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20856A - 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介质和产品 - Google Patents

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介质和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20856A
CN116220856A CN202310301604.9A CN202310301604A CN116220856A CN 116220856 A CN116220856 A CN 116220856A CN 202310301604 A CN202310301604 A CN 202310301604A CN 116220856 A CN116220856 A CN 1162208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temperature
target
engine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016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金恒
张春丰
周望静
董效彬
姜泽雨
刘敏
耿文娟
郑国兵
阮佳晨
于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0160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208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20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208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2Pressure lubrication using lubricating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16Controlling lubricant pressure or quant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5/00Heating, cooling, 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lubricant; Lubrication means facilitating engine starting
    • F01M5/005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lubrica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控制全可变机油泵在曲轴齿轮的驱动下运转,并在全可变机油泵运转后,获取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以此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的所处工况,针对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的不同工况,按照对应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能够实现对全可变机油泵的有效控制,从而保证内燃机润滑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介质和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内燃机润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尤其是增压直喷类强化型内燃机中,各个相对运动的部件,如气缸与活塞环、凸轮轴轴承等,都是在相当高的负荷及滑动速度下工作,这样必然会导致摩擦。为保证发动机长期可靠的工作,润滑系统可以对这些工作部件的表面输送润滑油,达到润滑、冷却的作用。
传统重型柴油机润滑系统,通过发动机的工作载荷、机油压力等参数,对可变排量机油泵单独控制应用,但是,传统方法并未结合油温对活塞进行冷却需求的精确管控,在外部环境温度较低的时候冷启动或负荷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油温低粘度大,导致润滑效果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实现内燃机润滑的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应用于内燃机,内燃机包括全可变机油泵、曲轴齿轮、以及电控活塞冷却喷嘴,该方法包括:
控制全可变机油泵在曲轴齿轮的驱动下运转;
在全可变机油泵运转后,获取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
根据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的所处工况;
在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工况为待冷却工况的情况下,按照第一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
在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工况为目标工作工况的情况下,按照第二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内燃机包括发动机和电控活塞;根据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待冷却工况的步骤,包括:
获取发动机的运行参数,并根据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
基于运行参数和发动机仿真模型,确定电控活塞的耐受温度;
获取电控活塞的工作温度;
当电控活塞的工作温度达到耐受温度时,获取机油温度,并将获取到的机油温度作为机油目标温度;
继续获取机油温度,直至最新获取到的机油温度大于机油目标温度时,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待冷却工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目标工作工况的步骤,包括:
当机油温度小于等于机油目标温度时,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目标工作工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内燃机包括主零部件,主零部件包括目标零部件和主油道,目标零部件包括主轴承、凸轮轴、以及摇臂轴;第一占空比的确定步骤,包括:
基于运行参数和发动机仿真模型,确定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和流量参数;
基于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和流量参数,确定在目标油压下,目标零部件与转速的变化关系;
若基于目标零部件与转速的变化关系,确定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处于目标油压范围、且目标零部件的流量处于目标流量范围、且目标零部件的油膜厚度处于目标厚度范围,则基于目标零部件的油压、流量、以及油膜厚度,确定主油道的第一油压;
根据主油道的第一油压,确定第一占空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占空比的确定步骤,包括:
基于主油道的第一油压、目标零部件的油压需求、以及目标零部件的流量需求,确定主油道的第二油压;
根据主油道的第二油压,确定第二占空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基于第一油压和第二油压,确定主油道的目标油压;
关闭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并基于目标油压,确定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更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以使主油道的当前油压大于目标油压,并获得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第一开度;
开启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基于目标油压,确定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更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以使主油道的当前油压大于目标油压,并获得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第二开度;
重复基于目标油压,确定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的步骤,直至获取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第二开度;
基于第一开度和第二开度,对全可变机油泵进行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的步骤,包括:
将环境温度划分为至少一个温度区间;
基于温度区间、内燃机的转速、以及负荷油耗排放,将油温需求目标划分为至少一个油温控制区域;
针对每一个油温控制区域,根据运行参数和当前温度区间对应的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全可变机油泵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驱动运转模块,用于控制全可变机油泵在曲轴齿轮的驱动下运转;
温度获取模块,用于在全可变机油泵运转后,获取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
工况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的所处工况;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工况为待冷却工况的情况下,按照第一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工况为目标工作工况的情况下,按照第二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方法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方法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方法步骤。
上述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控制全可变机油泵在曲轴齿轮的驱动下运转,并在全可变机油泵运转后,获取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以此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的所处工况,针对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的不同工况,按照对应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能够实现对全可变机油泵的有效控制,从而保证内燃机润滑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占空比的确定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内燃机润滑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工况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划分的油温控制区域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全可变机油泵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0通过总线与内燃机200通信。其中,内燃机200包括全可变机油泵201、曲轴齿轮202、以及电控活塞冷却喷嘴203。其中,终端100通过总线控制全可变机油泵201在曲轴齿轮202的驱动下运转,在全可变机油泵201运转后,获取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并根据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203的所处工况,在电控活塞冷却喷嘴203所处工况为待冷却工况的情况下,按照第一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201的电磁阀开度,在电控活塞冷却喷嘴203所处工况为目标工作工况的情况下,按照第二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201的电磁阀开度。其中,终端100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内燃机200为车辆内燃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终端100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S202:控制全可变机油泵在曲轴齿轮的驱动下运转。
其中,全可变机油泵是内燃机中的重要结构,能根据油压需求与摩擦需求,优化机油排量,以达到精准控制润滑系统的目的,同时降低机油泵对动力的损耗。曲轴齿轮是发动机中的机件,曲轴齿轮用于承受活塞连杆组传来的气体压力,并将气体压力转变为曲轴的转矩并对外输出,从而驱动全可变机油泵运转。
S204:在全可变机油泵运转后,获取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
其中,在全可变机油泵运转后,终端获取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根据机油温度可以有效控制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的工况,以实现在低油温时,快速提升油温,降低机油粘度改善润滑,进而改善油耗排放;在高油温时,开启电磁阀冷却活塞,从而降低可靠性风险。其中,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用于控制油压,以使内燃机各润滑需求部件,在各个工况的油压都能满足需求,从而保证内燃机的润滑系统的稳定工作。其中,润滑需求部件指的是内燃机内部用于润滑的各零部件。
S206:根据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的所处工况。
其中,终端根据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的所处工况,具体地,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的所处工况包括待冷却工况和目标工作工况,其中待冷却工况指的是机油温度过高,需要开启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对电控活塞进行冷却,目标工作工况指的是机油温度正常或过低,需要关闭电控活塞冷却喷嘴,保持电控活塞继续升温,提高周边润滑油温度,降低机油粘度,进而降低摩擦功。
S208:在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工况为待冷却工况的情况下,按照第一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
其中,在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工况为待冷却工况的情况下,也就是电控活塞需要进行冷却时,终端按照第一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以调整各润滑需求部件的油压,实现对电控活塞的冷却。其中,第一占空比用于表示各润滑需求部件的需求油压对应的电磁阀开度的数据集合表,终端按照表中的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以控制内燃机各润滑需求部件的油压。
S210:在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工况为目标工作工况的情况下,按照第二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
其中,在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工况为目标工作工况的情况下,也就是电控活塞不需要冷却时,终端按照第二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
上述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中,通过控制全可变机油泵在曲轴齿轮的驱动下运转,并在全可变机油泵运转后,获取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以此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的所处工况,针对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的不同工况,按照对应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能够实现对全可变机油泵的有效控制,从而保证内燃机润滑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燃机包括发动机和电控活塞;根据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待冷却工况的步骤,包括:获取发动机的运行参数,并根据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基于运行参数和发动机仿真模型,确定电控活塞的耐受温度;获取电控活塞的工作温度;当电控活塞的工作温度达到耐受温度时,获取机油温度,并将获取到的机油温度作为机油目标温度;继续获取机油温度,直至最新获取到的机油温度大于机油目标温度时,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待冷却工况。
其中,发动机的运行参数包括发动机转速、发动机负荷、润滑油温度、流过散热器的风速、冷却液流量等,环境温度指的是大气温度,终端根据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并基于运行参数和发动机仿真模型,以及电控活塞的结构材料特性,确定电控活塞的耐受温度。终端基于运行参数确定内燃机主油道温度和润滑油冷却油腔的对流换热系数,结合发动机仿真模型的仿真结果,确定电控活塞的工作温度。当电控活塞的工作温度达到耐受温度时,终端获取此时的机油温度,并将获取到的机油温度作为机油目标温度,在发动机工作的过程中,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逐渐升高,并且,机油温度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升高。终端继续获取机油温度,直至最新获取到的机油温度大于机油目标温度时,表示此时电控活塞需要进行冷却,终端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待冷却工况。其中,待冷却工况指的是机油温度过高,需要开启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对电控活塞进行冷却。
本实施例中,基于发动机的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并确定电控活塞的耐受温度,当电控活塞的工作温度达到耐受温度时,获取机油温度,并将获取到的机油温度作为机油目标温度,之后继续获取机油温度,直至最新获取到的机油温度大于机油目标温度时,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待冷却工况,能够准确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的工况,从而基于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的工况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目标工作工况的步骤,包括:当机油温度小于等于机油目标温度时,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目标工作工况。
其中,目标工作工况指的是机油温度正常或过低,需要关闭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当机油温度小于等于机油目标温度时,需要保持电控活塞继续升温,提高周边润滑油温度,终端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目标工作工况。
本实施例中,当机油温度小于等于机油目标温度时,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目标工作工况,能够准确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的工况,从而基于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的工况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内燃机包括主零部件,主零部件包括目标零部件和主油道,目标零部件包括主轴承、凸轮轴、以及摇臂轴;第一占空比的确定步骤,包括:
S302:基于运行参数和发动机仿真模型,确定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和流量参数。
其中,目标零部件包括主轴承、凸轮轴、以及摇臂轴,终端基于运行参数和发动机仿真模型,确定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和流量参数,包括主轴承的油压和流量、凸轮轴的油压和流量、以及摇臂轴的油压和流量。
S304:基于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和流量参数,确定在目标油压下,目标零部件与转速的变化关系。
其中,终端基于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和流量参数,以及历史试验数据,确定在目标油压下,主轴承的油压、流量、以及油膜厚度随转速的变化关系,凸轮轴的油压、流量、以及油膜厚度随转速的变化关系,摇臂轴的油压、流量、以及油膜厚度随转速的变化关系。
S306:若基于目标零部件与转速的变化关系,确定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处于目标油压范围、且目标零部件的流量处于目标流量范围、且目标零部件的油膜厚度处于目标厚度范围,则基于目标零部件的油压、流量、以及油膜厚度,确定主油道的第一油压。
其中,终端基于目标零部件与转速的变化关系,确定目标零部件的油压、流量、以及油膜厚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若处于允许范围内,即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处于目标油压范围、且目标零部件的流量处于目标流量范围、且目标零部件的油膜厚度处于目标厚度范围,则终端基于目标零部件的油压、流量、以及油膜厚度,确定主油道的第一油压,即主油道的油压表。
S308:根据主油道的第一油压,确定第一占空比。
其中,终端根据主油道的第一油压,确定第一占空比,以按照第一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
本实施例中,基于运行参数和发动机仿真模型,确定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和流量参数,以确定在目标油压下,目标零部件与转速的变化关系,若基于目标零部件与转速的变化关系,确定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处于目标油压范围、且目标零部件的流量处于目标流量范围、且目标零部件的油膜厚度处于目标厚度范围,则基于目标零部件的油压、流量、以及油膜厚度,确定主油道的第一油压,从而确定第一占空比,能够准确得到第一占空比,实现对全可变机油泵的有效控制,从而保证内燃机润滑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占空比的确定步骤,包括:基于主油道的第一油压、目标零部件的油压需求、以及目标零部件的流量需求,确定主油道的第二油压;根据主油道的第二油压,确定第二占空比。
其中,油压需求表示使得内燃机处于无需冷却状态下,主油道需求的最高油压,流量需求表示使得处于无需冷却状态下,目标零部件需求的最大流量。终端基于主油道的第一油压、目标零部件的油压需求、以及目标零部件的流量需求,确定主油道的第二油压,以根据主油道的第二油压,确定第二占空比。
本实施例中,基于主油道的第一油压、目标零部件的油压需求、以及目标零部件的流量需求,确定主油道的第二油压,并根据主油道的第二油压,确定第二占空比,能够准确得到第二占空比,实现对全可变机油泵的有效控制,从而保证内燃机润滑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基于第一油压和第二油压,确定主油道的目标油压;关闭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并基于目标油压,确定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更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以使主油道的当前油压大于目标油压,并获得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第一开度;开启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基于目标油压,确定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更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以使主油道的当前油压大于目标油压,并获得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第二开度;重复基于目标油压,确定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的步骤,直至获取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第二开度;基于第一开度和第二开度,对全可变机油泵进行控制。
其中,在确定第一开度和第二开度后,为了使得开度能够满足发动机工作时的所有工况,还需要对得到的第一占空比和第二占空比进行修订。终端首先基于第一油压和第二油压,确定主油道的目标油压,之后关闭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并基于目标油压,确定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调整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占空比,以使主油道的当前油压大于目标油压,将此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作为第一开度。之后终端开启电控活塞冷却喷嘴,与获取第一开度的步骤相同,终端基于目标油压,确定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调整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占空,以使主油道的当前油压大于目标油压,将此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作为第二开度。最后终端基于第一开度和第二开度对之前得到的占空比进行修订,从而基于修订后的开度,对全可变机油泵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基于第一油压和第二油压,确定主油道的目标油压,关闭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后,并基于目标油压,确定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更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以使主油道的当前油压大于目标油压,得到第一开度,之后开启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并基于目标油压,确定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更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以使主油道的当前油压大于目标油压,得到第二开度,从而基于第一开度和第二开度,对全可变机油泵进行控制,能够适用于发动机所有工况,实现对全可变机油泵的有效控制,从而保证内燃机润滑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的步骤,包括:将环境温度划分为至少一个温度区间;基于温度区间、内燃机的转速、以及负荷油耗排放,将油温需求目标划分为至少一个油温控制区域;针对每一个油温控制区域,根据运行参数和当前温度区间对应的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使构建的仿真模型能够满足发动机的多种工况需求,针对环境温度,终端将环境温度划分为至少一个温度区间,并结合内燃机的转速、以及负荷油耗排放,将油温需求划分成多个油温控制区域,具体地,油温控制区域包括低速低负荷高油温区、中速重负荷中油温区、高速高负荷低油温区,终端针对每一个油温控制区域,根据运行参数和当前温度区间对应的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环境温度划分为至少一个温度区间;基于温度区间、内燃机的转速、以及负荷油耗排放,将油温需求目标划分为至少一个油温控制区域;针对每一个油温控制区域,根据运行参数和当前温度区间对应的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能够适用于发动机所有工况,实现对全可变机油泵的有效控制,从而保证内燃机润滑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应用于内燃机,其中,内燃机润滑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内燃机润滑系统包括:全可变机油泵1控制机油流量,机油经过全可变机油泵1驱动后进入机油冷却滤清模块2,经过冷却和过滤后进入缸体主油道3,经过主油道3后分别润滑主轴承7、连杆轴承8、摇臂轴10、增压器11、燃油泵(柴油机)12、空压泵13、轮系等零部件14,润滑后的机油经过限压阀4的调节,由油底壳15进入过滤器16,最终流回全可变机油泵1,全可变机油泵1结合电控活塞冷却喷嘴5是否工作,设计两组电磁阀工作占空比,调节电控活塞6的流量,从而调节回流至全可变机油泵1的流量。
具体地,如图5所示,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工况确定方法包括:
终端根据发动机的运行参数,包括发动机转速、发动机负荷、润滑油温度、流过散热器的风速、冷却液流量和大气温度等参数,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基于运行参数和发动机仿真模型,确定主油道温度和润滑油冷却油腔的对流换热系数,实测确定电控活塞的工作温度T1;根据发动机的运行参数,活塞的结构材料特性,基于发动机仿真模型确认活塞的耐受温度T2,设定不同的环温边界,锁定工况,例如设定环境温度为20℃,启动发动机工作,检测水温、油温变化对电控活塞工作温度T1的影响,理论上随着油温水温的升高,电控活塞温度升高,当活塞的工作温度T1逐渐升高到等于活塞的耐受温度T2时,记录此时的机油温度T3,定义T3为机油的目标温度。当实际工作的机油温度>T3,此时需要开启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对电控活塞进行冷却;当实际工作的机油温度<T3,此时需要关闭电控活塞冷却喷嘴,保持电控活塞继续升温,提高周边润滑油升温降低机油粘度,进而降低摩擦功。
终端根据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工况,确定不同的占空比,以对全可变机油泵进行控制,具体地,如图6所示,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包括:
终端根据发动机的运行参数和仿真模型,确定主轴承、凸轮轴、摇臂轴等处的油压和流量参数,基于仿真模型确定主轴承、凸轮轴、摇臂轴的油压、流量、以及油膜厚度,随转速的变化关系,分析各处的油压、流量和油膜厚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以此确认第一占空比,结合各个零部件油压、流量需求,确认第二占空比。在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工况为待冷却工况的情况下,按照第一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在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工况为目标工作工况的情况下,按照第二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针对每一个工况进行目标油温的扫点测试,可以优先将环境温度-25℃~40℃分为几个区间,再结合内燃机不同转速、负荷油耗排放对油温需求目标差异,划分为几个区域,包括低速低负荷高油温、中速重负荷中油温、高速高负荷低油温等,具体地,如图7所示,图7为划分得到的油温控制区域。针对每一个油温控制区域,根据运行参数和当前温度区间对应的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确定所述电控活塞的耐受温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仿真确定控制油温、油压阈值,控制可变排量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实现机油油压、流量的精确管控,进而实现油泵按需工作,降低油泵摩擦功,结合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根据机油温度进行分段式控制,低油温快速提升油温,降低机油粘度改善润滑,进而改善油耗排放,高油温开启电磁阀冷却活塞降低可靠性风险,能够实现对全可变机油泵的有效控制,从而保证内燃机润滑的可靠性。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的全可变机油泵控制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全可变机油泵控制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全可变机油泵控制装置,包括:驱动运转模块10、温度获取模块20、工况确定模块30、第一控制模块40和第二控制模块50,其中:
驱动运转模块10,用于控制全可变机油泵在曲轴齿轮的驱动下运转。
温度获取模块20,用于在全可变机油泵运转后,获取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
工况确定模块30,用于根据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的所处工况。
第一控制模块40,用于在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工况为待冷却工况的情况下,按照第一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
第二控制模块50,用于在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工况为目标工作工况的情况下,按照第二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燃机包括发动机和电控活塞,工况确定模块30包括:模型构建单元、耐受确定单元、温度获取单元、目标获取单元和工况确定单元,其中:
模型构建单元,用于获取发动机的运行参数,并根据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
耐受确定单元,用于基于运行参数和发动机仿真模型,确定电控活塞的耐受温度。
温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电控活塞的工作温度。
目标获取单元,用于当电控活塞的工作温度达到耐受温度时,获取机油温度,并将获取到的机油温度作为机油目标温度。
工况确定单元,用于继续获取机油温度,直至最新获取到的机油温度大于机油目标温度时,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待冷却工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工况确定单元还用于当机油温度小于等于机油目标温度时,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目标工作工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燃机包括主零部件,主零部件包括目标零部件和主油道,目标零部件包括主轴承、凸轮轴、以及摇臂轴;第一控制模块40包括:流量确定单元、变化确定单元、油压确定单元和占空比确定单元,其中:
流量确定单元,用于基于运行参数和发动机仿真模型,确定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和流量参数。
变化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和流量参数,确定在目标油压下,目标零部件与转速的变化关系。
油压确定单元,用于若基于目标零部件与转速的变化关系,确定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处于目标油压范围、且目标零部件的流量处于目标流量范围、且目标零部件的油膜厚度处于目标厚度范围,则基于目标零部件的油压、流量、以及油膜厚度,确定主油道的第一油压。
占空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主油道的第一油压,确定第一占空比。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50包括:油压确定单元和占空比确定单元,其中:
油压确定单元,用于基于主油道的第一油压、目标零部件的油压需求、以及目标零部件的流量需求,确定主油道的第二油压。
占空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主油道的第二油压,确定第二占空比。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50还用于基于第一油压和第二油压,确定主油道的目标油压;关闭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并基于目标油压,确定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更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以使主油道的当前油压大于目标油压,并获得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第一开度;开启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基于目标油压,确定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更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以使主油道的当前油压大于目标油压,并获得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第二开度;重复基于目标油压,确定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的步骤,直至获取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第二开度;基于第一开度和第二开度,对全可变机油泵进行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模型构建单元包括:区间划分子单元、区域划分子单元和模型构建子单元,其中:
区间划分子单元,用于将环境温度划分为至少一个温度区间。
区域划分子单元,用于基于温度区间、内燃机的转速、以及负荷油耗排放,将油温需求目标划分为至少一个油温控制区域。
模型构建子单元,用于针对每一个油温控制区域,根据运行参数和当前温度区间对应的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
上述全可变机油泵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9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显示单元和输入装置。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系统总线连接,通信接口、显示单元和输入装置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移动蜂窝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单元用于形成视觉可见的画面,可以是显示屏、投影装置或虚拟现实成像装置。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控制全可变机油泵在曲轴齿轮的驱动下运转;在全可变机油泵运转后,获取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根据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的所处工况;在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工况为待冷却工况的情况下,按照第一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在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工况为目标工作工况的情况下,按照第二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涉及的根据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待冷却工况,包括:获取发动机的运行参数,并根据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基于运行参数和发动机仿真模型,确定电控活塞的耐受温度;获取电控活塞的工作温度;当电控活塞的工作温度达到耐受温度时,获取机油温度,并将获取到的机油温度作为机油目标温度;继续获取机油温度,直至最新获取到的机油温度大于机油目标温度时,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待冷却工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涉及的根据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目标工作工况,包括:当机油温度小于等于机油目标温度时,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目标工作工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涉及的第一占空比的确定步骤,包括:基于运行参数和发动机仿真模型,确定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和流量参数;基于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和流量参数,确定在目标油压下,目标零部件与转速的变化关系;若基于目标零部件与转速的变化关系,确定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处于目标油压范围、且目标零部件的流量处于目标流量范围、且目标零部件的油膜厚度处于目标厚度范围,则基于目标零部件的油压、流量、以及油膜厚度,确定主油道的第一油压;根据主油道的第一油压,确定第一占空比。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涉及的第二占空比的确定步骤,包括:基于主油道的第一油压、目标零部件的油压需求、以及目标零部件的流量需求,确定主油道的第二油压;根据主油道的第二油压,确定第二占空比。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基于第一油压和第二油压,确定主油道的目标油压;关闭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并基于目标油压,确定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更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以使主油道的当前油压大于目标油压,并获得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第一开度;开启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基于目标油压,确定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更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以使主油道的当前油压大于目标油压,并获得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第二开度;重复基于目标油压,确定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的步骤,直至获取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第二开度;基于第一开度和第二开度,对全可变机油泵进行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涉及的根据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包括:将环境温度划分为至少一个温度区间;基于温度区间、内燃机的转速、以及负荷油耗排放,将油温需求目标划分为至少一个油温控制区域;针对每一个油温控制区域,根据运行参数和当前温度区间对应的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控制全可变机油泵在曲轴齿轮的驱动下运转;在全可变机油泵运转后,获取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根据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的所处工况;在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工况为待冷却工况的情况下,按照第一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在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工况为目标工作工况的情况下,按照第二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涉及的根据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待冷却工况,包括:获取发动机的运行参数,并根据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基于运行参数和发动机仿真模型,确定电控活塞的耐受温度;获取电控活塞的工作温度;当电控活塞的工作温度达到耐受温度时,获取机油温度,并将获取到的机油温度作为机油目标温度;继续获取机油温度,直至最新获取到的机油温度大于机油目标温度时,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待冷却工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涉及的根据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目标工作工况,包括:当机油温度小于等于机油目标温度时,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目标工作工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涉及的第一占空比的确定步骤,包括:基于运行参数和发动机仿真模型,确定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和流量参数;基于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和流量参数,确定在目标油压下,目标零部件与转速的变化关系;若基于目标零部件与转速的变化关系,确定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处于目标油压范围、且目标零部件的流量处于目标流量范围、且目标零部件的油膜厚度处于目标厚度范围,则基于目标零部件的油压、流量、以及油膜厚度,确定主油道的第一油压;根据主油道的第一油压,确定第一占空比。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涉及的第二占空比的确定步骤,包括:基于主油道的第一油压、目标零部件的油压需求、以及目标零部件的流量需求,确定主油道的第二油压;根据主油道的第二油压,确定第二占空比。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基于第一油压和第二油压,确定主油道的目标油压;关闭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并基于目标油压,确定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更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以使主油道的当前油压大于目标油压,并获得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第一开度;开启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基于目标油压,确定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更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以使主油道的当前油压大于目标油压,并获得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第二开度;重复基于目标油压,确定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的步骤,直至获取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第二开度;基于第一开度和第二开度,对全可变机油泵进行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涉及的根据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包括:将环境温度划分为至少一个温度区间;基于温度区间、内燃机的转速、以及负荷油耗排放,将油温需求目标划分为至少一个油温控制区域;针对每一个油温控制区域,根据运行参数和当前温度区间对应的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控制全可变机油泵在曲轴齿轮的驱动下运转;在全可变机油泵运转后,获取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根据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的所处工况;在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工况为待冷却工况的情况下,按照第一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在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工况为目标工作工况的情况下,按照第二占空比,控制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涉及的根据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待冷却工况,包括:获取发动机的运行参数,并根据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基于运行参数和发动机仿真模型,确定电控活塞的耐受温度;获取电控活塞的工作温度;当电控活塞的工作温度达到耐受温度时,获取机油温度,并将获取到的机油温度作为机油目标温度;继续获取机油温度,直至最新获取到的机油温度大于机油目标温度时,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待冷却工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涉及的根据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目标工作工况,包括:当机油温度小于等于机油目标温度时,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目标工作工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涉及的第一占空比的确定步骤,包括:基于运行参数和发动机仿真模型,确定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和流量参数;基于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和流量参数,确定在目标油压下,目标零部件与转速的变化关系;若基于目标零部件与转速的变化关系,确定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处于目标油压范围、且目标零部件的流量处于目标流量范围、且目标零部件的油膜厚度处于目标厚度范围,则基于目标零部件的油压、流量、以及油膜厚度,确定主油道的第一油压;根据主油道的第一油压,确定第一占空比。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涉及的第二占空比的确定步骤,包括:基于主油道的第一油压、目标零部件的油压需求、以及目标零部件的流量需求,确定主油道的第二油压;根据主油道的第二油压,确定第二占空比。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基于第一油压和第二油压,确定主油道的目标油压;关闭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并基于目标油压,确定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更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以使主油道的当前油压大于目标油压,并获得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第一开度;开启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基于目标油压,确定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更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以使主油道的当前油压大于目标油压,并获得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第二开度;重复基于目标油压,确定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的步骤,直至获取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第二开度;基于第一开度和第二开度,对全可变机油泵进行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涉及的根据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包括:将环境温度划分为至少一个温度区间;基于温度区间、内燃机的转速、以及负荷油耗排放,将油温需求目标划分为至少一个油温控制区域;针对每一个油温控制区域,根据运行参数和当前温度区间对应的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内燃机,所述内燃机包括全可变机油泵、曲轴齿轮、以及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全可变机油泵在曲轴齿轮的驱动下运转;
在所述全可变机油泵运转后,获取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机油温度和所述环境温度,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的所处工况;
在所述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工况为待冷却工况的情况下,按照第一占空比,控制所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
在所述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工况为目标工作工况的情况下,按照第二占空比,控制所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包括发动机和电控活塞;所述根据所述机油温度和所述环境温度,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待冷却工况,包括:
获取发动机的运行参数,并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和所述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
基于所述运行参数和所述发动机仿真模型,确定所述电控活塞的耐受温度;
获取所述电控活塞的工作温度;
当所述电控活塞的工作温度达到所述耐受温度时,获取机油温度,并将获取到的机油温度作为机油目标温度;
继续获取机油温度,直至最新获取到的机油温度大于所述机油目标温度时,确定所述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待冷却工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目标工作工况,包括:
当所述机油温度小于等于所述机油目标温度时,确定所述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处于目标工作工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包括主零部件,所述主零部件包括目标零部件和主油道,所述目标零部件包括主轴承、凸轮轴、以及摇臂轴;所述第一占空比的确定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运行参数和所述发动机仿真模型,确定所述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和流量参数;
基于所述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和流量参数,确定在目标油压下,所述目标零部件与转速的变化关系;
若基于所述目标零部件与转速的变化关系,确定所述目标零部件的油压处于目标油压范围、且所述目标零部件的流量处于目标流量范围、且所述目标零部件的油膜厚度处于目标厚度范围,则基于所述目标零部件的油压、流量、以及油膜厚度,确定主油道的第一油压;
根据所述主油道的第一油压,确定第一占空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占空比的确定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主油道的第一油压、所述目标零部件的油压需求、以及所述目标零部件的流量需求,确定所述主油道的第二油压;
根据所述主油道的第二油压,确定第二占空比。
6.根据权利要求4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油压和所述第二油压,确定所述主油道的目标油压;
关闭所述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并基于所述目标油压,确定所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更新所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以使所述主油道的当前油压大于所述目标油压,并获得所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第一开度;
开启所述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基于所述目标油压,确定所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更新所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以使所述主油道的当前油压大于所述目标油压,并获得所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第二开度;
重复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油压,确定所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开度的步骤,直至获取所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的第二开度;
基于所述第一开度和所述第二开度,对所述全可变机油泵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包括:
将所述环境温度划分为至少一个温度区间;
基于所述温度区间、所述内燃机的转速、以及负荷油耗排放,将油温需求目标划分为至少一个油温控制区域;
针对每一个油温控制区域,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和当前温度区间对应的环境温度,构建发动机仿真模型。
8.一种全可变机油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驱动运转模块,用于控制全可变机油泵在曲轴齿轮的驱动下运转;
温度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全可变机油泵运转后,获取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
工况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机油温度和环境温度,确定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的所处工况;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工况为待冷却工况的情况下,按照第一占空比,控制所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所处工况为目标工作工况的情况下,按照第二占空比,控制所述全可变机油泵的电磁阀开度。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310301604.9A 2023-03-22 2023-03-22 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介质和产品 Pending CN1162208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1604.9A CN116220856A (zh) 2023-03-22 2023-03-22 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介质和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1604.9A CN116220856A (zh) 2023-03-22 2023-03-22 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介质和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20856A true CN116220856A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89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01604.9A Pending CN116220856A (zh) 2023-03-22 2023-03-22 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介质和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2085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38298A (zh) * 2019-03-11 2019-06-04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活塞冷却喷嘴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0017189A (zh) * 2019-04-26 2019-07-1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
CN113266455A (zh) * 2020-02-14 2021-08-17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活塞冷却喷嘴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719334A (zh) * 2021-08-13 2021-11-30 义乌吉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变排量机油泵控制策略的确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38298A (zh) * 2019-03-11 2019-06-04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活塞冷却喷嘴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0017189A (zh) * 2019-04-26 2019-07-1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
CN113266455A (zh) * 2020-02-14 2021-08-17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活塞冷却喷嘴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719334A (zh) * 2021-08-13 2021-11-30 义乌吉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变排量机油泵控制策略的确定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99738B2 (en) Control systems for a variable capacity engine oil pump
CN104573305B (zh) 估算涡轮增压内燃机的增压能力的方法
CN110359980B (zh)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中机油热管理控制方法及装置
GB2085524A (en) Dual coolant ic engine cooling system
US7779627B1 (en) Variable-displacement piston-cylinder device
Crabb et al. New modular engine platform from Volvo
US2006011292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fuel consumption in a diesel engine
Fox Numerical evaluation of the potential for fuel economy improvement due to boundary friction reduction within heavy-duty diesel engines
CN113719334B (zh) 变排量机油泵控制策略的确定方法
Kaltakkıran et al. Instantaneous energy balance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during warm up period of a spark ignition engine under several thermal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ies
CN116220856A (zh) 全可变机油泵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介质和产品
US11415040B1 (en) Heating oil for enhanced active thermal coolant system
CN107237696B (zh) 发动机的停缸控制方法及系统
Gardiner et al. The effects of thermal state changes on friction during the warm up of a spark ignition engine
Lin et al. Oil coking prevention using electric water pump for turbo‐charge spark‐ignition engines
CN115450774A (zh) 天然气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率确定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Yang et al. Study on thermodynamic matching optimization of variable flow cooling system of diesel engine at high altitudes
CN204961054U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Gruden et al. New 14.8-l HD truck engine from Daimler for NAFTA
Kellermayr et al. Turbocharging of engines with low cylinder numbers: a thermodynamic consideration
KR20200135623A (ko) 차량의 제어방법
Vasilyev et al. Evaluation of possible limits of forcing of high-capacity air-cooled engines
Matsui et al. Development of 3.5 L V6 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 Engine-ESTEC 2GR-FKS/FXS
CN117007322A (zh) 发动机劣化试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Guhr et al. Turbocharging with low temperature charge air cooling and EG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