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02755A - 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02755A
CN116202755A CN202310074359.2A CN202310074359A CN116202755A CN 116202755 A CN116202755 A CN 116202755A CN 202310074359 A CN202310074359 A CN 202310074359A CN 116202755 A CN116202755 A CN 1162027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air
pressure
pipeline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743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健
由于
张伟
高翔
唐梓辉
朱晓兵
高晓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Aircraft Strength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AVIC Aircraft Strength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IC Aircraft Strength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AVIC Aircraft Strength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31007435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027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02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027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5/00Testing of engines
    • G01M15/02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testing apparatu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5/00Testing of engines
    • G01M15/14Testing gas-turbine engines or jet-propulsion eng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esting Of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环境模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常温高压空气子系统,主要用于提供试验所用的常温高压空气;高温高压空气子系统,主要用于提供试验所用的高温高压空气;冷热空气掺混子系统,主要为了实现温度载荷快速加、卸载速率,进而提升试验效率;温压载荷测控子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发电机机匣温度载荷和压力载荷的精确测量和协调控制。本申请的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能够实现试验条件下发动机机匣结构高温高压载荷环境的真实模拟,能够满足发动机机匣在实际工作载荷量级下的强度试验验证需求。

Description

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环境模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机匣是航空发动机中的主要零部件之一,起支承转子和固定静子的作用,并且机匣与其他部件一起构成发动机的气流通道,发动机的推力也通过机匣传到飞机上。因此,机匣是发动机的重要承力和传力部件。同时,作为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涡轮机匣和燃烧室机匣还工作高温燃气环境中,温度载荷引起的热应变和蠕变也是机匣疲劳寿命需要考虑的。正是由于机匣所受的载荷复杂,航空发动机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低循环疲劳、高循环疲劳、热应力和蠕变等原因造成的静子机匣裂纹、变形等故障时有发生,给发动机正常运行带来了严重的隐患。而国内缺乏机匣类部相关试验验证,特别是高温高压环境下试验技术和能力。此外,从发动机机匣结构设计、初始飞行前以及设计定型阶段,在航空发动机各类标准规范和适航条例均对航空发动机机匣结构的温度和压力工作环境做出了相关规定,并明确了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验证对于发动机设计和研制的重要程度。同时,由于我国当前航空发动机型号研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机匣类部件提出了大量的强度试验验证需求。因此,无论是适航条例和标准规范规定要求,还是型号研制需求,都亟开展机匣类部件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研制和方法研究,以满足当前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验证的需求,助力我国军民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以下方式实现机匣类部件高温高压强度试验:1)通过电阻丝加热带实现机匣内表面温度载荷施加,利用水囊实现机匣压力载荷的模拟。但受限于电阻丝加热带本身的加热能力,温度载荷加载能力有限,且温度加载均匀性较差;2)基于石英灯利用辐射加热方式进行机匣内表面温度加载,通过高压空气实现机匣压力载荷模拟;但由于石英灯暴露于高压空气中,导致压力载荷加载能力受限;3)使用石墨加热器进行机匣温度载荷模拟,利用高压氮气实现机匣压力载荷加载。其存在石墨加热器电极易氧化和石墨加热器设计较难等问题。此外,上述试验方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无法较为真实地模拟机匣实际空气工作环境,且无法满足机匣在实际工作载荷量级下的强度试验验证需求。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包括:
常温高压空气子系统,包括第一管路以及由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设置的第一空压机、第一油气分离器、第一干燥器、第一储气罐;
高温高压空气子系统,包括第二管路以及由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设置的第二空压机、第二油气分离器、第二干燥器、第二储气罐、空气加热器;
冷热空气掺混子系统,包括第三管路、第四管路以及由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设置的温度掺混器、发动机机匣试验模块、排气塔,其中,所述温度掺混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排气塔;
温压载荷测控子系统,包括PLC控制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以及所述第四管路上的多个测控单元。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控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的第一常温手动阀、第一流量计、第三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一高温调节阀,其中,
所述第一常温手动阀位于所述第一干燥器与所述第一储气罐之间;
所述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一高温调节阀依次位于所述第一储气罐与所述温度掺混器之间。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上还设置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位于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高温调节阀之间。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控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的第二常温手动阀、第三常温手动阀、常温球阀、第二流量计、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其中,
所述第二常温手动阀位于所述第二干燥器与所述第二储气罐之间;
所述第三常温手动阀、所述常温球阀、所述第二流量计以及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依次位于所述第二储气罐与所述空气加热器之间;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空气加热器与所述温度掺混器之间。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控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三高温调节阀,其中,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发动机机匣内部;
所述第三高温调节阀位于所述发动机机匣试验模块与所述排气塔之间。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控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四管路上的第二高温调节阀。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常温高压空气子系统中的常温高压空气压力值略高于所述高温高压空气子系统中的高温高压空气压力值。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由所述常温高压空气子系统进入所述温度掺混器的常温高压空气流量与由所述冷热空气掺混子系统的第四管路排出的高温高压空气流量相等。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
进入所述发动机机匣的空气流量通过所述PLC控制器、所述第二流量计、所述常温球阀、所述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高温调节阀以及所述第二高温调节阀进行控制;
所述发动机机匣内部的压力载荷通过所述PLC控制器、所述常温球阀、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三高温调节阀进行控制;
进入所述发动机机匣的温度载荷通过所述PLC控制器、所述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常温球阀、所述第一高温调节阀、所述第二高温调节阀以及所述第三高温调节阀进行控制。
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的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包括:
步骤一、获取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的试验流量以及试验温度,确定所述高温高压空气子系统的目标流量以及目标温度,定义目标流量略高于试验流量,目标温度略高于试验温度;
步骤二、通过所述PLC控制器、所述第二流量计以及所述常温球阀实现所述高温高压空气子系统的目标流量的闭环控制,通过所述PLC控制器、所述空气加热器的加热功率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实现所述高温高压空气子系统的目标温度的闭环控制;
步骤三、关闭所述第一高温调节阀以及所述第二高温调节阀,打开所述第三高温调节阀,使得所述温度掺混器出口的高温高压空气通过第三管路流过所述发动机机匣内部,并配合所述PLC控制器以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实现所述发动机机匣的温度载荷的闭环加载控制;
步骤四、当所述发动机机匣的温度载荷逐渐上升至接近试验温度时,打开并逐渐增大所述第一高温调节阀以及所述第二高温调节阀的开度,并在温度稳定过程中通过调整所述第一高温调节阀以及所述第二高温调节阀的开度,使得温度载荷稳定在目标温度处;
步骤五、在温度载荷加载过程中,依据温度载荷和压力载荷的函数关系,逐渐减少所述第三高温调节阀的开度,实现所述发动机机匣内部的压力载荷的加载,并配合所述PLC控制器、所述常温球阀、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三高温调节阀实现所述发动机机匣内部的压力载荷的闭环加载控制;
其中,在压力载荷加载过程中,由于所述发动机机匣内部空气流速降低,会导致温度载荷下降,此时,通过降低常温高压空气流量来保持所述发动机机匣的温度载荷稳定;
当所述发动机机匣的温度载荷高于目标温度时,通过增加常温高压空气流量将所述发动机机匣的温度载荷保持在目标温度。
发明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能够实现试验条件下发动机机匣结构高温高压载荷环境的真实模拟,能够满足发动机机匣在实际工作载荷量级下的强度试验验证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2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包括:常温高压空气子系统、高温高压空气子系统、冷热空气掺混子系统以及温压载荷测控子系统。
具体的,如图1所示,常温高压空气子系统包括第一管路以及由第一管路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设置的第一空压机、第一油气分离器、第一干燥器、第一储气罐,常温高压空气子系统主要用于提供试验所用的常温高压空气;高温高压空气子系统包括第二管路以及由第二管路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设置的第二空压机、第二油气分离器、第二干燥器、第二储气罐、空气加热器,高温高压空气子系统主要用于提供试验所用的高温高压空气;冷热空气掺混子系统包括第三管路、第四管路以及由第三管路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设置的温度掺混器、发动机机匣、排气塔,其中,温度掺混器分别连接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第二管路的第二端以及第四管路的第一端,第四管路的第二端连接排气塔,冷热空气掺混子系统主要为了实现温度载荷快速加、卸载速率,进而提升试验效率;温压载荷测控子系统包括PLC控制器以及设置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以及第四管路上的多个测控单元,温压载荷测控子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发电机机匣温度载荷和压力载荷的精确测量和协调控制。
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测控单元包括:设置在第一管路上的第一常温手动阀、第一流量计、第三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一高温调节阀,其中,第一常温手动阀位于第一干燥器与第一储气罐之间;第一流量计、第三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一高温调节阀依次位于第一储气罐与温度掺混器之间。常温高压空气子系统主要提供冷热空气掺混时所用到的常温(冷)高压空气。在工作时,由第一空压机获得高压空气,经过第一油气分离器、第一干燥器,分别进行油气分离和干燥后进入第一储气罐进行稳压处理。待试验过程中需要常温(冷)高压空气掺混调节温度载荷时,打开第一高温调节阀,通过PLC控制器的次来流空气流量控制器模块的控制,常温高压空气由第一流量计以及第一高温调节阀进入温度掺混器的常温高压空气流量。此外,常温高压空气子系统中的常温高压空气压力值要略高于高温高压空气子系统中高温高压空气压力值,以保证常温(冷)高压空气可以顺利进入温度掺混器并参与试验温度载荷的快速调节。有利的是,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管路的第三压力传感器与第一高温调节阀之间增加止回阀,防止高温空气逆流至常温管路。
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测控单元包括:设置在第二管路上的第二常温手动阀、第三常温手动阀、常温球阀、第二流量计、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其中,第二常温手动阀位于第二干燥器与第二储气罐之间;第三常温手动阀、常温球阀、第二流量计以及第一压力传感器依次位于第二储气罐与空气加热器之间;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空气加热器与温度掺混器之间。高温高压空气子系统主要提供用于试验温度载荷和压力载荷加载所用的高温高压空气。该子系统在工作时,首先,由第二空压机提供略高于试验压力载荷的高压空气,经第二油气分离器以及第二干燥器分别进行油气分离和干燥之后,在第二储气罐中进行稳压处理。然后,经过空气加热器获得到略高于试验温度载荷的高温空气。最后,高温高压空气流经温度掺混器并最终进入发动机机匣,利用高温高压空气与发动机机匣壁面的对流换热进行机匣温度载荷的加载,基于高温高压空气进行压力载荷的模拟。其中,为了空气加热器出口空气温度稳定,在试验过程中,尽可能保证流经空气加热器的空气流量恒定,由空气加热器出口第一温度传感器、加热功率和PLC控制器的机匣空气温度控制器模块进行空气加热器出口空气温度的闭环控制。
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测控单元包括:设置在第三管路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三高温调节阀,其中,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发动机机匣内部;第三高温调节阀位于发动机机匣与排气塔之间,还包括设置在第四管路上的第二高温调节阀。冷热空气掺混子系统主要实现试验过程中温度载荷的快速响应,提高试验温度载荷的稳定性。特别是针对机匣温度循环疲劳试验时,可大幅降低机匣温度载荷卸载时间,提升试验效率。温度掺混器是一个两进两出的密闭结构。根据气流流动方向在内部设计掺混结构,以保证空气在温度掺混器内部可以混合均匀。其中由高温高压空气子系统产生的高温高压空气作为主来流,由常温高压子系统产生的常温高压空气作为次来流分别进入温度掺混器。掺混之后主流空气进入发动机机匣内部,多余的空气经放气旁路由第二高温调节阀排入排气塔。有利的是,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发动机机匣内部压力载荷稳定,应使得从次来流进入温度掺混器的常温高压空气流量和从放气旁路排出的高温高压空气流量相等。
本申请的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温压载荷测控子系统主要实现机匣在高温高压强度试验时温度载荷和压力载荷的精确测试和协调加载控制。总体来说,温压载荷的总体控制策略为以温度载荷为主变量,压力载荷为从变量(即,压力载荷跟随温度载荷)。基于温度载荷控制PLC进行进入机匣空气流量和温度的调节来实现机匣温度载荷的协调加载控制。其中,进入发动机机匣的空气流量由主来流空气流量控制器(根据第二流量计的反馈调节常温球阀)和次来流空气流量控制器(根据第一流量计的反馈调节第一高温调节阀和第二高温调节阀)组合控制。由压力载荷控制PLC实现发动机机匣内部的压力载荷的协调加载控制,即压力载荷控制PLC根据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反馈进行第三高温调节阀和常温球阀的协调控制,从而实现机匣压力载荷的精确模拟;进入发动机机匣的温度载荷通过PLC控制器的机匣空气温度控制器模块、第二流量计、第一流量计、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常温球阀、第一高温调节阀、第二高温调节阀和第三高温调节阀进行控制。
根据上述的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方法,包括:
步骤一、获取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的试验流量以及试验温度,确定高温高压空气子系统的目标流量以及目标温度,定义目标流量略高于试验流量,目标温度略高于试验温度;其中,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的试验流量以及试验温度,根据试验机匣温度载荷、内部容积和升温时间计算得到;
步骤二、通过PLC控制器、第二流量计以及常温球阀实现高温高压空气子系统的目标流量的闭环控制,通过PLC控制器、空气加热器的加热功率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实现高温高压空气子系统的目标温度的闭环控制;
步骤三、关闭第一高温调节阀以及第二高温调节阀,打开第三高温调节阀,使得温度掺混器出口的高温高压空气通过第三管路流过发动机机匣内部,并配合PLC控制器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实现发动机机匣的温度载荷的闭环加载控制;
步骤四、当发动机机匣的温度载荷逐渐上升至接近试验温度时,打开并逐渐增大第一高温调节阀以及第二高温调节阀的开度,并在温度稳定过程中通过调整第一高温调节阀以及第二高温调节阀的开度,使得温度载荷稳定在目标温度处;
步骤五、在温度载荷加载过程中,依据温度载荷和压力载荷的函数关系,逐渐减少第三高温调节阀的开度,实现发动机机匣内部的压力载荷的加载,并配合PLC控制器、常温球阀、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三高温调节阀实现发动机机匣内部的压力载荷的闭环加载控制;
其中,在压力载荷加载过程中,由于发动机机匣内部空气流速降低,会导致温度载荷下降,此时,通过降低常温高压空气流量来保持发动机机匣的温度载荷稳定;
当所述发动机机匣的温度载荷高于目标温度时,通过增加常温高压空气流量将所述发动机机匣的温度载荷保持在目标温度。
本申请的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方法,若在机匣温度循环疲劳试验中,可利用不断调节高温调节阀1和高温调节阀2的开度加快机匣温度载荷的加、卸载速率,进而大幅提升试验频率。
本申请的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及方法,基于三层嵌套闭环控制策略实现发动机机匣温度载荷和压力载荷的高精度耦合加载控制;利用冷热空气掺混方式提高温度载荷加、卸载速率,进而大幅缩短试验周期、提升试验加载频率。本申请能够实现基于空气介质的高温高压环境耦合加载和协调控制,解决航空发动机热端机匣部件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强度验证能力不足的问题,有力支撑了我国航空发动机机匣结构的设计定型和强度考核评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常温高压空气子系统,包括第一管路以及由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设置的第一空压机、第一油气分离器、第一干燥器、第一储气罐;
高温高压空气子系统,包括第二管路以及由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设置的第二空压机、第二油气分离器、第二干燥器、第二储气罐、空气加热器;
冷热空气掺混子系统,包括第三管路、第四管路以及由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设置的温度掺混器、发动机机匣、排气塔,其中,所述温度掺混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排气塔;
温压载荷测控子系统,包括PLC控制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以及所述第四管路上的多个测控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控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的第一常温手动阀、第一流量计、第三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一高温调节阀,其中,
所述第一常温手动阀位于所述第一干燥器与所述第一储气罐之间;
所述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一高温调节阀依次位于所述第一储气罐与所述温度掺混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上还设置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位于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高温调节阀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控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的第二常温手动阀、第三常温手动阀、常温球阀、第二流量计、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其中,
所述第二常温手动阀位于所述第二干燥器与所述第二储气罐之间;
所述第三常温手动阀、所述常温球阀、所述第二流量计以及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依次位于所述第二储气罐与所述空气加热器之间;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空气加热器与所述温度掺混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控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三高温调节阀,其中,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发动机机匣内部;
所述第三高温调节阀位于所述发动机机匣与所述排气塔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控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四管路上的第二高温调节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常温高压空气子系统中的常温高压空气压力值略高于所述高温高压空气子系统中的高温高压空气压力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常温高压空气子系统进入所述温度掺混器的常温高压空气流量与由所述冷热空气掺混子系统的第四管路排出的高温高压空气流量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
进入所述发动机机匣的空气流量通过所述PLC控制器、所述第二流量计、所述常温球阀、所述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高温调节阀以及所述第二高温调节阀进行控制;
所述发动机机匣内部的压力载荷通过所述PLC控制器、所述常温球阀、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三高温调节阀进行控制;
进入所述发动机机匣的温度载荷通过所述PLC控制器、所述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常温球阀、所述第一高温调节阀、所述第二高温调节阀以及所述第三高温调节阀进行控制。
10.一种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方法,基于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获取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的试验流量以及试验温度,确定所述高温高压空气子系统的目标流量以及目标温度,定义目标流量略高于试验流量,目标温度略高于试验温度;
步骤二、通过所述PLC控制器、所述第二流量计以及所述常温球阀实现所述高温高压空气子系统的目标流量的闭环控制,通过所述PLC控制器、所述空气加热器的加热功率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实现所述高温高压空气子系统的目标温度的闭环控制;
步骤三、关闭所述第一高温调节阀以及所述第二高温调节阀,打开所述第三高温调节阀,使得所述温度掺混器出口的高温高压空气通过第三管路流过所述发动机机匣内部,并配合所述PLC控制器以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实现所述发动机机匣的温度载荷的闭环加载控制;
步骤四、当所述发动机机匣的温度载荷逐渐上升至接近试验温度时,打开并逐渐增大所述第一高温调节阀以及所述第二高温调节阀的开度,并在温度稳定过程中通过调整所述第一高温调节阀以及所述第二高温调节阀的开度,使得温度载荷稳定在目标温度处;
步骤五、在温度载荷加载过程中,依据温度载荷和压力载荷的函数关系,逐渐减少所述第三高温调节阀的开度,实现所述发动机机匣内部的压力载荷的加载,并配合所述PLC控制器、所述常温球阀、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三高温调节阀实现所述发动机机匣内部的压力载荷的闭环加载控制;
其中,在压力载荷加载过程中,由于所述发动机机匣内部空气流速降低,会导致温度载荷下降,此时,通过降低常温高压空气流量来保持所述发动机机匣的温度载荷稳定;
当所述发动机机匣的温度载荷高于目标温度时,通过增加常温高压空气流量将所述发动机机匣的温度载荷保持在目标温度。
CN202310074359.2A 2023-01-20 2023-01-20 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62027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74359.2A CN116202755A (zh) 2023-01-20 2023-01-20 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74359.2A CN116202755A (zh) 2023-01-20 2023-01-20 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02755A true CN116202755A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14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74359.2A Pending CN116202755A (zh) 2023-01-20 2023-01-20 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0275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7027B (zh) 气-水-油换热器传热性能试验系统
CN216697079U (zh) 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核心机地面试车台进气加温系统
CN104458238B (zh) 自循环方式的涡轮增压器高低温循环热冲击测试试验台
EP1691055B1 (en) Intercooling in gas turbine engines
CN104931269B (zh) 发动机高原热平衡性能模拟试验方法及系统
CN108223139B (zh) 一种分轴式燃气轮机动力涡轮前放气调节规律优化方法
CN113063597B (zh) 一种滑油箱姿态特性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05588712B (zh) 采用燃机压气机抽气的透平叶片冷却效果试验装置及方法
EP3724626B1 (en) Device, method and use for conditioning intake air for tes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N205327441U (zh) 一种模拟高空环境下飞行器燃油系统的测试装置
CN112242544A (zh)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部件控制联调的模拟台架
CN107063697A (zh) 一种空气加热系统及燃烧室试验台系统
CN113049262B (zh) 分体式航空发动机性能试验台及试验方法
CN205333312U (zh) 一种模拟高空环境下发动机起动的测试系统
CN116202755A (zh) 基于空气介质的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强度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13745592A (zh) 一种电堆模拟器和氢燃料电池测试系统
Hohloch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 sofc/mgt hybrid power plant test rig: Impac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upling elements
CN210923044U (zh) 航空燃油-空气散热器温度交变循环台架验证试验装置
CN207181049U (zh) 用于燃气涡轮机的燃烧试验台
CN114136641A (zh) 一种用于加温加压压气机试验器的排气装置
CN213985690U (zh) 一种燃气轮机燃烧与透平综合冷效试验系统
CN107101831B (zh) 用于燃气涡轮机的燃烧试验台、燃烧试验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240044744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mulating forced induction systems
CN109932201A (zh) 一种用于回热器性能的试验台
CN217277616U (zh) 热冲击试验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