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3004A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193004A CN116193004A CN202111425698.8A CN202111425698A CN116193004A CN 116193004 A CN116193004 A CN 116193004A CN 202111425698 A CN202111425698 A CN 202111425698A CN 116193004 A CN116193004 A CN 1161930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guide
- light
- mobile terminal
- display module
- tou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移动终端包括显示模组、光传感器、导光柱、导光块、围绕显示模组的边缘设置的前壳和与前壳相连接的后壳,显示模组、前壳和后壳之间围合形成内腔,光传感器设于内腔中,用于检测显示模组周围的光线强度以及是否有物体靠近显示模组;前壳包括外露于移动终端的外露部,外露部上形成有第一缺口;导光柱正对光传感器设置,且位于光传感器之远离后壳的一侧;导光块设于第一缺口内,光传感器能够透过导光柱和导光块对外发射光线,且能接收照射至导光柱和导光块上的外部光线。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增大了光传感器的受光角角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接近传感器是一种具有感知物体接近能力的器件,它利用位移传感器对接近的物体具有敏感特性来识别物体的接近,并输出相应开关信号,无需接触被检测对象。环境光传感器可以感知周围光线情况,并告知处理芯片自动调节显示器背光亮度,降低产品的功耗。接近及环境光传感器通常具有两种,一种是二合一的接近及环境光传感器,另一种是三合一的接近及环境光传感器,二合一的接近及环境光传感器是由环境光传感器和接近传感器,再加上数字转换器组成,而三合一的接近及环境光传感器相对二合一的接近及环境光传感器内置了红外LED驱动。目前,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移动终端都布置有接近及环境光传感器,通常设置在设备的顶部。
如图1和图2所示,为现有的一种光传感器50′设置方式,在该设置方式中,显示模组10′的触摸面板11′顶端和显示面板12′顶端之间预留一定距离,以使导光柱60′设于触摸面板11′与光传感器50′之间。另外,随着全屏时代的到来,触摸面板11′顶端和显示面板12′顶端之间的预留距离越来越短,也就是移动终端的额头越来越小。能容纳的导光柱60′的高度越来越有限,从而致使光传感器50′的受光角度较小,因而,用户对移动终端接近感应相关软件的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旨在能够增大光传感器的受光角角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显示模组;
前壳,所述前壳围绕所述显示模组的边缘设置,所述前壳包括外露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外露部,所述外露部上形成有第一缺口;
后壳,所述后壳与所述前壳相连接,所述显示模组、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围合形成内腔;
光传感器,所述光传感器设于所述内腔中,用于检测所述显示模组周围的光线强度以及是否有物体靠近所述显示模组;
导光柱,所述导光柱正对所述光传感器设置,且位于所述光传感器之远离所述后壳的一侧;
导光块,所述导光块设于所述第一缺口内,所述光传感器能够透过所述导光柱和所述导光块对外发射光线,且能接收照射至所述导光柱和所述导光块上的外部光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前壳的外露部形成第一缺口,由于外露部围绕显示模组的边缘设置,所以第一缺口位于显示模组的旁侧,通过在第一缺口内设置导光块,光传感器能够透过导光柱和导光块对外发射光线,且能接收照射至导光柱和导光块上的外部光线。而现有技术中,设置导光块的部位光线无法透过,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光传感器的受光角角度增大,光传感器检测更灵敏,提高了用户对移动终端接近感应相关软件的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移动终端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前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触摸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1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00、移动终端;10、显示模组;11、触摸面板;111、触摸主体;112、延伸部;1121、第二缺口;12、显示面板;20、前壳;21、外露部;211、第一缺口;22、内嵌部;221、第三缺口;30、后壳;40、电路板;50、光传感器;60、导光柱;70、导光块;80、内腔;90、光学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3至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00,包括显示模组10、前壳20、后壳30、光传感器50、导光柱60和导光块70,前壳20围绕显示模组10的边缘设置,后壳30与前壳20相连接,显示模组10、前壳20和后壳30之间围合形成内腔80。显示模组10包括触摸面板11和显示面板12,显示面板12设于触摸面板11之朝向后壳30的一侧。光传感器50设于内腔80中,光传感器50用于检测显示模组10周围的光线强度以及是否有物体靠近显示模组10。导光柱60正对光传感器50设置,且位于光传感器50之远离后壳30的一侧。前壳20包括外露于移动终端100的外露部21,外露部21上形成有第一缺口211,导光块70设于第一缺口211内,光传感器50能够透过导光柱60和导光块70对外发射光线,且能接收照射至导光柱60和导光块70上的外部光线。
具体地,移动终端100还包括控制器(图未示),控制器分别与光传感器50和显示模组10电连接,当光传感器50检测到显示模组10周围的光线强度发生变化时,将检测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显示模组10调整其光亮强度;当光传感器50检测到有物体靠近显示模组10时,将检测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显示模组10灭屏。实际应用中,光传感器50通过穿过于导光块70和导光柱60的光线而产生相应的检测信号。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1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表,光传感器50为接近及环境光传感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前壳20的外露部21形成第一缺口211,由于外露部21围绕显示模组10的边缘设置,所以第一缺口211位于显示模组10的旁侧,通过在第一缺口211内设置导光块70,光传感器50能够透过导光柱60和导光块70对外发射光线,且能接收照射至导光柱60和导光块70上的外部光线。而现有技术中,设置导光块70的部位光线无法透过,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100,光传感器50的受光角角度增大。具体地,参照图3、图5至图7进行描述,光传感器50的受光角包括上受光角α和下受光角β,第一缺口211位于显示模组10的上方,将导光块70设置于第一缺口211内,相对于现有技术,光线还能够透过位于显示模组10上方的导光块70,增加了上受光角α的角度,从而增加了光传感器50的受光角的角度。而且,由于第一缺口211位于显示模组10的上方,在增加了光传感器50的受光角的角度的基础上,并不影响移动终端100额头窄小化以及整机的长度。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100,在不影响额头窄小化以及整机长度的情况下,光传感器50的受光角角度增大,光传感器50检测更灵敏,提高了用户对移动终端100接近感应相关软件的体验,极大有利于整机额头做窄,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导光块70和导光柱60一体成型。实际应用中,导光块70和导光柱60可以为同一材料制备而成。通过将导光块70和导光柱60一体成型,能够提高制造效率和装配效率。
请参阅图6,触摸面板11包括触摸主体111和延伸部112,触摸主体111与显示面板12正对设置,延伸部112设于触摸主体111的外周,导光柱60设于延伸部112与光传感器50之间。具体地,显示面板12连接于触摸面板11,触摸面板11通过延伸部112连接于前壳20。实际应用中,光传感器50还能够透过导光柱60和延伸部112对外发射光线,且能接收照射至延伸部112和导光柱60上的外部光线。也就是说,一部分光线透过导光块70和导光柱60传输,另一部分光线透过延伸部112和导光柱60传输。
请参阅图3和图6,导光柱60和延伸部112之间设有光学透明粘合剂形成的光学膜90。本实施例中,光学透明粘合剂形成的光学膜90为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膜。通过设置OCA光学膜,实现对光线的投射和均光,并且还能防止灰尘进入移动终端100的内腔80。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光柱60和延伸部112之间设置均光膜也是可以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导光柱60和显示面板12之间设有遮光膜(图未示)。通过设置遮光膜,避免显示面板12的光线照射到导光柱60,影响光传感器50检测的准确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导光块70之外露于移动终端100的表面至少涂覆一层油墨(图未示)。通过在导光块70之外露于移动终端100的表面涂覆油墨,有利于管控可见光及特定红外光的透光率,以保证经过导光块70、导光柱60到光传感器50的光的透光率与经过触摸面板11、导光柱60到光传感器50的光的透光率基本相同,方便算法处理。本实施例中,涂覆有两层油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涂覆三层或者四层或者五层都是可以的,在此不对油墨的涂覆层数进行限制。
请参阅图3和图6,移动终端100还包括电路板40,电路板40设于内腔80中,光传感器50和显示模组10均与电路板40电连接,并且光传感器50设于电路板40之朝向显示模组10的一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光传感器50不设于电路板40上也是可以的。
请参阅图3、图6和图7,前壳20还包括内嵌部22,内嵌部22自外露部21延伸于内腔80内,内嵌部22上形成有第三缺口221,电路板40和光传感器50均部分延伸于第三缺口221内。通过该种设置方式,光传感器50设于移动终端100内的位置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距离移动终端100的顶端距离更小,从而增加下受光角β的角度,进一步增加光传感器50的受光角角度。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6、图9和图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导光柱60和显示模组10的位置关系不同。实施例一中,导光柱60设于延伸部112与光传感器50之间;而本实施例中,导光柱60的一端正对光传感器50设置、另一端穿设于第二缺口1121内。
请参阅图8至图10,触摸面板11包括触摸主体111和延伸部112,触摸主体111与显示面板12正对设置,延伸部112设于触摸主体111的外周,延伸部112贯穿设有第二缺口1121,导光柱60的一端正对光传感器50设置、另一端穿设于第二缺口1121内。本实施例中,一部分光线透过导光块70和导光柱60传输,另一部分光线只透过导光柱60传输。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导光柱60之外露于移动终端100的表面至少涂覆一层油墨。通过在导光柱60之外露于移动终端100的表面涂覆油墨,有利于管控可见光及特定红外光的透光率。本实施例中,涂覆有两层油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涂覆三层或者四层或者五层都是可以的,在此不对油墨的涂覆层数进行限制。
除了上述不同之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100及其所属部件都可参照实施例一进行优化设计,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图6、图9和图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导光块70的设置方式不同。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导光块70和导光柱60一体成型,导光块70之外露于移动终端100的表面涂覆有油墨;而本实施例中,导光块70和触摸面板11一体成型,导光块70之外露于移动终端100的表面没有涂覆油墨。
请参阅图11和图12,触摸面板11包括触摸主体111和延伸部112,触摸主体111与显示面板12正对设置,延伸部112设于触摸主体111的外周,导光柱60设于延伸部112与光传感器50之间,导光块70和延伸部112一体成型。实际应用中,导光块70和触摸面板11由相同材料制成。通过该种设置方式,便于生产和装配。本实施例中,一部分光线透过导光块70和导光柱60传输,另一部分光线透过触摸面板11和导光柱60传输。
请参阅图3、图11和图12,导光柱60和延伸部112之间以及导光柱60和导光块70之间都设有光学透明粘合剂形成的光学膜90。本实施例中,光学透明粘合剂形成的光学膜90为OCA光学膜。通过设置OCA光学膜,实现对光线的投射和均光,并且还能防止灰尘进入移动终端100的内腔80。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光柱60和延伸部112之间以及导光柱60和导光块70之间都设置均光膜也是可以的。当然,作为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仅在导光柱60和延伸部112之间设有均光膜或者光学透明粘合剂形成的光学膜90,或者,仅在导光柱60和导光块70之间设有均光膜或者光学透明粘合剂形成的光学膜90也是可以的。
除了上述不同之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100及其所属部件都可参照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进行优化设计,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模组;
前壳,所述前壳围绕所述显示模组的边缘设置,所述前壳包括外露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外露部,所述外露部上形成有第一缺口;
后壳,所述后壳与所述前壳相连接,所述显示模组、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围合形成内腔;
光传感器,所述光传感器设于所述内腔中,用于检测所述显示模组周围的光线强度以及是否有物体靠近所述显示模组;
导光柱,所述导光柱正对所述光传感器设置,且位于所述光传感器之远离所述后壳的一侧;
导光块,所述导光块设于所述第一缺口内,所述光传感器能够透过所述导光柱和所述导光块对外发射光线,且能接收照射至所述导光柱和所述导光块上的外部光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块和所述导光柱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触摸面板和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触摸面板之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所述触摸面板包括触摸主体和延伸部,所述触摸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正对设置,所述延伸部设于所述触摸主体的外周,所述导光柱设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光传感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和所述延伸部之间设有均光膜或者光学透明粘合剂形成的光学膜。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触摸面板和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触摸面板之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所述触摸面板包括触摸主体和延伸部,所述触摸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正对设置,所述延伸部设于所述触摸主体的外周,所述延伸部贯穿设有第二缺口,所述导光柱的一端正对所述光传感器设置、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缺口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之外露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表面至少涂覆一层油墨。
7.如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块之外露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表面至少涂覆一层油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触摸面板和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触摸面板之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所述导光块和所述触摸面板一体成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面板包括触摸主体和延伸部,所述触摸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正对设置,所述延伸部设于所述触摸主体的外周,所述导光柱设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光传感器之间,所述导光块和所述延伸部一体成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和所述延伸部之间设有均光膜或者光学透明粘合剂形成的光学膜;且/或,
所述导光柱和所述导光块之间设有均光膜或者光学透明粘合剂形成的光学膜。
11.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或8至10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光传感器和所述显示模组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并且所述光传感器设于所述电路板之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还包括内嵌部,所述内嵌部自所述外露部延伸于所述内腔内,所述内嵌部上形成有第三缺口,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光传感器均部分延伸于所述第三缺口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25698.8A CN116193004A (zh) | 2021-11-26 | 2021-11-26 | 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25698.8A CN116193004A (zh) | 2021-11-26 | 2021-11-26 | 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93004A true CN116193004A (zh) | 2023-05-30 |
Family
ID=86440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25698.8A Pending CN116193004A (zh) | 2021-11-26 | 2021-11-26 | 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193004A (zh) |
-
2021
- 2021-11-26 CN CN202111425698.8A patent/CN116193004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605387B1 (en) | Optical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ssembly, display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 |
US11709573B2 (en) | Touch input device | |
US10725575B2 (en) | Temperature-compensated electrode sheet capable of detecting pressure and touch input device | |
TWI578207B (zh) | 具有壓力感測的面板 | |
US9575586B2 (en) | Touch input device | |
US20190005292A1 (en) | Integration of touch screen and fingerprint sensor assembly | |
US20170300142A1 (en) |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Terminal Front Cover, and Terminal | |
CN108040155B (zh) | 一种光敏组件及移动终端 | |
US20140362036A1 (en) |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 |
CN109309738B (zh) | 接近光传感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 |
EP3428784A1 (en) | Light-sensitive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positioning method | |
EP3489793B1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built-in proximity sensor | |
KR102656458B1 (ko) | 산란 부재를 통해 산란된 광을 획득하는 수광 소자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
US9542018B2 (en) | Touch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EP2863256A1 (en) | Ito thin film for a terminal apparatus | |
CN208569611U (zh) | 一种背光模组、触控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06774653B (zh) | 一种终端 | |
CN110769099B (zh) | 电子设备 | |
CN116193004A (zh) | 移动终端 | |
CN106484164B (zh) | 触控面板 | |
CN110286843B (zh) | 电子设备及二维码的显示方法 | |
KR20220023201A (ko) |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
KR101167061B1 (ko) | 광 조이스틱 및 이를 갖는 휴대 단말기 | |
CN211554910U (zh) |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
KR102717061B1 (ko) | 전자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