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27840A - 智能排班方法、装置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智能排班方法、装置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27840A
CN116227840A CN202211736285.6A CN202211736285A CN116227840A CN 116227840 A CN116227840 A CN 116227840A CN 202211736285 A CN202211736285 A CN 202211736285A CN 116227840 A CN116227840 A CN 1162278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heduling
shift
post
staff
perso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362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雷
熊新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hai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henzhen Xinghai I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hai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henzhen Xinghai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hai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henzhen Xinghai I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hai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362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278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27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278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6Sequencing of tasks or 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16Real estate
    • G06Q50/163Real estate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排班方法、装置及介质,智能排班方法包括步骤:设置岗位需求,所述岗位需求包括岗位数量和人员要求;采集员工数据;将所述岗位需求与所述员工数据进行匹配运算,获得合适的岗位人员;对所述岗位人员进行排班,获得排班人员的排班结果;验证所述排班结果;将所述排班结果通知给所述排班人员。利用本发明方案,通过设置岗位需求,采集员工数据,将岗位需求与员工数据进行匹配运算,获得合适的岗位人员,并对岗位人员进行排班,获得排班人员的排班结果,验证排班结果并通知给排班人员,最终实现岗位的自动匹配和智能排班,从而提升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智能排班方法、装置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排班方法、装置及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公司员工排班,一般是使用excel表格按月进行人工编制,每个月会修改该excel表格,生成下个月的排班数据。由于全部采用人工管理,在人员录入、匹配、更换、调班时都会出现很多琐碎的人工操作,一方面导致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由于与不同的人员进行交互,仅靠人工进行审核和修改,不能做到端到端的闭环,也会导致很多错误的产生。
进一步地,在岗位众多、人员众多的物业管理系统,如果排班使用上述的人工操作,将会导致更高的错误率和更低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排班方法、装置及介质,旨在解决以上所述的物业管理系统中人工排班导致效率低下、错误率偏高的问题。
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排班方法,包括步骤:
S10:设置岗位需求,岗位需求包括岗位数量和人员要求;
S20:采集员工数据;
S30:将岗位需求与员工数据进行匹配运算,获得合适的岗位人员;
S40:对岗位人员进行排班,获得排班人员的排班结果;
S50:验证排班结果;
S60:将排班结果通知给排班人员。
进一步地,步骤S40还包括:
S401:判断岗位人员的数量是否满足岗位数量,获得判断结果;
S402:若判断结果为不满足或者正好满足,将岗位人员全部排入班次;
S403:若判断结果为存在冗余,将岗位人员随机排班或轮流排班。
进一步地,步骤S401还包括:
S4011:确定排班日期;
S4012:在岗位人员中删除在排班日期休假的人员。
进一步地,步骤S50包括:
S501:验证排班结果是否合规;
S502:若不合规,则手动调整,并重新执行步骤S501。
进一步地,在步骤S60之后,智能排班方法还包括:
S70:根据排班人员的调班请求,重新排班。
进一步地,步骤S70还包括:
S701:接收排班人员的调班请求,查询并反馈可调班人员;
S702:根据排班人员选中的可调班人员,重新排班。
进一步地,在步骤S60之后,智能排班方法还包括:
S80:根据生成的排班结果,产生排班人员的打卡记录表。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排班装置,包括:
岗位需求设置模块、员工数据采集模块、匹配模块、排班模块、验证模块、验证规则设置模块、通知模块;
其中,岗位需求设置模块用于设置岗位的需求,包括岗位的自身属性、岗位数量、人员要求等;
员工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员工数据,包括主观类数据,客观类的一般数据,以及客观的个性化的个人数据等;
匹配模块用于将岗位需求与员工数据进行匹配运算,获得合适的岗位人员;
排班模块用于对岗位人员进行排班,获得排班人员的排班结果;
验证模块用于验证排班结果;
验证规则设置模块用于设置不同的验证规则,验证模块根据验证规则依次执行验证操作;
通知模块用于将排班结果通知给岗位人员。
优选地,验证规则包括:排班结果是否合规。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上任一项的智能排班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发明方案,通过设置岗位需求,采集员工数据,将岗位需求与员工数据进行匹配运算,获得合适的岗位人员,并对岗位人员进行排班,获得排班人员的排班结果,验证排班结果并通知给排班人员,最终实现岗位的自动匹配和智能排班,从而提升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排班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排班方法子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排班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排班方法子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排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数据表的设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排班方法,包括步骤:
S10:设置岗位需求,所述岗位需求包括岗位数量和人员要求;
S20:采集员工数据;
S30:将岗位需求与员工数据进行匹配运算,获得合适的岗位人员;
S40:对岗位人员进行排班,获得排班人员的排班结果;
S50:验证所述排班结果;
S60:将所述排班结果通知给排班人员。
具体地,步骤S10中的岗位需求还包括本岗位的一些自身属性,例如:地区、岗位类型、工作时段、工资等级等。
所述地区包括省份、城市、小区名称、具体区域,其中具体区域包括领班、消防检查、门岗、大堂、巡逻等。
所述岗位类型根据具体区域进行划分,例如门岗区域包括接待岗和普通岗。
所述工作时段包括白班、夜班,进一步还可以包括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是否跨天,工作频次等。
所述工资等级主要根据不同的工资数额进行划分。
进一步地,岗位需求中的人员要求包括:
着装要求、员工来源、技能标签、辛苦值、压力值等。
其中,员工来源可以根据不同员工性质进行划分,例如:主责员工和替补员工。
进一步地,步骤S20中的员工数据包括主观类的数据,例如:
工作能力、健康状况、表达力、形象、有无工作经验等。
进一步地,所述员工数据还包括客观的一般数据,例如:
部门、姓名、电话、密码、头像、职位、职级、状态、身份证、工作起始日、评价等。
进一步地,所述员工数据还包括客观的个人数据,这种相对于以上的一般数据要更为个性化,例如:
性别、年龄、普通话等级、其他行业职业证书等。
进一步地,对于步骤S30:根据人员要求与员工数据的匹配度,筛选出合适的岗位人员,还包括将上述的岗位自身的一些属性和人员要求,与上述的员工数据进行综合匹配,自动筛选出对应的岗位人员。
具体地,当某一岗位的自身属性中的地区在广州时,若某员工归属地为深圳,则该名员工就不能被筛选为对应的岗位人员。
又例如,当某一岗位的人员要求中的技能标签要求普通话水平为二乙,则对应的员工数据中拥有普通话等级为二乙以上的员工将被筛选出来。
进一步地,匹配的程度可以进行分级,不同的岗位属性和人员要求的匹配程度的权重不同,最终通过计算得到加权均值,用以筛选出更适合的岗位人员。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方法,一方面,利用本发明方案,通过设置岗位需求,采集员工数据,将岗位需求与员工数据进行匹配运算,获得合适的岗位人员,并对岗位人员进行排班,获得排班人员的排班结果。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岗位和员工的匹配度无法自动确定,需要手动记录分析员工特征进行合适的排班的问题。
另一方面,本发明方案还验证排班结果并通知给排班人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班后无法对现有排班的合理性进行预估的问题,同时利用自动化通知方式,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步骤S40还包括:
S401:判断所述岗位人员的数量是否满足岗位数量,获得判断结果;
S402:若判断结果为不满足或者正好满足,将岗位人员全部排入班次;
S403:若判断结果为存在冗余,将岗位人员随机排班或轮流排班。
具体地,当不满足或者正好满足时,这些岗位人员每天都要上班。而当存在冗余时,这些岗位人员可以轮流上班,例如对于一个月30天的情况,若有6个岗位,对应有12个岗位人员,则每天的排班可以是随机从12个岗位人员中选出,即随机排班;也可以是按顺序轮流选出,及轮流排班。轮流排班时,可以是第一天上班人员为编号为1-6的岗位人员,第二天上班人员为编号为7-12的岗位人员,第三天上班的人员和第一天一样,为1-6的岗位人员,第四天上班的人员和第二天一样,为7-12的岗位人员,依次类推。轮流排班可以保证所有人在一个月内的值班天数一致,而随机排班则可能不一致。
进一步地,参考图4,步骤S401还包括:
S4011:确定排班日期;
S4012:在所述岗位人员中删除在所述排班日期休假的人员。
进一步地,步骤S402还包括:
S4021:当所述判断结果为不满足时,从可调配的岗位员工中补足差额,差额的计算方式为:差额=岗位数量-岗位人员。
可调配的岗位员工可以是本部门内部的替补人员或者其他兼职人员等。
当差额数量过大,例如超过本部门可调配的人员数量,则产生告警,提示排班人员进行人工识别和调配。例如重新设置岗位需求,或者提供手动录入新的岗位人员的入口。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方案,可以自动计算岗位数量和岗位人员的匹配程度,并针对不同的匹配程度进行不同的排班方式,进一步提升排班的效率和合理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岗位需要的员工数量和实际员工数量不匹配的时候,无法合理的对员工进行排班的问题。
进一步地,步骤S50包括:
S501:验证所述排班结果是否合规;
S502:若不合规,则手动调整,并重新执行步骤S501。
合规的验证内容还包括:岗位人员的最小工作时间、最大工作时间是否符合劳动法规定等,进一步地,不同的工作类别可能对应不同的法律法规,具体可以根据需求制定。
进一步地,步骤S50包括:
S503:验证所述排班结果是否满足部门成本预算;
S504:若不满足,则手动调整,并重新执行步骤S503。
具体地,验证时还包括:计算排班后的用工成本,并与部门成本预算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进行呈现和提醒,包括弹出对话框、上传附件、发送邮件和信息等。
进一步地,步骤S50包括:
S503:验证所述排班结果是否满足部门用工规则;
S504:若不满足,则手动调整,并重新执行步骤S503。
具体地,部门用工规则还包括:员工需求数量、用工时段、岗位必要的证书等。不同的部门可能对应不同用工规则,具体可以根据需求制定。
进一步地,步骤S50中的验证内容还可以包括其他根据场景需求增加的规则。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方案,根据不同使用场景增加验证的规则,可以进一步地保证排班结果的合理性,使得排班符合劳动法规,且更利于部门成本预算控制等。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步骤S60之后,智能排班方法还包括:
S70:根据排班人员的调班请求,重新排班。
进一步地,步骤S70还包括:
S701:接收排班人员的调班请求,查询并反馈可调班人员;
S702:根据排班人员选中的可调班人员,重新排班。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方案,可以实时查询并反馈可调班人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现调班的时候,无法预测当前员工是否有可替换人员的问题,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提升排班效率,优化了调班流程。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步骤S60之后,智能排班方法还包括:
S80:根据生成的排班结果,产生排班人员的打卡记录表。
该打卡记录表可用于跟踪和管理员工的考勤。例如,打卡记录表包括:岗位、排班计划、排班时间、工作开始时间、工作结束时间等。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排班装置,包括:
岗位需求设置模块101、员工数据采集模块102、匹配模块103、排班模块105、验证模块106、验证规则设置模块107、通知模块104。
其中,岗位需求设置模块101用于设置岗位的需求,包括岗位的自身属性、岗位数量、人员要求等;
员工数据采集模块102用于采集员工数据,包括主观类数据,客观类的一般数据,以及客观的个性化的个人数据等。
匹配模块103用于将岗位需求与员工数据进行匹配运算,获得合适的岗位人员;
排班模块105用于对岗位人员进行排班,获得排班人员的排班结果;
验证模块106用于验证所述排班结果;
验证规则设置模块107用于设置不同的验证规则;
通知模块104用于将排班结果通知给岗位人员。
优选地,验证规则包括:排班结果是否合规。
优选地,验证规则还包括:排班结果是否满足部门成本预算。
优选地,验证规则还包括:排班结果是否满足部门用工规则。
利用本发明的智能排班装置,可以自动计算岗位数量和岗位人员的匹配程度,并针对不同的匹配程度进行不同的排班方式,并对排班结果进行验证,保证排班结果的合理性,及时通知给岗位人员,进一步提升排班的效率。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上的智能排班方法的步骤。
具体参考图6,在实际应用中,图6为本发明智能排班方法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该硬件运行环境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设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智能排班方法运行的硬件结构并不构成对智能排班方法运行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6所示,作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智能排班程序。其中,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程序,支持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智能排班程序以及其他程序或软件的运行;网络通信模块用于管理和控制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模块用于管理和控制用户接口1003。
在图6所示的硬件结构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智能排班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S10:设置岗位需求,所述岗位需求包括岗位数量和人员要求;
S20:采集员工数据;
S30:将岗位需求与员工数据进行匹配运算,获得合适的岗位人员;
S40:对岗位人员进行排班,获得排班人员的排班结果;
S50:验证所述排班结果;
S60:将所述排班结果通知给排班人员。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步骤S40还包括:
S401:判断所述岗位人员的数量是否满足岗位数量,获得判断结果;
S402:若判断结果为不满足或者正好满足,将岗位人员全部排入班次;
S403:若判断结果为存在冗余,将岗位人员随机排班或轮流排班。
进一步地,参考图4,步骤S401还包括:
S4011:确定排班日期;
S4012:在所述岗位人员中删除在所述排班日期休假的人员。
进一步地,步骤S402还包括:
S4021:当所述判断结果为不满足时,从可调配的岗位员工中补足差额,差额的计算方式为:差额=岗位数量-岗位人员。
进一步地,步骤S50包括:
S501:验证所述排班结果是否合规;
S502:若不合规,则手动调整,并重新执行步骤S501。
进一步地,步骤S50包括:
S503:验证所述排班结果是否满足部门成本预算;
S504:若不满足,则手动调整,并重新执行步骤S503。
进一步地,步骤S50包括:
S503:验证所述排班结果是否满足部门用工规则;
S504:若不满足,则手动调整,并重新执行步骤S503。
进一步地,步骤S50中的验证内容还可以包括其他根据场景需求增加的规则。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步骤S60之后,智能排班方法还包括:
S70:根据排班人员的调班请求,重新排班。
进一步地,步骤S70还包括:
S701:接收排班人员的调班请求,查询并反馈可调班人员;
S702:根据排班人员选中的可调班人员,重新排班。
进一步地,在步骤S60之后,智能排班方法还包括:
S80:根据生成的排班结果,产生排班人员的打卡记录表。
进一步地,本申请智能排班方法实施例可以在客户端的设备系统上运行。客户端可以是台式机、移动终端或平板上运行的客户端软件,客户端软件运行时产生人机交互界面,用户可以利用人机接口比如触摸屏、鼠标、键盘等设备在人机交互界面上进行操作。本实施例中客户端软件作为运行本申请智能排班方法的执行主体。
在步骤S10执行前,用户通过人机接口开启客户端软件,开启客户端软件后可以自动生成用于人机交互的智能排班交互界面,方便用户通过该界面发出指令。
进一步地,不同类型用户进入智能排班交互界面后可进行的相关操作可以不同,具体可以参见如下步骤:
响应于用户进行验证通过,在智能排班交互界面显示与用户权限匹配的内容及其对应的操作项。
服务器对用户登录进行验证,响应于验证通过,用户可以进入到智能排班交互界面,对设置岗位需求、采集员工数据、匹配、排班、验证排班、通知排班结果的内容都可以设置权限以便指定人员才能进行对对设置岗位需求、采集员工数据、匹配、排班、验证排班、通知排班结果的内容对应进行操作。
进一步地,参考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数据表的设计图。
其中,包括:
1、岗位表schedule_term及表征岗位自身属性和人员要求等的相应子表;
2、员工数据表company_staff及表征员工数据的主管或客观特征的的相应子表;
3、用户角色表role及表征用户不同权限的相应子表。
4、根据匹配结果进行排班的排班计划表fw_schedule_plan_001及相应子表。
根据以上各数据表进行数据的编排和处理,相应地完成以上所述方法中的人机交互界面呈现和响应用户的操作。
综上所述,本申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方面,利用本发明方案,通过设置岗位需求,采集员工数据,将岗位需求与员工数据进行匹配运算,获得合适的岗位人员,并对岗位人员进行排班,获得排班人员的排班结果。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岗位和员工的匹配度无法自动确定,需要手动记录分析员工特征进行合适的排班的问题。
另一方面,本发明方案还验证排班结果并通知给排班人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班后无法对现有排班的合理性进行预估的问题,同时利用自动化通知方式,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进一步地,可以自动计算岗位数量和岗位人员的匹配程度,并针对不同的匹配程度进行不同的排班方式,进一步提升排班的效率和合理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岗位需要的员工数量和实际员工数量不匹配的时候,无法合理的对员工进行排班的问题。
进一步地,根据不同使用场景增加验证的规则,可以进一步地保证排班结果的合理性,使得排班符合劳动法规,且更利于部门成本预算控制等。
进一步地,可以实时查询并反馈可调班人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现调班的时候,无法预测当前员工是否有可替换人员的问题,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提升排班效率,优化了调班流程。
进一步地,可以智能监督打卡,提升监督效率。
进一步地,可以自动计算岗位数量和岗位人员的匹配程度,并针对不同的匹配程度进行不同的排班方式,并对排班结果进行验证,保证排班结果的合理性,及时通知给岗位人员,进一步提升排班的效率。
进一步地,通过提供人机交互界面,方便用户操作。
进一步地,通过用户角色管理,根据权限区分界面呈现内容,从而实现不同身份人员的操作管理。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排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0:设置岗位需求,所述岗位需求包括岗位数量和人员要求;
S20:采集员工数据;
S30:将所述岗位需求与所述员工数据进行匹配运算,获得合适的岗位人员;
S40:对所述岗位人员进行排班,获得排班人员的排班结果;
S50:验证所述排班结果;
S60:将所述排班结果通知给所述排班人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排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0还包括:
S401:判断所述岗位人员的数量是否满足岗位数量,获得判断结果;
S402:若所述判断结果为不满足或者正好满足,将所述岗位人员全部排入班次;
S403:若所述判断结果为存在冗余,将所述岗位人员随机排班或轮流排班。
3.根据权利要2所述的智能排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01还包括:
S4011:确定排班日期;
S4012:在所述岗位人员中删除在所述排班日期休假的人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排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0包括:
S501:验证所述排班结果是否合规;
S502:若不合规,则手动调整,并重新执行步骤S5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排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0之后,智能排班方法还包括:
S70:根据排班人员的调班请求,重新排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排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0还包括:
S701:接收排班人员的调班请求,查询并反馈可调班人员;
S702:根据排班人员选中的可调班人员,重新排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排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0之后,智能排班方法还包括:
S80:根据生成的排班结果,产生排班人员的打卡记录表。
8.一种智能排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岗位需求设置模块、员工数据采集模块、匹配模块、排班模块、验证模块、验证规则设置模块、通知模块;
其中,岗位需求设置模块用于设置岗位的需求,包括岗位的自身属性、岗位数量、人员要求等;
员工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员工数据,包括主观类数据,客观类的一般数据,以及客观的个性化的个人数据等;
匹配模块用于将岗位需求与员工数据进行匹配运算,获得合适的岗位人员;
排班模块用于对岗位人员进行排班,获得排班人员的排班结果;
验证模块用于验证所述排班结果;
验证规则设置模块用于设置不同的验证规则,所述验证模块根据所述验证规则依次执行验证操作;
通知模块用于将排班结果通知给岗位人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排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规则包括:排班结果是否合规。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排班方法的步骤。
CN202211736285.6A 2022-12-31 2022-12-31 智能排班方法、装置及介质 Pending CN1162278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6285.6A CN116227840A (zh) 2022-12-31 2022-12-31 智能排班方法、装置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6285.6A CN116227840A (zh) 2022-12-31 2022-12-31 智能排班方法、装置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27840A true CN116227840A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68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36285.6A Pending CN116227840A (zh) 2022-12-31 2022-12-31 智能排班方法、装置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2784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73408A (zh) * 2023-11-23 2023-12-22 万链指数(青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技术及企业运营管控的全景数字运营管理平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73408A (zh) * 2023-11-23 2023-12-22 万链指数(青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技术及企业运营管控的全景数字运营管理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5921B (zh) 供应商推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8364513B2 (en) Technician control system
US8660877B2 (en) Technician control system
CN108776934A (zh) 分布式数据计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51023A (zh) 任务分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242275A (zh) 任务分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H09138823A (ja) 設計・開発の進捗管理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並びに設計・開発プロジェクトの管理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WO2009084102A1 (ja) プロセスマネジメント支援システム、及び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
CN107590158A (zh) 一种获取数据源变更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6383198A (zh) 基于大数据的决策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0570097A (zh) 基于大数据的业务人员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612061A (zh) 一种人力资源信息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16227840A (zh) 智能排班方法、装置及介质
JP7297817B2 (ja) マンアワーシステム
CN107977855B (zh) 一种管理用户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JP6671601B1 (ja) 労務関係書面作成システム、労務関係書面作成プログラム、及び労務関係書面作成サービスの提供方法
Litwin et al. What do unions do… for temps? Collective bargaining and the wage penalty
JP2023118969A (ja) マンアワーシステム
CN115860366B (zh) 一种社区机器人智慧协调管控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US20130041712A1 (en) Emerging risk identification process and tool
CN116308230A (zh) 薪酬自动结算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7151358A (zh) 工单派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3869853A (zh) 一种办公管理系统
Haughton et al. Flow control in capacity-constrained queueing systems with non-stationary arrivals
CN116126178A (zh) 工单监控方法、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