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71840B - 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71840B
CN116171840B CN202310203789.XA CN202310203789A CN116171840B CN 116171840 B CN116171840 B CN 116171840B CN 202310203789 A CN202310203789 A CN 202310203789A CN 116171840 B CN116171840 B CN 1161718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green
humidified
bougainvillea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037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71840A (zh
Inventor
郭沛楷
陆毅妍
阮琳
张丽华
温志
吴佳庆
陈秋香
傅小霞
乐龙胜
李坚
伍成厚
陈树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Institut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Institut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Institut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Institut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ublication of CN116171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18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718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18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5/00Watering gardens, fiel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 A01G25/16Control of wate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24Devices or systems for heating, ventilating, regulating temperature, illuminating, or watering, in greenhouses, forcing-frames, or the like
    • A01G9/247Watering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生长状态监测和调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在簕杜鹃的种植区域中的不同位置设置监测点;在各个监测点采集簕杜鹃的叶绿素含量数据和光照度数据;依次计算每个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根据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标记出所有的待加湿点;对待加湿点的簕杜鹃进行加湿。以各个监测点中差异最小的光照度的差值超过光过载限量的作为待加湿点,凸显出光照时间过长很容易使簕杜鹃叶子脱水发黄的监测点,既不使光照过量也能够使簕杜鹃得到充足的光照,从而促使喜光的簕杜鹃尽快进入花期,并且能够充分的延长花期,保证了簕杜鹃保证光照度和叶绿素生长的均衡性。

Description

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生长状态监测和调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簕杜鹃也叫三角梅,属于光叶子花种,顾名思义,喜光照充足,喜湿、怕积水,耐高温、干旱,忌寒冻,喜肥,抗贫瘠能力强,在稍偏酸性或稍偏碱性土壤上均可正常生长,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有利于生长发育和多开花、开好花。三角梅适宜生长温度18-30℃,气温稳定在15℃以上才会开花,已开放的花可耐7-10℃低温,气温低于3℃时会受到低温冷害。三角梅要求每天光照时间不少于9小时,光照充足时植株生长良好,花多、花艳、花期长,反之易落叶衰枯;每天将植株光照时间控制在8-9小时,45天后会现蕾开花。三角梅长时间得不到光照或光照很弱时,会延迟开花或不开花。因此,这种植物对于光照的需求非常的高。在三角梅的生长期,将它摆放在光照不足或者光照时间少于5小时的地方,三角梅的长势也很快,但是,这并不是正常现象,而是徒长,枝条越长越细,芽点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大,即便开花也是稀疏几朵花。但是尽管三角梅是喜欢阳光的,不过如果光照时间过长很容易使叶子脱水发黄,枝条发育异常,也会影响三角梅的开花及花量,并增加浇水量,使叶片逐渐恢复色泽,然后搬移到散光处养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0,在簕杜鹃的种植区域中的不同位置设置监测点;
S200,在各个监测点采集簕杜鹃的叶绿素含量数据和光照度数据;
S300,依次计算每个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
S400,根据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标记出所有的待加湿点;
S500,在今天的锁绿时间的相同时间段内对待加湿点的簕杜鹃进行加湿。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循环执行步骤S200~S500直到种植区域中的簕杜鹃进入始花期。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循环执行步骤S200~S500直到种植区域中的簕杜鹃花期结束。
优选地,所述簕杜鹃为两年生,长势一致的紫花簕杜鹃成年苗。
本发明通过选用特定重量份的培养基质,能够有效的提高簕杜鹃的根系发达程度,提高其梢长,从而便于后续提高花蕾数量,使其开花时,展现出枝系发达,花蕾多,使其开花展示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在S100中,在簕杜鹃的种植区域中的不同位置设置监测点的方法为:将所述簕杜鹃的种植区域平均划分为多个均匀的区域(一般为2×2米),在每个区域内设置监测点。
进一步地,在S100中,监测点的位置包括:光照度传感器、叶绿素仪或叶绿素传感器、植物补光灯、加湿器或者大棚种植喷雾加湿系统;
叶绿素传感器通过以红光和红外光的发光二极管向植物发射光束,并接收植物反射的光束从而利用两个波长下的光密度差别测量产生叶绿素相对含量。
进一步地,在S200中,在各个监测点采集簕杜鹃的叶绿素含量数据和光照度数据的方法为:通过监测点的光照度传感器、叶绿素仪或叶绿素传感器采集簕杜鹃的叶绿素含量数据和光照度数据。
进一步地,在S300中,依次计算每个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的方法为:
以每个监测点采集簕杜鹃的叶绿素含量数据和光照度数据的时间间隔为Tu;获取前一日(即昨天或者最近24小时)监测点的簕杜鹃的光照度数据构成的序列List2;记List2中光照度的最大值为List2Max、List2中光照度的平均值为List2Mean,以List2Max对应的采集时间为Time2;以List2Mean对应的采集时间为Time3;以Time2到Time3之间的时间段为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O。
其中,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O能够表示出喜光的簕杜鹃光照在前一日光照在峰值波段时的变化时间段,但是该方法未考虑到叶绿素含量,由于簕杜鹃在维持叶绿素峰值时的光照度并不一定是最大光照度,所以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方法以精准的识别出簕杜鹃在前一日的叶绿素在峰值波段时的稳态时间段,所述方法为:
优选地,在S300中,依次计算每个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的方法为:
以每个监测点采集簕杜鹃的叶绿素含量数据和光照度数据的时间间隔为Tu;获取前一日(或者最近24小时)监测点的簕杜鹃的叶绿素含量数据构成的序列List1和光照度数据构成的序列List2;
记List2中光照度的最大值为List2Max,以List2Max对应的采集时间为Time2;则在List1中采集时间为Time2时对应的叶绿素含量为List1List2Max;(以光照峰值时的叶绿素为基准值);
在序列List1中从List1List2Max的位置开始沿着采集的时间顺序搜索List1中的叶绿素含量值,如果搜索到采集时刻为T1时刻的叶绿素含量值大于T1+Tu时刻的叶绿素含量值,并T1时刻的叶绿素含量值大于序列List1中叶绿素含量的平均值,则记T1时刻为后锁绿时刻TE;在序列List1中从List1List2Max的位置开始逆着采集的时间顺序搜索List1中的叶绿素含量值,如果搜索到采集时刻为T2时刻的叶绿素含量值大于T2-Tu时刻的叶绿素含量值,并T2时刻的叶绿素含量值大于序列List1中叶绿素含量的平均值,则记T2时刻为前锁绿时刻TS;
以TS到TE之间的时间段为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O。
其中,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O表示在簕杜鹃在前一日曾经的在光照峰值时的叶绿素为基准值时,能够表示出喜光的簕杜鹃光照在前一日光照充足的时间段内持续的维持叶绿素峰值的稳态时间,稳态时间是最近一日簕杜鹃在充足光照情况下叶绿素维持的最佳状态的时间,从而提前并延长簕杜鹃植株的花期。
由于在锁绿时间内簕杜鹃所需的需水量较其他时间段变大,为保证簕杜鹃的植株在锁绿时间内不脱水发黄,稳定的维持并延长锁绿时间以提前并延长植株的花期,所以需要通过以下方法对植株对应的监测点进行加湿需求识别:
进一步地,在S400中,根据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标记出所有的待加湿点的方法为:在监测点的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在今天的相同时间段内的该监测点的簕杜鹃通过加湿器进行加湿(即提高加湿器的加湿量)。
优选地,在S400中,根据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标记出所有的待加湿点的方法为:
在监测点的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在今天的相同时间段TL内,以i为监测点的锁绿时间T0和时间段TL中各个时刻的序号;以监测点的数量为N,以j为监测点的序号,则在j∈[1,N-1]的取值范围内遍历各个监测点,如果|LightP(j,i)-LightPjM|≥Runout(j)则将第j个监测点记为待加湿点,其中,LightP(j,i)为第j个监测点在时间段TL中第i个时刻的光照度;LightPjM是所有的监测点在时间段TL中第i个时刻的光照度中与LightP(j,i)的差值最小的光照度;
其中,Runout(j)是光过载限量,
Runout(j)=||LightPP(j)-LightPMean(j)|-(LightPMax(j)-LightPMin(j))|;
LightPP(j)为第j个监测点在监测点的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内第i个时刻的光照度;
LightPMean(j)为第j个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内光照度的平均值;
LightPMax(j)为第j个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内光照度的最大值;
LightPMin(j)为第j个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内光照度的最小值。
有益效果为:以光过载限量限定出光照的过量水平并且衡量出监测点的光照度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平衡性,取各个监测点中差异最小的光照度的差值超过光过载限量的作为待加湿点,光过载限量凸显出光照时间过长很容易使簕杜鹃叶子脱水发黄的最大最小的临界点的差值,既不使光照过量也能够使簕杜鹃得到充足的光照的前一日锁绿时间极值之间的差值,充分的体现出来了叶片即将脱水时的渐变光照强度,从而准确的捕捉了簕杜鹃的最大极限光照并且在该超过该差值时加湿不会对叶片造成不可逆损伤,从而促使喜光的簕杜鹃尽快进入花期,或者充分的延长花期。
由于簕杜鹃的生理特殊性,如果要开花,既需要充足的光照以合成叶绿素又不能光照过量造成叶片脱水发黄,所以需要通过程序以快速的定位出平衡时间点,即需要在满足充足的光照并且在光照充足到即将使叶片脱水发黄时恰到好处的加湿,才能保证最大程度上的促进簕杜鹃提早进入花期,这就是保证簕杜鹃保证光照度和叶绿素生长的均衡性,避免叶绿素在过量光照下的加湿,本发明提供了以下优选的方案作为以上方案的补充,具体为:
优选地,在S400中,根据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标记出所有的待加湿点的方法为:
在各个监测点的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在今天的相同时间段TL内搜索至少有1个时刻满足加湿约束的监测点记为待加湿点;以i为监测点的锁绿时间T0和时间段TL中各个时刻的序号;以监测点的数量为N,以j为监测点的序号,
其中,所述加湿约束为:LightPMean(j)≥LightP(j,i)>LightPMin(j));
其中,LightP(j,i)为第j个监测点在时间段TL中第i个时刻的光照度;
LightPMean(j)为第j个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内光照度的平均值;
LightPMin(j)为第j个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内光照度的最小值。
进一步地,在S500中,在今天的锁绿时间的相同时间段内对待加湿点的簕杜鹃进行加湿的方法是:
在今天的锁绿时间的相同时间段内对各个待加湿点:
当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Wet为Wet≤TWe×0.2则提高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Wet的20%;
当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Wet为Wet∈(0.2×TWe,0.5×TWe]则提高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Wet的10%;
当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Wet为Wet∈(0.5×TWe,0.8×TWe]则维持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
当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Wet为Wet∈(0.8×TWe,TWe]则降低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的10%,
当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Wet为Wet>TWe则降低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的20%;
其中,TWe为待加湿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中湿度的最大值。
优选地,在S500中,在今天的锁绿时间的相同时间段内对待加湿点的簕杜鹃进行加湿的方法是:在今天的锁绿时间的相同时间段内对各个待加湿点提高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Wet的10%。
优选地,在用以加湿的加湿器或者大棚种植喷雾加湿系统的水中加入植物生长激素,其中,植物生长激素为CCC(矮壮素),B9(矮壮素),PP333(多效唑)和GA(赤霉素8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以各个监测点中差异最小的光照度的差值超过光过载限量的作为待加湿点,凸显出光照时间过长很容易使簕杜鹃叶子脱水发黄的监测点,既不使光照过量也能够使簕杜鹃得到充足的光照,从而促使喜光的簕杜鹃尽快进入花期,并且能够充分的延长花期,保证了簕杜鹃保证光照度和叶绿素生长的均衡性,避免了叶绿素在过量光照下的失衡。
附图说明
通过对结合附图所示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将更加明显,本发明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处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如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的流程图,根据图1来阐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对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实施例1
S100,在簕杜鹃的种植区域中的不同位置设置监测点;
S200,在各个监测点采集簕杜鹃的叶绿素含量数据和光照度数据;
S300,依次计算每个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
S400,根据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标记出所有的待加湿点;
S500,在今天的锁绿时间的相同时间段内对待加湿点的簕杜鹃进行加湿。
循环执行步骤S200~S500直到种植区域中的簕杜鹃进入始花期;循环执行步骤S200~S500直到种植区域中的簕杜鹃花期结束。
进一步地,在S100中,在簕杜鹃的种植区域中的不同位置设置监测点的方法为:将所述簕杜鹃的种植区域平均划分为多个均匀的区域(划分为2×2米),在每个区域内设置监测点。
进一步地,在S100中,监测点的位置包括:光照度传感器、叶绿素传感器、植物补光灯、加湿器;
叶绿素传感器通过以红光和红外光的发光二极管向植物发射光束,并接收植物反射的光束从而利用两个波长下的光密度差别测量产生叶绿素相对含量。
进一步地,在S200中,在各个监测点采集簕杜鹃的叶绿素含量数据和光照度数据的方法为:通过监测点的光照度传感器、叶绿素仪采集簕杜鹃的叶绿素含量数据和光照度数据。
在S300中,依次计算每个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的方法为:
以每个监测点采集簕杜鹃的叶绿素含量数据和光照度数据的时间间隔为Tu;获取前一日的监测点的簕杜鹃的叶绿素含量数据构成的序列List1和光照度数据构成的序列List2;
记List2中光照度的最大值为List2Max,以List2Max对应的采集时间为Time2;则在List1中采集时间为Time2时对应的叶绿素含量为List1List2Max;(以光照峰值时的叶绿素为基准值);
在序列List1中从List1List2Max的位置开始沿着采集的时间顺序搜索List1中的叶绿素含量值,如果搜索到采集时刻为T1时刻的叶绿素含量值大于T1+Tu时刻的叶绿素含量值,并T1时刻的叶绿素含量值大于序列List1中叶绿素含量的平均值,则记T1时刻为后锁绿时刻TE;在序列List1中从List1List2Max的位置开始逆着采集的时间顺序搜索List1中的叶绿素含量值,如果搜索到采集时刻为T2时刻的叶绿素含量值大于T2-Tu时刻的叶绿素含量值,并T2时刻的叶绿素含量值大于序列List1中叶绿素含量的平均值,则记T2时刻为前锁绿时刻TS;
以TS到TE之间的时间段为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O。
其中,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O表示在簕杜鹃在前一日曾经的在光照峰值时的叶绿素为基准值时,能够表示出喜光的簕杜鹃光照在前一日光照充足的时间段内持续的维持叶绿素峰值的稳态时间,稳态时间是最近一日簕杜鹃在充足光照情况下叶绿素维持的最佳状态的时间,从而提前并延长簕杜鹃植株的花期。
在S400中,根据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标记出所有的待加湿点的方法为:
在监测点的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在今天的相同时间段TL内,以i为监测点的锁绿时间T0和时间段TL中各个时刻的序号;以监测点的数量为N,以j为监测点的序号,则在j∈[1,N-1]的取值范围内遍历各个监测点,如果|LightP(j,i)-LightPjM|≥Runout(j)则将第j个监测点记为待加湿点,其中,LightP(j,i)为第j个监测点在时间段TL中第i个时刻的光照度;LightPjM是所有的监测点在时间段TL中第i个时刻的光照度中与LightP(j,i)的差值最小的光照度;
其中,Runout(j)是光过载限量,
Runout(j)=||LightPP(j)-LightPMean(j)|-(LightPMax(j)-LightPMin(j))|;
LightPP(j)为第j个监测点在监测点的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内第i个时刻的光照度;
LightPMean(j)为第j个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内光照度的平均值;
LightPMax(j)为第j个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内光照度的最大值;
LightPMin(j)为第j个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内光照度的最小值。
有益效果为:以光过载限量限定出光照的过量水平并且衡量出监测点的光照度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平衡性,取各个监测点中差异最小的光照度的差值超过光过载限量的作为待加湿点,光过载限量凸显出光照时间过长很容易使簕杜鹃叶子脱水发黄的最大最小的临界点的差值,既不使光照过量也能够使簕杜鹃得到充足的光照的前一日锁绿时间极值之间的差值,充分的体现出来了叶片即将脱水时的渐变光照强度,从而准确的捕捉了簕杜鹃的最大极限光照并且在该超过该差值时加湿不会对叶片造成不可逆损伤,从而促使喜光的簕杜鹃尽快进入花期并且充分的延长花期。
由于簕杜鹃的生理特殊性,如果要开花,既需要充足的光照以合成叶绿素又不能光照过量造成叶片脱水发黄,所以需要通过程序以快速的定位出平衡时间点,即需要在满足充足的光照并且在光照充足到即将使叶片脱水发黄时恰到好处的加湿,才能保证最大程度上的促进簕杜鹃提早进入花期,这就是保证簕杜鹃保证光照度和叶绿素生长的均衡性,避免叶绿素在过量光照下的加湿,本发明提供了以下优选的方案作为以上方案的补充,具体为:
在各个监测点的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在今天的相同时间段TL内搜索至少有1个时刻满足加湿约束的监测点记为待加湿点;以i为监测点的锁绿时间T0和时间段TL中各个时刻的序号;以监测点的数量为N,以j为监测点的序号,
其中,所述加湿约束为:LightPMean(j)≥LightP(j,i)>LightPMin(j));
其中,LightP(j,i)为第j个监测点在时间段TL中第i个时刻的光照度;
LightPMean(j)为第j个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内光照度的平均值;
LightPMin(j)为第j个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内光照度的最小值。
进一步地,在S500中,在今天的锁绿时间的相同时间段内对待加湿点的簕杜鹃进行加湿的方法是:
在今天的锁绿时间的相同时间段内对各个待加湿点:
在今天的锁绿时间的相同时间段内对各个待加湿点:
当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Wet为Wet≤TWe×0.2则提高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Wet的20%;
当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Wet为Wet∈(0.2×TWe,0.5×TWe]则提高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Wet的10%;
当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Wet为Wet∈(0.5×TWe,0.8×TWe]则维持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
当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Wet为Wet∈(0.8×TWe,TWe]则降低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的10%,
当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Wet为Wet>TWe则降低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的20%;
其中,TWe为待加湿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中湿度的最大值。
实施例1、对比例1和对比例2均为以下培养条件:
1、簕杜鹃的种植区域为均匀的种植有簕杜鹃的花田。簕杜鹃的种植区域的培养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2份草炭、10份炉渣粉、20份细沙、68份黄壤土。
2、在簕杜鹃的种植区域中施基肥后需浇透水,所述基肥施加量为每株簕杜鹃100g。
3、所述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2份麦饭石粉、3份过磷酸钙、15份稻谷麸、25份干鸡粪、15份钙镁磷肥、40份尿素。
4、选用的簕杜鹃为两年生,长势一致的紫花簕杜鹃成年苗。
选用特定重量份的培养基质,能够有效的提高簕杜鹃的根系发达程度,提高其梢长,从而便于后续提高花蕾数量,使其开花时,展现出枝系发达,花蕾多,使其开花展示效果更好。
实施效果: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1中,培育30株作为测试,时间为30株的平均时间,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进行簕杜鹃花期调控,所述的时间节点具体为:
从2021年10月5号开始,2021年10月5号当天完成修剪以及培养基质的添加,同天,对其施入基肥,2021年10月15号再次施入基肥,2021年10月21号出现花芽,2021年10月22号对其进行控水作业,控水作业后,2021年10月25号喷洒植物生长激素,2021年11月5号进入始花期,2021年11月6号进行花期处理,2022年4月12号花期结束。
整个过程,只需31天即可进入花期,能够有效促进簕杜鹃(紫三角梅)提前开花,花期长达158天。
对比例1
在本对比例中,培育30株作为测试,时间为30株的平均时间,在广州地区露天栽培,所述的时间节点具体为:
从2021年10月5号开始,2021年10月5号当天完成修剪以及培养基质的添加,同天,对其施入基肥,2021年10月15号再次施入基肥,2021年10月24号,出现花芽,2021年10月25号对其进行控水作业,控水作业后,2021年10月27号喷洒植物生长激素,2021年11月12号进入始花期,2021年11月13号进行花期处理,2022年3月14号花期结束。
整个过程,需38天进入花期,花期为122天。
对比例2
在本对比例中,培育30株作为测试,时间为30株的平均时间,以补光灯对簕杜鹃的植株进行补光,所述的时间节点具体为:
从2022年7月5号开始,7月5号当天完成修剪以及培养基质的添加,同天,对其施入基肥,7月15号、7月18号再次施入基肥,7月23日,出现花芽,7月25号对其进行控水作业,控水作业后,7月27号喷洒植物生长激素,8月14号进入始花期,8月15号进行花期处理,12月10号花期结束。
整个过程,需40天进入花期,花期为118天。
总结:根据以上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例1、对比例2的对比可知,对比例1、对比例2均需要38天、40天左右的时间才能进入花期,而本发明的实施例1仅需31天即可进入花期,能够有效促进簕杜鹃(即紫三角梅)提前开花,并且花期长达158天,较对比例1、对比例2的花期均延长了30天以上,足可见本发明的实施例1不仅能够有效促进簕杜鹃(紫三角梅)提前开花而且充分的延长了花期。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系统,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系统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在以下系统的单元中:
种植监测单元,用于在簕杜鹃的种植区域中的不同位置设置监测点;
数据采集单元,用于在各个监测点采集簕杜鹃的叶绿素含量数据和光照度数据;
锁绿时间计算单元,用于依次计算每个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
待加湿标记单元,用于根据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标记出所有的待加湿点;
加湿控制单元,用于在今天的锁绿时间的相同时间段内对待加湿点的簕杜鹃进行加湿。
所述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系统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所述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系统可以运行于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及云端数据中心等计算设备中,可运行的系统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存储器、服务器集群。
所述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系统可以运行于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及云端数据中心等计算设备中。所述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系统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存储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例子仅仅是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的示例,并不构成对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的限定,可以包括比例子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系统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元器件门电路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所述处理器是所述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系统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系统的各个分区域。
所述存储器可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实现所述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的各种功能。所述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尽管本发明的描述已经相当详尽且特别对几个所述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其并非旨在局限于任何这些细节或实施例或任何特殊实施例,从而有效地涵盖本发明的预定范围。此外,上文以发明人可预见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其目的是为了提供有用的描述,而那些目前尚未预见的对本发明的非实质性改动仍可代表本发明的等效改动。

Claims (5)

1.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在簕杜鹃的种植区域中的不同位置设置监测点;
S200,在各个监测点采集簕杜鹃的叶绿素含量数据和光照度数据;
S300,依次计算每个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
S400,根据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标记出所有的待加湿点;
S500,在今天的锁绿时间的相同时间段内对待加湿点的簕杜鹃进行加湿;
在S300中,依次计算每个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的方法为:
以每个监测点采集簕杜鹃的叶绿素含量数据和光照度数据的时间间隔为Tu;获取前一日或者最近24小时的监测点的簕杜鹃的叶绿素含量数据构成的序列List1和光照度数据构成的序列List2;
记List2中光照度的最大值为List2Max,以List2Max对应的采集时间为Time2;则在List1中采集时间为Time2时对应的叶绿素含量为List1List2Max;
在序列List1中从List1List2Max的位置开始沿着采集的时间顺序搜索List1中的叶绿素含量值,如果搜索到采集时刻为T1时刻的叶绿素含量值大于T1+Tu时刻的叶绿素含量值,并T1时刻的叶绿素含量值大于序列List1中叶绿素含量的平均值,则记T1时刻为后锁绿时刻TE;在序列List1中从List1List2Max的位置开始逆着采集的时间顺序搜索List1中的叶绿素含量值,如果搜索到采集时刻为T2时刻的叶绿素含量值大于T2-Tu时刻的叶绿素含量值,并T2时刻的叶绿素含量值大于序列List1中叶绿素含量的平均值,则记T2时刻为前锁绿时刻TS;以TS到TE之间的时间段为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
在S400中,根据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标记出所有的待加湿点的方法为:
在监测点的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在今天的相同时间段TL内,以i为监测点的锁绿时间T0和时间段TL中各个时刻的序号;以监测点的数量为N,以j为监测点的序号,则在j∈[1,N-1]的取值范围内遍历各个监测点,如果|LightP(j,i)-LightPjM|≥Runout(j)则将第j个监测点记为待加湿点,其中,LightP(j,i)为第j个监测点在时间段TL中第i个时刻的光照度;LightPjM是所有的监测点在时间段TL中第i个时刻的光照度中与LightP(j,i)的差值最小的光照度;其中,Runout(j)是光过载限量,
Runout(j)=||LightPP(j)-LightPMean(j)|-(LightPMax(j)-LightPMin(j))|;
LightPP(j)为第j个监测点在监测点的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内第i个时刻的光照度;
LightPMean(j)为第j个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内光照度的平均值;
LightPMax(j)为第j个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内光照度的最大值;
LightPMin(j)为第j个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内光照度的最小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00中,所述簕杜鹃的种植区域为均匀的种植有簕杜鹃的花田、花畦或者温室大棚;所述簕杜鹃为两年生,长势一致的紫花簕杜鹃成年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00中,在各个监测点采集簕杜鹃的叶绿素含量数据和光照度数据的方法为:通过监测点的光照度传感器、叶绿素仪或叶绿素传感器采集簕杜鹃的叶绿素含量数据和光照度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400中,将根据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标记出所有的待加湿点的方法替换为:
在各个监测点的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在今天的相同时间段TL内搜索至少有1个时刻满足加湿约束的监测点记为待加湿点;以i为监测点的锁绿时间T0和时间段TL中各个时刻的序号;以监测点的数量为N,以j为监测点的序号,
其中,所述加湿约束为:LightPMean(j)≥LightP(j,i)>LightPMin(j);
其中,LightP(j,i)为第j个监测点在时间段TL中第i个时刻的光照度;
LightPMean(j)为第j个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内光照度的平均值;
LightPMin(j)为第j个监测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内光照度的最小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500中,在今天的锁绿时间的相同时间段内对待加湿点的簕杜鹃进行加湿的方法是:
在今天的锁绿时间的相同时间段内对各个待加湿点:
当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Wet为Wet≤TWe×0.2则提高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Wet的20%;
当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Wet为Wet∈(0.2×TWe,0.5×TWe]则提高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Wet的10%;
当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Wet为Wet∈(0.5×TWe,0.8×TWe]则维持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
当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Wet为Wet∈(0.8×TWe,TWe]则降低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的10%,
当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Wet为Wet>TWe则降低待加湿点的当前湿度的20%;
其中,TWe为待加湿点在前一日的锁绿时间T0中湿度的最大值。
CN202310203789.XA 2023-01-18 2023-03-06 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 Active CN1161718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58541 2023-01-18
CN2023100585419 2023-01-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71840A CN116171840A (zh) 2023-05-30
CN116171840B true CN116171840B (zh) 2023-09-08

Family

ID=86447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03789.XA Active CN116171840B (zh) 2023-01-18 2023-03-06 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71840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416113A1 (en) * 2000-07-14 2002-01-24 Her Majesty The Queen In Right Of Canada As Represented By The Minister Of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 condition in chlorophyll containing matter
CN101642032A (zh) * 2009-09-08 2010-02-10 江苏大学 一种设施蔬菜合理照光剂量的确定方法
CN204990659U (zh) * 2015-07-10 2016-01-2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油橄榄生长因子的远程监测系统
JP2017125705A (ja) * 2016-01-12 2017-07-20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植物情報取得システム、植物情報取得装置、植物情報取得方法、作物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作物管理方法
WO2018235074A1 (en) * 2017-06-18 2018-12-27 Hefer Ido METHOD AND SYSTEM FOR SHORTENING GROWTH CYCLES IN PLANTS BY SYNCHRONIZATION ADJUSTMENTS
CN109380103A (zh) * 2018-04-18 2019-02-26 蒋凡 一种西洋杜鹃冬季花期调控方法
CN110495318A (zh) * 2019-09-25 2019-11-26 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控植物生殖发育的光照方法
US10757869B1 (en) * 2017-07-14 2020-09-01 Darryn Yos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strained plant cultivation
CN112258331A (zh) * 2020-10-26 2021-01-22 安庆中春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农作物种植生长及环境智能监测分析系统
CN113008843A (zh) * 2019-12-22 2021-06-22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基于tropomi叶绿素荧光遥感的冬小麦旱情监测方法
CN113433080A (zh) * 2021-06-07 2021-09-24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一种杜鹃花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CN113906944A (zh) * 2021-09-13 2022-01-1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一种三角梅花期的调控方法
CN115490554A (zh) * 2022-10-20 2022-12-20 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浙南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紫薇花期调控复合植物调节剂以及花期调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059202A1 (en) * 2017-08-07 2019-02-28 Michael C. Lorek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 for In-Vivo, Real-Time Agriculture Optimization Driven by Low-Cost, Persistent Measurement of Plant-Light Interactions
CN112837267B (zh) * 2021-01-11 2023-12-26 浙江大学 一种预测转基因玉米抗药性的数字检测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416113A1 (en) * 2000-07-14 2002-01-24 Her Majesty The Queen In Right Of Canada As Represented By The Minister Of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 condition in chlorophyll containing matter
CN101642032A (zh) * 2009-09-08 2010-02-10 江苏大学 一种设施蔬菜合理照光剂量的确定方法
CN204990659U (zh) * 2015-07-10 2016-01-2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油橄榄生长因子的远程监测系统
JP2017125705A (ja) * 2016-01-12 2017-07-20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植物情報取得システム、植物情報取得装置、植物情報取得方法、作物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作物管理方法
WO2018235074A1 (en) * 2017-06-18 2018-12-27 Hefer Ido METHOD AND SYSTEM FOR SHORTENING GROWTH CYCLES IN PLANTS BY SYNCHRONIZATION ADJUSTMENTS
US10757869B1 (en) * 2017-07-14 2020-09-01 Darryn Yos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strained plant cultivation
CN109380103A (zh) * 2018-04-18 2019-02-26 蒋凡 一种西洋杜鹃冬季花期调控方法
CN110495318A (zh) * 2019-09-25 2019-11-26 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控植物生殖发育的光照方法
CN113008843A (zh) * 2019-12-22 2021-06-22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基于tropomi叶绿素荧光遥感的冬小麦旱情监测方法
CN112258331A (zh) * 2020-10-26 2021-01-22 安庆中春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农作物种植生长及环境智能监测分析系统
CN113433080A (zh) * 2021-06-07 2021-09-24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一种杜鹃花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CN113906944A (zh) * 2021-09-13 2022-01-1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一种三角梅花期的调控方法
CN115490554A (zh) * 2022-10-20 2022-12-20 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浙南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紫薇花期调控复合植物调节剂以及花期调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紫花杜鹃控水促花试验;刘悦明;;现代园艺(06);第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71840A (zh) 202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uilpart et al. Grapevine bud fertility and number of berries per bunch are determined by water and nitrogen stress around flowering in the previous year
Wilson et al. Root characteristics and growth potential of container and bare-root seedlings of red oak (Quercus rubra L.) in Ontario, Canada
CN106529451A (zh) 一种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遥感识别方法
CN116458314A (zh) 一种农田水肥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Jing et al. Disentangling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yield and nitrogen uptake of irrigated rice in Asia
Hueso et al. Spring deficit irrigation promotes significant reduction on vegetative growth, flowering, fruit growth and production in hedgerow olive orchards (cv. Arbequina)
CN103745407A (zh) 借助智能手机和gps制定作物精确栽培方案的方法和系统
CN116171840B (zh) 一种簕杜鹃花期调控方法
Zhangzhong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evapotranspiration estimation method for lettuce via mobile phones using machine vision: Proof of concept
CN116797601B (zh)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华山松生长动态的监控方法及系统
Fick et al. Testing mean stage as a predictor of alfalfa forage quality with growth chamber trials
CN109815506B (zh) 一种小麦生长形态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4219227A (zh) 一种精准施肥决策及地块级展示方法和系统
CN103650730A (zh) 一种根据作物投影面积和植株高度进行施肥的方法
Oikawa et al. Dynamics of leaf area and nitrogen in the canopy of an annual herb, Xanthium canadense
CN103636310B (zh) 物理方法对银杏种子促芽的预处理方法
CN109430047B (zh) 一种耐旱玉米自交系的选育方法
Liu et al. Adjusting cotton planting density under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of Henan Province, China
Tariq et al. Cotton ontogeny
NL2030848B1 (en) A forest tree multi-character pyramiding breed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13973559B (zh) 一种智能施肥方法及装置
CN108419565A (zh) 自动化控制作物生长的方法及系统
Costa et al. Using AquaCrop for crop bea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epth irrigation
Lewis III et al.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plant growth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Mahadevappa et al. Application of CROPGRO-Cotton model to optimize irrigation scheduling in Bt cotton on alfisols of Southern Telanga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