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87079B - 一种基于人体模型搭建的自动服装设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人体模型搭建的自动服装设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87079B
CN116187079B CN202310211941.9A CN202310211941A CN116187079B CN 116187079 B CN116187079 B CN 116187079B CN 202310211941 A CN202310211941 A CN 202310211941A CN 116187079 B CN116187079 B CN 1161870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an body
model
contour
garment
expa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119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87079A (zh
Inventor
王媛
王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chuang Design Shenzhe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chuang Design Shenzhe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chuang Design Shenzhe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chuang Design Shenzhe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1194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870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87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87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87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87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10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 [CSG] using solid primitives, e.g. cylinders, cub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10Segmentation; Edge detection
    • G06T7/11Region-based segment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30Determination of transform parameters for the alignment of images, i.e. image registration
    • G06T7/33Determination of transform parameters for the alignment of images, i.e. image registration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 G06T7/344Determination of transform parameters for the alignment of images, i.e. image registration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involving mod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96Human being; Pers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 Toy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体模型搭建的自动服装设计系统,涉及服装设计技术领域,所述设计系统包括人体模型搭建模块、匹配设计模块以及自动添加模块;所述人体模型搭建模块包括人体扫描单元以及模型搭建单元;所述人体扫描单元用于对用户的人体轮廓进行扫描,所述模型搭建单元基于人体轮廓的扫描信息建立人体轮廓模型;所述模型搭建单元配置有模型搭建策略,所述模型搭建策略包括:将人体轮廓的扫描信息竖直放置;本发明能够根据用户的人体轮廓建立基础的服装模型,用户可以基于基础的服装模型进行局部调整,提高了服装设计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用户的设计参与难度,以解决现有的技术中服装设计过程复杂,用户不能很好地参与服装设计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人体模型搭建的自动服装设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装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人体模型搭建的自动服装设计系统。
背景技术
服装设计通常由服装设计师进行设计完成,服装设计师直接设计的是产品。随着科学与文明的进步,人类的艺术设计也在不断发展。信息时代,人类的文化传播方式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严格的行业之间的界限正在淡化,很多具备服装设计灵感的人都可以参与到服装设计的工作中来。
现有的技术中,普通用户在参与服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先与专业的设计人员进行沟通,由专业的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操刀,具体的设计过程可以通过绘图软件完成,但是在沟通过程中,用户的设计思路的传达与设计人员的理解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使得最终设计的结果需要反复的更改;因此现有的技术中缺少一种能够快速地自动化服装设计系统,用户在进行服装设计过程中需要从零进行设计搭建,设计难度和设计工作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能够根据用户的人体轮廓建立基础的服装模型,用户可以基于基础的服装模型进行局部调整,提高了服装设计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用户的设计参与难度,以解决现有的技术中服装设计过程复杂,用户不能很好地参与服装设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人体模型搭建的自动服装设计系统,所述设计系统包括人体模型搭建模块、匹配设计模块以及自动添加模块;所述人体模型搭建模块包括人体扫描单元以及模型搭建单元;所述人体扫描单元用于对用户的人体轮廓进行扫描,所述模型搭建单元基于人体轮廓的扫描信息建立人体轮廓模型;
所述模型搭建单元配置有模型搭建策略,所述模型搭建策略包括:将人体轮廓的扫描信息竖直放置;获取人体轮廓的高度值,根据高度值设置模型分级间隔;根据模型分级间隔对人体轮廓进行水平切割,将人体轮廓划分为若干水平切割单元;获取若干水平切割单元的轮廓规格,根据若干水平切割单元的轮廓规格进行模拟拼接,得到人体轮廓模型;
所述匹配设计模块用于根据人体轮廓模型设置服装尺寸比例,根据服装尺寸比例生成服装模型;
所述自动添加模块用于用户根据服装模型进行个性化特征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模型搭建策略还包括:建立人体轮廓的三维直角坐标系,将通过若干水平切割单元切割后的人体轮廓放入三维直角坐标系中;
每个水平切割单元中包括若干人体部位子单元,对每个人体部位子单元设置轮廓点划分方法;
根据轮廓点划分方法在每个人体部位子单元的轮廓上选取若干轮廓点;
将每个人体部位子单元上的轮廓点依次进行连线;
将每个轮廓点分别在上下两侧的人体部位子单元上选取一个距离最近的轮廓点进行连线;
将连线后的轮廓点组成人体轮廓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轮廓点划分方法包括:将人体部位子单元水平放置,用水平面从人体部位子单元的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进行切割,得到人体部位子单元的切割面;
获取切割面的轮廓线,将切割面的轮廓线展开,得到轮廓线的长度;
将轮廓线的长度除以第一轮廓点间隔参考距离得到参考数值,选取参考数值的整数位作为点位数量;
沿切割面的轮廓线设置点位数量个轮廓点,且相邻两个轮廓点之间的距离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匹配设计模块配置有基础匹配设计策略,所述基础匹配设计策略包括:过人体部位子单元的轮廓点竖向设置纵向参考线,纵向参考线的长度等于模型分级间隔的长度;
当纵向参考线穿过人体部位子单元的内部时,将纵向参考线保持竖直状态向人体部位子单元的外围移动,使纵向参考线上只有一点与人体部位子单元相交,得到第一校正纵向参考线;
将第一校正纵向参考线的中点依次进行连接,得到第一服装轮廓;
将上下两个相邻的第一服装轮廓之间用若干条线段进行连接填充,得到基础匹配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匹配设计模块还配置有尺寸校正策略,所述尺寸校正策略包括:设置第一服装尺寸比例;
获取第一校正纵向参考线与对应的轮廓点之间的距离,设定为基础匹配距离;
将基础匹配距离与第一服装尺寸比例通过尺寸校正公式求得尺寸校正距离;所述尺寸校正公式配置为:Scj=Sjc×(1+B1c);其中,Scj为尺寸校正距离,Sjc为基础匹配距离,B1c为第一服装尺寸比例;
将第一校正纵向参考线与对应的轮廓点之间保持尺寸校正距离,得到第二校正纵向参考线;
将第二校正纵向参考线的中点依次进行连接,得到第二服装轮廓;
将上下两个相邻的第二服装轮廓之间用若干条线段进行连接填充,得到校正匹配模型,将校正匹配模型设置为服装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添加模块包括局部扩大单元,所述局部扩大单元配置有局部扩大策略,所述局部扩大策略包括:选取局部扩大区域,局部扩大区域包括若干上下相互连接的第二服装轮廓;
设置局部扩大比例;
将尺寸校正距离与局部扩大比例通过局部扩大公式求得局部扩大距离;所述局部扩大公式配置为:Sjk=Scj×(1+Bjk);其中,Sjk为局部扩大距离,Bjk为局部扩大比例;
将第二校正纵向参考线与对应的轮廓点之间保持局部扩大距离,得到扩大校正纵向参考线;
将扩大校正纵向参考线的中点依次进行连接,得到局部服装扩大轮廓;
将上下两个相邻的局部服装扩大轮廓之间用若干条线段进行连接填充,得到局部扩大模型,将局部扩大模型添加到服装模型中;
将局部扩大模型的顶部的局部服装扩大轮廓与上方的第二服装轮廓之间用若干条线段进行连接填充;将局部扩大模型的底部的局部服装扩大轮廓与下方的第二服装轮廓之间用若干条线段进行连接填充。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添加模块还包括局部加厚单元,所述局部加厚单元配置有局部加厚策略,所述局部加厚策略包括:选取局部加厚区域,局部加厚区域包括若干上下相互连接的第二服装轮廓;
设置局部加厚厚度;
将第二服装轮廓的第二校正纵向参考线向对应的轮廓点移动与加厚厚度相同的距离,得到加厚纵向参考线;
将若干加厚纵向参考线的中点进行连接得到加厚轮廓;
将上下两个相邻的加厚轮廓之间用若干条线段进行连接填充,得到局部加厚模型;
局部加厚区域中的局部加厚模型与服装模型之间的区域为加厚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添加模块还包括删减单元,所述删减单元配置有删减策略,所述删减策略包括:选取局部删减区域,局部删减区域包括若干上下相互连接的第二服装轮廓;
将局部删减区域的若干上下相互连接的第二服装轮廓进行去除,将去除后的上下两个相邻的第二服装轮廓保持与模型分级间隔相同的距离;
将去除后的上下两个相邻的第二服装轮廓之间用若干条线段进行连接填充。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添加模块还包括增加单元,所述增加单元配置有增加策略,所述增加策略包括:设置增加数量,选取增加区域,增加区域处于上下两个第二服装轮廓之间;
在增加区域内上下平行设置增加数量的第二服装轮廓,且增加的两个相邻的第二服装轮廓之间保持与模型分级间隔相同的距离;
将增加的两个相邻的第二服装轮廓之间用若干条线段进行连接填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人体模型搭建模块对用户的人体轮廓进行扫描,基于人体轮廓的扫描信息建立人体轮廓模型;该设计能够为服装设计搭建基础模型,提高了基础的服装设计的效率,降低了服装设计参与的难度;
本发明通过匹配设计模块能够根据人体轮廓模型设置服装尺寸比例,根据服装尺寸比例生成服装模型;该设计能够建立基础的服装模型,并且在基础的服装模型基础上进行尺寸比例的调整,从而形成最终的服装模型;
本发明通过自动添加模块能够使用户根据服装模型进行个性化特征调整,该设计能够在最终的服装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服装设计的调整,保障基础服装设计基调准确性的同时,提高了用户对于服装设计的参与度。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设计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水平切割单元的划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人体部位子单元与水平面的切割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体模型搭建的自动服装设计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人体轮廓建立基础的服装模型,用户可以基于基础的服装模型进行局部调整,提高了服装设计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用户的设计参与难度,以解决现有的技术中服装设计过程复杂,用户不能很好地参与服装设计的问题。
具体地,设计系统包括人体模型搭建模块、匹配设计模块以及自动添加模块;人体模型搭建模块包括人体扫描单元以及模型搭建单元。
请参阅图2所示,人体扫描单元用于对用户的人体轮廓进行扫描,模型搭建单元基于人体轮廓的扫描信息建立人体轮廓模型;模型搭建单元配置有模型搭建策略,模型搭建策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1,将人体轮廓的扫描信息竖直放置;
步骤S112,获取人体轮廓的高度值,根据高度值设置模型分级间隔;
步骤S113,根据模型分级间隔对人体轮廓进行水平切割,将人体轮廓划分为若干水平切割单元;
步骤S114,获取若干水平切割单元的轮廓规格,根据若干水平切割单元的轮廓规格进行模拟拼接,得到人体轮廓模型。
具体实施时,模型分级间隔越大,得到的人体轮廓模型的分隔细致程度越低;模型分级间隔越小,得到的人体轮廓模型的分隔细致程度越高,如果想要划分得较为细致,则将模型分级间隔设置的较小一些,具体设置时,模型分级间隔参照人体轮廓的高度值进行设置,当人体轮廓的高度值较大时,可以将模型分级间隔设置的较大,当人体轮廓的高度值较小时,可以将模型分级间隔设置的较小,例如,模型分级间隔的区间为1-5cm,人体轮廓的高度值为1.2m时,模型分级间隔设置为2cm,则对应的若干水平切割单元的数量为60,人体轮廓的高度值为2.2m时,模型分级间隔设置为4cm,则对应的若干水平切割单元的数量为55;上述设置方式能够尽可能地保证人体轮廓模型的建立有效,也能保证数据的处理量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模型搭建策略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21,建立人体轮廓的三维直角坐标系,将通过若干水平切割单元切割后的人体轮廓放入三维直角坐标系中;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的作用在于,方便确定每个轮廓点的坐标,从而便于求取每个轮廓点之间的距离;
步骤S122,每个水平切割单元中包括若干人体部位子单元,对每个人体部位子单元设置轮廓点划分方法;具体在切割过程中,例如在人体的腿部位置,水平切割时,双腿分别形成一个人体部位子单元;
步骤S123,根据轮廓点划分方法在每个人体部位子单元的轮廓上选取若干轮廓点;
步骤S124,将每个人体部位子单元上的轮廓点依次进行连线;设置轮廓点的好处在于在后续调整时,只需要基于轮廓点进行位置调整即可,能够有一个统一化的设计调整方法,便于用户操作的同时,保障调整过程的数据处理量不会太大,便于保持系统的运行效率的稳定;
步骤S125,将每个轮廓点分别在上下两侧的人体部位子单元上选取一个距离最近的轮廓点进行连线;
步骤S126,将连线后的轮廓点组成人体轮廓模型。
请参阅图3所示,轮廓点划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221,将人体部位子单元水平放置,用水平面从人体部位子单元的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进行切割,得到人体部位子单元的切割面;
步骤S1222,获取切割面的轮廓线,将切割面的轮廓线展开,得到轮廓线的长度;
步骤S1223,将轮廓线的长度除以第一轮廓点间隔参考距离得到参考数值,选取参考数值的整数位作为点位数量;具体实施时,第一轮廓点间隔参考距离的取值范围设置为1-10cm,具体优选设置为3cm;
步骤S1224,沿切割面的轮廓线设置点位数量个轮廓点,且相邻两个轮廓点之间的距离相同。
匹配设计模块用于根据人体轮廓模型设置服装尺寸比例,根据服装尺寸比例生成服装模型;匹配设计模块配置有基础匹配设计策略,基础匹配设计策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1,过人体部位子单元的轮廓点竖向设置纵向参考线,纵向参考线的长度等于模型分级间隔的长度;
步骤S212,当纵向参考线穿过人体部位子单元的内部时,将纵向参考线保持竖直状态向人体部位子单元的外围移动,使纵向参考线上只有一点与人体部位子单元相交,得到第一校正纵向参考线;
步骤S213,将第一校正纵向参考线的中点依次进行连接,得到第一服装轮廓;
步骤S214,将上下两个相邻的第一服装轮廓之间用若干条线段进行连接填充,得到基础匹配模型,基础匹配模型基本上紧贴着人体轮廓模型,能够搭建一个基础的服装模型,在后续调整时以基础匹配模型为基础,不会使设计偏离人体轮廓,造成不合体的情况出现。
匹配设计模块还配置有尺寸校正策略,尺寸校正策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21,设置第一服装尺寸比例;第一服装比例尺寸设置区间为0.1-0.3之间,第一服装比例尺寸的设计保障了服装略微大于人体模型,第一服装比例尺寸优选设置为0.15;
步骤S222,获取第一校正纵向参考线与对应的轮廓点之间的距离,设定为基础匹配距离;
步骤S223,将基础匹配距离与第一服装尺寸比例通过尺寸校正公式求得尺寸校正距离;尺寸校正公式配置为:Scj=Sjc×(1+B1c);其中,Scj为尺寸校正距离,Sjc为基础匹配距离,B1c为第一服装尺寸比例;
步骤S224,将第一校正纵向参考线与对应的轮廓点之间保持尺寸校正距离,得到第二校正纵向参考线;
步骤S225,将第二校正纵向参考线的中点依次进行连接,得到第二服装轮廓;
步骤S226,将上下两个相邻的第二服装轮廓之间用若干条线段进行连接填充,得到校正匹配模型,将校正匹配模型设置为服装模型,校正后的服装模型会略微大于人体轮廓模型,使设计出的服装更加的合身且舒适。
自动添加模块用于用户根据服装模型进行个性化特征调整;自动添加模块包括局部扩大单元,局部扩大单元的作用在于使服装模型的局部增大,例如,在人体的腰部区域,有些用户喜欢腰部大一些,穿着会更加舒适,则可以进行局部扩大处理;局部扩大单元配置有局部扩大策略,局部扩大策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1,选取局部扩大区域,局部扩大区域包括若干上下相互连接的第二服装轮廓;局部扩大区域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选择,例如,用户选择对上下三个相互连接的第二服装轮廓的区域进行扩大,则对应的上下三个相互连接的第二服装轮廓区域的连接区域为局部扩大区域;
步骤S312,设置局部扩大比例;局部扩大比例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选择,例如,用户选择局部扩大比例为0.1;
步骤S313,将尺寸校正距离与局部扩大比例通过局部扩大公式求得局部扩大距离;局部扩大公式配置为:Sjk=Scj×(1+Bjk);其中,Sjk为局部扩大距离,Bjk为局部扩大比例;
步骤S314,将第二校正纵向参考线与对应的轮廓点之间保持局部扩大距离,得到扩大校正纵向参考线;
步骤S315,将扩大校正纵向参考线的中点依次进行连接,得到局部服装扩大轮廓;
步骤S316,将上下两个相邻的局部服装扩大轮廓之间用若干条线段进行连接填充,得到局部扩大模型,将局部扩大模型添加到服装模型中;
步骤S317,将局部扩大模型的顶部的局部服装扩大轮廓与上方的第二服装轮廓之间用若干条线段进行连接填充;将局部扩大模型的底部的局部服装扩大轮廓与下方的第二服装轮廓之间用若干条线段进行连接填充。
自动添加模块还包括局部加厚单元,加厚单元的加厚原理为在服装模型的内部设置一个小的局部模型,使小的局部模型和服装模型之间的区域为加厚的区域;局部加厚单元配置有局部加厚策略,局部加厚策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21,选取局部加厚区域,局部加厚区域包括若干上下相互连接的第二服装轮廓;局部加厚区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选择;
步骤S322,设置局部加厚厚度;加厚厚度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选择;
步骤S323,将第二服装轮廓的第二校正纵向参考线向对应的轮廓点移动与加厚厚度相同的距离,得到加厚纵向参考线;
步骤S324,将若干加厚纵向参考线的中点进行连接得到加厚轮廓;
步骤S325,将上下两个相邻的加厚轮廓之间用若干条线段进行连接填充,得到局部加厚模型;
步骤S326,局部加厚区域中的局部加厚模型与服装模型之间的区域为加厚区域。
自动添加模块还包括删减单元,删减单元配置有删减策略,删减策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31,选取局部删减区域,局部删减区域包括若干上下相互连接的第二服装轮廓;局部删减区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选择;
步骤S332,将局部删减区域的若干上下相互连接的第二服装轮廓进行去除,将去除后的上下两个相邻的第二服装轮廓保持与模型分级间隔相同的距离;
步骤S333,将去除后的上下两个相邻的第二服装轮廓之间用若干条线段进行连接填充。
自动添加模块还包括增加单元,增加单元配置有增加策略,增加策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41,设置增加数量,选取增加区域,增加区域处于上下两个第二服装轮廓之间;增加数量和增加区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步骤S342,在增加区域内上下平行设置增加数量的第二服装轮廓,且增加的两个相邻的第二服装轮廓之间保持与模型分级间隔相同的距离;
步骤S343,将增加的两个相邻的第二服装轮廓之间用若干条线段进行连接填充。
工作原理:本发明首先通过人体模型搭建模块对用户的人体轮廓进行扫描,基于人体轮廓的扫描信息建立人体轮廓模型;通过得到的人体轮廓模型能够为服装设计搭建基础模型;然后通过匹配设计模块能够根据人体轮廓模型设置服装尺寸比例,根据服装尺寸比例生成服装模型,能够建立基础的服装模型,并且在基础的服装模型基础上进行尺寸比例的调整,从而形成最终的服装模型;最后通过自动添加模块能够使用户根据服装模型进行个性化特征调整,能够在最终的服装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服装设计的调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其中,存储介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他的形式。

Claims (6)

1.一种基于人体模型搭建的自动服装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系统包括人体模型搭建模块、匹配设计模块以及自动添加模块;所述人体模型搭建模块包括人体扫描单元以及模型搭建单元;所述人体扫描单元用于对用户的人体轮廓进行扫描,所述模型搭建单元基于人体轮廓的扫描信息建立人体轮廓模型;
所述模型搭建单元配置有模型搭建策略,所述模型搭建策略包括:将人体轮廓的扫描信息竖直放置;获取人体轮廓的高度值,根据高度值设置模型分级间隔;根据模型分级间隔对人体轮廓进行水平切割,将人体轮廓划分为若干水平切割单元;获取若干水平切割单元的轮廓规格,根据若干水平切割单元的轮廓规格进行模拟拼接,得到人体轮廓模型;
所述匹配设计模块用于根据人体轮廓模型设置服装尺寸比例,根据服装尺寸比例生成服装模型;
所述自动添加模块用于用户根据服装模型进行个性化特征调整;
所述模型搭建策略还包括:建立人体轮廓的三维直角坐标系,将通过若干水平切割单元切割后的人体轮廓放入三维直角坐标系中;
每个水平切割单元中包括若干人体部位子单元,对每个人体部位子单元设置轮廓点划分方法;
根据轮廓点划分方法在每个人体部位子单元的轮廓上选取若干轮廓点;
将每个人体部位子单元上的轮廓点依次进行连线;
将每个轮廓点分别在上下两侧的人体部位子单元上选取一个距离最近的轮廓点进行连线;
将连线后的轮廓点组成人体轮廓模型;
所述轮廓点划分方法包括:将人体部位子单元水平放置,用水平面从人体部位子单元的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进行切割,得到人体部位子单元的切割面;
获取切割面的轮廓线,将切割面的轮廓线展开,得到轮廓线的长度;
将轮廓线的长度除以第一轮廓点间隔参考距离得到参考数值,选取参考数值的整数位作为点位数量;
沿切割面的轮廓线设置点位数量个轮廓点,且相邻两个轮廓点之间的距离相同;
所述匹配设计模块配置有基础匹配设计策略,所述基础匹配设计策略包括:过人体部位子单元的轮廓点竖向设置纵向参考线,纵向参考线的长度等于模型分级间隔的长度;
当纵向参考线穿过人体部位子单元的内部时,将纵向参考线保持竖直状态向人体部位子单元的外围移动,使纵向参考线上只有一点与人体部位子单元相交,得到第一校正纵向参考线;
将第一校正纵向参考线的中点依次进行连接,得到第一服装轮廓;
将上下两个相邻的第一服装轮廓之间用若干条线段进行连接填充,得到基础匹配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模型搭建的自动服装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设计模块还配置有尺寸校正策略,所述尺寸校正策略包括:设置第一服装尺寸比例;
获取第一校正纵向参考线与对应的轮廓点之间的距离,设定为基础匹配距离;
将基础匹配距离与第一服装尺寸比例通过尺寸校正公式求得尺寸校正距离;所述尺寸校正公式配置为:Scj=Sjc×(1+B1c);其中,Scj为尺寸校正距离,Sjc为基础匹配距离,B1c为第一服装尺寸比例;
将第一校正纵向参考线与对应的轮廓点之间保持尺寸校正距离,得到第二校正纵向参考线;
将第二校正纵向参考线的中点依次进行连接,得到第二服装轮廓;
将上下两个相邻的第二服装轮廓之间用若干条线段进行连接填充,得到校正匹配模型,将校正匹配模型设置为服装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模型搭建的自动服装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添加模块包括局部扩大单元,所述局部扩大单元配置有局部扩大策略,所述局部扩大策略包括:选取局部扩大区域,局部扩大区域包括若干上下相互连接的第二服装轮廓;
设置局部扩大比例;
将尺寸校正距离与局部扩大比例通过局部扩大公式求得局部扩大距离;所述局部扩大公式配置为:Sjk=Scj×(1+Bjk);其中,Sjk为局部扩大距离,Bjk为局部扩大比例;
将第二校正纵向参考线与对应的轮廓点之间保持局部扩大距离,得到扩大校正纵向参考线;
将扩大校正纵向参考线的中点依次进行连接,得到局部服装扩大轮廓;
将上下两个相邻的局部服装扩大轮廓之间用若干条线段进行连接填充,得到局部扩大模型,将局部扩大模型添加到服装模型中;
将局部扩大模型的顶部的局部服装扩大轮廓与上方的第二服装轮廓之间用若干条线段进行连接填充;将局部扩大模型的底部的局部服装扩大轮廓与下方的第二服装轮廓之间用若干条线段进行连接填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模型搭建的自动服装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添加模块还包括局部加厚单元,所述局部加厚单元配置有局部加厚策略,所述局部加厚策略包括:选取局部加厚区域,局部加厚区域包括若干上下相互连接的第二服装轮廓;
设置局部加厚厚度;
将第二服装轮廓的第二校正纵向参考线向对应的轮廓点移动与加厚厚度相同的距离,得到加厚纵向参考线;
将若干加厚纵向参考线的中点进行连接得到加厚轮廓;
将上下两个相邻的加厚轮廓之间用若干条线段进行连接填充,得到局部加厚模型;
局部加厚区域中的局部加厚模型与服装模型之间的区域为加厚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模型搭建的自动服装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添加模块还包括删减单元,所述删减单元配置有删减策略,所述删减策略包括:选取局部删减区域,局部删减区域包括若干上下相互连接的第二服装轮廓;
将局部删减区域的若干上下相互连接的第二服装轮廓进行去除,将去除后的上下两个相邻的第二服装轮廓保持与模型分级间隔相同的距离;
将去除后的上下两个相邻的第二服装轮廓之间用若干条线段进行连接填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模型搭建的自动服装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添加模块还包括增加单元,所述增加单元配置有增加策略,所述增加策略包括:设置增加数量,选取增加区域,增加区域处于上下两个第二服装轮廓之间;
在增加区域内上下平行设置增加数量的第二服装轮廓,且增加的两个相邻的第二服装轮廓之间保持与模型分级间隔相同的距离;
将增加的两个相邻的第二服装轮廓之间用若干条线段进行连接填充。
CN202310211941.9A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基于人体模型搭建的自动服装设计系统 Active CN1161870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11941.9A CN116187079B (zh)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基于人体模型搭建的自动服装设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11941.9A CN116187079B (zh)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基于人体模型搭建的自动服装设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87079A CN116187079A (zh) 2023-05-30
CN116187079B true CN116187079B (zh) 2023-09-12

Family

ID=86442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11941.9A Active CN116187079B (zh)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基于人体模型搭建的自动服装设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8707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7713A (zh) * 2016-08-31 2017-02-22 北京维盛视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点云人体模型的自动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8053283A (zh) * 2017-12-15 2018-05-18 北京中睿华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3d建模的服装定制方法
CN110163728A (zh) * 2019-05-30 2019-08-23 肖伯祥 一种个性化服装定制制版方法
CN110264310A (zh) * 2019-05-30 2019-09-20 肖伯祥 一种基于人体大数据的服装制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7713A (zh) * 2016-08-31 2017-02-22 北京维盛视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点云人体模型的自动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8053283A (zh) * 2017-12-15 2018-05-18 北京中睿华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3d建模的服装定制方法
CN110163728A (zh) * 2019-05-30 2019-08-23 肖伯祥 一种个性化服装定制制版方法
CN110264310A (zh) * 2019-05-30 2019-09-20 肖伯祥 一种基于人体大数据的服装制版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数字化三维人体模型的旗袍定制设计";冀艳波 等;《纺织学报》;第42卷(第1期);第133-137、14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87079A (zh) 202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o et al. An interactive body model for individual pattern making
US5969721A (e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customizing a computer animation wireframe
CN101017575B (zh) 基于人体部件模板和体形轮廓的三维虚拟人体自动生成方法
JP2000215319A5 (zh)
CN101334805A (zh) 个性化裤装智能设计及样板自动生成方法
CN114119905A (zh) 一种虚拟试衣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447713A (zh) 基于点云人体模型的自动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6875443A (zh) 基于灰度约束的三维数字散斑的整像素搜索方法及装置
CN110309624A (zh) 一种叠合楼板制作方法
CN116187079B (zh) 一种基于人体模型搭建的自动服装设计系统
CN110782528A (zh) 自由形变的人脸整形模拟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7997855A (zh) 3d多孔支架模型建立方法、装置及制备系统
CN106886917A (zh) 一种生成广告的方法及装置
CN107451339B (zh) 基于三维建模的个性化无松量束裤参数化结构设计方法
CN112800328A (zh) 位置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77833B (zh) 一种三维原型服装的数字化设计方法
CN106815832A (zh) 一种表面贴装技术的钢网图像自动配准方法和系统
CN115690323B (zh) 服装智能推板方法和装置
CN109285449A (zh) 人工智能城市规划平台
CN110533767A (zh) 基于三维服装设计的凸肚体男衬衫样板参数化优化方法
CN110197530A (zh) 透光浮雕灯罩实体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08062782A (zh) 一种鞋楦平面轮廓线自动生成装置及方法
CN113111403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服装图案排布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4167827A (zh) 室内设计材料的生产加工方法、装置
CN113076571A (zh) 一种三维衣物实时仿真编辑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