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2889A - 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2889A
CN116192889A CN202211697855.5A CN202211697855A CN116192889A CN 116192889 A CN116192889 A CN 116192889A CN 202211697855 A CN202211697855 A CN 202211697855A CN 116192889 A CN116192889 A CN 1161928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called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978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鹏
许向东
卢洪涛
高小兵
张熙
张文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Branch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Branch
Priority to CN2022116978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928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92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28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5Transmission equipment in satellites or space-based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7Transmission equipment in earth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9Operations control,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3Satellite systems for providing telephony service to a mobile station, i.e.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
    • H04B7/18539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radio, resources, i.e. for establishing or releasing a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3Satellite systems for providing telephony service to a mobile station, i.e.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
    • H04B7/18558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s, i.e. for setting up, maintaining or releasing a call between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04W4/14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e.g. short message services [SMS] or 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 [USS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及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移动通信系统;至少一个卫星通信系统;至少一个卫星导航系统;信息互通网关,部署在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用于对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的对接;卫星交换网关,与信息互通网关通信,用于控制不同通信系统之间执行控制面和/或信令面的信息互通;其中,接入任意一个通信系统的主叫通信设备,基于被叫通信设备附着的交换机,选择移动通信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之一来转发信息至被叫通信设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无法实现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通信和公共地面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融合导航与通信能力,具备定位导航授时、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短报文通信和国际搜救等多种服务能力。其中,短报文通信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能力之一,现有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实现对中国及覆盖区国家和地区提供北斗短报文通信能力。
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另一种独立的网络,天通核心网升级后,进一步支持了天地翼卡业务功能,从而,电信大网手机用户可以实现“不换卡”、“不换号”而直接使用天通终端,也即,电信大网手机用户可以直接接入天通网络,并继续使用语音、短信业务。
然而,目前,现有技术仅能实现在两个北斗设备之间互相通信,而无法实现北斗短报文与天通、公共地面移动网络短信的互相通信,无法实现电信用户“不换卡”、“不换号”在北斗卫星网络、天通卫星网络、电信公共移动网络进行登记附着,以及,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在三网用户之间进行短信、短报文通信。
由上可知,针对上述无法实现北斗短报文与天通、公共地面移动网络短信的互相通信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及方法,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无法实现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移动通信系统;至少一个卫星通信系统;至少一个卫星导航系统;信息互通网关,部署在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用于对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的对接;卫星交换网关,与信息互通网关通信,用于控制不同通信系统之间执行控制面和/或信令面的信息互通;其中,接入任意一个通信系统的主叫通信设备,基于被叫通信设备附着的交换机,选择移动通信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之一来转发信息至被叫通信设备,其中,附着的交换机包括如下至少之一:移动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和卫星交换网关。
可选地,信息互通网关通过TCP标准协议接入卫星网络系统,信息互通网关通过SMPP标准协议接入移动通信系统。
可选地,接入移动通信系统的主叫通信设备发送信息;将信息转发至被叫归属地短信中心;在被叫归属地短信中心确定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如果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移动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则直接转发信息至被叫通信设备;如果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则转发信息至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并通过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将信息发送至被叫通信设备;如果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卫星交换网关,则转发信息至信息互通网关,并基于信息互通网关将信息经由卫星导航系统发送至被叫通信设备。
可选地,在主叫通信设备发送信息之后,获取信息所到达的主叫的号段;如果主叫的号段处于预定号段内,则通过卫星通信系统转发信息至被叫通信设备;如果主叫的号段未处于预定号段内,则转发至被叫归属地短信中心。
可选地,接入卫星通信系统的主叫通信设备发送信息;信息经由卫星通信系统对应的卫星接收,并转发至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将信息转发至被叫归属短信中心;在被叫归属短信中心确定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如果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卫星通信系统或移动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则直接转发信息至被叫通信设备;如果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卫星交换网关,则转发信息至信息互通网关,并基于信息互通网关将信息经由卫星导航系统发送至被叫通信设备。
可选地,在主叫通信设备发送信息之后,获取信息所到达的主叫的号段;如果主叫的号段处于预定号段内,则转发至被叫归属地短信中心;如果主叫的号段未处于预定号段内,则通过移动通信系统转发信息至被叫通信设备。
可选地,接入卫星导航系统的主叫通信设备发送信息;卫星导航系统将信息转发至信息互通网关;信息互通网关通过解析信息,确定主叫通信设备是否支持多网交互通信;如果支持,则将信息转发至卫星交换网关;信息经由卫星交换网关转发至被叫归属短信中心。
可选地,在被叫归属地短信中心确定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如果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移动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则直接转发信息至被叫通信设备;如果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则转发信息至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并通过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将信息发送至被叫通信设备;如果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卫星交换网关,则转发信息至信息互通网关,并基于信息互通网关将信息经由卫星导航系统发送至被叫通信设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方法,包括:
确定接入通信系统的主叫通信设备,其中,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移动通信系统、至少一个卫星通信系统和至少一个卫星导航系统;基于被叫通信设备附着的交换机,选择符合条件的通信系统转发信息至被叫通信设备;其中,附着的交换机包括如下至少之一:移动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和卫星交换网关,卫星交换网关与信息互通网关通信,用于控制不同通信系统之间执行控制面和/或信令面的信息互通,其中,信息互通网关部署在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用于对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的对接。
可选地,信息互通网关通过TCP标准协议接入卫星网络系统,信息互通网关通过SMPP标准协议接入移动通信系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确定接入通信系统的主叫通信设备,其中,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移动通信系统、至少一个卫星通信系统和至少一个卫星导航系统,然后,基于被叫通信设备附着的交换机,选择符合条件的通信系统转发信息至被叫通信设备,其中,附着的交换机包括如下至少之一:移动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和卫星交换网关,卫星交换网关与信息互通网关通信,用于控制不同通信系统之间执行控制面和/或信令面的信息互通,其中,信息互通网关部署在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用于对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的对接,达到了基于信息互通网关与卫星交换网关为北斗网络、天通网络、电信大网三大网络的用户提供互通服务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扩大北斗短报文能力面向公众的使用范围、提高用户数量、提升用户体验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无法实现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北斗短报文融合及一号三网网络组成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三网互通协议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一号三网用户在电信大网下作为主叫流程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一号三网用户在天通网作为主叫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一号三网用户在北斗网络作为主叫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例如”一词用来标识“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中被描述为“例如”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发明,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他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发明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发明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发明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在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名称或术语适用于如下解释:
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共地面移动网络。
BDMSC:BeiDou Mobile Switching Center,北斗移动交换中心。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SMPP:Short Message Peer-to-Peer,短消息对等协议。
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移动交换中心。
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全球用户识别卡。
VLR: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拜访位置寄存器。
WCDMA:Wide 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代码分多址。
MAP:Manufacturing Automation Protocol,制造自动化协议。
ISTP:International Spanning Tree Protocol,国际生成树协议。
MSISDN:Mobile Subscriber International 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Network Number,移动用户国际综合业务数字网号码。
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
C2G:Consumer To Government,政府-公民间电子政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的实施例,该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移动通信系统;至少一个卫星通信系统;至少一个卫星导航系统;信息互通网关,部署在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用于对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的对接;卫星交换网关,与信息互通网关通信,用于控制不同通信系统之间执行控制面和/或信令面的信息互通;其中,接入任意一个通信系统的主叫通信设备,基于被叫通信设备附着的交换机,选择移动通信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之一来转发信息至被叫通信设备,其中,附着的交换机包括如下至少之一:移动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和卫星交换网关。
在本发明提供的可选方案中,上述至少一个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的系统。上述至少一个卫星通信系统可以是以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微波信号,以在多个地面站之间通信的系统。该至少一个卫星通信系统可以由卫星端、地面端、用户端三部分组成。上述至少一个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是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的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三维坐标、速度以及时间信息的空基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该至少一个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在本发明提供的可选方案中,上述主叫通信设备与上述被叫通信设备可以是相对的。例如,在一次通信过程中,通信设备A向通信设备B发送通信请求,此时,通信设备A为主叫通信设备,通信设备B为被叫通信设备。再例如,在另一次通信过程中,通信设备B向通信设备A发送通信请求,此时,通信设备B为主叫通信设备,通信设备A为被叫通信设备。
以下结合图1对上述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图,如图1所示,该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100包括:北斗卫星101,北斗卫星地面站102,北斗终端103,地面运控系统104,民用应用服务平台105,信息互通网关106,北斗移动交换中心107,天通卫星108,天通卫星地面站109,天通终端110,天通移动交换中心111,电信大网112,公共地面移动网络113,手机终端114。
在上述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100中,上述北斗卫星101可以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段部分,该空间段部分可以由若干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组成。此外,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可以包括地面段部分(即图1所示的北斗卫星地面站102)和用户段部分(即图1所示的北斗终端103),该地面段部分可以包括主控站、时间同步/注入站、监测站等若干地面站,以及星间链路运行管理设施。该用户段部分可以包括北斗及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芯片、模块、天线等基础产品,以及终端设备、应用系统与应用服务等。
在上述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100中,上述地面运控系统104可以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面监测和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主控站、卫星监测站和上行信息注入站,以及联系三者的数据通信网络。上述民用应用服务平台105可以是北斗三号系统区域短报文通信民用应用服务平台,该民用应用服务平台是北斗三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构建北斗短报文通信国家服务基础设施;对中国及覆盖区国家和地区提供北斗短报文通信能力。
在上述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100中,上述信息互通网关106可以用于承接对电信大网和北斗网络的对接,其作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进行卫星通信协议转换和管理、北斗大网号码映射管理、存留网关日志、执行服务路由、生成短信或短报文话单。此外,该信息互通网关106还可以对接北斗移动交换中心107,具体地,该信息互通网关106可以将北斗用户号码翻译为大网11位MSISDN,进而发送至北斗移动交换中心107。
在上述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100中,上述北斗移动交换中心107可以实现在北斗网络、天通网络、电信大网三个网络间完成控制面/信令面的互通,其作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户位置登记管理、短信收发、VLR、播报提示音。具体地,在一号三网业务下,该北斗移动交换中心107可以将北斗网络模拟为电信大网的漫游局,例如:电信一号三网用户移动到无PLMN和天通网络信号覆盖的地方,使用一号三网终端接入北斗网络,此时,该北斗移动交换中心107可以以标准漫游方式把该用户注册到大网HLR,并使用标准漫游流程进行短信的收发。此外,该北斗移动交换中心107可以通过SMPP和自定义接口接入信息互通网关106,并且,还可以使用MAP接入电信国际上ISTP,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该ISTP可以接入国际漫游业务网关,并转接至大网各省核心网。
在上述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100中,上述天通卫星108可以是中国自主研制建设的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空间段部分,该空间段部分可以由多颗地球同步轨道移动通信卫星组成。此外,该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地面段部分(即图1所示的天通卫星地面站109)和用户终端(即图1所示的天通终端110),该地面段部分可以包括信关站、用户站等若干地面站。该用户终端可以接入天通网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上述天通移动交换中心111可以完成交换功能,可以实现移动用户与其他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上述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100中,上述电信大网112可以是中国电信的基础网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网络、宽带网络、固话网络。上述公共地面移动网络113可以用于为公众提供移动通信业务。上述手机终端114可以是指无线网络的接收端,可以利用无线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相结合提供语音通话、短信发送、网页浏览等多媒体服务。
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100中,一号三网业务增加北斗网络接入许可,可以由大网告知信息互通网关106,在信息互通网关106,可以将北斗ID(Identity Document,身份识别号码)和大网11位MSISDN进行绑定。
下面对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上述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进行进一步介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信息互通网关通过TCP标准协议接入卫星网络系统,信息互通网关通过SMPP标准协议接入移动通信系统。
以下结合图2、图3对上述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北斗短报文融合及一号三网网络组成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北斗短报文原型系统201,可以用于实现点对点互通场景。该北斗短报文原型系统201包括以下三个模块:北斗短报文业务系统202、信息互通网关203、北斗移动交换中心204。北斗短报文业务系统202可以用于实现但不限于以下功能:订单管理、短信或短报文话单生成和推送、运维管理、业务管理、客户管理。信息互通网关203可以用于实现但不限于以下功能:对接电信大网和北斗网络、协议转换和管理、网关日志记录、服务路由。北斗移动交换中心204可以用于实现在三个网络间完成控制面或信令面的互通,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用户位置登记管理、短信收发功能、VLR功能、播报提示音功能。此外,北斗短报文运营服务门户205可以用于对用户功能与操作界面进行前端展示。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三网互通协议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北斗网络、天通网络、电信大网三大网络的互通。具体地,通过北斗短报文原型系统201中的信息互通网关203进行三大网络的连接,从而实现网络互连。该信息互通网关203实现三大网络互通的方式可以是:通过TCP标准协议(即图3所示的标准传输控制协议),以集团客户接口的形式对接民用应用服务平台206,从而实现接入北斗网络207。通过SMPP标准协议(即图3所示的标准短消息对等协议)对接集团短信一级网关208,从而实现接入电信大网209。
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可选方案中,能够实现为北斗网络、天通网络、电信大网三大网络的用户提供互通服务,从而支持三防信息的相互收发,进而扩大了北斗短报文能力面向公众的使用范围,提高了用户数量,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一号三网业务,具体地,用户可以在运营商(如中国电信)办理开通该一号三网业务,签约该业务后,在不换号(如中国电信手机号码)的情况下,使用特定的4G/5G/天通/北斗融合终端(如一张USIM卡),可以收发中国电信PLMN信号的短信、北斗卫星信号的短报文和天通卫星信号的天通短信,从而可以实现在4G/5G大网、天通卫星网络、北斗卫星网络收发短信或短报文的能力。此外,上述特定的4G/5G/天通/北斗融合终端可以支持三网无线模式,可以从一张USIM卡里面同时读出大网、天通和北斗三种网络的签约信息和鉴权数据,并同时附着到三个网络上,用户终端(如图1所示的手机终端114)可以通过三个网络独立获取业务。
此处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USIM卡可以插入三模手机或其他三模终端,可以在北斗网络信号的覆盖下,进行附着登记申请,并成功附着。上述一号三网用户可以在三模终端上、在北斗网络附着情况下,向被叫大网和天通网11位MSISDN手机号发送短报文,也可以实现接收大网或天通网发出的短信。
在上述可选实施例中,一号三网用户可以通过上述三种无线网络(即北斗网络、天通网络、电信大网)接入,并且,图2所示的北斗短报文原型系统201可以基于上述三种无线网络对应的接入方式获知网络附着情况。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还包括:
步骤S21,接入移动通信系统的主叫通信设备发送信息;
步骤S22,将信息转发至被叫归属地短信中心;
步骤S23,在被叫归属地短信中心确定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
步骤S24,如果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移动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则直接转发信息至被叫通信设备;
步骤S25,如果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则转发信息至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并通过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将信息发送至被叫通信设备;
步骤S26,如果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卫星交换网关,则转发信息至信息互通网关,并基于信息互通网关将信息经由卫星导航系统发送至被叫通信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还包括:
步骤S31,在主叫通信设备发送信息之后,获取信息所到达的主叫的号段;
步骤S32,如果主叫的号段处于预定号段内,则通过卫星通信系统转发信息至被叫通信设备;
步骤S33,如果主叫的号段未处于预定号段内,则转发至被叫归属地短信中心。
以下结合图4对上述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一号三网用户在电信大网下作为主叫流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一号三网用户在电信大网信号下发送短信,该短信到达主叫归属地短信中心做被叫路由。此时,当主叫为1740号段(即上述预定号段)时,将短信转发至天通短信中心,该短信经天通交换机与天通卫星进行通信,进而由天通卫星下发到一号三网用户。当主叫为非1740号段时,将短信转发至被叫归属地短信中心。
依然如图4所示,被叫归属地短信中心判断被叫用户当前附着交换机的位置。当被叫用户当前附着交换机的位置为天地翼卡交换机时,经政务网关、天通交换机,并由天通卫星将短信下发至一号三网用户。当被叫用户当前附着交换机的位置为北斗移动交换网中心时,经政务网关,将短信投递至北斗移动交换中心,接着,北斗移动交换中心将短信通过SMPP协议转发至信息互通网关,进而,信息互通网关将短信转换为短报文,并发送至北斗民用应用服务平台,最后,短报文经北斗卫星出站,发送至目的终端(如图1所示的手机终端114)。
在上述可选方案中,可以实现一号三网用户在电信大网下作为主叫通信设备时,通过HLR中登记的一号三网用户的当前位置,判断一号三网用户当前附着交换机的位置,从而确定由上述三种网络中的一种网络进行业务,进而实现了一号三网终端基于不同网络信号的强弱,为一号三网用户选择适当网络,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还包括:
步骤S41,接入卫星通信系统的主叫通信设备发送信息;
步骤S42,信息经由卫星通信系统对应的卫星接收,并转发至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
步骤S43,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将信息转发至被叫归属短信中心;
步骤S44,在被叫归属短信中心确定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
步骤S44,如果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卫星通信系统或移动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则直接转发信息至被叫通信设备;
步骤S46,如果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卫星交换网关,则转发信息至信息互通网关,并基于信息互通网关将信息经由卫星导航系统发送至被叫通信设备。
上述步骤S41至步骤S46提供的可选方案中,上述主叫通信设备与上述被叫通信设备可以为有线通信设备,该有线通信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脑、电视、电话、服务器)。此外,上述主叫通信设备与上述被叫通信设备也可以为无线通信设备,该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视、手机、无线电台。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假设主叫通信设备为手机,该手机用户为中国电信用户,并且,该用户已开通一号三网业务。在一次通信过程中,该手机发送短信,天通卫星系统(即上述卫星通信系统)接收短信,并通过交换机将该短信转发至被叫归属短信中心。接着,判断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的位置。当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天地翼卡交换机或电信大网时,将该短信下发至被叫通信设备。当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北斗移动交换中心时,将该短信转发至图1所示的信息互通网关106,进而通过图1所示的民用应用服务平台105,将该短信下发至被叫通信设备。该可选实施例实现了基于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的位置,为用户选择适当的通信网络,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还包括:
步骤S51,在主叫通信设备发送信息之后,获取信息所到达的主叫的号段;
步骤S52,如果主叫的号段处于预定号段内,则转发至被叫归属地短信中心;
步骤S53,如果主叫的号段未处于预定号段内,则通过移动通信系统转发信息至被叫通信设备。
上述步骤S51至步骤S53提供的可选方案中,上述预定号段可以是预设的卫星通信号段,例如,中国电信的卫星通信号段为1740号段。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假设主叫通信设备为手机,且该手机用户为中国电信用户,在一次通信过程中,在该手机发送短信后,判断该短信到达的主叫号段。当该短信到达的主叫号段为1740号段时,将该短信转发至被叫短信中心处理。当该短信到达的主叫号段为非1740号段时,通过电信大网,将该短信转发至被叫通信设备。
以下结合图5对上述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一号三网用户在天通网作为主叫流程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一号三网用户在天通网络信号下发送短信,该短信经天通卫星接收,并转发至天通交换机。天通交换机可以判断手机号段,当手机号段为1740号段(即上述预定号段)时,将短信转发至天通短信中心处理;当手机号段为非1740号段,该短信经政务网关转发至大网主叫短信中心处理。
依然如图5所示,大网被叫归属短信中心接收短信后,判断被叫用户附着交换机的位置。当被叫用户当前附着交换机的位置大网/天通下时,按照现网逻辑,下发短信至一号三网用户。当被叫用户当前附着交换机的位置为北斗移动交换网中心时,经政务网关,将短信投递至北斗移动交换中心,接着,北斗移动交换中心将短信通过SMPP协议转发至信息互通网关,进而,信息互通网关将短信转换为短报文,并发送至北斗民用应用服务平台,最后,短报文经北斗卫星出站,发送至目的终端(如图1所示的手机终端114)。
在上述可选方案中,可以实现一号三网用户在天通网作为主叫通信设备时,通过HLR中登记的一号三网用户的当前位置,判断一号三网用户当前附着交换机的位置,从而确定由上述三种网络中的一种网络进行业务,进而实现了一号三网终端基于不同网络信号的强弱,为一号三网用户选择适当网络,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还包括:
步骤S61,接入卫星导航系统的主叫通信设备发送信息;
步骤S62,卫星导航系统将信息转发至信息互通网关;
步骤S63,信息互通网关通过解析信息,确定主叫通信设备是否支持多网交互通信;
步骤S64,如果支持,则将信息转发至卫星交换网关;
步骤S65,信息经由卫星交换网关转发至被叫归属短信中心。
在步骤S61至步骤S65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假设主叫通信设备为手机,该手机用户为中国电信用户,并且,该手机已接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一次通信过程中,该手机发送短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即上述卫星导航系统)接收短信,并该短信转发至图1所示的信息互通网关106。接着,该图1所示的信息互通网关106解析手机发送的短信,判断该手机是否开通一号三网业务。当该手机已开通一号三网业务时,图1所示的信息互通网关106将短信发送至图1所示的北斗移动交换中心107,进而转发至被叫归属短信中心。该可选实施例实现了在主叫通信设备开通一号三网业务的前提下,基于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的位置,为用户选择适当的通信网络,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还包括:
步骤S71,在被叫归属地短信中心确定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
步骤S72,如果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移动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则直接转发信息至被叫通信设备;
步骤S73,如果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则转发信息至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并通过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将信息发送至被叫通信设备;
步骤S74,如果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卫星交换网关,则转发信息至信息互通网关,并基于信息互通网关将信息经由卫星导航系统发送至被叫通信设备。
在上述步骤S61至步骤S65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当短信到达被叫归属短信中心后,判断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的位置。当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电信大网时,将该短信下发至被叫通信设备。当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天地翼卡交换机时,当该短信转发至天通卫星交换机,进而将该短信下发至被叫通信设备。当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北斗移动交换中心时,将该短信转发至图1所示的信息互通网关106,进而通过图1所示的民用应用服务平台105,将该短信下发至被叫通信设备。该可选实施例实现了基于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的位置,为用户选择适当的通信网络,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下结合图6对上述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一号三网用户在北斗网络作为主叫流程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在北斗网络下发送短报文,该短报文被北斗卫星接收,并被转发至北斗民用应用服务平台。接着,判断被叫用户的目的地址是否归属集团客户。当被叫用户的目的地址归属集团客户时,将短报文转发至信息互通网关,信息互通网关对短报文进行协议转换,并判断被叫用户是否开通一号三网业务。
依然如图6所示,当被叫用户已经开通一号三网业务时,将短报文转发至集团一级网关处理。当被叫用户尚未开通一号三网业务时,将短报文转发至北斗移动交换中心,进而,经主叫归属地短信中心,将短报文转发至被叫归属地短信中心。当短报文到达被叫归属地短信中心后,接续执行图4所示的判断被叫附着交换机步骤及后续步骤。
在上述可选方案中,可以实现一号三网用户在北斗网络作为主叫通信设备时,通过HLR中登记的一号三网用户的当前位置,判断一号三网用户当前附着交换机的位置,从而确定由上述三种网络中的一种网络进行业务,进而实现了一号三网终端基于不同网络信号的强弱,为一号三网用户选择适当网络,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可选实施例,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为:
(1)推动北斗短报文与中国电信天地一体能力融合,推进北斗短报文与天通网络、公共地面移动网络的融合;
(2)为北斗网络、天通网络、电信大网三大网络的用户提供互通服务,形成支持三大网络信息的相互收发的北斗短报文原型系统;
(3)实现“不换卡”、“不换号”接入三大网络,便于个人用户携带手机终端和切换网络,从而扩大北斗短报文能力面向公众的使用范围、提高用户数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方法,包括:
确定接入通信系统的主叫通信设备,其中,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移动通信系统、至少一个卫星通信系统和至少一个卫星导航系统;基于被叫通信设备附着的交换机,选择符合条件的通信系统转发信息至被叫通信设备;其中,附着的交换机包括如下至少之一:移动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和卫星交换网关,卫星交换网关与信息互通网关通信,用于控制不同通信系统之间执行控制面和/或信令面的信息互通,其中,信息互通网关部署在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用于对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的对接。
可选地,信息互通网关通过TCP标准协议接入卫星网络系统,信息互通网关通过SMPP标准协议接入移动通信系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确定接入通信系统的主叫通信设备,其中,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移动通信系统、至少一个卫星通信系统和至少一个卫星导航系统,然后,基于被叫通信设备附着的交换机,选择符合条件的通信系统转发信息至被叫通信设备,其中,附着的交换机包括如下至少之一:移动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和卫星交换网关,卫星交换网关与信息互通网关通信,用于控制不同通信系统之间执行控制面和/或信令面的信息互通,其中,信息互通网关部署在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用于对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的对接,达到了基于信息互通网关与卫星交换网关为北斗网络、天通网络、电信大网三大网络的用户提供互通服务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扩大北斗短报文能力面向公众的使用范围、提高用户数量、提升用户体验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无法实现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技术问题。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移动通信系统;
至少一个卫星通信系统;
至少一个卫星导航系统;
信息互通网关,部署在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和所述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用于对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和所述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的对接;
卫星交换网关,与所述信息互通网关通信,用于控制不同通信系统之间执行控制面和/或信令面的信息互通;
其中,接入任意一个通信系统的主叫通信设备,基于被叫通信设备附着的交换机,选择所述移动通信系统、所述卫星导航系统和所述卫星通信系统之一来转发所述信息至被叫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附着的交换机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所述移动通信系统的交换机、所述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和所述卫星交换网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信息互通网关通过TCP标准协议接入所述卫星网络系统,所述信息互通网关通过SMPP标准协议接入所述移动通信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
接入所述移动通信系统的主叫通信设备发送信息;
将所述信息转发至被叫归属地短信中心;
在所述被叫归属地短信中心确定所述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
如果所述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所述移动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则直接转发所述信息至所述被叫通信设备;
如果所述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所述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则转发所述信息至所述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并通过所述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将所述信息发送至所述被叫通信设备;
如果所述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所述卫星交换网关,则转发所述信息至所述信息互通网关,并基于所述信息互通网关将所述信息经由所述卫星导航系统发送至所述被叫通信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
在所述主叫通信设备发送所述信息之后,获取所述信息所到达的主叫的号段;
如果所述主叫的号段处于预定号段内,则通过所述卫星通信系统转发所述信息至所述被叫通信设备;
如果所述主叫的号段未处于所述预定号段内,则转发至被叫归属地短信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
接入所述卫星通信系统的主叫通信设备发送信息;
所述信息经由所述卫星通信系统对应的卫星接收,并转发至所述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
所述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将所述信息转发至被叫归属短信中心;
在所述被叫归属短信中心确定所述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
如果所述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所述卫星通信系统或所述移动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则直接转发所述信息至所述被叫通信设备;
如果所述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所述卫星交换网关,则转发所述信息至所述信息互通网关,并基于所述信息互通网关将所述信息经由所述卫星导航系统发送至所述被叫通信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
在所述主叫通信设备发送所述信息之后,获取所述信息所到达的主叫的号段;
如果所述主叫的号段处于预定号段内,则转发至所述被叫归属地短信中心;
如果所述主叫的号段未处于所述预定号段内,则通过所述移动通信系统转发所述信息至所述被叫通信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
接入所述卫星导航系统的主叫通信设备发送信息;
所述卫星导航系统将所述信息转发至所述信息互通网关;
所述信息互通网关通过解析所述信息,确定所述主叫通信设备是否支持多网交互通信;
如果支持,则将所述信息转发至所述卫星交换网关;
所述信息经由所述卫星交换网关转发至被叫归属短信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
在所述被叫归属地短信中心确定所述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
如果所述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所述移动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则直接转发所述信息至所述被叫通信设备;
如果所述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所述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则转发所述信息至所述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并通过所述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将所述信息发送至所述被叫通信设备;
如果所述被叫通信设备当前附着的交换机为所述卫星交换网关,则转发所述信息至所述信息互通网关,并基于所述信息互通网关将所述信息经由所述卫星导航系统发送至所述被叫通信设备。
9.一种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方法,包括:
确定接入通信系统的主叫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移动通信系统、至少一个卫星通信系统和至少一个卫星导航系统;
基于被叫通信设备附着的交换机,选择符合条件的通信系统转发所述信息至被叫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附着的交换机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所述移动通信系统的交换机、所述卫星通信系统的交换机和卫星交换网关,所述卫星交换网关与信息互通网关通信,用于控制不同通信系统之间执行控制面和/或信令面的信息互通,其中,所述信息互通网关部署在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和所述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用于对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和所述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的对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息互通网关通过TCP标准协议接入所述卫星网络系统,所述信息互通网关通过SMPP标准协议接入所述移动通信系统。
CN202211697855.5A 2022-12-28 2022-12-28 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61928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97855.5A CN116192889A (zh) 2022-12-28 2022-12-28 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97855.5A CN116192889A (zh) 2022-12-28 2022-12-28 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2889A true CN116192889A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41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97855.5A Pending CN116192889A (zh) 2022-12-28 2022-12-28 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9288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163059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величения дальности действия сети связи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US8244208B2 (en) Network-bas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global roaming
EP094005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US5577102A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processing short messages in a cellular network
US6745029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handling network specific subscriber data during roaming by use of SIM card information storage
CN1973453B (zh) 用于向多个个体提供蜂窝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US20110281589A1 (en) Sms routing
EP2583442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facing with a cell-phone network
AU4066597A (en) Broadcasting messages to mobile stations within a geographic area
WO1998031169A9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handling subscriber data
US6160995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niform call termination treatment in a glob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6192889A (zh) 支持报文多网间融合通信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984366A (zh) 一种实现异网信令互通的方法及系统
CN101656930B (zh) 一种号码携带业务的实现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860845A (zh) 通信预处理方法、通信方法及通信网络
US6138014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ation of multi-party calls in a satellite network
CN116418887A (zh) 通信方法、装置、通信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KR20070073106A (ko) 리모컨 서비스를 연동하여 위치 기반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방법 및 시스템
JPH11317812A (ja) 少なくとも一つの固定無線電話端末に接続された電話交換機に接続された複数のユ―ザ端末の中から被呼端末を識別する装置
EP0987839A1 (en) Call re-routing from a mobile user to a service provider
WO200507908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hanced caller id
KR20000043738A (ko) 위성 통신망과 무선 통신망간의 부가 서비스 연동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