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33824A - 基于动态频谱共享的带宽分配方法、装置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基于动态频谱共享的带宽分配方法、装置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33824A
CN116233824A CN202111429701.3A CN202111429701A CN116233824A CN 116233824 A CN116233824 A CN 116233824A CN 202111429701 A CN202111429701 A CN 202111429701A CN 116233824 A CN116233824 A CN 1162338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width
communication mode
communication
frequency band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297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博文
谢伟良
张化
郭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2970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338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33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38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种基于动态频谱共享的带宽分配方法、装置和基站,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本公开的一种基于动态频谱共享DSS的带宽分配方法,包括: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能力信息确定具备第一带宽的新空口NR通信能力的终端作为目标终端;根据第一带宽的频带内的底噪分布情况或物理资源块PRB在邻区的占用分布情况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其中,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一带宽的NR通信模式或采用第二带宽的NR通信模式,第二带宽的NR通信的频带为第一带宽的NR通信的频带中不分配给LTE通信的频带;根据目标NR通信模式调整目标终端的通信模式,从而提高终端带宽分配的灵活度和自适应的调节能力,提高对终端的服务性能。

Description

基于动态频谱共享的带宽分配方法、装置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动态频谱共享的带宽分配方法、装置和基站。
背景技术
5G网络已经进入大规模部署部署阶段,随着5G网络快速建设并投入使用,初期巨额的建设成本以及持续高昂的电费支出让运营商进退维谷。面对5G建设初期,用户数目较少以及未明确的盈利增长点,一方面运营商致力于通过基站休眠等手段降低5G基站功耗,另一方面,运营商也在寻求优质的低频段对5G进行广覆盖。然而,目前优质的低频资源基本都被2、3、4G所覆盖,频谱方面除了新增频谱,运营商只能重耕已有频谱用于5G。如果将LTE所占频谱全部NR化,只能在清频后再使用,而5G初期NR终端较少,导致频谱资源浪费,同时使得原有4G网络负荷加重。
DSS(Dynamic Spectrum Sharing,动态频谱共享)技术在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有余量的情况下动态引入了NR(New Radio,新空口),NR与LTE频谱比例随用户接入动态调整。DSS可以满足初期5G用户的接入,同时保障现网4G用户的体验,有助于4G用户向5G的平滑演进,充分利用频谱资源,提升频谱使用效率,节省网络建设投资。
频谱共享可以通过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实现。静态频谱共享,指在同一频段内为不同制式的技术(比如4G和5G)分别提供专用的载波。这种方式“简单透明”,但频谱利用率较低。动态频谱共享,指在同一频段内为不同制式的技术动态、灵活的分配频谱资源。这种方式可提升频谱效率,且利于4G和5G之间平滑演进。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在于提高DSS下带宽分配的自适应调节能力,提高对终端的服务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基于DSS的带宽分配方法,包括: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能力信息确定具备第一带宽的NR通信能力的终端作为目标终端,其中第一带宽大于动态频谱共享的LTE通信的带宽,第一带宽的NR通信的频带包括LTE通信的频带;根据第一带宽的频带内的底噪分布情况或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在邻区的占用分布情况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其中,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一带宽的NR通信模式或采用第二带宽的NR通信模式,第二带宽的NR通信的频带为第一带宽的NR通信的频带中不分配给LTE通信的频带;根据目标NR通信模式调整目标终端的通信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DSS的带宽分配方法还包括: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能力确定不具备第一带宽的NR通信能力、具备第二带宽的NR通信能力的终端,并设置确定的终端采用第二带宽的NR通信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宽为40M,第二带宽为20M。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带宽的频带内的底噪分布情况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包括:确定第一带宽的频段的平均背景噪声,作为第一噪声;确定第二带宽的频段的平均背景噪声,作为第二噪声;在第一噪声小于第二噪声的情况下,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一带宽的NR通信模式;在第一噪声大于第二噪声的情况下,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二带宽的NR通信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带宽的频带内的PRB在邻区的占用分布情况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包括:通过基站间的交互接口,获取当前基站的邻区基站对于第一带宽的频段的PRB占用率,作为第一占用率;通过基站间的交互接口,获取当前基站的邻区基站对于第二带宽的频段的PRB占用率,作为第二占用率;在第一占用率小于第二占用率的情况下,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一带宽的NR通信模式;在第一占用率大于第二占用率的情况下,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二带宽的NR通信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带宽的频带内的底噪分布情况和PRB在邻区的占用分布情况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包括:确定第一带宽的频段的平均背景噪声,作为第一噪声;确定第二带宽的频段的平均背景噪声,作为第二噪声;通过基站间的交互接口,获取当前基站的邻区基站对于第一带宽的频段的PRB占用率,作为第一占用率;通过基站间的交互接口,获取当前基站的邻区基站对于第二带宽的频段的PRB占用率,作为第二占用率;根据第一噪声与第二噪声的大小关系、第一占用率与第二占用率的大小关系,以及噪声分布情况的权重和PRB占用情况的权重,确定第一带宽的评估值和第二带宽的评估值;在第一带宽的评估值小于第二带宽的评估值的情况下,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一带宽的NR通信模式;在第一带宽的评估值大于第二带宽的评估值的情况下,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二带宽的NR通信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DSS的带宽分配方法还包括:在根据第一带宽的频带内的底噪分布情况或PRB在邻区的占用分布情况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在第一带宽的频带的服务质量与在第二带宽的频带的服务质量的差的绝对值在预定范围内时,保持终端的当前通信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DSS的带宽分配方法还包括:当计时器计时达到预定时长时,触发执行根据第一带宽的频带内的底噪分布情况或物理资源块PRB在邻区的占用分布情况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的操作;计时器归零并重新计时。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基于DSS的带宽分配装置,包括:能力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终端上报的能力信息确定具备第一带宽的NR通信能力的终端作为目标终端,其中第一带宽大于动态频谱共享的LTE通信的带宽,第一带宽的NR通信的频带包括LTE通信的频带;目标模式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第一带宽的频带内的底噪分布情况或PRB在邻区的占用分布情况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其中,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一带宽的NR通信模式或采用第二带宽的NR通信模式,第二带宽的NR通信的频带为第一带宽的NR通信的频带中不分配给LTE通信的频带;模式设置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目标NR通信模式调整目标终端的通信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能力确定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终端上报的能力确定不具备第一带宽的NR通信能力、具备第二带宽的NR通信能力的终端;模式设置单元还被配置为设置具备第一带宽的NR通信能力、具备第二带宽的NR通信能力的终端采用第二带宽的NR通信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DSS的带宽分配装置还包括计时器,被配置为当计时达到预定时长时,触发能力确定单元,并归零且重新计时。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基于DSS的带宽分配装置,包括:存储器;以及耦接至存储器的处理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存储器的指令执行上文中任意一种基于DSS的带宽分配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文中任意一种基于DSS的带宽分配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基站,包括:上文中任意一种基于DSS的带宽分配装置;和天线,被配置为向终端发送下行信号,接收来自终端的上行信号。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的基于DSS的带宽分配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的基于DSS的带宽分配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的基于DSS的带宽分配装置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的基于DSS的带宽分配装置的又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的基站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发明人发现,在“大包小”(NR带宽大于LTE带宽)的DSS中,当邻区20M LTE基站的负载较高、干扰较大时,40M NR终端的上下行吞吐量将受到更大的影响。由于40M NR PDSCH在40M带宽内只能采用一套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与编码策略)参数,在邻站干扰下只能作MCS降阶处理,而20M NR MCS由于无干扰,阶数可以很高,因此可能存在40M NR吞吐不如20M NR的情况。
本公开的基于DSS的带宽分配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在步骤110中,基站获取终端的能力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在接入网络后主动上报自身的能力信息,或在基站间切换时再次上报自身的能力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可以主动向终端发送能力信息请求,终端反馈自身的能力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的能力信息可以包括终端是否支持NR通信能力,以及终端是否支持第一带宽的NR通信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宽可以指全带宽,第二带宽为NR的独占带宽,全带宽包括NR与LTE的共享带宽和NR的独占带宽两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宽的宽度为40M,第二带宽的宽度为20M。
在步骤120中,根据终端上报的能力信息确定NR终端是否具备第一带宽NR通信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终端上报的能力信息筛选出支持NR通信能力的终端,进一步从中筛选出支持第一带宽NR通信能力的终端。
若终端为具备第一带宽NR通信能力的带宽,则执行步骤130;若确定终端支持NR通信能力,但不支持第一带宽NR通信能力,则终端仅能够使用NR独占频段,执行步骤160。
在步骤130中,确定终端为执行后续处理的目标终端,执行步骤140。
在步骤140中,根据第一带宽的频带内的底噪(背景噪声)分布情况或PRB在邻区的占用分布情况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进而执行步骤15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带宽的频带内的底噪分布情况包括:在第二带宽的平均底噪,以及第一带宽的平均底噪;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宽的频带内的PRB在邻区的占用分布情况包括邻区对第一带宽的PRB占用率和邻区在第二带宽的PRB占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的策略为:根据选择平均底噪较小或PRB被邻区占用比例较小的一种方式,以便提高当前小区的NR终端通信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以预定频率执行步骤140,从而对于底噪分布和PRB占用情况的把握能够更具时效性,进而及时更改NR终端采用的通信模式,进一步提高终端带宽分配的自适应程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基站设置计时器,从0开始计时,当计时达到预定时长时,触发执行步骤140,进而计时器归零并重新计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根据第一带宽的频带内的底噪分布情况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例如,确定第一带宽的频段的平均背景噪声,作为第一噪声Nb,并确定第二带宽的频段的平均背景噪声,作为第二噪声Ns;若Nb<Ns,则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一带宽的NR通信模式;若Nb>Ns,则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二带宽的NR通信模式,放弃采用全带宽的通信方式,仅使用NR独占频段。在一些实施例中,若Nb=Ns,则保持终端当前的通信模式不变。通过这样的方法,无需通过基站间的交互,利用基站的探测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降低基站间的通信负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根据第一带宽的频带内的PRB在邻区的占用分布情况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例如通过基站间的交互接口Xn,获取当前基站的邻区基站对于第一带宽的频段的PRB占用率,作为第一占用率Pb,以及当前基站的邻区基站对于第二带宽的频段的PRB占用率,作为第二占用率Ps;若Pb<Ps,则推测邻区的LTE通信对当前小区的干扰较小,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一带宽的NR通信模式;若Pb>Ps,则推测邻区的LTE通信会对当前小区造成较大干扰,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二带宽的NR通信模式,放弃采用全带宽的通信方式,仅使用NR独占频段。在一些实施例中,若Pb=Ps,则保持终端当前的通信模式不变。通过这样的方法,无需实时探测,通过基站间的信令交互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降低环境探测带来的资源消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结合第一带宽的频带内的底噪分布情况和PRB在邻区的占用分布情况,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例如,分别设置平均底噪的权重A和平均占用率的权重B,根据Nb和Pb确定第一带宽的评估值Vb=ANb+BPb,根据Ns和Ps确定第一带宽的评估值Vs=ANs+BPs。若Vb<Vs,则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一带宽的NR通信模式;若Vb>Vs,则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二带宽的NR通信模式。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综合底噪和PRB利用率两方面的因素,提高自适应调节的准确度,提高终端的通信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终端通信模式的过于频繁的切换,提高稳定性,可以在第一带宽的频带的服务质量与在第二带宽的频带的服务质量的差的绝对值在预定范围内时,保持终端的当前通信模式。服务质量可以通过上文中提到的平均底噪或PRB在邻区的占用率中的至少一种来评估。以平均底噪为例,若|Nb-Ns|≤以平均底噪为服务质量标准的阈值,则保持终端当前的通信模式不变,否则,按照Nb与Ns的大小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
在步骤150中,根据目标NR通信模式调整目标终端的通信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一带宽的NR通信模式或采用第二带宽的NR通信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NR通信模式为全带宽的NR通信模式或采用NR独占带宽的NR通信模式。
在步骤160中,设置终端运行采用第二带宽的NR通信模式。
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能够根据网络资源情况调节终端的NR通信模式,与对于支持40M大带宽的NR终端使用40M,仅支持20M带宽的终端使用20M带宽的方式相比,提高了终端带宽分配的灵活度和自适应的调节能力,从而提高对终端的服务性能。
本公开的基于DSS的带宽分配装置200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能力确定单元210能够获取终端的能力信息,并根据终端上报的能力信息确定NR终端是否具备第一带宽NR通信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终端上报的能力信息筛选出支持NR通信能力的终端,进一步从中筛选出支持第一带宽NR通信能力的终端。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在接入网络后主动上报自身的能力信息,或在基站间切换时再次上报自身的能力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可以主动向终端发送能力信息请求,终端反馈自身的能力信息。
目标模式确定单元220能够根据第一带宽的频带内的底噪(背景噪声)分布情况或PRB在邻区的占用分布情况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模式确定单元220可以通过上文步骤140中任意一种方式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
模式调整单元230能够根据目标NR通信模式调整目标终端的通信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一带宽的NR通信模式或采用第二带宽的NR通信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NR通信模式为全带宽的NR通信模式或采用NR独占带宽的NR通信模式。
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能够根据网络资源情况调节终端的NR通信模式,提高了终端带宽分配的灵活度和与环境自适应的调节能力,从而提高对终端的服务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基于DSS的带宽分配装置还可以包括计时器240,能够从0开始计时,当计时达到预定时长时,触发目标模式确定单元220重新根据当前的数据运行,进而计时器归零并重新计时,从而根据底噪、邻区PRB占用情况及时更改NR终端采用的通信模式,进一步提高终端带宽分配的自适应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能力确定单元210能够在根据终端上报的能力确定不具备第一带宽的NR通信能力、具备第二带宽的NR通信能力的终端的情况下,触发模式设置单元230设置终端配置为采用第二带宽的NR通信模式,从而确保不支持第一带宽的NR通信的终端得到对应的服务,提高兼容性。
本公开基于DSS的带宽分配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基于DSS的带宽分配装置包括存储器301和处理器302。其中:存储器301可以是磁盘、闪存或其它任何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器用于存储上文中基于DSS的带宽分配方法的对应实施例中的指令。处理器302耦接至存储器301,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施,例如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该处理器302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能够提高终端带宽分配的灵活度和自适应的调节能力,从而提高对终端的服务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如图4所示,基于DSS的带宽分配装置400包括存储器401和处理器402。处理器402通过BUS总线403耦合至存储器401。该基于DSS的带宽分配装置400还可以通过存储接口404连接至外部存储装置405以便调用外部数据,还可以通过网络接口406连接至网络或者另外一台计算机系统(未标出)。此处不再进行详细介绍。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存储器存储数据指令,再通过处理器处理上述指令,能够提高终端带宽分配的灵活度和自适应的调节能力,从而提高对终端的服务性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基于DSS的带宽分配方法对应实施例中的方法的步骤。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非瞬时性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公开的基站50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
基于DSS的带宽分配装置51可以为上文中提到的任意一种。基站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52,能够向终端发送下行信号,以及接收来自终端的上行信号。
上述实施例中的基站能够根据网络资源情况调节终端的NR通信模式,提高了终端带宽分配的灵活度和自适应的调节能力,从而提高对终端的服务性能。
本公开是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可能以许多方式来实现本公开的方法以及装置。例如,可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软件、硬件、固件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本公开的方法以及装置。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的上述顺序仅是为了进行说明,本公开的方法的步骤不限于以上具体描述的顺序,除非以其它方式特别说明。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将本公开实施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这些程序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本公开的方法的机器可读指令。因而,本公开还覆盖存储用于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公开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4)

1.一种基于动态频谱共享的带宽分配方法,包括:
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能力信息确定具备第一带宽的新空口NR通信能力的终端作为目标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带宽大于动态频谱共享DSS的长期演进LTE通信的带宽,所述第一带宽的NR通信的频带包括所述LTE通信的频带;
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频带内的底噪分布情况或物理资源块PRB在邻区的占用分布情况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其中,所述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一带宽的NR通信模式或采用第二带宽的NR通信模式,所述第二带宽的NR通信的频带为所述第一带宽的NR通信的频带中不分配给所述LTE通信的频带;
根据所述目标NR通信模式调整所述目标终端的通信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能力确定不具备第一带宽的NR通信能力、具备第二带宽的NR通信能力的终端,并设置确定的终端采用第二带宽的NR通信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带宽为40M,所述第二带宽为2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频带内的底噪分布情况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带宽的频段的平均背景噪声,作为第一噪声;
确定所述第二带宽的频段的平均背景噪声,作为第二噪声;
在所述第一噪声小于所述第二噪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一带宽的NR通信模式;
在所述第一噪声大于所述第二噪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二带宽的NR通信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频带内的PRB在邻区的占用分布情况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包括:
通过基站间的交互接口,获取当前基站的邻区基站对于所述第一带宽的频段的PRB占用率,作为第一占用率;
通过基站间的交互接口,获取当前基站的邻区基站对于所述第二带宽的频段的PRB占用率,作为第二占用率;
在所述第一占用率小于所述第二占用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一带宽的NR通信模式;
在所述第一占用率大于所述第二占用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二带宽的NR通信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频带内的底噪分布情况和PRB在邻区的占用分布情况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带宽的频段的平均背景噪声,作为第一噪声;
确定所述第二带宽的频段的平均背景噪声,作为第二噪声;
通过基站间的交互接口,获取当前基站的邻区基站对于所述第一带宽的频段的PRB占用率,作为第一占用率;
通过基站间的交互接口,获取当前基站的邻区基站对于所述第二带宽的频段的PRB占用率,作为第二占用率;
根据所述第一噪声与所述第二噪声的大小关系、所述第一占用率与所述第二占用率的大小关系,以及噪声分布情况的权重和PRB占用情况的权重,确定所述第一带宽的评估值和所述第二带宽的评估值;
在所述第一带宽的评估值小于所述第二带宽的评估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一带宽的NR通信模式;
在所述第一带宽的评估值大于所述第二带宽的评估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二带宽的NR通信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频带内的底噪分布情况或物理资源块PRB在邻区的占用分布情况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在所述第一带宽的频带的服务质量与在所述第二带宽的频带的服务质量的差的绝对值在预定范围内时,保持终端的当前通信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计时器计时达到预定时长时,触发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频带内的底噪分布情况或物理资源块PRB在邻区的占用分布情况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的操作;
所述计时器归零并重新计时。
9.一种基于动态频谱共享的带宽分配装置,包括:
能力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终端上报的能力信息确定具备第一带宽的新空口NR通信能力的终端作为目标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带宽大于动态频谱共享DSS的长期演进LTE通信的带宽,所述第一带宽的NR通信的频带包括所述LTE通信的频带;
目标模式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频带内的底噪分布情况或物理资源块PRB在邻区的占用分布情况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目标NR通信模式,其中,所述目标NR通信模式为采用第一带宽的NR通信模式或采用第二带宽的NR通信模式,所述第二带宽的NR通信的频带为所述第一带宽的NR通信的频带中不分配给所述LTE通信的频带;
模式设置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NR通信模式调整所述目标终端的通信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能力确定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终端上报的能力确定不具备第一带宽的NR通信能力、具备第二带宽的NR通信能力的终端;
所述模式设置单元还被配置为设置具备第一带宽的NR通信能力、具备第二带宽的NR通信能力的终端采用第二带宽的NR通信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还包括计时器,被配置为当计时达到预定时长时,触发所述能力确定单元,并归零且重新计时。
12.一种基于动态频谱共享的带宽分配装置,包括:
存储器;以及
耦接至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的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4.一种基站,包括:
权利要求9~12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动态频谱共享的带宽分配装置;和
天线,被配置为向终端发送下行信号,接收来自终端的上行信号。
CN202111429701.3A 2021-11-29 2021-11-29 基于动态频谱共享的带宽分配方法、装置和基站 Pending CN1162338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9701.3A CN116233824A (zh) 2021-11-29 2021-11-29 基于动态频谱共享的带宽分配方法、装置和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9701.3A CN116233824A (zh) 2021-11-29 2021-11-29 基于动态频谱共享的带宽分配方法、装置和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3824A true CN116233824A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71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29701.3A Pending CN116233824A (zh) 2021-11-29 2021-11-29 基于动态频谱共享的带宽分配方法、装置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3382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76586B2 (en) Sub-frame configuration in cellular system
US8891467B2 (en) Dynamic bandwidth adjustment in flexible bandwidth systems
US8885507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5512476B2 (ja) セル間干渉協調方法及び基地局
WO2014101072A1 (zh) 频谱资源共享方法及基站
CN106793047B (zh)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基站
JP2012521691A (ja)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の実施方法及び基地局
WO2010112085A1 (en) Dynamic load control for downlink signaling channels
US9398547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power sharing in a base station
US11432113B2 (en) Base st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918287A (zh) 一种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03209472A (zh) 一种进行协作调度小区间上行干扰协调的方法及系统
JP2010147906A (ja) 混雑度に応じた異種無線システムの切替方法、無線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55783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6233824A (zh) 基于动态频谱共享的带宽分配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11245534A (zh) 上行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4040417A (zh) 基于动态频谱共享的带宽分配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9548148A (zh) 基站资源调配方法、支持和不支持eMTC的基站及组网系统
CN111836351B (zh) 一种功率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932741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基站
EP2782390B1 (en) Cell handover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N106304367B (zh) 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及装置
CN106714203B (zh) 一种速率预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211092B (zh) 一种集群通信系统小区频带资源分配的方法及基站
CN106714224B (zh) 一种速率预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