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89791A - 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89791A
CN116189791A CN202310163473.2A CN202310163473A CN116189791A CN 116189791 A CN116189791 A CN 116189791A CN 202310163473 A CN202310163473 A CN 202310163473A CN 116189791 A CN116189791 A CN 1161897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monia
ammonia injection
scr system
outlet
ammonia nitro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634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志民
李博航
姚顺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231016347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897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89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897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20/00Chemoinformatics,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f physicochemical or structural data of chemical particles, elements, compounds or mixtures
    • G16C20/10Analysis or design of chemical reactions, syntheses or proces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1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solving equations, e.g. nonlinear equations, general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6Matrix or vector computation, e.g. matrix-matrix or matrix-vector multiplication, matrix factoriz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8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evaluating statistical data, e.g. average valu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probability functions, regression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8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luid dynamics, e.g. us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s 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10/00Computational theoretical chemistry,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oretical aspects of quantum chemistry, molecular mechanics, molecular dynamics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08Flui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Algebra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实际的烟气数据;对SCR系统进行CFD数值建模;对喷氨流体的轨迹和影响区域进行可视化分析,定义喷氨流动影响系数,确定喷氨格栅不同分区/喷嘴与催化剂上游截面区域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氨氮双物种的流动和反应模拟,统计催化剂进出口烟气数据,获取脱硝效率与氨氮比之间的分段线性拟合公式;耦合不同分区/喷嘴喷氨流动影响系数的优化矩阵方程式,定量求解得到以SCR系统的出口NOx浓度压线排放为目标的喷氨格栅对应的优化喷氨量。本发明对氨气流动进行可视化分析,为实际喷氨优化调整试验和运行提供直观的指导,减少盲目性。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SCR脱硝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SCR脱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调整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反应器的喷氨格栅的不同区域喷氨量是提高烟道内氨氮浓度混合匹配度的重要措施,合理的氨氮混合当量比可以保证SCR脱硝反应完全、改善出口NOx浓度分布均匀性,因此需要对SCR脱硝系统进行分区喷氨精细化调整。目前工程实际喷氨调节过程多数依靠人工经验进行,盲目性大且缺乏理论指导,而通过CFD数值模拟技术能够将烟气流体轨迹和其影响区域可视化,为现场喷氨格栅喷氨优化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在现有研究中,研究者们利用CFD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喷氨优化工作,提出的优化策略往往集中于解决首层催化剂上游的氨氮混合气浓度分布均匀性问题,依据催化剂上游截面氨氮比相对偏差最小化来进行等氨氮比的喷氨量调整,结果表明SCR出口NOx浓度并不能达到最优分布的要求,优化后仍会存在出口NOx浓度偏差大、局部氨逃逸大等问题;同时,大多数模拟优化研究工作中,需要通过多次试算才能得到最优喷氨策略下相应的喷氨格栅分区喷氨量,调整工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且模拟花费的时间长;且现有技术中尚未有研究学者分析喷氨格栅不同分区的喷氨量对SCR出口分区NOx浓度分布的对应影响关系,所以无法依据出口分区NOx浓度分布特性给出明确的数学关系式来定量计算喷氨格栅不同分区所需喷氨量,未能实现氨氮双控的模拟,导致现有调整策略的精确度和针对性较差,喷氨调整的盲目性大。
发明内容
为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现场性能试验获取实际的烟气数据;
对SCR脱硝系统进行CFD数值建模,采用所述烟气数据对CFD数值模拟模型进行验证;
根据CFD数值模拟模型对喷氨流体的轨迹和影响区域进行可视化分析,定义喷氨流动影响系数,确定喷氨格栅不同分区/喷嘴与催化剂上游截面区域间的对应关系;
基于CFD数值模拟模型进行氨氮双物种的流动和反应模拟,统计催化剂进出口烟气数据,获取脱硝效率与氨氮比之间的分段线性拟合公式;
耦合不同分区/喷嘴喷氨流动影响系数的优化矩阵方程式,定量求解得到以SCR系统的出口NOx浓度压线排放为目标的喷氨格栅对应的优化喷氨量。
进一步地,所述烟气数据包括SCR系统进出口测量截面各分区的烟气烟温、流速、NOx含量和氨泄漏浓度;
所述获取实际的烟气数据,包括:
采用测量设备对SCR系统入口测量截面的流场特性进行测量,获得入口测量截面的速度场、温度场和NOx浓度场,为CFD数值模拟提供入口参数;
获取SCR系统出口与测量截面的速度场、温度场和NH3/NOx浓度场,用于CFD数值模拟模型的校核。
进一步地,所述对SCR系统进行CFD数值建模,包括:
湍流模型选用标准k-ε模型;
采用组分输运模型来模拟烟气中NO、NH3、H2O、CO2、O2和N2 6种气体组分的混合和输运,不考虑飞灰的影响;
选用标准SCR反应和氨氧化副反应来还原实际脱硝反应过程,进行氨氮双物种的模拟。
进一步地,所述定义喷氨流动影响系数,包括:
根据Fluent流场模拟定量分析入口喷氨量对首层催化剂入口氨浓度的影响,分析不同分区喷氨格栅喷氨的氨气迹线流动规律;
确定喷氨格栅不同分区/喷嘴与催化剂上游截面不同区域间的对应关系,喷氨流动影响系数的定义如下:
Figure BDA0004095118320000021
式中:ai为不同喷氨分区/喷嘴的影响系数,mi为单个分区/喷嘴喷氨影响催化剂上游某个区域的氨浓度,m为单个分区/喷嘴喷氨总浓度。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脱硝效率与氨氮比之间的分段线性拟合公式,包括:
通过统计不同氨氮比下催化剂入口截面多个分区的NOx浓度、NH3浓度、氨氮摩尔比以及出口NOx浓度分布数据,并计算得到对应分区的脱硝效率,通过数据拟合的方式得到由一拐点分隔的两段线性变化规律。
进一步地,所述优化矩阵方程式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4095118320000031
式中,ai,j表示为喷氨格栅第i分区喷氨对催化剂上游区域中的某j区域的影响系数;Yi都表示催化剂上游区域中第i个区域氨浓度需求量;Xi表示待求的喷氨格栅处对应分区/喷嘴的喷氨量。
进一步地,所述定量求解得到以SCR系统的出口NOx浓度压线排放为目标的喷氨格栅对应的优化喷氨量,包括:
以SCR系统出口NOx浓度压线排放为优化目标,利用获得的脱硝效率与氨氮比之间的分段线性拟合公式,确定首层催化剂入口NH3浓度分布,结合获得的基于不同分区/喷嘴喷氨流动影响系数的优化矩阵方程式,建立喷氨格栅不同分区的喷氨量与出口NOx浓度分布特性的定量计算关联式。
进一步地,所述定量求解得到以SCR系统的出口NOx浓度压线排放为目标的喷氨格栅对应的优化喷氨量,包括:
通过分析喷氨格栅不同分区的喷氨量对出口分区NOx浓度分布的对应影响关系,利用Matlab程序运用梯度下降法求解所述优化矩阵方程式,得到出口NOx浓度压线排放、氨逃逸量不超标的喷氨格栅不同分区/喷嘴对应的优化喷氨量,实现氨氮双控的喷氨优化目标。
进一步地,所述的优化喷氨量可视为相对值进行等比例转换,结合现场喷氨阀调试经验,给喷氨蝶阀的刻度调整提供指导。
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
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上所述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在由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上所述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基于数值模拟对氨气流动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氨气迹线的流动规律,找到上游喷氨影响的下游SCR入口氨浓度分布的区域范围以及反应后SCR出口NOx浓度分布的区域范围,为实际喷氨优化调整试验和运行提供直观的指导,减少盲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中的相关技术方案附图作以下介绍,应当理解的是,下面介绍中的附图仅仅为了方便清晰表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到其他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SCR脱硝系统三维整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脱硝效率与氨氮比分段拟合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SCR系统出口18个分区NOx浓度统计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SCR系统出口18个分区氨逃逸量统计图。
图2的附图标记:1-SCR脱硝系统入口;2-导流板;3-入口测量截面;4-喷氨格栅;5-静态混合器;6-整流格栅;7-催化剂层;8-出口测量截面;9-SCR系统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以下实施例中的步骤编号,其仅为了便于阐述说明而设置,对步骤之间的顺序不做任何限定,实施例中的各步骤的执行顺序均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来进行适应性调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公布号为CN112100933A的专利提出一种SCR系统喷氨模拟优化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所提到的SCR脱硝系统喷氨调整模拟工作是依据催化剂上游截面氨氮比相对偏差最小化来进行等氨氮比的喷氨量优化,结果表明SCR出口NOx浓度并不能达到最优分布的要求,优化后仍会存在出口NOx浓度偏差大、局部氨逃逸大等问题。
公布号为CN113689917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SCR出口NOx浓度的可视化喷氨优化方法及装置,基于6组高度非线性耦合微分方程得到SCR反应数学模型,用于输出出口NOx浓度与入口影响因素的数学关系,该模型过于复杂,建模难度大,计算步骤较为繁琐,未能直接给出催化剂上游截面分区NH3浓度与SCR出口分区NOx浓度一步计算的数学关系式,故难以直接建立喷氨格栅不同分区/喷嘴喷氨量与出口分区NOx浓度分布特性的定量计算关联式。
公布号为CN115346610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SCR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喷氨优化方法、装置及介质,通过求解简化后的SCR主反应模型给出了喷氨格栅喷氨量与出口分区NOx浓度的直接关系式,以出口分区NOx浓度相对标准偏差最小为优化目标进行喷氨优化,但由于方程组的复杂性仅考虑单一的主反应方程而未能进一步考虑氨氧化副反应对出口NOx浓度以及氨逃逸浓度的综合影响,未能实现氨氮双控的模拟,导致调整策略的精确度和针对性较差。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现场性能试验获得实际的烟气数据。
该烟气数据包括SCR系统进出口截面各分区的烟气烟温、流速、NOx含量和氨泄漏浓度等。其中,步骤S1包括步骤S11-S12:
S11、采用测量设备对SCR系统入口测量截面的流场特性进行测量,获得入口测量截面的速度场、温度场和NOx浓度场,为CFD数值模拟提供入口参数;
S12、获取SCR系统出口与测量截面的速度场、温度场和NH3/NOx浓度场,用于CFD数值模拟模型的校核。
S2、对SCR脱硝系统进行CFD数值建模,采用烟气数据对CFD数值模拟模型进行验证。
对SCR脱硝系统进行CFD数值建模,具体方法可以参照JB/T 12131和DL/T 1418,模拟结果采用上述步骤S1的性能试验结果进行验证。
CFD模型建立过程主要包括如下步骤,湍流模型选用标准k-ε模型;采用组分输运模型来模拟烟气中NO、NH3、H2O、CO2、O2和N2 6种气体组分的混合和输运,不考虑飞灰的影响;选用标准SCR反应和氨氧化副反应来还原实际脱硝反应过程,进行氨氮双物种的模拟。结合步骤S1中现场实测数据对CFD模型进行验证后,可以真实地反映SCR系统实际的烟气流动和脱硝反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构建的SCR系统的整体结构模型包括:进出口烟道、喷氨格栅、导流板、静态混合器、整流格栅和催化剂层等结构。
S3、根据CFD数值模拟模型对喷氨流体的轨迹和影响区域进行可视化分析,定义喷氨流动影响系数,确定喷氨格栅不同分区/喷嘴与催化剂上游截面区域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的喷氨流动影响系数借助Fluent流场模拟定量分析入口喷氨量对首层催化剂入口氨浓度的影响,分析不同分区喷氨格栅喷氨的氨气迹线流动规律。为了确定喷氨格栅不同分区/喷嘴与催化剂上游截面不同区域间的对应关系,给出如下的喷氨流动影响系数定义:
Figure BDA0004095118320000061
式中:ai为不同喷氨分区/喷嘴的影响系数,mi为单个分区/喷嘴喷氨影响催化剂上游某个区域的氨浓度,m为单个分区/喷嘴喷氨总浓度。
S4、基于CFD数值模拟模型进行氨氮(NH3、NO)双物种的流动和反应模拟,统计催化剂进出口烟气数据,获取脱硝效率与氨氮比之间的分段线性拟合公式。
该分段线性拟合公式是通过统计不同氨氮比下催化剂入口截面18个分区的NOx浓度、NH3浓度、氨氮摩尔比以及出口NOx浓度分布数据,并计算得到对应分区的脱硝效率,通过数据拟合的方式得到由一拐点分隔的两段线性变化规律。
S5、耦合不同分区/喷嘴喷氨流动影响系数的优化矩阵方程式,定量求解得到以SCR系统的出口NOx浓度压线排放为目标的喷氨格栅对应的优化喷氨量。
以SCR出口NOx浓度压线排放(一般根据环保要求以及一定的安全裕度作为参考标准)为优化目标,利用步骤S4得到的脱硝效率与氨氮比之间的分段线性拟合公式,确定首层催化剂入口NH3浓度分布,同时结合步骤S5得到的基于不同分区/喷嘴喷氨流动影响系数的优化矩阵方程式,可以建立喷氨格栅不同分区的喷氨量与出口NOx浓度分布特性的定量计算关联式。
通过分析喷氨格栅不同分区的喷氨量对出口分区NOx浓度分布的对应影响关系,利用Matlab程序运用梯度下降法求解步骤S5所述的优化矩阵方程式,得到出口NOx浓度压线排放、氨逃逸量不超标的喷氨格栅不同分区/喷嘴对应的优化喷氨量,实现氨氮双控的喷氨优化目标。所述的优化喷氨量可视为相对值进行等比例转换,结合现场喷氨阀调试经验,给喷氨蝶阀的刻度调整提供指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优化矩阵方程式定义如下:
Figure BDA0004095118320000071
式中:ai,j表示为喷氨格栅第i分区喷氨对催化剂上游区域中的某j区域的影响系数;Yi都表示催化剂上游区域中第i个区域氨浓度需求量;Xi表示待求的喷氨格栅处对应分区/喷嘴的喷氨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法进行详细解释说明。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测量设备对100%负荷下SCR系统入口测量截面12×3个网格点的烟气流场特性进行测量,获得入口测量截面的速度场、浓度场和温度场,给CFD数值模拟提供入口参数。SCR系统入口平均速度为2.9m/s,计算得到每个喷嘴的喷氨流量为0.046kg/s,氨的体积分数为2.35%。
(2)以A侧反应器为例进行说明,对SCR系统整体结构进行几何建模,并对喷氨格栅处进行针对性分区,如图2所示。然后进行网格划分,喷氨格栅、导流板和混合器处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并对喷嘴位置进行加密;其他规则区域采用结构化网格。
(3)整个SCR脱硝系统模型的数值模拟包括湍流流动模型、组分输运和化学反应模型等,在Fluent中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及参数数值能够保证得到可靠的模拟结果,湍流模型选用标准k-ε模型;采用组分输运模型来模拟烟气中NO、NH3、H2O、CO2、O2和N2 6种气体组分的混合和输运,不考虑飞灰的影响;选用标准SCR反应和氨氧化副反应来还原实际脱硝反应过程,真实地反映SCR系统实际的烟气流动和脱硝反应,进行氨氮双控模拟。将3层催化剂层设置为多孔介质区域,阻力系数由实际的压降计算设置。
(4)其中,在催化反应器内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包括标准SCR脱硝主反应(1)和氨气催化氧化副反应(2),在实际模拟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负荷以及催化剂活性条件选择不同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
4NO+4NH3+O2→4N2+6H2O (1)
4NH3+3O2→2N2+6H2O (2)
(5)根据性能试验入口测量截面的NOx浓度和温度分布,反推模拟入口截面的NOx浓度和温度分布。在Fluent里进行数值计算,计算确定收敛后,将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CFD模型的可靠性。
(6)借助Fluent流场模拟定量分析入口喷氨量对首层催化剂入口氨浓度分布的影响,以实际电厂为例将首层催化剂入口截面划分为6×3=18个区,命名为C11、C12……C62、C63,对应出口NOx网格化取样的18个区。对喷氨格栅5个不同分区流出的氨气进行流场可视化分析,由于烟道内导流结构限制了支管所喷NH3在烟道内的混合扩散,再加上混合距离有限,每个分区/喷嘴喷氨影响催化剂入口18个区的氨浓度分布在一定区域内,因此,为了确定喷氨格栅不同分区/喷嘴与催化剂上游截面区域间的对应关系,给出如下的喷氨流动影响系数定义:
Figure BDA0004095118320000081
式中:ai为不同喷氨分区/喷嘴的影响系数,mi为单个分区/喷嘴喷氨影响催化剂上游某个区域的氨浓度,m为单个分区/喷嘴喷氨总浓度。
(7)为了实现出口测量截面NOx浓度和氨逃逸量压线排放的优化目标,需要进一步确定出口截面不同分区NOx浓度与催化剂上游截面18个分区的氨浓度分布的对应关系。通过统计不同氨氮比下催化剂入口截面18个分区的NOx浓度、NH3浓度、氨氮摩尔比以及出口NOx浓度分布数据,并计算得到对应分区的脱硝效率,通过线性拟合的方式绘制出脱硝效率与氨氮比关系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SCR脱硝系统的脱硝效率与氨氮比的关系呈现一个非线性变化的规律,在不同氨氮比区间内有着截然不同的变化趋势。
(8)具体分段函数线性表达式为:
y1=0.85x+0.012
y2=0.055x+0.93 (4)
Figure BDA0004095118320000082
式中:y代表脱硝效率;x代表氨氮比。
(9)根据喷氨影响系数定义的矩阵方程为:
Figure BDA0004095118320000091
本实施例进行了分区、喷嘴两种优化,因此式2中:1)若5个分区进行优化,则ai,j(i=1:5,j=1:18)表示为喷氨格栅第i分区喷氨对催化剂上游18个区域中的某j区域的影响系数;2)若按42个喷嘴进行优化,则ai,j(i=1:42,j=1:18)表示为喷氨格栅第i喷嘴对催化剂上游18个区域中的某j区域的影响系数;两种情况下,Yi都表示催化剂上游18个区域中第i个区域氨浓度需求量;Xi表示待求的喷氨格栅处对应分区/喷嘴的喷氨量。
(10)以出口NOx浓度压线排放为优化目标,根据基于数据拟合得到的分段线性公式,确定催化剂上游截面NH3浓度与出口NOx浓度数学关系式,同时结合基于不同分区/喷嘴喷氨流动影响系数的优化矩阵方程式,可以建立喷氨格栅不同分区的喷氨量与出口分区NOx浓度分布特性的定量计算关联式,此优化方法简单,易于建模得到喷氨量定量求解的数学关系式,能够实现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提高喷氨调整的精确度和针对性,减少调整工作的盲目性,提高计算效率。
(11)通过分析喷氨格栅不同分区的喷氨量对出口分区NOx浓度分布的对应影响关系,保持出口截面NOx浓度压线排放,假设每个分区的出口NOx浓度目标值为截面平均值40mg/Nm3,计算对应分区的脱硝效率;利用不同分区脱硝效率的理论计算值,确定采用y1分段公式进行计算催化剂入口分区对应氨氮比;计算出每个分区对应的氨氮比分布后,根据入口NOx浓度分布情况从而确定各分区所需的氨浓度;结合喷氨格栅分区(喷嘴)喷氨流动影响系数和催化剂上游18个分区氨浓度需求量,利用Matlab计算喷氨优化矩阵方程,得出喷氨格栅处每个分区(或喷嘴)的喷氨量;将不同分区的优化喷氨量代入Fluent里进行模拟计算,具体模拟结果如图4和图5所示。
(12)经过该方法优化喷氨后,出口氨逃逸浓度均值由2.7ppm降低至2.0ppm,NOx和氨逃逸截面平均值为40mg/Nm3和2.0ppm,能够满足压线排放的要求,保证了NOx浓度和氨逃逸量不超标排放,出口分区NOx浓度相对标准偏差由优化调整前的70%下降至9%,不同分区氨逃逸量相对标准偏差也由原来的38%降低至4%,优化效果显著提高。不存在NOx浓度偏低、喷氨过量、氨逃逸“超标”排放的风险,既能实现NOx和氨逃逸压线排放满足环保要求,又避免出现脱硝效率过高和过低的区域,达到了提高出口NOx浓度和NH3浓度分布均匀性的目的。
(13)假设调整前均匀喷氨条件下初始阀门开度为90,阀门开度范围为0-100。将该模拟工况下42个喷嘴优化后的喷氨量与均匀喷氨情况下对比,得到优化后42个喷氨阀的开度调整相对值,如表1所示。相对于调整前42个阀门的开度大小,阀门A4-3需要减小开度28.6,即该阀门为最小开度61.4,阀门A14-1需要增大开度为9.8,即该阀门为最大开度99.8,得到优化后42个喷氨阀的开度后,结合现场喷氨阀调试经验和出口NOx浓度网格化测量结果,对喷氨阀进行调整,达到SCR脱硝系统的优化喷氨,以实现提高出口NOx浓度分布均匀性和减少氨逃逸量的目标,为实际电厂喷氨优化调试提供理论参考。
表1 42个喷氨阀的开度调整相对值
Figure BDA0004095118320000101
(14)当锅炉负荷变化时,可以通过建立不同工况下的烟气流动和反应模型,重复上述计算步骤同样能够确定喷氨格栅不同分区/喷嘴与出口截面NOx浓度分布特性的对应关系,能够显著帮助和提高不同工况喷氨控制调阀的调试效率,为实际喷氨优化调整试验和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采用基于试验实测值的模拟入口边界条件以及标准SCR反应和氨氧化副反应的化学反应模型,能更真实地反映SCR系统整体烟气流动、氨氮混合以及脱硝反应过程,为后续的氨氮双控喷氨优化策略提供稳定可靠真实的CFD数值模拟模型,提高喷氨调整策略的精确度和针对性。
(2)对氨气流动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氨气迹线的流动规律,找到上游喷氨影响的下游SCR入口氨浓度分布的区域范围以及反应后SCR出口NOx浓度分布的区域范围,为实际喷氨优化调整试验和运行提供直观的指导,减少盲目性。
(3)以出口NOx浓度压线排放为优化目标、以一定的分区氨泄漏量为约束值,根据分段线性拟合公式建立喷氨格栅不同分区的喷氨量与出口NOx浓度分布特性以及氨泄漏量的定量计算关联式,可以实现定量求解依据出口NH3/NOx浓度分布特性的喷氨格栅对应优化喷氨量,该喷氨优化方法简单易实现定量化计算,可提高计算效率。
(4)该喷氨优化方法不仅可以进行喷氨格栅分区喷氨量控制,还能更精细化地应用到喷氨格栅中每个喷嘴的控制调阀,结合现场的调试经验,对模拟得到的优化喷氨量进行阀门开度的等比例转换,指导喷氨控制阀调整。
(5)基于数值模拟的喷氨优化方法能适用于不同工况和不同反应条件,通过建立不同工况下的流动和反应模型,重复上述计算步骤同样能够确定喷氨格栅不同分区/喷嘴与出口分区NOx浓度分布特性的对应关系,能够显著帮助和提高不同工况喷氨控制调阀的调试效率。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如图1所示方法。
本实施例的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装置,可执行本发明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可执行方法实施例的任意组合实施步骤,具备该方法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图1所示的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本发明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的指令或程序,当运行该指令或程序时,可执行方法实施例的任意组合实施步骤,具备该方法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在一些可选择的实施例中,在方框图中提到的功能/操作可以不按照操作示图提到的顺序发生。例如,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操作,连续示出的两个方框实际上可以被大体上同时地执行或所述方框有时能以相反顺序被执行。此外,在本发明的流程图中所呈现和描述的实施例以示例的方式被提供,目的在于提供对技术更全面的理解。所公开的方法不限于本文所呈现的操作和逻辑流程。可选择的实施例是可预期的,其中各种操作的顺序被改变以及其中被描述为较大操作的一部分的子操作被独立地执行。
此外,虽然在功能性模块的背景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的是,除非另有相反说明,所述的功能和/或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被集成在单个物理装置和/或软件模块中,或者一个或多个功能和/或特征可以在单独的物理装置或软件模块中被实现。还可以理解的是,有关每个模块的实际实现的详细讨论对于理解本发明是不必要的。更确切地说,考虑到在本文中公开的装置中各种功能模块的属性、功能和内部关系的情况下,在工程师的常规技术内将会了解该模块的实际实现。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运用普通技术就能够在无需过度试验的情况下实现在权利要求书中所阐明的本发明。还可以理解的是,所公开的特定概念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方案的全部范围来决定。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
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实施例”、“另一实施方式/实施例”或“某些实施方式/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实际的烟气数据;
对SCR系统进行CFD数值建模,采用所述烟气数据对CFD数值模拟模型进行验证;
根据CFD数值模拟模型对喷氨流体的轨迹和影响区域进行可视化分析,定义喷氨流动影响系数,确定喷氨格栅不同分区/喷嘴与催化剂上游截面区域间的对应关系;
基于CFD数值模拟模型进行氨氮双物种的流动和反应模拟,统计催化剂进出口烟气数据,获取脱硝效率与氨氮比之间的分段线性拟合公式;
耦合不同分区/喷嘴喷氨流动影响系数的优化矩阵方程式,定量求解得到以SCR系统的出口NOx浓度压线排放为目标的喷氨格栅对应的优化喷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数据包括SCR系统进出口测量截面各分区的烟气烟温、流速、NOx含量和氨泄漏浓度;
所述获取实际的烟气数据,包括:
采用测量设备对SCR系统入口测量截面的流场特性进行测量,获得入口测量截面的速度场、温度场和NOx浓度场,为CFD数值模拟提供入口参数;
获取SCR系统出口与测量截面的速度场、温度场和NH3/NOx浓度场,用于CFD数值模拟模型的校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SCR系统进行CFD数值建模,包括:
湍流模型选用标准k-ε模型;
采用组分输运模型来模拟烟气中NO、NH3、H2O、CO2、O2和N2 6种气体组分的混合和输运;
选用标准SCR反应和氨氧化副反应来还原实际脱硝反应过程,进行氨氮双物种的模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义喷氨流动影响系数,包括:
根据Fluent流场模拟定量分析入口喷氨量对首层催化剂入口氨浓度的影响,分析不同分区喷氨格栅喷氨的氨气迹线流动规律;
确定喷氨格栅不同分区/喷嘴与催化剂上游截面不同区域间的对应关系,喷氨流动影响系数的定义如下:
Figure FDA0004095118290000011
式中:ai为不同喷氨分区/喷嘴的影响系数,mi为单个分区/喷嘴喷氨影响催化剂上游某个区域的氨浓度,m为单个分区/喷嘴喷氨总浓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脱硝效率与氨氮比之间的分段线性拟合公式,包括:
通过统计不同氨氮比下催化剂入口截面多个分区的NOx浓度、NH3浓度、氨氮摩尔比以及出口NOx浓度分布数据,并计算得到对应分区的脱硝效率,通过数据拟合的方式得到由一拐点分隔的两段线性变化规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矩阵方程式的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4095118290000021
式中,ai,j表示为喷氨格栅第i分区喷氨对催化剂上游区域中的某j区域的影响系数;Yi都表示催化剂上游区域中第i个区域氨浓度需求量;Xi表示待求的喷氨格栅处对应分区/喷嘴的喷氨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求解得到以SCR系统的出口NOx浓度压线排放为目标的喷氨格栅对应的优化喷氨量,包括:
以SCR系统出口NOx浓度压线排放为优化目标,利用获得的脱硝效率与氨氮比之间的分段线性拟合公式,确定首层催化剂入口NH3浓度分布,结合获得的基于不同分区/喷嘴喷氨流动影响系数的优化矩阵方程式,建立喷氨格栅不同分区的喷氨量与出口NOx浓度分布特性的定量计算关联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求解得到以SCR系统的出口NOx浓度压线排放为目标的喷氨格栅对应的优化喷氨量,包括:
通过分析喷氨格栅不同分区的喷氨量对出口分区NOx浓度分布的对应影响关系,利用Matlab程序运用梯度下降法求解所述优化矩阵方程式,得到出口NOx浓度压线排放、氨逃逸量不超标的喷氨格栅不同分区/喷嘴对应的优化喷氨量,实现氨氮双控的喷氨优化目标。
9.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在由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
CN202310163473.2A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1897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63473.2A CN116189791A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63473.2A CN116189791A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89791A true CN116189791A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45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63473.2A Pending CN116189791A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8979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50762A (zh) * 2023-09-04 2023-10-10 济南作为科技有限公司 脱硝喷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7012298A (zh) * 2023-08-08 2023-11-07 广州卓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喷氨混合方法、系统、计算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12298A (zh) * 2023-08-08 2023-11-07 广州卓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喷氨混合方法、系统、计算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7012298B (zh) * 2023-08-08 2024-03-08 广州卓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喷氨混合方法、系统、计算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6850762A (zh) * 2023-09-04 2023-10-10 济南作为科技有限公司 脱硝喷氨控制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189791A (zh) 一种scr系统氨氮双控喷氨优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689917A (zh) 一种基于SCR出口NOx浓度的可视化喷氨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1281698A (zh) 烟气脱硝装置流场分布结构的模拟平台及其试验方法
CN110585921B (zh) 一种双喷氨格栅选择催化还原脱硝装置及其喷氨优化方法
CN103076151B (zh) 一种scr法烟气脱硝流场冷态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6248864A (zh) 一种基于海量运行数据的scr脱硝催化剂寿命预测方法
CN106837488A (zh) Scr前馈控制计算方法
CN104793651A (zh) 水泥生产中sncr烟气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
CN103488824A (zh) Scr脱硝系统现场运行优化方法
CN105739302A (zh) 一种基于敏感因素分析的scr脱硝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9636048B (zh) 一种scr脱硝系统非均匀喷氨凸二次规划优化设计方法
WO2024021943A1 (zh) 基于scr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喷氨优化方法、装置及介质
Shang et al. Large eddy simulation of transient turbulent flow and mixing process in an SCR denitration system
CN105572291A (zh) 一种锅炉脱硝系统催化剂活性检测方法
CN105631214A (zh) 一种烟气scr脱硝流场数值模拟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11489605B (zh) 基于Simulink与WinCC的喷氨优化控制仿真系统
CN111523246B (zh) 一种复合烟气流场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
CN105498530B (zh) 在scr系统模拟中引入示踪气体指导喷氨调整的方法
CN106295166A (zh) 一种scr脱硝装置氨逃逸量测算方法及其应用
CN109766666A (zh) 基于低氮燃烧与SNCR-SCR协同控制的锅炉烟气排放NOx浓度预测方法
CN110960983A (zh) 网格法优化分区控制方法及分区得到的脱硝喷氨子系统
AT516182B1 (de) Verfahren zum ermitteln der konzentration zumindest eines reaktionsproduktes am ausgang eines katalysators
CN109766577B (zh) 基于pls局部拟合的scr反应器信息快速获取方法
Arsie et al. Development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a Control Oriented Model of SCR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
CN216955914U (zh) 一种用于脱硝系统的燃机出口烟道NOx浓度快速测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