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25287A -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25287A
CN116225287A CN202111471122.5A CN202111471122A CN116225287A CN 116225287 A CN116225287 A CN 116225287A CN 202111471122 A CN202111471122 A CN 202111471122A CN 116225287 A CN116225287 A CN 1162252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interface
screen
display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711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柳
肖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711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2528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5556 priority patent/WO2023098182A1/zh
Priority to EP22859568.2A priority patent/EP4216047A4/en
Publication of CN116225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252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7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detecting open or closed state or particular intermediate positions assumed by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e.g. detection of display lid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main body in a laptop, detection of opening of the cover of battery compart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6Cooling means comprising thermal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87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switching off individual functional units in the computer syst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3Split screen, i.e. subdividing the display area or the window area into separate subare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6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more than one display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通过本申请方案,可以根据用户对当前界面中显示的对象(例如文本或图片)的操作(例如选择或复制),基于该目标对象推荐相关应用,展示给用户选择。当用户选中推荐应用时,即可触发同时显示(例如分屏显示或悬浮窗显示)当前界面和推荐应用的界面。由于本申请可以根据用户的场景行为判断有分屏需求,并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提供推荐应用以及智慧化分屏服务,可实现更高效的任务并行体验,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和屏幕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越来越大,可以给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目前,当用户使用可折叠屏设备、平板电脑等具有较大显示屏的电子设备时,这些电子设备通常具有分屏功能,但是用户可能并不知道如何使用以及何时使用分屏功能,影响了用户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以解决具有较大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在应用分屏功能时不够便捷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该方法包括:
电子设备在显示屏上显示第一应用的界面;
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对第一应用的界面中的目标对象的第一操作;
响应于该第一操作,电子设备在显示屏上显示第二应用标识,该第二应用标识对应的第二应用为基于目标对象推荐的应用;
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对第二应用标识的第二操作;
响应于该第二操作,电子设备在显示屏上同时显示第一应用的界面和第二应用的界面。
通过本申请方案,可以根据用户对当前界面中显示的对象(例如文本或图片)的操作(例如选择或复制),基于该目标对象推荐相关应用,展示给用户选择。当用户选中推荐应用时,即可触发同时显示(例如分屏显示或悬浮窗显示)当前界面和推荐应用的界面。由于本申请可以根据用户的场景行为判断有分屏需求,并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提供推荐应用以及智慧化分屏服务,可实现更高效的任务并行体验,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同时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若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均支持分屏显示,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
通过上述方案,对于支持分屏显示的应用,在用户选择推荐应用之后,电子设备可以优先选择通过分屏显示方式显示当前显示界面和推荐应用的界面,这样可以提升显示效果,便于用户查看。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同时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若所述第一应用和/或所述第二应用不支持分屏显示,且所述第二应用支持悬浮窗显示,则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上以悬浮窗方式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
通过上述方案,对于不支持分屏显示但支持悬浮窗显示的应用的情况,在用户选择推荐应用之后,电子设备可以选择在当前显示界面上以悬浮窗显示方式显示用户所选应用的界面,这样可以提升显示效果,便于用户查看。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同时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若所述第一应用和/或所述第二应用不支持分屏显示,且所述第一应用支持悬浮窗显示,则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全屏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并且在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上以悬浮窗方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
通过上述方案,对于不支持分屏显示但支持悬浮窗显示的应用的情况,在用户选择推荐应用之后,电子设备可以选择全屏显示用户所选应用的界面,并以悬浮窗显示方式显示当前显示界面,这样可以提升显示效果,便于用户查看。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对所述第二应用标识的第二操作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若所述第一应用和/或所述第二应用不支持分屏显示,且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均不支持悬浮窗显示,则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全屏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
通过上述方案,对于不支持分屏显示也不支持悬浮窗显示的应用的情况,在用户选择推荐应用之后,电子设备可以选择全屏显示用户所选应用的界面,便于用户查看。
本申请方案可以根据用户当前的状态以及所推荐的服务,提供不同的窗口形态推荐,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目标对象可以为文本或图片,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内容。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当所述目标对象为文本时,所述第一操作为对所述目标对象的选择或复制操作;或者,当所述目标对象为图片时,所述第一操作包括对所述目标对象的文本识别操作,以及对文本识别结果中的文本内容的选择或复制操作。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电子设备在显示屏上显示第一应用的界面,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全屏或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或者,
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第三应用的界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的情况下,上述第一操作为用户对所述第一子界面中的所述目标对象的操作;
其中,上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同时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包括:
若所述第二应用支持分屏显示,所述电子设备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子界面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
所述电子设备以悬浮球方式显示所述第二子界面,或者隐藏所述第二子界面。
通过上述方案,在分屏显示的场景中,如果用户选择推荐应用,则用户所选应用的界面可以替换其中一个分屏窗口中的应用界面,同时被替换的应用界面则以悬浮球显示,这样可以提升显示效果,便于用户查看。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的情况下,上述第一操作为用户对所述第一子界面中的所述目标对象的操作;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同时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包括:
若所述第二应用不支持分屏显示、支持浮窗悬浮窗显示,则所述电子设备保持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并在所述第二子界面上以悬浮窗的形式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
通过上述方案,在分屏显示的场景中,如果用户选择推荐应用,则用户所选应用的界面可以在分屏窗口上以悬浮球显示,这样可以提升显示效果,便于用户查看。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电子设备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第三应用的界面的情况下,上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同时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包括:
若所述第二应用支持分屏显示,所述电子设备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
所述电子设备以悬浮球方式显示所述第三应用的界面,或者隐藏所述第三应用的界面。
通过上述方案,在分屏显示的场景中,如果用户选择推荐应用,则用户所选应用的界面可以替换其中一个分屏窗口中的应用界面,同时被替换的应用界面则以悬浮球显示,这样可以提升显示效果,便于用户查看。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电子设备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第三应用的界面的情况下,上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同时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包括:
若所述第二应用不支持分屏显示、支持浮窗悬浮窗显示,则所述电子设备保持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第三应用的界面,并在所述第三应用的界面上以悬浮窗的形式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
通过上述方案,在分屏显示的场景中,如果用户选择推荐应用,则用户所选应用的界面可以在分屏窗口上以悬浮球显示,这样可以提升显示效果,便于用户查看。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第二应用标识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图标、文字、预览图、缩略图,当然还可以包含其他形式的应用标识。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第二应用标识中包括下拉控件;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对所述下拉控件的操作时,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推荐菜单栏,所述推荐菜单栏中包括所述第二应用标识和第四应用标识,所述第四应用标识对应的第四应用为基于所述目标对象推荐的应用;
若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对所述第四应用标识的操作,则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同时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所述第四应用的界面。
通过上述方案,可以根据用户对当前界面中显示的对象(例如文本或图片)的操作(例如选择或复制),基于该目标对象推荐多个相关应用,展示给用户选择,便于用户查看。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电子设备的可折叠屏处于折叠状态时,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可折叠屏的外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界面;
当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满足预设条件时,电子设备通过外屏显示分屏提示信息,该分屏提示信息用于提示通过展开可折叠屏能够触发分屏显示;
若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展开可折叠屏的操作,则电子设备通过可折叠屏的内屏分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界面和第二应用的界面。
通过本申请方案,可以根据用户的场景行为判断是否存在分屏需求,在确定有分屏需求后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提供智慧化分屏服务,可实现更高效的任务并行体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任一项:
在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之间的切换显示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
所述电子设备在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时,接收到所述第二应用的新消息提醒。
通过上述方案,在可折叠屏处于折叠态时,可以在检测到两个应用在预设时长内频繁切换,或者接收到新信息提醒时,确定有分屏需求,提示用户通过展开可折叠屏能够触发分屏显示,从而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提供智慧化分屏服务,可实现更高效的任务并行体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方法还包括:
当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外屏显示悬浮窗提示信息,所述悬浮窗提示信息用于提示通过展开可折叠屏能够触发显示悬浮窗;
若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展开所述可折叠屏的操作,则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可折叠屏的内屏全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并且以悬浮窗方式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
通过本申请方案,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提供智慧化分屏服务,既可以是分屏显示两个应用的界面,还可以采用悬浮窗显示的方式同时显示两个应用的界面,这样可以提升显示效果,便于用户查看。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展开所述可折叠屏的操作,则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内屏切换为亮屏状态,并将所述外屏切换为熄屏状态。
通过本申请方案,当从外屏全屏显示切换到内屏分屏显示时,可以在点亮内屏的同时,将外屏熄屏,节省能耗。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可折叠屏处于展开状态时,若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闭合所述可折叠屏的操作,则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外屏切换为亮屏状态,并将所述内屏切换为熄屏状态;
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外屏继续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
通过本申请方案,在用户触发从内屏分屏显示切换到外屏全屏显示的场景中,可以在点亮外屏的同时,将内屏熄屏,节省能耗。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方法的单元。该装置可对应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描述的方法,该装置中的单元的相关描述请参照上述第一方面的描述,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例如,处理模块或单元、显示模块或单元等。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第一方面中的方法被执行。
例如,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该装置执行第一方面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用于实现第一方面中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也可称为指令或代码)。
例如,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该计算机可以执行第一方面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第一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所述芯片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与处理器通过电路或电线连接。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第一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与处理器通过电路或电线连接。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称为指令或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第一方面中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三方面至第八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可折叠屏的形态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应用的一种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应用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应用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应用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应用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应用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应用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应用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应用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屏开启控件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应用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应用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应用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应用的操作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文中符号“/”表示关联对象是或者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者B。
本文中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APP和第二APP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APP,而不是用于描述APP的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处理单元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处理单元等;多个元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元件等。
目前,当用户使用可折叠屏设备、平板电脑等具有较大显示屏的电子设备时,这些电子设备通常具有分屏功能,但是用户可能并不知道如何使用以及何时使用分屏功能,影响了用户使用体验。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可以根据用户的场景行为判断是否存在分屏需求,在确定有分屏需求后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提供智慧化分屏服务,可实现更高效的任务并行体验,并且本申请方案可以根据用户当前的状态以及所推荐的服务,提供不同的窗口形态推荐,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具有可折叠屏的电子设备,也可以应用于具有常规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常规显示屏即不支持屏幕折叠的显示屏。
为了便于说明,下面以具有可折叠屏的电子设备为例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进行示例性说明。首先详细介绍可折叠屏的产品形态,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含可折叠屏的电子设备的产品形态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可折叠屏,该可折叠屏可以沿折叠轴线展开或者折叠,在不同状态下可以呈现不同的显示区域。
图1中(a)是电子设备折叠时的形态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可以沿折叠轴(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展开。图1中(b)是电子设备展开时的形态示意图,图1中(c)是电子设备完全展开时的形态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折叠屏的两个屏之间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180°]。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夹角α为0°时,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或者称为直板态)。当夹角α为180°时,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
本申请下文中将以电子设备的可折叠屏处于展开状态的场景,或者电子设备的可折叠屏处于折叠状态的场景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电子设备的内屏可以亮屏显示桌面界面或者电子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APP的界面,供用户使用。此时,当电子设备的内屏在全屏显示或分屏显示的过程中满足预设分屏条件(例如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选中某一文本或图片的操作)时,电子设备可以在内屏分屏显示或者更换分屏组合,提示用户在分屏控件上操作,即可触发电子设备的可折叠屏进行分屏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电子设备的内屏可以亮屏显示桌面界面或者电子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APP的界面,供用户使用。此时,当电子设备的内屏在全屏显示过程中满足预设分屏条件(例如电子设备检测到两个APP被频繁切换)时,电子设备可以在内屏显示分屏控件,提示用户在分屏控件上操作,即可触发电子设备的内屏进行分屏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电子设备的外屏可以亮屏显示桌面界面或者电子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APP的界面,供用户使用。当电子设备的外屏在亮屏显示过程中满足预设分屏条件(例如电子设备接收到短消息,或者电子设备检测到两个APP被频繁切换)时,电子设备可以提示用户展开电子设备的可折叠屏,以实现通过电子设备的内屏进行分屏显示。
其中,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预设分屏条件,不同于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的预设分屏条件。关于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预设分屏条件,以及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的预设分屏条件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的可折叠屏可以是柔性折叠屏。柔性折叠屏包括采用柔性材质制作的折叠边。该柔性折叠屏的部分或全部采用柔性材质制作。柔性折叠屏被折叠后形成的两个屏是一体结构的一个完整屏,两个屏可以理解为两个显示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的可折叠屏可以为多屏折叠屏。该多屏折叠屏可包括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屏。这多个屏是多个单独的显示屏。这多个屏可依次通过折叠轴连接。每个屏可以绕与其连接的折叠轴转动,实现多屏折叠屏的折叠。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以可折叠屏是柔性折叠屏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折叠屏进行说明。并且,本申请后续实施例中也以可折叠屏是柔性折叠屏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上述的电子设备,也可以为该电子设备中能够实现该基于可折叠屏的拍摄控制方法的功能模块和/或功能实体,并且本申请方案能够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方式实现,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下面以电子设备为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可折叠屏的拍摄控制方法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不但可以应用于可折叠屏,而且还可以应用于具有常规显示屏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以显示屏为可折叠屏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其中,对于可折叠屏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支持在可折叠屏处于展开状态时触发显示屏分屏显示,也可以在可折叠屏处于折叠状态时触发显示屏分屏显示。
下文中以可折叠屏处于展开状态时触发显示屏分屏显示的场景(第一实施例),以及可折叠屏处于折叠状态时触发显示屏分屏显示(第二实施例)为例,分别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进行示例性地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S101-S109。
S101,电子设备通过显示屏显示第一APP的界面。
可选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可以为可折叠屏,也可以为常规显示屏,即不支持屏幕折叠的显示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屏可以支持全屏显示及分屏显示。可选地,显示屏还可以支持悬浮窗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的可折叠屏处于展开状态时,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可折叠屏全屏显示第一APP的界面,或者,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可折叠屏分屏显示第一APP的界面以及其他APP的界面。
可选地,上述第一APP的界面可以是桌面界面,也可以是电子设备正在运行的某一APP的界面,或者可以是小程序的界面,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S102,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对第一APP的界面中的目标对象的第一操作。
可选地,上述第一操作可以为在目标对象上的长按操作(例如按压时长超过某一时长的按压操作),或者可以为在目标对象上的点击操作(例如单击或双击),或者还可以为其他任意可能的操作,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地,上述目标对象可以为文本,也可以为图片,还可以为其他任意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对象,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以目标对象为文本为例,目标对象可以为表示地址的文本,或者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网址,或者电话号码,或者Email地址。
再示例性地,以目标对象为图片为例,假设图片中包含文字,例如表示地址的文本、URL网址、电话号码或者Email地址,当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选中图片的操作时,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文字识别技术对图片进行文字识别,提取图片中的文字。
S103,响应于第一操作,电子设备通过显示屏显示基于目标对象推荐的至少一个APP标识。
可选地,上述至少一个APP标识可以是APP图标,也可以是描述APP的文字,还可以是APP的界面缩略图,或者是APP的界面预览窗口,当然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可能形式的APP入口,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其中,上述至少一个APP标识可以采用列表形式(例如应用列表)或者窗口形式进行展示。或者,上述至少一个APP标识可以呈现服务预览卡片,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情况需要APP接入或支持。
可选地,通过列表形式或者窗口形式展示所推荐的所有APP标识的全部,或者通过列表形式或者窗口形式展示所推荐的所有APP标识中的一部分并隐藏另一部分,该隐藏的另一部分可以在用户触发列表或者窗口展开后显示。
可选地,所推荐的至少一个APP可以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显示。其中,APP的优先级高低可以根据与用户所选对象的关联度、或者根据用户使用APP的频率或时长等确定。
示例性地,APP与用户所选对象的关联度越高,该APP的优先级越高,例如,用户所选对象为地址信息,由于与地址信息关联度较高的APP为导航APP,因此导航APP的优先级最高。
又示例性地,用户使用APP的频率越高,该APP的优先级越高。
可以理解,用户通过在当前显示界面上操作,可以选中界面中的目标对象,并触发电子设备推荐与目标对象关联的APP,方便用户快速找到所需APP的入口。
S104,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对第二APP标识的第二操作,第二APP标识用于指示第二APP。
其中,该第二APP标识为上述至少一个APP标识中的一个APP标识。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支持分屏的APP,优先以分屏方式显示。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不支持分屏但支持悬浮窗的APP,优先以悬浮窗方式打开。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不支持分屏也不支持悬浮窗的APP,则以全屏方式打开。
下面通过三个分支分别描述分屏显示、悬浮窗显示以及全屏显示的应用场景。
S105,电子设备判断第一APP和第二APP是否支持分屏显示。
若电子设备判断第一APP和第二APP均支持分屏显示,则继续执行下述的步骤S106。若电子设备判断第一APP和第二APP任一者不支持分屏显示,则继续执行下述的步骤S107。
S106,电子设备通过显示屏分区域显示第一APP的界面和第二APP的界面。
从用户角度来看,在显示屏上可以同时看到第一APP的界面和第二APP的界面。
可选地,第一APP和第二APP可以为同一APP,也可以为不同APP。在第一APP和第二APP为同一APP的情况下,第一APP的界面和第二APP的界面可以是同一APP的不同界面。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在单任务全屏显示的场景下触发分屏显示。其中,单任务全屏显示可以指单个APP的一个界面在前台显示。
示例性地,在电子设备全屏显示A应用的界面且该界面中显示有推荐分屏的B应用标识的情况下,若检测到用户对B应用标识的操作,那么电子设备以分屏显示方式显示A应用的界面和B应用的界面。这种场景可以简单表示为“A--->A|B”,从全屏显示A应用变换为分屏显示A应用和B应用。
其中,A|B可以表示一个分屏组合,或者分屏对。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在单任务分屏显示的场景下进一步触发更换分屏组合。其中,单任务分屏显示可以指单个APP的主界面和一个子界面在前台显示。
示例性地,当电子设备分屏显示A应用的两个界面(例如主界面A和子界面A1,假设子界面A1中显示有推荐分屏的B应用标识)时,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对B应用标识的操作,那么电子设备以分屏显示方式显示子界面A1和B应用的界面。这种场景可以简单表示为“A|A1--->A1|B”,即从分屏组合A|A1变换为分屏组合A1|B。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在多任务分屏显示的场景下进一步触发更换分屏组合。其中,多任务分屏显示可以指一个APP的两个子界面在前台显示,或者两个APP各自的界面在前台显示。
示例性地,当电子设备分屏显示A应用的两个子界面(例如子界面A1和子界面A2)时,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子界面A1和C应用在前台频繁切换(此时子界面A2保持显示),那么电子设备可以提示或推荐用户更换分屏组合,以分屏显示方式显示子界面A1和C应用的界面。这种场景可以简单表示为“A1|A2--->A1|C”,即从分屏组合A1|A2变换为分屏组合A1|C。
再示例性地,当电子设备分屏显示A应用的界面和B应用的界面时,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A应用和C应用在前台频繁切换(此时B应用的界面保持显示),那么电子设备可以提示或推荐用户更换分屏组合,以分屏显示方式显示A应用的界面和C应用的界面。这种场景可以简单表示为“A|B--->A|C”,即从分屏组合A|B变换为分屏组合A|C。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均为示例性地列举,还可能存在其他推荐分屏显示场景或者提示更换分屏组合的场景,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S107,电子设备判断第一APP和第二APP是否支持悬浮窗显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判断第一APP和第二APP任一者不支持分屏显示后,电子设备继续判断第一APP和第二APP是否支持悬浮窗显示。
若电子设备判断第一APP和/或第二APP支持悬浮窗显示,则继续执行下述的步骤S108。若电子设备判断第一APP和第二APP均不支持悬浮窗显示,则继续执行下述的步骤S109。
S108,电子设备在第一APP的界面上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第二APP的界面,或在第二APP的界面上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第一APP的界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可折叠屏同时显示第一APP的界面和第二APP的界面,且一个APP的界面以悬浮窗方式叠加显示在另一APP的界面之上。从用户角度来看,在可折叠屏上可以同时看到第一APP的界面和第二APP的界面。
一方面,在电子设备判断第一APP支持悬浮窗显示但第二APP不支持悬浮窗显示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在第二APP的界面上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第一APP的界面。
另一方面,在电子设备判断第二APP支持悬浮窗显示但第一APP不支持悬浮窗显示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在第一APP的界面上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第二APP的界面。
再一方面,在电子设备判断第一APP和第二APP均支持悬浮窗显示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默认在第一APP的界面上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第二APP的界面。
可选地,悬浮窗可以支持移动位置。例如,响应于用户在悬浮窗上的拖动操作,电子设备可以相应地在第二界面上方移动悬浮窗的显示位置。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在悬浮窗显示的场景下进一步触发创建新的悬浮窗或者替换悬浮窗。
示例性地,当电子设备在桌面上以悬浮窗显示界面C时,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选择或复制界面C中的内容,那么电子设备可以提示或推荐用户以悬浮窗打开基于该内容推荐的界面A。这种场景可以简单表示为“桌面[C]--->桌面[A][C]”,即在桌面上,从一个悬浮窗[C]增加到两个悬浮窗[A][C]。
再示例性地,当电子设备在界面A(应用A的全屏界面)上以悬浮窗显示界面C时(A[C]),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选择或复制界面C中的内容,那么电子设备可以提示或推荐用户以悬浮窗打开基于该内容推荐的界面B。这种场景可以简单表示为“A[C]--->A[B][C]”,即在应用A的全屏界面上,从一个悬浮窗[C]增加到两个悬浮窗[B][C]。
又示例性地,当电子设备分屏显示界面A和界面B,并且在界面B上以悬浮窗显示界面C时(A|B[C]),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选择或复制界面A中的内容,那么电子设备可以提示或推荐用户以悬浮窗打开基于该内容推荐的界面D。这种场景可以简单表示为“A|B[C]--->A[D]|B[C]”,即在分屏显示的两个界面上各自可以存在悬浮窗。
再示例性地,当电子设备分屏显示界面A和界面B,并且在界面A上以悬浮窗显示界面D以及在界面B上以悬浮窗显示界面C时(A[D]|B[C]),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选择或复制界面B中的内容,那么电子设备可以提示或推荐用户以悬浮窗打开基于该内容推荐的界面E。这种场景可以简单表示为“A[D]|B[C]--->A[D]|B[E]”,即在分屏显示的两个界面上的悬浮窗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替换。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均为示例性地列举,还可能存在其他推荐悬浮窗显示场景或者提示更换悬浮窗的场景,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S109,电子设备通过显示屏全屏显示第二界面。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APP既不支持分屏显示,也不支持悬浮窗显示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可折叠屏全屏显示第二APP的界面,为用户全屏展示所需APP的界面。从用户角度来看,在可折叠屏上可以看到第二APP的界面,此时第一APP退到后台运行。
通过本申请方案,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选中或复制的内容来判断用户意图,例如当用户选中电话信息时,推测用户可能有拨打该电话的意图;再例如当用户选中地址信息时,推测用户可能有导航到该地址的意图。然后,电子设备可以基于用户选中或复制的内容弹出推荐APP的标识(例如APP图标),当用户点击该APP的标识后,电子设备可以将当前显示界面和该APP界面分屏显示,或者将当前显示界面和该APP界面中的一者悬浮窗显示,或者将该APP界面全屏显示。
下面结合图3至图5示例性地说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的可能实现方式。
如图3中(a)所示,电子设备通过显示屏1全屏显示通讯APP的聊天界面。当用户在通讯APP的聊天界面上通过长按选中某一文本或图片(这里以地址信息为例)时,如图3中(b)所示,电子设备在通讯APP的聊天界面上显示复制控件。当用户点击复制控件时,如图3中(c)所示,电子设备在通讯APP的聊天界面上显示分屏功能推荐窗口(例如呈胶囊形状),该分屏功能推荐窗口中显示有基于用户所选地址信息推荐的导航APP图标或文字(例如“获取路线”)。当然,该分屏功能推荐窗口中还可以显示其他与用户所选地址信息相关的APP图标或文字,或者可以部分显示且部分隐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点击导航APP图标时,如图3中(d)所示,在通讯APP和导航APP任一者不支持分屏显示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全屏显示导航APP的界面,此时通讯APP退到后台运行。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点击导航APP图标时,如图3中(e)所示,在通讯APP和导航APP均支持分屏显示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分区域显示(即分屏显示)通讯APP的界面以及导航APP的界面。
由此,通过用户在显示屏上的触发操作,可以实现显示屏分屏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是以用户复制地址信息后触发显示分屏功能推荐窗口为例说明的,当然触发显示分屏功能推荐窗口的方式不限于此,例如用户通过单击选中地址信息即可触发显示分屏功能推荐窗口。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是以全屏显示的场景下触发分屏显示为例说明的,下面通过图4和图5分别说明在分屏显示的场景下进一步触发更换分屏组合的情况。
如图4中(a)所示,电子设备通过显示屏的不同区域显示(即分屏显示)一个APP的两个界面:在显示屏的一个区域(称为区域2)显示通讯APP的主界面,在显示屏的另一区域(称为区域3)显示该通讯APP的聊天界面。
当用户在通讯APP的聊天界面上通过单击选中某一文本或图片(这里仍以地址信息为例)时,如图4中(b)所示,电子设备在通讯APP的聊天界面上显示分屏功能推荐窗口(例如呈胶囊形状),该分屏功能推荐窗口中显示有基于用户所选地址信息推荐的导航APP图标或文字(例如获取路线)。如图4中(b)所示仅显示出导航APP图标,如图4中(c)所示,其他推荐的APP(例如美食推荐APP)可以通过点击展开按钮(图4中(b)所显示的推荐窗口上的下拉箭头)在窗口展开后显示。
当用户点击美食推荐APP图标时,如图4中(d)所示,在通讯APP和美食推荐APP均支持分屏显示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分屏显示通讯APP的聊天界面和美食推荐APP的界面。
由此,通过用户在显示屏上的触发操作,可以实现显示屏更换分屏组合:在显示屏的区域2显示通讯APP的聊天界面,在显示屏的区域3显示美食推荐APP的界面。
如图5中(a)所示,电子设备通过显示屏1全屏显示通讯APP的聊天界面。当用户在通讯APP的聊天界面上通过长按选中某一文本或图片(这里以地址信息为例)时,如图5中(b)所示,电子设备在通讯APP的聊天界面上显示复制控件。当用户点击复制控件时,如图5中(c)所示,电子设备在通讯APP的聊天界面上显示分屏功能推荐窗口,该分屏功能推荐窗口中显示有基于用户所选地址信息推荐的导航APP的界面预览图或缩略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点击导航APP的界面预览图或缩略图时,如图5中(d)所示,在通讯APP和导航APP均支持分屏显示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分区域显示(即分屏显示)通讯APP的界面以及导航APP的界面。
由此,通过用户在显示屏上的触发操作,可以实现显示屏分屏显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点击导航APP的界面预览图或缩略图时,在通讯APP和导航APP任一者不支持分屏显示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全屏显示导航APP的界面,此时通讯APP退到后台运行。
将图3与图5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二者场景不同,图3所示场景为由全屏显示变化到分屏显示的场景,图5所示场景为由分屏显示进一步更换分屏组合的场景。另外,所显示的分屏功能推荐窗口中的信息形式不同,图3的分屏功能推荐窗口中显示有基于用户所选地址信息推荐的导航APP图标或文字,图3的分屏功能推荐窗口中显示有基于用户所选地址信息推荐的导航APP的界面预览图或缩略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3和图5中的分屏功能推荐窗口的形式可以互换,比如说,在图3所示的全屏显示到分屏的场景中,分屏功能推荐窗口可以以预览图或缩略图的形式展示,在图5所示的由分屏显示到替换其中一个分屏的场景中,分屏功能推荐窗口可以是图标或者文字的形式。或者图3和图5中分屏推荐窗口也可以为图4中示出的形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也就是说,本申请各实施例的界面显示形式和分屏功能推荐窗口的形式可以互换组合。
下面结合图6说明在分屏显示的场景下触发更换分屏组合的情况,即A|B--->A|C。
当电子设备分屏显示A应用的界面和B应用的界面时,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A应用和C应用在前台频繁切换(此时B应用的界面保持显示),那么电子设备可以提示或推荐用户更换分屏组合,以分屏显示方式显示A应用的界面和C应用的界面。这种场景可以简单表示为“A|B--->A|C”,即从分屏组合A|B变换为分屏组合A|C。
如图6中(a)所示,电子设备通过显示屏的不同区域显示(即分屏显示)两个APP各自的界面:在显示屏的区域2显示通讯APP的聊天界面,在显示屏的区域3显示相册APP的界面。
如图6中(b)所示,当用户在通讯APP的聊天界面上通过单击选中某一文本或图片(这里仍以地址信息为例)时,如图6中(c)所示,电子设备在通讯APP的聊天界面上显示分屏功能推荐窗口(例如呈胶囊形状),该分屏功能推荐窗口中显示有基于用户所选地址信息推荐的导航APP的缩略图。
当用户点击导航APP的缩略图时,如图6中(d)所示,在通讯APP和导航APP均支持分屏显示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分屏显示通讯APP的聊天界面和导航APP的界面。
由此,通过用户在显示屏上的触发操作,可以实现显示屏更换分屏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图3至图6分别说明了用户通过选择文本触发分屏显示的场景,下面结合图7示例性地说明用户通过选择图片触发分屏显示的场景。
如图7中(a)所示,电子设备通过显示屏1全屏显示相册APP的界面,当前界面中的图片中包含有文本内容。当用户点击相册APP的界面中的文字识别控件A时,如图7中(b)所示,电子设备识别出该图片中的文本内容,例如:联系电话,xxxxxxx,地址,xxx省xxx市xxx区xxx街道。
如图7中(c)所示,当用户点击选中识别出的文本内容“xxxxxxx”时,电子设备显示基于文本内容“xxxxxxx”推荐的功能控件或APP图标等推荐内容。可选地,推荐内容可以呈列表形式。例如,推荐内容包括呼叫功能、发信息功能、复制功能以及添加到手机通讯录等功能。
如图7中(d)所示,当用户点击选中呼叫功能时,电子设备分屏显示:例如在显示屏的区域2显示相册APP的界面,以及在显示屏的区域3显示呼叫APP的界面。
再例如,如图7中(e)所示,当用户点击选中识别出的文本内容“xxx省xxx市xxx区xxx街道”时,电子设备显示基于文本内容“xxx省xxx市xxx区xxx街道”推荐的功能控件或APP图标等推荐内容。例如,推荐内容包括导航功能、美食推荐APP、复制功能以及分享等功能。
如图7中(f)所示,当用户点击选中导航功能时,电子设备分屏显示:例如在显示屏的区域2显示相册APP的界面,以及在显示屏的区域3显示导航APP的界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7中是以相册APP、呼叫APP以及导航APP均支持分屏显示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示例性地列举了分屏功能推荐窗口的可能形式,可以理解,在实际实现时,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分屏功能推荐窗口,分屏功能推荐窗口还可以包括其他任意可能的形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系统开关提供免打搅机制。示例性地,可以设置系统级智慧分屏开关,用于触发关闭或者开启智慧分屏功能。当用户手动关闭智慧分屏功能后,电子设备将不再根据用户行为触发推荐分屏功能。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显示分屏功能推荐窗口的情况下,如果用户无需分屏功能,那么用户可以通过预设操作触发电子设备关闭或隐藏分屏功能推荐窗口。相应地,响应于用户操作,电子设备可以关闭或隐藏分屏功能推荐窗口。示例性地,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在分屏功能推荐窗口上的滑动操作(例如向上滑动),关闭分屏功能推荐窗口。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显示分屏功能推荐窗口的情况下,如果电子设备在一定时长(例如5秒)内未接收到用户的任何操作,那么电子设备将自动关闭或隐藏分屏功能推荐窗口。
通过本申请方案,可以根据用户的场景行为判断是否存在分屏需求,在确定有分屏需求后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提供智慧化分屏服务,可实现更高效的任务并行体验。
下面结合图8至图12示例性地说明推荐应用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的场景。
如图8中(a)所示,电子设备在桌面上以悬浮窗显示界面C时,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选择或复制界面C中的内容,那么如图8中(b)所示,电子设备可以显示基于该内容推荐的应用的标识(例如获取路线)。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对该应用标识的操作,那么如图8中(c)所示,在桌面上同时显示两个悬浮窗口,分别显示界面C和界面A(推荐的应用的某一界面)。
由此实现“桌面[C]--->桌面[A][C]”。
如图9中(a)所示,电子设备在界面A(应用A的全屏界面)上以悬浮窗显示界面C时(A[C]),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选择或复制界面C中的内容,那么如图9中(b)所示,电子设备可以显示基于该内容推荐的应用的标识(例如获取路线)。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对该应用的标识的操作,那么如图9中(c)所示,在应用A的全屏界面上同时显示两个悬浮窗口,分别显示界面C和界面B(推荐的应用的某一界面)。
由此实现“A[C]--->A[B][C]”。
如图10中(a)所示,电子设备分屏显示界面A和界面D,并且在界面D上以悬浮窗显示界面C(表示为A|D[C])。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选择或复制界面C中的内容,那么如图10中(b)所示,电子设备可以显示基于该内容推荐的应用的标识(例如获取路线)。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对该应用的标识的操作,那么如图10中(c)所示,在界面A上显示一个悬浮窗口,其中显示界面B(推荐的应用的某一界面),并在界面D上保持显示悬浮窗口,其中显示界面C。
由此实现“A|D[C]--->A[B]|D[C]”。
如图11中(a)所示,电子设备分屏显示界面A和界面D,并且在界面A上以悬浮窗显示界面B以及在界面D上以悬浮窗显示界面C时(A[B]|D[C]),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选择或复制界面C中的内容,那么如图11中(b)所示,电子设备可以显示基于该内容推荐的应用的标识(例如计算器)。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对该应用的标识的操作,那么如图11中(c)所示,将悬浮窗口中的界面C替换为界面B(计算器应用的某一界面)。
由此实现“A[B]|D[C]--->A[B]|D[E]”。
第二实施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的可折叠屏处于展开状态时,或者电子设备的常规显示屏处于亮屏解锁状态时,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行为推测用户使用需求,并在推测用户有分屏显示需求时提示用户可分屏显示,提升用户使用大屏设备的体验。
示例性地,当电子设备判断用户触发两个APP来回频繁切换时,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行为推测用户有分屏显示需求,因此电子设备可以为用户推荐分屏功能,例如提示一键分屏,实现智慧分屏。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下述方式判断两个APP存在频繁切换:用户在预设X时长内在A应用和B应用之间切换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Y次,其中A应用切换到B应用算一次切换,以及B应用切换到A应用算一次切换。其中,X表示预设时间段的长度,预设时间段表示检测到第一次在应用之间切换之后的时间段,Y表示切换次数的阈值,X和Y可以作为系统业务参数,具体值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配置,例如X和Y的默认值可以通过大数据得出。
图1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12所示,该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S201、S202以及S203A-S205A,或者下述的步骤S201、S202以及S203B-S205B。
S201,电子设备通过显示屏切换显示第一APP的界面和第二APP的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假设显示屏全屏显示第一APP的界面,响应于用户的触发切换操作,电子设备通过显示屏全屏显示第二APP的界面,第一APP退到后台;然后,响应于用户的触发切换操作,电子设备通过显示屏全屏显示第一APP的界面,第二APP退到后台;如此往复。这是两个APP频繁切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用户的触发切换操作,电子设备还可能在至少三个APP之间切换,那么切换频率最高或者切换次数最多的两个APP可以作为分屏显示的两个APP。
S202,电子设备判断在预设时长内第一APP和第二APP切换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
电子设备在检测到显示屏切换显示第一APP的界面和第二APP的界面后,可以开始计时,在之后预设时长内,计算在第一APP的界面和第二APP的界面切换显示的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子设备判断在预设时长内第一APP和第二APP切换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时,可确定满足预设分屏条件,当前场景有分屏需求。
若电子设备判断在预设时长(例如1分钟)内第一APP和第二APP切换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例如3次),则继续执行下述的步骤S203A-S205A,或者继续执行下述的步骤S203B-S205B。
若电子设备判断在预设时长内切换显示第一APP和第二APP的次数小于预设次数,电子设备可以不进行分屏推荐,继续检测是否存在APP之间切换显示,如果再次检测到切换显示不同APP的界面,电子设备再次开始计时并记录在之后预设时长内切换显示两个APP的次数。
方式一,当第一APP和第二APP支持分屏显示的情况下,执行下述的步骤S203A-S205A。
S203A,电子设备通过显示屏显示分屏开启控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分屏开启控件的显示位置、形状和尺寸等。例如,分屏开启控件可以呈胶囊形状,其中可以显示APP图标或文字,以及分屏提示信息。可选地,分屏开启控件支持在显示屏上移动位置。
示例性地,图13示出了分屏开启控件的几种可能形式。如图13中(a)所示,分屏开启控件显示有一个APP图标(例如通讯APP图标)以及分屏提示信息(例如开启分屏)。如图13中(b)和(c)所示,分屏开启控件显示有两个APP图标(例如通讯APP图标和购物APP图标)以及分屏提示信息(例如进入分屏,或者分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示例性地列举了分屏开启控件的可能形式,可以理解,在实际实现时,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分屏开启控件,分屏开启控件还可以包括其他任意可能的形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系统开关提供免打搅机制。示例性地,可以设置系统级智慧分屏开关,用于触发关闭或者开启智慧分屏功能。当用户手动关闭智慧分屏功能后,电子设备将不再根据用户行为触发推荐分屏功能。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显示分屏开启控件的情况下,如果用户无需分屏功能,那么用户可以通过预设操作触发电子设备关闭或隐藏分屏开启控件。相应地,响应于用户操作,电子设备可以关闭或隐藏分屏开启控件。例如,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在分屏开启控件上的滑动操作,关闭分屏开启控件。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显示分屏开启控件的情况下,如果电子设备在一定时长(例如5秒)内未接收到用户的任何操作,那么电子设备将自动关闭或隐藏分屏开启控件。
S204A,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对分屏开启控件的第三操作。
例如,第三操作为用户在分屏开启控件上的单击操作,当然还可以是其他任意满足需求的操作,本申请不作限定。
S205A,响应于第三操作,电子设备通过显示屏分区域显示第一APP的界面和第二APP的界面。
示例性地,电子设备处于全屏显示状态并检测到A应用和B应用在前台频繁切换,电子设备可以在全屏显示A应用的界面时,提示或推荐用户开启分屏功能,以分屏显示方式显示A应用的界面和B应用的界面。这种场景可以简单表示为“A--->A|B”,从全屏显示A应用变换为分屏显示A应用和B应用。
再示例性地,电子设备处于全屏显示状态并检测到A应用和B应用在前台频繁切换,电子设备可以在全屏显示B应用的界面时,提示或推荐用户开启分屏功能,以分屏显示方式显示A应用的界面和B应用的界面。这种场景可以简单表示为“B--->A|B”,也就是说,从全屏显示应用B变换为分屏显示A应用和B应用。
再示例性地,当电子设备分屏显示A应用的两个界面(例如主界面A和子界面A1)时,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子界面A1和B应用在前台频繁切换(此时子界面A1保持显示),那么电子设备可以提示或推荐用户更换分屏组合,以分屏显示方式显示子界面A1和B应用的界面。这种场景可以简单表示为“A|A1--->A1|B”,即从分屏组合A|A1变换为分屏组合A1|B。
再示例性地,当电子设备分屏显示A应用的两个子界面(例如子界面A1和子界面A2)时,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子界面A1和C应用在前台频繁切换(此时子界面A2保持显示),那么电子设备可以提示或推荐用户更换分屏组合,以分屏显示方式显示子界面A1和C应用的界面。这种场景可以简单表示为“A1|A2--->A1|C”,即从分屏组合A1|A2变换为分屏组合A1|C。
再示例性地,当电子设备分屏显示A应用的界面和B应用的界面时,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A应用和C应用在前台频繁切换(此时B应用的界面保持显示),那么电子设备可以提示或推荐用户更换分屏组合,以分屏显示方式显示A应用的界面和C应用的界面。这种场景可以简单表示为“A|B--->A|C”,即从分屏组合A|B变换为分屏组合A|C。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均为示例性地列举,还可能存在其他推荐分屏显示场景或者提示更换分屏组合的场景,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结合图14进行说明,响应于用户的触发切换操作,电子设备的显示屏1切换显示购物APP的界面和通讯APP的界面。当电子设备判断在预设时长内购物APP和通讯APP切换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时,如图14中(a)所示,电子设备在购物APP的界面上显示分屏开启控件11,该分屏开启控件11用于指示用户触发开启分屏,以实现购物APP和通讯APP分屏显示。当然还可以是在通讯APP的界面上显示分屏开启控件,这里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当用户点击分屏开启控件11时,如图14中(b)所示,电子设备分屏显示购物APP和通讯APP,例如在显示屏的区域2显示购物APP,以及在显示屏的区域3显示通讯APP;当然还可以在显示屏的区域2显示通讯APP,以及在显示屏的区域3显示购物APP,这里不作限定。
通过上述方式一,当频繁切换两个APP时,可提示开启分屏;当用户触发开启分屏后,可以实现两个APP界面分屏显示。
方式二,当第一APP和/或第二APP支持悬浮窗显示的情况下,执行下述的步骤S203B-S205B。
S203B,电子设备通过显示屏显示悬浮窗开启控件。
其中,上述悬浮窗开启控件类似于上述分屏开启控件,对于悬浮窗开启控件的描述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对分屏开启控件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04B,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对悬浮窗开启控件的第四操作。
例如,第四操作为用户在悬浮窗开启控件上的单击操作,当然还可以是其他任意满足需求的操作,本申请不作限定。
S205B,响应于第四操作,电子设备在第一APP的界面上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第二APP的界面;或者在第二APP的界面上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第一APP的界面。
示例性地,再结合图14进行说明,响应于用户的触发切换操作,电子设备的显示屏1切换显示购物APP的界面和通讯APP的界面。当电子设备判断在预设时长内购物APP和通讯APP切换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时,如图14中(c)所示,电子设备在购物APP的界面上显示悬浮窗开启控件12,该悬浮窗开启控件12用于指示用户触发开启悬浮窗,以实现在购物APP的界面上以悬浮窗方式显示通讯APP的界面。当然还可以是在通讯APP的界面上显示悬浮窗开启控件,这里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当用户点击悬浮窗开启控件12时,如图14中(d)所示,电子设备在购物APP的界面上以悬浮窗13方式显示通讯APP的界面;当然还可以在通讯APP的界面上以悬浮窗方式显示购物APP的界面,这里不作限定。
通过上述方式二,当频繁切换两个APP时,可提示开启悬浮窗;当用户触发开启悬浮窗后,可以实现两个APP界面中的一APP界面以悬浮窗方式显示于另一APP界面上。
图15示例性地列举了可能出现频繁切换的两个APP的应用场景。
如图15中(a)所示,频繁切换的两个APP的应用场景可以是边聊边选场景,例如用户可能会在通讯APP和购物APP之间频繁切换。
如图15中(b)所示,频繁切换的两个APP的应用场景可以是购物比价场景,例如用户可能会在购物APP 1和购物APP 2之间频繁切换。
如图15中(c)所示,频繁切换的两个APP的应用场景可以是文档翻译场景,例如用户可能会在文档APP和翻译APP之间频繁切换。
如图15中(d)所示,频繁切换的两个APP的应用场景可以是购物清单对齐场景,例如用户可能会在购物APP 1和备忘录APP(记录了所需购买商品)之间频繁切换。
如图15中(e)所示,频繁切换的两个APP的应用场景可以是信息查询场景,例如用户可能会在旅游APP和浏览器APP之间频繁切换。
如图15中(f)所示,频繁切换的两个APP的应用场景可以是写邮件查信息场景,例如用户可能会在邮箱APP和远程会议APP之间频繁切换。
如图15中(g)所示,频繁切换的两个APP的应用场景可以并行娱乐场景,例如用户可能会在视频APP和社交APP之间频繁切换。
如图15中(h)所示,频繁切换的两个APP的应用场景可以并行办公场景,例如用户可能会在远程会议APP和文档APP之间频繁切换。
如图15中(i)所示,频繁切换的两个APP的应用场景可以阅读记录场景,例如用户可能会在阅读APP和备忘录APP之间频繁切换。
如图15中(j)所示,频繁切换的两个APP的应用场景可以网课学习场景,例如用户可能会在远程教育APP和备忘录APP之间频繁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示例性地列举了一些常见的APP频繁切换的应用场景,可以理解,在实际实现时,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场景,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通过本申请方案,可以根据用户的场景行为判断是否存在分屏需求,在确定有分屏需求后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提供智慧化分屏服务,可实现更高效的任务并行体验,并且可以根据用户当前的状态以及推荐的服务,提供不同的窗口形态推荐,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以上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既可以应用于具有可折叠屏的电子设备,也可以应用于具有常规显示屏的电子设备,下面通过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分别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应用于具有可折叠屏的电子设备的其他可能实现方式。
第三实施例
图16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16所示,该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S301-S305。
S301,在电子设备的可折叠屏处于折叠状态时,电子设备通过外屏切换显示第一APP的界面和第二APP的界面。
S302,电子设备判断在预设时长内第一APP和第二APP切换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用户的触发切换操作,电子设备可能在至少两个APP之间切换,那么切换频率最高或者切换次数最多的两个APP可以作为分屏显示的两个APP。
若电子设备判断在预设时长(例如1分钟)内第一APP和第二APP切换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例如3次),则继续执行下述的步骤S303-S305。
S303,电子设备通过外屏显示分屏提示信息,该分屏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展开可折叠屏触发分屏显示。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显示分屏提示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电子设备在一定时长(例如5秒)内接收到用户的展开可折叠屏的操作,那么电子设备自动分屏显示。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显示分屏提示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电子设备在一定时长(例如5秒)内未接收到用户的任何操作,那么电子设备将自动关闭或隐藏分屏功能推荐窗口。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显示分屏提示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用户无需分屏功能,那么用户可以通过预设操作触发电子设备关闭分屏提示信息。相应地,响应于用户操作,电子设备可以关闭或隐藏分屏提示信息。示例性地,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在分屏提示信息上的滑动操作(例如向上滑动),关闭分屏提示信息。
S304,电子设备检测到可折叠屏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
示例性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可折叠屏中设置的霍尔传感器,检测到可折叠屏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当然,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任意可能的方式检测可折叠屏的状态变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检测在显示提示信息后第二预设时长内,电子设备有没有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如果检测到可折叠屏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则可以执行步骤S305,如果未检测到可折叠屏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则可以关闭或隐藏分屏功能推荐窗口。
S305,电子设备通过内屏分区域显示第一APP的界面和第二APP的界面。
可选地,当电子设备通过内屏分区域显示第一APP的界面和第二APP的界面时,外屏可以熄屏或灭屏。
通过本申请方案,可以根据用户的场景行为判断是否存在分屏需求,在确定有分屏需求后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提供智慧化分屏服务,可实现更高效的任务并行体验。
通过上述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当可折叠屏的外屏亮屏显示APP界面时,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某两个APP被频繁切换,那么电子设备可以提示用户通过展开可折叠屏触发分屏显示;进一步地,用户展开可折叠屏,相应地电子设备可以检测到可折叠屏被展开,然后电子设备点亮内屏并在内屏分区域显示该两个APP。如此,可以实现在折叠状态下有分屏需求时快速触发分屏显示。
下面结合图17示例性地说明上述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
如图17中(a)所示,电子设备的可折叠屏处于折叠状态,电子设备通过外屏显示APP界面,例如购物APP。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购物APP和通讯APP被频繁切换(即在预设时长内购物APP和通讯APP切换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那么如图17中(b)所示,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外屏显示分屏提示信息21,该分屏提示信息21中显示有购物APP的图标和通讯APP的图标,该分屏提示信息21用于提示用户通过展开可折叠屏可以触发分屏显示。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也可以在切换到购物APP的显示界面时显示分屏提示信息21。
进一步地,如图17中(c)所示,当电子设备检测到可折叠屏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时,电子设备通过内屏分屏显示(即分区域显示),例如在内屏的区域2显示通讯APP的界面,以及在内屏的区域3显示购物APP的界面。当然,电子设备还可以在内屏的区域2显示购物APP的界面,以及在内屏的区域3显示通讯APP的界面,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通过上述第三实施例,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当电子设备检测到两个APP频繁切换时,电子设备可以判断当前应用场景可能有分屏需求,提示用户展开可折叠屏即可快速触发分屏显示这两个APP的界面,这样可以提升用户使用可折叠屏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上述第三实施例说明了在折叠状态时若电子设备判断有分屏需求则提示用户快速触发分屏显示的一种场景,下面通过第四实施例说明了在折叠状态时若电子设备判断有分屏需求则提示用户快速触发分屏显示的另一种场景。
第四实施例
图18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18所示,该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S401-S404。
S401,在电子设备的可折叠屏处于折叠状态时,电子设备通过外屏显示第一APP的界面。
S402,当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二APP的新消息时,电子设备通过外屏显示分屏提示信息,该分屏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展开可折叠屏可触发分屏显示。
例如,第二APP可以是短信息APP,也可以为通讯APP,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支持收发消息或者推送消息的APP,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S403,电子设备检测到可折叠屏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
示例性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可折叠屏中设置的霍尔传感器,检测到可折叠屏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当然,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任意可能的方式检测可折叠屏的状态变化。
S404,电子设备通过内屏分区域显示第一APP的界面和第二APP的界面。
可选地,当电子设备通过内屏分区域显示第一APP的界面和第二APP的界面时,外屏可以熄屏或灭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使用外屏显示A应用时,若电子设备收到B应用(如社交软件、短信等)的新消息提醒或提示框,则电子设备可以提示用户展开可折叠屏触发分屏显示A应用和B应用。
示例性地,在电子设备提示用户展开可折叠屏触发分屏显示A应用和B应用的情况下,电子设备检测到可折叠屏在5秒内被展开,通过内屏分屏显示A/B,这样用户可以在不退出当前应用界面的情况下查看或者回复新消息。
示例性地,在电子设备提示用户展开可折叠屏触发分屏显示A应用和B应用的情况下,若电子设备在5秒内未接收到用户操作,则电子设备触发新消息提示框消失。在此情况下,若用户展开可折叠屏,则内屏不会分屏显示。可选地,内屏可以全屏显示A应用。
示例性地,在电子设备提示用户展开可折叠屏触发分屏显示A应用和B应用的情况下,若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在新消息提示框上的向上滑动操作,则电子设备触发新消息提示框消失。
可选地,分屏提示信息可以在新消息提示框中显示,也可以与新消息提示框独立显示,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通过上述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当可折叠屏的外屏亮屏显示APP界面时,如果电子设备接收到新消息,那么电子设备可以提示用户通过展开可折叠屏触发分屏显示;进一步地,用户展开可折叠屏,相应地电子设备可以检测到可折叠屏被展开,然后电子设备点亮内屏并在内屏分区域显示当前显示的APP以及新消息界面。如此,可以实现在折叠状态下有分屏需求时快速触发分屏显示。
下面结合图19示例性地说明上述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
如图19中(a)所示,电子设备的可折叠屏处于折叠状态,电子设备通过外屏显示APP界面1,例如浏览器APP。如果电子设备接收到通讯APP对应的新消息,那么如图19中(b)所示,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外屏显示分屏提示信息22,该分屏提示信息22中显示有通讯APP的图标并提示接收到新消息,该分屏提示信息22可以用于提示用户通过展开可折叠屏可触发分屏显示。
进一步地,如图19中(c)所示,当电子设备检测到可折叠屏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时,电子设备通过内屏分屏显示(即分区域显示),例如在内屏的区域2显示浏览器APP的界面1,以及在内屏的区域3显示通讯APP的界面2(例如接收到的新消息所在页面)。当然,电子设备还可以在内屏的区域2显示通讯APP的界面,以及在内屏的区域3显示浏览器APP的界面,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通过本申请方案,可以根据用户的场景行为判断是否存在分屏需求,在确定有分屏需求后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提供智慧化分屏服务,可实现更高效的任务并行体验。
通过上述第四实施例,在处于折叠状态的电子设备显示某一APP的情况下,如果电子设备接收到新消息,那么电子设备可以判断用户可能有希望保留当前界面并查看新消息的需求,也就是说当前应用场景有分屏需求,在此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提示用户展开可折叠屏即可快速触发分屏显示,这样可以提升用户使用可折叠屏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图2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应用的系统框架示意图。该系统框架可以包括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层、APP层、接口(interface)层和框架(framework,FWK)层。
其中,APP层中的感知应用模块将感知信息(例如用于表征两个应用频繁切换的信息,或者用于表征在当前界面上选中文本或图片的信息)发送给计算引擎应用模块,进而由计算引擎应用模块将感知信息发送给建议应用模块,然后由建议应用模块将感知信息上报给GUI层的(user experience,UX)界面推荐图标模块。UX界面推荐图标模块显示基于感知信息推荐的APP标识或者显示分屏开启控件。
进一步地,当UX界面推荐图标模块检测用户在APP标识或者分屏开启控件的操作时,UX界面推荐图标模块向APP层的建议应用模块下发分屏指示信息,然后建议应用模块将分屏指示信息下发给接口层的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development kit,SDK)模块,然后UI SDK模块调用相应的接口程序,向FWK层的多窗启动管理模块下发分屏指示信息,然后多窗启动管理模块根据分屏指示信息触发多窗分屏对管理模块实现分屏显示功能。
其中,FWK层的多窗动效模块可以为多窗分屏对管理模块提供多窗动效功能。并且,多窗分屏对管理模块可以调用活动管理服务(activity manager service,AMS)模块以及窗口管理服务(window manager service,WMS)模块的服务,实现分屏显示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图20所示意的系统架构并不构成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系统架构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模块,或者组合某些模块,或者拆分某些模块,或者不同的模块布置。
也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大于”可以替换为“大于或等于”,“小于或等于”可以替换为“小于”,或者,“大于或等于”可以替换为“大于”,“小于”可以替换为“小于或等于”。
本文中描述的各个实施例可以为独立的方案,也可以根据内在逻辑进行组合,这些方案都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中。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电子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操作,也可以由可用于电子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
上文描述了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实施例,下文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装置实施例。应理解,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内容可以参见上文方法实施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上文主要从方法步骤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实施该方法的电子设备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其它可行的划分方式。下面以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为例进行说明。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的显示装置8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800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所执行的动作。该装置800包括显示单元810、检测单元820和处理单元830。
显示单元810,用于在显示屏上显示第一应用的界面;
检测单元820,用于接收用户对第一应用的界面中的目标对象的第一操作;
处理单元830,用于响应于该第一操作,指示显示单元810在显示屏上显示第二应用标识;
显示单元810,用于根据处理单元830的指示,在显示屏上显示第二应用标识,该第二应用标识对应的第二应用为基于目标对象推荐的应用;
检测单元820,还用于接收用户对第二应用标识的第二操作;
处理单元830,还用于响应于该第二操作,指示显示单元810在显示屏上同时显示第一应用的界面和第二应用的界面;
显示单元810,用于根据处理单元830的指示,在显示屏上同时显示第一应用的界面和第二应用的界面。
通过本申请方案,可以根据用户对当前界面中显示的对象(例如文本或图片)的操作(例如选择或复制),基于该目标对象推荐相关应用,展示给用户选择。当用户选中推荐应用时,即可触发同时显示(例如分屏显示或悬浮窗显示)当前界面和推荐应用的界面。由于本申请可以根据用户的场景行为判断有分屏需求,并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提供推荐应用以及智慧化分屏服务,可实现更高效的任务并行体验,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800可对应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并且装置800中的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900的结构性示意性图。该电子设备900可以包括处理器910,外部存储器接口920,内部存储器9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bus,USB)接口930,充电管理模块940,电源管理单元941,电池9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950,无线通信模块960,音频模块970,扬声器970A,受话器970B,麦克风970C,耳机接口970D,传感器模块980,按键990,马达991,指示器992,摄像头993,显示屏9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9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9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980A,陀螺仪传感器980B,气压传感器980C,磁传感器980D,加速度传感器980E,距离传感器980F,接近光传感器980G,指纹传感器980H,温度传感器980I,触摸传感器980J,环境光传感器980K以及骨传导传感器980L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9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9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9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9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9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9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9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9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9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9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9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该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9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9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9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940可以通过USB接口930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940可以通过电子设备90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940为电池9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单元941为电子设备供电。
电源管理单元941用于连接电池942,充电管理模块940与处理器910。电源管理单元941接收电池9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940的输入,为处理器910,内部存储器9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994,摄像头993和无线通信模块960等供电。电源管理单元941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单元941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910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单元941和充电管理模块94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电子设备9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950、无线通信模块9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子设备9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95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9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9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9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9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9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9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9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9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970A、受话器9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994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910,与移动通信模块9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96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900上的包括WLAN(如Wi-Fi)、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FM、NFC、IR或通用2.4G/5G无线通信技术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9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9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910。无线通信模块960还可以从处理器9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无线通信模块960可以为Wi-Fi和/或蓝牙芯片。电子设备900可以通过该芯片,与无线耳机等电子设备的芯片之间建立连接,以通过该连接实现电子设备900和其他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和业务处理。其中,蓝牙芯片通常可以支持BR/EDR蓝牙和BLE。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9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9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960耦合,使得电子设备9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电子设备900通过GPU,显示屏9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9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9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9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9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9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9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电子设备9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9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9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ISP用于处理摄像头993反馈的数据。例如,拍照时,打开快门,光线通过镜头被传递到摄像头感光元件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摄像头感光元件将电信号传递给ISP处理,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像。ISP还可以对图像的噪点、亮度、肤色进行算法优化。ISP还可以对拍摄场景的曝光、色温等参数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993中。
摄像头9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ISP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9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9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除了可以处理数字图像信号,还可以处理其他数字信号。例如,当电子设备900在频点选择时,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对频点能量进行傅里叶变换等。
视频编解码器用于对数字视频压缩或解压缩。电子设备900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视频编解码器。这样,电子设备900可以播放或录制多种编码格式的视频,例如:动态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1,MPEG2,MPEG3,MPEG4等。
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电子设备900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
外部存储器接口9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9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920与处理器9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9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9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921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9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9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9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9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处理器91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程序代码,调用相关模块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功能。例如,与另一电子设备建立多个通信链路;在有预设业务(例如文件传输业务等)时,通过多个通信链路与另一电子设备传输预设业务的数据。
电子设备9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970中的扬声器970A、受话器970B、麦克风970C、耳机接口9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9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9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9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910中,或将音频模块9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910中。
扬声器9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电子设备900可以通过扬声器970A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
受话器9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电子设备900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受话器970B靠近人耳接听语音。
麦克风970C,也称“话筒”,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970C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970C。电子设备9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970C。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900可以设置两个麦克风970C,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900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麦克风970C,实现采集声音信号,降噪,还可以识别声音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等。
耳机接口9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970D可以是USB接口930,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电子设备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SA,CTIA)标准接口。
压力传感器9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9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994。压力传感器980A的种类很多,如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可以是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导电材料的平行板。当有力作用于压力传感器980A,电极之间的电容改变。电子设备900根据电容的变化确定压力的强度。当有触摸操作作用于显示屏994,电子设备900根据压力传感器980A检测触摸操作强度。电子设备900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980A的检测信号计算触摸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作用于相同触摸位置,但不同触摸操作强度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操作指令。例如: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小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查看短消息的指令。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新建短消息的指令。
陀螺仪传感器980B可以用于确定电子设备900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980B确定电子设备900围绕三个轴(例如x,y和z轴)的角速度。陀螺仪传感器980B可以用于拍摄防抖。示例性的,当按下快门,陀螺仪传感器980B检测电子设备900抖动的角度,根据角度计算出镜头模组需要补偿的距离,让镜头通过反向运动抵消电子设备900的抖动,实现防抖。陀螺仪传感器980B还可以用于导航,体感游戏场景。
加速度传感器980E可检测电子设备90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电子设备900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电子设备姿态,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
距离传感器980F用于测量距离。电子设备900可以通过红外或激光测量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拍摄场景,电子设备900可以利用距离传感器980F测距以实现快速对焦。
接近光传感器980G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以是红外发光二极管。电子设备900通过发光二极管向外发射红外光。电子设备900使用光电二极管检测来自附近物体的红外反射光。当检测到充分的反射光时,可以确定电子设备900附近有物体。当检测到不充分的反射光时,电子设备900可以确定电子设备900附近没有物体。电子设备900可以利用接近光传感器980G检测用户手持电子设备900贴近耳朵通话,以便自动熄灭屏幕达到省电的目的。接近光传感器980G也可用于皮套模式,口袋模式自动解锁与锁屏。
环境光传感器980K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电子设备900可以根据感知的环境光亮度自适应调节显示屏994亮度。环境光传感器980K也可用于拍照时自动调节白平衡。环境光传感器980K还可以与接近光传感器980G配合,检测电子设备900是否在口袋里,以防误触。
气压传感器980C用于测量气压。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900通过气压传感器980C测得的气压值计算海拔高度,辅助定位和导航。
磁传感器980D包括霍尔传感器。电子设备900可以利用磁传感器980D检测电子设备900的位移。在一些实施例中,霍尔传感器可以利用磁铁形成线性的梯形磁场(或称为斜坡磁场),霍尔片在线性磁场中的位移变化与磁场强度变化相一致,形成的霍尔电势也就与位移成正比,电子设备900获取霍尔电势,就可以测量出位移大小。
指纹传感器980H用于采集指纹。电子设备900可以利用采集的指纹特性实现指纹解锁,访问应用锁、指纹拍照、指纹接听来电等。
温度传感器980I用于检测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900利用温度传感器980I检测的温度,执行温度处理策略。例如,当温度传感器980I上报的温度超过阈值,电子设备900执行降低位于温度传感器980I附近的处理器的性能,以便降低功耗实施热保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温度低于另一阈值时,电子设备900对电池942加热,以避免低温导致电子设备900异常关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温度低于又一阈值时,电子设备900对电池942的输出电压执行升压,以避免低温导致的异常关机。
触摸传感器980J,也称“触控面板”。触摸传感器980J可以设置于显示屏994,由触摸传感器980J与显示屏9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980J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9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980J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900的表面,与显示屏994所处的位置不同。
骨传导传感器980L可以获取振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980L可以获取人体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骨传导传感器980L也可以接触人体脉搏,接收血压跳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980L也可以设置于耳机中,结合成骨传导耳机。音频模块970可以基于骨传导传感器980L获取的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解析出语音信号,实现语音功能。应用处理器可以基于骨传导传感器980L获取的血压跳动信号解析心率信息,实现心率检测功能。
按键9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9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电子设备9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电子设备9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马达9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9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例如,作用于不同应用(例如拍照、音频播放等)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作用于显示屏994不同区域的触摸操作,马达991也可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时间提醒、接收信息、闹钟、游戏等)也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触摸振动反馈效果还可以支持自定义。
指示器9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SIM卡接口9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995,或从SIM卡接口995拔出,实现和电子设备900的接触和分离。电子设备900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9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995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995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995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电子设备900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900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电子设备900中,不能和电子设备900分离。
电子设备900可以为移动终端,也可以为非移动终端。示例性的,电子设备9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无线耳机、无线手环、无线智能眼镜、无线手表、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台式计算机、智能家电(例如电视、音箱、冰箱、空气净化器、空调、电饭煲)等。其中,电子设备900也可以被统称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900的设备类型不予具体限定。
应理解,图22所示的电子设备900可对应于图16所示的装置800。其中,图22所示的电子设备900中的处理器910、显示屏994、压力传感器980A或触摸传感器980J,可以分别对应于图21中的装置800中的处理单元830、显示单元810、检测单元820。
在实际实现时,在电子设备900运行时,处理器910执行存储器921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通过电子设备900执行上述方法的操作步骤。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与存储器耦合,该芯片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芯片,该芯片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各实施例中的方法被执行。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其中,硬件层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操作系统层的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应用层可以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进行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电子设备,或者,是电子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本申请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制品”可以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ompact disc,CD)、数字通用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
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例如,RAM可以用作外部高速缓存。作为示例而非限定,RAM可以包括如下多种形式: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此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包括若干指令,该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设备在显示屏上显示第一应用的界面;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对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中的目标对象的第一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第二应用标识,所述第二应用标识对应的第二应用为基于所述目标对象推荐的应用;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对所述第二应用标识的第二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同时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同时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若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均支持分屏显示,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同时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若所述第一应用和/或所述第二应用不支持分屏显示,且所述第二应用支持悬浮窗显示,则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上以悬浮窗方式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同时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若所述第一应用和/或所述第二应用不支持分屏显示,且所述第一应用支持悬浮窗显示,则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全屏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并且在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上以悬浮窗方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对所述第二应用标识的第二操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若所述第一应用和/或所述第二应用不支持分屏显示,且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均不支持悬浮窗显示,则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全屏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对象为文本或图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目标对象为文本时,所述第一操作为对所述目标对象的选择或复制操作;或者,
当所述目标对象为图片时,所述第一操作包括对所述目标对象的文本识别操作,以及对文本识别结果中的文本内容的选择或复制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在显示屏上显示第一应用的界面,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全屏或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或者,
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第三应用的界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操作为用户对所述第一子界面中的所述目标对象的操作;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同时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包括:
若所述第二应用支持分屏显示,所述电子设备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子界面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
所述电子设备以悬浮球方式显示所述第二子界面,或者隐藏所述第二子界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操作为用户对所述第一子界面中的所述目标对象的操作;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同时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包括:
若所述第二应用不支持分屏显示、支持浮窗悬浮窗显示,则所述电子设备保持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并在所述第二子界面上以悬浮窗的形式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第三应用的界面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同时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包括:
若所述第二应用支持分屏显示,所述电子设备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
所述电子设备以悬浮球方式显示所述第三应用的界面,或者隐藏所述第三应用的界面。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第三应用的界面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同时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包括:
若所述第二应用不支持分屏显示、支持浮窗悬浮窗显示,则所述电子设备保持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第三应用的界面,并在所述第三应用的界面上以悬浮窗的形式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应用标识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图标、文字、预览图、缩略图。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应用标识中包括下拉控件;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对所述下拉控件的操作时,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推荐菜单栏,所述推荐菜单栏中包括所述第二应用标识和第四应用标识,所述第四应用标识对应的第四应用为基于所述目标对象推荐的应用;
若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对所述第四应用标识的操作,则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显示屏上同时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所述第四应用的界面。
15.一种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电子设备的可折叠屏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可折叠屏的外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界面;
当所述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外屏显示分屏提示信息,所述分屏提示信息用于提示通过展开可折叠屏能够触发分屏显示;
若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展开所述可折叠屏的操作,则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可折叠屏的内屏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任一项:
在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之间的切换显示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
所述电子设备在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时,接收到所述第二应用的新消息提醒。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外屏显示悬浮窗提示信息,所述悬浮窗提示信息用于提示通过展开可折叠屏能够触发显示悬浮窗;
若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展开所述可折叠屏的操作,则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可折叠屏的内屏全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并且以悬浮窗方式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展开所述可折叠屏的操作,则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内屏切换为亮屏状态,并将所述外屏切换为熄屏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可折叠屏处于展开状态时,若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闭合所述可折叠屏的操作,则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外屏切换为亮屏状态,并将所述内屏切换为熄屏状态;
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外屏继续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系统与存储器耦合,所述芯片系统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471122.5A 2021-12-03 2021-12-03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2252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1122.5A CN116225287A (zh) 2021-12-03 2021-12-03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PCT/CN2022/115556 WO2023098182A1 (zh) 2021-12-03 2022-08-29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EP22859568.2A EP4216047A4 (en) 2021-12-03 2022-08-29 APPLICATION INTERFACE DISPLAY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1122.5A CN116225287A (zh) 2021-12-03 2021-12-03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25287A true CN116225287A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89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71122.5A Pending CN116225287A (zh) 2021-12-03 2021-12-03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216047A4 (zh)
CN (1) CN116225287A (zh)
WO (1) WO2023098182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5687A (zh) * 2016-08-09 2017-01-1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调用程序的方法及终端
CN106843732A (zh) * 2017-01-24 2017-06-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显示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614655A (zh) * 2018-04-19 2018-10-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997111A (zh) * 2016-11-15 2019-07-09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跨应用的内容处理
CN110225154A (zh) * 2019-05-28 2019-09-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终端
CN110661917A (zh) * 2019-08-07 2020-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600998A (zh) * 2020-05-21 2020-08-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00320906A1 (en) * 2019-04-03 2020-10-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device with a foldable display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user interfaces on the foldable display
CN113645351A (zh) * 2020-04-24 2021-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界面交互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232930A1 (zh) * 2020-05-19 2021-11-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分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53366B1 (ko) * 2013-08-30 2020-10-1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기기의 화면 전환 방법 및 장치
CN104850373A (zh) * 2014-02-18 2015-08-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处理方法和装置
KR20200122722A (ko) * 2019-04-18 2020-10-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분할 화면을 제공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매체
CN116723266A (zh) * 2019-07-31 2023-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悬浮窗口的管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5687A (zh) * 2016-08-09 2017-01-1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调用程序的方法及终端
CN109997111A (zh) * 2016-11-15 2019-07-09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跨应用的内容处理
CN106843732A (zh) * 2017-01-24 2017-06-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显示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614655A (zh) * 2018-04-19 2018-10-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200320906A1 (en) * 2019-04-03 2020-10-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device with a foldable display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user interfaces on the foldable display
CN110225154A (zh) * 2019-05-28 2019-09-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终端
CN110661917A (zh) * 2019-08-07 2020-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645351A (zh) * 2020-04-24 2021-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界面交互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232930A1 (zh) * 2020-05-19 2021-11-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分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600998A (zh) * 2020-05-21 2020-08-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朝晖: "官方首次公开!MIUI 9隐藏功能完全揭秘:如此好用", pages 1 - 12, Retrieved from the Internet <URL:https://news.mydrivers.com/1/542/542668.htm?ref=https%3A//www.baidu.com/link%3Furl%3DY8kQ0sqp_ttdxP32CTu6SpAZUN38aA_MPv0c899F_lL7khIZJb6jzl5-xtVXLPmE00yGV8uQxKRVmsf6F2emeq%26wd%3D%26eqid%3D8b100d580001c1ad00000006660cb76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16047A4 (en) 2024-05-15
WO2023098182A9 (zh) 2023-08-03
WO2023098182A1 (zh) 2023-06-08
EP4216047A1 (en) 2023-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67297B (zh) 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视频通话的显示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220222027A1 (en)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15866121B (zh) 应用界面交互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36004B (zh) 多传感器应用于具有柔性屏幕的电子设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543287B (zh) 一种屏幕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506386B (zh) 一种折叠屏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182145A (zh) 显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824834B (zh) 熄屏显示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芯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20300129A1 (en) Split-screen processing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220342516A1 (en) Display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220188131A1 (en) Card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3824878A (zh) 基于可折叠屏的拍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0118490A1 (zh) 自动分屏的方法、图形用户界面及电子设备
CN114185503B (zh) 多屏交互的系统、方法、装置和介质
CN116233300A (zh) 控制通信服务状态的方法、终端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72861B (zh)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048358A (zh) 悬浮球的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8138702A (zh) 视频处理方法、电子设备、芯片及存储介质
CN116795465A (zh) 一种显示应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22006062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picture processing method
CN117785340A (zh) 一种卡片分享的方法及装置
CN116339568A (zh) 屏幕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6225287A (zh)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8192856A (zh) 显示屏窗口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2584682B1 (ko) 정보 표시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