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20808A - 一种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20808A
CN116220808A CN202310191417.XA CN202310191417A CN116220808A CN 116220808 A CN116220808 A CN 116220808A CN 202310191417 A CN202310191417 A CN 202310191417A CN 116220808 A CN116220808 A CN 116220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well
monitoring
geological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914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解经宇
乔伟
陈秋
刘一凡
金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to CN20231019141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208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20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208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21F17/16Modification of mine passages or chambers for storage purposes, especially for liquids or g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阶梯升流量间歇式注入;S2、恒流量连续注入;S3、恒流量间歇式注入;S4、阶梯降流量间歇式注入;并通过微地震配合邻井应力监测为注入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具体的,通过步骤S1的实施,为地质封存过程中CO2运移提供初始通道,同时结合监测结果的反馈,依据评价标准优选出主要注入阶段——步骤S2、S3的注入流量;最后通过步骤S4逐步实现注入井区域封存潜力。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可实现在防止注入层岩石破裂进而诱发CO2泄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储层CO2的封存能力,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实际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O2地质封存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
背景技术
CO2地质封存是实现CO2长期封存的必要途径,而在低渗油藏中开展地质封存则是达成CO2捕获、利用与封存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CO2的不断注入,储层岩石孔隙压力升高,引起局部应力场改变。同时CO2被压缩后温度降低,遇储层岩石后会发生热力耦合效应。上述因素会引起岩石产生微破裂,进而使储层岩体渗透率增大,局部可吸收性增强。然而,一旦这些微破裂汇合、贯通,并发展成为宏观裂缝,进而演化成为不稳定的破裂,会影响CO2储盖层的完整性,引发CO2运移过程中的泄漏,甚至对封存工程的安全性产生威胁。因此,作为CO2地质封存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掌握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对保障碳储工程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低渗油藏中开展CO2地质封存,与常规的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封存还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在低渗油藏老井储层中注入CO2,其原生孔隙,以及由于石油、天然气被采出空出的空间,对于CO2的储存和运移具有优势。而针对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的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是在防止注入层岩石破裂进而诱发CO2泄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储层CO2的封存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例如,专利CN113464098A公开了一种CO2地质封存方法及其系统,主要是通过开挖的方式在咸水层中建立注入井和采出井之间的平衡,降低CO2储层的压力,并提高所述CO2储层的孔隙可用空间。但该方法仅适用于常规咸水层CO2地质封存,且并未明确注入参数的优选方法。
例如,专利CN102425870A公开了一种提高地热回灌率和CO2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该发明虽然针对的是砂岩储层,但主要是通过CO2与砂岩储层的碳酸盐矿物反应而提高砂岩储层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同样并未对CO2地质封存注入方法进行探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旨在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过程中,在防止因局部CO2累积致使注入层岩石破裂进而诱发CO2泄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储层CO2的封存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阶梯升流量间歇式注入:向CO2注入井阶梯升流量间歇式注入超临界CO2,为地质封存过程中CO2运移提供近井区域的初始通道;同时,对注入过程开展微地震以及多口监测井应力监测,随着注入流量的逐步上升,依据评价标准对每一个流量阶梯的注入流量进行评价,优选出后续步骤中连续注入的恒定流量;
S2、恒流量连续注入:采用步骤S1选出的注入流量连续向CO2注入井注入超临界CO2,同时对该注入过程采用微地震配合多口监测井的应力监测,通过微地震原始波形数据以及多口监测井应力监测反馈的应力变化情况,对注入过程的安全性进行监测;
S3、恒流量间歇式注入:为避免CO2累积,局部应力集中引起储层岩石破裂,进而诱发泄漏,在步骤S2恒流量连续注入之后,转为向CO2注入井恒流量间歇式注入超临界CO2
S4、阶梯降流量间歇式注入:CO2注入井即将达到封存潜力时,将CO2封存转为阶梯降流量间歇式注入,以最大限度实现CO2封存;
所述低渗油藏指低渗砂岩油藏,CO2注入井一般指油气田开采的老井,即因产量下降或政策等原因暂时停止采油/气的井;由于储层孔隙中的油气资源被采出,这为CO2的贮存提供了空间;同时,CO2的注入会引起区域地层压力升高,为储层中剩余油气资源的驱替及开采提供了有利条件;注入井为直井,埋深800-1200m;以注入井为中心,CO2注入层埋深处储层方圆5km内应该不发育断层,同时较CO2注入层埋深浅处应发育有盖层,所述盖层一般为其他岩性与低渗砂岩储层的分界面,埋深一般为400-600m;上述条件为CO2的贮存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单井指某一区块中多口注入井中的其中之一;区块一般包含数量一定的老井,其中一部分可作为注入井,另一部分作为监测井;本发明所述的为其中一口井的注入方法,其他相似注入井即同一区块内的其他注入井可参考本方法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所涉及到的CO2均为超临界CO2,其原因是,在地质封存中,低渗砂岩油藏的温度和压力均达到了临界点(温度高于31.1℃,压力高于7.38Mpa),CO2以超临界状态储存于地质体中,故本发明所述的CO2均是指气态和液态混合的超临界CO2
进一步,CO2注入井四周分布有至少一个监测井,监测井中安装有效应力监测仪器;CO2注入井周边布设有微地震检波器;
步骤S1-S4注入超临界CO2的同时,采用微地震技术监测CO2地质封存过程中注入层岩石破裂情况,配合监测井中安装的有效应力监测仪器监测监测井所在位置的有效应力变化情况;两种手段共同监测CO2注入引起的储层岩石破裂及应力变化情况;
步骤S1中的评价标准包括以下三个条件:
条件A、微地震检波器未监测到注入层岩石的破裂信息;
条件B、所有监测井中的监测仪器指示的有效应力涨幅不超过50%;
条件C、所有监测井中的监测仪器指示的有效应力均不高于所在深度的平均地层破裂压力值的70%;
在同时满足条件A、B、C的前提下,选择最大的注入流量值作为步骤S2中连续注入的恒定流量。
进一步,步骤S1-S4注入超临界CO2的同时,持续开展微地震及监测井的有效应力监测具体为:
在注入过程中微地震监测显示出现0级以上的破裂事件,或是某一监测井中的有效应力增长率连续1小时超过0.1×10-3MPa/kg时,表明注入层中出现了局部应力集中或是岩石破裂的情况,需立刻停止注入并进入间歇阶段,使CO2持续运移,应力释放之后再进行下一阶段注入;同时通过矩张量反演获取应力集中的位置,对CO2地质封存的注入过程的安全性进行持续的监测与把控。
进一步,条件C中地层破裂压力的计算方法如下:
Pf=0.0098pHf
其中,Pf表示地层破裂压力,单位为MPa;p表示地层破裂压力当量密度,单位为g/cm3;Hf表示破裂地层埋深,单位为m。
进一步,所述微地震检波器均匀分布在以CO2注入井的井口为中心的方圆2km范围内,微地震检波器的布设数量至少为30个。
进一步,所述CO2注入井和监测井为直井,埋深为800-1200m;有效应力监测仪器安装在监测井的井底;
监测井分别布置在直线距离CO2注入井1-5m、5-10m、30-50m、100-120m、180-200m、230-250m的位置。
进一步,步骤S1包括四个注入阶段:
第一阶段的注入流量为0.15-0.2kg/s;第二阶段的注入流量为0.3-0.35kg/s;第三阶段的注入流量为0.5-0.55kg/s;第四阶段的注入流量为0.65-0.7kg/s;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的注入时长均为连续的48小时,相邻注入阶段的间隔时长为连续的48小时;
采取间歇式注入方式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刚注入地层中的CO2充分运移,避免出现由于CO2注入过快、累积而引起局部的应力集中,造成注入层岩石破裂进而引发CO2泄漏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对注入流量与地层的配伍性进行测试,为后续步骤的大规模CO2地质封存优选注入流量。
进一步,步骤S2中,CO2连续注入的时长至少为336小时。
进一步,步骤S3和步骤S4中,每个注入阶段的时长为连续的48小时,中间间隔时长为连续的48小时。
进一步,步骤S3中间歇式注入的恒定流量与步骤S2中连续注入的恒定流量保持一致;步骤S4的阶梯降流量间歇式注入是指在步骤S2、S3恒定流量注入的基础上,间歇式、阶梯式地逐级降低注入流量直至为零;
所述阶梯按照如下阶梯进行降低:
阶梯a、注入流量为0.65-0.7kg/s;
阶梯b、注入流量为0.5-0.55kg/s;
阶梯c、注入流量为0.3-0.35kg/s;
阶梯d、注入流量为0.15-0.2kg/s;
例如,若步骤S2、S3所优选的注入流量为0.5-0.55kg/s区间,在阶梯降流量间歇式注入过程中,注入流量应分为两个阶梯,分别间歇式地降低至0.3-0.35kg/s、0.15-0.2kg/s区间,最后降至零,每个注入阶梯和中间间隔时间一般为连续的48小时。
所述微地震监测技术一般指通过在浅层地表布设微地震检波器;由于区块地表多为黄土覆盖,故所述检波器埋深10-15m,相对较深,分布在CO2注入井周边;一旦注入层岩石在CO2注入过程中发生破裂,微地震检波器即可接收岩体破裂产生震动而形成的强度较弱的地震波;进一步对微地震检波器接收到的地震波进行矩张量反演,揭示岩石破裂的特征,进而对CO2的泄漏情况进行判断;当震源的尺度远小于观测距离和地震波波长时震源可视为点源,此时震源的特征可用矩张量来描述;矩张量反演,可获取事件的震源机制,并提供对破裂的产状(走向、倾角和长度)的定量描述,提供基于震源机制的破裂性质分析;所述微地震检波器应以注入井井口为中心,均匀分布在方圆2km范围内,在避开公路、施工场地等噪声源的前提想布设不少于30个,须覆盖CO2在地层中可能的运移范围;同时,还要在近井区域、最大水平主地应力方向、结构面(天然裂隙)发育带等主要运移路径加密布设;经典岩石力学研究表明,流体总会向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移;而垂直于最小水平主地应力(沿最大水平主地应力)方向,以及沿结构面(天然裂隙)都是CO2主要的运移路径;一旦出现岩石破裂或是CO2泄漏前兆信息,可及时改变注入方式或暂停注入;
多口监测井应力监测,是指在与注入井相距不同直线距离的监测井中布设有效应力监测仪器,监测所在位置有效应力的变化情况;所述监测井为直井,同样为如前所述老井,垂深分布范围800-1000m;所述监测井分别在直线距离注入井1-5m、5-10m、30-50m、100-120m、180-200m、230-250m处分布;所述有效应力监测仪器应置于所述监测井井底,当所在井底位置由于CO2累积引起有效应力波动时,通过所述监测仪器指示的应力变化情况对CO2安全运移进行监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针对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过程中注入流量优化方面的技术空白,提出了一种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在防止因局部CO2累积致使注入层岩石破裂进而诱发CO2泄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储层CO2的封存能力,为低渗油藏开展CO2地质封存提供一定依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步骤S1对应的时间-注入流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步骤S2对应的时间-注入流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步骤S3对应的时间-注入流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步骤S4对应的时间-注入流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注入井、微地震检波器、开展有效应力监测的邻井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01、CO2注入井;102、同一区块内的其他注入井;2、微地震检波器;3、监测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一种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阶梯升流量间歇式注入:向CO2注入井101阶梯升流量间歇式注入超临界CO2,为地质封存过程中CO2运移提供近井区域的初始通道;同时,对注入过程开展微地震以及多口监测井3应力监测,随着注入流量的逐步上升,依据评价标准对每一个流量阶梯的注入流量进行评价,优选出后续步骤中连续注入的恒定流量;
S2、恒流量连续注入:采用步骤S1选出的注入流量连续向CO2注入井101注入超临界CO2,同时对该注入过程采用微地震配合多口监测井3的应力监测,通过微地震原始波形数据以及多口监测井3应力监测反馈的应力变化情况,对注入过程的安全性进行监测;
S3、恒流量间歇式注入:为避免CO2累积,局部应力集中引起储层岩石破裂,进而诱发泄漏,在步骤S2恒流量连续注入之后,转为向CO2注入井101恒流量间歇式注入超临界CO2
S4、阶梯降流量间歇式注入:CO2注入井101即将达到封存潜力时,将CO2封存转为阶梯降流量间歇式注入,以最大限度实现CO2封存;
所述低渗油藏指低渗砂岩油藏,CO2注入井101一般指油气田开采的老井,即因产量下降或政策等原因暂时停止采油/气的井;由于储层孔隙中的油气资源被采出,这为CO2的贮存提供了空间;同时,CO2的注入会引起区域地层压力升高,为储层中剩余油气资源的驱替及开采提供了有利条件;注入井为直井,埋深800-1200m;以注入井为中心,CO2注入层埋深处储层方圆5km内应该不发育断层,同时较CO2注入层埋深浅处应发育有盖层,所述盖层一般为其他岩性与低渗砂岩储层的分界面,埋深一般为400-600m;上述条件为CO2的贮存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单井指某一区块中多口注入井中的其中之一;区块一般包含数量一定的老井,其中一部分可作为注入井,另一部分作为监测井3;本发明所述的为其中一口井的注入方法,其他相似注入井即同一区块内的其他注入井102可参考本方法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所涉及到的CO2均为超临界CO2,其原因是,在地质封存中,低渗砂岩油藏的温度和压力均达到了临界点(温度高于31.1℃,压力高于7.38Mpa),CO2以超临界状态储存于地质体中,故本发明所述的CO2均是指气态和液态混合的超临界CO2
进一步,CO2注入井101四周分布有至少一个监测井3,监测井3中安装有效应力监测仪器;CO2注入井101周边布设有微地震检波器2;
步骤S1-S4注入超临界CO2的同时,采用微地震技术监测CO2地质封存过程中注入层岩石破裂情况,配合监测井3中安装的有效应力监测仪器监测监测井3所在位置的有效应力变化情况;两种手段共同监测CO2注入引起的储层岩石破裂及应力变化情况;
步骤S1中的评价标准包括以下三个条件:
条件A、微地震检波器2未监测到注入层岩石的破裂信息;
条件B、所有监测井3中的监测仪器指示的有效应力涨幅不超过50%;
条件C、所有监测井3中的监测仪器指示的有效应力均不高于所在深度的平均地层破裂压力值的70%;
在同时满足条件A、B、C的前提下,选择最大的注入流量值作为步骤S2中连续注入的恒定流量。
进一步,步骤S1-S4注入超临界CO2的同时,持续开展微地震及监测井3的有效应力监测具体为:
在注入过程中微地震监测显示出现0级以上的破裂事件,或是某一监测井3中的有效应力增长率连续1小时超过0.1×10-3MPa/kg时,表明注入层中出现了局部应力集中或是岩石破裂的情况,需立刻停止注入并进入间歇阶段,使CO2持续运移,应力释放之后再进行下一阶段注入;同时通过矩张量反演获取应力集中的位置,对CO2地质封存的注入过程的安全性进行持续的监测与把控。
进一步,条件C中地层破裂压力的计算方法如下:
Pf=0.0098pHf
其中,Pf表示地层破裂压力,单位为MPa;p表示地层破裂压力当量密度,单位为g/cm3;Hf表示破裂地层埋深,单位为m。
进一步,所述微地震检波器2均匀分布在以CO2注入井101的井口为中心的方圆2km范围内,微地震检波器2的布设数量至少为30个。
进一步,所述CO2注入井101和监测井3为直井,埋深为800-1200m;有效应力监测仪器安装在监测井3的井底;
监测井3分别布置在直线距离CO2注入井101的1-5m、5-10m、30-50m、100-120m、180-200m、230-250m的位置。
进一步,步骤S1包括四个注入阶段:
第一阶段的注入流量为0.15-0.2kg/s;第二阶段的注入流量为0.3-0.35kg/s;第三阶段的注入流量为0.5-0.55kg/s;第四阶段的注入流量为0.65-0.7kg/s;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的注入时长均为连续的48小时,相邻注入阶段的间隔时长为连续的48小时;
采取间歇式注入方式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刚注入地层中的CO2充分运移,避免出现由于CO2注入过快、累积而引起局部的应力集中,造成注入层岩石破裂进而引发CO2泄漏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对注入流量与地层的配伍性进行测试,为后续步骤的大规模CO2地质封存优选注入流量。
进一步,步骤S2中,CO2连续注入的时长至少为336小时。
进一步,步骤S3和步骤S4中,每个注入阶段的时长为连续的48小时,中间间隔时长为连续的48小时。
进一步,步骤S3中间歇式注入的恒定流量与步骤S2中连续注入的恒定流量保持一致;步骤S4的阶梯降流量间歇式注入是指在步骤S2、S3恒定流量注入的基础上,间歇式、阶梯式地逐级降低注入流量直至为零;
所述阶梯按照如下阶梯进行降低:
阶梯a、注入流量为0.65-0.7kg/s;
阶梯b、注入流量为0.5-0.55kg/s;
阶梯c、注入流量为0.3-0.35kg/s;
阶梯d、注入流量为0.15-0.2kg/s;
例如,若步骤S2、S3所优选的注入流量为0.5-0.55kg/s区间,在阶梯降流量间歇式注入过程中,注入流量应分为两个阶梯,分别间歇式地降低至0.3-0.35kg/s、0.15-0.2kg/s区间,最后降至零,每个注入阶梯和中间间隔时间一般为连续的48小时。
请参阅图6,图6为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某CO2地质封存注入区块示意图;所述微地震监测技术一般指通过在浅层地表布设微地震检波器2;由于区块地表多为黄土覆盖,故所述检波器埋深10-15m,相对较深,分布在CO2注入井101周边;一旦注入层岩石在CO2注入过程中发生破裂,微地震检波器2即可接收岩体破裂产生震动而形成的强度较弱的地震波;进一步对微地震检波器2接收到的地震波进行矩张量反演,揭示岩石破裂的特征,进而对CO2的泄漏情况进行判断;当震源的尺度远小于观测距离和地震波波长时震源可视为点源,此时震源的特征可用矩张量来描述;矩张量反演,可获取事件的震源机制,并提供对破裂的产状(走向、倾角和长度)的定量描述,提供基于震源机制的破裂性质分析;所述微地震检波器2应以注入井井口为中心,均匀分布在方圆2km范围内,在避开公路、施工场地等噪声源的前提想布设不少于30个,须覆盖CO2在地层中可能的运移范围;同时,还要在近井区域、最大水平主地应力方向、结构面(天然裂隙)发育带等主要运移路径加密布设;经典岩石力学研究表明,流体总会向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移;而垂直于最小水平主地应力(沿最大水平主地应力)方向,以及沿结构面(天然裂隙)都是CO2主要的运移路径;一旦出现岩石破裂或是CO2泄漏前兆信息,可及时改变注入方式或暂停注入;
多口监测井3应力监测,是指在与注入井相距不同直线距离的监测井3中布设有效应力监测仪器,监测所在位置有效应力的变化情况;所述监测井3为直井,同样为如前所述老井,垂深分布范围800-1000m;所述监测井3分别在直线距离注入井1-5m、5-10m、30-50m、100-120m、180-200m、230-250m处分布;所述有效应力监测仪器应置于所述监测井3井底,当所在井底位置由于CO2累积引起有效应力波动时,通过所述监测仪器指示的应力变化情况对CO2安全运移进行监测。
可以理解,本发明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阶梯升流量间歇式注入:向CO2注入井(101)阶梯升流量间歇式注入超临界CO2,为地质封存过程中CO2运移提供近井区域的初始通道;随着注入流量的逐步上升,依据评价标准对每一个流量阶梯的注入流量进行评价,选出后续步骤中连续注入的恒定流量;
S2、恒流量连续注入:采用步骤S1选出的注入流量连续向CO2注入井(101)注入超临界CO2
S3、恒流量间歇式注入:为避免CO2累积,局部应力集中引起储层岩石破裂,进而诱发泄漏,在步骤S2恒流量连续注入之后,转为向CO2注入井(101)恒流量间歇式注入超临界CO2
S4、阶梯降流量间歇式注入:CO2注入井(101)即将达到封存潜力时,将CO2封存转为阶梯降流量间歇式注入,以最大限度实现CO2封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CO2注入井(101)四周分布有至少一个监测井(3),监测井(3)中安装有效应力监测仪器;CO2注入井(101)周边布设有微地震检波器(2);
步骤S1-S4注入超临界CO2的同时,采用微地震技术监测CO2地质封存过程中注入层岩石破裂情况,配合监测井(3)中安装的有效应力监测仪器监测监测井(3)所在位置的有效应力变化情况;
步骤S1中的评价标准包括以下三个条件:
条件A、微地震检波器(2)未监测到注入层岩石的破裂信息;
条件B、所有监测井(3)中的监测仪器指示的有效应力涨幅不超过50%;
条件C、所有监测井(3)中的监测仪器指示的有效应力均不高于所在深度的平均地层破裂压力值的70%;
在同时满足条件A、B、C的前提下,选择最大的注入流量值作为步骤S2中连续注入的恒定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S4注入超临界CO2的同时,持续开展微地震及监测井(3)的有效应力监测具体为:
在注入过程中微地震监测显示出现0级以上的破裂事件,或是某一监测井(3)中的有效应力增长率连续1小时超过0.1×10-3MPa/kg时,表明注入层中出现了局部应力集中或是岩石破裂的情况,需立刻停止注入并进入间歇阶段,使CO2持续运移,应力释放之后再进行下一阶段注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条件C中地层破裂压力的计算方法如下:
Pf=0.0098pHf
其中,Pf表示地层破裂压力,单位为MPa;p表示地层破裂压力当量密度,单位为g/cm3;Hf表示破裂地层埋深,单位为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地震检波器(2)均匀分布在以CO2注入井(101)的井口为中心的方圆2km范围内,微地震检波器(2)的布设数量至少为30个。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O2注入井(101)和监测井(3)为直井,埋深为800-1200m;有效应力监测仪器安装在监测井(3)的井底;
监测井(3)分别布置在直线距离CO2注入井(101)1-5m、5-10m、30-50m、100-120m、180-200m、230-250m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四个注入阶段:
第一阶段的注入流量为0.15-0.2kg/s;第二阶段的注入流量为0.3-0.35kg/s;第三阶段的注入流量为0.5-0.55kg/s;第四阶段的注入流量为0.65-0.7kg/s;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的注入时长均为连续的48小时,相邻注入阶段的间隔时长为连续的48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CO2连续注入的时长至少为336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和步骤S4中,每个注入阶段的时长为连续的48小时,中间间隔时长为连续的48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间歇式注入的恒定流量与步骤S2中连续注入的恒定流量保持一致;步骤S4的阶梯降流量间歇式注入是指在步骤S2、S3恒定流量注入的基础上,间歇式、阶梯式地逐级降低注入流量直至为零。
CN202310191417.XA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 Pending CN1162208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91417.XA CN116220808A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91417.XA CN116220808A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20808A true CN116220808A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90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91417.XA Pending CN116220808A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20808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5870A (zh) * 2011-12-26 2012-04-2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提高地热回灌率和co2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
CN102787839A (zh) * 2012-08-23 2012-11-21 张景和 声发射定位监测准确绘制油田井下状况的方法
CN102797451A (zh) * 2012-08-29 2012-11-28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深水表层钻井井下环空压力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904616A (zh) * 2017-05-10 2017-06-30 孙铎 一种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结构和封存方法
CN109033737A (zh) * 2018-05-31 2018-12-18 西北大学 一种co2地质封存过程中泄漏风险区的评价方法
CN110826137A (zh) * 2019-11-13 2020-02-2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的深部复杂地层井身结构的设计方法
CN112878904A (zh) * 2021-01-25 2021-06-0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双层管双梯度钻井技术的井身结构优化方法
CN113464098A (zh) * 2021-07-01 2021-10-01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co2地质封存方法及其系统
CN114198071A (zh) * 2021-12-16 2022-03-18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注二氧化碳延长煤层气生产井组服务年限的注采工艺
CN217422947U (zh) * 2022-01-13 2022-09-13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超临界co2注入封存系统
CN115144289A (zh) * 2022-03-22 2022-10-0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确定co2地质封存关键工程参数的场地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5321080A (zh) * 2022-07-07 2022-11-11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海底沉积层多层注抽co2封存方法
CN115614120A (zh) * 2021-07-12 2023-01-17 德希尼布能源法国公司 适于可再生能源供给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设备的调节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5870A (zh) * 2011-12-26 2012-04-2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提高地热回灌率和co2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
CN102787839A (zh) * 2012-08-23 2012-11-21 张景和 声发射定位监测准确绘制油田井下状况的方法
CN102797451A (zh) * 2012-08-29 2012-11-28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深水表层钻井井下环空压力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904616A (zh) * 2017-05-10 2017-06-30 孙铎 一种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结构和封存方法
CN109033737A (zh) * 2018-05-31 2018-12-18 西北大学 一种co2地质封存过程中泄漏风险区的评价方法
CN110826137A (zh) * 2019-11-13 2020-02-2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的深部复杂地层井身结构的设计方法
CN112878904A (zh) * 2021-01-25 2021-06-0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双层管双梯度钻井技术的井身结构优化方法
CN113464098A (zh) * 2021-07-01 2021-10-01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co2地质封存方法及其系统
CN115614120A (zh) * 2021-07-12 2023-01-17 德希尼布能源法国公司 适于可再生能源供给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设备的调节方法
CN114198071A (zh) * 2021-12-16 2022-03-18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注二氧化碳延长煤层气生产井组服务年限的注采工艺
CN217422947U (zh) * 2022-01-13 2022-09-13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超临界co2注入封存系统
CN115144289A (zh) * 2022-03-22 2022-10-0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确定co2地质封存关键工程参数的场地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5321080A (zh) * 2022-07-07 2022-11-11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海底沉积层多层注抽co2封存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龚耕: "THM条件下场地尺度GCS工程水压-热力耦合致裂机理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 no. 01, pages 027 - 2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thieson et al. In Salah CO2 Storage JIP: CO2 sequestration monitoring and verification technologies applied at Krechba, Algeria
Eiken et al. Lessons learned from 14 years of CCS operations: Sleipner, In Salah and Snøhvit
US9316093B2 (en) Sequestration of greenhouse gasses by generating an unstable gas/saline front within a formation
Garcia et al. Overview of the northwest Geysers EGS demonstration project
Kikuta et al. Field test of CO2 injection in Nagaoka, Japan
US10378344B2 (en) Formation skin evaluation
Dutler et al. Hydraulic fracture propag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stress field in a crystalline rock mass
US11319790B2 (en) Proppant ramp up decision making
Prevedel et al. The CO 2 SINK boreholes for geological storage testing
Ege Mechanisms of surface subsidence resulting from solution extraction of salt
Bakk et al. CO2 field lab at svelvik ridge: site suitability
Cawley et al. The NGCAS project—assessing the potential for EOR and CO 2 storage at the Forties Oilfield, Offshore UK
Morrow et al. The gas-bearing Devonian Presqu'ile Dolomite of the Cordova embayment region of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Dolomitization and the stratigraphic template
CN116220808A (zh) 一种低渗油藏co2地质封存单井注入参数优选方法
Longe et al. Field-Scale Simulations of Water-Alternating-Gas Injection in Morrowan Fluvial Sandstones of Stewart Field, Kansas, Using Captured CO2 from an Ethanol Plant
Nguyen et al. Preliminary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Study Using US DOE’s National Risk Assessment Partnership on Leakage through Legacy Wells at the Shenhua CCS Demonstration Project
Westaway Seismicity at Newdigate, Surrey, during 2018-2019: A candidate mechanism indicating causation by nearby oil production
Nygaard et al. The Culzean Field, Block 22/25a, UK North Sea
Chiaramonte Geo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reservoir simulation of a CO2 sequestration project in a mature oil field, Teapot Dome, WY
Nielsen et al. How to Characterize a Potential Site for CO2 Storage with Sparse Data Coverage–a Danish Onshore Site Case
Allan et al. The Belridge giant oil field-100 years of history and a look to a bright future
Siraeva et al. Use of acid fracturing to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subsoil users
Riley et al. Silurian" Clinton" Sandstone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for Evaluation of CO2-EOR Potential in the East Canton Oil Field, Ohio
Gupta et al. Integrated Monitoring Volume: A Summary of Monitoring Studies Conducted in Niagaran Carbonate Pinnacle Reefs During Enhanced Oil Recovery with CO2
Boreen et al. Ladyfern, NEBC: major gas discovery in the Devonian Slave Point For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