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03819A - 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03819A
CN116203819A CN202211256464.XA CN202211256464A CN116203819A CN 116203819 A CN116203819 A CN 116203819A CN 202211256464 A CN202211256464 A CN 202211256464A CN 116203819 A CN116203819 A CN 1162038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n
earth
day
sundial
nor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564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全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125646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038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03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038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49/00Time-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49/02Sundial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49/00Time-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49/02Sundials
    • G04B49/04Graduation or shaping of dial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仪器,特别涉及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直接观测太阳、地球、月球的公转轨道,地球自转轴相对太阳始终南北上下垂直于宇宙空间,太阳相对地球形成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阳历“地心说”,地球相对太阳形成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阴历“日心说”,在地球表面形成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回归的自然现象。用月地距离384400千米作为天文单位计算日地距离是5065300千米,约0.05亿千米,地球公转速度每秒0.406861千米,月球公转速度每秒1.02322千米,只有月球公转速度大于地球公转速度时,才能形成月球环绕地球相对太阳公转等自然现象。用现代科学宇宙观,指导人类重新认识宇宙,促进天文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Description

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仪器,特别涉及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
背景技术
人类对宇宙星球的观测探索好奇心,从古到今前仆后继始终没有停止过,至今人类对真实宇宙的理解和认知,仍然是在微不足道的最微观阶段,前人所得的既定结论往往会被后人的探测结果有所更新变化。
欧洲人的“地心说”又名天动说,公元2世纪时它被体系化,从13世纪到17世纪左右,“地心说”一直是欧洲公认的立体宇宙世界观,这标志着欧洲人对宇宙的认知。“地心说”是欧洲人在地球上观测到的行星体系的自然现象,可以说地球是所观测到的宇宙中心,“地心说”运用数学计算行星的“运行轨道”,设计出了欧洲人的行星轨道模型,按照这个模型能够对行星的运动进行定量计算,推测行星所在的位置,可以预测天象,在生产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历史功绩是不应该被抹杀的。
到了16世纪,欧洲人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宇宙观,逐渐替代了“地心说”宇宙观。“日心说”是换位思维,假设人类在太阳上观测宇宙,太阳是所观测到的宇宙中心,在静止的太阳中心看,地球从天空中的某一点出发,一个周期又回到了此点,视为地球的公转轨道。“地心说”和“日心说”是相对统一的,观测的参照物不同而已,不存在孰是孰非的议题。
近代西方人认为,地球的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环绕太阳公转,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的每一点都在相同的平面上,地球轨道平面在天球上表现为黄道面,同太阳周年视运动路线所在的平面在同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就是地球轨道平面,地球自转轴和黄道平面存在一个66°34′的夹角,互补角就是黄赤交角23°26′,这是地球产生周期性四季变化的原因。地球轨道是椭圆形,随着地球的绕日公转,日地之间的距离就不断变化,地球轨道的半长轴为149600000千米,半短轴为149580000千米,约1.5亿千米。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又环绕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恒星年是恒星周期,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以恒星为背景的某一点出发,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然后回到天空中的同一点,恒星年是地球公转360°的周期,一年的周期时间是365.2564日,即365日6小时9分10秒。但是近代西方人忽略了太阳公转轨道南北回归的自然现象,所谓的地球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环绕太阳公转,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的每一点都在相同的平面上的假设,至今人们仍然对此争论不休。
1,按照现代的“日心说”,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自西向东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每一点都在相同的平面上的假设,也就是说,地球公转轨道上的每天正午的太阳赤纬高度始终都应该在自西向东的相同平面上,地球公转轨道只能是东西回归,而不可能形成一年四季不断变化的南北回归自然现象。即便是人为假设地球自转轴倾斜66°34′,地球自转的东西方向与公转方向就会形成同样一个66°34′的夹角,而不能是地球的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一致都是东西方向。所谓地球的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环绕太阳公转的假设却不能自圆其说,假设地球自转轴倾斜的公转轨道,同样不能形成一年四季不断变化南北回归的自然现象。
2、按照现代的“日心说”平面宇宙1.5亿千米的日地距离计算,地球公转速度是每秒约30千米;按照月地距离384400千米计算,月球的公转速度是每秒约1.023千米,月球公转速度只有地球公转速度的三十分之一,低速公转的月球无论如何都追赶不上超高速公转的地球,根本不可能再环绕超高速公转的地球进行公转。
3、经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且垂直于赤道的弧线,世界各地每天正午的垂直旗杆的日影,无论一年四季的日影长短如何变化,垂直旗杆正午的日影都是正南正北方向,与当地的子午线(经线)完全一致。这一现象足以说明,地球的自转轴一年四季始终南北上下垂直相对太阳,不存在地球自转轴倾斜的夹角。
大约14世纪初,南美洲西北部的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城的人们发现,基多城附近是太阳一年两次来往于南北半球所经过的地方,他们称这里是太阳之路。1744年厄瓜多尔等多个国家的天文科学家证实了这一事实,之后当地人就在基多市郊外修建了一座赤道纪念碑,碑高10米,碑身四面刻有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字样,碑顶放着一个石刻地球仪,地球仪中间的东西方向有一条标志赤道位置的白线,一直延伸到碑底的石阶上,这就是人们首次认可的赤道线,赤道线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南美洲厄瓜多尔赤道纪念碑,是太阳相对地球南北回归公转轨道的标志,不存在地球自转轴倾斜66°34′的夹角,但没有引起西方欧洲天文科学界对太阳立体公转轨道的重视。
天文历算之学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专人执掌,父子世代相传为业,称为“畴人”,亦指精通天文历算的职业学者。中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讲述了公元前1000年西周时期的“畴人”,如何运用立竿见影的圭表和勾股定理来进行天文计算的事实。中国人在公元前的古代就已经利用立竿见影的圭表发现太阳南北回归立体公转的自然现象,对太阳南北回归的现象非常重视。
中国古老宇宙观认为:混沌三维立体宇宙物质是一个阴阳平衡体,阴阳互补促成宇宙物质相对运动,宇宙万物皆是以阴阳为基本元素的统一体,阴阳对立统一,相互旋转回归运动的疑聚,推动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变化,从无到有循环旋转形成银河系和宇宙中其它众多的星系,与西方人假设的“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的理论截然相反。并用“阴阳太极图”记载流传至今,以此建立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阴阳历法,其中既含太阳相对地球公转的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阳历“地心说”,也含地球、月球相对太阳公转的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阴历“日心说”,几千年来一直是东方中国人的宇宙观,一直延续至今。
中国是最早在地球表面采用圭表观测日影,创造发明了人类最古老完整深奥的天文历算之学和观测星象文化,发现太阳在其轨道上的南北回归,确定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二十四节气南北回归路径,根据正式成书文字记载的文献记述,二十四节气出现在西汉初年的《淮南子·天文训》中,中原地区在商朝时期出现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名称,周朝时期出现了八个节气名称。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制订了《太初历》,用“天干地支”作为二十四节气中天文历算之学的数学重要部分。二十四节气将春分日作为起点,与下一个春分日之间作为太阳一年周期的南北回归公转轨道,等分为24份,每一份为一个节气。春分日的太阳开始北上至夏至日,夏至日的太阳在23.43°的北回归线开始回归南下至秋分日,秋分日的太阳南下至冬至日,冬至日的太阳在23.43°的南回归线开始回归北上至春分日,确定太阳相对地球南北回归公转的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阳历“地心说”和地球相对太阳南北回归公转的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阴历“日心说”。
“子午线”是中国古代的最早发明,是天干十二时辰的天文历算之学的数学重要组成部分,“子”是指夜里的子时,“午”是指白天正午的午时,在当时的“子午线”是指地球表面夜里的子时经南极到白天正午的午时,再经北极到夜里的子时的地球表面圆周线,标志地球南北方向的一条周长线;同时也指地球自转一周十二时辰的东西方向的赤道周长线。
到了唐代,唐玄宗请僧一行进京主持修订新历法,僧一行(公元683-727年),本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福坎)人,对天文历法的造诣很深。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僧一行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地球子午线长度的测量活动,测量地点达12处,以今河南省为中心,北起铁勒(今内蒙古自治区以北),南达林邑(今越南中部),测量范围之大前所未有,是中国以及世界最早发起测量子午线长度的活动。中国古代运用“天干地支”天文历算之学计算太阳运行的公转轨道,一个南北回归年的周期是365.2422天,也是地球南北回归公转360°的实际周期时间,被现代天文科学公认为是地球一个南北回归年周期的准确时间,其在准确预测天象、天文历算、农业生产、军事实践中一直起到实用的积极作用,这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随着现代世界天文科学的发展,国际天文科学组织将厄瓜多的赤道线作为划分地球纬度的基准线,赤道线的纬度为零度,将南半球的纬度划分为南纬0-90°,南回归线是南纬23.43°,也是太阳回归北上的起点,南极圈是南纬66.57°,南极圈的地球自转轴中心是南纬90°;将北半球的纬度划分为北纬0-90°,北回归线是北纬23.43°,也是太阳回归南下的起点,北极圈是北纬66.57°,北极圈的地球自转轴中心是北纬90°,赤道线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也是太阳赤纬高度的0°基准线。又将地球表面垂直于赤道线的弧线作为地球的经线,经线也就是子午线,两条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经线圈都是以地球中心为圆心的大圆,并且交于地球两极,经线指示正南正北方向,所有经线的长度都大致相等。可以确认,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东西方向,太阳相对地球南北回归公转轨道是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阳历“地心说”,地球相对太阳南北回归公转轨道是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阴历“日心说”。
1884年10月13日,国际子午线会议通过决议案,将经过英国伦敦东南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环中心的子午线作为本初子午线,世界日以本初子午线的零时为起点,民用日也从子夜零时开始,计算地理的起点和世界标准“时区”的起点。经度值自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向东、西计量各自是0-180°或各自是0-12时。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全球经度测量均以本初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作为经度原点,当地的子午线与经线一致,指示南北方向,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且垂直于赤道的弧线,所有经线的长度都大致相等。
1976年的第1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上通过决议:决定将2000年的北回归线地理位置定为23度26分21.448秒,即23.439°。
种种迹象和自然现象表明,在地球上观测的太阳公转轨道的轨迹是南北回归的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而不是东西方向的平面公转轨道,太阳公转轨道从春分日开始北上至夏至日,在夏至日回归南下至秋分日,从秋分日继续南下至冬至日,在冬至日回归北上至春分日,形成一年太阳南北回归的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一个南北回归年周期的时间为365.2422日,太阳相对地球在宇宙空间形成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阳历“地心说”,地球相对太阳在宇宙空间形成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阴历“日心说”。
日晷和圭表是中国古代以日影测时的计时仪器,日晷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见影的作用,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日晷和圭表的计时仪器,被后来机械计时的钟表所替代,人们已经逐渐将日晷和圭表遗忘,现代的电子计时又逐渐替代机械计时。但在现代天文科学的宇宙探测中,日晷和圭表的观测科学原理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宇宙观测科学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直接观测太阳、地球、月球的公转轨道,地球自转轴相对太阳始终南北上下垂直于宇宙空间,太阳相对地球形成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阳历“地心说”,地球相对太阳形成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阴历“日心说”,在地球表面形成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回归的自然现象。用月地距离384400千米作为天文单位计算日地距离是5065300千米,约0.05亿千米,地球公转速度每秒0.406861千米,月球公转速度每秒1.02322千米,只有月球公转速度大于地球公转速度时,才能形成月球环绕地球相对太阳公转等自然现象。用现代科学宇宙观,指导人类重新认识宇宙,促进天文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包括晷面(2),其特征是:晷面(2)上设太阳(1)、一种圆锥体立体轨道(4)、地球(6)、圆刻度线(15),圆刻度线(15)上设二十四节气每天的刻度线,冬至日(12)至夏至日(16)之间的南北方向设太阳(1)赤纬高度刻度线(13),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二十四节气每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春分日(3)、秋分日(14)当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与赤道线(9)的纬度一致,夏至日(16)当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与北回归线(8)的纬度一致,冬至日(12)当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与南回归线(10)的纬度一致,地球自转轴(5)相对太阳(1)始终南北上下垂直在宇宙空间,太阳(1)相对地球(6)在宇宙空间形成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的阳历,地球(6)相对太阳(1)在宇宙空间形成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的阴历。
晷面(2)的上方设晷针(18),晷针(18)中心线与晷面(2)的春分日(3)至秋分日(14)东西方向之间的赤道线(9)中心上下平行一致,晷针(18)设在晷杆(17)上,晷面(2)下设晷座(19),晷面(2)与晷座(19)底面南北方向的角度(21)与安装使用地的地平线纬度一致,赤道日晷的晷面(2)与晷座(19)的底面平行。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太阳轨道正视图;
附图2、是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地球轨道正视图;
附图3、是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赤道日晷正视图;
附图4、是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正视图;
附图5、是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侧视图;
附图6、是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直观赤纬仪二十四节气阴阳历法示意图;
附图7、是用时间计算一种圆锥体立体轨道的日地距离示意图;
附图8、是用月全食时间计算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日地距离示意图;
附图9、是用日全食时间计算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日地距离示意图;
附图10、是计算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太阳直径示意图;
附图11、是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表1、2、是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的一年周期每天正午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记录表。
以下结合附图和附表对本发明的优选具体实施方法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1、是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太阳轨道正视图;
附图2、是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地球轨道正视图。
以附图1、2为实施例,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包括晷面(2),其特征是:晷面(2)上设太阳(1)、一种圆锥体立体轨道(4)、地球(6)、圆刻度线(15),圆刻度线(15)上设二十四节气每天的刻度线,冬至日(12)至夏至日(16)之间的南北方向设太阳(1)赤纬高度刻度线(13),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二十四节气每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春分日(3)、秋分日(14)当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与赤道线(9)的纬度一致,夏至日(16)当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与北回归线(8)的纬度一致,冬至日(12)当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与南回归线(10)的纬度一致,地球自转轴(5)相对太阳(1)始终南北上下垂直在宇宙空间,太阳(1)相对地球(6)在宇宙空间形成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的阳历,地球(6)相对太阳(1)在宇宙空间形成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的阴历。
以附图1为实施例,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太阳轨道正视图,以地球(6)为中心,直观太阳(1)相对地球(6)中心的公转轨道,在宇宙空间形成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的阳历,春分日(3)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与赤道线(9)的纬度一致是0°,太阳(1)从春分日(3)开始北上至夏至日(16),每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逐渐增加,太阳(1)北上至夏至日(16)时,当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与北回归线(8)的纬度一致是23.43°,从夏至日(16)开始,太阳(1)回归南下至秋分日(14),每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在逐渐减少,太阳(1)回归南下至秋分日(14)时,当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与赤道线(9)的纬度一致是0°,太阳(1)从秋分日(14)南下至冬至日(12),每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在逐渐增加,太阳(1)南下至冬至日(12)时,当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与南回归线(10)的纬度一致是23.43°,太阳(1)从冬至日(12)开始回归北上至春分日(3),每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逐渐减少,太阳(1)回归北上至春分日(3)时,当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与赤道线(9)的纬度一致是0°,太阳(1)相对地球(6)在宇宙空间形成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的阳历,公转一个回归年的周期时间为365.2422日,地球自转轴(5)相对太阳(1)始终南北上下垂直于宇宙空间,太阳(1)相对地球(6)在宇宙空间形成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的阳历“地心说”。
以附图2为实施例,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地球轨道正视图,以太阳(1)为中心,直观地球(6)相对太阳(1)中心的公转轨道,在宇宙空间形成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的阴历,地球(6)的春分日(3)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与赤道线(9)的纬度一致是0°,地球自转轴(5)南北上下垂直于宇宙空间,当天正午太阳(1)的光线直射在赤道线(9)上,地球(6)的表面是昼夜平分的自然现象。地球(6)从春分日(3)开始南下至夏至日(16),每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逐渐增加,地球(6)南下至夏至日(16)时,当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与北回归线(8)的纬度一致是23.43°,地球自转轴(5)南北上下垂直于宇宙空间,当天正午太阳(1)的光线直射在北回归线(8)上,地球(6)表面的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7)是极昼,南极圈(11)是极夜。地球(6)从夏至日(16)开始回归北上至秋分日(14),每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逐渐减少,地球(6)回归北上至秋分日(14)时,当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与赤道线(9)的纬度一致是0°,地球自转轴(5)南北上下垂直于宇宙空间,当天正午太阳(1)的光线直射在赤道线(9)上,地球(6)表面是昼夜平分的自然现象。地球(6)从秋分日(14)北上至冬至日(12),每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逐渐增加,地球(6)北上至冬至日(12)时,当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与南回归线(10)的纬度一致是23.43°,地球自转轴(5)南北上下垂直于宇宙空间,当天正午太阳(1)的光线直射在南回归线(10)上,地球(6)表面的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7)是极夜,南极圈(11)是极昼。地球(6)从冬至日(12)开始回归南下至春分日(3),每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逐渐减少,地球(6)回归南下至春分日(3)时,当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与赤道线(9)的纬度一致是0°,地球自转轴(5)南北上下垂直于宇宙空间,当天正午太阳(1)的光线直射在赤道线(9)上,地球(6)表面是昼夜平分的自然现象。地球(6)相对太阳(1)中心,在宇宙空间形成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的阴历,公转一个回归年的周期时间为365.2422日,地球自转轴(5)相对太阳(1)始终南北上下垂直于宇宙空间,地球(6)相对太阳(1)在宇宙空间形成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的阴历“日心说”。
附图3、是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赤道日晷正视图;
附图4、是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正视图;
附图5、是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侧视图。
附表1、2、是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的一年周期每天正午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记录表。
以附图3、4、5为实施例,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晷面(2)的上方设晷针(18),晷针(18)中心线与晷面(2)的春分日(3)至秋分日(14)东西方向之间的赤道线(9)中心上下平行一致,晷针(18)设在晷杆(17)上,晷面(2)下设晷座(19),晷面(2)与晷座(19)底面南北方向的角度(21)与安装使用地的地平线纬度一致,赤道日晷的晷面(2)与晷座(19)的底面平行。
以附图3和附表1为实施例,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赤道日晷正视图,晷面(2)与晷座(19)的底面平行,安装在南美洲西北部的厄瓜多尔基多市赤道纪念碑标志赤道位置白线的地平线上,直观每天正午晷面(2)上晷针(18)的日影(20),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每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作为一年周期每天正午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记录表1。以9月23目的秋分日(14)作为一年周期的起点开始,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0.16°,是秋分日(14)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晷面(2)上的日影(20)从秋分日(14)开始北上,每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逐渐增加,第15天10月8日的日影(20)北上到寒露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5.91°,是寒露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第30天10月23日的日影(20)北上到霜降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11.47°,是霜降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第45天11月7日的日影(20)北上到立冬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16.33°,是立冬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第60天11月22日的日影(20)北上到小雪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20.14°,是小雪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第75天12月7日的日影(20)北上到大雪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22.59°,是大雪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第89天12月21日的日影(20)北上到冬至日(12),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23.43°,是冬至日(12)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
晷针(18)的日影(20)从冬至日(12)开始回归南下至春分日(3),每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逐渐减少,距离春分日(3)第75天1月5日的日影(20)回归南下到小寒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22.59°,是小寒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距离春分日(3)第60天1月20日的日影(20)回归南下到大寒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20.14°,是大寒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距离春分日(3)第45天2月4日的日影(20)回归南下到立春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16.25°,是立春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距离春分日(3)第30天2月19日的日影(20)回归南下到雨水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11.31°,是雨水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距离春分日(3)第15天3月6日的日影(20)回归南下到惊蛰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5.79°,是惊蛰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日影(20)回归南下到3月21日的春分日(3),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0.08°,是春分日(3)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
以附图3和附表2为实施例,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的赤道日晷正视图,每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作为一年周期每天正午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记录表2。晷针(18)的日影(20)从3月21日的春分日(3)开始南下,每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逐渐增加,第15天4月5日的日影(20)南下到清明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5.98°,是清明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第30天4月20日的日影(20)南下到谷雨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11.45°,是谷雨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第45天5月5日的日影(20)南下到立夏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16.09°,是立夏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第61天5月21日的日影(20)南下到小满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20.14°,是小满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第77天6月6日的日影(20)南下到芒种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22.69°,是芒种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第92天6月21日的日影(20)南下到夏至日(16),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23.43°,是夏至日(16)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
晷针(18)的日影(20)从6月21日的夏至日(16)开始回归北上至秋分日(14),每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逐渐减少,距离秋分日(14)第78天7月7日的日影(20)回归北上到小暑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交点是22.56°,是小暑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距离秋分日(14)第62天7月23日的日影(20)回归北上到大暑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20.00°,是大暑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距离秋分日(14)第46天8月8日的日影(20)回归北上到立秋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16.08°,是立秋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距离秋分日(14)第31天8月23日的日影(20)回归北上到处暑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11.38°,是处暑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距离秋分日(14)第16天9月7日的日影(20)回归北上到白露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6.02°,是白露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日影(20)回归北上到9月23日的秋分日(14),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0.26°,是秋分日(14)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
以附图4、5和附表1、为实施例,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正视图和侧视图,安装在河南省济源市纬度35.08°的地平线上,晷面(2)与晷座(19)底面南北方向的角度(21)与安装使用地济源市的地平线纬度一致是35.08°,直观每天正午晷面(2)上晷针(18)的日影(20),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每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作为一年周期每天正午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记录表1。以9月23日的秋分日(14)作为一年周期的起点开始,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0.16°,是秋分日(14)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晷面(2)上的日影(20)从秋分日(14)开始北上,每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逐渐增加,第15天10月8日的日影(20)北上到寒露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5.91°,是寒露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第30天10月23日的日影(20)北上到霜降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11.47°,是霜降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第45天11月7日的日影(20)北上到立冬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16.33°,是立冬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第60天11月22日的日影(20)北上到小雪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20.14°,是小雪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第75天12月7日的日影(20)北上到大雪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22.59°,是大雪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第89天12月21日的日影(20)北上到冬至日(12),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23.43°,是冬至日(12)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
晷针(18)的日影(20)从冬至日(12)开始回归南下至春分日(3),每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逐渐减少,距离春分日(3)第75天1月5日的日影(20)回归南下到小寒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22.59°,是小寒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距离春分日(3)第60天1月20日的日影(20)回归南下到大寒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20.14°,是大寒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距离春分日(3)第45天2月4日的日影(20)回归南下到立春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16.25°,是立春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距离春分日(3)第30天2月19目的日影(20)回归南下到雨水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11.31°,是雨水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距离春分日(3)第15天3月6日的日影(20)回归南下到惊蛰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5.79°,是惊蛰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日影(20)回归南下到3月21日的春分日(3),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0.08°,是春分日(3)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
以附图4、5和附表2为实施例,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正视图和侧视图,每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作为一年周期每天正午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记录表2。晷针(18)的日影(20)从3月21日的春分日(3)开始南下,每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逐渐增加,第15天4月5日的日影(20)南下到清明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5.98°,是清明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第30天4月20日的日影(20)南下到谷雨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11.45°,是谷雨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第45天5月5日的日影(20)南下到立夏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16.09°,是立夏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第61天5月21日的日影(20)南下到小满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20.14°,是小满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第77天6月6日的日影(20)南下到芒种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22.69°,是芒种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第92天6月21日的日影(20)南下到夏至日(16),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23.43°,是夏至日(16)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
晷针(18)的日影(20)从6月21日的夏至日(16)开始回归北上至秋分日(14),每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逐渐减少,距离秋分日(14)第78天7月7日的日影(20)回归北上到小暑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交点是22.56°,是小暑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距离秋分日(14)第62天7月23日的日影(20)回归北上到大暑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20.00°,是大暑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距离秋分日(14)第46天8月8日的日影(20)回归北上到立秋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16.08°,是立秋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距离秋分日(14)第31天8月23日的日影(20)回归北上到处暑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11.38°,是处暑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距离秋分日(14)第16天9月7日的日影(20)回归北上到白露日,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6.02°,是白露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日影(20)回归北上到9月23日的秋分日(14),当天正午直观的日影(20)中心投射到晷面(2)上的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0.26°,是秋分日(14)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
根据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的一年周期每天正午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记录表的多年记录,一个南北回归年周期中,春分日、秋分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每年都会增加约0.10°,四个南北回归年分别是:春分日0.01°--0.08°--0.18°--0.28°--0.01°,秋分日0.06°--0.16°--0.26°--0.35°--0.06°,四个南北回归年周期中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会增加0.39°左右,正好是增加约一天的太阳赤纬高度,所以每四年闰一天,才能保证春分日、秋分日当天直观的太阳赤纬高度保持在0°范围内不变。这与中国古代运用“天干地支”天文历算之学计算太阳运行的公转轨道,一个南北回归年的周期是365.2422天的结论完全吻合。
附图6、是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二十四节气阴阳历法示意图。
以附图6为实施例,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二十四节气阴阳历法示意图,将晷针(18)中心,作为太阳(1)与地球(6)参照物的公共质点中心,晷针(18)相对地球(6)的一面,是地球(6)的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是二十四节气阴阳历法中的阴历,即现代的“日心说”;晷针(18)相对太阳(1)的一面,是太阳(1)的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是二十四节气阴阳历法中的阳历,也是欧洲人的“地心说”。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的太阳(1)与地球(6),经晷针(18)中心相对统一南北上下回归公转,太阳(1)从春分日(3)开始北上公转到夏至日(16),地球(6)从春分日(3)开始南下公转到夏至日(16);太阳(1)从夏至日(16)开始回归南下公转到秋分日(14),地球(6)从夏至日(16)开始回归北上公转到秋分日(14);太阳(1)从秋分日(14)继续南下公转到冬至日(12),地球(6)从秋分日(14)继续北上公转到冬至日(12);太阳(1)从冬至目(12)开始回归北上公转到春分日(3),地球(6)从冬至日(12)开始回归南下公转到春分日(3)。太阳(1)、地球(6)经晷针(18)中心相对南北上下回归公转阴阳合一的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共同完成相对统一的一年周期公转轨道,形成地球(6)表面的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南北回归的自然现象,是中国二十四节气阴阳历法阴阳合一相对统一的精髓。
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具体实施方法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7、是用时间计算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日地距离示意图。
以附图7为实施例,用时间计算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日地距离示意图,按照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全食、月全食发生时,太阳(1)、地球(6)、月球(23)正好处在宇宙空间的同一条直线上,日地距离(24)的连线与月地距离(22)的连线之比,等于地球(6)正圆轨道周期的时间与月球(23)正圆轨道周期的时间之比进行计算,地球(6)正圆公转轨道周期的时间360天与月球(23)恒星月的正圆公转轨道周期的时间27.32天的之比是13.17715959/1。月地距离(22)的连线是384400千米,乘以13.17715959,等于日地距离(24)的连线是5065300千米,约0.05亿千米。
附图8、是用月全食时间计算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日地距离示意图。
以附图8为实施例,用月全食时间计算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日地距离示意图,2018年1月31日发生的月全食,月球(23)轮廓边缘与地球(6)半影区轮廓边缘相遇时,是食始时间(27)18时51分15秒;月球(23)轮廓边缘与地球(6)半影区轮廓边缘分离时,是食终时间(28)0时08分27秒、食终时间(28)减去食始时间(27),等于月全食全程用时是5小时17分12秒,计算月全食全程用时19032秒。
月地距离(22)384400千米乘以2,乘以π3.141592654等于月球(23)恒星月的正圆公转轨道周长是2415256.432千米,除以27.32天、除以24小时、除以3600秒,等于月球(23)的公转速度是1.02322千米/秒。
月全食全程用时19032秒,乘以月球(23)公转速度1.02322千米/秒,得出地球(6)中心相对太阳(1)中心的正圆角速度行程是19473.92304千米/19032秒,除以2,得出地球(6)中心相对太阳(1)中心的正圆角速度的两个直角三角形(25)的对边(29)是9736.96152千米。
圆周360°,除以360天,除以24小时,除以3600秒,得出地球(6)中心相对太阳(1)中心的正圆角速度是0.000011574°/秒,乘以地球(6)中心相对太阳(1)中心的正圆角速度行程用时19032秒,得出地球(6)中心相对太阳(1)中心的正圆角速度是0.220277777°/19032秒,除以2,得出角平分线分得的两个0.110138888°直角三角形(25)相等,0.110138888°直角三角形(25)的正切三角函数值tan是0.001922288。
直角三角形(25)的对边(29)9736.96152千米,除以直角三角函数值tan0.001922288,得出直角三角形(25)的邻边(26)即日地距离(24)是5065296.4千米,约0.05亿千米。与5065300千米日地距离相比,误差不足4千米。因为月全食计算的是月球(23)的椭圆公转轨道,月全食时,月球(23)正好处在太阳(1)和地球(6)的另一侧,月球(23)因受太阳(1)、地球(6)的双重引力,月球(23)距离地球(6)最近,这完全符合自然规律的逻辑自洽。
附图9、是用日全食时间计算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日地距离示意图。
以附图9为实施例,用日全食时间计算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日地距离示意图,2013年11月3日发生的日全食,开始于北大西洋,这在当地刚好是日出,食始时间(27)是北京时间19时05分。月球(23)的影子横扫埃塞俄比亚南部,离开地球(6)的时间发生在索马里的日落时分,食终时间(28)是北京时间22时25分,日全食全程计时3时20分,计算日全食全程用时12000秒。
月地距离(22)384400千米乘以2,乘以π3.141592654等于月球(23)恒星月的正圆公转轨道周长是2415256.432千米,除以27.32天、除以24小时、除以3600秒,等于月球(23)的公转速度是1.02322千米/秒。
日全食全程用时12000秒,乘以月球(23)公转速度1.02322千米/秒,得出地球(6)中心相对太阳(1)中心的行程是12278.64千米/12000秒,除以2,得出地球(6)相对太阳(1)中心的两个直角三角形(25)的对边(29)是6139.32千米。
圆周360°,除以360天,除以24小时,除以3600秒,得出地球(6)中心相对太阳(1)中心的正圆角速度是0.000011574°/秒,乘以地球(6)相对太阳(1)中心的日全食全程用时12000秒,得出地球(6)相对太阳(1)中心的角速度是0.138888°/12000秒,除以2,得出两个0.069444°的直角三角形(25)相等,0.069444°直角三角形(25)的正切三角函数值tan是0.001212027。
直角三角形(25)的对边(29)6139.32千米,除以三角函数值0.001212027,得出邻边(26)的日地距离(24)是5065332.5千米,约0.05亿千米。与5065300千米日地距离相比,误差32.5千米。因为日全食计算的是月球(23)的椭圆公转轨道,日全食时,月球(23)正好处在太阳(1)和地球(6)之间,因太阳(1)的引力较大,月球(23)距离地球(6)最远,距离太阳(1)比较近,这也完全符合自然规律的逻辑自洽。
附图10、是计算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太阳直径示意图。
以附图10为实施例,计算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太阳直径示意图,在地球(6)上看太阳(1)的视直径是0.52342268°,视半径是0.26171134°,太阳(1)的视半径0.26171134°的直角三角形(25)的正切三角函数值tan是0.004567756,乘以邻边(26)的日地距离(24)5065300千米,等于直角三角形(25)的对边(29)是23137千米,乘以2,等于太阳(1)的直径(30)是46274千米。
太阳直径46274千米是地球直径12742千米的3.632倍,地球直径12742千米是月球直径3476千米的3.6657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地球表面的日食、月食等自然现象。
附图11、是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示意图。
以附图11为实施例,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示意图,地球(6)从秋分日(14)开始北上至冬至日(12),冬至日(12)当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是23.43°,地球(6)从冬至日(12)开始回归南下至春分日(3),地球(6)相对太阳(1)的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的正圆轨道的半圆是180天。太阳(1)中心至冬至日(12)的日地距离(24)的连线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中心至冬至日(12)的连线是直角三角形的对边(29),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中心至太阳(1)中心的连线是邻边(26),在宇宙空间形成一个23.43°的直角三角形(25),直角三角形(25)的斜边日地距离(24)是5065300千米,乘以23.43°的正弦三角函数值sin0.397628371,等于直角三角形(25)的对边(29)是2014107千米,对边(29)是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的正圆轨道半径,半径2014107千米乘以π3.141592654,等于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正圆公转轨道180天的轨道周长是6327504千米,除以180天,除以24小时,等于地球(6)的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的公转轨道速度是1464.7千米/小时,除以3600秒,等于地球(6)的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的公转轨道速度是0.406861千米/秒。地球(6)的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的公转轨道速度0.406861千米/秒,小于地球自转速度0.4633千米/秒,月球公转轨道速度1.02322千米/秒是地球(6)的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的公转轨道速度0.406861千米/秒的2.5149倍,只有这样的地球、月球公转轨道速度,才能符合月球环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共同相对太阳公转的自然现象。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直接观测太阳、地球、月球的公转轨道,地球自转轴相对太阳始终南北上下垂直于宇宙空间,太阳相对地球形成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阳历“地心说”,地球相对太阳形成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的阴历“日心说”,在地球表面形成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回归的自然现象。用月地距离384400千米作为天文单位计算日地距离是5065300千米,约0.05亿千米,地球公转速度每秒0.406861千米,月球公转速度每秒1.02322千米,只有月球公转速度大于地球公转速度时,才能形成月球环绕地球相对太阳公转等自然现象。用现代科学宇宙观,指导人类重新认识宇宙,促进天文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Figure SMS_1
/>
Figure SMS_2
/>

Claims (2)

1.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包括晷面(2),其特征是:晷面(2)上设太阳(1)、一种圆锥体立体轨道(4)、地球(6)、圆刻度线(15),圆刻度线(15)上设二十四节气每天的刻度线,冬至日(12)至夏至日(16)之间的南北方向设太阳(1)赤纬高度刻度线(13),刻度线(13)东西方向与圆刻度线(15)的交点,是二十四节气每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春分日(3)、秋分日(14)当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与赤道线(9)的纬度一致,夏至日(16)当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与北回归线(8)的纬度一致,冬至日(12)当天正午直观的太阳(1)赤纬高度与南回归线(10)的纬度一致,地球自转轴(5)相对太阳(1)始终南北上下垂直在宇宙空间,太阳(1)相对地球(6)在宇宙空间形成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的阳历,地球(6)相对太阳(1)在宇宙空间形成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4)的阴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其特征是:晷面(2)的上方设晷针(18),晷针(18)中心线与晷面(2)的春分日(3)至秋分日(14)东西方向之间的赤道线(9)中心上下平行一致,晷针(18)设在晷杆(17)上,晷面(2)下设晷座(19),晷面(2)与晷座(19)底面南北方向的角度(21)与安装使用地的地平线纬度一致,赤道日晷的晷面(2)与晷座(19)的底面平行。
CN202211256464.XA 2022-10-04 2022-10-04 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 Pending CN1162038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56464.XA CN116203819A (zh) 2022-10-04 2022-10-04 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56464.XA CN116203819A (zh) 2022-10-04 2022-10-04 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03819A true CN116203819A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08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56464.XA Pending CN116203819A (zh) 2022-10-04 2022-10-04 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0381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67452B2 (en) Electronic timepiece device indicating the time and the azimuth of the sun by means of a single indicator hand
CN201156351Y (zh) 太阳视运动地平坐标定位仪
CN116203819A (zh) 一种圆锥体立体公转轨道日晷直观赤纬仪
KR100709308B1 (ko) 자연현상을 반영한 천체시계
CN1195249C (zh) 行星太阳日十进制计时装置
Božić et al. Visualization on the day night year globe
Abdurrahman et al. Solar elevation angle and solar culmination determination using celestial observation; a case study of hadejia jigawa state, Nigeria
Ni'am ANALEMMA AND THE BEGINNING OF MAGHRIB PRAYER ALTERATION (Correlation Of Analemma’s Position Towards The Beginning Of Maghrib Prayer According To Ephemeris Calculation)
CN201251884Y (zh) 星象转动盘
CN217085991U (zh) 天文地球仪
US500659A (en) jourdan
Walker The Analysis of Archaeoastronomical Orientations
CN216084089U (zh) 一种具有演示地日相对位置关系及相关功能的时钟
CN106773593A (zh) 一种带有即时月相像图的表盘
Tumanyan On the history of armenian astronomy
Aterini Geometric instruments for the ori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the astrolabes
Olmsted A Compendium of Astronomy: Containing the Elements of the Science, Familiarly Explained and Illustrated
CN106773594A (zh) 一种多城市多指针计时表盘
CN106647216A (zh) 一种显示全球晨昏信息的表盘
Kwok et al. Celestial Navig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Heavens
CN219202612U (zh) 全方位地平坐标天球仪
CN2452075Y (zh) 节气星座时辰日影仪
US3195243A (en) Educational device for teaching earthsun facts and for demostrating and duplicating planetary and man-made movements
CN108681231B (zh) 一种指示装置
RU2024957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емонстрации геоцентрического положения и движения спутников земл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