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3628B - 通信链路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链路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193628B CN116193628B CN202310211485.8A CN202310211485A CN116193628B CN 116193628 B CN116193628 B CN 116193628B CN 202310211485 A CN202310211485 A CN 202310211485A CN 116193628 B CN116193628 B CN 1161936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quipment
- communication
- communication link
- link establishment
- me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801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45 natura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dies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3 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92—Adapting at the relay station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for supporting cooperative relaying, i.e. 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data via direct - and relayed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通信链路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当第一设备发起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请求时,第一设备确定无线通信范围内多个第三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转接设备,其中,第二设备为无法直接与第一设备通信的,或无法直接通过基站与第一设备通信的无线通信用户终端设备。第一设备建立与转接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第一设备通过转接设备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本申请中,通过无线通信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第三设备作为转接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链路,实现了在网络通信服务中断时,临时快速搭建局部的通信网络,建立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链路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是以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通信技术。
目前,5G在广泛应用于多种行业。当5G应用于一些具有危险性的行业,当作业场地发生爆炸、地震、火灾等事故时,通信网络设备可能出现损毁、断电等情况,进而导致网络通信服务中断。
这种情况下,需要提供一种能够临时快速搭建局部的通信网络,建立救援队员之间的通信链路的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链路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在通信网络设备可能出现故障导致网络通信服务中断时,临时快速搭建局部的通信网络,建立救援队员之间的通信链路,满足临时通信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
当第一设备发起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请求时,第一设备确定无线通信范围内多个第三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转接设备,其中,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无线无线通信范围内不存在基站时,所述第二设备为在所述第一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之外的无线通信用户终端设备,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无线无线通信范围内存在基站时,所述第二设备为在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的基站的无线通信范围之外且在所述第一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之外的无线通信用户终端设备。第一设备建立与转接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第一设备通过转接设备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确定无线通信范围内多个第三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转接设备,包括:第一设备获取与每个无线通信范围内的第三设备通信时的通信质量。第一设备确定通信质量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三设备作为转接设备。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建立与转接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包括:第一设备向转接设备发送通信链路建立消息,通信链路建立消息包括第一设备的设备标识、转接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通信链路建立指令。第一设备接收转接设备反馈的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第一设备根据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进行配置,并在配置完成后向转接设备发送配置完成消息,配置完成消息包括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确定无线通信范围内多个第三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转接设备,包括:第一设备向无线通信范围内多个第三设备广播链路建立请求。接收第三设备根据链路建立请求反馈的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第一设备根据多个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确定一个第三设备作为转接设备,其中,转接设备发送给第一设备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符合第二预设条件。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建立与转接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包括:第一设备根据转接设备的链路建立配置参数进行配置,并在配置完成后向转接设备发送配置完成消息,配置完成消息包括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确定无线通信范围内多个第三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转接设备,包括:当多个第三设备中包括基站时,优先确定基站为转接设备。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确定无线通信范围内多个第三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转接设备,包括:通过预先设置的通信状态表,获取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节点,每个通信节点对应一个第三设备。确定每个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三设备为转接设备。
在本方面中,通过无线通信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第三设备作为转接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链路,实现了在网络通信服务中断时,临时快速搭建局部的通信网络,建立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三设备,包括:第三设备根据接收到包含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的消息来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包含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的消息包括:第三设备接收到的配置完成消息或者包含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的消息。
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收到包含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的消息之前,包括:第三设备向包含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的消息的发送方发送链路建立请求。当第三设备收到含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的消息之后,第三设备向包含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的消息的发送方反馈链路参数配置完成消息。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设备在接收配置完成消息之前,还包括:第三设备响应接收到的请求消息,向请求消息的发送方反馈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第三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配置参数完成自身的链路参数配置之后,向消息发送方反馈的配置完成消息。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设备的消息发送方包括其他转接设备,其他转接设备已经与第一设备建立了通信链路。
一些实施方式中,请求消息的发送方包括第一设备,请求消息包括通信链路建立消息或链路建立请求,通信链路建立消息包括第一设备的设备标识、第三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通信链路建立指令。
当第三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请求消息时,向请求消息的发送方发送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包括:
获取第三设备的负载状态。当第三设备的负载状态符合第三预设条件时,第三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
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三设备的负载状态不符合第三预设条件和/或第四预设条件时,第三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链路建立失败消息。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配置完成消息,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包括:当第三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内包括第二设备时,第三设备建立与第二设备的通信链路。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配置完成消息,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包括:当第三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内不包括第二设备且其他第三设备中包括基站时,第三设备优先选择通过基站建立与第二设备的通信链路或者第三设备优先选择能够与基站建立链路的其他第三设备作为转接设备。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配置完成消息,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包括:当第三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内不包括第二设备,且其他第三设备中不包括基站时,通过预先设置的通信状态表,获取第三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节点,每个通信节点对应一个第三设备。第三设备通过至少一个通信节点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在本方面中,第三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请求消息,向消息发送方发送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使得消息发送方能够建立与第三设备的通信链路。并且,第三设备在与消息发送方建立通信链路后,继续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链路,使得消息发送方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通信链路。实现了在网络通信服务中断时,临时快速搭建局部的通信网络,建立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链路建立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当第一设备发起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请求时,确定无线通信范围内多个第三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转接设备,其中,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无线无线通信范围内不存在基站时,所述第二设备为在所述第一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之外的无线通信用户终端设备,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无线无线通信范围内存在基站时,所述第二设备为在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的基站的无线通信范围之外且在所述第一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之外的无线通信用户终端设备。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与转接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通过转接设备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一些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第一设备获取与每个无线通信范围内的第三设备通信时的通信质量。第一设备确定通信质量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三设备作为转接设备。
一些实施方式中,建立模块,具体用于第一设备向转接设备发送通信链路建立消息,通信链路建立消息包括第一设备的设备标识、转接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通信链路建立指令。第一设备接收转接设备反馈的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第一设备根据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进行配置,并在配置完成后向转接设备发送配置完成消息,配置完成消息包括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
一些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第一设备向无线通信范围内多个第三设备广播链路建立请求。接收第三设备根据链路建立请求反馈的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第一设备根据多个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确定一个第三设备作为转接设备,其中,转接设备发送给第一设备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符合第二预设条件。
一些实施方式中,建立模块,具体用于第一设备根据转接设备的链路建立配置参数进行配置,并在配置完成后向转接设备发送配置完成消息,配置完成消息包括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
一些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多个第三设备中包括基站时,优先确定基站为转接设备。
一些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通过预先设置的通信状态表,获取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节点,每个通信节点对应一个第三设备。确定每个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三设备为转接设备。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链路建立装置,应用于第三设备,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第三设备根据接收到包含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的消息来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包含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的消息包括:第三设备接收到的配置完成消息或者包含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的消息。
一些实施方式中,通信链路建立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包含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的消息的发送方发送链路建立请求。当第三设备收到含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的消息之后,第三设备向包含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的消息的发送方反馈链路参数配置完成消息。
一些实施方式中,发送模块,还用于响应接收到的请求消息,向请求消息的发送方反馈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第三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配置参数完成自身的链路参数配置之后,向消息发送方反馈的配置完成消息。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设备的消息发送方包括其他转接设备,其他转接设备已经与第一设备建立了通信链路。
一些实施方式中,请求消息的发送方包括第一设备,请求消息包括通信链路建立消息或链路建立请求,通信链路建立消息包括第一设备的设备标识、第三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通信链路建立指令。
当第三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请求消息时,发送模块,具体用于获取第三设备的负载状态。当第三设备的负载状态符合第三预设条件时,第三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
一些实施方式中,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第三设备的负载状态不符合第三预设条件时,向第一设备发送链路建立失败消息。
一些实施方式中,建立模块,具体用于当第三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内包括第二设备时,第三设备建立与第二设备的通信链路。
一些实施方式中,建立模块,具体用于当第三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内不包括第二设备且其他第三设备中包括基站时,第三设备优先选择通过基站建立与第二设备的通信链路。
一些实施方式中,建立模块,具体用于当第三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内不包括第二设备,且其他第三设备中不包括基站时,通过预先设置的通信状态表,获取第三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节点,每个通信节点对应一个第三设备。第三设备通过至少一个通信节点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一设备,该第一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指令时,使得第一设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三设备,该第三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指令时,使得第三设备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第一设备中运行时,使得第一设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第三设备中运行时,使得第三设备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程序产品在第一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第一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相关方法的步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程序产品在第三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第三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相关方法的步骤,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
上述第三方面至第十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照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一种通信链路建立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三设备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建立方法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信令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建立方法中UE1的协议栈和分层实体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建立方法中UE3的协议栈和分层实体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建立方法中UE6的协议栈和分层实体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建立方法中UE5的协议栈和分层实体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建立方法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信令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建立方法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信令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设备UE的通信链路建立装置中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层的结构框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基站的通信链路建立装置中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层的结构框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层之间的通信流程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第一设备1300的示意性框图;
图15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第三设备1430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图1示出了一种通信链路建立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参考图1,其中包括7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和一个基站(gNB)。其中,UE1、UE4和UE7在基站通信范围之外,UE2、UE3、UE5以及UE6在基站通信范围之内。
作为示例,UE可以是具有5G通信功能的终端设备,例如智能电话、定制通信终端、具有5G功能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基站可以是固定在地面的信号塔,也可以是挂载在无人机、直升机等载具上的5G无线网(New Radio,NR)设备。
在本场景中,用户设备之间具有互相直连通信的功能,即副链路(sidelink,SL)。用户设备还具有连接至基站,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功能。
每个用户设备均可作为发送方(第一设备)也可以作为接收方(第二设备),或者,也可以作为转接设备(第三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基站也被视为一种转接设备(第三设备)。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的流程示意图。
参考图2,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包括:
S201、当第一设备发起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请求时,第一设备确定无线通信范围内多个第三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转接设备。
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第一设备可以是UE1,当第二设备在第一设备的通信范围之内时,如第二设备可以是UE3,则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通过sidelink直接建立通信链路。
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第一设备可以是UE1,当第二设备在第一设备的通信范围之外时,如第二设备可以是UE6,则第一设备需要通过第三设备转接才能实现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链路。
以第一设备是UE1、第二设备是UE6为例,UE2、UE3、UE4、UE5以及基站均为备选的第三设备。
UE1根据自己设备内部记录的工作组通信路由状态表和/或预设条件,来选择在自己无线通信范围内的工作组成员作为第三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UE1选择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内的第三设备时,可以预先通过每个备选的第三设备广播测试信号--这个测试信号通常是UE的物理同步信号,UE1接收到测试信号之后,记录发送测试信号的第三设备的信号质量或者信号强度或者评估传输业务速率。例如,UE1可以接收到UE2、UE3、UE5发送的测试信号,则UE1对UE2、UE3、UE5的同步信号进行评估,这个过程具体见M01-M04。
M01: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层选择测量事件,比如选择测量事件C5作为进行第三设备决策的依据。然后读取实体内部的C5事件的参数:测量间隔,信号等级划分列表,将参数发送物理层,要求物理层测量备选的第三设备UE3,UE4,UE5,分别生成测量事件C5,进行上报。
M02:物理层实体接收到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层的原语,发现是要求自己进行测量以及测量事件的上报,于是开始按照得到的参数对UE3,UE4,UE5进行测量。
M03:物理层在测量间隔规定的时间内测量然后将结果形成测量事件C5。
M04:物理层将C5事件上报给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层实体。
其中,测量事件包括:
测量事件C3:与目标设备的信号强度高于门限值A
测量事件C4:与目标设备的信号强度低于门限值B
测量事件C5:与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等级为等级X。
测量的物理信号为:UE发送的sidelink的同步信号。
门限A,门限B,信号质量等级的划分的参数由UE内部的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层提供。
具体的,C3,C4测量事件的评估方法有以下3种:
1、信号强度采用最近3次的测量结果进行算术平均,RSRP-m1=(RSRP-1+RSRP-2+...+RSRP-3)/3每次间隔时间为h毫秒,h的值由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层提供。
2、在测量结果得出之后使用一个迟滞值,RSRP-h=RSRP-m-Hys,迟滞值m-Hys由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层提供。
3、3次的测量结果的权重值不同:
RSRP-m2=(f1*RSRP-1+f2*RSRP-2+...+f3RSRP-3)/3,权重值f1,f2,f3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层提供。
以上3种评估方法,可以单独使用,可以组合使用,1和2组合使用或者2和3单独使用。
和2组合使用时:先做1或者3的平均值计算,然后在减去一个迟滞值,最终得到新的RSRP-hx。
测量事件的评估公式:
C3事件发生:RSRP-p>A;其中RSRP-p可以是其中之一:RSRP-m1,RSRP-m2,RSRP-h,RSRP-hx1,RSRP-hx2;
C4事件发生:RSRP-p<B;其中RSRP-p可以是其中之一:RSRP-m1,RSRP-m2,RSRP-h,RSRP-hx1,RSRP-hx2;
UE的物理层获得sidelink测量事件参数配置表,在sidelink运行期间按照测量事件参数配置来进行测量定时评估测量结果,当结果满足测量事件发生条件时,判定与目标UE发生了测量事件,然后上报给UE的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层,由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层根据它进行第三设备的选择。
C5事件:信号质量是目标UE的同步信号的SINR值对应的等级,比如从(-6db,36db)每2个db对应一个等级,则信号质量分为21个等级。
UE的物理层接收到目标设备的同步信号之后,解码计算SINR值,然后根据SINR值确定等级X的值。然后将X值用C5事件的形式上报给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层。每个用户设备均可获取其通信范围之内的其他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并与其他设备进行同步,得到一张工作组成员邻近通信状态表同时,基站也可以获取与其建立连接的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并添加至工作组成员邻近通信状态表中。工作组成员邻近通信状态表可以记录每个用户设备所能够通信的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该用户设备是否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确定无线通信范围内多个第三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转接设备,包括:第一设备获取与每个无线通信范围内的第三设备通信时的通信质量。第一设备确定通信质量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三设备作为转接设备。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可以是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通信信号强度最强或者信号质量最好。
例如,第一设备为UE1,通过工作组成员邻近通信状态表,确定多个第三设备包括UE2、UE3和UE5。UE1分别向UE2、UE3和UE5发送信号测量指令,获取他们之间的信号强度或者信号质量,然后将信号强度最强或者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设备作为转接设备。作为示例,UE1与UE2、UE3和UE5之间的信号质量等级分别为7、9和6,则UE3与UE1之间的信号质量最好,UE1确定将UE3作为转接设备。
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确定无线通信范围内多个第三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转接设备,包括:第一设备向无线通信范围内多个第三设备广播链路建立请求。接收第三设备根据链路建立请求反馈的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第一设备根据多个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确定一个第三设备作为转接设备,其中,转接设备发送给第一设备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符合第二预设条件。
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可以是最早接收到的链路建立配置参数,也可以是信号质量最好。
例如,第一设备为UE1,通过工作组成员邻近通信状态表,确定多个备选第三设备包括UE2、UE3和UE5。UE1广播链路建立请求,UE2、UE3和UE5接收到广播链路建立请求后,根据自身状态,确定是否接受,若接受,则向UE1发送链路建立配置参数。UE1根据最早接收到的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确定发送该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的第三设备(如UE3)为转接设备。
还有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确定无线通信范围内多个备选第三设备中的一个作为转接设备,包括:当多个第三设备中包括基站时,优先确定基站为转接设备。
还有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确定基站为转接设备之后,因为第二设备不在基站的通信范围内,所以基站需要再次确定一个转接设备:基站根据自身保存的工作组通信状态表,查找到与第二设备可以通信的其他备选的第三设备,基站根据一些策略,例如信号质量或者UE的负载或者UE的能源数量确定一个UE作为第三设备来作为基站之后的转接设备连接到第二设备。
S202、第一设备建立与转接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S201中确定转接设备的示例,当通过第一设备获取与每个无线通信范围内的第三设备通信时的通信质量确定转接设备时,第一设备建立与转接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包括:第一设备向转接设备发送通信链路建立消息,通信链路建立消息包括第一设备的设备标识、转接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通信链路建立指令。第一设备接收转接设备反馈的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第一设备根据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进行配置,并在配置完成后向转接设备发送配置完成消息,配置完成消息包括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
作为示例,上述的通信链路建立消息可以是5G通信信令中的“SidelinkRRCsetupRequest”信令。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则可以是5G通信信令中的“SidelinkRRCsetup”信令。配置完成消息则可以是5G通信信令中的“SidelinkRRCsetupComplete”信令,其中,“SidelinkRRCsetupComplete”信令包含直连通信接口(PC5)层的服务请求。
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当通过第一设备向无线通信范围内多个第三设备广播链路建立请求,并根据其中接受请求的设备确定转接设备时,第一设备建立与转接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转接设备的链路建立配置参数进行配置,并在配置完成后向转接设备发送配置完成消息,配置完成消息包括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
作为示例,上述的链路建立配置参数也可以是5G通信信令中的“SidelinkRRCsetup”信令,配置完成消息同样可以是5G通信信令中的“SidelinkRRCsetupComplete”信令。
S203、第一设备通过转接设备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一些实施方式中,转接设备可以根据配置完成消息中的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继续寻找可以建立的通信链路,直至完全建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无线通信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第三设备作为转接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链路,实现了在网络通信服务中断时,临时快速搭建局部的通信网络,建立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三设备的流程示意图。
参考图3,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包括:
S301、第三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请求消息,向请求消息的发送方发送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设备接收到的请求消息的发送方可以是第一设备,也可以是其他第三设备。请求消息包括通信链路建立消息,例如,链路建立消息可以是连接建立请求,连接建立消息包括第一设备的设备标识、第三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连接建立指令。
当第三设备接收到的来自第一设备的请求消息时,向请求消息的发送方发送链路建立配置参数,包括:
获取第三设备的负载状态,当第三设备的负载状态符合第三预设条件和/或时,第三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链路建立配置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预设条件可以是第三设备的负载阈值,例如,第三设备的负载阈值可以是70%,即当第三设备的负载为70%以下时,确定第三设备的负载状态符合第三预设条件,反之,当第三设备的负载大于或等于70%时,确定第三设备的负载状态不符合第三预设条件。
当第三设备的负载状态不符合第三预设条件时,第三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链路建立失败消息。其中,链路建立失败消息可以是5G通信信令中的“SidelinkRRCsetupReject”信令。
可选地:获取第三设备的能源状态,当第三设备的能源状态符合第四预设条件时,第三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连接建立配置参数。
第四预设条件是可用能源的数量阈值,或者是续航时长的时间阈值。在应急救援的场景中,电力等基础设施已经被损毁,设备的电量都是有限的。能源包括:电量,柴油,汽油,天然气等可移动存储在容器中的物质。可用能源的数量可以包括:剩余的电量百分比;柴油、汽油、天然气等燃料剩余容量或质量等。或者,可用能源的数量也可以是第三设备根据可用能源数量预估的续航时长。
第三设备的能源数量大于阈值,或者持续使用时间大于阈值,确定第三设备的能源状态符合第四预设条件;反之,例如当第三设备的能源数量或者持续使用时间小于或等于阈值时,确定第三设备的能源状态不符合第四预设条件。
例如,当第三设备时通过电池驱动时,若剩余电量百分比小于30%,则确定该第三设备不符合第四预设条件。或者,若第三设备通过柴油发电机驱动,若柴油的剩余容积小于油箱总容积的15%,则则确定该第三设备不符合第四预设条件。
还有一些示例中,当获取的第三设备的续航时长小于30分钟时,则确定该第三设备不符合第四预设条件。其中,第三设备的续航时长可以是第三设备根据剩余的能源数量预测得到的。
当第三设备的负载状态不符合第四预设条件时,第三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连接建立失败消息。其中,连接建立失败消息可以是5G通信信令中的“SidelinkRRCsetupReject”信令。
S302、第三设备根据请求消息发送方反馈的配置完成消息,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其中,配置完成消息中包括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
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三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内包括第二设备时,第三设备建立与第二设备的通信连接。
其中,可以通过上述示例中的工作组成员邻近通信状态表查询第三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内是否包括第二设备。例如,参考图1,第一设备为UE1,第三设备为UE3,第二设备为UE6,在图1的示例中,根据工作组成员邻近通信状态表查询的确定UE3的无线通信范围内不包括UE6。
作为示例,当第二设备为UE4时,根据工作组成员邻近通信状态表查询的确定UE3的无线通信范围内包括UE4,则UE3可以与UE4建立通信链路,与UE1和UE3的通信链路合并,得到UE1和UE4之间的通信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UE3与UE4之间通信连接的建立方式与UE1和UE3之间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三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内不包括第二设备且其他第三设备中包括基站时,第三设备优先选择通过基站建立与第二设备的通信链路。
例如,参考图1,第一设备为UE1,第三设备为UE3,第二设备为UE6,在图1的示例中,根据工作组成员邻近通信状态表查询确定UE3的无线通信范围内不包括UE6,但UE3可以与基站连接,基站可以与UE6连接,则UE3可以优先选择通过基站建立起UE6之间的通信链路,即可得到UE1和UE6之间的通信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UE3和UE6已经与基站连接,建立通信链路时可以通过5G通信信令中的“5G-UU链路中的RRC”信令,与基站之间建立Uu接口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通信连接。
还有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三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内不包括第二设备,且其他第三设备中不包括基站时,通过预先设置的通信状态表,获取第三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节点,每个通信节点对应一个第三设备。第三设备通过至少一个通信节点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例如,参考图1,第一设备为UE1,第三设备为UE3,第二设备为UE6,假设图1中不包括基站,根据工作组成员邻近通信状态表查询确定UE3的无线通信范围内不包括UE6,则可以根据工作组成员邻近通信状态表查询UE3和UE6之间可能的通信节点。例如,可以UE3的无线通信范围内包括UE5,UE5的无线通信范围内包括UE6,则UE5可以作为一个通信节点,UE3建立与UE5之间的通信连接,UE5再建立与UE6之间的通信连接,最终得到UE1与UE6之间的通信链路。
还有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UE3和UE6之间可能存在多个通信节点,则可以依次与每个通信节点建立通信连接,直至得到UE1与UE6之间的通信链路。
还有一些实施方式中,UE6主动发起与UE1的通信时,UE6与UE3之间有基站作为转接设备,但是UE6在确定基站为转接设备之后,因为第二设备UE1不在基站的通信范围内,所以基站需要再次确定一个转接设备:基站根据自身保存的工作组通信状态表,查找到与第二设备可以通信的其他备选的第三设备例如UE2,UE3,UE5,基站根据前面提到的一些策略,信号质量或者UE的负载或者UE的能源数量确定一个UE,例如UE3作为第二级转接设备来作为基站之后的转接设备连接到第二设备UE1。其中基站选择UE3作为第二级转接设备来连接UE1的基站和UE3的链路建立过程与UE3主动和基站的链路建立过程类似,区别在于基站在发送给UE3的链路参数配置消息中包含第二设备标识,消息中包含第二设备标识的意义在于指示UE3发起与第二设备(UE1)的链路建立。
其中,UE之间通信链路的建立方式与UE1和UE3之间的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请求消息,向消息发送方发送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使得消息发送方能够建立与第三设备的通信链路。并且,第三设备在与消息发送方建立通信连接后,继续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链路,使得消息发送方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通信链路。实现了在网络通信服务中断时,临时快速搭建局部的通信网络,建立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以下,给出若干实施例,以说明本申请提供的通信链路建立方法的具体流程。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建立方法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信令图。
参考图1,图4示出的信令图中包括源用户设备,即第一设备(UE1)和目的用户设备,即第二设备(UE6),第一转接设备(UE3)以及第二转接设备(基站)。
参考图4,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链路包括:
S401、UE1根据多个第三设备的信号质量确定与UE3建立通信连接。
S402、UE1向UE3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消息。
S403、UE3向UE1发送通信连接建立配置参数。
S404、UE1根据通信连接建立配置参数进行配置,建立与UE3之间的通信连接,完成后向UE3发送配置完成消息。
其中,配置完成消息中包含UE1的最终通信目的用户UE6地设备标识和对UE6的服务请求标识与类型,表明需要UE3继续建立下面设备地连接。
S405、UE3根据配置完成消息确定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
S406、UE3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并向基站发送UE6的设备标识和对UE6的服务请求标识与类型。
S407、基站寻呼UE6,并与UE6建立通信连接。
S408、UE6向UE1发送服务接纳应答消息。
S409、UE1向UE6发送业务传输请求。
S410、UE6向UE1发送业务传输应答,开始业务传输。
作为示例,在本场景中,UE1只有sidelink的连接存在,其中只执行PC5协议栈。UE3作为转接设备,具有sidelink和UU的连接,具有PC5和UU接口的双协议栈,并且UE3接收到的数据会在这两种协议栈之间转换。UE6仅与基站连接,其只存在UU连接。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建立方法中UE1的协议栈和分层实体图,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建立方法中UE3的协议栈和分层实体图,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建立方法中UE6的协议栈和分层实体图。
参考图5,UE1中从上至下包括应急工作组应用层、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层以及PC5单协议栈,其中PC5单协议栈中从上至下包括PC5-S层、RRC-SL层、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Link Control,RLC)-SL层、媒体介入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SL以及物理(Physical,PHY)-SL层。
参考图6,UE3中从上至下包括应急工作组应用层、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层以及PC5和UU双协议栈,其中PC5协议栈与UE1中的相同,UU协议栈中从上至下包括5G-UU、RRC-UU、RLC-UU、MAC-UU、PHY-UU。
参考图7,UE6中从上至下包括应急工作组应用层、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层以及UU单协议栈,UU协议栈与UE3中的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还有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存在连接两个第三设备的转接设备,例如通过UE5连接UE3和UE6。这种情况下,UE5的具有和UE3和UE6 2个PC5协议栈,数据在2个协议栈之间转换。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建立方法中UE5的协议栈和分层实体图。
参考图8,UE5中从上至下包括应急工作组应用层、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层以及两个PC5协议栈,其中每个PC5协议栈均与UE1中的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急工作组应用层实体用于在组成员之间传递短信息、语音、视频、图片等,它是可以多个应用的总称。组成员可以是上述示例中工作组成员邻近通信状态表中记录的每个设备。
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层用于记录工作组的状态。例如,生成工作组,记录工作组成员的变动,生成工作组成员邻近通信状态表,更新邻近通信状态等。还可以用于确定上层实体下发的数据业务的发送形式(单播,组播,广播等),确定上层数据包交付的下层协议实体,确定下层交付的数据包走向。
其中,生成工作组可以从上层获取信息,生成工作组的组名、组地址、组安全参数设置以及标记组长等。
记录工作组成员的变动包括记录组成员的加入和退出,更新组安全参数的变动,和上层应用交互信息(例如,从应急工作组应用实体获取)等。
生成和记录组成员的通信状态表,即生成或更新工作组成员邻近通信状态表。
确定上层实体下发的数据业务的发送形式包括根据上层应用的服务请求来确定需要发送的数据的发送形式是单播、组播或者广播。
确定上层数据包交付的下层协议实体包括根据工作组成员邻近通信状态表和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决定将数据包交付给PC5实体还是5G-UU实体。
确定下层交付的数据包走向仅对于作为转接设备的第三设备启用,可根据数据包的特征和目的地址来决定是交付给本设备的上层应用实体还是交付给另一个转发的实体。
图9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建立方法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信令图。
参考图1,图9示出的信令图中包括源用户设备,即第一设备(UE1)和目的用户设备,即第二设备(UE6),转接设备(UE3)以及多个其他第三设备(UE2、UE5、基站)。
参考图9,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链路包括:
S901、UE1广播链路建立请求。
S902、UE1分别接收来自UE2、UE3和UE5的通信连接建立配置参数。
S903、UE1响应最早接收到的来自UE3的通信连接建立配置参数进行配置,建立与UE3之间的通信连接,完成后向UE3发送配置完成消息。
其中,配置完成消息中包含UE1的最终通信目的用户UE6的设备标识和对UE6的服务请求标识与类型,表明需要UE3继续建立下面设备地连接。
S904、UE3根据配置完成消息确定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
S905、UE3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并向基站发送UE6的设备标识和对UE6的服务请求标识与类型。
S906、基站寻呼UE6,并与UE6建立通信连接。
S907、UE6向UE1发送服务接纳应答消息。
S908、UE1向UE6发送业务传输请求。
S909、UE6向UE1发送业务传输应答,开始业务传输。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建立方法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信令图。
参考图1,图10示出的信令图中包括源用户设备,即第一设备(UE6)和目的用户设备,即第二设备(UE1),转接设备(UE3)以及一个其他第三设备(基站)。
参考图10,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链路包括:
S1001、UE6确定无法直接建立与UE1之间的通信连接。
S1002、UE6的无线通信范围内包括基站,建立UE6与基站之间的通信连接。
其中,UE6地RRCsetupcomplete建立完成消息中包含了UE1地设备标识和服务请求和类型。
S1003、基站根据工作组成员邻近通信状态表确定多个能够直接与UE1建立通信连接的第三设备。
S1004、基站根据通信质量,确定多个第三设备中的UE3作为转接设备。
S1005、基站建立与UE3之间的通信连接。
S1006、基站向UE3发送UE1的设备标识和UE6对UE1的服务请求标识与类型,指示UE3与UE1建立通信连接。UE1的设备标识可以包含在基站发送给UE3的链路建立参数配置消息中或者是独立的一条消息。所述链路建立参数配置消息包括但不限于:RRCsetup,RRCreconfiguration,Radio bearer configuration。
S1007、UE3与UE1建立通信链路。
S1008、UE1向UE6发送服务接纳应答消息。
S1009、UE6向UE1发送业务传输请求。
S1010、UE1向UE6发送业务传输应答,开始业务传输。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UE的通信链路建立装置中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层的结构框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基站的通信链路建立装置中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层的结构框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层之间的通信流程示意图。
参考图11,链路建立相关的动作和决策功能放在路由管理模块中;
建立完成地链路或者连接情况记录在工作组通信路由状态表中。
资源列表模块:记录工作组地资源池参数,sidelink连接地资源分配由下层实体做。
业务/中继服务模块:根据上层实体地发送数据来确定业务或者中继地Qos参数,Qos参数通常包括:保证速率,最大速率,抗毁性(故障时提供最低速率,或者需要有备份连接存在,源用户有)以及优先级。
在从业务源到业务目的用户的通信链路建立过程中,参与的节点设备可分为3类:源用户终端(第一设备),转接用户终端或者基站(第三设备),目的用户终端(第二设备)。参照图13,它们的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层之间都有消息存在。
图13中的工作组业务服务请求至少需要携带业务的Qos参数(例如保证传输速率,最大传输速率,丢包率,优先级)和目的用户标识(工作组内的成员标识)和服务ID简写为SID;链路中继服务请求和链路中继至少需要携带业务的Qos参数和源用户与目的用户标识以及对应的服务ID。服务ID在设备内部可以唯一标识一个业务数据对应的链路。
服务接纳请求包含的参数:发送方的用户标识,可以提供的Qos参数配置。
对应第一设备即业务数据源用户终端装置:
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实体接收到上层的业务数据消息时:
业务/中继服务模块:确定业务数据的需要的Qos参数和目的用户身份标识(在工作组通信路由状态表中获得),分配一个服务ID。
路由管理模块:查询工作组通信路由状态表(表中包含工作组成员的小区状态,邻近状态),获得可选的第三设备,发起本设备与所属可选第三设备的测量过程(M01-M04),根据测量结果和选择规则确定一个第三设备为转接设备;或者查询工作组通信路由状态表,获得可选的第三设备列表触发主控&层间接口模块进行广播连接建立的请求消息的动作。或者得到主控&层间接口模块的通知,决策和哪个应答广播连接建立的请求消息的第三设备进行sidelink建立的工作。根据业务/中继服务模块对于接收到的第三设备服务接纳请求的处理结果(连接建立成功,连接建立失败)更新工作组通信状态表格中的通信链路表。通信链路表记录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各种转接设备的连接关系;查询工作组通信路由状态表(表中包含工作组成员的小区状态,邻近状态),决策和基站建立UU连接。
主控&层间接口模块:接收上层或者下层递交过来的消息,解析,触发其他模块进行处理消息的动作;从其他模块接收数据或者消息,形成在设备内部进行交互的原语消息或者发送给其他设备的对等层的消息。图2中的所述3类服务请求和3类服务接纳请求消息,需要主控&层间接口模块从路由管理模块获取消息中携带的工作组成员用户标识,从业务/中继模块获取的QoS参数。
对于执行中继转接的用户设备,其与源用户设备的不同之处在于:
业务/中继服务模块:记录服务请求的Qos参数,根据本设备内部的资源使用情况给出本设备能够接纳的Qos参数配置值,分配中继服务ID。
路由管理模块:选择规则:选择第三设备的时候注意要选择接近目的用户方向位置的设备,不能选择在从源到自己的链路中已经被选择的设备。
对于第二设备即业务接收目的用户:
路由管理模块:只需要进行链路的记录即可。
业务/中继服务模块:记录服务请求的Qos参数,根据本设备内部的资源使用情况给出本设备能够接纳的Qos参数配置值,分配服务ID。
当执行中继转接的设备为基站时,可以参考图12。
基站这个时候没有后面地核心网连接,所以各种业务服务Qos参数不会像传统5G由核心网设备进行配置。
这个业务服务模块功能:接收来自UE的业务服务或者中继服务请求消息,消息中携带了业务数据需要的传输性能参数,比如Qos参数;根据Qos参数来为UU接口的连接来确定下层实体的针对这个连接的配置参数;将上述Qos参数传递给下一个节点UE。通信路由状态:记录了工作组成员的小区状态和邻近状态。路由管理模块查询通信路由状态表,可以知道下一个传输节点是哪些工作组成员,或者是到达目的用户的后面可选节点是哪些成员。RRC连接建立之后,记录通信链路信息。
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链路建立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可以用于实现如前述实施例提供应用于第一设备的通信链路建立方法。
通信链路建立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当第一设备发起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请求时,确定无线通信范围内多个第三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转接设备,其中,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无线无线通信范围内不存在基站时,所述第二设备为在所述第一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之外的无线通信用户终端设备,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无线无线通信范围内存在基站时,所述第二设备为在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的基站的无线通信范围之外且在所述第一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之外的无线通信用户终端设备。作为示例,确定模块可以通过UE的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层实现。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与转接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通过转接设备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作为示例,建立模块可以通过UE的系统分组通信控制层实现。
一些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第一设备获取与每个无线通信范围内的第三设备通信时的通信质量。第一设备确定通信质量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三设备作为转接设备。
一些实施方式中,建立模块,具体用于第一设备向转接设备发送通信链路建立消息,通信链路建立消息包括第一设备的设备标识、转接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通信链路建立指令。第一设备接收转接设备反馈的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第一设备根据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进行配置,并在配置完成后向转接设备发送配置完成消息,配置完成消息包括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
一些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第一设备向无线通信范围内多个第三设备广播链路建立请求。接收第三设备根据链路建立请求反馈的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第一设备根据多个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确定一个第三设备作为转接设备,其中,转接设备发送给第一设备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符合第二预设条件。
一些实施方式中,建立模块,具体用于第一设备根据转接设备的链路建立配置参数进行配置,并在配置完成后向转接设备发送配置完成消息,配置完成消息包括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
一些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多个第三设备中包括基站时,优先确定基站为转接设备。
一些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通过预先设置的通信状态表,获取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节点,每个通信节点对应一个第三设备。确定每个通信节点对应的第三设备为转接设备。
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链路建立装置,应用于第三设备,可以用于实现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三设备的通信链路建立方法。
通信链路建立装置,应用于第三设备,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第三设备根据接收到包含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的消息来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包含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的消息包括:第三设备接收到的配置完成消息或者包含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的消息。
一些实施方式中,通信链路建立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包含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的消息的发送方发送链路建立请求。当第三设备收到含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的消息之后,第三设备向包含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的消息的发送方反馈链路参数配置完成消息。
一些实施方式中,发送模块,还用于响应接收到的请求消息,向请求消息的发送方反馈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第三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配置参数完成自身的链路参数配置之后,向消息发送方反馈的配置完成消息。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设备的消息发送方包括其他转接设备,其他转接设备已经与第一设备建立了通信链路。
一些实施方式中,请求消息的发送方包括第一设备,请求消息包括通信链路建立消息或链路建立请求,通信链路建立消息包括第一设备的设备标识、第三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通信链路建立指令。
当第三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请求消息时,发送模块,具体用于获取第三设备的负载状态。当第三设备的负载状态符合第三预设条件和/或第四预设条件时,第三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
一些实施方式中,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第三设备的负载状态不符合第三预设条件时,向第一设备发送链路建立失败消息。
一些实施方式中,建立模块,具体用于当第三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内包括第二设备时,第三设备建立与第二设备的通信链路。
一些实施方式中,建立模块,具体用于当第三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内不包括第二设备且其他第三设备中包括基站时,第三设备优先选择通过基站建立与第二设备的通信链路。
一些实施方式中,建立模块,具体用于当第三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内不包括第二设备,且其他第三设备中不包括基站时,通过预先设置的通信状态表,获取第三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节点,每个通信节点对应一个第三设备。第三设备通过至少一个通信节点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一种第三设备、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和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设备和第三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以上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
示例性实施例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以上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
示例性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以上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
图14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第一设备1400的示意性框图。
第一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具有5G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诸如,车载电脑、膝上型计算机、平板电脑、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第一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公开的实现。
如图14所示,第一设备1400包括计算单元14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140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14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40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1403中,还可存储设备14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计算单元1401、ROM 1402以及RAM 1403通过总线14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1405也连接至总线1404。
设备14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1405,包括:输入单元140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140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140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140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1409允许设备14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计算单元140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计算单元140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计算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计算单元14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页面渲染方法。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页面渲染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14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1402和/或通信单元14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设备140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 1403并由计算单元140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页面渲染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计算单元14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应用于第一设备的通信链路建立方法。
图15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第三设备1530的示意性框图。
第三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具有5G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诸如,车载电脑、膝上型计算机、平板电脑、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基站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第三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公开的实现。
如图15所示,第三设备1500包括计算单元15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150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15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50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1503中,还可存储设备15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计算单元1501、ROM 1502以及RAM 1503通过总线15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1505也连接至总线1504。
设备15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1505,包括:输入单元150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150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150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150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1509允许设备15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计算单元150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计算单元150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计算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计算单元15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页面渲染方法。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页面渲染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15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1502和/或通信单元15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设备150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 1503并由计算单元150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页面渲染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计算单元15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应用于第三设备的通信链路建立方法。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OC)、负载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也可以为分布式系统的服务器,或者是结合了区块链的服务器。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公开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包括无线通信用户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第一设备发起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请求时,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无线通信范围内多个第三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转接设备,其中,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无线无线通信范围内不存在基站时,所述第二设备为在所述第一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之外的无线通信用户终端设备,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无线无线通信范围内存在基站时,所述第二设备为在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的基站的无线通信范围之外且在所述第一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之外的无线通信用户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建立与所述转接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转接设备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所述第一设备建立与所述转接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转接设备反馈的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进行配置,并在配置完成后向所述转接设备发送配置完成消息,所述配置完成消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无线通信范围内多个第三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转接设备,包括:
通过预先设置的通信状态表,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节点,每个所述通信节点对应一个第三设备;
确定每个所述通信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转接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无线通信范围内多个第三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转接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与每个无线通信范围内的所述第三设备通信时的通信质量;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通信质量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所述第三设备作为所述转接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与所述转接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转接设备发送通信链路建立消息,所述通信链路建立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转接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通信链路建立指令;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转接设备反馈的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进行配置,并在配置完成后向所述转接设备发送配置完成消息,所述配置完成消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无线通信范围内多个第三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转接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无线通信范围内多个所述第三设备广播链路建立请求;
接收所述第三设备根据所述链路建立请求反馈的链路建立配置参数;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多个所述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确定一个所述第三设备作为所述转接设备,其中,所述转接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所述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符合第二预设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与所述转接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转接设备的所述链路建立配置参数进行配置,并在配置完成后向所述转接设备发送配置完成消息,所述配置完成消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无线通信范围内多个第三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转接设备,包括:
当所述多个第三设备中包括基站时,优先确定基站为所述转接设备。
7.一种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三设备根据接收到包含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的消息来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包含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的消息包括:所述第三设备接收到的配置完成消息或者包含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的消息;
所述第三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配置完成消息,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包括:
当所述第三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内不包括所述第二设备,且其他第三设备中不包括基站时,通过预先设置的通信状态表,获取所述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节点,每个所述通信节点对应一个第三设备;
所述第三设备通过至少一个所述通信节点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收到所述包含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的消息之前,包括:
所述第三设备向所述包含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的消息的发送方发送链路建立请求;
当所述第三设备收到所述含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的消息之后,所述第三设备向所述包含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的消息的发送方反馈链路参数配置完成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设备在接收配置完成消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三设备响应接收到的请求消息,向请求消息的发送方反馈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
所述第三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配置参数完成自身的链路参数配置之后,向消息发送方反馈的所述配置完成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设备的消息发送方包括其他转接设备,所述其他转接设备已经与第一设备建立了通信链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消息的发送方包括第一设备,所述请求消息包括通信链路建立消息或链路建立请求,所述通信链路建立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三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通信链路建立指令;
当所述第三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所述请求消息时,所述向所述请求消息的发送方发送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第三设备的负载状态;
当所述第三设备的负载状态符合第三预设条件时,所述第三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三设备的负载状态不符合第三预设条件时,所述第三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链路建立失败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配置完成消息,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包括:
当所述第三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内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时,所述第三设备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通信链路。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配置完成消息,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包括:
当所述第三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内不包括所述第二设备且其他第三设备中包括基站时,所述第三设备优先选择通过所述基站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通信链路。
15.一种通信链路建立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设备发起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请求时,确定无线通信范围内多个第三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转接设备,其中,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无线无线通信范围内不存在基站时,所述第二设备为在所述第一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之外的无线通信用户终端设备,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无线无线通信范围内存在基站时,所述第二设备为在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的基站的无线通信范围之外且在所述第一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之外的无线通信用户终端设备;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与所述转接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通过所述转接设备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其中,所述建立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转接设备反馈的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链路建立配置参数进行配置,并在配置完成后向所述转接设备发送配置完成消息,所述配置完成消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预先设置的通信状态表,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节点,每个所述通信节点对应一个第三设备;
确定每个所述通信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转接设备。
16.一种通信链路建立装置,应用于第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所述第三设备根据接收到包含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的消息来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包含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的消息包括:所述第三设备接收到的配置完成消息或者包含链路建立配置参数的消息;
其中,所述建立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第三设备的无线通信范围内不包括所述第二设备,且其他第三设备中不包括基站时,通过预先设置的通信状态表,获取所述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节点,每个所述通信节点对应一个第三设备;
所述第三设备通过至少一个所述通信节点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17.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时,使得所述第一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第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时,使得所述第一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7-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如权利要求15中提供的第一设备中运行时,使得所述第一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如权利要求16中提供的第三设备中运行时,使得所述第三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7-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137411.9A CN117956632A (zh) | 2023-02-27 | 2023-02-27 | 通信链路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202310211485.8A CN116193628B (zh) | 2023-02-27 | 2023-02-27 | 通信链路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11485.8A CN116193628B (zh) | 2023-02-27 | 2023-02-27 | 通信链路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137411.9A Division CN117956632A (zh) | 2023-02-27 | 2023-02-27 | 通信链路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93628A CN116193628A (zh) | 2023-05-30 |
CN116193628B true CN116193628B (zh) | 2024-03-12 |
Family
ID=864442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137411.9A Pending CN117956632A (zh) | 2023-02-27 | 2023-02-27 | 通信链路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202310211485.8A Active CN116193628B (zh) | 2023-02-27 | 2023-02-27 | 通信链路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137411.9A Pending CN117956632A (zh) | 2023-02-27 | 2023-02-27 | 通信链路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7956632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96786A (zh) * | 2006-11-29 | 2007-07-11 | 北京邮电大学 | 基于中继技术的新型无线通信组网方法 |
CN110460986A (zh) * | 2019-07-25 | 2019-11-15 | 西安科技大学 | 密闭空间长距离多媒体无线应急通信系统及方法 |
CN113453272A (zh) * | 2020-03-25 | 2021-09-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切换方法和设备 |
CN113543266A (zh) * | 2020-04-16 | 2021-10-22 |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链路建立方法与装置、终端和中继设备 |
CN113825204A (zh) * | 2020-06-18 | 2021-12-21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pc5单播链路建立过程的方法和设备 |
CN115314970A (zh) * | 2021-05-06 | 2022-11-08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现和选择中继用户设备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
-
2023
- 2023-02-27 CN CN202410137411.9A patent/CN117956632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2-27 CN CN202310211485.8A patent/CN11619362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96786A (zh) * | 2006-11-29 | 2007-07-11 | 北京邮电大学 | 基于中继技术的新型无线通信组网方法 |
CN110460986A (zh) * | 2019-07-25 | 2019-11-15 | 西安科技大学 | 密闭空间长距离多媒体无线应急通信系统及方法 |
CN113453272A (zh) * | 2020-03-25 | 2021-09-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切换方法和设备 |
CN113543266A (zh) * | 2020-04-16 | 2021-10-22 |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链路建立方法与装置、终端和中继设备 |
CN113825204A (zh) * | 2020-06-18 | 2021-12-21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pc5单播链路建立过程的方法和设备 |
CN115314970A (zh) * | 2021-05-06 | 2022-11-08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现和选择中继用户设备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93628A (zh) | 2023-05-30 |
CN117956632A (zh) | 2024-04-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109346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sidelink transmission | |
US10362549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up interface between access points | |
US11825336B2 (en) | Connection management method, apparatus, computer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8764976A (zh) | 一种算力感知的会话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05515994A (zh) | 一种路由选择方法及装置 | |
CN112383948A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05307139A (zh) | 一种传输应用心跳信号的方法、移动终端和系统 | |
CN103037540B (zh) | 群组资源释放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1182609B (zh) | 网络接入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网络设备 | |
CN116249077B (zh) | 获取工作组成员通信路由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2572722B (zh) | 一种基于集群用户的消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 |
CN116193628B (zh) | 通信链路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17185755A1 (zh) | D2d的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09788445B (zh) | 一种组呼业务建立方法、基站、eMME和系统 | |
US20210329505A1 (en) | Transmission Method with Data Offloading, Network Master Node MN, and Network Secondary Node SN | |
CN116724573A (zh) |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6332253B (zh) | 主控发送功率的控制方法 | |
CN104754691A (zh) | 一种发送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24207915A1 (zh) | 波束训练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US20230020573A1 (en) | Transmission tunnel changing method,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core network device | |
CN110691414B (zh) | 一种小区建立方法及装置 | |
CN101674225B (zh) | 一种实现共存信标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 |
CN113973266A (zh) | 信息接收方法、发送方法、会话建立方法、装置和设备 | |
CN116527111A (zh) | 一种天地协同网络的会话管理系统和方法 | |
CN104918277A (zh) | 一种进行频点配置和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