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23242A - 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 - Google Patents

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23242A
CN116223242A CN202211455405.5A CN202211455405A CN116223242A CN 116223242 A CN116223242 A CN 116223242A CN 202211455405 A CN202211455405 A CN 202211455405A CN 116223242 A CN116223242 A CN 1162232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ressure heads
elastic
butt joint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554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铭辉
谢和平
鲁俊
陈灿灿
高明忠
李存宝
原鸿鹄
尚德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45540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232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23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232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8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 G01N3/18Performing tests at high or low tempera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32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2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14Type of force applied
    • G01N2203/0016Tensile or compressive
    • G01N2203/0019Compressiv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包括舱体和6个对接压头,舱体包括6个方向的加热面板,加热面板内装有电加热元件;6个对接压头分别装于其中一个加热面板的通孔中并可相对于舱体轴向活动;高弹性压力盒可操作地置于舱体内,高弹性压力盒包括6个压头,用弹性片将6个压头连接在一起构成试样空间,6个压头分别与其中一个对接压头对接,压头上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或热流传感器。本申请的舱体可与加载系统对接,也可与高弹性压力盒对接,可将加载系统力传递给试样,同时又能为试样提供高温环境,并且能实时探测、反馈、调节受测样品温度。配套三轴六向应力加载系统使用,可实现实时高温下储层岩石力学行为测试。

Description

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石力学行为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
背景技术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地球浅部资源已逐渐枯竭。而深地、深海、深空领域赋存着大量的资源、能源,因此目前正逐渐向深部转移。
随着对地球深部能源的需求增加,对深部岩石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测试的准确性,使实验数据更加真实的反映材料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力学性能的问题尤其突出,其中非常温下的力学性能指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现有技术很多无法实现实时高温环境下储层岩石力学行为测试,特别是真三轴应力下,导致实验数据失真。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其可与多功能试验加载系统配套。
本申请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申请提供的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包括六面体结构的舱体和6个对接压头,舱体包括6个方向的加热面板,加热面板内装有电加热元件;6个对接压头两两位于X轴、Y轴、Z轴方向上;6个对接压头分别装于其中一个加热面板的通孔中并可相对于舱体轴向活动。
特别的,所述舱体还包括一个一体制造的外立方体框架,6个加热面板分别装于外立方体框架的6个方向;每一加热面板外侧均有一个弹性板,弹性板的两端与外立方体框架活动连接,弹性板和加热面板上有同轴的通孔,对接压头装于弹性板和加热面板的通孔中,对接压头与弹性板固接在一起。
可选的,所述加热面板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加热面板的板体一体制造,加热面板外表面对应弹性板的位置有适配的板槽,使得弹性板与加热面板外表面之间有间隔;
第二种、加热面板的板体分为独立制造的三部分,分别为: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依次组拼在一起构成加热面板,第二板位于第一板与第三板中间,第一板和第三板与外立方体框架固接,电加热元件装于第一板和第三板上;
第二板与弹性板适配,所述弹性板位于第二板外侧,弹性板和第二板上有同轴的通孔,对接压头装于弹性板和第二板的通孔中,对接压头与弹性板、第二板固接在一起。
可选的,所述第二板外表面低于第一板和第二板形成与弹性板适配的板槽,弹性板装于该板槽中;第二板与第一板、第三板滑动配合,第一板和第三板上有防止第二板向外滑动的限位台阶,第二板两侧有与限位台阶适配的台阶。
特别的,所述弹性板两端有条形缺口,外立方体框架对应条形缺口的位置装有适配的螺钉,弹性板两端分别通过条形缺口卡在螺钉上。
可选的,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还包括高弹性压力盒,所述高弹性压力盒可操作地置于所述舱体内;所述高弹性压力盒包括弹性片和6个压头,用至少8个弹性片将所述6个压头连接在一起构成用于放置试样的试样空间,6个压头分别与其中一个对接压头对接;压头上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或热流传感器。
可选的,压头为矩形,用12个弹性片将6个压头连接在一起为例,每个压头的四周分别通过一个弹性片与四周的4个压头连接。
特别的,X轴方向的两个压头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位移检测机构;Y轴方向的两个压头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位移检测机构;Z轴方向的两个压头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位移检测机构。可进行X、Y、Z三个方向试样变形监测。
可选的,所述位移检测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第一引出直杆、第二引出直杆、传感器安装块和位移传感器;
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通过分别装在同一轴上的两个压头上,所述第一引出直杆与第二引出直杆平行,第一引出直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固接,第二引出直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座固接,第一引出直杆的另一端与传感器安装块连接,位移传感器装于传感器安装块上,位移传感器的检测端与第二引出直杆的另一端适配,二者之间连接或者不连接,位移传感器通过第一引出直杆引出至舱体外部。通过引出直杆将位移传感器引出,可避免高温对位移传感器的影响,利于保证测量精度。
可选的,至少一个压头的前端装有加热板,加热板内装有电加热元件。
优选地,每个压头的前端装有加热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舱体可与三轴六向应力加载系统对接,也可与高弹性压力盒对接,可将加载系统力传递给试样,同时又能为试样提供高温环境,配套三轴六向应力加载系统使用,可实现实时环境下储层岩石力学行为测试,可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2,本申请的高弹性压力盒可放置立方体试样,6个方向的压头可从6个方向将压力均匀传递给试样,并且能探测、反馈、调节受测试样的温度;
3,本申请可进行X、Y、Z三个方向试样变形监测;
4,本申请位移检测机构可实现高温环境下的位移监测。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限定。
图1是实施例中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的三维图;
图2是实施例中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G-G处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中外立方体框架的三维图;
图6是实施例中第一种加热面板的三维图;
图7是实施例中第一种加热面板的板体的三维图;
图8是实施例中弹性板的三维图;
图9是实施例中第二种加热面板的三维图;
图10是实施例中第二种加热面板的板体的三维图;
图11是实施例中第二种加热面板的板体的侧视图;
图12是实施例中高弹性压力盒置于舱体内时的三维图;
图13是实施例中高弹性压力盒置于舱体内时的剖视图;
图14是实施例中高弹性压力盒装有位移检测机构时的三维图;
图15是实施例中高弹性压力盒的三维图;
图16是实施例中高弹性压力盒的剖视图;
图17是实施例中位移检测机构的三维图;
图18是实施例中位移检测机构与同一轴向上两个压头连接的示意图;
图19是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压头上装加热板时高弹性压力盒的剖视图;
图20是实施例中压头连接加热板的剖视图;
图21是实施例中加热板的三维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包括六面体结构的舱体1和6个对接压头2,舱体1内具有容纳压力盒的内部空间。6个对接压头2分别位于X轴、Y轴、Z轴方向上且分别位于舱体1的六个方向上。
值得说明的是,本文中的三轴分别指三轴坐标系中的X轴、Y轴、Z轴。6个对接压头2分别为:对称设置在X轴方向的两个对接压头2,对称设置在Y轴方向的两个对接压头2以及对称设置在Z轴方向的两个对接压头2。
6个对接压头2分别装于舱体1的六个面的通孔中,对接压头2可相对于舱体1轴向活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对接压头2内端为圆柱压杆21,外端为与作动器压头对接的球头22。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1-图5所示,舱体1由一个高刚度的外立方体框架11进行整体安装,外立方体框架11一体制造,可保证整体系统稳定;舱体1的6个方向分别有加热面板12与外立方体框架11螺钉连接,6个对接压头2分别装于其中一个加热面板12的中央。
6个方向的加热面板12内均嵌装有电加热元件31,加热面板12外部有与电加热元件31适配的电极罩32。特别的,电加热元件31为电阻式加热丝。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加热面板12的结构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如图1、图4、图6、图7所示,加热面板12的板体一体制造,加热面板12外侧有弹性板13,弹性板13的两端与外立方体框架11活动连接,弹性板13和加热面板12上有同轴的通孔,对接压头2装于通孔中,对接压头2通过螺钉与弹性板13固接在一起。加热面板12外表面对应弹性板13的位置有适配的板槽120,使得在正常情况下,弹性板13与加热面板12外表面之间有间隔。
可选的,加热面板12上的电加热元件31环形布置,加热面板12外部有一个适配的电极罩32。
第二种、如图1、图4、图9、图10、图11所示,加热面板12的板体分为独立制造的三部分,分别为:第一板121、第二板122和第三板123,第一板121、第二板122和第三板123依次组拼在一起构成加热面板12,第二板122位于第一板121与第三板123中间,对接压头2装于第二板122上,第一板121和第三板123通过螺钉与外立方体框架11固接,电加热元件31装于第一板121和第三板123上,第一板121和第三板123外部分别装有与电加热元件31适配的电极罩32。可选的,第一板121和第三板123上的电加热元件31矩形布置且蛇形迂回。
第二板122外侧有弹性板13,弹性板13的两端与外立方体框架11活动连接,弹性板13和第二板122上有同轴的通孔,对接压头2装于通孔中,对接压头2通过螺钉与弹性板13、第二板122固接在一起。特别的,第二板122外表面低于第一板121和第二板122形成与弹性板13适配的板槽120,弹性板13装于该板槽120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板122与第一板121、第三板123滑动配合,第一板121和第三板123上有防止第二板122向外滑动的限位台阶124,第二板122两侧有与限位台阶124适配的台阶。在外力作用下,第二板122可相对于第一板121、第三板123向内移动从而传递压力;外力消失后,弹性板13带动第二板122复位。可选的,第二板122的横截面为T形。
可选的,如图8所示,弹性板13两端有条形缺口131,外立方体框架11对应条形缺口131的位置装有适配的螺钉,弹性板13两端分别通过条形缺口131卡在螺钉上。
值得说明的是,加热面板的板体最好为保温隔热材质。
值得说明的是,舱体1的6个加热面板12可均采用上述第一种结构的加热面板12,也可均采用第二种结构的加热面板12;也可部分采用第一种结构的加热面板12,部分采用第二种结构的加热面板12。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其中Y、Z方向的加热面板12采用上述第二种结构,即Y、Z方向的每个加热面板12上布置有两组电加热元件31,Y、Z方向的每个加热面板12外部均有2个电极罩32连接。X方向采用上述第一种结构,即X方向的加热面板12上布置有一组环形的电加热元件31,X方向的两个加热面板12外部均有1个电极罩32连接。
使用时,可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腔体环境温度设置。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温度可实现室温+10℃~600℃,温度均匀度 5℃。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舱体1顶部设有两个吊装构件,可与加载系统的垂向液压系统框架的相应部位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12、图13所示,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还包括高弹性压力盒4。
如图14-图16所示,高弹性压力盒4包括弹性片42和6个压头41,用至少8个弹性片42将6个压头41连接在一起构成用于放置试样的试样空间,试样10可置于试样空间内。6个压头41分别用于与6个对接压头2对接。
高弹性压力盒4可操作者地置于舱体1的内部空腔内,舱体1的6个方向的对接压头2的内端分别与高弹性压力盒4的6个方向的压头41的外端对接,立方体状的试样10可操作地置于高弹性压力盒4内,高弹性压力盒4的6个方向的压头41分别与试样10的6个面接触。
可选的,压头41中央有与对接压头2适配的对接口411。
其中,弹性片42的数量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用12个弹性片42将6个压头41连接在一起为例,每个压头41的四周分别通过一个弹性片42与四周的4个压头41连接。通过12个弹性片42可将6个压头41组装在一起从而实现压头与立方体试样的紧密固定、贴合。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用更多的弹性片42将6个压头41连接在一起。
可选的,压头41外端四周设有与弹性片42适配的弹片槽,弹片槽中设有螺钉孔,弹性片42的一端置于弹片槽中并通过螺钉与压头41连接。可选的,弹性片42为高弹性金属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压头41为矩形,试样空间可放入立方体试样;实验时,压头41与试样面接触,可将压力均匀传递给试样。值得说明的是,压头41的尺寸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可选的,试样空间可放入边长100mm的立方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压头41前端设孔安装有导热垫41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压头41前端中间位置装配有耐高温高压的温度传感器和/或热流传感器,可实现实验过程中试样表面温度的实时监测,以及测量热流量。
特别的,每个压头41的中心孔内嵌装有温度、热流一体探头。压头41中心孔前端装有导热垫410,通过导热垫410将试样温度传递给中心孔内部的温度、热流一体探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14所示,X轴方向的两个压头4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位移检测机构5,Y轴方向的两个压头4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位移检测机构5,Z轴方向的两个压头4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位移检测机构5,可进行X、Y、Z三个方向试样变形监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17、图18所示,位移检测机构5包括第一连接座51、第二连接座52、第一引出直杆53、第二引出直杆54、传感器安装块55和位移传感器56,第一引出直杆53与第二引出直杆54平行,第一引出直杆5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51固接,第二引出直杆54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座52固接,第一引出直杆53的另一端与传感器安装块55连接,位移传感器56装于传感器安装块55上,第二引出直杆54的另一端与位移传感器56的检测端适配,二者之间连接或者不连接,第一连接座51、第二连接座52通过螺钉分别装在同一轴上的两个压头41上。当试样10发生变形时,同一轴上的两个压头41发生相对位移,带动第一引出直杆53与第二引出直杆54发生相对位移,继而使得传感器安装块55与第二引出直杆54发生相对位移,与之适配的位移传感器56可检测出位移量,而且实现变形监测。
如果位移传感器56采用接触式传感器,则位移传感器56与第二引出直杆54的另一端连接或者接触;如果位移传感器56采用非接触式传感器,则位移传感器56与第二引出直杆54的另一端正对,接触或者不接触。第一连接座51、第二连接座52装于压头41侧部。特别的,为便于第一引出直杆53、第二引出直杆54通过,对应位置的压头41有引出直杆通孔13。以与X轴方向的压头41连接的第一引出直杆53与第二引出直杆54为例,其第一引出直杆53与第二引出直杆54与X轴方向平行,该X轴方向的第一引出直杆53与第二引出直杆54穿过Y轴方向的压头41的引出直杆通孔13。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位移传感器56为LVDT传感器。
第一引出直杆53不仅能实现位移传感器56的安装固定,同时可将位移传感器56引出至舱体1外部,不仅可实现高温环境在位移的监测,同时可避免舱体1内部的高温环境对位移传感器56造成影响。
可选的,X轴方向的两个压头41之间均设有两个位移传感器56,两个位移传感器56装于两个压头41的对角位置,可实现X轴方向试样变形的精确测量,最大变形量±5 mm;精度为±0.5%FS。Y轴方向的两个压头41之间均设有两个位移传感器56,两个位移传感器56装于两个压头41的对角位置,可实现Y轴方向试样变形的精确测量,最大变形量±5 mm;精度为±0.5%FS。Z轴方向的两个压头41之间设有3个位移传感器56,分别在两个压头41的三个角位置,可实现Z轴方向试样变形的精确测量,最大变形量±5 mm;精度为±0.5%FS。通过在X、Y方向各安装2个位移传感器56、Z轴方向安装3个位移传感器56,可进行X、Y、Z三个方向试样变形监测,变形范围为-5-+5mm,误差小于1%。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19所示,在至少一个压头41的前端装有加热板6,加热板6内装有电加热元件31。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加热板6前端装配有耐高温高压的温度传感器和/或热流传感器,可实时监测试样表面的温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加热板6中央有通孔,通孔前端装有导热垫410,通孔后端装有有温度、热流一体探头,通过导热垫410将试样温度传递给中心孔内部的温度、热流一体探头。
特别的,加热板6为与压头41适配的矩形。加热板6与试样面接触,可热量均匀传递给试样1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只在Z轴上方的压头41前端装有加热板6,可根据试验需求对试样10上部进行均匀加热,温度可实现室温+10℃~600℃,温度均匀度 5℃。值得说明的是,前端装加热板6的压头41厚度小于其余压头41的厚度薄,使得其装上加热板6后的总厚度与其余压头41的厚度相当。前端未设置加热板6的压头41的前端也同样设有耐高温高压的温度传感器和/或热流传感器,可实时监测试样表面的温度。特别的,前端未设置加热板6的压头41中心孔前端装有导热垫410,通孔后端装有有温度、热流一体探头,通过导热垫410将试样温度传递给中心孔内部的温度、热流一体探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6个压头41前端均装有加热板6。使得6个方向均有加热板6与试样10接触,实现压力、温度的高效均匀传递。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电加热元件31为电阻式加热丝。特别的,如图20、图21所示,在加热板6背面有用于安装电阻式加热丝的蛇形槽61,电阻式加热丝通过多个间隔布置的陶瓷环62固定在蛇形槽61中,压头41扣在加热板6背面。电阻式加热丝依次穿过陶瓷环62,陶瓷环62卡在蛇形槽61中,可避免电阻式加热丝与加热板6直接接触,防止局部过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压头41整体采用高刚度合金材料制成,具备足够的刚度满足12 GN/m。加热板6采用高刚度合金材料制成,加热板6与压头41接触,表面可设卡槽对准。
使用时,将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置于三轴六向应力加载系统的加载框架内,加载框架六个方向分别设有一个液压作动器,6个液压作动器的输出端有与球头22适配的球窝压头,6个液压作动器分别与6个对接压头2的外端对接,6个对接压头2的内端分别与6个压头41的外端对接,6个压头的内端分别与试样10的六个面面接触,从而将力均匀传递给试样10。
本申请的一种使用方法,通过舱体1的加热面板12给整个腔体加温,再通过压头41上的加热板6加温实现试样对侧温差,再通过该温差可实现导热系数测量。
本申请可为试样提供高温环境,并且能实时探测、反馈、调节受测样品温度。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其特征在于:包括:
舱体(1),为六面体结构,包括6个方向的加热面板(12),加热面板(12)内装有电加热元件(31);
6个对接压头(2),分别装于其中一个加热面板(12)的通孔中并可相对于舱体(1)轴向活动,6个对接压头(2)两两位于X轴、Y轴、Z轴方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还包括一个一体制造的外立方体框架(11),6个加热面板(12)分别装于外立方体框架(11)的6个方向;
每一加热面板(12)外侧均有一个弹性板(13),弹性板(13)的两端与外立方体框架(11)活动连接,弹性板(13)和加热面板(12)上有同轴的通孔,对接压头(2)装于弹性板(13)和加热面板(12)的通孔中,对接压头(2)与弹性板(13)固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面板(12)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加热面板(12)的板体一体制造,加热面板(12)外表面对应弹性板(13)的位置有适配的板槽(120),使得弹性板(13)与加热面板(12)外表面之间有间隔;
第二种、加热面板(12)的板体分为独立制造的三部分,分别为:第一板(121)、第二板(122)和第三板(123),第一板(121)、第二板(122)和第三板(123)依次组拼在一起构成加热面板(12),第二板(122)位于第一板(121)与第三板(123)中间,第一板(121)和第三板(123)与外立方体框架(11)固接,电加热元件(31)装于第一板(121)和第三板(123)上;
第二板(122)与弹性板(13)适配,所述弹性板(13)位于第二板(122)外侧,弹性板(13)和第二板(122)上有同轴的通孔,对接压头(2)装于弹性板(13)和第二板(122)的通孔中,对接压头(2)与弹性板(13)、第二板(122)固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122)外表面低于第一板(121)和第二板(122)形成与弹性板(13)适配的板槽(120),弹性板(13)装于该板槽(120)中;
第二板(122)与第一板(121)、第三板(123)滑动配合,第一板(121)和第三板(123)上有防止第二板(122)向外滑动的限位台阶(124),第二板(122)两侧有与限位台阶(124)适配的台阶。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板(13)两端有条形缺口(131),外立方体框架(11)对应条形缺口(131)的位置装有适配的螺钉,弹性板(13)两端分别通过条形缺口(131)卡在螺钉上。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弹性压力盒(4),所述高弹性压力盒(4)可操作地置于所述舱体(1)内;
所述高弹性压力盒(4)包括弹性片(42)和6个压头(41),用至少8个弹性片(42)将所述6个压头(41)连接在一起构成用于放置试样的试样空间,6个压头(41)分别与其中一个对接压头(2)对接;
压头(41)上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或热流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其特征在于:压头(41)为矩形,用12个弹性片(42)将6个压头(41)连接在一起为例,每个压头(41)的四周分别通过一个弹性片(42)与四周的4个压头(4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其特征在于:X轴方向的两个压头(4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位移检测机构(5);
Y轴方向的两个压头(4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位移检测机构(5);
Z轴方向的两个压头(4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位移检测机构(5)。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检测机构(5)包括第一连接座(51)、第二连接座(52)、第一引出直杆(53)、第二引出直杆(54)、传感器安装块(55)和位移传感器(56);
第一连接座(51)、第二连接座(52)通过分别装在同一轴上的两个压头(41)上,所述第一引出直杆(53)与第二引出直杆(54)平行,第一引出直杆(5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51)固接,第二引出直杆(54)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座(52)固接,第一引出直杆(53)的另一端与传感器安装块(55)连接,位移传感器(56)装于传感器安装块(55)上,位移传感器(56)的检测端与第二引出直杆(54)的另一端适配,二者之间连接或者不连接,位移传感器(56)通过第一引出直杆(53)引出至舱体(1)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压头(41)的前端装有加热板(6),加热板(6)内装有电加热元件(31);优选地,每个压头(41)的前端装有加热板(6)。
CN202211455405.5A 2022-11-21 2022-11-21 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 Pending CN1162232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55405.5A CN116223242A (zh) 2022-11-21 2022-11-21 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55405.5A CN116223242A (zh) 2022-11-21 2022-11-21 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23242A true CN116223242A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86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55405.5A Pending CN116223242A (zh) 2022-11-21 2022-11-21 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2324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44935B1 (en) Thermal-based diagnostic system for process transmitter
CN102680152A (zh) 高温环境下电连接器接触件插拔力测试装置
CN110061269B (zh) 燃料电池堆内部电流密度及气体压强分布在线测量装置
CN107860504B (zh) 姿控发动机的准动态推力测量校准一体化装置
CN109373885B (zh) 一种基于阵列式柔性检测的核燃料组件多功能检测装置
CN108931326A (zh) 一种测量土压力的应变式传感器及工作方法
CN116223242A (zh) 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
CN103926159A (zh) 一种微焊点蠕变性能测试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2582812U (zh) 一种高温环境下电连接器接触件插拔力测试装置
US829177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shear fasteners used in downhole tools
CN114354033A (zh) 一种测力传感器及制造方法
KR20170035938A (ko) 전하 저장 장치를 테스트하기 위한 측정 기기
CN211505623U (zh) 用于电子芯片及电子连接器的测试座
CN116164873B (zh) 一种六维力传感器的温度补偿方法及装置
CN115753418A (zh) 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系统地热实验舱温度控制方法
CN115753417A (zh) 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用可温控压头及可温控压力盒
CN203811484U (zh) 一种微焊点蠕变性能测试装置
CN116223204A (zh) 深部地球物理力学测试用压力盒、实验腔体及实验舱
CN213422155U (zh) 一种锂电池膨胀量测量装置
CN116202411A (zh) 一种高温受载岩石非接触式变形测试结构及方法
CN115753881A (zh) 深部受载岩石三维导热系数实时测试系统
CN115791870A (zh) 基于温差-热流的受载岩石导热系数测试方法
CN113418462B (zh) 一种用于研究堆内材料形变的测量装置及试验装置
CN113933342A (zh) 一种测井仪用绝热瓶的绝热性能快速检验装置及方法
CN113418498A (zh) 一种板材形变测量组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