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04094A -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204094A CN116204094A CN202111450656.XA CN202111450656A CN116204094A CN 116204094 A CN116204094 A CN 116204094A CN 202111450656 A CN202111450656 A CN 202111450656A CN 116204094 A CN116204094 A CN 1162040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pplication
- split
- screen
- interface
- applicatio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9000002775 capsu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GRRMZXFOOGQMFA-UHFFFAOYSA-J YoYo-1 Chemical compound [I-].[I-].[I-].[I-].C12=CC=CC=C2C(C=C2N(C3=CC=CC=C3O2)C)=CC=[N+]1CCC[N+](C)(C)CCC[N+](C)(C)CCC[N+](C1=CC=CC=C11)=CC=C1C=C1N(C)C2=CC=CC=C2O1 GRRMZXFOOGQMFA-UHFFFAOYSA-J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96 Statistical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86 active pharmaceut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3—Split screen, i.e. subdividing the display area or the window area into separate subare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涉及终端领域,能够解决用户切换应用时需要频繁操作的问题,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其方法为:在第一时刻,电子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界面;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界面显示分屏提示信息,分屏提示信息中,第一应用的应用图标位于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的左侧或上侧或左上侧,在分屏提示信息中还包括预设图形(竖线或椭圆)和/或预设字样(进入分屏或者分屏),分屏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对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进行分屏显示;响应于用户对分屏提示信息的操作,电子设备显示分屏界面,分屏界面包括第一应用的第一界面和第二应用的第二界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使用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时,可能会在两个应用程序之间频繁切换。
用户在切换应用时,通常需要先从当前应用退出,再从桌面进入另一个应用,这样的操作十分繁琐,用户体验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能够解决用户切换应用时需要频繁操作的问题,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包括:在第一时刻,电子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界面;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界面显示分屏提示信息,分屏提示信息包括第一应用的应用图标和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在分屏提示信息中,第一应用的应用图标位于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的左侧或上侧或左上侧,在分屏提示信息中还包括预设图形和/或预设字样,预设图形包括竖线或椭圆,预设字样包括进入分屏或者分屏,分屏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对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进行分屏显示,第一应用为前台运行的应用,第二应用是电子设备推荐的和第一应用进行分屏显示的应用;响应于用户对分屏提示信息的操作,电子设备显示分屏界面,分屏界面包括第一应用的第一界面和第二应用的第二界面。
这样,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分屏提示信息向用户提示分屏,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分屏提示信息获知将要进行分屏的两个应用,用户可以对分屏提示信息进行操作,从而可以快速、方便地使用分屏功能,避免用户切换应用时需要频繁操作的问题,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分屏提示信息中,第一应用的应用图标位于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的左侧或上侧,第一应用的应用图标和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之间以第一预设图形分隔或者以预设字样分隔,第一预设图形包括竖线。当分屏显示的类型为左右分屏显示时,第一应用的应用图标位于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的左侧,以指示分屏显示后第一应用(例如,应用A)可以显示在屏幕的左侧,第二应用(例如,应用B)可以显示在屏幕的右侧。这样,用户的目光可以更注意到左侧区域(即更注意到分屏前正在使用的应用(第一应用)的界面),可以满足用户的视觉一致性。当分屏显示的类型为上下分屏显示,第一应用的应用图标位于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的上侧,以指示分屏显示后第一应用(例如,应用A)显示在屏幕上方,第二应用(例如,应用B)显示在屏幕下方。这样,用户的目光可以更注意到上侧区域(即更注意到分屏前正在使用的应用(第一应用)的界面),可以满足用户的视觉一致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分屏提示信息中,第一应用的应用图标位于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的左上侧,第一应用的应用图标和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位于第二预设图形中,第二预设图形包括椭圆,第二预设图形的右侧显示预设字样。通过第一应用的应用图标位于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的左上侧,可以提示用户分屏显示后第一应用(例如,应用A)显示在屏幕上侧或左侧,第二应用(例如,应用B)显示在屏幕下侧或右侧。这样,用户的目光可以更注意到屏幕的上侧或左侧区域(即更注意到分屏前正在使用的应用(第一应用)的界面),可以满足用户的视觉一致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界面显示分屏提示信息包括:在连续第一数量个应用中包括第二应用和第三应用、第一应用的出现次数与第二应用的出现次数均大于或等于第一次数,且第二应用与第一应用之间的切换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次数的情况下,在当前显示的第一应用的第一界面上叠加显示分屏提示信息,其中,连续第一数量个应用为在第一时刻之前的第一时间内、全屏显示的连续第一数量个应用,连续第一数量个应用中包括第一应用。这样,电子设备能够根据用户使用应用的情况,实时、智能地预测分屏的时机,并在该时机向用户进行分屏推荐,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分屏推荐快速、方便地使用分屏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时间为5分钟,第一次数为2次,第二次数为2次,第一数量为5。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第三应用均与预设黑名单中的应用不同,黑名单中的应用包括桌面应用;分屏提示信息以悬浮胶囊的形式显示。黑名单中还可以包括设置应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界面显示分屏提示信息包括:在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响应于从第一应用切换到第二应用,全屏显示第二应用界面;在第二时刻之后的第三时刻,响应于从第二应用切换到第三应用,全屏显示第三应用界面;在第三时刻之后的第四时刻,响应于从第三应用切换到第二应用,全屏显示第二应用界面;在第四时刻之后的第五时刻,响应于从第二应用切换到第一应用,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界面;在第五时刻与第一时刻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间,第一应用、第二应用和当前屏幕均支持分屏的情况下,在第五时刻显示的第一应用界面上叠加显示分屏提示信息。这样,电子设备能够根据用户使用应用的情况,实时、智能地预测分屏的时机,并在该时机向用户进行分屏推荐,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分屏推荐快速、方便地使用分屏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界面显示分屏提示信息包括:在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响应于从第一应用切换到第二应用,全屏显示第二应用界面;在第二时刻之后的第三时刻,响应于从第二应用切换到第三应用,全屏显示第三应用界面;在第三时刻之后的第四时刻,响应于从第三应用切换到第二应用,全屏显示第二应用界面;在第四时刻之后的第五时刻,响应于从第二应用切换到第一应用,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界面;在第五时刻之后的第六时刻,检测到第一应用界面保持全屏显示状态;在第六时刻与第一时刻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间,第一应用、第二应用和当前屏幕均支持分屏的情况下,在第六时刻显示的第一应用界面上叠加显示分屏提示信息。这样,电子设备能够根据用户使用应用的情况,实时、智能地预测分屏的时机,并在该时机向用户进行分屏推荐,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分屏推荐快速、方便地使用分屏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电子设备包括业务逻辑处理模块、情景感知模块、业务呈现模块和多窗口管理模块,电子设备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界面显示分屏提示信息之前,方法还包括:情景感知模块检测到用户切换应用的操作时,向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发送应用切换通知,应用切换通知用于指示用户切换到第一应用,应用切换通知包括第一应用的应用信息,应用信息包括包名和工作标识符;业务逻辑处理模块根据第一应用的应用信息将第一应用加入应用列表,应用列表包括用户最近N次打开过的应用的应用信息,应用列表中包括的每个应用是全屏显示过的应用,应用列表中不包括桌面应用;确定第一应用和应用列表中其它应用的出现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应用列表包括第二应用的应用信息;在至少满足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的出现次数都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是用户最近频繁切换的应用;业务逻辑处理模块确定对频繁切换的两个应用进行分屏显示;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向业务呈现模块发送分屏指令,分屏指令中包括频繁切换的两个应用的应用信息和分屏显示位置信息,分屏显示位置信息用于指示频繁切换的两个应用在分屏显示时分别对应的显示位置信息;业务呈现模块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界面显示分屏提示信息;响应于用户对分屏提示信息的操作,电子设备显示分屏界面,包括:响应于检测到用户对分屏提示信息的操作,业务呈现模块通知多窗口管理模块对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进行分屏显示,多窗口管理模块对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进行分屏显示。这样,电子设备能够根据用户使用应用的情况,并根据应用的使用情况向用户进行分屏推荐(即显示分屏提示信息),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分屏推荐快速、方便地使用分屏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业务逻辑处理模块确定对频繁切换的两个应用进行分屏显示包括:业务逻辑处理模块调用多窗口管理模块判断电子设备的屏幕是否支持分屏以及判断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是否支持分屏;多窗口管理模块判断电子设备的屏幕是否支持分屏包括:多窗口管理模块获取电子设备的屏幕对应的高度栅格数和宽度栅格数,根据高度栅格数和宽度栅格数确定电子设备的设备类型,若电子设备的设备类型为预设类型,确定电子设备的屏幕支持分屏,预设类型包括折叠屏手机、平板电脑、直板手机;多窗口管理模块判断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是否支持分屏包括:多窗口管理模块查询应用列表白名单是否包括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应用列表白名单用于指示支持分屏的全部应用,若应用列表白名单包括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确定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支持分屏。这样,电子设备能够根据用户使用应用的情况,并根据应用的使用情况向用户进行分屏推荐(即显示分屏提示信息),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分屏推荐快速、方便地使用分屏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检测到用户在预设时长内未对分屏提示信息进行操作,分屏提示信息消失;或者响应于用户关闭分屏提示信息的操作,分屏提示信息消失;或者响应于用户退出第一界面的操作,分屏提示信息消失;或者响应于用户对分屏提示信息的操作,分屏提示信息消失。这样,可以避免影响用户使用应用的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业务呈现模块通知多窗口管理模块对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进行分屏显示包括:业务呈现模块向多窗口管理模块发送分屏通知消息,分屏通知消息用于通知多窗口管理模块对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进行分屏显示,分屏通知消息中携带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的包名或工作标识符;多窗口管理模块对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进行分屏显示包括:多窗口管理模块打开第一应用的第一界面对应的Activity和第二应用的第二界面对应的Activity,第二界面是用户最近一次在第二应用浏览的界面。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电路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接口电路和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
上述芯片系统可以应用于包括通信模块和存储器的电子设备。该接口电路用于从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接收信号,并向处理器发送接收到的信号,该信号包括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时,电子设备可以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方法。
或者,上述芯片系统可以应用于包括通信模块和存储器的服务器(服务器设备)。该接口电路用于从服务器的存储器接收信号,并向处理器发送接收到的信号,该信号包括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时,服务器可以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如手机)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方法。
或者,当计算机指令在服务器上运行时,使得该服务器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屏显示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当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可以为电子设备或服务器设备;或可以为电子设备或服务器设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芯片。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屏显示装置,所述装置可以按照功能划分为不同的逻辑单元或模块,各单元或模块执行不同的功能,以使得所述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第二方面所述的芯片系统,第三方面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第四方面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及第五方面、第六方面所述的装置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屏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分屏提示信息向用户提示分屏,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分屏提示信息获知将要进行分屏的两个应用,用户可以对分屏提示信息进行操作,从而可以快速、方便地使用分屏功能,避免用户切换应用时需要频繁操作的问题,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软件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交互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栅格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用户使用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时,可能会同时打开多个应用程序,并在两个应用程序之间进行切换。例如,用户可能一边在短信应用中回复短信,一边在备忘录应用中写备忘录。用户在切换应用时,通常需要先从当前应用退出,再从桌面进入另一个应用,这样的操作十分繁琐,用户体验低。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可以为用户提供分屏功能。即在屏幕上同时显示多个(例如,两个)应用,两个应用同时运行,互不影响,避免用户来回切换应用。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进入分屏模式需要用户进行较复杂的操作来触发。例如,电子设备全屏显示应用A的界面时,用户可长按任务键进入分屏模式(或者从手机底部向上滑并停留进入后台应用卡片的界面,然后点击分屏的图标进入分屏模式),然后用户手动选择另一个需要分屏显示的应用,例如点击应用B的图标,最终使得应用A和应用B分别在不同窗口中显示。
可见,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进入分屏模式需要用户自行选择待分屏的应用,并且需要进行较复杂的操作来完成分屏操作,用户体验不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检测到当前应用(当前在前台运行的应用)和另外一个应用在频繁切换时,可以触发分屏提醒,响应于用户对分屏提醒的操作,可以触发分屏显示,这样避免用户手动进行繁琐地操作,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屏显示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例如可以为手机(包括折叠屏手机和直板手机)、平板电脑、台式机(桌面型电脑)、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膝上型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的具体形态不作特殊限制。或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服务器设备。
如图1所示,上述电子设备具体可以为手机100。手机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射频模块150,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是集成在同一个处理器中。
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1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上述手机100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发明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安卓(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手机100的软件结构。
如图2所示,Android系统可以包括应用程序层(可以简称为应用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简称为框架层)。另外,Android系统还可以包括Android runtime、系统库以及内核层(图2中未示出),本申请不做限定。
其中,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例如,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短信息等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可以简称为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程序层还可以包括情景感知模块、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和业务呈现模块等。情景感知模块、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和业务呈现模块可以是独立的APP,或者可以分别集成在不同的APP中,或者可以集成在同一个APP中,本申请不做限定。
其中,情境感知模块,用于感知应用是否切换。情境感知模块可以通过框架层的应用/页面状态监听模块监听APP级别和activity级别的页面切换。当发生APP级别的页面切换的时,可以通知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发生了APP级别的页面切换。
业务逻辑处理模块,用于核心业务计算,包括确定用户最近频繁切换的两个应用,决策是否需要对频繁切换的两个应用进行分屏,以及应用分屏的位置决策等。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可以调用应用程序框架层中的多窗口管理模块,以确定电子设备的屏幕是否支持分屏以及频繁切换的两个应用是否支持分屏。如果确定需要对频繁切换的两个应用进行分屏,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可以发送分屏通知消息给业务呈现模块。
业务呈现模块(例如,YOYO建议),用于负责UX交互和结果展示。业务呈现模块能够接收来自业务逻辑处理模块的分屏通知消息,并进行分屏悬浮胶囊展示。检测到用户点击分屏悬浮胶囊后可以通知多窗口管理模块进行分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2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应用/页面状态监听模块、多窗口管理模块(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页面状态监听模块,用于负责监听APP级别和activity级别的页面切换。APP级别的页面切换是指用户切换了应用,例如从短信应用切换到了备忘录应用。activity级别的页面切换是指用户在APP内切换了页面,例如,从短信应用的个人消息页面切换到了通知消息页面。
多窗口管理模块,可以基于安卓原生的多窗口管理实现。在安卓原生的多窗口管理的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可以提供更多的能力,比如分屏管理能力、悬浮窗管理能力、动效拆分能力、兼容更多的应用的能力等。
其中,分屏管理能力用于实现多应用的分屏显示。悬浮窗管理能力用于实现悬浮窗的显示。动效拆分用于实现从单个应用的全屏模式进入多应用的分屏显示模式的动画效果。兼容更多的应用可以包括兼容例如YOYO建议等应用。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同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便于理解。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屏显示方法进行具体介绍。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屏显示方法,以电子设备为折叠屏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包括:
301、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向情景感知模块订阅应用切换围栏。
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向情景感知模块订阅应用切换围栏后,当情景感知模块检测到用户打开应用或切换了应用时,可以通知业务逻辑处理模块。
302、情景感知模块检测到用户切换应用的操作,向业务逻辑处理模块通知应用发生了切换。
当用户切换应用时,情景感知模块可以感知到用户切换应用的操作,此时触发应用切换围栏,并向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发送应用切换围栏触发通知。应用切换围栏触发通知用于指示应用发生了切换。
示例性的,在第一时刻,如图4A中的(a)所示,手机可以显示备忘录的界面401。此时备忘录是前台运行的APP。在第二时刻(晚于第一时刻),用户可能切换到短信应用,如图4A中的(b)所示,手机可以显示短信应用(信息应用)的界面402。此时短信应用是前台运行的APP。情景感知模块检测到用户打开/切换到短信应用后,可以向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发送应用切换通知(应用切换围栏触发通知)。应用切换通知中可以携带当前应用(当前在前台运行的应用,例如短信应用)的应用信息。应用信息包括包名和工作标识符(taskidentification,task ID)。其中,包名用于指示该信息属于哪个应用,例如信息应用、备忘录应用等等。任务标识taskID用于指示当前显示的界面。可选的,应用切换通知中还可以携带打开当前应用的时间信息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303、业务逻辑处理模块确定是否存在频繁切换的应用。
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在每次从情景感知模块接收到应用切换通知时,可以从应用切换通知中读取当前应用的应用信息(包名和task ID)。并根据当前应用的应用信息将当前应用加入最近使用的应用列表。最近使用的应用列表可以是根据滑动时间窗统计算法确定的。例如,最近使用的应用列表可以如表1所示。
表1
时间 | 应用标识(包名) |
2021-11-10 11:00:00 | 应用A的包名(例如,com.android.mms) |
2021-11-10 11:05:00 | 应用B的包名(例如,com.android.memo) |
2021-11-10 11:20:00 | 应用A的包名 |
2021-11-10 11:25:00 | 应用B的包名 |
2021-11-10 11:36:00 | 应用A的包名 |
由表1可知用户在2021-11-10 11:00:00进入(打开)应用A,在2021-11-10 11:05:00进入应用B,在2021-11-10 11:20:00再次进入应用A,在2021-11-10 11:25:00再次进入应用B,在2021-11-10 11:36:00再次进入应用A。
其中,最近使用的应用列表中包括的应用的数目上限可以为N(N为预设的正整数,例如,N=5)。当最近使用的应用列表中包括的应用的数目为N(例如,5)的时候,判断最近使用的应用列表中是否存在频繁切换的应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统计当前应用(最新加入应用列表中的应用)和最近使用的应用列表中其它应用的出现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例如,2次)。如果当前应用(例如,应用A)和另一个应用(例如,应用B)的出现次数都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认为当前应用(例如,应用A)和另外一个应用(例如,应用B)存在频繁切换。
示例性的,假设最近使用的5个应用中,当前应用(例如,应用A)和另外一个应用(例如,应用B)来回切换超过2次。例如,切换顺序为:应用A->应用B->应用A->应用B->应用A,认为当前应用(例如,应用A)和另外一个应用(例如,应用B)存在频繁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可以仅向最近使用的应用列表中添加最近M分钟(例如,5分钟)内全屏显示过的应用。可选的,最近使用的应用列表中的应用的全屏显示时长可以为T秒(例如,60秒)。通过悬浮窗口(通过小窗)打开的应用可以不添加在最近使用的应用列表中,从而不参与判断频繁切换的应用。可选的,设置应用、桌面应用也可以不添加在最近使用的应用列表中,从而不参与判断频繁切换的应用。
另外,桌面应用和设置应用也可以不添加在最近使用的应用列表中,从而不参与判断频繁切换的应用。即可以将桌面或者设置应用从应用切换序列中删除。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确定用户在X秒(例如,100秒、200秒、300秒等)内在两个全屏显示的应用(例如,应用A和应用B)之间切换Y次(从应用A切换到应用B算一次切换,从应用B切换到应用A也算一次切换),可以认为应用A和应用B之间存在频繁切换。其中,X和Y是可配置的系统业务参数,例如X=300,Y=4。
304、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判断是否可以将频繁切换的两个应用进行分屏显示。
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可以进行以下两点判断:
(1)判断当前屏幕是否支持分屏。
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可以调用多窗口管理模块判断当前屏幕是否支持分屏。同时,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可以向多窗口管理模块注册一个回调,注册该回调的作用是当多窗口管理模块确定当前屏幕是否支持分屏后,向业务逻辑处理模块返回当前屏幕是否支持分屏的结果。
如图4B所示,多窗口管理模块可以获取电子设备屏幕的高度栅格数和宽度栅格数,当高度栅格数和宽度栅格数都为8,可以判断电子设备为折叠屏设备(折叠屏手机)。折叠屏手机的屏幕尺寸可以为7-8寸。当高度栅格数和宽度栅格数分别为8和12时,可以判断电子设备为平板电脑,平板电脑的屏幕尺寸可以为8-11寸。若电子设备为折叠屏设备或平板电脑,判断电子设备的屏幕支持分屏。
当然,其他类型的设备也可以支持分屏,例如,直板手机也可以支持分屏。
(2)判断频繁切换的两个应用(例如,应用A和应用B)是否支持分屏(传包名)。
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可以调用多窗口管理模块判断应用(例如,应用A和应用B)是否支持分屏。同时,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可以向多窗口管理模块注册一个回调,注册该回调的作用是当多窗口管理模块确定应用是否支持分屏后,向业务逻辑处理模块返回应用是否支持分屏的结果。
多窗口管理模块可以维护应用列表白名单,应用列表白名单中可以包括支持分屏的应用的标识(例如,应用的包名)。示例性的,支持分屏的应用列表白名单可以如表2所示。
表2
多窗口管理模块可以查询应用列表白名单是否包括频繁切换的两个应用(例如,应用A和应用B),若包括,确定频繁切换的两个应用支持分屏。
若当前屏幕支持分屏,且频繁切换的两个应用都支持分屏时,可以执行步骤305。
若当前屏幕不支持分屏,和/或频繁切换的两个应用中任意一个应用不支持分屏时,不执行步骤305,停止流程。
305、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向业务呈现模块发送分屏指令。
其中,分屏指令中可以包括频繁切换的两个应用的应用信息,以及频繁切换的两个应用在分屏显示时分别对应的显示位置信息(分屏显示位置信息)。
业务逻辑处理模块根据当前屏幕的能力确定分屏显示的类型,分屏显示的类型可以包括左右分屏显示和上下分屏显示。确定分屏显示的类型后,可以根据确定频繁切换的两个应用在分屏显示时分别对应的位置信息(分屏显示位置信息)。当分屏显示的类型为左右分屏显示,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可以默认当前应用(例如,应用A)显示在左侧,另一应用(例如,应用B)显示在右侧。这样,用户的目光可以更注意到左侧区域,可以满足用户的视觉一致性。当分屏显示的类型为上下分屏显示,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可以默认当前应用(例如,应用A)显示在上方,另一应用(例如,应用B)显示在下方。这样,用户的目光可以更注意到上侧区域,可以满足用户的视觉一致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可以结合用户的使用习惯调整应用在分屏显示时的显示位置。例如,如果检测到用户在分屏显示时习惯将应用B放在左边分屏或者上方分屏,则可以将应用B显示在左边分屏或者上方分屏,将当前应用(例如,应用A)显示在右边或上方。或者,如果检测到用户在分屏显示时习惯将应用A放在右边分屏(或者,习惯右手操作应用A)或者下方分屏,则可以将(例如,应用A)显示在右边或上方,将应用B显示在左边分屏或者上方分屏。
306、业务呈现模块弹出悬浮胶囊。
业务呈现模块从业务逻辑处理模块接收分屏指令后,可以弹出悬浮胶囊。悬浮胶囊用于提示用户进行分屏显示。其中,悬浮胶囊(分屏悬浮胶囊)也可以称为悬浮图标(分屏悬浮图标)、悬浮窗口(分屏悬浮窗口)、悬浮球(分屏悬浮球)或悬浮通知(分屏悬浮通知)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悬浮胶囊的显示内容可以是根据分屏指令中携带的信息确定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分屏指令中携带的分屏显示位置信息指示当前应用(例如,应用A)显示在左侧,另一个应用(例如,应用B)显示在右侧,则悬浮胶囊的显示内容可以包括应用A的应用图标和应用B的应用图标,且应用A的应用图标左边,应用B的应用图标位于右边,应用A的应用图标和应用B的应用图标中间以竖线分隔或者以“进入分屏”字样分隔。
如图5中的(a)所示,若当前应用为短信应用,手机可以在短信应用的界面402显示悬浮胶囊403。悬浮胶囊403中包括短信的应用图标403a和备忘录(与短信应用频繁切换的应用)的应用图标403b,短信的应用图标403a和备忘录的应用图标403b之间用竖线403c隔开。悬浮胶囊403用于提示用户对短信应用和备忘录应用进行分屏显示。其中,短信应用(当前应用)的应用图标403a显示在悬浮胶囊403的左侧,备忘录应用(与当前应用频繁切换的应用)的应用图标403b显示在悬浮胶囊403的右侧。
或者,如图5中的(b)所示,若当前应用为短信应用,手机可以在短信应用的界面402显示悬浮胶囊404。悬浮胶囊404中包括短信的应用图标404a和备忘录(与短信应用频繁切换的应用)的应用图标404b,短信的应用图标404a和备忘录的应用图标404b之间用“进入分屏”字样404c隔开,以便更加直观地提示用户开启分屏功能。其中,短信应用(当前应用)的应用图标404a显示在悬浮胶囊404的左侧,备忘录应用(与当前应用频繁切换的应用)的应用图标404b显示在悬浮胶囊404的右侧。
悬浮胶囊的显示内容也可以是其他形式。例如,如图6中的(a)所示,悬浮胶囊601的左侧区域可以显示圆形气泡602。圆形气泡602中可以错落地显示短信(当前应用)的应用图标603和备忘录(与当前应用频繁切换的应用)的应用图标604,短信应用的应用图标603可以显示在备忘录引用的应用图标604的左上方(备忘录应用的应用图标604可以显示在短信应用的应用图标603的右下方)。悬浮胶囊601的右侧可以显示提示文字“进入分屏”605。
又例如,如图6中的(b)所示,悬浮胶囊610的左侧可以仅显示备忘录(与当前应用频繁切换的应用)的应用图标611,悬浮胶囊610的右侧可以显示提示文字“进入分屏”612,以提示用户将短信(当前应用)与备忘录(与当前应用频繁切换的应用)进行分屏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悬浮胶囊在屏幕的显示位置可以是悬浮于当前应用的全屏窗口侧边(上侧、下侧、左侧或右侧)、或者显示在侧边dock,或者显示在悬浮球上方,或者置于横幅通知、通知卡片、通知中心、悬浮导航按钮下方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例如,如图7A中的(a)所示,手机可以在当前应用的界面402的上方显示悬浮胶囊403,悬浮胶囊的显示内容可以参考图5中的(a)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又例如,如图7A中的(b)所示,手机可以在当前应用的界面402的上方显示悬浮胶囊404,悬浮胶囊的显示内容可以参考图5中的(b)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用户进入当前应用并停留预设时长(例如,3秒)后,才触发悬浮胶囊的显示。例如,如图5中的(a)所示,当用户打开短信应用并停留3秒以上时,手机才会弹出悬浮胶囊403。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连续第一数量个应用中包括第二应用和第三应用、第一应用的出现次数与第二应用的出现次数均大于或等于第一次数,且第二应用与第一应用之间的切换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次数的情况下,在当前显示的第一应用的第一界面上叠加显示分屏提示信息,其中,连续第一数量个应用为在第一时刻之前的第一时间内、全屏显示的连续第一数量个应用,连续第一数量个应用中包括第一应用。示例性的,第一时间可以为5分钟,第一次数可以为2次,第二次数可以为2次,第一数量可以为5。
举例来说,假设最近使用的5个应用中,切换顺序为:应用A(第一应用)->应用B(第二应用)->应用C(第三应用)->应用A->应用B;或者,切换顺序为:应用A->应用C->应用B->应用A->应用B;认为第一应用(应用A)和第二应用(应用B)存在频繁切换,可以在当前显示的第一应用的第一界面上叠加显示分屏提示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时刻,电子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界面;在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响应于从第一应用切换到第二应用,全屏显示第二应用界面;在第二时刻之后的第三时刻,响应于从第二应用切换到第三应用,全屏显示第三应用界面;在第三时刻之后的第四时刻,响应于从第三应用切换到第二应用,全屏显示第二应用界面;在第四时刻之后的第五时刻,响应于从第二应用切换到第一应用,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界面;在第五时刻与第一时刻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间,第一应用、第二应用和当前屏幕均支持分屏的情况下,在第五时刻显示的第一应用界面上叠加显示分屏提示信息。
示例性的,如图7B中的(a)图所示,假设在t1时刻,手机全屏显示备忘录应用的界面401。然后,在显示备忘录应用的界面之后的t2时刻,如图7B中的(b)图所示,用户从备忘录应用切换到信息应用,手机屏幕全屏显示信息应用的界面402。接着,在全屏显示信息应用的界面402之后的t3时刻,用户从信息应用切换到拍照应用,电子设备屏幕全屏显示拍照应用的界面403,如图7B中的(c)图所示。接下来,在全屏显示拍照应用的界面之后的t4时刻,用户从拍照应用切换到备忘录应用,电子设备屏幕全屏显示备忘录应用的界面404,如图7B中的(d)图所示。然后,在t4时刻之后的t5时刻,用户从备忘录应用切换到信息应用,电子设备屏幕全屏显示信息应用的界面405,如图7B中的(e)图所示。并且,在t5时刻,电子设备如果确定t5时刻与t1时刻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间,信息应用、备忘录应用和拍照应用均不是预设黑名单中的应用,并且信息应用、备忘录应用都支持分屏,电子设备也支持分屏,那么电子设备确定信息应用、备忘录应用为频繁切换的应用,从而,电子设备在t5时刻显示的信息应用界面上叠加显示悬浮胶囊。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t5时刻立即进行分屏预测,并且在预测出需要分屏的情况下,立即在t5时刻全屏显示的备忘录应用的界面上弹出悬浮胶囊。这样,用户可以通过对悬浮胶囊的操作,快速进入到分屏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无需预先考虑是否分屏,也无需预先设置分屏状态,不仅为用户节省了精力和时间,也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使得用户可以轻松便捷地使用电子设备的分屏功能。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时间可以为5分钟。当然,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一时间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制,第一时间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调整。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时刻,电子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界面;在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响应于从第一应用切换到第二应用,全屏显示第二应用界面;在第二时刻之后的第三时刻,响应于从第二应用切换到第三应用,全屏显示第三应用界面;在第三时刻之后的第四时刻,响应于从第三应用切换到第二应用,全屏显示第二应用界面;在第四时刻之后的第五时刻,响应于从第二应用切换到第一应用,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界面;在第五时刻之后的第六时刻,检测到第一应用界面保持全屏显示状态;在第六时刻与第一时刻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间,第一应用、第二应用和当前屏幕均支持分屏的情况下,在第六时刻显示的第一应用界面上叠加显示分屏提示信息。
请参见图7B中的(e),在显示信息应用的界面405后,等待目标时间,例如目标时间可以为3秒,到t5时刻之后的t6时刻(t5时刻与t6时刻之间间隔3秒),如果此时图7B的(e)图所示的信息应用的界面仍然保持全屏显示状态,电子设备启动分屏预测。即在t6时刻,电子设备如果确定t6时刻与t1时刻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间,信息应用、备忘录应用和拍摄应用均不是预设黑名单中的应用,并且信息应用、备忘录应用都支持分屏,电子设备也支持分屏,那么电子设备确定信息应用、备忘录应用为频繁切换的应用,从而,电子设备在t6时刻显示的备忘录应用界面上叠加显示悬浮胶囊。
其中,黑名单中可以包括用户使用频率较低的应用,例如设置应用,以及包括用户切换应用过程中必须途径的应用,例如桌面应用。黑名单中的应用可以预先设置好。黑名单中的应用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或使用目的被确定为不需要分屏的应用,通过将这里应用从需要分屏的应用中去除,可以使电子设备更准确地确定分屏时机,从而使电子设备能够在用户真正想要分屏的时候为用户推荐分屏,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其中,t1<t2<t3<t4<t5<t6。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t5时刻没有立即进行分屏预测,而是等待一段时间(目标时间)后,在检测到备忘录应用仍然保持全屏显示状态的情况下再进行分屏预测。这样,可以确保该切换到当前应用(本示例中为备忘录应用)的操作是用户的真实意图,而不是用户的误操作,从而进行准确的分屏预测。在预测出需要分屏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在t6时刻全屏显示的信息应用的界面上弹出悬浮胶囊。这样,用户可以通过对悬浮胶囊的操作,快速进入到分屏状态。
在一些情况下,由于误触或者其他原因,用户可能会错误切换到某个应用界面,然后通常很快就退出这个应用界面。这种情况下的切换不是用户的真实意图,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触发分屏推荐,会导致在不恰当的时机进行分屏推荐,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等待目标时间再进行分屏预测,可以避免错误理解用户切换应用的意图,准确地进行分屏预测。
307、业务呈现模块监听点击事件。
业务呈现模块弹出悬浮胶囊后,可以监听点击事件。若弹出悬浮胶囊预设时长(例如,5秒)内发生悬浮胶囊点击事件,则触发分屏,即执行步骤308和步骤309。
若检测到用户在预设时长内未点击悬浮胶囊,可以自动关闭悬浮胶囊(悬浮胶囊自动消失),避免影响用户使用应用的体验。当然,用户也可以采用预设手势(例如,拖拽手势、滑动手势等)手动关闭悬浮胶囊。
另外,悬浮胶囊也可以在用户退出当前页面时自动消失,或者是在用户点击悬浮胶囊进入分屏模式时自然消失。
308、响应于检测到用户点击悬浮胶囊,业务呈现模块通知多窗口管理模块进行分屏显示。
业务呈现模块可以调用系统分屏能力,即向多窗口管理模块发送分屏通知消息,分屏通知消息用于通知多窗口管理模块对频繁切换的两个应用(例如,应用A和应用B)进行分屏。分屏通知消息中可以携带频繁切换的两个应用(例如,应用A和应用B)的包名或taskID。
309、多窗口管理模块分屏展示频繁切换的两个应用。
多窗口管理模块接收到分屏通知消息后,可以同时打开用户在应用A最近一次浏览的界面(第一界面)对应的Activity,以及用户在应用B最近一次浏览的界面(第二界面)对应的Activity(拉起应用A和应用B),从而可以在显示界面同时显示应用A和应用B的显示界面,从而实现一键分屏。
如图8中的(a)所示,响应于用户在短信应用界面402点击悬浮胶囊403的操作,如图8中的(b)所示,手机可以将短信应用(当前应用)与备忘录应用(与当前应用频繁切换的应用)进行分屏显示。手机屏幕的左侧可以显示短信应用(当前应用)的界面420,手机屏幕的右侧可以显示备忘录应用(与当前应用频繁切换的应用)的界面421。短信应用的界面420和备忘录的界面421可以通过分割栏422隔开。短信应用的界面420和备忘录应用的界面421分别在手机屏幕的显示位置与悬浮胶囊中短信应用的应用图标和备忘录应用的应用图标的位置是相对应的。即悬浮胶囊中短信应用的应用图标在左侧,分屏显示时短信应用的界面便显示在手机屏幕的左侧。悬浮胶囊中备忘录应用的应用图标在右侧,分屏显示时备忘录应用的界面便显示在手机屏幕的右侧。
上文以折叠屏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当用户使用直板手机(或者折叠屏为上下折叠方式的手机)时,由于直板手机(或者折叠屏为上下折叠方式的手机)的宽边较短,如果左右分屏的话用户体验较差。因此针对直板手机,可以采用上下分屏的方式。示例性的,如图9中的(a)和(b)所示,检测到用户在备忘录应用的界面901和短信应用的界面902间频繁切换,如图9中的(c)所示,手机在显示短信应用的界面902时,可以弹出悬浮胶囊904,悬浮胶囊904中,短信应用(当前应用)的应用图标在上边,备忘录应用(与当前应用频繁切换的应用)的应用图标在下边,中间以横线分隔(或者可以以“进入分屏”字样分隔)。响应于用户点击悬浮胶囊904的操作,如图9中的(d)所示,手机可以将短信应用(当前应用)与备忘录应用(与当前应用频繁切换的应用)进行分屏显示。手机屏幕的上方可以显示短信应用(当前应用)的界面904,手机屏幕的下方可以显示备忘录应用(与当前应用频繁切换的应用)的界面905。短信应用的界面904和备忘录的界面905可以通过分割栏906隔开。短信应用的界面904和备忘录应用的界面905分别在手机屏幕的显示位置与悬浮胶囊中短信应用的应用图标和备忘录应用的应用图标的位置是相对应的。即悬浮胶囊中短信应用的应用图标在上方,分屏显示时短信应用的界面便显示在手机屏幕的上方。悬浮胶囊中备忘录应用的应用图标在下方,分屏显示时备忘录应用的界面便显示在手机屏幕的下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如图10所示,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和至少一个接口电路1002。处理器1001和接口电路1002可通过线路互联。例如,接口电路1002可用于从其它装置(例如,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接收信号。又例如,接口电路1002可用于向其它装置(例如处理器1001)发送信号。
例如,接口电路1002可读取电子设备中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将该指令发送给处理器1001。当所述指令被处理器1001执行时,可使得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的手机100)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
当然,该芯片系统还可以包含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的手机100)上运行时,使得手机1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屏显示装置,所述装置可以按照功能划分为不同的逻辑单元或模块,各单元或模块执行不同的功能,以使得所述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时刻,电子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界面;
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应用的所述第一界面显示分屏提示信息,所述分屏提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应用的应用图标和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在所述分屏提示信息中,所述第一应用的应用图标位于所述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的左侧或上侧或左上侧,在所述分屏提示信息中还包括预设图形和/或预设字样,所述预设图形包括竖线或椭圆,所述预设字样包括进入分屏或者分屏,所述分屏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对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进行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为前台运行的应用,所述第二应用是所述电子设备推荐的和所述第一应用进行分屏显示的应用;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分屏提示信息的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分屏界面,所述分屏界面包括所述第一应用的所述第一界面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第二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屏提示信息中,所述第一应用的应用图标位于所述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的左侧或上侧,所述第一应用的应用图标和所述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之间以第一预设图形分隔或者以所述预设字样分隔,所述第一预设图形包括竖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屏提示信息中,所述第一应用的应用图标位于所述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的左上侧,所述第一应用的应用图标和所述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位于第二预设图形中,所述第二预设图形包括椭圆,所述第二预设图形的右侧显示所述预设字样。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应用的所述第一界面显示分屏提示信息包括:
在连续第一数量个应用中包括所述第二应用和第三应用、所述第一应用的出现次数与所述第二应用的出现次数均大于或等于第一次数,且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之间的切换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次数的情况下,在当前显示的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界面上叠加显示所述分屏提示信息,其中,所述连续第一数量个应用为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前的第一时间内、全屏显示的连续第一数量个应用,所述连续第一数量个应用中包括所述第一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时间为5分钟,所述第一次数为2次,所述第二次数为2次,所述第一数量为5。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所述第三应用均与预设黑名单中的应用不同,所述黑名单中的应用包括桌面应用;
所述分屏提示信息以悬浮胶囊的形式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应用的所述第一界面显示分屏提示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响应于从所述第一应用切换到第二应用,全屏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界面;
在所述第二时刻之后的第三时刻,响应于从所述第二应用切换到第三应用,全屏显示所述第三应用界面;
在所述第三时刻之后的第四时刻,响应于从所述第三应用切换到所述第二应用,全屏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界面;
在所述第四时刻之后的第五时刻,响应于从所述第二应用切换到所述第一应用,全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界面;
在所述第五时刻与所述第一时刻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间,所述第一应用、所述第二应用和当前屏幕均支持分屏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五时刻显示的所述第一应用界面上叠加显示所述分屏提示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应用的所述第一界面显示分屏提示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响应于从所述第一应用切换到第二应用,全屏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界面;
在所述第二时刻之后的第三时刻,响应于从所述第二应用切换到第三应用,全屏显示所述第三应用界面;
在所述第三时刻之后的第四时刻,响应于从所述第三应用切换到所述第二应用,全屏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界面;
在所述第四时刻之后的第五时刻,响应于从所述第二应用切换到所述第一应用,全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界面;
在所述第五时刻之后的第六时刻,检测到所述第一应用界面保持全屏显示状态;
在所述第六时刻与所述第一时刻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间,所述第一应用、所述第二应用和当前屏幕均支持分屏的情况下,在所述第六时刻显示的所述第一应用界面上叠加显示所述分屏提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业务逻辑处理模块、情景感知模块、业务呈现模块和多窗口管理模块,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界面显示分屏提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情景感知模块检测到用户切换应用的操作时,向所述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发送应用切换通知,所述应用切换通知用于指示用户切换到所述第一应用,所述应用切换通知包括第一应用的应用信息,所述应用信息包括包名和工作标识符;
所述业务逻辑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应用的应用信息将所述第一应用加入应用列表,所述应用列表包括用户最近N次打开过的应用的应用信息,所述应用列表中包括的每个应用是全屏显示过的应用,所述应用列表中不包括桌面应用;
确定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应用列表中其它应用的出现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应用列表包括第二应用的应用信息;
在至少满足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的出现次数都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是用户最近频繁切换的应用;
所述业务逻辑处理模块确定对所述频繁切换的两个应用进行分屏显示;
所述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向所述业务呈现模块发送分屏指令,所述分屏指令中包括所述频繁切换的两个应用的应用信息和分屏显示位置信息,所述分屏显示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频繁切换的两个应用在分屏显示时分别对应的显示位置信息;
所述业务呈现模块在所述第一应用的所述第一界面显示所述分屏提示信息;
所述响应于用户对所述分屏提示信息的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分屏界面,包括:响应于检测到用户对所述分屏提示信息的操作,所述业务呈现模块通知所述多窗口管理模块对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进行分屏显示,所述多窗口管理模块对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进行分屏显示。
10.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电路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接口电路和所述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
所述芯片系统应用于包括通信模块和存储器的电子设备;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从所述存储器接收信号,并向所述处理器发送所述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
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分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当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560190.6A CN118625967A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
CN202111450656.XA CN116204094A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
CN202280079669.7A CN118318220A (zh) | 2021-11-30 | 2022-09-07 |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
PCT/CN2022/117626 WO2023098210A1 (zh) | 2021-11-30 | 2022-09-07 |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
EP22900019.5A EP4435573A1 (en) | 2021-11-30 | 2022-09-07 | Split-screen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50656.XA CN116204094A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560190.6A Division CN118625967A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04094A true CN116204094A (zh) | 2023-06-02 |
Family
ID=8650649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560190.6A Pending CN118625967A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
CN202111450656.XA Pending CN116204094A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
CN202280079669.7A Pending CN118318220A (zh) | 2021-11-30 | 2022-09-07 |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560190.6A Pending CN118625967A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79669.7A Pending CN118318220A (zh) | 2021-11-30 | 2022-09-07 |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4435573A1 (zh) |
CN (3) | CN118625967A (zh) |
WO (1) | WO2023098210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154722B1 (en) * | 2013-03-13 | 2015-10-06 | Yume, Inc. | Video playback with split-screen action bar functionality |
CN106484220A (zh) * | 2016-09-19 | 2017-03-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
CN106557230B (zh) * | 2016-11-08 | 2020-05-01 | 北京安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屏幕分屏的配置方法及终端 |
CN106775313B (zh) * | 2016-12-07 | 2020-05-01 | 北京安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分屏操作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6843732A (zh) * | 2017-01-24 | 2017-06-1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分屏显示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8614655B (zh) * | 2018-04-19 | 2020-01-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09062479B (zh) * | 2018-07-09 | 2020-12-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分屏应用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
2021
- 2021-11-30 CN CN202410560190.6A patent/CN118625967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1-30 CN CN202111450656.XA patent/CN116204094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9-07 WO PCT/CN2022/117626 patent/WO202309821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9-07 CN CN202280079669.7A patent/CN118318220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9-07 EP EP22900019.5A patent/EP4435573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625967A (zh) | 2024-09-10 |
CN118318220A (zh) | 2024-07-09 |
WO2023098210A1 (zh) | 2023-06-08 |
EP4435573A1 (en) | 2024-09-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63593B (zh) | 应用程序预加载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 |
US10306049B1 (en) | Providing interactive alert information | |
CN110431521B (zh) | 一种分屏显示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 |
US11768694B2 (en) | Content sharing method, devic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 |
US9185643B2 (en) | Mobile bandwidth advisor | |
US20190073101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witching pages of applications in a terminal device | |
CN106961384A (zh) |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US20140304715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event | |
US10303327B2 (en) |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5389173B (zh) | 一种基于长连接任务的界面切换展示方法及装置 | |
EP3252584B1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for activating task management interface | |
CN113012263B (zh) | 图层合成方式的配置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06201249B (zh) | 通知信息的显示方法和显示装置 | |
EP3242447A1 (en) | Information recommendation management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
WO2015157984A1 (zh) | 一种信息提醒的方法、装置及电子终端 | |
CN104375753A (zh) |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20200218393A1 (en) | Method for Responding to Touch Operation, Mobil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07967127A (zh) |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及终端 | |
US11194425B2 (en) | Method for responding to touch operation, mobil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07102800A (zh) | 消息的显示方法以及显示消息的电子设备 | |
US9823778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ouch device, and touch device | |
EP3242207A1 (en) | Method, device and terminal for switching operating system | |
CN108021416B (zh) | 一种媒体资源加载的方法及终端 | |
CN108259660A (zh) |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和装置、终端、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5016696B (zh) | 一种弹框显示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