远端机之间相距较远的时候,信号在各台远端机之间经过传输、处理等引起的时延就会增加,当时延增加到一定值的时候,每台远端机射频信号的覆盖区域,也很可能存在多径干扰问题。这种情况下,该实现方案就不能解决此类同信源的两个远端机信号相互交叠引起的多径干扰问题。而且该实现方案很不安全,如果时延调整装置出现故障,则会面临整个通信系统信号中断的严重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同信源的远端机之间信号相互交叠引起的多径干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通信控制方法、系统、时延调整装置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控制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的通信系统,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信源基站、耦合器的直通口、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和天线;所述第二通信链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所述信源基站、所述耦合器的耦合口、近端机MU、第二时延调整装置和直接下挂于所述近端机MU的若干远端机RUx;所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和第二时延调整装置通过TCP协议通信连接;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计算时延设定值Tn减去自身时延值T0,得到时延调整值Ta;当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上下行射频信号时,将该上下行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延时Ta,再进行后续处理,并控制发送给所述耦合器的直通口或所述天线;以实现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传输时延调整;
通过所述第二时延调整装置,计算时延设定值Tn减去自身时延值T0,并减去从所述近端机到对应远端机RUx之间信号传输的时间Tx,得到时延调整值Tbx;当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上下行射频信号时,将该上下行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延时Tbx,再进行后续处理,以直接发送给所述近端机MU或所述远端机RUx;以实现对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传输时延调整;
所述RUx表示下挂于所述近端机MU的第x个远端机,x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所述时延设定值Tn为从所述近端机MU发送射频信号到最远一台远端机Run接收到该射频信号需要消耗的时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中继覆盖设备近端机和耦合器直通口与天线之间链路上安装具有时延调整功能的时延调整装置,将上下行射频信号进行时延调整后再进行后续处理,有效地解决了重叠区域信号多径干扰的问题,有利于提升网络质量和改善整个基站范围内的用户业务体验。
可选的,所述将该上下行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延时Ta,再进行后续处理,并控制发送给所述耦合器的直通口或所述天线包括:
在下行链路中,所述信源基站将下行射频信号的一部分通过所述耦合器进入到所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对该下行射频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延时Ta,再进行后续处理,最后将该下行射频信号通过所述天线发射出去;
在上行链路中,通过所述天线接收上行射频信号进入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对该上行射频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延时Ta,再进行后续处理,最后将该上行射频信号通过所述耦合器发送给所述信源基站。
可选的,所述将该上下行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延时Tbx,再进行后续处理,以发送给所述近端机MU或所述远端机RUx包括:
在下行链路中,所述信源基站将该下行射频信号的另一部分通过耦合器连接到所述近端机MU前端,所述近端机前端将该下行射频信号引入所述第二时延调整装置;通过所述第二时延调整装置对该下行射频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延时Tbx,再进行后续处理后,发送到所述近端机MU进行电光信号转换,将光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到远端机RUx;
在上行链路中,通过所述远端机RUx接收上行射频信号,经过电光信号转换后把光信号通过光纤传给所述近端机MU;通过所述近端机MU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进入第二时延调整装置;通过所述第二时延调整装置进行预处理后,再延时Tbx,再进行后续处理后,发送到所述近端机MU;所述近端机MU通过所述耦合器将进行后续处理后的上行射频信号发送给所述信源基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保证信源基站与各远端机之间的时延同步。
可选的,所述预处理包括:幅度调节、混频、低通滤波、模数转换和下变频处理;
所述后续处理包括:上变频、数模转换、低通滤波、混频和幅度调节处理。
可选的,各所述远端机RUx与所述近端机MU分别通过一条光纤直连。
可选的,所述通信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监测到所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时延调整装置的状态异常时,将所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和所述第二时延调整装置切换到旁路模式,以控制所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和所述第二时延调整装置不再对所述上下行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和时延调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在时延调整装置出现异常时,可自动切换到旁路模式,或者在无需时延调整时,也可由用户手动切换到旁路模式;此时上下行射频信号仍可保持接通状态,对整个移动通信系统信号覆盖工作没有影响,不会由于时延调整装置异常导致系统瘫痪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与所述第二时延调整装置为规格相同的时延调整装置;在所述时延调整装置的接收端口和发送端口直接连接时,所述时延调整装置处于所述旁路模式;在所述时延调整装置的接收端口和发送端口通过射频模块、基带数字处理模块连接时,所述时延调整装置处于中继模式,以对接收到的上下行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和时延。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控制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通信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信源基站、耦合器的直通口、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和天线;所述第二通信链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所述信源基站、所述耦合器的耦合口、近端机MU、第二时延调整装置和下挂的若干远端机RUx;所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和第二时延调整装置通过TCP协议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用于计算时延设定值Tn减去自身时延值T0,得到时延调整值Ta;当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上下行射频信号时,将该上下行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延时Ta,再进行后续处理,并控制发送给所述耦合器的直通口或所述天线;以实现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传输时延调整;
所述第二时延调整装置用于计算时延设定值Tn减去自身时延值T0,并减去从所述近端机到对应远端机RUx之间信号传输的时间Tx,得到时延调整值Tbx;当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上下行射频信号时,将该上下行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延时Tbx,再进行后续处理,以发送给所述近端机MU或所述远端机RUx;以实现对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传输时延调整;
所述RUx表示下挂于所述近端机MU的第x个远端机,x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所述时延设定值Tn为从所述近端机MU发送射频信号到最远一台远端机Run接收到该射频信号需要消耗的时间。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的时延调整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时延调整装置,包括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旁路功能模块、射频模块和基带数字处理模块;
所述旁路功能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用于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将接收端口与第一中继端口或第一旁路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将发送端口与第二中继端口或第二旁路端口连接;
所述射频模块包括增益衰减调节单元、第一混频器、第一低通滤波器、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第二低通滤波器、第二混频器、本地振荡器;
所述基带数字处理模块包括数字下变频单元、第一级信号处理单元、时延调整单元、第二级信号处理单元、数字上变频单元;
所述第一中继端口依次通过所述增益衰减调节单元、所述第一混频器、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器、所述模数转换器、所述数字下变频单元、所述第一级信号处理单元、所述时延调整单元、所述第二级信号处理单元、所述数字上变频单元、所述数模转换器、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器、所述第二混频器、所述增益衰减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中继端口连接;所述第一旁路端口与所述第二旁路端口连接。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通信控制方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通信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的载体。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在中继覆盖设备近端机和耦合器直通口与天线之间链路上安装具有时延调整功能的时延调整装置,将上下行射频信号进行时延调整后再进行后续处理,有效地解决了重叠区域信号多径干扰的问题,有利于提升网络质量和改善整个基站范围内的用户业务体验。
2.可在时延调整装置出现异常时,可自动切换到旁路模式,上下行射频信号仍可保持接通状态,对整个移动通信系统信号覆盖工作没有影响,不会由于时延调整装置异常导致系统瘫痪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时延调整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时延调整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AD9370的内部结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通信控制系统以及对应实现的通信控制方法。
参考图1,一种通信控制系统,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
其中,第一通信链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信源基站、耦合器的直通口、第一时延调整装置(Time Delay Adjust System,简称TDAS)和天线。
第二通信链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信源基站、耦合器的耦合口、近端机MU(MainUnit)、第二时延调整装置和下挂的若干远端机RUx(Remote Unit)。RUx表示下挂于近端机MU的第x个远端机,x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本申请可选实施例中,近端机MU会下挂多个远端机RU,以扩大覆盖区域;且每台远端机RUx与近端机MU分别直接通过一条光纤直连。
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和第二时延调整装置通过TCP(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通信连接。
用户管理系统与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和第二时延调整装置信号连接,用于负责控制各台时延调整装置的设定延时值Tn,例如接收外部设置指令,以完成对设定实验值Tn的设置;并通过TCP协议与时延调整装置相互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中,时延设定值Tn为从近端机MU发送射频信号到最远一台远端机Run接收到该射频信号需要消耗的时间。时延设定值Tn可通过实测得到。
本申请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和第二时延调整装置规格相同,只是设置在通信系统的不同链路上,实现两条通信链路的时延同步处理。
具体的,第一时延调整装置用于计算时延设定值Tn减去自身时延值T0,得到时延调整值Ta;当接收到第一通信链路的上下行射频信号时,将该上下行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延时Ta,再进行后续处理,并控制发送给耦合器的直通口或天线;以实现对第一通信链路的传输时延调整。
具体的,在下行链路中,信源基站将下行射频信号的一部分通过耦合器进入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通过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对该下行射频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延时Ta,再进行后续处理,最后将该下行射频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在上行链路中,通过天线接收上行射频信号进入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通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对该上行射频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延时Ta,再进行后续处理,最后将该上行射频信号通过耦合器发送给信源基站。
其中,通过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对该下行射频信号进行预处理包括幅度调节、混频、低通滤波、模数转换和下变频处理;后续处理包括:上变频、数模转换、低通滤波、混频和幅度调节处理。
第二时延调整装置用于计算时延设定值Tn减去自身时延值T0,并减去从近端机到对应远端机RUx之间信号传输的时间Tx,得到时延调整值Tbx;当接收到第二通信链路的上下行射频信号时,将该上下行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延时Tbx,再进行后续处理,以发送给近端机MU或远端机RUx;以实现对第二通信链路的传输时延调整。
具体的,在下行链路中,信源基站将该下行射频信号的另一部分通过耦合器连接到近端机MU前端,近端机MU前端将该下行射频信号引入第二时延调整装置;通过第二时延调整装置对该下行射频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延时Tbx,再进行后续处理后,发送到近端机MU进行电光信号转换,将光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到远端机RUx。
在上行链路中,通过远端机RUx接收上行射频信号,经过电光信号转换后把光信号通过光纤传给近端机MU;通过近端机MU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进入第二时延调整装置;通过第二时延调整装置进行预处理后,再延时Tbx,再进行后续处理后,发送到近端机MU;近端机MU通过耦合器将进行后续处理后的上行射频信号发送给信源基站。
在本申请可选实施例中,当监测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和/或第二时延调整装置的状态异常/故障时,将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和第二时延调整装置切换到旁路模式,以控制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和第二时延调整装置不再对上下行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和时延调整。使得整个移动通信系统不受时延调整装置的影像,保证了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控制方法/系统,不仅能够解决信源基站和中继设备之间信号相互交叠引起的多径干扰问题,而且能够解决同信源的两个远端机(例如RU1和RU2)之间信号相互交叠引起的多径干扰问题,同时不浪费基站射频信号直接覆盖的能量。此外,如果无需时延调整装置工作,可选用旁路模式,降低功耗;若时延调整装置意外故障(如掉电),时延调整装置还可以自动切换到旁路模式,所接路径的射频信号仍可保持接通状态,并且射频信号的幅度不受影响(没有衰减),对整个移动通信系统信号覆盖系统工作没有影响。
参考图2-图3,时延调整装置包括与控制模块10信号连接的旁路功能模块20、射频模块30和基带数字处理模块40。
其中,旁路功能模块20包括第一控制开关21和第二控制开关22。第一控制开关21用于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将接收端口与第一中继端口211或第一旁路端口212连接。第二控制开关22用于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将发送端口与第二中继端口221或第二旁路端口222连接。
射频模块30包括增益衰减调节单元31、第一混频器32、第一低通滤波器33(Low-Pass Filter,简称LPF)、模数转换器34(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简称ADC)、数模转换器35(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简称DAC)、第二低通滤波器36、第二混频器37、本地振荡器38。本地振荡器38与第一混频器32、第二混频器37信号连接,为第一混频器32、第二混频器37提供振荡信号。
基带数字处理模块40包括数字下变频单元41(Digital Down Converter,简称DDC)、第一级信号处理单元42、时延调整单元43、第二级信号处理单元44、数字上变频单元45(Digital UP Converter,简称DUC)。
第一中继端口211依次通过增益衰减调节单元31、第一混频器32、第一低通滤波器33、模数转换器34、数字下变频单元41、第一级信号处理单元42、时延调整单元43、第二级信号处理单元44、数字上变频单元45、数模转换器35、第二低通滤波器36、第二混频器37、增益衰减调节单元31与第二中继端口221连接。接收端口通过第一中继端口211、第二中继端口221与发送端口连接时,此时时延调整装置处于中继模式。时延调整装置工作过程中不仅可以调节射频信号的延时,还可以调节信号的幅度,确保信号功率对整体系统没有影响,可保证对其进行正常处理。
第一旁路端口212与第二旁路端口222直接连接。接收端口通过第一旁路端口212、第二旁路端口222与发送端口连接时,此时时延调整装置处于旁路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0为ARM处理器,用于配置其它模块的工作模式、工作参数,编写上层软件以完成本地操作软件。其中包括:发送控制指令给旁路功能模块20,控制时延调整系统在中继模式和旁路模式两种模式之间切换;配置射频模块30的工作模式及其对射频信号的增益或衰减调节;发送时延调整参数,配置基带数字处理模块40完成时延调整功能。
旁路功能模块20采用高频/射频继电器实现,通过接收控制模块10发送的控制指令完成对时延调整系统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时延调整系统的工作模式有两种:中继模式和旁路模式。当处于中继模式时,时延调整系统的接收端口与射频模块连接,所接收的射频信号经过射频模块、基带数字处理模块相应的转换及处理后,再经过旁路功能模块连接到发送端口。当控制时延调整系统处于旁路模式时,时延调整系统的接收端口经过旁路功能模块直接连接到发送端口,相当于输入到时延调整系统的射频信号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输出。另外,时延调整系统在遇到故障(如掉电)情况下,旁路功能模块会自动切换到旁路模式,所接路径的射频信号经过接收端口直接流向发送端口,保证整个系统正常工作。
射频模块30主要功能是:接收控制模块10的控制信号,当旁路功能模块20输入的射频模拟信号幅度较大或者是较小的时候,增益衰减调节单元可以对其进行衰减调节或增益调节,衰减调节或增益调节的值可根据输入的射频模拟信号实际值灵活调节,使得信号幅度变成适宜后续单元或模块处理的信号,进行幅度调节之后的模拟信号和本地振荡信号混频、低通滤波及模数转换,最后变成数字信号输入给下一级的基带数字处理模块40;同时,将基带数字处理模块40输入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低通滤波以及混频,变成射频模拟信号后再由增益衰减调节单元进行适当幅度调节(例如调整为与输入时相同的幅度),最后输出给上一级的旁路功能模块。
射频模块30内部的增益衰减调节单元31,可以实现对时延调整系统中继模式下的射频信号幅度调节,使射频信号在经过时延调整系统后幅度不受影响,从而不影响中继覆盖设备的正常工作。
射频模块30可以选择分立元器件搭建,也可以选用集成的射频收发器芯片。例如射频模块30可选用一款高度集成的宽带射频收发器AD9370实现,AD9370提供了双通道发射器和接收器、集成式频率合成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功能。该器件的工作频率范围为300 MHz至6000 MHz,涵盖大部分特许执照和免执照蜂窝频段,支持最高100 MHz接收器带宽。另外,它还支持带宽高达250 MHz的观测接收器和发送频率合成,能够适应数字校正算法。选用集成的射频收发器芯片功耗低,有利于系统稳定性,同时降低了散热要求,图4是AD9370的内部结构功能框图。
基带数字处理模块主要由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组成,该模块功能是:接收射频模块输入的数字信号,经过DDC(数字下变频单元)进行数字下变频,之后经第一级信号处理单元抽取滤波后转换成易处理的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再经过时延调整单元完成相应的延时,输入到第二级信号处理单元进行内插滤波,最后经过DUC(数字上变频单元)进行数字上变频,输出给射频模块。基带数字处理模块也受到控制模块控制,配置时延调整单元完成相应的时延值。
FPGA即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器件具有以下特点:产品响应速度快,可以小批量生产,可编程,不需要流片,不需要进行后端设计,易升级,所以选用FPGA实现基带数字处理模块可降低开发成本,缩短上市时间,可以重配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时实现上述通信控制方法的步骤。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但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的通信系统,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信源基站、耦合器的直通口、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和天线;所述第二通信链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所述信源基站、所述耦合器的耦合口、近端机MU、第二时延调整装置和直接下挂于所述近端机MU的若干远端机RUx;所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和第二时延调整装置通过TCP协议通信连接;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计算时延设定值Tn减去自身时延值T0,得到时延调整值Ta;当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上下行射频信号时,将该上下行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延时Ta,再进行后续处理,并控制发送给所述耦合器的直通口或所述天线;以实现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传输时延调整;
通过所述第二时延调整装置,计算时延设定值Tn减去自身时延值T0,并减去从所述近端机到对应远端机RUx之间信号传输的时间Tx,得到时延调整值Tbx;当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上下行射频信号时,将该上下行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延时Tbx,再进行后续处理,以直接发送给所述近端机MU或所述远端机RUx;以实现对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传输时延调整;
所述RUx表示下挂于所述近端机MU的第x个远端机,x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所述时延设定值Tn为从所述近端机MU发送射频信号到最远一台远端机Run接收到该射频信号需要消耗的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该上下行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延时Ta,再进行后续处理,并控制发送给所述耦合器的直通口或所述天线包括:
在下行链路中,所述信源基站将下行射频信号的一部分通过所述耦合器进入到所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对该下行射频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延时Ta,再进行后续处理,最后将该下行射频信号通过所述天线发射出去;
在上行链路中,通过所述天线接收上行射频信号进入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对该上行射频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延时Ta,再进行后续处理,最后将该上行射频信号通过所述耦合器发送给所述信源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该上下行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延时Tbx,再进行后续处理,以发送给所述近端机MU或所述远端机RUx包括:
在下行链路中,所述信源基站将该下行射频信号的另一部分通过耦合器连接到所述近端机MU前端,所述近端机前端将该下行射频信号引入所述第二时延调整装置;通过所述第二时延调整装置对该下行射频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延时Tbx,再进行后续处理后,发送到所述近端机MU进行电光信号转换,将光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到远端机RUx;
在上行链路中,通过所述远端机RUx接收上行射频信号,经过电光信号转换后把光信号通过光纤传给所述近端机MU;通过所述近端机MU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进入第二时延调整装置;通过所述第二时延调整装置进行预处理后,再延时Tbx,再进行后续处理后,发送到所述近端机MU;所述近端机MU通过所述耦合器将进行后续处理后的上行射频信号发送给所述信源基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包括:幅度调节、混频、低通滤波、模数转换和下变频处理;
所述后续处理包括:上变频、数模转换、低通滤波、混频和幅度调节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远端机RUx与所述近端机MU分别通过一条光纤直连。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监测到所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时延调整装置的状态异常时,将所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和所述第二时延调整装置切换到旁路模式,以控制所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和所述第二时延调整装置不再对所述上下行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和时延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与所述第二时延调整装置为规格相同的时延调整装置;在所述时延调整装置的接收端口和发送端口直接连接时,所述时延调整装置处于所述旁路模式;在所述时延调整装置的接收端口和发送端口通过射频模块、基带数字处理模块连接时,所述时延调整装置处于中继模式,以对接收到的上下行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和时延。
8.一种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系统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信源基站、耦合器的直通口、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和天线;所述第二通信链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所述信源基站、所述耦合器的耦合口、近端机MU、第二时延调整装置和下挂的若干远端机RUx;所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和第二时延调整装置通过TCP协议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时延调整装置用于计算时延设定值Tn减去自身时延值T0,得到时延调整值Ta;当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上下行射频信号时,将该上下行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延时Ta,再进行后续处理,并控制发送给所述耦合器的直通口或所述天线;以实现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传输时延调整;
所述第二时延调整装置用于计算时延设定值Tn减去自身时延值T0,并减去从所述近端机到对应远端机RUx之间信号传输的时间Tx,得到时延调整值Tbx;当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上下行射频信号时,将该上下行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延时Tbx,再进行后续处理,以发送给所述近端机MU或所述远端机RUx;以实现对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传输时延调整;
所述RUx表示下挂于所述近端机MU的第x个远端机,x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所述时延设定值Tn为从所述近端机MU发送射频信号到最远一台远端机Run接收到该射频信号需要消耗的时间。
9.一种时延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延调整装置包括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旁路功能模块、射频模块和基带数字处理模块;
所述旁路功能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用于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将接收端口与第一中继端口或第一旁路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将发送端口与第二中继端口或第二旁路端口连接;
所述射频模块包括增益衰减调节单元、第一混频器、第一低通滤波器、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第二低通滤波器、第二混频器、本地振荡器;
所述基带数字处理模块包括数字下变频单元、第一级信号处理单元、时延调整单元、第二级信号处理单元、数字上变频单元;
所述第一中继端口依次通过所述增益衰减调节单元、所述第一混频器、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器、所述模数转换器、所述数字下变频单元、所述第一级信号处理单元、所述时延调整单元、所述第二级信号处理单元、所述数字上变频单元、所述数模转换器、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器、所述第二混频器、所述增益衰减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中继端口连接;所述第一旁路端口与所述第二旁路端口连接。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
CN202211686532.6A 2022-12-27 2022-12-27 通信控制方法、系统、时延调整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2339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86532.6A CN116233925A (zh) 2022-12-27 2022-12-27 通信控制方法、系统、时延调整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86532.6A CN116233925A (zh) 2022-12-27 2022-12-27 通信控制方法、系统、时延调整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3925A true CN116233925A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73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86532.6A Pending CN116233925A (zh) 2022-12-27 2022-12-27 通信控制方法、系统、时延调整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3392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15412A (zh) * 2024-01-23 2024-02-27 南京典格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5g直放站系统的时延自调整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15412A (zh) * 2024-01-23 2024-02-27 南京典格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5g直放站系统的时延自调整方法
CN117615412B (zh) * 2024-01-23 2024-04-19 南京典格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5g直放站系统的时延自调整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1592B (zh) 使用数字滤波器和带阻滤波的频率捷变滤波器
US9813220B2 (en) Equipment for femtocell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1304279B (zh) 射频拉远装置及基站系统
CN105471490B (zh) 一种直放站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CN110740465A (zh) 多个无线通信装置共存的方法和系统
CN101877917A (zh) 射频拉远单元
KR20130103732A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운용되는 다중대역 라디오 장치 및 방법
CN112243578B (zh) 用于混合发射器的系统和方法
CN109547105B (zh) 一种实现mimo传输的通信设备
CN112532282B (zh) 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JPWO2010084553A1 (ja) 無線中継装置及び無線中継システム
CN102377027A (zh) 一种有源天线及校准有源天线的方法
CN116233925A (zh) 通信控制方法、系统、时延调整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110188413A1 (en) Wireless repeater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control of the same in a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CN102882573A (zh) 多输入多输出的信号传输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2243877B1 (ko) 헤드엔드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동기 검출 오류를 복구하는 방법
CN108833017B (zh) 单制式直放站系统及其信号兼容方法、装置
JP3909844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CN100531005C (zh) Td-scdma系统的中继放大方法及装置
EP2733976A1 (en)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ulti-input-multi-output signals
CN114915980B (zh) 基于无线变频的5g室内多路基站信号覆盖方法
CN214675198U (zh) 多频段无线扩展器和wifi通信系统
EP3982549A1 (en) Multi-antenna transceiver system for multi-band operation
CN114710179A (zh) 射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无线通信设备
CN105450250B (zh) 滤波装置、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